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分析

2025-01-20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分析(共8篇)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分析 篇1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 它在奶牛临床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发病率极高, 给奶牛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奶牛乳腺炎的发生, 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 如病原微生物、环境与饲养管理以及年龄、应激等因素。本文就奶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进行系统介绍, 旨在为广大奶牛饲养者及兽医工作者从根本上防治乳腺炎提供依据。

1 病原微生物因素

病原微生物经乳头管或乳房破损的皮肤侵入, 成为诱发乳腺炎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引起乳腺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就有20种之多,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是比较常见的三个菌种。易本驰 (2006) 对信阳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进行调查表明, 该地区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为51.81%, 其中葡萄球菌占35.63%, 链球菌占14.94%, 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9.43%。周延宣等报道, 从重庆地区患隐性乳腺炎分离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 占检出细菌总数的94.6%。不同报道显示隐性乳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有一定差异, 但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等。

1.1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饲料、饮水及物体表面。引起乳腺炎的致病性葡萄球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该属细菌在自然条件下可发生变异, 抵抗力强, 对抗菌剂极易产生耐药性,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 它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 致病性最强。它所产生的α毒素又名α溶血素, 它导致白细胞的崩解、乳区的脓肿或纤维化, 引起炎症, 严重时造成永久性的实质破坏。一旦在牛群中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则很难根除本病。本病常见到的临床表现是产奶量减少和乳汁中混有脓性分泌物。

1.2 链球菌

链球菌种类繁多, 包括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在健康奶牛的体表皮毛、乳头和乳汁内可以分离到这些细菌。毛巾、挤奶设备、蚊蝇等均能传播这些病原菌。奶牛感染发生乳腺炎后, 奶牛对三种细菌都不能产生明显的免疫。某些链球菌可以产生链球菌溶血素, 分为溶血素O和S两种。乳房链球菌也能产生凝血酶原激活因子, 它是一种乳腺炎致病因子。链球菌引成乳腺的慢性感染, 致使产奶量减少, 但是一般不引起明显的脓肿或纤维化。

1.3 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 是一种环境性致病菌。主要寄生于奶牛场的环境中, 乳房与环境中的这种细菌接触时可能引起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乳腺炎症状明显, 常见的症状有食欲废绝, 体温升高, 呼吸加快;患病乳区的肿胀、坚硬、疼痛和增温, 乳汁稀薄严重的导致乳管阻塞引起无乳症状。

2 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

牛场环境卫生差, 舍内潮湿、通风不良, 气温过高或过低, 运动场泥泞、粪便不清扫, 造成粪、尿、污水淤积, 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可导致乳腺炎发病率的大大增加。同时, 饲喂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可提高产奶量, 同时增加了乳房的负荷, 导致奶牛代谢紊乱, 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乳腺炎。因此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合理的饲养, 是保证和提高乳产量及牛体健康的基础。牛床设计不合理, 挤奶设备落后, 挤奶过程中操作不当, 挤在牛床上的奶不冲洗消毒, 挤奶消毒不严格, 洗乳房水不勤换, 不进行乳头药浴, 毛巾共用不消毒, 挤奶机和乳杯不清洗或清洗不彻底等都会引起乳腺炎。研究表明牛床宽度在1m以上者, 乳腺炎发病率为19%, 而少于1m竟则达28%, 可见牛床狭窄, 在牛起卧等各种活动中, 乳房被损害的机会就会加大, 引起乳腺炎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3 其它因素

奶牛的年龄、胎次、乳区、季节、泌乳阶段、应激等与乳腺炎的发病率都有很大的相关性。乳腺炎发生率都将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经产牛易患乳腺炎, 随着胎次增多, 奶牛产奶量增加, 乳房负担也相应加重, 乳腺进入紧张的分泌过程, 对异常刺激敏感, 乳腺炎的发病率提高。吕贞龙等 (2008) 用SMT法对泌乳母牛进行隐性乳腺炎检测, 结果显示3胎以上奶牛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隐性乳腺炎发生率在不同乳区间有显著差异, 前乳区隐性乳腺炎发病率略低于后乳区, 左侧乳区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右侧乳区。同时, 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发生与牛床位置、泌乳生理状态也存在一定关系。段玉等对大理地区的调查显示, 3~4岁的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率明显低于5~9岁奶牛, 且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 7~9月的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显著高于10月和11月。

奶牛乳腺炎发病率与其自身机体的抵抗力强弱也有关。一般认为, 免疫球蛋白是由血液进入乳房内而出现于乳中的,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乳中免疫球蛋白也相应降低, 就会增加乳腺炎的易感性。高产奶牛易患乳腺炎, 并且具有遗传性 (Yu-Mei Chang, 2004) 另外, 乳头长度、形状、乳腺管形态与乳腺炎的抗性有关。研究表明, 具有悬垂乳房的奶牛比乳房较小、比较结实的奶牛更易引起乳房的损伤和患乳腺炎。这些乳房的乳头更接近于地面及其他细菌源。

胃肠炎、腹膜炎、子宫复旧不全、难产、产后瘫痪、胎衣不下、酮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等均是引起该病的因素。另外, 错误或者粗暴的使用乳导管, 乳房内注入刺激性过大的药液, 乳头皲裂、乳房刺创、皮炎、痘疹等乳房疾病, 都可以引发乳腺炎。

参考文献

[1]易本驰.奶牛隐性乳腺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调查[J].中国畜牧兽医, 2006, 33 (12) :37-38.

