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精选9篇)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 篇1
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 目前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5年12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 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 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1]。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 (Data Center of China Internet, DCCI) 在2012年5月发布的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 以大学生和刚工作不久的白领为主[2]。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社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要充分利用其优势, 扬长避短, 促进体育社团快速健康的发展。高校体育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 自主管理, 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的学生自组织群体。价值关系是价值产生的基础, 而价值则是主客体价值关系的一种特定的效应[3]。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是其固有的特性, 其价值是建立在客体与主体形成主客体的关系基础上, 以自己的属性和功能, 对主体需要所产生的效应。高校体育社团的功能是其价值的内在基础, 也是实现其价值的前提, 二者关系密切。
1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社团的困境
1.1 体育社团边缘化
边缘化 (marginalization) 是社会学上的一个概念, 就是非主流, 或者说被主流社会或人群所排斥、所不包容[4]。体育社团边缘化的主因就是体育本身被边缘化, 应试教育体制导致学校体育不受重视, 逐步被边缘化。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处于下降趋势, 未能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意识淡薄, 这是目前大学生体育的现状, 也是导致高校体育社团边缘化的主因。体育社团属于第二课堂活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碎片化信息横行充斥着大学生的课外闲暇时间, 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手机成瘾, 致使体育社团活动吸引力骤降, 体育社团更加边缘化。
1.2 招募会员困难
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 人类的体育锻炼机会丧失就越多, 移动通信、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快速普及, 人类原本拥有的无意体育锻炼机会逐步丧失。例如, 移动通信未普及前, 沟通需面对面,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走路锻炼的机会, 手机普及后不用见面就可沟通, 走路机会减少。移动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率逐年下降, 体质健康水平逐年降低, 体育兴趣较低, 体育社团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很难吸引到更多会员。高校社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逐步形成了专业类、文化类、文体类和创业类社团, 可谓百花齐放, 种类齐全。在招募会员时, 体育社团要面临其他类别社团的强有力的竞争。
1.3 活动开展受限
高校体育社团在团委、体育部和社团联合会指导下开展活动, 在社团管理、财务以及开展活动等方面拥有自主权。但体育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受时间、空间、经费等因素的制约, 首先, 体育社团活动属于第二课堂范畴,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学业, 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参与课外活动, 目前大学生课业任务普遍较重, 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较少;其次, 体育场馆优先保障体育教学使用, 教学时间外要对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社会公众开放, 留给体育社团的场馆使用时间较少, 且使用权得不到保障;最后, 体育社团属自筹经费学生组织, 大多体育社团活动经费较少, 无稳定的经费来源, 制约了体育社团开展活动。
2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社团的价值功能
2.1 移动互联网线上运动干预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智能设备可以购物、订餐、缴费, 能做到一切想到的事情, 但体育运动不可替代的。虽说无法取代体育运动, 但是移动互联网可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可改变参与体育的方式, 使人们更快捷有效的参加体育活动, 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体育社团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活动, 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达到更好地沟通效果, 促进体育社团在学校影响力的提升。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信息高度结合, 可通过移动互联终端设备获取各种信息, 同时也可通过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体育社团可应用新媒体, 采用建立公众号等方式, 起到推广体育社团、普及体育健身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作用。大学生可娴熟的应用新媒体, 体育社团采用移动互联网线上体育运动干预, 将会推动体育社团自身的生存发展和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2.2 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社团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 增强体质是体育的重要价值功能, 经科学研究长期保持适当合理的体育锻炼, 可改善人体各系统功能, 并促进各器官机能的提升, 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对于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体育社团多以单项协会的形式存在, 涵盖所有的体育项目, 初步形成了项目齐全、层次分明的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体系, 已发展为高校社团中的重要活动力量。体育社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参与体育运动的平台, 学生结合兴趣爱好加入体育社团, 自主参与体育运动, 实现了学生广泛的体育参与, 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在体育社团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选择性, 并满足发展学生个性的多元化需要, 也从不同侧面代表了学生群体的体育权益要求。
2.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每种文化都有它特定的结构[5]。高校体育文化是源于高校校园这一特定区域的群体性亚文化。高校体育社团种类齐全, 包含大部分体育运动项目, 会员的覆盖面广, 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 也是校园文化的传播媒介之一。体育社团在高校社团中特色鲜明, 已发展为高校文化阵地的重要活动力量, 也是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的实践平台, 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节、社团活动周以及日常社团活动中, 体育社团结合自身特点并紧扣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弘扬优秀体育文化,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体育社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媒介, 做好移动互联网体育宣传工作, 引导学生走下网络, 走出宿舍, 走向运动场, 走向积极健康的生活。
2.4 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共同构成高校体育, 二者缺一不可, 互相促进, 互为补充。体育课按照班级授课, 有专任的体育教师和教学大纲,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 但是体育课受师资、场地、课时等因素的制约。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主要由体育社团开展, 形式主要以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为主。现阶段, 体育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因此体育社团要发挥更大地作用, 弥补高校体育的空白领域, 充分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体育社团可保持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连贯性, 同时也突破了师资、场地、课时的制约, 有效地把体育教学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2.5 对学生进行社会教化
从社会结构角度来看, 人的社会存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角色出现的[6]。大学期间是一个人社会化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大学校园是重要的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之一。体育社团可以为学生分配“社会角色”, 提供尝试社会角色、实践社会规范的机会, 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体育社团具有群体规范, 体育社团的章程是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时遵循的规则和对其成员的特殊要求。体育社团为了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 采取共同行动。这样, 体育社团必须制定行动准则及行为规范等, 对成员进行社会教化, 规范成员的行为, 发展群体观念, 增强社团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成员对行动准则及行为规范的遵从与否, 就成为体育社团及其他成员接纳和排斥他的标准和规则。可以说, 体育社团为学生习得社会角色提供了场所和条件, 培养学生习得适当的社会角色, 以更好地融入社会, 完成其社会角色的转变。
2.6 院系、校际间交流的纽带
体育社团可充当联系学生与学校、社会的中介, 体育交流活动已经成为加强各高校、各院系之间交流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体育社团的互动性和包容性高, 成员的心理抵触性低, 非常容易建立起感情沟通平台[7], 高校间的体育交流的基础是人与人的交流, 人即是创造文化的主体, 也是文化的承载者。高校体育社团具有多样性, 涉及整个体育领域, 会员来自不同的院系, 各院系的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交流机会很少, 体育社团给各院系的同学创造了一个交流平台, 交流范围涉及日常学习生活的各领域, 有助于同学们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因此, 体育社团在院系、校际间体育交流具有独特的优势, 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院系、校际间体育交流, 并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交流。
3 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大学生游戏成瘾、手机成瘾的问题日益显著, 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近三十年来,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每况愈下,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逐年下降, 迄今下滑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高校体育社团也面临诸多困境, 主要表现为体育社团边缘化、招募会员困难、活动开展受限;高校体育社团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功能,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对自身的价值功能进行重构, 在移动互联网线上运动干预、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社会教化和体育文化交流等方面体现更大的价值, 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以社会学、价值哲学为理论依据, 在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对高校体育社团的价值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大学生游戏成瘾、手机成瘾的问题日益显著, 制约了高校体育的发展, 体育社团也面临诸多困境, 主要表现为体育社团边缘化、招募会员困难、活动开展受限;高校体育社团要与时俱进, 发挥其独特的价值功能, 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 对自身价值功能进行重构, 在移动互联网线上运动干预、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社会教化和体育文化交流等方面体现更大的价值, 为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社团,价值,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ac.gov.cn/2016-01/22/c_1117860830.htm.2016.
