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英语

2025-03-26|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网络流行英语(共12篇)

网络流行英语 篇1

一、网络语言的大量涌现

网络资源具有更新快,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优势, 无疑会成为学生学习英语、演练英语、利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最佳有效的途径。你听说过这些潮词汇吗?“卖萌”, “淡定”,“羡慕嫉妒恨”,“蜗居”,“且行且珍惜”, “不作死就不会死”,“备胎”,“土豪生活”,“冰桶挑战”。这些潮词汇都是学生经常在交流中所使用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在英语课堂中穿插一些流行词汇的英语表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二、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不好,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做到交流无障碍就可以了。但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朝气,作为新生一代文化的代表,他们追求时尚,强烈的要求走在时代的前沿,语言文化就是他们展示自己时尚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理念,结合英语教学实际与网络流行语言相结合,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丰富学生自己的语言世界。

三、网络语言与英语教学

1 . 缩略语的出现使语言交流更加的简洁。网络交际的特点是快捷,灵活,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寻找net friend,购物(on-line shopping),阅读e-book,进行e-business等。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缩略语遍地开花, 首字母缩写在英语表达中大量出现,例如BF(boyfriend), 男朋友GF(girfriend)女朋友,ASAP = As Soon As Possible, AFAIK(As far as I know),还有一种体现文化创新精神的英语也大量出现在英语书面语中,如4ever = forever如U(=y o u) 是“你”,C U(=see you)是“再见”,IC(=I see)是“我明白”,2nit(=tonight)是“今晚”,等等。2B or not 2B = To be or not to be.

2.流行语在英语交流中广泛出现。英语交流中,大量的流行词汇充斥着学生一代的文化,因为爱卖弄与追求时髦是中职学生的一个普遍心理特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说一些流行语言。例如一些流行短语:你out了!英语翻译为You are left behind the times.英语单词OUT在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是“出外;在外;向外”,如今,这个词被赋予了“落伍”的新意,“中国大妈”(Chinese dama)疯抢黄金, “女汉子”,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Tough girl或manly woman,土豪统指“暴发户(Tuhao)。同时流行句子也大量出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交际中,例如明星亲子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Papa,where are we going?“且行且珍惜” It is to be cherished.

3.网络流行词汇的音译也大量出现。熟悉网络语言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它的音译,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例如fans,人们直接翻译成粉丝,blog就是人们经常所用到的博客。微博Microblog,copy就是我们常说的拷贝, clone译成克隆,cool翻译成酷,这些词汇也大量的出现在一些翻译材料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词汇,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流行词汇的来源与意思。

四、英语教学要因势利导

网络的出现和流行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从事英语教学,但我们也要注意网络语也有一些弊端, 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

1.善于利用网络构词的特点。在英语教学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网络构词的缩略法,谐音法,帮助学生对单词的认识和猜测他们的意思。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这样的一些构词方法,创造更多的网络词汇,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网络词汇一些弊端。网络语言也是一种大杂烩。其中包括了很多不规范的英语。网上聊天时往往俚语、古语、 书面语并用,这不利于学习者掌握规范的语言。还有一些语言信息因受母语影响,往往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有时甚至背道而驰,这对缺乏辨别能力的初学者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看看下列不规范网络英语: 人山人海(mountain people mountain sea),you me you me (彼此彼此 ),we two who and who?(咱俩谁跟谁啊),no see no go! (不见不散!)又比如, 用pls代替please,用ur代替your,用tks代替thanks等等.

五、总结

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提高教学艺术和水平,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欲望,但也要去除糟铂,纠正网络语言的一些错误,提高学生的认识。

网络流行英语 篇2

1、上天决定了谁是你的亲戚,幸运的是在选择朋友方面它给你留了余地。

2、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3、我的人生是笔直的,转弯是为了遇见你。

4、爱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它是一种感觉,不是一种逻辑。

5、没有什么事情有象热忱这般具有传染性,它能感动顽石,它是真诚的精髓。

6、在一个崇高的目的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7、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是人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是蠢才。

8、我们的祖国是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真犯贱。

9、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10、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11、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坚持下去才可能成功!

12、做你所惧怕的事,你惧怕的心就会消失不见。

13、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苦一阵子,却苦了一辈子!

14、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15、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

16、什么都想自己干,这个世界上你干不完。

17、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8、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19、记住,最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关爱,而不是相互需要。

20、我们早就约定了,要以最慵懒的姿势,恍惚地面对这个世界。

21、成功是辛勤劳动的报酬。

22、用自我勤劳的双手打造出明天愉悦的太阳。

23、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24、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25、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26、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27、一个好的东西往往是说不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东西。

28、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29、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30、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人不疯不成功。

31、好的木材并不在顺境中生长,风越强,树越壮。

32、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

33、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34、做任何事,必须要有突破,没有突破,就等于没做。

35、成功取决于行动,行动重于一切。

36、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37、人生的最高理想是为人民谋利益。

38、因为他们永远都不会明白我在爱你的状态中有多么坚强。

39、成熟不代表成功,但成熟离成功的距离最近!

40、后来我终于知道,它并不是我的花,我只是恰好途经了它的盛放。

41、不要只因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达到的远方。

42、幸福就像香水,洒给别人也一定会感染自己。

43、女人是一本书,男人最关心版权问题,若是盗版书呢,他肯定先问最低给几折。

44、梦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梦想是一个人动力的源泉。

45、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46、天下没有廉价的成功。

47、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忍。

48、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49、时间是个常数,但也是个变数。勤奋的人无穷多,懒惰的人无穷少。

50、用爱生活,你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你会使很多人幸福!

