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音乐

2024-09-22

网络流行音乐(精选12篇)

网络流行音乐 篇1

摘要:在本文中, 主要是针对了我国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做出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下文当中的一些内容, 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人员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网络,流行音乐,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是普及到千家万户, 并且已经是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 同时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将流行音乐进行巧妙的融合, 使其具有着一定特色的流行音乐方式, 从而将其称之为网络流行音乐。

一、导致网络流行音乐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由于音乐创造缺少着持续性以及难以做到推陈出新

对于网络音乐来说, 所具有着最大的吸引力便是由于其作品较为独特, 同时在网络音乐创作人员中也是来自于不同的阶段, 其音乐创造观以及欣赏观也存在着不同, 为了能够使自己所创作的引言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 从而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如何创新, 对于这种竞争来说, 能够使大家相互的启发, 从而形成了较为良性的创作热潮, 然而因为这种个体的创作方式想要持之以恒十分困难, 同时创作的水平也是存在着高低不平, 因此看似较为庞大的音乐创作群体也具有着较多的漏洞, 存在着瞬时的崩溃也是在所难免的。

(二) 由于监督管理环节存在着缺失导致网络音乐走向低俗

针对于网络音乐开始出现的过程中, 是并不存在着一些较为低俗的现象, 主要是能够得到欣赏人员的认同。但是现如今较为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参差不齐的作品创作群体导致网络音乐发展存在着过于密实, 同时一些不堪入目的歌词和抄袭的伪创作也导致社会对网络流行音乐丧失了忍耐。不论是在一些专业的音乐制作人员还是一些普通的音乐学家, 将会对其低劣的创作水平存在着嗤之以鼻, 并且也将会定性成为流行音乐发展之中的一个放教材。

(三) 由于利益诱惑导致网络音乐创造人员难以独善其身

对于一些唱片公司来说, 进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将会使得这种较为新型的流行音乐种类逐渐的被同化, 同时长久以来网络流行音乐的创作人员主要是自我标榜的, 在这种艺术的创作环境之下创作人员并不需要考虑市场之中的定位, 并且也不需要对受众的喜好进行考虑, 仅仅只是需要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而能够表现出自身的音乐理想, 这样便能够得到最大的满足感以及成就感。然而随着现如今市场的不断发展, 无功利的平衡将会被打破, 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心中的利益出现了膨胀以及唱片公司的介入, 为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打击, 与此同时优秀的制作人出现确实也是导致我国网络流行音乐的中流砥柱受到了撼动, 导致出现群龙无首的情况。

二、网络音乐自我救赎的措施

(一) 应该要拒绝同化以及彰显个性

我们针对于任何的一种独立的引言形式来说, 主要是有着较为严格的划分, 这种划分主要是体现出了这种音乐方式的特性, 在网络音乐诞生的过程中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着较为独特的个性, 才能够被大家所喜爱, 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创造出现了乏力, 并且个性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最终导致其属性接线在内外的力量综合作用之下变得更加的模糊, 针对于这种流行网络音乐来说, 将会是一个较为致命的弊端。如果音乐的个性存在着缺失, 那么将会导致音乐创作人员丧失创作方面的能力以及动力, 例如在现如今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的内部音乐也具有着较为辉煌的使其, 像是摇滚音乐在较为漫长的岁月之中并没有登上过主流音乐的舞台, 但是却并没有就此消亡, 主要是由于这种音乐的个性较为鲜明, 这也是因为其发展存储了最为重要的能量。针对于网络流行音乐来说, 主要是具有着传播速度快以及参与性广等方面的特点, 只有对其存在着的个性进行加坚持才能够使其发展较为长远。

(二) 应该要共同遵守艺术创造道德以及提高监督管理

针对于这种创作以及传播的方式来说, 并不是通过某一个权利机构所拟定的, 然而主要是需要成为一种无形的网络公约, 制定人员和遵守人员则是需要来自于网络对流行音乐热爱的人员, 从而一同能够做好相互监督的工作, 对于违反约定的人员进行抵制。现如今网络流行音乐的社会印象较为糟糕, 需要进行重塑已经是当务之急, 只有一同的维护创作以及欣赏的环境, 并且也需要对一些不良的音乐作品进行抵制, 为网络流行音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扭转社会对于网络音乐的认知态度。

(三) 需要对创造环境进行改革

网络流行音乐的创造根并不是单打独斗便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的, 虽然是个人进行创作是有着较为强烈的灵活性, 然而要想长久的持续下去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与此同时也比较困难的形成有足够的影响力。唱片公司的运营方式成功经验已经是验真了团体协作所具有着的重要性, 但是网络流行音乐并不应该要受到经济利益的趋势, 因此并没有必要根据唱片公司的方式来进行模仿。然而是可以形成具有着一定关系的网络互动团体, 根据一定的网络成员来构成单位, 并且根据网站或者是论坛等场所, 从而相互之间能够增长知识以及展现作品, 更好的形成一定的创作团体, 最终一同带动网络流行音乐的创造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针对于网络流行音乐来说, 主要是主语网络时代的一个音乐产物, 并且存在着和发展也是具有着相应的价值, 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深思熟虑, 使其能找出适合网络流行音乐发展的道路, 更好的让这种音乐能够焕然一新, 不断的走向着辉煌。

参考文献

[1]佘涛.中国当代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及相关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 2009, 24:120-124.

[2]欧阳伊红.浅谈关于发展中国特色流行音乐道路的思考[J].音乐时空, 2015, 24:152-155.

网络流行音乐 篇2

酷我DJ,你的房间由你打碟

酷我DJ融合了社区、分享、娱乐、游戏等因素,是国内首款音乐社交应用。进入酷我DJ的音乐房间,感觉更像是一款社交游戏,在这里可以创建自己命名的房间,制造随心随性的个人形象,添加歌单播放属于自己曲风的歌曲,遇见共同兴趣的歌友,即时爆聊八卦各种话题,还可以将音乐分享至 、腾讯微薄、QQ空间、人人网等。目前在线平台已经上线,随后还将推出pc桌面版以及移动客户端应用。据悉,酷我DJ还将会邀请知名艺人开房打碟,用户可以追随他们喜爱的歌星。

音乐分享,一首歌一张图片一种心情

酷我音乐盒“音乐分享”则是一个音乐微博性质的社区。通过一首歌一张图片分享一种心情。记忆中的歌曲,送给某人的歌曲,听歌的时候不再孤单,这里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歌曲,亦有DJ达人推荐的歌曲,也可以知道大家都喜欢什么样的歌曲,找到和你志趣相投的朋友,表达你的音乐意见,

酷我音乐盒“音乐分享”旨在通过分享、聆听、表达,增强用户粘性,形成一个与音乐有关的网络社区。

酷我唱吧,草根歌手的斗秀场

酷我唱吧是国内用户最多的原创音乐和翻唱歌曲社区,在这里能找到大量原创、翻唱音乐作品,结交喜欢唱歌的朋友,还可以参加网络选秀比赛,得到专业音乐人的点评和指导。旨在选拔优秀的歌手和原创音乐人,酷我唱吧已与业内200多家唱片公司、国内卫视当红综艺节目档达成合作,计划将优秀作品和音乐人推向市场,刺激、推动与优化华语流行音乐市场。酷我唱吧包装和选拔了若干草根歌手,输送到卫视选秀节目。如邓川、鲁B琦等来自酷我唱吧的优秀网络歌手,就是通过酷我唱吧推荐,参加浙江卫视《非同凡响》,分别获得第三名、第五名。

