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气管切开

2024-06-03

经皮气管切开(精选12篇)

经皮气管切开 篇1

ICU患者因病情危重, 经常伴发肺部感染, 导致呼吸功能障碍, 给临床护理带来很大的难度。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层出不穷,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PD T) 是一种近年来引进推广的新型气管切开术, 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及耗时短、并发症少、并且可在床旁操作等优点[1], 可以有效地改善通气功能, 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我科自2010年8月开展PD T术,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术前应仔细了解病情, 向患者家属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做好心理疏导, 介绍手术麻醉方式及配合要求, 鼓励患者做好配合, 对于不能配合完成手术的患者可以适当予以镇静。术前准备好各种物品, 保证良好的手术环境, 未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做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准备,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情况。

2 术中护理

协助医生将患者置于平卧位, 肩部垫高, 头后仰, 使颈部充分暴露, 严密监护, 注意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手术进展, 迅速准确执行医嘱, 正确传递手术用具,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置入导管后应迅速充足气囊并妥善固定导管, 松紧适宜, 术前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 应迅速连接呼吸机。

3 术后护理

3.1 切口护理

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并注意有无气道堵塞、皮下气肿、血胸、气胸及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每天定时2次用碘伏消毒气管切口周围皮肤, 并更换无菌敷料, 如切口出现污染, 随时更换。

3.2 呼吸道护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当患者气道压力升高, 肺部听诊有痰鸣音, 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及时予以吸痰, 选用管壁光滑、挺直、富有弹性的一次性吸痰管, 直径为气管套管的1/2, 不超过2/3。吸痰时应先吸气管切口, 再吸口鼻腔;切开早期 (前3天) 可每1次/2 h或1 h吸引1次, 切开后期可每1 h~2 h吸引1次, 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 s[2]。吸痰管必须插入足够的深度;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 吸痰时密切注意患者心率、呼吸、意识、面色的改变, 心电监护者可密切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出现心率失常或血氧饱和度<90%时立即停止操作;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盘用物每日更换;加强气道湿化, 定时翻身叩背, 定期雾化吸入。

3.3 气管套管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每日检查系带松紧, 以能容纳一指为宜, 固定系带应打死结, 防止导管脱出;气管套管气囊压力控制在25~30 cm H2O, 气囊每4 h测压1次, 定期声门下吸引, 放气前应吸尽气囊上方痰液;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对于烦躁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约束, 并酌情使用镇静剂。

3.4 心理护理

清醒患者因气管切开致语言沟通障碍, 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 应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支持, 并加强非语言沟通交流技术, 及时了解及满足患者需要,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5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18~22℃, 湿度50%~70%, 严格探视制度, 采用半坐卧位, 保持头颈部清洁干爽, 每天做背部按摩2次, 保护骨隆突部位, 封管后应加强语言及吞咽功能的锻炼。

4 小结

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微创急救新技术, 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比较, 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切口愈合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3], 已部分取代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积极配合, 术后精心护理, 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莉莉, 邱俏檬, 卢中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急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9, 39 (2) :184-185.

[2]赵勇.呼吸系统疾病几个易被忽视的护理问题[J].护士进修杂志, 1995, 10 (4) :30.

[3]廖礼平, 唐春炫.ICU重症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6, 29 (4) :35-36.

经皮气管切开 篇2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用于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为重要的辅助性治疗手段。可经气管套管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

一 并发症

1、皮下气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2、气胸纵膈气肿:

3、出血:

4、脱管:脱管可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皮下气肿、气胸及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5、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主要由于痰液污染。切口感染最大的危险是大量细菌自感染伤口入侵肺部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或其他耐药菌可能导致严重肺炎造成死亡。

6、拔管困难

7、气管食管瘘:少见

二换药

1、护理人员准备:护理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口罩,洗手。

2、换药物品准备:无菌换药弯盘1个,无菌敷料2块(“Y”字形纱布辅料),按需备棉球数个。

3、清理切口:

1)携用物来到病人床前,站与病人右侧

2)揭除污染敷料:用一把镊子取下已被污染的敷料,注意动作要轻柔,对有粘连的切口,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湿润后轻轻揭去,以免损伤周围组织。

3、清理切口:

3)用另一把镊子夹无菌棉球擦拭(由上至下;有外向内;擦拭范围距切口上至5cm下至10cm)轻轻拭去皮肤及切口的分泌物及痰液,分泌物较多且切口较深时,宜多次擦拭。

4)更换敷料:将新的灭菌敷料放入切口处即气管套管与切口之间(由下向上“Y”字形开口在上,两边重叠,必要时胶布协助固定)注意调节好气管套管固定带的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指为宜。

5气管与套管管理:保持内套管通畅,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内套管一天消毒2----3次.内套管脱离时间少于30分钟。

4、如切口处皮肤有红肿,可外涂金霉素软膏,然后将“Y”字形纱布气管垫至于气管切开处。注意事项

1、切口换药动作要轻柔。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根据切口的分泌物多少适当的增减换药的次数,一般来说,每日1次,随脏随换。

4、初次气管切开后的1-2天内,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如出现气管套管脱出,应立即报告医生,不得擅自将导管送入。

5、更换体位时注意套管位置,避免牵拉刺激呼吸道或使套管脱出。

6、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可以用凡士林纱布换药,使其自内向外生长,切口皮肤处可用蝶形胶布固定,数日后切口即可愈合;

经皮气管切开 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43-02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75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微创、快捷的急救技术,是本世纪ICU的新进展之一。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得到了相当的完善和发展,目前PDT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其中以导丝扩张钳技术(Protext法)应用最为广泛[1]。近年来,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PDT技术,具有简单、快速、微创、并发症少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8年以来,在非纤维支气管镜下成功施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造口)术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ICU病区床旁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造口)术共100例。其中男74例,女26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0岁,原发病情况:重型颅脑损伤52例,脑血管意外26例,严重胸部外伤9例,颈椎骨折伴截瘫4例,心肺复苏后5例,重症肌无力2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1例,脊髓空洞症1例。均符合气管切开指征。患者于术前均行气管插管,其中46例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手术过程均在非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完成。

2.手术方法 非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指在无纤维支气管镜监视下,直接用带套管的穿刺针沿第3、4气管环间垂直刺入气管腔,固定套管拔除穿刺针,沿套管送入J型导丝,经穿刺点以导丝为中心做长约1.2 cm的横切口,再将经水活化的带螺纹的锥形扩张器沿导丝顺时针旋入气管内,退出扩张器和导丝,将气管套管气囊充气并固定,术后拔出气管插管。

