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性思想

2024-08-26

简单性思想(精选8篇)

简单性思想 篇1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 近代以来曾经出现了“拉普拉斯妖”、“克劳修斯妖”、“麦克斯韦妖”, 如果仅从单个学说来讲, 这种“妖精”的产生反映了当时科研人员在认识过程中的困惑和猜测, 但当我们从一个纵向的历史发展序列中把这三个学说联系起来时, 从中可以探寻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发展轨迹, 也正是这种无畏的思想推动着科学世界图景的变革。

一三个“妖精”案例

拉普拉斯妖:1814年, 拉普拉斯 (Laplace) 在其《概率的哲学短论》中作了如下表述:“我们应当把宇宙的现在状态看作是它先前状态的效果, 随后状态的原因。暂时设想有一位神灵, 它能够知道某一瞬间施加于自然界的所有作用力以及自然界所有组成物各自的位置, 并且它能够十分广泛地分析这些数据, 那么, 它就可以把宇宙中最重物体的运动和最轻的原子运动, 均纳入同一公式之中。对于它, 再没有什么事物是不确定的, 未来和过去一样, 均呈现在它的眼前。”[1]这种能够预知事物某一时刻确定状况的“神灵”被称为“拉普拉斯妖”。

克劳修斯妖 (熵妖) :1850年, 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 (Clausius) 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不能作相反的传递且不带有其它的变化。”1865年, 克劳修斯又提出了“熵”的概念, 并相应地把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内实际发生的过程, 总使整个系统熵的数值增大。”由于克劳修斯仅仅指出了熵增现象, 而没有对某一物理系统所具有的熵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解释, 从而使其熵的概念具有了某种神秘性和猜测性的色彩, 据此学术界也把熵比喻性地称为“克劳修斯妖”或“熵妖”。[2]565-566

麦克斯韦妖:1871年, 麦克斯韦 (Maxwell) 在他的《热的理论》一书中假想“有这样一个神通广大的‘妖精’, 它能跟踪充满容器的每个气体分子的运动。把这个容器用一道隔板分为A、B两部分, 并在隔板上安装一个阀门, 当阀门打开时单个气体分子可以从容器的一部分经过阀门进入另一部分去。假设这个容器起先完全充满了一定温度的气体, 按照热的动力论, 一定的温度对应于一定的平均速度。因为气体分子运动具有随机性质, 有的分子的速度大于平均值, 有的则小于平均值。那么, 通过在适当时刻打开隔板上的阀门, 妖精就能让快的分子从A进入B, 慢的分子从B进入A, 结果不须消耗能量, B部分的温度就上升, A部分的温度就下降。”[3]整个容器或者系统正是在这个“妖精”的作用下从原来宏观层次的混合均匀无序状态实现向非均匀、非对称的有序状态转化。

在科学认识过程中, 人们往往会依据当时的知识背景和个体的认知水平获得一定的认识结果。然而, 当某些现象明显地具有某种重复性, 其原因尚不明确, 或者当某些现象其机理还没有充分暴露时, 人类本身所具有的能动性就决定了人们必然会对这些现象产生某种设想, 这些超越人类智慧的“神灵”、“妖精”等“异类”就会诞生。某一个“异类”可能只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而出现, 而当我们把这三个“妖精”贯穿起来, 便可以看到它们充分地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思想演变历程。

二关于演化方向的思想

在演化方向上, 三个“妖精”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界演化的认识从无方向到有方向, 从退化方向到寻求进化的方向。演化的方向性与事物经历的过程相关, 它预示着事物从一所处到达另一所处的过程中本身的变迁, 也表示着其周围环境的相应变化。而这种变化不管是事物本身还是周围环境都很难再完全复原到本来状态, 或者事物从原来的混乱、无序走向整齐、有序, 或者事物从原来的整齐、有序演变为混乱、无序, 可以看出, 这种方向性是在过程中体现的。拉普拉斯妖设想有一位“神灵”能够确定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 为世界规划了一个确定性的图景, 从而客观上排除了事物的演变过程及其演变过程中种种复杂的变化, 直接地确定了事物的终极状态。因此, 这样的事物所构成的世界图景是确定的、无演化方向的。拉普拉斯妖所揭示的这种世界图景在近代早期的科学研究中是很普遍的, 比如在牛顿 (Newton) 的力学第二定律中, 就揭示了质量为m的物体在力F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即undefined。从此公式可以看出, 时间t是反演对称的, 把时间符号t改为-t的情况下, 方程的结果没有任何改变, 时间在此与事物的运动没有必然的联系, 它只是描述运动的几何参量, 是独立于运动之外的一种流程, 时间箭头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由于牛顿学说的完善性和主导地位, 这种在经典物理学中无方向性的思想可以说几乎影响了近代的每一个学科领域, 如在生物学史上, 瑞典生物学家林耐 (Linne) 坚持“物种不变论”, 认为“造物主一开始创造了多少不同的形式, 现在就存在多少物种”[4]291;在胚胎学史上, 荷兰人施旺麦丹 (J.Swammerdam) 坚持胚胎预成说, 他认为:“自然界没有发生, 只有增殖, 即各部分的生长。这样原罪便得到了说明, 因为所有的人都包含在亚当和夏娃的器官之内。”[4]293在地质学史上, 法国古生物学家居维叶 (Cuvier) 反对苏格兰地质学家赫顿 (Hutton) 的地质演化学说, 他认为岩层形成的主要力量是某种特殊的强大动力, 如《圣经》所记载的摩西洪水灾变, 而不是现在还在起作用的微小的力量。可见, 在当时物理、生物、地质这几个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 不变的观点是主导思想。“自然界中的任何变化、任何发展都被否定了”[5], 从而缺失了事物演化的过程性和方向性。即使有变化, 也仅仅是循环式的重复转动或被外力所驱使, 正如伯格森 (H.Bergson) 在《创造进化论》中指出的, 经典科学中的“变化不是别的, 而是对演化的一种否认”[6]。普里高津 (I.Prigogine) 明确地指出, “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把世界描绘成可逆的、静态的。在这种描述中, 没有什么进化可言, 既没有向有序的进化, 也没有向无序的退化。”[7]

关于克劳修斯的“熵”概念, 我们在此不谈论其具有多少“妖气”, 只是从“熵增原理”本身就可以看到, 演化的方向性已蕴含其中。熵的本意是系统的状态函数, 而实际上是系统混乱程度的量度。克劳修斯用熵这个概念来描述系统的不可逆过程。根据其熵增原理, 孤立系统的熵值趋向增大, 这就表明一个孤立系统将由原来的有序状态走向有序递减或无序的状态。因此, “熵妖”所展示的物理学演化图景实质上是一种退化的自然图景, 时间箭头在此指向退化方向。然而, 在近代自然科学研究中, 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反, 达尔文的进化论却揭示了自然界生物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图景, 人们此时对自然界的认识具有不统一性。那么, 到底自然界的图景哪一个正确?克劳修斯关于自然界的认识是否真的和达尔文关于自然界的认识不可调和?这两个理论之间有无密切联系?种种问题引导着人们对此现象思考, 麦克斯韦妖正是在演化方向上试图提出一个与克劳修斯第二定律相悖的假说。

