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切开挂线

2024-10-18

一次性切开挂线(共8篇)

一次性切开挂线 篇1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简称, 为肛肠外科的一种常见类疾病, 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的结果, 易转为慢性感染形成肛瘘。总结我院2008-10~2010-09本院收治各类肛周脓肿90例, 采用一次性切开引流挂线术65例, 与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25例对比, 效果良好,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肛周脓肿患者均系我院患者, 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 男39例, 女26例, 年龄22~57岁, 平均39岁, 病程2~13d, 其中直肠后间隙脓肿1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4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2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 肛门周围皮下脓肿53例。对照组25例, 男20例, 女5例;年龄18~60岁, 平均38岁;病程2~12d, 直肠后间隙脓肿1例, 坐骨直肠窝脓肿3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4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2例, 肛门周围皮下脓肿15例。

入选标准: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①肛周红肿热痛, 在红肿中央有明显的液化区, 无明显全身症状, 即触诊有波动感的肛周脓肿;②肛周脓肿肛周皮肤红肿不明显, 但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肛门疼痛明显等全身症状,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者。

排除标准:①肛周脓肿尚未化脓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疾患;③有糖尿病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孕妇及 6 个月内准备妊娠的妇女。

1.2 治疗方法

手术之前常规备皮和清洁灌肠, 局麻或骶麻生效后, 患者取侧卧位, 脓肿一侧在下 , 常规消毒铺巾。

手术时可以先用注射器穿刺来明确定位, 指检脓腔的位置、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穿刺针指示部位行放射状切口或弧形切口, 切口长度要与脓肿大小相对应, 使引流通畅, 用刮匙刮除坏死组织及腐烂组织, 勿残留小脓腔, 清除坏死组织, 探查内口, 用手指在肛门内作引导寻找内口, 予全层切开, 手指再伸入已打开的脓腔探查, 向脓肿方向延伸, 利用探针将橡皮筋贯穿于内, 探查脓腔是否超过肛直肠环, 伸入脓腔顶部探出予橡皮筋挂线, 将橡皮筋两端结扎在一起, 使橡皮筋卡在切开的皮下, 搔刮脓腔以不出血为度, 修剪创缘, 将探针拖出, 结扎橡皮筋, 凡士林纱条填塞于脓腔, 包扎, 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7d, 以后改为口服。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65例,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2~36d, 随访3个月, 治愈62例, 治愈率95.4%, 有3例伤口未愈合, 形成肛瘘。对照组形成肛瘘10例, 两组并发肛瘘比较, 见表1。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简称, 为肛肠外科的一种常见类疾病, 肛门周围皮肤病感染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传统治疗方法是切开脓肿引流, 即先行脓肿切开引流, 形成肛瘘后, 再行肛瘘挂线术。这既增加了患者痛苦, 又延长了疗程。住院费用高, 肛周脓肿采用一次性根治术虽然手术难度稍大, 但疗效显著, 缩短了疗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既做到了充分引流脓肿, 又达到了一次性治疗, 缩短手术时间, 肛周脓肿术后应侧卧睡觉, 在手术后3d内可以吃一些流食, 另外, 手术后第15天后应该注意多吃蔬菜水果 , 禁烟酒, 积极锻炼身体, 保持肛门清洁, 勤换内裤, 每天坐浴后还需清理脓腔, 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避免或减少肛瘘的形成。全部行切开挂线法, 一次性根治术。肛周脓肿分为: (1) 非瘘管性脓肿, 与肛窦无关, 最终不后遗肛瘘的患者, (2) 瘘管性脓肿, 经肛窦肛腺感染而致并且最终后遗肛瘘者。鉴别非瘘管性脓肿的步骤方法有: (1)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手术病史 (2) 手术前指诊很重要 (3) 通过肛门镜检查见肛隐窝无深陷 (4) 手术中探查见脓腔距离肛管, 一旦脓肿形成, 应及早治疗。手术的方法很多, 坐骨直肠窝脓肿切开引流术, 有低位脓肿切开引流术, 直肠后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治疗中须注意及掌握的几个问题: (1) 要找准并清除内口。 (2) 挂线紧线适度。 (3) 术后换药及坐浴也是治疗的关键环节。采用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成功率高, 肛瘘复发率少, 对肛门功能影响小,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该疗法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总之, 肛周脓肿一旦形成, 应早期手术根治, 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 以期达到避免二次手术, 提高了一次性治愈率, 无后遗症, 不影响肛门节制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义江.丁氏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5