[2]互联网数据中心 (DCCI) .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R/OL].北京:互联网数据中心, http:∥www.199it.com/archives/42962.Html.2012.
[3]王玉墚.价值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9:87.
[4]何元春, 林致诚.农民工体育边缘化及救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5) :13-21.
[5]黄莉, 孙义良.从中西文化的深层结构审视中国体育文化[J].体育科学, 2008 (2) :3-11.
[6]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35.
[7]王惠, 林致诚.体育社团对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影响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1) :96-98.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 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内容;变化;发展
一、导论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采用移动终端和大数据的各类应用快速发展[1],凭借其免费、快速、智能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在短时间内改变了人们惯有的行为模式。比如打车软件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理财和支付方式,微信应用改变人们的社交方式等等。
此外,人们的学习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中。移动学习和微信学习让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随需获取学习内容[2];大数据和云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学习变得更方便、快速和精确;HTML5让人们有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而微课、MOOC①、社会化学习、移动学习等新技术、新理念还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学习需求也逐步地被细分、重视和满足。
移动互联网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它所引发的思维创新。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和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还在持续,但显然是巨大的、意义深远的。与此同时,影响企业学习的关键因素,如企业的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和业务要求相对是不变的,企业培训目标还是聚焦于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和绩效,“内容为王”这个主题依然没有过时[3]。但其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将随着行为变革而发生改变,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对学习内容整合优化进行统筹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内容特点
无论学习形式、学习技术如何变化,由于学习需求本质未发生变化,内容的本身也未发生变化,对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适用性等要求也始终未变。在学习形式和技术发生变化的影响下,内容的设计要求、制作要求、展现形式、模块划分、组织形式开始发生改变,相应的组织、管理、开发方法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当前,移动互联网学习主要媒介包括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主要形式有推送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社区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情境式学习、嵌入式学习(辅助式学习)、搜索式学习等等。这些学习形式具有更快速、更方便、更高效、更智能以及更注重学习体验的特点,而不同学习形式、学习技术和学习媒介对学习内容的要求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模块更短小精悍:不管是基于大数据的推送式学习,还是基于知识库搜索的搜索式学习,都要求知识点的颗粒度更加精细化。而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则更加要求将知识点进行浓缩,以适应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
内容设计更巧妙:根据移动互联网学习教学性、实时性、辅助性、交互性的特点,内容设计要求更加符合学习者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针对社会化学习中所倡导的人与人、人与内容的交互进行更加丰富的设计。
内容展现形式更丰富:随着web2.0、智能手机、模拟仿真和HTML5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课件已经不仅仅于三分屏、PPT、flash动画等形式,基于网页的交互式课件和基于移动终端的微动画、微视频、微故事、微漫画等微课也受到更多学习者的喜爱[4]。
三、移动互联网学习内容体系搭建
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社会化学习、嵌入式学习等新理念慢慢得以发展和应用,学习行为从网络培训、自主学习慢慢发展到工作辅助方向发展,这种学习形式不需要学员去记忆很多知识,只需要在需要的时候通过PC或移动终端进行搜索或提问,工作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进行实时的图文、语音的交流答疑。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内容的贡献者不再局限于培训师和内容专家,人们互相之间的沟通更加的方便和丰富。内容的产生已经从PGC(专家生产内容)、OGC(专业生产内容)发展到UGC(用户生产内容),而所产生的内容更多具备非标准化、实时性、实用性等特点[5]。
纵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发展趋势,学习内容建设将采用“支持发展,持续优化”的思路开展工作,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内容产生多渠道、内容形式多样化、内容传播多空间以及内容运营模块化。
内容产生多渠道:传统课程开发多通过内容专家和专职培训师提供内容,而在大数据和社会化学习时代,学习者开始扮演内容的贡献者,更多经验、技巧性内容通过讨论、分享和交流的方式被挖掘出来,这些内容不是标准化教学内容,但却具有独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内容形式多样化:为满足不同创新学习方式的应用,学习内容在被整理出来之后,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者需求和学习形式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开发制作。比如用于现场授课的PPT课件,用于网络培训的标准化电子课件,用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等等。教学设计根据学习形式的不同应该有不同的设计策略,电子课件开发主要根据不同的学习载体和学习需求而选择不同的多媒体技术和开发流程。而针对一些非标准化的内容,比如不同学习者发表的观点、心得、经验和信息,则可根据内容特点进行简单分类整理,甚至不经任何加工应用到知识内化和吸收过程中。
内容传播多空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内容已经不是简单的以电子课件形式通过PC或移动终端进行传播,通过跟踪学习进度来进行学习评估。随需学习、推送式学习、社会化学习、嵌入式学习等方式的兴起,让学习内容更多以搜索、推送、关联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
内容运营模块化:从移动互联网学习内容特点出发,学习内容产生后要根据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设计、开发和传播,这就要求规范多种形式的设计、开发流程和技术标准。接下来就是学习内容本身的模块化、精细化、差异化、标准化,并对模块化的内容加以若干属性,这些是搜索式学习、推送式学习、嵌入式学习的基础。最后,要加强学习内容的生命周期管理,以适应学习技术、学习形式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
总而言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形式对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技术和学习形式的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学习内容传播渠道和速度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学习内容管理的难度。作为培训管理者,应该密切关注新技术、新形式的发展,不断总结和提炼学习内容发展规律,利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来搭建学习内容生态链。
参考文献
[1]TomPDA.移动互联网五大发展趋势 应用进入平台竞争阶段[R].http://www.tompda.com/article/?32897,2014-3.
