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余额

2024-06-14

零余额(共8篇)

零余额 篇1

一、引言

事业单位会计围绕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进行核算与监督, 而预算的执行离不开财政的拨款和对财政拨款的使用。在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 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拨款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财政直接支付不通过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直接将款项拨给商品、劳务供应商或其他收款对象。财政授权支付先将款项拨入事业单位的零余额账户, 然后取款支付或转账支付。也就是说, 事业单位获得的财政拨款仅涉及一个银行账户――零余额账户。因此, 零余额账户与该账户对应的会计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笔者在事业单位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对零余额账户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很容易产生混淆。本文将辨析这两个概念, 然后探讨二者的关系, 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货币资金属性以及掌握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的授权支付方式。

二、零余额账户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概念阐述

1. 零余额账户的概念

在2009年发布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零余额账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后文称《通知》) 中, 给出了零余额账户的定义,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或预算单位经财政部门批准, 在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和非税收入收缴代理银行开立的, 用于办理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银行结算账户。”这里的零余额账户涵盖了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财政汇缴零余额账户三类。具体针对事业单位而言, 零余额账户是财政部门为其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并与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进行支付清算的银行账户。该账户可办理转账、汇兑、委托收款和提取现金等支付结算业务。正如其名称, 该银行账户平时并无实存资金 (即零余额) , 在实际使用授权支付额度时, 由代理银行打入资金, 再由事业单位取出或转账付款使用, 使用之后账户再次变成零余额。

2.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概念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是指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财政部门授权事业单位使用的资金额度。《通知》中指出“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具有与人民币存款相同的支付结算功能”, 2012年12月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归为货币资金项目。这是因为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财政部门将一部分支付资金的权利授给事业单位。授权的方式为对事业单位于月末申报的次月需使用的授权支付用款计划 (即额度) 进行批复。也就是说, 事业单位获得的授权支付用款计划便是财政部门批准的用款权利。这种用款权利给予了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范围内随时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零余额账户获得拨款的权利。因此,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种即时性的用款权利使其具有货币资金的性质。

三、零余额账户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关系

零余额账户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都是财政授权支付的产物, 通过授权支付产生关联。财政部门为提高管理效率, 将日常频繁发生以及涉及金额较小业务的开具支付令的权利授予事业单位, 将付款的义务转移给事业单位的代理银行。当事业单位获得在一定额度内开具支付令的权利时, 便确认为“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当事业单位实际开具支付令由代理银行付款时, 便应用到零余额账户。

向单位零余额账户存入资金反而引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减少, 从这点来看,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仅从支付角度体现其货币资金的特点。一般的货币资金科目, 如“银行存款”在资金收支两方面均体现了其货币资金的特点, 即向银行账户存入资金, “银行存款”科目余额增加;从银行账户取出资金, “银行存款”科目余额减少。之所以存在这种区别, 是因为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和资金上缴财政是相分离的两个过程, 即向零余额账户存入资金的目的便是取出使用、完成财政资金的授权支付过程;而代收的应当上缴财政的款项一般应于收到当日便上缴财政国库户或财政专户, 不通过零余额账户。

零余额账户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这种因使用而减少的关系, 同时体现在财政授权支付流程的账务处理上。当财政部门下达授权支付额度时, 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当事业单位实际使用授权支付额度, 亦即使用零余额账户支付款项时, 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 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 本文明确了零余额账户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分别是事业单位在财政授权支付过程中涉及的银行账户和获得的用款权利。而零余额账户作为一种只支不存的账户, 其账户的额度内自由使用引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减少, 从而在支付方面体现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货币资金属性。

摘要:本文辨析了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概念, 阐述了二者存在向单位零余额账户存入资金而引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减少的关系, 明确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在支付方面的货币资金属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零余额 篇2

一、公司背景

晴涧建筑材料公司(以下简称晴涧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8日,经营范围是工程施工、涂料油漆生产。截至2008年12月31日,晴涧公司资产总额为12983万元,负债总额为9874万元,净资产为3109万元,2008主营业务收入为13028万元,净利润为829万元。