[2]王海军, 等.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综合防治[J].中国牛业科学, 2006, 32 (5) :101-104.

[3]吕贞龙, 等.奶牛隐性乳腺炎发病规律的初步研究[J].中国奶牛, 2008, 2:39-41.

[4]Yu-Mei Chang, et al.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clinical mastiti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actation in Norwegian Cattle[J].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 2004, 88 (3) :251-261.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分析 篇2

【关键词】蒙医理论;乳腺增生病;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01-02

1蒙医理论的基本特点

1.1整體观念机體内在环境的对立统一:人體是由三根(赫依、稀拉、巴达干)七素(食物之精华、血、肉、脂、骨、髓、精液)所构成,三根与七素之间有共同进行复杂的生命活动和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因而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着人體正常生理活动。如七素:它具有两种不同的属性和功能,即基本七素和营养七素。基本七素是构成人體所有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和主要成分,也是三根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营养七素则是體内消化吸收合成过程中产生的营养物质。他对基本七素和三根提供营养,滋润和调节他们之间的平衡状态,维护其正常功能的作用,三根则是人體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和基本物质,人體依靠三根的调节和主导使各个器官的活动互相协调,紧密配合。在人體内环境的整體联系中三根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三根的内在调节功能对七素维护正常生理活动和保持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机體与外在环境的对立统一维持生命活动的外因,在于人體与自然的关系是否保持协调。所谓人體与自然界的关系就是指三根和自然界而言。人體与外在环境之间自然界的饮食、起居、气候、情致无时不在对人體发生影响。例如:饮食不节,體力消耗太甚,思虑过度,气候剧变,居处过冷、过热或潮湿等各种因素,均易使三根七素的功能失调,因而诱发各种类型的疾病。只要掌握其规律,根据其特点,在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恰当调节才能保证人體内部的统一协调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人體内环境不仅表现在机體内部保持协调平衡,而且也表现在机體与外环境之间保持协调平衡。人體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赫依和起源于脑海的百脉二者相互协调共同起着调节内在和外缘的作用。

2辨证施治

人體是一个统一的整體,各部分之间在生理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病以后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它部分和整體,而整體变化又必然会对局部发生影响。所以蒙医学中“辨证施治”的理论,就是整體观在诊断治疗上的具體应用。

“辨证施治”也叫“辨证论治”,是从病人的整體出发,依据其各方面的反应,既要重视病因,又要注意疾病发展的阶段性,既重视症状有注意患者體质差异性。蒙医通过“蒙医理论”全面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辨证施治的依据。根据临床错综复杂的过程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分析,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

3蒙医发病机制

3.1病机认识蒙医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體是一小宇宙,生命體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存则亡。并认为人體是由三根七素所组成。在研究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三根七素理论为指导,以脏腑、脉道、感官的理论为核心,建立了三根七素相辅相成为调节机制的生命體模式阐述了生命體注重变化的理论。

乳腺增生病属蒙医学“七素布日勒都森病”范畴…。对此,四部医典中记载,本病系因月经而产生,以人體三根七素平衡失调,病血、稀拉偏盛征象为特征的妇女病之总称。多因随血行扩散与脏腑,故也有“脉道病”之称。

3.2病因认识

3.2.1疾病发生的内因蒙医学理论认为人體内含有“阴阳五行”“三根”(赫依、稀拉、巴达干)和“七精”(饮食精微、血、肉、脂、骨、髓、精液),“三浊”(粪、尿、汗)所组成的对立统一體,并且各组成部分之间都有同化、异化、调节等功能和适应能力。正常情况下體内“三根”和“七素”“三浊”之间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下存在,以依靠与被依靠关系保持着人體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从而保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动。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月经期,尤其在产后,饮食不节,起居不当,或乱用药物及泌乳不畅等原因引起體内赫依,稀拉、巴大干三根平衡失调,影响精华和糟粕正常分解而产生病血、稀拉热、黄水等在赫依的作用下乳房处瘀结而形成“七素布日勒都森病”。

3.2.2疾病发生的外因人體的矛盾运动也表现在机體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人生活在自然中,为了生存不断地适应自然界的性质及其规律性,时刻要同自然界交换物质。自然界因素中大部分是人體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侵害人體的致病因素。人體与外在环境之间自然界的饮食、起居、气候、情志无时不在对人體发生影响。例如:饮食方面偏嗜辛酸咸和过食热、锐、肥、腻的食物则使“七素”、“稀拉”偏盛而患“七素布日勒都森病”。起居方面用力过猛、衣服居处过于热或午睡过度,烈日下长时间劳动,则使“七素”、“稀拉”偏盛而易患“七素布日勒都森病”。气候方面秋季或四季过于干燥,冬天过暖、夏天过热、雨季不下雨等则使“七素”、“稀拉”偏盛而易患本病。情志方面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有精神创伤,不幸生活事件,生活孤独抑郁、易激怒、生闷气等不良情志因素者也易患“七素布日勒都森病”。