51、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52、当别人是一头牛时,我自己不可能也变成一头牛去与他斗。

53、只要刻苦努力,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

54、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55、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56、人若在面临抉择而无法取舍的时候,应该选择自己尚未经验过的那一个。

57、宁愿选择跌跌撞撞过一辈子,也不平平凡凡混一辈子。

58、顺境中不无隐忧和烦恼,逆境中不无慰藉和希望。

59、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60、失败就是迈向成功应付出的代价。

61、问题永远在自己身上。

62、如果你改变不了现实,那么你就得去学会改变自己。

63、记住:你是你生命的船长;走自己的路,何必在乎其它。

64、碰到低潮,自己鼓励自己。千万别乞求,依靠别人来鼓励你。

65、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要用双手去创造。

66、要跟成功者有同样的结果,就必须采取同样的行动。

67、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68、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

69、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70、想追求什么,就去努力吧,就这样。

71、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72、蝴蝶变成了花,不用再以不停的飞翔表明自己自由,平淡安静的留守也是一种幸福的忧愁。

73、行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74、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75、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76、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77、失去只是一种姿势,得到并不等同于幸福。

78、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的人一定有智慧。

79、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网络流行英语 篇3

关键词:英语网络流行语;语境;合作原则

一、英语网络流行语(Catchwords)的概念

英语网络流行语属于一种词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人们普遍关注的文化现象,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它既是一种语言符号,又从特定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

在《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中,流行语的定义是:A word used for representing a particular idea,usually one that is popular for a short time.该定义指出:流行语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概念,通常只在短时间内流行。《韦氏美语学习词典》对流行语的解释是:A well-known and effective word or phrase repeated so often that it becomes a slogan.该定义强调流行语的两个特点,一是重复频率很高,二是逐渐变成了一种口号和标语。在《牛津英语大词典》中,流行语是“时兴流行、反复使用,特别是和政治或其他组织有关的词语”,如:X generation(未知的一代),multipolar(多极的):而英国当代流行语研究专家帕特利奇认为:流行语是一种时兴流行、公众喜闻乐见的俗语,如newbie(菜鸟),mini-skirt(迷你裙)等。英语语言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会根据交流的意图和环境采取合作的态度,在交际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具体包括四个具体的准则:数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质量准则(maxim of quality)、关联准则(maxim of relation)、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语境下,如果交际一方不遵守合作原则,可能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听话人就要考虑说话人的意图,正确理解其真正含义,以便使交际继续进行下去。

二、英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

1.在知道答案的前提下听到对方给出了错误的信息,但是并不想直接否定对方的,或者对对方的话表示怀疑的语境下。

如:A:I learned to swim by myself.

B:I dont have much education,dont try to fool me.

此例中,A对B说他自学的游泳,而B的回答是“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表明他并不相信A是自学的游泳,对A的话表示怀疑。

2.在说话人由于不愿意合作而不遵守合作原则的语境下。

如:A: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you see?

B:Im just passing by.

此例中,假设情景是某一事故现场,A为警察,B是群众,A想从B处得到一些信息,但是B的回答是“我只是打酱油的”,表明他并不想合作透露信息。

3.在说话人故意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且有意让听话人知道,不是因为说话人不合作或者有意欺骗听话人,而是让听话人自己去寻思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语境下。

如:A:How did the math exam go today?

B:Its all fleeting cloud.

A问B考试考得怎么样,B的回答是“神马都是浮云”,他没有直接说考得好坏,而是通过一句话让听话人去听弦外之音。

如:A:How is my new haircut?

B: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A新理了发,向B询问他的看法,而B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用“你懂的”这句话来回复A,让A来自己寻思其言外之意。

4.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会用简单的字母来代替复杂的词或者句子,在聊天结束的时候,人们通常会用CU来代替“see you”。在表示惊讶的情况下,会用“OMG”来代替“oh my god”。

5.在为了突出语气或者表达某种情绪的时候,人们在网络交流的时候会用到英文和拼音杂糅型。

如:A:I was punished by my math teacher yesterday for breaking the windows.

B:No zuo no die.

A 说因为打碎了窗户被老师惩罚了,B的回答是“No zuo no die”译为“不作就不会死”表达其无奈及同情。

如:A:Do you know who is the most popular person in the world?

B:Chinese dama.

此例中,A问B他认为谁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是谁,B的回答是“Chinese dama”,而不是“Chinese old woman”,更为突出了中国大妈的影响力。

6.为了突出幽默的效果的语境下,人们会选择中式英语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如:A:Do you want to fight with me?

B: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此例中,A挑衅B说要打一架吗,B的回答是“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译为“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突出了幽默的气氛。

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语言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的经历新陈代谢逐渐消亡,而有的历经磨练,成为了经典。英语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使得英语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生活。在不同语境下使用恰当的英语网络流行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语言的使用,甚至是各地以及各国的语言文化。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通过研究与学习英语网络流行语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与使用可以帮助了解英语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还可以了解与掌握英语流行语背后所折射的社会文化,有助于提高英交际及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赳赳,许家金,网上实时聊天的篇章分析

[2] 李俏,阅读中句子语境的研究 [J].中文信息学报,2000,03

[3] 曹进,2008,网络语言传播的“模仿”与“复制” [D],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 柴磊,2005,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理据分析 [J],《山东外语教学》,(2)

网络流行英语 篇4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大学生接触网络英语的机会与日俱增, 日常交流、课件和作业中都有所涉及。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群体, 网络英语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英语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基于调查, 笔者将对大学生提出相关建议, 引导其理性对待网络英语, 使其真正从网络英语中收益, 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英语学习者。

二、调查对象和方式

调查对象以苏州五所大学 (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常熟理工学院) 为主。 本次调查采取以网络问卷调查为主、亲身走访为辅相结合的方式, 从2015年5月起至2016年2月止, 在发放网络问卷的同时, 在苏州五所大学中走访调查, 最终共计回收问卷276份。

三、调查时间

2015年5月—2016年2月。

四、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有五个模块, 包括基本信息、熟悉程度、获取途径、运用频率、运用场合和感想。

第一是基本信息,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大一占16.30%, 大二占23.91%, 大三占45.65%, 大四占14.13%。

第二是关于对网络英语的熟悉程度, 67.39%的大学生接触过网络英语, 而14.13%的大学生没有接触过, 还有18.48%的大学生不确定自己是否接触过。 44.57%的大学生表示钟爱网络英语的简洁性, 而51.09%的大学生则对网络英语感觉一般, 甚至有4.35%的大学生因其不够严谨而不喜欢它。57.61%的大学生能基本分辨出网络英语和正式英语, 仅有10.87%的大学生很清楚两者的区别, 还剩31.52%的大学生对两者的区别毫无概念。

第三是关于获取网络英语的途径, 54%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工具, 如MSN和QQ等接触到网络英语, 而50%的大学生通过英语视频, 如美剧和音乐MV等获取其信息, 42%的大学生则是浏览综合性网页, 如百度和谷歌等的推送, 25%的大学生会阅读书面材料, 如英文报刊、杂志等学习网络英语。