二、公司的经济事项与会计处理

晴涧公司为方便同客户和供应商的款项结算,在四家银行分别开设了一个账户。银行存款期末余额1289万元,分别为:A账户593万元、B账户676万元、C账户0元和D账户20万元。晴涧公司的大股东乙公司(持有晴涧公司60%的股权)主营工程建筑业务,乙公司资金回收期较长,资金紧张,银行贷款金额较大,且财务状况持续恶化。2008年,晴涧公司与银行签订贷款5000万元的协议,11月25日银行将贷款发放至晴涧公司C账户。晴涧公司当日即将此笔款项转至乙公司,双方约定,贷款利息由乙公司承担。晴涧公司未对以上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公司贷款账户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发生额均为零。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中对大股东乙公司的往来期初期末余额也均为零,借、贷方发生额分别为25万元,为支付5000万元银行贷款利息。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时,借记其他应收款——乙公司,贷记银行存款;收到乙公司归还贷款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应收款——乙公司。银行每月向晴涧公司寄发对账单,会计每月根据对账单和账簿记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将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装订成册。

三、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存款实施的审计程序

1.当注册会计师要对银行存款实施函证时,晴涧公司财务人员提出,因C账户余额为0,D账户余额较小,为了节省函证费用,不同意对这两个账户进行函证,只提供对账单;对于A账户和B账户因金额较大可以函证,注册会计师同意了公司财务人员的要求。2.注册会计师取得了晴涧公司2008年12月份四个银行账户的对账单,根据对账单余额对其中A账户和B账户进行函证,函证结果表明A账户和B账户金额与对账单金额和公司账面银行存款金额一致,不存在未达账项;公司提供的C账户和D账户对账单余额和公司账面银行存款金额一致,不存在未达账项。注册会计师得出银行存款余额可以确认的审计结论。3.在对其他应收款项目进行函证样本选取时,因晴涧公司与其大股东乙公司的往来期初期末余额为零,且发生额较小,注册会计师未对乙公司进行函证,也未对发生额执行检查程序。

要求:请评价本案例中CPA对银行存款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适当。

案例评析:

1.注册会计师只取得了2008年12月份对账单,没有索取1-11月份对账单,未能将1-11月份对账单中大额的发生额与公司银行日记账进行核对。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取得公司全年的银行对账单,并将对账单与大额发生额和公司银行日记账进行核对,以保证所有的大额资金收支已全部记录,对银行存款的完整性进行审核。

2.银行函证应包括公司所有银行账户,账户余额的大小不能做为是否执行函证的依据,通过银行函证程序不仅可以确认企业期末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正确性,同时也可以获取公司的借款、担保、票据贴现等其他重要信息。

3.对其他应收款函证选取样本时,不仅以客户的余额和发生的大小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客户的性质。对于重要的关联方(如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考虑到性质的重要性,都应进行函证,同时应当对发生额执行检查程序。

4.通过银行函证,关联方往来函证或检查程序,发现未记账借款时,应当要求企业提供借款合同,同时为了证实借款的完整性,应当要求企业提供贷款卡,会计师事务所派审计人员由晴涧公司人员陪同到银行打印贷款卡信息,以确定应入账的借款。

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部控制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内部控制

一、相关概述

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也日渐推广,其改革的核心是逐步建立并完善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制度体系,以此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而与政府财政资金改革相适应的则是要逐步建立并推广零余额账户制度。从我国政府财政资金改革的实践来看,我国财政国库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以国库单一资金账户作为建立和完善的基础,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政府财政资金收缴支付的最主要形式。在这一制度之下,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部门通过编制预算并报财政部门审核,设置零余额账户并最终依靠该零余额账户来实现政府财政资金的授权支付使用等。

设置零余额账户,可以使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改善,可以实现在单一国库账户之下统一集中管理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并且有效解决过去因为账户设置比较分散、账户设置重复等问题造成的大量政府财政资金长期滞留,预算单位、政府财政资金在收支方面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财政资金账户和财政资金活动缺乏充足的透明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被截留、挪用、挤压、占用等诸多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对政府财政资金的科学管理,保障财政资金的科学规范使用,强化财政监督,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各种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零余额账户制度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政府部门在推广使用零余额账户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急需得到改进和解决,通过对零余额账户制度的及时改进和监管,强化财政监督,明确责任。总之,实施零余额账户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运营效能,保护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完整和安全,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首先,缺少先进技术对国库管理改革的支持。目前政府部门在技术支撑上仍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此来满足国家对政府财政资金管理改革的需要。要想顺利实现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而现行的信息系统在信息支撑上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操作系统相对较慢,有必要按照国库改革的需要和步伐,提升相关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对政府财政资金改革的技术支持。