[2]张中江.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碎片化成趋势[N].中国新闻网,2011-1-7.
[3]丁佐治,黄百业.“驿动”互联网,用户依旧为王[D].商学院,2012-7.
[4]吕森林.移动学习微课程的开发[R].北京:移动学习资讯网,2014.
[5]刘振兴.浅析UGC、PGC和OGC[N].人民网研究院,2014-1.
注释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 篇3
一、关于“移动互联网+高校校园体育”研究文献的分析
面对“互联网+校园体育”、“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这一全新概念, 我国的专家、学者如何对其进行的研究及研究状况如何, 我们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检索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 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 在中国知网全部分类中设置“移动互联网”为篇名检索得到4, 886条结果。
按发表年度分组来看,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共2, 777条, 占比为56.84%;按学科类别分组来看, 其中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为2, 090条, 电信技术为1, 191条, 互联网技术为1, 066条, 新闻与传媒为358条,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为263条, 高等教育为107条;然后在结果中设置全文为“体育”进行检索得到244条结果;再在篇名为“移动互联网”检索结果中设置全文为“校园体育”进行检索得到结果为0条。
(二) 设置“校园体育”为篇名进行检索。
得到1, 616条结果, 然后检索结果中设置全文为“互联网”进行检索, 得到52条结果;再在篇名为“校园体育”检索结果中设置全文为“移动互联网”进行检索得到结果为1条。
(三) 以“互联网+”为篇名检索得到44, 501条结果。
然后在结果中设置全文为“体育”进行检索得到1, 915条结果, 在结果中设置全文为“校园体育”进行检索得到8条结果。从图1和图2可以直观发现, 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 专家、学者们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越来越重视, 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研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然而对“互联网+教育”和“移动互联网+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 对“互联网+校园体育”和“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的研究几乎没有, 就体育领域来说这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概述
在2015年的两会上“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 “互联网+”无疑是2015年度最热点话题, 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业。所谓“互联网+”就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主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 是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的过程, 简单来说, 就是“互联网+各行各业”。
截至到2014年6月底,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研究发布的报告显示,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5.27亿, 占比为83.4%, 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这些数字背后, 突显了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 可以说我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谓“移动互联网”就是指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接入互联网, 是移动数据通讯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
目前, 金融、能源、农业、物流、服务业等很多行业都在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 并不断推陈出新。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挑战, 教育行业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如何发展, 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而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体育如何发展也是体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对“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的思考
“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就是“移动互联网+”在高等学校内与体育有关及其影响辐射的教学、训练、竞赛、健身、设施等物质活动和文化现象的总和,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校园体育中的应用应包括教学、管理、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 应重点关注教学、管理和服务三大核心业务。
(一) “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应站在整个学校大盘的角度考虑。
无论是硬件平台和运维系统, 还是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都要服从学校的顶层设计, 只有这样才会做到事半功倍。
(二) “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要突出校园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
结合智慧教育理念, 加强自身建设与应用的协同, 为学校教育提供有利的支撑。
(三) 完整的“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应包括网络建设、数据融合、服务融合与门户服务四个层面的构架。
“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建设的基础是网络建设, 应逐步从现有的有线为主, 无线为辅, 过渡到无线为主, 有线专用, 规划并建设覆盖整个学校公共场所和区域的高速无线网热点。数据融合包括感知信息、应用数据等的融合, 以及数据存储和支撑软件的融合。服务融合是“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建设的目的, 也是“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的表现形式, 通过服务融合可以实现多业务平台能力和数据的互通与共享, 提高校园体育移动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能力与服务提供能力。门户服务统一就是对接入门户和业务界面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 针对角色授权的不同, 提供个性化的展示与服务。概括起来说就是, “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建设要整合已有的软件、信息等资源, 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统一的信息推送平台、统一的数据中心, 建立云数据库, 从而实现全校校园体育数据集中存储和数据安全共享, 最终服务于广大师生。
总之, “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移动互联网+校园体育”建设应坚持“顶层设计、统一规划、需求引导, 逐步完善”的原则, 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总结问题, 提出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EB/OL].https://www.cnnic.cn/hlwfzyj/hlwxzbg/ydhlwbg/201408/P020140826360212699278.pdf
移动互联时代需要怎样的组织学习 篇4
首先,拉古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领导力模式,要从自上而下、指挥命令转变为在全球范围随时随地的联结。而且新领导需要具备一些新的特质,以GE为例,领导者首先必备的特质就是学习意愿和能力,其他还包括:诚信、客户思维、渴望赢、有责任感、自我改进以及共享和协作精神。
为了培养这些特质,GE为所有员工提供学习机会,确保个人和组织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与之前相比,现在的GE不仅培训员工,还通过学习让他们建立联系。比如喷气式发动机业务的员工可以通过学习机会与医疗、家电,或者金融服务领域的同事建立联系,学习成为组织为员工发展而提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主张。
