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环境

2024-10-22

移动互联网环境(精选12篇)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1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两大业务,作为两者结合体的移动互联网近年来更是以爆发式速度增长。Gartner发布的“2013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移动设备竞争”、“移动应用和HTML 5”两大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相关的技术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IDC在2013年1月发布的《企业业务移动化整合管理白皮书》中预测,以移动、社交网络和大数据为核心的第三代企业ICT平台时代即将到来[1]。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3G网络技术的优化、稳定、普及,新一代4G网络问世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飞跃发展,尤以三星、苹果厂商为代表的大容量储存、高清晰显示等特征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处理器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网民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地接入互联网;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实现高效的经营管理,提升业绩,从而获取竞争优势。显然,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移动互联网给制造企业带来的商务模式的变化对促进制造企业顺应新技术、新形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主要文献综述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有学者由电子商务(E-Commerce)概念衍生出移动商务(M-Commerce)概念。目前已有文献中提到的移动商务概念主要指移动电子商务,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定义、分类、运营模式、价值链与协调机制等。如,Peter等[2]将移动商务定义为电子商务的扩展,即从固定的场所和有线连接扩展到无线网和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PDA等)支持的、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电子商务;Leem等[3]在电子商务模式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分为B2C、B2B/B2E两种;张千帆等[4]从企业价值链视觉研究了移动商务模式的种类及应用;刘玉军等[5]对移动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危小超等[6]运用博弈论与扩散理论对需求驱动下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成员收益分成与合作策略进行了研究;满青珊等[7]运用博弈论研究了以运营商为主导的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提出了基于单边转移支付的协调机制;Ivan等[8]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用户接受移动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张向国等[9]认为在运营商主导的移动电子商务过程中,竞争与价值创造的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移动运营商发挥资源优势和强势地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担当起市场监管、制定新秩序新规则的义务和责任。

目前还没有文献研究移动互联网给制造企业带来的商务模式的变化。鉴于此,本文以制造企业为主体,研究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制造企业的商务模式产生的影响,以及制造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策略。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迎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参考。

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企业商务模式变革的驱动因素分析

2.1 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引发制造企业移动应用需求的增长

随着3G网络优化、4G网络问世、智能手机普及和应用软件的丰富,带宽、网费等已不再是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的障碍,移动终端已成为网民接入互联网的重要方式。根据Microsoft Tag的预测,2014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桌面互联网。根据中国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4年3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864.8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 523.2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突破8.5亿户;移动网络设施能力快速提高,WLAN热点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电信企业加快了移动网络建设,新增移动通信基站30.3万个,总数达271.2万个,比上年增长26.9%,其中3G基站占比达41.6%,3G网络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10]。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在3G网络进一步普及、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视频、音乐等高流量手机应用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手机团购、手机在线支付、手机网上银行的用户量增速均超过80%[11]。与此同时,移动终端正向更人性化的设计、更丰富的功能、更强的硬件能力等方向发展,计算能力、存储能力、视频处理能力、交互感知能力、显示及渲染能力不断升级。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推动制造企业部署移动应用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员工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方便地处理业务,自由选择办公设备。根据Forrester的调查数据,大部分企业已经在与BYOD(“自带设备”)趋势“较量”,70%的企业都会采用某种形式的BYOD计划,62%的员工使用智能手机工作,56%的员工使用平板电脑工作。制造企业由于规模大、员工数量多、业务关系和流程繁琐,需要有快速有效的沟通方式和业务处理方式,实现移动经营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2.2 ERP软件厂商对移动应用的高度重视使制造企业的移动应用变得现实

ERP软件厂商高度重视企业移动应用并大力度投入研发。国外的ERP软件巨头SAP、Oracle高度重视移动应用软件的研发。SAP早在2000年就已推出自己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近年来更是加快了对专业移动应用软件研发企业的兼并和自身移动ERP的研发步伐,通过兼并实现对移动应用研发技术的整合。目前,SAP在移动设备上的产品有Sybase Unwired Platform、SAP Afaria mobile device management solution和Sybase 365等,提供了200个以上的移动应用,覆盖了采购、库存、销售、财务、人力资源、CRM、BI、移动设备管理等业务领域。在2013年5月的SAP Sapphire大会上,SAP发布了号称“移动应用最后一公里”的跨多平台应用SAP Fiori,实现将不同业务流程中常见的业务功能整合在一个界面上。Oracle在2009全球大会上发布了针对黑莓的新版Oracle移动销售助理2.0和Oracle社交型CRM应用软件版本3.0。Oracle成功开发的移动应用有Oracle移动销售云(Oracle Sales Cloud Mobile)、Oracle移动销售预测(Oracle Mobile Sales Forecast)、Oracle移动费用清单(Oracle Fusion Mobile Expenses)等。2011年Oracle推出了移动库存管理、移动现场服务等垂直移动应用,2013年推出了Oracle Fusion ERP,将移动应用与企业的ERP系统集成。国内的ERP龙头企业用友、金蝶、浪潮等也相继大量投入研发移动应用服务平台。用友针对NC、U8开发了用友移动审批、用友MA-NC、用友NC-OA、用友MA-U8等移动应用;金蝶针对EAS、K/3开发了EAS移动客户、EAS移动订单、K/3 WISE移动财务报表、K/3 WISE移动审批等移动应用;浪潮发布了移动应用框架和移动应用快速开发平台,开发了针对GS、PS的移动应用。国内外ERP厂商对企业移动应用的重视与研发投入力度,使得制造企业当前实施移动应用变得现实。

2.3 国外制造企业高度重视移动应用,与ERP软件巨头合作实施移动应用并已取得成效

国外制造企业对移动应用高度重视,通过与ERP软件厂商合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全球知名的快速消费品制造企业可口可乐瓶装厂(以下简称CCBCC)采用SAP提供的移动应用系统来管理范围广泛的任务,包括生产、销售和在11个州提供可口可乐产品。在该公司的5个产品生产过程中,CCBCC实现了移动库存管理、移动资产管理等。CCBCC公司除了使用SAP提供的移动应用,还使用Syclo公司和Antenna公司等这类第三方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移动应用产品。CCBCC公司给大量的销售人员和技术维修人员提供在路上使用的移动应用功能,负责送货的员工可以在路上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查看订单,现场服务代表可以在现场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查询或录入相关信息。美国专业生产登山和其它户外活动用鞋的制造商Keen Footwear公司、全球知名的快速消费品制造企业高露洁公司、世界领先的化工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 Aktiengesellschaft)都实施了由SAP提供的移动应用系统,实现了从订单到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移动经营管理。世界最大的氧化铝、电解铝和铝加工产品的制造企业美铝公司(Alcoa)也在与Oracle合作实施移动应用。该公司是Oracle的老客户,从最初的ERP系统开发到现阶段合作实施移动应用,都是由Oracle提供的解决方案与技术。自从Oracle在2013年推出了Oracle Fusion ERP后,该公司开始全面应用Oracle提供的移动应用系统。国际大公司与ERP软件厂商合作实施移动应用示范作用,将很快带动其他制造企业实施移动应用。

3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制造企业移动商务模式

根据制造企业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制造企业外部供应链与制造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角度提出制造企业的移动商务模式,如图1所示。制造企业要实现移动商务,需要移动终端厂商、移动互联网运营商提供硬件技术支撑,ERP软件厂商、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软件技术支撑。移动商务改变了制造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零售商(客户)的商务沟通方式,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完成移动咨询、移动订购、移动支付、移动物流跟踪与配送、移动信息反馈等商务活动。移动商务模式下,制造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活动都可以实现移动办公、信息共享、资源协同,制造企业业务职能层与战略决策层之间能实现移动申请、移动信息反馈、移动审批、移动查阅相关报表信息(财务报表、销售报表等)等功能。制造企业引入移动应用可以让员工随时、随地、随心地工作,消除员工不在电脑前无法进入企业ERP的局限;决策层可以通过无线终端随时、随地查阅企业的关键信息与报表、审批申请,有效解决“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摆脱网线和PC的束缚,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运营绩效。

下面重点对移动采购管理、移动生产管理、移动销售管理、移动财务管理等制造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业务的移动模式进行阐述。

(1)移动采购管理(Mobile Purchasing Management,MPM1)。移动采购管理摆脱了网线和PC办公的束缚,采购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终端进入移动应用平台获取采购需求信息、制定采购计划、提交申请、下订单并进行物流跟踪;供应商也可以通过无线终端进入授权的移动采购平台查看采购需求信息、及时安排供货。对于需要招标采购的物料,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无线终端完成招标信息发布、招标信息处理等工作,供应商也可以通过无线终端完成招标信息查阅、投标竞标相关信息资料的提交等工作。采购过程中的采购信息发布、采购信息处理、采购费用支付、物流跟踪、库存监控等都可以通过无线终端处理。