其次,公务卡尚未完全推广使用。积极推广使用政府公务卡消费,对于有效构建政府资金科学规范使用的氛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公务卡虽已经试点,但是使用范围相对较窄,使用环境尚不完善,使用也不够规范,这极大地制约了政府公务卡的使用效率。而且,政府公务卡都用于金额较大的公务消费,政府部门的零星开支一般都不使用公务卡。因此,公务卡消费难以有效管理这类零星开支,对于政府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科学使用是一个漏洞。

最后,国库资金使用不够规范透明,财政预算管理范围需进一步扩展。一般情况下,政府在会计预算的核对范围上常常局限于政府直接拨款,范围相对较小,难以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金的全部运作状况和运作结果。财政机构的会计预算管理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对政府会计预算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投资也不再拘泥于直接投资的单一形式,而是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产生了直接或间接控股等新形式,这些新形式的出现都对政府会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国库资金体制的改革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

三、完善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管理的建议

要进一步实现对零余额账户的科学化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不仅要求财政、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进一步统一认识、转变管理、强化重视并密切协作,更需要从制度上加快相关技术、政策法规及国库资金使用方法、预算编制方法等的建立和完善,从各个方面强化零余额账户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事业单位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利条件和支撑。

首先,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强化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力度。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政府财政资金,要切实将财政资金的安全作为国库资金管理的中心内容和核心工作。财政资金支付中心要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作,维护政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明确财政资金支付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将制度落实到日常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明确并细化责任,合理安排相关管理岗位,严格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审核和支付程序并进一步加强票据、印鉴等相关凭证的使用规范,积极构建规范科学合理、健康有序、相互制约、监督制衡的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的工作环境。通过实时监控财政资金的授权支付及时发现问题,如明确支付银行严格预算单位现金的提取时间和数量,发现问题及时制止。通过强制推行公务卡,建立政府消费公务卡制度,进一步减少预算单位现金提取数量,强化政府资金使用的约束力。

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联网。通过试点并积极推广政府财政资金改革和零余额账户制度,政府财政部门、代理银行以及各相关预算单位在资金的往来上越来越频繁,金额和次数也越来越大,这对信息的核算、复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实现财政、国库及银行之间的横向信息联网,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有效管理。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切实提高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缩短中间环节和时间,实现一次录入相关财政资金数据就可实现多方共同享用数据资源,既能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又可以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及使用效益,做到对国库资金的有效监管。同时,积极构建包含代理银行、财政部门、各预算单位在内的综合化财政资金信息处理平台,实现在平台上编制资金数量、审批资金、报送资金等工作,及时完成资金审核、资金支付、资金清算及信息反馈等,通过资金信息的多渠道采集和分析反馈,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实时监管。

再次,进一步推进对预算部门的预算监督。财政部门应当依法积极行使会计预算管理职能,依据会计法要求,明确各级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职能,认真管理、监督会计预算工作,以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财政部门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实施会计预算监管不仅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力,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如果财政部门不能有效实施会计预算监管,无法实现对会计的监督管理,就会造成渎职失职现象发生,理应承担法律责任。管理政府资金的支出、组织并确保财政资金收入,以此完善政府经济调控是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会计预算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重要意义,更不能忽视对会计预算工作的管理。

最后,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制度。财政部门应当提高对会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监管意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做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树立服务理念,提高监管效率。财政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应强化预算编制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监管体制的管理并加强约束财政收支,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以此明确预算管理的核心地位。做到积极落实预算管理体制,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将任务明确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积极监督预算编制后的执行情况,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以此减少财政资金的闲置浪费情况。

零余额账户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篇4

一、基本情况

阿勒泰地区下辖6县1市, 于2003年底在青河县、富蕴县和地区率先启动国库单一账户试点工作, 其他各县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相继于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转轨和设立工作, 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截止2013年末, 阿勒泰地区开立零余额账户的金融机构有24家, 参与改革的各级预算单位从2011年的860家增至1 375家, 其中地区本级139家, 县级单位874家, 乡级362家, 改革范围地区及县市达100%, 乡级达99%。开设零余额账户997户, 全辖办理集中支付业务10.9万笔, 占财政支出业务总量的89%, 其中授权支付7万笔, 直接支付3.9万笔, 支出规模达133.52亿元, 较2005年增加业务量6.24万笔, 金额77.59亿元。