拉古认为,人们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只是某一事物或主题的理论部分。只有开始应用某一概念时,真正的学习才开始。组织希望员工能够掌控自己的工作,并有机会在工作中展示学习成果,所以在GE的组织学习活动中,许多教师本身就是公司领导,他们不仅分享理论,还能真正分享经验。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是“即兴的”,很多时候要求探索尝新的胆识,而不是经验;或者要求智谋,而不是资源,因而组织的内部选拔机制也要发生变化。GE开始关注一些不是“显而易见的人才”的候选人,将他们纳入培养梯队,确保有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才库。
与过去相比,GE现在对员工的个人培训也有所变化,无论是培训内容还是方式都不一样了。培训内容更加与时俱进,比如公司会培训员工如何集中精力,因为这个世界运行得如此之快,到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所以如何集中精力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培训方式上,也有效利用了当今的互联网技术,促使人们随时随地学习来补充课堂学习。比如某员工想提高自己在与高层领导交流中的能力。他的老板和他交谈之后,对他说:“你需要提高你的展示能力。这也是你的考核或绩效系统的一部分。”和老板谈完话后他会收到一份电子邮件,上面写着:“你好,通过与你的老板交流,你的老板认为你需要提高你在高层领导交流中的展示能力。有三篇文章你可以阅读一下。你可以参加三个课程,阅读这三本书。或者听听这个网络直播。”两周后,他又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上面说你已经完成了ABC部分,现在有一篇新的文章对能力提升非常有用,你要读一下吗?你可以自定义学习计划,并利用移动技术自定义学习时间。
在招募和吸引人才方面,面对逐渐成为职场中坚的80后和90后,GE公司搜集到的反馈是:“不要试图挽留我们,而应激励我们留下来。” 这使公司更明确公开地把组织的目的和员工使命感联系起来。
在拉古看来,移动互联时代的组织学习是没有边界的,学习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与客户保持联系的手段。基于共同成长的理念,GE每年都会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很多学习机会,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不仅要谋求公司的发展,还要谋求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发展,谋求社区的成长。在GE,学习就是财富,就是差异化优势,就是增值的法宝。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 篇5
2 体育用品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的背景分析
由相关电商销售数据可知,如今人们更青睐于通过互联网来选购商品,这不仅是一种社会风气,更是生活理念变化的重要表现。此外,随着实体店经营的人力、物力等一系列成本不断攀升,创新营销模式也成为企业运营的客观要求。通过对体育用品市场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如今体育运动实体店发展正在遭遇巨大“冲击”。
2.1 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的重要变化需要构建相应模式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决定整个市场发展动向的风向标。如今随着人们消费理念逐渐成熟,健康、运动就成为多数人的生活理念。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育健身作为自身健康体质的重要途径。此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不断广泛,如今人们对电商购物更“情有独钟”。电商购买不仅为其省去相应时间,同时其相对优惠的价格,也成为很多人选择这一方式的重要原因。正是这一系列原因的影响,就使得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日益偏向互联网。想要适应这一变化,就必须创新融入互联网媒介的营销模式[2]。
2.2 电子支付和快递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为其提供基础
随着整个互联网电商时代发展日益成熟,如今各相关支撑要素日益成熟。无论是购买支付,还是产品货物运输,当前都极为成熟和便利。在电子货币发展不断体系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品购买可以依托电子支付开展,这就使得整个互联网交易成为可能。此外,当消费者下单完成购买后,就需要有相应的快递和物流帮助其进行产品运输,因此良好、完善的运输环境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商交易的实现。目前我国相继形成了一系列快递物流公司,整个快速行业实现了多地区覆盖、快速运输的运行状况,在这一背景下,创新体育用品营销模式就成为可能。此外,随着“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入程度日益加深,对体育用品营销来说,只有充分适应这一形势,才能适应整个时代发展创新的需要。
3 体育用品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具体实施思路
3.1 依托相应平台,完善销售渠道建设
想要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营销模式,首先就必须注重渠道建设。只有构建完善的销售渠道,才能为自身产品营销推广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其次,要依据自身产品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销售平台。比如结合天猫商城、淘宝网、京东商城等多个影响力极强的互联网销售平台,搭建自身营销平台,通过放置相应产品的介绍,供客户下单。此外,结合目前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定位和销售量,设计开发相应的APP客户端,从而提升产品销售的融入度。最后,即使在移动互联的电商时代,也要充分重视渠道建设,通过选择合理的分销商和代理商,从而确保自身产品的覆盖面。因此,在体育用品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构建过程中,必须首先做好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客户资源的有效导入[3]。
3.2 重视营销活动开展,完善策划创意融入
现阶段,整个市场发展日益成熟,整个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向客户消费者做主的买方市场,因此在种类繁多的商品面前,怎样才能精准圈定客户群体,就需要我们在营销模式构建过程中,充分重视发挥营销策划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开展相应活动,组织相应的优惠促销活动,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成成交。比如可以结合春节,做春季跑步季体育用品销售。比如可以充分结合相关节庆,组织开展相应营销活动。同时,随着现代物质资源不断丰富,对客户来说,新鲜、新意十分重要,因此在构建这一创新营销模式时,必须完善策划创意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实施策划创意,从而促成营销成交。
3.3 重视营销过程中的品牌形象推广,树立相应形象
良好的品牌形象是自身产品品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如今消费者在挑选产品时,所通过的互联网媒介,其评判该产品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准就是该产品的品牌形象和相应展示。良好的产品形象和有效推广,将为自身产品品质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充分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形象,并予以推广。想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需要体育用品企业制定清晰的品牌定位。其次,要做好产品的包装设计工作,在设计图案选择、色彩搭配上,要充分重视。最后,要精心思考,选择与自身品牌相协调、相搭配的产品推广用语,提升产品推广效果[4]。
3.4 重视客户服务工作开展的质量,完善客户维护
对营销活动来说,客户咨询与服务工作无疑是其准客户培养和老客户维护的重要要求,可以说随着消费者时代的到来,客户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此外,在互联网电商时代,客户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和评价都会直接展现出来。因此一旦客户对产品或者服务存在意见就很容易影响其他客户的选择,因此在构建互联网营销模式时,必须构建高质量、完善的客服体系,让消费者的问题和意见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从而实现客户的有效维护。在互联网营销时代,客服工作更加重要,因此要将整个客服体系前置,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解决,避免影响到具体营销行为。
4 结语
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互联网与各个行业之间的融合速度加快。当前整个时代最大的特征重要的词语无疑是创新,而想要适应整个时代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就必须创新自身经营模式和思路,从而实现自身产品的全面销售。创新体育用品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有着一系列作用和价值,构造这一模式不仅能有效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也符合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心理,适应互联网电商时代的具体要求。因此构建这一模式,是互联网电商时代的创新和发展。有效应用这一模式,将有效满足消费者的体育健康需求,同时也为整个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董甜甜.基于购物网浏览与消费者购买行为关系的研究[J].新财经,2014,2:38-44.
