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中的2010

2024-09-04

专家眼中的2010(共8篇)

专家眼中的2010 篇1

马骏(CDSF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级裁判)

比赛最吸引人的还是职业组拉丁舞的三强争霸。在我看来,他们三对都是最优秀的选手,但是作为裁判评判时,他们就各有差异了。

从男女舞伴的搭配来看,张劲/罗文清无疑是身体条件很好和搭档时间合适的一对,在裁判和观众的眼中,两个人并没有一个强一个弱的感觉;邵克强/杨娜是身体动律很强、很漂亮,让观众看了直呼过瘾的选手,但吃亏在身体条件上;陆宁/张丁方尽管身体条件很好,但搭档时间还不够长,两人的舞蹈风格还没统一,并且大家都会觉得张丁方要比陆宁强一些。

细看他们的赛场表现,你会发现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内容,加深了对他们的认识。其实从张劲/罗文清获得第一个职业组冠军开始,我就觉得他们一直没有太明显的进步,虽然他们的舞蹈很好,但太板正,尤其是罗文清,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冷,不太像一个女人在舞蹈,很难让人有激动和兴奋的感觉。不过,这次比赛他们有点让我意外,因为他们改变了一直以来严肃的舞蹈意识,表情开始丰富起来。

对比之下,邵克强/杨娜的舞蹈则很有艺术感,身体也足够灵活,但在细节方面却有一些致命的问题。邵克强和世界著名选手里卡多很像,有很强的身体动律感,但是在借用地板的弹力、展现男舞者阳刚之美这一块稍显不足,比如桑巴舞中邵克强就一直踮着脚尖在跳。这与基本技术要求是相违背的,甚至会误导一些选手。

陆宁和张丁方的风格是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有时张丁方的感觉是稳稳地压住地板,但陆宁却很欢快地在跳,这样的不协调其实和配合没有太大关系,纯粹是两人舞蹈风格不一致的缘故。他们俩必须有一方改变,才能使舞蹈更进一步达到“二合一”的境界。

温亮富(CDSF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级裁判)

比赛很精彩,这是我第一次执裁公开赛,觉得整体包装下的比赛显得很庄严很有条理。在比赛方面,职业组标准舞整体水准还好,竞技状态比以前更职业,并且多了好几对从业余转职业的选手。然而,相比第一梯队的稳步上升,第二梯队接不上第一梯队的水平,这些中国体育舞蹈的后起之秀时而非常精彩,但时而又“非常业余”,主要反映在标准舞的基本技术不稳定,特别是音乐方面没有在标准舞的基本原则上进行处理和表现,“快”和“猛”仍然是这些职业新秀期待战胜对手的选题,树立了不合适的舞坛榜样。现在中国体育舞蹈领域有丰富的舞蹈知识和理论,问题是选手们很少花心思研究、练习、交流,这也直接导致他们到了赛场上找不到北,

何跃春(国际级裁判、香港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裁判长)

香港站的比赛很漂亮,选手实力强、竞争激烈,并且裁判员整体水平和素质比较高,尤其是晚场比赛,选手和裁判都展现了很强的职业素养。不过,我也感觉到内地比赛和香港比赛的差异,在担任香港体育舞蹈国际公开赛裁判长时,他们的裁判员有40多人,这样更利于裁判长的调度,并且赛事工作人员也多,服务意识也很强,这些都值得内地办赛时学习。

龙卫敏(IDTA英国皇家教师协会高级院士,英国黑池舞蹈节团体舞连续三年冠军队总教练)

几天工作下来,最大感受就是体育舞蹈比赛拥有一个很棒的团队,每位裁判都拥有很好的态度,流程也很紧凑,我执裁得没有一点压力,很轻松。整个场面控制得很好,一点都不混乱。另外,和舞协比赛不一样,体育舞蹈比赛运用了举分制,比较刺激。但是在颁奖部分,只有四大组别有颁奖,其余组别包括少儿组都没有一个颁奖仪式,让他们有点失望。何不在场地一侧建立一个小型的领奖台,当别的比赛进行的时候,这边能给小朋友们颁奖,让他们感受一下荣誉,这对小辈来说真的是个激励。

本次青少年组比赛最大的问题恐怕出在体力上,我总是很纳闷为什么大部分选手在开头几个小节总能跳得很好,但渐渐体力就会下降,最后谁好谁坏简直可以“一眼看穿”。这也许和他们的训练有关系,不懂得如何保持体力、怎么去锻炼自己的持久度和肌肉的力量收放。

在职业组方面,由于我也是从选手过来的人,所以感触尤其大。我对大部分职业选手很熟悉,他们虽然在国际上有很好的成绩,但是回到国内比赛依然很认真,一点耍大牌的感觉都没有,很有职业精神!这个舞台是公平的,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展示自己给观众看。我常常对学生说,国内比赛机会很难得,无论是哪个协会举办的比赛都要去参加,“展示”真的很重要,这没有什么可忌讳的!

黄蕊(国际级裁判)

现在A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比如A组拉丁舞的比赛,能进半决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技术水平、舞蹈意识都比较强,编舞方面稍弱一些。这次比赛我也发现了一些挺有潜力的选手,漆剑如/姜梦佳、陈帅/朱思莹、韩正庆/李小双这几对我都比较喜欢。

许文飙(CDSF国家级裁判)

不管哪个组的选手,编舞能力和音乐演绎能力几乎是所有选手的薄弱环节,在不同的音乐中,他们的舞蹈几乎没有什么改变,即便是编得比较好的套路,也很难有符合音乐韵律的演绎。自己创编舞蹈、根据音乐变化调整舞蹈的各种变化,我觉得这是目前绝大多数年轻选手需要加强的重点。

本次比赛裁判名单:

夏宗基、吴琴、卫小英、马骏、张家宽、黄子娟、温亮富、王力强、徐立伟、黄蕊、许文飚、何跃春、熊瑞民、车遥、唐兰、李小芬、刘君庆、龙卫敏、童辉

专家眼中的2010 篇2

去年夏天,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在两天时间里,艾博士亲眼目睹了2000名中国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赵远虹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考察结果令德国专家的失望甚至超出了她的想像。“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今天的一些幼教理论还在重复着昨天的错误。

”赵远虹举例说,“比如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西方对这一方法从产生怀疑到加以否定,已经花了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

“值得深思的是,在北京一个标榜与国际接轨接得最紧密的现代寄宿幼儿园里,艾博士见到的却是最厉害的灌输教育。”赵远虹说。

“这家幼儿园的招生广告中频繁出现的字样是世界著名大学剑桥、牛津和博士帽;这家幼儿园的园长是从外国学习回来的‘海归’;家长送孩子上这样的幼儿园感觉是送到了外国„„但是在教室里看到的情景,令艾博士大为惊讶。”赵远虹说,“这家幼儿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专门为孩子们玩‘过娃娃家’而布置的角落;书架上也没有任

何孩子做手工用的材料。最令人震动的是:凡孩子目光所及之处贴的只是中国汉字,连绵不断,从教室一直延续到寝室。房间里摆得满满的小床四周见不到孩子家人的照片,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从家中带来的私人玩具„„”“据说这家幼儿园4、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一千多字”,赵远虹反问道,“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即使不想学又有什么办法呢?”

“作为权威的幼教专家,艾博士非常反感把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强加到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做法。艾博士强调说,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证明了: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所学的内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不可能来自被动式的说教,对孩子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赵远虹说,实际上,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的时间表,不应该人为地提前或推后。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违背教育的自然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有时一个错误的教育理论将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仿佛是为了弥补多年来造成的教育欠账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家庭的功能和作用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像是打赌一般,父母的晚年和儿女自身是否幸福的宝都统统押在了孩子身上。”赵远虹发现这句时下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成 千上万中国父母喘不过气来。对于这种重望的份量,德国专家起初并不十分理解。”

在北京一处婴儿早期教育基地,当艾博士听说一个9-16个月的婴幼儿上课时间竟长达45分钟时,惊得险些从座椅上跌下来。

赵远虹回忆说,艾博士在其总结报告中尤其提到了该早期教育基地课程结束时的爬行比赛孩子们被抱到起跑线上,然后在对面母亲或亲人的大声招呼声中向终点爬进。“当第一,争先进”似乎从起跑线开始已经渗入这些婴儿的头脑中。”

也许中国的父母会问,难道当第一争先进有什么错吗?

