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技术研究论文

2024-09-23

热处理技术研究论文(精选12篇)

热处理技术研究论文 篇1

淤泥是粘土矿物等细小颗粒在粒间静电力和分子引力的作用下, 在海洋或湖泊地区等缓慢的流水环境中发生沉积所形成的絮状和蜂窝状结构。由于我国海洋国土广阔、河流湖泊众多, 因此有大量的淤泥产生。淤泥的大量产生已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 生态环境也面临日益严重的破坏压力, 必须对湖泊河道的淤泥加以疏浚, 减小河道通航和对环境的压力。工程实际表明, 对淤泥的采集和处理往往工程量大、耗资惊人。例如, 无锡五里湖的水环境整治过程中, 疏浚泥量达2 5 0万m 3, 按堆放厚度3.5m计, 需要征用土地约1100亩进行放置, 在南北水调东线工程中, 产生的疏浚淤泥的征地费用就达到6.4亿人民币。这些堆放的淤泥一般含水率高、强度低、还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病原生物等一些有害成份, 在运输过程中易洒落, 干燥后形成扬尘, 在堆放地产生难闻气味, 污染空气, 在降水的作用下又会产生泥浆液, 被雨水带走。如果被带入河流湖泊, 将形成二次污染, 成为河道、湖沼治理中的难点, 直接关系到土地资源的利用、疏浚成本、疏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有效处理和利用淤泥, 不少发达国家以商业化方式对淤泥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英国、荷兰、法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早在2 0世纪8 0年代末就开始利用淤泥为主要原料, 制造高效净化燃料, 其热值比普通煤高出3 0%, 而且燃烧过程中不会排放出有害气体。德国目前已有5家淤泥收集、处理工厂, 每年处理淤泥3 0 0万吨。在日本, 淤泥已被用来生产各类建筑材料, 以淤泥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砖块透气性好, 重量轻, 容易制出不同的色彩, 很适宜用于建筑物的装饰, 已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货。

然而在我国, 由于经费和技术上的原因, 目前淤泥尚无稳定而合理的出路, 总的状况还是以农肥的形式用于农业。采集淤泥并进行处理, 不仅有利于疏浚河道湖泊等、防止水质富营养化和净化城市环境, 而且对淤泥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化害为利, 在国内形成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因此, 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处置和利用淤泥的技术,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常用的淤泥处置方法研究现状

1.1 淤泥无害化处理

淤泥处理的重点是重金属和有机质, 由于城镇工业三废的排放, 使得淤泥中大多含有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元素, 降低或去除淤泥中的超标重金属元素成为有效处置和利用淤泥的关键。

从当前的文献报道来看, 去除淤泥中重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微生物方法降低淤泥中的重金属含量[1]、通过化学方法去除淤泥中的重金属[2];采用电化学方法降低淤泥中的重金属含量[3]、利用植物的修复作用降低淤泥中的重金属含量。

1.1.1 微生物方法

近年来, 国内许多学者对采用微生物方法来降低城市淤泥中的重金属含量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该方法主要利用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者由其代谢产物的间接作用, 以产生氧化、还原、络合、吸附或者溶解作用, 将固相中的一些不溶性成分 (如重金属、硫及其它金属) 分离出来, 微生物方法最开始应用于提取矿石或者贫矿中的金属, 目前它的研究正被扩展到环境污染治理领域, 在去除污水淤泥或其焚烧灰分中的重金属以及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报道[4], 通过微生物方法能够去除淤泥中的70%~90%Cu、Zn、Cd、Ni。

生物淋滤效果主要与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起始p H值底物种类和浓度、某些重金属阳离子等抑制因子及F e 3+等有较大的关系。吴启堂等在利用微生物的吸附作用降低淤泥中的重金属含量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5]。赵一德等人对生物浸沥作了详细介绍, 并将其分为直接浸沥和间接浸沥, 认为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p H值、微生物的数量、温度及其淤泥浓度[6]。还有学者发现用固定芽孢菌和藻类吸附剂对淤泥进行处理, 能吸附99%以上的Cd、Cr、Cu、Ni、Pb、Zn, 然后用电解质 (如硫酸) 或络合剂 (如EDTA) 进行淋滤, 同样可以去除淤泥中大量的重金属[13]。Tyagi[8]的研究认为, 在高固体浓度 (7 0 g/L) 下仍可以去除重金属, 并通过试验得出生物淋滤主要是间接机理起作用的结论。

1.1.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一种易于掌握、操作相对简单的淤泥中重金属去除技术, 主要通过向淤泥中投加化学药剂, 提高淤泥的氧化还原电位 (E h) 或降低淤泥的p H值, 使淤泥中的重金属由不可溶态的化合物向可溶的离子态或络合离子态转化。早在1982年Wozniak等就曾用配比为1∶1的HCl/H2SO4溶液对淤泥进行处理, 发现土体p H为1.5左右时, 重金属元素Cd、Cu、Pb、Zn、Ni的去除率均高于90%, 有的甚至达100%[9]。吴忠艳等人也利用磷酸、硫酸和双氧水混合液脱除淤泥中的重金属, 试验结果表明用含2%双氧水浓度为4 2%的磷酸溶液处理淤泥, 淤泥中重金属Hg、Cd、Cr、Pb、Zn、Ni等去除率均在9 0%[8]以上, 并且处理药剂磷酸也可回收利用, 降低了处理成本。吴启堂等用硫酸、碳酸氢氨、E D T A作为试剂进行了去除淤泥中重金属的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淤泥中Cu的去除率为66.8%, Zn为50.7%[10]。国内外一些学者则对螯合剂去除淤泥中重金属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E D T A等络合剂去除重金属的机理普遍认为是络合剂能与重金属元素形成稳定性更高的可溶性络合物, 把淤泥中一些稳定性较差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结合态及部分硫化物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重金属络合物, 再通过固液分离出来。1981年, Jenkins用E D T A作为提取介质进行了去除淤泥中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约44%的Cu和52%的Zn被去除[9]。美国的K.F.M o b l y等通过土柱试验证明, 应用EDTA络合剂可去除土壤中80%的Cu、Zn、Ni、Cd[11]。

1.1.3 电化学方法

单纯的化学方法在去除淤泥中的重金属的应用有限。为了拓展淤泥中重金属去除技术的研究思路, 采用无废液产生并可回收金属的电化学法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电化学方法最早称为电提取法, 电提取技术也被称为部分提取金属法 (P a E x t r action of Metals, 其英文缩写为PEM) 。PEM法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初期由圣彼得堡的一些学者所创立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该方法得了不断的完善,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2]。