4结果

病机病因分析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最基本基础。蒙医学理论认为所有疾病都有起病的原因和因素。起病的原因有赫依、稀拉、巴达干、七素、黄水和粘等六种。起病因素有饮食因素、起居因素、气候因素和特殊因素等四种。乳腺增生病——七素布日勒都森病的起病原因是:七素、稀拉和黄水。起病因素是:在以上四种起病因素方面所有提高和增加七素稀拉的条件都是本病的起病因素。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在饮食不节,起居不当,气候因素和特殊因素方面提高和增加七素稀拉的各种因素引起體内七素稀拉偏盛而导致三根(赫依、稀拉、巴大干)平衡失调,影响精华和糟粕正常分解而产生病血、稀拉热、黄水等在赫依的作用下乳房处瘀结而形成“七素布日勒都森病”。所以临床上通过以上病因病机制定治疗方案。根据蒙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以清七素、稀拉热,燥黄水、化瘀、止痛为原则选用蒙药治疗后疼痛缓解,乳房内结块变小、变软,达到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编译,四部医典[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第一版),1977:681.

[2]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02-103.

[3]王晓薇,丁建丽,王东风等,乳腺增生病与癌前病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6(2:):237-240.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分析 篇3

乳腺炎是一种严重影响奶牛经济价值的疾病, 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病, 它是乳腺组织受到物理、化学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导致微生物入侵或者其它因素使乳腺物质发生病理变化。患上乳腺炎后, 奶牛乳中体细胞数量会增多, 导致乳品的质量及产量受到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奶牛乳腺炎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 为奶牛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

1病因分析

奶牛乳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常见的主要有细菌, 霉菌, 病毒和支原体的, 至今为止共发现130多种, 比较常见的有20多种,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来源以及传播方式, 一般可以将它们分为传染性微生物和环境性微生物。微生物的感染, 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性, 其中以葡萄球菌, 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 由这三种细菌引起的奶牛性乳腺炎可以达到90%以上。

1.1遗传因素

根据现有文献显示, 奶牛乳腺炎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如果发病率比较高的奶油, 那么它的后代也常常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乳房的结构形态和乳腺炎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关系。漏斗形的乳头比圆柱形的乳头更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

1.2管理因素

奶牛饲养不规范是导致奶牛乳腺炎发生的重要因素。牛舍、挤奶场所以及挤奶工具的卫生消毒不合格、违反规范操作挤奶、挤奶手法不对等因素都是导致奶牛乳腺炎高发的主要原因。在饲养过程中, 很多养牛场为了能够提高产奶量, 都会给奶牛补充大量的高蛋白食物, 这样就导致产奶量提高的同时, 加重了乳房负担, 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 使患上乳腺炎的几率大大提高。

1.3环境因素

奶牛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影响到乳腺炎的发病率, 因为乳腺炎的发病与温湿度有很大的关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 奶牛的食欲、免疫力等方面都会下降, 而且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成长, 所以常常会引起乳腺炎。牛舍通风条件不佳, 卫生很差, 场地坑洼不平等原因也会导致环境性微生物在奶牛体表繁殖, 最终导致乳腺炎发生。

1.4其它因素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 奶牛体质会随着年龄增大、胎次增加而导致体质减弱, 随着身体素质的降低, 它们更容易受到细菌微生物的感染, 大大增加了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 这也是导致奶牛乳腺炎发生生的的重重要要因因素素, , 必必须须予予以以重重视视。 。

2奶牛乳腺炎的预防策略

2.1加强管理措施

想要降低因为奶牛乳腺炎而造成的损失, 最好的策略就是加强管理措施, 积极的做好预防工作, 建立健全奶牛饲养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 使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有规可依”。尤其重要的就是加强奶牛产前和产后的管理, 因为这段期间是奶牛身体素质最差的时候, 很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侵害, 从而感染疾病。在养殖过程中, 如果发现病牛, 应该及时做好隔离措施, 对于那些体质而且没有价值的奶牛应该及时的淘汰, 并且对奶牛养殖场的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病原微生物无处不在, 想要预防奶牛乳腺炎的发生, 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这些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减少他们与奶牛接触的机会。所以在奶牛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及时清理粪便或者其他的废弃的物品。定点的堆积和定期消毒有助于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

2.2保持牛体和环境卫生

保持牛体和环境的卫生对预防奶牛乳腺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手工挤奶的过程中, 不仅要求挤奶人员具有熟练的技术, 同时还要保持挤奶环境的卫生。挤奶之前每头牛都要用专用的消毒毛巾或者纸巾擦洗乳头。挤奶时, 一定要先挤身体健康的牛的奶, 然后再挤患有乳腺炎的奶牛的奶。 如果采取机械化形式挤奶, 必须严格的遵守级数操作规程, 在挤奶, 之前挤奶工要严格, 做好挤奶机的管道、乳杯等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挤奶过程中, 机器的真空压力不能过高, 否则就会对乳房造成过分挤压, 从而不利于乳房的健康, 但是每次挤奶的时候都不能抽奶过快, 或者随意延长挤奶的时间, 每次接入一定要挤干净, 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乳腺炎症的发生。

2.3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

奶牛之所以容易发生乳腺炎, 与自身的机体免疫力句有很大的关系, 在预防乳腺炎的过程中, 提高他们的免疫力是预防工作的重点。所以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检测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尤其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是否达标。饲养过程的营养成分不平衡是诱发乳腺炎的重要原因, 如果每天给奶牛提供的食物中硒的含量过少, 则会增加乳腺炎的发病几率, 所以在饲养奶牛的食物中, 每天硒的含量不能低于0.2mg/kg。