赵远虹手里有一本艾博士的新书《七岁儿童的认知世界》,其中详细列出了德国一位7岁儿童长达70条之多的必修课和教育清单。这份教育清单是艾申波茜博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得出的结论。从提出到定稿历经3年,并对150人进行了单独访谈。

教育清单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美感感受。艾申波茜博士指出这是一个人生下来的前7年间应该具备的经历体验及掌握的知识----

情感体验方面:

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个人情感和自信心建立方面应该:体验过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缺少你”等称赞的话语;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能够分得清饥饿与愤怒,劳累与悲伤之间的差别。懂得心理学上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诸如尿床是由情绪波动而导致发生等等;

能够原谅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体验过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怀念,感受过舒适与将就的差别,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时产生的思乡、漂泊、借宿以及无家可归的概念;

想赢,但也输得起。

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方面:

体验过水对人体有浮力;

会荡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体力量会对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

堆过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过水坝,在野地里生过火,并能够熄灭之;

身体生病时的基本急救常识发烧应热敷还是冷敷,呼吸有痛感应休息还是运动,知道鸡皮疙瘩,战胜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体生病在所难免的道理;

有爬过一棵树的经历;

研究过拉链,会用钥匙开锁,会使用工具;

有收集东西的愿望;

能区分食物和膳食,动作与姿势,气味和气息,能够区分看、凝视和一瞥之间的区别;

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知道“只有你和我两个人知道”的意义;

听过童话故事,从中懂得什么是受难,什么是安逸;

在家庭方面:

熟知家中的亲戚朋友,理解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或姨妈;

能为大人分担忧愁;

看过爸爸刮胡子;

„„ „„ „„ „„

七十多条无法一一列举。可是这一清单是否能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供另外一条思路?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有比认字和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呢?

连续参观这些幼儿园后,德国专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一所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艾博士对这个幼儿园的最初好感来自一些所见的细节。

“刚进门我们就被拉住照集体像。刚好几个四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路过,便被老师招呼过来一同参加。照完后孩子们并没有被立即命令回班去,而是随意地跟着客人往前走。”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走廊里迎面走来三个孩字,手拉着手。园长很自然地将孩子叫到跟前,像介绍战友似地把他们的大名一一报给我们。”

橱窗里照样挂着孩子们的画。但这里没有其他幼儿园常见的统一题目、统一手法的成人模仿品。相反,孩子们画里的内容极富想像力。其中不乏幼稚拙劣手笔的,但仍然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最让艾博士认同的是孩子们做手工用的材料的多样化。“教师办公室同时也是一间手工作品陈列室。制作者竟然都是孩子。虽然有的内容使我们感到一些陌生,比如坦克,红旗或者导弹,但是制作材料真可谓丰富多彩,有木料,棉布,易拉罐„„教师津津有味地向我们介绍那些巧妙而有趣的制作技术,言谈中充满了风趣和自豪。”“楼梯口的拐弯处被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美发廊。是孩子们把洗菜用的筛子制成了烫发帽。此外,梳辫子用的蝴蝶结,吹风机,刮胡子刀,烫发卷,玲琅满目的东西都来自孩子的小手。不难想象,当孩子们在这个成人社会的模拟场所里实践着与他人协调合作的工作时将会产生多么大的乐趣。”赵远虹补充说,尽管类似的活动角落也许在其他幼儿园里也可以找到,但这个幼儿园给德国专家的感觉非常不一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与孩子共同进行的专题研究。而研究的题目来自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一个专题研究是关于“鞋”的。为什么要研究“鞋”,有两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一是每当假期结束,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时脚上往往穿着都是新鞋,开学第一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鞋子转来转去。第二件事来自负责擦地的阿姨。她总抱怨说,刚刚擦过的地总有孩子跑上去踏上鞋印,乐此不疲。原来是鞋底上的不同花纹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好奇心。于是关于鞋的专题活动就此展开:大家开始讨论左脚与右脚的不同,然后老师领着孩子们上街采访修鞋人,进鞋店采访售货员阿姨,询问鞋的种类和用途,等等。“凡是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肯定能够成功。”这是该幼儿园老师们的信条。艾博士评价说,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知音,因为他们的教育始

终都是以孩子为本。

针对目前中国幼儿教育的误区,赵远虹特别指出,幼儿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应该回归到关注孩子身心健康这个层面,而不是随意拔高。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教育纯洁性的问题。赵远虹说,现在很多中国小孩的教育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对家长而言,孩子教育如同是花钱购买的商品,还要等着升值,这对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了。

赵远虹提醒中国的家长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从国外回来的专家,这与国际接轨无关。“艾博士走访完这些幼儿园后感叹道: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累的,他们的生态环境是最不宽松的。艾博士呼吁教育工作者尽快给中国的儿童松绑。”

专家眼中的“大部门制” 篇3

翟校义:部门合并拓宽管理幅度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大部门制”是相对于现有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而言的,“大小”指的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幅度,管理幅度拓宽,机构相应减少,是“大部门制”的一个特点。在计划经济时期,为了宏观经济管理方便,分设了职能交叉的许多部门。而“大部门制”将职能相对接近的部门进行横向合并,设立所谓的“大部门”来统筹原来几个部门的职能,从而拓宽管理幅度。部门合并重组主要是根据政府职能业务的雷同性,以及职能的共性和重合性,但相互监督的部门不能融合到一个部门里。

“大部门制”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行政事业经费增长过快。目前有统计显示,该经费增长比率已经超过30%,高于GDP和财政增长,“大部门制”通过合并精简机构,能把职能重合的部门省略,通过缩小机构规模从而节省行政事业经费开支;还可以精简人员,可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减少各部门之间原来职能交叉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更明确权责,有利于区分责任,便于提高行政效率和进行行政问责。

毛寿龙:可有多种重组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

目前政府行政体系当中突出的问题是行政机构偏多,行政效率低下。本是某个部门的职责,往往很多部门参与其中,结果导致职能上互相扯皮,或者是同属某类社会事务的责职相互分割。比如铁道部主管铁路运输,民航总局负责管理机场,铁路运输和机场建设以及管理同属交通运输,但陆路和空中交通却没有有效连接。

调整的思路主要是政府部门减少,将部门进行合并重组等等,可有多种调整方案。

任建明:仍面临先改革后膨胀的怪圈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每隔5年一次机构改革似乎是一個周期,之前1998年和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精力都是围绕着精简机构来进行,但却没有能够走出精简机构之后再次膨胀的循环,“大部门制”也面临这样的怪圈。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职能部门,一般不到20个,而我们国家设立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却很多。

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职能部门数量偏多,划分过细,相当多的职务被领导岗位占据,而真正从事具体事务的人手并不充足。“大部门制”的设想,实际上就是更大程度上整合机构。这将对解决政府职能交叉起到积极作用,能够杜绝各职能部门相互踢皮球的现象,降低协调成本。

“大部门制”与改革开放以来的5次政府机构改革有什么重大区别和明显特点?对集中和综合决策,提高决策科学有效性有何重大意义?是否使得行政管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管理模式?

