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移动互联应用(精选11篇)
电力移动互联应用 篇1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在国内外迅猛发, 并在电力行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提高应对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增加应急通信手段, 提升电力应急指挥处置化水平, 本文就移动互联网在电力应急通信的应用研究的探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力应急通信系统,云计算,ipv6协议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种类多、灾害破坏较重的国家之一。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行业, 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国计民生, 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电网停电事件具有明显的突发事件特点,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最大程度地减少影响和损失。
目前电力系统应急通信主要依托电力通信专网和公用电信网两种资源。通过多年建设发展, 电力通信专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应急调度迂回能力, 在保障电网生产、基建和公司经营管理及抗灾救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公用网络目前已经发展到采用最新ipv6协议, 使现有的互联网具有更高的整体吞吐量、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改善服务质量 (Qo S) 、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实现多播功能等。
移动互联网在电力应急通信方面的应用, 使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机动式应急指挥系统, 能够确保电力公司在应对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保障重大活动所需具备的应急通信能力。
1 移动互联网应用分析
从本质上看, 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一种新的网络, 而是一种新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具体是指一种利用移动接入技术接入互联网络的方式。与互联网相同, 移动互联网也是基于TCP/IP协议的, 按照小的子网将世界各地成百上千万台计算机连接起来, 实现资源共享, 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由于接入方式是无线, 接入终端具有移动特性, 因此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具有与传统互联网不一样的新特征。
1.1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特性
由于在个性化、永远在线、位置性等方面优于PC, 同时又具有小巧轻便、随身携带等特点, 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特性。具有接入技术的移动性、终端多样性、生活相关性等。
1.2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云计算
云计算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 借助先进的商业模式将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云计算技术通过不断提高“云端”的处理能力, 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 最终把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 按需享受“云端”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
2 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应用分析
电力应急通信系统主要由一个应急指挥中心及一辆应急通信车组成, 保障了指挥中心与应急通信车之间通信联系的畅通, 加强了自备机动通信系统、电力通信专网和公用电信网三种资源的互补整合。
系统主要包括卫星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网络电话系统、无线视频传输系统、集群系统、远程办公系统、车辆定位导航系统等几个部分。
2.1 VSAT卫星通信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实现了应急通信车与指挥部主站之间应急通信通道的构建。卫星系统分成两个部分:架设在指挥中心端的卫星通信便携站, 装配在应急通信车上的卫星移动站。通过这两个点, 建立应急通信车和指挥中心之间的卫星链路, 从而进行应急业务的传输。
2.2 IP语音电话系统
本系统采用基于IP的卫星通信系统, 实现语音业务在IP网络上的传输。通过在便携站接入电力系统行政交换机实现车内IP电话拨打市话和长途电话、电力系统电话。
2.3 视频系统
本次应急通信系统配备视频会议系统一套、视频监视系统一套和录像存储系统一套。
2.4 无线数字图像传输系统 (单兵系统)
应急通信系统使用无线单兵系统以无线传输形式将远离通信车的现场音视频图像实时回传到通信车上。无线数字图像传输系统主要包括车载接收端和便携接收端两部分。
无线单兵系统采用DMB-T无线数字视频传输系统, 实现应急通信车3公里以上半径的音视频信息的实时传输, 并将现在的图像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传送至应急指挥中心乃至上级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
2.5 集群系统
模拟集群系统可以为现场提供语音业务的区域覆盖, 可实现的通信距离视基站天线高度和地形而不同, 一般在在通信车方圆5km~10km左右的范围内, 可为应急工作人员提供电话互通及通过卫星或公网资源与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联络。
2.6 GPS定位导航系统
2.6.1 GPS定位系统
应急通信系统采用北斗定位系统由位于应急指挥中心的数据处理、显示系统和安装在应急通信车上的车辆终端组成。通过将北斗卫星通信、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图形显示等多方面技术结合在一起, 可以实现对车载站的定位监控管理。
2.6.2 GPS导航系统
配备车载GPS导航仪, 为驾驶员提供自身位置信息及对行驶路线的确认。
2.7 互联互通系统
宁夏电力应急通信选用的车载互联互通系统。该系统具备IP架构, 软交换通信和DSP信号处理技术, 能够融合汇接集群、对讲机、PSTN、VOIP、GSM、CDMA等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组成统一的通信平台, 实现不同终端之间的快速组网, 并具有语音信息发布, 召开电话会议等语音基本功能。
2.8 短波通信系统
本次配备手提式HF-90E短波电台一台, 背负式HF-90E短波电台一台。手提式HF-90E主要用于野外临时建站, 特别是在车辆和船只无法到达的地点, 有人携带建站。背负式HF-90E主要用于徒步通信, 使用3m鞭状天线可通15km~20km, 在停止行进时使用快速斜拉天线可通1 000km。
3 移动互联网在电力应急通信的应用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具备数据存储分布式、高吞吐率和高传输率的特点, 使得电力应急通信系统通过应急指挥车上配备的视频监视系统将车内图像、车外图像以及通过单兵系统回传的图像能够实现实时传送至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相关人员在授权的情况下, 通过移动互联网访问网络视频监视服务器以获取前方现场实时图像, 将现场监控图像接入到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中, 指挥中心的视频监视终端对视频会议系统以及视频监视系统回传到指挥中心的图像进行录像存储。
现场视频的及时回传, 使指挥中心人员能够实时了解现场状况和电网受灾情况, 有利于明确判断和指挥, 提高现场的指挥调度能力, 缩短抢险时间, 提高应急能力, 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
4 结论
电力应急通信系统依托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 可以最大化的提高数据回传能力, 提高电力应急指挥作战能力, 对电力应急通信指挥水平的提高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樊勇兵, 等.解惑云计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3]王鹏, 黄华峰, 曹琹.云计算—中国未来的IT战略.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电力移动互联应用 篇2