点击阅读更多学院相关文章>>

网络流行小说初探 篇3

关键词:网络文学 流行小说 分类 受众

几千年以来,流行小说的受众一直十分广泛,从俗讲变文、话本、杂剧到章回体小说;从言情到武侠;从世情小说到鸳鸯蝴蝶派;从金庸到琼瑶,不一而足。今天,网络的普及致使网络流行小说的飞速发展更是引人侧目,但是当代文学史对之尚未形成系统研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网络流行小说的阅读主体主要是年轻人,它的市场反应非常热烈,有许多的作品被翻拍成影视剧作品,产生相当大范围的反响,这也使得许多人加入到网络小说的创作中去,产生的网络流行小说数量如恒河沙数。

一、网络流行小说的特点

(一)内容新潮、另类

网络流行小说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内容上不受约束,五花八门,天马行空,不拘一格。 网络流行小说的分类极其广泛,玄幻、言情、都市、穿越、悬疑等等不一而足。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以娱乐读者为目的,这和传统的流行小说比较相一致,但其受众有别于传统的通俗小说,主要以青少年为主。

(二)语言直白、新奇

网络流行小说不同于那些纯文学性质的作品,它们的语言往往是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来组成,往往是很基础的白话文,让人看了一目了然的那种,读起来也没有那种拗口的感觉,很顺畅。除此之外还诞生了许多新的网络用语,这些网络用语影响极广,对传统汉语言的使用发起了挑战。

(三)传播途径新颖、独特

传统小说主要通过报刊、杂志、出版社进行传播。网络流行小说必定是在网络上首发,产生影响后向报刊、杂志、出版社以及影视传媒辐射,它由电子文本向纸质文本过渡必须先经过市场和读者的考验,必须有广泛的受众这一必要条件。

(四)“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的蝴蝶效应

网络流行小说是借助于网络为生存发展的物体,它的存在和好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受制于网络,可以说是“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对于每部网络小说来说,它可能一夜爆红,也有可能永远被埋没在沙河中。网络给了读者和作者更多交流的机会,它不像那些传统小说作品,不需要首先接受受众和市场的检阅才能发行。网络流行小说只要取悦到读者的心,那么它就可以跃上龙门。

二、网络流行小说的类型

网络流行小说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通常意义上的通俗小说,主要是表现为言情和武侠。但是由于网络的介入,发展了许多不同于传统通俗小说的新的类型。根据目前在网络上的流行程度和对读者的影响力以及影视剧改编的效应来看,大概可以分为这样一些类别。

(一)架空历史篇

所谓架空历史篇就是借助历史的题材,混入现代的元素,构筑一副历史的新王朝。这里面最为火热的是宫廷篇和穿越历史篇。2010年网络最佳原创作者和年度最佳作品公布,其中宫廷和穿越历史篇就占据了大半部分,可见现在这种富有中国特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小说成为了网络小说发展的主流。在架空历史的网络流行小说中,穿越类小说的影响最广,最早的《穿越时空的爱恋》以及《神话》都是其中名篇。

现在热播的不少电视剧也是受到现在宫廷计的热潮而趁势得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不少影响甚广的网络流行小说经过影视改变之后,甚至被认为是真实的历史剧。比如说《步步惊心》、《大漠谣》等,这类作品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为主角,经过电视剧的热播影响了大量的观众,尤其是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粉丝,他们甚至认为这就是真实的雍正、卫青、霍去病等,有人甚至以此为依据对《史记》等史书提出质疑。

(二)种马篇

所谓种马篇,就是大多以口水和无厘头的想象作为文章的所有看点的,往往是以满足现代青年的欲望所铸就的一类作品,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要求过硬的文笔,甚至没有什么文学意义。书本的内容往往从一个富家子弟开始,讲述他荒诞潇洒的人生,娶了多么漂亮的富家千金,还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为了追求更多的名利和钱财,不择手段地往更高的地方攀登,然后遇到了许多美女,让人数不胜数的美女,最后主角登上了世界的顶峰,就此结束。种马篇小说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烂!”

这类小说一味地往人类欲望做邪恶的地方发展,因为小说可以勾起人类心中想而不敢去做的恶念。但是随着网络流行小说逐渐的走向正轨,种马篇受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少了。但是其影响仍然不可小觑。及至目前,它逐渐向言情类小说靠拢。

(三)玄幻篇

从2002年起,玄幻网络小说就一直占据网络流行小说的巔峰位置,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玄幻小说原创网站。从《诛仙》的横空出世,霸占网络,独领风骚,被称之为第二代古龙的接班人。作者萧鼎巧妙地结合了中国儒、道、佛和中国古代神话,构筑了新的神话传说。再者《鬼吹灯》又以一股霸风席卷各大网坛,墓室角边一盏灯,掌控生死的神秘鬼道。作者天下霸唱,盗墓、鬼神、走萧鼎与之相反的路程,揭晓地下古墓神秘的面纱。现在,《斗破苍穹》,继续独占鳌头,在权威起点小说网站上仍然保持着不败的战绩。可见玄幻小说以它独具魅力的风格掌控着读者眼球,掌控着网络小说反战的前潮。

近年来,玄幻小说发展出了新的类型,如神仙文系列等。在神仙文中,神仙具有凡人的七情六欲,如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系列,大风刮过的神仙耽美文系列等都具有非常广的读者群,前者已经被影视公司购买了改编权即将要搬上荧屏。

(四)网游篇

所谓网游篇,大多是以网络游戏为故事背景,当然不会单纯的就以现在的网络游戏作为故事发展的前提,作者会夸张地加入一些想象,比如游戏的主机在某某星球上,比如买个头盔,人就可以置身于游戏当中,休闲和工作两不误的那种。主角往往是现实中非常傻,非常呆的那种,然后进入游戏后就突然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一生,这种小说往往的销路就是针对那些喜欢网络游戏的青年的。

我们以《血色梦游》为例,主角原本是在现实生活中捡垃圾过活的,而且还不小心被传染了艾滋,命运交迫之际,偶然机遇下得到了一个头盔,进入了虚拟的游戏世界当中,然后就开始了故事主角传奇的一生。总之,网游的一大特色就是“不求最精,但求最牛!”虽然如此,网游却不能像穿越和玄幻那般占据网络流行小说的大半边天,因为毕竟他的群体范围比较小,而且还受到一定的排挤。

(五)耽美篇

“耽美”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最初指的就是唯美主义,广义上的“耽美”指的就是唯美主义,但后来逐渐被日本漫画所用,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型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可以说“耽美”是同性恋文学与唯美主义文学交叉而生的产物,与两者有密切的关系,又与两者并不相同。大陆的耽美小说创作是从动漫同人开始的,最早且影响比较大的耽美站点是创立于1998年的动漫网站——桑桑学院。之后许多网站开设耽美板块,比如2000年成立的著名的纯耽美论坛路西弗,2001年墨音阁成立,2003年女性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的耽美板块成立,2006年测试运行的连城书盟更是极为重视耽美小说,除此之外,一些较为有名的中文文学网站通常也有相关的耽美内容,如榕树下、起点、四月天、烟雨红尘、幻世中文网等。其他的耽美写手自己的私人空间如博客、空间、贴吧等也是耽美小说传播的阵地之一。

从港台兴起向大陆传播,由于受众绝大多数是女性,学历层次和年龄层次面极为广泛,由此诞生了一批新兴的网络词语比如腐女、同人女等。有关研究数据显示,同性恋爱如今在青少年之中屡见不鲜,甚至形成流行风潮,这和耽美小说的盛行密不可分。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网络流行小说,比如说格斗系列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不同类的网络流行小说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互相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大风刮过的神仙文系列同时又属于耽美小说。

三、网络流行小说的影响

从一开始的被称之为“厕纸文学”到如今每年都要评定网络最佳文学作品这样的一个趋势看来,网络流行小说已经成为了文学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文学研究者探讨研究的课题之一了。网络流行小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茶余饭后的谈论焦点,成为了人们无聊时间时的娱乐工具,成为了不可分开的“消耗品”。它的影响也难以归纳,就两个方面简单分析。

