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学

2024-07-24

我要学(共12篇)

我要学 篇1

智障儿童大脑损伤部位、程度不同, 第一性障碍所带来的派生障碍无论在性质上和程度上都有所不同, 导致的学习基础薄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现在他们比正常儿童层次差异性更大。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差, 感性知识贫乏, 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 稳定性差, 思维不连贯, 抽象概括能力差。鉴于此,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集中授课, 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 实现了智障学生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的转变。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及教学内容, 灵活安排学生座位,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并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 让人人参与“学”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 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得到许多信息, 受到启发, 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自信心, 求知欲, 这样的教学能使每个智障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一、运用直观教具,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智障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过程来说, 很多的具体事物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是形成一个比较模糊的表象, 也就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 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学生在理解或者进行思维的时候, 都需要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这是一个思维飞跃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如在教学“认识数字2”时, 我将可爱的玩具“鸭妈妈和小鸭”带入课堂, 先让学生玩一玩、摸一摸、捏一捏、再猜一猜, 我们今天认识的数字宝宝和这些小鸭外形有些像, 这个数字宝宝是:“2”。接下来让学生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把数字“2”写入田字格中, 根据学生的书写, 组织生生评价, 写得好, 好在哪里, 不好又在哪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很高, 愿意看也愿意学, 在教学中出示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玩具小鸭,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触摸, 以及动脑筋思考等方法很快掌握了新知识。

二、分组学习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把“要我学数学”变成“我要学数学”

在教学中, 按学生能力高低分组, 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 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创设自主学习的舞台。如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拿一拿, 通过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通过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 做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先。这样, 就能实现智障学生从“要我学数学”向“我要学数学”的转变。

例如, 在学习“元、角的认识和使用”时, 可以设计超市购物场景, 先让学生在生活模拟室里模拟到超市里买自己需要的物品。学生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 然后到收银台缴费, 这时他们用自己手里的“人民币”缴费, 有的同学拿一支铅笔, 单价是两元, 这时会看到他们是怎样拿出两元的, 可能有的同学拿出两张一元的;有的拿一张一元的, 一张五角的, 五张一角的;或者有的拿一张一元的, 十张一角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看一看, 比一比哪一组方法多”, 学生会积极地表现自己, 从而对单调、枯燥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并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学习不同的方法, 这就增强了智障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游戏创设情景,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实现“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的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 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能够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智障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智障学生爱玩爱动, 对自己的约束力差, 注意力易分散, 课堂上经常做一些和课堂无关的事。而游戏是儿童锻炼器官、获取知识、懂得规范和适应社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并且利用游戏教学有利于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教学时利用“比一比”、“赛一赛”等游戏形式, 使智障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游戏中,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障学生同正常孩子一样都是祖国的花朵, 只是颜色不同, 作为教师,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在原有颜色的基础上变得更鲜艳, 这是我们的义务, 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要学 篇2

嘿!别光看着现在了,其实从不会到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呢!

我是从读大班的时候开始学游泳的。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一下水就被呛了好几口,鼻涕眼泪都不听话地跑了出来。我想:唉!学游泳这么难,早知道不来学呢!回家路上,妈妈对我说:“碰到困难,我们再坚持一下,事情就会好转。”好吧,我就再坚持一下吧,我心里想。

接下来的几堂课,我都很认真地跟着教练学蹬腿、划水。晚上回到家时,我还在床上教爸妈学游泳动作呢!我觉得在床上做游泳动作比在水里做轻松多了,于是便对妈妈说:“妈妈,我以后就在床上练练吧。”

“这怎么行呢?”妈妈大笑着答道,“学游泳肯定要在水里练的,我相信你肯定能学会的。”

在水里,我因为有点害怕,有一次,我紧紧抓牢教练的胳膊不肯松手,教练就笑着说:“沐阳,我又不能一辈子陪着你!”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篇3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

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

1.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2.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

3.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使学生情绪兴奋,从而积极对待学习活动,自觉思考问题。

四、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五、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愉悦”学习