1.1.4 植物修复方法

利用植物吸附清除土壤和水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是人们很早就有的一个想法, 因而提出了植物治污的英文专用名词“Phyl Memediation”。国内文献中也称为“植物修复”或“植物整治”[13]。广义的植物修复包括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清除放射性元素和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净化土壤中有机污染等。狭义的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指利用植物清洁污染土壤或者去除土壤中含有的过量重金属。有些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环境中的有害元素硒和汞, 并将其转化为挥发态的二甲基化硒和汞蒸气 (H g O) , 这就是植物挥发治污法。有些元素如铅被一些植物如毛状剪股颖 (Agrostiscapillaris) 的根吸附后能同磷酸盐发生反应, 形成不溶的化合物氯磷铅石 (Pyromorphyte) , 最终被固定在土壤中, 可以减少重金属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载体进一步扩散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这被称为植物固定治污法 (P h y t o extraction) 。大多数的治污策略是利用植物将土壤中元素吸收富集到植物体内, 以减少其在土壤或水环境中的残留量, 被称为植物萃取治污法 (Phytoextraction) 。植物治污为清除环境中日益加剧的有毒元素以及有机残留物带来的污染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同化学和工程治污方法相比, 它的优点在于更为廉价, 并能带来中长期的环境效益。因此, 许多国家对利用植物治理污染的研究日趋重视[14]。

1.2 淤泥固化处理技术

淤泥作为填筑材料时, 其处理的重点是降低淤泥的含水率和提高淤泥的强度, 以满足土方填筑的要求。目前, 国内外对于淤泥固化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的研究结果较少, 疏浚泥固化处理所使用的固化材料主要有水泥类固化剂和石灰类固化剂。其中水泥类固化方法应用最多, 采用水泥作为固化材料固化淤泥所产生的水化反应类似于使用水泥基质材料固化软土、淤泥等废弃物。如果单纯利用水泥的水化作用对淤泥进行固化, 达到一定强度显然需要消耗大量水泥。但是水泥与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淤泥之间的反应也不可忽视, 水泥与粘土矿物的反应, 显著提高了淤泥的固化效果并节约了水泥用量。

影响淤泥固化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水泥掺量、水泥标号、养护龄期、土样含水率、外掺加剂和土中有机质的含量。张春雷[15]认为, 水泥掺量存在一个最低掺量, 当水泥固化土中的水泥掺量小于这个最低掺量时, 水泥就没有固化效果。水泥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水泥标号的提高而增加。水泥标号每提高1 0号, 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大约增加20%~30%。

采用辅助材料辅助水泥固化淤泥往往会收到良好效果, 张春雷[21]针对高含水率淤泥进行了以水泥为主要固化材料、粉煤灰和石膏为辅助固化材料的固化土强度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或石膏对淤泥的固化效果均要优于单一水泥的固化效果。童小东等[16]则对石灰作为水泥土的外掺剂进行了研究, 认为将石灰加入土中后, 水泥土早期强度降低, 后期强度提高。

用水泥加固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淤泥后的强度一般都比较低, 这是因为有机质的存在阻碍了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潘林有[17]对宁波某地富含有机质的软土进行了大量的室内正交试验, 发现在水泥中掺加适当比例的石膏、水玻璃、粉煤灰等复合添加剂可以提高软土的加固效果。李森林等人[18]的研究认为影响软土性质的有机质除了腐殖质之外, 微生物也是土中的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把它们总称为蛋白质, 在此基础上通过试验得出, 随着土中蛋白质总量的增加, 土的液塑限会增大, 压缩性也会随着蛋白质总量的增高而明显增大, 而土的抗剪强度随着蛋白质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1.3 淤泥轻量化处理

此外, 淤泥的轻量化处理也是淤泥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朱伟根据室内试验, 采用固化及轻量化处理技术对疏浚淤泥进行研究且得出了如下结论:

(1) 疏浚淤泥土工材料化处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且具有废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优点。

(2) 固化处理和轻量化处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疏浚淤泥的性质、固化材料和轻质材料的特性及添加量的影响, 应根据不同疏浚淤泥的特点进行试验研究。

(3) 固化处理及轻量化处理后的疏浚淤泥具有强度可调、施工时无需碾压等优点, 是良好的工程填土材料, 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

(4) 利用疏浚淤泥制作泡沫塑料混合轻量土具有废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优点。

(5) 用疏浚淤泥制作泡沫塑料混合轻量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湿密度可控制在1.1 g/c m 3以下, 强度可通过固化剂的添加量达到工程要求, 而且施工简单, 造价低, 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6) 水泥含量与E P S颗粒含量对疏浚淤泥泡沫塑料混合轻量土的成形、湿密度和强度都有影响。E P S颗粒含量对疏浚淤泥泡沫塑料混合轻量土的成形和湿密度影响较大, 而对强度的影响不是很明显。水泥含量主要影响疏浚淤泥泡沫塑料混合轻量土的强度。因此, 在制备符合目标湿密度的疏浚淤泥泡沫塑料混合轻量土时, 先根据E P S颗粒含量来优先选择配方, 再根据水泥含量来修正配方。

2 展望

疏浚淤泥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潜在资源, 淤泥无害化处理、淤泥固化处理技术和淤泥轻量化处理技术, 可以同时解决我国沿海大量产生的废弃疏浚淤泥的处理问题和淤泥海洋抛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决工程建设用土的问题。因此, 废弃疏浚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保护资源、环境的创新技术,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热处理技术研究论文 篇2

摘要:现代智能信息处理通过模仿人类和生物的智能行为,把自适应、进化、学习以及模糊等特点有机结合,并将其信号转换为信息,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计算智能。计算机如今既可以作为数值计算的工具,更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当前,计算机迅速发展,如何运用计算机来实现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就被提上日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就是研究这个的一种重要方法。就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本文作了浅论。

关键词:计算机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 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信息处理技术加强了对信号的处理和分析,掌握了信号的随时变化。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更发展了信息处理技术,诸多不确定、不可靠的信息加工经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处理,变得确定、可靠,这也正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最大特点。通过智能信息处理后,一些不精确、不确定的信息依然可以从中得到较为确定的结果,已经获取的信息从而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具备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同时产生。现在医学上广泛应用的 CT 机就是建立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是信息处理技术的“智能化”,是信息处理技术“方法”的集合。在目前的信息处理过程中,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是对信息进行“非线性”、“优化”、“分布式”、“并行”、“决策”处理的最好智能化方法之一。通过现代智能信息处理,原来不完全、不可靠、不精确且不一致和不确定的知识和信息变得可靠、精确、一致、完全乃至确定。智能信息处理涉及到信息科学的多个领域,其综合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现代信号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理论和方法。信息科学的多个学科都涵盖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多个领域都被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所涉及,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融合了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主要方法

2.1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该方法建立在数学模型和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数学模型的原因是:在数学模型中,信息处理的基本单元体是人工神经参考大脑神经元。通过有机的组合后,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就形成了。这个结构由大量的人工神经元所构成了。而这个结构的基础自然就是单个的人工神经元和各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结构。人工神经元在网络模型中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成一个完成的模型。

对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进行分类,连接方式和信息流动方向是其中一个标准。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划分,神经网络结构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分别为前向型网络和相互结合型网络。这两种模型中后者的信息可以反馈,前者没有信息反馈机制,因此后者也被称为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

2.2模糊理论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会面对一些不确定的现象。在研究这些现象时,模糊理论就需要用到了。事物自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它是对象差异的中间过渡状态,不受数学理论中二元性原则的束缚,因此难以得到明确的划分。在划分对象时,不明确的标准就使得处理对象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这就形成了模糊系统的基础,模糊系统即动态模型,这个动态模型具有一定的模糊信息处理能力。通常,模糊系统可以被看成输入和输出的对应关系,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模糊产生器、模糊规则库、反模糊化器以及模糊推理机,可以被当作连续函数的通用逼近器进行应用。在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模糊神经网络得到了研究和发展。