第四是关于其运用频率, 8.70%的大学生经常会用到网络英语, 79.35%的大学生偶尔会用到, 剩下11.96%的大学生从来不用网络英语。

第五是关于其运用场合, 59%的大学生常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网络英语, 50%的则会在日常口头交流中使用, 21%的会在书面作业中使用, 14%的会在电子课件中使用, 仅有6%的会在书面考试中使用。

第六是关于对网络英语的感想, 作为唯一的简答题, 此题的答案可谓是花样百出。 总体分为三派, 一派认为网络英语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 因为其特点包括与时俱进、口语化强、更接近本土英语、提高学习兴趣, 还能帮助看美剧。 另一派认为网络英语不利于大学生规范地学习英语, 因为其错误率极高而且不易查证, 因而容易误导大学生。 第三派则觉得没什么影响, 只是在平时接触时顺便看看、简单了解一下, 学些新知识。 48.91%的大学生不会主动查证网络英语的正确性和用法, 46.74%的大学生则偶尔会查证一下, 仅有4.35%的大学生会仔细了解其意义与用法。

五、调查结果

1.参与调查的五所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数都通过网络或者报纸杂志等方式接触网络英语, 也有相应的简单了解, 极少数人没有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否接触过网络英语。

2.虽然大多数大学生都接触也简单了解网络英语, 但不能很好地分辨其和正式英语的区别, 对网络英语的是否正确及如何运用并不熟悉。

3. 参加调查的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英语的认知不够全面, 难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六、对策建议

1.大学生必须正视网络英语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批判地学习其相关内容以增加新兴英语知识, 遇到不确定的要及时查证或请教老师, 不能听之任之、随意运用。

2.在查阅资料时, 无论是网络上的电子材料还是现实中的书面材料, 最好选择权威性较强的来源, 例如政府工作报告等。

3.大学生可以成立专门的网络英语学习小组或社团, 聚集各路有志之士, 通过交流拓宽知识面, 加强对网络英语的理解与运用。

4.教师应当了解网络英语的相关知识, 不断增加新兴英语知识以应对教育的发展, 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更好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5.学校可以发行相关期刊, 鼓励对网络英语有研究的老师或学生投稿, 以供大家借阅参考。

6.学校可以开设与网络英语相关的趣味课程, 如流行英文歌曲鉴赏、美剧品鉴、英美报刊选读等, 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英语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其理解, 以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网络英语。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投入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交流的面越来越广, 由此衍生的网络语言不计其数。网络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 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无法忽视的影响。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 我们希望通过调查, 了解网络流行英语对大学生这一英语学习主要群体的影响, 通过对具体数据和事例的分析, 促进大学生形成批判地对待网络英语的观念, 从而真正受益于网络英语。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流行英语,影响

参考文献

[1]西安翻译学院.美剧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网络搞笑流行语句 篇5

很多东西看起来很好,像真的一样,它很有可能就是假的。

做自己的事找不必要的麻烦。

思想有多坏,人就有多坏

如果奇迹还没有出现,上帝给了你一次机会,叫你去创造一个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做到做不到,多练就知道。

量变定会引质变。

目前不明显,明显已完也。

漏水的杯子装不满,漏气内胎充不进。

刺激的欲望像喝红牛,越喝越想喝。

用真理念正假象,得到是真理;用假象念正真理,得到是谎言。

人是铁饭是刚,不吃饭不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我运动我健康。

有风就起浪,风有多大浪就有多高。

山重水复疑无路,高人指点又一春。

在你停下来的时候,不要忘了忘记别人还在后面奔跑,在你放弃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就在你的面前,只差一步而已。

一个人看到前面的大树干,另一个人看到树上的果实。

在没有别人帮你的时候,只有靠自己

马路旁上的井盖没了,有的人从上面跨过,有的人掉进里面爬出了,可悲的是有人掉进里面永远爬不来了

人生就是一不完善自己的一个过程

生命是有限的,思想是无限的。

不经风雨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鸟会飞因为有翅膀,人会飞那是在幻想。

老虎一发威就知道厉害。

是金子会发光,是镜子会反光。

当你笑的`时候全世界都在笑,当你哭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你在哭。

人是有思想的,你是思想决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打败别人 先战胜自己。

真人从来不露相,露相的不是真人。

变则通,通则变,变则活,活则变。

生就一生,死就一生,生生死死就一生。

节约就是在创造 节检是一种美德。

人的思想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一个人要去做一件事容易,要做好每一件事那就难了。

水有情也无情,火能住人,火也害人。

寂寞无聊是人内心空虚一种表现。

理论上是正确的,实际上是错误的。

网络流行体 篇6

李刚体——恨爹不成刚

“我爸是李刚”接替了“骗你是小狗”,成为唐诗三百首的百搭句式:“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日日思君不见君,我爸是李刚;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我爸是李刚……”“李刚体”无处不在,古今中外,一切皆可解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我爸是李刚: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我爸是李刚炫耀自己;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我爸是李刚;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我爸是李刚。”

凡客体—全民皆调戏

“爱相声,爱演戏;爱豪宅,爱得瑟,爱谁谁,尤其爱15块—件的老头汗衫,我不喜欢周立波,也没指望他会喜欢上我,我是郭德纲,能成为鸡凡洗的代言,我很欣慰。”从调侃郭德纲开始,这样一个“爱……爱……我是…-”的句式,原本只是恶搞凡客诚品的营销广告,却被网友们发扬光大,可以用来标签化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掀起一场“人人皆可调戏”的狂欢。

亚运期间,《辽沈晚报》开创了“凡客体”版面设计,如此形容中国足球:“爱小组赛,不爱淘汰赛,压力太大……爱表决心,爱说中韩差距不大,爱夸海口说复制国足3:0克韩……我们走在无穷败的老路上,我们不知该哭还是该笑,我们是不着调的中国国奥”;又如此形容“万年老二”史冬鹏:“不爱跟跑,不爱第二,不爱看人后背……不爱冬日娜,不爱接受她采访,不爱听她恭喜我‘蝉联亚军’……我不会永远是2,我也想当大王,我是一直想超越刘翔的史冬鹏”。

3Q体——艰难的决定

面对掐架,网友一贯的态度是围观。而这一次的“热闹”显然让人不能置身事外,QQ与360之间的一场“3Q大战”,把每一个围观者都牵扯成了参与者,当QQ“泪流满面”地“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强制停止运行QQ软件的时候,网友们莫名其妙地遭遇到了一道“爱我还是它”的选择题:“要QQ,还是要3607”3Q体的横空出世,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处境:大多数时候,你没有选择,只有被选择,你没机会艰难地决定,只能艰难地被决定。

