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安全综述

2024-05-31

移动互联网安全综述(共12篇)

移动互联网安全综述 篇1

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广域网、局域网以及各种移动信息终端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组成的互联网络, 具有终端智能化、网络IP化、业务多元化的特点。它是新一代开放式、高宽带IP的网络, 能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以及其他多媒体内容,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是多方共同的需求所致, 对于用户而言, 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网冲浪, 并能综合高效使用各类信息;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 电信业务有限, 而互联网业务非常丰富, 特别是业务创新能力, 希望引入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对于互联网应用来说, 电信运营商可靠的通信Qo S优势, 拥有巨大的吸引力。移动互联网在以一致的体验享受互联网的所有应用的同时, 还可以享受针对移动和终端特点的新业务, 如位置服务、短信、彩信等。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和产业的革新, 有一大批新的业务产生, 同时, 大量的移动终端的接入, 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两个前提:一是终端高速上网 (3G/LTE) , 二是智能终端 (Android, i OS, WP, Symbian) 。

目前,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如火如荼的3G建设尚未结束, 在升级3G网络的同时正筹备在大城市搭建4G-LTE网络的工作, 以适应急速增长的数据风暴。另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549.7亿元, 增长率为96.4%,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3.6亿, 增速为80.0%, 智能手机在这一年得到了进一步普及。受到智能终端和移动网民规模的快速增长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 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加入, 各大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布局, 将发展重心向移动领域倾斜。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商用、业务开展的不断深入以及接入方式的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不仅引入了所有桌面互联网的安全威胁, 而且面临新的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架构, 如图1所示, 涉及云、管、端三部分, 每部分都面临不同类型的安全困扰。

一、云 (业务平台)

移动互联网承载的业务类型多种多样, 部分业务可有第三方的终端用户直接提供。由于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接入的特性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业务形态, 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优秀的使用体验。

虽然移动互联网具有丰富的行业和社会应用, 但是互联网应用大幅增加后, 通信端到端的可信度却大大降低, 各类安全问题也随之显现, 如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手机僵尸网络、手机病毒、手机木马、手机垃圾短信泛滥、垃圾邮件等、SQL注入、DDo S攻击等安全威胁, 尤其是移动办公、手机银行、移动社交等应用。由于业务平台的安全检测系统的配置会给运营方带来额外的支出, 往往会缺乏安全检测的兴趣, 给业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管 (网络平台)

移动互联网由于引入了空中接口的接入方式, 导致非法接入网络、攻击者身份隐藏、空中接口传送信息被窃听;引入互联网丰富业务的同时也引入了互联网的常见威胁和漏洞;传统通信网因为具有等级防护和边界防护功能, 较为安全, 由于移动互联网不再有明显的网络边界, 因此类似安全区域划分的防护机制在移动互联网中不再适用;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移动的特点, 无需事先建立电路连接便可以传输信号, 而且网络路由随机, 虽然拥有固定的IP地址, 但是难以准确定位其物理位置, 用户对网络不透明, 溯源性差, 导致安全性较低;永远在线类业务如手机QQ长时占用无线信道, 产生信令风暴, 占用网络资源导致网络瘫痪。

三、端 (智能移动终端)

虽然移动智能终端的计算能力逐渐加强、存储能力不断增加、电池续航时间不断延长, 但是作为终端, 比起普通计算机来说能力仍然还是有限的, 普通计算机的小问题对于一些智能移动终端来说就是大麻烦。常见的智能移动终端威胁主要有死机、运行变慢、功能失效、通讯录破坏、频繁重启;恶意订购SP业务、恶意短信和彩信;发送恶意信息;个人隐私信息丢失和泄露, 苹果、谷歌等大型智能终端公司就曾爆出过危害更大、难以预防的非法搜集用户信息的事件;通过安装附加软件使手机成为窃听器等, 导致用户资费损失、终端功能损坏、私密泄露等恶劣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一、业务安全

移动互联网中具体业务和业务组件的提供是由诸多设备和软件完成的, 该过程涉及到用户操作、协议交互、软件执行、数据访问、访问控制等多个关键步骤, 交互过程复杂, 同时, 由于移动互联网中的业务多样化以及业务与提供业务的设备之间相关性低, 各类业务的安全需求具有独特性。

有学者直接从业务的角度审视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鉴于统一认证服务体系正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统一认证服务平台的业务安全级别控制方法, 主要包括级别定级、基于等级的访问策略和用户可信度。其中业务安全级别采用静态模糊综合评判法实现, 为统一认证服务平台的业务加入提供了简单有效的业务安全级别定级。同时, 对定级后的业务进行了有效的分级认证和级别切换管理, 并引入体现业务动态性的用户可信度计算。在统一认证过程中基于上述等级和用户可信度进行用户认证。该方法能够对不同安全级别业务进行级别间切换控制。

二、网络安全

移动互联网面临大量的安全问题, 其中传输的加密机制可以增强通信的安全性, 出于运行效率的考虑, 当前移动互联网中大规模使用的密码系统多为对称密码。然而, 端到端的加密对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来说, 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还有密钥分发、消息认证、身份识别、密钥协商等一系列其他组成部分, 才可能构建一个安全的通信系统, 对称密码有很多优越的算法可以进行保密通信, 但其除了能够提供有限的加密认证功能外, 有些场合的安全问题解决方法仍然比较复杂。

传统的观点认为公钥密码开销大, 对于处理能力弱、传输速度慢、存储空间小的移动互联网不合适, 有学者通过对几种公钥密码算法进行改进, 使椭圆曲线密码算法、NTRU算法、Rabin算法效率得到改善, 更加适合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机制。而实施公钥密码算法的一个重要难点在于公钥基础设施的构建, 如何维护大量公钥证书, 针对此问题, 通过引入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 首先考虑它所适用的场景, 并基于该密码体制设计无共享密钥条件下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前的密钥协商协议, 提高了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三、终端安全

智能终端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根源反应在智能终端的不同层面上, 因此在智能终端分层结构的不同层面可通过不同的防护技术加以防范。通过智能终端软硬件架构的分析, 有学者提出智能终端安全架构, 如图2所示。

1.智能终端硬件安全:在芯片级保证移动通信内部闪存和基带信号的安全, 确保芯片内部程序和数据不被篡改或非法获取。如IOS系统的硬件启动须加载经过签名的官方引导程序、内核以及固件, 抵御了外侵风险。

2.操作系统安全:实现操作系统资源调用的监控、防护、提醒, 确保涉及安全的系统行为总是在受控的状态下。仍以IOS系统为例, 其规定硬件由于具备相对完善的审核认证机制和高难度的反汇编, 具有将强的威胁免疫能力。

3.外网接口安全:确保用户对外围接口的链接和数据传输可知、可控。智能终端用户要树立安全防护意识, 关注设备的蓝牙等外围接口的异常动态, 避免使用未知的无线接口。

4.应用软件安全:要保证智能终端对要安装在其上的应用软件进行来源识别, 对已安装的应用软件进行敏感行为的控制。国际上可信计算组织 (TCG) 移动工作组将TCG的相关规范进行扩展, 提出了可信移动平台 (TMP) 的软件、硬件体系结构和协议规范, 目的就是保护移动终端的安全。

5.用户数据保护安全: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存储, 确保用户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目前针对手机安全支付市场上已有一些产品, 如动态口令卡以及安全SD卡等, 其中安全SD卡除了携带闪存功能外, 还配置智能卡芯片, 能够完成数字签名等操作, 提升了智能终端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以业务、平台和终端为主要构成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 正在极大改变中国互联网产业的格局, 改变网民上网行为乃至生活方式, 并将进一步影响从政府、社会组织到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 如何打造安全的互联网环境是移动互联网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需要有良好的风险意识, 积极采取安全技术和应对策略, 做到技术和安全意识相结合, 才能更可靠地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移动互联网安全综述 篇2

1.课程概述

1.1课程目标

《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了()多人。

C 6亿

《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总体网民当中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的人数将近50%。()√

如今,虽然互联网在部分国家已经很普及,但网络还是比较安全,由网络引发的信息安全尚未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全民性的问题。()

×

1.2课程内容

()是信息赖以存在的一个前提,它是信息安全的基础。

D 设备与环境安全

下列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以上都对

网络的人肉搜索、隐私侵害属于()问题。C、信息内容安全

1.3课程要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做到()。

D、以上都对

2.信息安全威胁

2.1斯诺登事件

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主要是凭借“棱镜”项目进入互联网服务商的()收集、分析信息。

C、服务器

谷歌、苹果、雅虎、微软等公司都参与到了“棱镜计划”中。()

“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

2.2网络空间威胁

下列关于网络政治动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这项活动有弊无利 在对全球的网络监控中,美国控制着()。

D、以上都对

网络恐怖主义就是通过电子媒介对他人进行各种谩骂、嘲讽、侮辱等人身攻击。()×

2.3四大威胁总结

信息流动的过程中,使在用的信息系统损坏或不能使用,这种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被称为()。

A、中断威胁

网络空间里,伪造威胁是指一个非授权方将伪造的课题插入系统当中来破坏系统的()。

B、可认证性

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中,最常见的是()。

A、中断威胁 4

网络空间里,截获威胁的“非授权方”指一个程序,而非人或计算机。()

×

3.信息安全的概念

3.1你的电脑安全吗

造成计算机系统不安全的因素包括()。

D、以上都对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BYOD设备?()

C、电视

0 day漏洞就是指在系统商不知晓或是尚未发布相关补丁就被掌握或者公开的漏洞信息。()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病毒。()

×

3.2安全事件如何发生

计算机软件可以分类为()。

D、以上都对

信息系统中的脆弱点不包括()。

C、网络谣言

机房安排的设备数量超过了空调的承载能力,可能会导致()。

A、设备过热而损坏 TCP/IP协议在设计时,考虑了并能同时解决来自网络的安全问题。()

×

人是信息活动的主体。()

3.1什么是安全

CIA安全需求模型不包括()。

C、便捷性

()是指保证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服务者都是真实声称者,防止冒充和重放的攻击。

C、可认证性

以下哪一项安全措施不属于实现信息的可用性?()

D、文档加密

对打印设备不必实施严格的保密技术措施。()

×

信息安全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用户、主机和节点。()

实现不可抵赖性的措施主要有数字签名、可信第三方认证技术等。()√

4.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4.1伊朗核设施瘫痪事件

美国“棱镜计划”的曝光者是谁?()

B、斯诺登

震网病毒攻击针对的对象系统是()。

D、SIMATIC WinCC 3

伊朗核设施瘫痪事件是因为遭受了什么病毒的攻击?()

C、震网病毒

离心机是电脑主机的重要原件。()

×进入局域网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物理连接。()

×

4.2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发展

《保密通讯的信息理论》的作者是信息论的创始人()。

C、香农 2

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包括()。

D、以上都对

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

C、信息保障阶段

CNCI是一个涉及美国国家网络空间防御的综合计划。()

网络空间是指依靠各类电子设备所形成的互联网。()×

4.3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PDRR安全防护模型的要素不包括()。

C、预警

信息安全的底包括()。

D、以上都对

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防护的原则是什么?()

A、整体性和分层性 4

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没有一个安全系统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

美国海军计算机网络防御体系图体现了信息安全防护的整体性原则。()×

5.计算机设备与环境安全——原理及分析

5.1迪拜哈利法塔的机房

影响计算机设备安全的诸多因素中,影响较大的是()。

C、主机故障

计算机硬件设备及其运行环境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的()。

D、基础

计算机设备除面临自身的缺陷,还可能会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

5.2设备面临什么安全问题

计算机设备面临各种安全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设备被盗、损坏 2

顾客在银行输入密码后立即使用数码红外摄像机,它读取键盘输入的密码成功率超过()。

C、80% 3

U盘具有易失性。()

5.3如何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机箱电磁锁安装在()。

D、机箱内部

PC机防盗方式简单,安全系数较高。()

我的答案:×

6.计算机设备与环境安全——扩展与应用

6.1移动存储设备安全威胁分析

影响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的因素不包括()。

D、电源故障

被称为“刨地三尺”的取证软件是()。

D、ViewURL 3

恶意代码USBDumper运行在()上。

C、主机

通过软件可以随意调整U盘大小。()

密码注入允许攻击者提取密码并破解密码。()

×

6.2移动存储设备安全防护技术

关于U盘安全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ChipGenius是USB主机的测试工具

专门用于PC机上的监测系统是()。

D、卡巴斯基PURE 3

如果攻击者能取得一个设备的物理控制,那意味着他可以轻易控制这个设备。()√

6.3移动存储设备综合安全防护终端接入安全管理四部曲中最后一步是()。

C、行为的审计与协助的维护

USSE和闪顿都是国内的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

7.数据安全——密码基本概念

7.1艳照门事件

下面对数据安全需求的表述错误的是()。

C、可否认性

现代密码技术保护数据安全的方式是()。

D、以上都是

“艳照门”事件本质上来说是由于数据的不设防引成的。()

7.2如何确保数据安全

《福尔摩斯探案集之跳舞的小人》中福尔摩斯破解跳舞的小人含义时采用的方法是()。

B、统计分析

柯克霍夫提出()是密码安全的依赖因素。

D、密钥 把明文信息变换成不能破解或很难破解的密文技术称为()。

C、密码编码学

非对称密码体制、单钥密码体制、私钥密码体制是一个概念。()

×

8.数据安全——数据保护的特性 8.1保护保密性

下面哪个不是常用的非对称密码算法?()

C、IDEA算法

两个密钥的3-DES密钥长度为()。

B、112位

WEP协议使用了CAST算法。

×

8.2完整性

SHA-2的哈希值长度不包括()。

B、312位

下面关于哈希函数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元数据的变化不影响产生的数据块 3

哈希值的抗碰撞性使得哈希值能用来检验数据的完整性。()√

8.3保护不可否认性和可认证性 1

下面关于数字签名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只能使用自己的私钥进行加密

特殊数字签名算法不包括()。

C、RSA算法

数字签名算法主要是采用基于私钥密码体制的数字签名。()

