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技术体系

2025-01-03

防风技术体系(精选7篇)

防风技术体系 篇1

0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强台风以及超强台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了沿海地区的供电安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南方电网公司)下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5个省(自治区)的电网公司,其中广东、海南、广西濒临南海,长年遭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的侵袭[1],供电设施经常因台风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影响正常供电,每年均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抢修。根据1990~2015年期间的台风登陆情况统计[2],共计72次11级及以上的台风登陆南方电网沿海地区,其中11级强热带风暴共计12次,12~13级台风39次,14~15级强台风16次,16~17级超强台风5次;遭受台风影响最多的是湛江地区,共计14次,其次是茂名、汕头、三亚,各6次。

根据统计资料,2011~2014年南方电网公司遭受台风影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8.04亿、3.26亿、9.1亿元和7.8亿元。南方电网公司在遭受2005年海南万宁“达维”台风[3]、2008年广东阳江“黑格比”台风[4]、2013年广东汕尾“天兔”台风[5]、2014年海南文昌“威马逊”台风[6]以及2015年广东湛江“彩虹”台风[7]灾害时,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跨区域的大规模灾后抢修,尽全力恢复灾区供电。

为了保障沿海地区供电,降低台风对电网设施的损害,减轻经济损失,文章首先总结和分析了南方电网公司辖区内遭受台风灾害时电网设施受损的主要原因;其次针对南方沿海区域的台风特点,建立了南方电网公司防风技术体系,差异化开展各地防风加固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最后以2个典型案例,对南方电网公司防风技术体系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提高电网防风能力提出了建议。

1 南方电网公司防风技术体系

南方电网公司辖区内的沿海地区属于台风多发区,为提升沿海地区电网设备防风水平,以《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电网装备技术规范》和《南方电网公司20kV及以下电网装备技术导则》作为南方电网区域设备新建和改造的纲领,从规划、设计、建设层面明确了装备配置要求及抗灾能力需求;先后编制印发了《南方电网沿海地区设计基本风速分布图》作为防风抗灾的技术指导,《输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和《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作为设计要求,《输电设备防风加固工作导则》、《配电线路防风工作导则》和《配电设施防风加固技术措施》等作为技术策略;在防风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严格依照经过细致修改完善的铁塔、GIS、电杆、绝缘子等关键设备技术的规范,如《环型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作为标准;除了一系列支撑文件外,还建设了台风监测系统作为预警应急的依据。上述系列支撑文件和支撑系统组成了南方电网公司防风技术体系(见表1),有效指导了沿海地区配电线路的防风规划、设计和改造工作,并在推广使用过程中不断修编和完善。

1.1 防风技术体系的组织保障

南方电网公司的防风工作由公司领导、安全总监、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统筹,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牵头负责管理实施,公司计划发展部、安全监管部、基建部、物资部等其他相关部门协同生产设备管理部,负责防风加固专项规划、安全生产监察、项目管理、物资管控等环节,各省级电网公司负责协调相应的沿海城市供电局及具体的区县供电局落实防风加固工作。为保证防风项目质量的闭环管控,生产设备管理部还联合其他部门成立了防风工作督查组,对防风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督察,为防风技术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南方电网公司防风工作的组织架构见图1。

1.2 防风技术原则

南方电网公司防风加固的原则是“适当提高强度、适当加密密度、适当控制高度”。按照杆塔、导线、横担的受损代价大小顺序,确定遭受台风设施的保护重要性顺序:“一是不断杆,二是不倒杆和倾斜,三是不断线,四是不掉线”。遭受台风时用户保电原则顺序:“一是重要用户,二是敏感用户,三是城镇主干线路及其用户,四是一般用户”。

在进行配电设施防风改造时应参照沿海地区设计基本风速分布图,按照分布图针对距离海岸线不同距离、位于不同风速风区线路采取差异化防风标准开展防风改造规划。按照重要用户、区(县)城区主干线、城镇主供线路、行政村主供线路、自然村供电线路的次序,对沿海地区配电网设施进行差异化加固策略。

1.3 防风主要技术措施

南方电网公司防风主要技术措施[8,9]见图2。

1)加装防风拉线。

对于单回线路,当耐张段内连续直线杆超过5基时,在耐张段的中间位置设置一基加强型直线杆;具备拉线条件时,在中间位置的原有电杆加装四向拉线;如无法加装拉线的可考虑采取在另一侧加装斜支撑杆。

对于双回路线路,原有线路电杆强度等级小于M级(选用绝缘导线时电杆强度小于N级)时,耐张段内应每隔一基直线杆装设一组防风拉线;装设防风拉线的原电杆强度等级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否则更换为强度等级不小于K级的电杆并加装防风拉线。

2)加固电杆基础。

单回线路当耐张段内连续直线杆超过5基时,在耐张段的中间位置设置一基加强型直线杆;不具备拉线条件时,在中间位置直接新增强度等级不低于N级的非预应力电杆并配置基础。

双回线路不具备拉线条件时,电杆强度等级小于M级(绝缘导线电杆强度小于N级)时,应更换更高强度电杆并配置基础。

对于安装防风拉线的电杆,电杆埋深应不低于表2的要求。不满足要求时,需加固基础。

3)更换高强度电杆。

风化严重、有明显裂纹或配筋裸露的电杆应更换为符合强度要求的电杆;跨越高速公路、铁路、一级公路以及具有通航功能的河流的架空线路的直线杆应更换为耐张杆塔。

m

4)增设杆塔,减少耐张段长度。

单回线路耐张段长度一般不超过500m,增设的直线耐张杆塔,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F级的非预应力电杆加装四向拉线;双回线路耐张段长度一般不超过400m,增设的直线耐张杆塔应选用高强度砼杆或自立式角钢塔或钢管杆。

