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2024-10-15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精选12篇)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篇1

针对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 可以有效的实现系统容量与实际资源的匹配, 避免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 出现失稳的问题, 从而可以有效的推动网络的运行, 使得通信的质量达到最佳的效果, 下面本文就针对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

1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的主要内容

1.1 基站参数的检查核对。

在对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中, 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基站中的硬件以及软件进行有效的调整, 保障硬件的调整符合优化的标准要求, 针对基站中的各个硬件实行合理的规划, 对天线的方向以及下倾角进行有效的校正处理, 调整角度位置, 将小区的频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确定各个参数的频率, 保障测试仪能够正常的运行, 对出现损坏的信道进行适当的修正处理, 保障基站中参考的时钟能够得到有效的校正。

1.2 有效控制覆盖。

一般来说, 基站的覆盖区域就是在该基站的服务指标范围内, 在这一范围内, 基站可以进行信号的全覆盖, 实现区域内的可通话设置。针对基站的覆盖范围进行合理的频率控制, 使其覆盖区域内的各项参数可以得到合理的规划, 从而保障通话的顺畅性。为了使得基站的覆盖控制效果达到理想化, 就需要对基站的天线高度进行有效的提升, 将基站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适当的提高, 这样可以使得基站的覆盖范围相应的扩大, 而如果将天线的长度缩短, 或者是将天线的发射功率相应的缩减, 就会使得基站的覆盖范围相应的缩小。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不能够为了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 而盲目的将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增大处理, 也不能够为了控制基站的覆盖范围, 而一味的缩减天线的发射功率, 而是要根据基站的实际情况以及区域内所需要的信号强度, 来对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 从而对基站的覆盖范围进行有效的缩减和扩展。在服务区域内, 如果要降低接受电平或者是提高接受电平, 而不对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电波进行有效的改变, 就会使得电波出现耗损的情况, 这样就会导致, 基站范围内的通话质量受到影响, 尤其是接近基站的区域, 通话的质量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出现无法通话的情况。所以, 在一般情况下, 最好不要进行基站功率得到调整, 要想调整基站的覆盖率, 只需要对天线功率进行调整即可,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通话质量的受损。

2 统计数据的收集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中, 统计数据的收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如果不能够收集到全面的统计数据, 就会使优化效果大打折扣。在统计数据中, 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下行信号测试数据以及上行测试数据等, 针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 能够在依据该统计数据的基础上, 实现对故障设备的定位。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中, 上行信号测试数据以及上行测试数据都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这两个数据能够为网络的优化和规划, 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只有两个数据结合, 才能够使得网络的规划具有合理性, 单独的一项数据并不足以支持网络进行规划, 所以两者的结合是网络优化的必要条件。

3 统计数据的分析

在清楚的了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 对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时, 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如下几种:首先根据统计的结果, 对小区中的通话质量进行控制, 对其中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信道掉话率以及切换损失率等指标进行改进, 在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对重点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 从而实现对每个问题的合理解决。其次, 通过使用较好的测试工具测量实际数据, 得到第1手资料, 发现覆盖差的地方, 通过罚整小区的天线和建设基站来解决;发现切换不成功时, 通过检查和修改小区参数中切换定义来解决。

4 降低掉话率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 当人们使用手机的时候, 往往就会出现严重的掉话问题, 这一问题也是人们反应最多的问题之一, 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人们的通话效率, 就需要对掉话率进行合理的降低处理,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对网络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提升。就移动通信网络来说, 掉话率能够反应出一个网络的综合质量指标,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 出现的掉话情况往往与设备性能、参数设置以及网络的覆盖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不同原因导致的掉话问题的出现, 可以采取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测试车进行大范围内部的通信信号测试, 确保切换通话的质量。同时, 针对因为干扰因素导致的掉话问题, 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利用测试网络来对外部的干扰信号进行隔绝处理, 在基站地质的选择上, 要尽可能的选择远离强磁力设备的区域, 同时要对网络的频率进行有效的规划和调整, 严格的依照频率的应用模式进行频率的增加或者是减弱。而就角度问题所引发的掉话问题, 在进行解决的时候, 可以先利用手机进行试播测验, 然后后依据所得的数据来进行故障的定位, 从而对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对各种可能造成掉话问题出现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规避, 就可以有效的起到降低掉话率的目的。

5 提高接通率

要想使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区域内的通话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 从设备完好率、中继完好率、信道完好率入手, 每天儿次对所有设备、信道、中继的状态进行检查。其次, 修改不合理的局数据对所有路由数据进行认真检查, 调整不台理路由, 使信令更加畅通等。

结语

上述主要对蜂窝移动通信网路的规划和优化进行了简要的探究。蜂窝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是整个移动通信系统的中心, 它直接关系到移动通信网能否稳定、可靠、高效地运行, 它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 故受到移动通信网运营部门的高度重视, 做好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工作是移动通信网高效运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丽凤.GSM数字蜂窝网的无线网规划[J].移动通信, 2012 (05) .

[2]刘勇强.CSM移动通信网的网络优化的方法[J].移动通信, 2011 (04) .

[3]陈志谦, 黄建青.移动通信直放站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移动通信, 2013 (03) .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篇2

移动数据业务高速发展下WCMDA网络规划策略

作者:

来源:《移动通信》2012年第20期概述

随着3G网络的逐渐成熟,无线网络空口带宽的提高为数据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承载条件——可以承载高速数据业务,为数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智能手机集成了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综合特性,具备强大而实用的数据和网络功能,现有的移动数据业务均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同时,还具备强大的功能拓展性,促使开发者推出更多的新应用,智能手机应用已延伸到社交、游戏、教育、医疗和办公等各个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终端、用户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来了数据流量的激增。

试论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有效规划 篇3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电网;通信电源;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 E9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296-02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一、通信电源

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但是通信电源在整个通信行业中占的比例并不大。电信运营商在电源产品上的采购主要是每年的设备维护和系统设,其中电源设备的维护通常占采购量的比重更高。电信运营商每年用于电源系统的建设上的费用相对较少,除非电信系统需要大规模的升级或者扩建,运营商才会增加电源设备的采购量。电力通信电源是智能电网的通信系统的关键设备,通信电源系统的质量好坏关系到通信网的安全和质量,如果电源出现故障,对电网的安全和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只能电网通信电源的管理和维护应该被重视。在智能电网中,采用先进的、集中、自动化的管理的方式进行。采用先进、可靠性高的电源电池和稳定的供电方式对构建强大的通信供电系统尤为重要。通信电源供电系统中,一般采用DC-DC转换器对通信设备供电。蓄电池可采用免维护电池,寿命长且密封性较好。建议采用双蓄双充模式,可适当加大直流蓄电池组的容量,采用两组DC-DC转换器为通信设备供电,可以保证通信设备供电可靠性。在保证通信设备安全可靠供电的同时,不仅降低了设备投资,实现了资源共享,还可降低工作人员的维护量。

二、数字变电站通信需求及满足

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概念为变电站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全部数字化,基本特征为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运行管理自动化等。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乃至数字化电网的逐步建立,为构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初步统计,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已有70多座数字化变电站投入运行,在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的成果,使在变电站一次设备、变电站通信网络等方面具备了建设智能电网的条件,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推广数字化变电站,促进电网的智能发展,需要考虑现有通信网络改造和构建新兴通信网络,以满足变电站的数字化建设。

2.1 通信开放、标准化

数字化变电站的主要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都应为智能设备,这是变电站实现数字化的基础。智能设备需具备可与其他设备交互参数、状态和控制命令等信息的通信接口。构建开放的通信架构,形成一个“即插即用”的环境,使电网元件之间能够进行网络化的通信。统一技术标准,数字化变电站可以对传感器、智能电子设备(IEDs)还有应用系统实现无缝通信,就是信息在设备和系统这两个之间得到完全的理解,这样才能实现设备和设备时间、设备和系统之间、系统和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的功能。实现这个功能,必须依靠电力公司、设备知道企业和标准制定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各做,才能实现。

2.2 通信网络化

数字化变电站内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设备,通过网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并要求通信具备实时性、安全性。目前的通信需求主要是系统物理量的传递,主要足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测量数据、遥控命令等都要求实时传送,一旦出现故障,则需要传送大量的数据,要求信息能在站内通信网络上快速传递。通信的安全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可采取只读访问以及密码和防火墙等策略。

2.3 信息集成化

高速通信系统使得各种不同的智能电子设备(IEDs)、智能表计、控制中心、电力电子控制器、保护系统以及用户进行网络化的通信,同时,这中间产生的数据和信息都集中采集、统一传送,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

三、信息管理

3.1 数据采集

在实时数据采集上,智能电网大大扩展了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的数据采集范围和数量,提高了电网的“可视化”。智能电网的实时数据主要包括三类:电网运行数据、设备状态数据和客户计量数据。电网企业应该加强对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和更加详细的客户计量数据的采集,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更有力的决策支持。设备状态数据的采集有利于推进电力行业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电网企业目前在开展状态检修和状态评估的初期工作,设备状态数据的获取是状态检修和状态评估的重要基础。同时,电网企业应该根据不断更新与变化的设备情况,花大力气制定和更新设备状态评估的标准。

3.2 数据传输

智能电网需要采集大量的设备状态数据和客户计量数据。这两类数据的特点是:数据量大,采集点多且分散,对实时性要求比电网实时运行数据低,数据需要被多个系统和业务部门使用。在智能电网中,对这部分数据的采集是采用基于开放标准的数字通信网,即基于IP的实时数据传输方式。它是基于开放标准(TCP/IP)的数据网络通信,提供协议转换器,可以兼容现有设备,多通道共用,提高通道利用率,多通道容量可以被其他数据通利用,更适合对大量的设备状态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采用基于IP的实时数据传输,各后台系统通过订阅方式直接获取所需数据,减少了数据通道压力,避免在实时系统和管理系统之间开发多个数据接口,有利于实现实时数据的共享。

3.3 信息集成

针对电力企业已经存在的信息“孤岛”和“烟囱”问题,智能电网尤其强调建立企业信息总线(ESB),实现企业级信息集成。智能电网中,需要集成的信息包括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电网公司内部管理应用系统产生的管理数据、外部应用系统数据。为了实现企业级的信息集成,需要建立企业信息集成总线,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各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到统一的分析数据仓库。企业信息集成总线中信息交换以及数据中心数据模型参照/遵循CIM标准。