2.4采用疫苗免疫乳腺炎

在奶牛饲养的过程中, 对经常发生乳腺炎的奶牛群, 应该综合考虑实际情况, 结合当地的流行病微生物的类型, 选择接种疫苗的方式进行预防, 可以有效的降低乳腺炎发生的发生几率。选择疫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有哪些病原微生物存在多种血清型, 比如引起乳腺炎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它们都具有多种血清型, 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没有或者仅有很少部分交叉保护。

3奶牛乳腺炎的治疗措施

目前, 奶牛乳腺炎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选用一些窄谱抗生素, 但是不建议长期食用固定的一种或者两种抗生素, 否则会很容易形成耐药的菌株, 从而增加奶牛乳腺炎的治疗难度。在治疗时都是选择最小抑菌溶度低的药物, 目的就是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选择药物治疗的过程中, 不能选择对奶牛乳房有刺激性的药物, 因为很容易加重乳房局部的炎性反应。在乳腺炎治疗期间, 乳汁应该被遗弃, 不可食用, 否则会因为乳汁中的残留药物导致身体出现健康问题。现在常用的抗生素有大环内酯类、三甲氧苄嘧啶、四环素等, 它们很容易到达乳腺组织。乳房内给药有助于局部达到最为有效药物的浓度。

除了化学药物, 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的治疗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选择中草药治疗奶牛乳腺炎时, 不仅可以达到较好的体内、体外抑菌的良好效果, 还可以起到提高奶牛免疫功能的效果, 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

4小结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 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 对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为了能够降低奶牛乳腺炎疾病的发生几率, 必须从根本上找出致病因素, 选择针对性的治疗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使奶牛乳腺炎的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孙广义.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10) .

[2]房志强.奶牛乳房炎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 2008, 29 (7) .

奶牛流产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篇4

1 流产原因分析

1.1 传染性流产即病原性流产

(1)细菌性病原微生物性流产,是指奶牛感染某些细菌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流产。如布鲁氏杆菌、胎儿弧菌、李氏杆菌、沙门氏菌、霉形体、衣原体、结核杆菌等。

(2)病毒性疾病流产,感染某些病毒导致的流产。如:伪狂犬病毒、口蹄疫(主要指乳房炎型)、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病毒性腹泻、细小病毒病、病毒性脑炎等。

(3)寄生虫引起的流产,如钩端螺旋体、附红细胞体、弓形虫、毛滴虫、牛梨形虫、边虫、血吸虫、疥癣、螨虫等。

1.2 非传染性流产(即一般性流产)

这类疾病与母牛有直接关系。

(1)奶牛的一般性生殖器官疾病: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先天性子宫发育不全、子宫粘连,严重影响受精卵(合子)在子宫黏膜上的附植或附植后胚胎与子宫黏膜发生生理性的结合联系,其结果必然出现流产。

(2)一些人为机械性与环境卫生的因素:因建筑设计不合理,地面滑引起牛跌跤或分栏架不符合个体大的进入而出现挤压(即对腹壁的物理刺激),其它如异常惊吓,奶牛剧烈运动,有害气体过高,打雷,飞机声音,人的过分抽打,预防注射保定不好等均可引起流产。

(3)管理不科学不合理,采用一些不符合怀孕奶牛的生理需要,极易出现应激现象或反应,乃至出现代谢异常或出现生理性损伤。。奶牛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可产生大量的乳酸和CO2及其它一些有害物质,它们达到一定浓度后,可使延骨髓的血管收缩中枢的兴奋性增高,使母体胎盘及胎儿胎盘血管收缩,从而使胎儿因缺CO2而窒息死亡,同时,奶牛长期处于应激性状态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浓度比正常奶牛高,反射性地导致子宫的强烈收缩,直接或间接地对子宫或胎儿造成伤害,使流产几率升高增大。应特别注意怀孕后期的奶牛更应高度重视。

(4)非传染性疾病因素:瘤胃积食、胀气,当怀孕奶牛出现积食与膨胀气时,可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同时,血液中的CO2浓度增大可使怀孕奶牛出现流产。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高度贫血、夏季热应激、感冒可使怀孕奶牛流产。

(5)生殖激素异常紊乱,怀孕是正常生殖生理现象,它依赖于体内各种性激素的正常调控。孕激性和雌激素是怀孕与流产最为密切的关系。当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雌激素水平偏高,易出现流产。怀孕奶牛采食过量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植物,使其雌激素增加,破坏子宫的正常生理机能,使胚胎死亡,导致奶牛流产。

(6)营养配比不合理不科学,最常见的常量元素(以P、Na、K、Cl、Mg、S)和微量元素(Cu、Zn、Fe、Mn、I、Co、Se)及维生素(VC、VB、VE、VAD3),如果长期供给不足,而出现营养素缺乏可导致奶牛流产。日粮配方不科学、饲喂霉变的饲草饲料也会引起流产。

(7)误用药物。①怀孕期的全身麻醉;②注射使子宫收缩的胆碱类、麦角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③过量运用驱虫、腹泻及利尿药物;④误用一定量的雌激素、前列腺素及不必要的大量流血或放血;⑤不合理用一些中药如乌头、红花、麝香、附子等。

