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移动互联系统

2024-12-15

矿山移动互联系统(共4篇)

矿山移动互联系统 篇1

1 移动互联的定义及基础

移动互联 (Mobile Internet, 简称MI) 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 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 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未来, LTE (长期演进, 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 和NFC (近场通信, 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 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的范畴之内。

移动互联以通信技术作为基础, 其支撑着诸如生产过程管理、采矿作业分析、决策支持等应用。初期, 矿山企业的井下通信方案主要采用以小灵通为主的移动通信系统, 解决井下基本语音通信功能;目前, 流行的井下通信方案主要是3G和工业环网为主的语音+数据业务, 除了能解决基本的语音通信功能以外, 还可以承载井下多业务的接入与回传, 实现移动办公等业务;未来, 井下通讯方案会逐步向LTE演进, 实现大数据的无线交互和更稳定的语音通信, 以及多维度的智能感知。

2 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的应用场景

通讯系统的完善, 使得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使得安全生产经营的信息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安全监测、定位、调度及经营管理几个方面。

2.1 移动互联技术在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

通过智能终端和各类监测监控系统的结合应用, 可以在智能终端上实时显示各监测监控系统监测画面。可以对各类设备的远程开停信息, 监测的实时数据、隐患的预警报警信息通过智能终端实时掌握, 方便各职能部门根据监测情况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和责任人。另外, 对矿井环境变化 (气体变化) 及设备的运行情况的随时掌握, 还使得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通知带班领导赶赴现场,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处理措施。

2.2 移动互联技术在定位方面的应用

通过智能终端和定位系统的结合应用, 可以在智能终端上显示人员 (或车辆) 定位信息, 使得井下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随时可查, 并且可以细化到采煤工作面、各掘进头、设备点的具体人数和人员身份辨识信息。使得更加方便、快捷的定位到目标人员, 改善传统需要通过调度室通知井下, 井下通讯点再派人去作业点找人的方式, 提高井上井下通讯的及时性及准确性。

2.3 移动互联技术在生产调度方面的应用

通过智能终端和生产调度系统的结合应用, 可以在智能终端上实时显示每日原煤产量、巷道掘进米数、瓦斯报表等生产调度相关详细数据, 并且可以将生产过程中所需填报的各类表单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实时填写与上报, 使管理者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各类重要的生产调度信息。

2.4 移动互联技术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

通过智能终端和各类经营管理系统的结合应用, 将各类经营管理信息通过智能终端屏幕推送给相关管理人员, 做到数据随时可查, 随处可查, 使管理者掌握的信息更加准确及时与透明。

3 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的应用意义

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 不仅规范了各类数据信息的统一来源, 并且保证了各类信息的实时同步, 达到简化沟通方式, 强化现场管理、靠前管理、全天候管理、全过程管理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信息的同步推送

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使智能终端与生产监测监控、生产管理及经营管理系统数据达到实时共享与交换, 实现了各类信息的同步推送, 提高了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执行时效。

3.2 数据来源的规范

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 转变了现场巡检等各类数据的记录方式, 从手工记录再回办公室录入, 转变为实时数据录入, 缩短了数据从现场传递到系统的时间, 并且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3 信息的及时互通

通过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 提供一致、集成的应用环境, 整合即时通信、安全生产、移动OA等系统功能, 达到通过移动终端, 随时随地访问所需数据, 优化工作方式的目的。

4 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的应用前景

目前, 矿山企业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属于起步阶段, 以满足现场作业应用为主。未来, 随着技术及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 移动互联的安全性也会越来越可靠, 其在矿山企业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阔, 如通过安全的工业级无线网络环境实现无线仪表监测、无线视频、无线振动监测等功能。届时, 矿山企业可通过部署统一的无线通信架构, 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服务。

摘要:当前,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与乐趣, 随着矿山企业通讯方案的升级, 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得到了逐步推广应用。本文从移动互联的定义、建设基础及在矿山企业的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描述, 讨论移动互联技术给矿山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改变。