[2]陈丽.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管理研究[J].经济论坛,2014,12:158-162.
[3]崔艳艳.企业品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2015,3:27-33.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 篇6
1 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
(1) 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理性思维能力较差。体育院校的学生从小接受系统的运动训练, 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导致他们知识面窄、文化基础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3]并且长期的体育运动训练又容易让他们情绪失控, 感情用事, 做出失常的举动, 处理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 理性思维能力较差。
(2) 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课堂听课专注度不高。体育院校的学生上课时纪律往往不太好, 说笑、打闹、玩手机等现象较多, 他们法制观念、组织纪律观念较淡薄, 处理问题不够冷静, 经常会因哥们义气打架等。课堂听课时专注度不高, 有的同学听课时经常溜号、甚至用手机打游戏看电影、有的同学干脆就睡觉等。
(3) 适应能力较强, 善于自我表现。体育院校学生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 一般形成了反应快、比较好动的性格特点, 多数开朗、外向, 他们对新环境、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较强。长期的竞争性运动训练, 使体育院校学生多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在能够展示自己特长和能力的场合, 他们有展示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愿望。
(4) 集体荣誉感强, 兴趣爱好广泛。体育院校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集体项目, 他们集体荣誉感很强, 为了争得集体荣誉, 他们经常拼尽全力。相对其他院校的大学生来说, 体育院校的学生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 学习压力相对较小, 加之他们本身对学习又不够感兴趣, 所以他们比较爱玩, 兴趣爱好也比较广泛。
2 移动互联时代体育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等特点。[3]在移动互联时代, 体育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需要根据时代特征并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做出相应调整, 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 体育院校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 大学生更喜欢视觉和听觉上具有冲击力的事物, 更乐于接受图像视频等方式提供的信息, 于是课堂上用手机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的现象很普遍, 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普遍不感兴趣, 甚至是厌倦。其次, 移动互联时代, 体育院校大学生每天接受海量信息, 信息内容也呈现多元化,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和通过各种信息媒体上所看到的经常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这对于理性思维较差的体育院校学生来说很难完全正确判断, 从而感到迷茫, 甚至被误导, 乃至形成错误的观念。体育院校思政教师若想要实现原有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改变和创新。最后,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 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工具轻易地获得, 学生自然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 这对传统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形成了挑战。
3 移动互联时代体育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 要求体育院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形式。移动互联网典型应用形态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运用上述移动互联媒体创新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同时注重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互动, 以提高教学效果。
3.1 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在移动互联时代, 合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 与移动互联技术相适应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必然出现。多样化教学模式包括多媒体教学、移动终端互动式教学、社会调查与实践、讨论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中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 可以一边进行教学沟通, 一边通过查看移动终端设备和同学们进行互动, 回答、解释、探讨同学提出的各类问题。
3.2 建立体育院校微信课堂
微信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宠儿, 它提供了便捷、即时的交流方式, 越来越广泛地受大学生所青睐, 微信的微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开展教学活动, 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及时纠正学生思想上的偏差, 掌握思想政治舆论的引导权。微信的即时性、便捷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且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已经广泛地为师生所使用, 因此, 师生可以全员参与, 利用好微信其教学效果是巨大的。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开设微信课堂, 在微信课堂里, 师生可以继续课堂教学内容, 可以讨论时事热点话题, 可以开展各种话题讨论, 微信课堂可以完成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完成的教学互动, 还可以拉近师生间距离,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建立思政教学平台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 要求体育院校也要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 创新教学方法和形式, 建立移动互联的思政教学平台:一是建立班级QQ群。班级QQ群的建立使思政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自由度大大增加, 思政教师可以较准确地掌握学生动态。但班级QQ群的开放和自由讨论也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敞开了方便之门, 思政教师必须加强并规范群的管理, 制定群内规范, 对于影响大局的观点要及时进行纠正。二是建设思想政治主题网站。网站要以弘扬主旋律, 激发正能量为目标, 用典型案例和故事吸引学生积极浏览网页;同时组织一些网上互动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三是要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 这是移动互联时代对思政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思政教育完善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3.4 严控上课玩手机的行为
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向同学说明上课看手机的危害:首先, 上课玩手机有害健康。如:伤害视力和颈椎。其次, 上课玩手机有害学习。手机上内容丰富多彩, 可以打游戏、可以看电影等, 但玩物丧志, 久而久之, 学业荒废。最后, 上课玩手机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思政理论课课堂, 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事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体育院校大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缺乏辨别力, 容易被错误的观念所误导。另外, 对于屡教不改的同学要采取一定的严惩措施。
参考文献
[1]http://www.chinabgao.com/stat/stats/39758.html.
[2]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7/24/t20150724_6027023.shtml.
[3]韩银廷.90后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州体育, 2011 (7) :41-43.