原有线路的耐张杆塔,应根据其所处线路位置(直线、转角、终端等),校核其强度和基础以及电杆拉线配置是否满足当地基本风速分布图的风速要求。

5)增设杆塔,缩短直线大档距长度。

单回线路祼导线直线档距大于90m、绝缘导线直线档距大于80m时,双回线路祼导线直线档距大于80m、绝缘导线直线档距大于70m时,大档距两侧电杆强度等级、埋深应满足对应要求。强度不满足要求的,应在档距中间增加一基电杆。若因条件限制,不能增加电杆,则需在档距两端的电杆加装防风拉线。

6)适当提高易受台风影响地区的电缆化水平。

可根据当地技术经济水平,在满足一定的成本效益情况下,恰当选用铝芯、铝合金芯、铜芯电缆(铝芯、铝合金芯的成本约为铜芯的30%~50%)等进行配电网建设。

7)因地制宜选用聚氨酯等复合材料电杆。

盐密值较高或运输困难地区可选用聚氨酯复合材料电杆,其结构强度不得低于其他材料杆塔强度要求。

2 防风成效分析与典型案例

2.1 防风成效分析

参照防风技术体系的防风原则和技术措施,南方电网公司开展了《海南、广西、广东电网提高抵御风灾能力专项规划》,2014~2015年投资约25亿元,共开展4258项防风加固项目。上述工作有效增强了沿海区域的抗风能力,在2015年强台风“彩虹”来临时,明显降低了配电设施的受损比例,成效显著。

湛江电网在“彩虹”10级以上风圈中共有10 k V杆塔179 639根,其中已加固70 045根,未加固109 594根。已加固的电杆共有785根受损,受损比例为1.12%,其中倾斜/倒杆比例为0.98%,断杆比例为0.14%;未加固的电杆共有8112根受损,受损比例为7.40%,其中倾斜/倒杆比例为5.60%,断杆比例为1.81%,具体受损情况见表3和表4。

通过比较可见,加固后的线路防风效果远超未加固的线路。广西电网已完成防风加固项目的线路在“彩虹”中未发生断杆、倾斜倒塌和断线情况。

2.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设施防风工作导则》[10]中第7.8节提到:“聚氨酯材料电杆具有比普通水泥杆强度高、重量轻、绝缘性能良好、易于运输等特点。可适度试点采用耐张塔(10)聚氨酯材料直线电杆的方式,并进行运行效果分析评价。”

注:统计中10级风圈不含12级风圈。

湛江供电局某10kV线路2006年投运,主干线全长共8km,位于沿海20 km内,所在风区风速等级为37m/s,2013年采用12m聚氨酯材料电杆进行加固,137根电杆中有聚氨酯材料电杆46根、高强度电杆8根,部分有拉线和混凝土基础。在2015年强台风“彩虹”中,最近测风点实测风速为60m/s,该线路无受损现象,见图3。此外,湛江地区运行中的370根聚氨酯材料电杆均未受损。

案例二:《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设施防风工作导则》中第7.7.6节提到:“各地区实施抗风加固的时候,应从“效果、难易度、造价”三个维度对综合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合当地地形地质条件的措施。优选“装设防风线”、“加固电杆基础”等措施,这类加固措施原则上应占全部防风加固项目的60%及以上。”

北海供电局10kV某线处于沿海30km范围内,台风“威马逊”导致该线发生了大面积倒杆、断杆,见图4(a)。2015年对抢修后的线路进行了防风加固改造,经过对项目效果、难度和经济性3个角度的分析和评价,按35m/s采取了综合防风加固的措施,台风“彩虹”中该线路全线无倒杆、断杆现象,见图4(b)。

3 提高电网防风能力的建议

南方电网公司防风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合理提高了强台风区内已有线路和新建线路的防风水平,所采取的防风技术手段在近几次的强台风中经受住了考验,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深入开展防风技术研究以提高电网防风能力。

1)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强台风以及超强台风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如湛江在1995~2015年的20年内就先后遭受1996年台风“莎莉”(平均风速为57m/s,瞬时阵风为70m/s)、2014年台风“威马逊”(平均风速为55m/s,瞬时阵风为60m/s)、2015年台风“彩虹”(平均风速为50m/s,瞬时阵风为67m/s)共计3个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侵袭,现有的30年一遇的防风标准存在滞后和偏低现象,应适当提高沿海线路的防风等级。

2)适当提高易受台风影响地区的电缆化率。在风区新建线路,或对原有架空线路进行防风加固改造时,应注意技术经济比较,部分架空线路建设或改造成本较高,如湛江东海局某10kV线路全长7.8km,设防等级风速35m/s,每隔4根直线水泥杆架设耐张塔1基,并对全部杆塔实施基础加固,“彩虹”台风中未受损,防风效果显著,但该线路造价较高,平均每km造价与电缆相当。类似项目在设计阶段可考虑因地制宜地采用轻型电缆作为防风措施,可能具有更高的技术经济性。

3)适当提高设计时考虑的阵风系数。目前设计过程中对阵风系数K的推荐值是1.3~1.4,而分析“彩虹”和“威马逊”期间各气象监测点观测值发现,实际的K值已经达到了1.4~1.7,部分区域平均风速不高,但瞬间风速高,线路因瞬间风速过高而造成损失。

