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要点

2024-06-01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要点(精选12篇)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要点 篇1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吞咽、咳嗽反射迟钝或消失的昏迷患者, 伴有颌面部损伤以及接受冬眠疗法的患者, 对术后护理的要求非常高。若术后护理不周, 则弊多利少, 不但难以达到手术目的, 反而会给患者增加更多的不安全因素[1]。因此, 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例, 男9例, 女3例, 年龄最大81岁, 最小8岁, 平均39岁;留置气管导管时间最长16d, 最短3d, 平均8d;除1例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的患者神志清醒外, 其余11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昏迷患者。

1.2 方法与结果

经抗感染、止血、重新插管, 加强局部换药、吸痰等治疗和护理, 除1例喉癌患者拔管困难, 带管出院外, 其余7例并发症均得到控制。

2 手术护理

2.1 手术介绍

2.1.1 气管切开的部位

气管切口宜于甲状腺峡部下缘处, 以避免损伤甲状腺造成出血, 相当于第7~8气管环前壁, 横过无名动、静脉, 故切口不宜过低。气管后壁无软骨, 与食管前壁相接, 切开气管时, 切忌切入过深, 以免损伤气管后壁及食管。

2.1.2 适应证

(1) 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 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 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2) 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如昏迷、颅脑病变等[2]。 (3) 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 如颌面部、口腔、咽、喉部手术时。

2.1.3 术后并发症

(1) 皮下气肿:最为常见的主要原因为:过分分离气管前软组织;气管切口过长及皮肤切口缝合过紧;切开气管或插入导管时发生剧烈咳嗽, 易促使气肿形成。皮下气肿一般在24h内停止发展, 可在1周左右自行吸收, 严重时应立即拆除伤口缝线, 以利气体逸出。 (2) 纵隔气肿。 (3) 气胸:以儿童为多见。 (4) 出血。 (5) 拔管困难。

2.2 术前护理

(1) 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 减轻患者思想负担, 介绍相关疾病知识, 取得患者配合。 (3) 备皮:从下颌、颈部两侧中线至胸骨柄。 (3) 全麻患者术前8h禁食水, 执行医嘱时准备好导尿包、胃管等。

2.3 术后护理

(1) 患者取平卧位, 全麻患者专人护理,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是否有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和气胸, 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 做好抢救准备[3,4]。 (2) 患者术后暂时丧失说话能力, 应向患者解释以消除顾虑。 (3) 严格套管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严格套管清洁消毒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环节。每日煮沸内管1~2次, 每次煮沸5~10min, 内管清洗消毒后用棉签清洁,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用无菌纱布擦干, 然后插入外套管, 管口用单层无菌纱布遮盖, 保持内套管清洁。 (4) 保持呼吸道湿化, 气管内及时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首要措施, 吸痰前令患者取侧卧位, 沿内套管壁缓缓滴入气管内稀化液3~5m L, 痰液黏稠者可增加5~10m L, 保持呼吸道通畅。 (5) 堵管、拔管后护理。患者一经堵管或拔管后, 在床边要准备气管切开包和气管套管, 做好床边交接班, 以防万一。

基础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体会到气管切开术后插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护理工作, 因为插管患者随时可出现管脱落、阻塞套管等情况, 极易造成窒息, 局部可能出现感染,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度的责任心, 同时也要重视基础护理工作, 减少并发症, 防止交叉感染。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气管切开的基本知识及手术必要性, 使其保持乐观心态, 消除紧张、恐惧与焦虑心理。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暂时失去语言表达能力, 不能与医务人员及其家属交流, 由此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导致烦躁、抵触等心理。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向患者介绍手术的预后, 病情好转的结果等, 并介绍同种疾病病友的恢复情况[5]。

3.2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2.1 排痰

3.2.1.1 叩背排痰

叩背护理可以通过对胸背部的有节律的震动, 间接地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 易于咳出。叩背操作时, 将五指并拢, 手呈覆碗状, 指前部和大小鱼际与患者皮肤接触, 腕关节均匀有力, 自上而下, 由外向内, 叩背时用力不宜过猛, 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等情况。

3.2.1.2 吸痰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护理措施。临床上根据患者咳嗽有痰, 呼吸不畅, 听诊有啰音, 血氧饱和度下降等进行吸痰。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吸痰管插入超过气管导管0.5~1cm, 再与负压相通, 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s, 负压不要超过50mm Hg, 吸痰过程要做到一慢二快三忌。即退管慢, 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要快;一次吸痰忌反复抽插吸痰管, 忌负压过大, 忌严重低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律明显异常下吸痰。

3.2.2 气道湿化

3.2.2.1 环境

术后尽量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 保持室温20℃~22℃, 湿度60%~70%, 病室内定时通风, 不少于3次/d;84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湿扫2次/d;紫外线消毒2次/d, 每次1h, 并做好登记。严格限制陪床探视人员, 任何人不得在室内吸烟、乱扔垃圾。

3.2.2.2 气管导管

保持气管湿润, 用双层无菌生理盐水湿纱布遮盖气管套管外口, 保持纱布湿润, 纱布更换2~4次/d。

3.3 手术创面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1) 手术创面的护理:在贴皮肤面以油纱布覆盖, 表面以干纱布覆盖, 每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敷料, 并注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有无感染等征象及分泌物颜色, 切口感染后分泌物呈草绿色或铜绿色, 应及时进行分泌物培养, 分离致病菌株后指导临床用药, 伤口局部有感染者, 可用高敏抗生素[6]。 (2) 对于经严格堵塞试验后拔管者, 以蝶形胶布封闭手术瘘口, 于第3d再次以蝶形胶布加固, 多于拔管后第4~5d全部愈合。

3.4 术后留置物的护理

(1) 更换外套管, 带管时间较长者, 每4~8周更换1次, 在2周后换管者, 组织间隙已闭合, 假道形成, 即可较易换管。 (2) 防止套管脱出, 套管系绳打死结, 松紧适宜, 随时调整。 (3) 套管内壁应每日至少早晚清洗煮沸消毒1次, 管口上覆盖两层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浸湿过的纱布, 以保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灰尘或异物进入气管内, 纱布应定期更换。 (4) 套管下的纱布每日更换两次或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更换纱布时可用3%双氧水和75%酒精擦洗创面和周围皮肤, 同时应注意检查纱布上分泌物的颜色和创面的清洁程度, 以判断感染的情况。 (5) 拔管:对于原发病已痊愈或减轻, 喉梗阻已解除者, 做拔管准备工作——试行堵管, 可先堵阻1/3~1/2,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现象, 观察24h, 呼吸通畅, 可行完全性堵管, 观察24~48h后拔管, 对于因非喉部疾病行气管切开者, 如无气管插管等喉部可能损伤的情况, 可于呼吸功能衰竭纠正后, 直接全堵管进行观察, 并于24h后拔管。

3.5 饮食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 通常无法正常进食, 除了靠静脉补给营养外, 也需要给予鼻饲来维持全身的营养状况。喂食前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及气管内滴入湿化液, 并抬高床头, 使床头角度≥30°~35°, 该体位可以减少呛咳、呕吐等的发生。喂食过程中, 鼻饲温度与速度应适宜, 温度以37℃~40℃为宜, 速度应缓慢, 一般200m L在15~20min喂完, 同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气管切开术后初期, 患者尚不能适应气管套管对气管壁的刺激, 常出现痉挛性咳嗽, 使腹压增高, 极易引起呕吐。此时, 喂入的食物应量少而稀, 50~100m L为宜, 随着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 患者对套管逐渐耐受, 可逐渐增加进食量, 并增加喂食次数, 以补充营养, 但每次喂食量<200m L, 间隔时间>2h, 4~6次/d。喂食后0.5~1h尽量不翻身、拍背、吸痰。