2 流产类型与临床症状

2.1 习惯性流产

每胎怀孕母牛的同一时期或稍微推迟的时间内连续出现至少3次以上流产,可采取保胎措施度过流产危险期,必要时可淘汰母牛。

2.2 延期流产

胎儿死亡在母奶牛腹中,致使死胎长期滞留腹内。以干尸化或木乃伊胎儿或胎儿漫溶,出现子宫内膜炎。

2.3 隐性流产

母牛妊娠早已停止,而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一般发生在着床前后阶段,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胚胎死亡,胚胎早已被母体吸收或再次发情时随尿液排出。胚胎死亡是奶牛隐性流产的直接原因。

2.4 先兆性流产

怀孕母牛尚未到预产期之前而表现烦躁不安、腹痛的症状,阴道内流出少量分泌物。具有明显的分娩迹象,应注意保胎措施。

2.5 早产与小产

由于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应激因子均可使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分娩出不足月的活犊胎,这种犊胎成活率较低。怀孕母牛分娩出死亡的完整无变化的胎儿发生在预产期之前,某种原因导致胎死在奶牛腹中,死胎做为病理性异物促使奶牛的子宫收缩,排出死亡胎儿及死胎等污物。

3 科学预防

根据不同的流产类型及原因,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剖析流产真实原因,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流产率,增加成活率。

(1)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及三级生物安全制度,合理驱虫,科学免疫及消毒制度。

(2)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符合怀孕奶牛生理特点的饲喂方式与配合饲料。

(3)采取对因对症治疗的原则,合理排出各种流产胎儿,防止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4)加大科学培训,使养殖技术送入养殖小区和奶牛户手中。

(5)进一步让养殖户了解影响孕牛的各种药物与不良管理。

奶牛繁殖障碍病因分析 篇5

1.1 饲养不当

一些产量高的奶牛, 在产后刚泌乳时期还处在产后失重期, 要是管理员不能对奶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就会使得奶牛因为营养缺失而无法满足其身体需求, 造成失重期变得更长。奶牛的身体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其生殖器官就难以恢复到产前的健康水平。比如子宫不能如期复旧, 或者卵巢功能出现问题。

1.2 青年奶牛培育不到位

有些牛场没有认真培养青年奶牛, 或者储备的奶牛初次交配时的生长指标不符合相关的标准, 投产中的青年奶牛体重不达标。由于初产期的青年奶牛的泌乳时间比较长, 需要更多的生长营养, 因而它们会摄入比成年母乳牛更多的营养物质。奶牛的体重受干物质摄入量的影响, 要是奶牛没有获得生长所需的足量的干物质, 那么就不利于它的健康成长。随着食量的增加, 初产期的营养负平衡问题更加明显了, 其失重期也更长了, 这就使得奶牛会长时间不发情。

1.3 对高产奶牛管理不善

有些高产母牛会因为养殖管理者的管理问题而出现营养不良, 比如营养代谢病, 如果代谢病严重就容易出现条件性传染病。这种疾病会降低奶牛的免疫力。

2 如何提高奶牛繁殖率

2.1 缩短产犊间隔

奶牛繁殖率的提高, 可以通过缩短产犊间隔来实现。产后配妊时间和妊娠期是奶牛的产犊间隔。一般来说, 奶牛有280天的妊娠期, 因而产后配妊时间决定了产犊间隔时间, 而且奶牛产后发情期和发情时间内的受胎率又决定了产后配妊时间。所以, 根据这些来缩短奶牛的产犊间隔, 还能够使奶牛的产奶量增加。

2.2 科学选育选种

不少规模化的奶牛养殖基地都有一整套合理的选育选种计划。地区畜牧业管理部门要通过LPL和TPL指数改良奶牛品种, 以本地奶牛养殖情况来选择种公牛谱系, 并制定冻精计划, 这会降低奶牛因近亲交配出现的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几率。

2.3 科学管理

养殖者必须注重养殖场的卫生管理, 加强奶牛防疫和检疫工作。牛舍要通风排气, 并安装水喷设施, 以便应对高温环境对奶牛繁殖的不利影响。饲养时需要喂养全价混合日粮, 让奶牛的生产质量不断提高。充足供应奶牛繁殖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定期对奶牛的营养情况进行评分, 从营养、疾病、防疫、繁殖等方面来综合改善奶牛的生长环境, 降低繁殖障碍病的发生几率。

摘要: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中, 应该重视奶牛的繁殖学疾病防治, 这与奶牛的生产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 不仅影响奶牛的繁殖能力, 还对奶牛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探讨的重点就是奶牛繁殖障碍的病因及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奶牛,繁殖障碍,病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刘琼霞, 李秀山, 谭运华, 陈铁桥.奶牛繁殖综合征研究进展[J].吉林畜牧兽医, 2010 (05) .

