三级推广网络(精选7篇)
三级推广网络 篇1
由中国医院协会县(市)医院管理分会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广仪式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资助仪式”2008年4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国医院协会县(市)医院管理分会于2005年在安徽省定远县试点探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模式。在中共定远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以县医院为龙头、乡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模式。通过对功能定位、人员培训、技术帮扶、接受进修、资金投入等多种措施,在医疗服务水平、乡村卫生人员服务技能、双向转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农民看病就医得到极大的方便和实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此,中国医院协会县(市)医院管理分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会员单位推广这一模式。旨在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把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工作向前推进。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曹荣桂指出:建立和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着力解决好九亿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有益探索;是实践和执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行动。
曹荣桂希望县(市)医院管理分会的同志,一要继续解放思想,树立全局意识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二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院一策;三要充分发挥县(市区)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技术上、管理上、人员上做好对乡村医务人员的帮扶工作;四要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体系建设,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在推广仪式上,县(市)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韩子刚宣读了“关于在全国会员单位推广建立和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决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俞贵麟向定远县授予260余万元设备的凭证并发表了讲话。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蒋作君、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学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卫生部科教司、农卫司、安徽省卫生厅、定远县人民政府,新华社、健康报、中国医院杂志社等媒体,有关部门领导和嘉宾近百余人出席和参加了会议。
三级推广网络 篇2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宣传培训。市里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保护性耕作项目领导小组, 由农机部门人员组成的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广泛开展技术服务。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讲解培训, 召开多种形式的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化和观摩会, 并利用科技下乡活动, 对项目区农民和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和宣传, 并与邻近县市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大扶持力度, 发展服务组织。近几年, 莱州市在有限的补贴资金当中, 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购置, 增加补贴额度, 激发农民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和积极性。目前, 全市保护性耕作机具已发展到485套。同时, 利用全市130家市、镇、街基层服务组织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典型带动和技术示范作用, 开展技术推广。初步形成了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
三级推广网络 篇3
1 疾病的三级预防
预防医学研究指出,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 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因而, 预防工作与疾病的自然史相对应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病因预防, 是针对病因或致病因素所采取的措施;第二级为临床前期预防, 主要任务是“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疾病发展;第三级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3]。
2 高校心理疾病的三级预防
心理疾病是指以在各种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 大脑功能失调, 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包括各种神经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存在心理疾病的防治问题, 从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来说, 还存在不能作为心理疾病的各种心理障碍。由于比较常见, 其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此, 本文将心理障碍也纳入广义的心理疾病概念。
2.1 一级预防
2.1.1 对象
全体师生。虽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大学生, 但是只有人人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才能达到群防的目的。心理健康宣教工作是全体师生的责任。一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教师的人格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掌握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会自觉利用一切机会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另一方面, 教师这一群体也存在心理问题[4], 也涉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2.1.2 目标
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层次、学科、群体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防止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一级预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最有作为的工作, 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
2.1.3 方法
主要依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这个系统的核心组织, 起主导作用, 负责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设计、师资和学生骨干的培训、大学生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协助其部、系心理小组开展心理卫生宣教、咨询、筛查、心理疾病鉴别、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各院 (部、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宣教和咨询工作的落实, 帮助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完善师生信息沟通渠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群众团体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动员、自我教育、学生心理状况信息反馈等工作。开展形式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心理咨询 (团体、个别) 、团体心理训练活动、校园传媒等。
2.1.4 人员构成与知识结构
按照《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院 (部、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 可以由专、兼、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组成, 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由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教师、辅导员、“两课”教师等人员组成。就知识结构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均应受过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工作人员最好由专职、专业心理工作者担任, 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研究, 能较好地掌握心理咨询、心理测验、心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危机干预技术。各院 (部、系) 的心理工作小组除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外, 还要掌握心理咨询与测验的相关技术;心理咨询室侧重于大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的辅导、引导, 而不是心理疾病的治疗, 应具备心理疾病的一般性知识, 转介不符合自己工作对象的来访者。