2 、接受过正规专业的测试培训,热爱测试工作,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责任感强,沉着冷静,善于分析问题,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做事有始有终。
4 、工作认真负责,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it技能
1、掌握基于b/s 、 c/s架构,并能够基于这些架构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配置和兼容性测试、界面测试、易用性测试等。
2、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 linux系统的基本配置与管理,独立搭建windows或linux平台下的测试环境。
3、熟悉软件开发及测试流程,熟练掌握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和缺陷跟踪的方法与技巧。
4、能独立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缺陷报告和总结测试报告等相关文档。
5、熟练运用多种测试方法如等价类,边界值,状态图,大纲法等进行黑盒测试,了解白盒测试的思想和常用方法,能够在指导下做白盒测试。
6、理解自动化测试原理,熟练掌握常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即qtp,lr,td,bugzilla;
7、能使用vss对项目进行配置管理,能用setup factory作安装盘,用quickchm编写联机帮助,使用snagit工具。
8、能使用c++test工具搭建单元测试环境,执行单元测试(适用于c 、 c++),在vc环境下调试c代码定位bug 。
9、熟练使用sqlserver 、 mysql等数据库进行管理与简单配置(如数据库备份,还原,建库,设用户,触发器等),能熟练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简单测试。
10 、熟悉tcp/ip 网络协议,了解ftp 、 telnet 、 smtp 、 dns 、 imtp 、 pop3 。
旅游:移动互联应用提升行业效率 篇3
1、移动互联应用提升行业效率,优化生态圈。
2、《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下半年出台。
移动互联在旅游业的应用提升行业效率,优化生态圈,带动行业景气度高位运行。6月18日,同程旅游与海涛旅游在同程旅游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认双方将在出境游业务上开展广泛合作;包车游平台“走着旅行”已完成由某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发起的5146万A轮融资,该笔融资属于当下目的地旅行服务类公司中,最大数额的A 轮资金;携程宣布计划发行总额最高10亿美元,分别于2020年和2025 年到期的高级可转换债券;携程对艺龙的整合已于近日启动,艺龙的机票产品团队首先被砍,团队人员将与携程进行整合。
今年下半年,国家旅游局即将制定出台《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有关部门将公布的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企业诚信(征信) 系统记录,使旅游失信行为者付出巨大代价;6月18日,沪昆(上海至昆明)高铁贵州段开通运营,届时北京、上海、南京、厦门、郑州、武汉、长沙、济南等地将开通至贵阳的高铁列车,贵州将真正融入全国高铁网络;中澳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将向中国公民提供十年期多次往返签证,成为第四个对中国游客提供十年期多次往返签证的国家,此举将促进中国游客赴澳旅游留学;北京市商务委最新发布的消息称,来京购物旅游的境外旅客未来将可以享受减免11%退税政策。
电力移动互联应用 篇4
一、安全部门必需认识移动应用现状
近几年, 国网公司在电力系统内部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的防范工作,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提升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国网公司在移动应用安全问题上也专门进行了相关文件的颁发、制度的学习和贯彻。目前国网公司对于互联网中电力系统移动应用涵盖为:外网网站及业务系统、微信、微博公众号及电力移动App等范畴。2016年, 电力系统移动应用相关检查中发现:互联网中的电力企业移动应用漏洞大多数为系统密码弱口令/空口令漏洞, 具体分析类型为:
电力企业移动应用APP呈高危漏洞快速增长、低危漏洞减少等趋势发展, 2016年电力系统移动应用具体漏洞分部比为: (图2)
二、监管机构必须确保移动应用安全
电力系统各种领域的移动应用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系统深受各种漏洞的威胁, 用户深受个人隐私泄露等隐患的困扰。电力系统相关责任部门应加强对移动应用安全性的审核, 确保上线应用的安全性。监管部门应抓紧出台移动应用安全治理方法, 建立安全评估体系, 肃清不合格的移动应用的运行。对于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管控薄弱、数据防护能力较弱的移动应用, 应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应用安全防护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 促进移动互联新技术的应用, 保障移动应用安全。
三、技术单位必须严格治理移动应用隐患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部门应加强对系统内移动应用的管控, 提高认识, 加大管理力度。例如系统内部生产控制大区, 信息技术人员应有相应的管理职能, 督导责任人员进行系统的等保测评及备案。例如系统管理信息大区, 信息技术人员应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阻止非法终端接入、应用终端、恶意行为分析、数据交互与内容安全等, 采取有效手段处置。针对存在和第三方有数据交换的移动应用, 须建立内容审查制度对用户隐私数据和工作信息须采用加密传输、加密存储等技防措施落实数据保护。对于外网网站及业务系统, 利用专业搜索引擎如nosec、zoomeye输入关键字搜索;对于微信、微博公众号, 利用手机微信、微博客户端查找, 或者例用We Chat Collect进行全面的搜索。对于不安全的电力系统内部移动App, IOS应用通过苹果商店 (App Store) 查找 (或i Tunes、PP手机助手等) ;安卓应用需要在各大应用商店中搜索关键字。运维单位须建立移动应用安全运维制度, 落实开发平台更新、操作系统更新、安全补丁、版本更新、应急措施等安全管理。督查负责单位需建立常态安全督查机制, 把移动应用安全纳入督查范围开展日常、专项等督查工作。
社交是移动互联网最强应用 篇5
“能不能让移动互联网更加社交一点”,一些业内人士开始针对移动互联网半死不活的现状发出这样的呼声。
5月底,硅谷知名风投机构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合伙人、“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发布了KPCB有关2012年互联网趋势的最新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移动3G用户为11亿,同比增长37%。与此同时,移动设备占据了所有互联网流量的10%。而在2009年12月时,该数字只有1%。
看起来,这又将是无数媒体和IT意见领袖用以证明移动互联网是强大蓝海的最新数据。然而,这個蓝海到底蓝在哪里?继续用数据说话。一份来自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用户仅在3月份通过智能手机访问Facebook网站的平均时间就有441分钟之多,而通过电脑访问的平均时间却仅为391分钟。
为何如此呢?Facebook成长于传统互联网,如今却是移动互联网部分更有吸引力,只因为对于SNS来说,移动更方便,在移动的闲暇间,社交将是比简单游戏更吸引用户,毕竟手机这类产品,本身就是主打社交理念的电子产品。
然而,在大多数投资者眼中,蓝海一般是能够短平快实现暴利的新领域。正因如此,大部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会急功近利地把目光放在炫目的游戏、工具应用等快速消费品上,而对社交这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聚合人气的产品掉以轻心。
比如开心网,早期出现在传统互联网上的时候,是以买卖朋友、抢车位等社交游戏赢得关注,但是,在人气上升到高点后,用户却逐步流失。显然,仅仅靠游戏并不能留住用户,开心网痛定思痛之后,开始真正在社交上发力,而其中一個重要步骤就是冲击移动互联网,但绝不仅仅是将开心网搬到移动互联网上。
开心网最新推出的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美刻”,对社交蓝海实现了深度挖掘。它一反传统社交开放、公共的特点,而主打私密交友,首创“主副账号”概念,挑出那些你最可能与之分享私人信息的好友,进入数量限制为66人的“密友圈”;然后把“非密友”加到副账号中,而这一账号不受数量限制,完全依照移动互联网的特性进行设定,实现自由的可选的多样的移动社交目的,从而形成了开心网传统社交业务的延伸和拓展,获得了用户的极大肯定。
但是,仅仅发现和挖掘还远远不够,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发社交蓝海,还是一個持之以恒厚积薄发。
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化电力系统管理 篇6