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定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我要学 篇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诱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更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开头。教学中我常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努力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在一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为了扫清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在新课刚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两个人一组,自愿结合,通过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使学生对这四个词的意思加深了理解,轻松接受了本节课的有关内容。再如,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为了很自然地引出分数的作用,我用情境引入法,先出示四个“饼”图片,然后开始进行讲故事:猪妈妈烧好了四个饼,平均分给两头小猪,问每头小猪分到几个饼? (学生用手指表示2个 )又来了2头小猪 ,把四个饼平均分给了4头小猪 ,每头小猪分几个饼? (学生用手指表示1个)今天猪妈妈只烧了一个饼,就来了两头小猪,要平均分给2头小猪,每头小猪分到几个饼? (半个)不能用手指表示了,也不能用学过的数字表示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分数。分数是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不是整数的数,通过这个实例,学生自然了解了分数,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学习了新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可以将图像、声音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制作成动画充分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不长, 如果总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讲、练,学生就会感到厌烦,不利于掌握新知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环境下,小学生对精彩的动画故事,奇妙的图像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的好奇心一旦发展成认知兴趣,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内容,我设计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面。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那堂课,我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预告节目的录像,让大家找出动画片的播出时间,由此引入新课。在感受一日24时的时候,我又播放了孩子们一日的生活情景: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来到学校,开始了上午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转眼到了中午12时,同学们正同家人围坐在饭桌前,香甜地吃着午饭。这时,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我问:“这个时间怎样表示? ”同学们有的说“下午1时”,有的说“下午13时”。我补充道:在一日内,由于时针第一圈走了12小时 ,因此在走第二圈时 ,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时刻数加上12。“13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到。 (继续看录像 )到了14时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又到了午夜12时,夜深人静……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的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在沉闷的气氛中度过漫长的40分钟,学生看似遵守纪律,循规蹈矩,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努力营造自由、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激励学生思考、探索,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主。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就利用了学生爱实验不爱计算的特点,将圆柱体的数据设计成能够口算的简单数,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观察,自己得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口算出多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既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找到了学习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更创建了新型教学结构,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热情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 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能一连几个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根据我的观察来看, 他们最多只能连续地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所以我想: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学习数学知识呢?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游戏:夺红旗、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五、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来源于生活实际,用于实际生活的会更想学,更容易掌握,灵活运用。如学了求总数的简单应用题后,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有9张桌子,又买来8张,请你当小会计算一算学校现在有多少张桌子? 最后小结:老师要谢谢小朋友帮了我这么大的忙。再如教学面积与周长时,联系实际进行区别:擦玻璃窗时,擦的部分是它的面积还是周长? 锻炼身体时绕操场跑步,跑的部分是面积还是周长? 这样既使学生更简便更清楚地理解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平时爱观察的好习惯。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 你们说学习数学有用吗?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篇5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绝不仅是教者一厢情愿的教学最佳境界,更重要的是这话体现了学生们渴求获得自学能力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求教师要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而使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浅薄的认为:

第一、数学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摸得着、抓得住,要接近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在提出问题之前要为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如果直接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的同学如同“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不知应从哪些方面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不但浪费探究的时间,也会导致整个课堂乱而无序。所以,我在学生探究之前,首先让学生通过摸感知了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格。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按表格中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个表格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手中的学具,根据表格中所提供的目标,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有条不紊的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

歌德曾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富于启发和想象,难度适中,让他们体验到解决一个个有趣问题后的快感,这无论是对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是提高学生能力及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很多特级级教师名师的课堂区别于普通教师的地方就是擅长于师生对话的艺术,而师生对话这一互动行为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善问活答。记得张齐华老师在《分数的认识》一节课上先后提出“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现在就请大家看书,通过看书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哪些还解决不了?”我们一起来解决?“这样三个极富启发力的设问,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循序渐进,层层剥笋,实现学生思维的”自主加速“,我想这就是在教师在精心设问下,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精心设问,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让学生积极去发现、去探索、去求知、去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尝试着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新知识。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课时,因为学生有了学习圆的基础。我就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自己推导出公式。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同学有些疑惑,后来在我的鼓励下,全班同学都跃跃欲试,信心十足,学习热情高涨起来。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动手实践操作起来了,讨论得热火朝天,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自己动手用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同学们轻而易举地就推导出了圆面积的公式。这节课,我没有讲,学生们就学会了新的知识,而且是自己亲自实践得来的结论,掌握得更扎实。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以后真的应该相信学生,放开手大胆的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锻炼。有了这次成功的经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尽量的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的点拨及时会使学生的认识全面深刻;点拨的细致会使学生理解层层深入;点拨的精妙会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点拨的到位才会切切实实地让我们的课堂做到“自主而不自流”。多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结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使学生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发展能力的过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让儿童进行自己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而让孩子发现的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

