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挂线

2024-10-19

切开挂线(精选8篇)

切开挂线 篇1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或直肠周围脓肿,作为肛肠科最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主要以肛管或直肠周围软组织及其组织间隙中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且伴有脓肿形成为临床特征[1]。研究证实其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杆菌与链球菌、绿脓杆菌等,且多为混合感染[2]。治疗上外周手术是首选。鉴于外科手术方法多样,本研究主要探讨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前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诊断,入组前签署手术同意书及入组知情同意书,且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例,年龄18~50岁,平均(33.2±2.3)岁,病程1~11 d,平均(3.0±0.3)d;对照组:男37例,女3例,年龄18~50岁,平均(33.1±2.4)岁,病程1~11 d,平均(3.1±0.3)d,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取截石位,观察组行切开挂线术,待患者麻醉完善后先行肛门指检,明确脓肿部位、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内口等一般情况,选择脓肿波动最强部位沿肛缘行放射状切口,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脓腔后排出脓液,使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随后再次将食指探入确定脓腔走形,尤其针对存在内口者,提高食指为引导深入肛内,选择脓腔底部最薄处将挂橡皮筋探针置入,于切口外留置与皮肤外,并行松紧适宜力度结扎橡皮筋后包扎。对照组行切开引流术,选择脓肿波动最强部位沿肛缘行放射状切口,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脓腔后排出脓液,使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使用凡士林纱条填充脓腔,并覆盖无菌纱布。所有患者术后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且加强切口观察与换药,直至创面愈合为止。

1.3观察指标:针对所有入组者住院期间相关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统计两组发生的相关并发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发生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肛门失禁、脓肿复发、肛瘘形成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肛周脓肿治疗上主要是待脓肿成熟后以手术为主。以往先以切开排脓为主[3],但其容易出现治疗不彻底导致肛瘘形成,一般观察3个月,如果合并形成肛瘘则需再次行肛瘘切除或挂线治疗,患者不仅需承受多次手术痛苦与风险,而且治疗期间其精神压力增加生活质量降低[4]。本研究为更好的提高肛周脓肿治疗效果,主要采用一期挂线治疗。

本研究针对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证实切开挂线术手术时间短,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临床愈合。考虑与挂线治疗起到局部切割及引流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对病症部位进行标记,通过异物反复刺激而促进创面瘢痕形成,减少脓腔存在概率[5],相对于对照组的切开引流术,挂线治疗能更有效的扩大内口,而达到通畅引流的目的,有效的减轻的局部炎性反应,促进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6,7]。另外针对两组发生相关并发症比较发现,观察组发生肛门失禁、脓肿复发、肛瘘形成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则可能与实施挂线治疗,挂线使肛门括约肌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起到挂线边勒同时促进肉芽组织修复的目的,故最后勒开内口脱线,促进伤口愈合,减少肛瘘发生,同时挂线治疗是在切开排脓后,有效的处理原发内口以及可能存在感染的肛腺,促使内口与脓腔均达到有效敞开通畅引流,达到一期手术根治效果,避免了肛瘘形成和再次手术,故观察组发生肛门失禁、脓肿复发、肛瘘形成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肛周脓肿,实施切开挂线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创面愈合,且治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启建,钟俊娣.挂线留皮桥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3115.

[2]郭涛.对比评价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3):2457-2458.

[3]谢永俊,常家聪.手术切开引流对肛周脓肿患者肛瘘形成的防治效果[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9):1299-1302.

[4]粟艳琴.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4,21(5):73-74.

[5]周海祥.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285-2286.

[6]马真荣,李晓丽,李文乾.一期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256例肛周脓肿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121-123.

[7]Emily R,Christison-Lagay,Jason F,et al.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perianal abscess in infants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risk for fistula formation[J].Pediatrics,2007,120(3):e548-e552.

切开挂线 篇2

【关键词】高位肛瘘;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引流;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32-01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以管直肠环为标志,瘘管经过此线以上为高位肛瘘[1],目前高位肛瘘的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挂线疗法是治疗高位肛瘘的一项广泛应用的技术,笔者自2010年9月——2013年5月间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引流术治疗39例高位肛瘘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39例高位肛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高位肛瘘的相关诊断标准,术前通过指诊、探针及瘘管造影检查确诊,并排除直肠癌、严重心、肝、肺、肾功能异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12-58岁,平均年龄(36.8±2.5)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病程(2.8±0.7)年。