3.4 分析信息

信息分析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内容,是电网智能化的根本体现,有利于支持电网企业的业务改进与创新。数据分析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集成程度。根据智能电网信息集成程度,将分析优化分为四个层次:实时事件、闭值、通知、屏幕显示、邮件、传呼;指标计算、趋势分析;数据分析、事件的实时或事后诊断处理、数据挖掘;高级优化、业务建模和规划、决策支持。针对电网企业不同的业务主题,建立完整的分析结构层次,指导对数据的深度利用;电网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人员,可以从这个完整的分析结构中订阅自己需要的分析功能;这样一个分析结构层次中,实际上包含了电网企业的重要运营和管理指标体系,能够清楚地表征电网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

3.5 信息显示

通过门户系统,能够从多个数据源获取数据,将经过分析优化处理后的信息,以用户定制的门户和仪表盘方式呈现给用户。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访问,不同层次的用户获得自己关注的信息,用户能够配置需要显示的信息和表现方式,还能够实现对分析结果的企业级分发。

3.6 信息的安全管理

电力系统存在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发电商,电力企业,电网,用户的资料信息。智能电网中,必须明确各个主题的权限和保护程度,确保各个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信息传输过程必须能抵御外部干扰和恶意的窃取,加强主动实时防护和信息的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的密码等技术。

参考文献

[1] 徐磊. 智能电网的网络通信架构及关键技术[J]. 电气技术,2010, 08:16-20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篇4

关键词:移动通信,密集市区,无线网络规划,数据业务

权威数据显示, 近年来全球移动数据宽带使用量以每季度30%的速度突飞猛进, 亚洲成为了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 增幅为36%。我国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 移动无线网络也迎来了飞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庞大的客户群体只对最终的服务能否相同感兴趣, 对如何获得无线网络并不感兴趣。

在我国GSM、TD-SCDMA网络及WLAN是无线网络的主力军。但是无线网络的发展需要三网协同发展, 但目前三网的协同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期, 尤其是在密集市区, 三网业务的重叠较差比较严重。这就表面三网在前期建设规划中, 业务分配不够科学合理, 没有达到最优配比。因此在无线网络的规划、优化改造中要从网络覆盖、未来业务量等多个方面落实。

一、移动通信规划的重要性及移动通信网络简介

1.1规划重要性

从全球数据上来看, 当前移动无线网络业务已成为拉动通信业务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当前网络的发展不断呈多远化的趋势并发展迅猛, 以GSM (2G) 、TD-SCDMA (3G) 网络及WLAN为助理三网协同的背景下, 无线网络的发展拥有广阔前景, 因此通信企业要想不断保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就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网络质量并且有预期的扩充无线网络容量, 走在市场的前面。

1.2主要的移动通信网络简介

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由核心交换与无线基站这两大系统组成。从网络结构上分析, 现在的核心交换系统与传统的网络系统结构存在一致性。而无线基站系统则有较大差别, 其传输主要依靠无线信号进行传播, 因此其传输性能受环境影响较大, 所以在无线网络规划当中, 要重点考虑其环境因素。当前我国无线网络的主力军为GSM、TD-SCDMA网络及WLAN。

GSM数字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主要由TRAU、BSC、BTS、OMC-R等组成。其主要完成无线操作与OMC-R专门对无线网络进行有效管理, 其管理内容主要为软件下载、参数修改及系统配置等等。

TD-SCDMA是当前中国移动自主经营的系统, 其主要由核心网和无线基站系统组成, 其中RNC主要对无线基站上传的所有无线数据进行管控, 而Node B主要功能是进行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TD-SCDMA与GSM存在很大差异, 两者关键技术不同。

WLAN即无线局域网系统, 其主要由AP设备来发射无线点信号, 其无线传输主要依靠无线信号在空中传输而不依靠有线的实际缆线。

二、移动通信密集市区无线网络特点

2.1 GSM的特点

GSM属于2G网络, 其主要业务为语音业务, 但同时也能够承载一定的数据业务。其主要特点为:

1、具有较高的容量;

2、语音质量高;

3、安全性能高;

4、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具体而言, GSM具有如下技术特点:首先是安全性, 这类系统的加密采用空中接口方式, 由网络AUC及SIM卡密钥共同决定。在安全保护方面, 其利用加密、鉴权以及使用TMSI号码达到预期效果。之后为话音质量, 在门限值以上程度时, 由于其GSM规范中定义了话音编码以及空中接口, 因此话音质量通常处于同一水平, 不会受到无线传输质量影响。最后为容量方面, 每个信道传输带宽的上涨让同频复用载干比必须调节到9d B以下, 因此GSM系统可将同频复用模式调整到3/9或是4/12;加上话务自动分配与半速率话音编码, 其系统容量效率相对于TACS而言将更高。

2.2 TD-SCDMA

TD-SCDMA属于3G网络。其主要特点为:

1、数据承载能力高;

2、网络覆盖范围大;

3、种类丰富、品质较高。

此外, TD-SCDMA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其TD-SCDMA还能在市场服务导向及服务质量上有极大的发展。在这一系统中, 通过自适应算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基站系统能够让智能天线的覆盖动态化, 在目标空间中形成定向波束 (针对特定用户) , 提升下行信号能量利用率, 同时尽可能将信号干扰程度降至最低。利用智能天线, 基站能够在整个目标范围内对终端保持跟随, 改善终端信噪比, 提升系统质量。

2.3 WLAN

WLAN属于无线局域网络系统。其主要特点为:

1、建设成本低廉;

2、接入的速率高;

3、WLAN目前只能支持低速移动, 难以适应市场需求;3、安全性较低;

4、移动管理能力较弱。

目前WLAN的使用体验程度差异较大, 其技术要求需支持突发的、高速的数据业务, 在室内使用过程中还需解决子网相互干扰以及多径衰落问题。

三、移动通信密集市区无线网络规划要点

随着无线移动业务不断增长, 密集市区无线网络规划已成为当前移动通信规划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目前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需要从总体目标、基础资料、基站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参考。

3.1无线网络规划的总体目标分析

在密集市区无线网络规划中, 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移动用户对网络的需求, 展开综合分析。其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容量分析、覆盖面分析、服务质量分析等。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后, 针对相应问题制定科学的规划目标。

3.2基础资料分析

密集市区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人文资料、网络技术资料、网络运营资料三大方面。

人文资料。人文资料是密集地区最为重要的基础资料, 密集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交通情况都决定了该地区业务量。只有充分掌握该密集区人口数量、人口流动情况, 才能使掌握的基础资料更加详尽。尤其是掌握地区经济情况, 能为无线网络规划做重要参考。

网络技术资料。在当前, 已有许多基站分布在不同的网络规模中。优化密集市区无线网络, 就必须对现有的基站容量及相应的技术参数进行全面统计。

网络运营资料。网络运营资料也是做好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基础资料。网络运营资料主要包含当前密集市区话务容量、实际话务量、切换成功率、阻塞率等内容。尤其是对各基站忙和网络忙两个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在统计过程中, 注意提取平均值, 对节假日、突发事件等能引起话务或移动网络业务异常的情况要进行单独分析。

3.3基站设置

基站设置是整个无线网络规划的重要环节。基站的设置要以基础资料为基础, 充分考虑密集市区人口、经济、交通等情况来解决网络容量, 通过对网络技术资料、网络运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来提升基站网络服务质量。

此外, 在基站设置中要注意对现有网络进行有效挖掘, 修复网络问题和缺陷, 并做好相应的调整或改造来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对网络缺陷要进行细致分析并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

四、当前无线网络整体的现状

4.1无线网络业务情况

当前无线网络数据业务量呈几何倍数攀升, 语音话务量趋于平稳且有下滑趋势, 当前网络的负荷不断上升, 现有的网络资源日趋紧张。

GSM、TD-SCDMA与WLAN网络规模难以满足需求日益旺盛的无线网络市场。除GSM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语音和数据业务进行分流外, TD-SCDMA与WLAN都不能良好分流。

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 加上各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城市内的密集市区越来越多, 区域内的无线网络深度覆盖与容量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求, 服务质量不断下滑, 投诉越来越多。

4.2网络结构情况

在当前的无线网络格局中基本以900M频谱为主, 为了确保区域的网络质量, 区域的配置均设置在8d B以下, 在现有的网络中, 以降频来确保网络质量较为困难。而1800M的网络又难以实现连续覆盖, 两者之间的切换和均衡效果比较差。目前网络结构中, 新旧设备较为混杂, 维修较为困难、能耗大、故障也较为频繁。目前密集市区的网络层次较为单一, 基站配置智能随业务增加而扩大, 属于“被市场牵着跑”, 严重滞后。

4.3行业情况

无线网络行业重组到现在, 在城市密集市区, 市场覆盖率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多网联合实现了配套资源共享共建, 营运商之间已不存在资金优势, 需要比的是技术和服务质量。目前4G后起之秀大有鲸吞整个市场的趋势, 这对GSM、TD-SCDMA与WLAN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五、结束语

我国移动无线网络的发展形成以GSM网络、TD-SCDMA网络及WLAN网络三网的格局, 囊括了我国境内绝大部分的语音及数据业务。GSM网络与TD-SCDMA网络均承担语音和数据业务, WLAN则主要以数据业务为住。随着当前无线网络业务不断增长, 区域内的业务分流困境成了当前通信企业亟待改变的重要议题。文本以三网协同发展为原则, 主要从用户需求、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市场情况来进行论述。并提出从预测业务量、优化频率资源、解决网络问题和缺陷、提升覆盖、提升安全性能等多个方面来对无线网络进行科学规划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钱易.江苏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 2012.

[2]谢涛.集群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分析及无线网络规划方案[D].复旦大学, 2009.

[3]刘哲.TD-SCDMA无线覆盖系统规划及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 2009.

[4]单劲峰.地理信息在3G网络规划及3G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 2009, 05:71-76.

[5]徐钢.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问题研究[J].电子世界, 2014, 08:131.