3.6 口腔护理

口腔部分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 应加强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 H值选用口腔护理液, p H值高时选用2%~3%硼酸液擦洗, p H值低时选用2%碳酸氢钠擦洗, p H值中性时用1%~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 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

3.7 褥疮的预防

加强营养, 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饮食,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要定时帮助翻身、变化体位, 一般2~3h1次, 对于骨隆突处要定时用湿热的毛巾擦洗按摩。消瘦者可用红花乙醇液按摩, 按摩时手掌应紧贴皮肤, 做压力均匀向心方向按摩, 由轻到重, 再由重到轻, 以促进血液循环。被褥和衣物要经常清洗, 并保持床单的整洁、干净, 消瘦者应用海绵垫, 气垫床等以减少压迫, 避免皮肤损伤。

综上所述,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对气管切开后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科学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各科气管切开术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抗感染、止血、重新插管, 加强局部换药、吸痰等治疗和护理, 除1例喉癌患者拔管困难, 带管出院外, 其余11例并发症均得到控制。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科学的护理和正确的气管切开手术操作同样重要, 能有效减少和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徐乃裕.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体会[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81, 27 (1) :50-51.

[2]李英.气管切开术护理的几点体会[J].泰山卫生, 2000, 28 (6) :49-49.

[3]姜秋颖.23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J].工企医刊, 2002, 18 (4) :56-57.

[4]孙雪梅.气管切开术后22例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10) :947-947.

[5]向萍, 陶静.128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5 (10) :3010-3011.

[6]刁小珍.气管切开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3 (14) :85-86.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要点 篇2

(一)评估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气管套管口的皮肤及敷料情况。

3、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烦躁等。

(二)护理要点

1、室温保持在18-21℃,湿度保持在50-70%,气管套管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

2、手术后侧卧位,经常转动体位,术后一日即可下床活动。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吸引器,氧气筒,手电筒等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给予吸痰,或将 套管取出检查。在更换套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套管内。

5、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应保持气 道充分湿化。

6、预防感染:气管内套管每日取出清洁消毒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 后可拔出更换消毒。

7、气管套管口的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换药至少一次,根据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情况选择敷料。无菌纱布敷料完全覆盖气管切开伤口。

8、换药前充分吸痰,观察气道是否通畅,防止换药时痰液外溢污染。

9、换药操作前后检查气管切开套管位置,气囊压力及固定带松紧度,防止操作过程中因牵拉使导 管脱出。

10、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

11、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

12、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的情况下,可用手指试堵管,病人 感觉无不适时进行堵管,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鼓励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3、告知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换药的目的及配合要点,取得配合。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

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5~62岁,带管出院6例,气管留置时间10~75天。

2护理

2.1病室管理由于气管切开后,外界空气不再经鼻吸入,失去鼻腔对吸入空气的加温湿润、过滤等生理的保护作用。因此,病室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室温在以20℃~24℃左右,相对湿度50%~60%。每天自然开窗通风二次,每次30min,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进行机械式通气,因机械式通风换气效率高,空气净化效果好,可明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使空气中自然菌落数达到Ⅱ类环境要求[1]。严格控制探视,探视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每天用食醋蒸熏法进行空气消毒,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拖地消毒。

2.2体位及饮食要求一般可采取平卧或半卧位,同时要帮助其翻身,以利体位引流。饮食,一般给流质或半流质,昏迷病人给予鼻饲饮食,以牛奶、稀面糊、肉末羹、果汁等既营养搭配合理,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3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首先要有高度责任感,密切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检查好各种抢救设备及药品,最好做到专人、专室护理。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无创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出气二氧化碳浓度,根据需要随时监测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1)皮下气肿:由于术中过分分离气管前筋膜,气管切口过长,套管脱出皮下,皮肤切口缝合过紧等原因引起,表现颈部增粗,触及有捻发感,严重的可延至头、胸、背部。轻度皮下气肿大都几天能自行吸收,无需处理,重者应拆除切口缝线1~2针,以利气体外逸。(2)出血:24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出血多因术中止血不够完善,分离组织时损伤太大所致,出血轻者可用纱布条粘血管收缩剂填入切口加压止血,重者需打开创口结扎止血。继发性出血,可因气管壁感染、损伤、肉芽增生所致,一般多为分泌物中带血,也可能是由于气管周围大血管损伤破裂引起大出血,后者虽少见,医护人员应有充分认识。(3)切口感染:消毒不严或全身抵抗力差等均容易导致创口感染。处置:术后每天更换气管垫纱布,对渗血或痰多者,更要及时换药,以保持创口干燥、清洁,如果局部皮肤已有糜烂、红肿、可针对性地使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4)肺部感染:气管切开破坏了人体皮肤保护性屏障,气道形成开放性伤口,加之环境空气污染及许多侵入性操作,若护理不当,及容易造成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因此应注重加强基础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定期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监控感染情况。

2.4保持气管套管通畅造成套管堵塞的常见原因及处理:(1)套管内分泌物干结,处理方法:采用注射泵将湿化液持续注入气道,每4~6ml/h[2],通过气管导管给病人经过湿化的氧气可以防止分泌物结痂所引起的气道堵塞[3]。(2)套管弯度太大与病员体位不对,头部过于后仰,使套管前端和气管壁相抵,疑者或改变体位,必要时更换套管,另外要防止脱管。套管带子注意固定松紧要适当,松紧度一般以固定后带子与颈部皮肤之间可容二个手指插入为宜,在发生明显皮下气肿患者中,要注意气肿吸收后,缚带逐渐变松的可能,应随时重缚,取内管时要固定好外管底板,以免将外套管一道带出。每6~12小时将内套管“浸泡―清洗―煮沸消毒”一次,浸泡―清洗―煮沸消毒内套管时最好用相同内套管换入,以防因时间过久使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导致堵管。

2.5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下呼吸道分泌物,做好消毒隔离,避免细菌经吸引管带入下呼吸道,把握吸痰的时机及方法,当病人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罗音,通气机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在进行吸引。方法是将吸痰管由浅入深徐徐插入,达到一定深度后缓慢吸引,不旋转头部,保持吸引负压低于120毫米汞柱,如果分泌物稠厚,难以吸出,可先滴入适当抗生素溶液后再加吸引,每次吸引持续时间不宜太长,因长时间吸引会使气管内产生负压。缺氧。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一般以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15秒。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有利于消肿及减少分泌物产生。定时翻身拍背,叩背是要按自下而上,由外到内地顺序进行,手呈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

2.6拔管关于气管导管保留的时限,目前国内外看法不一。符合下情况可考虑拔管:原发病基本控制,呼吸平稳,体温正常,血氧饱和度正常,全堵管24~48小时,行动及睡眠时均无呼吸困难,发声响亮,下呼吸道分泌物不多,痰容易咳出,无干痂形成方可拔管。拔管时应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先堵管,再拔管,拔管如有困难不要勉强拔。(2)堵管后要注意患者呼吸状况。(3)拔管后48小时内应密切观察呼吸变化。(4)拔管后如有呼吸困难,还是及早重新置入气管套为宜。(5)对因拔管困难暂时带管出院的病人,及时教会他们内管消毒的方法和防止脱管的注意点,并使他们懂得维持套管通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篇4