麦克斯韦设想能够识别气体分子运动位置和速度的“妖精”可以把快慢分子组织起来, 使系统最终达到高低温度相互分割的有序状态, 从而实现系统的进化。虽然在当时人们并不能明确地指出这个“妖精”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确实使事物走向进化?然而这种设想, 却给后来的研究指明了寻找进化方向的基础。1929年, 物理学家齐拉德 (L.Szilard) 在《论有智力的存在物引起的热力学系统的熵减少》一文中, 提出热力学系统的熵减少一定要以某种物理量来作为补偿, 而这种物理量就是信息, 实际上在熵和信息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1944年, 物理学家薛定谔 (E.Schrodinger) 在《生命是什么?》这一专著中, 从物理学和化学角度解释生命本质, 得出了“生命赖负熵为生”这一著名论断, 开拓了研究生命现象的新途径。而控制论专家维纳 (N.Wiener) 真正地把麦克斯韦妖和信息相结合, 认为麦克斯韦妖只有收到信息才能动作, 由于维纳所推导的信息量公式和玻尔兹曼统计熵公式形式相同符号相反, 这些信息实质上就是负熵。但如何才能使系统接受信息走向有序?在热力学所研究的孤立系统中是无法完成的, 在这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应属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它通过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突变、巨涨落这些自组织条件的介入实现了事物演化中退化和进化的统一。可以说, 正是麦克斯韦妖催生了上述众多追寻自然界和谐有序的相关研究成果。

在对自然界认识的早期阶段, 人们更多地关注于既成结果, 忽视了演变过程, 此时的“妖精”没有方向性, 它只是单纯地确定事物的最终状态;在人们对自然界不断的认识中, 演化过程的思想虽然被揭示, 但由于对自然界认识一定阶段的局限性, 孤立地揭示某一演化过程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 此时的“妖精”从无方向性走向单一方向性;而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增加, 统一性和多样性成为自然界的现实图景。可以说, “妖精”这种设想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不可能完全消失, 但是,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界能力的提高, 人类的祛魅进程必将缩短, “妖精”也会越来越少, 明晰的理论将会有效地揭示自然的本质及其规律。

三关于简单性和复杂性思想

简单性思想是长期以来支配人类认识活动的主要原则。在古代, 人们对自然界进行认识时都力求为自然界寻找一个最基本、最简单、最直接的本原, 于是就有了泰勒斯的“水”, 赫拉克里特的“火”,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 而这种“人类古代哲学中孕育的, 以种种刚性不变的实体性元素为根基的, 人类最古老的世界本性的简单性观念, 为近代科学中的原子论, 以及以分析思维为主的还原论思潮奠定了基础”[2]444, 14世纪奥卡姆的威廉 (William of Occam) 提出了著名的“奥卡姆剃刀”:“Entia non sunt multiplicanda praeter necessitatem”, 即“如无必要, 勿增实体”[8]的简单性原则。也正是在这种简单性信念支配下, 近代以来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拉普拉斯妖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简单性思想发展的极致。它以一种确定性的思想排除了事物的偶然性, 只要具备了这样一个“妖精”, 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位置、状态都是可以精确预见的, 宇宙的发展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在近代直至现代的科学发展中, 我们都可以普遍地看到这种简单性的思想, 人们坚信大自然本质上是简单的, 复杂由简单构成, 任何复杂的事物最终都可以归约为简单对象来处理。牛顿力学方程虽然本身具有非线性思想, 但其以简洁的公式来表述复杂的宇宙规律, 可以说是遵循简单性的范例。牛顿自己也说过:“自然界不做无用之事, 只要稍作一点就成了, 多做了却是无用;因为自然界喜欢简单化, 而不爱用什么多余的原因以夸耀自己。”[9]爱因斯坦的理论高深艰涩, 然而, 他并没有忘记把这种复杂的现象用简洁的数学关系式来表述, 他对简单性深信不疑, 他说:“自然规律的简单性也是一种客观事实, 而且正确的概念体系 (scheme) 必须使这种简单性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保持平衡”[10]。这种简单性的思想, 在形式上, 追求一种确定的、简洁的、明晰的思想;在方法上可以从此时此地确定事物彼时彼地的状态, 反之亦然, 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实质上体现了还原论的思想;在内容上是忽略了某些细节、关系、条件的近似性认识。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发现自然界除了这些惯常的规律以外, 还存在着诸多无法预料的偶然和随机性。

克劳修斯的熵增原理描述的热力学系统是不可逆过程, 这和拉普拉斯的确定论、可逆性思想截然不同。虽然从宏观层次来看, 孤立系统必然走向退化, 但是微观层次却存在着众多热分子的随机运动。玻尔兹曼在对熵增原理的发展中运用统计方法对熵的物理意义以及原理本身作出了概率性解释, 引入了概率方法。我们知道, 概率表示事件可能发生的量的大小, 概率的引入充分表明热力学系统分子的随机运动很难再用还原方法来确定事物在某时某地的运动状态。麦克斯韦妖相悖于克劳修斯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希冀寻找一种能够使事物达到有序的“妖精”, 然而这种“妖精”要识别分子运动的速度以及分子打在容器壁上的位置, 面对微观层次大量随机运动的分子, “妖精”往往无能为力。最终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 还是与信息相联系。系统要走向有序, 就必须与外界交换信息, 驱使系统达到远离平衡状态, 从而通过巨涨落实现系统的突变。而在这一过程中, 系统本身的失稳、突变、涨落其实都远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对称状态, 系统内部相干性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同、约束等诸多关系使得系统不再只是具有简单特性的系统, 系统趋向复杂化。

有些人认为拉普拉斯揭示了确定性的运动状态, 而克劳修斯、麦克斯韦以及其后的众多研究者能够以数学关系式表达一个确定性的结果, 这就表明他们其实都坚持简单性思想, 本质上是一样的。面对这种现象, 我们要具体地分析。从宏观角度来看, 确实他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最终结果都是确定的, 但是拉普拉斯妖完全地排除了偶然性、随机性, 把任何事物只是单纯地看作一个上紧了发条的闹钟, 随后的一切都是按照预定的要求出现;而克劳修斯妖、麦克斯韦妖虽然也指出了事物退化或进化的结果, 但这种结果是大量分子随机运动所导致的, 其中具有了偶然性因素, 是一种随机确定性。同时, 当我们在对复杂性认识时, 复杂性之所以复杂, 就在于复杂性不但具有偶然性, 而且也包含必然性, 不但具有非线性关系, 而且也包含线性关系。如果只是单纯坚持某方面观点, 这种思想本质上也是简单的, 而且也很难完整、连续地认识事物, 比如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如果我们只是承认氢元素和氧元素的非线性关系产生了另一性质的水, 而没有看到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量之和等于水的分子量, 那么, 方程式的两边是不能用等号相联接的, 同理我们也就不会看到事物的整个演变过程。因此, 复杂性思想中其实包含着简单性思想——简单性的形式或方法。当我们认识自然界时, 如果通过简单性的思想能够达到理想的结果, 为什么要把事物人为复杂化呢?当然, 随着人类认识的精细化, 事物的复杂性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复杂性思想也成为分析问题的主流思想, 但还是不要忘记了简单性思想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今天它可能给研究所带来的简洁性优点, 复杂性思想并不排除简单性特征。