8.4保护存在性

信息隐藏在多媒体载体中的条件是()。

D、以上都是

LSB算法指把信息隐藏在图像的()。

C、最低层或最低几层的平面上

信息隐藏就是指信息加密的过程。()

×

8.5数据文件保护实例

×

下列哪种方法无法隐藏文档?()

C、修改文档属性为“只读”

关于常用文档安全防护的办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D、粉碎文档

对文档进行完整性检测和数字签名也能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

9.数据安全——保护数据的可用性

9.1美国签证全球数据库崩溃事件

应对数据库崩溃的方法不包括()。

D、不依赖数据

美国签证全球数据库崩溃事件中,由于数据系统没有备份,直接导致了系统恢复缓慢,签证处理工作陷入停顿。()√

9.2保护可用性与容灾备份

容灾备份系统组成不包括()。

A、数据粉碎系统C、安全防护目标

建设容灾备份的目的不包括()。

D、粉碎黑客组织危害性

容灾备份与恢复的关键技术涉及到工作范围、备份点选择、需求衡量指标、恢复策略、恢复能力的实现等。

数据备份是容灾备份的核心,也是灾难恢复的基础。()

9.3可用性保护实例

WD 2go的作用是()。

A、共享存储

找回被误删除的文件时,第一步应该是()。

C、直接拔掉电源

数据恢复软件在使用时安装或预先安装的效果差别不大,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

10.身份与访问安全——基于口令的认证案例与分析 10.1网站用户密码泄露事件 2014年12月25日曝光的12306数据泄漏事件中,有大约()数据被泄漏。

C、13万

国内最大的漏洞报告平台为()。

A、乌云网

10.2什么是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证实实体对象的()是否一致的过程。

C、数字身份与物理身份

创建和发布身份信息不需要具备()。

C、资质可信

身份认证中认证的实体既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主机系统。()√

10.3身份认证安全码

图片密码的优点不包括()。

D、便于PC用户使用

对于用户来说,提高口令质量的方法主要不包括()。

D、登陆时间限制

安全控件主要是通过监控用户的登录和退出来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

10.4如何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目前广泛应用的验证码是()。

A、CAPTCHA 2

目前公认最安全、最有效的认证技术的是()。

D、生物认证

下列属于USB Key的是()。

C、支付盾

常用的3种凭证信息包括用户所知道的、用户所拥有的以及用户本身的特征。()√

11.身份与访问安全——基于数字证书的认证 11.1网站真假如何鉴别

日常所讲的用户密码,严格地讲应该被称为()。

B、用户口令

基于口令的认证实现了主机系统向用户证实自己的身份。()

×

11.2什么是数字证书 1

打开证书控制台需要运行()命令。

A、certmgr.msc 2

数字证书首先是由权威第三方机构()产生根证书。

A、CA 3

证书出问题以后,只有立刻通过CRL宣布证书失效才能切实解决证书认证的问题。()×

11.312306网站的问题

12306网站的证书颁发机构是()。

D、SRCA 2

12306网站证书的颁发机构签发的证书无法吊销,可能给系统带来危害。()√

11.4数字证书的作用

公钥基础设施简称为()。

C、PKI 2

在公钥基础设施环境中,通信的各方首先需要()。

D、申请数字证书 12.操作系统安全

12.1 Windows XP停止服务事件

WindowsXP的支持服务正式停止的时间是()。

C、2014年4月8日

关于新升级的Windows操作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D、对硬件配置的要求较低

WindowsXP的支持服务正式停止,造成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用户。()√

12.2操作系用的安全威胁及安全机制 1

《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标准》的简称是()C、CC 2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是()。

D、以上都是

实现操作系统安全目标需要建立的安全机制中属于最小权限原则的应用是()。

D、用户账户控制

CC被认为是任何一个安全操作系统的核心要求。()

× 5

隐通道会破坏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12.3 WindowsXP系统如何加固安全 1

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D、启用Guest账户 2

可用于对NTFS分区上的文件和文件加密保存的系统是()。

C、EFS 3

设置陷阱账户对于系统的安全性防护作用不大。()×

13.1

1、之所以认为黑客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源头,这是因为黑客是()。C、信息网络的攻击者

看待黑客的正确态度是()。

 

提倡  A、崇拜和羡慕黑客可以随意地侵入任何网络系统

B、他们不断革新技术、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并不值得C、黑客的存在促使我们时刻警惕,在与之对抗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高

 D、黑客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必须消灭和禁止一切黑客的活动

答案:C 3

第一次出现“Hacker”这一单词是在()。

    A、Bell实验室 B、麻省理工AI实验室 C、AT&A实验室

D、美国国家安全局

答案:B 4

黑客群体大致可以划分成三类,其中黑帽是指()。

 A、具有爱国热情和明显政治倾向、非官方的、使用技术来“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人

 的人   B、主观上没有破坏企图的黑客,热衷于发现漏洞和分享漏洞C、非法侵入计算机网络或实施计算机犯罪的人

D、不为恶意或个人利益攻击计算机或网络,但是为了达到更高的安全性,可能会在发现漏洞的过程中打破法律界限的人

答案:C 5

黑客群体大致可以划分成三类,其中白帽是指()。

 A、具有爱国热情和明显政治倾向、非官方的、使用技术来“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人

 的人   B、主观上没有破坏企图的黑客,热衷于发现漏洞和分享漏洞C、非法侵入计算机网络或实施计算机犯罪的人

D、不为恶意或个人利益攻击计算机或网络,但是为了达到更高的安全性,可能会在发现漏洞的过程中打破法律界限的人 我的答案:B

13.2黑客攻击一般步骤已完成

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是()。

    A、入侵检测系统 B、防火墙 C、漏洞扫描软件

D、入侵防护软件

我的答案:C 2

黑客在攻击过程中通常进行端口扫描,这是为了()。

    A、检测黑客自己计算机已开放哪些端口 B、口令破解 C、截获网络流量

D、获知目标主机开放了哪些端口服务

我的答案:D 3

如果使用大量的连接请求攻击计算机,使得所有可用的系统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终计算机无法再处理合法的用户的请求,这种手段属于的攻击类型是()。

  A、口令入侵 B、IP哄骗   C、拒绝服务

D、网络监听

我的答案:C 4

攻击者将自己伪装成合法用户,这种攻击方式属于()。

    A、别名攻击 B、洪水攻击 C、重定向

D、欺骗攻击

我的答案:D 5

黑客在攻击过程中通常要入侵“肉鸡”作为跳板进行攻击,这是为了()。

    A、显示实力 B、隐藏自己 C、破解口令

D、提升权限

我的答案:B 6

黑客在攻击过程中通常进行嗅探,这是为了()。

    A、隐藏攻击痕迹 B、提升权限

C、截获敏感信息,如用户口令等

D、获知目标主机开放了哪些端口服务

我的答案:C 7

以下对于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运用社会上的一些犯罪手段进行的攻击

B、利用人的弱点,如人的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贪便宜等进行的欺骗等攻击

 C、免费下载软件中捆绑流氓软件、免费音乐中包含病毒、网络钓鱼、垃圾电子邮件中包括间谍软件等,都是近来社会工程学的代表应用

 D、传统的安全防御技术很难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

我的答案:A 13.3 1

以下哪一项不是APT攻击产生的原因()。

    A、APT攻击已成为国家层面信息对抗的需求 B、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为APT攻击提供了可能 C、复杂脆弱的IT环境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D、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信息安全问题

我的答案:D 2

以下对于APT攻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一种新型威胁攻击的统称

B、通常是有背景的黑客组织,能够综合多种先进的攻击技术实施攻击

 C、通常不具有明确的攻击目标和攻击目的,长期不断地进行信息搜集、信息监控、渗透入侵  D、传统的安全防御技术很难防范

我的答案:C 3

APT攻击中攻击方常购买或挖掘0 day漏洞,这是因为()。

    A、这种漏洞利用人性的弱点,成功率高 B、这种漏洞尚没有补丁或应对措施 C、这种漏洞普遍存在

D、利用这种漏洞进行攻击的成本低

我的答案:B 4

APT攻击中常采用钓鱼(Phishing),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 A、这种攻击利用人性的弱点,成功率高 B、这种漏洞尚没有补丁或应对措施 C、这种漏洞普遍存在

D、利用这种漏洞进行攻击的成本低 我的答案:c 5

APT攻击中的字母“A”是指()。

    A、技术高级 B、持续时间长 C、威胁

D、攻击

我的答案:A 14.1防火墙已完成 以下设备可以部署在DMZ中的是()。

    A、客户的账户数据库 B、员工使用的工作站 C、Web服务器

D、SQL数据库服务器

我的答案:C 2

包过滤型防火墙检查的是数据包的()。

    A、包头部分 B、负载数据 C、包头和负载数据

D、包标志位

我的答案:A 3

运用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属于()。

    A、包过滤型 B、应用级网关型 C、复合型防火墙

D、代理服务型

我的答案:D 4

通过检查访问者的有关信息来限制或禁止访问者使用资源的技术属于()。

 A、数据加密    B、物理防护 C、防病毒技术

D、访问控制

我的答案:D 5

一个数据包过滤系统被设计成只允许你要求服务的数据包进入,而过滤掉不必要的服务。这属于的基本原则是()。

    A、失效保护状态 B、阻塞点 C、最小特权

D、防御多样化

我的答案:C 6

系统管理员放置Web服务器并能对其进行隔离的网络区域称为()。

    A、蜜罐 B、非军事区DMZ C、混合子网

D、虚拟局域网VLAN

我的答案:B 7

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防火墙属于()。

   A、企业防火墙 B、软件防火墙 C、硬件防火墙  D、下一代防火墙

我的答案:B 8

按实现原理不同可以将防火墙总体上分为()。

    A、包过滤型防火墙和应用代理型防火墙 B、包过滤防火墙和状态包过滤防火墙 C、包过滤防火墙、代理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

D、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

我的答案:C 9

利用防火墙可以实现对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安全防护。()我的答案:×

防火墙可以检查进出内部网的通信量。()我的答案:√

即使计算机在网络防火墙之内,也不能保证其他用户不对该计算机造成威胁。()我的答案:√

14.2入侵检测已完成 1

以下哪一项不是IDS的组件()。

    A、事件产生器和事件数据库 B、事件分析器 C、响应单元

D、攻击防护单元

我的答案:D 2

通过对已知攻击模型进行匹配来发现攻击的IDS是()。

    A、基于误用检测的 IDS B、基于关键字的IDS C、基于异常检测的IDS

D、基于网络的IDS

我的答案:A 3

按照技术分类可将入侵检测分为()。

    A、基于误用和基于异常情况 B、基于主机和基于域控制器 C、服务器和基于域控制器

D、基于浏览器和基于网络

我的答案:A 4

IDS中,能够监控整个网络的是基于网络的IDS。()我的答案:对

14.3网络安全新设备已完成 1

IDS和IPS的主要区别在于()。

    A、IDS偏重于检测,IPS偏重于防御

B、IPS不仅要具有IDS的入侵发现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C、IPS具有与防火墙的联动能力 D、IDS防护系统内部,IPS防御系统边界

正确答案:C 2

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相连接,就产生了网络边界,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网络边界安全访问策略()。

    A、允许高级别的安全域访问低级别的安全域 B、限制低级别的安全域访问高级别的安全域 C、全部采用最高安全级别的边界防护机制 D、不同安全域内部分区进行安全防护

我的答案:C

以下不属于防护技术与检测技术融合的新产品是()。

    A、下一代防火墙 B、统一威胁管理 C、入侵防御系统 D、入侵检测系统

我的答案:D

IPS是指入侵检测系统。()

我的答案:×

14.4Wifi安全已完成 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VPN能够提供的安全功能()。

    A、翻墙 B、数据加密 C、身份认证 D、访问控制

我的答案:A 2

防火墙设置中,若设置“缺省过滤规则”为“凡是不符合已设IP地址过滤规则的数据包,允许通过本路由器”。这属于“宽”规则还是“严”规则?()

    A、宽 B、严 C、严宽皆有 D、都不是

我的答案:A

以下不属于家用无线路由器安全设置措施的是()。

    A、设置IP限制、MAC限制等防火墙功能 B、登录口令采用WPA/WPA2-PSK加密 C、设置自己的SSID(网络名称)D、启用初始的路由器管理用户名和密码

我的答案:C 4

通常路由器设备中包含了防火墙功能。()

我的答案:√ 通过设置手机上的VPN功能,我们可以远程安全访问公司内网。()

我的答案:√ 15.11

为了确保手机安全,我们在下载手机APP的时候应该避免()。

    A、用百度搜索后下载 B、从官方商城下载

C、在手机上安装杀毒等安全软件 D、及时关注安全信息

我的答案:A

Web攻击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    A、Web应用程序存在漏洞,被黑客发现后利用来实施攻击 B、Web站点安全管理不善

C、Web站点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D、Web站点无法引起黑客的兴趣,导致自身漏洞难以及时发现

我的答案:D

专业黑客组织Hacking Team被黑事件说明了()。

    A、Hacking Team黑客组织的技术水平差 B、安全漏洞普遍存在,安全漏洞防护任重道远 C、黑客组织越来越多 D、要以黑治黑

我的答案:B

许多用户对苹果手机进行越狱,关于这种行为说法错误的是()。    A、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B、破坏了苹果手机iOS操作系统原先封闭的生态环境 C、无法享受苹果公司对其保修的承诺

