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对比分析(精选12篇)
差异对比分析 篇1
网络传媒当下已成为最新的传播媒体, 不仅受青睐的人群居多, 而且开发网络视频软件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 说明传统的电视传播方式如不继续挖掘自身的优势以及融入网络传媒的特性, 其市场占有率将每况愈下, 同样网络传媒不改善自身的缺陷也会对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探讨差异性对各传媒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1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传播方面的对比差异分析
1.1 传播时效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网络传媒较电视传媒在传播方面更具有时效性, 一是由于网络传媒基于互联网这一载体, 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来查阅新闻, 观看视频, 同时还能及时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发布的信息, 完全不受地域的影响;二是当人们一时间错过了及时的信息, 通过搜索功能同样能观看到及时的社会动态。而电视传媒只能在固定的播放频道或是时段才能看到所需信息, 甚至有些信息人们通过其他途径早就已经获得了的, 也就失去了信息的及时性这个意义, 此外当人们错过了播放传播时间, 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可以再一次观看, 所以说电视传媒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上不及网络传媒。
1.2 传播交互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以往的大众传媒方式都是由特定的信息发布方, 专门的信息编辑人员通过编排来发布的, 所以人们只是信息的接受者, 电视传媒也是如此。但是在网络传媒中, 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 而且这种途径也能在无形中增加新闻发布的及时性, 正如当下的拍客就体现了网络传媒的民众性, 此外主动发布即时信息, 增加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感和价值, 这也是电视传媒所欠缺的一点。
1.3 传播真实性的对比差异分析
正是因为在网络传媒中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发布所见所闻所感, 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有些恶意宣传或是低俗, 不真实的信息存在, 导致接受信息的人信以为真, 对其价值观念或是心理状态造成影响, 这也是网络传媒不可消除的一个弊端。但是作为传统的电视传媒, 有健全的信息发布团队, 严格的信息筛选条例, 使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得到提高, 所以电视传媒的权威性较网络传媒获得的认可度更高。
1.4 传播直观感的对比差异
当举办大型晚会或是体育比赛时, 电视传媒通过卫星接收信号能将现场的情况通过清晰流畅的画面传递给观众, 带给观众极强的现场形象感和过程体验感, 因此会更加直观和富有感染力。但网络传媒要想在网络上发布第一现场的表演或是比赛时, 只能通过电视传媒的信号在网络传输, 这样会造成信息的滞后, 以及在网络的影响下, 还有可能出现画面不流畅的现象, 所以在直观感受上较电视传媒效果差。
2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信息反馈方面的对比差异
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决定了接受信息者可以随时发表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和意见, 同时也会及时有相应人回应, 正如目前的微博互动就体现了这一点。相比于电视传媒来说, 信息接受者虽然也能发表自己的想法, 但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是写信的方式, 信息反馈的效率会低很多。
3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在使用人群方面的对比差异
网络传媒由于需要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或是电脑打字, 因此其使用人员以青年为主, 且以中等学历群体为主, 但是电视传媒作为传统大众的第一传媒, 在使用人群上不具有局限性, 老少皆宜, 而且绝大多数中老年人群还是将电视传媒作为信息接收的主要渠道。
4 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改革发展方向
鉴于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对比差异分析发现, 各有各的时代特性, 因此可以对不同传媒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缺陷的改善, 促进各传媒的发展以及为人们提供更加可靠真实的信息资源。
一是电视传媒应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进一步结合互联网技术, 比如现阶段的网络电视, 实现了给人们提供大量视频欣赏的目的, 同时还设置了个性化的双向服务,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对视频的喜好和兴趣来挑选节目, 并且能和网络视频一样进行回放以及储存等。电视传媒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发达, 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这样不仅让节目的编排和制作更符合时代潮流, 而且电视制作团队通过阅读网络中的大量信息, 再对事件做采访或是发表观点时会更有深度。此外增加电视传媒与观众的互动性, 及时了解观众对电视传媒的详细需求, 让电视传媒更人性、科学, 方便用户使用, 比如现阶段的微信摇一摇参与电视互动就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 让观众观看电视节目的积极性更高。
二是网络传媒, 虽然网络传媒是当下的热点传媒, 而且通过网络能所搜寻到很多电视节目, 甚至是国外的, 这是电视传媒的不足之处, 但却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让有些视频播放的内容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因此网络传媒应效仿电视传媒加强监管力度, 成为文明和诚信网络, 给接受网络传媒信息的人提供积极地正能量。此外网络传媒最主要的是技术的投入和更新, 目前国外的互联网企业都在不断推出最新的网络视频技术, 所以国内的网络传媒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因为技术的革新能给信息接收者更好的享受, 同时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力的位置。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的差异性, 发现两者在传播时效性、直观性、交互性以及真实性这些方式上有所不同, 而且在信息反馈以及接受人群方面同样存在差异, 因此本文认为电视传媒和网络传媒应互相优势借鉴, 为将来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电子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 网络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 并且其所具有的特性对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 由此本文主要探讨电视传媒与网络传媒存在的不同点, 从而找到不同传媒新的发展突破点。
关键词:电视传媒,网络传媒,差异
参考文献
[1]闫俊杰.电视与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比较分析[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2011 (12) :482-483.
[2]胡军琅.电视与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比较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29) :137.
[3]甘井岗.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网络传媒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博览, 2015 (4) :226-227.
差异对比分析 篇2
摘要: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行为差异,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会形成不同的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要达到有效交际的目标,就必须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了解国际商务礼仪。本文将基于中西文化层面的差异分析国际商务礼仪的差异,希望对跨国商务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商务礼仪 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
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行为差异,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会形成不同的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要达到有效交际的目标,就必须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了解国际商务礼仪,去了解跨国商务礼仪的差异。概括来讲,造成商务礼仪差异主要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以及语言习惯等。本文将基于中西文化层面的差异分析国际商务礼仪的差异,希望对跨国商务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一、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人生意义常常与“忘我”或者“牺牲”相联系。它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个人可以弘扬个性,但不能将自我置于国家、集体之上;西方则不然,其主张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是社会的核心,追求个人利益的主观能动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实行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个人有满足自己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权利,有自己生活上的隐私。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它是决定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因素。
二、时间观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中,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因此,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奉行的则是线形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烈,做任何事都有严格的日程安排,时刻保持“紧张”的时间观念。这种差异表现在国际商务礼仪中,主要导致例如以下两个方面的中西差别:首先,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不重视预约,有时候即使预约,也不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而西方人则注重预约,且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安排活动。其次,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且在谈判中不喜欢停下或者保持沉默,而是习惯于速战速决。然而,中国人则喜好感情投资,喜欢宴请或者送礼物,在交杯换盏中达成一致,商务活动进程一般比较缓慢。
三、饮食观差异
在中国,饮食已经上升到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民以食为天”是其最好的表达。中国的菜肴讲究“五味调和”和“色、香、味、形、器俱佳”,追求美味,而忽略营养均衡;西方人饮食追求科学搭配,营养均衡,菜肴的“色、香、味”是次等要求。他们喜欢清淡少油、原料新鲜的食物,只是将饮食当做一种摄取营养的手段,吃得比较简单,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与客人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在形式上形成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然而,西方的宴会则讲究优雅温馨,富有情趣和礼仪,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在宴请礼仪方面,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西方则以“右”为贵,“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人们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宴席中,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此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四、语言习惯差异