亚克西体——直逼“草泥马”的超级神兽

网络流行英语 篇7

关键词:俄罗斯网络,青年,流行语,英语外来词

一、态度的矛盾性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俄语网络语言在俄语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而随着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改变以及全球化的深刻影响,国际通用语英语也对俄语网络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青年人善于接受新事物、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等特点使他们对此反应强烈,在网络语言中大量使用英语外来词。

然而据俄罗斯一教育机构对部分8-11年级学生(约14-18岁)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学生在社交网络中都使用英语外来词,但是近三分之一的学生(30.3%)认为英语外来词对俄语的影响极为消极(засоряютроднойязык)。例如,俄语固有词уютно(舒服)相对комфортно(comfortable)更加简洁,但后者的运使用却更为流行;再例如俄语存在固有词杀手убийца,киллер(killer)的属性却更为高级。

事实上,众多俄罗斯语言学家也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外来词可能消灭民族语言个性,对民族文化也存在一定冲击。然而尽管如此,英语外来词在俄罗斯青年的网络语言中不可或缺,正以其极强的生命力被广泛传播。

二、流行的英语外来词的所属领域

俄罗斯青年在网络语言中大量使用英语外来词,其中使用频率高、流行的词汇大多出自青年人关注、保持兴趣的领域,如计算机技术、日常生活品、交际词汇、艺术、音乐艺术以及体育等领域。

(一)计算机技术

英语外来词对青年网络语言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互联网技术始于美国,在几十年间势头强劲席卷世界,包括俄罗斯。计算机新技术大多在俄语中无固有词对应,英语外来词得以产生并流行。如скриншот(screenshot截屏)、имейл(e-mail)、браузер(browse)、файл(file)、рабочийстол(Desktop电脑桌面)、нотбук(notebook)、монитор(monitor)、дисплей(display)、сканер(scanner扫描仪)。

(二)日常生活品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流行服饰、饮食、生活习惯等都相互影响。网络语言也投射了俄罗斯青年对英美文化的热捧,大量青年常用的英语外来词来自日常生活必需品、服务等:хот-дог(hotdog)、барбекю(barbecue)、поп-корн(popcorn爆米花)、Кока-Кола(Coke-Cola)、айпад(i Pad)、бутсы(boots靴子)、юнисекс(unisex男女通用)、шоппинг(shopping)、гель(gel)、дисконт(discount)。

(三)日常交际词

外来文化对青年网络语言的影响后来渗入日常生活交际。为满足日常生活交际功能,青年人间交际用词为追求时髦,使用一些英语外来词,如:хай(hi)、бай(bye)、сенкс(thanks)、бейба(baby)、лузер(looser)、фешн(fashion)、бойфренд(boyfriend)、лав(love)、найс(nice)、реально(real)、бест(best)、покерфейс(pokerface一本正经、毫无表情脸)。

(四)影视、音乐艺术

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美国电影文化、英美歌曲等文化极受俄罗斯年轻人追捧,英美外来词因其代表的流行文化在青年网络语言中广为流传,如Саундтрек(soundtrack配音)、хадрок(hardrock硬摇滚)、рок-н-рол(л)(rock-n-roll摇滚乐)、хип-хоп(hip-hop街舞)等。

例如,俄媒所评2015年度网络热词电臀舞Тверк或тверкинг(twerking)。女人舞动时臀部像被电后不住颤抖,并有旋律地摆动,这种大胆奔放、极其热辣的舞蹈因为“奥伦堡蜜蜂装”等丑闻在青年网络用语中广为流传。

(五)体育

作为奥运会夺金大国,俄罗斯对体育十足热爱和重视。俄罗斯青年对足球等外来运动的狂热,另一方面借助网络观看赛事,在社交网络分享赛事结果和心情,这都决定了体育词汇的极高使用率。如бодибилдинг(bodybuilding健身)、фитнес(fitness)、рефери(referees裁判)、матч(match)、дайвинг(diving)、серфинг(surfing)、фитбол(fitball)、голкипер(goalkeeper守门员)、овертайм(overtime)等。

三、青年网络流行语中英语外来词使用的总体特征

(一)简洁省力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年在网络中的交流越加追求极简极快,例如大量直接音译借用的词,相对俄语本土词汇的表达较为简洁省力。如топ(top)、фастфуд(fastfood)、ланч(lunch)、сэкондхэнд(secondhand二手),以及俄媒(1)盘点的2015-2016年度最佳电影排名中Дэдпул(deadpool死侍)、Стартрек(Star Trek星际迷航)、Хардкор(Hardcore硬仗)等。

正因此,书写中存在众多英语外来缩略词、表情符号等,例如IC(Isee)、F2F(Facetoface)、CU(Seeyou)、TNX(Thanks)、*K*(kiss)、[_]>+Cupofcoffee等。

(二)形式杂糅

网络语言接近口语体性质,加之网络交际的过于随意性,造成网络流行英语外来词构词随意、故意写错词、添加后缀、大量表情符号,例如SPA-салон(SPA-salon水疗沙龙)、VIP–зал(VIP-hall)、Юзать(use)、хай*s*、супер:-)、кульно:)、смайлик(smiley)等。

如作为俄罗斯社交网络2015年热词Хэштег(hashtag),即主题标签#,这一功能在社交网络中将海量的网络碎片化信息进行话题分类便于搜索,自被Twitter上线便风靡社交网络。

(三)内涵丰富

拒绝平庸、追求个性,为增加叙述内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青年网友使用的外来词多具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表达好恶,或特意幽默等。如Девушка(源于device设备,比另一版本девайс更有感情色彩)、Зды(please)更加俏皮传神。再如,Сорян(sorry),sorry哦,这样的道歉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缺乏诚意、极不情愿的歉意。

许多英语词随着不断使用,词的语义可能扩大、缩小或者发生转移。例如俄媒盘点的俄版Facbook年度热词санкци(sanctions制裁),因西方对俄制裁而出现,并衍生了санкционка等词,这个词的流行和使用都有着背后事件的投射。

再如,Мем或Интернет-мем(Internetmeme网络迷因),即интернет-сплетни,又称网络爆红、指某人、某事(尤其是与幽默、猎奇或者与性有关系的事物)一夕间在互联网上被大量宣传及转播,成为各方焦点的现象。俄国家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在2012年就曾发表题为“网络迷因已取代了谚语俗语”的报道,其在网络上的流行程度可见一斑。