D、越狱后手机安装被破解的应用程序涉及盗版行为

我的答案:A

当前,应用软件面临的安全问题不包括()。

    A、应用软件被嵌入恶意代码

B、恶意代码伪装成合法有用的应用软件 C、应用软件中存在售价高但功能弱的应用 D、应用软件被盗版、被破解

我的答案:C 15.2 1

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点的是()。

    A、传染性 B、可移植性 C、破坏性 D、可触发性

我的答案:B

计算机病毒与蠕虫的区别是()。

    A、病毒具有传染性和再生性,而蠕虫没有

B、病毒具有寄生机制,而蠕虫则借助于网络的运行 C、蠕虫能自我复制而病毒不能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3

以下对于木马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木马是一个有用的、或者表面上有用的程序或者命令过程,但是实际上包含了一段隐藏的、激活时会运行某种有害功能的代码

   B、木马能够使得非法用户进入系统、控制系统和破坏系统 C、木马程序通常由控制端和受控端两个部分组成 D、木马程序能够自我繁殖、自我推进

我的答案:D

下面哪种不属于恶意代码()。

    A、病毒 B、蠕虫 C、脚本 D、间谍软件

我的答案:C

蠕虫的破坏性更多的体现在耗费系统资源的拒绝服务攻击上,而木马更多体现在秘密窃取用户信息上。()

我的答案:√

15.3恶意代码防范已完成

不能防止计算机感染恶意代码的措施是()。

 A、定时备份重要文件    B、经常更新操作系统

C、除非确切知道附件内容,否则不要打开电子邮件附件 D、重要部门的计算机尽量专机专用与外界隔绝

我的答案:A

防范恶意代码可以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

    A、检查软件中是否有病毒特征码 B、检查软件中是否有厂商数字签名 C、监测软件运行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正常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

代码签名是为了()。

    A、表明软件开发商的信息 B、实现对软件来源真实性的验证 C、说明软件的功能 D、说明软件的版本

我的答案:B

安装运囱底下架上一口装满开水的锅,相当于发现了自身漏洞后要及新。()

我的答案:√

在计算机或手机上安装了防病毒软件之后,就不必担心计算机或手机受到病毒攻击了。()

我的答案:× 16.1伦敦骚乱与社交媒体已完成

伦敦骚乱事件反映出的问题不包括()。

 A、社交网络成为这些国家青年宣泄不满情绪,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平台

   B、对事件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C、社交网络直接导致了骚乱事件的发生

D、社交媒体在此次事件中也发挥了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我的答案:C

以下关于网络欺凌的概念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 A、通过网络雇佣打手欺凌他人

B、通过网络谩骂、嘲讽、侮辱、威胁他人 C、通过网络披露他人隐私 D、通过网络骚扰他人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内容安全问题()。

    A、网上各类谣言、煽动性言论 B、网络炫富

C、色情网站提供的视频、裸聊 D、计算机蠕虫

我的答案:D

网络环境下信息衍生出来的问题,尤其是语义层面的安全问题,称之为信息内容安全问题。()我的答案:√

网络虚假信息、欺骗信息、垃圾信息、侵害隐私的信息、网络欺凌信息、侵犯知识产权的信息等都属于信息内容安全威胁。()

我的答案:√

16.2信息内容安全问题1

已完成

信息内容安全事关()。

    A、国家安全 B、公共安全 C、文化安全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

信息内容安全的一种定义是,对信息在网络内流动中的选择性阻断,以保证信息流动的可控能力。在此,被阻断的对象是

    A、通过内容可以判断出来的可对系统造成威胁的脚本病毒 B、因无限制扩散而导致消耗用户资源的垃圾类邮件 C、危害儿童成长的色情信息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 A、下一代网络中的内容安全呈现出多元化、隐蔽化的特点。 B、越来越多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的用户让内容安全威胁变得更加难以防范。

  C、现在的大多数移动终端缺乏内容安全设备的防护。D、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互联网。

我的答案:D

信息内容安全与传统的基于密码学的信息安全的主要区别不包括()。

  A、前者关注信息的内容,后者关注信息的形式

B、密码学所解决的信息安全问题是要为信息制作安全的信封,使没有得到授权的人不能打开这个信封

 C、内容安全则是要“直接理解”信息的内容,需要判断哪些是“敏感”信息,哪些是正常信息

 D、前者不属于网络空间安全,后者属于网络空间安全

我的答案:D

信息内容安全主要在于确保信息的可控性、可追溯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等。()

我的答案:√

16.3信息内容安全防护已完成

信息内容安全防护的基本技术不包括()。

    A、信息获取技术 B、身份认证 C、内容分级技术 D、内容审计技术 我的答案:B

下面关于内容安全网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一种能提供端到端宽带连接的网络接入设备,通常位于骨干网的边缘

   B、能够通过对于网络传输内容的全面提取与协议恢复 C、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过滤、封堵等访问控制 D、能够发现入侵并阻止入侵

我的答案:D

移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充分展示自我,充分表达自我。()

我的答案:×

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对海量非结构化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热点、焦点、演变等信息的掌握。()

我的答案:√

信息内容安全防护除了技术措施以外,网络用户个人也要加强修养、洁身自好、遵纪守法。()

我的答案:√

17.1橘子哥与隐私泄露已完成

以下哪些不是iCloud云服务提供的功能()。

  A、新照片将自动上传或下载到你所有的设备上 B、你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的内容,可随处储存与备份   C、提供个人语音助理服务 D、帮助我们遗失设备时找到它们

我的答案:C

2015年上半年网络上盛传的橘子哥事件说明了()。

    A、橘子哥注重隐私防护

B、iCloud云服务同步手机中的数据会造成隐私信息泄露 C、网民喜欢橘子哥

D、非正规渠道购买手机没有关系

我的答案:B

一张快递单上不是隐私信息的是()。

    A、快递公司名称 B、收件人姓名、地址 C、收件人电话 D、快递货品内容

我的答案:A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泄露的基础是因为有了大数据,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大数据带来的变革。

 B、当前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无形中将个人信息泄露从概率到规模都无数倍放大。

 C、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环境下的隐私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 D、要保护隐私就要牺牲安全和便利。我的答案:D

当前社交网站往往是泄露我们隐私信息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

 A、有些社交网站要求或是鼓励用户实名,以便与我们真实世界中的身份联系起来

   B、用户缺乏防护意识,乐于晒自己的各种信息 C、网站的功能设置存在问题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

17.2隐私泄露问题已完成

信息隐私权保护的客体包括()。

    A、个人属性的隐私权,以及个人属性被抽象成文字的描述或记录。B、通信内容的隐私权。C、匿名的隐私权。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隐私泄露的途径。()

    A、通过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 B、通过手机应用软件 C、恶意代码窃取

D、谨慎处置手机、硬盘等存有个人信息的设备

我的答案:D

以下对隐私的错误理解是()。  A、隐私包括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

B、个人的购买习惯、浏览网页、交往好友、活动位置等行为信息属于隐私信息

  C、个人姓名、性别不属于隐私

D、个人能够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和在何等程度上将隐私公开给他人

我的答案:C

隐私就是个人见不得人的事情或信息。()

我的答案:×

扫二维码送礼物虽然大多是以营销为目的的,没有恶意,但是被商家获取的个人信息存在被滥用甚至被盗取的风险。

我的答案:√

17.3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已完成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

    A、《刑法》及刑法修正案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侵权责任法》

D、《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我的答案:D

我国刑法中有“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罪名。

我的答案:√ 3

我国已经颁布执行了《个人信息保护法》。()

我的答案:×

《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这个国家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只是属于技术指导文件”。()

我的答案:√

在当前法律法规缺失,惩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存在的情况下,为了有效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依靠安全技术和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成为首选。()

我的答案:√

17.4常用应用软件隐私保护设置已完成

几乎所有的手机应用软件会收集用户的位置、通信录等个人信息。如果用户不想别人了解自己的位置信息,可以关闭手机的GPS功能。()

我的答案:√

QQ空间由于设置了密码保护因此不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

我的答案:×

手机QQ、微信App可以设置隐私保护,而PC客户端没有这类功能。()

我的答案:×

可以设置QQ隐身让我们免受打扰。()我的答案:√

安装手机安全软件可以让我们不用再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问题。()

我的答案:×

18.1三只小猪的故事已完成

看了童话《三只小猪的故事》,不正确的理解是()。

    A、安全防护意识很重要 B、要注重消除安全漏洞 C、安全防护具有动态性 D、盖了砖头房子就高枕无忧了

我的答案:D

在烟囱底下架上一口装满开水的锅,相当于发现了自身漏洞后要及时弥补。

我的答案:√

三只小猪为了防止被大灰狼吃掉,各自盖了三种房子。这相当于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做得越好,抗攻击能力越强。

我的答案:√

18.2信息安全管理已完成

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包括()。

 A、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 B、仅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安全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技术发挥其应有的安全作用

  C、信息安全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管理是手段 D、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我的答案:C

安全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的持续发展过程。()

我的答案:√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为了完成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任务,实现既定的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目标,针对特定的信息安全相关工作对象,遵循确定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规程),运用恰当的方法,所进行的与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组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等活动。()

我的答案:√

信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将系统(即管理对象)的安全风险降低到用户可接受的程度,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我的答案:√

18.3信息安全意识已完成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A、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

  B、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 C、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  D、对信息系统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等处理

我的答案:D

国家层面的信息安全意识的体现不包括()。

    A、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B、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 C、制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计划 D、开设信息安全相关专业和课程

我的答案:D

个人应当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原因不包括()。

 A、人的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具有普遍性且容易被渗透,攻击者更喜欢选择这条路径发起攻击

  B、基于技术的防御手段已经无法成为安全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研究实验已表明,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能有效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安全威胁发生的概率

 D、认识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我的答案:B

以下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A、风险评估是等级保护的出发点

B、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手段和依据 C、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给组织和个人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程度

 D、通常人们也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前进行的评估称为安全测评

我的答案:D 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途径中,能够及时给听众反馈,并调整课程内容的是()。

 A、以纸质材料和电子资料为媒介来教育并影响用户,主要包括海报、传单和简讯

   B、专家面向大众授课的方式

C、培训资料以Web页面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D、宣传视频、动画或游戏的方式

我的答案:B

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

我的答案:√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将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5级,第1级的安全级别最高。()

我的答案:×

移动互联网安全现状研究 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LBS

中图分类号:TP393.08;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随着近两年我国移动3G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用户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全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必定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占据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主导地位。回忆本世纪初的语音通信时代的带来,手机优势突出,在很短的时间里其用户数量快速增长,目前,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备品了。

在移动的网络环境下,终端的安全性能是对其发展最大的制约。终端的智能化,同时也会带来了相关的安全威胁。人们在移动终端上存载了更多的个人信息,这样移动终端丢失或被窃取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用户行为、隐私等不受干扰是移动网络发展考虑的重要内容。

移动互联网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致使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困扰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阴霾。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最新的网络调研数据显示:高于26%的用户曾遭遇或正在受到病毒侵扰,而高于38%的手机用户对病毒最大的担心在于其扣费、吸费。更多的用户希望了解手机吸费病毒的成因、传播方式等相关知识。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到2011年3月,可识别的手机病毒数量已达到上千个。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据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2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3.69亿人,环比增长7.6%,相比去年同期呈现72.3%增长速度;市场规模达到77.9亿元,同比增长93.8%,环比增长20.9%。同时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也已超过10亿和40亿美元。以上数据体现出庞大的移动互联网业务需求和市场潜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质量提升、终端接入多样化和用户类型多元化。

3G牌照发放后,国内三大运营商寄望于通过3G网络的速度优势,以提升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体验,纷纷致力于3G网络的规模化建设。为弥补3G信号的覆盖问题,采用2G、3G、Wi-Fi互补的方式,在全国多个地市开展无线城市建设项目;同时,三大运营商均涉足4G网络的测试与试点,为即将到来的4G高速移动互联网积极准备。

下面主要介绍LBS,信息泄露保护,应用程序商店安全,舆情等相关的发展现状。

一、地理位置服务

LBS(基于位置服务)是通过GSM和3G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服务。开通了基于位置服务,终端用户就可以方便地获知自己或他人目前所处的位置。由于LBS业务的迅速发展、用户数量的激增,如何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用户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大约24%的用户都非常在意位置对他们安全的影响,而大量用户位置信息的泄露也可能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

目前实现LBS主要有两大类解决方案,第一类是由移动站(MS)主导的定位技术。单从技术角度讲,这种技术更易提供较精确的用户定位信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一些现有的定位系统,如可在移动站中集成GPS接收机,利用现成的GPS信号来实现对用户的精确定位。第二类则是由基站(BS)主导的定位技术,这种方案需要对现存的基站、交换中心等作出一定的改进,但它可以兼容现有的一些终端设备。

目前的LBS系统中的鉴权机制已相当完善,同时能够通过传输过程中的加密、让每个服务器安装防火墙等相关措施可保障用户的位置信息不轻易被第三方窃取和篡改,但目前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缺乏也导致了SP行为不规范和伪号码同IMSI的一一对应关系等LBS系统中的不足,也不法分子窃取用户的位置等隐私,甚至将进一步危害用户人身财产安全。

二、隐私信息安全

网络隐私权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个人数据资料和網上在线资料不被窥视、侵入、干扰、非法收集和利用。网络隐私权以成为人们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基本权利之一,它涉及到对个人数据的收集、传递、存储及加工利用等各个环节。

2011年年终岁末,对国内的互联网业界而言,也掀起了一场用户信息泄露“冲击波”,CSDN、人人网、天涯、开心网、百合网、多玩、世纪佳缘、珍爱网、新浪微博、当当网、京东商城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中招”,甚至传闻银行机构的用户信息也被泄露,虽然各大银行已经纷纷辟谣,但普通网民或用户而言,早已人心惶惶、草木皆兵,除了到处修改密码外,暂时别无他法。

传统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将物理世界中的社会关系与生存模式“一网打尽”,虚拟的互联网不再“虚拟”,反而越发真实,毕竟每个ID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肉身存在。

对于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的传统互联网的用户隐私保护水准和能力尚且如此,对于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而言,用户隐私保护所面临的迫切性则更是刻不容缓。由于智能手机的随身性与功能应用的丰富性,使其逐渐成为涉足和存储用户私密信息最多的触网终端。据悉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最担心的是隐私信息泄漏,无疑手机隐私保护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安全以及用户数据信息隐私保护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立法、司法、政府、移动互联网企业、安全厂商、网民等共同参与和一起来改善的。

参考文献:

[1]李子臣.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新技术展望[J].信息通信技术,2012(06).