毛寿龙:已到转型的必要时刻

在确定政府职能转向市场经济管理时候,受到了巨大的阻力,部门当中的特殊利益导致这样的行政体系改革不能有效执行。政府机构改革需要政府的组织系统改变,政府职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趋势毋庸置疑。当前政府有些市场经济职能无法有效体现,主要的原因是组织体系没有很好构建,因此到了把组织体系转型的必要时刻。倡导“大部门制”的政府机构改革,是个全新的提法,与过去的5次改革完全不同,过去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在政府职能转变。比如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市分开,以及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而“大部门制”则是侧重改变政府职能机构繁多、职能交叉的现象,通过减少机构数量,降低各部门协调困难,可使政府运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宏观管理角色定位。

翟校义:限制了机构再膨胀的可能

“大部门制”实际上是一次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新一次政府机构的改革。实行“大部门制”,必然要带来精简机构和重组,政府机构也势必面临重新组合和人员配置,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仅仅精简机构是不够的。明确提出“大部门制”的概念来统筹机构改革,实际上限制了政府职能机构再膨胀的可能。过去政府机构改革有不彻底性,因为要考虑到平稳过渡。而如果“大部门制”也过分考虑平稳过渡,则也有可能存在不彻底性。

改革面临两方面阻力,一是部门利等益;另一个是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调整。这实际上是权力关系的重组,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和平衡部门利益,“大部门制”的改革仍会受阻或者停滞不前。

范亚峰:政府改革需要法制化

(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政府机构改革最核心的地方是制度转型思路的转换。“大部门制”基本上还是属于行政改革,而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型才是深层的转型。我们过去的政府职能转型和机构改革更缺乏的是制度的创新,缺乏规范制约和监督。政府的改革需要法治化,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权扩张,以及财权税权等职权的分配等等,都需要深层制度的变革和法治化的途径来解决。

是否会因“大部门制”使得政府公权力过大?政府的公权力通过什么来界定?把过多职能集中于一个大的部门,会不会为职权寻租腐败带来新的空间?怎么监督和保证这种集中的权力不被乱用?

翟校义:界定公权力不依赖于机构改革

政府公权力的限制和界定从来不是靠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机构的重组来落实和解决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大部门制”改革,与如何防止政府权力机构乱用公权力导致腐败是两个问题。“大部门制”改革能否使腐败行为减少,体现了民众期望,但“大部门制”仅仅是政府机构的转型,而不是公权力和社会关系的调整。仅仅靠“大部门制”中内部的自我制约,靠行政系统机构的职能调整来实现公权力的制约和界定是不能够实现的。

政府的公权力究竟该有多大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府与社会的边界,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需要合理的边界。政府与社会以及各类社会主体之间的边界,往往会随着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限制和监督公权力的通常渠道是通过公权力来限制公权力,即依赖立法和司法等外部监督的手段去实现,并发挥舆论监督来完成。不能期望通过“大部门制”的改革、政府部门职能落实和明晰来完成。“大部门制”通过合并相关部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模式,但其本身不能对公权和私权进行界定。

毛寿龙:公权力在改革中逐渐减小

政府的公共权力在历次改革中是逐渐减小的。从上世纪80年代的政府机构改革开始,政府职能就一直在转变,一直延续到1998年以后的政府改革,都在精简机构中逐渐考虑了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历次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一方面,在不断减少专业的政府管理部门,比如逐渐撤销煤炭部、石油部、机械部等;另一方面,也根据宏观经济管理和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相应地增加了适应市场的机构,比如审计署、药监局,包括证监会、银监会等机构。腐败产生的很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人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权力分散,职责不清晰相互交叉,加上行政决策效率落后,导致存在很多寻租的空间。“大部门制”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集中和明确,可对腐败问题产生一定的抑制。

任建明:权力集中不会导致腐败增加

“大部门制”的机构改革方向,一是精简部门,另一方面是建设一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部门,这对构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意义重大。在精简机构下,政府的公共权力在整体收缩,腐败的机会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大部门制”职能的集中不会导致腐败机会增加,客观上反而会促使腐败减少,可以抑制职能权利的滥用。当然,反腐败更应该依靠政府制度建设,如行政审批制度更加透明,监督机制建设更加到位。还应加强行政制度的改革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政府本身也应该建立把决策、执行、监管相分离相制约相协调的制度。

范亚峰:公权力本身抗拒公权力的改革

我们现代化的国家架构还没有完成,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对民众公共权利的保护,而我们历来的政府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把握住这个要害。公权力的边界应该是公民说了算,而不是国家机构自己说了算。除此之外,政府内部需要权力的制衡,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需要分工。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不是职能部门的大小,而在于权力是否得到监督。腐败产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权力不受监督,监督权力机制是约束腐败最有效的办法,现代化的国家是用法制和民主原则构筑的。监督机制的建立包括开放舆论监督、开放官员的选拔过程,以及用社会关系的网络来监督国家机关。比如环境污染需要环保组织的介入,有些地方污染企业贿赂了环保局,社会组织的介入会监督这种腐败现象。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公权力本身抗拒公权力的改革。目前更多的是行政主导,某些官员集团本身反对改革就是症结所在,“大部门制”作为行政改革是好的立足点,但对遏止腐败作用不大。

专家眼中的“明日之家” 篇4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切切实实感受到网络对生活带来的变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白色家电制造商的海尔集团早在1998年就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率先将网络技术运用到传统家电当中,推出了全球首套网络家电,专注U-h o m e技术,先后提出“现在进入未来”、“身在外家就在身边,回到家世界就在眼前”等生活理念,运用家居智能化,为用户谋划了一个“明日之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用户的需求已发生改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或服务,需要的是一整套的生活解决方案。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以及各类企业的相继转型催生了智能家居行业。

作为国内智能家居行业领军品牌,海尔U-home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具有第一竞争力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运用U-home技术将“家庭小网”联向“社区中网”,并最终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大网”相联,为用户打造安全的家、便利的家、舒适的家、愉悦的家,创造高效率、高品质生活;让用户感受数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无穷魅力,打造“充满智慧的房子”,让家与世界同步。以先进的产品、先进的数字网络技术、人性化的服务,带来安全、便利、舒适、愉悦全方位的生活解决方案,打造用户心中真正的“明日之家”,为用户解读未来生活。

专家寄语

“为住户提供U-home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是海尔集团信息化时代提出的全新生活理念,我们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提供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需求,拉近家与世界的距离,最终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为此,海尔U-home希望能与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共同追求,共同推动中国家庭网络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发展,为打造用户心目中真正的“明日之家”而不断前进。”

技术解读

孩子在社区广场玩耍,有异常情况怎么办?回到家,我的爱车在停车场是否安全?出门在外,家中一切是否正常?家里遭遇非法入侵或煤气泄漏,可否随时报警?很快就回到家了,家中的温度是否合适?不出家门是否可以了解到社区周边商业信息并享受到便利的配送服务?是否可以不出家门就可以完成水、电、煤气、电话费、物业费等费用的自动支付?这些曾经让人们幻想的场景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在本届住博会,海尔U-home运用最新研发的9000系列智能终端系统,将计算机互连网技术与现代建筑融合起来,把人们追求这种安全、便利、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的生活梦想变成了现实。让广大消费者及客户零距离体验“明日之家”的无穷魅力。

海尔9000系列智能终端系统采用全新的外观设计,结合新颖的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G U I)。是一种完全基于TCP/IP协议的智能化家庭网络系统,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高科技数码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交换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光学技术,软件技术等等。特别在音频、视频上采用先进的编解码技术,压缩技术,实现对音频视频信号进行了实时动态传输。控制上采用先进的总线技术、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了对家庭网络设备的控制功能;对外通过TCP/IP协议实现用户与各终端设备间数据信息交互。给你带来无处不在的数字生活感受,让你充分体会到:身在外,家就在身边;回到家,世界就在眼前。产品上处处体现出安全、舒适、便利、开心的设计理念。

产品特点

⑴外观

外观晶莹剔透,质感细腻,是海尔全球设计专家的鼎立之作。显示部分采用高端的1 0寸触摸屏,色彩鲜艳,操控自如。U I(用户界面)从结构上采用独特双纬度操作,一种是以模式为主导,我们在分析用户生活及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设置了起床、外出、在家及就寝四种主模式,四种模式可以点击切换,也可以随一天内不同的时间段自动切换。每个主模式画面上,都排布了该模式对应的时间段内最常用到的功能,做到了常用功能,一键触发。另外一种操作模式是通过隐藏在左下脚的拉出式菜单,菜单拉出后,点击不同的功,即可实现不同的控制或服务。操作完成,点击相应按键,菜单条会马上消失于无型,真正做到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屏幕最下方,设计了独特的滚动字幕,可不间断地滚动播放商品信息或新闻提要。