1 病房护理

对于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 病房护理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苏斌斌[1]指出对于病房护理应保持重症监护室的空气流通, 适宜湿温度, 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 每次维持约1h, 每天使用消毒液擦拭室内装置和地面2次。定期进行细菌培养, 严格控制探视人数。温兰等[2]认为要防止医源性感染, 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尤其是昏迷患者, 持续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2 患者体位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体位也是护理值得关注的, 体位不当会减弱气管切开术的疗效, 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误吸。张余芬[3]认为患者采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床头适当抬高, 对于意识障碍伴脑脊液鼻漏患者, 建议采取头高侧卧位, 避免误吸。田润苗等[4]认为患者平卧时取轻度过伸位, 肩部稍垫高, 避免颈部前屈或处于其自觉舒适的挛缩姿势。

3 气管管套的护理

3.1 管套固定

气管切开套管系带应打死结, 松紧度应适宜, 若太紧可能会压迫颈部血管, 太松则造成套管易脱出, 带子和颈部留置成人一小手指距离为宜。气囊充气度以气囊弹性、触嘴唇为度, 一般充气8~10ml, 保证通气和预防气囊对黏膜的压迫性损伤。有条件者可予气囊测压器, 气囊压力以维持在1.961~2.492k Pa (20~30cm H2O) 为宜, 能有效避免误吸的发生和气管黏膜的损伤。

3.2 管套消毒

管套消毒是极为重要的护理过程, 可预防感染, 翁女莹等[5]认为管套消毒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每隔8h做一次内套更换、消毒, 取放内套管之前均将气管内痰液吸净。将4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于气管套管口, 当生理盐水纱布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并保持湿润。姚丽[6]则认为管套消毒应每天2次, 痰多粘稠时6~8h消毒1次。黄和雪等[7]对于管套消毒采用双氧水浸泡15min后, 在清水下涮除杂物, 然后用0.5%洗必泰醇浸泡15min, 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即可使用。

3.3 切口护理

切开护理应加强换药, 苏斌斌[1]认为切口护理应每天换药2次, 及时更换敷料, 确保切口处清洁干燥。翁女莹[5]则认为每天定时更换气管切开处纱布1次, 姚丽[6]则更注重根据切口的局部情况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

4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是气管切开术护理的重要环节, 其包括吸痰和气道湿化两大环节。苏斌斌[1]认为气道的湿化可通过超声雾化吸入, 每天3次。对于气道湿化的药液, 也有不同的种类。田润苗等[8]认为气道湿化采用生理盐水100ml+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000U。杨晓剑[9]则采用生理盐水10ml, 庆大霉素8万U, 糜蛋白酶4000U, 地塞米松5mg配置的雾化液雾化。赵岩等[10]认为气道持续湿化和间断湿化有不同的效果。气道湿化能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 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是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有效措施。氧气雾化气道湿化是在氧气驱动下, 湿化液以雾化颗粒的形式进入呼吸道, 颗粒较小且均匀, 对呼吸道刺激小, 湿化均匀, 可有效使痰液稀薄, 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湿化液中雾化颗粒携带的抗炎药物可以广泛分布并且很好的被吸收, 起到明显的抗感染效果;此外氧气驱动在吸氧的同时进行气道湿化, 两者连贯性较强, 氧合状态非常好, 减少了多次吸痰引起的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 可明显缓解低氧状态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增快。气道湿化的湿化程度有一定标准, 气管切开脱机患者, 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是在气管内滴注湿化液。另外, 在气道湿化中, 雾化装置大量使用, 所以因雾化器装置本身可能带菌, 或过频使用, 消毒不严格, 易引起交叉感染。所以, 雾化装置的消毒也是呼吸道管理值得注意的环节。对于吸痰护理李坤[11]认为吸痰前、后应给患者加大氧流量, 或给予100%纯氧吸入, 以便避免因吸痰而造成低氧血症。吸痰时医务工作人员要注意采取无菌操作, 选择粗细适宜的一次性吸痰管, 吸痰管每次用后均要更换新的, 其直径应小于气管套管内径的1/2, 以免吸管太粗影响气体进入及负压过大而造成肺不张。护理动作应轻柔, 每次不超过15s, 以免引起缺氧。吸痰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其它异常变化, 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鼻腔有异常或有脑脊液鼻漏者, 禁止从鼻腔吸痰。温兰等[2]还指出应同时注意观察吸痰前、后瞳孔情况, 防止因吸痰刺激导致颅内压升高。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篇5

观察要点

1、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

2、切开部是否感染。

护理措施

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纱布,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抬高床头30一45度,给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

3、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前,高浓度吸氧2—3min,用听诊器听痰鸣音,确定痰液位置,然后快速、准确、轻柔的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次间隔3~5min,压力33.2—53.2kpa。

4、充分湿化:

(1)间接湿化法:

生理盐水1OO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

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5、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2次,先用双氧水浸泡15分钟后,彻底洗净,然后用0.5%洗必泰醇浸泡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使用。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每日用0.5%碘伏消毒2次。气管套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

6、每日给病人口腔护理2次。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管理 篇6

【关键词】 气管切开病人;护理管理

【中国分类号】 R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06-01

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套管形成人工通道,以达到抢救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的改路,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粘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阻塞等。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极为重要,如护理不当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术后病人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现将我科2009年-2010年收治18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年-2010年收治18例气管切开病人,男13例,女5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岁。其中咽部肿瘤7例,喉阻塞7例,各种原因所致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手术1例。除3例喉癌切除需要带管出院病人之外,其他病人留置气管套管时间最大10天,最短3天。

2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2.1心理疏导: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评估病人的心态,协助病人选择有效的、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案。介绍类似痊愈病人的情况,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

2.2物品准备:急救药品物品准备齐全,如吸引器、氧气、监护仪、吸痰管、开口器、压舌板等,为术后病人做到安全保障作用。

2.3病室要求:术后病人应安排在单人房间,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50-60%。

2.4术后体位:如无颅内压增高者,头位可稍低,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但临床术后病人多采取头高足低位较舒适,尤其喉癌术后病人。设专人护理,留陪护一人。护士娴熟的技术,和蔼的态度,亲人的陪伴,给病人较强的安全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2.5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及时吸痰,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①吸痰前评估病人痰鸣音位置及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吸引器装置一般成人负压40kPa左右,小儿小于20-30kPa。在吸痰过程中,注意:(1)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且停留时间过长,负压可将小黏膜吸入气管内,导致出血。较高的负压还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2)负压较低只能吸出稀薄的分泌物,对较粘稠的及较深的痰液达不到吸痰效果,需加大负压才能吸出痰液。但较大的负压可造成肺泡不张的发生[1]。做好病人呼吸道黏膜的温湿化护理,使痰液充分湿化、稀释,以利于排出,避免形成痰痂、血痂等。②一次吸痰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吸痰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吸痰管应在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打开负压吸痰,抽吸时应旋转吸痰管,并间断使用负压,可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呼吸道感染。吸痰前后视病情加大氧流量,每分钟3~5升,如上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给纯氧,持续2~3分钟,以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③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管粗细不能超过内套管直径的1/2,一根吸管只用一次,保持无菌操作,应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和气管套管内滴药或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入湿化。

2.6 防止脱管:气管套管上的系带松紧应适宜,防止气管套管滑脱,系带与皮肤之间容纳1指为宜。如导管系带固定不当、松紧不适均可造成断裂。

2.7 气管切口的护理: 由于痰液分泌物刺激,术后病人切口易感染,应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用3%双氧水或2%碘伏消毒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使用一次性无菌纱布垫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每日更换气管垫2-3次,如分泌物增多或出血多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2.8 气管内套管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易使气管内干燥、痰液黏稠、结痂,因此内套管应定时取出清洗消毒。一般采用浸泡消毒法,先用清水清洗,再用0.3%双氧水浸泡30分钟,然后,用0.9%氯化钠彻底冲洗干净后重新放回气管套管内。3-4小时/次。