结果

100例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为5~10 min,平均(6.0±0.5)min;术中1例患者在旋入扩张器时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但很快恢复,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无大幅度波动。术中出血量极少,仅在切开皮肤时有少量出血,切口出血在旋入扩张器时自行停止。46例于术后1周左右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气管后壁损伤。

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 ①环境准备:气管切开前30分钟房间紫外线消毒(急诊除外),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②患者准备:清醒患者应进行解释和安慰,取得配合,必要时给予咪达唑仑5~10 mg镇静;机械通气患者,将呼吸机FiO2调至100%,以提高患者的氧储备[2]。③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德国Rusch公司生产的8号PercuTwist气切组套,主要包括带套管穿刺针,J型导丝,旋转扩张器,内径8 mm的气管套管和与之匹配的插入器等。

2.术中配合 ①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一软枕,头稍向后仰并固定在正中位,下颌、喉结、胸骨切迹在同一直线上,使气管向前突出,暴露穿刺点。②有气管插管时,在气囊放气前必须先吸尽口腔、鼻咽部分泌物,再将气管导管向外退出,距门齿16~18 cm,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清晰。③用0.5%的安尔碘消毒下颌至胸前第2肋间范围皮肤,铺无菌巾。④医生用穿刺套管针刺入气管,固定套管后应协助医生拔出穿刺针,沿套管送入J型导丝,再拔出套管保留导丝。⑤传递手术刀,医生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将浸水活化润滑的旋转扩张器递给医生,当扩张器沿J型导丝顺时针旋入,注意尖端应指向足端,旋转过程中应带有一定向上的提力,此时协助医生不时抽动导丝,确认导丝能够在扩张器中自由滑动,扩张器螺纹最宽处进入气管腔后,再逆时针旋出扩张器。⑥检查切口部位有无明显出血,将气管切开套管和其内的扩张器(浸水活化润滑后)递给医生,将导丝一起置入气管腔内,后取出扩张器和导丝,充分吸痰,气囊放气,再次消毒套管周围皮肤,将气管垫垫于套管下,使用较宽的固定带,采用两端尼龙搭扣方式固定,松紧以能伸入一指为宜。

3.术后护理 ①出血观察:术后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按照Frova等[3]的方法记录术后24 h内切口出血情况。Ⅰ度:没有做任何止血处理;Ⅱ度:切口需敷料加压止血;Ⅲ度:需手术干预止血。如局部有渗血,及时更换开口纱,保持切口清洁、干燥。②加强气道护理:目前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多为高容量低压气囊,不需要每天放气囊来减少气囊对气道黏膜的压迫[4]。每班测定气囊内压力保持在25~30 cmH2O。气管切开套管易发生痰痂堵塞,气囊移位导致患者窒息,故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需用0.45%生理盐水2~3 ml滴入,以稀释痰液,同时配合翻身拍背,脱机患者可使用面罩吸氧,面罩内可加入0.45%生理盐水,能起到保持气道湿润的作用。③营养支持:气管切开患者一般禁食6~12 h,在病情允许时应尽早施行胃肠内营养,予鼻胃管鼻饲流质,并加用纽迪西亚公司的肠内营养液“百普力”,从500 ml(1瓶)逐渐加量至1500 ml(3瓶)。为了防止气囊充盈时置鼻饲管困难,可于置鼻饲管前先吸尽气道及口鼻咽部分泌物,再放松气囊。行肠内营养时,床头抬高30度,防止食物返流。④套管脱出的预防及护理:经常检查气切导管固定带的松紧,保持带下一指为宜,每天更换气切带。使用呼吸机患者,为了防止翻身或移动时呼吸机管道脱落,可在呼吸机前段连接螺纹延长管,并保持呼吸机管路与气切管纵轴平行,如套管脱出应立即处理,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应闭合创口,予面罩加压给氧,并立即通知医生。

护理体会

有文献[5]报道,单步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要求在内窥镜的引导下进行,以确保穿刺和置管在气管内,减少并发症。但是限于目前国内的条件,不可能达到常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进行操作,非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在无纤维支气管镜监视下,直接进行气管切开术。只要技术熟练,谨慎操作,在非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采用PercuTwist技术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安全有效[5]。如能掌握该技术的操作步骤,配合熟练,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术中出血量极少,仅在切开皮肤时有少量出血(Ⅰ度出血),术后部分患者切口少量渗血,无需特殊处理,均自行停止。与以往PDT相比,该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因而大大减少了置管脱落、皮下气肿、切口出血、切口溢痰等现象发生[6],更易于切口护理,减少感染机会。医护配合进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以直接在病房进行,为抢救危重患者争取时间,更易于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钱何布,郑志群,何文干,等. 非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22):34-36.

[2]周 琰,苟安栓,邓婉欣,等.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5(3):207-208.

[3]Frova G,Quintel M.A new simple method for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controlled rotating dilation[J].A preliminary report,2002,28(3):299-303.

[4]梁 艳,徐仲璇,宋长春,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J].淮海医药,2008,26(4):351-352.

[5]周 峰,高 伟.床旁纤支镜引导下经皮单步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60例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2):63.

[6]何 莺,杨 晶,霍春萍.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疗效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10-12.

(收稿日期:2010-07-06 修回日期:2010-09-06)

经皮气管切开 篇4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开放性气管切开术,重症监护病房

气管切开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手术为直视下操作,具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及并发症多等缺点;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在我院重症监护室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与传统气管切开术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铜川市人民医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72例,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0~87岁。所有病例中脑血管疾病24例,肺部感染21例,多发伤15例,心肺复苏3例,其他11例。

1.2 材料

采用末公司生产的标准气切套管和经皮气管切开套管(内有手术刀、穿刺套管、扩张器、导丝、气管套管)。

1.3 方法

将所有患者分为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组(ST组)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组(PDT组),ST组31例、PDT组41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术中、术后早期及晚期观察指标:(1) 手术时间、切口大小、预后。(2) 早期并发症(手术24h内)术中出血、术中低氧血症、气胸、空气栓塞、甲状腺损伤、皮下气肿、纵隔气肿等。(3) 晚期并发症(手术时间>24 h):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切口溢痰、吞咽困难、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等。(4)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1.3.1 ST 患者仰卧,颈肩部下方垫软物使头后仰成过伸位并始终保持在正中位。常规消毒铺巾,先用1ml肾上腺素1∶10000加入2%利多卡因液局部浸润麻醉,沿环状软骨下缘或环状软骨下方1cm向下至颈静脉切迹上方,在颈前正中线作一直线切口,暴露气管2~3个软骨环,在气管软骨环间膜部自上而下切开一个软骨环,用弯钳将切口撑开,将备好的Portex标准气切套管置入气管内,缝合皮肤,固定套管。