关键词:移动互联,矿山,信息化建设,意义,前景

矿山移动互联系统 篇2

公共自行车在国外已很普及,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全国多地已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市民的短距离出行带来方便。但现有公共自行车依然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如:市民无法实时获取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位置、可借车辆数量、剩余车位数量等信息,导致市民不清楚距离自己最近的租赁点有哪些?该租赁点是否有车可用?该租赁点是否有剩余车位?这些因素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效率,制约了城市绿色出行的发展,不利于市民出行。基于此,设计开发一套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供用户实时查询各站点基本信息,以改善目前的公共自行车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的情况。

1 总体方案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自行车租赁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系统包括采集节点和管理基站。软件系统包括Web 数据管理平台和Android 智能移动终端。

RFID 刷卡器采集自行车租赁点现场硬件设备的实时数据,通过无线近距离数据传输技术将各个停车位的信息以特定数据编码格式发送至管理基站,管理基站接收来自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的`数据并通过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GPRS 网络通讯方式将所有站点的信息发送到Web 数据管理平台。Web 数据管理平台管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服务器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转换译码处理,响应来自Android 智能移动终端的请求。最终用户可通过Android 智能移动终端实时访问Web 数据管理服务器,实现各站点基本信息的在线查询。

2 硬件系统设计

租赁系统的硬件设计采用RFID 射频识别技术,利用nRF近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和GPRS 网络技术,实现设备端与站点的移动互联。

2.1 采集节点

设计中选用射频读写模块,其核心由RC522 射频控制芯片构成。射频读写模块在用户刷卡后,读取射频卡序列号,并回送给单片机进行二次处理,以特定的编码格式进行编码。单片机对站点信息的基本编码格式:编码识别特定起始符(Message=BikeD),射频卡序列号,对应站点,停车位,停车位状态等信息。

2.2 管理基站

对租赁站点信息的汇集采用nRF 无线短距离传输技术,该技术不能实现与远程服务器的通信。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能收集租赁站点信息又能实现远距离通信的设备,即管理基站。管理基站由nRF 接收模块、主控MCU、GPRS 模块组成。

nRF 数据接收模块采用433MHz 低功耗WLK02F95 模块,数据传输稳定,模块平时处于休眠等待状态,一旦收到数据,就把收到的数据通过UART 输出,这时用单片机的中断接收函数把数据读取存储。主控MCU 使用低功耗的工业级SOC-C8051F530[4],它的一个串口控制nRF接收模块,另外一个串口控制GPRS 模块。当单片机接收串口收到nRF模块的数据时,先进行数据解码、存储及再编码,最后发送串口控制GPRS 模块发送数据。GPRS 模块使用Quectel M72-D 双频GSM/GPRS模块。该模块给用户提供标准的AT 命令接口,开发简便。系统数据发送部分,由C8051F530 单片机输出TTL 电平信号,经GSM 模块控制电路处理,实现对GSM 模块的启动、关闭控制,单片机通过串口将AT 命令发送给GSM 模块,再由发送天线将采集数据发送到Web 数据管理平台。

3 软件系统设计

租赁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典型的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利用Web 技术和Android平台软件开发技术,结合数据库开发技术,实现软件端与站点的移动互联。

3.1 Web 数据管理平台设计

Web 数据管理平台是移动互联技术服务器端的实现,其核心是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结构模块主要采用MySQL 数据库为基础,以其为Java 语言提供的API 操作数据库,包括结构修改以及数据查询、存储和更新。整个平台的工作流程如图3 所示,包含三个并发请求过程:硬件系统、Android 智能移动终端以及浏览器的请求。其中,Web平台的响应主要由三个过程组成:完成Tomcat 配置和网络的配置,主要包括端口、html 超文本资源、servlet 以及JSP 动态资源的配置等;网络连通后,Web平台等待并响应来自硬件发送数据的请求和Android 客户端访问数据的请求;对于从租赁站点管理基站发送的数据信息,首先在Servlet 中进行解码,然后依据数据库字条顺序将数据存入数据库相应位置。