在中国,谦虚被奉行为一种美德。所以,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常以“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来回应。这不符合西方传统,尤其是美国。西方人会对别人夸奖做积极的回应,常说“Thank you”。另外,中国人讲究贬己尊人,把自己的家叫“寒舍”,自己的作品叫“拙作”,称对方为“您”,对方的意见为“高见”、“宝贵意见”。而英语中的敬语和谦词则非常少见,在英语环境里,不管谈话的对方年龄多大、辈份多长、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您老、鄙人”等敬谦语。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的谦虚与贬己常常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
行为语言差异也是语言习惯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手势语、身势语、目光语、体距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举手投足之间往往都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比如,商务礼仪中最常见的非语言习惯首推握手。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重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就窘迫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
总之,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商务人士要想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交往,就必须文化层面理解和认识国际商务礼仪,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最终存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熹、陈悖, 跨文化交际语言得体性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5).[2].卞浩宇、高永晨,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2).[3].汪清囡,中西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经济,2006,(12).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国际商务礼仪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和国际贸易的联系渐渐加深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也越来越频繁。然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渐渐影响了国际交往克服由于文化因素所造成的差异已经成为中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所关注的问题。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我们需要对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分析。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西方礼仪
为了有效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我们必须通过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去了解国际商务礼仪去了解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概括来讲造成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下面这些方面
一、时间观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任意时间观念。所以中国人喜欢更灵活随意地使用时间。而西方人追求时间的直线观时间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因此他们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做任何事都有严格的时间表做每件事都很认真刻苦并且具有紧迫感。因此这种文化的差异还影响了国际商务礼仪国际礼仪中主要有两个重要的中西方差异首先商谈的时候西洋人喜欢开始就直奔主题不喜欢浪费时间。而中国人则喜好先和对方打好交道喜欢请对方吃饭或者送对方礼物的方式来增进彼此的感情使得商务活动的进行变得很慢。其次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不仅忽视了预约而且还不能很好的守时而西方人不仅注重事先预约并严格按照约定时间活动。
二、价值观差异
由于喜欢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中国人一般都有很强的依赖性。而西方人崇尚独立人格与自由。例如中国人注重自我家庭国家世界和平人品对于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这种性格的基础上关注国家热爱集体家庭和谐人际和谐。如果只考虑到个人的利益,则说明你人品很差。西方人的法制观念是很强的他们往往崇尚独立而不是由政府教会和其他组织的干扰。在家庭中,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自力更生的观念。再这一点上,中国文化则有所不同。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生活集体。父母对孩子关爱有加,喜欢一切都为孩子计划好,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又过分的宠溺孩子,结果使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差,即使在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国有企业的员工还是很不愿意失去安全的工作这种依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中国的礼仪也产生差异从未中西方礼仪从根本上有很大的差异。
三、饮食观差异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对中国人民有多重要因此中国人往往经常将吃饭当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追求注重味美和外表营养一般情况下都会被忽视。西方的饮食追求科学的饮食观念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西方人更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义他们关心饮食的健康和如何生存不注重美味的享受。并且在商务活动中中国人喜欢用圆桌安排饭桌把美味佳肴放在圆桌中心与客人相互敬酒让菜、非常的热闹在形式上形成一种热情、礼貌、团结的气氛。然而西方国家举行宴一般都追求高雅温暖比较有情调而且很注重礼仪为了达到交朋友的目的往往靠近交谈者交谈在宴请的礼仪的座位方面也有很大的讲究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以“左”为尊将地位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西方则正好是相反的已“右”为尊。“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人们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宴席中男女之间要分开坐女宾客的席位要比男宾客的席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来表达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必须要坐正了坐弯着腰低着头吃饭对他们来说用嘴凑上食物吃饭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但是这些恰好是中国人习惯的吃饭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是不喜欢喝太多酒的基本上都是品酒而中国的餐桌上酒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用酒来渲染气氛有时是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喜欢一杯一杯的喝。
四、交谈礼仪差异
在西方个人的利益是不能侵犯的。人们日常交谈是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的。他们不喜欢谈论关于结婚了没有、多大了、信仰什么宗教、年收入多少等问题认为这些问题都很粗俗的。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会问别人从哪里到哪去。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也不会问价钱。
不同于中国的比较含蓄的表达方式西方人则喜欢有什么就说什么说话方式比较直接、大胆。
美国人喜欢有自己的空间。两个人说话时时一般要超过五十厘米不能靠得太近。和别人同坐一桌或靠近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是先要得到别人允许后再坐下。
五、思维模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中心中西方人民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具有含蓄委婉语。而西方人来点直截了当的特点。例如当受到表扬或者赞美时中国人习惯上总要说“过奖了”、“不敢当”之类的客气话而西方人则会说“谢谢你的鼓励”之类的话表示对对方评价的肯定。西方人唱唱不明白中国人这种含蓄、间接的回答方式而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这种开门见山的方式也同样表示难以理解和接受。再比如中国人认为红色代表好的方面就像喜庆所以新娘在婚礼上一般都穿着大红色的嫁衣而西方人认为白色代表了爱情一样的纯洁因此新娘在婚礼上都是穿着洁白的婚纱在中国白色是死了人才穿的被认为是不吉祥的象征。
总结上面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我们必须在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礼仪文明。并且我们不仅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该借鉴其内在灵魂我们若想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交往就必须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并且要对各国的风俗习惯加以尊重同时求同存异既要尊重国际礼仪惯例也不能忽视礼仪的“个性”。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自己的传统礼仪都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提高人类文明素质为目的。
参考文献
[1] 金正坤 《商务礼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 张占一 《试仪焦急文化和知识文化》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
[3] 廖文丽《 比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4] 吴
冰 《中西方文化差异拾零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2
[5] 邢
东《中美文化差异管窥》 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 1997
[6]金正昆.《商务礼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7]王铭玉.《语言符号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文泉.《国际商务礼仪》.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中西商务礼仪的分析与比较
摘 要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商务礼仪是在国家贸易中人与人打交道中所遵从的礼节形式对商务活动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国际贸易活动的增加从事国际商务交际的人员与各国商人们的往来也因此日益频繁这使得商人在跨文化交际的同时必须将礼仪差异因素考虑进来。本文试通过分析中西方礼仪的差异指出商务交际活动应充分认识到礼仪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关键词商务礼仪
中国
西方
差异
一、前言
由于不同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间的商务礼仪文化也是既有其国际性又有其民族性。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随着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学习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它在商务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商务活动交往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种种差异。
二、中西方服饰礼仪上的差异
西方人注重身份把衣服变成象征中国则注重韵味。如果说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表现人体美而完全忽略了服饰理论那么中国服饰文化由于受到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影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道德上的体统。在穿双排扣西服时必须扣上全部衣扣。穿单排三粒扣西服时仅能扣上上粒或中上两粒扣子穿单排两粒扣西服时只能扣上上粒扣子不允许扣上单排扣西服的全部衣扣。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领带打好的标准长度是其下端抵达皮带扣。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而中国的一些传统服饰已渐退历史舞台除了一些特殊的场合或是时装发布会等中国人的穿着打扮已日趋西化。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在现代生活中服饰越来越成为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穿着打扮的得体与否不仅仅是个人品味的体现更能成为人们彼此衡量考虑的一个尺度。海罗德曾经说过“只有留给人们好的第一印象你才能开始第二步。”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味、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那么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尤其是在正规的场合穿着打扮的问题应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中西方会面礼仪的差异