2.2 二级预防
2.2.1 对象
有轻度心理障碍、不良适应行为、人格缺陷和某些患有早期心理疾病的大学生, 也包括易发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
2.2.2 目标
对有心理问题和早期心理疾病者能早发现、早干预, 以防止心理疾病产生, 减少对其身心健康、学习与生活的消极影响, 避免潜在的校园恶性事件发生。为此, 首先是确定有无心理问题, 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其次是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或治疗, 治疗条件不具备时要及时转介。
2.2.3 方法
一是主动过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 在心理卫生宣教的基础上, 增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同时具备一定的鉴别心理异常现象的能力, 把疑有心理问题者及时反馈到三级网络组织。二是被动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员对来访者进行筛查, 提出处理意见。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组织和全体师生参与。
2.2.4 工作难点
心理测查工具的选择是否恰当, 测查过程是否规范, 测查后的处理是否及时、有效, 心理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和鉴别异常心理现象的能力是否具备。
2.3 三级预防
2.3.1 对象
已患有心理疾病, 包括虽达不到心理疾病程度, 但是对学习、生活有严重影响的心理障碍者。
2.3.2 目标
对患心理疾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避免造成危害本人和他人的严重后果, 促使其早日康复。
2.3.3 方法
对于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核心的三级网络系统来说, 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主要依靠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发挥专业治疗的优势。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主要作用是做好心理疾病的鉴别、转介和心理危机干预, 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因此, 大学心理咨询机构要科学把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层面的任务和内容, 区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所承担的不同工作性质和任务。
3 心理疾病三级预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1) 心理疾病的预防意识淡薄, 影响到工作的开展。一谈到疾病的预防, 容易让人想到这是医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事, 没有全员责任的意识。部分师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意识淡薄的问题, 在这一群体中也有些自以为“没有心理问题”的心理问题者, 他们成为心理卫生宣教的死角。只有把心理疾病的卫生宣教工作做到如生理疾病那样人人皆知、人人注意, 心理保健、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才有基础。
(2) 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 而对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认识还不充分, 这就对一级预防心理卫生宣教工作的针对性提出了挑战。但是, 关注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是做好一级预防的有效途径。目前的研究表明, 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人格缺陷、缺损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与生活适应不良等。
(3) 做好预防工作需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目前比较多的是采用心理测查的方式, 而忽视了通过其他途径对大学生的了解, 例如个别访谈、家庭生活背景资料搜集。虽然心理测查具有掌握情况快、省时等优点, 但是施测人员不规范的工作程序会影响到资料的可靠性。目前还存在一种倾向是重测查、轻问题解决, 测查结果有了, 可是下一步怎么办却没有。在筛查的基础上, 应把疑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预约面谈的方式再次排查, 以确定其是否有心理问题, 对有心理问题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家庭生活背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 其资料搜集的必要性还没有被很好地认识。研究显示, 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父母教养态度等因素对个体的自尊有重要影响[5], 而自尊在心理健康评估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助于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
(4) 大学生是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 精神疾病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重要因素。与自杀有关的精神疾病中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为多见[6]。如果不能及时鉴别精神疾病患者并将其转介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而只是给予一般性心理辅导, 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 还可能危及他人安全。因此, 心理辅导者应具备常见心理疾病知识。
(5) 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是心理疾病三级预防工作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教育部的要求尚有差距, 存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不足, 完成工作目标受到机构建设、人员培训、资金、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不足, 专兼职人员相比, 专业人员偏少, 这影响了工作质量[7]。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以下3个特点:一是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好于个别心理辅导, 有针对性、个体化且质量好的心理辅导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与要求;二是心理测查好于测查后处理, 对测查后疑有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及处理工作做得不够;三是重视心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轻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潜能挖掘。从时有发生的校园自杀和暴力行为等恶性事件到求职过程中凸显的人格缺陷, 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也反映了该项工作任重而道远[8]。因此,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还应包括开展与心理健康和学生发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包括生命教育、素质拓展、婚恋和职业生涯指导等。这样既可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 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又可提高心理危机预警的及时性和干预的有效性。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系统在大学生心理卫生普及、心理发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预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心理疾病三级预防系统在其工作对象、目标、方法等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既有交叉又有不同, 如能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心理疾病三级预防系统依托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这一资源, 将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防治, 增强其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 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 12 (1) :57~59.
[2]张大均, 王金良.关于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28 (2) :85~109.
[3]顾湲.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4]杨宏飞.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11 (2) :212~213.
[5]吕春明, 王淑珍, 刘均民.234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 (10) :938~939.
[6]管晓琴, 吴远.大学生自杀及其认知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 12 (6) :458~460.
[7]何泽民.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6) :520.