[2]朱喜平, 吴敏.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其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 2011 (06) .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分析 篇6

1 病因分析

1.1 瘤胃迟缓和瘤胃积食

突然变更饲料或饲养班次。长期大量饲喂枯老的白薯秧、黄豆秸、花生秧、稻草、玉米秸等。饲后, 供水不及时, 或饮水不足。奶牛如吞食了产后母牛胎衣、垫草、塑料布及牛毛。精饲料喂量过大, 粗饲料喂量不足或缺乏, 牛栏不牢固, 当牛从牛舍或从牛栏内跑出, 而精料保管不善, 牛偷吃了过量的精饲料、豆饼后, 结果常常发病。治疗不及时常常继发瘤胃积食。

1.2 瘤胃臌气

瘤胃臌气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2.1 原发性瘤胃臌气

其特征是形成的气体小, 彼此不能聚结、融合。原因是由于气体被一种稳定性的泡沫所代替, 使瘤胃中正常发酵的气体化为泡沫而不能游离, 并与瘤胃中的固态和液态内容物混合。病因分饲料因素和动物自身因素两种。

1.2.1. 1 饲料因素

豆科植物和其他臌气性饲草中的可溶性叶蛋白具有产生泡沫的特性, 因此, 大量饲喂未经浸泡处理的大豆、豆饼以及苜蓿和生长迅速而未成熟的豆科植物、幼嫩的小麦、青草等可引起发病。谷物类精料如小麦、玉米加工过程中粉碎过细, 喂量过多, 采食快, 唾液不能充分与食物混合;在大量饲喂含碳水化合物饲料后, 瘤胃胃液pH值下降到6.0时, 这都显著地增加泡沫的稳定性。饲喂大量使用尿素肥料的植物, 或在饲料中钙、镁、尿素喂量过大, 或摄食葡萄糖等, 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当饲料如豆腐渣、青贮、白薯等发霉、变质或经雨淋、潮湿后饲喂, 常引起臌气发生。

1.2.1. 2 机体自身因素

因个体不同, 敏感性也各有差异。有的高敏感, 有的低敏感, 这种个体特异性反应可能是遗传的。易感母牛的唾液分泌显然要少于不易感的母牛, 而唾液的分泌量、唾液流出的速度和成分有影响瘤胃臌气发生的倾向。

1.2.2 继发性瘤胃臌气

其特征是产生的气体呈游离状态, 因呈非泡沫状, 所以与食物不相混合。主要是嗳气障碍, 气体排出受阻所致, 如食道狭窄、瘤胃炎、酸中毒、放线菌病、慢性肝病等。

2 防治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饲养管理制度

坚持科学养牛, 建立和健全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 是预防瘤胃疾病的关键。饲料应全面安排, 保证全年有足够的饲草、饲料供应, 防止饲料突然变换;工作日程、饲喂制度要固定, 不能随意变更, 变更时应循序渐进;防止因奶牛过食、偷食而造成的瘤胃疾病。

2.2 日粮供应要合理

饲料供应要根据奶牛生理阶段和生产性能的不同而及时调整日粮结构, 严禁为追求产奶量而过度增加精料现象。精粗比例产奶高峰期控制在60∶40, 产奶中期控制在50∶50, 产奶末期控制在40∶60;要重视干草的供应, 在饲喂劣质粗饲料时要控制进食量, 并做适当的加工, 要铡短后再喂, 喂时要配合其他饲料, 严防单纯化;要加强饲料保管, 防止奶牛偷食。日粮供应中, 还要注意碳氮比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的饲喂, 以防止或减少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2.3 加强饲料保管

做好饲草、饲料的保管工作,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冰冻饲料。饲料在加工过程中, 要注意饲料的大小、长短及尖锐异物的清除;谷实类不要粉得过细, 干草不要铡得过短;严防饲料中混入铁丝、铁钉等而引起继发性瘤胃迟缓的发生。

2.4 积极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

改变传统饲喂方式, 将各种草料如青贮、羊草、精料、苜蓿及啤酒糟等, 按标准量混合均匀, 本着少给勤添的原则撒在饲槽中饲喂奶牛, 可有效降低瘤胃疾病的发病率。

2.5 治疗

2.5.1 瘤胃迟缓

治疗目的在于加强瘤胃的运动及排空机能;制止瘤胃的异常发酵过程;恢复正常的反刍和食欲。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健胃制酵、调节瘤胃pH值、防止机体酸中毒。

2.5.1. 1 应用瘤胃兴奋剂, 加强瘤胃运动

新斯的明按每45 kg体重2.5 mg的剂量皮下注射;硫酸镁500~1 000 g, 加水配为10%溶液, 一次内服, 效果良好。

2.5.1. 2 调节瘤胃p H值, 恢复瘤胃微生物的正常区系

投服碱性药物:以体重为450 kg的成年母牛计算, 可灌服氢氧化镁400 g, 或氧化镁400 g, 或碳酸镁225~450 g。

2.5.1. 3 糖钙疗法

根据临床经验得知, 由于食欲和胃肠功能减退以及泌乳, 常导致低血钙。因此, 对于产奶量在每天20 kg以上的病牛, 用25%葡萄糖液500 ml、10%~20%葡萄糖酸感钙液500 ml、5%碳酸氢钠液500 ml、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 000 ml, 一次静脉注射, 每日1或2次。