1.3.2 PDT 采用Seldinger血管穿刺原理,患者体位、无菌操作要求、局麻方法均与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相同。局麻后于颈前正中线第1~2软骨间或第2~3软骨环间作穿刺点,在穿刺处作长1~1.5cm的横行切口[1],用血管钳稍钝性分离皮下组织,用手指摸清气管软骨环间,用带鞘管的穿刺针抽5%利多卡因1支,在选定的气管软骨环间垂直穿入气道,有突破感后回抽见气泡并且通畅,置入导丝(15~25cm),拔出鞘管,拔出导丝及套管内芯,确认套管在气管内,固定套管即完成手术。若患者原有气管插管,则在穿刺置入导丝前,先把气管插管向外退至气管插管远端斜口在穿刺以上的气管内(距门齿16~18cm),以免其阻碍导丝顺利置入气管内。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undefined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比较,PDT组手术时间明显比ST组短,切口大小比ST组明显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手术早期并发症及晚期并发症与ST组比较,PDT组切口出血、术中低氧血症、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切口感染、切口溢痰情况较少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症患者、建立可靠人工气道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传统气管切开术存在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危重患者搬运过程中易发生危险、并发症多等缺点,且术中可出现出血、心跳呼吸骤停、气胸和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术后可有出血、伤口感染、皮下气肿、导管阻塞及移位和吞咽困难等早期并发症。自1985年首先在临床应用经皮气管切开术以来,经皮气管切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地完善[2]。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气管切开的手术风险,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要显著少于传统气管切开术[3]。本研究中PDT组手术时间8.63min,明显较ST组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而且不破坏气管环。这充分证明了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简单、快捷、损伤小的优点。根据笔者的实际临床操作体会与文献报道显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优点主要有:(1) 手术时间短,为抢救赢得时间。(2) 术后伤口感染率低。(3) 术中出血少,术后再次出血概率小。(4) 手术切口小,切口溢痰较少发生。伤口愈合也较快,形成瘢痕小,美观[4]。(5) ICU患者病情复杂,呼吸情况差,承受常规气管切开术的风险较高。危重症患者对人工气管的建立较迫切,对时间的要求更加紧迫,此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明显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可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挽救患者生命。(6) 患者手术时间短、缺氧发生率低、术后出血少,减少了患者的应激反应,对危重患者病情恢复有利。相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术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术,可能原因如下:(1) 切口小、不必钝性分离组织,损伤血管机会少。(2) 气管套管与周围组织接触紧密,对出血灶有压迫作用。(3) 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4) 因操作时引导钢丝始终留置于气管内,不容易偏离气管,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少。(5) 术中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支气管痉挛相对较少,呛咳少。

虽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有以上优点,但由于微创术野限制导致的操作有盲区,理论上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操作医师解剖知识和手术经验不足情况下较易发生。近来有研究将纤维气管镜技术引入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内镜下操作,证实穿刺针或引导线已经进入气道是最关键的步骤,从而使操作更加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5]。也有研究在纤维气管镜下给氧通气,以改善患者缺氧状态[6]。因此在内镜辅助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有更少的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熟悉气道管理技术,如经口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和紧急的环甲膜切开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气管切开的手术风险,降低了手术并发症,非常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辉,江来,朱科明,等.危重病患者气管切开研究进展[J].现代医学,2006,34(5):362-365.

[2]CIAGLIA P,FIRSHING R,SYNIEC C.Elective percutaneous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A new simple bedside procedure;preliminary report[J].Chest,2009,136(5 Suppl):e30.

[3]SENGUPTA N,ANG K L,PRAKASH D,et al.Twenty monthsroutine use of a new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set using con-teolled rotating dilation[J].Anesth Analg,2004,99:188-192.

[4]余朝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极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12):44-45.

[5]李伟,郑文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3):474-475.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5

徐艳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急救手段,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然而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如果护理不当可直接影响呼吸,随之发生窒息。因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把握及熟练操作的一项技能,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护理措施

1、病房的条件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严格限制探视人员,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20-22摄氏度,湿度保持50%-60%。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次。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室内禁止吸烟,陪护人员应戴口罩。

2、体位根据病情,气管切开术后24-48小时取平卧位,而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床头可抬高15-30度,以利于改善通气,增加组织供养。

3、定时气囊放气气囊可每2-4小时放气一次,5-10分/次,以避免长期压迫导致黏膜糜烂,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放气前充分洗净鼻咽分泌物,避免流入下呼吸道。

4、气管切口的护理切口周围的纱布垫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更换2-3次,必要时随时更换,减少污染的可能,气管套管垫一般用4-8层的无菌纱布较为合适。

5、气道湿化主要方法:(1)超声雾化吸入:临床上多根据病情,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加入相应药物雾化,一般用5%碳酸氢钠20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每日雾化4次,以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或吸出,同时可起到抗菌消炎作用。

(2)气道内给药:湿化液常用0.9%的生理盐水100毫升+庆大霉素16u+地塞米松5毫克+糜蛋白酶4000u,间歇气管内滴药,每1-2小时滴入1次,当患者吸气时沿套管内壁滴入,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正确有效的吸痰根据气管套管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浅,抽吸时动作要轻柔,吸力不宜过大,吸引压力小于6.7KPa,吸痰管应左右旋转式吸痰,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抽吸不必太频繁,一次吸引不超过3次,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加大吸氧浓度。

7、气管套管固定和松紧度的调整气管切开术后应选择牢固的布绳固定套管,不可选用松紧带或有伸缩性的纱布条,套管系带要打死结,以免滑脱,每天及时检查固定带松紧度的改变,并随时加以调节,一般以带下能伸进一指为宜,套管过松容易滑脱,过紧可导致颈部血流障碍。

8、加强口腔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胃粘膜糜烂,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棉球擦拭口腔2-4次/天,擦拭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9、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气管食管瘘、气囊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细心的护理

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管理 篇6

【关键词】 气管切开病人;护理管理

【中国分类号】 R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06-01

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套管形成人工通道,以达到抢救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的改路,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粘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阻塞等。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极为重要,如护理不当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术后病人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现将我科2009年-2010年收治18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年-2010年收治18例气管切开病人,男13例,女5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岁。其中咽部肿瘤7例,喉阻塞7例,各种原因所致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手术1例。除3例喉癌切除需要带管出院病人之外,其他病人留置气管套管时间最大10天,最短3天。

2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2.1心理疏导: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评估病人的心态,协助病人选择有效的、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案。介绍类似痊愈病人的情况,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

2.2物品准备:急救药品物品准备齐全,如吸引器、氧气、监护仪、吸痰管、开口器、压舌板等,为术后病人做到安全保障作用。

2.3病室要求:术后病人应安排在单人房间,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50-60%。