关键词:网络技术,电力,系统管理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用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电力产业也随之迅猛发展。特别是“十二五”能源规划发展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电力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发电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依赖于电力产业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是指将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结合为一体的新事物, 包括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以及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 及其实践活动。移动互联网对未来电力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 有助于推动电力行业结构调整, 促进新技术支撑下的新能源开发。融入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交互平台还可以便捷地实现电力开发技术的共享、交流, 促进电力行业间的资源共享。
1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1.1 终端的可移动性
移动互联网可以让诸如手机、Pad等终端设备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 从而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和获取所需的应用服务。
1.2 移动互联网服务与终端设备具有强关联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服务受到网络及终端设备计算能力的限制, 因而运行的业务内容和展现形式也需要适合移动网络技术和终端类型的要求。
1.3 业务的私密性
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时, 对所使用的内容与服务有更高的私密性要求, 例如常见的手机支付业务等。
1.4 应用的轻便性
移动设备通讯的基本功能注定移动设备具有携带方便、使用快捷的特性, 从而使移动互联网服务的用户不需要进行复杂的PC式操作, 通过手指点触, 就可以使用相应的应用服务。
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 研究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电力网络, 可以大幅度提高电力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在电力系统内实现更加灵活高效的业务协同管理, 帮助电力部门管理人员从纷繁复杂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脱身。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电力系统管理方面的优势
2.1 提高现有电力系统通信能力
部分地区受到环境、成本等多种因素限制, 不适合建设有线数据通信网络, 移动互联网就成为这种环境主要的通信支撑, 可以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部署为这些区域搭建无线网络环境。例如海岛可再生独立能源电站能量管理系统、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等电力应用。
2.2 降低电力信息系统建设成本
由于原有有线电力网络建设耗资巨大、项目完成时间长, 造成电力网络发展与建设不均衡, 存在区域性差异。移动互联网为电力系统网络建设带来了快捷性与高效益, 促使更多区域权衡后确定了利用基于移动公网的电力系统建设方案。
2.3 推动电力智能应用创新
移动互联网有望改变电力信息化格局, 进一步推动办公自动化与服务智能化。例如, 打造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智能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以及手机缴费业务等试点应用, 这类应用的逐步增多将会从本质上改变电力系统生产、运转与消费的模式。
3 移动互联网在电力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3.1 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电力设备实时监控
分布在各地的变电所、变压器等关键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才能为生产、生活用电的稳定供应提供重要保障。但是由于这些配电设备数量庞大, 地理分布广泛而且比较分散, 同时管理人员对这些设备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要求, 导致这些配电设备的监控管理工作愈显复杂, 电力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花费较长的建设周期搭建相应设备的监控专线数据网络。
应用移动互联网, 可以利用当前较为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为电力行业提供新的设备监控解决方案, 利用移动互联网对电力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从而有效降低有线专用网络的接入与使用费用, 同时可以实现对有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设备的监管。
同时, 应用移动互联网实现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控, 可以降低电力行业在设备监控方面的成本投入, 提高电力系统内部工作管理效率, 改善电力网络预警与抵抗能力, 达到电力部门及时准确收集配电网络运行数据的需求, 对配电网络供电质量提高、运行效益改善、削峰填谷等具有重要意义。
3.2 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实时电力抄表
电力抄表系统分布在城乡广大区域, 规模和范围巨大, 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实时抄表, 就要求配备性价比经济、时效性较好的移动通信系统, 用于数据的接收与传输。
融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电力抄表系统将可以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实时性提高电力抄表业务的准确性与便捷性。通过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 电力部门可以实现工业用电数据与居民用电数据的实时监控, 从而为实现电力监测工作的分布式管理与统一监控提供了可能。
3.3 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用户移动缴费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服务理念的逐步深化, 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已经成为电力行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作为电力服务的主要环节和窗口, 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电费收取服务逐渐成为评价电力行业服务质量的关键要素。
将电力缴费服务移动化, 可以使电力客户通过移动互联网方便快捷地完成电费缴纳。当客户需要缴纳电费时, 电力系统缴费服务平台收到营销系统生成的缴费清单后, 通过移动互联网自动向客户发送缴费通知, 客户收到缴费通知之后, 可以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安装的专用缴费应用登录账户完成缴费, 服务平台收到费用后将缴纳的费用转入电力部门, 完成缴费工作。
3.4 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城市灯光景观的远程控制
亮丽的路灯是城市夜景不可缺少的妆点因素, 路灯监控随之成为城市景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管理和维护路灯随即成为电力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常, 路灯通过有线方式进行监控, 但是这种监控方式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 从而限制了路灯控制功能的灵活性。通过将移动互联网强大的无线通信优势和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应用其中, 可以保障路灯控制系统相关数据的实时传输, 确保了路灯控制和有关信息的实时反馈。同时, 也无需为路灯控制系统单独铺设有线线路, 仅仅需要为路灯安装相应控制模块, 使控制系统施工建设周期缩短、施工成本降低。
4 结语
作为通信技术与服务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 移动互联网能够有效加强电力系统的通信能力, 改变原有的固化应用模式, 从本质上改进并完善电力行业的生产、运营与管理方式。