西方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即使是第一次见面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限定西方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
四、中西方宴会礼仪的差异 一桌面餐具的差异
中餐宴会所使用的餐具一般是餐盘、筷子、羹匙、酒杯、调味碟、骨碟西餐宴会一般使用的餐具为刀肉刀、鱼刀、水果刀等、叉肉叉、鱼叉、点心叉、匙汤匙、茶匙、点心匙、酒杯。
二位次安排的差异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坐夫妇也分开坐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他们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三餐饮氛围方面
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中国人喜欢劝酒酒杯不空茶水不满。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方则认为不卫生实行分餐制。中国人宴请时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而且用餐程序较多。
五、结语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正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贸易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加强专业礼仪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礼仪意识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便利不但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还能在现代社会的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取得良好的结果或效益。
六、参考文献
差异对比分析 篇3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税制模式
一、中国和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差异
1.个人所得税在税收收入中的差异
美国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我国个人所得税比重仍然偏低,目前既不是国家税收的主体税种,也不是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
2.个人所得税职能定位的差异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仅承担了国家财收入主要来源的职能,同时又是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我国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收入分配调控上的作用有限,难以达到人们对其所给予的过高期望。
3.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差异
美国实行的是综合税税制模式,是将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各种不同来源的所得综合起来,减去法定减免和扣除项目的数额后,就其余额按累进税率计征所得税的一种课税制度。而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制选择的是分类税制模式,是将各种所得分为若干类别,对各种来源不同、性质各异的所得,分别以不同的税率计税的一种所得税课征制度。
4.个人所得税征管手段的差异
美国将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地掌握纳税人的纳税信息。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仍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计算机运用主要集中在税款征收环节,纳税稽查主要靠手工,税务机关的计算机未能实现与海关、企业、银行、商场的联网。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能力相对于美国,其弱势较为明显。
5.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的差异
美国是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的国家,其课税对象采取反举例,即没有列举不征税的项目都要征税。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税制,其具体的课税对象范围,应课税所得的认定由税法列举确定,凡列举征税的项目即为应课税所得,没有列举的不征税。
6.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的差异
美国税率为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在税率结构方面,美国允许采用“夫妻合并申报或家庭联合申报”制度。对“已婚、合并申报”适用的税率为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由15%~39.6%不等。我国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同时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7.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方面的差异
从各国个人所得税的实践来看,确定纯收入,即计税依据的基础都是费用扣除。美国目前所采用的是分项扣除,扣除方法采用定额与定率扣除。我国修正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的各项所得分项扣除,扣除方法采用定额和定率两种方法。
8.税收征管制度方面的差异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建立在自行申报的纳税制度的基础上,税务当局在每年纳税申报开始之前,公布一项按不同申报身份而制定的“收入表”,凡个人总收入超过规定标准时,就必须向税务当局递交正式的申报表,不能延期纳税,否则会被处以利息和罚款。我国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纳税方法。但由于单位、公民的纳税意识较弱,税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征管效果不理想。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目前税制模式已不适应我国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典型的分类所得课征模式。从公平角度来看,对不同来源的所得采用不同的征收标准和方法,不能全面地、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真实的纳税能力。从效率上看,由于对不同收入项目采取不同的税率和扣除办法,造成各项所得的税收负担不一致,从而诱使纳税人将其收入分解,多次扣除费用,以达到逃税和避税的目的。
2.在课税对象及范围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及范围采取列举项目的方法,即只对税法列举的项目征税,没列举的项目不征税。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清楚、明确,但实际上有许多该征税的收入都没征到税,反映出征收范围窄,造成税收流失。
3.在税率结构设计上不合理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它最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是计征所得税所普遍采用的。但是,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制,采用的是分类计征模式下超额累进与比例税率并存的税率。在征管水平达不到的情况下既损害效率,也违背公平。
三、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的对策措施
1.建立提高个人所得税比重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
公平和效率是制订任何税制都必须遵循的两项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迅速拉大,其分配的不合理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税收制度在收入分配的调节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改革现有的税制模式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为了既增强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又具有可操作性,近期内较佳的选择是分类综合课税制,即在继续普遍实行原先代扣代缴的基础上,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收入等经常性的所得实行综合申报征收,对其他所得则仍实行分类征收。
3.逐步扩大税基,调整税率,调整费用扣除标准
美国2/3的有收入者都是纳税人。相比之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基较窄,应扩大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将非法人的公司和企业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在此基础上逐步地统一税目、税率,并适当降低边际税率。在费用扣除方面综合考虑纳税人的婚姻状况、教育费用及房屋购建费用等因素,改变现行“一刀切”的做法,真正体现量能纳税原则。
4.加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
税收制度的有效实施是以强有力的税收征管为保证的。现实中的税制优化必须将税收理论和税收征管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税制优化中的许多现实问题。
5.逐步健全个人所得税配套税种
要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和遗产与赠予税,社会保障税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调节和收入手段,其简便易行,适用我国的管理水平,并且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意义上的公平具有重要作用。而遗产与赠予税可以将一部分私人财产转归社会所有,有效地防止私人财产因非勤劳因素而过度集中,导致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
参考文献:
[1]陈立,陈威.美国税制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刘丽坚.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J].税务研究,2008,(6).
差异对比分析 篇4
关键词:入境旅游,偏离份额法(SSM),变异系数(Cv)
目前学术界多是基于省级行政单元数据来研究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对我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省际以及地带间的研究居多[1,2,3,4],而对城市间尤其是不同省份但具有相似特征的两个滨海城市之间的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较少。国外学者对国际旅游区域差异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许多研究表明,国际旅游虽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往往导致区域差异加剧,主要是由沿海和内陆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和旅游供需分布不均造成的[5,6,7]。国内学者的关注也主要集中在旅游总体规模[8,9]、旅游流空间分布[10]、资源赋存[11]及竞争力等角度。这些研究都是基于旅游空间结构的静态差异上。本文分别以大连和青岛为研究对象,从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及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研究,侧重研究1996—2007年两城市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过程,并进行两者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各自的优势,据此提出各自借鉴、取长补短的建议与对策。
1 研究方法及数据说明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SSM法用于旅游市场结构变化分析,主要是以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区域样本,以全国为大尺度参照体系,将地方旅游客源市场在一段时期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转移分量和竞争力转移分量来进行市场变动趋势分析。本文以1997年和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选取分国籍统计的入境旅游人数为衡量指标,利用SSM模型从客源市场结构分析大连市和青岛市入境旅游的差异。其次,以1997—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选取旅游外汇收入、旅游入境人数为衡量指标,通过变异系数分析两城市入境旅游的竞争差异。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测度是基于一定的指标,且指标能够衡量各区域旅游经济整体状况[8]。采用入境旅游统计指标是基于该指标体系相对完善,各地区对旅游外汇收入的统计时间较早且统计口径较一致,能较好地反映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2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对比分析