2.4术后体位:如无颅内压增高者,头位可稍低,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但临床术后病人多采取头高足低位较舒适,尤其喉癌术后病人。设专人护理,留陪护一人。护士娴熟的技术,和蔼的态度,亲人的陪伴,给病人较强的安全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2.5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及时吸痰,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①吸痰前评估病人痰鸣音位置及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吸引器装置一般成人负压40kPa左右,小儿小于20-30kPa。在吸痰过程中,注意:(1)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且停留时间过长,负压可将小黏膜吸入气管内,导致出血。较高的负压还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2)负压较低只能吸出稀薄的分泌物,对较粘稠的及较深的痰液达不到吸痰效果,需加大负压才能吸出痰液。但较大的负压可造成肺泡不张的发生[1]。做好病人呼吸道黏膜的温湿化护理,使痰液充分湿化、稀释,以利于排出,避免形成痰痂、血痂等。②一次吸痰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吸痰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吸痰管应在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打开负压吸痰,抽吸时应旋转吸痰管,并间断使用负压,可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呼吸道感染。吸痰前后视病情加大氧流量,每分钟3~5升,如上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给纯氧,持续2~3分钟,以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③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管粗细不能超过内套管直径的1/2,一根吸管只用一次,保持无菌操作,应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和气管套管内滴药或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入湿化。

2.6 防止脱管:气管套管上的系带松紧应适宜,防止气管套管滑脱,系带与皮肤之间容纳1指为宜。如导管系带固定不当、松紧不适均可造成断裂。

2.7 气管切口的护理: 由于痰液分泌物刺激,术后病人切口易感染,应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用3%双氧水或2%碘伏消毒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使用一次性无菌纱布垫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每日更换气管垫2-3次,如分泌物增多或出血多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2.8 气管内套管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易使气管内干燥、痰液黏稠、结痂,因此内套管应定时取出清洗消毒。一般采用浸泡消毒法,先用清水清洗,再用0.3%双氧水浸泡30分钟,然后,用0.9%氯化钠彻底冲洗干净后重新放回气管套管内。3-4小时/次。

2.9气囊的护理:为防止术后伤口出血流入肺部,防止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减少肺部感染。一般术后72小时内气囊应充气,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为度,一般充8-10毫升。如有条件,可行套囊测压,以20-30mmHg为宜。中间,应间断放气15-30分钟,以免长期压迫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如果无需机械通气,72小时后气囊不必充气,有利于呼吸。

2.10 語言沟通障碍: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有效的沟通能促进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11 饮食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除了靠静脉补给营养外,还需要鼻饲给予全身营养。鼻饲应以牛奶、菜汤和肉末羹等富有营养的流食饮食。鼻饲量每次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h。

3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1切口出血的护理:气管切开术后,伤口及套管内有少许血性物是正常的,一旦观察伤口及气管套管内不断地渗血,应及时报告医生,重新结扎止血,防止血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3.2脱管的护理:造成脱管的原因很多,如套管大小不合,皮下气肿,护理人员操作不熟不慎,外套管系带过松等都会引起外套管脱落。外套管脱落直接引起喉梗阻,将危及病人的生命。密切观察病情,发现脱管现象,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3.3 皮下气肿的护理: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应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协助医生给予相关检查和处理。

3.4伤口感染的护理 :伤口感染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破坏,也可引起大血管溃破出现大出血,甚至还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而造成病人死亡等。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经常保持伤口清洁,是防止伤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3.5 内套管堵塞的护理: 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造瘘口是病人呼吸的唯一通道,保持气导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吸痰,痰液黏稠者,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和套管内滴药液,每日取出内套管清洁消毒3-4次,保持气管套管通畅,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拔管的护理

气管的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如瘘口过大或愈合不良者可以采取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

气管切开是在紧急情况下采用的抢救措施,其护理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防止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应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

[2] 韩维红. 气管切开手术后护理现状[J] . 护理学杂志,2001 ,16(4) :254.

[3] 李文会.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综述).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2(1)74~76.

经皮气管切开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收治的伴发呼吸衰竭、需气管切开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仅行单纯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单纯组) ;另一组在B超引导下联合纤支镜进行 (联合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1) 单纯组: (1)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 调整头部位置, 使其颈部呈过伸状态[2]; (2) 选择患者第一、二 (或第二、三) 气管软骨环间预定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醉后, 于该处沿皮纹做一长约1.5~2cm的切口; (3) 于颈部中线预设的穿刺点处插入装有生理盐水的穿刺针注射器, 以观察到有气泡抽出为拔出针筒的标准, 后固定套管; (4) 导入导丝, 约10cm处取出导管; (5) 将皮肤扩张器沿上述导丝插入皮下直至气管前壁, 待皮下组织与气管前壁充分扩张后, 取出; (6) 沿导丝送入气管钳, 直至钳尖抵达气管前壁时撑开, 后取出再重复操作一次; (7) 导入气管套管, 撤出导丝, 充分固定。 (2) 联合组:操作步骤同单纯组, 但所有操作均在B超引导和纤支镜直视下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处理数据,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种术式所用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缺氧时间、并发症等情况。

2 结果

见表2。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分别相比, 除并发症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经皮气管切除术是上世纪由Sheldon等提出并最先用于ICU的一种先进术式。大量临床研究显示, 该术式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操作更为简单, 对患者创伤小, 耗时少, 术中出血少, 术后感染及其它并发症也更为少见, 其适应证更广泛, 患者愈后好而快[3]。我院在运用该项术式、总结操作经验后, 积极开展了床旁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本文研究可以看出, 床旁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缺氧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单纯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是一项更为先进、更为有效的缓解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困难的重要措施, 在有条件的医院, 可以逐渐实施并完善该项手术的治疗。本研究发现, 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更为直观的观察甲状腺、大血管位置, 减少术中出血量, 而纤支镜的运用使得医护人员能更为准确的插管, 避免了多次因位置不当而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损伤, 大大降低了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同时较单纯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用时少、出血少、切口小、缺氧时间短。该项操作可在床旁直接进行, 更减少了搬动时人为原因给患者造成的影响, 明显提高了气管插管的准确性。

摘要:对我院ICU收治的并发呼吸衰竭的42例重症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其中, 19例仅做单纯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单纯组) , 23例在B超引导联合纤支镜直视下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联合组) 。比较两种术式所用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缺氧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上述观察指标 (除并发症外) 均较单纯组少, 有统计学差异。采用B超引导联合纤支镜直视下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较单纯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有更好的临床经过及疗效。

关键词:ICU,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何超, 林兆奋, 杨兴易, 等.床旁B超联合纤支镜直视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病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 2011, 39 (5) :873-874.