3.2 Android 智能移动终端设计

Android 智能移动终端主要指运行在Android 系统的手机应用软件,是移动互联技术软件终端的实现。对于从手机客户端APP 发送的请求信息,servlet 直接响应,根据用户的不同请求在数据库中查找相应数据,最后通过HTTP 网络以JSON 的数据格式发送到手机终端,解码后以地图标记模式和表格形式显示所需数据。

4 测试结果

为了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选择成都市自行车租赁站点进行系统性能测试。测试时,首先安装设备仪器并进行刷卡操作,模拟借/还车状态,然后打开Android 智能移动终端,刷新界面,当得到服务器的确认后,手机端将会得到最新的车位基本信息,效果如图4 所示。经多次测试,系统运行良好,用户能及时正确的查询各租赁站点车位的基本信息。

5 结束语

矿山移动互联系统 篇3

关键词:OA系统;管理信息化;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5-0049-04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国内高校围绕着数字校园的酝酿、规划、建设和应用展开信息化工作,几乎所有的高校都经历了一至两轮的数字校园建设。[1]大部分高校都建成了OA系统(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系统),围绕业务流程贯通和办公资源共享展开应用。

近年来,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逐渐普及、移动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移动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泛在的移动互联环境初步形成。在这个大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工作更关注如何方便、快捷地实现内部各部门以及人员之间的协同、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如何以信息化为师生员工提供更高效优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流程向移动终端延伸成为了高校OA系统拓展升级的需求之一,移动办公成为高校OA系统建设的新热点。

高校对OA系统的新需求主要体现在:

简单:高层管理者公务繁忙,不可能长时间在办公室里计算机旁响应事务请求,希望有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登录办公系统处理公务;

及时:教职员工出差期间,希望可以获取办公信息资源;

快捷:发起申请的用户,希望减少流程周转的等待时间,得到更迅速及时的响应;

方便:部分场所不宜或不便网络布线,无法对每个终端提供网络接入端口,希望采用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办公,免去网络布线的工作量;

灵活:教职员工希望在快节奏的社会活动中灵活利用碎片时间;

集成:用户希望得到整合无缝的一站式服务,避免职能部门各有各的业务系统、应用“烟囱”林立的局面。

一、OA系统发展历程

OA系统是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综合体,是办公自动化的高级形态,包括工作流管理、知识管理、公文管理、办公事务管理等。从发展历程来看,OA系统经历了一个从以数据为核心到以信息交流为核心,进而提升为以系统运用知识为核心的发展过程。[2]根据其技术特点,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实现纸张信息数字化的萌芽阶段、实现手工业务自动化的起步阶段和实现全网资源协同化的深化阶段。

实现纸张信息数字化的萌芽阶段,以PC为中心,以 Office、WPS等办公软件为工具,辅助个人处理办公事务。这一阶段实现了基本的个人办公数据管理,办公效率有所提高,但基于单机,并未“协同”,缺乏办公过程中的沟通协作支持。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无纸化办公”,是OA系统的基础。

实现手工业务自动化的起步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开始建设OA系统,也称协同办公系统,强调“协同”的概念。以网络为基础,以工作流为中心,提供文档管理、电子邮件、目录服务、群组协同等沟通协作支持。通过网络,之前基于单机的手工业务转变为流转可控的工作流,信息的共享、信息的综合处理得以实现,办公效率大大提高。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协同办公”,信息流通过系统流转、用户通过联网的PC即可处理各种公务,远程进行响应。

实现全网资源协同化的深化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升级OA系统。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提供移动审批、业务协同、资源共享、知识管理、效率分析、流程定制等随时随地、统一集成的沟通协作支持。协同工作程度更为深化。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移动协同办公”,处理待办公务的终端由计算机转变为便携性更强的智能终端,事务响应更为及时,信息流流转更具时效。