外壳除黑色外,还可选择白色、红色等不同的颜色方案,住户可根据自家的装修风格自由挑选。

屏幕最上方的图标指示栏随时给住户提供相应的提示。

⑵安全

◆系统可挂接红外探测、门磁、窗磁、煤气泄漏探测、烟感报警等多路防区,防区数量及种类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进行无限扩展,在时间、空间上都给予你的家庭全方位的保护,上述探头检测到紧急情况后,向物业警卫室发出报警信息,还可将警情信息短信通知到住户手机。系统可配置紧急按扭,紧急情况下,按下按扭,即可向物业发出紧急求助,并将紧急求助信息同时发送到设定的手机上。,有警情会随时发出警报。其它探头可由住户随意设置布防或撤防。设置不同模式后,可实现自动布防或撤防,无需专门操作布防、撤防,以免用户遗忘。

◆住户可在终端或电视上对居住区的特定区域进行监视,基本配置可以接四路模拟摄像头,如果要连接更多路监视器,可选配一个转换器,理论上监视探头的数量可随意扩展,没什么限制。

◆完善的门禁管理功能,可将所有企图入侵的不速之客拘之门外。外来人员给住户发出呼叫后,终端可清晰地显示来访者图象,未经住户确认开锁,访客无法进入单元门或家门。

◆小孩放学回到家,仍然在外忙碌的家长会及时收到孩子回家的信息,感觉非常安心。

⑶便利

◆手持可轻松完成对讲、开门及家内设施的控制。在你正在看电视时,如果有来访者,来访者的图象会显示在电视画面上,这时,你可以拿起身边遥控器,与来访者进行对话或按下特定按键,为来访着打开门锁。

◆当住户家中无人时,访客留影、留言功能使住户回到家,即可看到来访者,以便及时取得联系。

◆可自定义多种生活场景,灯光、窗帘、家电、换气等复杂功能一键搞定。

◆进、出公寓电梯自动呼叫。

◆屏幕即时显示物业的通知、公告或私人信息,使住户足不出户,小区事务尽在掌握之中,生活自如惬意。

◆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在终端屏幕上可随时了解到天气、新闻、股票、及商品销售及打折等信息及保洁、房产信息、家庭设施维修保养等服务信息,点击屏幕即可完成商品或服务的订购。需要物业维修的公共设施,你也可以在终端上发出报修信息,物业看到信息会立即做出反应。

◆在终端或电视上可轻松完成蔬菜等商品的订购及配送。

◆足不出户可完成每月的物业、水、电、煤气等费用的查询并完成交费,历史数据可保存两年。住户可随时查阅。在终端上您还可以缴纳电话费、完成机票、火车票订购等。

◆社区一卡通,门禁、停车及消费一卡共用,社区消费或费用支付你不必交纳现金,你的门禁卡能够完成所有的支付,消费清单会及时传到你的终端上,永远不必担心出错。

◆终端可连接多达12个可视或非可视的分机,使您在家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轻松地完成与访客的对讲、开门或发出紧急求助信号。

◆家庭成员出门时,可以在终端上完成给其他家庭成员的留言或书写便条。

◆家里不必再购买多余的电话机了,我们的终端已经实现拨打及接听外线电话的功能,当然,你必须把电话外线插到我们的终端上。

◆登陆互连网或发送手机短信,家里的设施或家电的控制即可轻松完成,把空调提前开机调成合适的温度或使热水器提前达到设定的水温。

◆对于分户计量的住户来讲,家里的暖气也能够控制,舒适而节能。

⑷舒适

◆你不必担心家中电器出现任何问题,海尔家电的故障自反馈系统会把你的家电故障自动反馈到海尔当地的售后服务中心,你不费任何口舌可轻松享受到海尔星级服务。

◆这几天要出个远门,家里养的宠物没人喂养,家里养的花也没人浇水,我们的终端可选配宠物自动喂食系统和自动智能浇花系统,让你安心出行。自动喂食系统根据你设定的时间、次数、食量实现自动喂食,智能浇花系统根据当天的气温及阴晴状况自动确定浇花的次数,帮你实现科学浇灌。

◆客人来了,你不必再搬出大堆的影集让客人翻看,我们的电子像框功能,通过简单操作,你的生活照片会在终端屏幕上实现自动播放。

⑸娱乐

◆系统设置M P 3/M P 4播放功能,你可以从本机、S D卡或U盘上播放你喜欢的音乐,或从小区服务器下载播放,享受无尽的音乐生活。

◆家庭影院、背景音乐控制,家庭娱乐无极限。

未来展望

从90年代末智能家居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来看,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面临着很多的机遇与挑战。

一个外国专家眼中的中国节能减排 篇5

中国有可能做自己的碳排放Cap Trade

《中国新时代》:在国际环境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谁应该负担更重的减排任务争吵不休,美国和中国都反对Cap Trade(总量限制和交易),您认为美国没有设定排放上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Robert Taylor:美国的情况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的中央政府即是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跟中国和很多国家都不一样。

美国应对环境变化的法案很简单,在联邦层面基本没有太大约束力。明显能看得出,环境大会上,美国代表都没有做出过什么大的承诺。联邦政府的权力不集中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议会上,业内人们也很努力地促进减排,不幸的是每次都失败。

虽然,Cap Trade没有在联邦层面得到通过,但是一些州已经率先自发采取了措施。美国的十五到二十个州也很积极地设计自己的排放上限交易体系。我所在的州与东北部的其他十个州共同设立了一个发电配额体系,给电厂设定排放上限,如果发电的时候会排放温室气体,就要购买配额,配额多的还可以出售。这个体系总的来说运行得不错,有的州从中获益良多。我的州就有剩余的配额,很多新的节能项目都是利用卖配额的钱建起来的。有的州就只能买配额,花了很多钱。所以,不同州对此的看法也有变化,比如新泽西州最近就退出了Regional Greenhouse Gas Initiative。

《中国新时代》:同样没有做出承诺,您对未来中国的Cap Trade有什么看法?

Robert Taylor:我对中国的低碳经济很乐观。我认为未来中国还是有可能做自己的碳排放Cap Trade。其实,Cap Trade的核心问题是承诺, Cap Trade应当伴随着大量的政策制约和保障。如果要建设碳排放总量限制和交易体系,首先要建设具有强制力的体系。

不仅我一个人这么认为。很多年长的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他们呼吁必须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否则十几亿人口的生活将难以为继。中国不能按照其他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下去,不能像美国、德国过去那样无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非常大,如果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与美国一样,全世界的资源都不够用。中国已经没有自然资源可以浪费了。

我相信中国能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央政府也一直在大力促进节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都把降低单位GDP能耗放在了重要位置。

中国的节能制度体系建设是世界最完善的

《中国新时代》: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工作的,您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

Robert Taylor:大约是三十年前,我就开始在中国工作了。我现在一半时间住在美国,一半时间住在中国。最初,我从父亲那里学习能源。他原本是核能方面的科学家,可后来他对核能感到失望,所以从70年代开始研究可持续能源与气候变化。三十年前,我进入世界银行,从最基层做起,工作了27年,直到三年前退休。我在世界银行一直研究能源平衡,节能等等领域。

三十年前,从1982年开始,作为世界银行的工作人员,我开始与中国政府合作,进行能源研究和规划。期间,我参与了很多中国的大型节能项目,比如未来应该如何使用能源,如何节约能源等。

《中国新时代》:您在世界银行工作期间,针对中国国情,做了很多关于节能的计划,所有的计划最终都实现了吗?