电力移动互联应用 篇7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为了保障任务执行人员的通信需求,需装配无线单兵背负系统、摄像机、视频会商终端、对讲机、移动手机、电源、定位等设备,导致现场人员负担较大、操作繁琐,不利于应急行动的展开。同时,这些设备之间互相独立,无统一的接口、供电、数据格式,上层业务平台也是各自分离,不能满足应急事件突发性的特点以及应急处置时协同指挥、信息共享的需求。因此,设计一个应用便捷、功能丰富、业务统一的应急通系统,对增强应急处置行动能力、提高指挥中心指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互联网以宽带IP技术为核心,能提供话音、数据、视频、多媒体于一体的高品质服务,同时具有移动、便携、即时、定向等特点,能够满足电力应急通信对移动性、突发性、紧急性和临时性的要求[1,2]。
金华供电公司结合业务现状与需求,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高带宽数据网络以及功能强大的智能移动终端,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通信系统,能有效满足不同应急场景下的各种通信需求,减轻现场处置人员的负担,并能实现扁平化、一体化的指挥调度管理。
1 系统总体设计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3]中将移动互联网定义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因此,本文设计的系统架构,按照移动互联网的要素分成3个层面,分别为移动终端层、接入网络层和应用服务层。同时,电力系统应用以安全稳定为第一要求,这方面业内已经有了大量研究[4,5,6,7,8],确保了移动互联网在电力系统中运用的安全可行性。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通信系统体系架构[9]如图1所示。
1.1 智能移动终端设计
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智能终端通常都标配有高清摄像头、音频系统、GPS、通信系统、供电系统、显示系统等,因此无需再配置沉重、繁琐的外挂设备,即可拥有完整的硬件平台,配合安装其上的应用服务软件,构成应急移动终端设备,为应急处置人员提供强大的通信能力。
本文设计的应用服务软件可以安装在各类智能手机、手持终端以及平板电脑上,更可以安装在现有的智能巡检设备、宽带集群对讲手机、视频话机上,实现业务功能的组合应用。通过配置蓝牙耳机、肩章式摄像机、移动电源等丰富的配件,更可进一步提高移动终端的性能。
1.2 接入网络设计
接入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用户通过移动网络(3G、LTE、WLAN、Wi MAX等)接入上层业务应用系统。本文设计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通信系统的承载网络主要包括运营商3G/4G网络、电力无线宽带专网以及机动无线宽带专网,接入网络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
运营商4G移动网络的普遍覆盖,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通信系统提供了广泛的接入,通过开通电力专用接入点以及构建VPDN专网的方式,可以确保接入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同时,随着智能电网业务对无线宽带网络的迫切需求,各省市电力公司大规模在建的宽带无线专网也为本系统提供了网络基础。对于公网和专网信号覆盖的盲区,可以通过车载LTE基站、便携式基站或无人机空中基站为现场提供网络覆盖与延伸,并通过卫星回传网络与指挥中心建立联系。
1.3 应用功能设计
应用服务是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应急通信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交互,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指挥中心对信息进行汇聚呈现与指挥调度,应用服务层由安装于智能移动终端上的APP与安装在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应急指挥通信平台组成。根据对电力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分析,本文设计的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实时通信。移动终端之间,以及移动终端与电话、公网手机、卫星电话、集群对讲机之间能够进行呼叫和实时的通话。并且在指挥中心的调度界面上,能对移动终端的实时通信进行强拆、转接、监听、录音等调度管理操作。
2)即时消息。即时消息是对实时通信的有力补充,应急现场的外部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在台风灾害抢修、重大活动安保等背景噪音较大的场景中,现场通话不清晰,可能造成错听、漏听的问题。即时消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对讲、小视频、多媒体文件等组合式的通信手段,方便应急处置人员之间进行快捷、可靠的沟通交流,并且所有的信息记录在客户端APP和后台服务器中,方便随时查阅和事后分析追溯。本文设计的系统支持离线送达功能,当移动终端离线时,自动保存未送达的消息,并在进入信号覆盖区后,自动发送/推送存储的消息,克服应急现场网络信号无法保证的问题。
3)移动视频交互。在网络许可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实现点对点或者点对多点的视频通话,也可以作为远程摄像机,实时将现场视频回传到指挥中心。在需要时,还可以将回传的现场画面直接传输到视频会议系统,为异地视频会商提供参考。
4)现场记录报告。当前应急通信系统对事件现场情况的上报通常缺乏统一格式,不便查阅和管理。因此本系统设计了专门的业务处理单元,在移动终端上提供标准的信息汇报模板,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短片等内容,附带当时的GPS坐标、事件名称、上传时间等信息,将现场的情况全面、规范的回传到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的服务器上,可以根据时间、号码、单位以及关键字,对现场回传的报告进行存储、检索,并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标准化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从而为预防准备、查漏补缺提供辅助依据。
5)导航定位。移动终端上可以显示群组内其他队员位置及事件影响范围内重要用户、设施、物资的信息。同时,系统为指挥人员提供基于GIS的调度界面,可以实时显示所有移动终端的位置或历史轨迹,并可以在地图界面直接对所有移动终端进行发起呼叫或者查看该移动终端发回的即时消息、回传视频、现场报告文档,使得指挥操作更直观方便。
6)整合工作流。可根据需求定制开发,集成行业日常工作所需的智能巡检、现场取证、任务管理、信息发布等业务工作流,实现平战结合、智能应用。
2 系统架构及实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通信系统是典型的“云+端”架构,“云”上的统一应急通信平台是系统的核心,为接入的智能移动终端提供业务实现和交互联动。统一应急通信平台可以分成5个逻辑层面,其架构设计如图3所示。
2.1 移动端软件实现
客户端APP配合智能移动终端,是应急处置一线人员在现场进行通信联络以及与后方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与载体。客户端软件加载基于Android、IOS系统,利用智能操作系统人性化界面的设计和智能手机强大的多媒体硬件支持,实现各类通信业务。
客户端软件的部分界面设计如图4所示。
2.2 中间接入层设计
接入层是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和后台服务的枢纽与桥梁,移动APP端通过接入层与后台服务器进行通信,接入层将单兵客户端的请求转发至对应的业务服务器中进行处理,并能将各个业务服务器推送的消息返回到移动终端中。通过接入层的加入,可以屏蔽移动客户端对各业务子系统的直接依赖,方便进行系统功能的扩容,同时也可以屏蔽后台业务系统升级带来的客户端软件不匹配的问题。
2.3 业务支撑层设计
业务支撑层为语音、视频、导航等业务提供具体的功能实体,包括以下重要功能组件。
1)统一语音系统。为移动终端的语音呼叫提供分析、路由、寻址等功能,并接受上层的业务指令对移动终端的语音通话实施强拆、强插、监听、会议、录音等调度管理。统一语音系统可与其他如公网手机、行政电话、集群对讲、卫星电话等系统对接,实现移动终端与这些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
2)统一视频系统。负责处理移动终端的视频相关业务,另外,统一视频系统通过调用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或者采用标准协议与第三方监控、视频会议系统对接,可以实现移动终端查看第三方视频监控的图像,或将移动终端回传的现场图像直接传输到视频会议系统,供领导专家在召开视频会商时参考。
3)地图定位服务器。地图定位服务器可以接收移动终端发回的GPS/北斗定位信息,并进行格式统一转化以及位置点与地图的匹配,实现GIS与GPS融合,为移动终端提供地图定位功能和为指挥人员提供基于地图的指挥调度界面。
4)存储服务器。包含数据库和存储空间,对移动终端的录音、录像以及回传的文字、图片、视频文件进行存档和管理。
5)即时消息服务器。为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业务提供客户端上下文管理、文件管理、历史记录管理等功能。