2.9气囊的护理:为防止术后伤口出血流入肺部,防止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减少肺部感染。一般术后72小时内气囊应充气,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为度,一般充8-10毫升。如有条件,可行套囊测压,以20-30mmHg为宜。中间,应间断放气15-30分钟,以免长期压迫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如果无需机械通气,72小时后气囊不必充气,有利于呼吸。

2.10 語言沟通障碍: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有效的沟通能促进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11 饮食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除了靠静脉补给营养外,还需要鼻饲给予全身营养。鼻饲应以牛奶、菜汤和肉末羹等富有营养的流食饮食。鼻饲量每次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h。

3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1切口出血的护理:气管切开术后,伤口及套管内有少许血性物是正常的,一旦观察伤口及气管套管内不断地渗血,应及时报告医生,重新结扎止血,防止血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3.2脱管的护理:造成脱管的原因很多,如套管大小不合,皮下气肿,护理人员操作不熟不慎,外套管系带过松等都会引起外套管脱落。外套管脱落直接引起喉梗阻,将危及病人的生命。密切观察病情,发现脱管现象,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3.3 皮下气肿的护理: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应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协助医生给予相关检查和处理。

3.4伤口感染的护理 :伤口感染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破坏,也可引起大血管溃破出现大出血,甚至还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而造成病人死亡等。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经常保持伤口清洁,是防止伤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3.5 内套管堵塞的护理: 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造瘘口是病人呼吸的唯一通道,保持气导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吸痰,痰液黏稠者,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和套管内滴药液,每日取出内套管清洁消毒3-4次,保持气管套管通畅,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拔管的护理

气管的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如瘘口过大或愈合不良者可以采取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

气管切开是在紧急情况下采用的抢救措施,其护理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防止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应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

[2] 韩维红. 气管切开手术后护理现状[J] . 护理学杂志,2001 ,16(4) :254.

[3] 李文会.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综述).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2(1)74~76.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篇7

1 术前护理

术前应仔细了解病情, 向患者家属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做好心理疏导, 介绍手术麻醉方式及配合要求, 鼓励患者做好配合, 对于不能配合完成手术的患者可以适当予以镇静。术前准备好各种物品, 保证良好的手术环境, 未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做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准备,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情况。

2 术中护理

协助医生将患者置于平卧位, 肩部垫高, 头后仰, 使颈部充分暴露, 严密监护, 注意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密切观察手术进展, 迅速准确执行医嘱, 正确传递手术用具,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置入导管后应迅速充足气囊并妥善固定导管, 松紧适宜, 术前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 应迅速连接呼吸机。

3 术后护理

3.1 切口护理

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并注意有无气道堵塞、皮下气肿、血胸、气胸及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每天定时2次用碘伏消毒气管切口周围皮肤, 并更换无菌敷料, 如切口出现污染, 随时更换。

3.2 呼吸道护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当患者气道压力升高, 肺部听诊有痰鸣音, 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应及时予以吸痰, 选用管壁光滑、挺直、富有弹性的一次性吸痰管, 直径为气管套管的1/2, 不超过2/3。吸痰时应先吸气管切口, 再吸口鼻腔;切开早期 (前3天) 可每1次/2 h或1 h吸引1次, 切开后期可每1 h~2 h吸引1次, 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 s[2]。吸痰管必须插入足够的深度;吸痰前后应充分给氧, 吸痰时密切注意患者心率、呼吸、意识、面色的改变, 心电监护者可密切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出现心率失常或血氧饱和度<90%时立即停止操作;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盘用物每日更换;加强气道湿化, 定时翻身叩背, 定期雾化吸入。

3.3 气管套管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交叉感染。每日检查系带松紧, 以能容纳一指为宜, 固定系带应打死结, 防止导管脱出;气管套管气囊压力控制在25~30 cm H2O, 气囊每4 h测压1次, 定期声门下吸引, 放气前应吸尽气囊上方痰液;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意外拔管, 对于烦躁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约束, 并酌情使用镇静剂。

3.4 心理护理

清醒患者因气管切开致语言沟通障碍, 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 应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支持, 并加强非语言沟通交流技术, 及时了解及满足患者需要,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3.5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18~22℃, 湿度50%~70%, 严格探视制度, 采用半坐卧位, 保持头颈部清洁干爽, 每天做背部按摩2次, 保护骨隆突部位, 封管后应加强语言及吞咽功能的锻炼。

4 小结

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微创急救新技术, 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比较, 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切口愈合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3], 已部分取代传统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 在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积极配合, 术后精心护理, 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莉莉, 邱俏檬, 卢中秋.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急危重病救治中的应用及护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9, 39 (2) :184-185.

[2]赵勇.呼吸系统疾病几个易被忽视的护理问题[J].护士进修杂志, 1995, 10 (4) :30.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篇8

1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命安全, 如护理不当, 不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还会引起病人的原发病加重, 降低脱机的成功率, 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2 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危害

2.1 导管阻塞

气管切开后气道出血、气道内痰痂形成、气道异物等均可造成导管阻塞, 若不及时吸出积血、清除气道内痰痂或异物, 可影响肺通气或换气功能, 导致缺氧、窒息。

2.2 感染

临床观察发现, 昏迷病人气管切开后, 经鼻饲胃肠营养的过程中, 胃液反流误吸与肺炎有密切关系。病人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1]。病人口咽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 0.01ml的口咽分泌物中即有106~108个细菌, 故气囊放气时, 气囊隐窝处的分泌物易进入下呼吸道, 引起肺部感染。

气管切开后, 进入气道的气体未能充分湿化, 黏膜干燥, 分泌物滞留, 导致细菌侵入。有实验证明,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此外, 由于受周围皮肤细菌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污染, 很容易形成气管切口感染, 气管切口感染也是诱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雾化器及其管道、呼吸机环路、吸引器贮液瓶等清洁消毒不彻底, 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格, 病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都可成为感染源。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定植于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有所减少, 而耐药菌株易于繁殖, 这些细菌或真菌吸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4~66倍, 病死率高达25%-50%。

2.3 气道狭窄

常见原因有: (1) 长期反复感染:气管黏膜受炎症刺激, 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糜烂、肉芽组织增生致气管内径变窄, 同时由于感染的刺激产生大量痰液, 增加了痰痂形成的概率。 (2) 气道损伤:切开前行气管插管、切开后长时间机械通气、气囊压迫等均可导致黏膜损伤, 从而引起结缔组织增生。 (3) 多次气管切开或更换套管, 造成机械性损伤, 从而引起气管疤痕增生, 引起气道狭窄。

2.4 脱管

其原因为: (1) 套管下纱布过厚。 (2) 手术结束时系带过松。 (3) 颈部肿胀急速消退, 而系带未能随时收紧。 (4) 病人意识不清, 朦胧中自行拔管。 (5) 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连同外套管一并拔出。一旦发生导管脱出, 病人可因失去有效呼吸通道而发生窒息, 完全依赖机械通气的病人可出现呼吸暂停, 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可出现肺泡低通气等, 引起急性缺氧, 甚至循环骤停。

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预防感染

3.1.1 气管切口的护理

由于痰液分泌物的刺激, 术后病人劲部切口易感染, 故需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 使之保持干燥。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气管纱布垫能使滞留的痰液易于被清除。该种气管套管垫具有止血、抗感染、促进恢复、大小及厚度适宜的综合作用。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