2.1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总体概况
大连和青岛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两城市旅游核心吸引力相似而又有地域文化差异,彼此间有一定的竞争替代关系。就旅游业而言,两城市由于发展的路径选择不同,造成后天两城市旅游(以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的差异。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论是入境旅游人数还是外汇收入大连都领先于青岛,1996年旅游外汇收入大连是青岛的2倍以上。进入21世纪,差距逐渐变小,2005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青岛均超过大连。2007年大连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青岛的77.76%和86.1%(图1、图2)。
2.2 从市场结构看两城市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
从市场结构入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和区位两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地域差异存在的原因[12]。SSM模型应用于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研究的构建是根据SSM模型原理,假设某区域i和全国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其入境旅游人数和结构均会发生变化。假定基期区域i的入境旅游人数总量为bi0,终期为bit,把区域i入境旅游总人数按照客源地划分为n个国家或地区,分别以bij0、bijt (j =1,2,3,…,n) 表示区域i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分别在基期和终期到达的旅游人数;以B0、Bt表示全国在相应时期基期和终期的入境旅游人数;以Bj0、Bjt表示全国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在基期和终期到达的旅游人数[13],则区域i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rij= (bijt-bij 0)/ bij 0,(j=1,2,3,…,n,下同)。全国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入境旅游人数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Rj=(Bjt-Bj0)/Bj0。以全国各客源国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所占的份额为标准,将区域i各客源国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标准化后得到:bij′=bij0×Bj0/B0。所以,在(0,t)时段内把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到达某区域的入境旅游人数的增长量Gij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转移分量Pij和竟争力转移分量Dij三个分量,依次表达为[14]:Gij=Nij+Pij+Dij=bijt-bij 0;Nij=b′ij×Rj ;Pij=(bij0-b′ij)×Rj;Dij=bij0×(rij-Rj)。PDij称为总偏离分量,反映区域i第j个客源国或地区的总增长优势,其表达式为:PDij=Pij+Dij,进而加和可以计算出区域i的总入境旅游人数增量Gi以及总份额分量Ni、总结构转移分量Pi和总竟争力转移分量Di。假设区域i入境旅游人数对全国的相对增长率为L,可将L分解得到结构效果指数w和竟争力效果指数u,并且L=w×u。由上可知,如果Gi愈大、Li>1,则说明某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快于上一级行政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如果Pi愈大,w>1,则说明某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总体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良好;如果Di愈大,u>1,则说明某区域各客源国或地区总增长势头良好,具有很强的竟争能力。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SSM分析:本文首先以1997年和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分国籍统计海外游客量为依据,选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13个国家和港澳特区、台湾地区,其余国家和地区为一组,共计16个客源市场。同时,以全国海外客源市场情况作为上一级大尺度区域样本,利用SSM上述计算过程,通过基期(1996年)和末期(2007年)数据比较(省略原始数据),构建Shift-share分析表(表1),分析比较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市场发展态势和结构状况(表2)。
SSM结果总体分析:由表2分析可知,大连市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中在基期和终期的游客增长总量达到677549人次。相对于全国的增长率L=2.00>1,总结构偏离分量P=339450较大,且结构效果指数w=1.28>1,说明大连市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朝阳性客源市场优势明显,大连市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存在较大比重的高速增长市场——日本市场处于优势结构,且对城市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总竞争力偏离分量D=305187,竞争力效果指数u=1.57>1,说明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发展迅速,竞争能力较强,在全国的地位处于上升趋势,但各项指标均落后于青岛。虽然相差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演变,青岛旅游业发展迅速,与大连差距减小,最后超过大连。大连与青岛的入境旅游差异经历了“大一小一扩大”的过程。原因在于青岛的现有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体现在近几年旅游业规模和客源市场的扩张方面。
2.3 大连和青岛入境旅游的竞争差异趋势分析
对旅游竞争差异进行动态分析必须明确所研究的时间系列,该研究采用1996—2007年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从相对差异角度通过变异系数(Cv)的计算从侧面反映两城市入境旅游的竞争差异年际变化趋势[16]。其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式中,xi为每年各城市的入境旅游人数或旅游外汇收入;undefined为12年的入境旅游人数或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值。两城市之间入境旅游人数及外汇收入差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3),总体上处于下降态势。1996—1998年两城市旅游竞争差距变率下降,在模仿效应下青岛在向大连看齐。1999—2001年差距又再增大,忽略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2002—2005年差距趋于平稳并缓慢下降,2005年后又有增大趋势,此时青岛已跑在大连前面,可见两城市间旅游客源市场竞争将长期存在并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3 结论与建议
中西宴会仪式差异对比 篇5
(一)饮食内容的差异。
西方人在饮食上多是肉类和乳制品,如牛肉、鸡肉、猪肉、羊肉、鱼以及牛奶、奶油、奶酪等,蔬菜和水果等则作为辅食或配料。
而中国自古以农业文明占主导地位,在饮食内容上,以粮食作物为主,辅之以蔬菜和少量肉类,植物类菜品在饮食结构中占着主导地位.据植物学家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
(二)餐具的差异。
由于中国长期受农耕文化的影响,喜欢和平与安定的生活,反对侵略,而且喜欢使用热腾腾的食物,由此中国人采用聚餐制,所以只能使用筷子导热慢的餐具,而且使用筷子温文尔雅,极少出现一些不雅动作,对待食物是相当温柔。
相反,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喜欢实用肉类,所以必须使用刀叉等比较锋利的餐具。
(三)座次安排的差异。
传统的中式正式宴会采用圆桌,因为中餐的上菜方式,圆桌可以更好的照顾到每个人夹到菜。座次方面,一般主人会坐在正对门的地方,为的是看到客人及时作出迎接的准备。通常最重要的客人会安排到主人的左手边,第二重要的客人则被安排到主人的右手边,以此类推。
相反,在西方因为菜品不是很多样,多采用长桌,而且每人面前是同一份菜式。在座次方面,通常男女主人会分别落座在长桌的两头,男主人在正对大门或是包房入口的一头,女主人则在背对门的那头。男主人的右手边第一个位子为女性第一主宾客,而左手边为第一个位子为男性第二主宾客;女主人右手边的第一个位子为男性第一主宾客,左手第一个位子为女性第二主宾客,以此类推,男女穿插而坐,可 以保证就餐时对面一定是异性,左右两边也是异性。
(四)出席时间的差异。
准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遍适用的概念,然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不相同。在参加宴会时,由于中西方文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中西方人在出席时间上的差异也表现得较为突出。在中国宴会中,时间的多样化模式使客人更倾向于“迟到”,往往在规定时间的半小时之后到达。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而在西方国家中,各种活动都会按照预定的时间的时间开始,宴会要求参会者准时到达,否则将被视为没有礼貌,是对主人以及其他客人的极大不尊重。
(五)致辞、祝酒的差异
中餐习惯在开宴之前讲话、祝酒、客人致答词。在致词是,全场人员要停止一切活动,聆听讲话,并响应致词人的祝酒,在同桌之间相互碰杯,中餐敬酒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先后顺序,有人提议干杯后,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干杯前,可以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对方碰杯。将酒杯举到眼睛高度,说完“干杯”后,将酒一饮而尽或喝适量。然后,手拿酒杯与提议者对视一下。
西方宴会祝酒词则等到上主菜时才致词,等主人说完,大家会一起站起来举杯庆祝。西方祝酒干杯只用香槟酒,并且不能越过身边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干杯。
(六)进餐礼仪的差异。
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和合”的精神。由于在中国人们喜欢坐在一起进餐,共同夹一个盘子里的菜,所以当宴会开始时,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嘴时,才表示宴会开始,即客随主便。而主人一般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当有新菜上来,请主人、主宾和年长者先用以示尊敬。主人还要招待好客人,时不时要给客人夹菜,询问客人的需要还要劝酒劝菜,一定要使客人吃好喝 好。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美”的精神。西方人们习惯各点各的菜,即使是大家吃同一道菜,人们也会使用公共餐具把菜盛到自己碗中实用。在饭店聚餐时候人们认为是公共场合,所以整个进餐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交谈要轻言细语,不高声喧哗。而且在宴会上不但要衣着整齐,往往还要求穿礼服,并要求坐姿要端庄。其次,进餐时不能发出不悦耳的声音。
这些差异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
(一)历史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这就使得邻里乡亲生活联系更加的密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时他们喜欢就餐时有热闹的氛围,所以在饮食宴会上他们喜欢聚食制,这种用餐的方式就慢慢地流传下来,也是中华民族重视亲属血缘关系和家族观念在饮食中的体现。西方人是以肉为主的民族,是同各种野兽打交道,所以必须具备强悍的体魄和进攻性的性格,必须与自然相抗衡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他们喜欢冒险、开拓、冲突;而中华民族是以谷类为主的农业民族,其对象是土地和农作物,他们需要的不是进攻和凶猛,而是在耕作时的精心照料和耕作后的耐心等待,因而他们的性格必须倾向于平和闲静,他们必须与自然和平相处,所以他们安土重迁,固本守己。
(二)社会体制网络背景。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国家政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政府下的各种不同的制度也会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中华民族是社会主义国家,他们看重集体的力量,所以在饮食上就形成了“饮食所以合欢也”的集体主义思想;而西方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看重的是个人主义的力量,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竞争。这也为中西方不同的聚餐方式打下基础。
中美电商模式差异化对比 篇6
读者观点:崇尚实质数据的西方产业界,似乎被中国电商“小伙伴”庞大的消费驱动力惊呆了,他们需要进一步领会马云所代表的中国新经济模式的真正力量。
在业界看来,透过交易额的对比,更像是中美新经济模式的一次小规模集中对决,而在数据背后,中美电商营销模式的差别主要在哪里?