2.5.1. 4 中药疗法

治疗原则是健脾胃, 补脾阳, 助消化。 (1) 加味四君散:党参75~100 g, 白术50 g, 云苓50 g, 炙草25 g, 故纸50 g, 川朴70 g, 木香40 g, 榔片30~40 g, 三仙 (神曲、麦芽、山揸) 各100 g, 为末, 80℃水冲, 一次内服。 (2) 健脾导滞散:当归70~100 g, 苍术30~50 g, 川朴30~50 g, 陈皮 (去白) 30~50 g, 枳壳30~50 g, 二丑 (牵牛子) 30 g, 三仙各50~100 g, 莱菔籽50 g, 榔片30~50 g, 甘草30 g, 生姜20 g。口黄湿重加云苓、茵陈;咳嗽加贝母、瓜蒌, 杏仁;口色清白、外感者加荆芥, 麻黄, 桂枝, 以解表;脾胃虚极加党参, 生芪;肚胀加乌药、木香。 (3) 平胃散:苍术100 g, 陈皮 (去白) 50 g, 川朴60 g, 炙草40 g, 干姜30 g, 青皮30 g。胃胀满不通加枳壳、白术, 咳嗽有痰加云苓、半夏, 伤草加谷芽、麦芽、砂仁、神曲, 伤料加山楂、莱菔籽, 热泻加黄芩、黄连、黄柏, 需下泻加人工盐。

2.5.2 瘤胃积食

治疗原则是尽快移除瘤胃内容物, 解除瘤胃酸中毒。

2.5.2. 1 药物疗法

(1) 灌服泻剂, 促进内容物的排空。常用方法是:硫酸镁500~1 000 g, 苏打粉100~200 g, 加足够水, 一次灌服;硫酸镁500 g, 液体石蜡1 000 ml, 鱼石脂20 g, 加水一次罐服。 (2) 加强瘤胃收缩机能, 解除酸中毒。可采用10%氯化钠液500 ml、20%安钠咖10 ml, 一次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1 000 ml、25%葡萄糖液500 ml、5%碳酸氢钠液500 ml, 一次静脉注射, 每日1或2次。

2.5.2. 2 中药疗法

(1) 加味大成气汤:郁里仁、火麻仁、只实、川朴、大黄、芒硝、二丑、槟榔、神曲、食盐、植物油各适量。 (2) 健脾消积散:砂仁、草叩、醋香附、苍术、炒内金、三仙、泻叶、炒千斤子、酒军、炒莱菔子、生姜、棉油各适量, 上药为末, 加油调服。如腹胀大可分二、三次服完, 若腹胀厉害可加甘遂25 g。积食后食欲不振处方:党参、白术、云苓、炙草、木通、榔片、三仙、莱菔子、川朴、枳壳、当归、陈皮各适量。

2.5.2. 3 手术疗法

即切开瘤胃, 掏出过量瘤胃内容物。本法应在急性和早期的病例使用;同时要根据积食的程度、阻塞物的性质来决定。但不应过晚进行, 否则, 由于病程延长, 机体中毒, 抵抗力降低而手术后效果不好。

2.5.2. 4 洗胃疗法

对于因大量采食精饲料而发生的积食, 可以经胃导管向瘤胃内大量投服生理盐水, 并将其导出;再灌入, 再导出;反复洗胃, 可收到治疗效果。

2.5.3 瘤胃臌气

治疗目的是尽快排出臌气, 减轻腹压。治疗原则是排气减压, 制酵泻下, 补充体液, 缓解中毒。治疗方法应视病情急缓、病情轻重、臌气的性质而定。

2.5.3. 1 急性病例

采用套管针穿刺放气和胃管放气法。

2.5.3. 2 原发性臌气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泡沫:花生油、亚麻仁油、大豆油60~120 ml制成2%乳剂, 一次灌服, 2次/d;鱼石脂20~25 g、松节油50~60 ml、酒精100~150 ml, 混合一次灌服;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500~1 000 ml、松节油80~90 ml, 灌服。

2.5.3. 3 灌服中药朱芋散

奶牛产后败血症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篇7

1 病因分析

从诊治的7例产后败血症患牛看,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难产助产或者剥离胎衣时消毒不彻底, 包括

分娩牛的外阴部及术者手臂、医疗器械等消毒不彻底, 使病原微生物侵入产道, 造成感染引起的。

1.2 粗暴的助产损伤软产道引起。

1.3 胎衣不下使病原微生物随胎衣上行感染, 或者剥离胎衣时机过晚或过早引起。

1.4 产后子宫弛缓 (复旧不全) , 恶露在子宫内蓄

积, 或产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等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1.5 难产时间过久, 胎儿在子宫内腐败分解引起的。

1.6 严重的脓性坏死性乳房炎、真胃炎等均能引起发生产后败血症。

在诊治的病例中, 有1例因胎衣剥离过早, 造成子宫肉阜损伤和出血, 为产后急性感染创造了条件而引起败血症;有1例是胎儿及胎衣在子宫内腐败分解毒物被吸收引起的;有1例是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引起的;有2例是脓性坏死性乳房炎引起的;有2例是由产后子宫复旧不全, 恶露蓄积而引起的。

奶牛产后易发生败血症, 除上述直接原因外, 分娩后母畜抵抗力降低也是致病的原因。

2 治疗

治疗原则是:以杀菌、补液、强心和防止酸中毒等全身疗法为主, 处理原发疾病, 消灭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及采取对症治疗的辅助疗法。