[2]郝江波,洪志国.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2012(02).

[3]杨广亮,龚晓锐,姚刚.一个面向Android的隐私泄露检测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2(23).

[4]NINIS.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分析报告[R/OL].http://www.cert.org.cn/publish/main/47/2012/20121231133721780244799/20121231133721780244799_.html,2013-07-15.

[作者简介]姚蕾(1979.02-),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移动自组网安全技术综述 篇4

关键词:移动自组网,移动自组网安全,移动网络攻击,网络防范

1 概述

移动自组网 (Mobile Ad hoc NETwork, MANET) 这种特殊的无线移动网络和传统的网络相比其自身的特点[1]在于不需要预设基础架构、可以自动完成配置、无中心节点、自动实现网络组织、网络拓扑结构有高度的动态性、节点同时担当路由的角色、有限的无线传输带宽和节点资源。目前, 移动自组网的军事应用仍然是其主要方向[2]。信息化战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移动自组网已经成为当前数字化战场通信的首选技术。美军为了确保完成各种作战行动, 如指挥, 部署和协调等任务的顺利完成, 研制了大量的无线自组网络设备, 用于单兵、车载和指挥所等不同场合[6]。从武警部队的职责使命来说, 无线自组网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抢险救灾, 处置突发事件中, 构建无线自组网这种不需要固定设施又能快速部署的自组网技术就非常适宜, 工作小组的所有成员可以通过自组网技术构建一个临时通信网络协同完成任务。但是, 移动自组网的以上特点使其自身安全性难以保障, 面临着很多其他无线通信网络所没有的特殊问题。因此, 加强无线自组网络的安全性是笔者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就移动自组网安全进行综述, 分析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用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展望。

2 移动自组网存在的安全问题

移动自组网的安全威胁来自无线信道和网络本身, 使用无线信道容易受到被动窃听、主动入侵、伪造身份和拒绝服务等多种方式的攻击, 一旦受到攻击就可能使敌方删除信息、插入错的信息、修改信息或者冒充某一节点, 从而破坏了可用性、完整性、安全认证和抗抵赖性[2]。为解决移动自组网的安全问题, 其安全机制主要研究密钥管理、组通信安全、认证机制、入侵检测机制、节点协作模型、安全路由协议等[3]。移动自组网存在的安全问题有:

2.1 网络攻击。

对移动自组网的攻击有主动攻击、被动攻击。主动攻击通过把错误的报文插入到数据流中或修改通过网络的报文传输, 非法修改数据, 获得授权。由于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作为路由参与信息的转发, 攻击者可以更加容易地修改消息, 实行中间人攻击。被动攻击试图窃取网络信息, 而无需改变系统资源。被动攻击的例子包括, 窃听攻击和流量分析攻击。

2.2 耗能攻击。

能量是移动自组网中一个关键因素。一个攻击者可以通过请求路由或向某个节点连续发送不必要的数据的方式来耗尽这个节点的能量。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的目标是:带宽、计算能力和电池的寿命。

2.3 黑洞攻击。

在Ad hoc网络中存在一种黑洞攻击, 即采用路由选择方式时, 在路由发现阶段恶意节点向接收到的路由请求包中加入虚假可用信道信息, 骗取其他节点同其建立路由连接, 然后丢掉需要转发的数据包, 造成数据包丢失的恶意攻击。

2.4 路由协议攻击。

路由协议的攻击来源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来自外部的攻击。外部攻击者通过插入路由数据包, 重传过时路由信息, 或者更改路由信息来分隔网络, 或产生大量的重传信息和无效路由加大网络负载。第二种也是比较严重的威胁来自内部恶意节点, 它可能对其他的节点广播不正确的路由信息。侦测出这类不正确的信息非常困难, 因为恶意节点能够利用它们的私钥产生有效的签名, 所以只要路由信息被每个节点签名后将不再工作。

3 移动自组网的安全策略

3.1 密码加密。

加密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移动自组网加密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与正确的密钥管理。密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信任模型、密码系统、密钥生成与分发、密钥的存储。在传统网络当中通常采用一个CA来管理整个网络节点的公开密钥。但在移动自组网中所有的节点都容易受到攻击, 也容易被地方捕获。如果在移动自组网中也采用一样的方法, 那么一旦这个CA节点被俘获了, 整个网络也就崩溃了。所以采用的安全策略就是:将对一个CA的信任分散到对若干个节点的共同信任, 即信任分散。门限加密方案通过秘密共享解决了信任分散问题。目前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是比较有效的方法[5]。

3.2 入侵检测。

移动自组网非常脆弱, 特别是移动节点缺乏物理保护。入侵检测可以防止节点的偷窃和捕获问题, 使节点不落入敌方后重新加入网络, 导致攻击从内部产生。入侵检测是一道确保移动自组网安全的防火墙。在文献[6]中Yongguang Zhang和Weeke Lee提出了一个基于Agent的分布式协作入侵检测方案。

3.3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移动自组网的特点决定无法使用传统网络下的访问控制, 文献[1]中介绍了适用于军用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在移动自组网中由于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 通常采用分布式访问控制。

3.4 路由协议。

路由技术是移动自组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其目标是实现路由信息的安全性, 防止恶意节点对路由协议的破坏。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提出了十几种移动自组网信道协议。受硬件技术发展的限制, 很多网络节点都只能支持单信道, 在[7]中作者融合了普通MANET路由和容迟网络 (DTN) 路由设计了抗毁性增强路由协议STHR。STHR的分组投递率要优于AODV路由, 而路由时延低于DTN喷雾等待路由。

4 总结与展望

由于移动自组网的特点, 使传统网络的安全策略无法应用到移动自组网上, 必须针对其特点设计专门的安全方案。本文针对移动自组网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介绍了入侵检测、密钥管理、路由协议这几个方面的防范措施。对移动自组网安全性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安全性的提高会使移动自组网可以更加广泛、可靠地应用于军事这种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行业。总体来讲, 下一步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降低算法的复杂度, 减小算法对资源的要求。二是节能和功率的控制, 如何以较小的功率实现较大范围的覆盖, 如何选择有效的功率控制算法, 既减小对邻近节点的干扰, 又增加网络容量, 也是移动自组网面临的问题。三是建立具有自适应可调整的安全方案。根据网络资源的实际状况调整其功能, 并使用相应的安全方案。四是提供对组播的安全保护, 组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流量, 特别适用于军事指挥网络。

参考文献

[1]洪帆, 高见元.Ad Hoc中的安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5.2 (54) :56.[1]洪帆, 高见元.Ad Hoc中的安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5.2 (54) :56.

[2]苏炎荣.移动自组网MAC协议性能的研究与优化[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80.[2]苏炎荣.移动自组网MAC协议性能的研究与优化[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80.

[3]张磊.移动自组网络协议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3]张磊.移动自组网络协议关键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4]Stallings, W, 杨明与, 齐望东译.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第二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4]Stallings, W, 杨明与, 齐望东译.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第二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5]谢寿吾.移动Ad Hoc网络安全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6.[5]谢寿吾.移动Ad Hoc网络安全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6.

[6]Zhang, Y.and W.Lee.Intru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Ad-Hocnetwork[C].in Proc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6]Zhang, Y.and W.Lee.Intru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Ad-Hocnetwork[C].in Proc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移动互联网安全综述 篇5

成绩: 87.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目前广泛应用的验证码是()。1.0 分 A、CAPTCHA B、DISORDER C、DSLR D、REFER 我的答案:A 2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是()。0.0 分 A、入侵检测系统 B、防火墙 C、漏洞扫描软件 D、入侵防护软件 我的答案:A 3计算机病毒与蠕虫的区别是()。1.0 分 A、病毒具有传染性和再生性,而蠕虫没有 B、病毒具有寄生机制,而蠕虫则借助于网络的运行 C、蠕虫能自我复制而病毒不能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4Web攻击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1.0 分 A、Web应用程序存在漏洞,被黑客发现后利用来实施攻击 B、Web站点安全管理不善 C、Web站点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D、Web站点无法引起黑客的兴趣,导致自身漏洞难以及时发现 我的答案:D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隐私泄露的途径。()1.0 分 A、通过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 B、通过手机应用软件 C、恶意代码窃取 D、谨慎处置手机、硬盘等存有个人信息的设备 我的答案:D 6以下对于木马叙述不正确的是()。1.0 分 A、木马是一个有用的、或者表面上有用的程序或者命令过程,但是实际上包含了一段隐藏的、激活时会运行某种有害功能的代码 B、木马能够使得非法用户进入系统、控制系统和破坏系统 C、木马程序通常由控制端和受控端两个部分组成 D、木马程序能够自我繁殖、自我推进 我的答案:D 7看待黑客的正确态度是()。1.0 分 A、崇拜和羡慕黑客可以随意地侵入任何网络系统 B、他们不断革新技术、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并不值得提倡 C、黑客的存在促使我们时刻警惕,在与之对抗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高 D、黑客给世界带来了灾难,必须消灭和禁止一切黑客的活动 我的答案:C 8LSB算法指把信息隐藏在图像的()。1.0 分 A、高级层位的平面上 B、中级层位的平面上 C、最低层或最低几层的平面上 D、中高层位的平面上 我的答案:C 9为了确保手机安全,我们在下载手机APP的时候应该避免()。1.0 分 A、用百度搜索后下载 B、从官方商城下载 C、在手机上安装杀毒等安全软件 D、及时关注安全信息 我的答案:A 10打开证书控制台需要运行()命令。1.0 分 A、certmgr.msc B、wiaacmgr C、devmgmt.msc D、secpol.msc 我的答案:A 11下面哪种不属于恶意代码()。1.0 分 A、病毒 B、蠕虫 C、脚本 D、间谍软件 我的答案:C 12顾客在银行输入密码后立即使用数码红外摄像机,它读取键盘输入的密码成功率超过()。1.0 分 A、60% B、70% C、80% D、90% 我的答案:C 1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VPN能够提供的安全功能()。1.0 分 A、翻墙 B、数据加密 C、身份认证 D、访问控制 我的答案:A 14伦敦骚乱事件反映出的问题不包括()。0.0 分 A、社交网络成为这些国家青年宣泄不满情绪,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平台 B、对事件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C、社交网络直接导致了骚乱事件的发生 D、社交媒体在此次事件中也发挥了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我的答案:D 15()是信息赖以存在的一个前提,它是信息安全的基础。1.0 分 A、数据安全 B、应用软件安全 C、网络安全 D、设备与环境的安全 我的答案:D 16WD 2go的作用是()。0.0 分 A、共享存储 B、私人存储 C、恢复删除数据 D、彻底删除数据 我的答案:B 17网络空间里,伪造威胁是指一个非授权方将伪造的课题插入系统当中来破坏系统的()。1.0 分 A、稳定性 B、可认证性 C、流畅性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B 18APT攻击中常采用钓鱼(Phishing),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1.0 分 A、这种攻击利用人性的弱点,成功率高 B、这种漏洞尚没有补丁或应对措施 C、这种漏洞普遍存在 D、利用这种漏洞进行攻击的成本低 我的答案:B 19可用于对NTFS分区上的文件和文件加密保存的系统是()。0.0 分 A、Bitlocker B、IIS C、EFS D、X—Scan 我的答案:A 20黑客在攻击过程中通常进行端口扫描,这是为了()。1.0 分 A、检测黑客自己计算机已开放哪些端口 B、口令破解 C、截获网络流量 D、获知目标主机开放了哪些端口服务 我的答案:D 2112306网站的证书颁发机构是()。1.0 分 A、DPCA B、ZTCA C、UECA D、SRCA 我的答案:D 22影响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的因素不包括()。1.0 分 A、设备质量低 B、感染和传播病毒等恶意代码 C、设备易失 D、电源故障 我的答案:D 23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防护的原则是什么?()1.0 分 A、整体性和分层性 B、整体性和安全性 C、分层性和安全性 D、分层性和可控性 我的答案:A 24美国“棱镜计划”的曝光者是谁?()1.0 分 A、斯诺德 B、斯诺登 C、奥巴马 D、阿桑奇