3.1.2 控制口咽部细菌定植及误吸

加强机械通气病人的口腔护理, 每日2~3次。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清洗液, PH值高时选用2%-3%的硼酸液擦洗, PH值低时采用2%碳酸氢钠擦洗, PH值中性时用1%~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病情允许时, 鼻饲病人头部应抬高30~45°, 并至少保持1h。当胃内容物潴留量大或腹部听诊听不见肠鸣音时停止鼻饲,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吸入气管内, 引起吸入性肺炎。合理使用抗生素, 避免耐药菌株的繁殖。

3.1.3 病室环境要求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 室温保持在18~22℃, 湿度60%-70%, 设单人病房。对于室内空气消毒, 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用84消毒液浸泡拖布擦地。对气管切开病人, 应严格控制探视, 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进入病室戴口罩, 吸痰时采用封闭式气管内吸引可明显降低环境污染。

3.1.4 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1) 洗手: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2) 公用器械的消毒灭菌:雾化器及其管道、吸引器导管及贮液瓶应每天清洗, 用后严格消毒。湿化瓶及湿化器应放无菌蒸馏水, 并且每天更换1次, 吸氧管每天更换一次。若需补充液体时应弃去剩余的液体, 清洁后重新放入无菌液体。

3.2 加强气道湿化

3.2.1 湿化液的选择

常用的湿化液为生理盐水注射液加庆大霉素、地室米松、糜蛋白酶。湿化液采用无菌蒸馏水和0.45%盐水效果优于生理盐水。陈超男认为, 用1.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冲洗是保证气道湿化和预防肺部感染较为可靠的措施。

3.2.2 湿化剂量及间隔时间

湿化量根据痰液粘稠度、量及病人生理需要及时调整。气管切开病人每日持续湿化量以200~220毫升为宜, 间断注入湿化法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2h。婴儿每次1.5-2ml。成人每次3~5ml。

3.2.3 湿化方法

张玲梅等采用。注射法和快速冲击法相结合, 能有效预防痰栓形成。杨晶等提出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 每2小时雾化10分钟, 可增加黏膜用药浓度, 达到局部预防治疗感染的目的。避免长时间雾化剂进入终未气道导致肺不张, 增加肺内分流, 引起病人动脉血氧分压的下降。

3.2.4 气道温度、湿度的控制

加热导线型湿化器, 可以调节吸入管道气体的温度, 使之保持在32~36℃的范围内, 避免气体在管道内形成冷凝, 空气湿度达到60~70%, 以达到纤毛运动的生理需求。如发现病人咳嗽加剧、烦燥不安、缺氧加重、痰液粘稠、肺部出现干罗音、眼结膜充血水肿、血压升高, 则提示湿化不足, 如发现病人呼吸急促、痰液稀薄、量多, 则提示湿化过度。Marting等报道, 使用加温湿化器与未使用湿化器或使用冷凝湿化器进行比较, 可明显提高通气气流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3.2.5 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

呼吸道湿化必须以患者全身不失水为前提, 特别是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时, 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 即使呼吸道湿化, 呼吸道的水分也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处于失水状态, 使气道分泌物黏稠, 易形成痰痂。故需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

3.3 加强吸痰护理

3.3.1 吸痰时机

吸痰应选择在翻身拍背时、肺部有湿罗音并行体位引流后、气道压增高时及气囊放气时进行, 以减少气囊上方积液的坠入。对咳嗽反射好的病人, 可适当刺激病人让其自行将深部的痰由气管套管口喷出, 然后再从气管切开口内吸净残余痰液, 而避免深部抽吸。

3.3.2 吸痰时供氧

有研究者提出。将吸痰前后各给予3min纯氧列为吸痰的标准操作步骤。目前大多数呼吸机有吸纯氧3min的设置按钮, 只要在吸痰前后按一下按钮即可。近年来, 随着一次性吸痰三通管的应用, 减少了停止机械通气的时间, 不论是气道湿化或吸痰均不需与通气分离, 保证了吸痰时的供氧。

3.3.3 吸引负压的控制

吸引负压一般限于10.64-15.96kpa, 婴儿吸引负压控制在7.98-10.64kpa, 并避免深部大负压吸引。

3.3.4 吸痰方法

选用软质、圆头、外径不超过气管套管内径1/2的硅胶管, 吸痰前用生理盐水试吸并冲洗吸痰管, 中断负压, 自气管切开处的内套管中插入, 通常插入不10~12cm, 然后边退边吸, 旋转退出,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动作要轻柔, 不可反复上下提插, 避免“拉锯式”动作。上呼吸道痰多时, 可经口、鼻腔吸痰。吸痰操作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进行, 一次性吸痰管需每次更换。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

3.4 气管套管的护理

3.4.1 内套管消毒

临床上常用煮沸消毒法, 每4h煮沸消毒1次, 但因煮沸消毒时间长, 内套管与外套管长时间的分离可致痰液黏结, 阻塞气道, 影响通气效果。

3.4.2 内套管的取法与拔管

在更换套管操作中强调技术性, 左手按住外套管的底架, 右手旋转管上注瓣, 然后顺其弯度, 慢慢取出内管, 忌用暴力外提将外套管一并拔出。如内外套管粘连, 可点滴稀释液1~2分钟后再取。

随着自主呼吸的逐渐恢复, 可对气管套管作半堵塞或全堵塞试验, 观察2~3天, 呼吸自主者方可拔管。拔管后观察患者48h, 如出现呼吸困难, 立即插管。拔管后的伤口, 可用凡士林无菌纱布覆盖, 使其愈合。

3.5 脱管的预防及处理

气管切开早期应加强巡视, 床旁备无影灯、气管切开包。每月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 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 松紧度以通过二指为度, 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 防止过度牵扯引起导管脱出。神志不合作或烦燥者应约束上肢, 并给予过量镇静剂, 有统计证明适当镇静, 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许丰等研制成一种简单、安全且廉价的气管套管固定带, 为搭扣式, 这种搭扣式固定带固定牢固并可根据病人的颈围随意调节松紧。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在翻身、拍背、吸痰时至少应由两人合作, 以保持其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一旦发生脱管, 应沉着冷静, 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让病人平卧, 将气管套管复位, 气道可恢复通气。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ReedAP Current concepts in airway management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ayo Clin Proe, 1995, 70 (12) :1172-1184。[1]ReedAP Current concepts in airway management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ayo Clin Proe, 1995, 70 (12) :1172-1184。

[2]陈超男, 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60。[2]陈超男, 2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60。

[3]张玲梅, 袁丽英, 王艳红。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 2002, 16 (1) :40。[3]张玲梅, 袁丽英, 王艳红。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 2002, 16 (1) :40。

[4]杨晶, 张金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病人停鼻气管的康复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 (4) :200。[4]杨晶, 张金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病人停鼻气管的康复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 (4) :200。

[5]王佩晶, 冯红源, 王淑萍。浅谈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肿瘤研究临床, 1994, 6 (2) :142-143。[5]王佩晶, 冯红源, 王淑萍。浅谈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肿瘤研究临床, 1994, 6 (2) :142-143。

[6]缪争, 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2) :37。[6]缪争, 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2) :37。

[7]利素萍, 王静。经鼻气管插管痰痂阻管原因分析及旋转冲洗吸痰法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2) :156。[7]利素萍, 王静。经鼻气管插管痰痂阻管原因分析及旋转冲洗吸痰法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2) :156。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护理探讨 篇9