1.2治疗方法术前2d嘱患者进食流质食物,术前1d晚上给予清洁灌肠。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位,于肛瘘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确定内口位置,使用探针从瘘管外口探查管道的行径、有无支管以及主管和支管的关系,以便选择合适的引流口。用探针切开瘘管,直至肛门缘,同时切除周围的炎性结缔组织,用匙搔刮切开的管道和腔穴,清除腐朽组织,然后切开内口以下肛管皮肤、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修复创面。在探针头部结扎一粗丝线,再在粗丝末端结扎一橡皮筋,然后退出探针,将橡皮筋留在管道内,并拉紧橡皮筋,以有效止血。以4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伤口皮肤至肛缘约0.5cm处,挂线处以明胶海绵压迫,用无菌纱条填塞切口,丁字带加压包扎。术后常规给予使用抗生素,引流部分每隔3d换药一次,直至创面愈合。

1.3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李辉[2]的标准对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病灶彻底清除,创面愈合;好转: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病灶基本清除;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病灶存在或后遗肛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本组39例高位肛瘘患者治疗后,显效31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创面评价愈合时间为(14.8±2.6)d。术后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尿潴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

3讨论

高位肛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目前临床手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方法是采取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引流术。

本研究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引流术治疗39例高位肛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了显著改善,创面愈合时间有所缩短,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低位切开高位挂线引流术可修剪切口和间断全层缝合可使组织对合优良,创口保持平整,避免了术后肉芽过度增生,瘢痕增多所形成的肛门变形,且手术创面较小,从而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和水肿等并发症[3]。引流挂线利用了挂线疗法中引流的机理,通过在瘘管中置入引流线,使瘘管得到引流,从而达到促进肛瘘愈合的作用[4]。

术中对保留皮肤浅表切口能够保证内口引流通畅,对切口皮下组织间断缝合,能够促进切口的愈合,也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术中使用的橡皮筋其紧缩力产生边切开边愈合的作用,挂线在对括约肌组织产生慢性机械性勒割的同时,其断端与周围组织产生粘连,能够很好的隔绝传染源。实施高位瘘道挂线前必须作好内口的正确定位,在内口处与近侧切口间组织全层剖开或部分切开后挂线,挂线后修剪留作开放引流的黏膜残端[5],此外还应有效处理内口及其周围感染的肛隐窝及肛腺组织,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低位切開高位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临床疗效好,术后创面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继辉,赵峰.低位切开高位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42例报告[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2):141.

[2]李辉,范学顺,王晏美,等.高位肛瘘的术式选择与比较[J].中国医刊,2011,46(2):63-64.

[3]廖治先,颜景颖,龚文敬.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引流术治疗高位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15(1):37-38.

[4]钱海华,曾莉.低位切开结合引流挂线治疗高位肛瘘55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428-430.

切开挂线 篇3

关键词:高位肛瘘,切开缝合挂线术,效果

高位肛瘘由于病变位置高、管道多弯曲复杂以及多伴随有支管及其深部死腔等特点[1], 因此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复发率高[2], 所以为彻底清除瘘管组织且又能保留肛管直肠环正常括约肌功能等, 我们本次运用切开缝合挂线术对45例高位肛瘘者进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随机选取45例高位肛瘘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肛瘘学》[3]诊断标准, 同时对存在以下状况者予以排除:①肛门形态和功能异常者;②因结核、克罗恩病等所引起的特异性肛肠疾病者;③合并有直肠癌或直肠息肉等直肠肛门疾病者;④心、脑、肝、肾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疾患者;⑤难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45例高位肛瘘者男40例, 女5例, 年龄22~75岁, 平均 (38.00±1.50) 岁, 发病时间4个月~3年、平均 (1.00±0.50) 年, 其中单纯高位肛瘘者37例 (82.22%) , 高位复杂型肛瘘者8例 (17.78%) 。

1.2 观察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45例高位肛瘘者临床资料, 同时由专人对本次研究对象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等相关内容进行记录、然后对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1.3 切开缝合挂线术

本次所有患者均采取切开缝合挂线术, 即①自外口顺着探针对瘘管进行切开直至肛门缘;②对切开的管道和腔穴进行搔刮且对管壁的坏死组织进行处理;③将探针由瘘外口沿着瘘管自内口弯出;④对瘘道所在的肛管皮肤、内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实施切开处理, 然后对感染的肛窦和肛门腺利用刮匙进行处理且对创面实施修整;⑤利用丝线对探针头部进行结扎且在丝线末端利用橡皮筋进行结扎, 然后将探针自管道拉出, 而橡皮筋滞留于管道内且利用止血钳对橡皮筋末端进行钳夹、拉紧, 同时利用止血钳在橡皮筋靠近括约肌部位进行钳夹, 然后利用丝线在钳下将橡皮筋实施结扎处理; (6) 对创面进行冲洗、消毒且利用丝线将远端部分创口进行全层间断缝合消除死腔。