集中支付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一是积极协助财政部门推进公务卡改革, 地区本级所有预算单位全面启用公务卡, 使得集中支付改革资金范围及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与财政部门联合起草了《阿勒泰地区乡镇财政集中收付工作指导意见》, 在2010年选取了阿勒泰市及哈巴河县进行试点的基础上, 2011年在阿勒泰辖区乡级政府推广改革, 使乡级改革单位总数达254家, 改革范围达95.28%, 有力地促进了乡镇财政改革工作的规范开展。三是规范了集中支付代理资格管理。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地方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认定有关事项的通知》, 对辖内4家机构提出的代理申请召开专家评审会, 认真审核资料、提交初步意见, 对3家符合条件和1家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机构均进行了批复, 进一步规范集中支付代理资格的管理。四是加大对集中支付代理业务的检查力度, 机构覆盖率达100%,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 促进代理业务的规范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支付方式选择标准不统一, 直接支付比例较低。

检查发现, 部分预算单位在对列入范围内的项目提交用款计划申请时不愿采用直接支付的方式, 而财政部门在审核用款计划时也未完全按照办法规定进行审核, 放任预算单位的不合规行为, 导致财政资金采用直接支付方式的比例较低。

(二) 存在违规大额提现现象。

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文件规定, 各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将被设置为该单位基本账户, 因此一些如差旅费等零星支出也相应将从该账户提取现金。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预算单位可以在财政批准的用款额度内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部分预算单位为用款方便、减少麻烦, 将额度内的资金一次性提现。

(三) 存在零余额账户余额不为零的现象。

通过现场检查, 集中支付业务总体情况处理良好, 财政零余额账户余额不为零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序的纠正, 但仍不彻底。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上级对口管理部门的补助收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往来款、信息有误单位支付退票等原因, 以及个别代理机构集中支付退款业务处理欠规范, 导致零余额账户余额的“非零”存在。

个别代理行受系统功能限制, 前后台协调性较差, 如由于收款人信息有误导致资金退回原付款人账户, 但前台人员不能及时发现, 只能等后台通知后处理, 而基层财政部门为了简化支付流程, 授意或持默许态度, 使得账户余额不为零的现象仍然存在, 造成拨款退回业务资金到位不及时、凭证延压、财政部门新的支付指令额度不足等现象。

(四) 人民银行账户管理与国库缺乏信息共享。

零余额账户在改革初期定为专用账户, 后期在使用过程中考虑到单位发工资等实际需要, 又改为基本账户。对财政及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开立由账户管理部门审核, 审核的条件之一是当地财政的意见, 但作为预算资金管理者之一的国库部门却没有参与权, 只能通过对集中支付代理行的现场检查了解情况, 账户管理与国库监管存在不匹配现象, 加大了国库部门对单一账户体系的管理难度。

(五) 财政与国库缺少一个完整的信息共享网络系统。

财政与人民银行国库之间信息传递及核对困难, 日常业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额度较为滞后, 零余额账户划款凭证和授权额度不能同步, 影响业务处理效率。这已经成为制约人民银行国库集中支付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六) 对零余额账户缺乏监管合力。

虽然财政部门与国库部门自上而下联合制定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 各省市也制定了《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管理办法》、《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管理规定》等制度, 但指导意见中只有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每项业务操作流程和各有关单位、部门的职责权限作了系统性规范, 缺乏检查办法、违规业务的定性条款及处罚条款。因此, 拨款退回延压资金、违规大额提现、零余额账户余额的“非零”存在等问题没有处罚依据, 只能按照《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支付结算管理办法》等金融法规制度勉强执行。

三、对策建议

(一) 加强财政监管力度,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 加大直接支付比例。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 按照财政资金精细化管理要求, 对纳入财政直接支付范围的项目要求预算单位提供项目或购买商品服务的合同、协议、收款方等业务资料, 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 严格审核国库集中支付额度, 对财政部门提供的预算单位额度, 对照年初财政预算计划逐笔核对, 坚决杜绝一切超预算支出。

(二) 国库部门参与财政账户开立的准许环节, 进一步完善代理银行业务工作。

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代理银行资格标准, 选择服务能力强、质量高、成本低、信誉好、风险低的银行作为代理银行, 适当增加代理网点数量, 以方便预算单位办理业务。在如何简化操作流程, 减少繁琐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 控制风险上下工夫, 为财政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促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 加强财会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风险意识和从业水平。

通过业务集中培训和警示教育等方式, 组织从业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系统学习, 全面了解财政业务知识, 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规范财务内控操作, 做到照章办事、依法操作, 把零余额账户业务做细、做实、做好。

(四) 财政、国库及代理行应加强沟通, 确保零余额。

严格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清算办法》及《代理财政资金支付清算协议》有关规定, 积极整改, 规范退款业务处理程序。同时, 建议商业银行完善各自系统, 限制零余额账户余额性质, 禁止贷方余额的出现, 以确保财政零余额账户每日余额为零。