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因呼吸道阻塞等原因严重影响肺的通气功能而施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患者共5 4例, 其中男4 1例, 女13例, 年龄37~80岁, 平均年龄47岁。机械通气时间24h~360h, 平均72h。住院天数2d~210d, 平均28d。诊断标准参考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2 结果

认真执行无菌操作, 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后, 5 4例肺部感染的患者治愈45例, 治愈率83.33%, 效果显著。

3 讨论

3.1 气切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经过作者的护理体会, 发现以下一些导致气切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

3.1.1 病人本身的病情发展

危重病人因原有病情导致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低下, 支气管粘膜受损后, 易发生肺部感染。有的病人长期吸烟更易增加感染机会。

3.1.2 医源性感染也是重要的因素

(1) 气管内插管、气切都可构成肺部的感染源; (2) 医护人员的手、呼吸设备、治疗检查用具, 如:呼吸机、雾化器、血压计、手电筒、压舌板等污染物及病室空气可直接或间接地把细菌传给气切患者而发生肺部感染; (3) 气溶胶吸入。雾化器储水罐污染, 带菌的雾粒可直接抵达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而引起感染。

3.1.3 沿插入管管壁与气道间的间隙移行

皮肤表面寄生的细菌随住院时间延长及抗生素的应用不断发生演变, 气切处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性渗出及水肿, 有利于细菌的粘附、定植及沿管壁下移, 引起感染[1]。

3.1.4 吸痰操作不当

气管切开的患者常痰液粘稠且量多, 易形成痰痂, 吸痰管容易被堵塞, 用40~5313kPa的负压, 一次吸痰15~20s后病人仍有痰液, 或有严重的痰鸣音, 操作者因上述情况会提高负压、延长时间, 或使用粗吸痰管等, 这样易导致气管粘膜损伤, 从而引起感染。

3.1.5 使用大量广谱高效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定植于鼻咽部正常菌群有所减少, 而耐药菌株易于繁殖, 这些细菌或真菌吸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3.1.6 气管切开后, 通气改道

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如湿化、阻挡细菌作用丧失, 使下呼吸道丧失过多水分而欠湿润, 同时也使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长时间气道内湿化不够, 极易造成气管内分泌物黏稠形成硬结, 致细支气管管腔阻塞而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同时易导致细菌侵入。

3.2 护理对策

3.2.1 环境管理

监护室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净化器消毒, 通风2~3次/d, 1h/次, 或用空气清菌片消毒空气1次/d, 4h/次。病室开窗通风至少2次/d, 20~30min/次。保持室内温度18~22℃, 湿度为60%~70%。实行保护性隔离, 限制探视, 家属进入监护室须戴口罩、帽子, 穿探视服。

3.2.2 加强气道管理

(1) 保持口腔清洁:应每天用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2次, 舌苔厚、口臭先用过氧化氢擦洗, 再用生理盐水洗净, 保持口腔清洁, 如有口疮或口腔溃疡可用5%碳酸氢钠, 制霉菌素+维生素B2涂口腔, 以防细菌向下移行而引发肺部感染[2]; (2) 给予有效的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液应根据痰液培养和药敏监测结果选用, 用微量输液泵控制持续湿化, 湿化量根据痰液性质随时调整, 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者可调整至8~10mL/h, 痰液白色稀薄者可调整至3~5mL/h[3]; (3) 定时有效的翻身拍背:至少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促进痰液的排出; (4) 雾化后漱口:加强雾化后的漱口, 可防真菌感染。

3.2.3 严格消毒灭菌

选用一次性硅胶气囊气管套管, 长期气管切开患者选用细的金属银质套管。金属内套管用“84”消毒液浸泡10~30min, 流动水冲洗后清理内套管的痰痂, 然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气管切开护理所用器械、敷料等均行高压蒸汽灭菌。气管切开处换药2次/d, 用0.75%碘酊消毒切口皮肤后更换无菌纱布[3]纱布潮湿后随时更换。吸痰管一次一更换, 及时吸净口鼻腔内的痰液, 避免细菌繁殖。雾化吸入管道及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 用“84”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水冲净备用。长期应用呼吸机者, 呼吸机管道每周消毒1~2次。

3.2.4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和吸痰时机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时将负压阻断, 动作应轻柔, 在病人吸气时插入, 禁止边插入边吸痰, 提出时开始开放负压、吸痰管应左右旋转、慢慢退出。吸痰管遇到阻力时, 后退吸痰管少许, 再开放负压, 可避免气管损伤。 (2) 病人有痰时才要吸痰, 如病人出现痰液外溢, 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 听诊有啰音或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吸痰。 (3)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若痰多一次单位时间不能吸尽者, 应先吸氧或连接呼吸机, 待血氧饱度回升后再进行吸引, 单位时间内吸痰时间过长, 易引起气管粘膜损伤。 (4) 根据患者咳嗽反射力及排痰能力, 确定吸痰管插入的深度, 一般在10cm~20cm, 如插吸痰管时引起病人剧烈咳嗽, 应立即退出, 让病人自行咳痰, 做到既能吸净痰液又减少刺激, 避免损伤气管粘膜。 (5) 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时, 应进行吸入—拍背—再吸痰方式。吸入:通过雾化吸入, 保持呼吸道湿润, 如加温加湿室内空气, 采用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进入雾化吸入, 以及用氧气湿化、呼吸机湿化等;拍背:吸入药物雾化后协助病人翻身, 叩击背部, 叩背时操作者手呈勺状空心, 以增加其共振力量, 由外到内, 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以促进痰液排出;吸痰:雾化、拍背后病人无力咳痰或是昏迷病人应予以吸痰[4]。 (6) 吸痰管的直径不宜超过气管内径的一半, 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 减少污染的机会。

3.2.5 密切观察

使用气管切开术的病人, 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 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 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完好, 对于肥胖病人, 皮肤到气管的距离大, 气切导管若太短, 容易脱出, 翻身活动时护士应协助完成。本组11例病人由于固定带不牢固, 翻身时护士及时发现而避免了导管脱出。躁动不合作病人, 为防病人自已将导管拨出, 可用约束带制动, 同时还要随时检查有无气肿发生, 并应迅速查明原因, 观察有无发展的趋势, 对症治疗。

3.2.6 定时做痰细菌培养

因气管切开病人易发生口咽部定植细菌下移, 气管切开处皮肤下组织损伤性渗出及水肿有利于细菌的粘附, 定植及沿管壁下移, 引起感染, 故应定时做痰细菌培养[5]。取带有橡皮塞的无菌试管1根, 消毒橡皮塞后, 插入两根12号无菌注射针头, 1根接负压引流瓶, 1根接吸痰管, 将深部痰液收集到无菌试管中送检细菌培养和药物试验。如检出有致病菌, 湿化液内加敏感抗生素, 每日3~4次, 气道内连续使用用3d后再做痰培养, 以便及时停药。

综上, 经过恰当吸痰、湿化气道、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控制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是控制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点。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及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至2007年54例气切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结果54例气切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治愈45例, 治愈率83.33%。结论易感因素是气管切开、插管患者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正确使用抗生素, 加强基础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其肺部感染率并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怡, 孙丽.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 (9) :697.

[2]郑佳坤, 赖素勇, 陈默蕊, 等.气管切开术继发肺部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8) :572.

[3]钱瑞莲.气管切开病人的沟通[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5) :290.

[4]容冰, 张文池, 涂敏华.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9) :707.