4)提高配电网标准设计中的防风能力要求。目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V1.0》中只对20、30m/s和35m/s对应模块作出了典型造价要求,导致各运用单位为了不超典型造价金额,而不得不降低杆塔荷载要求。

4 结语

南方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在配电网防风管理工作中构建了以《电网装备技术导则》等为设备新建和改造的纲领、以《沿海地区设计基本风速分布图》为防风抗灾的技术指导、以《防风设计技术规范》作为设计要求、以《防风工作导则》和《防风加固技术措施》等为技术策略、以《环型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等关键设备技术规范为标准、以台风监测系统为预警应急依据的“六层级”配电网防风技术体系,并差异化开展各地防风加固项目。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防风技术体系可合理提高设备的防风抗灾能力,减少台风给电网带来的损失,为南方电网公司抗风保电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胡亚敏,宋丽莉,刘爱君,等.近58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7(5):115-121.HU Yamin,SONG Lili,LIU Aijun,et al.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feature of landfall tropical cyclones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58 years[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2008,47(5):115-121.

[2]中国天气台风网[EB/OL].[2016-06-07].http://typhoon.weather.com.cn/.

[3]唐斯庆,张弥,李建设,等.海南电网“9·26”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分析与总结[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1-7.TANG Siqing,ZHANG Mi,LI Jianshe,et al.Review of blackout in Hainan on September 26th-cause and recommendation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2006,30(1):1-7.

[4]彭向阳,黄志伟,戴志伟.配电线路台风受损原因及风灾防御措施分析[J].南方电网技术,2010,4(1):99-102.PENG Xiangyang,HUANG Zhiwei,DAI Zhiwei.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distribution line's damage during typhoon and counteract measures[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0,4(1):99-102.

[5]谬钟灵,黄嘉健,殷文杰.广东电网供电可靠性创先探索与实践[J].供用电,2015,32(11):11-16.MIU Zhongling,HUANG Jiajian,YIN Wenji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advancement of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management in GPGC[J].Distribution&Utilization,2015,32(11):11-16.

[6]孙吉波,辛拓,王延纬.广东电网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的经验及反思[J].广东电力,2014,27(12):80-83.SUN Jibo,XIN Tuo,WANG Yanwei.Experienc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resisting super typhoon.and introspection[J].Guangdong Electic Power,2014,27(12):80-83.

[7]路郑,“彩虹”过后全面复电“南网速度”8天[N].中国能源报,2015-10-19(21).

[8]罗俊平.浅谈配电网防风加强措施[J].南方电网技术,2013,7(3):63-66.LUO Junping.Discussion on the strengthening measures against typhoon for th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J].Souther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13,7(3):63-66.

[9]陈永秋,农少安,杨玺,等.沿海地区低压架空线路防风加固技术措施探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30(5):61-65.CHEN Yongqiu,NONG Shaoan,YANG Xi,et al.Discussions on technical measures taken for windproof strengthening low-voltage overhead lines in coastal areas[J].Power System and Clean Energy,2014,30(5):61-65.

[10]李有铖,顾衍璋,罗俊平,等.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设施防风工作导则[Z].广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5.

防风栽培技术 篇2

1. 选地与整地

1.1. 选地

防风多野生于草原、荒山坡地、路旁林缘和林间空地。它耐寒、耐干旱,喜阳光充足、凉爽的气候条件。为深根植物,2年生根可深入土壤中50—60厘米。所以应选用地势高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栽培。低洼易涝、土壤粘重的土地栽培防风,根部变短,多分叉,水眼锈斑增多、质量差、产量低,不宜选用。防风对前茬作物没有特殊要求,大田作物所有茬口均可栽植。

1.2. 整地

整地前需施足底肥,以优质厩肥、猪粪为好,每亩施入3000—4000公斤。土壤应深耕30厘米以上,耕细耙平,做65—70厘米的垄,或两垄并一畦,畦高15—25厘米,长度视地势而定,以方便作业,利于排水为准,畦面要耙细、平整。整地春秋均可,以秋季为好。

2. 繁育方法

2.1. 种子直播

播种分春播、伏播和秋播。在墒情好和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及育苗的畦床可采用春播。对易发生春旱和沙质土地块,待雨季到来时进行伏播,出苗效果好。对土层深厚,保墒好的地块,在秋收后及时整地进行秋播,第二年春季出苗。

为实现当年收益,确保出苗率,可采用大豆与防风套种的方法,效果比较好。方法是,春季按常规方法垄播大豆,在伏天大豆铲趟结束时用人工将防风播在大豆的垅帮两侧。播后覆土不易过深,否则影响出苗,一般可在2厘米左右。亩播种量2—3公斤,播后20—25天即可出苗。第二年以防风为主,不可间种其它农作物。

2.2. 育苗移栽

采用高畦育苗,大田秋收后或春季进行移栽。利用表土层肥沃,地温高等特点,可缩短起收年限,获得较高的产量。移栽田可选用垄上移栽,移栽时可边起边分级及时移栽,栽子保留一寸地上基叶。方法:垄上开斜沟,摆苗2—3株,行距15厘米再开沟栽植。秋季移栽复土可不露出基叶。覆土后应进行一次镇压,如遇秋旱应浇一次透水,以利保苗、丰产。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