比较中美电商模式,人们发现美国模式更注重先锋性,而中国电商企业则注重实用,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量更为立竿见影。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司,从老牌的雅虎、谷歌、苹果到网络新贵脸谱、推特,个个如雷贯耳,但细心分析可以发现,除了亚马逊、eBay和苹果之外,多数业绩卓著的美国科技企业都更像是一个技术实验室,洋溢着各种奇思妙想,尝试用各种方式改变世界,而对于商业价值的实现、如何促进传统商业模式的转型,似乎倒不是最为关注。再反观中国电商的运作模式,从平台霸主级的阿里系,到第二梯队的京东商城、当当网、l号店,甚至连深陷争议、朝不保夕的团购和打车软件企业都深谙“拉动经济”之道,其运作模式对于获利的影响,远远大于美国同行。
模式差异关系到商业价值的实现。当人们觉得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已经涉足各个领域,“无所不是”时,说明它们已经真正跟百姓的生活紧密交织在一起,无法分割了。而这种对实体经济的渗透与拉动,绝不是实验室式的网络平台所能做到的。
人们注意到,一向崇尚实质数据的西方产业界,似乎被中国电商“小伙伴”庞大的消费驱动力惊呆了。但在单纯的数据比较之外,他们似乎还需要进一步领会马云所代表的中国新经济模式的真正力量。前不久,一则神贴《如何给山姆大叔解释中国“双11”》风靡微博、微信圈,折射出美国人对中国电商销量的震惊。
—王征 (济南)
差异对比分析 篇7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 资本主义市场不断发展, 大部分企业的资本结构已经逐渐向合理化与科学化发展, 为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生存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有关财务理论的研究也充分表明, 一个企业对其资本结构的选择影响着一个企业的价值与治理结构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稳定。
二、行业因素分析
(一) 资产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二) 行业分类
本文的行业分类主要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准, 选择我国上市沪深两市A股17个行业门类1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 以2012年~2015年最新数据为主要研究数据, 对样本的资产负债率做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描述。
(三) 行业统计性描述分析
注:数据来源于各行业年度财务报表及分析评价软件。
从表中输出的F值来看, 2013年至2015年F检验值 (6.24, 6.17与6.95) 均大于F比较标准值, 说明行业因素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据输出的P值 (表示显著水平达到P值以下时行业间均值无显著差异) 为 (2.14E-11, 3.21E-11, 4.73E-13) 。当显著水平取0.05或0.01时, P值均小于显著水平值, 说明行业间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行业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高度显著, 这17类行业之间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由表2可看出, J金融业、E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K房地产业的负债比率都高于当年的总样本平均值并且均超过了55%, 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属于高负债经营性行业这些行业的有形资产比重越高, 资产破产清算及担保价值就很大, 会容易得到银行信贷, 就导致企业负债率较高;F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大部分交易是现款结算, 信用风险很小, 资金周转得比较快, 使它能够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Q卫生和社会工作, R文化、体育和娱乐, 这四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相比最低, 处于20%~35%之间。其中G代表的交通运输、仓储业行业是固定资产需求很高, 全靠稳定的获利以维持企业运营, 是缺乏成长性、经营稳定的传统行业, 所以资产负债率也低于其他行业。Q卫生和社会工作, R文化、体育和娱乐属于无形资产比率较高的行业, 由于其投入较少, 固定资产比例较小, 无形资产比率较高的行业, 一旦破产, 成本较高, 一般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注:数据来源于各行业年度财务报表及分析评价软件。
三、结论及建议
整体看, 行业资本结构差异显著;不同的行业资本结构差异显著;不同行业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相同因素之下影响程度不同。总的来看, 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存在相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对其影响水平也不相同。
综上所述, 我国应完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 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至于公司治理结构则可以理解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等方面, 也可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拓宽企业资金融通渠道等着手。
参考文献
[1]王冬晓.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 2001.
[2]王冬晓.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方式选择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8.
[3]魏丽丽.我国行业资本结构特征及优化措施[D].天津财经大学, 2009.
差异对比分析 篇8
1%资料来源与资料处理方法
所用的对比分析资料为新旧站址2013年各月同期气温 (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 、相对湿度 (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 、风向风速 (2min平均风速、最大风向风速、极大风向风速、最多风向) 、深层地温 (40、80、160、320 cm平均温度) 等观测资料。资料序列完整。
根据气象资料对比观测期间检测资料评估技术方法, 对新旧站址观测数据进行对照, 通过统计并计算各月相关要素与新旧站址的对比差值。对比差值公式为Xi=Ai-Ui, 其中Ai和Ui分别代表第i次新、旧站址观测值。
2%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的差异分析
2.1%平均气温
由表2可以看出, 月平均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 差值在-0.4~-1.1℃。月均最高气温除1月份新旧站相同外, 其他月份新站均低于旧站, 差值在-0.1~-1.2℃。月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 差值在-0.5~-1.8℃。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
2.2%极端气温
由表3可以看出, 新旧站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在-2.0~0.9℃, 其中8、9、10月新站的月极端最高气温高于旧站, 其他月份均低于旧站, 差值最大的为-2.0℃, 出现在5月;新旧站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较大, 范围为-3.2~-0.4℃, 差值最大的为-3.2℃, 次大的为-2.8℃, 出现在12月。新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 出现日期不同;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明显低于旧站, 出现日期相同。
2.3%相对湿度
由表4可以看出, 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范围为-1%~12%, 1月份新旧站相同, 2月份新站略低于旧站, 其他月份新站均高于旧站, 差值最大的为12%, 出现在8月份, 夏季和秋季差值较大;新旧站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范围为-4%~17%, 3、12月新站低于旧站, 其他月份新站高于旧站。年最小相对湿度新站低于旧站2%, 出现月份日期均不同。
2.4%平均风速、风向
表5显示, 新站月平均风速比旧站明显偏大, 偏大范围为0.4~1.2 m/s, 2月份差值最大为1.2 m/s, 6月相差较小, 为0.4 m/s;年平均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0.9 m/s。月最多风向新旧站不同;年最多风向新站为NNE, 而旧站为NE, 且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
2.5%最大 (极大) 风速、风向
由表6可见, 安庆站月最大风速新站明显大于旧站, 偏大范围在2.2~10.3m/s, 差值最大为10.3 m/s, 出现在3月;4、5、10、11月最大风速的出现日期新旧站一致。年最大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6.4 m/s, 未出现在同一天。月极大风速除4月、12月新站小于旧站, 其他月份新站均大于旧站, 年极大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0.9 m/s, 也未出现在同一天。
2.6%深层地温对比分析
表7显示, 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1.2~2.6℃, 1、2、12月新站低于旧站, 其他月份新站高于旧站, 差值最大的为8月份, 达2.6℃;新旧站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1.5~2.6℃, 1、2月新站低于旧站, 其他月份新站高于旧站, 差值最大的为8月份, 达2.6℃;新旧站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2.2~1.5℃, 1~4月新站低于旧站, 其他月份新站高于旧站, 差值最大的为1月份, 达-2.2℃;新旧站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2.4~0.5℃, 1~7月新站低于旧站, 其他月份新站高于旧站, 差值最大的为1月份, 达-2.4℃。40 cm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低于旧站, 80~320 cm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高于旧站。
3%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的差异原因分析
3.1%新、旧站周围环境不同
旧站址位于城区, 由于旧站周围建筑物逐年增加, 人口活动日益密集, 居民生活、交通运输所排放出的CO2等温室气体直接增暖了大气, 较强的热岛效应导致气温升高;而新站位于城郊山坡上, 远离居民生活区,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观测场地势较高, 四周无影响观测场的障碍物遮挡, 气流畅通, 使得新站比旧站气温偏低, 湿度偏大, 风速偏大。
3.2%新、旧站下垫面性质不同
由于新旧站所处的地形和土壤的结构不同, 导致新旧站深层地温的差值不一致, 地形和土壤结构不同对新旧站的气温、湿度差异也有一定的影响。
3.3新、旧站海拔高度不同