纵观以上三个发展阶段,可以发现OA系统的时空概念越来越淡化。第一个阶段,以单机应用为主,简单的人-机交互、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个人办公的手段。第二个阶段,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连接了起来,不同地域的用户通过联网的PC机协同工作,信息流通过互联网更为有效快速地流转。第三个阶段,互联网应用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相辅相成,在前一阶段基础上,通过移动互联网,人与人之间连接了起来,可以近似地视为待办公务直接推送到人,办公时间、办公地点等被淡化,OA系统即时的业务和通讯成为可能,实现了更为有效的协同。(见图1)

二、传统高校OA系统的局限性

从OA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OA系统与信息技术环境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时期,OA系统尽管已发展到了网络协作阶段,但OA实现的工作合作也仅是局部的、浅层次的,只是将一部分手工进行的事务搬到计算机网络上, 除了将一些文档、信息进行了电子化,并在工作流管理上有所增强外,并未体现出更多价值。主要体现在:

(1)传统OA系统依行政部门方便管理而建,模仿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以满足各自部门需求为导向,系统提供的信息与服务项目少,部门间提供的应用割裂分散,用户难以从系统上获得整合的丰富的信息与行政服务,是信息员等小范围人群使用的办公系统。且限于当时技术环境,未能提供移动办公。OA系统与用户的紧密度和亲和度仍存在很大距离。

(2)传统OA系统的建设模式,多是软件供应商通过采集行政部门需求,设计系统框架及编写代码以实现。一旦成型后可拓展性有限,没有预先编程固化的流程,系统就无法处理。是“静态”的系统。OA系统无法摆脱随着应用逐渐深入、系统程序越来越难以修改甚至陷于崩溃的困境。

(3)传统OA系统建设中,关注点一直是数据传递、流程控制的自动化,为事务而事务,较少有人重视OA系统的知识管理和数据分析。组织活动中的信息与知识,难以通过积累、分享、更新、创新等过程,回馈到组织系统中,形成组织的智慧资本。

三、移动互联环境下的高校OA系统

1.移动互联环境的特征

(1)互联网络高速泛在[3]

迄今为止,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1G:模拟蜂窝网络,实现了用户在通话期间自由移动并在相邻基站间无缝切换;2G:数字语音网络,使用了数字传输取代语音,并提供更稳定的基站信号覆盖,提高了手机语音通话的质量;3G:多媒体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了语音、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在内的数据包传输;4G: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4G网络集3G网络和无线局域网(WLAN)为一体,基于宽带IP,以无缝接入融合方式,完全利用分组交换方式传输,拥有超高数据传输速度,能够快速高质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突破了有线网络对网络接入的空间限制,实现了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基础网络条件。

(2)智能终端广泛应用[3]

智能终端成为人们日益普及的随身装备,智能手机上网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为88.9%,较2014年增长3.1%;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8.4%和42.5%,较2014年底分别下降了2.4%和0.7%,电脑端向手机端迁移趋势明显。我国手机网民中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85.7%。

(3)用户体验引领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越来越便利,用户选择产品越来越有主动权,只有体验良好的产品才有可能吸引用户,并形成口碑营销。而只有用户群基数足够巨大,百分之几的付费率才能产生足够的收入,才有可能产生利润。可见,互联网产品必须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在传统经济时代,产品销售给顾客,销售过程即结束;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一个产品到用户手里,用户体验才开始,产品要根据用户的反馈迭代发展。

2.移动互联背景下的高校OA系统

移动互联背景下的高校OA系统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以“合”为贵:适合高校用户需求,融合管理与服务的理念,整合环境、业务、应用。

(1)适合高校用户需求

不追求大而全的“航空母舰”式系统,不盲目上马华而不实的应用,而是允许产品迭代发展。改变过去重开发、轻运维的局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视用户体验,不断提高系统业务内容的实用性和使用操作的易用性。同时重视知识管理、数据分析、公共信息发布。从而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应用和信息,获取用户对OA系统的心理认同,提高OA系统生命力。