[4]余飞, 刘思宏.移动互联时代的教学信息化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5) :85-87, 110.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 篇7
关键词:互联网+,移动学习,公职类考试培训
21世纪, 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与传播的时代, 随着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了顺应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 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超越时空等优势, 结合移动设备方便快捷的特点, 引发新一代的教育学习变革。
1.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主要是指把互联网和教育结合起来, 在教育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教育生态。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了互联网应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通过互联网企业与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合作的模式, 开发数字教育资源, 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 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 促进教育公平。现在社会比较流行、热门的教育与学习方式, 如微课、Mooc教学、翻转课堂、手机APP软件学习等都是基于“互联网+教育”产生;英语培训、考研培训、公职培训等社会教育机构也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模式, 改进原有的传统面对面模式, 产生了新的培训模式。“互联网+教育”大趋势下, 必然转变教育教学思维, 让传统教育焕发新的青春与活力。
2.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 (简称Mobile Learning) 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学习模式, 或者说未来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移动学习不需要教室、桌椅, 主要通过使用移动设备 (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任何其他手持设备) 与网络连接,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进行学习。以智能手机为例, 丰富且多样的学习APP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受教育的门槛, 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移动教育的蓬勃发展, 不仅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广阔空间, 逐步引领未来教育变革。
3.“互联网+教育”时代的移动学习———以公职类考试培训为例
“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 移动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移动学习具有更加方便快捷, 个性化且资源丰富的特点。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以公职类考试培训中移动学习的应用为例, 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培训新模式。公职类考试一直是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一种趋势, 不仅包括国家公务员考试, 还包括各省级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 村官、教师等。随着就业困难, 公务员工作稳定等诸多因素, 公考之路一直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选, 所以, 学生花费在公务员考试培训上的费用也是惊人的。传统的培训模式以华图教育和中公教育两家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为主, 采用教师面授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移动学习的方便快捷, 公务员考试培训方式也势必受到影响, 哪个机构下手早、下手快, 哪个机构就能在公职培训中处于不败之地。互联网+教育, 势必会产生有别于传统的面对面新的培训模式———移动在线学习新模式。
(1) 移动在线培训模式。移动在线培训模式, 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培训模式。传统的培训模式仍停留在面对面的“粉笔+黑板”的培训状态下, 而新兴的互联网教育培训模式已扩展到了线上教育。学生只需要在连网状态下, 登陆线上学校的移动平台就可以进行学习。随着移动在线学习的发展, 公职类培训机构都作出了相应的改变, 开设网络课程、网络题库, 以便吸引学员。新兴的在线培训机构, 以粉笔公考为例, 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便利性, 吸引无数学员。依赖于“互联网+教育”的模式, 采用线上直播的学习方式, 收取低廉的培训费用并配有免费的图书, 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新的移动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认识, 人们只需一部手机即可与教师进行即时沟通学习。学生购买几百元的直播课程, 即可线上与教师直接互动, 也可以线下反复学习录播视频, 避免了传统模式下, 只学一遍, 知识点、难点学不会的弊端, 从而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
(2) 移动在线题库。移动学习的出现, 使得人们在学习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脱离传统的书本、练习册, 而选用方便快捷的移动在线网络题库。网络题库根据考试类型进行划分, 学生按需选择需要的模块进行练习。网络题库的便利性在于, 试题覆盖面及其广泛, 还有详细的讲解。可以快速智能组卷, 并计时。答题结束后, 系统可自动生成本次训练的成绩, 并将错题记录在系统中, 以便下次查看。移动在线题库的应用, 真正做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学生可根据时间, 随时随地的练习。但是, 在使用的过程中, 缺乏和同伴的同步在线竞赛学习、模拟练习, 只能独立进行学习。
(3) 在线面试培训。粉笔公考移动学习平台的出现, 给更多的公职类考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公职类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传统的面对面面试培训, 考生需要支付高昂的培训费用, 而且培训的教师也不一定是自己所期待的培训名师。新型的培训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面试培训, 以线上平台互动为基础, 学生和教师在线上进行交流、答题, 从而避免了学生胆怯的心理, 且学生花费较小, 最终达到理想的方式。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然到来, 学生体验技术带来的新的学习方式, 更加自主的选择所需要的学习模式, 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紧紧抓住移动学习的理念, 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 把“互联网+教育”紧密结合,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资源, 这样才会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 篇8
农民大学生进入移动学习时代,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纲要》的具体体现,这对于提高农民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有着积极的意义。
1 移动学习的特点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设备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被认为是未来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可以说是未来大家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主要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特点:
1.1 基于数字信息化学习
移动学习是基于数字信息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先必须具备可供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借助于专门的学习平台进行交互学习。
1.2 跨越时空
学习者进行学习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网络上的资源一旦建立便可长时间保留,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空闲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1.3 学习设备便携
实现移动学习的技术是移动和互联网技术,所以,只需要有随身携带的可上网的移动设备便可轻松实现。学习者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有网络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2“互联网+”时代移动学习的优势
2.1 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