根据风速随高度增加的规律, 新、旧站海拔高度相差42.2 m, 是造成新站风速大于旧站的原因之一。在近地面层,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可按照平均温度垂直递减率0.65℃/100 m[3]来计算, 得出新站气温下降0.27℃左右, 其结果与所统计的实测差值有差异, 说明新旧站气温的差别不仅仅是由海拔高度变化引起的, 还受观测场所处的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
4%小结
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4~-1.1℃, 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1~-1.2℃, 月均最低气温差值在-0.5~-1.8℃;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范围在-2.0~0.9℃, 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范围为-3.2~-0.4℃, 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新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 出现日期不同;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明显低于旧站, 出现日期相同;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范围为-1%~12%, 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范围为-4%~17%, 年最小相对湿度新站低于旧站2%, 出现月份日期均不同。新旧站月平均风速差值范围为0.4~1.2m/s, 月最大风速差值范围在2.2~10.3m/s, 年平均风速、年极大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0.9 m/s。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1.2~2.6℃, 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1.5~2.6℃, 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2.2~1.5℃, 320cm地温月平均差值范围为-2.4~0.5℃。40 cm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低于旧站, 80~320 cm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高于旧站。
通过对安庆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2013年新旧站址对比观测期间气温、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的统计对比分析, 发现由于新、旧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 使得新站与旧站观测数据有一些差值存在, 新旧站址气象要素的差异为新旧资料的使用提供一定的订正依据;为了资料能更好地延续和应用, 提高保护探测环境的警惕性和紧迫感, 避免探测环境再次遭受破坏就变得更为重要。
摘要:利用2013年安庆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 对安庆气象站迁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总结了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差值的形成原因, 认为新旧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观测场海拔高度不同是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 为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资料序列延续和订正提供参考, 为有关气象科技服务提供新、旧站址气象资料差异性订正依据。
关键词:迁站,对比观测,差值,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央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
[2]刘建洁, 周明辉, 罗飞海, 等.宁远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20-21, 26
差异对比分析 篇9
一、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
1. 文化背景差异
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古典舞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与个性特征。宋元之后歌舞逐渐被戏曲艺术取代, 而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舞吸收传统舞蹈的典型舞蹈动作形态、戏曲中的程式化表演和舞蹈身段、传统武术和古典芭蕾的方法, 再加上表演者的改进和完善, 最终在二十世纪50年代形成古典舞。它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主要为上身动作, 强调动作协调、组合, 要求内外统一、形神兼备。而西方现代舞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是一门全新的艺术形式, 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和自由, 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流行起来, 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 文化基础差异
由于二者诞生的地域不同, 因而二者文化基础是不同的。古典舞建立、继承、发展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 从戏曲中脱颖而出。在主体上, 它是继承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及古典精神。而西方现代舞建立在反传统理念之上, 其基本理念是去追求舞蹈不同寻常的意义, 力求多层次、多手段展示舞蹈魅力。因此, 西方现代舞没有固定不变的体系, 而是不断发展和创新, 焕发时代气息和现代特征。
3. 表达形式差异
古典舞讲究“以意示形”, 通常采用舞蹈形式再现历史题材, 展示历史题材的特有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而西方现代舞与之存在不同之处, 注重的是舞蹈的外在形式和艺术技巧, 专注于集中表达动作的空间, 以形为主, 主要体现动作的形式感, 强调“以形示意”。
二、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吸收借鉴
1. 吸收借鉴的利弊分析
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它们相互吸收借鉴既有利又有弊,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明确利与弊, 以取得更好的吸收借鉴效果。通过吸收借鉴能丰富古典舞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推动古典舞发展与时代同步, 增强其时代气息, 更好满足人们观赏需要。但吸收借鉴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果生搬硬套, 可能会导致古典舞失去其韵律和内涵, 又缺乏现代舞的时代气息。另外还可能导致古典舞失去根基, 影响古典舞的创新与发展。
2. 古典舞对现代舞的吸收借鉴
第一, 技法。要想促进古典舞的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通过吸收西方现代舞, 引进和补充更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现代舞的训练方法对古典舞有着重要的训练价值。例如, 玛莎格莱姆体系训练, 机遇编舞法、霍顿技巧、倒地爬起技术体系、林蒙技巧等, 这些训练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强调动作平衡和训练到位, 对古典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古典舞学习过程中, 上身训练时容易出现动作僵化的情况, 而现代舞收缩—放松、倒地—爬起等训练技巧, 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合理引入这些训练动作和技巧, 能增强古典舞演员的灵活度, 让他们在舞蹈表演中更为自如的舒展动作, 提高肢体协调能力与表现能力, 更为全面的把握古典舞的神韵, 提高舞台表现艺术效果和能力。
第二, 观念。古典舞吸收现代西方舞的观念, 并在训练方法上有所突破, 实现二者的改进与融合。具体训练步骤为:肢体开发思想, 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肢体技能, 促进舞者更好进行舞蹈训练, 并打破原有动作套路尝试去开发新动作, 促进舞蹈动作创新。其次, 用思想引导肢体。在舞蹈表演过程中, 运动的人体动作是形式, 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内容。训练和表演中, 可以利用思想去选择与思想情感一致的动作。舞蹈并不是简单的动作堆积, 而是动作、思想、情感等的多种融合。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与技巧, 更应该透过舞蹈技巧透析它所表达的舞蹈观念和艺术原则。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也有利于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效果。
3. 现代舞对古典舞的吸收借鉴
第一, 继承传统并创新发展。古典舞有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 要在继承这些优秀、合理成分基础之上, 结合时代发展需要, 推动其创新发展。也就是古典舞既要立足传统, 又要面向当代, 彰显其当代价值和审美追求。事实上, 进入21世纪以来, 古典舞发展进入新时期, 机遇和挑战并重。应该坚持民族性、舞蹈性和时代性的指导理念, 使古典舞紧跟时代发展, 把握时代主题, 并借鉴吸收西方现代舞的合理成分, 为推动现代舞蹈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 提高审美意识。在吸收借鉴古典舞的时候, 要提高审美意识, 从审美角度看待古典舞借鉴吸收的优势。经验表明, 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对传统古典舞全盘吸收, 而是要在鉴别的基础之上, 继承和发扬古典舞的合理成分, 吸收西方现代舞精华部分, 并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增强舞蹈艺术时代感、艺术感、空间感, 推动现代舞创新发展。
第三, 开展多元化、包容性的舞蹈教育。开展舞蹈教育教学工作时, 要发扬多元化、包容性的舞蹈教育, 让舞蹈的未来发展能够兼容并蓄东西方特色。舞蹈作品既有古典舞的传统特征, 也具有西方现代舞的时代气息, 并且自由发展, 不断创新。舞蹈教学时, 要将东方和西方教育有机融合起来, 让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东西方舞蹈特征, 更好指导自己的舞蹈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 推动舞蹈教学创新发展。