2.3进化算法

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中,进化算法是最常用的算法之一,是对生物界中的自然选择定律和遗传定律的学习和借鉴。在优化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方面,该算法起到了指导作用。遗传算法的工作原理是模拟生物的遗传模型在全局中进行优化搜索。遗传算法的对象是个体。遗传算法正是对个体进行的选择、交叉以及变异操作,这也正是该算法有别于传统算法的独特性质。这种具有很广的应用范围,且算法简单,这两个特点非常有利于信息的并行处理。如今,进化算法经过科学家的研究探索,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自动控制、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

2.4信息融合技术

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中,需要加工、利用多种信息,并使其相互补充,信息融合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获得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为了实现对目标精确的监测,可以利用多传感器系统,对不确定的信息进行排除,就实现了可靠性的提高。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实际应用

3.1该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可以实现智能以及自动化操作,这无疑减少人类的脑力劳动量。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还可以识别文字、语音、影像等对象,理解、翻译等工作在机器的帮助下就都可以实现。还可以解决网络阻塞问题。其主要渠道为借助路由器对数据的传输路径进行分析,然后从中得出最佳路径,网络阻塞问题这样得以解决。另外,计算机计算速度不断加快,存储容量不断增大,其成本也不断降低,总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起到更加有效的促进作用。

3.2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技术,这是自然语言理解的主要研究对象。

首先,通过网络好机器人对话。此时现代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网络和机器人进行对话。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包括语言理解、思考以及语言生成就是它所包含的三个部分。具体而言,当我们输入一段话,机器人首先要理解,然后能够根据它的理解,利用它所具有的知识,对此生成一段文字。

其次,机器翻译系统。所谓机器翻译,指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所谓机器翻译,即完成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机器翻译,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软件叫机器翻译系统。它的工作原理是:先把一种语言的文章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会自动把句子变成单词,接着再辨别词性。通过计算机查阅其中的单词字典,就可以找到一种语言的对应词。之后,为了分析语法,确定语法结构,再查存储在计算机里的语法词典,力图找到另一种语言中与之对应的语法结构。最后,以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形式输出文章。

参考文献

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 钻井液;回收利用;固化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由钻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条文以保护生态环境。国外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加强对废弃钻井液的处理,开发和采用了一系列无害化处理技术。近几年,国内外发展应用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回收再利用法

将废弃钻井液回收再利用是一项既经济又符合现代发展趋势的处理方法。塔河油田采用建立钻井液储存、中转站等实现钻井液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量,还降低了钻井液的使用成本。几种主要方法为:

1.1 用机械方法将钻井液转化成干料再利用:此法采用钻井液回收处理装置将钻井液干燥固化处理后可获得钻井液干粉制剂。固化回收装置回收后的钻井液干粉水化后虽然不能恢复原有的性质,但仍可以作为加重剂使用。此法的缺点是燃料耗量大,处理费用高。

1.2 老井钻井液回用技术:此法是将一口井的钻井液完井后移至另一口相似的异地的井,再加一些处理剂调整钻井液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后再使用。该法简单易行,回收成本低,无需中转处理,回收过程中所需设备和人员比较少,是一条降低钻井液成本、防止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无论是经济效益,工程效益,还是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

1.3 老井钻井液用于新井压井液:转运罐车将高密度的完井钻井液转运到储备站,根据情况和需要再转到现场利用。钻井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用科学问题,是要寻找一个最方便,耗费最小的废钻井液利用方法。而使钻井液能够多次利用,仍是最有前途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适用于井网密度很高的地区。

2 固化法

固化法是向废水基钻井泥浆或钻井泥浆沉积物中加入固化剂,使之转化成像土壤一样的固体(假性土壤)填埋在原处或用作建筑材料等,这种方法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废弃钻井泥浆中的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对土壤的侵蚀,从而减少废弃钻井泥浆对环境的影响与危害,同时又可保证废弃钻井泥浆池在钻井过程一结束即能还耕。

2.1 水泥固化处理技术:水泥固化是以水泥为固化剂,对废泥浆进行固化的一种处理方法。水泥是一种人造的无机胶结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CaO、Al2O3和Fe2O3。可用作固化处理的水泥品种很多,应用最普遍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化原理是通过硅酸盐与水形成硅酸钙水合胶,待凝固后形成一种含有硅酸纤维和氢氧化物的物体,将有害物质包容,并逐步硬化形成水泥固化体。

2.2 石灰固化处理技术:石灰固化是指以石灰为主要固化剂,以活性硅酸盐类为添加剂,对含有硫酸盐或亚硫酸盐的废泥浆进行固化处理的一种方法。石灰固化原理是在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石灰以及添加剂中的硅铝酸根同上述类型废泥浆发生反应,逐渐凝结、硬化,最终实现固化。

2.3 粉煤灰固化处理技术:粉煤灰是一种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主要是由SiO2、Al2O3等具有潜在活性的杂质组成。粉煤灰固化原理是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受到泥浆中碱性物质激发,产生水化硬化作用,生成稳定的水化产物(CSH和CAH,CAH受激发会再加速反应生成钙矾石,进一步提高钻井废泥浆体系的凝胶组分和硬化质量,最终达到固化目的。

2.4 水玻璃固化处理技术:水玻璃是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结合而成的可溶性碱金属硅酸盐材料,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水玻璃具有硬化、结合、包容等性能,能作为胶凝材料使用。水玻璃固化方法是把水玻璃作为主要固化基材使用,辅以无机酸性物质(如硫酸、硝酸和磷酸),然后按一定配料比例混以廢泥浆,进行中和与缩合脱水反应,使有害物质自动脱水,经凝结硬化,最后实现固化。

3 其他处理技术

3.1 破乳法:破乳方法主要有化学破乳、膜破乳、电场破乳、剪切破乳、加热破乳、离心破乳等。现在应用较多的是化学法破乳,即向乳化含油钻井废水中投加破乳剂,通过化学作用,辅以其他分离方式,达到乳化液脱稳、破乳,实现油水分离的目的。而国内外采取的化学破乳方法主要有盐析法、酸碱法、凝聚法和混合法,但这些方法虽然使处理效果显著,但由于加入了化学添加剂,提高了成本,而且对环境也带来了新的影响。

油田针对废弃钻井液为水基、油基混合液的特点,根据破乳和絮凝机理采取了一套既有效又经济的处理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处理技术能使废弃钻井液中的油、泥、水三相得到有效分离,使污泥量减少,出液污染物含量有很大改善,处理后的固相基本符合国家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基本上解决了油田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排放问题,另外委内瑞拉石油公司也实施了一项新技术-微波破乳法。

3.2 机械脱水法:该方法是利用化学絮凝剂沉降和机械分离等强化措施,使废弃钻井液中的固液两相得以分离。但由于各油田产生的钻井液特性不同,单一的絮凝剂无法使各种性质的钻井液进行有效的固液分离,对于不同的废弃钻井液应使用不同的絮凝剂。