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规划 篇5

在我选择通信这个专业时就知道:要学好通信工程专业知识,必须清楚通信工程师工程素养的特点,要有较好的素质结构,较强的能力结构,以及比较全面的知识结构。

目前自我分析一下,我发现自身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习激情不是太高,学习主动性不强。这些不足将会严重阻碍我的专业学习,因此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将会努力地改正这些缺点,同时,我也发现我拥有一些优点: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计算机知识容易理解掌握,目前提前自习了一些计算机语言。相信这些优点会对我的专业学习产生一定的帮助。

不管学什么,有了学习兴趣,那这一门学科学起来就会给力很多。而我的兴趣爱好基本都是在电子电路,计算机上面,所以我有足够的信心学好通信这门专业,这也是我选择通信专业的信心来源。

在不知不觉中大一已经过了一半。回想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充满了憧憬,但是更多的还是朦胧!对这个专业的很多都不清楚,当时选这个专业时也是相信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自己的信心。但通过对通信导论的学习,这模糊的影子开始逐渐清晰!虽然当时选这个专业是因为自信和感觉,但通过这学期的了解,我对当时的选择一点都不后悔,而且很喜欢这个专业。在剩下的大学时间里,我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专业的学习。我希望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深切地来体会青春和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和甘甜。

在这学期中虽然没有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但通过一些渠道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这个专业以后要学的专业知识和它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电路、模电、数电、C 语言、高频电子、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 等。专业课: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信令系统、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嵌入式等。学习这么多的课程,无疑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并不会后退,相反我会迎难而上,挑战自我。因为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而对于这个专业的学习我也进行了一些规划:

大一:在大一的时候课开的比较少,只有高等数学、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是比较重要的课。在这么宽松的时间里,把这三门课学好,因为这是以后学习这个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并且努力准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争取在大一下学期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留出更多的时间。同时在大一下学期结束前思考好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为以后发展做好准备。在这其中也要去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比较喜欢网站设计和编程。虽然在以前对这些几乎是一片空白,但通过一学期的自我学习已经有所了解。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也会在这方面继续学习。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我也会通过努力,争取进入老师的实验室更好地锻炼自己。

大二:利用大一到大二的暑期时间,安静地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我打算将重点放在JAVA和C语言上,并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同时,我也会学习有关自己兴趣的网站设计php语言。通过询问、借阅、电子工具把高年级重要课程进行浏览,将重要点做好记录。以便以后能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大二的专业课程增多,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训练,我会做好接受更高专业知识的准备。尽量将大三的专业课程转移到本学年,以减轻大三学习压力。在大二这个关键的阶段,我计划花更多的时间到专业课的学习,在大二的时候打好专业课的基础,以便以后学习更容易。在实验方面,就个人而言,我是很喜欢动手做实验的,在以前由于只为高考,并没有很多的实验机会,所以失去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大学有这样的机会,有这样的平台,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一定会全身心地投入,好好的锻炼自己,把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便更好了理解、记忆知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大三:人们都说“闻道有先后而术业有专攻”可以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花那么大力气去学习的专业都掌握不了,那么他真的没有掌握其他方面知识的可能了。所以大三全身心投入专业的学习于研究中,精益求精夯实专业知识,理论实践齐飞翔!专业的学习,不是一气呵成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东西,目前的学习可以说完全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没有真正地让我们意识到或亲身投入到实现其专业价值的实践中去。所以我会在大三争取能进入实验室,在老师的带领下,提前接触软件公司或企业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和所需的理论知识,知道的理论的具体实践价值,在来学习就不会产生厌倦感了。相反我可能会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它,那么,困难和厌倦何以在你心里产生呢?比如别人不懂而你懂,别人未知而你已知,我相信单单是那份成就感就足以慰藉我为此辛苦探究的疲惫心灵了。对于考研现在我脑海中已有此想法,所以与此同时,在大三还要扩展视野,不断地学习课外知识充实自己,为考研做好铺垫

大四:那时我的主要任务:1.开始积极准备考研;2.完成毕业论文;

盘锦辽东湾新区通信规划研究 篇6

关键词:通信规划 管道 统一 共享节约

中图分类号:TN91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018-01

1 概况介绍

盘锦辽东湾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达306.2 km2。人口规模:2015年30万;2030年120万。通信规划包含的内容:固定电话、宽带网络、有线电视、通信管道和邮政。

2 通信规划

2.1 通信需求量预测

按照单位用地面积内电话需求指标对电话需求量进行预测。预测固定电话需求量近期为25.5万局号,远期为77.4万局号。宽带网应满足宽带接入业务需求,根据业务需求的发展趋势预测宽带用户数和宽带账户数。预测近期宽带业务账户数4.5万户,远期24万户。近期按照电信实装率80%计算,需装机容量为37.5万门。终期按照电信实装率85%计算,需装机容量为120万门。近期移动电话普及率90%,用户约为27万户,远期普及率110%,用户约为132万户。根据规划区的性质和规模,确定邮政局所服务半径为1.5~2.0 km。

2.2 固定电话及宽带规划

辽东湾新区内通信系统建设采用安全、稳定、先进的宽带接入网信息通信技术和设备。固话系统建设软交换网络,实施各类城域网优化,满足宽带化、光纤化、智能化、个性化要求,提高话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依据新区的区位条件和城市规模,结合电信业务需求,确定近期在新区内建设一处电信汇接局。近期城市电话网采用分区单汇接结构。远期再建设一处电信汇接局。两座汇接局建成后城市电话网采用分区双汇接结构,两座汇接局均为纯汇接局,两局地位平等,平均分担话务负荷。新区电信网将成为盘锦地区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建设5座电信端局,远期再建2座电信端局。电信端局设置的位置、服务范围和容量,是结合城市各区功能划分,根据电信业务需求情况确定的。建议电信端局的用房采用购置或租用的方式。中继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是城市电信网主要组成部分,是本次规划的电信网范围。中继传输网采用光缆,为光缆网的核心骨干层。核心骨干层完成局间中继传输。接入层完成局到用户的光缆传输。两处汇接局的中继线路均由盘锦市引来。7处端局作为新区接入网的业务交换节点。用户接入网以光线路终端为主干节点,在用户比较密集的区域服务半径控制在400~800 m,在用户比较分散的区域服务半径控制在600~1200 m。由主干接点到用户接入点的光缆传输视情况采用环网或星形拓扑结构。主干光节点和用户光节点的用房可结合小区和单体建筑建设采用购买和租用的方式,不宜单独建设。

2.3 移动通信规划

辽东湾新区移动通信网络将朝着无缝覆盖和宽带化的方向发展。规划近期移动基站服务半径约为500 m。远期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移动基站服务半径将减小到约为300 m。包括经过整合改造的现状基站到规划终期共设移动基站825处。移动基站不应设置在医院、幼儿园、中小学等建筑内。严格控制基站设施的重复建设,实行资源共享。

2.4 有线电视规划

规划建设一处广播电视中心。结合新区的城市规模和特点,要求有线网前端机房各种功能综合性强,对信号的处理和使用相对简单,对前端机房各功能块的要求较高。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建成双向交互式网络,网络建设紧密结合“三网融合”的业务需求。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电视干线全部采用光纤,达到光纤进大楼、进小区。

2.5 通信管道规划

根据新区建设环境和要求的具体情况,经过比较选取当前通信管道建设应用最普遍,使用灵活、方便的塑料管作为管道的管材。为了适应新区发展需要,满足通信系统和线路建设需求,规划确定管道网为“均匀网格式”结构。规划区通信管道网分为主干管道、次干管道、支管道三个层次。主干管道网主要负责汇接局中继线路、汇接局与端局间线路敷设,为新城内不同电信局间光缆迂回保护提供路由,并为今后发展预留部分管孔,主要敷设在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下。次干管道网主要负责端局到主干光节点间线路或主干光节点到用户光节点间线路敷设,主要敷设在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下。支管道负责用户光节点到用户间线路敷设,主要敷设在支路和小区路下。为了增强管道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确定一般情况下每块分区用地保证两条管道接入,并且两条管道不同方向。鉴于国内一些城市的经验和结合新区自身情况。建议新区通信管道的建設运营可选两种方式。一种为由政府统一建设,各管道使用单位按量分摊建设费用,各使用单位共同运营管理管道,责权按量分担。另一种为对外招标方式选择具有资质的公司来负责建设和管理,政府参与建设和管理。各使用单位按量租用管道。通过通信综合管道的统一建设,搭建一个规范的平台,将管道建设、城市规划、以及市民选择电信运营商的权益相互统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集约原则建设和管理通信管道。

2.6 邮政规划

规划远期建设邮政中心局1座,中心局单独占地建设。近期建设邮政支局所7座,远期再建设邮政支局所11座。包括现状邮政支局到终期新区共设邮政支局所19座。支局所建筑用房可采用购置或租用方式。主要人口聚居区的邮筒(箱)平均1~2 km服务半径。邮政营业场所门前应设置邮筒(箱)。较大的车站、机场、港口、高等院校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可根据需要增加邮筒(箱)的设置数量。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设置接收邮件的场所。居民楼应当设置接收邮件的信报箱。

3 规划目标和效果

通过对辽东湾新区通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对落实科学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新区通信系统和通信管道网建设,预防通信设施混乱,重复破路,重复建设严重的问题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通信管道,使城市用地和有限的地下空间得到最有效、最经济的利用,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用,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YD5191-2009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程技术暂行规定[S].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YZ/T0129-2009邮政普遍服务标准[S].国家邮政局,2009.

[3]戴慎志.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浅析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网优技术 篇7

1 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模式, 促进了信息更好的交流共享。在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3G技术研发中, 中国联通是按照欧洲通用的3G标准, 以WCDMA网络为依据来研发的, 而中国移动则是按照通过自主研发得到的3G标准, 以TD-SCDMA网络为依据进行研发的。相较之下, 前者的通信技术更为成熟, 网络运行也较为稳定, 而后者则具有成本经济、频率调节灵活、应用广泛以及辐射较低等诸多优点。两者可谓各具千秋, 共同促进了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下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联通所采用的WCDMA网络的发展问题, 分别探讨该网络的前期规划与后期网优技术。

2 WCDMA网络的前期规划

对于移动通信技术而言, 在网络规划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三个层面, 即网络工程的初期规划、详细规划以及最终的优化。在制定规划方案时, 不但要考虑到当前的移动通信业务需求, 还要能够保证规划方案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就以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来讲, 在最初期的网络规划中, 首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全国的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覆盖, 保证通信业务质量, 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增大网络的可拓展性。因此, 联通的WCDMA网络规划是需要不停的调整与研究的。在具体的网络规划过程中, 一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问题:

2.1 地址的科学选择与确定。

一般而言, 目前建设移动通信网络均是依照现有的标准和规定要求进行的, 而后根据网络运行的实际需求再在现有网络规模的基础上补建相应的网络信号点。由于今天的地址选择的目的和位置的灵活性更大, 所以, 在选择并确定网络的建设地址、俯仰角以及天线类型等因素时可以根据网络覆盖的实际要求来衡量。

在工程实践中, 我们一般均是从网络覆盖的“点、线、面、厚度”思维角度来分析联通WCDMA网络基站的选择目的, 因此, 在选择和确定地址时, 只要建设需求明确了, 则地址的选择和确定随之也就明确了。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针对各个新基站的地址选择的细化标准, 标准内容应该涉及新基站周围环境的详细说明、新基站地址的详细说明、无线参数设置、俯仰角、增益以及天线类型等方面, 并依照上述内容的数据要求查勘基站地址、管理基站施工。