三级推广网络 篇4
1 问题的由来
2008年以前, 江山市的教科研课题管理如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 主要以课题立项、结题评奖来督促基层课题研究。这样的方式抓住了课题研究的两头 (立项和结题) , 却难以顾及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事实上, 真正有效的课题研究应当来源于实践, 来源于教育教学的日常积累和潜心思考, 不应当是只注重“头部和尾部”包装的申报材料和结题报告。
随着国内教育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 江山市各级各类教科研立项课题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除小课题之外, 江山市近年来教科研立项课题达到1529个, 相关研究成果2265个。如此庞大的课题数量, 如果监管不力, 会产生大量课题研究“应付两头、忽略过程”的现象。与此同时, 全市负责全市教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仅2人, 日常管理工作基本只有1人承担。如果沿用传统的课题管理方式, 即使是抓住立项和结题这两头都不太可能, 更何况还要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2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的形成
为了方便广大一线课题研究人员交流学习, 方便课题过程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江山市教科所于2008年定制和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经过几年的实践, 逐步探索和完善了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 其基本架构为:在江山市教育主管部门搭建统一的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基础上, 立项课题成员通过平台进行第一级“自主管理”;网络协管员, 通常由学校教科室成员兼任, 通过平台实施第二级“定向协管”;江山市教科所实施第三级“全局督导”。这三级课题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交叉互动, 优化资源配置, 形成课题管理合力。该管理策略的设计旨在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促进课题研究与管理各方的“个体”“局部”“全局”之间交流互动, 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
2.1 第一级: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题“自主管理”
江山市课题网络平台已经为这样的“自主管理”做好了底层设计, 使得一线研究人员通过网络交流和上传资料如同发送邮件或撰写博客一样简单快捷, 也使得研究人员的“自主管理”没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课题“自主管理”是指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以自身立项课题为切入口, 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进行经验积累、尝试创新的教科研管理活动, 包括:呈现课题研究基础资料, 通过平台查询相关研究资讯, 提交疑问、寻求帮助, 适时发布研究动态, 对其他课题研究的局部或整体提供帮助或进行评价等。“自主管理”的好坏反映出研究过程虚或实, 影响到研究结果的优与劣。这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题“点对点”的管理过程。
2.2 第二级:网络协管员对下辖课题“定向协管”
网络协管员通常由学校教科室成员兼任。他们是教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管理者。在县域课题网络化管理中网络协管员通过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对课题立项人员实施“定向协管”。网络协管员身处基层, 对“草根”课题研究的掌控更加具体, 人手也比较多, 有效解决了县市级教科所人手不足的实际困难。
“定向协管”是指, 网络协管员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 对指定下辖的课题进行全程跟踪协助, 检查课题研究进度, 并向上级部门 (县市级教科所) 适时提供下辖的课题的研究动态统计数据或质量评估等, 为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或决策提供依据。这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题“点对面”的管理过程。
2.3 第三级:教科所发挥网络效能“全局督导”
“全局督导”是指县市级教科所依据教科研工作整体部署, 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对课题立项人员及协管员的开题、结题、日常课题研究或过程管理进行方向引领、工作督促、阶段检查以及综合评估等。强化教科所的服务功能和牵引作用, 控制辖区内课题整体进度和质量。这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发挥由“面”到“点”的“全局督导”过程。
2.4 课题三级网络管理交叉互动
课题网络管理过程中, 立项课题的“自主管理”、协管员的“定向协管”以及教科所“全局督导”不能各自为政, 互相割裂, 必须借助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交叉互动, 发挥资源优势, 形成管理合力。这就需要上述三级管理交叉互动、功能互补, 以平台为支撑, 课题执行者发现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呈现问题—网络协管发掘资源提供协助—教科所调动资源提供指导等课题过程管理交织进行、互相促进, 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得到强化, 使课题间学习交流得到促进, 使课题研究实效得到提升。
3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实施效果
3.1 数量激增
江山市教科所实施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以来, 由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交到网络平台的课题总数达到1555个, 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基础资料达到3142篇, 课题研究动态多达6972篇, 研究成果达到2282项。且上传资料的时段呈现正态分布, 不再像以往那样集中于立项和结题两头时段。这就充分说明该管理策略有效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控, 也有利于一线研究者开展研究工作。
3.2 内容丰富
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网络平台所能承载的项目越来越庞大, 项目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在江山市教科所探索和实践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以来, 通过计算机网络呈现了越来越多格式的课题研究资料, 除了文本、图片、声音以外, 还逐步升级呈现了多种视频、动画及网络交互式课题研究资料或研究成果。多种形式的资料与即时信息还可以通过超文本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极大地方便了课题过程管理, 也方便了一线教科研研究人员的学习与协作。因此,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突破了传统的课题管理方式局限, 其包容性、集合能力和表现力更加强大, 使课题研究与管理“零距离碰撞”, 展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一面。
3.3 反馈及时
江山市教科所通过实施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 不仅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呈现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成果, 还利用网络技术, 在课题管理网站上设计多种交互式的途径, 方便管理者更加便捷地得到有关课题研究的反馈信息, 如电子邮件、即时投票、网上调查、网上征集、网上投稿等。通过这些手段不仅使管理者及时、迅速地获得反馈信息, 还可以提高一线课题研究人员的参与热情, 扩大反馈途径, 增加参与者。
3.4 推广迅速
江山市教科所通过实施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手段, 大大缩短了课题成果推广的时间间隔。传统的课题成果推广要等到项目结题之后才会以文稿形式展现, 然而通过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 研究成果的展示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之中, 易于其他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学习借鉴, 使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得到极大的加速, 研究成果的获得也更加便利。由于网络平台的即时性, 研究者的课题全过程均不仅可以及时地反映在网站上, 而且网站上各种信息和资料也可以及时地调阅到研究者手里, 通过网络可以及时、高频率地与其他相关人员交换课题研究相关信息资料, 使课题研究呈现出更大的活力。
4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的未来
全球信息化发展带动了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 由此推动了教科研课题网络化管理。当前国内较发达地区已经有不少网络化管理教科研课题的例子, 有的局限于学校内部, 有的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比起过去单机版的管理方式已经有了不小进步。然而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的未来在于移动交互式管理的开发和实施。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的网络化管理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个人无线智能终端 (手机、平板电脑等) , 使得信息共享、互动交流、工作流程监管等教科研日常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当前国内的移动办公系统也在快速跟进,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必须紧跟“移动交互式”这一潮流, 在基础设施的软硬件上加大投入, 在人员培训上加大力度, 为更进一步提高课题网络化管理效率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朱小琥.教育科研管理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 2011 (12) .