当苗高5厘米时,按株距7厘米间苗。苗高达到10厘米时,按株距10—13厘米定苗。

3.2. 除草

生长期除草3—4次,保持田间清洁。如稗草较多,可用拿捕净按说明剂量进行化学除草。

3.3. 水分管理

播种后或移栽后至出苗前,需保持土壤湿润,促使出苗整齐。防风忌积水,在雨季要特别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3.4. 打顶

两年生植株(留种田除外),发现抽苔要及时摘除。抽苔消耗养分,影响根部发育并促使其木栓化,失去药用价值。

3.5. 施肥

根据生长情况喷施适量无污染的叶面肥、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

4. 病虫害防治

4.1. 虫害

4.1.1. 茧翅茴香螟

花蕾开花期发生,幼虫在花蕾上结网,咬食花与幼果。防治方法:早晚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

4.1.2. 茧凤蝶

幼虫危害叶和花蕾,5月份开始危害,严重时整株叶片被吃光。防治方法:在发生期同防治茧翅茴香螟的办法防治。

4.2. 病害

4.2.1. 白粉病

夏秋危害,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发病时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25%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

5. 采收加工

5.1. 留种

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二年生植株,增施磷钾肥促进开花结实。种子成熟后连同茎枝割下,搓下种子,晾干后装布袋内,放置在阴凉处备用。

5.2. 采收加工

第2—3年秋季10月上旬,春季在萌动前收获。防风根部入土较深,根腔易折断,采收时经从畦床或垄的一端开深沟,按顺序挖掘。根挖出后去掉残留基叶和泥土,晒至半干时去掉须毛,按根的粗细、长短分级,扎成0.25公斤的小把,晒至全干。一般亩收干品250—300公斤,折干率25%—30%。质量以根条肥大、平直、皮细质优、断面有菊花芯者为佳。

防风解冻技术方案 篇3

工程名称绿海华庭5#楼, 为地下1层, 地上18层的框剪结构住宅楼。建筑高度53.6米。建筑面积64000 m2。本工程基础±0.00以下混凝土于2010年11月19日结束, 并在2010年11月20日前组织人员做完越冬维护工作。目前基础已经渡过一个冬期, 冬去春来, 随着天气变暖, 越冬工程已经进入解冻期, 现工程将于2011年3月7日复工, 为了在施工前消除质量隐患, 预防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工程现有施工状况, 主要从以下几点做好防风解冻工作。

2建立健全的防风解冻领导小组

2.1检查日期:2010年3月24日

2.2检查内容: (1) 越冬维护拆除工作; (2) 地下室地基基础、墙、柱、顶梁板是否受冻; (3) ±0.00标高及轴线复检; (4) 电梯井垂直度、几何尺寸复检; (5) 裸露钢筋是否存在锈蚀现象; (6) 塔吊垂直度; (7) 施工现场水源、电源是否通畅。

3制定春季防风解冻期施工方案

3.1混凝土结构

3.1.1钢筋工程:

a.对2010年度裸露的钢筋进行钢刷除锈处理;将浇筑完混凝土上面的预留钢筋上的混凝土及时清理干净。

b.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 不宜进行施焊。钢筋焊接前要进行焊接试验, 低温施工要调整焊接工艺。当施焊现场风速超过5.4m/s (3级) 时, 采取遮蔽措施。本工程竖向钢筋直径≥16mm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水平纵向钢筋直径≥22mm采用机械连接方式。

c.电渣压力焊的药盒不应焊完后马上卸下, 应有几个盒形成流水施工。对焊药应自然冷却后方可敲去药皮。

d.钢筋绑扎时严格按照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

3.1.2模板工程

a.模板安装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整修, 及时清理模板表面残留的杂物。

b.解冻期的模板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方可拆除。

3.1.3混凝土工程

a.由于解冻期期间的室外施工温度仍很低, 故仍根据天气情况对混凝土实行防冻处理, 本工程采用掺早强防冻剂的方法来解决;

b.要求混凝土出商砼车温度不得低于15℃, 入模温度不低于10℃;

c.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商品砼, 故在施工前应及时与商砼站取得技术联系, 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水灰比, 混凝土要充分搅拌后再卸车, 每盘搅拌时间不少于180s, 决不允许加水。若发生离析时在浇筑前应进行二次搅拌或直接告知商砼车返厂。

d.墙体混凝土的浇筑要连续施工, 间隔时间不超过2h, 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e.梁板同时浇筑, 浇筑方法采用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采用“赶浆法”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抹平, 当室外温度较低必要时在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2℃之前需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处理。

f.严格控制板面上料时间及荷载分布。

g.混凝土试件留置:应按规定留置龄期为28d标养试件和相应数量同条件养护试件。解冻前混凝土应增加两组试件:一组测抗冻临界强度, 为3~7d, 应与测温结合起来, 在结构温度降到抗冻剂规定温度前试压, 判断是否超过抗冻强度4MPa;如达不到4MPa, 继续降温, 则有可能冻坏, 应增加保温、加热养护等措施, 使受冻面强度超过4MPa。另一组冬施转常温强度, 即冬施转常温后再养护28d, 试压混凝土强度。

3.2防风解冻期安全技术措施

3.2.1工场地要制定严格的防火制度, 指定安全人员早晚进行防火检查,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火教育, 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五级以上的风天, 严禁一切明火作业。