2.2 天线的科学选择与确定。

由于不同天线的辐射场型、性能指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选择天线时应该依照实际的需求情况和信号辐射要求来合理选择和确定天线的类型;同时, 外界因素对天线的性能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降低其增益, 缩小其覆盖范围。所以, 天线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性能指标和信号辐射范围, 也需要考虑天线本身的抗外界影响的能力。另外, 对于山区、公路、乡镇等不同地址应该选择不同的天线类型使其取得良好的覆盖效果。

2.3 联通WCDMA网络前期规划的其它重点

2.3.1 联通WCDMA网络属于覆盖受限系统, 它的系统容量和覆盖

范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具体而言, 联通WCDMA网络的用户规模以及全部小区使用的比特率直接决定了它的覆盖门限。用户规模、业务类型均直接影响着联通WCDMA网络的覆盖区域, 在同一个小区里面, 覆盖范围不同, 则它们的网络服务质量也存在着差异。

2.3.2 干扰控制。

因为联通WCDMA网络属于自干扰系统, 所以干扰受限使得系统的干扰控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规划阶段, 建议采用“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策略, 即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 而后根据预测结果来分阶段进行网络的建设。

2.3.3 认真分析联通WCDMA网络的上行和下行链路。

联通WCD-MA网络属于非对称上下行链路网络, 其中, 它的上行网络宽带要求要小于下行网络宽带要求, 需要依照不同类型的业务要求来认真分析联通WCDMA网络的上行和下行链路。

2.3.4 合理控制联通WCDMA网络的软切换区域。

对于联通WCD-MA网络而言, 软切换的优势和劣势均表现得十分明显, 必须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对软切换区域进行合理控制, 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软切换的积极作用。

3 WCDMA网络的后期优化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中, 要求网络工程不单单是要做好规划工作, 更要结合网络的实际运营需求来进行后期网络优化, 以更好的满足通信市场需求。若只重规划而忽视了优化, 就会使得移动通信网络业务质量严重下降, 给用户的正常通信造成极大影响。特别是在城市, 一方面移动通信发展较快, 各种无线网络设备密集, 致使网络中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以及其他无线设备带来的干扰上升, 使通信质量下降;另一方面, 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 又使城区某些区域信道严重不足, 经常出现用户忙无法呼出的现象。而在城区建设新的基站选址困难,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网络优化, 挖掘现有网络潜力、合理配置资源、适当调整参数, 才能使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网络优化工作是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对系统的一个全范围的调整, 因此在优化实施前应对系统现有状况作一个全面的了解。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基站话务数据分析、话音质量测试、用户申告、小区无线参数等, 并建立各种必要的数据资料库。数据资料库应包括原设计文件中的数据和调查所得到的当前运行时使用的数据。汇总用户申告、电测、小区数据、运行数据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以话务统计分析为例, 分析话统指标时, 要先看RNC整体性能测量指标, 掌握了网络运行的整体情况后, 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扇区载频性能统计。分析时一般采取过滤法, 先找出指标明显异常的小区分析, 此时很可能是版本、硬件、传输、天馈或者数据出了问题导致的异常, 可以结合告警首先从这几个方面检查。如无明显异常, 根据指标将各扇区载频进行统计分类, 可整理出各重点指标较差小区列表, 以便分类分析。

4 结论

综上所述, 在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中, 若要在3G时代下实现较好的移动通信网络, 不仅仅只需要做好网络的前期规划工作, 还需要对网络工程进行后期优化。为了能够促进我国3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研发水平, 只有专业的网络规划、优化知识技能以及自身的行业经验才可以帮助网络科学地规划其发展路径, 打造高质量的通信网络。

摘要:目前, 最为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就是3G技术, 3G已经成为当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名词。目前我国移动通信领域中开始研发3G通信网络模式的运营商主要是我国的三大通信巨头, 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其中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标准版的3G技术, 具有规模大、研发时间较为紧迫、网络技术很难优化、网络规划管理较为复杂等等诸多特点。现本文就以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为例, 来探讨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前期规划以及后期网络优化技术方法。

关键词:移动通信,3G技术,WCDMA网络,规划,优化

参考文献

[1]谈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必要性的几个方面[J].网络与信息, 2011, 7.[1]谈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必要性的几个方面[J].网络与信息, 2011, 7.

浅析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网优技术 篇8

1 联通WCDMA网络的前期规划

一般而言, 网络规划工作主要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网络工程初期规划、网络工程详细规划、网络工程优化。在总体规划方案确定时, 既需要满足当下的业务需求, 又需要考虑网络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单就联通WCDMA网络的前期规划而言, 它的主要目标便是依照相关的规划要求, 设计无线资源管理参数和相应工程参数, 实现信号覆盖、业务质量以及系统容量均满足网络通信的基本要求, 并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网络的可拓展能力水平。由于联通WCDMA网络规划实际上就是不断研究和动态调整网络系统容量和受干扰影响覆盖范围, 除了上述要求之外, 在实际规划过程中, 还认真分析系统容量尤其是抗干扰问题。具体而言:

第一, 地址的科学选择与确定。一般而言, 目前建设移动通信网络均是依照现有的标准和规定要求进行的, 而后根据网络运行的实际需求再在现有网络规模的基础上补建相应的网络信号点。由于今天的地址选择的目的和位置的灵活性更大, 所以, 在选择并确定网络的建设地址、俯仰角以及天线类型等因素时可以根据网络覆盖的实际要求来衡量。

在工程实践中, 我们一般均是从网络覆盖的“点、线、面、厚度”思维角度来分析联通WCDMA网络基站的选择目的, 即, 第一种类型基站用于小区分裂和话务分摊, 第二种类型基站用于覆盖面上的盲区, 第三种类型基站用于线上连续覆盖, 第四种类型基站用于覆盖面内的各种盲点/盲区。以上这四种类型的信号基站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建设需求。因此, 在选择和确定地址时, 只要建设需求明确了, 则地址的选择和确定随之也就明确了。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针对各个新基站的地址选择的细化标准, 标准内容应该涉及新基站周围环境的详细说明、新基站地址的详细说明、无线参数设置、俯仰角、增益以及天线类型等方面, 并依照上述内容的数据要求查勘基站地址、管理基站施工。

第二, 天线的科学选择与确定。由于不同天线的辐射场型、性能指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选择天线时应该依照实际的需求情况和信号辐射要求来合理选择和确定天线的类型;同时, 外界因素对天线的性能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降低其增益, 缩小其覆盖范围。所以, 天线的选择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性能指标和信号辐射范围, 也需要考虑天线本身的抗外界影响的能力。例如, A基站虽然高于B基站, 但是覆盖范围却小于B基站, 主要原因是A基站采用了普通天线, 未能有效覆盖条形公路, 而B基站采用了高增益天线。另外, 对于山区、公路、乡镇等不同地址应该选择不同的天线类型使其取得良好的覆盖效果。

第三, 联通WCDMA网络前期规划的其它重点。首先, 联通WCDMA网络属于覆盖受限系统, 它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具体而言, 联通WCDMA网络的用户规模以及全部小区使用的比特率直接决定了它的覆盖门限。用户规模、业务类型均直接影响着联通WCDMA网络的覆盖区域, 在同一个小区里面, 覆盖范围不同, 则它们的网络服务质量也存在着差异。需要注意的是, 联通WCDMA网络的负载情况和系统容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覆盖能力, 如果系统负载增加, 则网络的覆盖范围必然会缩小。其次, 干扰控制。因为联通WCDMA网络属于自干扰系统, 所以干扰受限使得系统的干扰控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规划阶段, 本文建议采用“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策略, 具体而言就是, 对于联通WCDMA网络的话务量和用户规模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 而后根据预测结果来分阶段进行网络的建设。该策略的优点在于, 能够在不同的阶段对网络的话务量和用户规模进行预测, 提升网络系统的拓展升级能力, 降低后期的网络优化和管理维护的成本。因为预测结果将会直接决定联通WCDMA网络未来的服务质量水平, 所以必须要科学、严格地选择预测的对象、时间, 尤其是方法。再次, 认真分析联通WCDMA网络的上行和下行链路。联通WCDMA网络属于非对称上下行链路网络, 其中, 它的上行网络宽带要求要小于下行网络宽带要求。据此, 本文建议, 对联通WCDMA网络的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进行前期规划时, 需要依照不同类型的业务要求来认真分析联通WCDMA网络的上行和下行链路。最后, 合理控制联通WCDMA网络的软切换区域。对于联通WCDMA网络而言, 软切换的优势和劣势均表现得十分明显, 例如, 虽然它增强了网络上行链路的质量和容量, 但是却对网络下行链路的质量和容量构成了制约;虽然它能够扩大网络的系统容量, 但是却增加了网络的业务量负担。所以, 必须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对软切换区域进行合理控制, 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软切换的积极作用。

2 联通WCDMA网络的后期优化

一个完善的网络不但需要严格的网络规划、细致的实地

手机页面适配技术与移动WEB网关建设

何珂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201206)

摘要:无线互联业务的WEB网关是一个能解决用户用手机直接访问互联网所面临的各种主要障碍的节点。作为一个高度集成的能提供多种IP服务的移动数据业务提供和管理平台, 它能对用户访问互联网的WEB流量提供加速、适配等多种服务能力, 并提供详细的用户移动互联网行为数据, 激发相当多手机用户的访问互联网需求, 形成长期、稳定的数据业务量。通过在网络侧引入“WEB网关”, 面向所有通过移动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提供浏览类业务的内容加速、内容适配等功能, 以提高手机终端用户的网页浏览体验。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手机页面适配;移动WEB网关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

1 WEB网关建设意义

移动 (手机) 消费者需要访问广泛变化的Internet内容:新闻、银行业务、拍卖、博客、照片、电子邮件、社会网络以及购物等。但允许移动设备使用者无拘无束地访问Internet会导致危险—未经改写的内容会过度占用内存、屏幕大小限制以及手机的有限带宽。此外, 过长下载的时间和不一致的导航也导致了不良的用户体验。为了使内容在移动设备上可以访问, 不得不在仅使用于移动设备的站点、运营商的“围墙花园”以及门户站点建立适用于移动设备的版本。然而, 这样的解决方案昂贵且限制消费者的选择。

WEB网关的无线互联网系统集成了手机页面智能适配技术, 通过网页适配模块, 统一策略管理模块、用户管理系统等, 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运营商级的手机页面自动适配系统, 可以同时为大容量移动在线用户提供平滑的移动互联网访问服务, 并可提供更好的业务模型。通过使用内容适配技术, 动态地、