(四)时时性强

一个英语外来词成为流行语往往与其所代表的内涵有关,如引起轰动的新闻、现象、事件等。网络流行语成为热词,并保持其热度一般需要该新闻、现象或事件持续发酵。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追求时髦的青年网民才会对其认可,积极传播,例如:

如近年青年狂热的纹身татушка(tattoo),以及2015年11月起闹得沸沸扬扬的俄罗斯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丑闻事件,其中便有关键热词допинг(doping);以及2015年俄罗斯网络热词Конверсы,源于Converse美国匡威帆布鞋。但随着持续日益流行的帆布鞋搭配各色裙子的混搭风,风行已久的匡威再次在俄罗斯青年中引发热潮。

四、结语

网络语言中英语外来词以其简洁新颖的形式,为满足新环境下的沟通表达需要孕育而生。作为在俄罗斯青年网络流行语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英语外来词,了解青年使用的态度、其典型使用领域和使用的一般特征,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研究俄罗斯网络语言。从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网络中、在跨文化交际中与俄罗斯人的交流更加顺畅,以实现中俄青年间的友好交往。

参考文献

[1]梁梦洁,胡艳,艾天侨.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探析[J].现代交际,2013,03:41-42.

[2]詹馥榕.浅议俄罗斯网络发展现状及其社交网络语汇特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02:112-114.

[3]李丹.论俄语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外来词[D].山东大学,2015:28-34.

[4]王丽莉.俄语网络词汇初探[D].吉林大学,2006:28-39.

网络流行英语 篇8

2012年12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2”活动公布结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媒体十大网络用语”的有:“中国好声音”、“元芳你怎么看”、“高富帅,白富美”、“你幸福吗”、“江南style”、“躺着也中枪”、“屌丝,逆袭”、“舌尖上的中国”、“最炫民族风”、“给跪了”。

2012年12月25日,互动百科联合搜狐微博、语言文字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移动手机报共同发起的“2012互联网十大热词”评选活动揭晓,“钓鱼岛”、“正能量”、“十八大”、“你幸福吗”、“屌丝”、“江南style”、“莫言”、“辽宁号航母”、“舌尖上的中国”、“2012”入选。

这些评选活动有网友自发评选的,有媒体联合发起的,也有专业研究机构推动评选的;评选结果选出来的词语互有交叉,内容涵盖广泛,从时事政治到百姓生活,从文学到娱乐八卦,清晰记录下时代的发展脉络,折射出当下的公众情绪,关注到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传播内容:折射公众心态,表达诉求复杂

从内容上看,网络流行词语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或现象关注、追逐、质疑、批判或者调侃,如“表叔”、“切糕”等;二是公众宣泄生活中无奈、不满等情绪,如“屌丝”、“高富帅”、“你幸福吗”、“我可以说脏话吗”等;三对某种期盼、向往的积极表达,如“舌尖上的××”、“正能量”、“航母style”等。

网络流行语大多数是网民原创或者经过网民再加工创作,社会热点或者重大新闻事件等都成了这些词语的来源,现实针对性越来越强。即使是“屌丝”这样幽默自嘲式的网络流行语暗含了草根平民对生活压力的一种无奈的情绪,与之相对的“高富帅”却耐人寻味,既有对理想中的美好的向往,也有一种潜意识的嘲讽或者嫉妒的复杂情绪。

社会热点型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从某种角度体现了公众进行舆论监督和政治参与的渴求,对政治权力腐败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进行评判、抗争。例如希望探求真相的网民火眼金睛识别“表叔”、“房姐”,与此同时,一旦遇到一些舆论监督不透明不清晰的事件时,网民更多地使用“元芳,你怎么看?”或者“躺着也中枪”以表达质疑心理。公众从网络媒体上获得了相当的话语权力,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及其在社会热点问题上的强大的话语权,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中实现了制衡的可能性。

二、传播方式:由下而上,逐渐被传统媒体认可

网络流行语生成的源头是网民对现实社会的关心和各种共同情绪的表达,创造出来以后往往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论坛、贴吧、QQ、社区、博客、微博中使用,之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再到传统媒体逐渐接纳,直至到公众的普遍认可;其传播方式是从下到上的方式。

传统媒体对网络流行语的认可和传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在新闻标题中使用,例如2012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航母style”走红祖国强大振奋人心》为题做了一条新闻。第二,直接设立相关的专题,例如2012年2月,凤凰网报道专题《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腾讯网紧跟其后发表《屌丝:庶民的文化胜利》。第三,在报道正文或者节目中间使用,例如2012年11月3日,“屌丝”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

三、传播心理:狂欢中批判,调侃中期待

网络媒体为群体狂欢的形成与汇聚创造了条件,网络受众成千上万,对事物的态度容易向同一方向转化,形成心理暗示,相互传染。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一旦网民娱乐的心态占了上风,网络流行语最初的意义往往就被解构消解了,众多网民就会投入到类似的造词活动中去,于是出现了一个网络流行语的多种版本,通过这种狂欢式的表达来宣泄情绪,戏谑调侃表达对相关现象或问题的态度,直至达到心理宣泄后的愉悦,表现为群体批判和群体狂欢。

“××style”来源于韩国歌手朴载相在2012年7月发布的歌曲《江南style》。歌名“江南style”来自韩国俚语,指首尔富人区——江南区豪华奢靡的生活方式。《江南style》歌曲火爆之后,各种style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直至“航母style”达到高潮。2012年11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后,舰载机指挥员在起降过程中的手势动作引起了网友的浓厚兴趣,受到了狂热追捧和模仿。网友使用幽默搞笑的模仿方式,在集体狂欢中表现出对国家强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体现了对国家的关注和信心。

“元芳,你怎么看”本来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台词,结果一经网友引用,就被迅速跟风,形成了“元芳体”;凡事都可以问元芳,有打趣的,有调侃的,有无厘头跟风的,其实并不需要答案,这只是公众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网络流行语一般都很简洁,用如此简洁的词语概括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反映的内涵肯定是不全面的;另外网络流行语娱乐调侃的表达方式也会削弱意义的准确表达,同时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体现出来公众监督政治权力的局限性。

网络流行语经过网民的不断加工创造,既反映出对现实不良现象的讽刺、人性的质疑,也体现出来对错误的包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众多复杂的情绪杂糅在一起,赋予了网络流行语无穷的魅力,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传播和再创造中来。在嘲讽和调侃中,网民利用网络流行语,不断修正价值观,积聚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摘要: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传播十分广泛,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2012年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络流行语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受众传播心理方面的特征。

爆笑三国网络流行语 篇9

诸葛亮用计三气周瑜, 心胸狭隘的周瑜气极身亡, 诸葛亮竟然前去吊唁, 而且哭得像真的似的, 弄得老实的鲁肃都看不下去了, 忙过来说:“好了, 好了, 别哭了, 装得还真像, 周瑜是你的死对头, 他死了, 你最高兴, 还哭个啥呀!”