农民大学生到校学习不方便,特别是有些比较偏远的山村,出行更加困难,再加上他们在农事繁忙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来上课,所以,移动学习对他们来讲更加具有优势,他们可以在闲时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对于没弄懂的知识可以反复观看,这种学习方式方便灵活。
2.2 学习资源丰富
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文本资源,移动学习平台上的课程学习资源丰富多彩,资源的类型有文本、图片、PPT(演示文稿)、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的资源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农民大学生大多数学习基础相对都比较差,这也使农民大学生能够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课程内容,能满足学习者各个层次学习的需求。
2.3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移动学习平台可以供学习者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者带着明确的目的性,所以,他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会更加认真,同时,他也会更加乐于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他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也会增强。
2.4 学习资源的共享性
网络上的学习平台众多,学习资源丰富,其共享性使得学习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3 湖南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实施
2015年,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被国家开放大学选定为打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版的试点区和教改特区。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就是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增强其自我发展、稳定致富的能力,这是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启动移动学习模式。
3.1 学习Pad(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的定制和发放
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移动学习启动式上,湖南电大为2015级农民大学生配发了学习Pad。针对许多乡镇村地处偏远山区,远离城市,网络不发达,电脑缺乏,网络学习条件不理想等问题,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利用系统办学、互联网技术等优势,携手国家开放大学共同搭建了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推出了“O学派(学习Pad)”。定制的“O学派”是一个大尺寸屏幕的“智能手机”,插入普通的电信4G手机卡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畅游电信4G/3G网络,同时具有Wi Fi功能。“O学派”内置了农业实用技术APP、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APP、谷歌浏览器、百度输入法等,让农民大学生“掌上读大学”成为现实。其中配置的农业实用技术APP是拓展农民大学生实用技能的模块,可以离线学习。它包含了养猪技术、花卉栽培等十大类近100个农村实用技能的微视频资源,学员只要点击相应的资源图标即可观看学习。
3.2 课程学习资源的建设
省电大负责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规程编制,提供课程学习资源。课程学习资源主要有课程学习空间的微视频资源、文本辅导、课堂练习,“课程学习包”中的文字教材、教学光盘、形成性考核册、课程学习指南,以及对接智能手机、Pad终端的移动学习资源等。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在“云教室”、学习网站建设等方面进展迅速,为实现远程教育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
3.3 对农民大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培训
在农民大学生领取到学习Pad后,组织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培训。在培训中,首先要在学生中灌输移动学习的理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移动学习及移动学习的便捷性,这样学生才会慢慢接受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再要详细讲授移动学习的操作方法,由于一些农民大学生特别是年龄稍大的对移动设备使用不熟练,所以必须反复讲解,并将操作方法录制成视频供学生课后学习,直到每一位农民大学生都能够使用Pad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后的使用过程中,辅导员必须进行跟踪,对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答。
3.4 农民大学生进行移动学习
农民大学生学习APP是农民大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一条便捷通道,学员从这里用学号登录后,即可看到自己所学的课程,选择课程和相应的视频或者文本以及作业与测试,即可在线学文本、看视频、做作业、搞讨论,即时查看学习进度,自我检测学习效果,随意分享学习成果。学员的学习记录是同步到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的。学员还可以通过内置的谷歌浏览器登录湖南农民大学生学习网站(nmdxs.hnrtu.edu.cn)进行学习,该学习过程和学习操作方式与使用“O学派”进行学习是一样的。
3.5 考试考核保障
根据农民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性质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手段,严格考核标准和制度,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4 移动学习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移动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习更便捷了,资源更丰富了,网上作业完成率提高了,学习效果有所加强等等。但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实施的时间不长,肯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资源建设工作量大、任务重,暂时不能完全跟上,这在日后应该能够逐步完善;少数学生村里网络通信信号差,不能上网,这需要政府在日后加大网络建设的覆盖面;还有,个别学生由于太忙或其他原因导致学习积极性低,这需要辅导员多加沟通与督促,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起来。
总之,农民大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形成以“线上学习为主,线下学习为辅”的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让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机会在“家门口”上大学,并大踏步地走进移动学习的新时代。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模式正发生着重大变革,从以往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逐步演变成多元化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移动学习已被很多人接受和使用,农民大学生也开始走进移动学习时代。文章主要概述了移动学习的优势以及湖南农民大学生利用多种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农民大学生,互联网+,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郑妍钰.“互联网+”时代下运用新媒体进行移动学习的研究和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6(4):39-40.
[2]宁可.农民大学生移动学习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100-6101.
移动互联网体育学习 篇9
我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承担了《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学习平台, 可以使这些课程获得更加广泛深入的传播, 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促进学员的自主、协作学习。
1 建设目标
社区课程学习平台总体建设目标如下:
(1) 按《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总体要求出发, 满足社区课程的教学要求, 有利于促进社区课程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2) 就学习者角度出发须满足: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浏览教学讲义、观看教学视频, 完成测试等功能, 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 体现移动终端的便利性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3];
(3) 就教师角度出发须满足: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范制作教学PPT教学讲义、PDF电子文档、Flash教学动画和MP4、MOV等视频教学资源, 通过平台管理功能将上述资源分发到平台上;也可以在平台上制作测试题、与学生互动聊天。
2 系统总体设计