教师的点拨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要“点”在学生不懂或似懂非懂处,“拨”在学生忽略而与教材重点、难点关系紧密处,教师的提示点拨需要把握好“度”。教师必须把握自主探索与“点拨”间的平衡,点拨引导都要适度,千万不要用教师的思路替代学生的思路,尽可能将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在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给予适量、适时、适度的点拨。以“点睛”式的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其把准方向,将自主探索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第四、培养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去求异,去发散,去质疑,从而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来。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舍得挤出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必须侧重引导学生在“怎样问”和“问什么”上下功夫。学生学会质疑,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我在上课时就利用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虽然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很肤浅,但教师要正确引导,耐心倾听,同时热情鼓励每个学生。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后,适时表扬,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提出毫无意义的问题时,也不批评,而是适当地帮他修改问题,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宽容、尊重、理解的学习氛围。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逐渐了解了哪些问题是对学习新知识有帮助的,应该提出的,哪些问题是全班都已掌握的,没有提出的必要。这样,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质疑、解疑,实现了自主学习,同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更牢固。

浅论“要我学”与“我要学”转变 篇6

一、参与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为学生设计参与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与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同时也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掌握了量与量之间、形与形之间、量与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学习的兴趣。

二、应用知识中持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

三、目的性教育中持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持浓厚的兴趣需要对学习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就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须的知识,体现着“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反映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无论将来干什么,要为祖国作出贡献,都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从小学开始好好学习,付出不懈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现实”,从而帮助学习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使美好的愿望成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告诉他们:“当医生就要懂得药性和剂量搭配”,“当建筑师就要会计算面积及用材多少”,“当企业家要懂得计算成本和利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数学,买东西算钱需要数学,做衣服量尺寸需要数学。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四、榜样教育中持趣

我要学 篇7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 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 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 培养兴趣有特殊的意义。小学生年龄小, 道理懂得少, 各种心理过程常常带有很多的无意性, 所以, 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他们学习新知、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 才能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进行探索学习;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 他才能集中注意力, 积极思维, 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只有满怀兴趣的学习, 才能掌握快, 记得牢, 效果好。学习语文就是这样, 如果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 “一上课就叹气”, “一做作文就头疼”, 这怎么能学好语文呢?所以,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兴趣当作培养学生成才的起点, 把兴趣当作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 学生才有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自身。

如何培养学生以“趣”为师,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经验来看, 觉得特别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以“趣”为师,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特别是对年龄过小的学生, 这种感染作用更加突出。学生对老师是真诚尊敬的、充分信赖的, 如果不尊重学生, 不爱护学生, 学生就会产生反感, 或者望而生畏, 或者厌恶, 这种情绪, 会引起他们对语文课的反感。所以,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在于老师要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所讲产生兴趣, 主动去学习。李刚老师在上《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之前, 和学生不曾相识, 然而开课后, 他以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与学生进行了情感上的交流, 在游戏中他那亲切的言行、鼓励的方法顿时拉近了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马上对这位老师的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乐意去学这则寓言, 而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管多差的学生也能勇敢举手发言, 这时, 不论学生答得怎样, 他都以引导、启发为主, 从不着急, 从不发脾气, 总是那么和蔼可亲, 即使是批评, 也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关怀、爱护他们。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而且学得那么认真, 那么积极, 以至于下了课后, 学生还围着李老师讲个不停, 问个不止……