(2)移动生产管理(Mobile Production Management,MPM2)。生产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无线终端查看产品需求计划与库存信息、制定生产计划、确保生产按照计划进行;一线工人可以通过无线终端将实时的生产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使生产信息的反馈摆脱网线和PC的限制;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可以实现对工艺流程、产品质量信息、设备运行状况、生产进度的无线终端监控;主管领导可以通过无线终端及时了解生产状况以便及时进行决策和指导。

(3)移动销售管理(Mobile Sales Management,MSM)。一线销售人员可以将客户信息、客户对产品的评价信息、销售订单等一线销售信息通过无线终端实时反馈给销售部门,销售部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无线终端随时随地查阅市场信息、制定销售计划、审批订单、将生成的订单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企业与客户均可以用无线终端跟踪产品物流信息;客户可以通过无线终端进入制造企业的销售平台实时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对于大型的生产周期长的产品,客户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已订购产品的生产进度;已购产品的客户可以通过移动应用平台实时反馈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4)移动财务管理(Mobile Financial Management,MFM)。制造企业的账目处理、财务结算、财务审批等财务管理工作量大,处理、审批流程多速度慢。移动财务管理(MFM)模式下,财务管理者、决策者通过无线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审批相关的财务申请,查阅相关的财务报表。财务管理的移动性体现在财务账目处理、财务结算、财务申请、财务审批的流程简洁性与移动性。

4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企业移动商务模式合作策略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制造企业移动商务模式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在其移动商务模式中增加了ERP软件厂商(包括移动应用服提供商)等软件技术支撑企业,以及移动终端厂商、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等硬件技术支撑企业,因而制造企业需要与ERP软件厂商、移动终端厂商、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4.1 制造企业与ERP软件厂商的合作策略

制造企业的移动商务模式离不开ERP软件厂商的软件技术支持。制造企业可以将移动应用平台建设与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外包给ERP软件厂商,由ERP软件厂商负责整合移动应用软件与平台建设,以“交钥匙工程”的方式合作。另外,ERP软件厂商也可以打造自己的移动应用平台,成为平台的主导者,同时面向众多应用企业提供平台服务获取利润,制造企业只需注册登录平台,利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接入移动应用平台即可获得平台提供的移动应用服务。类似的合作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中已有运用,如微软、安卓等软件产品与服务提供商都拥有自己的平台,也是其平台的主导者。

4.2 制造企业与移动终端厂商的合作策略

制造企业的移动商务模式对移动终端在储存容量、显示界面、兼容性、安全性等都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制造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大规模定制移动终端厂商的产品,移动终端厂商按照制造企业的需求提供终端产品。制造企业可以凭借对移动终端与服务需求量大的特点获得与移动终端厂商的价格谈判能力,在移动终端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享受到终端厂商提供的产品维修与升级服务。此外,制造企业还应与移动终端厂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自己的移动商务得到移动终端厂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4.3 制造企业与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的合作策略

制造企业由于规模大、业务多、产生的网络流量大,因而要求移动互联网运营商提供安全、稳定、数据传送速度快的移动网络,制造企业可以凭借对其流量需求大的特点获得与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的价格谈判能力。制造企业与移动互联网运营商可以有如下两种合作策略:一是,利用其价格谈判能力与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签订协议、享受优惠套餐,针对移动互联网运营商新推出的业务,制造企业可以自己选择业务套餐组合与资费套餐组合。二是,针对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运营商也提供移动终端产品的情况,制造企业也可以选择大规模定制移动互联网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终端产品与网络服务的绑定产品,获得更多的优惠。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对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与商务模式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制造企业的移动商务模式。与传统的商务模式相比,制造企业的移动商务模式有显著的变化和创新:制造企业引入移动应用改变了制造企业的内部沟通与外部交流方式,保证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制造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及制造企业内部的快速顺畅流通。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以及ERP软件厂商对企业级移动应用的进一步研发与技术突破,制造企业的移动商务模式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企业新的商务模式,使制造企业适应新技术、新环境的变化。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向移动商务模式转变。根据制造企业自身组织关系、业务关系与业务流程的复杂性特点,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促进制造企业现有商务模式变革的驱动因素,研究制造企业的移动经营管理模式,提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制造企业移动商务模式以及与ERP软件厂商、移动终端厂商、移动互联网运营商的合作策略。

关键词:制造企业,移动商务,商务模式,移动ERP

参考文献

[1]2013企业业务移动化整合管理白皮书[R].北京:全球信息技术咨询与顾问机构IDC,2013

[2]KEEN P,MACKINTOSH R.The freedom economy:gaining the m-commerce edge in the era of the wireless internet[R].New York:Mc Graw-Hill,2001

[3]LEEM C S,SUH H S,KIMD S.A classification of mobile business models and its applications[J].Industrial Management&Data Systems,2004,104(12):78-87

[4]张千帆,梅娟.移动商务模式分析、评价与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3(3):249-250

[5]刘玉军,杨晔.我国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4,4(32):122-124

[6]危小超,胡斌,聂规划.需求驱动的移动商务价值链组织的多阶博弈仿真[J].中国管理科学,2014,4(24):58-65

[7]满青珊,刘兴川,张金隆.基于单边转移支付的移动商务价值链协调机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11(19):2872-2876

[8]IVAN K W,DONNY C F.User acceptance of mobile commerce:an empirical study in Macau[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2014,6(45):1321-1331

[9]张向国,吴应良.移动商务价值网商业模式与运营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5,19(6):34-37

[10]工信部.2014年3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R].北京:工信部,2014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2

2011年4月27、28日,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在京举行,吸引了2000余人的参会人数,这里面有一半是来自海外的嘉宾,而门票价更是据说炒到了一万元左右。如此热闹的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在会议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03亿,占网民总数的66.2%,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6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环比增长23%。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里,互联网巨头们加大了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创新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层出不穷,新的应用也精彩纷呈。这是一个大的环境,因为这个现象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且发生在世界上各个地方。

由种种迹象看来,移动互联网进入了最好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同时,移动互联终端也随之诞生!itc华银成功降耗,实现了Windows7操作系统跟平板电脑的完美结合,应运而生Win7平板电脑。itc华银Win7PAD是国内唯一定制的移动互联终端,采用X86架构的Intel Z530 CPU,运行微软Windows 7操作系统,搭配2G DDR2内存,32G SSD固态硬盘,全面支持Office、Flash、PDF等所有Windows平台下的文件格式。外观设计方面,简单而不单调,轻薄且便携等特点。无论应用程序,还是使用习惯,和传统台式机、笔记本几乎一致,是真正平板化的PC系统电脑。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3

[摘 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自控力缺失表现在四个方面:生活没有规律、注意力不能集中、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疏远、道德责任感缺失。大学生自控力培养的途径包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明确上网需求和上网目标、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五个方面。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自控力 培养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17-02

自控力又称自我控制力,是人适应社会的重要心理功能,也是自我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控力是个体自觉按照预定目标,对自我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施加的管理和控制,使其表现符合自我的期望和要求。[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控能力是个体对自我心理控制的能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自控能力是个体将社会道德的外在监督作用内化为控制自我行为的能力;从哲学的角度看,自控力是人的能动性的理性调控。[2]自控力是个体通过采取各种策略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我调节和管控的一种能力。大学生自控力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校园“三风”的建设,对和谐校园的构建有重要的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自控力缺失的表现

(一)大学生的作息时间变得没有规律

特殊的网络环境,让大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言论、随时随地和陌生人交友聊天、看视频、玩游戏等,这对于刚刚离开父母监管的大学生来说,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在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后,本该休息的大学生在入睡前随手翻看手机,在没有注意时间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便错过了黄金睡眠时间,他们长期晚睡早起甚至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规律因此受到影响,其自控力也会逐渐降低。

(二)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

网络让大学生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甚至是在街上都可以拿出手机打发时间。这导致他们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回寝室时不愿与同学交流。对于邮箱控、微信控、微博控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停地刷新微博、微信,关注他人的更新或留言。这些让大学生养成了不会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会与人交往、对身边发生的事不关心等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让大学生在无形中失去了很多。

(三)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疏远

移动互联网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沉溺于网络中的大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另一方面,对于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虚拟的世界中进行自己的各项活动。移动互联网的独特性满足了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让大学生的生活渐渐与现实脱轨,对移动互联网的心理依赖也让大学生的自控力逐步减退。

(四)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越来越低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往往让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难以抵挡这种诱惑。虽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趋于完善,自控力较中小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大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律意识的缺乏,让他们容易被不良信息所吸引,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而这些又导致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缺失,思想和行为失去控制,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网络的监管不力以及网络使用的匿名性,让部分大学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在网络上随意地攻击他人、诋毁他人,或者发一些不负责任的帖子。这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上网行为的失范,让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越来越淡漠,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自控力培养的意义