(五) 尽快将财政集中支付纳入人民银行国库信息处理系统 (TIPS) 系统的推广进程。

TIPS自2010年运行以来, 减少了各级财税库银机纳税企业的差错及重复劳动。横向联网的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 对下级部门加强此项工作的考核力度, 早日摆脱繁杂的手工劳动, 提高核算准确性及财政资金利用率, 建立和完善跨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横向联网, 实现财政、国库等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做到数据一次录入, 多次利用, 减少各部门间的重复工作, 完善现有软件系统并拓宽业务范围, 使国库核算系统更加满足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需求。

(六) 完善相关监督检查处罚制度。

对零余额账户在实践中的思考 篇5

一、设立零余额账户的意义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为本部门和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 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及清算。

(一) 设立零余额账户, 增强了财政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管

实现零余额账户管理之后, 财政性资金的支出, 先要由用款单位上报用款计划, 用款计划批复后再根据相关支付凭证, 申请支付, 全程都在财政相关部门的监控之下, 提高了财政资金的透明度。

(二) 方便了预算单位用款, 加快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现零余额账户管理之后, 尽管财政性资金都在财政监控之下运转, 但因为预算单位在网上办理用款计划申报、缴款和支付业务, 从而使预算单位的用款变得更加便利。

(三) 扩大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广范围

实现零余额账户管理之后,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推广不再受地理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只要预算单位符合条件, 都可以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也因此更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财力和财政收支的全貌。

(四) 缓解政府收支矛盾和压力

充裕的库款为财政部门调度资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为政府发展经济、进行重大投资和解决突发事件等提供了更有力的资金保证。

二、零余额账户管理

“零余额账户”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财政支付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是实现财政集中支付的桥梁, 是实现对预算资金最终付款控制的必要的技术手段, 所以应加强“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和监督。

推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规范资金支付操作程序。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和清算要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进行。2、简化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操作尽可能简便易行。3、强化监督。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 合理划分职责, 加强直接监控, 使财政性资金支付的全过程处于有效监督管理之下。

三、零余额账户在实践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安全,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 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处理提供良好操作平台。集中支付业务的完成离不开财政、银行、预算单位等各相关部门的配合, 所以各方要完成相应的网络建设, 软件的完善, 提高清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 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增加收入核算体系

目前的零余额账户管理模式仅仅考虑了资金“支”的问题, 还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收入”纳入零余额账户管理, 财政非税收入等缴费软件没有和零余额账户进行对接, 仍独立运行, 使部门预算不能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进行完整体现, 不利于对预算执行进行必要监控和分析, 经常会导致预算中用非税收入安排的用款计划申报超出单位已缴非税收入金额, 占用了财政资金。所以为了全面体现预算支出中资金来源, 应将单位除财政经费拨款外的其他资金收入情况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零余额账户核算, 在系统内开立一个“收入零余额账户”, 让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收支账户管理更全面, 为预算执行分析提供信息。

(三) 取消“老账户”, 将财政以外资金全部纳入零余额账户管理

按国库集中支付政策要求, 零余额账户只能用于核算预算单位纳入改革的财政性资金, 而预算单位还有预算外资金、经营性资金、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与其他单位的往来结算资金及改革实施前的财政拨付剩余资金等, 尚需通过原基本账户进行收支和核算。而财政外资金在体外的循环, 不利于财政对单位资金的全面监控, 预算也不能反应一个单位全部的收支情况, 使资金管理存在漏洞。所以应尽快将财政外资金纳入零余额账户管理。

(四) 搞好支出监控工作, 完善财政监督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手段, 建立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 对财政资金支付使用活动进行实时监控, 加大资金支出的监控力度, 严格预算约束, 防止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实践工作中, 零余额账户监控还有肓点, 特别是授权支付时, 经常会出现用款计划申报的内容与实际支出内容不符, 一方面是软件不能在同一个项目中对申报计划分笔体现, 使财务人员不能区分是哪笔申报, 另一方面也有财务人员把一些不合理支出项目按合理计划申报。这种情况要求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能够更详细的体现申报计划和相关数据, 同时财政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授权支付的监控, 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五) 在零余额账户管理中进一步加强支出分析

为配合部门预算的执行, 应加强对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同时也为预算编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意见。

(六) 加强人员素质培训

零余额账户的管理不仅需要财务人员精通财务专业知识, 还需要了解相关的计算机的操作, 所以应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 使财务人员能更好的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杰, 李党恩.预算拨款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税与会计, 2003 (7) .