(一)消极方面

网络环境繁杂,传播速度快,虽然《鬼吹灯》在众多网络流行小说作品当中算是比较正派的一类,但是还是有很多虚空血腥,被称之为YY的一类作品被广大读者朋友们所喜爱着。这些读者朋友们也逐日被这些虚空的思想所腐蚀着灵魂,慢慢地变得堕落,浮躁,网上也曾经曝光过一些读者曾经因为某部作品而效仿其里面的内容,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积极方面

随着网络这一新媒介的出现,在网络平台上观看小说的或者是利用网络平台把小说下载下来观看的人群都占了绝大多数。随着科技的发展,体力劳动的减少,人们的空余时间越来越多,随之得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消遣时间,人们用来阅读的时间也是越来越多,因此网络流行小说便成为了他们的消遣对象。网络流行小说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读者的业余生活,还带动了读书的热潮和想象的飞翔。大多人选择观看电子版的书,减少了对纸质的需求。网络流行小说给传统阅读带来的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上升到环境保护这一大概念上去。

同时,网络流行小说的出现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网络写手,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大网站之间的争斗亦加速了作者之间的内斗。目前网络流行小说正在走最纯粹的商业化道路,从创作初衷来说有多少写手仍旧在坚持着自己的文学信念呢?神文化,为救亡图存运动注入精神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揄熹 刘柏因.全媒体时代的迷文化研究——以耽美迷群为例: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03

[2]戚晓波 耽美小说传播初探:文学自由谈,2011,01

[3]杨茜 网络小说杂谈: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04

[4]王春季 谈网络小说和传统小说的区别: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5]曾少武 网络小说发展现状研究:十堰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6]百里清风 网游文学心理能量范式研究: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1,04

[7]謝艳丽 浅析网络小说的新特征: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02

网络流行音乐 篇4

广义上的网络流行音乐可以泛指一切出现在互联网, 或者依靠互联网进行传播扩散的流行音乐。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讲,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网络流行音乐是指由普通音乐爱好者创作, 依靠互联网作为主要传播媒体平台进行扩散的一种流行音乐形式。网络流行音乐的最大特性在于其创作的“草根”性、无功利性, 以及传播上无可比拟的速度优势。网络流行音乐一经出现, 就受到了来自流行音乐爱好者的狂热追捧, 之所以产生这种轰动的社会效应, 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流行音乐的作品风格独特, 创作贴近生活, 词曲都饱含新意, 较之以往的其它流行音乐作品,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 这些音乐的创作都来源于普通的音乐爱好者, 他们就生活在网民中间, 一种朴实无华的亲切感和触手可及的真实感, 使大家觉得音乐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 更带有浓厚的情感。

一、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萌芽期 (1 9 9 7—2 0 0 3) 。这一时期是中国网络流行音乐的酝酿与萌芽发展阶段, 在这一时期, 电脑作为一种较为昂贵的精密电子产品, 逐渐降低了身份, 由商用向民用市场倾斜, 逐渐进入了千家万户, 成为一种家庭必备的娱乐产品和信息获取平台。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完善, 电脑最终成为一种多媒体终端, 人们通过电脑可以欣赏到各种音乐作品, 获得方式比较简便, 也不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随着音乐软件的开发和电脑硬件的飞速发展, 通过电脑来制作音乐作品最终成为了现实, 人们可以通过音频编辑软件将自己的音乐构想输入电脑, 形成完整的音乐成品。这时, 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流行音乐作品《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诞生了, 它的出现标志着网络流行音乐这种全新的流行音乐形式就此产生, 也标志着一个属于网络流行音乐的文化时代正式开启。

第二阶段:拓展发展期 (2 0 0 4—2 0 0 6) 。网络流行音乐这种形式的出现, 一石激起千层浪, 立刻受到网民的热捧, 一时间, 整个网络, 甚至整个音乐文化领域都瞬间被网络流行音乐的光芒所笼罩, 数以万计的网络流行音乐作品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 让人们目不暇接。海量的作品彻底的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唱片公司和歌星的依赖, 全新的音乐风格更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网络流行音乐的时效性、刺激感、新奇性都能够紧密的迎合年轻人的欣赏口味。这股音乐热潮来势之猛、反响之热烈, 使很多唱片公司都始料未及, 传统唱片业的惨淡销售业绩和唱片公司的不断兼并倒闭可以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网络流行音乐这时的强大。

第三阶段:成熟期 (2 0 0 7—2 0 0 9) 。网络流行音乐的“草根性”体现在创作和传播的自由性和无障碍, 但是也正是由于网络“守关人”角色的缺失, 导致网络流行音乐的创作缺乏监管。为了博得网友的关注, 提高音乐的点击率, 满足虚荣心, 很多网络流行音乐的创作中掺入了低俗甚至恶俗的音乐语汇;与此同时, 由于缺乏版权保护意识, 很多作品之间存在严重的抄袭和侵权行为, 这些现象使网络流行音乐招致社会舆论的谴责, 社会形象大打折扣, 通过不断地清理, 最终使网络流行音乐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音乐的创作和传播更加规范, 作品也更加具有专业性。

第四阶段:衰退期 (2 0 1 0—至今) 。自从2 0 0 8年开始, 网络流行音乐逐渐失去了昔日引以为傲的闪耀光环, 似乎像是一种往日的时尚, 如今已经为人们所淡忘。尽管仍有很多人在不遗余力的创作, 尽管互联网中还依稀能够见到网络流行音乐的身影, 但是无论从数量还是从影响力上来看, 都已和当年鼎盛时期的它不可同日而语了。网络流行音乐是选择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还是继续艰难前行, 对于流行音乐的爱好者来说, 恐怕很难寻得答案。虽然如今互联网依旧是流行音乐推送和传播的主要场所, 虽然人们还是习惯于利用网络来欣赏流行音乐, 但是网络流行音乐却已经不是人们搜索的主要目标, 这一点, 对于喜爱网络流行音乐的人来说, 必须引起深刻的思考。