勘察和规划调整, 而且还需要网络运营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进行优化, 调整网络参数。但是目前大多数运营商由于种种原因只是一味地采用网络扩容来解决用户数量的增长, 而忽视了网络自身的优化。这样虽然解决了覆盖问题, 却时常出现接收电平太低, 通信质量较差, 甚至出现掉话严重的现象, 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在城市, 一方面移动通信发展较快, 各种无线网络设备密集, 致使网络中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以及其他无线设备带来的干扰上升, 使通信质量下降;另一方面, 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 又使城区某些区域信道严重不足, 经常出现用户忙无法呼出的现象。而在城区建设新的基站选址困难,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网络优化, 挖掘现有网络潜力、合理配置资源、适当调整参数, 才能使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网络优化工作是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对系统的一个全范围的调整, 因此在优化实施前应对系统现有状况作一个全面的了解。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基站话务数据分析、话音质量测试、用户申告、小区无线参数等, 并建立各种必要的数据资料库。数据资料库应包括原设计文件中的数据和调查所得到的当前运行时使用的数据。汇总用户申告、电测、小区数据、运行数据情况, 进行综合分析。以话务统计分析为例, 分析话统指标时, 要先看RNC整体性能测量指标, 掌握了网络运行的整体情况后, 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扇区载频性能统计。分析时一般采取过滤法, 先找出指标明显异常的小区分析, 此时很可能是版本、硬件、传输、天馈或者数据出了问题导致的异常, 可以结合告警首先从这几个方面检查。如无明显异常, 根

文章编号:1673-1131 (2012) 04-0249-02

透明地、智能地适配全部网页以在手持设备屏幕上显示, 而取代分离的移动专用内容。入网用户能使用真正的Internet, 就像使用成熟的网络浏览器看到的一样。此外, 通过在服务器上获取并适配内容, 客户端只需下载简化后的页面, 手机页面适配技术提供了动态快捷的浏览和导航功能。

WEB网关可为移动网络运营商提供运营商级的商业基础解决方案, 用来向其WAP 2.0的移动用户提供全HTML的网络浏览方式。手机适配的功能模块使运营商快速展开一个新的Internet服务, 这些服务之前可能是仅适用于便携笔记本、智能手机和其他高端设备上的。这样便能够增加每个用户的平均收益 (ARPU) , 大大提高用户的品牌忠诚度。

手机页面适配的功能可以同时提供在适配的内容中插入广告。广告功能模块提供非比寻常的设备敏感及客户敏感的广告运作支持。运营商可以促销其自有产品, 也可以从第三方广告中获得可观的收入。

据指标将各扇区载频进行统计分类, 可整理出各重点指标较差小区列表, 以便分类分析。

3 结语

WCDMA标准已经在欧洲和亚洲的某些国家运行多年, 效果良好。由于WCDMA和GSM同属于一个运营商, WCDMA和当前的GSM网络共存, 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例如, WCDMA在业务种类、网络复杂程度、扩展性以及兼容性等方面均要显著强于GSM) , 所以WCDMA网络的规划和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难度更高。我们应该认识到, 专业的网络规划、优化知识技能以及自身的行业经验可以帮助网络科学地规划其发展路径, 打造高质量的通信网络。

参考文献

[1]张浩, 钟子发.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信号接收器的研究与设计[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 (上) [C], 2006:142-144

[2]刘辉, 高疆, 肖建华.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实践与分析[A].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增值业务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225-226

[3]肖楠.关于WCDMA室内覆盖设计方法[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5) [C], 2005:203-204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篇9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网络结构,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可靠性

要建设一个完整、高品质的第三代崂移动通信网络,首先需经过合理缜密的规划,兼顾网络的实用性与可发展性,并符合所选用的规格标准,才能建设出符合需求的网络。

(一)3G系统网络结构规划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建设, 主要可分为无线接入网络 (Access Network) 与核心网络 (Core Network) 两部分。网络于建设初期, 在无线接入网络方面建议采用UMTS技术, 建设全市的覆盖;在核心网络方面可尽量搭配利用现有的第二代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长远目标可在全市的同步数字系列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上建构以IP为主的骨干网络。

在网络的建设过程中, 可分为初期、中期、长期三个不同的阶段, 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已经发展成熟的技术, 同时也可以依照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逐步更新系统结构以提升通信服务的质量。

1. 初期系统网络结构

系统网络建设初期, 可建立完全符合3GPP Release’99规范的网络结构, 如下图所示:

此结构的特点在于能充分利用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以最小的改变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宽频服务。在此系统结构中, 可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交换机 (3G-MSC) 和GPRS服务支持节点 (3G-SGSN) 的功能整合在一起, 除了Iu接口外, 并提供对于A接口与Gb接口的支持, 以处理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应用。在传输网络的部分可构建在ATM骨干网络上, 在此结构下, 电路交换将通过时分复用 (TDM) 或异步转移模式第二层 (ATM/AAL2) 来传输;而分组交换则通过异步转移模式第五层 (ATM/AAL5) 来传输。在无线接入网络 (UTRAN) 的部分, 可依据人口分布密度、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需求量, 遵循国内相关建设的规定, 建立覆盖全市的频分双工模式 (FDD) 的Node B, 而所提供的传输速率可达到384 Kbps。

2. 中期系统网络结构

系统网络建设中期,可依照3GPP Release 5的规范续建网络,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此结构中,将设置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s) 与移动电话交换中心服务器(MSC Server),从而将电路交换的话务逐渐移至以分组交换为主的核心网络。依此结构,移动电话交换中心服务器通过H.248的通信协议与媒体网关相连,来完成话务的传输。这种组网方式的优点在于将网络分成了相互独立的应用层、控制层、以及传输层,而各层之间负责不同的功能,并可独立发展不同的技术。

接着为配合多媒体的发展与提供多媒体服务,亦可依据3GPP Release 5的规范建置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网络。之后,可利用呼叫状态控制器(Call State Control Function, CSCF)通过SIP (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提供移动电话发话与受话的呼叫控制,以及网络会议或多媒体电话的服务;也可利用媒体网关控制功能 (Media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MGCF)与信令网关(Signaling Gateway, S-GW)作为电路交换网络和以IP为基础的分组网络之间的信令交接点,并可通过H.248控制一个或多个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来作不同网络间信令的转换。在无线接入网络方面,可在微小区(micro-cell) 与超微小区 (pico-cell) 的环境中设置时分双工(TDD) 模式的Node B。由于此TDD模式的Node B最高能提供2Mbps的传输速率,而且资料的上传速率和下传速率是非对称的,其频宽可依据使用需求而定,因此更适合多媒体的传输。

3. 长期系统网络结构

系统网络建设后期,为提供更多与因特网相关的应用,自Node B之后的接入网络可完全建设为纯IP的网络,其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此时,通过智能型网络以及应用程序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将可提供更多的应用及服务。因此,在此阶段不论用户使用何种型态的通信设备,或组成何种型态的网络,都可以经由因特网通信协议达成互连。

可以说,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全IP的移动通信网络,并向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迈进,使其具备网络的传输层与应用程序可相互独立、可跨越各个不同的网络漫游以存取网络信息,并达到不论使用任何接入技术皆可上网的目标。

(二)网络可靠性规划

1. 在UMTS网络建设时,有关网络服务质量目标规划原则如下:

(1)在无线网络建设之前,须做审慎的射频规划,严谨地考虑电路服务的阻塞率和封包交换的QoS指数,并且达到高品质的涵盖,以确保整体的网络可靠性。

(2)导入复式层次结构(HCS)的方式,来妥善规划无线网络。

(3)整个固网网络将分为多个区域,有效降低整体网络的风险性。

(4)网络各组件、节点及链路都需要有主备份的设计。

(5)使用合乎标准的管理机制来保护UMTS网络,以及进行存取控制管理。

根据以上网络服务质量目标规划原则,我们提出了有关网络可靠性的规划,这里将分为固网网络和无线网络两方面来加以说明。

2. 固网网络可靠性规划

UMTS固网网络系统设计以持续运转为目标, 在系统性能规划时, 可采取下列措施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1) 网络各节点的重要设备单元, 如核心处理器、交换网络、界面、软件等设施, 可采用主备用复式结构, 当主用单元发生故障时, 备用单元立即接手工作, 以确保通信的畅通。

(2) 每个网络节点与其它网络连接时, 至少提供两个接入点, 因此在对方网络设备故障、连接线路中断或话务满载等情况下, 可以使业务经由其它路由传送, 有效提高接通率。

(3) 在规划电路交换服务所使用的中继电路数量上, 是以低阻塞率为基准, 并且设计每一条中继电路预留一定比例的备载容量, 以供突发高负载的情况下使用。

(4) 在规划分组数据交换服务所使用的接口数量上, 每一种连接界面采用负载分担 (Load Sharing) 的路由设计, 并且保留一定比例的备载容量, 以供突发高负载的情况下使用。

(5) 整个网络可分成多个服务区域网络, 有效降低整体网络的风险性。

(6) 在每一个服务区域网络均设置一个维护中心, 随时监测及记录网络的服务性能, 并且定时定期的做话务的测试分析, 提供给网络扩容做参考。

3.无线网络可靠性规划

为了提供用户一个优质可靠的无线网络, 可依以下方式来提升无线网络的可靠性:

(1) 严格要求设备厂商所提供的网络各节点必须有极短的当机时间 (Down Time) 、及极短的系统恢复时间 (Recovery Time) , 此时间应在50ms以内, 以相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2) 对于网络的话务需求做较完善的规划, 包括详细的市场调查及分析, 以获得适当的网络话务量分析结果。使在信息高速传输时, 网络能提供较大的带宽, 以弥补高速传输所引起的带宽需求, 从而改进信号的延迟问题, 并降低拥塞现象。

(3) 妥善地规划无线网络, 并引入复式层次结构 (HCS) 的方式来规划网络。这种网络规划方式对于网络的持续发展极有帮助, 因为这种方式利用不同的频道于不同的层次, 以更有效运用有限的无线电网络资源, 使得即使某层网络发生问题, 其它层网络也可立即接替, 提供对用户的服务, 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况且由于蜂窝内话务量的增加将使蜂窝的覆盖范围减小, 在此情况下复式层次结构可使得整个网络的覆盖范围仍保持其完整性, 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4) 在无线网络建设之前, 须做谨慎地射频规划, 严谨地考虑电路服务的阻塞率和分组交换的QoS指数, 并且在具网络营运效益的情况下达到面积涵盖的最佳化。此外, 到了实际营运阶段, 则须着重良好的优化程序, 定期实施现场测试工作和话务资料的分析, 以作为天线的最佳设定以及参数调整的依据。