四结语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 这种“妖精”之所以一再产生, 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持续不断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历程, 对未知而又想知领域的孜孜追求, 对大自然奥妙揭示的一种科学精神, 也正是有了这种人类代代相传的探索热情, 才使得自然对人类来讲不再神秘, 也才使得人类能够摆脱那种“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 因而这是对自然界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 (自然宗教) ”[11]的生存状态, 摆脱被自然“神灵”、“妖精”所奴役的局面, 走向马克思所设想的“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2]阶段。另一方面, 也体现了科学研究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坚定的信念和研究问题的独特方法。在想知而又凭借当时的知识背景不能对现象有所知的状况下, 充分发挥科研的主观能动性, 设想一个暂时还不存在的环节-“妖精”, 巧妙地衔接研究过程中的空白点, 把各个方面有机相连, 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虽然这只是一种猜想, 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却常常被科学家所采用。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 (K.Popper) 指出:“科学方法就是大胆的推测并巧妙而严峻的尝试反驳这些推测的方法。”[13]的确, 科学研究中大胆的推测可能难以保证其最终结果的真实性, 但它却是不可缺少的, 物理学的发展不能无视如本文所述的“妖精”, 也正是这些大胆的设想推动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

摘要:文章从物理学纵向历史发展的序列中通过三个“妖精”案例, 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中, 在演化方向上, 经历了从演化的无方向性到演化的有方向性, 从演化的退化方向到演化的进化方向以及二者相统一的认识过程;在思想变革中, 从坚信单纯的简单性信念到把简单性和复杂性相结合的复杂性思想的形成历程。

关键词:拉普拉斯妖,克劳修斯妖,麦克斯韦妖,简单性和复杂性思想

简单性思想 篇2

思想无敌,方法制胜!

有防有攻,攻守得当!

攻则止盈,不可恋战!

守则止损,挥洒自如!

三分技术,七分心态!

泰若处事,策略至上!

三分技术,七分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保持资产稳定增值的必要条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界万物都是有规律和趋势可循的亏钱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三点:趋势,资金和买卖点

一、趋势决定后期是否上涨(智能辅助线)

买股票首先要确保一个股票的大势 也就是中线是走好的所谓趋势为王

不可挡不可逆的

看清趋势赚大钱,看不清趋势 就亏钱

那么如何来看清一个票的趋势 呢?先来看一下几个图:

智能辅助:中期生命线,也称作为主力成本线

用法:智能辅助线黄色线上穿红色线为智能辅助线金叉 代表中线启动 中线趋势走好 相反,智能辅助线黄色线下穿红色线为智能辅助线死叉 代表中线破位 中线趋势走坏 为什么市场每年有90%的散户是亏钱的??

原因

一、不知道股票处于牛市上涨波段还是熊市下跌波段,凭感觉,感觉在涨就去买入,在个股在买入。个股在熊市波段的时候上涨就是诱多,买入即套!

原因

二、黄线下穿红线的时候,个股进入熊市波段,却犹豫不决,不舍得卖股,结果越套越深。股价在智能辅助线下方 主力放弃 自身被套 这个时候我们不操作(除非在出现超跌的时候当股价在智能辅助线上方 主力想做多赚钱 会沿着智能辅助线拉升 然后打压股价洗盘 再拉升

所以我们要操作股价在智能辅助线上方 即使你买在短线高点 中线趋势向上 也只是短时间被套

所以在股市里面想赚钱不亏钱,必须看趋势智能辅助线,操作个股处于牛市上涨波段的区间。一旦智能辅助线用法: 1,判断个股的中线买卖点

2,判断压力支撑--短线买卖点 智能辅助线(常说的主力成本线)也就是用来线上用来判断主力会被套 所以洗盘到主力成本线之后 主力再次拉升

智能辅助线上方 回踩支撑 短线买入

智能辅助线下方 相反 反弹遇到 压力减仓卖出

二、资金决定是否会大涨(主力追踪)

主力追踪:是由一条红色线组成,用于监测主动性买卖盘的增减方向。红色线向上表示主动性买盘在增加,股价后期有望继续上涨 红色线向下表示主动性卖盘在增加,后期股价将进入下跌趋势 为什么市场每年有90%的散户是亏钱的??

原因一:不知道哪些股票主力在进,哪些股票主力在出,选股不当错失赚钱机会。

原因二:不知道一些股票股价下跌,到底是主力洗盘还是主力在真正出货。一些股票股价上涨,到货。

主力追踪向下,主力资金持续流出,容易亏钱,不操作。主力追踪开始向上代表主力资金流入,可以大胆操作 主力追踪的用法:

1,判断个股资金流进多还是少

斜度越大,说明主力加仓越多 斜度越小说明主力只是小幅加仓 增仓的意愿越强力 上涨比较快 增仓的意图不强

2,判断个股下跌是真下跌还是洗盘,个股上涨是真上涨还是在拉高出货

个股下跌是真下跌还是洗盘?看主力追踪就明白了 股价调整的同时,主力仍在加仓,就可以判断如果股价回调,如果主力追踪拐头走平甚至向下就的要注意风险了。

个股上涨是真上涨还是在拉高出货?看主力追踪就明白了 股价在上涨的同时,主力仍在减仓,就如果股价上涨,如果主力追踪拐头走平甚至向上说明主力在低位吸筹建仓。

知道趋势走好中期上涨,而且主力资金持续流入会大涨,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上涨过程中的买和

三、最后最重要的是把握上涨过程中的买和卖(捕捞季节)

捕捞季节是由紫色线和黄色线组成

紫色线从下往上穿过黄色线是 金叉 短线买进信号 紫色线从上往下穿过黄色线是 死叉 短线卖出信号 为什么市场每年有90%的散户是亏钱的??

原因一:追高杀跌,看着涨的好就去追,看着下跌就卖 原因二:不会高抛低吸

捕捞季节短线买卖指标:

紫色线上穿黄色线为短线金叉买入

统计思想概述及其简单应用 篇3

关键词:统计思想,概述,简单应用

一、统计思想概述

(一) 统计思想定义

所谓统计思想, 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 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即统计工作中应树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指统计不同于别的学科所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是树立统计权威的基础。统计的总体思想使统计始终要站在研究对象的整体角度来看问题, 形成了大量观察法和大数定律等一系列认识规律。所谓“站得高, 看得远”、“把握大局”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二) 几种常见的统计思想

1、均值思想。

均值, 即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 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它告诉我们统计认识问题是从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 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 体现了总体观;同时侧重点不在总规模或个体, 体现了数量观和推断观。因此均值思想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 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 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 体现了总体观、数量观和推断观。

2、变异思想。

变异, 即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 它的前提条件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果各单位之间不存在差异, 也就不需要做统计, 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 也就不需要用统计方法。可以说, 均值与方差这两个概念分别起到“隐异显同”和“知同察异”的作用。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3、估计思想。

估计, 即以样本推测总体, 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 样本才能代表总体, 但其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 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4、相关思想。

相关, 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在变化中, 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 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 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 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相关概念表现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5、拟合思想。

拟合, 即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比如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 而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 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 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6、检验思想。

检验, 即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统计思想总是具有归纳性的, 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

(三) 统计思想的特点

(1) 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 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3) 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4) 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二、统计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简单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统计学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 也越来越受重视, 统计思想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在企业当中, 统计思想主要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 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 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 我们要提高对统计思想的研究, 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其中统计思想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统计思想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加速,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 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社会环境的思考。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二是对企业竞争力的思考。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 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 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三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思考。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如此思考, 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 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