二、造成网络流行音乐现状的几点原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有几股对中国流行乐坛影响深远的音乐风潮, 比如“西北风”热潮、“红太阳”歌曲热潮, 这些音乐现象都经历了高潮和衰退, 最终成为了一种音乐文化的历史记忆。在一些学术研究中, 也有很多人将网络流行音乐热潮与这些音乐风潮进行对比, 但是在笔者看来, 这是两种不同层面的文化现象。网络流行音乐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 更有其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 造成如今其萎靡不振的原因, 既有其内部先天弊病所致, 也有来自外部的各种现实压力, 要使这种音乐形式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 就必须找到牵绊其进步的症结之所在。在笔者看来, 主要原因可归为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 音乐创作缺乏持续性, 很难再做到推陈出新。网络流行音乐最具吸引力的一个特性就是作品新奇独特, 别具匠, 网络流行音乐的创作者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 他们的音乐创作观和欣赏观各有不同, 为了使自己的音乐能够博得大家的喜爱, 他们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创新, 如何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 大家相互借鉴, 互为启发, 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创作热潮。而与此同时, 也正是由于这种个体化的创作模式, 导致创作很难持之以恒, 作品的质量也会忽高忽低, 参差不齐, 创作者很难以市场的要求不断创造出佳作。在这种状态下, 网络流行音乐看似庞大的创作群落实际隐含着严重的漏洞, 瞬间的崩溃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二, 监管环节的缺失使部分网络流行音乐走向低俗, 严重影响了这种音乐形式的社会舆论口碑, 甚至成为了不良文化的典型代表。网络流行音乐出现伊始, 并没有这些低俗的表征, 它能够得到欣赏者的认同, 靠的是清新朴实的曲风, 而绝非哗众取宠的矫揉造作。但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参差不齐的创作群体最终导致了网络流行音乐发展的迷失, 大量不堪入目的歌词和抄袭无度的伪创作最终使社会丧失了忍耐力, 无论是专业的音乐人还是普通的音乐欣赏者, 都对其低劣的创作水平嗤之以鼻, 将其定性为流行音乐发展的反面教材。客观来看, 即便是网络流行音乐受到各界谴责的时候, 实际上依然不乏很多优秀创意的好作品, 只是部分低俗作品的社会效应不断发散、不得不使大众产生以偏概全偏见, 最终对其近而远之。究其根本, 创作者、传播者、炒作者、监管者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三, 利益的诱惑使网络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很难独善其身, 唱片公司的介入更使这种新型的流行音乐种类被逐步同化。无功利心理, 至少是无经济利益驱使, 一直是网络流行音乐创作者所自我标榜的, 在这样的艺术创作环境下, 创作者不用考虑市场定位, 不用考虑受众的构成和喜好, 更不用在意包装和宣传, 只要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 表现出自己的音乐理想, 就能够得到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心理。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膨胀, 这种无功利的平衡最终被打破, 而其罪魁祸首正是藏在人心中的利益欲望和唱片公司介入后的经济诱惑。唱片公司作为一种音乐制作的经济体, 有其控制市场的手段和统治方法, 他们在吸纳优秀网络音乐制作人、歌手、作品等的同时, 无形中给予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以沉重的打击, 优秀制作人的缺失使网络流行音乐的中流砥柱被撼动, 最终导致群龙无首, 形同一盘散沙, 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当然, 网络流行音乐的消沉还有很多不易观察到的原因, 比如社会经济和文化大环境的变迁, 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 流行音乐新风潮的冲击等等, 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网络流行音乐如何完成自我救赎

要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网络流行音乐还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是否还有发展的可能。在笔者看来, 答案是肯定的。网络流行音乐的出现, 不仅给人们展现了一种流行音乐创作和生存的新途径, 同时也激发了更多人参与流行音乐创作、传播、欣赏、回馈的新模式。在本世纪初, 中国流行音乐走入到一个困难的发展瓶颈时, 正是网络流行音乐拯救了萎靡不振的流行音乐市场, 它的出现完成了新旧媒体时代流行音乐的顺利过渡, 开启了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经济运营的新篇章。如今, 网络依然存在, 网民数量与日俱增, 一切客观条件都十分充分, 所以网络流行音乐不会消亡, 也不应该消亡。

网络流行音乐要实现复苏, 重获新生, 可谓任重道远, 但并非没有希望, 在笔者看来, 对于几个关键节点的把握, 是其东山再起的关键之所在。

首先, 应该拒绝同化, 彰显个性。我们对于任何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都有着严格的属性划分, 这种划分是为了体现出这种音乐形式的独特个性。网络流行音乐在诞生之初, 正是因为具有独特的个性, 才被大众所喜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创作日趋乏力, 个性变得越发模糊, 最终其属性界限在内外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变得模糊, 这对于网络流行音乐来说, 是一个致命的弊病。音乐个性的缺失会使音乐创作失去方面和动力, 放眼流行音乐的发展, 很多内部的音乐种类都有辉煌和消沉的时期, 比如:摇滚乐虽然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不能登上主流音乐文化的舞台, 但其并没有就此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音乐个性鲜明, 这就为它的发展储存了最重要的能量。网络流行音乐重在广泛的参与性、音乐的朴实性、风格的新奇性、传播的广泛快速性等, 只有坚持这些个性, 才能保持其发展的独立和持久。

其次, 设定共同遵守的艺术创作道德准则, 加强舆论监管, 轻数量重质量。这种规范创作和传播的行为准则, 并不应该由某一权力机构拟定, 而是应该成为一种无形的网络公约, 制定者和遵守者同样来自于热爱网络流行音乐的人, 大家共同遵守维护, 相互提醒监察, 对于违反约定的人或事共同抵制。网络流行音乐的社会印象和舆论口碑已经十分糟糕, 重塑形象是当务之急, 只有大家共同维护创作和欣赏环境, 拒绝不良音乐作品的出现, 才可以重新还网络流行音乐一个纯净的创作氛围, 逐渐扭转社会的认知态度。

此外, 如何对创作环境进行改革, 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网络流行音乐创作的“草根性”不代表要一直单打独斗, 各自为战。以个人为单位的创作虽然灵活性很强, 但很难持续下去, 并且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唱片公司运营模式的成功经验印证了团体协作的重要性, 当然, 网络流行音乐不应该具有经济利益的驱使, 所以没必要完全照搬照抄唱片公司的模式。但是, 可以形成一定关系下的网络互动团体, 以一定的成员构成为单位, 以网站或论坛为活动场所, 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增长知识、切磋技艺、展示作品, 从而形成一定的创作群体, 其最终目的是形成创作合力, 共同推动网络流行音乐的创作水平提高。

网络流行音乐是属于网络时代的音乐产物, 它有存在和继续发展的价值, 我们应该深入思考, 找到其合理的发展道路, 让这种流行音乐形式重新燃起生机, 走向新的辉煌。

摘要:网络流行音乐在21世纪之初的近十年时间里, 对中国流行乐坛影响巨大, 它不仅扭转了流行音乐市场萎靡不振的状况, 而且找到了一条互联网时代流行音乐发展的新道路。但由于各种原因, 近年来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逐步走向衰退, 本文着眼于这一音乐现象, 在梳理网络流行音乐发展脉络的同时, 深入思考造成其现状的诸多原因, 并希望能够对其可持续发展给予一些务实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流行音乐,衰退,原因,振兴,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思琦.《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2]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3]赤潮编著.《流火——1979-2005年最有价值乐评》.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4]金兆钧.《光天化日下的流行——亲历中国流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5]邵培仁编著.《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1月第一版

[6]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网络流行经典语句 篇5

点评:还是做鸟吧。

2、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打的找去吧

点评:为啥不打的走路呢。

3、唯女人与英雄难养也,唯老婆与工作难找也

点评:真是挺难的。

4、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点评:没别人什么事儿。

5、有钱人终成眷属

点评:肯定是。

6、不要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点评:这个牛!

7、女为悦己者容,男为悦己者穷

点评:呵呵,还是因为太穷了。

8、长个包子样,就别怨狗跟着你

网络音乐怎样收费? 篇6

2013年6月,一个影响深远的变革与我们擦肩而过。

有消息称:6月5日起,当前主流的音乐网站将全面收费。这俨然是一次音乐网站的联手“升级”。从网络电影收费,到网络音乐收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层层推进的进度让人振奋。

不过,当很多人忐忑地等到6月5日时,却发现这成了次雷声大雨点小的集体行动。甚至有记者致电各家音乐网站,发现多数网站仍在观望此事。

这次音乐网站和唱片公司对用户的集体“起义”,宣告失利。而这不是第一次失利(也不会是最后一次),2012年年底它们就曾联手宣布过一次收费,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不过,应该说这样的“起义”没有成功,反而是件幸事。

失败之幸

虽然对创作者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件绝对必要的事情,但正确的事情,如果没有正确的实现方式与之匹配,就会变得糟糕。

网络音乐的收费努力,让人想起电子邮箱的收费过程。2002年,当时势头正健的263邮箱,宣布全部收费。经历了初期的捷报频传之后,263邮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从电子邮箱第一梯队中消失……