[2]桂建生.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创新的突破[J].教育导刊, 2012 (7) .
[3]王仕琼, 徐骏基.于网络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江苏科技信息, 2012 (6) .
[4]许洸彧.课题研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1) .
[5]钱建军.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中的“点”“线”“面”[J].教书育人, 2007 (2) .
[6]徐燕萍.苏州市中小学课题网络化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12 (4) .
[7]Woods Ronald.Barrow Robin.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Taylor&Francis.2006.
三级推广网络 篇5
关键词:科技档案,信息网络,三级信息网络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地位不动摇, 围绕农业农村农民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积极开展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加大农业科技档案工作力度, 使三级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普及, 管理方式方法更加科学, 利用功能上更加有效。
一、完善三级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络, 是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交流和有效利用的需要, 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速农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是农民实现脱贫和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一) 提高认识
建立起以农业档案工作及其所属科技部门档案为信息中心, 以乡镇综合档案室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档案室为枢纽、以农村专业户为信息点的农业科技档案三级信息网络。与农业部门密切配合, 创造条件, 抓基础, 建网络, 搞创新, 使三级网络建设上新台阶, 逐步覆盖全面, 并充分发挥了网络的服务功能。
(二) 明确责任
成立农科档案领导小组, 加强对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 对三级网络的运作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由主管领导和专职人员负总责, 负责档案工作的检查与指导。解决资金来源。各级档案经费由本级的财政列支。
(三) 严格标准
要求档案室必须做到“三有”、“四化”。即存放有专室、保管有专柜、管理有专人;保管安全化、立卷规范化、借阅制度化、利用科学化。农业局牵头, 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档案室为中心, 每个乡镇农业站建立档案室, 每个村设农业科技信息员, 专门提供和保存档案。
(四) 抓典型引路
召开三级网络建设工作现场会, 对这项工作全面部署, 这项工作全面展开, 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对农科档案工作全面总结, 在农村专业户中开展了建档工作, 在乡镇的农业站、畜牧站、水管所等涉农站所中建档, 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 使农业科技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更加便捷, 利用更加方便。
(五) 建章建制, 依法治档, 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有力保障
注重了建章建制, 统一标准, 规范做法, 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调研的基础上, 印发《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使基层档案室有一个明确标准, 知道该做什么, 怎么做。对全县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评比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还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检查, 推动了档案法制化建设。
二、加强科技档案和信息网络管理
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络建设, 坚持抓基础, 搞创新, 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档案和信息网络的管理水平。
(一) 加强农村专业户建档工作
农村专业户是获取档案信息的前沿, 又是利用档案转化科技成果的终端, 因此, 管理好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建档工作非常之重要。要强化科技示范户、种养殖专业户、农副产品经纪人等农民个人档案进行规范, 购置铁皮档案柜、无酸卷盒, 档案资料系统分类装订, 建立了案卷目录, 编写了大事记等一些参考资料。
(二) 将计算机应用到农科信息网络之中
农业系统通过农业信息技术工程的实施, 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备微机与联网链接。建立农网信息中心, 购置电脑制作、摄像机、扫描仪、放像机、光盘刻录机等设备, 使文字资料与声像资料相结合, 农科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 网络单位之间信息交流和利用更加方便、快速。
(三) 典型引路, 重点突破, 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有效方法
发现、总结和推广典型, 运用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工作, 推动工作全面发展, 是我县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成功经验, 在过去几年中, 我们总结推广了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业科技档案的经验。近几年来, 我们又推出了李京府等一批农村科技示范户建档的做法。
三、发挥三级信息网络建设作用
建立三级农科网络的目的就是要合理配置农科档案信息资源, 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
(一) 结合生产急需, 跟踪服务
配合中心, 强化利用, 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建档是基础, 利用是目的。在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方面, 实行边建档, 边利用, 利用与建档同步, 尽快发挥档案的作用。在利用方法上, 坚持三个“面向”, 即面向领导当参谋, 为领导决策服务;在面向科技人员当助手, 为科技人员提供信息;面向农民群众当顾问, 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 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 学会利用档案, 在利用中得到益处。
(二) 结合科研和技术推广, 系统服务
农业局系统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进行系统服务, 在《水稻旱作》、《西瓜超早栽培》、《哈密瓜引种》等项次科技成果, 有力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 接着又利用这些科技成果档案, 系统服务于推广, 咨询服务, 推广项目。
(三) 结合业务培训, 定向服务
利用科技档案, 编制了科技录像片、幻灯片, 举办县、乡、村科技培训班, 这不仅是加速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 而且提高了农科人员的科技素质和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四) 加强宣传, 协调配合, 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的关键
三级推广网络 篇6
那么, 什么是“三级网络”呢?即院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心理老师, 系有辅导员兼职心理老师, 班级有班级心理委员。通过不同层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辅导, 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
一、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的组成和工作职责
(一) 第一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1.组成人员: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2.职责:
(1) 制定全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
(2) 负责全院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监督和检查, 包括全院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新生测评与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和心理危机干预;
(3) 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的开设和讲授;
(4) 对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