[2]刘汝燮.何谓“零余额”账户[J].四川会计, 2003 (7) .

零余额 篇6

一、事业单位零余额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的差异性概念及原因

事业单位零余额支用额度是为了适应国家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需要, 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和监控的改革, 它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类新增的会计科目。是指在财务会计的计算年度内, 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的支出总额, 它有严格的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也有明确的流程及支出程序。

事业单位零余额账面支出的概念则是指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制度规定下, 以权责发生会计核算制为基准, 进行全年各项的单位财政付现支出及非付现支出。

事业单位零余额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在其概念区分之下, 产生差异的原因比较复杂, 这主要是由于会计计算的录入口径不统一, 而使两者呈现出差异性和不一致性。另外, 还有一些影响因素, 诸如:各种财务计提基金、跨年的应收应付会计款项等, 这些因素都在具体财务会计操作上出现差异, 因此, 这些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需要加以考虑和参考。

二、国家财政改革背景下的零余额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分析意义

由于国家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种相关财政制度及政策的出台和制订, 诸如一些《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 各行政事业单位都已经逐步实施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以单位部门或系统的零余额账户用款进行相关规定的调整, 以实施财政改革制度下的内部控制与监管。

1、首先, 它是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控制管理和资金效益提升的需求

由于我国国家财政支付体系的改革, 财政部门加大了财务监管力度并以预算用款额度的形式进行下发拨付, 这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在财政拨付范围之内。同时, 为了避免基金计提和应收应付款项等非付现成本的存在影响, 需要事业单位从预算会计编制的环节就加以充分考虑, 要将这些非付现的成本支出与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相结合, 在对事业年度预算进行总体控制的前提下, 分析非付现成本支出的比例和额度, 减少并杜绝非付现成本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沉淀和累积, 扭转虚空的支出额度, 提升事业单位年度预算的合理编制, 增强单位资金的利用率。

2、其次, 它是事业单位财务决算和会计受托责任的需要

事业单位在新的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形势下, 其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年度财务决算的考核内容, 也是重点控制指标之一, 事业单位必须向上级财政部门详细上报财务支出情况, 要在国家财政部门下拨的财政资金范畴内, 列举当年预算额度的具体年度申领和支出使用、余额等内容, 要使年度支出与支用额度相符, 并对其存在的差异进行说明, 只有这种客观的单位资金财务决算情况, 才能为事业单位向国家财政部门解脱其会计受托责任提供依据。

三、旧有单位零余额账户支出差异的分析思维及其制约性分析

旧有的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出差异性分析, 是要以年度总支出为计算依据, 并以单位年度内发生的各项特殊业务事项为内容, 进行账面的调整, 使总的账面支出要体现出当年度内单位的实际支用额度。

旧有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支出差异的分析思维, 是一种逆向的逻辑性思维, 它在年度单位内业务类型较为单一的情况下, 还稍显简便和易于操作, 但是在年度单位内业务类型较为繁琐、资金渠道较为多元的情势下, 就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财务工作经验, 要用逆向的思维方式, 在熟知单位的各项业务的前提下, 进行繁复的推理和逆向思维, 这种旧有的方式极易导致财务会计账面上的重复或遗漏, 造成账面支出与支用额度不相符, 导致错误的判断。

四、基于会计恒等式原理的事业单位账户支出差异思维分析

在财务会计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之下, 它通过借与贷的平衡, 进行各种会计业务的核算, 这种会计恒等式的财务原理也能够应用到单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支出差异的分析中, 从旧有的逆向逻辑性思维转化顺式的、更为简便的支出差异分析, 具体阐述如下:

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知, 三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进行变换与调整, 表述为:1:资产+支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该式1中体现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内容, 首先, 为了分析的需要, 将年初科目余额套入式1中, 即得:资产类科目年初数+支出类科目年初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收入类科目年初数。

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 当年度的会计收入、支出类科目要进行年终结余, 事业单位的所有者权益相应进行调整, 支出类科目则要进行年终清零, 因此, 上式1又可简化为式2:资产类科目年初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

其次, 年末科目余额也可以套入式1, 即得年末实际账面收入和支出科目, 简化为式3:资产类科目年末数+全年账面支出=负债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末数 (不含当年事业结余) +全年账面收入。

将上述3和2相减, 即得式4: (资产类科目年末数) -资产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支出= (负债类科目年末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 + (权益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收入。