诸葛亮又流下几滴眼泪, 说:“你不懂, 我哭的不是公瑾, 是寂寞!”

★俯卧撑

曹操连吃败仗, 心中烦闷, 就在帐内健身。这时夏侯惇进来, 禀请夜间口令, 曹操随口答:“俯卧撑!”

杨修听说了, 立马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 准备归程。将士们问何以得知曹操要回师, 杨修说:“俯卧撑, 俯卧撑, 料也撑不动了。”曹操得知此事后大怒, 立即下令处死杨修。

★人肉搜索

关羽虽然归顺曹操, 但心中时常挂念刘备, 曹操当然知道。他一面好酒好菜笼络人心, 一边散布谣言, 说刘备恐怕已经被杀。时间一天天过去, 曹操心中暗喜。突然一天手下来报:“主公, 关羽跑去找刘备了!”

曹操十分震惊, 问:“我把各种消息渠道都封锁了, 他是怎么知道刘备下落的?”手下回答:“听说……关羽动用了人肉搜索。”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诸葛亮丢了街亭, 只好独守空城, 不过他已有妙计, 做了精心部署, 只等司马懿大军杀到。司马懿看到一座不设防的空城, 疑心顿起, 正在迟疑时, 身后突然响起一阵呼喊:“司马懿, 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司马懿听了, 调头就走, 边走边喊:“回家吃饭咯!”

★躲猫猫

刘备兄弟三人一连两次拜访诸葛亮, 却没能见到人, 张飞早已按捺不住性子:“大哥, 你何必对那书生低三下四, 待我将他捉了, 一顿暴打, 看他还敢神气!”

近年网络流行语体特征解读 篇10

关键词:网络语体,语言特征,网络流行

网络语体, 作为一种介于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新型语体类型, 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并广泛出现在报纸杂志、大学录取通知书、政府机关招聘启事、公路安全宣传标语, 甚至通缉令上, 如2009年的“被XX”体, 2011年的咆哮体、高铁体、淘宝体, 2012年的元芳体、甄嬛体等。这些语体最初都源自影视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事件、名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 因为具有特定的词汇、句式 (格式) 或韵律特征, “可以表现出特定的风格、格调、情感和气氛” (徐莉, 2009年) , 而其“新颖性迎合了人们当下的审美意趣”, 被赋予“特定的意义成分” (李明洁, 2013年) , 借以诉说生活体验和价值诉求, 因而备受追捧, 广为流行。

本文将以近年来几种网络流行语体为例, 从词汇、语法、话语角度分析其语言特征。

1 网络流行语体的遣词

在用词上, 网络流行语体充分体现了网路语言新奇简洁、生动幽默的特点, 运用自然语言里原有的材料, 或加以变形, 或赋予特殊意义, 从而创造出一些在形式上完全不同而内涵更为丰富的词语。

1.1 汉字谐音

利用一些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造成谐音词, 常见的如“美眉”、“大虾”、“斑竹”、“油墨”等。而在流行语体中, “咆哮体”每句话结尾处的“有木有”亦是如此。略带孩子气的问出“有没有”, 让人感到一种新奇, 同时也很亲切, 并体现出人们面对不公平待遇时的愤懑和无奈。

1.2 指称新意

流行语体中的指称, 大多具有口语中指称的现场性和语境同一性的内涵, 即通过“你”“我”的直接对话, 明确说话者和受话者关系, 将双方置于同一个时空环境以及同一个对话语境。例如, 丹丹体中, 直接针对受话人发出请求, 虽然双方的沟通是通过微博并错时进行的, 也能确保指称的明确无误。而淘宝体中的任人唯“亲”在指称上更具特色。“亲”是“亲爱的”的简称, 将形容词转用为代词来增加亲和力, 体现了四海之内皆是亲的思维方式, 迅速拉近人际关系, 如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短信。而上海公安的通缉令将通缉犯称为“亲”, 则具有另类的幽默效果。

例1:淘宝体

“亲, 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 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 全5分哦!给好评哦!” (南京理工大学录取短信)

“亲, 被通缉的逃犯们, 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 现在拨打110, 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 (上海公安通缉令)

2 网络流行语体的造句

网络流行语体中, 存在很多特殊的语法现象, 甚至不少语句违反汉语词法句法的规律, 老词新用, 以达到个性宣泄、寻求放松的目的。

2.1 语气词新用

现代汉语中, “哦”、“喔”、“噢”多在句首作叹词, 而网络语体却常常把它们放在句末作语气词。如淘宝体中“包邮哦”、“给好评哦”、“你来了哦”, 故意模仿港台语调, 并带有轻松亲切的口语化色彩。

2.2 感叹句新用

感叹句, 顾名思义, 是一种用来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的句子类型。而在网络流行语体中, 感叹句的应用比比皆是。最为典型的要数咆哮体, 每句必以感叹号结束, 且常常是若干连续叠用的感叹号来增强语义和情感表达的力度, 有时也通过感叹号数量的有序变化来增加美观性, 或是反映声音的强弱抑扬变化。这种语体虽已被证实有助于社会减压, 但也难免过度发泄、逃避现实之嫌。

例2:咆哮体

“法国人数数真是极品啊!!!!!!!!76不念七十六啊!!!!!!!!!!念六十加十六啊!!!!!!!!!!……176988472怎么念!!!!!!不念腰七六九八八四七二啊!!!!!!!!!!念一百加六十加十六四个二十加十八再四个二十加四再六十加十二啊!!!!!!!!!!!你们还找美眉要电话啊!!!!!!!!!!!!!电话报完一集葫芦娃都看完了啊有木有!!!!!!!!!!!!!!” (摘自网帖《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