我的答案:B 25应对数据库崩溃的方法不包括()。1.0 分 A、高度重视,有效应对 B、确保数据的保密性 C、重视数据的可用性 D、不依赖数据 我的答案:D 26信息内容安全防护的基本技术不包括()。0.0 分 A、信息获取技术 B、身份认证 C、内容分级技术 D、内容审计技术 我的答案:A 27把明文信息变换成不能破解或很难破解的密文技术称为()。1.0 分 A、密码学 B、现代密码学 C、密码编码学 D、密码分析学 我的答案:C 28下面对数据安全需求的表述错误的是()。1.0 分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否认性 D、可认证性 我的答案:C 29《福尔摩斯探案集之跳舞的小人》中福尔摩斯破解跳舞的小人含义时采用的方法是()。1.0 分 A、穷举攻击 B、统计分析 C、数学分析攻击 D、社会工程学攻击 我的答案:B 30WindowsXP的支持服务正式停止的时间是()。1.0 分 A、2014年4月1日 B、2014年4月5日 C、2014年4月8日 D、2014年4月10日 我的答案:C 31在公钥基础设施环境中,通信的各方首先需要()。1.0 分 A、检查对方安全 B、验证自身资质 C、确认用户口令 D、申请数字证书 我的答案:D 32以下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描述不正确的是()。0.0 分 A、风险评估是等级保护的出发点 B、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手段和依据 C、评估安全事件一旦发生,给组织和个人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程度 D、通常人们也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前进行的评估称为安全测评 我的答案:A 33以下对于社会工程学攻击的叙述错误的是()。1.0 分 A、运用社会上的一些犯罪手段进行的攻击 B、利用人的弱点,如人的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贪便宜等进行的欺骗等攻击 C、免费下载软件中捆绑流氓软件、免费音乐中包含病毒、网络钓鱼、垃圾电子邮件中包括间谍软件等,都是近来社会工程学的代表应用 D、传统的安全防御技术很难防范社会工程学攻击 我的答案:A 34以下不属于防护技术与检测技术融合的新产品是()。0.0 分 A、下一代防火墙 B、统一威胁管理 C、入侵防御系统 D、入侵检测系统 我的答案:C 35网络的人肉搜索、隐私侵害属于()问题。1.0 分 A、应用软件安全 B、设备与环境的安全 C、信息内容安全 D、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 我的答案:C 36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1.0 分 A、信息保密阶段 B、网络信息安全阶段 C、信息保障阶段 D、空间信息防护阶段 我的答案:C 37()是指保证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服务者都是真实声称者,防止冒充和重放的攻击。1.0 分 A、不可抵赖性 B、可控性 C、可认证性 D、可审查性 我的答案:C 38计算机设备面临各种安全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0.0 分 A、设备被盗、损坏 B、液晶显示屏的计算机可以防止偷窥者重建显示屏上的图像,但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屏不能 C、硬件设备中的恶意代码 D、旁路攻击 我的答案:A 39包过滤型防火墙检查的是数据包的()。1.0 分 A、包头部分 B、负载数据 C、包头和负载数据 D、包标志位 我的答案:A 40看了童话《三只小猪的故事》,不正确的理解是()。1.0 分 A、安全防护意识很重要 B、要注重消除安全漏洞 C、安全防护具有动态性 D、盖了砖头房子就高枕无忧了 我的答案:D 41以下设备可以部署在DMZ中的是()。1.0 分 A、客户的账户数据库 B、员工使用的工作站 C、Web服务器 D、SQL数据库服务器 我的答案:C 42SHA-2的哈希值长度不包括()。1.0 分 A、256位 B、312位 C、384位 D、512位

我的答案:B 43身份认证是证实实体对象的()是否一致的过程。1.0 分 A、数字身份与实际身份 B、数字身份与生物身份 C、数字身份与物理身份 D、数字身份与可信身份 我的答案:C 44运用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属于()。0.0 分 A、包过滤型 B、应用级网关型 C、复合型防火墙 D、代理服务型 我的答案:C 45信息内容安全事关()。1.0 分 A、国家安全 B、公共安全 C、文化安全 D、以上都正确 我的答案:D 46恶意代码USBDumper运行在()上。1.0 分 A、U盘 B、机箱 C、主机 D、以上均有 我的答案:C 47计算机软件可以分类为()。1.0 分 A、操作系统软件 B、应用平台软件 C、应用业务软件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48APT攻击中攻击方常购买或挖掘0 day漏洞,这是因为()。0.0 分 A、这种漏洞利用人性的弱点,成功率高 B、这种漏洞尚没有补丁或应对措施 C、这种漏洞普遍存在 D、利用这种漏洞进行攻击的成本低 我的答案:D 49一张快递单上不是隐私信息的是()。1.0 分 A、快递公司名称 B、收件人姓名、地址 C、收件人电话 D、快递货品内容 我的答案:A 50《保密通讯的信息理论》的作者是信息论的创始人()。1.0 分 A、迪菲 B、赫尔曼 C、香农 D、奥本海默 我的答案:C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身份认证中认证的实体既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主机系统。()1.0 分 我的答案: √

2设置陷阱账户对于系统的安全性防护作用不大。()1.0 分 我的答案: ×

3《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这个国家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只是属于技术指导文件”。()0.0 分 我的答案: ×

4安全控件主要是通过监控用户的登录和退出来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1.0 分 我的答案: ×

5木桶定律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1.0 分 我的答案: √

6安装手机安全软件可以让我们不用再担心自己的隐私泄露问题。()1.0 分 我的答案: ×

7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病毒。()1.0 分 我的答案: ×

8我国已经颁布执行了《个人信息保护法》。()1.0 分 我的答案: ×

9信息隐藏就是指信息加密的过程。()1.0 分 我的答案: ×

10“艳照门”事件本质上来说是由于数据的不设防引成的。()1.0 分 我的答案: √

11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对海量非结构化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热点、焦点、演变等信息的掌握。()1.0 分 我的答案: √

12进入局域网的方式只能是通过物理连接。()1.0 分 我的答案: ×

13如果攻击者能取得一个设备的物理控制,那意味着他可以轻易控制这个设备。()1.0 分 我的答案: √

14WEP协议使用了CAST算法。1.0 分 我的答案: ×

15通过软件可以随意调整U盘大小。()1.0 分 我的答案: √

16信息安全管理是指为了完成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任务,实现既定的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目标,针对特定的信息安全相关工作对象,遵循确定的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规程),运用恰当的方法,所进行的与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组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等活动。()1.0 分

我的答案: √

17利用防火墙可以实现对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安全防护。()1.0 分 我的答案: ×

18《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年总体网民当中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的人数将近50%。()1.0 分 我的答案: √

19没有一个安全系统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1.0 分 我的答案: √

20三只小猪为了防止被大灰狼吃掉,各自盖了三种房子。这相当于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做得越好,抗攻击能力越强。1.0 分 我的答案: √

21移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充分展示自我,充分表达自我。()1.0 分 我的答案: ×

22对打印设备不必实施严格的保密技术措施。()1.0 分 我的答案: ×

23可以设置QQ隐身让我们免受打扰。()1.0 分 我的答案: √

24IDS中,能够监控整个网络的是基于网络的IDS。()1.0 分 我的答案: √

25密码注入允许攻击者提取密码并破解密码。()1.0 分 我的答案: ×

26谷歌、苹果、雅虎、微软等公司都参与到了“棱镜计划”中。()1.0 分 我的答案: √

27数据恢复软件在使用时安装或预先安装的效果差别不大,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而定。()1.0 分 我的答案: ×

28通常路由器设备中包含了防火墙功能。()1.0 分 我的答案: √

29在烟囱底下架上一口装满开水的锅,相当于发现了自身漏洞后要及时弥补。1.0 分 我的答案: √

3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将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划分为5级,第1级的安全级别最高。()1.0 分 我的答案: ×

31蠕虫的破坏性更多的体现在耗费系统资源的拒绝服务攻击上,而木马更多体现在秘密窃取用户信息上。()1.0 分 我的答案: √

32“棱镜计划”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的电子监听计划。()1.0 分

我的答案: √

33几乎所有的手机应用软件会收集用户的位置、通信录等个人信息。如果用户不想别人了解自己的位置信息,可以关闭手机的GPS功能。()1.0 分 我的答案: √

34证书出问题以后,只有立刻通过CRL宣布证书失效才能切实解决证书认证的问题。()1.0 分

我的答案: ×

35网络环境下信息衍生出来的问题,尤其是语义层面的安全问题,称之为信息内容安全问题。()1.0 分 我的答案: √

36通过设置手机上的VPN功能,我们可以远程安全访问公司内网。()1.0 分 我的答案: √

3712306网站证书的颁发机构签发的证书无法吊销,可能给系统带来危害。()1.0 分 我的答案: √

38防火墙可以检查进出内部网的通信量。()0.0 分 我的答案: ×

39容灾备份与恢复的关键技术涉及到工作范围、备份点选择、需求衡量指标、恢复策略、恢复能力的实现等。1.0 分 我的答案: √

40哈希值的抗碰撞性使得哈希值能用来检验数据的完整性。()1.0 分 我的答案: √

41信息内容安全防护除了技术措施以外,网络用户个人也要加强修养、洁身自好、遵纪守法。()1.0 分 我的答案: √

42PC机防盗方式简单,安全系数较高。()1.0 分 我的答案: ×

43WindowsXP的支持服务正式停止,造成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用户。()1.0 分 我的答案: √

44信息内容安全主要在于确保信息的可控性、可追溯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等。()1.0 分 我的答案: √

45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1.0 分 我的答案: √

46IPS是指入侵检测系统。()0.0 分 我的答案: √

47如今,虽然互联网在部分国家已经很普及,但网络还是比较安全,由网络引发的信息安全尚未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全民性的问题。()1.0 分 我的答案: ×

48实现不可抵赖性的措施主要有数字签名、可信第三方认证技术等。()1.0 分 我的答案: √

49网络空间是指依靠各类电子设备所形成的互联网。()1.0 分 我的答案: ×

移动互联网安全,下一个角逐场 篇6

神一样的周鸿,曾为争夺PC安全市场与金山口水战多年,为推广360安全卫士PC端与马化腾剑拔弩张,为推广360特供机与雷军掐过架,为进军搜索市场与李彦宏成为敌人。

曾经东征西讨,试图进入多个领域的360,如今他的老本行却正在受到威胁。

在2012互联网大会上,腾讯CEO马化腾宣布将成立10亿元安全基金,鼓励更多企业加入手机安全保护产业,而奇虎360董事长周鸿则强调,三年内希望360成为PC、移动终端上最大的网络安全提供商。而一直与周鸿口水的不断的金山也宣称已经全面布线移动互联网。

当年的3Q之争犹在耳边,相同的是因为安全市场,不同的是,如今的焦点已经从PC端转至移动终端,游戏互换了角色,一场围剿360的战争也许将要开始。

移动互联网新蓝海

日前,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发布了8月手机安全报告。报告指出,8月份以来,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一共截获27756个病毒软件包,其中Android平台截获26260个,环比增长43.7%,占据病毒总数94.6%的比例。

金山网络CEO傅盛认为,安卓系统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已经不可避免的沦为了恶意软件及广告肆虐的温床。不知来源的通知栏广告、频繁弹出、无法清除,甚至在后台窃取用户手机号码、通讯录、位置等等隐私信息,不仅造成用户使用困难,还给用户手机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严峻的形势使2012年移动安全市场迎来上升期。易观国际的高级分级师刘鹏表示,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落地,一些安全厂商伴携带新的产品加入,手机安全市场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安全厂商收入规模渐增,随着目前移动互联网平台化的发展,成熟的盈利模式显现。

可以看到,奇虎360、腾讯、金山网络、网秦、安全管家、趋势科技等公司在移动安全领域开始有积极表现。整个的移动安全市场从传统的查杀服务到泛安全服务,再到移动云安全服务逐渐演变。

据金山软件CEO张宏江对记者透露,基本上金山软件的所有产品线都已转向移动互联网。网秦CEO林宇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大门刚刚开始,因为去年全球卖了5亿部智能手机,今年可能卖超过7亿部。林宇说,“我经常做一个比方,如果我们说PC互联网是陆地,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海洋,我觉得这个其实才刚刚开始。”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闫小佳认为,2010年以前是3G网络初步搭建的初始阶段,移动互联网的所有的安全需求都是围绕短信,或者是MTK等非智能平台的安全需求,基本上是查杀类的需求。随着中国3G进程的演进,中国市场开始入市。进入2011年下半年,区别于传统的查杀类需求,泛安全需求已经成为了几个厂商博弈的主阵地。安全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底层渗透率只有达到90%以上,无论是用户的体验还是产业的政策标准,才能真正的搭建起来,安全市场的发展,真正到2013年底,或者2014年整个市场的跑马圈地的战役才会结束。无论是座次还是用户规模,到2014年可能还会真正的落地。

据江苏移动综合手机安全基地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基地的手机防病毒系统近期每天监测到20000左右感染各类手机病毒的用户,以彩信病毒、恶意扣费软件、木马病毒居多。目前,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包括运营商等产业链各方积极参与进来,整个移动安全市场迎来新机遇。

而市场调研机构Juniper Research最新公布的题为《移动安全策略:威胁、解决方案及市场预测(2012—2017年)》的报告显示,尽管恶意软件、欺诈和设备被盗的威胁不断增加,但就全球范围来看,只有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安装了安全软件。该报告预测,企业和个人用户将逐步认识到需要保护他们的数据,而移动安全产品的需求将在未来五年内大幅增加每五个移动设备中,将有一个安装使用第三方安全软件。报告指出,随着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多以及用户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逐步增强,安全不仅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且会成为下一个蓝海。

腾讯10亿出招移动安全

9月11日,在北京召开的2012年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宣布将成立10亿元安全基金,以鼓励更多企业加入手机安全保护的大家庭。

“腾讯对手机安全是非常重视的,而且投入非常巨大。”马化腾强调,安全领域,尤其是手机安全领域,不是一家两家企业的一个事情,它是所有行业,甚至所有开发者都应该共同参与的一个事情。

对于腾讯的这一动作,张宏江认为,“腾讯投10亿去做安全基金,这个是同样的道理,大家都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安全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支付等手段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手机病毒将会涌现出来,用户的财产、隐私都将受到极大的威胁。我们和腾讯在PC安全上有比较紧密的合作,在手机上我们也在探讨合作方式,我觉得腾讯此举更多的是对市场的反应。”

据艾媒数据显示,2012年Q2中国手机网民达3.9亿,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已达到72.2%。预计2012年底将会有4.6亿中国手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到2014年手机网民将达到5.5亿。同时,2012年Q2中国手机安全用户规模达到1.62亿户,环比增长26.6%,移动安全市场继续高速增长。

但腾讯与360已成多年宿敌,虽然在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宣布此项计划时没有明指是针对周鸿的奇虎360,但是目标却是不言自明。