第二, 统计思想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统计预测, 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 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 运用统计思想, 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 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其次,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 运用统计思想, 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 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再次, 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 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 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如其他因素相同, 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它的市场费用在规模和效益上与竞争者的关系。

第三, 统计思想在企业阶段分析中的应用。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 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便于衡量市场潜力相同的不同市场之间的业绩。也作为销售目标制定的依据。

三、结论

所谓统计思想, 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 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可谓变化万千, 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 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 统计思想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 既有定量分析, 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 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邢莉.《九章算术》中的统计学思想探究[J].统计研究, 2008, (03) [1]邢莉.《九章算术》中的统计学思想探究[J].统计研究, 2008, (03)

思想汇报:做个“简单人” 篇4

敬爱的党组织: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也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为此,在中央党校20xx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常言道:知易行难。党员干部如何才能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笔者认为,首先要做个“简单人”。

这里所说的“简单人”,决不是头脑简单、不求甚解、粗枝大叶、办事糊涂。所谓“简单人”,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政策、原则和规章制度办事;就是要有光明磊落的人生态度,“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清清白白处世,堂堂正正做人。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为人处事很不“简单”,常常把简单的人际关系搞得复杂化,把正常的党内生活搞得庸俗化。他们有的奉行好人主义,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有的处事精明透顶,遇事明哲保身,执行上级政策打折扣、搞变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特权思想严重,滥用手中权力,苦心孤诣、千方百计为亲属朋友捞好处、谋私利。现实和事实反复证明,这种“不简单”地为人处事,往往荒废事业、耽误前程,甚至会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是害人害己的“反面教材”。

党员干部要做个“简单人”,就要把主要的时间、精力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走踏实路、走正经道,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多琢磨事,少琢磨人。有道是,广厦万间,夜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如果做人简单地如同一条直线,一头牵着党心民意,一头连着责任义务,时刻不忘“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 的初衷,始终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明训,就能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心如止水、不起微澜;就能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如何用简单句表达复杂思想 篇5

简单句包括S+V(主谓句),S+V+O(主谓宾),S+V+O+O(主谓宾宾),S+V+O+C (主谓宾宾补),S+V+C(主系表),复杂一些的句子无不是由这些简单句演变而来的。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年英语,为什么还不能写出好的句子?原因可能在于想得太复杂了。我们平时可以将要表达的汉语思想都由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那么,同样的,在英语写作时我们也可以掌控简单句,然后再将简单句加以组合、润色,使之成为一篇高分作文。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

大学生刚刚毕业就想立刻找到高薪的工作是不可能的。

看到这个汉语句子,一般我们的反应是要用It is impossible for sb.to do sth..这样的句型,然后想着往里填词:在sb.的位置填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不定式的位置填上“找到高薪的工作”,形成这样的结构:

“It is impossible for刚刚毕业的大学生to找到高薪的工作.”

那么“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写?英语里面好像找不到一个表示“刚刚毕业的”形容词放在college students前面,所以就要用定语从句,写成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just graduated,如果graduated不会写,先写成left;然后怎么写“高薪的”,英语里面也没有这样一个形容词放在jobs的前面,所以用定语从句,写成to find jobs which can give them a lot of money。于是这个句子将写成:It is impossible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just graduated to find jobs which can give them a lot of money.这样将两个定语从句放在这个句型里面,很容易犯错。实际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写成:newly-graduated students,而“高薪的工作”可以写成well-paying jobs,将这两个短语放进去,成为:It is impossible for newly-graduated students to find well-paying jobs.这与上面的定语从句相比会获得更高的分数,但这并不容易。

假如我们换一种思路,想得简单点,把上面一句话拆分成为四句:

1、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毕业。2、他们都想找到工作。3、这些工作可以给他们很多钱。4、这是不可能的。

大部分考生很快就可以写出来:①Every year,many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②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③These jobs can give them a lot of money.④This is impossible.

第一句话属于五种简单句中的主谓句,第二句是主谓宾,第三句是主谓间宾直宾,第四句是主系表。

下面我们来润色:第一句话我们将熟悉的many改为heaps and heaps of (一批一批的),这是换词;然后:from universities;又想到还有独立的学院,再加上and institutes。第一句话变成:Every year,heaps and heaps of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 from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

第二句和第三句可以用定语从句连接起来,因为第三句的主语是第二句最后jobs的重复,所以②+③成为: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which can give them a lot of money.再进一步,give可以改为offer,a lot of money可以改为handsome salaries。利用学过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让这个句子更加复杂,在定语从句中加一个插入语:they hope,放在which后面,这样这句话就成为: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which they hope can offer them handsome salaries.

第四句话也可以和前两句连在一起,这次不采用主从复合句,而采用并列句。因为意思发生转折,故用but连接,而impossible太绝对了,改为hardly possible。于是成为: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which they hope can offer them handsome salaries,but this is hardly possible.

至此,最初的那句话,经过拆解、加工(换词和连句)形成了下面的一组句子:Every year,heaps and heaps of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 from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which they hope can offer them handsome salaries,but this is hardly possible.

上文总32个词,与我们刚才认为可以取得高分的那个句子It is impossible for newly-graduated students to find well-paying jobs.(10个词)相比毫不逊色。考生完全可以从熟悉的单词、句子着手,一步步从简单句变成出彩的段落,以表达复杂的思想。

写好四级作文,切勿好高骛远,一下子就想写出很复杂的句子可能得不偿失。如果我们将写作的过程视为一个看不见的汉译英的过程就会简单明了得多。英文写作的思路一般是先想主语,因为主语是一句话的开头;再想谓语,谓语中应该会先写助动词,所以先想用什么时态、语态、情态;接下来是动词,动词要考虑的是用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是系动词还是实义动词。如果是及物动词就要考虑跟宾语,系动词就要考虑跟表语。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例一:国际旅游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首先想想写这句话主语是什么?应该是“国际旅游业”,谓语是“创造”,还要带一个宾语“就业机会”。这句话的主干就该是:旅游业创造就业机会。对应的简单句句型应该是主谓宾(S+V+O)。先写主语:International tourism;下面考虑时态,这是一个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故用一般现在时,create这个动词应该加s;create是及物动词,所以后面加上many job opportunities,写成句子为:International tourism creates many job opportunities.

例二:外出工作让母亲们没法照顾好孩子。

这是一个稍难的句子,先想主语,是“外出工作”,在主语的位置要用动名词,写成Working outside;“让”不能写成let,要用make,时态用一般现在时,故make要加s;make是及物动词,后跟宾语mothers,“没法照顾好孩子”就成为宾语补足语,构成S+V+O+C的句型,宾语补足语用形容词,写成unable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ir children。这样全句就成为:Working outside makes mothers unable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ir children.