(一)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移动互联网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大学生群体是新生事物的最先接触者、移动媒体使用的主力军。移动互联网使用的便捷性,让意志力缺乏、不能自控的大学生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人际交往等。对大学生自控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移动互联网,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正能量,让移动互联网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二)有助于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教育途径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大学生自控力的培养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方向,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题。通过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教育活动和团体辅导活动,能帮助大学生提高移动互联网行为的自控力,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大学生自控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大学生自控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在多方面取得成功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心理结构中,自我是本我与超我之间冲突的调节者。认知心理学家把个体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看成是进行自我调节的基础,并且非常重视认知在控制自己情绪中的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控制力是个人成长和自我潜能实现的一种表现。由此可见,自我控制力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帮助他们在多方面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等。将自我控制力培养的策略应用到大学生日常网络行为中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与自我管控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自控力的培养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受教育者变为自我教育者,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开展自行组织的与使用移动互联网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或者校园典型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其次,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了解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知识,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了解自己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明确自己的上网目标

大学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经常被各种信息所吸引,这无形中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同时,很多大学生也禁不住网络的诱惑。这些都在提醒我们,要让大学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上网目标,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上网任务,保证自己做其他事情的时间不被耽误。

(三)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适时对大学生进行自控力训练

结合校园内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工作,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一定的指导,以此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控制水平。如在个体咨询过程中,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一些网络行为自我控制的方式方法;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控力训练,以达到提升意志力的效果。通过不断地增强任务的难度,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减少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

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有利于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娱乐、交友、学习交流等的需求,并能够吸引广大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得到的满足感在现实的大学活动中同样能得以实现。让大学生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行为,能够不断地减少其对网络的依赖,同时将其对移动互联网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中去。

(五)加强网络信息监管,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

为了给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净化舆论环境,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让学生在健康的信息环境下学习和交流。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免疫力主要指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大学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应选择对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有利的信息。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外部的监管,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约束,辨别出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只有充分发挥内、外两方面的力量,才能让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健康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国庆,于妍,罗正里,等.中学生手机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自控力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9):1078-1080.

[2] 周小李.关于自控力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73-76.

[3] 李伟超.论高校大学生信息免疫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8(4):154-156.

[4] 李晓辉.网络化进程中的大学生自控能力培养机制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0(9):75-77.

[5] 林永和.大学生意志力的培养[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7(6):69-70.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4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出现,要求传统行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服务等向利用互联网资源相结合,这是未来几年的一个发展趋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1]: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2]: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一项国家发展策略,为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这也要求图书馆服务方式必然要进行改革。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资源的“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为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互动,真正实现全面阅读,提供一个参考途径。

1“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方式研究现状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研究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多个专家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指出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韩翠峰[3]在文章中提出: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将呈现向创业创新支撑空间、融合型图书馆、数据管理中心方向转型,加强具有“互联网思维”能力的人才建设、注重与其它行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标准政策制度的建设将是“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三大发展途径。赵欣[4]探讨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的难题,并从技术基础合作与合作方式两个角度对“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创新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最后从创新著作权保护问题和创新合作共赢互利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创新的发展方向。罗绘秀[5]结合广西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总结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包括以用户为主导,做好用户需求调查工作,加快数字化进程;推动图书馆数据库建设,重视资源组合;拥有更全面的信息资源,完善门户网站;奠定信息服务坚实基础等,以期为“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方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资源整合和用户服务方面,服务手段相对较零散,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方法。

2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研究现状

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各大高校,因为高校网络资源丰富,移动终端普及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为移动服务方式改革提供了基础,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覃凤兰[6]在文章中提出:通过对“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调查,发现“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开放率较低、服务内容单一、栏目设置混乱等问题,提出“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应树立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加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多渠道、多方位加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合作。龙泉等[7],在研究中指出: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最根本差异是服务理念,国外从读者角度出发提供移动服务、设置图书馆各项功能,在保证基本服务顺畅开展的前提下,不断寻求突破,同时重视与不同部门、不同信息服务提供商合作,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细节,增强读者利用移动服务的灵活性,而国内仍然没有摆脱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单一的局面,大多服务以移植传统网页的静态文字为主,尽管已有图书馆开始着力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方式,但尚处在起步阶段,框架搭起来了,内容还很单薄。刘红丽[8]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结合移动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和国外移动图书馆研究发展的历程,对国内移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发现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尚不成熟,3G、云计算和移动学习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的重要维度。田蕊等[9]指出:国外图书馆提供的APP移动服务包括基本移动业务、数字资源推送、用户社区服务、科普游戏社区等。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图书馆尝试了利用APP等新技术手段提供服务,并且其中大多服务是传统服务的延伸,其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图书馆应通过关注用户潜在移动信息需求、挖掘并集成馆藏特色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注重与第三方技术合作、加强市场营销和推广等策略推进国内图书馆APP移动服务的进程。

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改革进展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是与国外想比较,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与读者之间交流互动少,很少从读者角度考虑服务方式改革,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零距离交流互动的移动服务方式。

3“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探讨

“互联网+”环境对于图书馆移动服务方式改革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和普及率较高的移动终端,提出建立一个线上和线下、固定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读者和图书馆管理人员、读者和图书馆资源能源直接信息交流的综合立体式移动服务平台。

3.1“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建立

“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建立主要包括固定图书馆硬件建设、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各种软件建设和相关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

硬件方面:首先,是建立图书馆移动服务工作站,提供大容量的数据库,图书馆图书、期刊、影像资料等信息量大,拥有大容量的信息储存设备才能保证信息能够完整的储存入库;其次,是固定图书馆资源整合,包括资源的按类排架、信息入库等,由于平时借阅过程中资源流通量较大,排架、上架难度增加,容易出现混乱现象,因此该工作完成难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最后,是图书馆资源的电子化,这是整个“互联网+”移动平台建立的核心,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实现了资源的电子化,能将固定图书馆转化为数字移动图书馆,利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设备,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零距离交流互动。

软件方面:首先,是图书馆移动平台管理软件的开发,包括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用户信息管理、交流平台等;其次,是互联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数字图书馆主页设计、微信交流群、QQ交流群、手机WAP、手机APP、用户社区建设等在互联网中展示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便于读者使用。

人员方面:包括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主要是对设备和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管理人员除了要保证固定图书馆的日常运行以外,还要实现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以及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对于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方面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的给予解答,要求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图书馆管理经验外,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自然科学书库管理人员应了解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才能更深层次的去了解读者的需求并解决读者遇到的一般专业问题,这就要求图书馆针对不同类型的书库建立专业管理人员团队,加强服务人员的学习与培训,真正做到管理人员服务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需要。

3.2“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运行管理

“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除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合理的软件开发、完善的人员搭配外,运行管理同样重要。

首先,是硬件设备管理方面,移动服务工作站设备容量要跟上资源量增加的步伐,数据库建设需要每天每时都要随着图书馆资源增加而更新,除了本馆的资源库以外,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成立国家级、省级或者地区级图书馆资源共享库,充实信息量。

其次,是上架排架要及时有序,资源信息统计与整理要全面正确,应适当增加该部分管理人员数量,除了专业管理人员外应配备一些辅助管理人员共同完成本工作;再次是图书、期刊电子化问题,应成立专门的电子化部门专用于该工作,尤其是在移动服务平台建立前期,电子化及影像资料等资源量过大,需要调派大量人员来协同完成。

最后,是阅读推广问题,建立“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但如果阅读推广没有做到位,读者对图书馆资源不了解,再好的服务平台也是一个摆设,因此除了用常规的阅读推广手段外,还可以依靠“互联网+”资源,让读者了解图书馆资源的同时还能通过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发现服务平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

3.3“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移动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制度,一个是争取国家提供的制度保障。

移动服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制度是保证系统能够以最大效率运行的关键。首先是保证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合理的调班方法,保证平台24小时能够正常运行,由于移动终端的方便快捷特点,读者希望得到的是全天候能够享受图书馆资源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交流互动;其次是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的评价制度,对管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价,作为年终考勤的一项重要指标,表现优秀者奖励,较差者进行一定处罚。

争取国家提供的制度保障能够减少移动服务平台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首先,就是确定“互联网+”移动服务平台的负责单位,以便于在进行审批文件和技术开发方面能够给予支持;其次,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事业编制问题,要建立移动服务平台所需求图书馆人员必然要加大,不解决事业编制问题该部分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最后,是经费问题,无论是工作站资源库的建立、相关软件方面的技术开发与阅读推广等方面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才能实现,需要国家政策制度方面给予帮助。

4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移动服务终端,积极的寻求科学的服务方式,才能加强图书馆的资源利用率,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服务方式平台的建立,为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方法,为寻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摘要: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方式改革的必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资源的“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通过对硬件方面、软件方面、人员方面、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进行详细介绍,建立一个免费、自由、全天候、双向交流的综合立体式移动服务平台,为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加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互动,真正实现全民阅读,提供一个参考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移动服务,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OL].[2015-03-0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3-05/7103283_4.shtml.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文)[EB/OL].[2015-07-05].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3]韩翠峰.“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J].图书与情报,2015(05):29-33.