[2]王崇树.肛周脓肿的诊断治疗及注意事项[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 11 (3) :178

[3]沈小斌.肛周脓肿一期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13) :063

[4]张桂茹.肛瘘的诊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16) :058

[5]薛军.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肛门脓肿320例[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4, 10 (4) :301

[6]杨新庆.痔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 7 (3) :169

[7]丁义江.丁氏肛肠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5

[8]薛军.一次性切开根治术治疗肛门脓肿320例[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4, 10 (4) :301

一次性切开挂线 篇2

【关键词】切开挂线;对口引流;复杂性肛瘘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107-01

复杂性肛瘘属肛肠外科疑难病症之一,是指两个及以上瘘管较长并弯曲的肛瘘,即常说的马蹄型与半马蹄型肛瘘。复杂性肛瘘如不能及时治疗,易引发肛门畸形、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1]。对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分别给予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及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旨在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2],并经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等确诊。观察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6.6±4.8)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4.15±0.26)年;对照组男30例,女3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35.9±4.5)岁,病程0.4~8年,平均病程(4.08±0.21)年。纳入标准:18~70周岁符合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初次手术;肛门形态及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严重全身性疾病;瘢痕体质者;特异性感染导致的复杂性肛瘘;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肛门外伤或手术史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以美蓝注射、直肠指诊、探针等方法探查内外口数目、位置、主管道及支管道走向。于肛门后开窗作一长约2.5cm放射状人造外口,探针自人造外口探入,于内口穿出。对低位复杂性肛瘘者予以完全切开所在瘘道,对高位肛瘘者,齿状线以下切开,齿状线以上管道于探针尾部系一根橡皮筋,并由内口拉出肛外结扎。以支管外口为中心做切口将增生组织切除,扩大外口,使用止血钳破坏支管道,清除支管坏死组织,引流通畅后于切口处作宽松结扎。

对照组给予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人造外口方法同观察组,球头探针由人造外口沿着主管道向肛内探查,自内口拉出肛外,切开内外口组织,清理腐败坏死组织及瘢痕组织。肛门外括约肌深部及耻骨直肠肌高位管道给予结扎,支管切除。

1.3 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 评定,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创面愈合;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创面未愈;无效:症状及创面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肛门潮湿、肛门疼痛、肛门狭窄、肛门畸形、肛门失禁。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 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为76.5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对照组为21.88%,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包括低位复杂性肛瘘与高位复杂性肛瘘两类,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因病变位置高,主支管道多且弯曲复杂,可伴部分深部死腔,因此治疗起来难度更大[4]。切开挂线术作为肛瘘经典术式之一,是通过丝线的慢性机械作用达到阻断病灶血供的目的,操作起来较为简单,出血少。但因复杂性肛瘘可伴部分深部死腔,瘘管支管多且弯曲,单纯采取切开挂线治疗疗效欠佳,还易引发多种并发症[5-6]。本研究中,切开挂线术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达21.88%。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在清除深部坏死腔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复发少,故被广泛应用于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中。要保证手术疗效,手术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正确寻找与处理内口,这与复杂性肛瘘存在1个或多个内口有关,找准内口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7]。②彻底清除支管及死腔内感染物质,保证引流通畅。复杂性肛瘘有部分患者可存在深部遗留死腔,死腔窦道内分泌物集聚,不利于创面愈合。故手术过程中应将支管及死腔进行彻底清除,充分扩创,使支管死腔有足够的空间和主管道切口相遇,以保持引流通畅,促进坏死组织与感染物质顺利排出。③手术过程中避免对尿道及阴道形成损伤,防止肛门畸形[8]。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后,总有效率高达95.31%,而并发症仅为4.69%。

综上所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相对于传统切开挂线术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金秀.切口挂线对口引流术应用于复杂性肛瘘临床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2):176-177.