当然还可以写成:Working outside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mothers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ir children.这句话将原句进行了适当变通,使之成为“外出工作让母亲们照顾好孩子成为不可能”,然后活用了it作为形式宾语,将不定式后置。

第三种写法:Working outside deprives mothers of the chance to take good care of their children.这句话将原句进行了适当变通,使之成为“外出工作剥夺了母亲们照顾好孩子的机会”,活用了deprive sb.of这个句型。

所以英语写作有很多可能,同学们可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写出来。

例三:五月到九月份,公司的营业额极不稳定。

这句话在图表写作时可能遇到。五月到九月份可以理解为在五月到九月份之间,作时间状语,写成between May and September;主语选择“公司的营业额”,将原句理解为“……是极不稳定的”;谓语动词选择系动词be的过去式,为was;“不稳定的”用形容词erratic。由此,这句话可以写成主系表结构(S+V+C):Between May and September,the turnover of the company was fairly erratic.注意系动词所表示的“是”,经常在汉语思维中隐藏。

由分形看世界的简单性和复杂性 篇6

一对分形的理解

在运用分形的视角对世界的简单性与复杂性进行分析前, 我们首先要对分析工具——分形, 进行定义和理解。

分形是从意思为“不规则的或者断裂的”拉丁语派生出来的。分形的原意是不规则的、分数的、支离破碎的, 它是一种具有自相似特性的图形、现象或者物理过程等, 来自于几何学的研究。它与传统的欧氏几何有很大的差异和区别, 欧氏几何研究的对象是规则的、连续的、光滑的形体, 而分形几何研究的对象则是不规则的、不连续的、粗糙的形体。对于什么是分形, 许多科学家都尝试去理解和定义。

1. 分形理论创始人Mandelbrot的定义

Mandelbrot在1982年曾试图给分形下过一个数学定义, 即如果一个集合在欧式空间中的豪斯多夫维数严格大于其拓扑维数, 则该集合为方形集, 简称为分形。一般说来, 豪斯多夫维数不是整数, 而是分数。1986年, 他又提出了另一个比较实用的定义, 即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 称为分形。

分形创始人Mandelbrot的两个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分形进行了较好的描述和理解, 也涉及了分形维数, 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它把某些分形排除在外, 难以概括分形的丰富性。

2. 数学家Falconer的定义

Falconer参照生物学家的做法, 通过列出分形的具体特性来给分形下定义。他从特性的角度将分形 (分形集F) 描述如下: (1) 它具有精细的结构, 即在任意小的尺度下, 它可以有更小的细节; (2) 它是如此的不规则, 无论从局部还是从整体看, 它都无法用微积分或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 (3) 它本身的结构通常在大小尺度上有着某种自相似的性质; (4) 它的分形维数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5) 在许多情况下, 它可以由迭代方法产生; (6) 它通常具有“自然”的外貌。Falconer指出, 如果集合F具有上述所有或大部分性质, 它就是分形。

Falconer对分形的定义非常详细和具体, 让人们能很直观地了解分形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但其对分形的定义缺乏抽象性和精炼性概括, 没能很好地对分形的本质进行阐述。

由此, 可以看出要对分形下一个明确而严格的定义不是容易的事, 但从中我们能获取一些对分形的理解, 分形具有自相似性, 分形图案是通过对其自身进行成比例缩小复制而构成的, 局部与整体相似。分形几何的理论为人类看世界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视角。

二由分形看世界的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奥秘

为什么几何学常常被说成是“冷酷无情”和“枯燥乏味”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无力描写云彩、山岭、海岸线或树木的形状。云彩不是球体, 山岭不是锥体, 海岸线不是圆周, 树皮并不光滑, 闪电更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面对复杂多样的世界, 从分形的角度来分析, 能更好地揭示世界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奥秘。下面将运用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1. 自然界复杂性中的简单性

自然界是奇妙无穷的, 它蕴含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森林、河流、云朵等。但就在这复杂性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神秘的维度, 许多分形现象。

首先, 来看看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树。当人们在一棵大树下乘凉时, 会觉得树的生长是毫无规律的, 因为它的枝干看起来是向各个方向生长, 大小和长短不一, 这容易让人们觉得它的生长只取决于阳光、水分等条件。但如果用分形理论去分析其, 人们会惊奇地发现, 其实树的每一节枝干, 看起来都与整棵树惊人地相似。沿着树根向上看, 看到母支, 接着再到更小的分支。如果注意这些分支或节点, 然后再观察更高的分支或节点, 会发现分支的模式是相似的, 并且这种分支的模式是贯穿整棵树的。这是树的分形现象, 看似复杂的树实际上是由简单的模式不断重复而形成的。

除了树之外, 云朵也是一种分形现象。看似变幻莫测的云朵, 也存在着自相似性。云朵边界形状的形成, 常常被认为是随机的, 没有规律可循的。但从分形的角度去分析, 会发现其自相似性。如果在一个规模上去观察云朵, 然后选择一小块放大, 它看起来与之前选定的规模是相似的。对整片云彩不断进行缩放观察, 可以发现, 选择的小部分就像之前更大的部分, 它们具有不断重复模式的相似性, 复杂结构的背后是由许多简单的结构重复组合而成的。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分形的魅力——复杂中蕴含着简单性。

其实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分形结构, 自相似性也普遍存在, 并且多具有随机自相似的性质。如海岸线的轮廓、地球的形貌、河流水系的分布、星系与星团的分布、月球的表面、动物的花纹、植物的叶脉、岩石的裂缝、下雨天的闪电等。当我们放大和缩小, 物体看起来都是非常相似的。

但要注意, 自然界中存在的分形现象多是近似自相似或统计自相似, 它们的自相似性存在于一定的尺度范围内, 当对其进行缩小或放大到一定倍数时, 其自相似性就不复存在了。

2. 人类社会复杂性中的简单性

简单性构成了自然界中的复杂性。从分形的角度去分析, 复杂的人类社会中也蕴含着简单性, 是由许多的简单性构成。

例如, 股民们关心的股票价格曲线。在很多人看来, 它是非常复杂、变化莫测的。但如果将许多天的股票价格交易曲线进行观察和分析, 人们会发现, 这些难以预测的股票价格曲线, 从长期来说是有一定规律的、具有自相似性的, 符合分形的规律。再如, 人类自身的身体构造也是巨大的分形结构。人每分钟的心跳频率曲线、小肠血管的分布状况等都是具有自相似性的。貌似复杂的、杂乱无章的曲线或血管分布, 其实都是由许多简单的具有自相似性的结构所构成。另外, 可以把社会中的家庭看做是复杂社会中简单的单位。复杂的社会就是由一个个简单的单位构成, 社会中的每个家庭虽然不完全相同, 但都具有一定的自相似性, 它们成为社会整体的再现和缩影。社会分形表征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中一些不规则的非线性特征, 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生活中, 因为简单性构成了复杂性, 使越简单的反而是越接近最本质的、最真实的。例如, 在理工科领域,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 公式越简单的、才是越正确的、越接近真理的;越复杂的, 往往不是最后的和最终的结果。

从分形这一观点来重新审视人类社会,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类社会的事物都具有分形结构。复杂的人类社会也是由简单性构成的, 复杂性中蕴含着简单性。

3. 小结

从以上多个例子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分形现象,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 许多看似复杂的事物背后隐藏着简单性。因此, 从分形的角度说, 世界是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许多的简单性构成了复杂的世界。延伸开来, 简单的过程可以构成复杂的结果。这拓宽了人类的视野, 改变了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 对于人类重新审视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由分形看世界的意义及应用

1. 由分形看世界的意义

欧式几何的研究对象都是规则的形体, 而人类赖以生存的世界却是不规则的。分形抓住了世界现象的本质, 从而研究世界上不规则现象存在的规律性。从分形的角度去看世界, 我们发现了世界具有的另一种奥秘, 世界的复杂性是由简单性构成的。这对人类的认识发展有重要意义, 同时分形几何理论对许多学科中的复杂问题研究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正因为如此, 分形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2. 由分形看世界的应用