[4]赵欣.“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服务融合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1):100-102.

[5]罗绘秀.“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5(11):25-27.

[6]覃凤兰.“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85):26-32.

[7]龙泉,谢春枝,申艳,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及比较分析[J].情报杂志,2013(2):173-177.

[8]刘红丽.国内移动图书馆研究现状与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92-98,112.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5

移动即时通信随着移动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

随着个人用户把PC应用体验扩展到移动通信领域,而企业用户对移动IM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越来越有信心,移动IM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据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如图1所示),在2004年中国的移动IM市场收入超过1亿人民币以后一直保持30%的高增长率,2005年中国的移动IM市场总体收入达到1.5亿,占IM总体市场规模的10%。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移动IM收入将超过10亿,占IM总体市场规模的30%以上,届时移动IM作为一项数据业务,将成为3G时代的一大“金矿”。移动即时通讯随着移动和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enger)沟通逐渐从互联网转向移动IM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沟通,在跨平台、多终端的移动网络中实现集声音、文字、图像的低成本高效率服务。

面对IM增值业务这一大块蛋糕,移动运营商纷纷出击移动IM,例如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和联通的“超信”,希望通过移动IM的捆绑应用获得增值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在移动IM市场中,虽然运营商掌握网络和通信的优势,但“飞信”和“超信”也面临着腾讯QQ以及微软MSN等移动IM厂商的挑战,届时移动IM市场的竞争也因此会趋于白热化。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引言

现在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正在逐步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当然也带动了新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人才的需求热潮。与此同时加何培养出优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是摆在各类教育机构面前的一个问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高职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2、现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及趋势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

2.1 国内外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

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早就形成了一套有自己国家特色的、互相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相对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

我国的原来的教育体制比较单一化,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方面起步比较晚,但由于近20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我们不得不使改变原来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模式。在这个新时代中,每个现代企业都需要用新的方式和新的思维开展业务。作为向企业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我们所提供的人才也要与时俱进。

2.2 社会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我国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3月全国网上发布职位数超过了362万个,同比上涨10%,其中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网上发布的职位最多,这说明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了。而在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的大趋势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不断的探索和升级,要培养适应现代“互联网+”要求的人才,要从原来的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到现在的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也就是培养既有一定的动手实践和创新型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中有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3、移动互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解决的问题

3.1解决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热情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标准,这种人才培养方案看似整齐划一,实则太过模式化,许多理论知识也缺乏实践的支撑,不是太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时间长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下降了。本文就是要结合移动互联专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移动互联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

3.2 解决企业招聘难和学生就业难的双重矛盾

一方面,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毕业就业难也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另一方面,企业也在头痛招不到合适的人员,使得很多岗位空缺或者不合适的人在不合适的岗位上。所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合适人才是我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方针。本文就是要通过探索和研究,引入企业的专家来共同探讨,找到适合移动互联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

4、高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得我们的毕业生为社会所用,能真真正正的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4.1 根据“互联网+”的理念,制定与企业要求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学校所处高新区,在学校周围聚集了多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需求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南针”,特别在互联网+的新环境下,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是以前的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要培养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

4.2 建立一支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而老师是学生的领航者,领航者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教授出来的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所以在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也离不开提高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师的素质。很多学校的老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来学校工作的,理论知识有但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也不了解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所以学校要分批组织年轻老师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把企业的最新理念带回学校并渗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去。

4.3 注意分层教育,为学生制定量身订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注重分层次教学,为学生量身订制培养方向,突出以生为本,根据学生需求及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突出学生特长的发挥和培养。可将学生培养分为复合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三类来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可选择方案,现在主要利用选修课程及学分等方面。这一理念将会引导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也将是发展趨势。

5、总结

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移动互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时俱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高职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找出适合高职院校、适合移动互联专业、适合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德云,王莉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职业技术,2015 年8月.

[2]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高等农业教育.2007.11.

[3]韩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初探.人才,2015 年6月.

[4]智联招聘:《2015 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http://sh.qq.com/a /20150512/030606. Htm.

作者简介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7

移动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信息作为传播内容的微时代,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本文对类似Twitter、微博、微信、二维码等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适合一对一或小范围交流的沟通载体称为微平台。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互联网网民数已达5.6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到4.2亿人,占总网民比例超80%,而智能手机用户达到3.8亿人,占手机网民的84%。使用手机上网成为网民的一种生活习惯[1]。人们常常在微平台上联系好友、自由交流,形成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以至社会网络(society network)。

2 研究现状

互动导向理念:基于互动导向理念的互动营销新模式已成为国外营销理论界研究的热点[2,3,4,5]。2008年Ramani&Kumar提出互动导向理论(Interaction orientation),认为:企业要以顾客理念为核心,通过与顾客互动了解顾客实际情况从而加强客户关系并实现公司目标[3]。互动导向理论源于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和直接响应营销(Direct response marketing),后两者强调为顾客创造CLV(顾客终身价值)[6]。企业不能只把客户当成是交易对象和达成交易的目标(销售导向和顾客导向),必须重视顾客并建立长期顾客关系(顾客导向)[7],吸引和留住优质顾客,为顾客创造卓越的顾客价值,提高顾客、员工和投资者等各方的高度满意,实现企业获得长期回报和持续现金流[6]。

互动营销常常被定义为:企业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意见和建议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方式并因此形成一种交互关系的过程。这种定义强调企业与顾客互动过程形成的交互关系,却忽略了互动营销活动的结果———给双方带来的利益。根据胡忠兵和刘千叶[8],互动营销具有三个层面的互动性:(1)产品交易之前、之中和之后;(2)在三大利益方面互动,包括传统上产品的功能性利益(减低“顾客总成本”)、流程利益(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易接近性”,给消费者带来便利、舒适和利益)和关系利益(企业和顾客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并带给顾客额外价值)。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互动营销是一种以互动导向为核心,通过双向沟通维系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创造卓越的顾客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和顾客双赢的一种现代营销模式和企业能力。

相关研究:刘艳彬和袁平综述了网络时代互动导向理念所引发的营销理论新发展,并对互动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9,10]。近十年国内学者对互动营销领域的关注点主要有:(1)网络环境下互动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研究,比如:从企业建网站、SNS网络社区等角度研究互动营销模式构建和企业如何制定互动营销策略;(2)互动营销应用:从互动营销模式下如何区分客户;基于互联网的不同层次的互动营销方法;(3)互动式营销管理:比如:基于社交网络的互动式营销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11]。(4)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廖卫红研究互动营销价值链并构建互动营销模型[12]。从以上文献回顾发现:在当前移动网络环境中,关于品牌互动营销相关研究仍欠缺。基于这个背景,本文从品牌影响力的角度探究服务品牌的互动营销,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互动营销与服务品牌口碑传播的关系;(2)服务品牌互动营销的关键影响因素是什么?(3)移动微平台下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构建及模型应用的理论支持。

3 移动网络环境下互动营销与服务品牌建设

3.1 精准的移动营销是互动营销的温床

企业借助移动微平台进行营销活动可以提高“互动响应能力”(顾客服务和关系体验)和“顾客授权能力”(企业与顾客联系和业务处理以及顾客分享、点评和反馈等)[9],从而为实施“个性化、定向、精准的移动营销”创造了良好条件[10],促进一对一的互动营销活动的开展。

3.2 互动营销促进品牌口碑传播

移动营销趋向SOLOMO模式,网络社交和本地化特点明显。企业营销应以品牌为核心,利用社会网络的关系人群(好友关系等),运用多种营销手段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沟通,实现提升品牌口碑和影响力的目标[11]。无线应用时代的AISAS消费者行为模式表明消费者的购买流程为:引起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到Search(了解与沟通)和购买行为(Action),最后进行分享与口碑传播(Share)。良好的口碑传播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形成AISAS过程的良性循环。因此,借助移动微平台开展互动营销能促进顾客一对一的分享和口碑传播,且活动成本低、效率高。

3.3 服务体验、互动营销与服务品牌相互关系

根据Gr9nroos[13],服务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导向,顾客在消费服务过程中与服务企业进行直接接触。这种接触一方面使企业与顾客创造关系,另一方面使顾客在服务体验过程认知服务品牌。在服务体验过程中,(1)品牌与消费者的多样化互动对话能增强消费者的品牌体验、树立良好品牌形象,促进口碑传播;(2)互动对话有利于及时、长期跟进客户,培养客户品牌忠诚度;(3)企业在互动中得到顾客的反馈信息,更好地把握市场,能及时调整品牌营销策略。