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 篇10

1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对病人及家属来说是一种比较痛苦的事情。气管插入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饮食和病人与医护人员、家属的交流。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往往导致烦躁、恐惧 、抵触等心理反应[1]。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帮助其树立自信心至关重要, 术前应及时同病人讲解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术后同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避免不必要影响, 把外界影响降到最低使病人主动积极配合术后治疗。

2 切口护理

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 每天 2次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洁伤口。根据分泌物多少、敷料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 临床常用的无菌纱布垫没有预防和治疗切口处感染的作用, 而药物性气管套垫具有预防和治疗切口处感染的作用[2]。切口采用氧气疗法, 即每天 2次用灭菌生理盐水彻底清洁伤口。用 45 9/6的氧气距切口l cm处对准切口直吹20 min, 对预防和治疗切口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3]。

3 适时吸痰

适时吸痰是保持气道顺畅的关键, 在出现呼吸困难, 呼吸音减弱, 气道压力增高, 血氧饱和度下降, 气管套管出现分泌物等情况下进行吸痰。在吸痰前、中、后的给氧当中会出现低血压、发生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因此, 吸痰前应给予预充氧。正确吸痰管及负压, 掌握吸痰时机, 长期频繁吸痰易导致呼吸道溃疡、出血和黏膜损伤[4], 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4 气囊放气

临床资料证明, 有效的气囊放气利于痰液的排出, 放气前滴3 mL~5 mL生理盐水, 以稀释痰液, 每隔4 h~6 h放气1次。病人取平卧位, 吸痰, 放松气囊, 边放松气囊边及时吸引渗漏的分泌物, 避免感染。

5 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进入人工气道进入下呼吸道, 失去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和屏障等保护作用, 使滞留在呼吸道的分泌物逐渐浓缩、干燥, 阻塞管腔影响正常呼吸功能[5]。因此, 应给予湿化液持续气管滴入, 加温、加湿室内空气, 保证病人吸入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空气, 避免呼吸道痰液结痂的形成。

6 并发症的护理[6]

①做好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 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 则和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②应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并维持适当的温度 (18 ℃~20 ℃) 、湿度 (50%~60%) , 及时进行室内通气和消毒, 以减少外源性感染。套管口可用 1层或2层生理盐水湿润后的无菌纱布覆盖, 以防止空气直接进入。③防止切口感染, 每日常规更换伤口敷料, 并酌情应用抗生素, 故清醒的病人常难以忍受。病人气管切开后常无法讲话, 产生恐惧、急躁的情绪, 并可导致心率、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烦躁不安甚至 自行拔管。因此, 护理人员要做好病人与家属的心理护理, 指导家属 24 h陪护床旁并教会其配合护理工作[7,8,9,10,11]。理解病人带管所承受的痛苦与不适, 努力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病人带管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 护士要尽量通过多种方法与其交流, 了解病人的想法和要求, 满足的病人的需要, 以利于病情康复。

7 讨论

气管切开术直接影响病人的饮食及口语表达能力等行为, 应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发展, 加强巡视,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医护环境, 同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保证护理质量。

气管切开术的护理要点 篇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27-02

舒适护理模式是萧丰富先生在1998年提出的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它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气管切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应急措施,解除或预防咽喉部或气管上部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或窒息。本文探讨舒适护理在12例舌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应用,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2例舌癌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局部癌肿扩大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股前外侧肌皮瓣转移修复术、气管切开术。术后留置气管套管、负压引流管、尿管、胃管等,患者通气方式改变,不能经口进食,术后体位的限制,加上手术创伤大,范围广,伤口的肿胀疼痛等,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能发声,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使患者更加焦虑。我们将舒适护理贯穿在患者整体的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舒适护理。结果12例舌癌患者无1例并发症发生,均治愈拔管出院。

2、舒适护理措施

2.1心理的舒适护理

气管切开后患者无法用语言与他人交流,易产生消极心理,舌癌手术复杂、难度大,对患者吞咽和咀嚼功能有很大影响,还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语言功能和外貌,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此外担心费用过高无法承受,心理上存在着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和恐惧。从入院开始,护士就要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患者信息,如病人患病前的社会角色和对所患疾病的认识, 从家庭、社会的支持情况到对护理的各种需求, 然后因人而异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解除思想顾虑, 给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宣教,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鼓励对帮助病人坚持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病人取得心理支持的重要途径, 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1]。因此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和鼓励,对患者的恢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沟通障碍的舒适护理

舌癌术后气管切开,改变了患者的通气方式,舌部皮瓣肿胀,患者无法发声和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不适和需求,患者会更加焦虑。护理措施包括①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告知患者治疗的进展,如拔管的时间、病情好转的消息等。②术前指导患者学会使用简单的手势语,统一规定的手势语或与个别患者约定的手势语。③指导患者使用写字板,通过简单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需求。④对于不会书写的患者,我们准备了的图片,患者只要指出与自己不适症状相符的图片,如“我饿了,想吃东西”、“冷,给我盖上被子”、“胃不舒服、想吐”等,还可制作一些类似的会话卡等。⑤平时应主动与患者多沟通,多关注患者的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等,主动捕捉到患者要表达的信息,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

2.3环境的舒适护理

尽量将患者安置的单人病房,病室保证安静、整洁、通气良好、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的刺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必要时配备加湿器。医护人员操作要做到“四轻”,限制陪护的探视,床边仪器设备声音尽量调到最低,避免一切噪音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各内物品摆放整齐,尽量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促进患者的舒适度。

2.4体位的舒适护理

舌癌术后颈部创面大,且颈部留置气管套管、负压引流管,全麻术后要求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皮瓣修复后需颈部制动72小時,不得使患者长时间处于强迫体位,患者极易疲劳。待患者清醒后将床摇高至30~40度,可降低颈部张力,以免伤口牵拉疼痛。为患者轴线翻身,颈部与身体成一直线,以免气管套管刺激气管壁引起咳嗽和疼痛。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可在患者骨隆突处垫软枕,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可定时为患者抬高臀部及局部受压部位按摩进行放松,以缓解因长时间处于强迫体位而造成的疲劳,增进患者的舒适。

2.5气管切开局部的舒适护理

气管套管多用系带固定在患者颈部,松紧要适宜,一般容纳一指为宜,太松,套管有脱管的危险,太紧,气管套管末端会刺激患者的气管壁,引起呛咳。舌癌患者术后颈部肿胀明显,随着伤口的恢复,肿胀又会逐渐消退,为预防脱管和促进患者舒适,气管套管系带应及时调整。按时做好气管切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开处纱布垫应及时更换。保持敷料和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可增进患者舒适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2.6吸痰的舒适护理

舌癌术后伤口都局限在口内和颈部,若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频繁咳嗽会牵扯到伤口加重疼痛,患者更加焦虑,更会影响到口内皮瓣的血运。所以我们要帮助患者及时将痰液排出,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将患者的焦虑不安降到最低。首先,做到及时有效的气道湿化,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其次,要正确吸痰,吸痰时应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动作应轻柔,时间为10~15秒,应在患者吸气时插入,由深部边提拉边旋转,减轻局部的刺激。吸痰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面色等,若患者出现呛咳缺氧等不适症状,应立刻停止吸痰,给予氧气吸入。吸痰过程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

2.7口腔的舒适护理

术后患者口腔内有伤口渗血及分泌物,特别是患者气管套管试赌管后,患者痰液均从口内咳出,应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但术后患者张口度受限及口内伤口疼痛等因素,会影响口腔护理的有效率。我们将舒适护理应用在口腔护理中,在操作前应取得患者配合,摆好舒适体位,环境安静,伤口疼痛的患者应想办法转移患者注意力,操作应尽量轻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张口受限的患者,可做口腔冲洗,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既能使患者接受,又能有效的清洁口腔,促进伤口愈合,达到增进患者舒适度的目的。

2.7营养的舒适护理

营养对术后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舌癌患者术后多留置胃管,应指导患者合理鼻饲饮食,温度适宜,每次鼻饲的量不宜过多,鼻饲前后均应注入少量温开水。告诉患者饮食多元化的方法和好处。只有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才能促进患者舒适,从而不会引起患者腹胀、恶心不适、刺激咳嗽等,有助于气管切开处后期的恢复。

3、讨论

舒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焦虑的情绪[2]。舒适护理后, 护士随时与患者沟通, 针对不舒适的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适, 使患者得到人文关怀、细致的照顾,还可通过家属的支持, 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 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心身服务, 满足患者需求[ 3] 。舒适护理不仅需要护士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善良热情的心。舒适护理使患者身心舒畅,治疗依从性增加,促进疾病愈合,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更顺应了优质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谷红俊,赵燕,王巧云,等. 气管切开长期带管患者生活质量状态及护理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08,12(23):69-70.