(5) 指导并监督、检查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联系人开展的工作;
(6)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
(7) 为学院学生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 第二级:各系部
1.组成人员:各系部兼职心理老师。兼职心理老师需要热爱学生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兴趣、具有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了解学生状态, 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较好的洞察力。经过集中培训和考核, 在辅导员中产生。
2.职责:
(1) 积极配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测查等活动;
(2) 在本学院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有益身心的心理实践活动;
(3) 定期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联系, 进行沟通和交流。
(4) 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得知或发现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紧急、突发信息, 按照危机干预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开展工作, 争取最好效果;
(5) 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按照要求参加有关培训、会议、讲座等活动;
(6) 指导组织各班心理委员展开工作。
(三) 第三级:班级
1.组成人员:各班心理委员。心理委员为班委成员, 需要身心健康, 性格开朗, 有亲和力, 善于助人。每班一名。
2.职责:
(1) 积极、主动地向本班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 定期与兼职心理老师沟通联系, 主动、客观地收集学生心理信息并及时报给心理健康教育联系人;
(3) 接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联系人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积极参加心理学专业培训;
(4) 对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实施初级的心理干预, 并将干预结果上报各系部兼职心理老师。如遇重大心理问题, 在第一时间上报兼职心理老师。
(5) 积极协助班级、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的目标与思路
(一) 基本目标
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二) 基本思路
1.营造一种氛围。
充分调动一切资源, 动员各方面力量, 通过多种渠道, 以全方位的宣传方式形成共识, 使心理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 营造一种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和谐发展的校园心理氛围。
2.把握两条主线。
一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主要阵地。如果把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上, 重诊治、轻教育就会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工作, 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路越走越窄。
二是以提高全体教职工心理素质为核心。教职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群体, 教师自身心理是否健康、和谐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谐、教与学的和谐。
3.加强三个渗透。
一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突出以人育人、以心育人, 达到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是渗透到各种团体活动中。因为活动是心理的发端, 是人的心理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 通过各种团体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
三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于追求、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为实现我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抓好四个环节。
一要抓好实践体验环节。在提高师生心理素质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活动为主、优化为主;突出践行与体验。”
二要抓好咨询服务和测试排查环节。建立师生心理问题排查机制、心理档案和约谈制度, 做到师生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 防止心理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要抓好宣传教育环节。通过专家讲座、心理健康电子杂志、团体训练、心理潜能开发协会、心理健康宣传月等平台,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宣传网络。
四要抓好理论研究环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的科学研究是不断提高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5.解决好五个关键。
一要解决好机构设置问题。因为机构设置不成体系, 缺乏统一领导和管理就很难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要解决好课程改革问题。强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把理论讲述与实际训练结合起来。
三要解决好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 建立起培训、提高机制, 不断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建设。
四要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优美的环境能创造象征着健康、洋溢着热情的和谐环境。
五要解决好制度建设问题。制度建设是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健全学校各种管理制度才能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和谐的心理环境。
三、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的项目实施方法与过程
1. 以课程建设为先导, 打造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特色平台。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健康心理学》、新生团体训练等课程, 均突出以心育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突出学生为主、活动为主、优化为主;突出践行与体验, 使心理和谐的理念深入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2. 以活动为平台, 建设师生幸福和谐的精神家园。
活动是协调师生关系的纽带, 它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感受愉悦、体验幸福的精神家园。我校每年都定期举办“吾爱吾”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三级网络培训活动 (辅导员和心理委员) 、“同一屋檐下共建一个家”寝室向心力大比拼、心理沙龙等, 这些活动使师生的创造活力得到激发。
3. 以立体网络为载体, 拓宽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渠道。
通过新生入学的环境适应活动使学生很快有了家的归属感, 迅速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每年新生入学后的团体训练, 让学生有了施展自我的平台;通过电子邮件、“心灵港湾”等栏目为师生提供了倾诉心灵的安全空间;通过专家讲座、心理健康杂志、心理潜能开发协会等载体拓宽了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渠道。。
4. 以心理咨询为保障, 促进师生心灵健康成长。
心理咨询是心理教育的补偿性手段。经过实践, 我校已构建了面向全体师生员工的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与网上咨询“三位一体”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并长期坚持每天的值班制度。
5. 以心理测试为手段, 建立师生心理问题排查机制。
从2007年以来, 从纸质材料到利用测试软件, 我校每年在新生入学后都安排一次全校性的师生心理普查, 并建立了师生心理问题排查机制、心理档案和约谈制度, 对师生心理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干预, 防止心理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
6. 以三级网络建设为心理支持系统, 确保心理信息交流体系的畅通。
为了保证工作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我校建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体, 各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为工作站, 各班心理委员为工作点的较为完善的心理教育工作三级网络机构, 并定期进行集中培训。