1.4 效果评估标准

本次手术效果评估标准参考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且经修订统一的肛瘘效果标准进行评定, 即 (1) 临床痊愈:患者术后5~7d间断拆线且肛瘘完全愈合、无分泌物和肛门失禁或狭窄等; (2) 基本痊愈:术后5~7d间断拆线且肛瘘基本愈合、但部分创面裂开需术后处理后伤口逐渐愈合且无肛门失禁或狭窄等; (3) 无效:拆线后肛瘘未愈。肛门功能评估标准参考Wexner Score[4]评分法;而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5], 其中不痛:0分, 轻度疼痛:1~3分, 中度疼痛:4~6分, 重度疼痛:7~10分。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处理, 其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取t检验, 对于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 P<0.05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5例高位肛瘘者切开缝合挂线术效果

见表1。45例高位肛瘘者总有效44例, 占97.78%;其中单纯高位肛瘘平均治疗时间 (20.00±2.00) d, 高位复杂型肛瘘平均治疗时间 (35.00±3.00) d;45例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例 (%)

2.2 45例高位肛瘘者术后疼痛和肛门功能评分见

更换敷料或肛门检查时 (6.00±1.00) 分、首次排便时 (5.10±0.85) 分、平常疼痛最剧烈时 (3.30±1.05) 分, 肛门功能 (0.92±0.60) 分。

3 结论

高位肛瘘由于瘘管是位于外括约肌深层和耻骨直肠肌以上, 鉴于此种解剖特点, 高位肛瘘往往难以自愈[6], 因此手术治疗成为解决此类肛瘘的有效手段, 目前该手术方案主要包括肛瘘切除术、肛瘘切除缝合术、高位肛瘘外切内挂术和挂线术等, 但术中存在:一旦保留括约肌功能则势必要增加肛瘘复发率, 然而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或是增加括约肌损伤程度等, 又会升高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治疗颇为棘手[7]。

为了进一步达到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我们本次运用切开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 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本次手术方法总有效率达97.78%且无严重并发症, 同时采取切开缝合挂线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低且肛门功能保持良好, 因此上述数据共同提示本次手术效果显著且可行, 因为切开缝合挂线术是综合保留括约肌手术和传统挂线法, 此种方法能够较为彻底的清除管道使新肉芽组织填充而保留了括约肌手术优点, 另外挂线法通过保留括约肌的完整性而降低了完全性肛门失禁和肛门直肠移位变形概率;同时二者的结合可较为充分的暴露瘘管、进行创面的全层缝合、利于降低直肠内容物对创面的污染概率和程度且可恢复肛门外观的正常形态等。但对于切开缝合挂线术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内口的探寻:由于内口多为肛窦炎症所引起肛腺感染致使肛瘘发生, 因此探明内口且对其进行有效清除方能阻断感染源、避免肛瘘复发等; (2) 充分掌握与明确瘘管管腔及其走向; (3) 由于高位肛瘘的管腔延展范围较广且涉及肌肉数量较多, 因此在手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括约肌损伤程度和术后的恢复情况等, 遵循治疗的原则、而不应单纯的注重彻底性。

总而言之, 切开缝合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且可行, 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超, 王业皇.挂线疗法对高位肛瘘的治疗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1, 17 (2) :125.

[2]张守东.112例高位肛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4) :38.

[3]赵自星.实用肛瘘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3:16.

[4]Jorge J M, Wexner S D.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fecal incontinence[J].DisColon Rectum, 1993, 36:77.

[5]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

[6]闫有林, 冯伯利, 程诗洲.手术治疗168例肛瘘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3) :1144.

切开挂线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肛门狭窄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 女10例, 年龄45~62岁, 平均 (51.3±9.2) 岁, 病程 (1.23±0.28) 年, 其中先天不足10例, 外伤引起8例, 炎症7例;观察组男14例, 女11例, 年龄42~63岁, 平均 (52.1±8.9) 岁, 病程 (1.31±0.24) 年, 其中先天不足9例, 外伤引起9例, 炎症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诱发病因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手术前的准备包括进行手术前的器械准备, 术中所用皮肤的提前准备, 患者在执行手术前12小时需要禁止进食, 保持胃肠的空置。手术前2天给予服用氟瓜酸胶囊。术中采取侧卧的体位, 局部麻醉处理[3]。对于肛门狭窄处进行两侧瘢痕组织进行切除操作。其中观察组采取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取切开扩张术进行治疗, 在手术完成之后采取适当的抗生素药物进行处理切口, 以控制感染情况的发生。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实际效果, 并且分析在手术之后患者在每天排便数量、时间、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出血时间等因素的差异, 采取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评价指标:具体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按照1995年中管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肛门直肠狭窄疗效标准》来进行执行[4]。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19.0软件数据包对于两组收集的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计量资料采取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 可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者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后, 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在手术之后患者在每天排便数量、时间、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出血时间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愈合时间 (18.76±4.65) 天, 出血时间 (11.78±4.56) 天, 疼痛时间 (13.87±4.56) 天;观察组愈合时间 (14.28±4.245) 天, 出血时间 (8.46±4.64) 天, 疼痛时间 (10.24±4.16) 天。