基于移动微平台的互动营销还有利于开展创意性的整合营销,促进品牌价值和文化的传递。企业可以将广告植入到手机游戏、电视、视频以及手机应用程序APP中,通过创意活动和给予奖励吸引目标顾客参与,在愉悦的体验过程中传递品牌文化,加强顾客品牌体验和认可度。

4 微平台下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

4.1 信息传播的成功因素

成功因素(success factors)作为检验营销活动在市场中是否成功的必要条件已被广泛接受[14,15]。Scharl,Dickinger和Murphy基于成功因素构建的短信广告的模型[16](如表1),信息传播的成功因素包括:(1)信息内容的个性化、许可与隐私保护等;(2)传播媒介的选择。

4.2 微平台下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

(1)互动、沟通和价值过程

2004年Gr9nroos[17]从客户关系角度提出:互动过程是关系营销的核心。服务营销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稳定长期的客户关系,实现公司目标。为了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营销从预谋的沟通(planned communication)过程开始,通过沟通对话、互动和价值过程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并传递给他们,最终产生忠诚客户和良好的口碑传播及口碑良好循环。这三个过程在营销活动中是平行、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2003)CCDVTP营销新模式理论,任何营销活动必须针对目标市场,通过创新、沟通和价值传递,实现赢利。企业要创建好品牌需要不断与客户沟通并传递统一的品牌价值。可见,保持与目标客户互动沟通并传递品牌价值是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活动的主要环节。

(2)KOL和网络关系

网络环境下,KOL(意见领袖)和网络好友关系会影响其他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和口碑。借助这些“网络关系”能帮助企业提高与顾客的对话沟通质量。

(3)用户需求

互动营销的最终载体落在产品或服务层面,企业需要了解市场机会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企业没有以“顾客为本”、充分考虑的顾客需求,就无法降低“顾客总成本”、带给客户“功能性利益”。由此可见,品牌互动营销必须重视顾客需求,营销活动要以“受众本位”为中心。

(4)价值与品牌忠诚度

顾客对服务品牌的忠诚度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顾客感知价值(CPV)和顾客长期价值(CLV)。根据Gr9nroos(2000)[18],CPV是品牌给客户带来的附加服务或增值价值或关系价值的一种体现。CLV是获得和留住“正确客户”(优质客户)的度量标准[19],是企业管理和测量经营成功与否的工具[20]。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从营销维度、成功因素(KFS)和营销目标三方面进行分析微平台下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如表2),其中互动营销维度包括:用户需求、信息沟通、关系和价值和微平台等。

5 移动微平台下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及评价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构建微平台下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如图1),并以科特勒CCDVTP营销模式理论(C-沟通,C-创新,DV-传递价值,T-目标客户,P-利润)对模型应用进行理论性阐述和描述性地评价。

5.1 信息内容、关系驱动和微平台选择是品牌互动沟通的关键因素(communication)

(1)在服务品牌借助微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中,信息推送的内容是否有个性化、创意以及关注的主题,是否尊重顾客的隐私和许可都会影响品牌与顾客的互动与对话,否则不会引起顾客对品牌的注意和正面认知。(2)在与顾客对话过程中,充分利用意见领袖的观点能引导其他顾客对品牌的正确认知,

(与科特勒CCDVTP营销模式各环节对照)

促进树立正面口碑,同时注重利用顾客与顾客之间的网络关系、好友关系的同伴影响力驱动对话和互动,提高品牌与顾客对话的质量。(3)根据科技接受理论(TAM模型)(参见:张喆,卢昕昀)[21],顾客对沟通载体-微平台是否感知到它的易用性和有用性会直接影响顾客是否愿意继续进行互动和对话。

因此,信息、客户关系和微平台选择是沟通成功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直接影响顾客对品牌认知和态度。

5.2 基于“客户数据库”进行服务创新(create)

创新是互动营销成功的基石,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服务过程创新和沟通创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适时的创新,尤其是服务过程创新和沟通创新才能满足不断追求“新鲜事物”的顾客,令顾客对品牌的体验和认知有别于其他品牌。因此,企业要重视顾客,建立“客户数据库”,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适时对服务和沟通进行改革,把创意元素融合到服务过程和沟通互动过程中,持续为顾客创造和传递与时俱进的优质服务。

5.3 明确目标顾客需求、实现有效的互动沟通(Target)

互动营销要充分关注顾客的需求、消费习惯和偏好以及顾客对品牌的感知价值。只有明确这些因素才能实现与目标顾客的互动沟通,从而使沟通对话有效、有的放矢。

5.4 在沟通互动的过程中为顾客创造增值的价值(Deliver Value)

服务品牌与目标顾客沟通、互动过程中,以各种创新的服务形式传递给顾客增值的价值(CPV),赢得顾客对品牌的关注、满意、保留和对品牌的忠诚。根据Gr9nroos[17],沟通、互动和价值传递三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为顾客创造和传递价值贯穿互动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5.5 为顾客创造终身价值(CLV)、提高品牌忠诚度、实现持续盈利(Profit)

在沟通、互动和价值传递过程,只有不断为顾客创造价值(CLV-客户终身价值)才能促进顾客购买(行动)、保留、满意和忠诚。根据Berger和Nasr[6],顾客满意和忠诚能促进品牌销售、产生增速利润、持续现金流和提高品牌忠诚度。

6 结语

本文分析基于AISAS模式的服务体验、互动营销与服务品牌建设的相互关系,探析微平台下信息传播的成功因素、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基于微平台的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并以科特勒CCDVTP营销模式理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说明和探索性评价。本研究发现:信息内容、客户(网络)关系、微平台选择以及对顾客需求的了解直接影响服务品牌的互动沟通的成败。

在移动网络环境下,服务品牌要善于借助微平台为顾客创造一种平等的互动交流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关注顾客实际需要,引起顾客注意、兴趣,加强顾客的真实体验并赢得他们的信任,为顾客创造更好的CLV,从而提高服务品牌口碑、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在互动营销过程中,顾客的服务体验很重要,因此,服务企业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市场变化适时对服务产品、服务传递和沟通活动进行创新,提高和刷新顾客对服务的体验。

摘要:探析微平台下信息传播的成功因素、互动营销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基于微平台的服务品牌互动营销模型,并以科特勒CCDVTP营销模式理论对模型应用进行阐述和评价。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8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1.移动通信用户数量巨大。根据工信部“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942.6万户, 总数达到15.36亿户,增长2.6%,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698万户,总数达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3.7部/百人。同时,工信部 “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还显示:2014年,在4 G移动电话用户大幅增长、套餐中流量资费持续下降等影响下,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20.62亿G,同比增长62.9%,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200M,达到205M, 同比增长47.1%。手机上网流量达到17.91亿G,同比增长95.1%,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的比重达到86.8%, 成为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15年中国手机APP市场研究”显示:截止2015年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7亿人,智能手机用户规模为6.01亿人,庞大的用户基础推动了中国手机APP的快速发展。APP承载了各种便捷的移动服务,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用户习惯发生巨大改变。Visa发布的《2015电子商务消费者行为调查》显示,77%的中国购物者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络购物信息, 并有68%的人使用手机进行购买,这个数据远远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数据。由此可见,移动化购物已成趋势,领先者主导市场发展以及O2O的移动购物模式是当前移动购物应用市场的发展现状。在移动购物应用的使用情景分布中,下班后回家使用占比最大,达到45.5%,未来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移动购物将成为一种趋势。用户原来使用PC购买的习惯已经大部分转化为移动购买,用户习惯发生了巨大转变,这为移动商务的发展提供了用户基础。

3.电子商务网站APP开发需求巨大。随着用户习惯的改变以及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现在各个电子商务网站都需要开发移动端APP,建立快速新型的APP,巩固并争取客户。更有甚者,有些公司不再注重web端网站的开发,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APP端的开发、美化和推广。特别是与旅游相关的一些网站,因为用户的移动性,其APP的应用远比WEB端的应用来得实在。例如:专注于精品酒店生活和预定的“漫酒店App” ;专注于海岛旅行的“海鸟窝”等等。可见, 电子商务网站APP开发的需求是越来越大。

二、加强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市场的需求。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网站APP开发需求巨大,企业对于移动商务平台上的营销手段更加的重视。从事移动互联网开发的软件企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电子商务企业以及相关行业都对移动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巨大。企业需要更多的移动商务方面的运营管理人才、营销推广人才和应用开发人才,移动商务方面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未来五年移动商务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近百万的规模。