(5) 无线网络各节点需有长效的备用电池设计, 并尽可能降低各组件的电力消耗, 以便在一般电源中断时, 仍能正常供应所需电力, 而不影响网络的运作。

参考文献

[1]彭木根, 王文博.3G无线资源管理与网络规划优化[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2]蔡康.3G网络建设与运营[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3]张智江.3G核心网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 篇10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智慧城市”和“互联网+”等的部署和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尤其是通信线路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然而传统通信运营商,在通信线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普遍存在建设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建设程序完善性不足、建设缺乏指导性和前瞻性、与城市规划和市容市貌缺少衔接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进行通信线路规划,其意义在于:道路分级、管道分级,统一规划、便于管理,共建共享、节约资源。即有利于规划部门根据市政道路规划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提高通信管线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利于管道的分级规划;有利于将通信管道规划与城区地区给排水、电力、燃气等管道规划合而为一,形成多规合一的局面,便于规划部门的总体把控;有利于落实国家管道资源共建共享战略部署,节约土地及建造成本,便于后期的统一管理与维护,实现共享合作,节约成本,美化环境,政企共赢。

笔者在福建某地市的传输线路网络规划中,将以上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与试点,规划结果表明,对5G网络的传输线路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某地市通信管道现状分析

1.1 管道现状

福建某地市三家运营商目前已经在城区形成纵横交错,管道资源丰富的管道网。通信管道主要分布在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及秀屿区城区的主要道路,存量的通信管道能够满足目前通信网络的搭建,满足基站接入组网,满足小区宽带、集团专线以及有线电视等全业务的开展。

移动通信管道现状:上图第一张图的左上部分为移动现有的存量通信管道图,可以看出,移动的现有存量管道主要分布在荔城区主城,以"井"字型的通信管网为架构,以单侧2孔管道分布为主。

联通通信管道现状:上图第二张图的左上部分为联通现有的存量通信管道图,可以看出,联通的现有存量管道主要分布在荔城区主城,以"井"字型的通信管网为架构,以单侧2孔管道分布为主。

电信通信管道现状:上图第三张图为电信现有的存量通信管道图,以单侧2孔管道为主,相对于联通和移动,电信在通信管道的覆盖面上相对较为完善。

纵观全市通信管道网,可以看出:城区通信管道已基本覆盖城区主干、次干道路及一般支路,形成了"井"字型管网格局。城区管道基本形成网格状格局,运营商现有存量管道资源主要以单侧2孔管道为主,但不同运营商的管道分布不平,一是体现在覆盖面上,二是体现在覆盖道路的侧向上。

1.2 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主要针对现行的管道建设方式以及新规划市政道路部分考虑通信管道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浪费严重。各通信运营商为适应迅猛增长的业务需求,增设相应的基础设施,但是各个电信运营商的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造成路面多次开挖,敷设管道,造成管道重复建设严重。

(2)现状管道分布不平。在旧城区,由于过去的需求预测不够科学,各家运营商现有地下管道资源较少,出现架杆和壁挂的情况较多,在原先没有建设管道的旧城区道路上,即使业务需求很迫切某些通信设施也很难建设。

(3)通信管道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由于通信设施的规划建设滞后,影响了通信的有序发展。新建通信管道、线路路径的选择面临较大困难。

(4)信息化需求冲击。无法预测新业务对现有基础设施的冲击,如无线城市、智慧城市、光纤城市的系统建设,部分路段需要规划双向或过街管道,需要更多管道资源。

(5)缺少共建共享,业务发展不平衡。共建共享比例低,导致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管道的实占率差异较大。尤其是支路管道的共享难度大,造成部分运营商在近用户的末梢路段敷设线缆困难,业务接入能力弱。

2 通信管道需求及目标

2.1 通信管道需求

就目前通信管道资源来看,整个城区的已有管道覆盖较为完善,具备形成通信传输的接入能力,本期规划主要考虑覆盖面及覆盖容量。

覆盖需求:管道网的建设是通信传输的核心和重点,也是各区域之间沟通的纽带,通信管道规划需达到高效实用、满足发展、顾及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市政新规划道路、新发展区域急需实现管道资源全覆盖。

满足未来容量需求:战略储备,因地制宜,从“网络建设”向“资源储备”转变,积极做好基础战略资源的合理储备。在合理范围内部署大容量通信管道以满足未来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

2.2 通信管道规划目标

目标一:全面覆盖。

城区的主干/次干通信管道框架基本形成,各运营商在各条道路基本均有通信管道覆盖,但新规划的市政道路、新城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管道覆盖相对薄弱。管道资源为战略性资源,后期道路形成后难以整改,本期规划需满足未来15年的资源需求,保证新建区域道路管道资源全覆盖

目标二:统一规划。

市政管道网规划要体现“近细远粗”和“轻重缓急”的原则,做好近期急需建设管道的规划以及重点区域的规划。优先考虑经济开发区、重点镇区等,提高规划的实用性。将通信、给排水、电力、燃气等管道统一规划,实现真正意义的管道资源共建共享,节约土地资源及工程成本。

3 通信管道规划思路

(1)按照行业要求,结合地方现状。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行业标准,结合运营商的管道的实际需求情况,科学制定城市地下通信管线发展模式。统筹建设、规划引领、未雨绸缪,在通信管线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科学编制通信管线建设规划。

(2)未雨绸缪,分析需求,保证通信管道容量。对城区的政道路及新的经济开发区、旅游景区进行道路规划分析,对未来15年的管线需求做出评估及规划,保证管线战略储备资源的充足,从而保证地下通信管线资源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3)共建共享,通力合作,实现共赢。城市地下通信管线规划时还需结合到其他单位、其他行业(如水利、电力、燃气、工业等行业)的规划及需求,统筹城市地下管线布局,确定城市地下管线资源的建设规模、位置、走向等。加强管线资源共建共享合作,节约成本,美化环境,实现共赢。

4 通信管道规划内容

4.1 规划期限

因通信管道属于战略性储备资源,一次建成,长期利用,保护路面。本期通信管道规划目标满足远期15年的通信管道需求,即规划目标到2030年。

4.2通信管道规划的相关定义

根据各类通信业务的特点和对通信管道的需求,结合城市道路等级的不同,兼顾管道的重要性和管道容量,本次规划将通信管道分为主干通信管道、次干通信管道、支路通信管道。

主干通信管道——管道内主要敷设本地中继光缆,也可能敷设少量长途光缆、接入光缆,一般位于城市主干道上。

次干通信管道——管道内主要敷设接入光缆,也可能敷设少量长途光缆、和本地中继光缆,一般位于城市次干道上。

支路通信管道——管道内主要敷设接入光缆,一般位于城市支路上。

4.3 规划深度

由于城区现有的市政道路均有管道覆盖,拥有资源较为丰富的管道网,能够满足通信发展的需要。另外,城区的现有道路均已经形成,不方便重新破复路面。若运营商管孔资源不足可采取大芯数光缆替代小芯数光缆的方式提高管孔利用效率。因此,在现有管道能够满足未来通信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站在国家统一规划城市地下通信管廊的角度,本次通信管道规划主要针对新规划的市政道路,统一对新的市政道路进行通信管道规划,实现统筹,共建共享。

4.4 规划重点

(1)管道规划应首先站在管道网络的整体角度,根据各个区域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其管孔数量与路由,满足全社会通信城域网传输线路的敷设要求。

(2)通信管道应统一规划,统筹多方共享使用需求,并应留有余量。

(3)城市通信综合管道规划管孔数应按规划局站远期覆盖用户规模、出局分支数量、出局方向用户密度、传输介质、管材及管径等要素确定。

(4)在终期管孔容量较大的宽阔道路上,原则上当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40米时应在道路两侧建设通信管道或通道;道路宽度<40米时应在用户较多的一侧建设单侧管道,部分段落可根据用户和业务分布情况修建双侧管道。在道路交叉口原则上需要建设过路管道,管孔数根据需求进行建设并进行适当预留;没有交叉路口的道路,每隔300-500米左右或每间隔1个人孔处建设一条不少于2孔的过路管道,以连接道路两侧的通信管道,这样可以提高传输网组网的灵活性,也可以为通信线路的路由提供多条选择。

(5)通信传输网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有连接不同省份的国家长途干线传输网,有连接省内不同城市的省内长途干线传输网,有城市内的中继传输网,还有面向广大用户的接入网。为了便于对线路和管道进行管理,通常不同用途的光缆应尽量布放在不同的管孔内。

(6)管道孔数原则上为4或6的倍数。

(7)旧城区扩容管道时应尽量避免对现有网络中的人(手)孔进行大的改造,原则上不进行扩建,旧城区扩容管道可采用在现有管道顶部和两侧加管的方式进行,特殊地段可采用埋设钢管或硅管等方式灵活处理。

(8)在旧城区管道网的瓶颈处,应从整体管道网络匹配均衡的角度,结合老城区改造、道路拓宽等市政工程同步进行管道扩容改造,具体的孔数应与前后的管孔资源相对应,结合道路整改的具体过程进行实际考虑。

(9)通信管道网的结构要求

连通性要求:形成管道网的主体架构,根据光缆网的发展需求及优化方案规划管道路由,扩大现有主干管道和接入管道的连通度,在不同的区域内采用网状、树型结构完成节点的覆盖。

管道结构要求:城市主干管道的结构通常可规划为“井”字形和“田”字形,或以这两种结构为基础进行演化。以上结构都属于网状结构的范畴,具有良好的管道连通度,为光缆的敷设提供了多种路由选择。

4.5 通信管道规划容量及路由

4.5.1 新城区管道容量

新城区通信管道规划从考虑长途光缆、本地中继光缆、接入光缆等管道需求出发来确定各级管道的建设容量。新城区通信管道规划的流程见下图所示:

(1)管道总体需求测算方法:

长途光缆对管孔的需求数量测算(L1)

L1=A(运营商数量)×B(规划孔数)×C(备用冗余系数)

建议A=3,B=1,C=1.4;

本地中继光缆对管孔的需求数量测算(L2)

L2=A(运营商数量)×B(规划孔数)×C(备用冗余系数)

建议A=3,B=1,C=1.5;

接入层光缆对管孔的需求数量测算(L3)

L3=A(运营商数量)×B(规划孔数)×C(备用冗余系数)

建议A=3,B=2,C=1.5;

(2)管道分支需求测算方法:

新城区主干管道的通信管孔容量测算

新城区次干管道的通信管孔容量测算

(3)其他需注意的原则:为便于管群排列,测算的管孔数应向上取整并取偶,管孔数为4或6的倍数。由于通信管道的容量还受道路基础、道路宽度的制约以及运营商数量,因此建议通信管道每层的管孔数一般不大于6孔。