讨论

引起肛门变窄的原因有很多种, 一般而言, 有外伤导致和先天性不足2种为主, 其中由于医源性和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肛门狭窄大概占80%[5], 剩余的多见于肿瘤性浸润或者先天性畸形所造成。在特征上, 多见用手指伸入困难, 偶有摸到环形的环状硬物或者管状硬物。在排便之后, 通常在肛门位置残留有粪便的残留物。在临床上往往采取肛门切开的手术方式进行处理。

手术主要以扩大肛管为目标, 保守性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抗菌和消炎为主要的手段。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主要有肛管的切开扩张、V形皮瓣成形等内容, 切开挂线手术是近年来较为新颖的一种手术方式[6]。它利用橡皮筋的伸缩拉力将肛门狭窄处的瘢痕组织慢慢地切割开, 对于肛门的括约肌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促使创口缓慢愈合, 并且在创面上不会留下太大的痕迹, 其次由于橡皮筋的伸缩拉力切割存在一定的缓和性, 因此带给患者的切割疼痛感明显减少, 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正常排便和肛管收缩的次数。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愈合时间 (18.76±4.65) 天, 出血时间 (11.78±4.56) 天, 疼痛时间 (13.87±4.56) 天;观察组愈合时间 (14.28±4.245) 天, 出血时间 (8.46±4.64) 天, 疼痛时间 (10.24±4.16) 天。两者在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后, 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术后患者在每天排便数量、时间、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出血时间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临床上针对肛门狭窄患者, 采取切开挂线术比采用切开扩张术具有更好的疗效, 适应证较广泛, 如高位的狭窄、直肠下端的狭窄、环状肛管瘢痕狭窄、管状及浅状的肛管狭窄以及低位肛提肌下的肛门畸形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创面损伤小, 相对出血量较少, 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同时不容易产生炎性反应;适合各年龄段的患者, 更适合对疼痛忍耐性差的老、幼患者, 术后复发率低并且无后遗症;有利于术后的迅速排便及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因此值得在实际中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采取切开挂线术治疗肛门狭窄的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肛门狭窄患者5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取切开扩张术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的实际效果, 并且分析术后患者在每天排便数量、时间、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出血时间等因素的差异。结果:两者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其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术后患者在每天排便数量、时间、疼痛时间、愈合时间、出血时间等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临床上针对肛门狭窄患者, 采取切开挂线术比采用切开扩张术具有更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切开挂线术,肛门狭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 焦英伟, 夏航校, 孙真权.开窗对口引流术治疗马蹄形肛瘘90例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 (5) :307-308.

[2] 丁培霖, 唐武, 王建东.切开挂线旷置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56例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0, 18 (2) :6-8.

[3] 陈运初.切开挂线术治疗16例肛门狭窄临床报道[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9) :109.

[4] 徐贵安.20例复杂性肛瘘诊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2) :277-278.

[5] 丁培东, 祝乾清.三七粉对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之术中术后失血量影响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 (2) :243.

切开挂线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的65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 均符合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 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心脑血管障碍、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32例) 和观察组 (33例) 。对照组患者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0~51岁, 平均年龄 (39.2±6.5)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14 d, 平均 (7.3±2.4) d;疾病类型:皮下脓肿10例, 直肠后间隙脓肿8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7例。观察组患者男21例, 女12例, 年龄20~52岁, 平均年龄 (39.6±5.5) 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4 d, 平均 (7.8±2.1) d;疾病类型:皮下脓肿11例, 直肠后间隙脓肿9例,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7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予以切开挂线术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予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常规铺设消毒方巾。首先对患者会阴部进行消毒, 行肛门内镜检查确定患者肛门脓肿的位置以及范围大小, 选择脓肿波动明显之处依次逐层切开皮肤、皮肤组织, 采用钳夹行钝性分离扩大切口, 排干净患处内部脓液, 用手对脓肿走形进行探查, 清理脓腔内腐烂组织, 采用双氧水等溶液对脓腔进行冲洗。对于探针下内口不明显患者, 可用手指引导于患者患处底部最薄处穿探针、挂橡皮筋等, 切开括约肌下缘、皮肤全层等组织保证切口内松紧适宜, 一切处理妥当修正切口包扎。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换药2次/d, 可适当辅助中药坐浴熏洗治疗。