3.3 MTC(Mud To Cement)技术:废弃钻井液转化为水泥浆技术,简称MTC技术,它是将废弃钻井液和矿渣混合,利用激活剂激活矿渣中的固化成分。再辅以其它添加剂得到各种用途的固井液。该技术在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用其固井还有很多优点:紊流排量低、与泥浆的相容性好、稠化过渡时间和静胶凝强度过渡时间短等特性,在防窜固井和提高顶替效率等方面较水泥浆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应用不同的泥浆体系研究出了能明显提高调整井固井质量的MTC配方,在大港油田多个区块调整井固井中进行了10多井次的现场应用,封固段固井合格率100%,取得了良好的固井效果

4 总结

目前,我国钻井废物治理工作起步较晚,目前防治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还停留在末端处理和废物资源化上,而对钻井废物产生的全过程控制和预防重视及研究还不够,应借鉴国外的经验,重视钻井过程中环境控制技术;将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作为今后钻井污染控制工作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赵雄虎,王凤春.废弃钻井液处理研究进展[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22(2)

传输误码处理技术研究 篇4

无论市场如何发展,传输系统中的误码问题一直是影响业务质量的主要传输损伤之一,在平时的业务维护中对传输误码的监控维护不容松懈,这就要求维护人员对传输误码有一个精确的认知,从其产生原因着手查找误码产生原因,才能根本上解决误码问题。

1误码的性能指标

在SDH系统中,用于误码监测的字节是B1、B2、M1、B3、G1、V5。其中B1、B2、B3、V5分别用于再生段、复用段、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的误码监测。他们的级别顺序是B1>B2>B3>V5。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如果只有低阶通道误码,则高阶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将监测不到该误码;反之,如果有再生段误码,则复用段、高阶通道、低阶通道都将出现误码。简而言之,有高阶误码,则会有低阶误码。也就是说如果有B1误码,那么多数情况会有B2、B3、V5误码产生(有些设备类型不上报)。反之,如果有低阶误码,则不一定有高阶误码,如有V5误码,则不一定会有B3、B2、B1误码。

那么这个关系也就给我们一个故障处理思路,在误码处理过程中,我们要抓住高阶误码,查找高阶误码产生的区段,哪个区段有高阶误码哪个区段就是故障区段,按照先处理高阶误码再处理低阶误码的思路来处理故障。

2误码产生的常见原因

从大的方面分误码产生的常见原因分为外部原因和设备原因。外部原因又包含了环境因素、光功率异常、电缆性能异常、外部干扰、接地;设备原因包含板件异常和数据配置错误。板间异常表现在线路板收或者发模块故障,时钟单元、交叉单元、支路板故障。数据配置错误主要表现在时钟跟踪配置错误。

(1)B1误码,常见的原因。

(2)B2、B3误码,常见原因主要是:

(3)只出现在支路上的V5误码,常见原因为:

知道了误码产生的原因后,我们遇到误码时就可以归类定位故障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故障。

3误码常见的处理方法及思路

平时我们用到的主要就是三种方法,分析法、环回法、替换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网管告警、性能分析。由网管的告警查看高级别误码产生的区段,初步对故障有一个简单的范围定位。在网管中能操作的就是查看光功率是否正常,板件是否有无告警,如果这些基本的操作能初步判断,那将为故障处理节约时间。

其次就是环回法。在第一步分析定位后,用环回法来进一步缩小故障范围。当然,若条件允许,环回法可以快速定位出故障范围。链型组网慎用环回法,有可能导致环回点以下链上脱管甚至业务中断。

替换法就是对前面两种方法无效后的补充,也是经验处理方法,用好的板件或者尾纤直接替换原件,进行故障定位处理,有时会达到快速高效的效果。

4维护建议

4.1规范施工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施工,对于有隐患的施工应杜绝交维,直至整治达标后才能交维接维,以免出现隐患故障,影响客户感知。

4.2尽好网管监控职责

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网管实时监控功能,加强网管巡视工作,认真执行计表工作,施工前后比对光功率及性能值有无变化,严格监测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网管监控出现误码性能告警,无论是哪种性能级别告警,或者光功率值出现异常,都应当立即进行查看分析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故障隐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实际故障案例

某本地网采用华为2500+光传输设备组成2.5G复用段保护环,南郊为所有业务汇聚点,东郊为部分业务汇聚点,各站点业务均至接至南郊站通过南郊扩架和南郊扩2架落地。浦发银行、黄管局到东郊站均有业务。

5.1故障现象

某日,网管监控图示所有网元及多条支路均有低阶误码,东站、黄管局、浦发银行部分支路板上上报LP-REI告警,并有LPBBE、LPES性能事件。

系统组网如图1所示:

5.2处理过程

由于网管上几乎所有网元及多个支路都上报了低阶误码,且由于南郊为所有业务的汇聚点,初步怀疑南郊中心局出现故障,但是对南郊设备性能指标及机房现场情况查看无任何问题。故对故障现象进行二次分析,逐条核查告警发现南郊扩2架无误码告警,这样证明了南郊主架是无问题的网元(告警分析法)。

再对业务逐条核查过程中发现业务支路产生告警的业务均为到达东郊落地的业务,同时用户有申告几条业务瞬断核查到东郊端局的,故此判断东郊局出现问题可能性较大。网管维护人员对东郊相应业务通道做外环回,业务对端站点告警依旧。再将东郊的东向光板做外环回,则对应站点的误码告警均消失,将东郊的西向光板做内环回,则东郊站点的误码仍然存在,故此定位故障出在东郊(环回法)。

维护人员携带备板到达东郊机房后,发现机房温度较高,同时发现PQ1板有告警,而且温度很高。仔细察看后发现风扇防尘网堵塞严重,维护人员清洗防尘网并开启机房空调后,15分钟后全环网误码消失。

5.3故障原因分析

此次故障原因为温度过高产生误码,而低阶误码是可以串通的,故而凡是涉及到业务的环网网元均产生了误码告警。该故障也同时反映出环境温度在日常维护中的重要性。日常维护中我们要经常清洗风扇并做好日常网管监控,PMU板的温度告警门限设置要在0~40度,这样设备温度过高网管会上报告警,从而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6结语

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中,误码是对传输系统性能影响的主要损伤之原因之一,对于业务质量好坏的影响不言而喻。我们要加强日常维护,及时发现误码隐患及时处理。严格执行计表工作检查误码性能、检查网络同步情况和时钟质量;记录光板接收光功率值,关注机房环境和温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对于误码的处理遵循先高级后低级的原则,先分析后环回再替换的方法,做到查找定位误码原因心中有数,有条不紊的逻辑,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若遇见比较复杂的误码问题,按照先通后故的原则,先保证业务畅通再查找故障原因,冷静沉着分析,准确定位。

参考文献

[1]李文海.现代通信网[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2]春杰.本地传输网建设原则[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吴凤修.SDH技术与设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王利群,李云山.光网络技术[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基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篇5

基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摘要:污水处理系统是指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利用城市污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污水处理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是保护人类水环境、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及作为资源有效利用所必须的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文章重点对污水处理的方法原则、问题及发展进行了探讨.作 者:朱海龙 Zhu Hailong 作者单位:惠州市保家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惠州,516000期 刊:科学之友 Journal:FRIEND OF SCIENCE AMATEURS年,卷(期):2010,“”(18)分类号:X703关键词:污水处理 方法 问题 发展