二、以“趣”为师, 注重多媒体的运用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记忆, 有过的事和干过的事留在脑子里的印象深, 有趣的材料不易忘掉。因此, 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学生很容易产生新奇的感觉并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和理解, 集中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兴趣中主动学习有关知识。所以,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能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从而快乐地学习, 笔者深入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本身内在的趣味因素, 根据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制作成课件, 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 我借助录像进行教学。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对于小学生而言, 很多都没有身临其境, 很难体会到黄山奇松的神奇、秀美!对于文中所说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千姿百态, 我觉得用图片还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果用录像会更显鲜明贴切些。于是, 在讲这课时, 我引导学生观看了一段有关黄山奇松的录像, 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动听的解说词, 黄山那美丽、有趣的风光很快把学生带入了美的情境, 学生看得如痴如醉……这样, 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 教中有趣, 学中有乐, 不仅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 合理想象, 增强了学习兴趣, 还使学生欣赏了美, 收到了美的教育。总之,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激趣、激智的尝试, 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趣”为师, 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 因此,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特别是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 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自己想一想, 亲手做一做, 一旦他想出来或者做对了, 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 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设问, 要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目标、方向, 让学生在想想、做做的过程中感悟文章, 理解词名, 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我要学 篇8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道出了兴趣对求知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 积极性就越高, 效果也就越好, 做教师的就应该Try ourbestto make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教师第一次到新班上课, 尤其是初一新生第一堂课非常重要, 第一次与学生见面总是特别注意教师的一举一动, 特别是对英语课, 感到特别好奇。这一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对今后的英语教学也是具有很大影响的。有经验的老师善于抓住初学者的好奇心理, 因势利导, 设好导言。比如用流利的英语加上适当的翻译讲解学校的概况, 并作自我介绍:“Hello!Nice to meet you!This isyour first English class.I'm your English teacher and you are my?new students.My name is...”力求说得流利、优美和动听, 然后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英文说明和日常用品的英文直观材料, 或身边的事实, 说明英语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曾经还在教学英语第一节课时, 向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板一次去了美国, 回来时为其家人买了一条折合人民币上千元的围巾, 到家后他的儿子看了看说, 这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学生大笑,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二) 学习英语要掌握灵巧的学习方法。

学习英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听说读写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学生不能只掌握“哑巴英语”, 而忽视了英语听力的训练, 否则就容易形成“蹩脚英语”。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好英语不仅要“肯学”, 而且还要“善学”。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成了学困生, 其实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 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 告诉他们学英语要胆大心细, 点滴积累。引导学生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养成勤动脑、动手和动口的好习惯, 学会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一边听, 一边写, 记录关键词, 以免忘记。一边听, 一边说, 先听懂, 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来;一边听, 一边做, 把听到的信息经过大脑的思考后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耳、手、脑、口、眼并用的良好习惯。这样, 学习效率就会更高。

(三) 让英语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英语课堂中最难懂的当属口语教学, 往往是试卷书面表达让人羡慕, 说起英语却难以启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充满欢乐的氛围。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 让学生看清教师的一容一貌, 在亲切中感到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不再害怕开口, 敢在老师的面前无忧无虑的大谈ABC。同时, 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肯定, 多鼓励学生, 允许学生在开口中犯点错误, 老师不要马上给予纠正, 应在予以肯定的同时适时纠正他的语法错误。在课堂上, 老师尽量少说, 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说, 从主动听到主动说, 老师则密切注意学生动向, 及时点拨, 让学生在对话中练胆, 在对话中成长, 在充满笑声、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 老师的表扬是学生最大的动力。

众所周知,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而后进生更是如此。若能经常得到老师的关注, 学生便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动力, 并促其奋进。因此, 老师应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尤其对学困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 要及时鼓励。适当的表扬是一种鼓励, 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我会用一些谚语来鼓励他们, 通常说:“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away.” (有志者, 事竟成) 。Don'tloseyourheart!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别灰心, 失败是成功之母) 。NevergiveupEnglish, itwillbehelpfulin the future. (不要放弃英语, 它将对你的未来非常有益。) 这些鼓励话简单明了, 富有情感, 很能打动学生的心, 使他们倍感亲切, 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而大受鼓舞, 为了不使老师失望, 他们会很努力地去学。只要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位学生, 注重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 英语教学就会变得富有情感魅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五)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没有问题的学生不算是好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思考、联想、生疑,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进程。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质疑, 诱导学生多提问题, 启发学生各抒己见,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在讲Excuse me, where's the nearest hospital?时, 老师马上提出可能还有其他什么方法问路, 引导学生讨论, 比如Whichis the way to the nearest hospital?How can I ge to the nearest hospital?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nearest hospital?Do you know how to get to the nearest hospital?等等, 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提高对问题的认识, 养成思考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习惯。所谓“有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教师进行争辩, 允许学生自由表达, 甚至允许学生出错, 告诉学生学习英语不要怕出错,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不断出错、纠错中取得进步的, 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我要学 篇9