1.2.2 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术治疗, 具体方法: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前准备工作同观察组。在肛门内镜协助下确定肛门脓肿的位置以及范围大小, 切口位置同观察组, 采用止血钳将切口周围组织分离促使脓液排出, 分离脓腔间隔行脓腔内腐烂组织清理、冲洗。针对探针下内口不明显患者, 在手指引导下沿探针切开内口、脓腔间组织作梭形切口, 保证引流正常实施, 一切无异常止血包扎。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换药2次/d, 可适当辅助中药坐浴熏洗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 (2) 采用Hiltunen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 判定标准:正常:患者可正常控制大便、气体、肠气;不完全失禁:肛门不能实现对肠液、大便的正常控制造成内裤污染;完全失禁:肛门对成形大便无法控制。 (3)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主要指标包括疼痛、肛瘘、脓肿复发。 (4)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 采用3F-36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主要指标包括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每项指标100分, 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15.45±3.82) min、创面愈合时间为 (26.41±1.01) d、住院时间为 (25.28±1.03)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11.89±3.65) min、创面愈合时间为 (18.11±0.53) d、住院时间为 (14.56±1.91)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842、41.667、28.037, P<0.05) 。

2.2两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32例, 肛门功能正常15例 (46.9%) , 不完全失禁8例 (25.0%) , 完全失禁9例 (28.1%) ;观察组患者33例, 肛门功能正常19例 (57.6%) , 不完全失禁13例 (39.4%) , 完全失禁1例 (3.0%) 。观察组完全失禁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859, P<0.05)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32例, 疼痛21例 (65.6%) 、肛瘘12例 (37.5%) 、脓肿复发10例 (31.3%) ;观察组患者33例, 疼痛11例 (33.3%) 、肛瘘2例 (6.1%) 、脓肿复发1例 (3.0%) 。观察组患者疼痛、肛瘘、脓肿复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78、9.502、9.202, P<0.05) 。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 (76.5±10.3) 、 (73.2±7.9) 、 (66.4±10.7) 、 (67.6±8.9) 、 (78.7±9.4) 、 (76.4±8.9) 分;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 (88.6±10.5) 、 (92.4±7.3) 、 (83.2±10.6) 、 (82.7±9.4) 、 (95.4±4.5) 、 (89.1±12.6) 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4.689、10.181、6.635、6.646、9.180、4.680, P<0.05) 。

3 讨论

肛周脓肿又被称之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源于致病菌入侵引发急性化脓感染, 其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 容易漏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随着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则容易形成肛瘘[2]。在肛周脓肿治疗中, 常规方法需采用两次手术, 首先进行切开引流术排除脓液, 待患者脓腔缩小后行二次手术达到治愈目的, 但是操作过于繁琐, 对患者身体损伤大。

近年来切开挂线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得到应用, 通过引流脓液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另外通过挂线慢性切开和引流可有效避免炎症扩散。该方法属于一次切开内口法, 操作简单, 术后恢复快, 可有效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此外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低, 发生肛瘘、肛门失禁的几率小, 手术治疗优势明显[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 治疗后完全失禁患者例数明显较少;且疼痛、肛瘘、脓肿复发发生率较低, 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明显提高, 说明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外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切开挂线术治疗临床优势明显, 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 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优于切开引流术,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 65例肛周脓肿患者, 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32例) 和观察组 (33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切开引流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15.45±3.82) min、创面愈合时间为 (26.41±1.01) d、住院时间为 (25.28±1.03)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 (11.89±3.65) min、创面愈合时间为 (18.11±0.53) d、住院时间为 (14.56±1.91)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完全失禁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疼痛、肛瘘、脓肿复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优于切开引流术,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切开引流术,切开挂线术,肛周脓肿

参考文献

[1]王湘涛.切开引流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6) :1383-1384.

[2]王军.切开引流挂线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卫生产业, 2013 (22) :3-4.