2.4 平台应用层设计
平台应用层是系统的核心,负责系统用户、业务、设备的配置、维护及安全管理,平台应用层的数据库中存储了移动终端与后台指挥调度端的账户信息,对所有终端进行接入鉴权与权限识别,保证只有授权的人员可以接入系统或访问特定的业务数据。
平台应用层通过统一门户业务单元,提供操作呈现界面,实现指挥中心调度人员对现场移动终端通信的呼叫、即时消息交互、召开音/视频会议、查看回传视频、定位导航、调度管理等操作。同时通过内部接口协议对业务支撑层内不同功能的服务器进行了统一、融合和关联,实现了音视频联动、语音/视频混合会议、调度策略应用等联动业务,在提供完善通信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指挥调度效率。
3 功能扩展设计
通过接入层开放式的API接口设计,使得业务支撑层与平台应用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直接复用现有的成熟的统一应急通信系统[10],大大降低系统实现的难度,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另外可以在平台应用层的应急指挥业务逻辑外增加新的业务逻辑类,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在系统设计及试用的过程中,随着电力巡检工作的外包,对巡检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和巡检时的远程指导尤为重要,因此在平台应用层增加巡检管理模块,通过与应急指挥调度模块的整合,不仅使得日常巡检工作更方便智能,也可以为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时,提供通信支持。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通信系统与电力巡检工作相结合的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1)采用云架构,在云上的服务端制定巡检策略,包括巡检路线、巡检频率、巡检内容等,生成任务数据以及路径导航后自动推送到对应的移动终端。
2)通过GPS定位、扫描二维码、NFC物联网等方式进行到位确认,并自动在移动终端上打开维护项目详单,防止漏检错检,确保巡检质量和到位率。
3)巡检员按照提示系统项目要求逐一检查,并且可以调用应急系统的拍传及现场取证业务模块,生成包含文字、巡检记录表、图像和视频描述的格式统一的巡检报告,所有流程完毕后递交至服务器保存。
4)在巡检过程中遇到不能确定的问题可以拍照或视频进行现场取证,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中心申请支援,高级技术人员通过实时和非实时的通信功能进行远程指导。
5)云端将巡检报告和故障处理报告进行存档和大数据分析挖掘,供日常管理查询和应急处置时调用,也可作为预警分析查漏补缺的依据以及巡检人员工作绩效的考评依据。
4 应用效益分析
金华市电力公司于2015年进行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通信系统的试点及应用探索,系统的优势不仅仅是在智能移动终端上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一体化综合使用,更是在于后台服务端能把现有的各孤立的业务通信和调度系统相互关联,形成以事件为中心的综合应急指挥通信体系,有效促进应急通信手段的集成,使应急通信具有“多媒体受理、智能化决策、可视化指挥、立体式调度”的全方位指挥功能,推动应急通信向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该系统为电力应急的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对后续电力系统以及其他行业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5 结语
移动互联网作为近年来通信技术和应用的最大亮点,通过“移动互联网+传统应急通信系统”的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灵活机动以及对多媒体的支持为电力应急通信服务。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门新兴技术,电力应急通信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急通信系统依然还需要在与第三方系统互联互通、网络安全设计、业务模式挖掘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摘要:在应急处置的各个环节中,将事件现场的信息快速汇集到指挥中心,作为专家和领导分析研判的依据,以及保证指挥中心与一线人员之间通畅高效的沟通,是应急通信系统的重要功能。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和特点,在研究电力应急通信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方案,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设计和业务实现方式。应用表明,系统可以加强现场人员之间以及现场和指挥中心的交互能力,增强应急现场人员的行动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关键词:应急通信,智能单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李煜,高峰,李洋.移动互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1(14):51-52.
[2]穆晓斌,杨丽娜.基于Android的应急指挥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2):159-163.MU Xiao-bin,YANG Li-na.Android-based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J].Computer and Modernization,2014(2):159-163.
[3]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R].2011.
[4]徐震,刘韧,于爱民,等.智能电网中的移动应用安全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6):82-87.XU Zhen,LIU Ren,YU Ai-min,et al.Mobile applic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for smart 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2,36(16):82-87.
[5]刘强,杨维永,刘金锁.电力移动信息化安全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8):83-88.LIU Qiang,YANG Wei-yong,LIU Jin-suo.Research on the security of electric power mobile information[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5,13(8):83-88.
[6]段伟希,周智,张晨,等.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分析与防护策略[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2):1-3.DUAN Wei-xi,ZHOU Zhi,ZHANG Chen,et al.Analysis and prevention policy of security threats of mobile net[J].Telecom Engineering Technics and Stadardization,2010(2):1-3.
[7]方祥雷,方显业,李亚雷,等.浙江电力应急通信系统建设[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5):97-100.FANG Xiang-lei,FANG Xian-ye,LI Ya-lei,et al.Construction of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system[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5,13(5):97-100.
[8]赖业宁,王春新,仝维,等.电力无线通信专网关键技术及主要问题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4,12(12):10-14.LAI Ye-ning,WANG Chun-xin,TONG Wei,et al.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ology and main issues of pow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2014,12(12):10-14.
[9]罗军舟,吴文甲,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J].计算机学报,2011,34(11):2029-2051.LUO Jun-zhou,WU Wen-jia,YANG Ming.Mobile internet:terminal devices,networks and services[J].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2011,34(11):2029-2051.