2.3 被字句新用

汉语的被字句原多叙述不如意或不企望的事, 用来表达主语受祸、受欺骗、受损害、或引起不利的结果等。而诞生于2008年的新式被字句, 通过“主语/受影响者+被+ (使役者) + (隐形主要谓语) +显形次要谓语”的深层句法模式, 在特定语境下增加了很多反讽的意味 (姚俊、宋杰, 2012年) 。

例3:“被XX”体

那些原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 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 (重庆日报2010-03-04)

河南镇平拟投2.3亿建高中, 居民抱怨“被捐款” (中国新闻网2010-05-27)

“被小康”、“被自杀”、“被就业”等词中暗含了对主流、权威话语的质疑和不满, 民众对于“被宣称的内容”满怀疑窦却无从正面畅怀抒发, 只好进行调侃和反讽;而像“被捐款”、“被会员”、“被全勤”等词表达的则是一种对不合理规则被迫无奈的感受, 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被迫如何”或“被强制如何”, 成为民众另类心酸的写照。

3 网络流行语体的话语

网络中首先最吸引人的要素就是语言能力, 因为只有它是最为直观和重要的。网络流行语体, 最突出之处就是追求形式的新奇和超常规表达, 甚至不惜失去其意义上的逻辑性。

3.1 超常仿拟

仿拟就是对现成的固定词组、句子、篇章甚至语体临时性地加以仿照。作为一种修辞手段, 在网络环境中被发挥到了极致, 以仿造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广为传唱的歌曲以及为大众所熟知的影视对白为主。每种流行语体, 原本只是某一特定社会现象在语言上的折射, 在流传过程中, 其框架内会被不断添加进新的内容, 从而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版本。

如蓝精灵体, 将70后、80后耳熟能详的主题曲改编, 使之迅速转化为“吐吐槽、降降压、唱唱更健康”的解构社会的打油式文体。又如元芳体, 把《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的对白演化为在陈述某件事情后加一句“元芳, 你怎么看?”的结构, 用来表达质疑、嘲弄或公开征询看法。再如甄嬛体, 将带有复古之风的台词嵌在“若是……想必是极好的, 但……倒也不负……”结构中, 后续一个“说人话”的反转, 通过“戏仿”, 旨在营造诙谐幽默的气氛,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例4:甄嬛体

“方才察觉今夜饮茶过甚, 无心入眠, 若长期以此, 定将损肤, 他日睡前饮牛奶一杯, 方能安心入睡, 对睡眠质量也是极好的, 携友饮茶虽好, 但也要适可而止, 方不负恩泽。说人话:我失眠了。”

3.2 无序逻辑

逻辑本是人的一种抽象思维, 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其特征一是判断必须对事物有所断定;二是判断总有真假。而在网络流行语体中, 由于追求速度或娱乐性等原因, 其内在逻辑并不严谨, 话语呈现松散性的特征, 很多表述是经不起逻辑推敲的。

以高铁体为例,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一句“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 被网友戏谑为与谎言有关的语法, 将事实与某种解释混为一谈作为“信”的理由, 因而招致社会舆论更大的质疑。而撑腰体中, “你是XXX人, 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 ”其前提与结论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由于该体旨在促进社会正义, 代表了群体的整体利益和精神, 具有鼓励、倡导、煽动的作用, 反而被广为接受。

4 结语

网络流行语体作为信息时代网络交际的产物, 其遣词、造句及话语形式意义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一方面, 这体现了人们求新求变的个性化语言表达诉求;而另一方面, 也或多或少会对汉语的规范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明洁.作为流行文化的流行语:概念与特质[J].武汉大学学报, 2013 (1) .

[2]吕明臣.网络语言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网络语言流行,对耶?错耶? 篇11

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网络语言如此着迷?什么是网络语言?它的特点是什么?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说不太清楚。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动画和图片。网络语言起初主要是网友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效率及张扬个性而采取的一种快捷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为特点鲜明、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久而久之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

网络语言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充满争议的新鲜事物,爱它的人爱得发狂,恨它的人恨得刻骨!爱它的人能说出一大堆爱的理由,恨它的人也言之凿凿。

批评者中以老师,学生家长和语言学家占多数。首先,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将大量网络语言带进课堂,让他们感到云山雾罩,影响了正常教学的进行。同时,青少年正处于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思想活跃,接受力强,但知识面相对狭窄,驾驭母语能力较差,辨别能力不够。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限制,任由他们学习那些鱼龙混杂的网络语言,就可能影响孩子们的文化修养和对传统语言的感悟能力。

而网络语言也让多数家长感到很晕,平时和孩子交流,时不时冒出的一句网络语言也会让他们成为丈二和尚。而且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孩子们标准语言的不规范使用,影响其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网络语言中夹杂着太多的不良信息,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很大的障碍。

批评者中声音最为洪亮的当属语言学家。他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踏和颠覆。他们担心现行的语言规范正在面临着“礼崩乐坏”的威胁,因此必须对网络语言进行纠正,必要时要通过立法禁止。台湾作家白先勇在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担忧地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一是受西方语言冲击,汉语被严重地‘西化’,其二就是受到网络等大众文化及现代传媒的冲击、渗透与同化。”

然而,与一些正统语言专家回避甚至鄙视网络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网民却对网络语言喜爱有加。首先,他们认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幽默的特点,能够使网上交流锦上添花,使大家说话更遂心更直率。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的真实写照,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宣泄情感,自我解压。

其次,网络语言的诞生更多地是靠约定俗成,大家共同认可,有其自然的生命力,其中的一些词汇早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为大众所接受。网络语言在某些方面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不仅不会阻碍传统文化的发展,反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扬。

面对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笔者倒是认为,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别的全部拿来。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时代车轮前进的印记。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需要我们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网络语言虽给传统语言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给传统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其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网络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要保持一定的宽容。

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网络传媒,语言文字及其表现形式一直在演变着。语言也存在“物竞天择”,变化才能带来新的发展。网络上出现的新词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如果时间证明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考验,那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并给予传扬。一位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远的不说,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小孩,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更加简单、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

事实上,一种语言,只要仍在为人类的交际服务,就是活的、变化的语言,就必然会随时进行新陈代谢。任何社会,只要它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社会,只要它还在不断地进展,就必然会经常出现新的词语。更新是事物的生命力所在,只有更新,才能推动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想方设法消灭它,消灭它也不现实,我们所能做的是要积极引导,驱利避害,合理规划,努力使网络语言向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发展。