“安卓智能手机增速迅猛,安卓平台安全形势严峻,用户对手机安全的刚需增强,对手机安全的认知度提升,对于腾讯来说市场前景广阔,必须抢占战略高地。”易观国际分析师刘鹏分析认为,腾讯是“引领行业共鸣,带动更多企业对360发起进攻,以撼动360在安全领域的地位”。

“安全是360的核心,360的产品体系都是围绕安全基因搭建的,在手机安全市场,360一家独大,时刻面对新老竞争对手的进攻,在安全市场单打独斗是360的一大特点。”刘鹏分析360与腾讯在手机安全市场的处境时认为,“腾讯在手机安全市场处于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位置,是360的直接对手,腾讯与360不同,它更愿意与金山、卡巴等产业链上的安全厂商合作,腾讯目前在移动端拥有大量的产品,加大对安全的投入,有利于其移动互联网生态链的搭建。”

nlc202309010249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2年Q2中国手机安全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Q2中国手机安全市场活跃产品市场份额方面,目前360手机卫士占63%,排名第一;QQ手机管家以18.2%位居第二;网秦安全、安全管家、金山手机卫士分别以5.4%、3.1%、3%的份额分居第三、第四与第五。

360的敌人

搜狗CEO王小川曾对媒体说,360把很多公司当敌人,甚至有人说周鸿是“好战分子”。近些年来,互联网因为竞争引发的大战层出不穷,其中几次著名的战役都与360有关。

在移动安全领域,360最早发动的战役是对付网秦。在安卓系统刚刚兴起,塞班系统还如日中天的时候,网秦曾经在移动安全领域风生水起,360看上该领域之后,曾在央视3.15晚会上非难网秦。

如今宿敌马化腾开始关注移动安全,李彦宏开始关注搜索安全,周鸿同样关注。

在2012互联网大会上,虽然3Q没有互相之名道姓,但话语间的指向不难看出,3Q战已经开始蔓延到了移动安全领域。

马化腾说,“智能手机和传统终端最大的区别是下载软件、下载程序有很大的隐患,最近一项报告表明,抽查安全系统有七个流行的应用商Appstore,三百余款应用有58%存在泄露隐私行为。”

对于此次腾讯的计划,周鸿在随后的发言中称,“感谢马化腾替我做了很多宣传,移动互联网安全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360正在持续做的事情……,三年内希望360成为PC、移动终端上最大的网络安全提供商。”

3Q之争再次暗潮涌动,但是对于周鸿来说,现在最要紧的事是搜索,虽然与百度的“3B大战”被政府有关部门叫停,但是业界在搜索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而在这之前,周鸿与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已经争斗多时,雷军凭借小米手机在移动互联领域异军突起,而周鸿则推出360特供机发起挑战。

显然,对于有国内互联网“悍将”之称的周鸿来说,如今要面对马化腾、李彦宏、雷军这三大互联网大佬的竞争,如何应对将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事实上,除了腾讯、百度等大手笔规划之外,上线刚刚一个多月的金山手机毒霸因拦截恶意广告而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效应,金山已经开始了与360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正面直接竞争。一直以来专注移动安全领域安全管家、网秦等新兴互联网安全公司也动作不断,继续在移动安全领域寻求突破。

而针对19家企业的集体声讨,金山软件CEO张宏江表示,“这19家企业可能存在误解,你可以看到我们产品不是针对所有广告,而是帮用户处理手机上的是恶意广告。最近,我们手机毒霸还公布了恶意广告的四大判断标准,那些来源不明、无告知或无法清除的通知栏广告,窃取隐私、甚至恶意吸费的广告等都将被直接判定为恶意广告,手机毒霸可对恶意广告进行彻底清除,把手机使用权还给用户。对于体验好的广告我们并不会拦截,相信也不会引起开发者的反感。”

对于与360的口水仗,傅盛表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未来每个人都会有机会,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上,产品决定一切,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个行业一家独大的局面,既无利于用户,也无利于行业发展。”

移动互联网安全浅析 篇7

打开新浪微博, 可以看到所有关注用户的最新动态;打开米聊, 可以直接与朋友进行语音对讲;打开微信, LBS (地理位置服务) 功能可以帮你与附近人群搭讪……微博、米聊、微信等众多即时通讯工具帮助人们建立起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社交模式。据艾瑞咨询统计,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 同比增长97.5%, 其中移动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 在整体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增至30.5%, 成为第二大细分行业, 如图1所示。

2 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

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 移动智能终端用户所面对的安全问题除了恶意吸费软件外, 基于智能系统平台的病毒木马以及系统漏洞所导致的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如360手机卫士的安全软件可以抵御垃圾短信, 但对病毒、木马, 手机系统则束手无策。此外, 以Android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式操作系统引发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

Android Market和Apple Store促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繁荣, 运营商、银行、各类商城也纷纷通过移动终端拓展营销渠道。但对于一个完全敞开的开发平台来说, 由于不同软件开发者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等诸多因素的不同, 软件的安全问题不能保证。移动互联网给整个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性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终端难以溯源

在PC互联网时代, 大多数黑客都会选择代理服务器来隐藏自己的IP地址, 从而保证稳定的网络连接, 一旦IP暴露也就意味着身份的暴露。随着移动电信设备的引进, 如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情节, 黑客坐在面包车里, 通过3G网卡入侵网络, 即便IP地址暴露, 物理位置也可以随时移动。移动互联网中用户终端难以溯源的问题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机, 也大大增加了案件的破获成本。

(2) 用户隐私难以保护

在PC互联网时代, 黑客攻击PC之后可以盗取重要数据, 可以作后门, 可以挂马获利, 也可能把被攻击的电脑作为跳板, 隐藏真实ip再攻击别的机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黑客的攻击目标得以进一步扩大, 以手机终端为载体的用户隐私难以得到保护。与传统PC相比, 手机终端承载着包括通话、短信记录, LBS等更多的用户隐私, 对于用于隐私的窃取必然成为黑客攻击的热点, 。同时, 由于各大运营商与用户之间天然缴费渠道的存在, 扣费软件也已成为手机用户不得不防范的安全陷阱。

(3) 手机支付安全难以保证

在PC互联网时代, 传统网银通过UKey、口令牌等硬件加密手段保证用户支付安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继各种网银支付后, 手机支付已成为各大运营商、银行及如支付宝, 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抢占的新领地。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2年手机支付交易规模将有望超出1000亿元, 中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也将过亿。如, 谷歌推出的Google Wallet (谷歌钱包) , 利用NFC (近距离无线通信) 技术, 将信用卡、借记卡等进行绑定, 在支持Google Wallet支付的商店用手机像刷信用卡一样进行支付。因此, 从技术层面来说需要一个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支付标准, 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

(4) 移动互联网安全难以监管

移动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涉及CP (内容提供商) 、SP (服务提供商) 、终端厂商、平台运营商和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以及多种内容传播形式, 为用户消费数字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移动互联网使“人人时时处处在线”、“人人都是信息源”成为现实, 它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的生产模式容易带来信息的泛滥, 未加甄选的意见交织极易带来喧哗, 缺乏自律的用户群体促使无意义的网络水军横行, 为社会秩序和正义造成了挑战。因此, 从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形势来看, 需要从技术、机制等方面重视信息安全工作, 确保我国的移动互联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 移动互联网安全框架

健全移动互联网安全机制, 一方面要保证用户得到合法的安全服务, 另一方面要确保用户使用的网络资源不受非法侵害, 避免网络资源被非法、越权使用。在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机制研究中, 日本曾提出一种服务提供者对服务使用者针对不同业务的认证技术, 服务使用者将一种类似于客户识别模块的SIM卡存放所有异构网络认证身份时所需要的信息, 当使用某类服务时, 从识别卡中提取出对应的认证信息。还有国外学者提出建立终端安全机制, 要求终端设备具备身份认证功能, 从而对各种网络及系统资源、业务和应用的访问进行控制;或是采用智能卡和口令卡方式、实体鉴别等技术手段进行认证, 保证访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基于X.805协议框架,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三组安全特性, 每组安全特性针对特定的威胁, 完成特定的安全目标, 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终端安全这三方面的安全, 具体特性如图2所示:

(1) 应用安全

对于移动互联网而言, 应用一般是指与网络紧密捆绑在一起, 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互联网上的各类应用是指, 凌驾与网络层上, 将网络作为通道为用户提供的服务, 如移动浏览、移动搜索、移动地图、移动视频、移动音频等。IP网络, 特别是互联网增值业务, 使用的信令和协议由于IP网络先天不足, 通常存在大量的可被利用的各类漏洞, 因此, 本模型把应用安全理解为业务应用正常提供, 计费等管理信息以及信令等控制信息得到安全保障, 防止非授权使用和服务滥用、盗用、信令干扰等行为。来自应用层面的安全威胁, 主要包括对数据和业务的访问非法业务、DDOS (拒绝访问) 攻击、传播不良信息、隐私泄露、版权盗用等。

(2)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主要是指如何保证结点间安全的传输数据, 如, 如何避免通过破解移动互联网中身份鉴权算法和加密算法获得用户信息非法进入网络, 如何避免通过无线窃听, 收集到包含特定密钥的分组信息, 推导出密钥进入网络侵人网络。网络安全具体包括IP承载网和接入网的安全:IP承载网主要涉及交换机、路由器、接入服务器等相关设备及链路;接入网采用移动通信网时涉及BTS (基站) 、BSC (基站控制器) 、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 、MSC (移动交换中心) MGW (媒体网关) 等设备和相关链路, 采用WIFI时还牵涉到AP (无线接入点) 。

(3) 终端安全:

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是指, 为了确保合法用户可以正常使用, 防止业务被盗用、冒名使用等行为发生, 防止包括用户密码在内的用户隐私信息泄露, 以及采取必要的加密、隔离等手段保障通信的私密性等。移动互联网用户终端, 应具备身份鉴别功能, 对各类系统资源、业务应用访问进行控制, 能够通过用户口令方式或是智能芯片、实体鉴别机制等手段来保证用户身份安全性。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保护和访问控制, 可以通过设定访问控制策略去保证其安全性;而用户终端存储的数据, 可通过分级存储和隔离机制, 以及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去确保安全性。目前, 移动互联网终端多属智能设备, 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也是未来手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能够对常见的病毒、木马后门和针对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漏洞的攻击具备一定的防范能力。

4 结束语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年代,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将逐渐趋同。过去几年中, 谷歌移动搜索成几何倍数增长, 2011年全球移动应用和广告总收入高达120亿美元, 连续3年年复合增长17%;易趣公司2009年营业额为10亿美元, 2011年接近40亿美元;亚马逊2009年收入近5亿美元, 今年达到15亿美元。随着科技的发展, 用户将不再刻意区分是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 通盘考虑安全需求与技术保证移动互联网的安全, 必然成为未来安全领域的热点。

摘要: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愈加凸显, 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本文简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最后提出一种移动互联网安全框架, 并从应用安全、网络安全、终端安全三方面阐述了模型构架。

移动互联网呼唤安全屏障 篇8

移动互联网上半年新增36.7万恶意程序

“非常危险、危机四伏”——在27日举行的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上,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何能强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中国移动互联网安全现状。

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监测, 今年上半年, 新增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超过了36.7万, 虽然恶意程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但绝对数量仍然居高不下。其中, 传播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网站域名811个, 存在移动恶意程序的应用商店大于300家。

测算发现, 这意味着每天中国的数亿移动互联网网民都将面临2000多个新增“暗敌”的攻击, 这还不算已经存在的恶意程序。

据介绍, 目前移动恶意程序99%以上是针对安卓平台的, 恶意扣分类的程序占到62%以上, 黑客制作恶意程序带有明显的趋利性。

“移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有一个地上世界和地下世界。”何能强说, 在地上世界, 是大家所熟知的, 比如一些知名的应用商店, 它带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地下世界, 有很多恶意程序来窃取用户的手机信息, 来恶意营销, 窃取用户的账户信息, 达到不正当的经济目的, 损害了网民的切身利益。

网络安全主战场从电脑转向手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 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 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 首次超过传统电脑的使用率。

在移动互联网繁荣壮大的同时, 手机隐私信息被窃取、病毒软件的传播、信息内容篡改等问题层出不穷。“网络安全事件逐步从电脑转向了手机, 信息内容的泄露更加隐蔽和深度, 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上海电信总经理张维华说。

对中国的手机用户而言, 广泛使用的安卓系统让移动互联网更加不安全。统计显示, 有六成多的网民使用安卓系统的设备上网, 而安卓系统的安全性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移动互联网安全直接关系到数亿互联网网民的利益, 我们有必要切实维护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安全。”何能强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安全比发展更重要

过去20年, 中国互联网取得了快速发展, 成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大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安全比发展更重要, 发展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说。

实际上, 互联网诞生初期就一直伴随着安全问题。“我们采用的计算机体系有着天然缺陷, 安全性比较差, 这种漏洞随着我们对于信息化的依赖越来越高, 程序量越来越大, 漏洞的增大也是必然的。”360公司副总裁谭晓生说, 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两三年内, 这种漏洞会有大规模爆发的趋势, 是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安全的主要威胁。

近年来, 针对变幻莫测的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 我国通过建立“白名单制度”等措施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治理工作。今年前7个月,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对恶意程序的控制端进行处置, 组织了7次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专项打击, 处置了101个恶意程序的控制运营, 协调运营商关停了208个控制服务器的地址, 切断了235万感染用户的控制。