3.2.2五级以上大风的天气, 要停止一切高空作业。

3.2.3一切易燃物品、材料要远离火源堆放。

3.2.4施工现场、楼体的宣传牌匾要安装牢固, 防止大风天吹开、吹掉。

3.2.5五级以上大风时, 禁止使用明火、停止一切构件安装等分项工程的施工。

3.2.6对施工现场的所有线路进行复检, 架设的线路重新进行加固处理, 注意电源线、电闸箱的位置进行挂牌明示, 对于破皮处必须用绝缘胶布缠紧, 防止漏电伤人。

3.2.7对塔吊垂直度和沉降重新进行观测。用经纬仪测量塔身相邻两上面的垂直度, 同时抄测底座的四个角度。同时检查附着是否稳固, 钢管螺栓是否松动, 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8在高空作业的工人必须系好安全带, 戴好安全帽。

3.2.9脚手架因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要对脚手架进行重新检查, 如发现有松动现象和其它不稳定现象, 要及时做出处理措施, 及时更换破损的脚手架和安全网。

4复检情况

针对绿海华庭5#工程基础及地下一层砼结构现已经过一个冬期, 为消除质量隐患, 我施工单位携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有关人员于2011年3月24日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复查。

复查情况如下:

4.1所有通道口封闭处防寒毡及五彩布封闭均已拆除;地下室顶梁板砼上的保温物资已撤除, 施工现场清扫整理完毕。

4.2基础及地下室墙柱顶梁板均未发现有受冻涨的现象;通过对建筑物结构柱、梁、板的观查, 未发现偏斜、开裂等现象;并且检查砼临界强度满足规范的要求。

4.3裸露钢筋基本无锈蚀, 个别锈蚀处在绑扎前进行钢刷除锈处理。

4.4复检±0.00m标高与设计标高相符合, 一层及地下室底板上各控制轴线抄测均在允许偏差±5mm范围内。

4.5复检各电梯井井道垂直度及井道内径尺寸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

4.6对现场塔吊垂直度进行了观测, 观测结果如下, 并无安全隐患, 运行一切正常。 (下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方向偏移, “+”表示均向外侧偏移) 。

4.7架体:因本工程Ag/1g~30g轴侧院内为地下车库, 尚未施工, 故在施工时沿楼体外围重新搭设1m宽外挑架体, 并铺设40mm板条做为硬防护;检查时对于悬挑外架体各部位进行复检, 各悬挑部位均连接牢靠, 脚手板铺设牢固;对于围护结构的密目网逐层进行检查, 基本无松扣现象, 对于个别不合格部位已通知架子工进行整改更换。

4.8对工人宿舍内的安全用电进行检查, 未发现有私接电线、电炉子、电褥子的现象, 合理安置工人食宿。并对生炉火的房间要求派专人负责, 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4.9对现场水、电源做了全面检查。

防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篇4

防风的病虫害防治有别于其他农作物, 病虫害防治应坚持以“以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一、防风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立枯病、根腐病等

1. 白粉病

主要在夏秋季节危害叶片, 被害叶片呈白粉状斑, 后逐渐长出小黑点, 严重时使叶片早期脱落, 只剩下茎秆。

防治方法:

(1) 农业措施。秋季落叶后清理田园, 将残株落叶清出田外集中烧毁, 杜绝病原菌的来源;加强田间管理, 注意通风透光, 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 不选用低洼地种植防风, 雨后及时排水,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都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2) 化学防治。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 或50%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每5~7天喷一次, 连续喷2~3次即可。

2. 立枯病

根、枝条、茎整株均受危害。受害后主根表皮破裂, 部分干腐, 病斑红褐色条状, 有白色菌丝体和黑褐色的菌核。枝条呈现褐色或黑色焦枯。茎基部呈现长条形黑色病斑, 病斑很快扩大呈水渍状, 病部逐渐萎缩、腐烂, 最后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

(1) 农业措施。合理密植, 注意通风通光, 及时将下部枯叶摘掉, 清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减少传染源。

(2) 化学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 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每7~10天喷1次, 连续喷2~3次。

3. 根腐病

在多雨季节发生。发病初期叶片萎蔫, 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变黑腐烂, 根皮脱落, 几天后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1) 农业措施。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疏松干燥的砂质壤土生长较好。雨季注意排水, 防止积水烂根。

(2) 化学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并用生石灰消毒, 预防大面积传染, 同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根际浇灌。

二、防风的主要虫害有黄翅茴香螟、黄凤蝶、蚜虫

1. 黄翅茴香螟

在现蕾开花期发生, 幼虫在花蕾上结网, 取食花与果实, 8月上中旬为果实为害盛期。

防治方法:发生期早晚用90%敌百虫8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或用25%溴氰菊脂乳油3000倍液, 傍晚喷雾防治, 每5~10天喷1次, 连续喷2~3次。

2. 黄凤蝶

5月份开始为害, 幼虫为害叶片和花蕾, 将叶片咬成缺刻, 或将花蕾吃掉, 仅剩花梗, 严重时整个叶片被吃光。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或20%菊马乳油3000倍液, 或21%增效氰马乳油4000倍液防治。

3. 蚜虫

蚜虫是一种农作物和药用植物最常见的害虫。为害叶片及嫩茎。严重时茎叶布满蚜虫, 吸取汁液, 使叶片卷曲干枯, 嫩茎萎缩, 影响药材产量及质量。蚜虫一旦发生要认真防治。

防风技术体系 篇5

在生产实践中,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依据现有大棚存在的技术不足,设计了一种可充分利用土地面积,保温性能好,节省投资和能源的减震防风式日光温室,该项技术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 采用的技术