电力移动互联应用 篇8
1 创新电力营销服务体系
当前,电力企业意识到自身问题的存在,也在不断改进自身的体系,和开发完善有效的营销系统。但是,原来的营销服务系统都停留在产品导向的阶段,无法达到用户需求导向的层面。然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新型的电力营销服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样的局面。
电力营销服务系统采用了最新的先进技术手段,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可视化一体化技术、掌上设备移动视图技术,并且充分利用原有的用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95598呼叫中心系统等用电客服系统[[1]],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营销水平,为电力用户建立了更加便捷、时效性更强的服务体系。
2 电力营销服务系统主要功能
2.1 移动用电检查
利用移动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系统可以掌握营销业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数据。现场业务人员可以通过掌上设备随时对用户的基本信息、电量电费、业务套餐等有关资料进行查询和下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将现场检查的记录或用户反馈的信息直接传输到营销系统数据库中。营销服务系统不仅支持实时数据交换,也支持离线操作。
现场业务人员把检查的结果反馈到系统数据库以后,需要经过系统授权人员允许后才能对系统数据库的信息进行修改。
2.2 智能停复电
系统合理科学设置欠费的限期和限额,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实施数据,能够定时更新客户用电的消费情况。当用户用电的程度达到了系统设定的一定条件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催费客户名单,及时提醒客户缴纳费用。当用户用电超过了系统设定的额度,就自动提醒业务人员对用户实施停电操作。在被停电客户缴纳了所欠电费、违约金等相关费用后,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实际缴费情况自动通知业务人员及时上门复电。
利用移动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系统能够将用户的用电额度、用电余额、已用度数、计量方式等实时用电信息通过移动数据发送到用户手中,让用户能随时了解掌握自己的用电情况。而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用户缴纳电费可以采取营业大厅缴费与网上支付平台支付。
2.3 防窃电管理
利用带条码或编号的防窃电封印,加强对电能计量装置等的锁具、封印管理。主要实施步骤是:将购入封印信息导入系统数据库;管理人员将封印下发到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在领取封印时要登记相关信息,如时间、领用人员、领用封印编号等,并录入系统中,以便查询是能快速找到负责人员;业务人员在现场对电表装置加封后,利用移动互联网,将加封相关信息,如封印编号、加封位置、客户信息等录入系统中;业务人员根据现场工作实际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联系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核查,并及时地进行处理,然后完善系统中的信息。
2.4 配电设备巡视
利用移动互联网和GPS定位,工作人员可以在配电电路巡视工作时实时查询配电GIS系统设备和地理的信息。具体工作的流程图为:调度班、检测班、带电班工作人员根据夜巡、特巡、例巡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巡视任务,然后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相关人员手中,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巡视,发现断路器、变压器或避雷器等设备有异常时[[2]],进行现场登记反馈到后台系统中,然后管理人员马上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对工作人员的GPS定位,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看现场巡视工作人员所处的当前位置和工作流程,对工作人员的巡视路径进行及时的调整,来提高配电电路巡视工作的工作效率。
2.5 用户报修与抢修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用户追求的就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效率。例如,某些小区在经过连天大雨后,地下积水很深,造成了线路损坏,整个小区陷入一片黑暗。可是在情况出现后,经过了近三十个小时才恢复通电。该小区靠近城市中心商务区,居民较多,楼层较高,依赖电力性较强,所以小区对通电的滞后性感到极度不满。
创新的电力服务系统需要改善用户报修和抢修的问题,用户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95598系统向业务人员申报故障维修,系统可以迅速的定位报修客户的区域,并通知管理这篇区域的人员进行工作调度,安排故障点最近的抢修车和抢修队伍前往勘察并实施抢修。在前往的过程中,系统可以结合数据库中的安装、检测、维修、巡查等工作记录,从预处理方案中筛选出可行方案提供给抢修队伍参考。
3 电力营销服务系统的应用及效果
(1)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原有的各种营销技术支持系统,都是基于桌面的应用系统,无法及时有效的应用到现场工作中。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电力营销服务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平台,利用VPN、短信等方式,电脑、掌上设备、手机等设备,以及网上支付系统和GPS定位系统,为现场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有效解决了停复电的问题。以前的电力企业,对欠费客户实施停电催费和客户缴费进行的程序比较复杂,严重影响了客户用电的体验。而智能停复电功能的开展,让客户随时随地了解掌握自己的用电情况,提供快捷的网上支付方式,和人性化的服务系统。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提高了服务的主动性,获得客户的青睐。
(3)规范了用电检查工作。电力营销服务系统根据时间不同、性质不同,制定了用电检查流程表,并且通过定位系统能够随时了解相关人员的动态,要求严格按照计划的流程进行,并将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系统中。这样不会出现区域漏查的情况,也能保证相关人员的检查质量。
(4)保证了电能装置的安全性。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及时的将电能装置信息和状态反馈到系统中,而且对每一个装置都进行了独特的封印,用户无法打开,如果需要了解相关信息,只需要对应的解锁码就行,将安全与网络联系到一起,防止出现借电或擅自篡改的现象。
(5)及时报修、抢修电路。电力建设过程中,要确保电路的质量和稳定。如果因为特殊原因的影响,使得电力设备受到损坏,需要进行修理。用户可以及时的联系到业务人员,业务人员也能快速安排勘察人员、抢修人员以及提供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并且利用完整的数据库信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抢修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用电区域的正常运转。
4 结语
电力营销服务体系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能够很好地满足用电客户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成功的将营销观念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现代化、合理化建设,提高了营销服务的主动性、时效性,提升了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增强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让许多行业的营销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而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基础的重要行业,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及用户的需求,也应该在营销服务体系上做出一定的改善与创新,提高服务效率,来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贵民.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103-103.