总之, 尽管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有很大不同, 但二者也存在相通和相似的地方。在古典舞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 合理借鉴和运用西方现代舞, 能改变古典舞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改进理论发展中存在的缺陷, 有利于丰富古典舞自身理论体系, 并体现古典舞的时代特征。另外, 对西方现代舞进行吸收借鉴, 还能推动古典舞自我更新和完善, 与时俱进, 更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摘要: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其文化差异体现在文化背景、文化基础、文化形态、文化特征等方面。由于各有自己的特点, 相互吸收借鉴既有利也有弊。古典舞要吸收借鉴现代舞的技法和观念, 现代舞要继承传统, 并推动其创新发展, 提高审美意识, 从而赋予古典舞以时代气息, 推动古典舞和现代舞取得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古典舞,西方现代舞,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李韵葳.探析现代舞在中国古典舞革新道路上的借鉴意义[J].艺术与设计, 2013 (8) , 132-134
[2]迟庆龙.中国古典舞对现代舞的借鉴之分析研究[J].科技导刊, 2010 (10) .242-243
[3]吴梦.浅谈中国古典舞和西方现代舞的文化差异与借鉴吸收[J].2011 (1) , 119-121
差异对比分析 篇10
一个完整语义的语篇应该具有意义内容上的语篇性, 这就需要语义的连贯性。所谓连贯, 是词语、小句、句群在概念、逻辑上合理、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所谓衔接是将语句聚合在一起的语法即词汇手段的统称, 是语篇表层的可见语言现象。尽管语篇的连贯并不依赖于衔接手段, 但大多数情况下, 一个完整连贯的语篇总是在语言各层次的成分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衔接, 从而使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所要表达的意图贯穿整个语篇, 以此实现交际目的。因此, 语篇的连贯常常需要衔接手段来实现。其中, 指称照应是汉英语言中非常重要的衔接手段之一, 其使用在两种语言中有共性, 也有差异。
本文所讨论的语篇以独立的整篇文章为对象, 即朱自清先生的佳作《背影》和张培基先生的译作The Sight of Father’s Back。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 我们可以对指称照应在汉英语篇中的差异窥见一斑, 从而发现汉英互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 指称照应
韩礼德和哈桑[1]认为在语篇中, 如果对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词语本身获得, 而必须从该词语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 这就产生了照应关系。因此, 照应是一种语义关系, 它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与或所指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根据韩礼德和哈桑[1]的划分, 照应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2 指称照应在汉英语篇中的差异
2.1 人称照应
1) 英语中大部分人称代词的性, 数, 格是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示的, 性的变化仅限于第三人称单数, 如he, she, it分别代表阳性, 阴性和中性, I, we代表单复数, I, me, my代表主格, 宾格和所有格。在译文中, 人称代词性的形态变化不多, 但是数和格的形态变化随处可见:since I last saw father、see me off、so we started out。而在汉语中, 只有第三人称性的变化通过形态变化来表示, 第一第二人称没有性的变化。在表示复数意义时, 汉语在单数形式的后面加上一个们字, 在《背影》原文中, 作者多次用我们来指代他和父亲。汉语人称代词没有格的形态变化即汉语人称代词用作主语和宾语时在形态上没有区别, 而是通过在人称代词后面加上的来表达。例如, 原文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此处“他的”指代父亲的, 是“他”的所有格形式。
2) 除了在性、数、格方面的差异之外, 英语中有反身代词, 如:I wanted to do all that myself。而汉语在表达反身意义时需要在人称代词的后面加上“自己”, 如“我自己”, 有时“自己”本身就可以用作反身代词。例如he finally decided that he himself would accompany me to the station的原文对应的句子为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3) 汉语中没有关系代词, 而英语有别于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英语中有关系代词。因此, 在许多情况下, 汉语语篇中的人称代词在对应的英语表达中可以用关系代词表示。
原文: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 托他们直是白托!
译文:I sniggered at father for being so impractical, for it was utterly useless to entrust me to those attendants, who cared for nothing but money.
原文中用人称代词他们来指代父亲嘱托的那些茶房, 而在译文中, 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who充当了汉语中人称代词的角色。
4) 从《背影》的原文和译文可以看出, 很多情况下中文表达不用人称代词而英文翻译时用了人称代词导致原文中的人称代词数量远远低于译文。例如:
原文: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译文:To think that he should now be so downcast in old age!
原文: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
译文:and his pent up emotion had to find a vent.
在以上例句中, 原文没有出现人称代词, 而译文中加了he, his这些人称代词, 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原文: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
译文:In crossing the railway track, he first put the tangerines on the ground, climbed down slowly and then picked them up again.
在该例句中, 中文原文重复用了橘子, 而译文中橘子第二次出现时便用了them来指代。
2.2 指示照应
与英语相比, 汉语语篇中的指示照应比较复杂。首先, 在数量上, 汉语的指示代词比英语多。陈安定[2]将汉语的指示代词作了如下划分:这、那指代人或事物, 这儿、那儿、这里、那里指代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代时间, 这么、那么、这样、那样指代性质、状态和程度。而英语的指示照应系统有:this, these, that, those, here, there, now, then, the。在用作限定词时, 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语也可以充当指示限定词, 如:今、本、此、该等。如背影原文中的我读到此处, 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的背影。
从背影的原文和译文中可以看出英语中的this/that与汉语中的这/那在指称功能上有不同之处。在语义上, this与这相对应, that与那相对应。但在指称功能上, 英汉指示代词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汉语语篇中, 这和那在表达时空距离时往往受心理或视觉的影响, 而英语中的this和that表达的距离概念较接近实际的时空远近距离。例如:这些日子,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 一半为了父亲的赋闲。正如许余龙[3]所说的那样, 由于汉语使用者往往能化远为近, 用近指词这来指称较远的事物。在例句中, 作者回忆的是两年前家中祸不单行的日子, 由于他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 因而在心理上仍然很近, 所以作者用了表示近指的这来回指前文描述的两年前的日子。
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the[4]。韩礼德和哈桑[1]认为, 从词源的角度讲, the是that的简约形式, 但它只能充当限定词。在指示照应系统中, 定冠词the表示其所指对象是特定的并且是可识别的。由于汉语中没有定冠词, 汉语在表达相应的指称意义时主要借助于以下几种手段:
1) 零式特指。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 但在汉语中, 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者语篇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 可以运用零式特指语, 即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因此, 在语篇上下文中, 汉语经常以原词复现的方式来实现语篇的照应。例如:
原文:我再向外看时, 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 自己慢慢爬下, 再抱起橘子走。
译文:The next moment when I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 again, father was already on the way back, holding bright red tangerines in both hand.In crossing the railway track, he first put the tangerines on the ground, climb down slowly and then picked them up again.
在原文中, 当橘子第二次出现时特指上文中第一次提到的橘子, 而在相应的英语译文中, tangerines一词第二次出现时是用定冠词the来表示特指的。
2) 这和那的使用。在汉语语篇中, 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 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 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例如:
原文:我读到此处, 在晶莹的泪光中, 又看见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的背影。
译文:Trough the glistening tears which these words had brought tomy eyes I again saw the back of father’s corpulent form in the dark blue cotton-padded cloth long gown and the black cloth mandarin jacket.
由于笔者在前文中提到过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的背影, 又一次提到时用那来表示特指。而在译文中, back是通过定冠词the来表示特指的。
2.3 比较照应
总的来说, 汉英两种语言的比较照应系统并无多大差异。从意义上看, 涉及比较照应的基本概念都一样。从表达方式上看, 汉英两种语言主要是通过形容词和副词来表达比较意义的。汉英两种语言在比较照应的最大不同在于英语除了运用词汇和句法手段外, 还可以通过改变形容词和副词的形态变化来表达比较意义, 而汉语的形容词和副词则没有形态的变化, 因而汉语中的比较意义都是通过词汇或句法手段来表达的。例如:
原文:近几年来, 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译文:In recent years, both father and I have been living an unsettled life,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our family going from bad to worse.