[2]袁慧峰, 张琳, 张金, 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4) :1890-1891.

经皮气管切开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共实施PDT26例, 均一次成功, 其中男22例, 女4例, 年龄20~86岁。多发伤11例 (42.3%) , 急性呼吸衰竭5例 (19.2%) , 脑梗死3例 (11.5%) , 脑出血、颈椎损伤、多脏器衰竭各2例 (各7.7%) , 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3.8%) 。

1.2 治疗与转归

病人取仰卧位, 颈肩部下方垫薄枕使头部后仰至过伸位, 充分暴露颈前术区。常规皮肤消毒, 铺无菌手术巾。配合术者实施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手术时间4~15min, 平均8.25min, 术中出血5~15ml。术后病人生命体征均平稳, 其中切口出血1例 (3.8%) 对症处理24h后出血停止。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向家属介绍PDT的操作过程、风险并取得知情同意。向清醒病人说明手术过程及配合要点, 清醒躁动病人要充分镇静, 遵医嘱静脉注射丙泊酚或咪达唑仑。持续监测病人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 备好吸引器、呼吸皮囊、抢救药品 (如肾上腺素、阿托品) 等, 气管插管者要充分给氧。术前充分清理病人呼吸道、口鼻腔内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术中配合

协助医生摆好病人体位, 穿刺针抽出气体时用扩张钳给予充分扩张, 如有气管插管则协助将气管插管气囊放气后退至声带上方并固定。连接吸引管吸净气道内分泌物, 严密观察病人心电变化, 特别是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当扩张钳扩大气管切口后, 痰液、血液会自切口涌出, 应及时吸尽。放入气管切开套管后, 同时拔出经口/鼻气管插管, 吸出气管内痰液、血液, 向气囊注入适量气体, 用固定带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本组病例术中出现心动过速9例 (34.6%) , 心动过缓2例 (7.7%) , 遵医嘱给予胺碘酮或阿托品静脉用药后恢复正常心率;血压下降10例 (38.5%) , 收缩压下降20~30mmHg, 加快补液速度后血压升至正常;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8例 (30.8%) , 均有气管插管, 经纯氧通气1~2次后 (每次2min) 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

2.3 术后护理

2.3.1 观察术后并发症

有研究表明, PDT的并发症发生率约4.9%, 而传统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9.3%[2]。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出血、皮下气肿、切口感染、气管切开套管脱出、气胸、气管后壁穿孔等。本组5例 (19.2%) 术后出现切口周围渗血, 一般给凡士林纱条压迫24h后出血停止, 或填入吸收性明胶海绵即可止血。若出血较多, 有新鲜血液渗出或血液自套管处咯出, 可能有血管损伤, 应检查伤口并告知医生处理。术后病人一般在颈、面部出现皮下气肿, 可能与气管前壁造口扩张过大、术中有气体从此处漏出进入皮下组织有关[3]。本组病例均未出现切口周围皮下气肿及其他并发症。

2.3.2 人工气道管理

2.3.2. 1 气囊管理

有研究表明[4], 气囊压力维持在1.9 6~2.9 4 k P a为宜。气囊压力过大易致气道黏膜受压造成出血坏死, 压力过小气囊上方的分泌物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5], 也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导致误吸。我科利用气囊压力表每班至少评估气囊压力一次, 若病人出现呛咳、机械通气潮气量持续低, 考虑气囊漏气并立即处理。

2.3.2.2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病人吸入未经过上呼吸道加温湿化的气体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对机械通气病人, 呼吸机湿化罐内加蒸馏水, 直接气道湿化使用0.45%氯化钠注射液, 这可摈弃生理盐水引起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的缺点, 在气道内再浓缩, 使之接近生理盐水浓度, 对气道无刺激作用[6]。

2.3.3 预防VAP的发生

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 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减轻气管下端压迫及气管内壁的损伤,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在病人翻身时, 保持头颈躯体处于同一轴线, 防止套管因旋转角度过大影响通气引起窒息[7]。保持气道畅通, 适时吸痰,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前要翻身、叩背, 加大肺部通气量, 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 以利吸痰。陈玉英[8]认为, 吸痰前后增加吸氧浓度可减轻病人因吸引而产生的缺氧症状。吸痰、气管切开护理等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及时倒掉呼吸机管道中的积水, 防止逆行感染。嘱病人保持口腔清洁, 术后常规口腔护理每天2次, 防止病原体下移引起呼吸道感染或呛咳后发生吸入性肺炎。刘美玲[9]认为, 应根据口腔pH值选择清洗液, 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

2.3.4 心理护理

对清醒病人做好心理疏导, 使其认识及了解气管切开套管的重要性, 并能积极配合治疗。病人术后不能发音, 可用写字板及简单常用的手语来交流。

参考文献

[1]莫文庆, 邓虹, 黄登鹏.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开放性气管插管切开术在ICU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 3 (4) :233-234.

[2]尤荣开.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172.

[3]侯大鹏, 韩承河, 王婧, 等.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06, 26 (6) :460-461.

[4]陈芳, 沈炯.老年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9 (2) :106.

[5]金碧霞, 李秋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期间的呼吸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3) :162.

[6]张会芝.国内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管理现状[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9) :63-64.

[7]王芳, 房淑兰.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现状和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2 (3) :352-353.

[8]陈玉英.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淮海医药, 2006, 24 (4) :86-87.

经皮气管切开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收治的拟行机械通气患者96例, 其中男54例, 女42例, 患者年龄为25~84岁, 平均年龄为 (53.5±6.4) 岁;其中农药中毒10例, 高血压性脑出血25例, 重度颅脑损伤31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8例, 重度感染并发心力衰竭22例。患者APACHEⅡ评分为14~32分, 平均为 (21.3±2.5) 分;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展开经皮气管切开术, 但手术施展时机不同, 观察组在机械通气3 d内展开经皮气管切开术, 对照组在机械通气10 d后展开经皮气管切开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脱机时间与ICU住院时间, 在患者入院后28 d时统计脱概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ICU转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利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组内对比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脱机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脱机时间分别为 (10.74±3.56) d、 (6.11±3.25) d;ICU住院时间分别为 (32.51±4.82) d、 (25.43±3.28) d。可知观察组脱机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

2.2 入院28 d时患者成功脱概率、ICU转出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对比

入院28 d观察组成功脱概率、ICU转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呼吸功能支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治疗步骤, 而机械通气是目前为危重症患者提供呼吸功能支持治疗的常用方法。有临床实践证实, 长期气管插管可对患者气道造成损伤, 导致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概率大幅提高, 致使其不适感大大增强, 而气管切开术可对气管插管的这一不足予以有效弥补, 故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提倡, 需长期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应采取气管切开疗法。