7.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保障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质量。
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是选派了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浓厚兴趣的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参加培训、学术交流等, 其次, 我们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还通过岗前培训、定期举行培训班和专家讲座、内部交流等途径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8. 以科研为支撑, 提高和谐心理氛围建设水平。
加强科学研究是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上正进行研究, 此外, 兼职心理老师也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进行论文写作, 实现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提高, 大大提高了我校和谐心理氛围建设水平。
9. 以环境设施为基础, 为和谐心理氛围创造良好环境。
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是以良好的设施为基础的, 为了创造良好环境, 学校领导在场地、经费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教学、科研、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 0.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确保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有序性。
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依赖于制度的制约和调节。多年来, 我校通过各种管理制度的建设, 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制度、诚信制度, 贫困生资助机制、心理和谐教育机制、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等, 为构建校园和谐的心理氛围提供了公平、有序的环境。
四、心理健康教育各级网络的项目所取得工作成效与体会
1.目标明确。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开始就确立了“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的工作目标, 并决定把它作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做实做强。所以, 全校上下齐心协力朝着既定的目标打造品牌, 营造和谐。
2.模式合理。
我校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形成了“三位一体双面向”的心理素质教育立体模式 (心理咨询、心理教学和课题研究“三位一体”, 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教职工“双面向”。) 这种模式的内核是人本思想, 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在它的催化下, 发挥最大潜能。
3.机构健全。
我校在2004年,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 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 2006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工作机构独立开展工作。2007年, 先后成立系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学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各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点三级互相衔接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健全的机构, 确保了工作的组织性和有序性, 确保了心理信息的交流的畅通性。
4.思路清晰。
长期以来, 我校按“营造一种氛围, 把握师生两条主线, 加强教学、活动、生活三个渗透, 抓好实践体验、咨询测试、宣传、科研四个环节, 解决好机构设置、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制度建设五个关键问题”的工作思路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5.措施到位。
领导重视是校园和谐心理氛围建设的基础。多年来, 学校领导一直高度关注师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并保证了政策、领导、制度、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六到位”, 使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措施得到落。
6.特色鲜明。
我校和谐心理氛围的建设, 坚持走特色品牌发展的道路:就是要把“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作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做实做强。
7.观念改变。
通过心理素质教育, 全校师生员工有了主动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的意识, 有了自觉提高心理素质的愿望, 有了一定的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有了解决不了的问题能主动求助的行动, 师生的心理品质得到了明显的优化, 心理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学校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越来越少, 学校愈显安全与文明。
8.影响深远。
学生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新生团体训练后, 80%以上的学生认为某些观点已经渗透在生活中, 并有20%的学生经常回味某些观点;95%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自己, 并制定了大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90%以上学生认为训练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训练对学生以下几个方面有促进:人际交往方式;看问题的角度;心态比较积极;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与父母感情加深。每次课程的分享活动对你的影响:锻炼了胆量;进一步互相了解;打破了同学之间的隔阂;增强了我的自信;敢于公开我的“秘密”。
9.队伍充实。
近年来,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得到了蓬勃发展, 关键因素在于有一支素质高、观念新、兴趣浓、专业互补、专兼结合、人员稳定的教师队伍。通过选派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浓厚兴趣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参加学术交流等,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10.设施完善。
先进的仪器设备、优良的环境条件为“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心理软件测验室、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训练室等。
提高高校师生心理素质, 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营造校园和谐心理氛围是增强高校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 也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我院充分调动一切资源, 动员各方面力量, 通过多种渠道, 以全方位的宣传方式形成共识, 促使“三级网络”教育模式合理、有序的实施, 从而使心理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而营造一种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大众共享、和谐发展的校园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吴继霞、黄辛隐.大学生心理健康学[M], 学林出版社, 2007.5.
[2]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02) .
[3]张小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2, (03) .
[4]李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02) .
[5]王维铭.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4, (19) .
[6]杨秀英.浅谈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J].济宁师专学报, 2001, (04) .
[7]吕建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6.
[8]苏巧荣, 苏林雁.大学生心理辅导[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10.