2.学科的需求。中国通信网络进入4 G时代,我国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渐渐进入移动电子商务时代。与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对比的是国内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的缺乏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相关教材的陈旧。现在大部分的高校对于移动电子商务这块,很少有专门的课程加入。有些高校在《网络营销》的课程中加入微博营销部分知识,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有提到移动支付。而专门把移动电子商务作为独立知识体系的还是很少。就连《移动电子商务》这门课都很少有高校开设, 市面上《移动电子商务》的教材也非常少。高校需要把移动互联网的知识、开发和推广加入到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对于电子商务的学科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自身的需求。电子商务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综合的、由市场驱动的学科。电子商务新的发展方向——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迫使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时需要增加人才的移动商务知识、开发及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对移动商务理论知识、 移动APP开发能力、移动营销能力的掌握,就成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的部分。目前,相较于移动互联网在实践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移动商务领域却相对滞后,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移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相关基础教育所占比重还不算多,移动电子商务相关教育更新速度还不够快,移动电子商务教育模块仍处于理论教学阶段,缺乏实践所学移动电子商务知识的教育平台。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的需求,需要把移动电子商务的内容更新并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加大比重。

三、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在相关的课程中加入了一些移动电子商务的知识。为了更加突出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形成新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大对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如下的移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供研究和探讨。 移动电子商务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营销、移动开发。只需更加重视这三个方面知识的教学,就能更加完善本科电子商务教学体系,突出对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1.移动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培养。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培养方面,可以单独开设《移动电子商务》 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特征等;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相关的技术平台;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和隐私、法律法规等;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链以及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以及他们的实例等。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互联网+的知识,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的区别,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和应用等都会有完整的认识和掌握,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这部分的知识巩固了学生对于移动商务的认知,学习了移动商务的基础技术,了解了移动商务的实例,初步学会了移动商务的建立、运营与管理。

2.移动电子商务营销能力培养。 营销知识是电子商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移动电子商务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的课程,它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后,被赋予了新的模式和新的使命,变成了企业在营销和推广中的重要途径。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营销有了更加便捷的途径。移动网络营销可以单独开发一个课程,当然也可以在原来的《网络营销》课程中加大对移动营销的学习和应用。主要包括学习如下的内容:基于位置的服务营销以及其应用案例;实时获取所需的消费信息以及其应用案例;定制广告以及其应用案例;体验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SNS等以及他们的应用实例。其中要突出的是近年非常流程的微信营销(包括朋友圈、公众号、订阅号等),在学习中不仅要了解他的模式、方法等,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应用、学会提供相关的策划方案。通过对于以上知识的学习,开发了学生移动营销的策划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身边的案例着手,学习应用最新的移动营销工具。该知识本身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3.移动电子商务开发能力培养。 移动APP的开发需求越来越大,当然对于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高校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加重视他们的移动电子商务开发能力的培养。移动电子商务开发可以单独开设一个课程,当然也可以在原来 《网站建设与模板应用》的课程上加入相关的知识。具体包括如下的学习内容:移动电子商务开发相关技术基础;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和规划;Android的认识、环境的搭建以及开发软件和开发平台的学习;实例的开发和应用;相关APP模板的认识和应用。其中,对于文理兼招的电子商务专业, 可以侧重于学生对于APP模板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现成的APP系统下,通过简单的二次开发和数据上传,就可以建立基本的电子商务网站APP。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不仅会在APP上购买,也会在APP上销售,还会利用各种移动手段进行营销和推广,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会亲手开发电子商务APP,真正成为一个专业的移动电子商务人才。

四、结论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9

实际上智能手机普及的速度超过了所有市场调研公司的预测, 这里面最值得我们大家看到的就是从今年开始, 智能手机售价已经低到了1000人民币以下, 也就是100美金以下。这是一个什么点?这个点是中国手机平均售价, 是拉美中东地区手机的平均售价, 印度和非洲的平均售价大概在100美金以下。什么叫平均售价?就意味着全世界的用户里有15%的用户可以应用这个了, 所以这个数据是非常巨大的和惊人的。我们看到中国智能手机到今年出货量已经达到30%, 实际上数量还要比这个统计高, 因为一些手机通过其他渠道进来的, 我们再看它整体的网络规模的发展, 每年的年成长速度也超过了30%,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双倍加速, 一个是互联网的加速再加上移动通信的加速。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丰富多彩的产业模式, 有一个模式就是广告, 应用全部免费, 用广告的模式收费, 互联网的产业模式里逐渐开始出现了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逐渐的出现了一些Saa S的商业模式, 但是主要的商业模式还是我说的第一种商业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由于终端具有强大的认证和计费的能力, 它的商业模式就变得非常多了, 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种新型移动商业模式, 就是向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 有可能是我们应用开发者的一个春天。为什么说有可能呢?照理说他就应该是, 是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大挑战就是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的应用很容易被破解, 不管是i Pad的应用, 还是安卓的应用一旦被破解放到山寨的应用商场上, 马上就可以被下载, 最后不得不退回到互联网收费的模式, 最典型的就是《愤怒的小鸟》, 本来是安卓的下载, 到最后就变成了免费, 第二我们讲的就是说很多超炫、超酷的应用开发门槛还是很高的, 要超复杂的技术, 这个时候我们也出现开发门槛, 最好的最容易销售的一定是游戏, 但是游戏开发的难度很高, 特别是好的游戏。第三个就是应用试配难, 我们看到确实每个人的眼睛都不一样大, 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所以不同尺寸的屏幕就出现了, 我们的工作也就变多了, 第四个挑战我们都会面临, 就是同一类型的应用都是牛毛, 你怎么能让你的应用走在前面, 第五个挑战也是我们很多创业开发者所面临的, 要把精力和实力投入到研发, 又必须投入到资源推广上, 面临很大的资源的应用问题。

应用的破解在未来应用发展中, 收费软件特别是高质量的收费软件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所以我们也在研发要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 通过在线的能力来保护的方案。对游戏本身的保护不是取决于仅仅在软件程度上保护, 还通过一些认证来进行保护, 这样就可以防止克隆, 希望我们这些业务也可以为用户进行双重的支撑, 让进入的方法也别变得特别灵活。

另外看, 我们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使用户不再为在线应用的服务器的问题, 服务器资源能力的问题担心。你可以根据需求到中国移动提供的服务池去定取资源, 这样你的游戏就可以在这个往上HOLD。假如我不是一个游戏开发者, 但是我开发了一个可以虚拟现实的引擎, 我可以把我的引擎通过中国移动的工具商店, 给开发应用的人去使用, 然后形成商业模式。这些可能包括企业级的应用, 政府级的应用在无线城市等等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同时我们也很希望开放Saa S应用,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开发者把你们的Saa S和我们的云服务和用户的手机平台一起融合起来, 把应用本身的有效性搞定, 作为开发者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推广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层面的工作, 我们也在考虑把游戏引擎和我们未来的互联网平台有机结合起来, 一种类型是在线引擎, 另外一种是离线游戏引擎, 这两个对我们将来游戏的开发都是非常重要的, 让游戏变得比较小, 下载到手机里就非常容易。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10

1 关于移动互联网

1.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最早是由中国移动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封闭性网络“移动梦网”, 到2004年左右, 移动互联网的门户初步建立, 出现了基于塞班系统的UC手机浏览器等, 2006年, 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移动通信客户端“飞信”, 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2007年, 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智能手机, 各大手机生产商开始了终端市场大战, 谷歌公司也推出了安卓的手机操作系统, 2008年, 手机APP大量涌现, 到2009年的3G时代, 2010年到2013年间, 移动互联网开始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苹果公司先发布了IPAD, 继而各大移动厂商便也开始了平板电脑的销售, 加之IOS和安卓系统的应用, 使得出现了如中兴、华为、联想等众多国产智能手机的群雄争霸, 而在这个时期, 由雷军带领的“小米科技”以超高的性价比占据了市场超大的份额, 同时, 各种以移动终端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 微信、手机淘宝等使得移动支付如火如荼, 直到近期, 各大运营商推出的4G业务, 将移动互联网真正的带进了4G时代, 移动电子商务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火爆。

1.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

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难看出正在以快速的发展来超越传统的互联网产业, 并极快的占领市场。用户更加的关注于各种APP, 使得在2014年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不断的翻倍增长, 用户使用的微信、陌陌、微博等各种社交软件层出不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迎来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通过移动终端产生的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的数据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许多专家学者也对于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具有价值的技术备受关注, 要将大数据当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挖掘, 将移动互联网中有价值的用户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对于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有深远的意义。

2 关于数据挖掘技术

2.1 数据挖掘概述

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DM) 是一门新型的科学, 主要是对大量的数据通过一系列的系统分析, 将深藏于大量数据之中的信息以及规律进行提取, 并利用这些信息与规律对未来的工作进行预测和感知。在近些年, 数据挖掘随着大数据的产生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2.2 数据挖掘的过程