(2)融合管理与服务的理念

信息化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已经取得了大家的共识,但信息化更是学校为师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桥梁。OA系统的建设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外延式的技术应用只能是“旧瓶装新酒”,使新技术去适应原有的行政业务流程、办事方式、服务范式和组织结构,新技术不可能发挥最大效用。OA系统建设的关注点应由之前的解决行政部门内部需求转向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管理与服务,降低公众的办事成本。

(3)整合环境、业务、应用

OA系统以效率为价值追求之一,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络发展为OA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随时随地的协作成为可能。同时,OA系统由封闭的系统发展为开放的平台,流程设计工作由后台的程序员转移到前端的系统管理员,实现了业务与技术的松耦合,使应用逐步摆脱技术实现细节的纠缠。

笔者所在单位经过多代OA系统发展,2015年4月,基于移动互联的协同办公平台正式上线。(见图2)新平台支持组织机构树、岗位、角色构架,支持工作流程的自定义、优化和重构,支持移动办公,与学校其他信息化基础平台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目前的信息化成果和移动互联网络,打破部门壁垒,横向整合流程业务,形成响应及时、协同配合、资源共享、流程规范、节点可查的透明办事环境。

3.OA系统建设应注意的技术细节

(1)移动OA的适配原则

移动终端的特点有:屏幕小,移动终端以便携为主要特性,屏幕尺寸有一定范围;缺乏窗口,在移动终端上,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网页显示,不能跟PC机一样打开多个窗口并进行多重任务;互动操作灵活性弱,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在操控灵活性上不如PC;移动网络的收费较高,虽然政府加大对移动上网的扶持,督促运营商降低上网资费,但移动网络收费还是高于固定线路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因此,移动OA开发要考虑移动终端的特点,不照搬PC端的功能,而是通过适度剪裁,推广轻量级的移动应用,开发原则:界面简洁,充分利用有限的屏幕空间;操作简单,尽量通过简单的触屏、刷屏或上下键来操作;功能简要,尽量减小软件的体积,只提供必要的功能;终端兼容,在设计时要考虑对多种移动终端的兼容,以提高用户体验。

(2)OA系统的安全建设

习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移动互联环境下的OA系统面临着更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要针对业务系统的不同阶段设置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做到对数据的有效保护;同时,加强和改进网络层、传输层和用户层的安全策略,系统数据和系统应用必须分开服务器部署;再次,加强对人为因素影响的控制,严管用户访问的权限和范围,开展用户安全知识培训。

需要强调的是,安全体系的建设是有经济成本、系统成本的,安全系数高,其系统的便利性和普适性也将受影响。应正确评估系统的安全级别,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方案,取得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间的平衡。

四、推广OA系统应用对高校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快行政部门职能向管理服务型转化

通过OA系统,信息能及时、快速地传递和处理,提高了行政事务处理效率,改变了传统的部门分割运行的状况,实现了部门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使行政活动具有了跨部门 、跨功能的一体化特征,也消除了不同地域(校区)之间信息交流的壁垒。师生员工获得更快捷、便利、自主的服务。

2.促进行政部门结构的合理化

我国高校行政机关是典型的科层组织机构,管理幅度小、管理的中间层级多、机构庞大,对外界影响应变缓慢。而网络在形式上是一种网状形的、全方位的、多元化的沟通与联系方式。通过OA系统的组织架构管理,对组织、岗位、角色灵活授权,组织结构由单一、固化的转化为多元、具有弹性和适应力,从而更有生命力。同时,OA系统可以加强高层管理者、行政执行者和师生员工的联系和沟通,减少中间管理层级,使组织结构扁平化。

3.推进信息公开进程

通过OA系统,师生员工能及时、全面了解学校工作的办事程序和议事规则,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使行政行为的外部监督更便捷、成本更低,增加了外部监督的可行性。从而弱化行政部门的信息特权,推进高校信息公开的进程。