终端+应用定调移动互联方向 篇9
多核成趋势
P37移动终端迈向“全媒体”时代
P38终端应用渐丰
“智能家庭”加速挣脱概念期
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问题及建议 篇10
【摘要】移动互联网网络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本课题充分分析了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并针对安全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安全防火意见。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应用安全;WCDMA;WLAN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69-02
1 前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时代的大爆发,世界已经逐渐的步入到了全球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无限激增,使得人民群众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随着WCDMA、TD-SCDMA等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出现,使得人民的生活逐渐的步入到了3G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大势所趋,随着难点的不断突破,三网融合已经逐渐的融入到了实际的生活当中。此时,人民更加迫切的需要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从互联网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服务以及信息,移动互联网便应运而生了,伴随着移动终端技术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成功攻关,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趋势。
移动互联网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强烈的娱乐体验,但是移动互联在无线接入网络、移动终端、应用服务以及安全隐患上都即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手机移动病毒,垃圾短信、黑客攻击、手机死机等现象逐渐的暴漏出来,给手持设备用户带来了非常头疼的麻烦。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网络已经步入到了商用时代,但是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也愈加的凸显出来,已经发展成为技术人员必须攻关的技术难点之一。
2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现状
在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共同努力下,移动互联网网络以及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业内外人事共同关注的焦点。移动互联网网络遭受到的攻击也变得异常激烈,严重影响到了人民隐私安全、信息泄漏等问题。
(1)手机病毒
随着移动互联网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病毒问题不断出现,并呈现出上涨趋势,手机病毒实质上也是一种应用程序,但是该程序具备一定的破坏性,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电子邮件、彩信、不健康网站等,此外,还有手机病毒可以通过蓝牙、红外等传输途径进行远程植入。手机病毒的大规模爆发以及传播可以对用户造成信息丢失、个人隐私信息泄漏、银行信息泄密、设备出现故障甚至损坏等一系列危害,此外手机病毒还能够对移动通信网络网络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据我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数据显示,手机病毒的变种非常快,并且危害性也在加强,例如Spy,Flexispy手机病毒,目前已经变种成为“X卧底”病毒,“X卧底”病毒能够时刻监控感染手机用户的所有通话以及短信手法情况,最大的危害是能够远程控制手机的听筒,在用户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打开听筒进而监听手机周围的一切声音,除此之外,“X卧底”还能够对用户进行GPS定位,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2)数据信息资料泄漏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数据信息资料已经发展成为企业、政府、军队、团体更组织架构的最有价值的财产,甚至有的秘密的、敏感的商业机密数据信息直接关系到某些企业团体的生存,防止敏感数据信息资料泄漏的相关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网络运维安全、提升企业竞争力度的强有力的手段。自从2007年信息逐渐普及以来,一些大型跨国信息安全公司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去搭建数据信息安全中心,收据泄漏防护(DLP)企业的产品以及技术纷纷被趋势科技、麦咖啡等公司收购,并在全球范围内纷纷推出以数据安全检测为中心的系统,该技术可以在安全技术防范基础上辅以身份认证以及日志审查,并且可以对用户的访问进行控制。但是我国国内相关产品的发展要远远落后于国外其余的相同功能的安全产品,产业化水平非常低,在我国没有形成严格的、统一的标准。
(3)WLAN运营安全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心统计,现阶段我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的WiFi热点已经突破了十二万多个,中国电信移动运营商的WiFi热点也已经突破了十万个,中国联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突破了五万大关。WiFi热点的大力建设说明我国的三大运营商都将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发展作为了未来强有力的竞争手段,WLAN是三大移动运营公司带动移动互联网网络发展的主要切入点以及基础,在WLAN大环境建设的过程中,WLAN网络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信息安全问题都必须是要解决的重点问题。WLAN建设中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安全以及认证、网络安全等,其中发生概率比较高的WLAN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通过DNS解析绕开计费安全问题、伪AP钓鱼攻击风险问题以及Web Portal安全问题。
(4)云计算安全隐患
云计算的出现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云计算的出现是商业服务模式以及计算模式等面临的一场技术革命,为其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其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却不能忽视。为了加强云计算的安全,云安全技术便应运而生了。云计算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云计算平台自身的问题以及系统自身的安全隐患,云计算的动态性、多用户以及虚拟化等技术一定程度上使得系统的安全问题变得更加频繁,与此同时还衍生了一些新奇的安全问题,云计算大的环境下的虚拟化安全环境、用户数据信息安全防护、服务动态防护等安全问题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次是云安全的发展起步较高,安全系统在没有完善以及健全的情况下会降低系统病毒查杀的能力,进而影响到用户的数据机密信息的安全。
3 移动互联网安全建议
(1)手机病毒防护措施
手机病毒是伴随着互联网网络发展形成的新型产物,因此,我国国家并没有针对手机病毒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确定主人主体以及具体的防护需求。除此之外,我国还没有一个详细的标准去界定病毒,没有一个详细的评判标准,同时也没有一个健全的防范标准。根据Gartner预计,全球的智能手机以及可以对网络进行访问的手持设备在2013年将会突破16.9亿部,手持设备持有用户数量将超过PC电脑数量,成为上网的主要设备。智能手机平台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的,病毒在具备操作系统的手持设备中传播的概率极高,感染病毒的手持设备中有90%是带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因此,手机病毒防护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为了确保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安全运行以及业务的正常开展,可以建立控制、预警、检测以及实时响应等一列的安全防护流程以组织手机病毒的传播,及时的发现病毒并有效的对其进行隔离并处理掉。
(2)数据信息资料泄漏安全防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数据信息资料泄漏安全隐患频频发生,数据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以及完善,目前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分为三类: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防止敏感数据信息泄漏的的主要技术,可以分为磁盘加密技术、文件类加密技术、硬件类别加密技术、网络信息加密技术等,数据加密技术通过各种算法实现对敏感信息加密,防止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遭到截取,进而防止用户轻易的访问敏感信息;控制相关技术,控制类技术主要指的是相关访问控制策略技术,主要包括对数据集中管理以及控制,对数据添加访问权限控制,并定期的对数据访问记录进行审查;过滤类安全技术,数据安全过滤技术的主要措施是在网关的地方设置某些安全过滤硬件设备,此种设备能够详细的对HTTP协议、FTP协议以及POP3等协议进行分析,通过对协议的分析过滤掉不安全的数据信息。
(3)WLAN运营安全防范
针对WLAN运营安全存在的安全问题,世界相关电信联盟制定了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主要包括IEEE制定的802.11i标准以及我国自己研究制定的WAPI技术标准。802.11i标准中的认证过程采用的是共享密钥措施,并且在过程中定义了WPA2/TKIP加密算法;WAPI是我国研究的较为成熟的安全技术标准,其认证措施采用的是数字证书安全认证机制,并且针对认证机制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MS4加密算法。802.11i标准以及WAPI技术标准的目标是解决用户到AP的接入部分的数据加密以及认证等安全问题,现阶段,WEB认证技术是三大通信运营商采取的最多的认证模式。
(4)云计算安全隐患防护措施