(一)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众所周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效果如何既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 又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不可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有鉴于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 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但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较为丰富的。如果能实现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学生就会利用各种条件对所学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解和扩展。这样,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就会积极寻找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一些问题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达到师生的有效互动,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介绍———以《西方经济学》为例

(一) 作业方面

1.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

2011年6月和2012年5月,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学年实习小组及学校本科生课题小组曾分别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状况作过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分别为本校二本和三本学生。从调查的汇总数据看, 每次作业都独立完成的学生, 二本和三本学生所占比例各自为31.91%和28.75%;偶尔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 所占比例为52.13%和56.6%;每次作业均是与老师交流及与同学讨论完成的学生所占比例为15.96%和14.65%。不难看出, 无论是二本学生还是三本学生, 每次均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所占比例三分之一还要弱, 偶尔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超过一半。

(二) 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看

笔者在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作业情况, 一直尝试让学生每次在交作业时, 以约定的符号来如实说明作业是如何完成的, 三角符号表示独立完成;圆圈表示与同学商量完成, 并在圆圈内注明相关同学的姓名, 抄来的作业则不用做任何符号, 只需事后向老师说明原因即可。当然, 采用这一方法时, 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诚信的考验, 教师应事先强调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把握情况, 使教师针对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作业讲评, 并能有效地实施学生的个别辅导。令笔者感到欣慰的是,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据实反映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多年实践的情况表明, 若在某章的作业中, 灵活性大的题多, 独立完成的学生比例就比较低;且有个有趣的现象:女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比例往往高于男生。

(二) 课堂表现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 随着高校的扩招, 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但也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实现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笔者在与同事交流时, 经常会感叹:现在上课, 爱问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在每一轮的课堂教学中, 笔者从第一堂课就向学生强调“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但在后面的课堂提问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能渐入佳境, 但极少部分学生除了当堂听课和在规定交作业的期限前突击完成作业外, 极少预习和复习。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 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高的学生, 会提前预习, 且认真阅读教师推荐的课外参考书目, 在课堂上学习热情高涨。相反, 被动学习的学生, 在课堂上完全在等待教师的灌输, 对相关问题缺乏思考, 更不会提出质疑。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 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总是在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做个守时的人, 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从学生的情况来看, 教师进行一定的要求是有明显效果的。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形成了较好的时间观念, 但有个别学生长期形成的懒散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教师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对学生进行关注和引导,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三) 期末考试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在2012~2013年第1学期对针对全校学生开设的《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进行了统考。从总体的成绩看, 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体系的把握尚可, 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但在试卷中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 如论述题的设计是要求学生二选一, 其中有一道题目是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经济学原理, 根据所给资料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但在流水阅卷中发现, 选择该题的学生较少, 能正确将相关经济学原理与所给材料进行结合在一起分析问题, 且逻辑清晰的更少。这说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加强。另外, 少部分学生对计算题的掌握不够到位, 在考试前突击背作业答案, 只要看到试卷中的同类型计算题, 就把背的解题步骤和答案全盘照搬, 全然不顾试卷中的计算题数字已经更改。甚至有个别学生将不同计算题的解题步骤堆积在同一道题上, 令人啼笑皆非。显然, 这是典型的死记硬背, 对问题缺乏基本的理解, 认为《西方经济学》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只要记忆力好就可以应付考试。

三、实现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建议

(一) 作业的形式要多样, 内容要丰富

要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教师在作业方面要狠下功夫。作业的布置既要科学、规范, 体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体系, 又要形式多样, 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在讲解供求关系时, 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个市场上某种小商品的价格变化进行调查, 然后以微型调查报告形式提交;或者让学生组成课外小组, 做了相关调查后, 抽出一定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集中汇报;还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同的观念进行总结, 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 文章的字数可以少些, 但格式必须规范, 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对论文的写作要求有所了解。通过不拘一格的形式, 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并且有所收获, 如学生组成课外小组进行调查时, 就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学会相互配合,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逐步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 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阵地