(4)覆盖容量预测结论:在预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并为城域网预留适当发展空间,预留备用管道量,适应通信高速发展和满足不可预见因素的需求。管道容量按中远期预留,尽量避免15年内管道破路扩容。

主干道:以长途光缆、局端中继光缆、主干汇聚光缆为主,根据需求不同分别敷设独立光缆。在现有通信业务基础上考虑未来网路发展,建议规划16孔管道。

次干道:以汇聚机房沟通光缆为主、部分主干光缆、部分配线光缆为主。在现有通信业务基础上考虑未来网路发展,建议规划12孔管道。

一般道路:部分配线光缆、部分接入光缆,在现有通信业务基础上考虑未来的用户接入需求,建议规划8-12孔管道,可采取单侧覆盖方式。

(5)管道双侧覆盖还是单侧覆盖:本次规划的区域均为城区,城区通信业务需求较大,包括基站接入、政企专线、ICT、城市视频监控以及家庭宽带等通信接入需求,在道路双侧均有较多用户,另外现行网络都需要双路由成环保护。建议本次主干道全部采取双侧覆盖方式,次干道可采取部分双侧部分单侧覆盖。

(6)管道过路及联络:由于管道资源目前属于运营商独立分配管理,产权不一,使用方式不一。本期管道过路及联络暂按照目前光纤接入网络的300-500米的目标接入距离为基础进行过街预留,保证未来光纤的快速接入,为基站的联络、成环提供便利的条件。

4.5.2 旧城区管道规划

旧城区通信管道规划流程:旧城区的管道规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建道路上的通信管道建设需求,一类是现有道路上的通信管道扩容需求。具体的规划流程见图3所示:

5 结语

经过规划,福建某地市的通信线路能够满足未来通信发展的需要,同时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日益暴露出传统运营商在传输线路建设中的短板和缺陷,如在建设管道时各自为政,且建设时序未能统一,造成道路多次开挖,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且在建设期影响市容市貌。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提出5G网络传输规划与城市的总体性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相结合,将5G网络线路规划融入城乡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道路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这样有利于传输线路建设的协调落实并细化空间资源需求,在建设用地等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加以具体体现,解决传输线路建设中的审批依据不足、空间资源浪费等问题,该规划方案笔者在福建某地市的实际网络规划中加以了应用,规划结果表明,对5G网络的传输线路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5G网络线路规划,城市总体性规划和控制性规划,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解决传输线路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

参考文献

[1]郭瑞,祁澎泳.浅析中国虚拟移动运营商发展策略[J].无线互联科,2013.

[2]徐玉.全球移动虚拟运营商分析[J].世界电信,2002.

[3]郭瑞,祁澎泳.浅析中国虚拟移动运营商发展策略[J].无线互联科技,2013(12).

移动通信网络的容灾技术 篇11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 容灾技术; 双归属;IuFlex

网络安全是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提高运营水平,移动运营商必须给用户提供高品质、不间断的服务。而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原因,通信网络节点的故障往往不可避免。其中交换设备由于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较高,其故障带来的损害往往影响较大,且故障恢复的时间也较长。为提高网络安全,各厂商提出多种容灾技术,现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有双归属技术和IuFlex技术,下文将对此两种技术进行介绍和比较。

1 双归属技术

双归属技术是为网络中运行的交换设备提供备份节点的网络容灾方法。我们称日常运行的设备为主用节点,为主用节点提供业务备份功能的节点是备份节点。主用节点故障后,备份节点检测到故障发生,接替主用节点提供服务。从网络结构来看,双归属可以分为1+1主备、1+1互备、N +1主备、N +1互备。

1.1 组网模式

(1) 1+1主备

1+1主备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服务器1(Server1)是主用节点,服务器2(Server2)是备用节点,备用节点和主用节点采用相同的容量配置。服务器(Server)和媒体网关(MG)之间的接口为媒体控制接口(Mc) [1]。正常工作情况下,媒体网关1(MG1)注册在Server1下,Server1作为主用节点为网络提供服务。故障发生后,Server2激活,MG1转而注册到Server2,Server2接替Server1提供服务。

(2) 1+1互备

1+1互备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Server1和Server2都有自己的业务处理,MG1和媒体网关2(MG2)注册在Server1,媒体网关3(MG3)注册在Server2。MG之间的接口为Nb接口。正常工作时,Server1和Server2处理自身的业务。其中一个节点故障后,另一节点则接替故障节点的业务。 比如Server2故障,Server1将会接替Server2,Server2下的MG3会注册到Server1上。

(3) N +1主备

N +1主备中有N 个主用节点和一个备份节点,备份节点为这N个主用节点提供冗余备份。正常情况下,N个主用节点处于工作状态,当其中一个节点故障后,备份节点激活接替该节点的业务。

图3是N +1主备的示意图,其中N =2,Server1和Server2是主用节点,Server3是备份节点,MG1注册在Server1,MG2注册在Server2。

(4) N +1互备

与N +1主备比较,N +1互备的备份节点除了为主用节点提供备份外,同时有自己的业务处理。

图4是N +1互备的示意图,其中N =2,Server1和Server2是主用节点,Server3是备份节点,MG1注册在Server1,MG2注册在Server2,由于Server3本身要处理业务,有MG3注册在Server3。Server3本身的业务不受其他网元备份。

1.2 业务流程

(1) 故障检测

为了让备份节点能够检测主用节点的故障,备份节点和主用节点之间有心跳线连接。该心跳线可以是基于IP的,也可以基于时分复用(TDM)。考虑到组网的便利性,推荐采用基于IP的心跳线。

当采用基于IP的心跳线时,主备Server间可以通过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或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来承载心跳信号。这需要在两端各配置一个IP地址,另外还有用于心跳线的UDP/TCP/SCTP的IP端口号。

心跳线建立好后,主备节点可以通过心跳线不断地向对方发送心跳消息,并等待对端的回应。如果没有回应,则失败次数加1;如果失败次数达到一定域值,则认为对端故障。

为了防止心跳线临时故障所造成的错误倒换,在故障检测中还加入MG注册判决机制。心跳中断后,备份节点检测是否有原主用节点下的MG来注册。如果注册的MG数量超过一定门限,则认为主用节点确实发生故障,备份节点激活并接管主用业务。

(2) 网关重新注册

根据H.248协议,MG具有向多个Server注册的能力,其中主用Server的优先级高,备用Sever的优先级低。故障发生前,MG向可用优先级高的主用Server发送SeviceChange消息请求,进行注册。如果收到注册成功的命令,则完成了注册,将主用Server设置为控制Server,随后MG就受此主用Server控制[2]。

当主用Server故障后,由于到主用Server的信令链路中断,MG认为此Server不可用,于是按照启动后的注册流程注册备份Server。

(3) 信令备份

现在移动通信网络上主要采用报文传输部分(MTP)和IP两种信令方式,对这两种方式,我们采用不同的备份方法。

对于采用MTP承载的信令,主要有移动应用部分(MAP)、CAMEL应用部分(CAP)、ISDN用户部分(ISUP)、电话用户部分(TUP)、A接口,备份方法有两种[3]:

信令链路级备份

主备Server配置一个公共信令点,各邻接局认为主备Server是一个局向,同时配置到主备Server的MTP链路,分别占用不同的信令链路编码(SLC)。到主用节点的SLC一般是0~7,到备用节点的SLC一般是8~15。

正常工作时,主用节点链路是激活的,备用节点链路是闭塞的,于是MTP3采用主用节点链路传送信令。当主用Server故障时,主用节点链路闭塞,备份Server激活备用节点链路,于是MTP3采用备用节点链路来传送信令。

路由级备份

主用Server配置一个信令点A,备份Server配置信令点A和信令点B。各邻接局认为主用、备份Server是两个局向,信令点分别为A和B。主用Server配置两个信令路由,分别是到A的直连主用路由和经过B点到A的备份路由。

正常工作时,MTP3采用主用路由传送信令,在主用节点故障后,MTP3转为使用备份路由。备份Server收到目标点码为A的MTP3信令后,替代主用Server在本地进行处理。

在IP承载上主要采用MTP3用户适配(M3UA)信令,M3UA的倒换一般采用偶联分担方式。主用、备份Server配置同一个信令点A[4],对于邻接网元来说,可以将信令点A配置为一个应用服务器(AS)。AS包含的偶联分为两组,一组是到主用Server,一组是到备用Server,两组偶联数量和带宽配置完全相同。正常情况下,只有到主用Server的偶联激活,到备份Server的偶联是闭塞的,于是到本AS的信令被传送给主用Server。当主用Server故障时,备份Server激活偶联,于是本AS的信令被传送给备份Server。

(4) 业务备份

备份Server接替主用Server提供服务,因此备份Server应该有与主用Server一致的业务特性。为保障这一点,主用、备份Server之间需要支持业务配置数据同步。用户在主用Server的操作维护平台(O&M)修改配置数据后,数据通过主备Server O&M间的IP网络连接,同步到备份Server O&M。

2 IuFlex技术

IuFlex功能在3GPP R5引入,它允许一个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到多个核心网(CN)节点的域内连接路由功能。用户发起业务后,RAN节点把消息路由到不同的CN节点进行业务处理。其中,这些RAN节点和CN节点组成一个池域(Pool)。

2.1 组网模式

图5[5]是一个典型的Pool配置。图中为简略起见,没有标出核心网中的媒体网关。

2.2 业务流程

(1) NNSF功能

非接入节点选择功能(NNSF)是无线接入网络(RAN)节点从终端永久识别码(IMSI)或者终端临时识别码(TMSI)选择核心网络(CN)节点的功能,使用户进入Pool后始终接入同一个CN节点,避免用户位置的变更引起Pool内CN节点间的位置更新。

IMSI到CN节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并不是固定的,RAN节点可以根据时间和负荷调整映射方式。

(2) NRI标识

网络资源标示符(NRI)在Pool内唯一标识一个CN节点。在Pool以及相交的Pool内,NRI不可以重用,但是协议允许一个CN节点有多个NRI[6]。

CN和RAN节点间通过TMSI来携带NRI信息。TMSI的长度共32 bits,其中NRI的长度为0~10 bits,位于TMSI的bit 14到bit 23之间[7]。

对应于NRI有NRI掩码,它包含了NRI的比特长度和NRI在TMSI中的起始位信息,从TMSI和NRI掩码可以推导出NRI。Pool内NRI掩码唯一。

在Pool内有一种特殊的NRI被称为Null NRI,它不属于任何CN节点,用于Pool的用户迁移流程。

(3) 位置更新

Pool内的用户,如果使用IMSI发起位置更新,RAN节点使用NNSF功能从IMSI确定对应的NRI,将信令路由到该NRI对应的Server。Server收到并处理位置更新请求,位置更新之后,Server发起TMSI重分配流程。重分配的TMSI中包含Server的NRI信息,用户的后续业务将使用该TMSI发起,并由RAN保证业务路由到同一个Server下进行处理[8]。