[2]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4,24(2):4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32.

[4]吴文江,罗湛滨,范小华.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治难点及解剖特点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13):2048.

[5]宇明.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2):163-165.

[6]郭红伟.不同方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73-174.

[7]缪俊.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5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6):703-704.

[8]李大志.采用主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法治疗复杂性肛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8):68-69.

一次性切开挂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 我院我科收治肛周脓肿患者59例, 其中男35例, 女24例, 年龄25~50 (38.24±11.29) 岁。病程为4~10d。59例患者中, 直肠后间隙脓肿20例, 直肠后间隙脓肿合并坐骨直肠窝脓肿20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8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6例, 高位括约肌间隙脓肿5例。患者症状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

1.2 治疗方法

医师嘱咐患者取臀高俯卧位, 并对其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或骶麻, 对铺巾以及肛周进行常规消毒。利用食指将脓肿的位置与范围查探清楚, 观察脓肿波动幅度较大处, 在其上做放射状切口, 将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有效切开, 并利用止血钳将其分离。进入脓腔后, 利用右食指进行探查, 并将脓腔间隔分离, 观察其范围, 将腔内的坏死组织剔除干净。手术医师将左手食指放入肛内, 其右手紧握球头探针, 将其从切口轻轻插入, 并进行探查, 在探针与食指间最薄处穿入直肠, 引入橡皮筋。将切口与肛门之间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切开, 利用橡皮筋两端将后钳夹拉紧, 并用丝线进行结扎。之后是对切口边缘进行修剪, 使之呈V型, 而使引流通畅。手术的过程中要记得充分止血, 将凡士林纱条填入肛内, 并嵌入创腔, 外部利用塔形纱布进行压迫固定。手术之后嘱咐患者换药[4]。

1.3 疗效判定标准

分治愈、好转以及未愈三个标准。治愈是指患者症状消失, 伤口愈合;好转是指患者症状有所改善, 病灶或者伤口缩小;未愈是指患者症状没有任何变化[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2 结果

59例肛周脓肿患者经一次性切开挂线治疗后, 58例痊愈, 治愈率为98.31%, 1例形成肛瘘, 对其应用抗瘘治疗, 6个月后痊愈。患者疗程为12~40 (22.98±3.65) d。手术之后无1例患者发生肛门失禁、肛门畸形或者肛管直肠狭窄等。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时间为0.5~1年, 无1例复发。

3 讨论

对于肛周脓肿的临床症状, 患者先感到肛门周围的硬块或者肿块, 后来会感到疼痛, 在疼痛加剧的过程中, 患者会感到坠胀不适、坐卧不宁以及排尿不畅等等, 到最后甚至出现了精神疲乏、食欲减退等中毒性症状。1w左右会形成脓肿, 肿物自行溃破后或者给予切开排脓后, 疼痛感会下降甚至消失。但流脓的伤口却不易愈合, 经过一段时间就有可能成为肛瘘。与肛周脓肿的急性不同, 肛瘘属于慢性期。本组实验中, 对所有患者采用一次切开挂线治疗, 与传统的分期治疗方法不同, 此种手术治疗将两次手术合并为一次, 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于一次切开挂线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 (1) 定位要准确, 即要正确找出内口与定位脓肿的部位、范围。本组实验中, 治疗医师利用手指触摸探查, 并巧妙利用球头探针插入切口有效探查, 从而找出了内口, 摸清了脓肿的位置与范围, 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2) 引流要通畅, 本次手术过程中对切口边缘进行修剪, 使之呈V型, 从而便于引流。本次手术对肛周脓肿进行一次性治疗, 将脓肿切开排脓手术与肛瘘手术有效结合, 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此种手术方法有利对肛门形成保护, 避免了对肛门周围组织的过多损伤;且在手术过程中巧妙利用橡皮筋作为对口引流, 又一次帮助患者减轻了术后换药的痛苦。本组59例患者, 58例治愈, 治愈率高达98.31%, 且术后随访无复发, 无并发症。总之, 对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治疗,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希家.肛肠病的外科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81-91.