三级推广网络 篇7
广州城市副中心三级公共体育服务网络是指广州城市副中心 “市(区)、镇(街)、委(居委、村委)三级公共体育服务网络”。不同政府层级所赋予的公共体育服务的职权应有所侧重。
1市(区)一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市(区)一级政府是统筹地方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权力机构,控制地方公共体育服务预算与支出,把持地方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市(区)一级政府应以地方特色体育资源为基础、以提供特色体育活动项目为目标、以打造特色体育服务品牌为抓手,以弘扬岭南特色体育文化为方向,形成“地方化、特色化公共体育服务制度群”。具体包括体育活动服务制度、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制度、体育组织服务制度、体育信息服务制度、体育培训服务制度、体育资金投入服务制度、体育监督反馈服务制度、体育效果评价服务制度等。
1.1依法治体,树立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先行的理念
作为地方政府一方面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规,规范执政行为,在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与治理方面应根据《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和广东省及广州市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增城区应尽快制订和颁布了《增城区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暂行办法》《增城区体育社团管理办法》《增城区体育经营活动行政审批和备案管理办法》《增城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增城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从宏观层面,谋划全市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1.2加强对社会体育组织管理
各运动项目社会体育组织是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本运动项目的宣传、普及和发展工作,团结和教育广大本项目的运动爱好者以弘扬本运动项目运动文化为己任,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人的认同和参与本运动项目中来。社会体育组织为以推广与普及某一类体育活动为已任的非盈利性组织[2]。公共体育服务中各项体育活动与比赛的开展,主要由各项目相应的体育社会组织来负责。市级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来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因此,要想繁荣全民健身事业,就必须引导各个项目的爱好者成立本项目的体育社会组织。市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为各个体育社会组织在辖区人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和比赛提高后勤保障服务。社会体育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组织性、执行力强的社会体育组织能使所属运动项目在某一地区得到强势的发展,并打造成为该地区的运动品牌。
1.3突出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优化升级
公共体育设施是公共体育服务开展的物质基础,市一级政府要结合本市市民的运动需求,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现有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以不断满足广大市民体育锻炼的需求。
1.3.1紧紧围绕“惠民、便民、利民”原则,切实做好场馆惠民开放工作
一方面以《广州市体育惠民总体方案》为指导,不断完善落实 《增城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惠民路线方案》;另一方面,从扩大体育需求,刺激体育消费,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出发,进一步增加优惠项目、 延长优惠时间和丰富优惠方式,及时向广大市民公开场馆免费开放和优惠开放等信息。从2014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起,场馆免费及优惠开放时间由原来的每周12个小时增加到每周14 h,优惠免费开放项目有:篮球、羽毛球、游泳、足球、乒乓球、网球等。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体育场馆管理信息化。2014年群体通正式在我市开通上线,通过群体通,市民不仅足不出户即可网上订场,而且还可在网上直接付费,达到整合全民健身资源,让市民体育健身更便捷的目的。
1.3.2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协助举办各类体育活动
增城区体育场馆现已经常性地协助承办“市长杯”羽毛球赛, 初中、高中篮球赛,初中、高中大中专田径赛,领导干部篮球赛、中小学生5人8人足球赛等体育竞赛及其他单位的竞赛活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为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4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增城区为了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步伐,扩大体育场地设施的覆盖面,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增城区在2014年7月—2016年7月前,在全区各镇(街)增建一批公益性、开放性体育场地设施,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与维护机制。其中,2014年完成全区各镇(街)行政村、自然村2035张乒乓球台(其中392张为室内乒乓球台),15副篮球架、20套健身路径的安装建设。此外,高质高效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根据广州市体育局三年内建设完成100片足球场计划,2014年分配给我区3个三人制足球场建设任务已于11月份完成建设。
1.5坚持体育产业是保障,促进我市体育彩票销售持续攀升
增城区体彩工作在省、市体彩中心的重视和支持下,以提升销量为核心,以增机扩点为手段,扎实推进体彩分中心基础建设,每年都能圆满完成省、市体彩中心下达的各阶段性工作任务。2014年广州市体彩中心下达的基本销售任务是2.2亿元,截至11月20日, 我市总销量为3.1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约83%。其中,电彩销量为3.03亿元,即开销量为0.14亿元,超额完成市中心下达的任务。
1.6因地制宜,开发地方自然资源,围绕“山、水、路、城”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举办赛事
增城区是一座绿色生态文明城区,辖区内有着众多休闲娱乐场所,著名旅游景点白水寨,则是登山的好去处,普及登山运动,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大力开发体育健身旅游,通过完善公交网络,方便人民群众出行登山健身提供便利;通过举办登山活动与比赛,活跃登山氛围,不断培养登山健身爱好者,壮大登山人群,展示了绿色增城的英姿;增城区同样又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增城是亚运会龙舟比赛的承办地,增江、挂绿湖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去处,增城区具有开展游泳、划龙舟、划船得天独厚的条件。增城区要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增江天然沙滩泳场,并结合辖区内的水库在各镇街增建天然泳场,开发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充实公共体育资源。从市区到北部白水寨风景区以及湖心岛景区,共建设了长达250多公里的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将鹤之洲、增江画廊、湖心岛、小楼人家、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效连接起来,突出乡村体验、健身休闲的功能[3],这为自行车运动和田野跑步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增城市大力普及这两项运动,具有独特的优势