Pool用户如果使用TMSI发起位置更新,RAN由TMSI和NRI掩码得到NRI,并根据NRI得到该用户注册的Server,将消息路由到该Server,之后Server进行位置更新。

(4) 主叫流程

Pool内的用户,如果使用IMSI发起呼叫,RAN节点使用NNSF功能获取IMSI对应的NRI,将信令路由到该NRI对应的Server。Server处理呼叫请求,发起TMSI重分配流程。重分配的TMSI中包含Server的NRI信息,用户的后续业务将使用该TMSI发起。

Pool内用户如果使用TMSI发起呼叫,RAN由TMSI和NRI掩码得到NRI,并根据NRI得到该用户注册的Server,将消息路由到该Server,之后Server进行呼叫处理。

(5) 被叫流程

Server发送的寻呼消息中带有全球核心网标识(Global-CN-ID),如果寻呼消息中只有IMSI,RAN会临时保存该IMSI和Global-CN-ID的关系。如果用户使用IMSI返回寻呼应答,RAN用Global-CN-ID找到下发寻呼的Server,并把寻呼应答发送给Server处理。

如果Server寻呼时带TMSI,则RAN根据TMSI中的NRI来识别所连接的MSC[9]。

(6) 容灾处理

当Pool 中某Server发生故障,RAN识别该Server不可达,会将本来分配给该Server的新发起的用户业务转移到Pool中其他有效Server,从而实现Pool内Server节点的容灾。

对于故障Server下注册的用户发起位置更新请求,新Server处理位置更新,并发起TMSI重分配流程。重分配的TMSI中包含新Server的NRI信息,用户的后续业务将使用该TMSI发起。

当故障Server下注册的用户发起主叫业务的时候,RAN将呼叫分配到Pool中其他有效Server处理,该Server因为TMSI非本局分配,以用户未知为理由拒绝呼叫。用户会重新以IMSI发起位置更新,从而通过NNSF过程,注册到新Server下。

(7) 用户迁移

IuFlex网络的另一种容灾方法是用户迁移,即在Server开始维护前,通过用户迁移过程将该Server下的用户转移到其他正常工作的Server下,并保证负荷平均。在Server维护结束后,同样可以通过用户迁移,将部分用户重新转移到该Server下。

用户迁移由操作维护命令(O&M)触发,其步骤如下:

通过O&M,在RAN节点和Pool内各Server上配置维护Server 的状态,设置该Server的状态为卸载状态。

卸载状态Server下的用户发起业务,该卸载Server处理本次业务,重新分配带有Null NRI的TMSI给用户终端,同时携带位置区(LAI)为本局的非广播位置区(Non-broadcast LAI)。

用户结束当前业务后,由于Non-broadcast LAI与用户所在RAN广播的LAI不同,用户终端立即使用前面分配的TMSI发起位置更新。

RAN 接收到位置更新消息,由于TMSI中的NRI为空NRI(Null NRI),故根据Pool 内各剩余有效Server的容量选择新Server,将消息发送到该Server处理。被选择的Server处理用户终端的位置更新业务,进行TMSI重分配流程,新TMSI中带有本局NRI。在位置更新过程中,新 Server从位置更新请求的Non-broadcast LAI推导出用户原来的Server,并到原来的Server获取用户IMSI和鉴权加密信息。

对一个Server的用户迁移时间一般较长,需要约2-3个位置更新周期。除了对一个Server内所有用户的迁移,用户迁移也可以针对部分用户进行,从而达到调节Pool内Server负荷的目的。

用户迁移和普通容灾的区别在于,用户迁移通过O&M 命令触发,并且迁移过程中需要卸载Server的不断参与。因此,用户迁移不适用于突然灾难引起的节点宕机容灾。

3 IuFlex和双归属技术比较

双归属技术解决了Server节点的容灾问题,而且不需要外部网元的配合,因此更适用于跨地域大本地网组网模式。开局中,运营商按照当地的组网规划,可以适当的选取不同结构的双归属备份方案。

IuFlex技术需要接入网络参与,物理上每个RNC的Iu接口同时连接到Pool内多个MG,网络升级和改造成本较高。但是IuFlex技术在解决容灾问题的同时,提供了网络的负荷分担和管理能力,并且降低网络信令流量。因此,对用户密集、需要建立多个局点的大城市,建议采用IuFlex技术。

以中兴通讯在山东开局为例,当地有济宁,菏泽等7个地区需要建立局点,每个区域的用户数量从10万到20万不等,为了提高运维效率,选择在每个地区部署一个MG,同时在济南和青岛各部署一个Server,分别管理上述MG。现场的组网示意图如图6,由于两个Server下的容量都在50万用户以上,Server节点故障将造成大面积的网络瘫痪,故根据该处组网的特点,采用1+1互备双归属容灾。在济南或者青岛一处的Server故障后,另一处的Server将通过两者间的心跳线检测到故障发生,让对方的MG注册到本Server下, 从而接替故障Server提供网络服务。采用上述的双归属组网,不但提高了网络服务的安全性,同时该容灾方式也被用于软/硬件升级等系统维护过程,减少Server维护所造成的网络服务中断。

4 WCN容灾性能

WCN交换机作为ZTE移动通信的核心产品,全方位的实现了双归属和IuFlex技术,并且具备在大型网络中应用的成功经验。

对双归属组网,WCN作为备份节点可以支持对16个主用节点提供备份功能,故障检测时间少于60 s,业务恢复时间少于120 s。

对于IuFlex技术,WCN支持Pool内容纳16个交换机以分担负荷。

5 结束语

双归属技术和IuFlex从不同的技术角度出发,解决了移动通信网络的交换节点故障问题,提高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正越来越为运营商所关注。

6 参考文献

[1] 3GPP TS 23.002, Network Architecture[S].

[2] ITU-T H.248.1,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S].

[3] ITU-T Q.704, Signaling Network Functions and Messages[S].

[4] Signaling System 7 (SS7) Message Transfer Part 3 (MTP3): User Adaptation Layer (M3UA) [R]. United States: RFC Editor, 2002.

[5] 3GPP TS 23.236, Intra-domain Connection of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Nodes to Multiple Core Network (CN) Nodes[S].

[6] 3GPP TR 21.905, 3G Vocabulary[S].

[7] 3GPP TS 23.003, Numbering, Addressing and Identification[S].

[8] 3GPP TS 24.008, 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Core Network Protocols; Stage 3 [S].

[9] 3GPP TS 25.413, UTRAN Iu Interface RANAP Signaling[S].

收稿日期:2007-12-17

刘竞翔,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现从事中兴通讯移动核心网电路域产品的研发。

丁燕菁,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曾负责中兴通讯移动核心网ZXWN-CS产品研发工作,现从事移动核心网分组域产品研发。

试论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新思路 篇12

关键词: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

一、前言

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由无线信号、通信电缆以及光缆等所构成的通信传输介质将产生网络组成, 几乎在世界各地均有着这些传输网络的延伸,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用户的多样化信息交流需求。通信传输网络技术的持续革新及高速发展, 必然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模式, 并且带来更加先进且优良的通信服务, 所以对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进行规划的意义尤为重大。

二、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因特网出现以前, 通信传输工作的完成所依靠的主要是分组交换网络, 即便是与之前相比有着显著的进步, 而当问题出现后, 依旧需要通过迂回的电路进行寻找, 通常通讯线路的有效率较低;在出现因特网以后, 通信传输便在独立的网络内部出现, 这便使得通信的广阔性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为了将这一局面改变, 独立的多个网络便将联网实现, 逐渐演变成为当前的互联网, 使得通信传输的空间得以大大拓宽, 并且使得通信传输介质有机的联结起来, 通信传输网络由此形成。近年来, 传统的通信传输网络性能便无法与用户的迫切要求相满足。

三、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新思路

随着人们需求的持续膨胀, 无线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数字通信网络以及模拟通信网络便相继出现, 使得通信传输网络所占据的战略性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所以, SDH光传输系统、GSM系统以及蜂窝系统等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传输网络交换方式的变革, 之后, 通信传输网络中云技术迅速崛起, 使得云技术开始成为通信技术的一大重要先锋。

当前, 从物理上可以将通信传输网络划分成电网络层、光网络层以及光缆网络层三大层面。就传送网当前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情况来看, 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新思路为:其一, 向超长距离大容量的方向不断发展, 尤其是无电中继;其二, 近期光通信市场的一大亮点仍然是MSTP, 但是有着多样化类型的传送业务平台则是将来的发展主流方向;其三, 光传输网将继续以智能化趋势发展;其四, 新业务的不断涌现将强大的功能赋予光传输网络;其五, 智能传送网的各类经济数学将共同演进、不断融合;其六, 光传输网将继续朝着全光网方向不断演进。

四、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

应当强化城域网建设于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中, 与此同时, 还应当在建设城域网中强化应用DWDM、MSTP等传输技术, 重视三网的有机融合。为了有效的防止陷入误区于通信传输网络的规划过程中, 那么就必须全面且详细的论证、对比规划方案, 择选出具备代表性的, 且能够与未来技术有效衔接的一种方案, 以此更好的规划执行。所以, DWDM、MSTP等传输技术均被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所青睐。在建设规划城域网的过程中, DWDM技术有着非常显著的扩展性, 有着较强的业务接受能力, 可以合理的升级新老业务, 而且还可以具备良好的自愈讷讷给力, 使得通信传输网络更加畅通无阻。而MATP传输技术则能够兼容与传统SDH, 其扩展能力较大, 充分的保证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城域网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为:其一, 为了与直达路共同将大容量传送实现, 骨干层则需要应用DWDM技术, 并且通过该技术将较大贷款的传输平台提供给下层SDH等方案;其二, 在接入层, 借助于MSTP技术平台, 采用环形组网的方式, 将多种业务的兼容实现, 并且提供可调整的速率及容量传输服务;其三, 将现有的SDH系统、光纤资源以及密集波复用系统充分利用起来, 以此促进网络能力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 所以, 我们应当不断的探寻出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新思路, 并且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 从而实现通信传输网络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靳利国.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新思路探索[J].通信电源技术, 2012, 1 (11) :89-90

[2]靳利国.通信传输网络发展和优化规划探讨[J].信息通信, 2012, 2 (3) :165-167

[3]刘倩.地市级电力通信网络规划发展探讨[J].信息通信, 2012, 6 (16) :26-27

上一篇:成套装备下一篇:高校党校教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