移动互联网业务信息安全 篇9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服务工具, 和一般的互联网服务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的, 我国近几年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力度很大, 其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在几年的发展中, 我们建立了很多的服务平台和业务中心, 成功地把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延伸到了生产生活的很多领域中。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直都得益于移动网络运营上的大力支持和引导,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我国移动网络的发展一直在受到良好的保护, 这种保护对于网络的安全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抵御了很多恶性的侵害, 目前, 我国市场上的电子产品一般都拥有抵御一定的安全风险的能力, 而且我国的网络运营商方面, 由于其服务的技术特点, 也可以较为容易地化解一些网络安全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络的各方面努力下,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并没有遇到非常严重的网络安全威胁。这仿佛是网络的运营商为用户搭建了一个无形的屏障, 过滤了一些能够给用户终端带来安全隐患的风险。不过这样良好的模式也是需要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 我国移动互联网络刚刚起步的时期, 用户的网络服务的需要量不是很大, 移动网络运营商还可以凭借其技术特点对风险进行抵御, 不过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这增加了管理和监督的难度, 网络运营商的这一道安全屏障也会被冲破, 那是我们又该依靠什么来抵御网络上无处不在的安全威胁?我们必须要吸取固定互联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不能简单地依靠固定互联网的出来手段, 这样也必定会走固定互联网走过的弯路, 我们必须要开创一个移动互联网络的新模式, 及时发展安全防御软件, 并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在传播的源头上阻断安全威胁, 使移动互联网在绿色、健康的环境里发展。

更加全方位地为移动信息化平台应用业务提供安全保障与支持。在联通公司所构建的3G移动信息化平台当中, 应用业务覆盖了包括数字证书认证、数据储存安全、以及CA认证在内的大量安全保护技术, 从而使得应用业务所对应的安全级别更高, 这对于强化联通公司3G移动信息化平台应用业务竞争实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4结语

对于通信公司而言, 加大对于移动信息化平台的行业应用, 扩展行业应用范围, 加大行业应用深度, 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联通公司实际情况, 就3G移动信息化平台的行业应

2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在网络服务上使用空中接口作为网络连接的手段, 并且是由移动上网设施作为必要的上网工具, 这是移动互联网与一般的互联网的不同之处。由于移动互联网不受地域上的限制, 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 所以移动互联网络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拥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良好发展空间的存在的同时, 也往往会产生一些安全问题,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存在大量安全风险的服务平台, 而移动互联网在此基础上应用了空中接口、必备的上网工具和无线网络, 这就大大地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络的安全危险。

(1) 空中接口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安全威胁, 服务网络的混乱、空中接口传递信息保密措施不强、盗用无线网络等等都是空中接口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只要是系统存在安全问题,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无线网络都有可能被非法入侵, 给用户的利益造成损害。

在网络平台上, 由于很多网络系统的加密措施不完善, 没有达到要求的强度。很容易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可乘之机, 对用户的网络甚至上网终端进行侵入, 很有可能给用户造成巨大的财产和信息损失。一些不法之徒为了达到商业利益, 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手机卡进行仿制, 通过对手机卡的破译, 从而窃取用户的资料和数据。由于空中接口的弱点, 不法分子不仅能够对手机卡进行破译, 也能够对用户的wifi进行破解, wifi的加密是可选的, 可以选择对wifi进行加密或者公开, 这也为各种恶意攻击提供了方便, 如果使用者没有进行加密, 则会对用户的网络资源造成损失。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用户加密所使用的加密措施太过简单, 同样也起不到防护外来入侵的作用, 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恶性入侵软件对简单的密

用及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拥军, 罗跃建, 朱亚兴等.基于MAS中小型企业移动信

息化集成平台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 20 (11) :

[2]熊瑞斌.GPRS移动信息网络在电力行业应用[J].城市建设

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7)

[3]黄文海.移动信息化集中运营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J].移动通信, 2012, 36 (7) :75-78码进行破译, 同样也可以达到入侵用户网络的效果。除此之外, 很多移动网络服务上都没有对网络进行语音加密, 这也给用户的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

无线网络的发展已经遍布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许多的公共场所都有大量的对社会公开的公共无线网络, 为广大无线网络用户提供了方便, 但是有些不法分子正是看准了这一弱点, 将恶意攻击软件隐藏在公共无线网络之下, 不使用根本没有办法察觉, 而且一旦遭受攻击, 清除的难度也是很大的, 一旦用户登录遭受攻击的无线网络, 恶性软件就会对用户进行袭击, 窃取用户的文件和资料, 给用户造成损失。移动网络运营商必须要加强对无线网络环境的监管和维护, 用户也要实时更新自己的安全软件, 并且不滥用不安全的公共无线网络。

(2) 无线互联网一般都应用手机作为上网工具, 和个人计算机相比较, 手机就要安全得多。由于手机本身特点的影响, 手机的安全威胁大多数都是在上网或者下载资源的过程中, 感染了手机病毒, 利用这些手机病毒, 不法分子可以将手机中的信息或者联系人资料进行删除或者传输到其他的手机或者其他终端中, 破环手机的系统, 使手机不能使用, 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 甚至对硬件造成损坏, 给用户的金钱和精力都带来伤害。现如今智能手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用户的高度认可, 智能手机发展的时间不长, 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在硬件的使用和系统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智能手机在发展上非常分散, 这样以来, 却为病毒和恶性插件制造了很大的难度。一般情况下, 手机病毒都是通过资料的传递和下载过程中进行入侵, 我国的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 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的研究, 打造出安全稳定的终端平台, 整个各方面的优势力量, 提供优质、安全的应用软件。

(3) 移动互联网络由于其本身不受地域特点限制的特性, 遭受安全威胁和隐患的可能性更大。究其本质, 事实上移动互联网和固定的互联网所遇到的安全问题是一致的。移动网络在安全问题方面主要是协议、系统和网络结构等一些方面。很多协议的设计和使用存在着大量的漏洞, 而且并没有考虑到对安全问题的评估和认定, 这给移动网络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弊端。

(4) 其他威胁。对无线网络的运行和服务进行研究, 可以认识到无线网络与固定网络存在的一些不同点, 并且对运行的环境和管理的机制上都有更高的一些要求。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技术、环境和人文的一些因素, 都能够威胁移动互联网安全。

3 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信息安全建设原则与框架

(1) 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分为很广, 网络和安全的问题十分突出, 既有移动通信网络的特定, 也带有传统互联网的一些比较严重的安全问题, 一般可以进行如下的研究。

运行环境的安全。硬件在运行的过程中, 对其所处的环境的安全是有一定要求的, 硬件必须要工作在温度适宜并且十分干燥的环境中, 才能够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存储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样的环境既有利于提高工作状态, 也有利于硬件的维护和使用。

数据传递的安全。数据和信息是网络所传递的主要内容, 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必须要在保密的状态下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及时, 移动互联网运营商要加强对信息的加密, 完善加密机制。保障信息不遭受损失, 是移动互联网工作的一个重点。

信息内容安全。移动互联网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信息, 不传播违法或者影响社会安全、道德文明的信息。这是移动互联网行业能够顺利发展的思想前提。

(2) 对信息安全方面应该保证连续的业务为根本出发点, 把信息安全作为头等大事, 把信息安全的技术和管理整合起来。保证信息技术方面的安全。在建立移动互联网络的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建设体系的全面性。信息是一个具体又抽象的概念, 说它具体是因为信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而信息的抽象性有表现在信息蕴含在很多方面, 我们构建信息系统, 必须要进行周密地考虑和研究, 充分研究过去信息安全管理的经验, 并且从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实际状况出发, 建立互联网安全系统。

进行不断的改革。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 在不断的探索中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工作也同样如此, 移动互联网在网络的安全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必须要进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把握移动互联网运行中的固定规律, 在规律的指导下, 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改进, 并最终实现移动网络的安全。

必须要保证业务连续。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互联网业务, 这是研究移动互联网安全的意义所在, 必须要保证拥有连续不断的业务。移动互联网的运营商需要采取各种手段保证系统服务的有效进行, 不能因为任何原因造成业务的中断, 运营商应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促进新技术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应用, 保证业务的有序开展, 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安全。

各方的大力支持。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体制的建立, 这不仅仅是移动网络运营商的责任, 同时也是广大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 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所有网络使用者的共同利益, 所以维护移动网络安全要发挥社会各界的共同力量, 增强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 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国家也要加大对移动互联网事业的投入, 加大对互联网事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并完善信息安全体系。

技术与管理。要解决好技术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移动互联网工作中, 技术与管理都是促进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安全, 必须要在技术更新的同时, 发展先进的管理理念, 实现管理方法、手段上的创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让技术的发展拉动管理的创新, 科学的管理促进技术的进步。

移动互联网络的高度发展, 迫切要求解决移动互联网络的安全问题, 用户的信息安全是移动互联网工作的核心问题, 必须加以关注并寻求解决方法, 希望经过对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研究, 能够增加社会对移动网络安全的认识, 并积极投身于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的工作中来。

摘要:互联网行业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下, 形成了移动互联网络, 它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 实现数据的交换和流通, 在方便了用户的同时, 也标志着互联网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但是如何使移动互联网络, 避免常规互联网所涉及的安全问题, 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地域,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魏亮.移动互联网安全框架[J].中兴通讯技术2009, 15 (4) :28-30

[2]王嘉, 冯运波, 孙立军, 黄国雄, 叶志雄.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信息安全体系建设[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 24 (10) :7-10

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 篇10

1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前景

移动互联网由移动网络和互联网两大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为用户提供具有安全、便携、快速、可移动性的网络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网络和互联网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我国主要的移动通讯产业,具有十分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我国的移动通讯产业上,3G网络广泛普及。随着通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4G网络的不断推广,4G网络等新型通讯技术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更好发展。

2 移动互联网终端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安全防护主要体现在智能手机终端的安全防护。手机终端病毒具有隐秘性高、体积小、破坏性的特点,而常见的手机终端安全隐患主要为篡改破坏、恶意吸费、窃密监听和欺骗敲诈,针对手机病毒消除安全隐患对于维护移动互联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篡改破坏

篡改破坏则是指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移动互联网终端系统上的原始程序进行恶意修改或破坏,根据破坏程度的差异进行分类。包括单纯性质的恶意破坏,通过对用户的一些图片、音频资料进行删除和修改。另一类是指对用户的应用程序进行干扰,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最为严重的则是黑客、木马或者恶意软件对移动互联网终端系统进行破坏,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者系统崩溃。

2.2 恶意吸费

制造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并制造破坏,多是因为存在利益关系或者是利益纠葛。恶意吸费也是破坏移动互联网为某物利益的主要手段。传统的恶意吸费手段主要通过在互联网终端秘密连接链接,是用户通过链接浏览设定的收费网站,提高网站点击率,达到盈利的目的。除此之外,一些黑客还通过在移动终端传送手机存储数据,例如后台发送信息、彩信。这些发送过程没有任何消息记录显示,让用户无法察觉,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必然对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3 窃密监听

移动通讯产业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功能也越趋向于电脑化,在智能手机终端安装窃密监听盗取资料和隐私状况也时有发生。

2.4 敲诈欺骗

黑客在对移动互联网终端实施破坏的过程中,不仅主动获取重要资料,还通过恶意敲诈或恶意欺骗等形式诱导用户。例如,黑客输入恶意程序潜伏在用户手机终端的后门应用中,控制用户的正常使用,以此逼迫用户等。

3 当前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存在的问题

3.1 移动终端私密性强,攻击危害性大

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终端多储存有个人信息资料或与个人银行金融资料绑定,在此基础上,手机病毒直接对手机终端进行破坏的过程中容易盗取用户的金融资料,直接造成用户的经济损伤,对用户的信息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同时,移动终端的私密性强,也让一些安全杀毒软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让一些手机病毒有机可乘,利用漏洞进行破坏,使用户和安全软件无法察觉。

3.2 网络安全防护监测和服务保障困难

3G、4G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推行,网络的不断提速,这也让用户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更加广泛和快捷。在使用过程中,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也凸显出来,在对移动互联网的监管过程中,无法对潜在信息传播中的病毒进行有效准确的判断,在监管过程中难以覆盖到角角落落,全过程和无死角的监管目标在目前还难以实现。

如一些垃圾短信利用覆盖某一地区的移动互联网资源大量向移动终端发送。而一些终端在中毒过后或者被恶意控制之后,都会在互联网中发布和传播大量垃圾信息,在大量发送垃圾信息过程中造成有限的移动网络资源拥堵,对正常用户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困扰,同时对于其他用户的安全防护造成一定的隐患。

3.3 手机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用户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目前,手机安全防护产业作为移动通讯中的新兴产业,它的防护软件和控件还处在初步起步发展的过程,其性能和功能还不完善,对于防护的恶性软件、病毒和木马的范围较小。同时,由于用户的安全意识海较为薄弱,移动终端安全防护还为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这些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的存在也是一些手机病毒和黑客破坏有机可乘,降低这些违法犯罪行为的门槛。

4 移动互联网安全加固技术研究和改进措施

在移动终端安装软件逆向工程是互联网安全加固的重要手段,是指从可执行的文件系统着手,进行进行静态的反编汇、程序分析和动态调试等技术,对程序、代码、算法等进行逆向分析的手段。

4.1 移动终端安全加固

移动终端的安全加固主要包括对移动终端进行资料保密、安全防护以及审计监控等。通过对移动终端安装安全杀毒软件、设定网络访问权限、防止安装钓鱼软件等。在移动互联网安全管理可以采用一些安全产品,在终端实施安全防护,对一些恶意软件、木马、病毒和黑客进行拦截。

同时也可以通过将用户流量信息与安全防护系统捆绑的形式进行流量监测,维护用户的移动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丢失,被病毒和恶意软件利用。对于一些电子银行等网上金融业务,可以通过所在银行换取电子识别卡,替代原有的口令卡,实现在移动换联网交易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4.2 网络传播安全加固

在运行商的网络运营过程中,对信息识别、过滤和阻断等一些关键环节中进一步加强安全识别措施。利用互联网较好的识别能力和传播能力,对一些盲点加强安全监控。在用户进行多系统访问的过程中,制动相应统一的安全管理方针。在新业务的开发过程中,加强新业务的检查和监测,让新业务的安全防护技术与现有基础接轨。

4.3 提高用户的安全防护意识

那个在运营商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加强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加深用户对于手机终端安全防护的了解,在手机终端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定时对手机进行清理,避免浏览一些危险网页,在浏览后进行数据清除,在使用账户交易后进行密码忘记和数据删除等手段,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5 总结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方便、快捷的技术,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是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主要面对的挑战。伴随移动互联网不断深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范围不断增多,而面临的安全影响范围也更广,预防和控制也更难以实现。为建立有效的移动互联网安全体系,必须要从移动终端、互联网和用户多方面着手,根据不同区域和不同使用人群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意识,实现移动互联网产业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科学、有序、快速地发展。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然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让人堪忧,主要安全隐患在智能手机上,手机程序终端面临着许多危险,如未知病毒、潜在木马和恶意软件等。这些隐患的存在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本文将从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的研究为切入点,讨论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在实践上得以实现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网安全体系。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机终端,病毒

参考文献

[1]齐胜田.基于移动互联网安全的框架研究和设计思想[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4:7-8+18.