鉴于将年末零余额账户清零的考虑, 可以把财政应返还额度从资产类科目中分离, 转变为式5: (财政应返还额度年末数-财政应返还额度年初数) + (其他资产类科目年末数-其他资产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支出= (负债类接上年末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 + (权益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收入。

另外, 还有式6:零余额账户年末剩余额度-零余额账户年初剩余额度=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将式6加以变形, 即可得式7:财政应返还额度年末数-财政应返还额度年初数=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

再将式5和7进行合并分析, 得出式8: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 (其他资产类科目年末数-其他资产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支出= (负债类科目年末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 + (权益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 +全年账面收入。

由此可得出我们最终的结论:账面支出与当年额度支出的差异值=年度内负债净增数额+年度内所有者权益净增数额 (不含当年事业结余) +全年非财政性资金收入-年度内资产净增数额 (不含财政应返还额度) 。

参考文献

[1]王美荣, 常若龙.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行政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核算[J].财会月刊.2011 (23)

[2]李德永.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如何记账[J].财会月刊.2010 (25)

[3]韩琳.关于零余额账户支付差异的处理方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12)

零余额 篇7

一、账面支出与额度支出形成差异的原因及其分析

(一)差异形成的原因

零余额账户当年支用额度指在一个会计年度之内,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支出总额,类似于财务会计中的货币资金流出总量的概念。账面支出则是单位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归集核算的全年各项支出,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之上的概念。从资金是否流出的角度来看,账面支出既包含付现支出,也包含非付现支出。由于计算的口径不一致,所以在一个会计年度内,零余额账户的全年支用额度往往与账面支出不一致,形成额度支出与账面支出之间的差异。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计提的各种基金,跨年度发生的各种应收应付款项等等。

(二)差异分析意义

1. 客观反映单位资金支出情况,提升财务决算水平,实现会计受托责任的需要。

作为国家下达给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流出流人情况,是每年财务决算的考核重点。向国家财政部门上报当年额度的申领、支用和剩余情况,并详细说明当年支出与当年支用额度的差异原因,成为预算单位年度财务决算的重要任务,也是预算单位向国家财政部门解脱其会计受托责任的需要。

2. 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提升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要求。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财政部门拨付给预算单位的当年预算均以用款额度的形式下达,财政部门在考核单位预算执行率的同时,也关注单位的用款额度支用情况。由于基金计提和应收应付款项等非付现成本和事项的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预算单位当年的账面支出已经超支,但是零余额账户中仍然有大量未支用的沉淀额度的现象,这些用款额度年复一年的沉淀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财政部门有限的预算资源,也不符合全面推进预算管理的理念。因此,在预算编制及执行环节,分析计算支用额度和账面支出的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单位在预算编制环节,如果能充分考虑基金计提等非付现支出,并将其与单位年度预算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避免虚列预算支出,能客观地反映预算单位的年度资金实际需求量,从而达到提升年度预算编制准确性、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目的。

二、传统的差异分析思路及其局限性

1.差异分析的传统思路。传统的差异分析思路是从当年的账面支出人手,就整个会计年度内的各类具体事项进行分析,剔除计人当年损益但不耗用当年额度的支出(如各项基金、其他非财政性资金支出等),加人不计人损益但在当年发生的额度支出(如支付的以前年度质保金),最终将当年的账面支出调整为当年的实际额度支出金额。简言之,传统的差异分析思路是根据年度内的总支出,结合分析各类特殊事项,将总的账面支出调整为当年的实际额度支出。

2.传统分析思路的局限性。上述传统的差异分析思路是基于基本会计原理,较为易于理解,在单位业务类型较为单一、资金来源种类不多的情况下操作较为简便,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在会计人员使用该思路进行账面支出调节时,需要依赖纯粹的逆向思维,且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单位全年的业务具有全面的了解,当年度内发生的业务类型较为多样且单位资金来源较为复杂时,传统思路下会计人员很容易遗漏调整事项进而导致账面支出和额度支出差异计算不准,无法将

二者调整相符,致分析失败。

三、基于会计恒等式原理的差异分析思路

会计恒等式是衍生财务会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它的平衡原理贯穿于整个会计核算的始终,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财务业务中,令各种性质的账户、账表保持平衡。同样地,在分析当年支用额度和账面支出差异时,使用会计恒等原理仍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将该方法的思路阐述如下。在会计原理中,基本会计恒等式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而由于所有者权益与收人、支出之差的相互作用,基本会计恒等式可以变形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支出