切开挂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58例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32例, 女26例;年龄20~55 (33.6±5.2) 岁;病程为3~14 (6.2±1.8) d。其中肛门皮下脓肿19例, 肛旁括约肌间脓肿17例, 坐骨直肠间隙脓肿15例, 肛管后间隙脓肿3例, 直肠黏膜下脓肿和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各2例。按照入院顺序,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共两组进行比较研究, 各2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58例肛周脓肿患者均给予常规术前检查, 包括血、尿、便、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和肛门视诊、肛门镜检、肛门指检等专科检查, 采用骶管麻醉, 成功后对肛门和直肠进行消毒, 铺无菌巾, 指诊探肛, 明确脓肿位置和范围。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 在脓肿波动明显处放射状切开, 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 并剔除坏死组织及脓液, 再以球头探针对腔内进行细致探查, 将内口与脓腔之间的组织切开, 延至肛窦上方, 完成切口修剪;观察组行切开挂线术治疗, 在肛门镜辅助下, 在脓肿波动明显处放射状切开, 行进操作及顺序与切开引流术相同, 完成上述操作后对脓腔进行钝性分离, 将坏死组织及脓液清理干净, 然后再用球头探针对腔内进行缓慢探查, 发现内口后, 引出探针, 若难以发现, 取脓腔最薄处穿出, 完成合拢结扎[2,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情况, 结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病灶清除情况, 设定显效、有效、无效3种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和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脓肿复发和肛瘘形成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包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率 (%) 和标准差 (±s) 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 采用t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 (P>0.05) , 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脓肿复发及肛瘘形成情况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3.1% (27/29)

明显高于对照组72.4% (21/29) , 脓肿复发率3.4% (1/29) 和肛瘘形成率3.4% (1/29)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8% (4/29) 、17.2% (5/29) ,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肛周脓肿属于中医学肛痈范畴, 研究发现, 在中医挂线理论指导下行切开挂线术, 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而且这种微创治疗还能够预防肛瘘和肛门失禁的发生。近年来, 采用切开挂线术对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治疗,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4]。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在手术时间方面,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不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 观察组要短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行切开挂线术治疗, 易于操作, 更有助于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从而减轻其经济负担;观察组29例患者中, 治疗总有效27例, 脓肿复发和肛瘘形成各1例, 对照组29例患者中, 治疗总有效21例, 脓肿复发4例, 肛瘘形成5例,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1% (27/29) 明显高于对照组72.4% (21/29) , 脓肿复发率 (3.4%) 和肛瘘形成率 (3.4%) 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13.8%、17.2%) , 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表明采用切开挂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要明显优于单纯采用切开引流治疗的传统方法。

由此可见, 无论是操作的简便性、疗效和可靠性, 还是预后的安全性, 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是治疗肛周脓肿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摘要:将我院2008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58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9例, 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 观察组行切开挂线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治疗有效率 (93.1%) 明显高于对照组 (72.4%) , 脓肿复发率 (3.4%) 和肛瘘形成率 (3.4%) 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13.8%) 、 (17.2%) , 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于肛周脓肿患者的治疗, 采用切开挂线术临床疗效显著, 预后优越, 值得加以推广。

关键词:肛周脓肿,切开挂线,临床效果,预后

参考文献

[1]赛尔格玲.68例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6) :164.

[2]李强, 房洁渝.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 7:19-20.

[3]张配远, 曹波.一次性切开挂线治疗肛周脓肿69例的临床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3 (5) :139-140.

切开挂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 各31例。对照组:男20例, 女11例;年龄25岁~60岁, 平均年龄 (45.3±8.6) 岁;病程4 d~13 d, 平均 (7.2±2.6) d。研究组:男21例, 女10例;年龄24岁~58岁, 平均年龄 (44.2±7.9) 岁;病程3 d~12 d, 平均 (7.3±2.6) d。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比较。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简易的麻醉, 同时采取截石位或侧卧位, 并对患者会阴部进行常规消毒。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术。弧形切口位于波动最明显的脓肿中央处, 并与脓腔保持距离, 将脓液排出, 之后按顺序使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对脓腔处进行处理。术中若出现脓腔与两侧坐骨直肠间隙相通的情况, 应于距离肛缘2.5 cm左右两侧远离坐骨结节处, 自前往后均做一个切口, 且切口为弧形, 并保证3个切口于底部互通, 同时保持两侧切口下端与后位切口间皮桥长度>2.0 cm。接着使用球头探针顺着切口底部慢慢向肛内查探, 并于肛外放置探针前端, 切口顺着脓腔之间的组织和探针切开的内口延长至肛窦上方, 从而对基底坏死组织进行清除, 并将切口修剪成梭形, 确保引流通畅。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采用2%利多卡因 (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1930) 15 m L进行垂直穿刺骶骨麻醉, 并要求患者处于侧卧位, 保持患者脓肿位于下方或后方, 使用碘伏对肛周皮肤消毒, 之后使用稀碘伏棉球对肛管内进行消毒, 并于肛门内放置喇叭肛门镜,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肛门腺及肛隐窝溢脓, 若存在即为内口。放射状梭形切口位于脓肿波动最为显著处, 以肛门为中心, 切口长度应不短于脓肿长度, 手指对脓腔部位进行探查, 将脓腔内纤维分隔彻底分开, 之后用刮匙对坏死组织进行刮除。将一根手指放置于肛门内进行引导, 另一根手指内口探查的起点位于脓腔内原发灶部位, 或于两示指薄弱处制造出一个内口, 使之保持与外切口之间的皮肤为放射性切开, 并将系在球头探针上的橡皮筋连接7-0丝线, 之后引出探针及丝线, 并将橡皮筋收紧, 若遇到肛管直肠环则不需收得太紧, 避免引发肛门失禁, 同时要进行双重结扎。采用钳夹后7-0丝线对内口两侧进行结扎, 并彻底止血, 使用双氧水+甲硝唑注射液 (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3021226) 对脓腔进行处理, 用凡士林油纱条对脓腔进行填塞压迫止血, 于外部用敷料固定。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 临床症状消除, 脓肿破溃愈合为痊愈;临床症状改善, 脓肿破溃减小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 致病菌侵袭后, 造成直肠黏膜、肛管及周围组织出现化脓感染是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脓肿为主要的临床表现[3]。若不进行及时处理, 患者脓肿将会自行破溃, 或于切开引流后出现肛瘘, 肛管直肠疾病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排除积脓后缩小脓腔, 改善管道纤维化, 再行二次手术后治愈是切开引流法治疗目的[4]。