热处理技术研究论文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 项目概况和岩土水文分布情况

某项目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用地约1.2万平方米,绿化率占25%左右。现规划建设含地上建筑面积和地上建筑面积约131270㎡的建筑群,其中地上面积占113170㎡,地下面积占18100㎡。本工程主要的工程量是共72528米的9066条深层搅拌桩,需要强夯处理的面积量和回填土的工程量则按照设计施工方案和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计算。

根据勘察报告,和地基处理有关的土层分别是素填土层、淤泥质土层和粉质粘土层。各层岩土特征详见下表1:

表1 各土层分布情况及特征详细表

现场钻孔测水位发现地下水埋深为0.1米~1.3米,埋藏较浅,标高为1.32米~3.43米。素填土层主要赋存上层的滞水,场地上部淤泥,淤泥质土层、粉质粘土层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赋存在积粉和中、粗砾砂层的孔隙中。

2 制定地基处理的方案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深层搅拌桩和强夯加固技术来处理该项目的地基。投入最大施工深度达18~20米的大功率GPP-5E及JB20I型深层搅拌桩机,

给进压力和扭矩都比较大,是国内目前施工能力比较强的搅拌桩机,能满足该项目地层复杂、桩长较大的需要。深层搅拌桩设计桩长为8米,桩径0.5米,间距1.4米~1.9米,间距根据不同区域具体设定,用于加固仓库和道路地基。加固料为15%水泥掺入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要求30天达到0.9MPa的强度,90天后达到1.2MPa;使用喷浆的工艺,四搅四喷。办公楼和广场区域的地基处理则采用强夯加固工艺,首先填到设计标高,然后用推土机整平、碾压。

3 施工工艺流程

3.1 搅拌桩施工流程 (如下图所示)

施工前测定好中心线,首先沿中心线排障碍,把杂填土层中大体石块和砼块挖除,并回填较好的土体,再压实,原地面应比回填后高0.5米,作为导槽施工时用;接着把中心线引到施工工作面以外的龙门架上,再用竹杆或钢筋定放孔位,每间隔5米就引出控制桩;设定桩径0.5米,根据不同地段设桩间距为1.4米~1.9米,桩长8米,桩端必须穿过淤泥层,进到黏土层≥1米;最后采用四搅四喷成桩,保证桩体均匀完整,材料则使用32.5R普硅水泥,没米水泥用量不少于55千克,摻入比≥15% ,保证水泥品质优良、干燥新鲜即可。施工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施工技术参数表

3.2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流程为:①清理及整平场地→②试验性施工,确定相关参数和指标→③测场地高度,标出夯点位置→④起重机就位,首次二击满夯;根据夯沉量填土,整平→⑤4~6天后,待超孔隙水静压力释放后开始二次施工→⑥再次二击满夯。

需要注意的是为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开夯前需检查好夯锤的质量和落距,且每次夯击前都要核查夯点放线,夯后再查夯坑的位置,及时纠正偏差或漏夯;对于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都应该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并详细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发生的情况。

3.3 填土施工

首先要选择符合要求的填土物质,含水量也要达到要求,接着在填土前测量好场地标高,定好需要填土的方量,在填土时要分层碾压夯实,压实的系数需达到设计要求,填土完成后先平整好场地,再次测标高,确保跟设计的标高符合。

4 做好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施工完成后,是否能达到质量要求非常重要。该项目严格按图纸施工,按工艺流程施工,按规范施工,坚持质量否决制。质量不合格的工作不予验收,并采取必要的处罚手段,要奖优罚劣。项目部专设质量监督小组,质量管理坚持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验收,经常检查工作质量、工序质量和中间过程质量,严把质量关,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具体程序如下图 :

5 结语

热处理技术研究论文 篇7

1 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的现状分析

1.1 高耗能、低产出

在现阶段热金属材料处理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金属材料高耗能、低产出的现象,而且也经常出现能源利用率较低的现象。在统计研究中可以发现,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的热金属处理耗能已经降低到了350k W·h/t以下,但是同时期的我国热金属材料的耗能确高于这些国家的3~4倍,直到21世纪才有所下降,但耗能的总量仍然较多[1]。

1.2 产品达标限度较低

在现阶段热金属材料节能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热金属设备陈旧的现象,而且,相关的技能技术过于落后,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就导致金属热处理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生产技术落后等现象,也就不要说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分析。而且,由于技术的落后,都只一些产品的返厂率相对较高,对于返厂的设备需要经过多次处理,从而出现了资源浪费以及人力资源支出严重的现象。

1.3 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伴随热金属行业的发展,专业人才一直是整个产业运行中所面临研究的问题,很多专业院校逐渐取消了这一专业,导致人才缺少专业性的培训。虽然在市场上,存在着很多与热处理专业相接近的专业。但是,其人才培养更多本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热技术人才,从而为产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严重制约[2]。

2 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及应用实践

2.1 激光热处理技术的运用

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通过激光热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节能处理技术的创新发展。对于激光热处理技术而言,主要是在技术运用中,通过高功率密度的激光,使金属材料呈现出硬化的现象。通过该技术的运用,即便是合成性的金属材料,也都可以在激光处理的过程中,实现表面性能的改变及处理,有效促进金属材料原有性能的合理变化。激光是一种穿透力相对较强的技术形式,在金属加热的过程中,当发现加热的温度低于熔点时,其金属材料的表面就会发生变化,应该进行急速性的自冷淬火处理,有效提升金属材料的表面硬度[3]。

2.2 真空热处理技术的运用

伴随金属材料热金属处理技术的发展,将金属材料放在热处理工艺技术中,不仅可以有效实现低压渗碳的金属表面处理,而且也可以在表面工艺处理的过程中,进行高压气淬,有效提升金属材料的工作时间,并进一步降低能源的耗能,为工艺节能技术的优化及创新提供有效依据。但是,在现阶段技术运用的过程中,绝对的真空环境是很难实现的。在真空环境下,金属材料表变处理的工艺技术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在该技术运用中,也可以有效避免发生形变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实现一种较为理想的清洁状态。在真空热处理技术运用中,国外已有20%左右的热处理设备采用了真空设备形式,但是我国的真空处理基础还不到5%,也就发现我国在金属热材料处理的过程中,真空技术的运用还需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3 化学薄层渗透技术的运用

在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化学薄层渗透技术作为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形式,主要是通过化学薄层处理技术的运用,实现传统技术的突破,而且也改变了传统金属材料热加工的观念。在该种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改变金属材料处理技术耗时时间长、耗能大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同等条件下可以比原有的材料处理技术节能30%以上。例如,在自行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行车需求量的增加,对钢球的用量也随之增加,通过化学薄层渗透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钢球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甲醇等有害气体对资源的污染,实现产业的经济化、稳定性发展。

2.4 热处理中的CAD技术运用

随着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计算机模拟技术作为CAD处理技术的主要手段,在整个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及系统性,通过热处理工业技术以及资源消费性产业的设计,可以实现整个产业的密集型发展,并为节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性的技术支持。在CAD技术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其喷淋、喷雾冷却的功能性,在淬火工艺中得到了广泛性的运用,从而使整个技术成为节能技术运用中始终重要的技术 支持[4]。