当学生处于“要我学”的学习状态时, 无疑将课堂当作自己被动学习的场所, 个别学生甚至觉得每节课的五十分钟难熬, 只是由于学校和任课老师对考勤有要求而不得不到堂听课。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比较消极, 师生互动不够, 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应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灌输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融入教师教学的过程, 参与教学。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 教师面对的授课对象发生了变化, 但不能因此就在授课过程中面面俱到, 将所有的问题都替学生解决, 而使学生没有思考的机会。笔者主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对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作合理取舍, 俗话说:有舍才有得, 教师要在舍的情况下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具体的操作上, 可以事先就某章节的内容作安排, 让学生做课下的准备, 在安排好的时间, 先由教师在课堂上拎出主线, 然后由学生上台讲解某个内容或知识点。由于学生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 课下就会做精心的准备, 从而达到“我要学”的目的。

2. 发挥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也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但在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过程中, 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研究就要付出更多的心血。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 穿插式小案例如何用得恰到好处?分小组讨论案例的难度如何把握?如何使得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都得以发挥而不产生依赖性?辩论式的案例教学运用的频率如何把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做到通盘考虑, 从而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 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时要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能力

1. 期末试卷的内容应加强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如前所述, 在近期的考试中已经反映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较欠缺, 这就要求教师对症下药, 既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又要在试卷中强化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考核, 使“我要学”的学生在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因此, 在考核内容上, 要使学生在课下积累的知识在答题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 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 平时成绩的测定

学生的成绩评定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 总评成绩由二者分摊不同比例生成。要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平时成绩的测定标准就显得举足轻重。笔者认为, 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的方面应该很多, 诸如:考勤、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发言等, 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的反映, 如学生对课外参考书的阅读, 对相关经济学论文的摘抄, 对国内、国际一些重大经济问题的关注, 对国家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的掌握等都可以计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当然, 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与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有效沟通, 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

总之, 要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多下功夫, 只有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学生的内在潜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林哲煜.大学生《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 11) .

[2]刘婉玉, 等.对大学生《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R].新疆财经大学学年实习报告, 2011.

我要学 篇10

其次, 积极创设情境, 让学生自愿学习。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 以情激境, 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 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 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 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 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 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 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 萌发学习兴趣, 认知系统开始运转。这样, 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第三, 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我们应该时刻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 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有问题有与众不同的解释。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感觉自己的意见被讨论也是一种获取成功喜悦的方式。

第四,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 让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求助。小组合作一直以来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模式之一, 通过小组合作, 能让孩子体会自我做主的优越感, 使孩子们的思维更加踊跃,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更高。

第五,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关键。教学实践表明, 学生热爱一位教师, 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 真正做到爱学生, 尊重学生, 接纳学生, 满足学生。

第六, 教师也应注意转变自我角色, 在教学中充当好主导, 时刻给学生留有悬念。教师的角色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 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兴趣, 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 循循而诱之, 让他们欲罢而不能。

最后,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 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要学 篇11

一、教材解读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

1.感受“黄河”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地描写黄河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黄河的主人出场作铺垫。

2.解读“羊皮筏子”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场面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更为凸显黄河主人的品格奠定基础。

3.聚焦“乘客、艄公”

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正、侧面的描写把“黄河的主人”品格烘托得淋漓尽致。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1.如何突破词语教学的枯燥

词语教学必不可少,但又常常步入一种模式化,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不高。如何打破这种枯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值得思考。

2.如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黄河”“羊皮筏子”“艄公”对于我们江南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这三者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一个要素对学生正确把握文章中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突破难点,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去感悟和体味,值得思考。

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这样一篇离学生距离较远的课文,如果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便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不能真正参与进学习。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课堂的效率,值得思考。

三、软件优势

苏教版配套学习软件,是一线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专门开发的一款学习型软件,它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练习,在玩中积累。“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它所主张的“快乐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不就是我们所期望的“主动学习”吗?利用配套学习软件边玩边学,学生会感到课堂是充满乐趣的天地,学习是充满乐趣的旅程,这不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吗?