在云计算环境下确保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安全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几点内容:加强用户隐私数据信息以及数据安全的防护力度,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的管理权以及数据信息的拥有权是相互分离的,因此用户的数据信息的安全便成为了终端用户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用户的敏感数据信息,需要在云计算环境下搭建一个健全的、完备的系统,该系统需要涉及到用户的信息完整性保护、用户访问控制、访问控制以及信息访问审计等;确保虚拟化环境的运行安全,可以通过采取隔离虚拟机、镜像文件安全存储、虚拟环境实时监控、块对象等存储方式确保云存储服务的安全;云安全服务,一方面要参考分布式的安全信息防护、云节点集中安全检测等云安全服务模式,例如WEB信誉安全服务等,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完全站立在用户的角度,为不同企业或者用户设计不同的安全需求,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动态差异化的云模式安全服务。
4 总结
伴随着互联网网络与移动网络的融合,移动互联网网络变得更加开放,其可以对用户开展的业务也更加的丰富多彩,终端智能手持设备逐渐占领了移动设备市场,智能设备突出的特点、应用以及娱乐性能在移动互联网网络中变得越来越明显。但是,伴随着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式的出现,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形式以及特点,应用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网络推广的主要问题。通过详细的分析中外文献资料,本课题对目前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网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安全防护建议,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移动互联网网络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永斌.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探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8(08)
[2]王永斌.移动互联网安全探析[J].通信世界.2008(47)
移动互联网应用迎来春天 篇11
移动互联需求增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新兴互联网设备致使网络爆炸式增长。同时, 通信业务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 手机用户60%以上的时间用来获取信息等, 而不用于语音。“这是个趋势, 由于大量千元智能手机的推出, 用户行为变化有可能是50%, 甚至100%。”在10月31日举行的“2011 (第五届) 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表示, 未来10年内, 网络流量可能增加1000倍。
据工信部9月份统计公报显示, 截至今年9月末, 移动电话用户数为9.52亿, 3G用户数突破1亿, 达到1.025亿用户。
2011年, 国内移动互联网环境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无论从运营商政策、带宽资费、用户体验, 还是操作系统、终端变革等方面, 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 并且从中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以中国移动为例, 为推动平台化运营, 引导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 将搭建统一、开放的云业务平台, 聚集产业资源、拓展产业价值链、增强产业辐射能力。业内人士表示, 中国移动应用商场已经聚集了5000多家合作企业, 超过200万开发者, 内容涉及数字音乐、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和发行、网络动漫、网络文化等10多个行业, 预计到2013年产业价值将超过1000亿元。
目前, 随着电信业加速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行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电信行业已从服务于单一应用的传统模式, 进入到各种差异性应用共同发展的时代, 用户、终端及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和运营商都深入参与, 运营商网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通信业应抓住移动智能终端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 加强终端自主操作系统的研发和推广, 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和应用平台等关键环节进行发展。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表示, 中国移动将大力实施GSM、TD-SCDMA、WLAN和TD-LTE四网协同发展, 促进无线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
融合应用创造生活新体验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第三季度, 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8.3亿元, 同比增长154.6%, 环比增长38.9%。艾瑞咨询分析认为, 移动终端和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加剧, 进一步加快了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 带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增速再创历史新高, 爆发之势初显。同时, 传统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 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 也在推动各细分行业的成长。
推进行业融合发展, 积极践行“移动改变生活”的理念, 是以“客户为中心”所有运营商、银行业乃至其他传统行业提升品牌能力, 实现产业拓展的方向。
在一些创新能力强的商业银行的推动下, 手机支付方式逐渐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余额查询、信用卡还款、手机固话充值、水电煤缴费、网上商城购物等支付都可以选择用手机远程操作, 很多银行纷纷涉足移动支付领域。今年以来, 包括工行、招行、中行、中信银行等纷纷推出i Phone客户端。以工行手机银行i Phone版为例, 目前可为客户提供18大项、114子项业务的功能应用。
今年9月份, 中国银联与重庆农商行合作推出了新产品, 使该行今后的移动自助金融产品可以融合自助银行、远程支付、近场支付、电子钱包等便利功能, 将基础金融服务、多领域移动支付应用以及跨行业移动支付运用高度整合, 是改变大众生活方式的崭新金融平台。
近些年来, 浦发银行在移动金融领域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历程。该行在2002年完成了整个IT系统全国大集中, 为后续的互联网应用、手机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浦发银行于2004年推出了基于短信的上下行的查询和通知的服务;2009年, 通过与中国移动合作手机号码绑定的方式, 推出了基于WAP的手机银行;2010年3月, 中国移动入主浦发银行, 持有浦发银行20%的股份, 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这不仅是电信与金融企业的“联姻”, 更意味着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将加速推进;2010年11月, 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在手机支付领域开展一系列重要合作, 并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之后的7个月时间, 推出了手机支付的产品。可以看出, 中国移动得以借助浦发银行专业金融的优势, 而浦发银行借助中国移动巨大的客户群, 可以加速移动金融乃至零售业务的扩张。
统一标准为跨越发展铺路
随着市场环境日趋成熟, 移动支付业务已经从远程到近场支付, 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发展潜力巨大, 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利于业务的推广。目前,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 导致与NFC手机间存在互操作问题。专家呼吁, 应尽快出台标准, 规范接口, 互联互通, 降低成本, 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加快手机移动支付的产业化进程。
2010年11月, 中国联通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推出了“联通手机一卡通”服务, 这一举措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体会“移动支付”的方便与快捷。不过该服务只有北京联通的用户可以使用,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用户被排除在外。与此同时, 公交、零售、税务等应用领域也频传独家合作的消息, 如中国移动推出的“手机钱包”支付平台。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有关负责人表示, 市场各方参与者自行发展封闭商圈, 是不利于市场参与方远程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银联手机支付是将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的新型支付方式, 以SD卡模式为例, 用户只需将符合银联标准的金融智能SD卡置入手机, 就可一站式享受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购买游戏点卡、银行卡余额查询、多银行卡间资金归集等多种远程金融服务。
为了积极整合移动支付行业链资源, 截至今年6月, 中国银联已与157家银行签署业务协议, 并在支付终端方面, 与HTC、TCL和大唐宣布合作。考虑到地方性中小银行参与手机支付的机会, 中国银联正在研究基于SD卡的手机支付方案。与此同时, 目前全国已有约40万台POS机完成了NFC标准改造, 支持移动支付。预计到今年底, 这一规模将达到60万~70万台, 具备适合小额快速支付的环境。
近日, 北京电信发布公告称, 将免费为天翼用户升级开通中国银联手机支付功能, 并免费办理“银联翼宝”手机支付卡, 将手机升级为一台移动支付终端。电信此举虽然并非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商用手机支付的首次试水, 但一开局就向全部用户展开推广, 无疑证明手机支付的银联技术标准已经达到了实用性要求, 再加上此前已经加盟银联标准的HTC、TCL等终端厂商, 银联标准在手机支付市场的大规模推广即将展开。
【电力移动互联应用】推荐阅读:
电力移动作业10-16
移动互联应用11-10
电力移动GIS06-16
移动互联网及应用07-06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10-28
移动互联网应用之创新05-13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07-25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