2.5 振动时效处理技术的运用

在金属热技术分析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工作环境的限制,在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同时, 材料的表面会出现细小的裂纹,而且也存在着热残余应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并不能材料的整体质量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因此,为了提高金属材料的质量功能相关的设计人员 可以采用振动时效处理技术,通过对热处理技术的加工及处理,进行振动时效的优化及处理,有效减少裂缝或是参与应力对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造成的 影响。

2.6 合理改善热处理设备的材料

伴随热处理技术的创新及发展,热金属处理设备通常会采用普通的材料,在这种状态下,不仅会出现系统导热性能差的现象,而且也会使保温隔热性质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种状态下就需要有足够的能量保证系统的隔热性能。而且,在废热系统处理中,由于传统技术工艺相对较差,如果换用热管装置进行材料的回收,需要对炉子进行预热,从而有效提高设备材料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设备材料的节能运用[5]。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金属材料热节能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应该在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进行节能技术的推广,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应该在此基础上降低能源的消耗。所以,在现阶段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企业的传统观念,树立节能、环保的企业运行理念,充分引进热金属节能技术,强化行业对环保节能技术的研究,在原有节能技术创新理念的基础上,完善产业的运行,从而促进金属材料热处理理念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小波,刘小丽.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30.

[2]葛欣.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3):81-82.

[3]酉芳敏.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应用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5(12):129-130.

[4]郑玲.金属材料热处理节能新技术的运用研究[J].机电信息,2013(6):89-91.

热处理技术研究论文 篇8

1 软基处理的发展状况

1.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国外的研究进展

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是建筑工程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建筑工程及软基工程的重要基础学科都是土力学[2]。库仑在1773年发表的论文《极大极小准则在若干静力学问题中的应用》为土体破坏理论奠定了基础。太沙基提出土体一维固结理论和著名的有效应力原理并发表了第一本《土力学》专著,从而建立起一门独立的学科——土力学。随后,土力学在试验技术和计算方法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力学体系,为岩土工程及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打下了广阔而坚实的平台。

1.2 软基处理技术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我国基础工程及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虽然起步较欧美国家晚,但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普及和提高。我国大量引进并普及国外技术。同时,还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的地基处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地基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人们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根据工程实际选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上减少了盲目性,能够注意综合应用多种地基处理方法,使选用的地基处理方案更加合理。(3)地基处理理论得到了发展。在探讨加固机理、改进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发展检验手段、提高处理效果和改进设计方法等方面,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都取得不少进展。特别是复合地基理论发展很快。复合地基概念从狭义复合地基发展到广义复合地基,形成了较系统的广义复合地基理论。

2 软土地基加固方法

2.1 冲击碾压技术

冲击碾压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开始投入生产使用,我国于1995年由南非引入。由曲线为边而构成的正多边形冲击轮在位能落差与行驶动能相结合下对工作面进行静压、搓揉、冲击。其高振幅、低频率冲击碾压使工作面下深层土石的密实度不断增加,受冲压土体逐渐接近于弹性状态,具有克服路基隐患的技术优势,是土石工程压实技术的新发展。与一般压路机相比,其压实土石的效率提高3~4倍(考虑上料、摊铺、平整的工序),破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效率更高[4]。

冲击碾压技术的优点在于施工速度快,施工工艺简单。不足之处在于施工过程会对周围建筑物和构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在和周围建筑物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的条件下才能采用此方法施工[4]。

2.2 强夯法

强夯法在国外称之为动力固结法,是利用重锤(一般为100k N~600k N)在高处(一般为6m~40m)自由落体落下,对地基土施加强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通过压实和振密地基土进行加固地基土的方法[5]。以达到提高强度、降低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的目的。

强夯法以其施工设备简单、效果显著、工效高且加固费用低,很快得到推广,成为我国地基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

2.3 预压法

预压法是用于改善软土工程性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预压荷载,事先将有害沉降消除或促使其强度提高,满足建筑物、构筑物对地基的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预压法是地基处理中理论性最强的一种方法。土力学中的固结理论是它的理论基础,最核心的是有效应力原理[6]。预压法也是地基处理技术中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预压处理软土地基时,必须配合有比较完善的监测措施,现场试验有:孔隙水压力、沉降(包括分层沉降)、土体侧向位移、十字板或静力触探等[7]。同时还应配合室内土工试验。通过这些测试手段,可以充分判断预压的效果,做到信息化施工,预估完工后沉降及地基稳定性的安全度。所以,必要的监测方案也是预压法处理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4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 F G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ement Flyash Gravel Pile,简称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研究所立题进行实验研究[8],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我国的基本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CFG桩是由碎石、水泥和粉煤灰等加水拌和制成,其强度等级多在C5到C25之间,属于刚性桩[9]。CFG桩克服了碎石桩等散体材料桩本身无粘结强度,只能依靠围限条件传递荷载以及土质越软,对桩的约束作用越差的等缺点,其本身具有粘结强度,有无围限条件均可成桩,并且其承载力主要来自全桩长的摩阻力及桩端承载力,桩越长则承载力越高[10]。CFG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属地基范畴,具有置换作用、挤密作用、边载作用和对土的约束作用等复合地基效应。CFG桩和桩间土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其复合地基竖向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褥垫层能够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在CFG桩复合地基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1]。CFG桩复合地基适用性很广,既可以用于条形基础也可以用于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也可以用于筏式基础和箱型基础,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正常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

3 结语

随着我国东部及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软基的处理已经成为软土地区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正确认识软土地基的性质与危害性基础上,借鉴已有成果和资料,结合工程现场实际,合理选择一种或几种组合的处理方法,使处理后的路基满足建设工程各项要求。

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了国内外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几种软基处理方法,对比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加固原理及处理效果。为软基处理设计方案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软基处理,研究进展,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少林,毛永林.软弱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1,3.

[2]李彰明.软土地基加固的理论、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7.

[3]龚晓南.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5]徐至钧,张义农.强夯和强夯置换法加固地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6]徐至钧.软土地基和预压法地基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7]孟庆山,王吉利,汪稔.采用不同加固方案处理软土地基的对比研究[J].岩土力学,2002,6.

[8]董必昌,郑俊杰.CFG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

[9]闫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0]张爱军,谢定义.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作业措施废液处理技术研究 篇9

在油田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污水、废液, 包括油田产出水、油田作业措施 (压裂、酸化、洗井、管线清洗等) 废液以及钻井泥浆废液等。这类废液若不合理处理利用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油田产出水处理技术研究方面, 经过近二十几年的研究开发, 目前油田产出水处理技术日趋完善配套, 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在油田作业措施 (压裂、酸化、洗井、管线清洗等) 废液以及钻井泥浆废液等污水废液处理方面, 由于其成分复杂、水量相对较少, 环保意识淡薄, 处理难度大, 在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方面, 重视程度不够, 基本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也就未形成较为可行的处理技术。

随着油田增储上产工作量的增大和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大, 各类废液量急剧增加。目前, 上述废液基本都集中存放在各污水处理站内的事故池或排污池内。由于其组份极其复杂、水质极其恶劣, 难以采用油田污水 (产出水) 正常处理流程及技术进行处理。因而, 尽快研究出一套有效、合理的处理技术, 解决其出路问题, 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废液池满为患的单位, 更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确定以桥口联废液处理为研究对象, 其理由:一是桥口联与其它地区废液的处理具有相同性;二是桥口联废液已池满为患, 处于环保和后续废液无法进入的双重压力下;三是桥口联有配套的设施。