Robert Taylor:一部分实现了,也有一些计划进展缓慢,基本可以算是失败的。

我觉得有几个项目计划得非常成功。比如,我曾经代表世界银行与全球环保基金(GEF)和中国政府一起合作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这个项目是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实施的,旨在提高全国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环境、同时促进中国节能机制转换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以国家层面的体制建设为主,二期以帮助业内公司发展为主。一期主要建立示范性的节能服务公司,在中国示范基于市场经济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国家节能信息传播中心,完善中国节能信息传播机制。项目二期的主要工作,一是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支持和运作体制,成立了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二是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的商业贷款担保资金,实施贷款担保计划,增加获得商业贷款的机会。

《中国新时代》:什么样的计划没有成功呢?

Robert Taylor:比如供热改革(Heating Reform)计划。这个项目10年前就开始了,但是到现在也没有看到成果。中央政府曾经以为这个项目会进展很快,其实不然。

中央下达供热改革的文件,但是很难在基层推进下去。供热改革项目关系到改变供热系统,改变供热方法等等很多方面。供热关系到城市的每一个居民。如果这个大项目出了差池,将会带来一场灾难,所有人都会埋怨。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看,市长只会在这个地方做几年,然后就调去其他地方,为什么要在这短短的几年内冒这么大的险呢。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在全球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美国更是如此。当面对不确定性时,人们会变得紧张,尤其是与政治相关的事情。

中国的中央政府的确是很有权力的,但是有限。曾与我一起进行供热改革项目的建设部副部长告诉我,中央政府没有做供热改革的权力,必须由地方政府来做。中央唯一的权力是下达政治命令,督促省市级政府去做,很难强迫他们去做。

当项目组到地方政府推进进度时,地方政府都会说这是好计划,我们愿意做,不过一年又一年,还是没有结果。当我跟地方政府官员讨论的时候,他们说“好的,我们也做吧,我们会考虑的”。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就预感到他们大概不会行动。

中央政府制定的很多计划都颇具前瞻性,并且中央也很希望能落实下去。计划落地并不容易。地方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实施。比如,资金短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或者还有更迫在眉睫的其他项目要做。

nlc202309022210

《中国新时代》:从低碳方面看,您在中国工作的期间,中国的哪些事情变化了?

Robert Taylor:这些年中国对待节能的态度变了,政策和措施都有提升。

首先,政治承诺变了。现在各级政府很乐意讨论节能,他们真的关心如何节能。而且,省级政府、市级政府都设立了负责节能的办公室,这表示出中国有信心也有决心推进节能减排事业。

其次,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了。人们比十五年前更聪明,知道的更多。节能领域的学者专家表示希望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他们没意识到,他们的大部分做法已经是非常前沿了,其实他们做得比大部分国家都好了。在很多领域,中国是世界领先的。中国节能方面的政策比较先进。

《中国新时代》:中国哪些做法是世界领先的?

Robert Taylor:比如,目标设定。很少国家设定了中国这样明确的多层次目标和详细的标准。节能目标不是单一层面的而是多层次的,从低到高,非常详细;节能标准无论横向或是纵向也都比较全面。目标带来压力,压力引起重视,最终促使相关人员采取行动。

另外,我很钦佩的一点是,中国的节能制度体系建设是当前世界最完善的。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都设立节能部门,一层层下来,有组织性,井然有序。中央能把各级节能部门集合起来,然后告诉他们需要做的一、二、三、四项,责权明确。美国或许永远做不到这一点。

为了完成目标,中国出台的政策非常有力,比如“一票否决制”。如果不能完成节能目标,主管工业的副市长的政绩考核就面临巨大压力。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对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后,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考核等级未完成的省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评奖,国家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

《中国新时代》:这些方法的作用明显吗?

Robert Taylor:回头看看,“十一五”期间设定的节能目标是: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当初我和我的朋友们都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以中国的发展态势来看,单位GDP能耗应该上升,而不是下降,下降这么多更是困难。2006年,“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单位GDP能耗只下降了1.3%,这是最原始报道的数据,后来有修正。无论如何,第一年完成的目标距离整体目标都相差太远,以这个速度下去,根本不可能完成20%的任务。高层领导人们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给基层政府施加压力。施压的结果是让地方政府了解到,这次来真的了。2007年、2008年、2009年期间,每年都有大量的节能项目上马。投资规模大得让人惊讶。整个“十一五”期间节能投资高达8千亿人民币,目标也基本完成。

“十二五”规划的财政预算可能超过万亿。“十二五”规划继续将节能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型指标,提出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16%等节能减排指标。我相信新的目标一定能完成。过去,有的省市政府为了表现自己还主动加码,设定更高的目标。现在可没有人这么干了,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认真的。

《中国新时代》:从微观角度看,为什么人们对待节能项目的态度与其他项目不同?节能项目究竟赚钱还是亏钱?

Robert Taylor:这是很微妙的。这一点中国和美国的情况相似。工业节能项目赚钱。可惜,全球的老板们都不把节能项目放在整个工厂的生命周期中看,而是与其他项目一样,针对项目的短期收益来看。原因有很多。首先,业内所说的“减少”运营成本,而不是“增加”利润并不吸引人。许多节能项目是非常有利可图的,可是,它们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却不是增加收入和利润。通常情况下,企业领导人可能更感兴趣的项目是提高收入的方法,比如通过增加产能、研发新产品,或者进入新的市场等。项目计划书中,老板最多给两年的资金回收期。也许节能项目在很多年以后能节约非常多的资金,但是,周期太长了。这是很常见的,绝大部分的企业老板都这样认为。

一次,我在能源管理技术培训中见到了一位同学,他是一家大型企业工厂的节能主管。我问他你为什么来上课,他说:“我要找工作,我的工作完全不受到重视。我设计了很多计划,公司全部否决了。”当时,他的公司正在金融危机中苦苦挣扎,可以理解,公司更关心存亡问题而不是未来的能效问题。

地方与中央的视角差异

《中国新时代》:可不可以认为,您所参与的失败项目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下达的命令,到了地方政府实行不下去?

Robert Taylor:对。举另一个例子来说说我感觉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思维方式的差别。中央政府的多位领导人都比较关心资源节约,他们相信并且大力支持减少一级能源的消耗,比如石油和煤。但是,在地方,很多人发现在不改变本地经济增长模式的前提下实施节能政策并不容易。地方政府首先考虑本地区的就业率和GDP。“我们只是一个小地方,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够了,别来为其他的事烦我。”

几年前,中国中央政府就意识到,钢铁产能过剩是个问题。生产钢铁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污染。更严重的是,产能过剩,市场饱和,钢铁企业将面临巨大困难。中央政府很担心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断压制钢铁产能。两年前,我去一个城市做调研,他们正在做“十二五”规划。当时的版本还不是最终版,里面写着,“十二五”期间,计划使本市钢铁产能翻番。我当时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如果大家都增加钢铁产能,就没有市场卖了。他们说,“哦,那是其他人应该担心的问题,就我们而言,我们可以这么做。”

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愚蠢才这样做的。在“十一五”的时候,这个城市确实翻番了钢铁产能,结果皆大欢喜:建了新工厂,赚了很多钱,提高了就业率。增加钢铁产能给城市带来了很多好处,所以他们想在“十二五”继续这么做。倘若你是一名中央政府的研究员,看着全国数据,就会知道,这是不对的。这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很多类似的国家长期视角与地方视角之间的矛盾和差异。

《中国新时代》:单就节能环保而言,政策实施不利的情况在其他国家的情况常见吗?

Robert Taylor:在美国,这个问题更严重。美国是由很多个州组成的。联邦政府是由若干个具有自治能力的州在共同认可的政治框架下结合组成的一个政治实体。州政府拥有所有的权力,这些权力的一部分给予联邦政府,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给自己。联邦政府能做的事情有限。比如,杀人罪,只有州政府的法律有作用。所以,如果我杀了人,联邦政府不能把我怎么样,处罚我的是州政府。当然,如果我从一个州逃逸到另外一个州,或者把尸体转移到另外一个州,联邦政府就可以派联邦调查局抓我了。

美国的环保人士非常积极,他们相信如果再不制止污染,人类以后就要在水中生活了。可是,市长们说,我顾不上那么远,因为政府大楼的楼下就站着失业者呢。即使最高层领导人下达指令,也不代表事情就一定成功。甚至,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倒退的现象。相对于计划未来,地方政府更可以担心当下。因为现在就有人需要工作、住房,要赚钱,这些人在给政府施压。

欧洲的情况有些不同,欧洲的公众意识对环保非常敏感。我与欧洲的朋友交流发现,有些人很关心环境变化,他们认为人类必须从现在开始做一些事情了。但是,当他们开始失去工作时,不知道是不是还会这么想。

目标重要 实施更重要

《中国新时代》:如果建设低碳经济,您认为中国还需要做什么?