四、片段分析

1.词语教学——变“枯燥”为“有趣”

师:(出示词语)给大家5分钟自主学习时间,采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读准字音,理解含义。5分钟后,我们将挑战词语游戏“猴子”和“走迷宫”。

(话音刚落,孩子们便忙开了,查字典的查字典,读书的读书,同桌小声讨论也有,每个孩子都忙得不亦乐乎。)

词语教学由于模式化的教学而非常枯燥,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无味。配套学习软件中的这两款游戏恰恰是针对文章的词语设计的,它给枯燥的词语教学注入了一股清凉的泉水。于是,我们抓住了学生爱玩的心理,边玩边学,学得开心,学得有效。在学习软件“猴子”的游戏中,学生巩固了成语;在“走迷宫”的游戏中,学生又对多音字“漂”的用法与读音得到了强化。这种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感到了新鲜与有趣,乐学的情绪伴随他们学习的整个过程,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2.再现情境——变“抽象”为“直观”

师:你见过黄河吗?你感受过黄河的气势吗?看——(点击软件黄河视频)

师:这样的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它犹如万马奔腾,看了让人害怕!

生:它气势磅礴,太壮观了,真不愧是我们的母亲河!

……

师:在作家袁鹰的笔下,黄河又是怎样的呢?把你的感受放进句子读出来吧!

当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黄河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它一下拉近了文本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们感受了黄河的汹涌,积累了描写黄河的词语。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课文描写黄河段落的朗读时,学生读得特别出彩,读出了磅礴气势,读出了胆战心惊,朗读的目标也水到渠成,真可谓事半功倍。配套学习软件为我们提供的视频欣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变抽象为直观,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3.自我检测——变“被动”为“主动”

师:想知道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吗?

师:学习软件中又为我们提供了“自我检测——三级挑战”,第一级,测测自己的生字词掌握情况;第二级,文章内容的检测;第三级,写话“艄公我想对你说……”不知你有信心挑战到第几关呢?那就赶快去测一测吧。

(学生兴致勃勃打开自我检测进行检测。)

“自我检测”是实践中大家觉得体现自主学习最大的亮点,它把学生的学习情况直观清楚地呈现在老师和学生面前。而且这里面有游戏,有填空、选择等,形式非常丰富。这些形式丰富的检测,为学生带来极大的挑战欲,学习的主动性也随之增强了。几次实践后,我们发现学生上课更专注,课堂的效率提高了不少,学习也变得主动多了。

以上三个片断中,我们不難发现,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在慢慢地淡化,相反,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苏教版的配套学习软件较之我们制作的课件,它把操作权赋予了学生,更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解放了学生的手、脑,边玩边学,在玩中习得,让孩子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黄洁,女,本科,出生年月:1981.3,就职于常州市武进区卜弋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

我要学 篇12

关键词:自主学习,现实意义,创设环境,角色定位课外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明确提出把“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 , 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英语教学的重点不是教师如何教, 而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 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帮助学生转变观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学习策略培训,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我会学。”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涵义

顾名思义,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多少年来, 人们总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以为教师满堂灌, 讲得头头是道、面面俱到、有声有色, 就是好老师。这样, 英语课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智力和能力得不到发展。当代不少教育家提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美国学者J.S.Bruner强调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 亲自探究食物, 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书本规定的方式去学习, 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在课堂上, 英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诱导、启发式教学”“兴趣教学法”、“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 等等 ,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现实意义1.自 主 学 习 是 社会 和经 济 发展的 要求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斯研究认为, “在半个世纪前, 人们从大学毕业后, 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一直可以在其退休前运用;而在当今时代, 这个数字缩减为2%。这就意味着, 当今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只是技能有98%需要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来获得”。为了适应这种情况, 教师和学生不得不重新审视知识, 重新思考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知识之间的关系, 我们必须在知识的内容、价值, 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重新选择。自主学习、独立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每一个学生未来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今后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所以在新的世纪, 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2.自 主 学 习 , 有 助于 提高课堂学 习 效 率 。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曾明确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为课堂, 真正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所以要想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从学生自身出发是重点。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学生一旦有了自主学习能力, 就会变得非常自信, 而自信则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一个自信的人, 总是会精神饱满地迎接挑战、战胜困难, 学生会在课前做好预习, 课堂上热情参与, 课下及时查缺补漏, 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效率将得到极大提高。

3.自 主 学 习 , 有 利 于 弥 补 课堂 教 学的不 足 。

并非我们所讲的知识学生都能当堂掌握, 学生首先需要有一个课余自主学习的过程, 不断自我操练和强化;其次, 学生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 仅靠课堂、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很难面面俱到。这都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主动了解更多内容,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 而且要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 使学生成为“开拓的、有适应性的、自立的、思维活跃的、自我尊重的个体”。

三、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营 造 环 境 , 培养 兴 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形成一种最佳状态, 在最佳状态下学习, 就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就会由“要我读书”转变为“我要读书”。在英语教学中 , 我充分利多媒体实物和直观教具, 借助动作、表情等非语言方法和手段, 积极为学生创造真实可信的语言环境, 引导学生在这种贴近真实的语境中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大胆地进行语言实践, 养成敢说、喜欢说的好习惯。

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Unit4“Amazing things———Reading”之前 , 我先准备了一些图片。

上课初, 我先让学生观赏这些图片, 然后利用下列问题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Do you know that fish sleep with their eyes open?