2 桥口联废液基本概况

桥口联作业措施废液是用容量约为5000m3废液池储存的。目前, 废液液位接近池沿, 是一种由压裂、酸化、钻井等作业措施废液组成的混合废液。混合废液中, 由于压裂、酸化、钻井等作业措施废液组成比例处于变化状态, 因而, 废液的p H值不太稳定。外观呈黑浆状, 有较浓的刺激性气味;剧烈搅拌, 有大量泡沫形成。用常规的产出水处理方法处理后, 固液分离困难、水体呈混浊状、深棕色, 不仅远未达到污水回注要求, 而且污染污水处理流程, 对污水处理流程的正常运行及污水处理效果造成严重干扰。

3 桥口作业措施处理技术

3.1 桥口作业措施处理原则

酸化、压裂、钻井泥浆等废液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分别处理和混合处理两种方式。试验表明, 单一的酸化、压裂、钻井泥浆等废液与混合废液相比, 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但由于上述废液的性质不同, 各类废液的处理不仅需要不同的处理流程和方案, 且由于水量较少, 若采用分别处理方式, 由于处理设备装置的投入, 势必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 且增加了现场管理难度。因此, 各类废液分别处理的方案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现场管理上都是不可行的。实际上, 污水站内的污水池或排污池目前已成为各类废液的汇聚地, 今后仍将继续是各类废液较好的汇聚地。因此, 从实际操作上, 各类废液分别处理的方案也是不可行的。

综上所述, 采用废液混合处理技术路线既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又相对经济可行且便于现场操作管理。

3.2 桥口作业措施废液预处理

(1) 预处理方案。混合废液经预处理后, 掺入污水处理大流程, 同产出水一同处理, 最后达到注水水质要求。

(2) 预处理方法

将混合废液加入三种复合处理剂:Q W-1、Q W-2、Q W-3 (其中Q W-1为复合处理剂, 其作用是中和、氧化除铁脱色;QW-2处理剂为高效絮凝剂, 其作用是通过架桥吸附、电性中和使悬浮物聚集, 达到固液分离和脱色的目的;QW-3处理剂为絮凝强化剂, 提高污水固液分离和净化效果。)

(3) 处理步骤

(1) 按现场1#废液处理罐容积9.6m3计, 在搅拌下, 加入2Kg/m3Q W-1处理剂, 继续搅拌直至混合均匀, 约需10min。

(2) 加入QW-1处理剂并混合均匀后, 在搅拌下, 加入QW-2处理剂, 继续搅拌混匀, 约需5min。

(3) 加入QW-2处理剂并混合约5min后, 在搅拌下, 加入QW-3处理剂, 继续搅拌约5min后, 开泵将1#罐中的废液打到2#处理罐中静置沉降。静置沉降时间约需3~5h, 为确保固液分离和污水净化效果, 应保证足够的沉降时间。

(4) 处理后的水质

根据现场试验, 混合废液经预处理后, 绝大多数悬浮物、铁及油污被去除, 色度降低, 水质明显变好, 尤其是废液经深处理后, 除色度未完全脱掉, 呈浅黄色外, 废液变得清澈透明, 过滤性较好。

3.3 处理途径

混合废液处理后与产出水污水, 一并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经混合废液处理后的污水和产出污水的配伍性实验。可以得到:桥口联混合废液经过预处理后, 对产出水的正常处理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且有助于注水水质的改善。

4 结论

该项目的完成, 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合理、经济、实用的混合废液处理技术, 经现场试验表明:该项处理技术投资小、处理成本低、实用性强, 易于现场实际运行, 达到了混合废液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解决了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保证了油田注水开发的正常运行, 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巨大。对彻底解决目前中原油田由于各类废液无法处理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摘要:在油田的勘探开发生产过程中, 环境污染是人民最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作业措施废液 (压裂、酸化、洗井、管线清洗等) , 在对环境产生直接污染与破坏的同时, 最终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将体现在对区域生态的改变, 对周围的环境都将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本文从桥口联作业措施废液 (压裂、酸化、洗井、管线清洗等) 入手。制定了作业措施废液处理技术, 给出了作业措施废液处理途径和工艺流程。实施效果良好。同时也解决环境污染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 篇10

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及性质

1.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

垃圾渗滤液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

1) 未封场时, 降水进入填埋场, 最终形成垃圾渗滤液。这是垃圾渗滤液最主要的来源。

2) 生活垃圾中含有的水分。

3) 垃圾填埋后, 由于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水分。

4) 地下水渗入。

5) 地表水进入。

6) 未封场时蒸发作用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消耗填埋场中的水分, 减少渗滤液产生量。

1.2 垃圾渗滤液的特点

随填埋场使用期的延长渗滤液的成分和性质也在不断变化。填埋场初期渗滤液COD浓度较高一般为2000mg/L左右, 氨氮含量较低, 可生化性好。填埋场中期渗滤液COD浓度大幅提升, 一般在10000mg/L左右, 挥发酸含量也在不断提高, 填埋场中的厌氧发酵进入产甲烷阶段。封场后, 填埋场渗滤液COD浓度开始降低, 挥发酸和BOD5含量也在加速下降。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变差, BOD5/COD甚至降到0.01以下。氨氮含量在不断提高, 可达3000mg/L以上。

郑曼英等人分析了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有机污染物, 发现其中含有有机物77种, 其中芳烃29种, 烷烃稀烃18种, 酸类8种, 脂类5种, 醇、酚类6种, 酮、醛类4种, 酞氨类2种, 其他5种[1]。

由此可见, 填埋场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水质变化范围大、水质成分复杂、含磷量较低、含有多种重金属。

2 垃圾渗滤液主要处理工艺

垃圾渗滤液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目前, 我国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法、物化法及土地处理法。

2.1 生物法

生物法处理渗滤液由于其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是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主要处理方法之一。生物法处理渗滤液主要有好氧法、厌氧法和厌氧-好氧联合法。尤其适用于填埋场初期产生的高浓度有机物、良好生化性的渗滤液处理。

好氧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胡慧青等人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 结果表明COD和BOD5的去除率可分别达62.3%~92.3%和78.6%~96.9%[2]。广州的大田山垃圾填埋场采用SBR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结果表明, 该工艺对渗滤液的COD去除率可高达90%以上。

厌氧法主要包括:UASB法、ABR法、AF法等。徐竺等采用UASB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在中温消化时, 高浓度进水COD (3000~8000mg/L) 的去除率达95%, 常温消化COD去除率可达90%[3]。Henry人等用厌氧滤池处理垃圾渗滤液, COD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4]。

由于好氧处理出水浓度低, 厌氧处理可以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 因此采用厌氧-好氧联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可以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吴莉娜等人采用UASB-A/O-SBR工艺处理早期和晚期垃圾渗滤液, 结果表明:COD去除率大于92%, 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大于92%[5]。陈石等人采用氨吹脱-厌氧生物滤池-SBR工艺对深圳某填埋场的渗滤液进行了中试研究, 结果表明COD、BOD5、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9%、99.5%和97%[6]。