运用分形理论, 人类可以测量出一片森林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帮助人类进行环境保护, 没有分形, 则无法测量。再如, 利用分形理论可能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在医疗成像领域, 血液首先通过正常的血管, 然后通过有肿瘤的血管, 因为两种血管网络有不同的分形维数, 不是整齐分岔, 所以可以判断出该部位是否处于癌变状态。还有, 由于断层与裂缝系统具有分形分布结构, 因此人类利用地下深部岩石裂缝发育带与地表的自相似性, 能较好地对碳酸盐地区的油气资源进行勘探, 克服地质资源勘探难的问题。

分形科学不仅广泛地应用在自然科学领域, 其在社会科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分形理论已成为经济学家解释复杂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例如, 价格变化的分维测算、国民收入的分形与分维、经济混沌及奇异吸引子的分维测度等新成果的研究为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 可以用分形方法在计算机上实现模拟自然景物、动画制作、建筑物配景等。如电影《星球大战3:武士复仇》就是利用分形来生成星球表面的地势和死亡之星的轮廓等魔幻特效。另外分形天线、分形服装、分形首饰、分形建筑等都是在不同尺度层次上的自相似结构应用。

综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分形的重要意义和应用, 让我们对分形理论有美好的展望, 同时也相信分形理论今后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人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伯努瓦·B.曼德布罗特.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 (陈守吉、凌复华译) [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8:1

[2]朱华、姬翠翠编著.分形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10

[3]肯尼思·法尔科内.分形几何中的技巧 (曾文曲、王向阳、陆夷译) [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9

[4]钟云霄编著.混沌与分形浅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简单性思想 篇7

一、教学实践变革中简单性思维及其症结

法国哲学家莫兰 (E.Morin) 将分离、还原和抽象的原则统一称为“简单化范式”。“分离”是指将完整的事物切割成整体与部分、现象与本质、有序与无序等二元实体;“还原”是指将诸多二元实体还原、简化为部分、本质、有序等;“抽象”是指将所还原的对象用抽象概念化和形式化的特征表达出来。反思杜郎口中学教学变革中的简单性思维, 其表征至少有以下三方面。

(一) 教学被分离为封闭的实体

教学变革中的简单性思维将教学切分、割裂为教与学两个彼此互不依赖、相互孤立的封闭、静态的实体, 并按照固定化的精确时间将两者严格区分为“多与少”“前与后”以及“长与短”。其表征可见于杜郎口模式的核心“多学少教”“先学后教”以及2003年提出“10+35”模式, 即一堂课45分钟, 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点拨引导, 学生用35分钟完成“自学+合作+探究”。与上述教学模式相配套, 杜郎口中学还以学生占有的时间量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标准, 即“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为 (优) , 30分钟以上为 (良) , 29分钟以下为 (一般) ”。效仿杜郎口模式的江苏灌南新知学校更加极端地提出了“自学·交流”模式:“完全把学习的权利和课堂时空还给学生———不准教师进课堂。”不难看出, 这种简单性思维将教学分离为“谁决定谁”“谁围绕着谁转”“谁引导谁”的二元实体, 两实体间充斥着控制性的霸权以及决定论的僭越, 教与学之间平等的关联、互摄的品质与对话伦理都遭到了切分与割裂。

(二) 教学被还原为机械的程序

教学变革中的简单性思维笃信教学是静态、有序的样态, 教学的演化必然诉诸于永恒的、固定性、去情境化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便被理解为严格遵守时间精确性、诸多环节精密设计、封闭、机械的程序与流程。其表征可见于杜郎口中学教改初期课堂结构的评价要求:

“1.预习交流, 确定目标 (5分钟) ;2.分配任务, 立体教学 (2分钟) ;3.完成任务, 合作探究 (6分钟) ;4.展现拔高, 师生互动 (18分钟) ;5.穿插巩固, 全面掌握 (8分钟) ;6.达标测评, 检查验收 (6分钟) 。”后期学校逐步改为:“预习交流 (5分钟) ;确定目标 (2分钟) ;分组合作 (8分钟) ;展现提升 (15—18分钟) ;穿插巩固 (5分钟) ;达标测评 (5分钟) 。”不难看出, 这种简单性思维为课堂教学设定了一个先验的、普遍的和确定性的“阿基米德点”, 这也成为控制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枷锁, 并将教师排斥在教学方法的建构过程之外。教师也由此被简化为机械教学预定程序的操作员与执行者, 最终势必导致教学模式化、生产化、流程化等症候。

(三) 教学被抽象为知识的传授

教学变革中的简单性思维将教学抽象为知识的传授, 课程知识被规约为独立于学习者自主认知与建构之外的固定、价值无涉的普遍真理与客观规律。其表征可见于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 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验”。

首先, 该模式的三个特点强调提高学习知识的强度、进度和速度, 旨在将传统教学中教师完全讲授、包办课堂的矛盾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知识为主, 其所追求的仍是唯知识取向的“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其次, 该模式的三个模块是以导学案、预习稿等课堂学习材料的预习、展示与反馈为主的自主学习。对此, 有学者指出:

“学生的学习几乎就是课前‘做习题’, 课中交流‘做题结果’, 课后‘再做习题’进行巩固, 以及预习下一个‘导学案’上的习题。这样的学习已经演变为‘习题循环’, 已经沦落为‘习题操练’, 与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渐行渐远。”最后, 该模式的六个环节也明显以知识逻辑作为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的圭臬, 教师的教沦落为对公共知识传递的技术性灌输, 学生的学异化为对公共知识的机械填充。这种简单性思维不仅取缔了知识经验性、情境性、探究性以及建构性的合理与合法, 更使得知识的意义性、伦理性遭以退位与消隐, 并使知识异化为压制学生精神自由以及思想创造的工具。

二、教学的复杂性含义及其实现可能

走出简单性思维的僵化与偏执, 应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思维方式, 重新审视、理解教学的存在与意义。复杂性理论的精髓与学术脉络是对西方近代以来科学研究中所表现出静态封闭、线性还原以及机械决定论等简单性思维的批判、修正与超越, 强调事物本体复杂性, 倡导非线性、关系性、过程性等复杂性思维方式。由此,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思维方式审视教学, 其复杂性的含义及其实现具体如下。

(一) 教学的关系性

教学的关系性崇尚以互动、联系等关系性思维来理解与把握教学的存在形态, 也就是说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性是先于教与学两个实体, 即“关系先于关系者”。由此, 教学便难以切割为先有教师的教、后有学生的学或先有学生的学、后有教师的教, 抑或是教师多教少教还是学生少学多学等, 教与学一定是相伴而生、相互对话、彼此互涉的动态绵延与非连续性演化。这意味着, 一方面如若只有教师一人大包大揽地传授或只有学生放任自流地自主学习与表演, 这样的教学便是被简化的教学;另一方面师生通过教学过程呈现自身角色的同时, 教师不仅是教授者, 而且还是向自己与学生学习的学习者, 学生不仅是学习者, 而且还是自己与教师的教育者。正如弗莱雷 (P.Freire) 所言:“‘学生的教师’与‘教师的学生’两种角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 是一对新术语———‘称作教师的学生’和‘称作学生的教师’。”因此, 为体现教学的关系性, 教学实践变革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首先, 教学的弹性化与动态化。教师的教应嵌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整个进程, 并且随着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与疑惑, 教与学应动态性、交互性以及互涉性地展开与演化。其次, 教学的个体化与差异化。教学的发生应基于对每位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 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感悟等个体知识与生活史的基础上, 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以及选择性的适切指导和支撑。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植根于学生的差异之中, 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并时刻倾听学生。最后, 教学内蕴对话、协商的伦理。教学应建立在“他者”意识的基础上, 在问题探究与解决过程之中展开合作性的对话、协商, 并不断达到视阈的融合, 形成最富有意义性共识。