在本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显著 (P<0.05) , 表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进行切开引流挂线,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其原因为切开引流挂线术对患者肛周脓肿特点及位置进行分析[5], 并将切口放置在合理的位置, 使切口对患者肛门外观、功能及预后不造成影响;此外, 对患者肛周脓肿的原发感染病灶进行正确寻找, 对复发率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切开引流挂线术可有效避免肛门失禁或出血情况, 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综上所述, 对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进行切开引流挂线术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提高康复效率, 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 各31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引流术治疗, 研究组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 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对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实施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挂线,临床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增华, 陈杰.切开挂线术在肛周脓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7) :100-101.

[2]陈俊龙.切开引流加挂线手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56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 31 (10) :946.

[3]顾明.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比较[J].中国校医, 2014, 28 (9) :692、694.

[4]孙旭, 郭旭, 王建峰, 等.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3) :66-67.

切开挂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后肛瘘患者60例, 男性48例, 女性12例;年龄最小15岁, 最大58岁, 平均年龄 (30.67±9.54) 岁;病程最短半月, 最长14年, 平均 (3.32±1.22) 年。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肛周流脓、疼痛、瘙痒入院, 6例患者伴寒战高热。肛门视诊时可见单个或多个外口, 外口数目越多, 距肛门越远, 肛瘘越复杂;通过直肠触诊、探针检查、肛门镜、美兰注入瘘管染色及碘油造影发现, 内口1个28例, 内口2个18例, 内口≥3个l4例;外口1个35例, 2个15例, 超过2个1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17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13例, 高位单纯性肛瘘15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1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处理及准备:

肛瘘患者术前的妥善处理和积极的术前准备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先决条件[3], 对于一般化脓性肛瘘患者, 在急性炎症发作期积极抗感染治疗, 待炎症吸收、局部组织肿胀消退后, 方进行手术;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术前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后方能手术。术前完善各项检查, 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8h禁饮禁食, 并为患者灌肠;术前4h为患者做皮肤准备。

1.2.2 手术方法:

患者一般取俯卧位, 在腰麻下常规用新洁尔灭酊棉球消毒, 肛周皮肤及肛门。铺术巾, 先用肛指检查, 再用探针自外口探查, 找准内口, 包括齿线上高位内口、齿线部内口、齿线以下的内口。沿探针用电刀切开外口及瘘管, 切开齿线部内口、齿线以下的内口, 切除、清除腐败的组织, 剥离管壁至正常组织。针对齿线以上的内口及齿线以上的脓腔、采用传统的橡皮筋挂线、外侧部切口呈放射状, 内部用橡皮筋从齿线以上内口或齿线以上的脓腔穿出。紧线。针对弯形瘘管, 采用线管引流, 间隔约2cm处肛缘作一放射状切口, 保留皮桥、用橡皮筋于皮桥下拖线引流, 彻底切除、清除皮桥下及周围腐败的组织及管壁。

1.2.3 术后处理:

给予患者常规对症支持抗感染治疗, 正确处理创面, 术后每日用消炎止痛的重要熏洗坐浴20min, 及时清除不良肉芽组织和残余窦道, 对于过早愈合的假道及伤口内翻进行及时处理, 充分引流然后用龙珠软膏及消炎止痛栓换药, 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若无继发感染等, 7~14d拆线。术后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

1.3 疗效判定

参照《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显效:创面愈合, 流脓、肿痛消失, 仅肛周潮湿、瘙痒;有效:创面未愈, 流脓、肿痛、瘙痒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2 结果