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常采取横切口或纵切口操作, 常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 导致术后护理难度增加, 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3], 故其已逐渐被微创气管切开方法所取代。经皮气管切开提出于1985年, 属于微创气管切开技术之一, 具有操作便利、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等优势, 在临床应用时可快速建立呼吸支持通路。目前, 经皮气管切开时机的选取仍然存在很大争议。Terragni等人通过研究发现, 早期行气管切开治疗, 可促使患者ICU住院时间缩短, 这揭示早期行气管切口对患者康复极为有利。Rumbak等人通过相关研究证实, 相较于延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而言, 在入院2d即展开气管切口操作的患者肺炎发生率有明显下降, 同时病死率明显降低。本次研究发现相较于延迟行经皮气管切开患者, 在机械通气3 d内行经皮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 入院28 d后患者成功脱概率、ICU转出率均有明显提高, 且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这证实为危重症患者早期行经皮气管切开治疗, 可对患者预后情况予以显著改善, 对患者术后康复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 在危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 早期行经皮气管切开可促使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降低, 缩短患者脱机时间, 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对经皮气管切开的不同时机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收治的拟行机械通气患者9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8例, 观察组在机械通气后3 d内展开经皮气管切开术, 对照组在机械通气10 d后展开经皮气管切开术, 对比两组患者脱机时间、28 d时脱概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ICU转出率。结果 观察组脱机时间与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成功脱概率、ICU转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危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 早期经皮气管切开可促使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降低, 缩短患者脱机时间, 可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危重症,经皮气管切开

参考文献

[1]胡元威.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老年危重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 (6) 489.

[2]严峻.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1) 196.

经皮气管切开 篇10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围手术期,护理

由于危重症患者病情重,生命体征常不稳定,与常规外科手术气管切开术(ST)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在危重症患者中运用越来越多。现将笔者所在医院56例PDT技术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的56例危重病患者施行PDT,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1~88岁,平均(41±4)岁。需行PDT的病因:重度脑外伤24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上呼吸道梗阻3例,缺氧性脑病6例,其他原因3例。其中42例气管切开术前已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心电监护,予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血压监测,部分患者遵医嘱予咪唑安定或异丙酚镇静。术前已行气管插管患者,护士将气管导管退至距上门齿16~19 cm的刻度,调节呼吸机参数,将FiO2调至100%。协助医师摆好患者体位,使患者仰卧,肩部垫枕,保持气管居正中位。PDT采用德国鲁西公司(Rüsch)的Percutwist气管切开套组,常规消毒铺巾,用含少量1:10 000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第2、3气管软骨环之间的正前方皮肤,做一长约2 cm横切口,经切口垂直进针穿刺气管,可见带有麻醉药的注射器内有气泡逸出,说明已进入气管,送入J形导丝至气管内,退出穿刺针,循导丝送入的锥形质硬扩张器旋转扩张气管前组织及气管前壁,退出扩张器,循导丝送入气管切开套管,拔除管芯和导丝。护士拔除术前已行气管插管患者的气管导管,充分吸痰,并予气囊充气,固定气管套管。

2 结果

PDT均由急诊及ICU医生床旁操作,护士协助完成。1例PDT术中出现明显出血,及时改行ST获得成功。1例患者术后第7天发生气管套管气囊疝,引起气道窒息,及时汇报医生,给予更换气切套管成功。无1例与PDT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术后未发生明显出血、切口感染、皮下气肿、意外拔管等并发症。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对神志清楚的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向其解释手术的目的及配合注意事项,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烦躁患者可遵医嘱予咪唑安定或异丙酚静脉注射镇静,持续监测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常规准备气管插管的物品及普通气管切开包,以防PDT失败,及时行气管插管术或改行ST。

3.2 术中护理

协助医生摆好体位:取正中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从而充分暴露颈部。使用呼吸机患者充分吸痰后,将气管插管退至距上门齿16~19 cm的刻度,使气管插管的末端处于穿刺点以上,声门以下的位置。术者气切套管置入气道后立即给予气囊充气,防止气切套管以上的分泌物流入气道,并充分吸痰。术前有气管插管的患者及时拔除气管插管导管,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

3.3 术后护理

3.3.1 一般护理

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护,严密观察出血、皮下气肿、气胸、切口感染、气道狭窄、气管食管瘘、气道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切口周围纱布更换1~2次/d,保持切口局部清洁干燥。病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做好口腔、鼻腔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鼓励患者咳痰,控制探视人群,防止交叉感染。

3.3.2 气道的护理

及时吸痰,充分湿化气道,每次吸痰控制在15 s以内,使用呼吸机患者,如吸痰时间过长发生窒息通气报警,及时按复位键复位。随时观察痰液的颜色和性状,及时发现气管食管瘘或气道出血等并发症。加强翻身拍背。如无特殊禁忌证,患者需保持床头抬高30°~45°,预防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如发生吸痰管置入不畅,可能有导管扭曲、痰液堵塞气道、气囊疝形成、气道狭窄、气切套管滑脱的可能,需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笔者发生1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突然出现烦躁,脉博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呼吸机提示气道高压报警及低潮气量报警,吸痰管置入不畅,考虑患者窒息可能,立即汇报医生,及时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发现气囊疝部分堵塞套管口,更换新的气切套管,患者病情缓解。

3.3.3 气囊的管理

每班护理人员均需观察气囊的压力,注意识别气囊破裂,控制气囊压力在25~35 cm H2O左右。如气囊压力过高,易发生气囊疝形成,易造成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气管食道瘘及气道狭窄。气囊压力过低,易发生误吸,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易导致潮气量不足。目前大多数使用高容低压气囊,气囊无需每日定时放气。

3.3.4 预防意外拔管

意外拔管的常见原因:患者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套管固定不当;呼吸机管道牵拉及气管切开套管过短等。具体护理方面措施:(1)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使用约束带,将其手臂适当固定,松紧适宜,注意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定时按摩约束部位皮肤或更换约束部位。(2)妥善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每班护士都应仔细检查,固定带与颈部的间隙不宜超过两指。呼吸机管道不宜固定过牢,应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以防患者翻身或头部活动时导管被牵拉而脱出。(3)对于颈部较短的肥胖患者,头部活动时易使导管脱出到皮下组织及脂肪组织中,引起呼吸道梗阻,此类患者宜选用较长的气管切开套管。

为了解除上呼吸道梗阻,防止气道误吸并使气管及支气管分泌物容易清除,长期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许多危重症患者需行气管切开术[2]。1955年Sheldon等[3]首先报告PDT以来,PDT技术在国外得到快速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开展此项技术。PDT可能发生皮下气肿、气胸、气囊破裂、气囊疝、气管食管瘘、气道狭窄、出血、感染、意外拔管等并发症。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病情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PDT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邱海波.ICU主治医师手册.南京: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24—225.