263邮箱收费有错吗?没错。但是实现方式的错误,会带来灾难。在互联网这种开放、共享的环境里,严防死守的权利保护方式,肯定是失败的——互联网是个只相信“利诱”,而不相信封堵的地方——无论是一家,还是一批网站强行收费,最后肯定只是给了其他创业网站,或其他信息共享技术以爆发式增长的机会而已,“起事”者只能白白当了炮灰。

在知识产权法律执行不到位,用户使用习惯与之相悖,甚至歌手都不一定会配合的情况下(总会有为了歌迷或宣传需要而放弃权利的歌手),这次在线音乐收费“革命”的不了了之,真不是件坏事。

破局之路

但创作者的权利就不保护了吗?绝非如此。只是,这种保护必须以更适应互联网游戏规则的方式进行。

一方面,企业要有多路径实现权利保护的方案。仍以邮箱为例,电子邮箱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得益于企业或真真切切地给收费用户提供更好且有层次差别的服务(耐心“诱导”他们),或用广告等商业模式来灵活实现收益。

另一方面,推进收费,必须主攻网络上最活跃的人群(而避免“全面收费”的莽撞行为)。让活跃用户在收费服务中得到优越感,并能把这种优越感与其他用户分享。如此“招安”,音乐收费这事儿才会提速。

而最重要的,则是企业要有温水煮青蛙的精神。否则,速进的结果只能是速败。以电影业为例,用户已经从当年《让子弹飞》收费首秀时的新奇,渐变到了现在习惯于新片收费的状态……

其实,网络音乐的困局,也是所有在互联网上做“雷锋”企业的普遍困局。而音乐收费过程中的教训与思考,也是所有困局中企业的共同财富。

责任编辑:焦 晶

网络流行音乐 篇7

一、小众传播的定义

小众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满足少数人群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个传媒文化,可以通过小范围内的传播辐射,对少数人群做出有针对性的传播,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流行音乐的传播中小众传播可以为音乐找到喜欢他们的听众,让听众能够从网络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有利于音乐的发展。

二、小众传播在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中的应用

小众传播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传播导致的分层现象。网络时代,电脑前的每一个听众的审美都是不同的,受所接受的教育,个人喜好等让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好各不相同,同一首歌曲也有自己的理解,这让人们在选择音乐时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会在各种音乐应用程序上找我们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分类功能查找适合自己的歌曲,这一功能中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风格分类以及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群,或者通过参与音乐分享的活动能够更方便人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些小众传播都在大众传媒里有所体现,但却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因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线上和线下,流行音乐小众传播的应用[1]。

1、网络线上音乐推荐系统

每个人的音乐审美不同,因此对于那些少部分人群喜欢的音乐,小众传播能够为他们带去十分方便的福利,尤其是流行音乐这一方面,音乐推荐更加体现了小众传播,在电脑端以及手机端的各种音乐应用程序中,都能看见音乐推荐这一功能,比如酷狗音乐,会为你提供不同风格的音乐歌单,也会根据你平时听得音乐,为你推荐你可能会喜欢的歌单,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乐器以及不同的场景等,这些都有分类和推荐,听众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在音乐推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听众还可以在不同的心情分类以及场景分类中,找到当下适合自己心情的歌曲,都说音乐是能够表达人的情感的,流行音乐更是如此,听众借音乐也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在进行大众传媒时被进行分层,体现了小众传播,其本就是从大众传媒上分层出来的,通过将听众从小众传播转变成喜欢听某一个种类的音乐,让听众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都关注音乐推荐信息。还有现在各种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节目中的音乐也被变成了推荐歌单,且有自己的主题,比如《中国新歌声》、《蒙面哥王》以及《我是歌手》等,这些音乐节目都有自己的音乐推荐信息。现如今数字音乐的传播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传播流行音乐的方式,在音乐选秀节目中数字音乐的服务商会将购买版权的歌曲放到自己的音乐应用程序上,与电视节目的播出相结合,让电视机前觉得不过瘾的观众去音乐应用程序上下载歌曲,继续听,这样下载音乐应用程序的人数就会增加。节目组也能通过音乐应用程序中的主题分类推荐这一功能,让自己的节目有更多人的知道和喜欢,在音乐应用程序上听到推荐喜欢歌曲的话,自然也就会去看节目,也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数字音乐服务商与节目组一起实现宣传节目和音乐、音乐应用程序的目的,体现出小众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是能够互相转化,一同发展的。

网络是一个大众传媒,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且在不断发展中,已经具备了自己的规模和系统,为网络前的每一个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网络中有庞大的信息,要想高效率的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让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是用户的最大需求,因此网络的服务提供商为满足用户这一需求就需要让用户能够方便的查找信息,将搜索信息的流程进行简化,节约用户的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这也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方面,小众传播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分类,这样用户在搜索信息时就不会出现一些不相关的内容,能够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信息[2]。

2、网络线下音乐演出、分享活动

说到小众传播,有人会想到小众音乐,但其实二者的概念并不相同,以前大众传媒不发达的时候,音乐的传播只能靠音乐表演,或者是演出和集会分享音乐,当时音乐要想受到喜爱,过程是很复杂的,这种传播音乐的形式至今仍然存在,也是音乐传播的一种常见途径。在线下歌手以及音乐家可以通过多样的活动吸引粉丝,从而扩大粉丝数量,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们也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分享活动,例如粉丝见面会、新专辑发布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和粉丝间进行交流和活动,达到宣传的目的。还有各种主题的商演、歌手的演唱会,这些都体现了小众传播的发展[3]。当今的大众传媒盛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对各种媒体资源的争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歌手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目的,会有很多的宣传活动,上电视节目、去电台打歌、在网络上进行歌曲的打榜,这些都是常见的宣传活动,而如何在这些大众传媒中体现和使用好小众传播,发挥出小众传播的优势,注重用户的体验,有针对的为听众和粉丝提供更好的视听享受,通过增加与粉丝互动的活动等,这些都是能够提高流行音乐传播的有效方法,通过小众传播可以用低廉的成本让音乐更广的传播出去。

三、结束语

小众传播对于流行音乐网络传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用低廉的传播费用进行流行音乐的传播,注重用户的体验,依据用户的喜好为其提供适合他们的音乐,还有真实有效的用户反馈,这是其独具的优势,能够尊重听众的审美,提高了听众的地位,能够让音乐人听到真实的听者的想法,能够有效的与用户进行互动,通过小众听者与小众传播媒介的相互沟通,能够不断改善音乐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其更加能够适应听众的需求,促进音乐的传播。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往所具有的优势也逐渐被弱化,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其中个性化的需求占很大的比例,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也从大众向小众传播发展,本文分析了小众传播在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中的现状以及应用。

关键词:小众传播,流行音乐,网络传播

参考文献

[1]曹海峰.分众时代:小众传播趋势下大众文化现象与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宁秀丽.孟祥需.当代小众文化现象研究[J].中国市场.2013

网络流行音乐 篇8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日前发布的《2010中国网络音乐市场年度报告》显示,从市场规模来看,2010年,我国网络音乐总体市场规模达到23亿元,比2009年增长约14.4%。

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网络音乐市场保持了较稳定的运行态势,市场规模继续稳定增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企业竞争相对激烈,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网络音乐市场总体呈现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

报告显示,在线音乐市场收入平稳上升,2010年收入规模为2.8亿元,比2009年增长64%。无线音乐市场收入2010年平稳增长,市场规模达到20.2亿元,较2009年增长9.8%,在网络音乐总体规模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87.8%,是支撑和推动网络音乐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2010年电信运营商通过无线音乐获得了279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5%。