(二) 教学的过程性

教学的过程性是对机械程序、固定环节以及僵硬阶段等简单性思维的滑移与反叛, 强调教学过程中各种关系变量、随机事件、偶然影响都充斥其中, 教学系统呈现出不断涌现、非对称以及不等价的远离平衡状态。同时, 教学系统不断适应、自我调整进而自组织构建成一个活的有序时空结构。当出现新的奇异吸引因子时, 教学系统又从有序转入新的无序, 从平衡态变为远离平衡态, 各种关系变量与随机时间再次进行竞争与协作, 直至再度形成有序、平衡状态的教学系统。这意味着, 教学中的任一方法、模式等实践逻辑的发生都是教师、学生、学科知识以及课堂情景等教学系统要素在一定时空中相遇、自组织结合与构建演化的结果。也就是说, 教学实践的逻辑应是在内蕴教学复杂性的基础上, 与每个具体、鲜活的教学情境密切联系地自组织建构与生成的方法与模式。因此, 为体现教学的过程性, 教学实践变革需关注以下几方面。首先, 关注生成性的教学设计。这一设计旨在强调具体情境中通过发散式、树状式、网络式以及回环式等弹性设计, 展开动态性、生成性的教学过程, 从而不断修正原有教学方案, 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其次, 关注学生的具体体验。教学的过程性是对学生学习具体性、差异性、独特性的关注, 强调在与教学情境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以及差异化的体验等。最后, 关注突发性教学事件的教学蕴含。这体现为教师应敏感于突发偶然性事件背后蕴含的隐性课程资源以及丰富的待开发的教育契机, 从而在不断捕捉、诠释和建构这些事件的教学价值情境下, 不断展开、调整教学进程。

(三) 教学的意义性

将教学还原为唯知识传授的简单思维, 蕴含着将学科知识当作确定、静态、客观的实体来传递、掌握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杜威将之概括为“旁观者式的认识论”, 即“被知的东西是先在于观察与探究的心理动作而存在的, 而且他们完全不受这些动作的影响”。那么, 在复杂性理论看来, 这种知识观将认识者的主体因素全部剔除于知识活动本身, 但实际上, 人的主观因素不仅参与认识对象世界, 而且嵌入对象世界的知识建构本身。这表明, 知识并非是与人无关、脱离生活情境的客观规律世界, 而是由主体与客体互动、融合的自组织过程及其产物。由此, 学科知识也不再只有客观性、确定性, 还具有意义性、生成性, 学习者在与课堂情景的彼此互动中不断体认知识的意义与价值进而建构学习者个人的知识意义。课程知识成为复杂、开放、动态的整体, 教学成为导引学生面对世界、社会以及他人如何生存的意义世界。

因此, 为体现教学的意义性, 教学实践变革需关注以下几方面。首先, 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教师应超越教学目标中的唯认知层面, 整体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以及彼此间的相互关联与渗透。其次, 课程知识的生活性。强化课程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接与互动, 意味着突出学生生活中的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以及自我个体的教学意蕴与课程价值, 从而在自然、社会、他者与自我的融合统一中探寻课程知识的意义性和生成性。最后, 实施“小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形式的课程。这些实施方式强调猜想、分析等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 突出以主题、项目、问题为核心, 从而给学生以真实、完整的“独立研究”的经历和体验, 实现学生自组织的建构探究能力以及知识的意义性等。

简单性思想 篇8

“新课改”提出: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素质”, 其核心就是减负和增效, 其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效果.作为教学工作者理应在这一精神指导下进行教与学的理念、方法的探索.我们的追求是让学生在“摆脱题海战术”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

本文是在我市实施“有效课堂”提高年的活动中, 我对高效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中所作的尝试, 期待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能给同行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2 概念教学的阶段目标管理

数学的源是概念, 数学教学的开场戏是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是概括抽象.在教学中我明确地将“阶段目标管理”理念引入概念教学, 并把情景导入艺术化、基本知识条理化、基础习题熟练化、基本方法系统化作为概念教学和训练的4个阶段性目标.具体说来, 重视基础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它有以下的教育内涵:①记忆通向理解;②速度赢得效率;③严谨形成理性;④重复需要变式.在此基础上, 通过反思形成感悟, 经过独立思考加以内化, 最终升华、迁移形成创意.[1]

2.1 情景导入艺术化

情景导入是概念学习的认识准备阶段, 典型丰富的现实事例 (属性的分析、比较、综合) , 利用“铺垫搭桥”、“比较剖析”、“模拟操作”等手段, 实现知识迁移.一个好的“导入”设计, 往往会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2]创设自然合理的“情景导入”应符合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情景导入要激其情、奋其志、启其疑、引其思.

2.2 基本知识条理化

由情景导入引出思考力度更大的概括活动.由外到内, 由表及里, 实现知识建构, 提升抽象思维.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非逻辑思维过程, 实现概括抽象, 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概念, 用符号语言来下定义, 语言的准确性与感染力影响教学效果.数学定义就是语言的符号化和形式化.然后以实例 (正例、反例、特例) 为载体分析关键词的含义, 区别有关概念之间的类似点与不同点, 这个过程是交错形成的, 螺旋式上升的.因此, 我们确立了概念教学的学习标准:学习概念要在巩固正例的基础上注重特例、反例、代数形式、图形表达全面把握, 而不能只局限于正例的把握;明确概念相互转化的条件.客观的检测标准就是能准确说出概念之间的关系, 形象地说就是“如教师一般熟悉教材”.……

2.3 基础习题熟练化

概念学习的巩固阶段是用概念来求解具体习题, 以问题链的方式进行, 从感性走向理性, 从浅显走向深刻, 从零碎走向规范.发扬变式教学的优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题的自我监控能力.

概念的一般运用, 体现在基础习题之中, 基础习题会做仅仅是开始, 更重要的是熟练.简单习题熟练了, 复杂题目才会变简单.基础习题不熟练, 面对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的问题就会一筹莫展.因此, 提高基础习题熟练化为高级数学思维留下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大数学家华罗庚有诗吟:“妙算还从拙中来, 愚公智叟两分开, 积久方显愚公智, 发白始知智叟呆, 埋头苦干是第一, 熟能生出百巧来, 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份辛劳一份才.”[3]

2.4 基本方法系统化

概念学习的升华阶段是建立相关概念的联系, 从整理知识提升到强化方法, 由课内巩固延伸到课外思考, 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概念教学的时效性, 这是思维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发展要求, 也是实现思想方法的升华要求.

基本方法系统化有两个客观标准:第一, 能结合一个题目说出该题的解题原理、过程, 解题方法的适用范围;第二, 就一类题目, 能说出题目之间的联系, 归纳出这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说得出和表面上与其相近题目类型的区别, 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些方法表达出来.[4]

3概念教学“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设计案例

3.1 情景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可以观察到许多对称现象:美丽的蝴蝶, 盛开的花朵, 六角形的雪花晶体, 建筑物和它水中的倒影…… (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

问题1 对称体现出数学之美.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种对称?