[2]李春雨,贾晋太.气管切开技术微创化发展历程.中华医史杂志, 2005,35(2):110—113.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篇11

气管切开是解除危重患者呼吸道梗阻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气管切开是一种人工气道,由于术后空气直接进入气管,加上此类患者抵抗力低下,若护理不当,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气管或肺部感染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防止感染、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气管切开60例,通过加强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5~62岁,带管出院6例,气管留置时间10~75天。

2 护理

2.1 病室管理:由于气管切开后,外界空气不再经鼻吸入,失去鼻腔对吸入空气的加温湿润、过滤等生理的保护作用。因此,病室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室温在以20℃~24℃左右,相对湿度50%~60%。每天自然开窗通风二次,每次30min,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进行机械式通气,因机械式通风换气效率高,空气净化效果好,可明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使空气中自然菌落数达到Ⅱ类环境要求[1]。严格控制探视,探视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每天用食醋蒸熏法进行空气消毒,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拖地消毒。

2.2 体位及饮食要求:一般可采取平卧或半卧位,同时要帮助其翻身,以利体位引流。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昏迷病人给予鼻饲饮食,以牛奶、稀面糊、肉末羹、果汁等既营养搭配合理,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3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首先要有高度责任感,密切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检查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最好做到专人、专室护理。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根据需要随时监测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①皮下气肿:由于术中过分分离气管前筋膜,气管切口过长,套管脱出皮下,皮肤切口缝合过紧等原因引起,表现颈部增粗,触及有捻发感,严重的可延至头、胸、背部。轻度皮下气肿大都几天能自行吸收,无需处理,重者应拆除切口缝线1~2针,以利气体外逸。②出血:24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出血多因术中止血不够完善,分离组织时损伤太大所致,出血轻者可用纱布条粘血管收缩剂填入切口加压止血,重者需打开创口结扎止血。继发性出血,可因气管壁感染、损伤、肉芽增生所致,一般多为分泌物中带血,也可能是由于气管周围大血管损伤破裂引起大出血,后者虽少见,医护人员应有充分认识。③切口感染:消毒不严或全身抵抗力差等均容易导致创口感染。处置:术后每天更换气管垫纱布,对渗血或痰多者,更要及时换药,以保持创口干燥、清洁,如果局部皮肤已有糜烂、红肿、可针对性地使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④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破坏了人体皮肤保护性屏障,气道形成开放性伤口,加之环境空气污染及许多侵入性操作,若护理不当,及容易造成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因此应注重加强基础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定期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监控感染情况。

2.4 保持气管套管通畅:造成套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及处理:①套管内分泌物干结,处理方法:采用注射泵将湿化液持续注入气道,每4~6ml/h[2],通过气管导管给病人经过湿化的氧气可以防止分泌物结痂所引起的气道堵塞[3]。②套管弯度太大与病员体位不对,头部过于后仰,使套管前端和气管壁相抵,疑者或改变体位,必要时更换套管,另外要防止脱管。套管带子注意固定松紧要适当,松紧度一般以固定后带子与颈部皮肤之间可容二个手指插入为宜,在发生明显皮下气肿患者中,要注意气肿吸收后,缚带逐渐变松的可能,应随时重缚,取内管时要固定好外管底板,以免将外套管一道带出。每6~12小时将内套管“浸泡―清洗―煮沸消毒”一次,浸泡―清洗―煮沸消毒内套管时最好用相同内套管换入,以防因时间过久使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导致堵管。

2.5 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细菌经吸引管带入下呼吸道,把握吸痰的时机及方法,当病人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罗音,通气机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在进行吸引。方法是将吸痰管由浅入深徐徐插入,达到一定深度后缓慢吸引,不旋转头部,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毫米汞柱,如果分泌物稠厚,难以吸出,可先滴入适当抗生素溶液后再加吸引,每次吸引持续时间不宜太长,因长时间吸引会使气管内产生负压。缺氧。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一般以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15秒。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有利于消肿及减少分泌物产生。定时翻身拍背,叩背是要按自下而上,由外到内地顺序进行,手呈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

2.6 拔管:关于气管导管保留的时限,目前国内外看法不一。符合下情况可考虑拔管:原发病基本控制,呼吸平稳,体温正常,血氧饱和度正常,全堵管24~48小时,行动及睡眠时均无呼吸困难,发声响亮,下呼吸道分泌物不多,痰容易咳出,无干痂形成方可拔管。拔管时应注意的事项:①一定要先堵管,再拔管,拔管如有困难不要勉强拔。②堵管后要注意患者呼吸状况,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嘱其不要做剧烈活动,不要到处活动。③拔管后48小时内应密切观察呼吸变化,拔管后颈部瘘口不必缝合,用蝶形胶布拉合后盖一块消毒纱布,1~2天内多能自行闭合。④拔管后如有呼吸困难,还是及早重新置入气管套为宜。⑤对因拔管困难暂时带管出院的病人,及时教会他们内管消毒的方法和防止脱管的注意点,并使他们懂得维持套管通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张翠芳,段淑敏.空气净化消毒对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预防控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2(3):78-80

[2] 陈惠珠,郑全钗,郑小平.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1,15(6):339-340

[3] Bruno F.Complications of tracheostomy perfomed in ICU[J].Clinical Investigation In Clinical Care,2003,7(3):151-158

经皮气管切开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01~2016-01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5~78岁,平均68.4岁。所选取患者均接受住院治疗。其中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为12例,经GCS评分其结果为8分以下;脑出血患者为22例,其中基底节出血为18例,其余4例为脑桥出血;此外,重度颅脑损伤且合并有ARDS为6例。经皮气管切开组在床旁进行手术,普通气管切开组在手术室进行手术。