[2]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708.

[3]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01.

[4]王永炎, 王沛.今日中医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77-589.

一次性切开挂线 篇4

关键词:高位肛瘘,切开缝合挂线术,效果

高位肛瘘由于病变位置高、管道多弯曲复杂以及多伴随有支管及其深部死腔等特点[1], 因此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2], 所以为彻底清除瘘管组织且又能保留肛管直肠环正常括约肌功能等, 我们本次运用切开缝合挂线术对45例高位肛瘘者进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随机选取45例高位肛瘘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肛瘘学》[3]诊断标准, 同时对存在以下状况者予以排除:①肛门形态和功能异常者;②因结核、克罗恩病等所引起的特异性肛肠疾病者;③合并有直肠癌或直肠息肉等直肠肛门疾病者;④心、脑、肝、肾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疾患者;⑤难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45例高位肛瘘者男40例, 女5例, 年龄22~75岁, 平均 (38.00±1.50) 岁, 发病时间4个月~3年、平均 (1.00±0.50) 年, 其中单纯高位肛瘘者37例 (82.22%) , 高位复杂型肛瘘者8例 (17.78%) 。

1.2 观察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45例高位肛瘘者临床资料, 同时由专人对本次研究对象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等相关内容进行记录、然后对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1.3 切开缝合挂线术

本次所有患者均采取切开缝合挂线术, 即①自外口顺着探针对瘘管进行切开直至肛门缘;②对切开的管道和腔穴进行搔刮且对管壁的坏死组织进行处理;③将探针由瘘外口沿着瘘管自内口弯出;④对瘘道所在的肛管皮肤、内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实施切开处理, 然后对感染的肛窦和肛门腺利用刮匙进行处理且对创面实施修整;⑤利用丝线对探针头部进行结扎且在丝线末端利用橡皮筋进行结扎, 然后将探针自管道拉出, 而橡皮筋滞留于管道内且利用止血钳对橡皮筋末端进行钳夹、拉紧, 同时利用止血钳在橡皮筋靠近括约肌部位进行钳夹, 然后利用丝线在钳下将橡皮筋实施结扎处理; (6) 对创面进行冲洗、消毒且利用丝线将远端部分创口进行全层间断缝合消除死腔。

1.4 效果评估标准

本次手术效果评估标准参考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且经修订统一的肛瘘效果标准进行评定, 即 (1) 临床痊愈:患者术后5~7d间断拆线且肛瘘完全愈合、无分泌物和肛门失禁或狭窄等; (2) 基本痊愈:术后5~7d间断拆线且肛瘘基本愈合、但部分创面裂开需术后处理后伤口逐渐愈合且无肛门失禁或狭窄等; (3) 无效:拆线后肛瘘未愈。肛门功能评估标准参考Wexner Score[4]评分法;而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5], 其中不痛:0分, 轻度疼痛:1~3分, 中度疼痛:4~6分, 重度疼痛:7~10分。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 其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取t检验, 对于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 P<0.05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5例高位肛瘘者切开缝合挂线术效果

见表1。45例高位肛瘘者总有效44例, 占97.78%;其中单纯高位肛瘘平均治疗时间 (20.00±2.00) d, 高位复杂型肛瘘平均治疗时间 (35.00±3.00) d;45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例 (%)