[2]郑修霞. 护理学基础[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2.

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呼吸机的护理 篇12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自2009年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病人40例。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急危病人, 解除呼吸道梗阻的常用方法, 对于脑出血、外伤性脑干损伤以及大手术后呼吸衰竭的病人, 行气管切开术后应用呼吸机通气纠正危象, 也是有效抢救病人的措施之一。但随之而来的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 是危及生命的又一主要并发症, 可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病人的预后等, 所以其护理尤为重要。我科在几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通过以下几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及时控制了各种危险及感染因素, 使病人度过了呼吸衰竭的难关, 为治疗原发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使病人较快的恢复到最佳状态, 为病人及家属节约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临床资料

40例病人中男31例, 女9例。其中脑血管意外8例, 脑外伤13例, 复合型外伤并气胸10例, 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连枷胸2例, 药物中毒4例, 其他大手术创伤后引起ARDS 3例。其中病程最短3h, 最长686h。

2 呼吸道管理

2.1 体位

选择舒适的体位, 并将床头抬高30°~45°或将颈部填充, 防止颈后部悬空所造成的不适。每2h翻身叩背1次, 要保持头、颈、躯干的一致性, 防止某个部位压迫时间过长所致的损伤, 还有利于痰液的引流与排出。

2.2 创面的护理

一般每天更换1次切口外面的敷料, 分泌物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时, 应及时清洁伤口或更换敷料, 预防局部切口的感染。

2.3 呼吸道的湿化

2.3.1 气道湿化的目的:

人工气道的建立, 使正常呼吸道的湿化、加温和滤过的功能丧失, 加上机械通气情况下, 通气量增加, 使呼吸道的水分蒸发明显增加。气道湿化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肺部感染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2.3.2 气道湿化的方法主要包括:

(1) 呼吸机上配备的加温和湿化装置, 将无菌蒸馏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 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 吸入气体的温度以28~32℃为宜。 (2) 使用人工方法, 每2h向人工气道滴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加敏感抗生素和5%碳酸氢钠, 交替使用, 滴入液体的数量由操作者依病人的具体情况酌情掌握, 应以呼吸道分泌物顺利被咳出、吸出或排出为原则。成人以每天200ml为最低湿化量。 (3) 雾化吸入, 利用超声发生器产生的超声波把水滴击散为雾滴, 与吸入气体一起进入气道而发挥湿化作用。

2.3.3 湿化液主要包括:

(1) 蒸馏水:系低渗液体, 既可用于湿化较黏稠的痰液, 又可用于湿化气道内细胞, 但用量过多, 可增加气道黏膜的水肿; (2) 生理盐水:主要用于维持气道黏膜-纤毛的正常功能, 常用小剂量短期使用, 若持久使用, 会因水分蒸发, 生理盐水变成高渗而具有刺激性; (3) 0.45%氯化钠溶液:吸入后在气道内发生再浓缩而使液体浓度接近生理盐水, 对支气管无刺激性, 常用于痰多黏稠而不易吸出者; (4) 5%碳酸氢钠溶液:主要用于化痰; (5) 生理盐水加沐舒坦:沐舒坦具有促进黏液排除出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 它可以促进呼吸道内黏稠分泌物的排出, 减少黏液滞留, 可以显著促进排痰, 改善呼吸状况。

2.4 套管的管理

2.4.1 气管切开是涉及到临床各科的一种常用手术, 选择合适的套管及做好可靠的固定是防止气管脱出的关键。在临床护理中, 护理人员往往只注意术后气管套管内管的清洗和更换, 而忽略了观察套管的固定是否牢固可靠。常因气管套管过短、套管系带过松、翻身、病人烦躁不合作、剧烈咳嗽、气管切开护理操作不当以及呼吸机管道的支架调节不当而旋转脱出或患者自行将套管拔出等原因而脱出, 虽不多见, 可一旦发生, 后果严重, 甚至导致患者因窒息而死亡。

2.4.2 对气管切开病人应加强巡视, 床旁备无影灯、气管切开包, 因气管切开后2~3d内尚未形成良好瘘管, 如发生脱管, 再次置管比较盲目, 以上用物是再次置管时的必需品。翻身时使病人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 防止套管旋转角度过大, 影响通气而致窒息。每天检查套管固定是否牢靠, 根据病情及系带及时调节系带长度, 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 松紧以能容1指为宜, 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 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 使气管套管承受最小牵拉, 防止牵拉过度导致导管脱出。神清不合作或烦躁者应约束双上肢, 并给予适量镇静剂, 并带防护手套, 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2.4.3 长期机械通气者, 应选用高容量、低压式气管导管, 气囊充气以不漏气为宜, 每次5~8ml, 每4~6h放气1次, 每次3~5min, 减轻气囊对气道的压迫防止缺血坏死。

2.4.4 掌握吸痰时机和方法, 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机体排出分泌物的生理失去作用, 故将翻身拍背作为常规护理, 以利痰液松动, 易于咳出。不必频繁吸痰, 以免造成病人气道的损伤, 使气道分泌物增加。如床旁听到有痰鸣音、病人出现咳嗽、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报警或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及时吸痰, 先将吸痰管反折插入气道预定长度后再开启负压吸痰, 左右旋转边退边吸, 切忌在同一部位反复抽插式吸痰, 负压不能过大, 一般成人在33.3~40.4kPa, 以防损伤气道黏膜, 吸痰前后吸纯氧2~3min。呼吸道分泌物少时, 应先注入湿化液, 停留片刻或接上呼吸机呼吸1~2次后再做吸引, 如果分泌物多时, 应先充分吸引, 再注入一定量的湿化液, 并立即吸引。另外鼻咽部或口腔有痰时, 要更换吸痰管及时吸引, 胃肠压增高的病人及时留置胃管和胃肠减压, 有助于减少胃肠液的反流和呼吸道感染, 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5 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控制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 保持室温22~24℃, 湿度为60%~70%, 每天予以循环空气消毒机及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3次。 (2) 加强口腔护理, 根据口腔内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 选择敏感的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 4次/d。 (3)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吸引器装置导管每天更换。 (4) 呼吸机的导管、连接管及湿化装置每天清洗消毒1次, 如为一次性则每天更换1次, 及时添加呼吸机的湿化液, 及时倒掉呼吸机管道中的冷凝水。 (5) 呼吸肌功能锻炼, 术后1~2d开始指导或帮助清醒病人做深吸气、腹式呼吸、鼓励咳嗽并逐渐延长呼吸肌锻炼时间。

3 讨论

上一篇: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下一篇:动物隐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