报告还分析了当前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网络音乐侵权盗版、破坏市场秩序的问题突出;原创音乐作品匮乏,人才短缺;在线音乐商业模式单一、无线音乐中运营商独大的闭环模式短期难以突破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我国网络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音乐的管理和引导。据了解,2010年文化部关闭了300多家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网络音乐经营的音乐网站。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文化部将进一步按照部门职责,规范网络音乐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网络音乐网站,维护网络音乐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网络音乐市场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压缩违法违规网络音乐网站的生存空间,为依法经营的网络音乐单位和国产原创网络音乐产品提供健康、有序、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2010年网游市场达349亿元移动网游增长逾四成

同期,文化部还发布了《2010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年度报告》,指出2010年互联网和移动网游戏市场规模合计达到349亿元,增长率26.2%。

《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保持增长,结构调整成为主题。互联网和移动网游戏市场规模合计为349亿元,增长率26.2%。其中互联网游戏323亿元,增长率25.2%;移动网游戏26亿元,增长率40.7%。除了互联网游戏和移动网游戏外,广电网游戏目前也逐步形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

网络流行音乐 篇9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言,网络语言暴力,反思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社会的变迁。 因此,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然而,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 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 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 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反思。

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以“宝宝”为例

“宝宝”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 起初, 它是父母或其他亲属对家中婴幼儿的昵称。 因为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 几乎每一个家庭有了孩子后都是如获珍宝。 甚至在父母眼里, 不管孩子年纪有多大, 哪怕他们有了孩子, 只要父母在, 你永远就是他们的“宝宝”。 随着时间的发展, “宝宝”一词的语义开始扩大化, 比如恋爱中的男生往往会把女朋友称为“宝宝”, 以此表达两人的亲昵及对女友的浓浓爱意。 不管后来两人的感情发展如何, 至少在热恋期, 女朋友对于男生而言确实是如获至宝。

然而,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词语, 悄然间成了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 “宝宝”一词的新义是从网络流行语“吓死宝宝了”中演变而来的。 据网页资料显示, 这里的“宝宝”是指说话者本人, “吓死宝宝了”实际上是说话者在自言自语“吓死我了”。 这整句话在网上流传开以后, 女生们在受到惊吓时往往引用它来卖萌。 后来, “宝宝”一词就脱离了这个语境而被年轻女性独立使用———只要是说话氛围协调, 那么女生几乎在任何语境中都可以使用“宝宝”或者“本宝宝”这样的字眼称呼自己, 比如“愁死宝宝了”“本宝宝要去上班了”。 再后来, “宝宝”一词甚至失去了原来偏指女性的性别色彩, 可以用来不分男女地指称对方, 以表达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亲密的关系或者是显示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亲昵态度。 比如, 在一些电子商务的社交平台 (如旺旺、淘宝) 上, 客服过去经常使用“亲”这个字眼表现对顾客的热情与真诚, 现在“宝宝”一词也争得一席之地, 在缩短店家与客户的心理距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购物网站外, 还有一些网络教学平台的工作人员, 也经常称呼学员为“宝宝”。 比如, “雅思宝宝”“哲学宝宝”“高考宝宝”等。 这个“宝宝”如此流行, 甚至在2016年央视猴年春晚上, 冯巩在小品 《快乐老爸 》中也引用了一次“吓死宝宝了”。

经调查发现, 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 这个庞大的年轻群体正处于生命的活跃期, 他们对社会的变化最敏锐, 也最容易冲动。 这些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求新、求异、求简、求活。 年轻人借助网络流行词语, 最大限度地表现出了张扬个性和青春活力。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 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网络语言的发展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的变迁。 因此,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其间, 对网络流行语批评的声音也时有耳闻, 但是主流对网络流行语还是采取一种宽容和认可的态度, 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可和接受网络流行语。

二、防止网络语言暴力

说到网络流行语, 不能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网络语言暴力。 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可以依托某一种社会现象, 瞬间在网络世界传播开来。 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这个词语可能会像上文所列举到的“宝宝”那样柔和可爱;但更有可能会像一只魔鬼般狰狞而充满暴力, 给当事人带来无尽的伤害———这就是笔者接下来要讨论的“网络语言暴力”现象。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语言暴力并不是单指某些特别的话语, 而是指所有对听话人产生了某种支配力或是影响力的言语。 所谓网络语言暴力, 就是指说话者在网络这个虚拟平台上, 讲一些肮脏、污秽甚至是扭曲事实的话, 以一种语言霸权的形式孤立和剥夺他人的某种权利, 从而对他人造成伤害的一种语言现象。 说到网络语言暴力, 读者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 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莱温斯基是1998年白宫性丑闻事件, 也就我们所熟知的“拉链门”的当事人。 在饱受网络欺凌之苦后, 沉默了十年的莱温斯基于2015年3月走上了Ted大会的讲台, 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呼吁大家共同抵制网络暴力。 她在演讲中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1998年, 没有人知道这种名叫‘因特网’的新技术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自诞生以来, 因特网用难以想象的方式将人类联系起来。 它让人们找到失散的兄弟姐妹、 拯救生命、发起革命, 但是我所遭受的黑暗、网络欺凌和被称为‘荡妇’的羞辱也如雨后春笋般疯长。 每天, 在网络上都会有人, 特别是年轻人被辱骂和羞辱, 而他们对此束手无策。 这些辱骂和羞辱让他们想立刻死去。 悲剧的是, 有些人, 真的因此而死去。这一点儿也不虚拟。 Child Line是英国一个致力于帮助年轻人解决各种问题的公益组织。 去年年底, 该组织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从2012年到2013年, 与网络欺凌有关的电话和邮件数量增加了87%。 一份来自荷兰的综合分析首次披露, 网络欺凌比线下欺凌更容易让人产生自杀的念头。 ”

笔者认为, 网络语言暴力的产生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网络空间的自由性、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广阔的自由世界。 一些网民认为, 在与他人进行网上沟通时, 对方并不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背景, 这时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认同感就不再具有约束力, 导致双方对交流的后果毫无顾忌———平时不好意思说, 不敢说, 或者是不应该说的各种脏话, 在网络上都被肆无忌惮地说了出来。 这样, 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肮脏、色情、充满暴力和辱骂的言论。 即便这时有人出来阻止或者反对这种现象, 他们往往会受到攻击, 被认为是多此一举的压制自由。 二是法律制约的缺乏。 网络语言暴力的现象经常发生, 而施暴用户却不敢承担责任, 这与他们生活在虚拟的天堂里有着极大的关系。 如果这些语言暴力者在其他现实媒体中也使用这种方式攻击其他人, 甚至诋毁他人, 就很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 然而, 网络世界是不同的, 尽管某人的言论已经对他人构成了事实上的“语言暴力”,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指控其罪行, 即便真有相关的法律, 也会因为惩罚犯罪者的司法成本太高而不能予以真正的法律制裁。

三、结语

语言是一条不断变化发展的长河。 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 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 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 它实现了现代语言的多样化。 它不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显出魅力, 还在现实生活中大光其彩, 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并与其他语言相得益彰, 共同促进语言的繁荣昌盛。 然而, 随着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在网络上用语言表达自我的存在, 各种观念的冲突导致语言暴力频频在网络平台上发生。 通过本文的分析, 笔者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 并且从自身做起, 使用文明的网络用语, 避免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 为打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语言环境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铁范.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 2005, (9) :26~30.

[2]张朝阳.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暴力.http://charles.blog.sohu.com/13420816.html2006-09-15.

[3]王顺菁.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优势[J].新闻记者, 2004, (5) :57~58.