减震防风式日光温室包括温室后墙、温室侧墙、保温帘、钢桁架、卷帘立楟、塑料薄膜、室内竖支架,其特点是在温室后墙外面设坡顶栽培面,温室后墙上方与水平方向成α角,α角为45°角设后坡桁架,外面装后坡黑模板,后坡黑模板外设炉渣,炉渣上方为后坡防水层,后坡防水层内装苯板,在后坡桁架上方设数道卷帘立楟,卷帘立楟用卷帘绳固定保温帘,在保温帘外层上设防风网格,在温室内的数道钢桁架之间均距设数道减震网和防风卡槽,在防风卡槽内的塑料薄膜外面用卡簧卡住,在温室的中间处设置有入室坡道,入室坡道上装温室正门,温室正门内为内置工作间,内置工作间由内置工作间架和工作间隔膜组成,在温室的前面均距设有多个引水管道,引水管道下端设集露槽台,在集露槽台的中间设集露槽,集露槽下面均距设有多个引水管道,饮水管道下端设集水沟,集水沟上方设盖板,盖板上设渗水孔,集水沟链接集水管道,集水管道连接温室前侧的集水窖,在集水沟的外面装保温板,保温板上方修成集水径流坡道。日光温室示剖视图及俯视图见图1。

2 主要技术参数

东西长206 m;大半地下式,地平面下返1.0m(阜新地下水位一般在4.4~4.5m);温室前墙为0.5m,有效增加冬季光照;矢高5.44 m,为最大限度采光提供可能;脊位比0.79;后坡坡角45°,坡长4.5m,有利蓄热保温;后坡培土距地面2.0m高,后坡顶成3m平面可种植作物,后坡底长4.0m;集雨坡道南集雨坡长2.55m,采光面形成8.5 m的垂直集雨面,前有集雨沟,集雨池,温室最小集雨量300t,最大集雨量600t。防风、防雪等抗灾设计:每28榀设一方管桁架,有卡槽卡塑料,防棚面起伏;每30m设一减震网;草帘用网格尼龙绳固定防雨雪聚氯乙烯薄膜;设5 000 W发电机一台;置帘台:用于草帘及其它覆盖物的停放,夏季不用卸下,减少用工和损耗;作业间:采用内置式,2.7m×11.24m。

1.卷帘立楟;2.防风网格;3.保温帘;4.钢桁架;5.温室后墙;5-1.炉渣;5-2.后坡防水层;5-3.后坡桁架;6.减震网;7.防风卡槽;8.卡簧;9.温室侧墙;10.集径流坡道;11.内置作业间;11-1.工作间隔膜;11-2.侧门;12.温室正门;13.塑料薄膜;14.入室坡道;15.后坡黑模板;16.卷帘绳;17.苯板;18.置帘台;19.坡顶栽培面;20.室内竖支架;21.地平面;22.内置工作间;23.集露槽台;24.引水管道;25.集水沟;26.集水管道;27.集水窖;28.保温板;29.盖板;29-1.渗水孔。

图1 日光温室剖视图及俯视图

3 性能

3.1 温度

温室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最大差值51℃(2012年1月15日13∶00时,室内36℃,室外-15℃)。最低温度分别为8℃,放帘时17℃。与外界温差,白天23.5℃,夜间15℃。地温最低保持在12℃(8∶00),最高18.5℃(14∶00)。另外与伊吗图艾友村双层草帘的普通土暖棚相比,气温高2℃。

3.2 湿度

上午揭帘后,8∶00时后墙处最高湿度为76%,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在13∶00时下降到最低,然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湿度开始回升到71%。

3.3 光强

中午12∶00时光照强度室内25 000lx,室外为40 000lx。

3.4 汲水沟

每年在11月15日至翌年3月1日,共汲冷凝水303m3·hm-2;6月至9月,集雨量为1 290m3·hm-2。

3.5 土地利用率

防风技术体系 篇6

从2009年起, 吐鲁番地区党政领导结合自治区领导提出“要把吐鲁番地区建设成为乌鲁木齐的蔬菜生产基地, 每年建设2万个大棚, 5年建设10万个大棚”的要求, 开始利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大面积设施农业, 目标是让吐鲁番地区的农民实现一家一户1个棚。当年计划建设2万座标准日光温室大棚, 建设了13 651座大棚 (其中吐鲁番市7 028座, 鄯善县5 596座, 托克逊1 000座) 。2010年计划建设2.1万座标准温室大棚, 实际建设了1.97万座大棚 (其中吐鲁番市7 844.4座, 鄯善县7 300座, 托克逊约4 600座) , 完成建设任务的94%。2年建设了大棚3.34万座, 加上2008年建设的大棚, 利用融资平台贷款共建设了3.4万座新式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再加上2008年以前建设的8 000座以上非标准大棚, 截至2010年末, 吐鲁番地区共有4.2万座大棚。同时也为节约水资源、将水投入到效益更好的工业生产,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施农业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吐鲁番地区每年春、秋季都是大风多发季节, 对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发展存在较大的威胁, 同时地区间风力、频次差异较大, 有冬季刮风、晴天刮风现象, 这样经常刮风, 严重危害设施农业生产, 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做好防风工作。

1 压严棚膜

温室生产中最易被大风损毁的就是棚膜, 也是防风的关键, 温室覆盖棚膜时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扣膜、棚膜重叠部分不少于30 cm。通过压膜线将棚膜压成波浪式的结构, 大风来时, 可以保证棚膜不上下波动, 较为稳固, 压膜线压不紧, 大风来时, 棚膜平展, 但上下波动, 较易损毁;同时, 棚膜各边要压严, 棚膜两边压严时, 又厚又重, 每年可以用土砖, 确保不灌风, 温室内灌风是温室损毁的主要原因, 覆盖棚膜时因不慎损坏棚膜, 造成破洞或划痕裂口的, 要及时缝补, 大风无孔不入, 避免小漏洞造成大灾害[1]。温室整棚或通风口位置及时安装防虫网或防风网, 加强防风管理措施。