1.7开展“一镇街一体育品牌”活动
作为区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要想繁荣全市公共体育服务,必须调动各镇街做好公共体育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使镇街间形成相互对比,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市政府可通过开展“一镇街一体育品牌”活动,充分调动各镇街开展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各街办、 乡镇、社区和行政村结合自身实际也创办了一批体育特色活动,实现了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健身。各镇街体育品牌的打造要结合本地的体育资源予以确定。城区街道可依靠增江天然沙滩泳池和沿江、沿湖绿道打造自行车、跑步、游泳体育品牌。派潭镇可依靠白水寨景区打造登山体育品牌;新塘镇则依靠其篮球运动传统打造篮球体育品牌。
2镇(街)一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镇(街)一级政府是最底层的政府机构,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和最贴近民众的政府机构。镇(街)一级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服务于辖区内居委、村委公共体育服务的开展。
2.1健全镇(街)一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机构
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已成为政府基本职能之一,镇(街)一级政府应成立一个分管辖区公共体育服务事务的组织管理机构,如公共体育服务中心,统筹和开展辖区公共体育活动,要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场所、设备,有独立的经费预算与划拨制度,有健全工作制度等。
2.2筹划和主办群众体育活动与比赛
镇(街)公共体育服务中心结合本镇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情况, 筹划和主办群众体育活动与比赛,引导各地域的民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活跃健身氛围,不断壮大健身人群。如,定期举办镇(街)篮球、乒乓球、广场舞等普及程度高锻炼项目比赛,以居委、村委为参赛单位,或自由组队参加比赛。这样必能提高散落在镇区、居委、村委的相应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引导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这类项目并参与其中。
2.3统筹开发镇(街)体育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
我国体育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如何化自然资源为体育资源,化市政资源为体育资源。体育锻炼的项目丰富多样,有对场地设施要求严格的篮球、排球项目,有对场地设施要求并不严格的锻炼项目,如跑步、踢毽子、广场舞、骑自行车、跳绳等。在道路规划中,把绿道纳入其中,这样跑步和骑自行车便有好去处;公园各个空地设置专门的体育锻炼区,如,太极拳活动区、太极剑活动区、广场舞活动区、花毽活动区、使公园某一角落成为某一项目交流、普及、提高的锻炼集散地。
2.4加强全民健身路径设施的使用指导、管理与维护
全民健身路径在各个行政村自然村得到兴建与普及,作为镇 (街)公共体育服务管理机构应对村民如何有效使用这些惠民的全民健身路径设施进行培训指导,使村民使正确地使用这些健身设施进行强身健体。与此同时还应担负对镇(街)众多全民健身路径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的职责,定期检查各全民健身路径所有设施的使用情况,对于有损坏的要及时进行维修养护。
2.5盘活学校、政府机关体育设施
目前在可供居民、村民进行健身活动的场地设施相对匮乏,如何盘活镇属学校和政府机关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为周边的居民、 村民的健身提供便利,是镇(街)一级政府须落实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镇(街)一级的政府应针对学校、政府机关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所产生的费用、管理、维护等问题进行调研,并着力解决,使学校政府机关的体育设施能顺应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对外开放,惠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居委、村委一级自治机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居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是中国社会治理最小的组织机构。加强居民、村民健身活动的引导与管理,维护居民、村民的身体健康,理应成为居委和村委应有之责。居委、村委在履行化公共体育服务管理职能, 主要着力于体育健身设施的完善、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等方面。
3.1居委、村委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
居委、村委要对各社区、自然村全民健身路径、篮球场等体育设施的兴建的选址、用地的解决,资金的筹措进行统筹管理。在篮球场兴建要根据政策争取市级、镇级财政的支持;全民健身路径的兴建要与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根据现有的政策,督促市 (区)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尽快在各自然村兴建起来。
3.2居委、村委加强对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另一方面,居委、村委通过教育和组织管理,提高居民、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借助本地区的体育社会指导员对居民、村民进行锻炼指导与培训,从而提高居民、村民从事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通过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引导村民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壮大体育锻炼人群,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3.3积极开展居委、村委体育比赛和组队参加镇(街)政府组织的体育比赛
通过开展居委、村委体育比赛使各自然村、社区组建自己的比赛队伍,从而使每个自然村、社区比赛项目的爱好者聚集在一起训练与比赛,使每个自然村、社区的人民群众为了支持村队、社区队而在观看比赛和日常的训练,增进对该项目的了解和提高对该项目的运动兴趣,并使自己在日常锻炼参与该项目的锻炼,自然而然地扩大比赛项目在自然村、社区的影响力。
居委、村委通过组队参加镇(街)政府组织的体育比赛有利于打造居委、村委的体育品牌,有利于提高本地区比赛项目的运动水平;有利于比赛项目良好运动氛围的形成。
3.4体育健身知识的普及
【三级推广网络】推荐阅读:
三级网络08-12
三级教育网络07-03
三级网络建设10-03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08-12
易水:网络推广之新闻(软文推广)10-11
网络推广感想06-03
网络推广计划08-18
整套网络推广方案05-10
网络推广效果报告05-12
网络销售推广方法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