[2]刘军.云计算应用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J].硅谷,201 3,16:141+1 38.

[3]杜跃进,李挺.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与对策思考[J].信息通信技术,201 3,04:11-1 5.

[4]房秉毅,张云勇,徐雷,蓝天.云计算应用模式下移动互联网安全分析[J].电信技术,2011,10:22-26.

[5]李宪彬,何东升.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研究及应用[J].硅谷,201 2,1 3:139+181.

[6]罗志强,史国水,沈军,苏志胜.移动互联网安全热点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 3,S1:254-256+261.

移动互联网安全综述 篇11

对市场的爆发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以苹果App Store、谷歌Android Market等为代表的应用商店的迅速风靡。

然而,一个重要的环节可能被热情投入其中的产业链上下游参与者们忽略了,这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内容版权的安全”。“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安全不容忽视,我们已经率先研发出了针对移动互联网内容的加密技术及相关产权,不久就会有大规模应用。”近日,北京亿赛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阮晓迅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

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安全如何防护?亿赛通又是怎样的一家公司?本期的“移动互联创业者”将带您走进这家公司。

应用大爆发

版权保护是个坎

“我们去年上半年就建立起了专门的团队,搞预演,研究移动互联网相关安全技术和产品,到今年7月份,我们的基本产品就已经研发出来了。”采访中,阮晓迅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别看他们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已经在数据安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布局移动互联网相关内容安全是公司发展的既定方向。

阮晓迅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可以分为两大部分:首先是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的数据安全,主要是防病毒、防数据丢失等,主要面对终端用户,在这一领域业界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如360、网秦等企业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产品;其次是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安全”,这一领域目前并没有引起业界足够重视,而这或将成为阻碍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

阮晓迅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安全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举例说,去年他们曾经跟中国移动研究院共同做过一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上万种游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被非工程师级别的程序员全部破解,并拿到程序的源代码。“你说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内容安全已经薄弱到什么地步。”阮晓迅说。

“很多中国的开放平台服务商不敢引入国外优秀的应用,很多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平台上优秀应用的开发者也不敢进入中国市场,就是因为担心盗版问题。”阮晓迅表示,亿赛通已经在与运营商积极合作,计划近期将其研发的移动互联内容数据加密安全技术和产品规模化应用。

深挖DLP

内容安全有保障

移动互联内容安全还只是亿赛通近来研发的前瞻方向之一。云计算被认为是支撑移动互联网服务的重要基础,而在“云安全”上,亿赛通也早已着手研究。“我们很早就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研究信息安全前沿领域技术。”亿塞通研究院近来在移动互联网安全、云计算安全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让阮晓迅很是欣慰。

能有自己的研究院,并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路线且稳定地走下去,对亿塞通这家2003年创业的信息安全公司来说并不容易,因为中国的信息安全市场已是思科、Juniper等国际巨头与启明星辰、绿盟等本土大鳄激烈竞争的战场。而在阮晓迅看来,亿赛通的竞争优势是选择了与传统国内信息安全厂商不同的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市场蓝海,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据阮晓迅介绍,亿赛通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虽然经营亿赛通的时间不长,但阮晓迅已经在安全圈里打拼了十几年。早在1996年,阮晓迅就去了一家日本公司研究网络安全和数据加密。2002年阮晓迅归国准备创业。那时他敏锐地看到,信息安全主要分为四大领域:杀毒、网络安全、认证以及数据加密,而当时在中国杀毒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网络安全市场正处在扩张阶段,已经不是最佳进入期;而认证市场又被国外公司把持;惟有数据加密还有很大的市场空白,这正是自己的专长。于是,亿赛通就此诞生。

“目前,网络安全还是占信息安全市场的70%以上,但随着网络普及,人们生活的信息化也越来越高,个人、企业的信息都放到了计算机里,数据安全的时代就要到来。”据阮晓迅介绍,亿赛通自创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据加密领域,2003年率先在中国提出基于“透明加密技术”的“加密软件”概念;2007年,填补国内全磁盘加密FDE技术的空白;2008年,在全球率先提出“文档安全网关技术”;2009年,随着“透明加密技术”、“全磁盘加密技术”和“文档安全网关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亿赛通基于这三项核心技术,推出的亿赛通数据泄露防护(Data Leakage Prevention,DLP)体系,其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军工、政府、通信、教育等领域。移动互联网安全和云安全的研究正是这一思路的延续,而据阮晓迅透露,目前已将一半左右的研发人员投入到新的研究方向。

创业者档案

阮晓迅

有十多年软件开发和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具备丰富的信息安全、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与安全研究 篇1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安全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各种信息新技术层出不穷, 人们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 还是在具体的工作中, 都对互联网的信息需求有了更加强烈的需求和依赖。与此同时, 各种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 使得人们可以十分方便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当前, 伴随着我们国家无线网络的相关科技水平快速地提升, 2G、3G等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广泛应用, 移动互联网的相关通信技术将迎来更加全面的发展。利用IP分组交换进行核心网的构建, 如当下非常流行的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便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相关通信技术同网络信息相关技术进一步融合, 一定会成为信息技术、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以及无线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

1 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

移动互联网, 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 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 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 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 截至2012年9月底, 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

1.1 Mashup技术

Mashup是Web2.0的一种应用快速构建技术。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中, 通信运营商普遍利用Mashup技术的应用, 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对象以及群体的特定开放数据和相应的网络能力, 进而能够全面实现不同区域的连通以及组合。运营商的商业伙伴能够通过Mashup技术与运营商进行相关资源的全面共享, 包括数据与网络信息等重要的数据资源的共享等。同时, 普通的业务用户以及移动终端的用户, 也可以利用Mashup技术, 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 对各项应用的选择进行自定义, 以便获得更好的服务。Mashup技术也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整合并进行信息资源传输的系统应用的开发模式, 移动互联网络通过Mashup技术的应用, 能够实现对具有单一主题的数据信息进行高度整合, 并能够保证其过程的高效优质, 进而实现对于各种情景应用需求的满足。这种网络架构模式相比于过去传统的C/S以及B/S等网络架构, 优势在于其过程主要由信息数据供应者、Mashup技术服务者和具体用户程序的连通进行功能的实现, 而在网络信息数据的整合与传输过程中, 其采用结构化和可以跨平台提供服务的Web协议, 这既可以大大简化Mashup与Web服务这两者间的具体流程与操作环节, 又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相应系统的运行成本, 并能够很好地提高运行中的沟通效率。

1.2 SaaS技术

SaaS指的是软件即服务技术, 其英文全称是Softwareas-a-service。简称为SaaS, 在世界范围内, 通常被叫做一种软件运营的特殊服务模式。SaaS技术主要是以运营商向终端业主以及互联网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以及硬件运作的服务平台和基础互联网的设施, 同时还负责针对所有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在前期筹划、布置, 过程中的实施环节中的操作内容, 以及使用后的系统维护等具体服务事项。相应地, 终端业主、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就不需要再购买相应的网络硬件设施, 包括机房的筹建、相关技术人员的配备都可省去, 而仅仅在互联网上实行相关操作来予以实现。对于SaaS技术, 终端用户更主要地是依据自身的实际需要, 对各类应用软件所产生的相应费用进行支付, 再由SaaS运营商作为具体服务的提供者。

1.3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的英文全称是cloud computing, 其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服务增加、应用的使用以及交付模式, 涉及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提供动态的易扩展的, 并且是虚拟的资源。云计算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并行处理、网络分布式计算、计算机网格计算等多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互联网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能够使互联网用户在个人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相关配置较低并且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 依然能够实现一系列应用程序的处理与计算。互联网用户可以使用网络浏览器在互联网中向云端系统发出一系列指令, 也可以直接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 这一过程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云服务网络提供商拥有的硬件设备与相关资源配置。基于此技术的广泛应用, 移动网的用户, 则不需要另外再购买大型机房或者十分复杂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 而是变为向云端计算机提供商进行服务费用的支付, 这一过程不仅有效地利用了互联网中的各种硬件设备, 而且也确保了计算机信息在处理过程中进行活动的技术性与先进性, 进而保证信息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实时高效。

2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

2.1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体系

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在技术上主要是依靠过去传统移动互联技术并通过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来实现运行。在此过程中, 也造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络在其安全性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变化性与复杂性。总体来说, 可以把其问题划分成无线网络通信设施以及其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业务应用的安全。无线互联网的通信设备以及无线终端的运行环境方面, 在系统运行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湿度以及防尘等问题, 需要符合国际上相关的安全标准。同时, 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与数据库信息系统等模块都需要拥有较强的针对网络攻击的防护性、病毒防护、入侵防护的能力;业务应用的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 当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并以计算机网络为通信渠道实现服务的提供以及口令的下达与执行, 数据信息的传输时, 容易出现服务滥用、服务否认、非法授权使用等一系列安全的问题;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则主要分为信息本身和其包含的内容的安全性等问题。具体包括了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不可否认性、机密性以及信息的合法性, 而对于其自身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 当前可以使用报文的鉴别机制、数据传输的加密机制等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来实现安全性的保障。

2.2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机制

2.2.1 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方面

在使用无线互联网通信终端设备和相关系统等硬件设施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保证其物理特性的安全, 需要对系统的运行环境进行严格控制, 并能够尽量避免其在强磁场、高温高压以及有污染的物理环境中的运行;与此同时, 相关人员要加大系统的检修以及硬件的维护工作, 以此来保证移动互联网的硬件设施能够长期稳定安全的运行;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可通过操作输入、关卡的认证等方式, 对各种信息资源以及业务的应用访问实现控制。如使用包括身份验证、口令认证、实体鉴别以及智能识别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在数据信息安全性方面, 主要是采用对系统访问的控制等方法来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其完整性与安全性。

2.2.2 移动互联网业务方面

针对移动互联网络的各种应用业务, 3GPP2与3GPP都实现了相应的特定安全机制与各种业务标准的全面建立。包括SaaS安全机制、定位安全机制、无线支付安全机制等内容, 在此过程中, 系统主要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以及所需的个性服务内容, 并结合以专业的通信技术与应用程序, 来确保信息安全的防护。此外,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安全方面, 还有不安全数据以及非法数据的安全过滤机制和各种广泛使用的安全标准等。

2.2.3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方面

现阶段在我国进行移动互联网的接入过程中, 基于过去传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还包括移动互联通信的2G、3G等, 都已经建立起来了一系列完整并专业的网络安全处理机制。同时, 针对其自身不同的特性, 更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安全服务的配套机制,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移动互联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完善性。

2.3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对策

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思路是实施分层、分域的保障, 可以把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划分为四个层面:接入安全、终端安全、核心集成网络安全以及应用安全。

在承载网络安全方面, 主要措施一是根据网络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来合理划分安全域, 并实现浏览的隔离。二是部署网络设备把威胁尽量挡在网外。三是保证部署安全平台, 保障网络持续稳定的运行。在数据传输安全方面, 思路主要是利用VPDN、SSVPN的方式为客户构建安全网络, 实现内网的安全接入。

其一, 由于移动办公、移动电子商务对安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我们的思路是打造移动的PKI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采用专用的SJP对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 提供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服务。我们还会在网络层部署安全防护系统, 把用户的流量牵引到安全防护系统上, 情况清洗后再把信息传输给用户, 拦截各种威胁。

其二, 对企业用户实施企业终端管理, 主要是通过集中的移动终端管理平台和OTA技术对终端实施远程管理, 包括采集信息、下载终端更新软件, 实现病毒库的更新和操作系统版本更新等等, 实施远程的故障诊断等功能。

其三, 个人和企业用户他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过程中都会存在着不同的安全需求, 对于个人用户来讲, 需求主要体现在, 保障个人移动终端以及服务的安全性, 以及防垃圾信息、防骚扰等, 对企业用户就比较关注企业的移动信息化应用的安全性, 以及对外移动业务的安全保障等。我们可以从终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几方面提供服务, 在终端层方面, 对内可以提供统一安全管理服务, 对外可以与企业合作, 为企业外部用户提供安全管理服务。具体的业务形式可以体现为, 移动终端的集中管理服务, 可以提供移动的端到端VPN服务, 可以体现为移动的VPN接入服务, 在应用层方面, 提供通用的PKI基础设施。这些基础的技术成熟度我们也做了一些排列, 可以优先选取成熟度比较高的提供服务, 以保障用户的安全需求。

综上所述, 为了确保移动互联网络能够在新的情势下保持有效运行和安全使用, 我国应逐步建立专业、系统的网络安全体系, 并针对终端、网络以及应用业务等方面, 分别实施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安全机制, 以此来保证移动互联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萍, 夏俊杰.移动互联网安全现状及应对策略[J].电信网技术, 2010 (2) .

上一篇:扫描电镜结构下一篇:概率密度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