4.规范办事流程

高校行政办事流程通过梳理、优化后固化在OA系统中,每一步有章可循,有痕迹可查,任何节点的操作人员都必须根据权限,按流程操作。从而规避了对办事流程人为的随意性修改,实现规范、有序的管理与服务。

5.降低行政成本

OA系统比传统纸质文件更经济地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减少了行政人员的重复劳动和手工作业,简化了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实现了一定范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形成了多校区之间扁平的、无中心的网状结构,从而大大提升了高校行政工作效能,降低了办公成本。

参考文献:

[1]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韩潇影.从信息自动化到知识自动化——大数据时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3):131-133.

[3]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20-125,131.

[4]蔡立辉.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反思与走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7-13.

[5]Disruptive technologies: Advancesthatwilltransformlife, business, and the globaleconomy[EB/OL].http://www.mckinsey.com/insights/business_technology/disruptive_ technologies.

[6]Stanford president offers predictions on a more digital future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2015/03/16/stanford-president-offers-predictions-more-digitalfuture-higher-education.

[7]王广宇.知识管理: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6-50.

[8]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

[9]李洋,柴中达.信息化与我国政府治理变革[J].管理世界,2005(2):146-147.

[10]任祎.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信息化建设思路探究[J].电子测试,2014(7):128-130.

矿山移动互联系统 篇4

1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矿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国家的科研中心开始进行相互合作探索计算机技术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对矿山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发展到现在,矿山应用软件系统包括矿山储量计算软件、矿井通风系统软件以及矿山工作管理软件等, 为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矿山的应用软件系统也在变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矿山信息化总体水平发展较低。我国大型矿山企业才有较为先进的管理系统软件,而小型矿山企业则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只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 并没有用结合实际矿山的情况和特点、性质等进行实时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行。其次, 很多矿山企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矿山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对矿山进行科学高效的开采过程中, 都要应用到信息化技术,利用计算机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和快捷性的特点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矿山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还有对井下作业进程进行监控, 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预警等,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最后,矿山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进行规范的管理,造成建设进度存在随意性,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大的差异,没能为矿山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缺乏了对共享的网络化资源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业务增加了矿山企业的管理复杂程度,不利于矿山企业更好的发展和经营,不利于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行业中有效的实施和进行。

2移动互联的含义和内容

移动互联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限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型业务。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各自独立发展后互相融合的新兴市场,目前呈现出互联网产品移动化强于移动产品互联网化的趋势。同时移动互联包括终端、软件和应用3个层面。终端产品有手机、平板电脑、矿用移动PDA与数据采集仪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各种矿山专业软件及App,例如,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矿山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应用层包括日常办公、休闲娱乐、基本工具等。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移动互联技术设计的范围也逐渐广泛。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包括:终端移动性,业务使用的私密性,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1]。

移动互联技术是以通信技术为基础,其能在矿山生产过程管理、矿山环境监测与治理、机电设备管理与自动控制、生产数据分析等中起到积极作用。在井下从初期的泄露通信与小灵通为主的移动通信技术,只能应付井下基本简单的语音通信及文字传递功能,对其他的数据和情况不能进行及时的实现井下与井上互动。目前流行的3G、4G和工业以太网不仅实现了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很大程度上实现移动办公的便捷;在不久的将来, 就能在井下实行LTE演进技术,实现井下和地上人们的无线交互以及更加流畅的语音通信,进行及时的布置任务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省时省力。

3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和创新,其在矿山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使矿山企业在初期作业的数据分析和产量预测、开采过程中速度控制和管理、 开采后的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更加便捷[2]。

3.1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

矿山企业通过智能终端和各类监控系统联网技术以及设备的结合应用,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对井下施工作业画面进行监控,保证矿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可以对井下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根据实时数据、存在的安全隐患等进行掌握,能够很大程度上方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及时交流,对矿山企业内部高效的运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智能终端和检测系统, 还能对矿井下环境变化进行严密监控,如有害气体含量升高,发出警报,及时疏散工作人员等措施和执行应急方案,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导致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方面巨大损失。