60例肛瘘患者1次手术治愈51例, 2次手术治愈9例, 治愈率达100%;住院时间最短18d, 最长34d, 平均住 (25.16±6.10) d。随访18个月~4年, 平均 (2.98±1.08) 年, 原发部位无复发, 无及肛门失禁、移位、严重畸形、狭窄、黏膜外翻等后遗症。

3 结论

肛瘘是源于肛腺的化脓性感染, 临床常见, 多发于男性青壮年, 波及肛门周围组织或器官, 在肛管或直肠部位形成病理性通道, 肛瘘大多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 有原发性内口、瘘管以及继发性外口三部分所组成[4], 原发性的内口绝大多数位于肛管齿状线处的肛窦内, 多为一个, 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管周围皮肤上, 往往不止一个。肛瘘在临床上常以经久不愈或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 并可触及或探入管道通向直肠[5]。有脓肿形成时常伴有明显疼痛, 同时还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

肛瘘外口处反复流脓血、粪汁样液等分泌物, 反复发作, 不能自愈, 只有手术才能治愈[6], 肛瘘的手术原则是将瘘管全部切开或切除, 必要时亦应将瘘管周围的炎性组织一起切除, 使其形成一个上宽下窄敞开的创面, 使创面从基底开始向上生长, 避免瘘管再次形成[7]。临床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式多样, 大致有挂线术、切开术和切除术[8], 若术中切断肛尾韧带、肛管直肠环, 可出现肛门前移、肛门失禁和肛门直肠畸形等问题, 若不切断肛尾韧带和肛管直肠环而采用桥式或管道搔刮术, 则常因引流不畅或病灶清除不彻底而复发[9]。切开对口引流挂线疗法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挂线所产生的压力和收缩力, 使得瘘道所在的肛门括约肌组织因结扎力缓慢坏死离断, 产生慢性切开的效应, 与此同时挂线部位下方及两侧的组织不断纤维化、粘连, 使得肛门括约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其完整性, 愈合后不影响肛门的功能, 有利于防止肛门失禁[10], 本文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结果显示1次手术治愈51例, 2次9例, 治愈率达100%;住院时间最短18d, 最长34d, 平均住 (25.16±6.10) d。随访18个月~4年, 平均 (2.98±1.08) 年, 原发部位无复发, 无及肛门失禁、移位、严重畸形、狭窄、黏膜外翻等后遗症,

综上所述, 切开对口引流挂线疗法治疗肛瘘临床效果显著、安全, 并且能有效地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术后复发率, 且术后并发症少, 不影响肛门功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使用中需要注意[11,12]:手术成败的关键, 在于正确地找到内口, 并将其切开或切除, 在手术进行前必须准确地判断感染性瘘管在肛管直肠周围组织中的走向, 进行准确的三维定位, 才能准确的确定适宜的手术方法;对于临床上占80%的瘘管通过肛直环下1/3的低位单纯性肛瘘, 瘘管的皮下部分可以随意切开一般不会影响肛门的功能, 但是肛门括约肌浅部和深部须切断时, 应注意沿括约肌纤维方向呈直角切断;一次手术不可以同时切断两处, 若手术中需切除大部分或全部肛管直肠环时, 必须采取分期挂线手术, 即分期紧线疗法;必须保证创口引流通畅和清洁, 术后创口引流不畅, 可致创面及支管愈合缓慢或经久不愈, 因此手术时主管道切口要足够大, 与肛管呈放射状, 支管及死腔要充分扩创, 有窦道者一定要作对口引流, 术后换药要冲洗并牵转橡皮筋, 以利污物排出, 防止感染物质滞留;手术后伤口处置和换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在处置换药时应随时清除不良肉牙组织和残余窦道, 及时处理过早愈合的假道形成和伤口内翻, 以保持良好引流, 缩短疗程, 保证伤口尽早痊愈。

摘要:目的 观察切开对口引流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 探讨临床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60例肛瘘患者实施切开对口引流挂线疗法。结果 60例肛瘘患者1次手术治愈51例, 2次手术治愈9例, 治愈率达100%;住院时间最短18d, 最长34d, 平均 (25.16±6.10) d;随访18个月4年, 平均 (2.98±1.08) 年, 原发部位无复发, 无肛门失禁、移位、严重畸形、狭窄、黏膜外翻等后遗症。结论 切开对口引流挂线疗法治疗肛瘘临床效果显著, 降低术后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使用中需要注意:正确找到内口;手术不可以同时切断两处;保证创口引流通畅和清洁;加强手术后伤口处置和换药。

上一篇:非道德行为下一篇:液压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