网络流行英语 篇12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言,网络语言暴力,反思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社会的变迁。 因此,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 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 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 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反思。

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以“宝宝”为例

“宝宝”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 起初, 它是父母或其他亲属对家中婴幼儿的昵称。 因为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 几乎每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后都是如获珍宝。 甚至在父母眼里, 不管孩子年纪有多大, 哪怕他们有了孩子, 只要父母在, 你永远就是他们的“宝宝”。 随着时间的发展, “宝宝”一词的语义开始扩大化, 比如恋爱中的男生往往会把女朋友称为“宝宝”, 以此表达两人的亲昵及对女友的浓浓爱意。 不管后来两人的感情发展如何, 至少在热恋期, 女朋友对于男生而言确实是如获至宝。

然而,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 悄然间成了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 “宝宝”一词的新义是从网络流行语“吓死宝宝了”中演变而来的。 据网页资料显示, 这里的“宝宝”是指说话者本人, “吓死宝宝了”实际上是说话者在自言自语“吓死我了”。 这整句话在网上流传开以后, 女生们在受到惊吓时往往引用它来卖萌。 后来, “宝宝”一词就脱离了这个语境而被年轻女性独立使用———只要是说话氛围协调, 那么女生几乎在任何语境中都可以使用“宝宝”或者“本宝宝”这样的字眼称呼自己, 比如“愁死宝宝了”“本宝宝要去上班了”。 再后来, “宝宝”一词甚至失去了原来偏指女性的性别色彩, 可以用来不分男女地指称对方, 以表达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亲密的关系或者是显示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亲昵态度。 比如, 在一些电子商务的社交平台 (如旺旺、淘宝) 上, 客服过去经常使用“亲”这个字眼表现对顾客的热情与真诚, 现在“宝宝”一词也争得一席之地, 在缩短店家与客户的心理距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购物网站外, 还有一些网络教学平台的工作人员, 也经常称呼学员为“宝宝”。 比如, “雅思宝宝”“哲学宝宝”“高考宝宝”等。 这个“宝宝”如此流行, 甚至在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上, 冯巩在小品 《快乐老爸 》中也引用了一次“吓死宝宝了”。

经调查发现, 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这个庞大的年轻群体正处于生命的活跃期, 他们对社会的变化最敏锐, 也最容易冲动。 这些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求新、求异、求简、求活。 年轻人借助网络流行词语, 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了张扬个性和青春活力。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 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网络语言的发展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的变迁。 因此,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其间, 对网络流行语批评的声音也时有耳闻, 但是主流对网络流行语还是采取一种宽容和认可的态度, 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可和接受网络流行语。

二、防止网络语言暴力

说到网络流行语, 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语言暴力。 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可以依托某一种社会现象, 瞬间在网络世界传播开来。 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这个词语可能会像上文所列举到的“宝宝”那样柔和可爱;但更有可能会像一只魔鬼般狰狞而充满暴力, 给当事人带来无尽的伤害———这就是笔者接下来要讨论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语言暴力并不是单指某些特别的话语, 而是指所有对听话人产生了某种支配力或是影响力的言语。 所谓网络语言暴力, 就是指说话者在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上, 讲一些肮脏、污秽甚至是扭曲事实的话, 以一种语言霸权的形式孤立和剥夺他人的某种权利, 从而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一种语言现象。 说到网络语言暴力, 读者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 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莱温斯基是1998年白宫性丑闻事件, 也就我们所熟知的“拉链门”的当事人。 在饱受网络欺凌之苦后, 沉默了十年的莱温斯基于2015年3月走上了Ted大会的讲台, 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呼吁大家共同抵制网络暴力。 她在演讲中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1998年, 没有人知道这种名叫‘因特网’的新技术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自诞生以来, 因特网用难以想象的方式将人类联系起来。 它让人们找到失散的兄弟姐妹、 拯救生命、发起革命, 但是我所遭受的黑暗、网络欺凌和被称为‘荡妇’的羞辱也如雨后春笋般疯长。 每天, 在网络上都会有人, 特别是年轻人被辱骂和羞辱, 而他们对此束手无策。 这些辱骂和羞辱让他们想立刻死去。 悲剧的是, 有些人, 真的因此而死去。这一点儿也不虚拟。 Child Line是英国一个致力于帮助年轻人解决各种问题的公益组织。 去年年底, 该组织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从2012年到2013年, 与网络欺凌有关的电话和邮件数量增加了87%。 一份来自荷兰的综合分析首次披露, 网络欺凌比线下欺凌更容易让人产生自杀的念头。 ”

笔者认为, 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网络空间的自由性、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广阔的自由世界。 一些网民认为, 在与他人进行网上沟通时, 对方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背景, 这时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认同感就不再具有约束力, 导致双方对交流的后果毫无顾忌———平时不好意思说, 不敢说, 或者是不应该说的各种脏话, 在网络上都被肆无忌惮地说了出来。 这样, 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肮脏、色情、充满暴力和辱骂的言论。 即便这时有人出来阻止或者反对这种现象, 他们往往会受到攻击, 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的压制自由。 二是法律制约的缺乏。 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经常发生, 而施暴用户却不敢承担责任, 这与他们生活在虚拟的天堂里有着极大的关系。 如果这些语言暴力者在其他现实媒体中也使用这种方式攻击其他人, 甚至诋毁他人, 就很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 然而, 网络世界是不同的, 尽管某人的言论已经对他人构成了事实上的“语言暴力”,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指控其罪行, 即便真有相关的法律, 也会因为惩罚犯罪者的司法成本太高而不能予以真正的法律制裁。

三、结语

语言是一条不断变化发展的长河。 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 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 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 它实现了现代语言的多样化。 它不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显出魅力, 还在现实生活中大光其彩, 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并与其他语言相得益彰, 共同促进语言的繁荣昌盛。 然而, 随着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在网络上用语言表达自我的存在, 各种观念的冲突导致语言暴力频频在网络平台上发生。 通过本文的分析, 笔者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 并且从自身做起, 使用文明的网络用语, 避免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 为打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语言环境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 2005, (9) :26~30.

[2]张朝阳.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暴力.http://charles.blog.sohu.com/13420816.html2006-09-15.

[3]王顺菁.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优势[J].新闻记者, 2004, (5) :57~5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电子衡器下一篇:家兔有机磷中毒诊治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