Robert Taylor:第一,设定节能目标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将目标实施下去。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并不担心中国会不会做出的政治承诺,关键是如何实现承诺。

一位在省政府里做了很多年节能工作朋友说,中央政府出台一个指导性文件,里面有数据、建议和做法,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然后告诉我们省政府要照着做。真正付之行动的地方政府压力很大。有目标有计划,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实现目标。地方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已经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工作,非常累了。

第二,我认为中国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如何让政策与市场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的弱点。无论政府设计什么项目,这些项目最终都必须放在市场中接受考验。这一点美国做得很好,让政策与市场尽可能全面彻底地相容。中国从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有些事情改变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改变。

专家眼中的2010 篇6

世界经济进入以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为特征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则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因而“十三五”规划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从国际经验来看, 中等收入国家要完成从要素投入型增长到创新驱动型增长的转变, 即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较低水平提高到50%以上, 大体需要15年~20年时间, 而“十三五”正是这一进程的关键时期。因此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主线, 加快国民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从要素投入型增长, 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跃迁, 是“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十三五”规划是新常态时期的新规划, 那么在业内专家眼里“十三五”规划的着力点是什么呢?本刊记者特此梳理了一些专家的见解和看法, 以飨读者。

"以‘制度供给’释放‘制度红利’, 是中国未来10年、20年最需要着力争取的因素,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条件"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

“供给管理”是与“需求管理”相对应的概念, ”十三五“期间, 要创新管理, 把供给管理的思路作为客观调控手段,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调控实践来看,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宏观调控手段, 显然都属于“供给管理”, 而不是“需求管理”。2008年, 美国人抛开之前奉行的“华盛顿共识”, 放弃了由市场自发解决结构问题、只注重需求管理的思路, 转而采用实实在在的“供给管理”手段来应对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之“新”已明朗, “常”还未实现, 要使经济探底企稳, 对接尽可能长久的“结构优化”、能量提升的发展“升级版”中高速增长平台, 就要实现动力转换, 同样应该强调供给端。

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的基本政策主张, 可以概括为以改革统领全局之下的“八双”。“双创”是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鼓励创业;“双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产业优化;“双减”是加快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和大幅度地减少行政审批;“双扩”是对外开放格局和新的国际竞争局面之下, 扩大中国对亚非拉的开放融合, 以及适度扩大在增长方面基于质量和结构效益的投资规模;“双转”是尽快实施我国人口政策中放开城镇体制内“一胎化”管制的转变, 三中、五中全会已经有所回应, 全面放开二孩现已达到, 还有积极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和存量向社保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置;“双进”就是在国有、非国有经济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方面, 应该共同进步, 需要摒弃那种非此即彼截然互斥的思维, 在“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概念之下, 完善以“共赢”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现代化实现形式;“双到位”就是促使政府、市场发挥各自应有作用, 良性互动、互补和合作, 如PPP机制创新;“双配套”是尽快实施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和积极地、实质性地推进金融配套改革。

总的来说, 各种要素的供给和制度的供给, 都应该成为一个体系, 只有如此, 才能在供给端入手推动新一轮制度变革创新, 有效缓解中国经济“滞胀”式的、“中等收入陷阱”式的风险。

当前, 我国还有很多深层次改革仍未全面开展和取得积极性成果, 如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新一轮价税财改革、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垄断的改革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改革都能够帮助企业对冲成本上升的压力, 增加总供给, 从而提高经济活力, 既有利于控制住物价, 又有利于保住增长的可持续性。

可以说, 以“制度供给”释放“制度红利”, 是中国未来10年、20年最需要着力争取的因素,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条件。

当前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 非常有必要多项改革协调并进, 其中应充分看重的是价、税、财等通盘协调的配套改革。通过营改增改革, 分步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 及时推进消费税改革之外, 还需在“立法先行”、“加快立法”的要求之下, 适时推进环境税改革以及房地产税改革和个人所得税走向“综合加分项扣除”模式的改革, 这将使我国税制结构向提高直接税占比的方向推进, 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税制。税改所打造的地方税体系, 又将助力于积极推进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 一方面可以解决现实中基层财政困难、“土地财政”等问题, 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促进行政框架扁平化以及政府职能转变, 从而降低行政成本,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更好地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为其他改革打开空间, 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但是我们也看到, 与间接税改革相比, 直接税改革更深地触及既得利益, 难度更大, 争议更激烈。直接税制度建设推进缓慢, 可以说, 从一个侧面代表着财税改革的时间, 现在正面临重大考验。

"未来的增长动力可从三大结构变化来观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

“十三五”期间, 中国经济会延续新常态的特点, 与此同时, 还会呈现四方面新变化。一是经济增速在新的增长平台即中高速增长平台上保持稳定。二是经济发展方式将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 在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长速度下, 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将会明显改善。三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存量调整将迈出重大步伐, 在绝大多数领域过剩产能退出以后, 供需逐渐达到平衡;同时, 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增量会进一步扩大,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四是新的增长动力逐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 最核心的发展理念之一是创新驱动发展。过去我们在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品生产上形成了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 靠要素规模投入实现粗放式增长。然而, 随着土地、能源、劳动力、资金等成本大幅上涨, 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竞争优势不再。因此, 我们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以改变我国在过去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 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上逐步确立我们的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这就意味着, 创新驱动需要若干年的努力才有可能, 不是短期见效的政绩, 需要我们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体系进行变革, 转变地方政府的思维和经济工作方式。

如果2015年经济增速达到7%, 那么“十二五”期间我国年均实际经济增长将达到7.8%。要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就要确保“十三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速达到6.5%。与此同时, 还需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尽管与过去相比,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空间以及比较优势发生明显转变, 但“十三五”期间, 我们完全有条件保持6.5%的增速, 如期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要在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取得平衡。我们不能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增长, 但是如果经济增长短期大幅度滑坡, 经济将很难实现转型。要让经济增长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转型升级。既要不断淘汰落后产能, 又不能因为转型升级而影响短期经济的稳定发展。二者并非互相矛盾, 关键是找好平衡点, 把握好度。

未来的增长动力可从三大结构变化来观察:从需求结构看, 2013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为34.1%, 美国是68.6%, 我们只是美国的一半。未来,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消费环境改善, 中国消费市场规模会不断扩大, 为所有企业和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会和动力。

从供给结构看, 201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49.5%, 美国超过79%, 未来, 中国无论是生产性还是消费性服务业将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对经济增长将有巨大贡献。

从城乡结构看, 2013年, 我国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比重为33.6%, 美国为1.6%。我国的城镇化任务依然很重, 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潜力无限。随着城镇化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可以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说, 过去我们是以工业制造业的对外开放为主, 今天我们是以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为主。过去,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沿海城市是吸引外资来办工厂, 是工业制造业对外开放的尝试。现在, 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在探索服务业对外开放。

如今中国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 未来的风险和挑战, 可从三个维度来看:

第一, 我们观察到, 过去30年, 全球贸易的增长始终是全球GDP增长的一倍以上, 但是最近几年, 特别是2012年以后, 全球贸易的增长开始低于GDP的增长, 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对于中国的出口一定会带来影响。

第二, 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不仅仅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从最近情况看, 尽管美联储否决了加息, 但是美元持续走强的格局短期不会逆转。当美元持续走强的时候, 其他货币都是大幅度贬值, 如果我们跟随美元, 意味着人民币对其他货币都在大幅升值。如果我们稍微对美元贬值, 则会影响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信心, 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未来, 这样的矛盾和冲突会越来越多。