数据挖掘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数据准备阶段、数据挖掘阶段和结果表达与解释阶段。三个阶段可以如图1所示。

(1) 数据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原始的数据可能会存储在多个文件或者多个数据库的系统之中, 用户就需要对这些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数据进行合并, 在这些数据中选取相应的数据样本, 来提高挖掘的质量, 通过数据选择之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最终提高数据的统一性。 (2) 数据挖掘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要根据需求信息确定挖掘目标, 然后根据挖掘的目的选择适当的算法, 应用选好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最终来挖掘出有价值的相关的信息或者知识最终展示出来。 (3) 结果表达与解释阶段。根据在数据挖掘阶段提取出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分析处理, 依据用户的需求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数据评估和知识展示。通过这三个阶段对数据进行挖掘, 如果对得出的结果不满意, 就要重复以上的过程直到达到用户的最终目的为止。

3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大数据的算法分析

3.1 聚类算法的分析

聚类算法是一种将具有某种相似特性的数据或者结构聚合成一个集合的算法。按照同一类或者是统一集合中的数据相似性很高的, 但是不同类或者不同集合中的数据相似性却相对较低的原则, 将数据首先进行加工预处理后在分类的这样一个过程。通常来说, 聚类数据挖掘算法可分为五类, 分别是基于划分的聚类数据挖掘算法、基于层次的聚类数据挖掘算法、基于模型的聚类数据挖掘算法、基于密度的聚类数据挖掘算法和基于网格的聚类数据挖掘算法。聚类算法的方法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机器学习的方法和神经网络的方法等, 并且在如数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等诸多领域中发挥了极强的作用。

3.2 k-means算法的分析

k-means是一种基于划分的经典且应用广泛的聚类算法, 这类算法的思想是首先指定初始化的聚类个数K, 然后在从N个元素的数据集合中随机的选择K个元素, 这些元素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 在根据这里面的其他数据的元素与初始的聚类中心的距离, 将这些数据元素划分到距离最近的聚类当中, 之后在重新计算新的聚类中心, 不断的反复的重复上面的操作, 直到达到聚类的目的或者变准测量的函数能够满足收敛的条件为止。

3.3 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的分析

这种聚类的算法首先需要给定要聚类的N个数据结点, 还要给出N*N的距离矩阵, 在这里对于距离的计算一般是指两个聚类之间的距离, 通常是采用多种方法, 比如类平均距离、重心法、中间距离以及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等各种距离的计算方式。但是, 这种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是需要一层一层不断的对数据进行迭代的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 迭代的次数可能是无法估计的, 所以, 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大程序的运行时间。

3.4 混合型聚类算法的分析

由于每种的聚类算法都是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如k-means这种算法具有速度快和算法复杂度低的优点, 可是却存在如果事先指定的个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便会出现聚类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而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则可以不需要对聚类中心进行初始化, 通过一层一层的迭代就可以得出最终的结果, 这是它的优点, 可是却正是由于初始化过于简单, 导致需要不停的进行迭代和计算, 过程复杂数据量很大, 过程中需要修正, 迭代的周期是不可预估的。因此, 可以将两个进行结合, 就既可以解决k-means聚类算法中对于K的设定问题造成不准确的问题, 同时又可以解决基于层次的聚类算法的复杂迭代的问题。

4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

尽管移动互联网已经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互联网, 但是仍处于发展与摸索阶段, 移动暑假的海量与多样, 势必会引起巨大的革命。因此,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存储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目前wifi等无线网络的覆盖面小, 4G技术尚未成为主流, 因此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 使运营商更多是处理基于协议解析等来获得通信信令,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更具通信协议更迭出更新的程序。 (2) 移动互联网下的业务在不断的扩展, 传统的采集服务器集群或者是数据库集群需要不断的提升, 要使数据的一致性不断的提高, 对原有的模型进行修改、扩充与更新。 (3) 由于数据挖掘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 因而对于数据挖掘的算法也应当根据所需挖掘的对象进行相应的扩充, 使得算法的灵活性及性能近最大化的提升。

5 结语

总之, 作为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主流, 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备受各行各业以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使得许多传统的互联网也开始向移动互联网所转型, 对于数据的挖掘更是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但是, 目前来看, 移动终端存在着多样性与复杂性, 对于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等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希望可以得到更多学者对于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的存储技术进行研究。

摘要:随着如今智能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的普及, 传统的互联网产业已经逐渐的被移动互联网所超越, 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无不渗透, 并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之中, 移动互联网不同于传统的互联网, 因此如何将移动互联网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挖掘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分析移动互联网中数据的特点, 进而研究数据挖掘的算法, 来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之下的大数据的存储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算法

参考文献

[1]陈晓.移动互联网中海量用户数据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2015.3.

[2]严皓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树型大数据存储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 2013.1.

[3]金珊, 沈蕾, 王大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关键技术[J].电信网技术, 2014 (7) .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11

作为综合通信平台的主要建设力量,运营商是移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所倚重的中流砥柱,当然也是最早探索和尝试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先锋队伍。因此,当华三通信与浙江移动合作之时,浙江移动的业务移动化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移动化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管理难题,以及如何提升员工及客户的体验,推动业务创新与价值增长,则成为浙江移动进一步推进移动化所必须攻克的挑战。

实际上,安全、管理与体验这三大难题,也是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时多将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就安全而言,设备、应用、数据和网络涉及到多层面的安全风险,如若不能步步为营,则必将“步步惊心”,陷移动IT体系及业务于重重险境之中。对此,华三通信给出的解决方案则是,让安全充分“移动”起来,随设备、应用、数据和网络而移动,实现安全防范举措的“亦步亦趋”、“如影随形”。

具体来讲,一是将终端设备纳入获取、部署、运行、回收的资产管理轨道,同时执行准入认证与终端安全检查;二是对合格用户进行动态授权,不同用户享受不同的网络使用权限;三是将数据保存在“安全沙箱”,将终端上的企业数据隔离加密保存,即使拷贝出来也无法阅读,终端遗失时可擦除企业应用和数据;四是将APP数据通信通过SSL VPN加密,防止信息泄露。

而简单来说,对于用户而言,这些随设备、应用、数据和网络灵活移动的安全举措则可以拆分为行云流水一般的四步曲,即:“你是谁?”(身份认证)——“你安全吗?”(终端检查)——“你可以做什么?”(网络授权)——“你在做什么?”(行为管控)。这就如同一个“安全通道”,在途中分设了四个“安全岗哨”和安检设备,从而真正做到时时处处安保随行,步步安心。

移动化所带来的管理难题主要涉及设备管理、应用管理和发布以及网络权限管理,而难就难在设备、用户与应用版本的芜杂纷繁上,如果不能实现移动空间的灵活有序、条分缕析,就会很容易让移动化呈现出“碎片化”的混乱状态,不仅会降低业务效率和使用体验,更会加剧整个体系的安全风险。

因而,对于终端设备和用户管理,因牵涉到公司资产、员工自有和单用户多设备及多用户单设备等多种复杂情形,华三通信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标签对设备和用户进行分组管理,同时不同的角色授予不同内网资源访问权限。

而在让人头痛的APP应用管理上,华三通信帮助浙江移动建立了企业应用商店,并根据用户权限关联和控制APP下载、安装和更新等,同时建立了自动化分发流程和灰度发布制度。其中,灰度发布制度能通过小范围发布试用的方式很好地规避新应用或应用升级所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在华三通信看来,移动信息化的管理,贵灵动,忌固化,对不同的用户和设备以标签相区分归类,并因此进入合而不同的管理路径,对应包括APP应用等在内的各种网络权限的授权和自动分发,灰度发布亦是通过用户权限进行相关应用的安全分配。所以,厘清源头,建立规制,顺流而动,管理亦不再是难题。

移动化的终极体验者和受益人是用户,不管是员工,还是客户,抑或是企业本身,移动化本身只是途径和方式,其主旨并非仅是“移动”办公,而是意在通过“移动”解放员工对办公时间与空间的依附,提升客户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增进业务核心价值,甚至催生创新业务模式。

那么,当安全与管理均“移”上了轨道之后,如果用户体验欠佳的话,上述所有目标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对于这最后一道关卡,华三通信通过单点登录、自动配置多种认证等方式确保用户登录安全且简便,同时用户在系统桌面、移动办公客户端界面均可启动办公应用,而在卸载移动办公客户端后,办公应用无法登录,从而实现了“易启动”和“防卸载”这两种与用户体验紧密相关联的功能,很好地优化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让移动之魅力真正惠及终端使用者。

要让安全之速移和管理之律动相加,那么华三通信希望其结果是不止于“移动”,不止于空间与办公系统的移动,而是让手持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的庞大用户群感受到移动化对于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业务模式极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