原文中用“不如”这样的词汇手段来表达比较意义, 而译文中则通过改变bad的形态变化, 用bad的比较级worse来表达比较意义。
3 小结
通过前文的讨论, 我们可以明确指称照应在汉英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在这两种语言中, 尽管这种衔接手段确有一些相似性, 但更多地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性联系到语言本身, 又一次证明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 而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在汉英互译中, 译者不能照搬原文的衔接方式, 应该在充分认识汉语和英语在衔接方式上的异同, 将源语语篇的衔接方式以恰当的形式在译语语篇中体现出来, 使译语读者能够真正领略到原文的风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2]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汉泰动物词汇象征义差异对比 篇11
【关键词】动物词汇 象征义 汉泰差异 对比
龙
“龙” 是中国文化中影响力最大的神物,在汉语动物成语中,带“龙”的就有49个,占动物成语的7%。传说龙是由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综合而成的形象,它是中国民族的图腾,中国人也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后逐渐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封建帝王的化身。所以,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熟语大多数都是褒义的,如“望子成龙”等。
但泰国没有“龙”,其十二生肖中只有“大蛇”,也称“纳卡”。它源于古印度的民间故事,是根据宗教信仰想象出来的头上有金色肉冠的大蛇,普通的“纳卡”有一个头,高贵的有三个头、五个头甚至九个头。泰国人相信“纳卡”是伟大、富饶、运气的象征,由于佛教中“纳卡”是佛祖的保护神,所以在泰国寺庙的屋脊或通向佛寺两旁的阶梯,都可以见到“纳卡”的形象。由于“纳卡”的神圣程度相当于中国的“龙”,我们最好不要议论或触摸它们。
虎
“虎”在汉语动物成语中有82个,占动物成语的11.71%,排名第二;在泰语成语中有40个,占动物成语的11.14%,排名第一。由此可见,“虎”在汉语和泰语中的地位都很高。“虎”是一种生性凶猛的动物,是“百兽之王”,所以其“凶猛”“危险”的象征义在汉语与泰语的成语熟语中都很普遍。
但是“虎”作为珍贵的“百兽之王”,威风凛凛,神气轩昂,在汉语中又常常被作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严的象征。汉语中的“虎踞龙盘” “藏龙卧虎”“虎虎生威”等成语熟语,都是用来赞美虎形与虎威的,可见“虎”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赞美与崇拜。中国古代对于“虎”形象的崇拜,集中地体现在军事上,例如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就刻上一只老虎,称为“虎符”,象征军威。泰国人对于“虎”,多数都是惧怕的,所以泰语成语熟语中的“虎”少有好的寓意,但“老虎藏爪”比喻“虎”勇敢但不表现出来、有能力却深藏不露,这个熟语既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不好的方面,所以没有表现出对“虎”明显的喜爱与崇拜。
牛
在中国农耕文明中,“牛”是重要的劳动力,是勤劳、任劳任怨的象征,人们非常敬慕牛。由于“牛”体积庞大,牛毛多的特点,汉语里有诸如“汗牛充栋”“多如牛毛”的成语熟语。牛性格犟,所以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如“牛脾气”。有人认为牛行动不便,脑子不够聪明,所以有“笨牛”。近些年来,“牛”可以用来赞赏别人,如“你真牛”,意思是夸对方很厉害,发自内心的感叹。
在泰国,没有“牛”这个总概念,只有“黄牛”与 “水牛”。由于“牛”与泰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泰语成语中带“牛”的有34个,占动物成语的9.47%,可以用来比喻各种事物,如比喻事后补救的“亡牛补牢”,比喻强迫人做事的“按牛头使其吃草”,比喻指桑骂槐的“画虎吓牛”,比喻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黄牛的事还没完,水牛的事又来了”,比喻老夫少妻的“老牛吃嫩草”等。但“牛”(水牛)在泰语中最常用来比喻蠢笨、愚钝、不开窍的人,所以泰语的“你是水牛”“你像水牛一样”意思就是严厉地辱骂对方蠢笨,这是一个贬义词,长辈教师们都教育孩子不要对人使用这个词。因此,最好不用“你真牛”来称赞泰国人,会引起歧义。
象
大象在泰国是吉祥的象征,古时候的战争中,大象是最重要的坐骑和行军工具。在泰国,“马”并不常见,所以大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助手。泰国人感谢与崇拜大象,稀有的白象更是作为皇室才能养的“宠物”。泰国人对大象的爱与崇拜不亚于中国人对于龙的爱戴,“象牙”“白象”等关于大象的部位或名称,在泰语里都有专门的高级词汇。正因为大象在泰国人心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泰语中带“象”的成语就有30个,占动物成语的8.36%,排名第五,如“白象出生于农村”,比喻落后偏僻的地方也可以有出众之人,“巨象王”,比喻拥有权力的人。我们要理解泰国人对大象的感情,不要买象牙制品,不要伤害大象,尽自己之力帮助喂养大象的人。大象在中国并不常见,只有在云南等地少量栖息,所以在汉语中关于大象的动物成语只有四个,占动物成语的0.57%,如“瞎子摸象”“人心不足蛇吞象”等,中国人只把大象作为一般动物看待。
猪
“猪”是中国最常见的家畜,但在十二生肖中,却是涉及成语最少的动物。“猪”在汉人心中,就是脏、懒、笨、好吃好睡的印象,所以带“猪”的成语熟语一般都是贬义的。 “猪”在泰国人眼里也有胖、脏、笨、懒、动作慢等印象,但“猪”在泰语里还有“弱者”“容易受欺负的人”之意,可作为副词,表示容易、方便、轻而易举、毫无阻碍,例如“这项工作很猪,他没做多久就完成了”。因为“猪”被养来作为食物,猪肉易得,每天都可以方便地买到,所以由此引申出容易、方便、易于理解等意思。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总结了龙、虎、牛、象、猪五种动物在汉语与泰语中的象征差异,从而有助于与泰国人较为顺利、“安全”地进行日常交际。
【参考文献】
[1]谭美琴.汉泰语比喻句中动物词的不同文化内涵研究[D].云南大学,2011.
[2]告达君·素帕.汉、泰动物成语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
[3]孙文斌.汉泰动物成语的对比分析[D].厦门大学,2008.
差异对比分析 篇12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均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 而莫西沙星是新型的喹诺酮类药物, 二者均可以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了进一步探讨上述二药在社区性获得性肺炎中的治疗效果, 本文选择我院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分别应用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治疗, 观察二者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共100例, 上述患者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1]。所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可合并有发热, 均经X线胸片检查显示片状或者斑片状浸润性阴影。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 男29例, 女21例, 年龄最小为60岁, 最大为76岁, 平均年龄为 (68.7±5.9) 岁;上述患者中发热35例, 单侧湿啰音24例, 双侧湿啰音26例, 白细胞计数高出正常范围值22例, 低于正常范围患者12例, 处于正常范围患者16例。对照组患者50例,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最小为60岁, 最大为75岁, 平均年龄为 (67.1±6.2) 岁;上述患者中发热36例, 单侧湿啰音23例, 双侧湿啰音25例, 白细胞计数高出正常范围值23例, 低于正常范围患者14例, 处于正常范围患者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 每天400mg静脉注射, 连续应用7~14d;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 每天200mg, 静脉注射, 连续应用7~14d。
1.3 疗效评定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实验室检查恢复情况和病原学检查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为4个级: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范围, 病原学检查显示阴性, 为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好转, 实验室检查指标大部分恢复正常, 病原学检查显示阴性, 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 白细胞计数显示正常, 体温恢复正常, 为好转;治疗后病情没有改善, 实验室检查指标未恢复到正常范围, 病原学检查仍显示阳性, 为无效。其中治愈例数与显效例数之和为有效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 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36例, 有效11例, 观察组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愈35例, 有效11例, 观察组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出现2例不良反应, 其中1例为轻微静脉炎, 1例为消化道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3例不良反应, 1例为轻微静脉炎, 2例为消化道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老年人群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在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 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是重要治疗措施, 在对抗菌药物选择中, 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为首选。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是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 在抗菌谱范围上, 莫西沙星的抗菌谱较广, 但同时也保留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 增加了对厌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莫西沙星对非典型的病原体也有较强的抗菌效果, 如对支原体、衣原体等有较强抗菌效果。再者, 莫西沙星半衰期较长, 药效持续时间长, 其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 能够较快速度在肺组织中渗透, 在支气管黏膜和分泌物中浓度较高, 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2,3]。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治疗, 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 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近, 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近似, 均轻微, 说明莫西沙星在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方面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与左氧氟沙星疗效近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0) :651-655.
[2]刘又宁, 陈民钧, 赵铁梅, 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