2.2 45例高位肛瘘者术后疼痛和肛门功能评分见

更换敷料或肛门检查时 (6.00±1.00) 分、首次排便时 (5.10±0.85) 分、平常疼痛最剧烈时 (3.30±1.05) 分, 肛门功能 (0.92±0.60) 分。

3 结论

高位肛瘘由于瘘管是位于外括约肌深层和耻骨直肠肌以上, 鉴于此种解剖特点, 高位肛瘘往往难以自愈[6], 因此手术治疗成为解决此类肛瘘的有效手段, 目前该手术方案主要包括肛瘘切除术、肛瘘切除缝合术、高位肛瘘外切内挂术和挂线术等, 但术中存在:一旦保留括约肌功能则势必要增加肛瘘复发率, 然而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或是增加括约肌损伤程度等, 又会升高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治疗颇为棘手[7]。

为了进一步达到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我们本次运用切开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 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本次手术方法总有效率达97.78%且无严重并发症, 同时采取切开缝合挂线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低且肛门功能保持良好, 因此上述数据共同提示本次手术效果显著且可行, 因为切开缝合挂线术是综合保留括约肌手术和传统挂线法, 此种方法能够较为彻底的清除管道使新肉芽组织填充而保留了括约肌手术优点, 另外挂线法通过保留括约肌的完整性而降低了完全性肛门失禁和肛门直肠移位变形概率;同时二者的结合可较为充分的暴露瘘管、进行创面的全层缝合、利于降低直肠内容物对创面的污染概率和程度且可恢复肛门外观的正常形态等。但对于切开缝合挂线术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内口的探寻:由于内口多为肛窦炎症所引起肛腺感染致使肛瘘发生, 因此探明内口且对其进行有效清除方能阻断感染源、避免肛瘘复发等; (2) 充分掌握与明确瘘管管腔及其走向; (3) 由于高位肛瘘的管腔延展范围较广且涉及肌肉数量较多, 因此在手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括约肌损伤程度和术后的恢复情况等, 遵循治疗的原则、而不应单纯的注重彻底性。

总而言之, 切开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且可行, 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超, 王业皇.挂线疗法对高位肛瘘的治疗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1, 17 (2) :125.

[2]张守东.112例高位肛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4) :38.

[3]赵自星.实用肛瘘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3:16.

[4]Jorge J M, Wexner S D.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fecal incontinence[J].DisColon Rectum, 1993, 36:77.

[5]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

[6]闫有林, 冯伯利, 程诗洲.手术治疗168例肛瘘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3) :1144.

一次性切开挂线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28 d~3岁, 病程5 d~2年。均为低位肛瘘, 其中9例有1个外口, 1例有2个外口。外口距肛缘0.5 cm~2 cm, 内口均位于相对应的肛窦处。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 全麻。以银质圆头探针从肛瘘的外口轻轻地经肛瘘管通入内口, 用7号丝线一端结扎在探针外端近球部处, 另一端系在单股橡皮筋上, 由内口拖出, 将内外口之间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 切口不应过大, 尽可能减少对管壁及肛缘皮肤的损伤。然后拉紧橡皮筋, 用止血钳夹住, 于止血钳下方用7号丝线结扎, 适当延长切口, 修剪皮瓣以利于引流。术中渗血明显者给予缝扎止血, 仔细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 予九华膏纳肛, 塔形纱布包扎固定。术后应用抗生素3 d, 便后用高锰酸钾冲洗肛门, 每日1~2次, 用凡士林油纱换药至创口愈合, 术后第5~9天挂线自动脱落。