1.2手术方法

1.2.1器械准备

手术均采用portex气管切开套装,其中不包含扩张钳,扩张钳消毒后可反复使用,故此可实现成本降低,且其优势在急救中可充分体现。

1.2.2体位

取仰卧位,肩下垫枕,颈部伸直[2]。

1.2.3手术过程

肩下垫枕,保持颈部伸直,常规消毒。取环状软骨下一横指,在1~3气管环表面,进行操作,当完成后,于正中位处,采用中指及食指固定气管,对皮肤实施横向切开操作,此外,对皮下组织实施2cm横行切开,采用穿刺针对气管实施刺入操作,此时应与内盛盐水注射器相连接,此处相应要点在于,应在身体侧,布置穿刺针斜面方向,当患者存在落空感滞后,对刺入气管情况予以证实,此时应将注射器当中相应水泡实施抽取操作,然后将注射器给与拔下,沿穿刺针方向,于内腔位置将导丝送入其中,当导丝完成进入气管操作后,患者则表现为咳嗽症状,此为相应咳嗽反射,将穿刺针实施推出操作[3],顺导丝方向,将扩张器行下送入,突破气管前壁,退出扩张器,然后再次顺导丝方向,将Pertax气管扩张钳伸入内部,并促使扩张钳相应扩张部分,在方向上与身体端保持一致,对扩张钳实施左右张开操作,并将气管瘘口予以扩大[4],此外,还应将气管内分泌物予以及时吸出,退出扩张钳,沿着导丝,将气管套管放入气管内,放置完毕后,气囊充气,其量控制在8m L,阻止渗出的血液进入气管,固定气管套管[5]。普通气管切开,体位与前者相同,颈部多采用纵行切口,长度为3.0cm,逐层切开,用拉钩牵开,纵行切开气管软管环或将前壁的气管软骨环切除,放置气管套管,固定气管套管后,切口上下需要缝合。

1.2.4操作中注意事项

(1)进行此项操作中,导丝始终留置于气道内,导丝放入气管后,可再向里延伸2~3cm。(2)就皮肤切口而言,其过大或过小均不宜,其大小应能容纳气管套管最为合宜。(3)就造口位置而言,其不宜过低,如若其位置较之5气管软骨环,存在较低状况,则对胸膜及血管造成损伤状况。(4)完成置管后,及时空气填充气囊,及时吸出气管内异物,防止出现其向气管远端流动状况,造成肺部感染状况的发生。所以,即便是开展盲穿操作,其所造成的危险也不易过大[6]。(5)针对过于肥胖患者而言,应对此项操作予以避免,由于肥胖患者颈部肌肉存在较厚状况,且套管较难置入。在开始手术前,应就实施常规气管切开相应准备予以做好,然而由于针对体重在100kg以上患者而言,在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时,也能较为顺利的完成。(6)当在床旁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时,如果操作困难,则需该为普通的气管操作[7]。(7)就经皮气管切开术而言,其主刀医师应熟悉颈部解剖和常规气管操作的知识。(8)所使用穿刺针的相应斜面,其方向应与身体侧同向。利用中指和食指于正中位,将气管实施固定,此步骤乃整个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应在环状软骨下方,防止损伤环状软骨,对皮肤切口实施横向切开操作,长度为2cm左右,太短造成下管困难,太长则需缝合切口的操作[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时间明显的短,所选取20例患者均无手术失败病例。且手术时间区间均在5~15min,平均则为10min。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导丝置入困难患者为1例,当将穿刺针予以退出一些后,再次送入。此外,切口出现少许渗血为1例,当完成压迫操作后,并予以缝合之后达到止血效果。术后实施相应随访工作,时间为3~6个月,结果显示,为出现气胸、皮下气肿及出血状况。经皮气管切开组与普通气管切开组做了如下的对比,见表1。

经皮气管切开组与普通气管切开组,两组病例在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上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经皮气管切开术(PT)作为一种损伤小、简单方便且快速的术式,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通常医师对常规气管切开术较为多用,此种手术需在手术室予以完成,且需经验丰富或五官科医师实施手术操作。但术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状况。因此,如何采取有效举措,对气管切开术相应安全及快速予以提升,乃是当今相关领域所关注及探讨的热点课题。经皮气管切开术作为一种易比较娴熟的手术方式,其利用气管扩张钳,对气管瘘口给与快速形成,至此,实现手术时间的较大缩短。尽管采用经皮穿刺包,在具体的费用方面较为昂贵,对于一些基层医院较难普及,但是通过对扩张钳予以重复利用,便可对其应用成本予以降低,并且其优势可在急救当中予以充分体现[9]。通过本次研究可知,所选取的20例患者均对经皮气管切开术予以首次运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依据临床实践可知,经皮气管切开术不仅在手术室内能够完成,经皮气管切开术,可在床旁操作,消毒后操作时间一般为5~10min,从操作时间上看,明显短于传统的手术室内的气管切开,要明显短于后者。针对神经外科病人来讲,当其实施气管切开操作时,其在病情方面已多为较重,因此,对经皮气管切开术予以选择十分必要可迫切。特别是那些处于昏迷状况及上颈段病变或颅后窝的神经外科患者,其在临床手术上应用价值更为凸显。在手术操作中,由于其横向切口较小,且对皮下组织不需要实施过度的分离,对气管环不需要切断,因此,在应用上更具安全性,且还具有出血少、简便、实用及迅速的优点,其不仅在愈合方面较快,且并发症较少及创口瘢痕不明显,因此,其应用价值及效果更为突出[10]。

综上所述,针对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对其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不仅手术操作方便简单,且可完成于病区床边,创伤较小,不对气管软骨环造成损伤,手术时间较短,且后续并发症较少,术后颈部不存在明显性瘢痕,在临床中具有很好应用推广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气管切开术操作方法,并就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注意事项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3-01~2016-01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40例,所选取患者均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和普通气管切开术实施治疗。结果:所选取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失败状况,经皮气管切开组术前准备时间(10±5)min,普通气管切开组术前准备时间为(30±5)min,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时间(7±2)min,普通气管切开组为(20±3)min,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出血量(6±2)m L,普通气管切开组(15±3)m L,经皮气管切开组手术的创伤程度小于普通气管切开组,手术费用上看无显著差别。结论:针对脑出血和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对其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不仅手术操作方便简单,且可完成于病区床边,创伤较小,不对气管软骨环造成损伤,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术前准备时间短,且后续并发症较少,术后颈部不存在明显性瘢痕,在临床中具有很好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效果,优点,普通气管切开术

参考文献

[1]羊香芬,李嫦珍,汤佩妲,等.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疾病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06):706-707

[2]张龙久,高科.微创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64例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贵州医药,2013,(9):797-799

[3]金艳鸿,付丽,纪伟.21例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31-32

[4]宋波,刘奇,王硕,等.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J].江西医药,2009,44(2):120-122

[5]纪考云.ICU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0):3081-3082

[6]王雅娟,申秋月,谢湘桂.重度颅脑损伤经皮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04(5):367

[7]詹静晔.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支持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行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5):548-549

[8]王倩.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27):142

[9]邱俏檬,李贺,卢中秋,等.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急诊科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3):153-154

上一篇:小学班级学生管理下一篇:生产型消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