网络流行音乐 篇10

关键词:网络语言,议程设置,舆论引导

网络媒体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轫至今不过短短的二、三十年,然其发展势不可挡,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万维网和浏览器的推出推动了成千上万网络用户的增加,成为网络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网络媒体不但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其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更是不容忽视。有人将其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并列而称之为第四媒体,也正是源于网络媒体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网络语言成为社会流行语

媒体性质的差异决定了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必然与传统媒体存在很大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很多方面,而不同特点的语言的运用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发展至今,结合其自身特征,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独特语言。这种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更新和变革,我们在此称其为网络语言。简言之,网络语言就是人们在互联网上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这种语言的形成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它主要运用网络思维,属于社会语言的一种。

语言本身就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它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社会观念的更新。如上个世纪四、五、六十年代“纸老虎”、“三反五反”、“糖衣炮弹”、“大跃进”、“人民公社”、“红卫兵”、“牛鬼蛇神”、“走资派”等词汇都深深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要了解网络语言的特性,就必须结合网络工具的特点及语言使用主体的特征,并将其放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考察。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观念深入人心,人口流动越加频繁,传媒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进入转型期,新思想、新观念的大量引入,与国外世界的广泛接触,新兴媒体的发达等等,都是网络语言形成的重要社会背景。此外,使用网络语言的群体主要以年轻一代为主,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活力、思维灵活、思想前卫、追逐时尚、崇尚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渴望交流等等。

那么,由时代背景和使用主体所决定的网络语言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独特性呢?我们先来看以下两种网络语言现象:一是简单便捷,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希望节省时间,因此,在速度上就有特别的追求,出现了下面几种现象:用汉语拼音的缩写代替汉字,如“GG”、“JJ”、“DD”、“MM”分别表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英语单词的缩写,如“bf”代表“男朋友”(boyfriend)、“gf”代表“女朋友”(girlfriend)等;纯数字的表达,如“886”代表“再见了”、“520”代表“我爱你”等;几种语言形式的混用,如“到时call你”等等。所有这些形式都是为了达到简便、快捷的目的。二是创新意识,网民在网络中创造了大量富于形象化的新词新句,如“菜鸟”指网络新手,不熟练、差劲的意思;“美眉”代表美女、“恐龙”指丑女,等等。

由以上两种现象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在创作和使用过程中的最大特点主要为:一是自由随意性:网民大部分属于年轻人,他们喜欢标新立异,不希望受到传统规矩和条条框框的制约和限制,因此,在网络这一封闭的世界中,他们创造出一套不同于主流社会的语言来彰显他们的个性。二是不规范性: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若达到一种极随意的状态就会和原有词汇的意义产生冲突,如“天才”在网络语言中被译为“天生的蠢材”、“可爱”被当成“可怜没人爱”、“讨厌”被阐释为“讨人喜欢百看不厌”、“不错”是“长成这样子不是你的错”,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词语和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的意义相距甚远甚至截然相反。

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不规范的“新生词”不仅深受网民喜爱,而且有的已经走出网络,试图向传统媒体渗透并有向整个社会蔓延的趋势。而这正是源于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从传播学的角度讲,是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表现。

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他们认为:“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越关心什么。换言之,媒介议程不仅与受众的议程吻合,而且受众的议程就来自媒体的议程。”(1)笔者认为,对于一种语言的使用,也是“议题”的一种。从个人到媒体再到整个社会,使用什么风格和特点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的“议程设置”。从议程设置理论角度讲,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设定各种“议题”,从而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发生的各类事件重要性的判断。网络媒体语言风靡社会正是网络媒体为社会设置“议题”的结果,它使人们认为这种网络语言正在被社会上的多数所接受,将成为人们交流时使用的一种主要语言。因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触它、使用它。

然而,必须看到,“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环境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在网络媒体出现之前,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传统的大众媒介手中。那么,当网络媒体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时,它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是否也会使议程设置的模式受到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其本身即像传统媒体一样通过信息传播向社会大众设置议题,用图示可表示为:事实——网络议程——公共议程;二是网络媒体通过传统媒体向社会大众设置议题,也就是说网络媒体甚至有为传统媒体设置议题的功能,进而向社会设置议题,这个关系可表示为:事实——网络议程——传统媒介议程——公共议程。

实践表明,在网络媒体的影响下,就语言的使用来讲,报刊在语言风格上有了鲜明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有向网络语言靠拢的趋向,诸如简便通俗的用语风格等。最典型的当属报刊媒体吸收并广泛传播了一些原本只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如“美眉”、“大虾”、“恐龙”、“菜鸟”、“灌水”等。《中国青年报》曾用大幅版面连载了60多期的爱情故事《偶和mm》,其中便使用了大量具有网络语言特征的词语,吸引了很多读者,从而使这类语言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与此同时,近年来,许多传统媒体都在互联网上开辟了自己的网站,如《人民日报》的“强国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论坛”等。在报纸上也经常出现一些论坛中的网络文章,带有明显的网络语言特征。由此,网络媒体成功地引导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实现了由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同为社会大众设置议题的角色合作。

对网络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再认识

由以上论述可知,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确实很强大,光是网络语言就能使传统媒体折服,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所以应全面认识网络媒体这种议程设置功能,引导它为社会服务。

一、因具有互动性的优势,网络能及时反映来自受众的意见和事实性信息,有利于受众和媒体的沟通,可以使受众积极地参与到媒体的议程设置过程中来。这也将打破传统媒体由于层层“把关”而造成的议程设置的单一性和垄断性的局面,实现社会议题的设置和传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例如,在网络上形成的“卖身救母事件”、“虐猫事件”、“黄静案”等许多议题都引起了社会关注。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不管某一议程设置最先是来自网络还是传统媒体,其最终都要在媒体环境中成为显著议程而受到公众的较高关注。

二、在网络环境中,网民是网络媒体的主宰者,在这个群体中,年轻一代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而年轻人的特点除了有创新意识、思维灵活等优点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有一部分人有种“叛逆心理”或“反抗心理”,应当警惕这部分人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者别有用心地制造假消息。而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性,这些言论或消息很有可能以假乱真,被当作真相予以广泛传播,进而在社会上形成“伪议程”,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在互联网上,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权泛化到了每个端口。每一个普通的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传受关系变得非常模糊。这样就使得“把关”的权利不再像传统媒体那样具有垄断性和权威性,而是几乎完全被大众所分享。这就容易造成议题的失真,同时就会造成舆论引导上的困难。

四、传统媒体在议程设置上的功能不但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有时还会受到其制约,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为公众设置议题。如“2006感动中国人物”——带着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的议题设置,在传统媒体上只能看到对他的一片赞美之词,赞扬他的自强自立,赞扬他在生活困难面前乐观积极的态度,而在网络的各论坛上,却出现了大量抨击中国救助制度的完善性的帖子。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网络媒体上,受众拥有发表各种言论的机会,网民完全可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准则建立相应的议程设置,它既可以与传统媒介形成良性互动,也可以形成冲突,这必然会消解、加速或重构传统媒体为公众所设置的议程。

由此可见,网络媒体上的议程设置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和传统媒体一道共同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反之,则会误导受众,降低媒体公信力,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只有充分发挥网络议程设置的正效应,才能获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小结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出现之后,公众议程的设置由少数掌握传统大众媒体的专业人员主宰演变为由网民通过网络与传统媒体共同完成。传统大众媒体必须正确意识到这一点,积极寻求与网络媒体的合作路径,各司其职、充分合作,才能在新时期下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新旧媒体的共同作用将使议程设置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进而更加深刻地发挥舆论引导和社会守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网络流行音乐 篇11

【关键词】流行音乐 民族音乐 通俗音乐 正确对待 

引言:

目前我国中学生在音乐文化的选择上普遍存在过分偏爱流行音乐,忽略甚至排斥其它音乐门类学习的现象。中学生音乐审美趣味单一化导致了欣赏视野的狭隘,不利于欣赏水平的全面提高和审美意思的发展。而且流行音乐及其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什么在众多音乐中中学生独爱流行音乐呢?我们先从心理学角度结合流行音乐的特点深入讨论其心理原因。