2 结果

11例患儿全部治愈, 创面愈合时间12 d~21 d, 平均16.6 d.所有患儿术后肛门无畸形, 无复发。

3讨论

一次性切开挂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65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 均符合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 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心脑血管障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32例) 和观察组 (33例) 。对照组患者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0~51岁, 平均年龄 (39.2±6.5)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4 d, 平均 (7.3±2.4) d;疾病类型:皮下脓肿10例, 直肠后间隙脓肿8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7例。观察组患者男21例, 女12例, 年龄20~52岁, 平均年龄 (39.6±5.5)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4 d, 平均 (7.8±2.1) d;疾病类型:皮下脓肿11例, 直肠后间隙脓肿9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予以切开挂线术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常规铺设消毒方巾。首先对患者会阴部进行消毒, 行肛门内镜检查确定患者肛门脓肿的位置以及范围大小, 选择脓肿波动明显之处依次逐层切开皮肤、皮肤组织, 采用钳夹行钝性分离扩大切口, 排干净患处内部脓液, 用手对脓肿走形进行探查, 清理脓腔内腐烂组织, 采用双氧水等溶液对脓腔进行冲洗。对于探针下内口不明显患者, 可用手指引导于患者患处底部最薄处穿探针、挂橡皮筋等, 切开括约肌下缘、皮肤全层等组织保证切口内松紧适宜, 一切处理妥当修正切口包扎。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换药2次/d, 可适当辅助中药坐浴熏洗治疗。

1.2.2 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术治疗, 具体方法: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前准备工作同观察组。在肛门内镜协助下确定肛门脓肿的位置以及范围大小, 切口位置同观察组, 采用止血钳将切口周围组织分离促使脓液排出, 分离脓腔间隔行脓腔内腐烂组织清理、冲洗。针对探针下内口不明显患者, 在手指引导下沿探针切开内口、脓腔间组织作梭形切口, 保证引流正常实施, 一切无异常止血包扎。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换药2次/d, 可适当辅助中药坐浴熏洗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 (2) 采用Hiltunen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 判定标准:正常:患者可正常控制大便、气体、肠气;不完全失禁:肛门不能实现对肠液、大便的正常控制造成内裤污染;完全失禁:肛门对成形大便无法控制。 (3)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指标包括疼痛、肛瘘、脓肿复发。 (4)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 采用3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主要指标包括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每项指标100分, 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15.45±3.82) min、创面愈合时间为 (26.41±1.01) d、住院时间为 (25.28±1.03)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11.89±3.65) min、创面愈合时间为 (18.11±0.53) d、住院时间为 (14.56±1.91)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842、41.667、28.037, P<0.05) 。

2.2两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32例, 肛门功能正常15例 (46.9%) , 不完全失禁8例 (25.0%) , 完全失禁9例 (28.1%) ;观察组患者33例, 肛门功能正常19例 (57.6%) , 不完全失禁13例 (39.4%) , 完全失禁1例 (3.0%) 。观察组完全失禁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859, P<0.05)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32例, 疼痛21例 (65.6%) 、肛瘘12例 (37.5%) 、脓肿复发10例 (31.3%) ;观察组患者33例, 疼痛11例 (33.3%) 、肛瘘2例 (6.1%) 、脓肿复发1例 (3.0%) 。观察组患者疼痛、肛瘘、脓肿复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78、9.502、9.202, P<0.05) 。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 (76.5±10.3) 、 (73.2±7.9) 、 (66.4±10.7) 、 (67.6±8.9) 、 (78.7±9.4) 、 (76.4±8.9) 分;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 (88.6±10.5) 、 (92.4±7.3) 、 (83.2±10.6) 、 (82.7±9.4) 、 (95.4±4.5) 、 (89.1±12.6) 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4.689、10.181、6.635、6.646、9.180、4.680, P<0.05) 。

3 讨论

肛周脓肿又被称之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源于致病菌入侵引发急性化脓感染, 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 容易漏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随着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则容易形成肛瘘[2]。在肛周脓肿治疗中, 常规方法需采用两次手术, 首先进行切开引流术排除脓液, 待患者脓腔缩小后行二次手术达到治愈目的, 但是操作过于繁琐, 对患者身体损伤大。