设计意图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学习, 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生成.感受数学之美, 感悟自然之美.

问题2 观察函数y=x2和y=1x (x0) 的图像, 从对称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问题1是生活中常见的对称例子, 问题2是数学中常见的对称函数, 两者达到了从生活实例到数学内部的例子的链接作用.

3.2 实践操作 (也可借助计算机演示)

取一张纸, 在其上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并在第一象限任画一可作为函数图像的图形, 然后按如下操作:以y轴为折痕将纸对折, 并在纸的背面 (即第二象限) 画出第一象限内图形的痕迹, 然后将纸展开, 观察坐标系中的图形.

问题3 将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 则这个图形可否作为某个函数y=f (x) 的图像, 若能请说出该图像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函数图像上相应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设计意图 这是问题2的提升和具体的表现,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函数图像的对称性与函数奇偶性的关系, 凸显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

3.3 形成概念

问题4 怎样用数量关系来刻画上述函数图像的这种对称性?

设计意图 问题4是以上问题的归纳, 为形成概念服务, 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 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非逻辑思维过程, 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通过研究生活实例、数学内部的例子、实践操作后进行理性思考, 这里还原了数学发现的过程,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上渐进型提问吻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 在教学中以实际问题、实际情境作为学生思考问题的背景, 使得问题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非形式化思维,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探讨、研读教材.而且在讨论中相互补充纠正, 经教师引导, 得到偶函数、奇函数的概念.

教师追问该定义中的关键词是什么?用式子如何表示?

设计意图 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 要与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相吻合, 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水平, 防止出现对他们学习要求难度过大或过于抽象的内容, 避免造成“消化不良”和学习负担过重现象.

问题5 函数f (x) =x2+1是偶函数吗?

设计意图 初步运用定义直接判断.

问题6 你能举出一些函数是偶函数、奇函数吗?

设计意图 问题5的开放性自主巩固, 回归定义, 巩固常例, 形成感知, 展示形成概念.

教师点评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

教师追问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像的特征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 概念的形成是从“形”到“数”的深化, 在这里, 再由“数”到“形”的设问, 进一步实现数学思维从具体到抽象, 从抽象到形象的飞跃, 这里包含了一系列“感性—理性 (逻辑) —感性”的思维过程.因此, 其结果虽然仍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在实际上它已在头脑中进行了逻辑程序的高度简缩, 并超越了“理性阶段”.直观思维既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 也是一种跃进式思维.

3.4 训练提升

训练1 判定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

(1) f (x) =x2-1; (2) f (x) =2x;

(3) f (x) =2│x│; (4) f (x) = (x-1) 2.

设计意图 重点巩固对概念中表达式的认识, 不要急于谈论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这样处理吻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形成对数学概念的初步理解.强调概念的符号化、形式化.

教师点评 训练1也可借助函数图像帮助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涉及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判断通常利用特殊值说理.

问题7 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f (x) , 若f (-1) =f (1) , 则函数f (x) 是偶函数, 对吗?

问题8 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f (x) , 若f (-1) =f (1) , 则函数f (x) 不是奇函数, 对吗?

设计意图 问题7—8深化对概念的认识, 进一步阐明特殊与任意的关系, 通过由正例的认识向反例、特例的认识过渡, 实现概念的精致.引导学生画示意图,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训练2 (1) 判断函数f (x) =x3+5x是否具有奇偶性.

(2) 函数f (x) =x3+5x, x∈[-1, 1) 是奇函数吗?

设计意图 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实现基本知识条理化的初步目标, 为讨论具有奇偶性函数的定义域的对称性提供对比案例.

问题9 具有奇偶性的函数, 其定义域具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 问题9是对问题1—3中物的对称, 图像的对称延伸到数域的对称, 对正例的内涵的深层理解向反例的自然过渡.突出“定义域优先”思想.

问题10 (变式提高) 函数g (x) =x3和h (x) =5x是奇函数, 从而函数f (x) =x3+5x也是奇函数, 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并由此推测一般结论.

设计意图 问题10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猜测, 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 体验创造的激情, 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利用题组训练1和训练2及其变式, 实现基础习题熟练化的阶段目标, 为夯实基础提供可能.

训练3 已知函数f (x) =x2+ax+b为偶函数, 求实数a的值.

设计意图 通过训练3实现基本方法系统化的阶段目标, 由题组训练1—3对函数奇偶性定义的正用、逆用的双向运用提供对比, 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师生合作分析

第一步做什么?得什么?函数f (x) =x2+ax+b为偶函数, 得f (-x) =f (x) 对于一切实数x恒成立.

第二步做什么?得什么?化简, 得x2-ax+b=x2+ax+b对于一切实数x恒成立.

第三步做什么?得什么?由此可知-a=a.所以a=0.

由学生自己整理成解题过程. (注意表述的规范性)

教师点评 已知奇偶性求待定系数时, 常将等式整理成方程形式, 通过方程有无数组解得各项系数为0而得.也可从“形”的角度加以分析, 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故a=0.让学生从多种解题方法中上升到数学思想层面。突出函数奇偶性的代数形式, 同时从图形特征的角度加以分析、反思, 分阶段实现基本知识条理化、基础习题熟练化、基本方法系统化的目标, 学生对函数奇偶性的认识过程是“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的不断转化, 是循序渐进的, 反复交错的, 螺旋上升的, 最后达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

3.5 回顾反思 (师生互动解决)

问题11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问题12 根据实践操作中的方法你能作出函数y=x2-2│x│的图像吗?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互动, 检查学生是否达成基本方法系统化的阶段目标.

4 教后反思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函数奇偶性的学习, 应根据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 以“问题链”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 教师应充分考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本源性, 能否触及数学本质, 在学习活动中起统帅作用的问题能否驱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得数学概念、方法和符号都合情合理.不应让学生记住概念就练习考题, 异化了数学的教育教学功能.[5]同时教师要真正转变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提高引导水平, 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应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函数奇偶性的研究要突出从“形”、“数”两个方面, 由“形”得“数”, 由“数”思“形”, 体现“发现和探究”的理念.讨论概念的各种特殊情况, 用变式的方法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 引出矛盾, 催生新问题, 层层深入强化函数奇偶性概念的认识.在情景导入阶段, 我们还可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从函数图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等等.当然, 我们也有注意几何直观的局限性, 避免用几何直观代替逻辑证明的错误做法.

在挖掘函数奇偶性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急于告知学生答案, 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相互纠正达成问题的解决.[6]课堂上有分歧, 有争辩, 看似浪费了时间, 却使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活动的过程, 获得对函数奇偶性的准确、全面的认识, 我想这些更有价值.

课堂教学中实施阶段目标管理, 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有效监控, “问题链”的设计要具有指向性, 方向明确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了, 课堂效益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J].数学通报, 2010 (1) :13.

[2]张奠宙.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J].数学通报, 2010 (1) :10.

[3]华罗庚.从孙子的“神机妙算”谈起[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3.

[4]徐国明, 窦东友.易思学习法——如何开发学习潜能[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5]房元霞, 连茂廷, 宋宝和.高中生对导数概念理解情况的调查研究[J].数学通报, 2010 (2) :36.

上一篇:实时分析下一篇:热能动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