2 山墙处理

当建温室时山墙不结实, 刮风时为确保山墙两边不被破坏, 山墙两边浮土都要采用洒水拍实或草泥抹面的方法进行处理, 在防风的过程能有效防止风蚀, 延长温室寿命。

3 后屋面处理

许多温室后屋面处理达不到要求, 要保证后屋面的厚度, 确保不能从后屋面向温室内灌风。适当加土抗风, 当气温升到不结冰时, 在后屋面上洒水拍实或草泥抹面。后屋面及后墙的浮土都要用洒水拍实或草泥抹面的方法进行处理, 在防风的过程能有效防止风蚀, 延长温室寿命, 起到抗风作用, 同时可有效减少扬沙污染棚膜及蔬菜等作物[2]。

4 压膜线处理

保证压膜线压紧, 严禁用细绳简单敷衍了事, 或压膜线数量不够, 隔几个钢架拉一道线都是不行的。在每一道压膜线上加一个小型紧线器, 很容易拉紧且可以快速操作, 最好在特大风地区每个钢架拉2道压膜线。

5 棉被处理

棉被都要连接成整体, 可用缝麻袋的弯针进行缝合, 后屋面压棉被处要封严, 山墙棉被边也要封严, 不能让风从棉被下灌入。特大风地区或冬季有风地区要准备加固绳, 在棉被外用加固绳连接天锚、地锚进行加固[3]。

6 卷帘机防风

将卷帘机卷停在采光面中部略向上的位置抗风效果最好, 并将卷帘机卷轴两头用铁丝连接山墙地锚加固, 在棉被外用加固绳连接天锚、地锚进行加固。

7 钢架处理

一般情况下, 卷帘机卷时好多棚的棚膜、棉被因卷帘机和钢架之间磨坏, 为保证不磨坏, 卷帘机下面的2个钢架下倒15~20 cm。

8 晴天刮风的处理方法

晴天刮大风在吐鲁番地区较为常见, 由于大多数种植户刮风时不敢打开风口降温, 造成温度过高伤苗, 应当在温室下风处打开适当的风口降温[4]。种植大果型的温室, 特别是瓜类等作物, 果实较大较重, 刮风时, 钢架摆动易使瓜秧坠断, 要用网兜将果实兜住。大风天气设施农业基地严禁烟火, 避免发生火灾。

参考文献

[1]苏剑, 吴乐天, 赵超, 等.达坂城区防风型日光温室的优化设计[J].新疆农机化, 2012 (3) :20-22.

[2]张国碧, 梁明霞, 兰宇东.吐鲁番地区日光温室防风技木措施[J].农村科技, 2012 (10) :71.

[3]丁明元, 赵亮.临泽县日光温室防风技术措施[J].北方园艺, 2011 (22) :28.

防风技术体系 篇7

1 概述

1.1 风偏闪络特点

(1)风偏闪络的气象条件。风偏闪络发生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跳闸线路区段有强对流风引起的飑线风或龙卷风,该强风生成快、影响范围小、持续时间短、阵发性强、风速大,大多数情况下还伴有暴雨或冰雹。一方面,在强风作用下,导线向塔身发生一定的位移和偏转,使得空气放电间隙减小;另一方面,降雨或冰雹降低了导线和杆塔间隙的工频放电电压,二者共同作用,导致线路发生风偏跳闸[1]。

(2)风偏闪络的放电路径。主要有导线对杆塔构件放电、导线相间放电和导线对山坡等周边物体放电3种形式。500 k V东三Ⅲ线风偏闪络故障均为第一种形式,其特点是,边相导线风偏过大因而对邻近铁塔构件突出部位如脚钉、角钢肢尖放电。

(3)风偏闪络跳闸的重合闸成功率较低。由于风偏跳闸是在强风天气条件下发生的,持续时间往往超出重合闸动作的时间间隔,使得重合闸动作时放电间隙仍然很小被击穿,因此重合闸成功率较低。

1.2 东三Ⅲ线风偏核验和防风偏技术分析

2013年8月9日,500 k V东三Ⅲ线因风偏跳闸故障,阳城电厂—东明—三堡线路通道全部中断,阳城电厂8台机组全部跳闸。故障发生后,运行单位委托华东电力设计院对东三Ⅲ线全线进行防风偏校验,校验原则是:(1)大风工况时风压不均匀系数取0.75(设计规程为0.61);(2)当导线对地平均高度大于20 m时,计入风压高度变化系数;(3)最大风速取33 m/s。校验得出的结论中,500 k V东三III线有75基杆塔在33 m/s风速下边导线对铁塔构件电气间隙不能满足设计规程要求[2]。