近年来切开挂线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得到应用, 通过引流脓液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另外通过挂线慢性切开和引流可有效避免炎症扩散。该方法属于一次切开内口法, 操作简单, 术后恢复快, 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此外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低, 发生肛瘘、肛门失禁的几率小, 手术治疗优势明显[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 治疗后完全失禁患者例数明显较少;且疼痛、肛瘘、脓肿复发发生率较低, 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明显提高, 说明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切开挂线术治疗临床优势明显, 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 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优于切开引流术,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 65例肛周脓肿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32例) 和观察组 (33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切开引流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15.45±3.82) min、创面愈合时间为 (26.41±1.01) d、住院时间为 (25.28±1.03)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11.89±3.65) min、创面愈合时间为 (18.11±0.53) d、住院时间为 (14.56±1.91)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完全失禁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疼痛、肛瘘、脓肿复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优于切开引流术,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术,肛周脓肿

参考文献

[1]王湘涛.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6) :1383-1384.

[2]王军.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卫生产业, 2013 (22) :3-4.

一次性切开挂线 篇7

关键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挂线疗法

肛周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疾病, 根据肛腺感染理论, 肛周脓肿是细菌感染肛隐窝并经肛腺导管进入肛周各个间隙, 如进入肛管直肠环以上间隙形成脓肿则为高位脓肿[1], 如不能及时治疗常可破溃形成肛瘘。现选取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采取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患者48例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0月间本院采取切开引流挂线方法治疗的48例肛周脓肿患者, 男36例, 女12例, 年龄19~71岁, 平均46.3岁。坐骨直肠间隙脓肿45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1例, 肛门直肠后间隙脓肿2例。入选标准: (1) 肛周红肿疼痛、局部皮温升高, 伴有或不伴有发热、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2) B超或CT检查提示肛周脓肿可能; (3) 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采取切开引流挂线法治疗; (4) 志愿接受长期随访者。 (5) 术中探查瘘管明确并跨肛门括约肌者。

1.2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 (切开引流挂线术) :联合阻滞麻醉, 患者取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局部脓肿波动明显处作放射状或纵形切口, 充分排出脓汁后以球头探针探查瘘管位置, 判定瘘管是否跨括约肌, 跨括约肌者行挂线术尽力剔除瘘管, 穿过双股橡皮筋, 切开瘘管表面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至肌肉表面, 拉紧橡皮筋并作双重结扎。结扎内瘘口及相邻直肠隐窝, 并彻底清理脓腔坏死组织, 双氧水冲洗脓腔。

术后每天换药直至伤口愈合。术后7 d如挂线未脱落予以紧线一次。

1.3 疗效判定[2]

分为痊愈、好转、无效。痊愈:红肿、热、痛以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消失, 创面愈合皮肤生长愈合良好,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降至正常;有效:红肿热痛消失, 局部切口基本无浓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无改善。

2 结果

48例患者挂线脱落时间为7~16 d, 平均10.2 d, 痊愈42例, 好转6例, 总有效率100%, 6例好转患者回家后来院定期换药均痊愈。经1年以上电话及来院随访观察均无复发、无肛瘘形成、无括约肌失禁等并发症发生, 2例患者出现轻度肛门狭窄经扩肛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肛腺受细菌感染后在肛门周围软组织引起的化脓性疾患。, 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直肠后脓肿、直肠黏膜下脓肿。肛周脓肿确诊后应及时切开, 缺乏波动感不应延迟及时引流。肛周脓肿治疗目的应包括脓肿的切开引流和防止切口假愈合而导致急性复发。为达到这个目的, 切口大小要充分[3]。肛周脓肿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正确极容易形成肛瘘, 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方面的痛苦, 也会使患者面临再次手术的尴尬。尤其是高位肛周脓肿的治疗更是复杂, 本次研究采用的切开引流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脓肿效果确切, 手术操作简单, 并发症发生率, 低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切实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东铭.盆底与肛门病学.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0:440.

[2]黄乃键.中国肛肠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714.