2.1 对生殖道的炎症, 可按阴道炎、子宫颈炎、子

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处理。但因多数是损伤性感染的炎症, 在治疗时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为了使子宫内的炎性产物和恶露迅速排出, 可用麦角10 m L皮下注射或乙烯雌酚20 m L肌肉注射, 促进子宫收缩。

2.2 为了迅速消灭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采用

了大剂量的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 直到体温恢复正常为止。

2.3 为了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防止机体脱水及酸

中毒, 促进血液中毒物迅速排出, 采用较大剂量静脉输给5%糖盐水、5%碳酸氢钠、维生素C、氢化钠可地松和10%氯化钠等药物, 对缓解体况, 增强抵抗力, 收到满意效果。

2.4 对两例急性化脓坏死性乳房炎引起的败血

症, 因为乳腺已失去治疗意义, 故没有进行治疗而告诉畜主应尽早淘汰。

3 体会

3.1 产后败血症, 病情严重, 发展迅速, 根据原发

疾病, 临床症状, 化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要早诊断、早治疗。

3.2 治疗过程中, 为避免炎症继续扩散, 应禁止冲洗子宫。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篇8

1 对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的分析

1.1 饲料营养问题

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 通常会出现更换饲料的问题。奶牛在长期食用同一种饲料的情况下突然更换饲料, 很可能会影响奶牛体内消化的不适, 从而引发奶牛出现病态现象, 加大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几率。另外, 奶牛出现乳房炎的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由于饲喂高蛋白、高氮的饲料。

1.2 受微生物感染

在奶牛饲喂的环境当中, 如果未对生活环境进行清理消毒, 生活环境中会存在大量的有害微生物, 影响奶牛的健康问题。因而极易造成微生物通过牛乳头进入牛乳房进而引发乳房炎, 对奶牛的健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经过有关研究调查显示, 感染奶牛产生乳房炎的微生物多为无乳链球菌与金黄葡萄球菌, 除此之外大肠杆菌也会引发奶牛患乳房炎。

1.3 遗传因素影响

对于奶牛的乳房炎, 经过研究调查发现, 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当患者奶牛长期患有乳房炎而未及时得到救治或者多次患病而且病情严重, 此时其后代母牛的患病几率要远大于其他奶牛, 而且这些患病奶牛的子代奶牛的乳房结构和形态多于正常奶牛不同, 一般为漏斗形乳头, 即乳头的倾斜度要远大于其他奶牛, 而且经研究此类形状乳房的奶牛较易患病, 大大增大了奶牛的患病几率。

1.4 饲养场管理的影响

在我国的奶牛养殖场的管理中, 各个地区都存在着差异, 饲养方式方法都不同。而且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都不相同, 有的地方的饲养场相对高端, 但是有的地区的饲养场则过于简陋。饲养场的奶牛多为多头奶牛共用同一个棚区, 活动场地也十分有限, 造成牛舍的环境极其恶劣, 对奶牛的健康生长十分不利。而且, 在这些简陋的饲养场中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充足, 对牛舍的卫生管理、挤奶操作、奶牛饲喂工作等做的都不够到位, 增大了奶牛患乳房炎的几率。

2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策

2.1 加强对饲养场的饲养管理工作

饲养场的饲养管理员以及卫生清洁员应当随时关注牛舍的卫生问题, 保持牛舍的干净卫生, 对牛舍铺垫的垫草及时进行更换以保持牛舍环境的干燥, 防止有害微生物滋生。另外, 管理人员应当制定牛舍的清洁管理规定, 对牛舍定时进行清扫、消毒工作, 保证奶牛生活环境的卫生, 保障奶牛的乳房健康。

2.2 对奶牛场工作人员做好挤奶培训工作

对奶牛场工作人员做好挤奶培训工作, 将挤奶流程规范化, 避免因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奶牛的乳房健康问题。在对奶牛进行挤奶工作时, 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做好奶牛乳房以及挤奶工具的消毒工作, 防止奶牛乳房及挤奶器具上的微生物相互传染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对乳房进行消毒时一般采用药浴法, 即使用5%的氯酸钠溶液、0.4%~0.6%的洗必泰溶液、0.6%~1.1%碘伏溶液等进行清洗。在挤奶过程中一定要用力适当, 不可用力过度危害奶牛乳房健康。在挤奶工作结束后, 一定要对奶牛的乳房及器具进行再次消毒。

2.3 进行药物预防工作

为了预防奶牛患有乳房炎, 可在奶牛的干奶期对奶牛进行药物防预工作, 即使用氨氯林作为新型复方药剂, 使用特异因子, 从而达到使奶牛乳房的乳头管闭合的目的, 有效的防止了炎症病菌侵入, 对奶牛乳房的保护十分有效。另外, 通过对奶牛的乳房进行药物预防工作, 还可使受损坏或受感染的奶牛的乳房进行保护治疗, 促进奶牛乳房内细胞再生, 而且在干奶期进行治疗还可避免药物残留在体内, 影响产奶质量。

3 结语

近年来, 随着奶牛乳房炎的频发, 对奶牛养殖产业以及牛奶生产产业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对奶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因进行研究分析, 对奶牛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 从而对奶牛乳房炎症的预防工作进行相关建议。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奶牛养殖工作中, 有近一半的奶牛受到过乳房炎的影响, 加大对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上一篇:消化内镜诊疗下一篇:高强度和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