3.2定位方面的应用

通过智能终端和ZIGBEE、CSS定位系统结合,可以对来往车辆进行监控和追踪,对井下人员和运输车辆进行监控,保证开采速度和质量正常的进行,能够对工作人员和机器设备进行统计,方便了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同时,也大幅度的改善了传统通知任务的复杂程度,不用派技术人员跑到井下进行作业布置,提高了井上井下通讯工作效率[3]。

3.3经营管理方面的应用

移动互联可以和矿山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系统相结合,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计算,然后整理分析后传输给管理层,让其能够更好的经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而且还能做到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查询,及时发现数据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和透明性。

3.4技术交流方面的应用

通过移动互联广泛应用,实现了全国矿山企业能够互相交流互动,对于引进的新型技术进行讨论,建立专业的资源数据库,对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安全制度都有一定积极的影响,而且通过各个矿山企业之间技术的交流,也能很大程度上促进移动互联的发展和矿山企业的技术创新[4]。

3.5销售方面的应用

现在网络技术快速的发展,导致电子商务行业也不断的产生,利用其不仅可以在网上进行销售,降低煤炭的积压的现象出现,发展经销渠道,增加企业的销售渠道,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提高了企业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移动互联技术在销售方面的应用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还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费用[5]。

4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中应用意义

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规范企业日常工作的管理,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备份,保证了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能科学高效的对矿产行业进行合理开采利用。对于日常的工作做到及时准确的沟通,强化了开采现场的管理制度,对重要的环节进行监控,达到矿山企业最终目标[7]。

4.1信息数据的同步推送

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智能终端与生产监控系统、生产经营设备的数据达到实时更新、共享、传递、 交换,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各类信息的同步变化,保证推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重大项目的决策,从根本上避免在信息数据传递的过程中,出现虚假信息等严重违法情况。

4.2信息的及时互通

利用移动互联网络的快捷性,都可以帮助企业之间的信息技术进行及时的沟通,数据资源的共享。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的对信息数据进行查看和分析,减少了工作的任务量,提高了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会计工作的进行,优化了工作方式的目的[8]。

4.3规范了数据的来源

从传统的手工输入开采现场的监控数据,到现在直接录入到电脑数据库中,规范了调查结果的正确性, 减少手工输入的错误率,而且能提高记录数据的效率, 能够自动进行计算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数据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对数据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的处理,缩短了数据从现场传递到系统的时间,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后续的分析和决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逐步得到应用,也是顺应社会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 移动互联技术也会在矿山企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移动互联技术的实行方案也在不断的完善,移动互联的安全性也会越来越高,对矿山企业中安全、经营管理、技术交流、定位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应用,能够提高矿山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推动矿产行业经济的发展。

5结论

移动互联技术对矿产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能够对矿产技术进行完善,对开采工作进行规范,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矿产企业的经济发展。矿产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内部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也是顺应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而且移动互联技术在矿产行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矿产行业科学高效合理的开采有效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煤炭行业的不断的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推动矿山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这是我国相关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在矿山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就我国矿山信息化建设现状、移动互联的含义和内容、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在矿山企业中的应用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矿山,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潘海军.移动互联技术在矿山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48(4):13,24.

[2]王耿.浅谈数字矿山和矿山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有色矿冶,2014,56(1):62-64.

[3]李学锋,谢长江,段希祥,等.我国矿山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探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24(6):66-68.

[4]秦予辉,郑灿辉,阎建伟等.我国数字化矿山现状及发展方向[C]//2012河南省有色金属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8.

[5]王帅华.信息化智能矿山建设[J].科技视界,2015,56(4):356,404.

[6]张飞飞.对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5(3).

[7]李继云.矿山物联网节点的研究与开发[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1.

上一篇:外派绩效下一篇:政治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