第三, 整个新兴经济体处在大幅动荡的过程, 也会影响中国经济外部环境。过去发达国家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大量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 现在美国货币政策开始调整, 大量国际货币从新兴经济体回流美国, 导致南非、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出现问题, 增长环境和条件发生改变。

"将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化流程和大幅度降低传统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作为重中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宋则

首先, 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时机逐步成熟, 需要将其纳入节能降耗、提高国民经济质量“总盘子”。在现代社会和全球化时代, 产品不仅要被大规模地生产出来, 还要尽可能以竞争性、低成本、高效率、快节奏的流通方式, “把产品输送到最应该去”的各个角落, 即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实现空间转移。

为商品、货物提供运输、仓储服务的传统货运业在我国历来存在, 并正处于向现代物流业快速转变的重要阶段。从已经掌握的国内外趋势和动向来看, 在“十三五”时期, 加快发展这一产业, 对于改造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壮大现代服务业、增加就业机会和大幅度节能降耗都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中国物流产业落后、物流成本高昂, 但降低成本的潜力巨大, 只要在“十三五”期间对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的改造提升给予更多关注, 并纳入国民经济节能降耗、提高质量“总盘子”, 寻求综合治理, 就有望明显改观, 并取得“立竿见影”的巨大实效。

其次, 将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化流程和大幅度降低传统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作为重中之重。专门为企业用户之间提供的物流系统化服务, 被称作“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内容。在我国, 工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及其普遍“自办物流”的低效格局远未扭转。根据国内有经验的物流供应商提供的保守估计显示, 中国运用信息技术, 向制造业提供专业化周到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优化整合潜力巨大的工业采购、库存、储运、销售的传统流程, 可降低现有物流成本的50~60%, 甚至更多。据测算, 在现阶段, 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 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 倘若中国逐步逼近工业化国家平均成本, 则可节约物流成本8000亿元, 相当于每年GDP增量的80%。因此, 发展现代物流业, 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和“优化流程”有希望成为“十三五”时期难度较低、很有操作性, 并将收获丰厚的政策思路, 将切实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到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重大转变。

再次, 发展现代物流业、节能降耗的短期重点在于压缩运输成本, 长期努力在于降低库存成本。从各国的经验看, 如果措施得当, 运输成本通常经过大幅度降低后会趋于稳定, 而凭借信息技术, 整合流程、加快周转、降低库存则潜力无限。因此, 在十三五期间, 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借助现代物流业, 率先改善大宗货物的流量、流向,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储运技术, 减少盲目性, 讲求合理化, 特别要注重铁路、公路、水路、海上、航空和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各个转换节点上的有效衔接。

第四, 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强物流成本核算基础性工作至关重要。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和产业链条的拉长, 使得物流成本核算不仅越来越重要, 而且越来越复杂。我国迫切需要符合自己要求, 经得住推敲的、可靠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真实数据的支撑。这就需要, 一、理顺物流管理机构, 对数据信息发布要建立问责制, 改变“数出多门、估计推测、随意发布、依据缺失”的状况。发布机构有责任、有义务对数据信息形成过程、统计框架、统计口径、来龙去脉以及缺失不足等等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二、尽快统一我国微观物流成本的核算规则和方法。即建立协调机制, 确定物流成本指标, 统一核算方法, 加紧数据搜寻, 切实强化物流信息管理, 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三、加强对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的物流管理数据接口研究, 同时改革企业会计准则, 推进物流成本科目的试点。考虑到从物流成本核算到物流管理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 建议在企业会计科目中增设物流成本项目或者分立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物流管理成本项目。提出相应的数据剥离方案、专项补充调查和分析测算方法。四、开展对物流成本分行业、分地区、分类别细化考察。以领先企业为基础确定标准化数据。五、在具备科学可比性的前提下, 加强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的国际比较和国际交流, 加强国内物流成本实际状况变动的实时跟踪监测, 并从中不断提炼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和措施。

"谁能最终形成并提供网络化运营服务, 谁就将成为未来物流园区的赢家"

——北京中物天成资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孔庆广

近年来, 传统产业园区 (工业园区) 、科技园区等因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凸显招商困难。物流园区受国家政策扶持, 各方加入, 倍受追捧。物流园区热居高不下。

物流园区之间的协同与互动是实现物流资源整合、提高物流园区运行效率的有效途径, 亦是园区运营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单个物流园区组织能够通过网络关系获得比自身所控制的更多资源, 需要整合物流园区的各种资源, 围绕展开。

物流园区自己做好自己的服务还不够, 要连成网才有更大价值。网络化 (也称联盟化) 是新兴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也是现代物流产业的主要特征。物流网络是在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背景下, 为满足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发展起来的, 主要依托互联网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 通过一定的网络组织模式搭建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服务体系, 物流网络依靠信息网络的支撑, 实现物流业务的协同和物流资源的整合, 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目前很多企业热衷投资物流园区, 也力图打造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物流园区网络。但是, 在具体执行上, 多数投资者仅仅采取物流地产开发模式, 而没有充分考虑后期的整合运营。如物流园区单点项目定位不一, 功能划分不合理, 则未来难以进行产业整合和网络运营。

十三五期间, 物流园区联盟可以采取股权制和契约制相融合的治理机制, 成立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作为联盟运作管理的实体机构, 围绕物流园区中的仓储、运输、城市配送以及商贸配套服务等搭建全国物流生态服务平台, 推动物流园区朝着规范化建设、专业化经营、协同式发展、环保式经营以及专业级扶持的方向发展。搞好园区联盟的合作机制建设既是前提, 也是基础, 更是保障。

专家眼中的2010 篇7

宝供是我国最早践行现代物流理念的一家企业,也是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面旗帜。刘武董事长也是我们的一位老朋友,通过十几年的观察,我感觉宝供是个学习型的组织,是一个创新型的组织,也是一个热心行业事业的组织。从97年就开始创新型的主办“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连续办了十七届了,我也有幸参加了很多届,他的这些会议产生的这些成果,不仅对宝供,对我们全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贺登才

宝供物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服务于跨国制造业客户,这在当时还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现代物流来说就像一面旗帜一样起到了引领和带动的作用。我曾参加过宝供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当时是对中国物流的落后状况进行剖析,对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和对中国现代物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宝供的理念和技术在中国物流行业都非常领先。宝供物流的物流基地建设起步很早,2002年的时候,它的苏州物流基地就已经投入使用了。作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开发仓储基地,这在当时还广受诟病,并引发了物流企业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的大讨论,现在来看,这也是宝供物流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一个决策。相信未来这22个物流基地基地势必为宝供未来的发展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

———中国仓储协会会长 沈绍基

宝供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领跑者,代表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先进生产力。特别是宝供的技术装备和设施条件都是一流,适用于当代仓储物流的模式,是非常科学的。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名誉会长 姜超峰

刘武对于中国物流的发展功不可没,他通过宝供的发展和壮大,把物流的先进理念、先进做法、先进技术、先进运营模式成功地介绍给中国的企业,这是宝供的历史贡献。尤其是与北京工商大学共同主办研讨会并独立设立宝供物流奖励基金,又是在更高层面上发挥其社会影响力。

———北京工商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商学院教授 何明珂

为天下先的3PL榜样价值;勇于自我否定,再创新业的情怀和格局;始终关注客户需求的服务精神;相信技术对产业变革的驱动,解决方案对客户的价值。

——钟鼎创投董事总经理 董中浪

二十年岁月,一生创业情怀,铸就一个物流品牌。宝供不仅成就了企业的辉煌,同样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汇通天下董事长 翟学魂

宝供物流在20年前开启了中国第三方物流的起源,带动了中国物流的持续创新。互联网时代物流迎来新的变革发展商机,新机遇、新模式、新思维,一个时代的革新到来,20年后的宝供拥抱着全新的商机即将再次腾飞!祝福宝供。