B:Oh, really?

A:Isn’t that amazing?

B:Yes, it is.Do you know...?

这些问题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 我让学生讲述已经准备好的几个简短的ghost的故事, 并由此非常自然地引出新授内容:The ghost in the park.新课的引入自然、生动、新奇,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快速阅读完之后, 组织男生女生进行竞赛:Who can tell us more? 学生都有话说, 个个争着说, 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我以Michael Jackson的歌曲Healthe world结束教学, 学生都觉得与犹未尽, 盼着下一节英语课的到来。

2.确 立 目 标 , 激 发 动 机 。

当今时代, 英语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对于中国人来说, 学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世界之窗, 使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学生只有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自己的目标联系起来, 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作为自己生活的组成部分, 也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有了目标才能有动力, 才能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体 验 成 功 , 增强 信 心 。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 教师要因势利导, 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 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 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产生成功感, 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 应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 的喜悦。 在课堂上 , 我尽量多 地使用Very Good!Excellent! You are clever! Well done! 等肯定的语句。上课过程中, 学生难免会出一些差错, 我从不埋怨、训斥、责怪, 而是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 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和进步, 使他们获得满足或成就感, 使学生增强自信。

四、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我要学”变为“我会学”

1.转 变 观 念 , 调 整角 色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向了学生,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和主宰。教学设计的前提是“研究学生”, 因此 ,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 转换角色 , 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具有适度困难而又能克服的学习任务, 以增加其学习成功的机会; 需要为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树立与其相同处境而又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榜样, 便于其获得替代性经验;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可信的并且具有一定技巧的言语说服; 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其次在教学中, 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敢于放手, 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 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等。一定程度上保留学生自己拓展的空间,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活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让学生意识到改变被动吸收的学习状态才能最终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2.加 强 策略 训练 , 提高 自主 学 习 能力 。

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 不仅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还应该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策略。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章可循, 避免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走弯路, 从而周刊2014年第54期○外语教学与研究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 包括学习方法、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实质上是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学习策略, 如单词记忆的方法 (如根据词根词缀、根据上下文、根据映像或按词的分类) , 阅读理解技巧 (如猜词的能力、泛读和查读等) , 听力理解的技巧 (如预测听力内容、大意或细节听力、记笔记等) , 口头交际的策略 ( 如解释、回避、 转码、手势等 ) , 写作策略 ( 如列提纲、收集信息) 等方法外, 还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学生自我反思和总结评价。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课堂学习, 如听力、阅读、语法、写作、解题等, 许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 能够进行自我反思, 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 提高元认知能力, 并能科学地使用这些方法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及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及矛盾, 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3.利 用 多 种 资 源 , 鼓励学生 参 与课 外 学 习 。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教师必须多渠道地开发课程资源, 为学生提供自学参考资料, 如英文报刊、电脑网络、工具书、英语电影、歌曲、小说等。报刊是最基本的大众媒介, 《21世纪报》、《英语画刊》、《学英语》、《上海学生英语报》等涵盖内容广、时代感强、文化意识浓。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原著、观看英语电影, 以及注意观察周围很多与英语有关的事物。其中阅读原著是学习外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对于学生来说, 考虑到词汇量的问题, 我建议他们阅读一些外语原著简写本。利用这些资源,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学习, 不仅能使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宽和深化, 还能培养语感, 并能熟悉外国人的思维模式、文化习俗, 从而提高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之路,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 在落实英语新课标要求的过程中, 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 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方法,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独立性、差异性,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有效实现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条件, 彻底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只有这样, 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素质教育的理想和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才能真正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我会学”。

参考文献

[1]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6:6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12.

[3]郝根汗.人格心理学导论.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6:429.

上一篇:真正的公众参与下一篇:地震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