防止导线风偏故障的常用技术有:一是导线绝缘子串由Ⅰ型改成V型,在铁塔与边导线之间安装绝缘硬支撑等措施来限制导线风摆,以保持足够的电气间隙;二是在导线发生风偏使电气间隙减小的情况下,提高间隙的绝缘强度[3]。东三III线铁塔是酒杯型塔,导线水平排列,如果把导线绝缘子串由Ⅰ型改成V型,要改造铁塔横担结构,不仅费用大,而且周期长;如果在铁塔与边导线之间安装绝缘硬支撑,要求绝缘支撑不仅强度高,而且防污能力好,技术复杂。提高间隙的绝缘强度的途经,一是绝缘裹敷铁塔构件,二是绝缘裹敷导线金具。由于铁塔构件规格复杂、尺寸零乱,不易实施绝缘裹敷。而导线、金具产品标准、规格统一,绝缘裹敷层可以工厂化预制、现场安装。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绝缘裹敷导线技术。

2 绝缘裹敷导线方案研究

2.1 材料选择

绝缘裹敷层材料选择氟硅橡胶。氟硅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良好的耐热、耐寒、耐电腐蚀、耐气候老化和物理机械性能,能在250℃温度环境下长期工作性能稳定。因此,氟硅橡胶材料能够满足作为导线绝缘护套所需的绝缘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2.2 仿真试验

为确定绝缘裹敷层厚度,检验绝缘裹敷导线的防风偏效果,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仿真试验,分析评估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用工厂预制的氟硅橡胶护套,厚度取10 cm、8 cm 2种。

(1)仿真试验表明,导线表面包覆氟硅橡胶绝缘护套对于降低其表面场强有一定效果,且降低幅度随绝缘护套厚度增加而增加,导线表面最大场强随电气间距增大而降低。

(2)过电压工频闪络试验。将厚度为10 mm的复合绝缘护套包覆在导线后进行工频击穿试验,保持导线与接地角钢的最小距离为1.2 m,试验施加1.7倍运行相电压(有效值492 k V)时,未发生复合绝缘护套包覆导线对接地角钢的击穿放电。

(3)绝缘护套不同厚度工频闪络试验。当复合绝缘护套厚度为10 mm,导线对地距离为0.7 m时,电压升至327.534 k V时发生护套击穿;当复合绝缘护套厚度为8 mm,导线对地距离为0.7 m时,在升压过程中电压升至321.792 k V时发生护套击穿。

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厚度为10 mm复合绝缘护套,能够满足500 k V东三Ⅲ线防风偏要求。

3 绝缘裹敷导线方案实施

3.1 工厂加工预制绝缘护套

在现场实施之前,运行单位会同生产厂家对需要实施绝缘裹敷的现场进行了勘查,运行单位提供了导线、金具、均压环的型号和尺寸,以便于厂家生产相对应的绝缘裹敷材料模型。工厂化预制分为导线、线夹、重锤、均压环4个单元,每个单元加工成对称的两部分,两部分结合处在现场用密封胶连接成整体。

厂家工厂化生产,确保了绝缘护套的加工质量。制作好的绝缘护套预制品如图1所示。

3.2 现场安装

现场安装流程如图2所示。

工具材料准备:施工人员将工具及氟硅橡胶护套材料搬入施工现场,检查护套材料和所护的设备规格是否相符、护套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护套外观质量平整、光滑,无磨损,厚度不小于10 mm。

现场准备:把安装范围的金具、导线表面污物清扫干净,对铁件采取防锈措施。

金具护套安装:从下到上依次安装金具护套。首先进行试装,检查接触是否严密;然后拆下护套后在接缝处涂密封胶,重新安装,粘好接缝;最后用铁丝把护套扎牢,等待0.5 h后拆除铁丝,注意护套的排气孔应朝下。导线线夹护套的安装如图3所示,重锤护套的安装如图4所示。合成绝缘子均压环护套的安装如图5所示,注意安装后均压环不能改变上平面方向、电气间隙。

导线护套安装:导线护套安装如图6所示,为了防止导线产生电腐蚀,导线与护套之间不能有气泡。护套安装时,接缝留在左右两侧,处于水平状态,导线表面、护套接缝满涂胶,护套就位后,用布扎带从护套一端依次缠绕到另一端,挤出气泡和多余的胶。

3.3 运行情况

方案实施后,经运行单位日常检查,护套无起泡、开裂、表面放电痕迹,用红外仪检查温升无异常、用紫外仪检查局部无放电痕迹。2005年春检时,登塔检查护套表面无明显老化现象以及放电痕迹,材料完好如初。一年多以来,线路前后经历了3次强风暴天气,安然无恙。

4 结束语

采用绝缘裹敷导线技术,在导线、金具上安装绝缘护套,改变了导线与铁塔之间的电场分布,以防止输电线路风偏跳闸故障,不失为一种防风偏的好办法。由于工厂化预制,材料质量有保障,现场安装也很方便;由于材料绝缘,也可以带电安装。经过一年多的在线运行,已经初显成效。建议运行单位平时一要积累运行经验,配合安装在线气象监测装置;二要定期检查材料外表面电腐蚀情况,也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检查材料内表面电腐蚀情况;三要生产、科研等单位联合研究、探讨运行、检修标准。

摘要:以500 kV东三Ⅲ线为实例,介绍了绝缘裹敷导线技术在输电线路防风偏中的应用。从限制导线风偏和提高空气间隙绝缘强度两方面比较中选择绝缘裹敷导线技术,以提高空气间隙绝缘强度来防止风偏闪烙。通过仿真试验进行方案可行性认证,并确定绝缘材料厚度。在施工工艺上采用工厂化预制、现场安装,既保证了质量、又缩短了作业时间。

关键词:输电线路,防风偏,绝缘裹敷

参考文献

[1]500 k V输电线路典型缺陷分析图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59.

[2]国家能源局.DL/T 741—2010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上一篇:胸腰椎内固定下一篇: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