一次性切开挂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 各31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1例;年龄25岁~60岁, 平均年龄 (45.3±8.6) 岁;病程4 d~13 d, 平均 (7.2±2.6) d。研究组:男21例, 女10例;年龄24岁~58岁, 平均年龄 (44.2±7.9) 岁;病程3 d~12 d, 平均 (7.3±2.6) d。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比较。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简易的麻醉, 同时采取截石位或侧卧位, 并对患者会阴部进行常规消毒。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术。弧形切口位于波动最明显的脓肿中央处, 并与脓腔保持距离, 将脓液排出, 之后按顺序使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对脓腔处进行处理。术中若出现脓腔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通的情况, 应于距离肛缘2.5 cm左右两侧远离坐骨结节处, 自前往后均做一个切口, 且切口为弧形, 并保证3个切口于底部互通, 同时保持两侧切口下端与后位切口间皮桥长度>2.0 cm。接着使用球头探针顺着切口底部慢慢向肛内查探, 并于肛外放置探针前端, 切口顺着脓腔之间的组织和探针切开的内口延长至肛窦上方, 从而对基底坏死组织进行清除, 并将切口修剪成梭形, 确保引流通畅。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采用2%利多卡因 (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1930) 15 m L进行垂直穿刺骶骨麻醉, 并要求患者处于侧卧位, 保持患者脓肿位于下方或后方, 使用碘伏对肛周皮肤消毒, 之后使用稀碘伏棉球对肛管内进行消毒, 并于肛门内放置喇叭肛门镜,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肛门腺及肛隐窝溢脓, 若存在即为内口。放射状梭形切口位于脓肿波动最为显著处, 以肛门为中心, 切口长度应不短于脓肿长度, 手指对脓腔部位进行探查, 将脓腔内纤维分隔彻底分开, 之后用刮匙对坏死组织进行刮除。将一根手指放置于肛门内进行引导, 另一根手指内口探查的起点位于脓腔内原发灶部位, 或于两示指薄弱处制造出一个内口, 使之保持与外切口之间的皮肤为放射性切开, 并将系在球头探针上的橡皮筋连接7-0丝线, 之后引出探针及丝线, 并将橡皮筋收紧, 若遇到肛管直肠环则不需收得太紧, 避免引发肛门失禁, 同时要进行双重结扎。采用钳夹后7-0丝线对内口两侧进行结扎, 并彻底止血, 使用双氧水+甲硝唑注射液 (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1226) 对脓腔进行处理, 用凡士林油纱条对脓腔进行填塞压迫止血, 于外部用敷料固定。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 临床症状消除, 脓肿破溃愈合为痊愈;临床症状改善, 脓肿破溃减小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 致病菌侵袭后, 造成直肠黏膜、肛管及周围组织出现化脓感染是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脓肿为主要的临床表现[3]。若不进行及时处理, 患者脓肿将会自行破溃, 或于切开引流后出现肛瘘, 肛管直肠疾病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排除积脓后缩小脓腔, 改善管道纤维化, 再行二次手术后治愈是切开引流法治疗目的[4]。

在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显著 (P<0.05) , 表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进行切开引流挂线,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其原因为切开引流挂线术对患者肛周脓肿特点及位置进行分析[5], 并将切口放置在合理的位置, 使切口对患者肛门外观、功能及预后不造成影响;此外, 对患者肛周脓肿的原发感染病灶进行正确寻找, 对复发率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切开引流挂线术可有效避免肛门失禁或出血情况,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综上所述, 对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进行切开引流挂线术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提高康复效率, 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 各31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引流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对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挂线,临床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增华, 陈杰.切开挂线术在肛周脓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7) :100-101.

[2]陈俊龙.切开引流加挂线手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56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 31 (10) :946.

[3]顾明.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J].中国校医, 2014, 28 (9) :692、694.

[4]孙旭, 郭旭, 王建峰, 等.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3) :66-67.

上一篇:网络覆盖优化下一篇:科研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