移动互联网环境 篇12

21世纪,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移动搜索引擎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增加了很多使用搜索引擎的新用户。目前,市场上很多家营业商都推出了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如WAP版本以及客户端等。这主要是由于移动搜索引擎用户的数量比较多且门槛低、适用范围广,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搜索结果是否精确、服务是否符合大众心理就成了用户数量暴增的首要原因,因此让移动搜索引擎发展得更好就要提升它的搜索效率与准确性,作为服务提供商也在努力开发出新的体验效果以及用户的新需求来应对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不定期地对用户搜索数据进行记录,要注意不同用户的日常所需关注他们每天每次搜索时的关键词、页面以及访问的时间等,了解了用户的日常习惯与特点都为研究人员对移动搜索引擎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很大帮助。

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搜索行为

2.1 查询词搜索频度提高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搜索行为中,查询词的长度与频度是重点部分,查询词长度就是用户在进行查询时每个词被空格隔开的个数,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查询词的长度:(1)在分词前用户输入以空格隔开的单词个数;(2)分词后的词语总数。在搜索引擎设计阶段,设计者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或者依据当下流行话题来编写词,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对想要查找内容的输入,也提高了词语查询的准确率。经过调查发现在利用搜索引擎查询时,分词前面的词平均长度是1.10个词,而分词后的长度为3.45个词,这与互联网搜索引擎平均查询长度相同。查询词频度是移动搜索引擎查询中的重要部分,可以抽取一部分如查询排名前100的来分析,在搜索引擎每天处理的大量查询中有着很多重复的查询,大多数用户都倾向于查询一些导航、生活问题、阅读新闻等方面,基本上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只要能掌握用户最常使用的关键词就能使移动搜索引擎变得方便、快捷而可靠。

2.2 语音与图片搜索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专家认为语音搜索的应用应该被放到第一位,其次才是图像或者文字搜索,打开移动搜索引擎客户端,你会发现在传统的搜索框中多了两个小的图标,即照相机与话筒,这就分别代表了图片搜索与语音搜索。传统的搜索是在输入框中输入关键词或者一句话来进行搜索,而有了语音搜索与图片搜索功能之后,就不需要在手机上费力地输入,这给一些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如一些行动不便的人想要搜索可以直接说出来,搜索人能听懂得语言,也不需要考虑如何简单描述搜索的内容,不认识的动植物直接拍下来就可以了解,还可以搜索书籍的书评、价格等等,这样的新型搜索过程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行为习惯也更贴近生活。移动搜索的需求很特别,用户要搜索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用户搜索时的地理位置也是不同的,要给出最切合用户消费心理的搜索结果才是对语音、图片搜索以及移动时代的最大挑战。

2.3 问题式查询方式

用户在利用移动搜索引擎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种检索方式,其中问题式是用户最常用也是最简单、方便的方式,根据现代汉语语言的习惯可以分析出,人们最常用的搜索开头都是一些疑问词,如“什么”、“怎样”、“如何”等等,如果用户在进行查询的时候使用了类似这种开头就表示这是一个问题式查询,可以看出,目前问题式查询的方式还没有被广泛地使用,这说明移动搜索引擎的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因此就需要相关人员对此提高重视加以解决。同时,在进行查询的时候有一些用户往往会直接输入网址或者网址的一部分进行检索,这就需要考虑到各个网站域名的情况了,例如:手机域名为.mobi、商业域名为.biz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如果用户只输入了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一部分,那么记录就会以URL作为检索词,因为移动设备的输入法比较少,因此在中英文切换的时候比较困难,用户在输入时的难度加大,所以大多数用户就不再输入整个的URL,而是只输入查询网站的名称即可。可以将用户的检索与时间的分布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找出人们搜索的时间与使用引擎之间的关系,很显然用户使用移动搜索引擎最密集的时间是在晚上,而在下午搜索的次数很少,因此用户在全天的搜索中搜索次数会出现增长-高峰-下降-增长-高峰的趋势,这与人们的生活娱乐习惯是一致的。

2.4 查询会话问题

所谓查询会话就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针对某一个话题进行的查询,通常,会话时长是用户在某一会话中从提交第一个查询到最后一个查询的差值。我们能够通过会话更好地看出用户在特定情况下进行的搜索行为,从而根据用户的搜索行为得到最为准确的数据方便以后再次使用。通过对收集到数据进行分析,如果说一个用户一个会话为30分钟内的查询,那么在一个会话中用户必须进行的连续操作。研究表明,58%的用户在一个会话中只能进行一次查询,这是用户一次就查询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无需再次查询,也有的用户认为移动设备上的搜索引擎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改用其他的设备,但总体来看大部分用户都能在3次查询之内就找到自己需要的结果,同时只有很小一部分用户会进行多次的查询,一般的用户在经过2到3次的查询后就会改用其他方式,如果用户对搜索到的内容不满意可以进行修改操作,将自己认为常用的词语输入到词库中提高了搜索效率。据统计,用户对增加与减少搜索词的改动并不大,大多数用户还是认可原有的词语数量,有的只是进行简单的修改与调整,无论怎样还是要在确保自身搜索方便为主要前提,相信在人们的不断完善与改进下,移动搜索引擎会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

3 用户搜索需求

3.1 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传统搜索的结果只是通过程序来取得大量的网页,而目前的搜索引擎在统一搜索的基础上,增加了用户模型数据库,对统一索引库进行了个性化的扩展。用户传统搜索的每一个搜索与点击行为之间都是独立的,只是在一定时间内用户搜索的关键词与结果相同,即便是一个用户搜索并点击同一搜索结果,其所搜索行为也不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影响,而现在个性化的搜索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用户个人的搜索行为会对下一次搜索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搜索结果会根据每个人的历史搜索记录等因素对结果重新排序,过滤掉不需要的搜索结果,将满足用户需求的搜索结果排到前面,还要偏重于搜索者本身的喜好,对经常访问的网站要进行记录,当用户搜索关键词的时候该网站就会出现在搜索信息的前面,真正体现了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与可及性。

3.2 用户浏览行为的集中化

当搜索引擎返回用户提交查询的结果后,用户就会点击其中的相关结果,系统会将用户点击的部分保存下来仔细分析,就可以及时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引擎自身的不足之处。如果用户每次的点击位置与点击次数分析是一致的,与互联网搜索引擎用户点击行为来比较,用户点击位置与次数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根据移动设备屏幕大小的不同,搜索引擎每次要检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通常为6个到9个且在每一页中显示的结果主要集中于第一页,当用户点击第4、5页的时候就不会点击下一页的结果。在搜索引擎所在页面都会有用户首次浏览的列表,这样就很好地显示出用户最为感兴趣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的搜索,提高了搜索的效率。

3.3 搜索结果与消费场景形成闭环

搜索结果与消费场景形成闭环体现了移动搜索引擎从工具演变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由于移动终端(如手机)较于固定电脑更有私密性,并且目前移动终端的人机交互技术发展成熟,条形码、二维码、图片以及语音搜索都十分方便、快捷,因此移动电子商务在满足用户精准需求上面发挥出了显著优势,让购物意向明确的用户能更快地找到目标商品。此外,在用户检索某个品牌或者某个厂商名字时,用户很可能已经了解这个品牌,故虽然通过搜索引擎提高品牌知名度的能力有限,但是能够在用户检索和了解品牌的时候使他们得到最准确、最正面的信息,然后企业通过在搜索落地页推荐消费场景并打通支付能力就形成了与消费者沟通的闭环;值得注意的是,搜索引擎的使命更多的是,进行内容的承接,因此,企业如需通过搜索引擎提高潜在客户的关注度,则需在这个过程中有策略的突出正面信息避免负面内容的展现,从而提高人们的关注度。

4 结语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搜索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根据上文对移动搜索行为与需求的重点分析,可以得出使用互联网用户的一些特点包括:移动搜索用户通常会点击排名靠前的搜索结果;移动搜索引擎用户不喜欢搜索较长的URL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积极开展移动搜索引擎方面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任务,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设计人员会开发出更加有效的用户行为模式优化移动搜索引擎的性能,未来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用户搜索引擎会更具个性化,更好地为人们所服务。

参考文献

[1]许鑫,张雯雯.基于网络搜索的事件分析研究--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J].情报杂志,2014,(2).

[2]陈少明.基于用户行为与本体的查询词扩展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D].西华大学,2010:2-5.

[3]王继民,李雷明,子孟涛.Web搜索引擎日志挖掘研究框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8):119.

[4]梁佳.房产类网站搜索营销用户分析及投放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2,(11).

[5]单振芳,朱德军.基于用户搜索行为的通用自定义查询算法研究[J].通讯世界,2015,4.

上一篇:运输过程的透明化管理下一篇:星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