——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总经理 黄刚

在中国,物流从一种管理技术演变成企业经营形态,宝供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不单纯是宝供第一个在工商总局进行物流企业注册,而是伴随国际知名制造业企业和品牌进入中国后,在与国际同步的时点上,我们有本土物流企业参与现代物流服务价值的创造,为我国物流企业探索、认识国际先进制造、现代商贸流通和产业链延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此角度出发,宝供物流的发展轨迹清晰地描绘了我国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产业采用国际通行供应链物流服务方式与国际接轨的历程,宝供从创立时的小规模经营到现在的网络化、规模化经营,既代表了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按照发展规律成长的过程,也成为众多现代物流企业尤其是民营物流企业顺应发展需求、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缩影。

在我国现代物流市场从零开始的艰难培育和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宝供能够在20年逐渐成长起来,绝非是中国物流市场容量大、机遇多所能解释的,因为在这个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批物流服务企业,但许多企业已经在途中被淘汰出局了。

宝供能够不断发展和壮大,主要是在于:一是重视人才和技术的应用。对于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运输和仓储服务领域,其发展一直处于过度竞争和低水平状态,对人才的需求缺乏价值支撑和聚集基础,宝供能在这种氛围中保持充分利用人才和坚持采取供应链物流服务,既难能可贵又彰显独到眼光,宝供的坚持证明其收获的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人才和技术红利。二是注重战略能力的培养。

宝供先期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战略,对于其打造供应链物流服务王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后与IBM共同携手研发物流新模式,提炼出通过拥抱科技实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并最终形成了“四轮驱动,两翼腾飞”的宝供新战略,证明了企业正确的战略选择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并无上级考核的民营企业,能有战略的主动思维和战略的约束力的确难得。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不断顺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更迭,对于宝供而言,在已经具备物流发展战略能力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目前中国物流市场已经充分显现的网络化和集约化发展趋势,宝供应当保持创新活力,在战略上进行更新和调整:按照重资产网络化、轻资产网络化或轻重结合的网络化进行更为清晰的战略定位,并针对网络化战略进行业务模式再造,形成第三方物流与物流平台业务的有机融合,是宝供应当把握的新机遇,也是宝供成就新霸业的重要基础。

总结宝供20年的发展历程,创新是其重要的特征也是生命力所在,而创新的重要基础是知识更新和对新知识的应用。宝供发起的两项具有物流知识创新价值的公益性活动,既对社会层面鼓励、扶持和发现创新作出了贡献,又在这种贡献中第一时间触摸到了物流技术、理论发展的脉搏,充分显示了宝供作为创新性企业的战略眼光和宽广胸怀。我国企业创新始终滞后于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短腿,我们需要更多的宝供参与到这种公益性活动中来,宝供在这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客户价值和创造企业价值三大方面,而要持续创造这种价值,就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发现产业发展中的蓝海。从创造门到门全程服务到将interne/intranet技术运用到物流实践,再到与IBM共同携手研发物流新模式,宝供三阶段的物流模式创新,展现了现代物流服务不断演进的规律,也遵循了物流蓝海的发掘规律。

其价值在于提示传统物流企业必须克服低端竞争的路径依赖,向规律求发展、向蓝海求利润,探索物流企业创新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企业生存之所以难,就在于一招鲜可以吃遍天,但是不可吃到底,因此,创新是个永不停歇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地享受某次创新的成果。对于宝供而言,也是如此。

在前面对宝供的成绩和问题的总结中已经提到,宝供需要进行战略更新和调整,形成第三方物流与物流平台业务的有机融合。第三方物流业务的扩张限制特性决定了企业规模化的瓶颈,宝供若以规模化和网络化为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充分挖掘第三方物流业务增值价值的基础上,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形成的基础规模,通过网络化平台业务的植入,形成全新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实现从资源利用商、服务整合商向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商的转变。

2010年我们眼中的十大事件 篇8

2010年11月3日晚,腾讯发布公告,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公告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巨大争论。本来只是两家公司为自身利益的一次背水而战,但由于各自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双方不仅在用户的桌面上展开了弹窗之战,更以二选一的方式让用户做出“艰难的决定”,最终将这一事件演变成了一出全民参与的互联网闹剧。二选一是对丛林法则的简单模仿,其背后是商业伦理的沦丧,同时也折射出中国互联网格局的不稳定,当强大如QQ者也会露怯,更大的颠覆已在不远方。

2创始人之战,陈黄对决

2010年9月28日14:30,香港铜锣湾富豪酒店。让世人期待了54天的国美电器“陈黄对决”终于落下帷幕:最终,大股东黄光裕提出的撤换董事局主席陈晓、董事孙一丁动议,未获通过;黄推荐的邹晓春、黄燕虹两位替代人选也未能进入董事会。但超半数股东支持了黄提出的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之动议。

准确地说,“陈黄之争”是两个公司创始人的战争。陈晓并非普通的职业经理人,他曾经是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中国永乐)董事局主席,永乐电器也曾有过与国美、苏宁中原逐鹿的资格。但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每一个股东都是一张选票,谁能够让更多投资人满意,谁就能获得胜利,这也是资本市场的最大意义。很幸运,国美当初选择了香港市场。

3新36条,国务院引导民间投资

2010年5月中旬,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计36条。《意见》指出,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

有新36条,就有“旧36条”,36条何其多!什么时候无须“允许民营资本兴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中国的民营经济就真的会阳光照进现实了。当然,我们从不否认36条的进步意义。

4创业板解禁,创始人逃跑

从11月1日到12月10日,40天内共有分属于14家不同创业板公司的47名高管及相关人员出现在了深交所诚信档案减持名单中。减持次数共有144次,套现总额达到6.2亿元。

我们从不以卖不卖股票来判断—位高管、一位创始人的道德,但是我们可以以此来判断他们对股价的态度。今天,众多高管、创始人面对股价已经毫无坚守的信心,而这高股价的背后叉究竟是何种力量?这已经宣告了新股发行制度第二轮改革的破产。

5小富豪,证监会造

2010年5月7日,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SZ:002399,以下简称“海普瑞”)以A股史上最高的148元发行价上市,而控制着海普瑞79.98%股权的李锂夫妇一跃成为中国新“首富”。

硬币的另一面是,小富豪制造机制原理和第四条—致。此机制不改,随时都可能出第二个“李锂”。你想知道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吗?一个洋河股份可以买下一个长江电力,这就是最直白的表达。

6富士康跳楼事件

自2010年1月23日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连续发生了14起跳楼事件。这些80后、90后的富士康一线员工用跳楼这个最极端的方式对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管理投出了反对票,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

几乎所有人都在骂郭台铭。问题是,谁在纵容郭台铭?谁能够改变郭台铭?请放心,富士康迁址涨薪告诉我们,即便这是一个封闭的王国,市场也能将其彻底扭正。

7微博很给力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不过半年时间,国内“织围脖”的用户已经过亿,腾讯、网易、搜狐都将竞争重点转移到了微博上。

8中国网站集体登陆美国

2010年10月26日,麦考林作为“中国B2C第一股”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后,在开盘当日股价上涨57%。随后,国内最大的图书零售商、B2C网站当当网,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网先后登陆纽交所,由视频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主导的又一轮集体上市冲动迎来高潮。

有人说,中国的创业板在美国。咋越看越是那么回事呢?

9裸捐

2010年,中国多位知名企业家,陈光标、冯军,明星周润发先后宣布将在有生之年“裸捐”。裸捐是个好事,建立一个让更多人愿意裸捐的机制更是个好事,能够容忍有钱人不捐款那是最大的好事。

10 维基解密:个人挑战全球潜规则

作为一家专门“爆料”政府秘密和敏感文件的网站,2010年无疑是“维基解密”网站声名大噪的一年。从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保存的逾47.7万份秘密文件到20万份美国外交加密文件,维基解密的数次行动震惊了各国信息和安全技术专家。

上一篇:问题及防范对策下一篇:三级推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