平台由两大部分组成:客户端APP和后台管理。用户通过客户端APP访问平台提供的课程学习功能, 管理员和老师通过后台管理上传课程资料。
系统的应用架构如下图1所示:
2.1 移动终端适配器
客户端APP由移动终端适配器和APP功能模块组成。其中移动终端适配器为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提供匹配功能, 主要根据移动终端平台 (Android、i OS) , 系统版本、分辨率进行调整, 以便APP能在当前移动终端中正常工作。
移动终端适配器结构如图2所示。
2.2 APP功能模块
APP面向移动终端用户, 提供平台的核心功能, 包括用户登陆注册修改密码, 个人管理专区 (个人资料、我的收藏、最近浏览、我的课程) , 签到 (上课签到、签到记录查询) , 名师介绍 (名师搜索、名师资料) , 课程介绍 (课程搜索、课程列表、在线报名、课程学习、在线测试、收藏课程) , 在线阅读 (课件搜索、课件列表、阅读课件、管理课件、收藏课件) , 在线视频 (视频搜索、视频列表、阅读视频、管理视频、收藏视频) , 通知公告等功能。
APP功能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2.3 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使用B/S的结构, 也就是老师和管理员通过浏览器访问平台的后台管理功能。后台管理主要包括系统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版本管理、操作员管理、角色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 , 用户管理 (用户查询、添加用户、删除用户、禁用用户、报名审核) , 名师管理 (名师资料、名师推荐、名师审核) , 课程管理 (课程添加、课程推荐、课程审核) , 内容发布 (在线读物的上传、修改、删除, 在线视频的上传、修改、删除) , 消息推送 (系统信息、课程信息) , 查询统计 (签到查询, 用户统计, 课程统计) 等功能。
后台管理如图4所示。
3 技术线路
3.1 移动应用类型
跟桌面应用系统类似, 移动应用分为以下三种:单机程序、瘦客户端/服务器类型、胖客户端/服务器类型。单机程序因不具备联网功能, 明显不适合本平台。其他两种特点如下:
(1) 瘦客户端/服务器类型
这种类型的应用通过浏览器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联系在一起, 其优点是数据传输通过浏览器统一的接口, 应用Http协议, 隐藏了终端系统的差异, 因此所有具有浏览器能上网的手机都能使用;其缺点是所有操作都必须联网进行, 自身没有存储处理能力, 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业务操作。
(2) 胖客户端/服务器类型
这种类型通常采用定制软件的方式, 也就我们通常看到的Android和i OS平台中的APP。与瘦客户端只负责显示数据不同, 胖客户端要负责执行部分系统功能, 并且在客户端与服务器断开后, 也能依靠客户端存储的少量数据也可以完成部分业务操作。其缺点是目前智能移动终端有i OS、Android、Win Phone等多种常用操作系统, 需要为不同平台开发相应的应用。
目前, 很多学习平台因没有专门开发基于手机的客户端, 所以只能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 属于瘦客户端;而一些有实力的学习平台, 如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都开发了针对智能手机的APP, 属于胖客户端。基于以上, 本平台适宜采用胖客户端, 让用户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3.2 Android系统架构
目前我国智能手机市场, Android约占四分之三, 而苹果i OS约占四分之一, 下面以Android为例, 分析平台中的数据提取和交换的方法与过程
Android平台自底向上由以下四个层次组成:Linux Kernel (内核层) 、Android Runtime (运行时库) 和Libraries (其他类库) 、Application Framework (应用框架层) 、Application (应用程序层) , 如图5所示。
Android应用程序由四部分组成:活动 (Activity) 、活动内容接受器 (Intent Receiver) 、服务 (Service) 、内容提供器 (Content Provider) 。
活动 (Activity) 是应用程序最基本得组成部分, 通常就是一个单独的屏幕, 每一个Activity都被实现为一个独立的类。Android利用一个叫Intent的特殊类控制屏幕的切换, 一个Intent描述了一个应用程序想要做什么。活动内容接受器 (Intent Receiver) 可以理解为中断或者对外界的响应, 可以使用一个Intent Receive来让应用程序被一个外部事件 (如电话呼入时, 有新信息) 触发。
服务 (Service) 是一段长生命周期的后台程序, 例如, 一个音乐正在播放音乐的媒体播放器, 这个APP中, 有多个Activity, 比如用户调整音量大小, 为了保证音乐播放能在后台一直运行, APP会启动一个service, 并保持service一直运行, 直到service运行结束。
内容提供器 (Content Provider) 用来将数据保存到文件、数据库中, 或者其他有效存储设备中。
3.3 App与服务器端交互方式
从上面系统总体设计中, 平台以数据库为中心, 学生使用手机客户端App通过访问平台服务器获得学习资源, 管理人员通过访问后台WEB站点更新和维护学习资源。客户端App通过何种方式与平台服务器交互呢?
一种比较好的技术方案是使用Web Service。Web service是一种基于SOAP协议的远程调用标准。Web Service技术, 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任何第三方软件或硬件, 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4]。依据Web Service规范实施的应用之间, 无论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平台或内部协议是什么, 都可以相互交换数据。Web Service是自描述、自包含的可用网络模块, 可以执行具体的业务功能。Web Service也很容易部署, 因为它们基于一些常规的产业标准以及已有的一些技术, 诸如XML和HTTP, 可以不受防火墙或者代理服务器的限制, Web Service大大减少了应用接口的花费。
另外, Web Service设计出来后, 也可以提供给WEB站点调用。比如设计开发了一个获取最新课程的Web Service, APP和网站都可以调用, 这样不仅缩短了开发周期, 还减少了代码复杂度, 并能够增强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
4 两点思考
4.1 课程平台的界面设计
苹果公司的i Pad、i Phone之所以风靡全球, 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其界面设计新颖, 用户体验非常好。移动应用程序相对于PC应用程序来说, 对界面的要求更高, 必须要考虑人性化的几个要素:
(1) APP界面是否简洁明了, 并适合手指操作;
(2) APP界面是否易学高效, 一看就懂;
(3) 长时间使用的健康问题。
应用在本学习平台中, 首先要考虑设计友好的用户界面, 即界面简单, 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能知道各个按钮的功能, 不需要过多的学习就知道如何使用, 尽量减少用户点击的次数。课程平台的设计要综合考虑色彩、噪音、时限和其他各种感官感受。对于课程平台这种需要长时间反复使用的软件, 不需要漂亮和色彩亮丽的界面, 而是需要眼睛舒适, 操作便捷的界面。例如, 在选择在线学习模块的背景颜色时, 明亮的背景颜色可能初次使用感觉良好, 但使用时间一长眼睛会十分疲劳, 影响视力。再如, 课程平台不合适让学生录入大量的文字, 可以考虑语音识别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采用多种手段改善课程平台的交互性。
4.2 使用多线程
相对于PC应用程序来说, 移动应用程序使用环境十分复杂, 用户可能一边走路一边使用手机, 网络信号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用户也可能随时关闭手机。
如果编写移动应用程序时, 不注意使用多线程技术, 程序很容易发生堵塞而对用户操作失去响应, 导致手机“死机”。多线程技术是移动终端编程中的关键技术, 每一个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操作都须要使用线程来实现, 特别是连接网络的操作, 一定要使用线程实习。比如, 程序要连接网络读取最新课程列表, 但网络信号不好, 迟迟连接不上, 如果没有使用多线程, 整个程序就在等待连接网络中失去了响应, 反之合理使用多线程, 则网络连接的线程挂起后, 不影响其他线程, 程序能对用户的其他操作做出响应。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课程学习平台的架构, 分析了APP功能模块、移动终端适配器、后台管理模块三大组成部分的功能特点和技术实现要点, 并提出了平台开发的几点思考。移动学校是一个充满活力、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 而与社区课程的结合, 必将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学习途径, 为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越来越多人使用手机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我校承担了《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开发和引进了一大批优质社区教育视频课程。文章就如何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课程学习平台进行了分析探索, 并给出了建设方案。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移动学习,社区教育
参考文献
[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2.
[2]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3年三季度],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ydhlwbg/201310/P020131016356661940876.pdf
[3]李玉斌, 张爽.移动学习的内涵、方式及其对远程教育的意义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5, 6 (2)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