将上式稍作调整,可得式(1):资产+支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1)

式(1)实际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在任何时点该等式均成立。下面,我们根据分析的需要,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时点,将相应的科目余额套人式(1)。首先,将一个预算年度内的年初科目余额套人式(1),则有:资产类科目年初数+支出类科目年初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收入类科目年初数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应将所有的收人、支出类科目结转人事业结余,相应增加或减少单位的所有者权益,而收人支出类科目在年末应该清零。此处我们选取的即为上一年末损益类科目清零的时点,则上式中的支出类科目及收人类科目在本年年初数均为零,故上式可简化为(2)式:

资产类科目年初数=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初数(2)

同理:将一个预算年度内的年末科目余额套人(1)式,得到:

资产类科目年末数+支出类科目年末数=负债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末数+收入类科目年末数

此时我们选取的是年末各类收人、支出尚未结转的时点,即上式中的支出类科目及收人类科目年末数均为当年实际发生的账面收人和账面支出,由此上式可以简化为(3)式:资产类科目年末数+全年账面支出=负债类科目年末数+权益类科目年末数(不含当年事业结余)+全年账面收入(3)

将(3)式一(2)式,可得:(资产类科目年末数一资产类科目年初数)+全年账面支出=(负债类科目年末数一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末数一权益类科目年初数)+全年账面收入(4)

为分析当年额度支出与账面支出的差异,我们还需要引人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相关的科目,考虑到年末零余额账户剩余用款额度需清零,转人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此处就将财政应返还额度自资产类科目中拆分出来,则(4)式可变为(5)式:

(财政应返还额度年末数一财政应返还额度年初数)+(其他资产类科目年末数一其他资产类科目年初数)+全年账面支出=(负债类科目年末数一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末数一权益类科目年初数)+全年账面收入(5)

另外:存在等式(6)零余额账户年末剩余额度一零余额账户年初剩余额度=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一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6)

在会计年度终了,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余额即为零余额账户年末剩余额度,因此,(6)式可变形为:财政应返还额度年末数一财政应返还额度年初数=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一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7)

且将式(7)与式(5)合并分析,可得(8)式: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一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其他资产类科目年末数一其他资产类科目年初数)+全年账面支出=(负债类科目年末数一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末数一权益类科目年初数)+全年账面收入(8)

将式(8)稍作调整,得到:全年账面支出一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支出=(负债类科目年末数一负债类科目年初数)+(权益类科目年末数一权益类科目年初数)+(全年账面收入一零余额账户当年额度收入)一(其他资产类科目年末数一其他资产类科目年初数)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得到想要的结论:账面支出与当年额度支出的差额=年度内负债净增数额+年度内所有者权益净增数额(不含当年事业结余)+全年非财政性资金收入一年度内资产净增数额(不含财政应返还额度)。

摘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基金计提、应收应付款项等非付现事项的存在,账户支用额度与账面记载的支出往往并不一致,如何消除零余额账户支出差异,成为困扰着财务人员的函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会计恒等式原理引入差异分析中,通过会计恒等式的自然作用,运用顺向思维,将账面支出调整为当年额度支出,以期对会计实务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零余额账户支用额度,账面支出差异,会计恒等式

参考文献

[l]王美荣,常若龙.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行政单位零余额账户的核算[J].财会月刊,2011(8)

零余额 篇8

今年以来,襄汾联社南辛店信用社大力推进不良贷款清收压降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6月底,该社不良贷款较年初绝压136.27万元,实现了账面零余额。

据悉,该社实现贷款风险的“双闸控制”,自行加压,将不良贷款压降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名信贷员,有效调动其清收的积极性。同时采取措施坚持“一片一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人一个方法、一户一个措施”,各包片信贷员充分发挥各自的收贷能力和优势,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开展贷款问责会,按月对近几年到期未收回的不良贷款进行大会审,深入分析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明确有关人员的责任,通过责任追究强化信贷员严格管贷的责任意识,同时提高其对到逾期贷款及时清收的紧迫感。今年6月份,在联社的有力协调下,县政府牵头开展了襄汾县“创优信用环境,清收不良贷款”专项行动。全县动员大会后,南辛店信用社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协调乡政府召开了动员会,乡党委、政府、“七站八所”“村支两委”等多方力量的全力支持为他们扫清了障碍,促使清收工作突破了“瓶颈”制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出效果。南辛店信合人实现了不良贷款“零余额”。

上一篇:社会学审视下一篇: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