一、趋同效应 

趋同效应又叫从众效应,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和体验,盲目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中学生正处在情绪以及情感日益丰富开放,逐步增强的集体感和友谊感心理发展阶段,他们非常害怕被孤立,同时更渴望充分融合在集体同学中。所以当大多数人接受某种事物被时,其他人也会跟着接受。流行音乐进入校园后,其通俗易懂、时尚鲜明、动感活泼的曲风被越来越多中学生喜爱,其中有不少人最初的动机就是“大家都听,一定很好听”的从众心理。 

二、定势效应 

定势通常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活动之前的所做的动力准备状态或心理趋势。曾有人在数所中学做过关于学生对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认知情况做过检查。调查也发现学生们对于以上三类音乐都不是十分了解。一般情况下,学生们都是通过举例来解释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而这些例子是十分有限的。正是这些少数的先入为主的思想和先前经验让同学们对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敬而远之。 

三、禁果效应 

中学生处在情绪情感波动较大的青春期,逆反心理非常严重而对于新奇的、禁忌的食物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而学术界和教育界从流行歌曲在我国自出现以来就不认可,最早给的定义是“靡靡之音”,后来虽然小了批判之,但仍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粗俗浅显。在“新课标”出台以前的学校音乐教学方面流行音乐是永远被拒之门外的,音乐课本中是不可能看到流行音乐的踪迹;而现在流行音乐虽然得以进入课堂,经过教师们诸多考虑后精挑细选的流行音乐在学生也许早已“过时”了。由之可见,不宜品尝的“禁果”仍然是流行音乐从某种意义上高中学生心目中的定义,逆反心理和好奇心驱使着学生们更加热衷于音乐课堂上的“稀有禁果”———流行音乐。 

四、情感迁移效应 

流行歌曲大多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描述成年人的爱情生活素材。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刚刚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朦胧的好感,出现爱的萌芽。当他们在接触到流行歌曲后会感觉找到了归宿一般把自己对爱情的朦胧向往的感觉迁移到了流行歌曲中释放自己的情感。在此之外攀附性虚荣心理和替代满足心理俩大因素也是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缘由。 

作为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才能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心需求,适当安排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鉴别能力,把他们对流行音域的热爱逐渐扩展到其他音乐门类中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全面的音乐学习观。

如果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的原因和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找出问题的关键与利弊,并结合相关心理学知识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将在很大程度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

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歌曲,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树立学生正确的音乐美学思想,提高音乐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流行歌曲是一种音乐形式,将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长期存在,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非常关键。当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会形成相应的免疫力从而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开始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认为最好的教学手段是比较,教师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可言的作品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美丑,同时利用适当场合、如课前课后、课外音乐活动、个别交谈等介绍一些审美常识(比如:怎样鉴赏歌曲、歌词、歌唱等),指导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鉴别、分类,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从中选择适当的歌曲。 

第二,恰当加强电化设备,使用视听结合的方法激发美的感情 。 

音乐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经常观看电视或专业录相资料带,并把好节目录制下来,通过音乐活动课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参与学生的评价,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并能自觉地做到抵制庸俗的流行音乐。如播放我国最优秀的民族歌唱家之一张也演唱的具有我国浓郁民族风味的《茉莉花》《沙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对大西北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歌唱家王宏伟演唱的一些歌曲,充分让学生感受视听的效果。时间长了,了解多了, 自然可以揭去其神秘面纱为其魅力所倾倒。

结语

现代社会是信息人才社会,音乐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的这些特点,巧妙地“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通过自身独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多角度地对流行音乐鉴赏。

参考文献:

[1]杨萌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

[2]于润洋著,音乐美学史学论稿.人民音乐出版,1986.

[3]浅谈流行歌曲进课堂[J].中国音乐教育.2004.5.

网络流行音乐 篇12

1.改变音乐教育观念, 彰显音乐教育的时代性

网络音乐的出现, 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引入网络音乐, 不仅仅是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 同时也是我国教育观念有所改变的重要体现, 是音乐教育发展到今天所必然体现出了特征。在引入了网络音乐之后, 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再闭塞, 他们通过了解网络音乐, 更多的是认识到了教育的开发性与多元化, 从而在未来的教学中思维也会更加开阔, 方法也会更加多元化。同时, 网络音乐本身对于教育者就会一定要求, 教育人员必须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 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以及电脑设备, 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为教学服务, 这些都是新时期音乐教育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2.充实音乐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网络音乐, 还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师充分挖掘网络音乐的价值,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音乐展现出来, 并成为学生的学习对象。这能够弥补传统书本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为学生创造更加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阶段学生的个体发展迅速, 思维方式灵活, 个性鲜明, 对于自由非常渴望, 但是人格以及性格并没有最终形成, 变化波动很大。教师从学生这些特点出发, 选择那些个性化, 积极健康的音乐素材, 将他们灵活的展现给学生, 在心理上给予满足, 这样必然会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引入网络音乐, 能够有效扩充音乐教学内容, 弥补传统音乐教学的局限,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对于学生未来的发挥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3.丰富音乐教学形式, 拓宽音乐学习路径

网络音乐的发展, 对于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非常显著, 它突破了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局限, 将学生学习的场所进行拓展, 学生在学校, 在家中都可以进行学习。目前互联网的高度普及,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所必备的工具, 学生从互联网中能够随时获取音乐资源, 可以说它将传统音乐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彻底打破了传功音乐的教学模式, 音乐学习变得更加多元化, 更加自由化。学生更具自己喜好, 能够自主选择音乐类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多, 音乐教学形式也更多, 比如视频, 音频等等。在课堂上教师根据网络音乐的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模仿以及分析, 开展演唱练习等, 在这些活动中, 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从这个方面来看, 网络音乐使得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学生的学习途径也更加多元化。

4.形成客观评价机制, 保证评价科学准确

不管是任何学科的教学, 都必须要有科学, 合理的评价体系, 这是对教学结果的一种巩固和保障。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占据了过多的时间, 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 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 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气氛也非常沉闷,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在中学音乐课堂上引入网络音乐, 可以弥补评价中存在不足, 不管是将网络音乐作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 它都能够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主客体关系的转变, 使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 评价过程无需受到客体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等因素影响, 克服了评价的主观化倾向, 切实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这既是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诊断和评估, 也是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肯定。

当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网络音乐, 我们还是需要更加客观的对待, 在充分挖掘了网络资源优势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网络所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 帮助作用, 给予学生正确的建议, 帮助他们选择更加积极, 向上的音乐。另外, 学校需要建立网络音乐的选择标准以及使用标准, 最大限度的杜绝低俗、娱乐性的音乐素材进入教学环节。只有这样规范网络音乐应用的管理, 形成良好的选择与使用标准有利于优化网络音乐的来源、认识网络音乐的教育性作用、完善网络音乐的使用方法、合理把握网络音乐的使用程度;有利于构建网络音乐“选择-应用-效果分析-价值评价”全方位、一体化的作用与保障机制, 发挥网络音乐的最大教育价值。

经济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必然会导致文化的多元化, 在这样的趋势下, 我国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异常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改革, 从初中音乐教学领域来看, 网络音乐的引入,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丰富了课堂内容与教学形式,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学生构建更加自由, 轻松的学习平台, 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 但是与此同时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看到网络所带来的弊端与不良影响, 控制音乐来源与音乐类型, 保障音乐教育的健康、正面, 本文针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相关分析, 希望能够初中音乐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周丹薿.浅析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黄河之声, 2014 (15) .

[2]王吟.浅析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文教资料, 2014 (14) .

[3]陈飞, 李璐.论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教学研究, 2014 (01) .

[4]高磊.论网络歌曲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影响[J].音乐大观, 2012 (06) .

上一篇:替代安全阀下一篇:滴灌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