2.2 物化法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物理化学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氨吹脱、膜分离、吸附法、高级氧化等。混凝-沉淀法一般用于渗滤液的预处理或者深度处理, 混凝-沉淀可以去除渗滤液中的大部分悬浮物、重金属等, 还可以降低渗滤液的色度。

氨吹脱工艺主要是用来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 氨吹脱工艺氨氮去除率一般为80%左右。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膜分离主要为反渗透膜和超滤膜。膜分离技术对渗滤液中的COD、氨氮和重金属均有较高的去除率。膜分离技术可以适应渗滤液水质变化大的特点, 操作方便, 占地面积小, 但使用成本较高, 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

与生物法相比, 物化法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 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 出水水质好等特点。

2.3 土地处理法

土地处理法处理渗滤液是在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进行吸附、离子交换、化学沉淀和生物降解等一系列生物、化学、物理作用, 降低渗滤液中有机物、氨氮含量。土地法投资少、运行方便, 但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变化影响、易产生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处理效率低等缺点。

3 结论

垃圾渗滤液有机物浓度高、水质随时间变化大、成分复杂, 因此在处理这类废水时, 要根据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 合理的选择处理工艺。

摘要:我国常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法、物化法及土地处理法。本文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渗滤液,高浓度有机废水,难降解有机废水

参考文献

[1]郑曼英等.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初探[J].重庆环境科学, 1996, 18 (4) :27-32.

[2]蒋建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3]徐竺, 李正山, 杨玖贤.上流式厌氧过滤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中国沼气, 2002, 20 (2) :12-15.

[4]Henry.Denitrification ina carbon and nitrogen removal system for leachate treatment performance of a upflow sludgeblanket (USB) reactor[J].Water Sci Technol, 1999, 40 (8) :145-151.

[5]吴莉娜, 王淑莹, 彭永臻等.不同时期垃圾渗滤液两级UASB-A/O-SBR工艺深度脱氮.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40 (6) :1342-1347.

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研究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图像处理;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5-0000-02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正逐渐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图像处理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而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图像处理工作,能够极大地减轻工作中的负担,使图像处理工作更加简单快捷。因此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科学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1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技术

1.1图像的数字化。图像的数字化,指的是将模拟图像进行离散化,使其变为能够让计算机识别的图像形式的技术。图像的数字化包括了采样以及量化的步骤,量化步骤其作用是将采样之后获得的图像中每样点能够实现的取值范围进行区分,分为不同的区间,每个区间使用一个数值来代替。样点取值区间的划分越多,就代表图像能够使用更多的颜色的表示,其中蕴含的信息资源也就越丰富,图像的效果就越真实细致,然而其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越多,对磁盘容量有着更大的要求。因此在对图像进行数字化之前,应该对图像的存储空间和视觉效果的取舍问题进行考虑,确定所需的图像的要求侧重于存储空间还是图像的质量。

1.2图像的复原和增强。(1)图像的复原。图像在拍摄的过程之中,难免受到外界环境以及拍摄条件、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如摄像机与拍照物的相对运动、光学噪声、大气湍流、设备的像差等,造成图像的失真或者不清晰。在使用和研究之前如果不对原始图像进行复原,就有可能对图像中的信息作出错误的分析解读,导致得出的结合和信息有着较大的误差。通过对图像的复原,使图像接近原始的图像效果,能够将图像的误差降到最小,如几何校正、大气影响校正、扫描线错位漏失的改正等。

(2)图像的增强。图像增强技术其目的是更为细致地表现数字图像,以保证图像能更方便快捷地被计算机所分析和识别。和图像复原相比,图像增强所注重的是提升图像的清晰度,而对其是否能够反映原始的图像则并不作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之下,使用图像增强的方式能够将原本图像中较为模糊,却被使用者关注的部位进行清晰度的提高,能够给图像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图像增强的方法其一是进行灰度等级的直方图处理,对于某些对比度较弱、灰度较为密集的图像,使用直方图进行处理,使处理之后的图像能够在一定灰度范围之内呈现更加清晰的对比度,使某些局部细节更加清晰,方便对图像进行研究;其二是干扰抑制方法,通过多图像的平均、低通滤波等处理方法,对图像之上叠加的随机性干扰进行抑制。

1.3图像编码。图像编码指的是对于有特定要求的图片,使用较少的字节数来表示图像的技术,图片编码技术能够在图像的传输、压缩、特征提取等领域应用。图像编码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尽可能对图像中使用者不需要的信息进行删除,这样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图像传输的效率,并缩短图像传输的时间;其次在编码中应该利用人们的心理特征,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编码,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有变换编码、预测编码、混合编码等。

1.4图像的压缩。一般来说,对原始图像进行数字化所得到的图像有着较大的体积,会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而如果图像使用动态的模式,其体积则会更大。因此在图像的使用中,对图像进行一定的压缩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图像的储存以及传输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常用的图像压缩方法有不失真方法和近似方法,不失真方法通常在对静态图像进行压缩时使用,而近似方法则多用于动态图像压缩。

2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相关应用

2.1设计与制造的辅助。CAD与CAM是在工业设计和制造领域之中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辅助操作的重要工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室內设计以及建筑造型设计、施工图纸的绘制、飞机、汽车、轮船等工具的外形设计、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等方面。另外在电子工业领域中,集成电路设计、电路板印刷、网络分析等工作也大规模应用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CAD是在工程图纸的基础上实现的三维建模软件,其三维模型是在二维图纸的基础之上进行三维信息的提炼,然后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再编排的处理,构造对应的三维形体,并实现点、线、面的扩充,完成整体模型的构建。

2.2计算机动画的设计。在计算机动画设计方面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和多种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Photoshop、Maya、3DMAX等平面设计以及三维造型设计软件。这些软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使用,如在公益以及商业广告、各种平面设计图、海报、会展宣传彩页、门票的设计等工作中,都广泛应用了Photoshop软件来进行图形图像的处理。

2.3地形地貌图的绘制。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还能够在我国国土信息图纸的绘制中得到应用,如地形地貌的测绘工作以及自然资源分布图的绘制。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能够进行平面图的绘制以及三位地貌图的生成,以实现各种国土信息的存储,为我国国土整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另外,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地形地貌图纸的绘制,在军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4公共安全领域。计算机图像的处理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机场通关安检时,使用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对货物进行安全检查,能够准确且快速地对集装箱、行李箱之内的物品进行无损检测,防止危险品、走私品等物品的通过。在公安机关破案侦查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人物掌纹、指纹、面部特征等图像的增强,来明确嫌疑人的身份,以尽快实现破案。在交通管理领域中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如使用图形的复原和增强技术来确认车辆的牌号、车型等信息,能够为目标车辆的锁定提供有力的途径。

3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3.1高清晰度实时动态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高清晰度以及实时动态的图像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在图像的高速传输、人工智能、成像技术等方面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将推进众多其他学科的发展。

3.2功能的集成化。图像处理功能的集成化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如果能够实现图像处理功能的在芯片上的集成和固化,能够使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更加简单方便。

3.3算法的完善和创新。对现有处理算法的完善,以及研究创造新的算法,能够将当前图像处理的精度、速率进行大幅的提高,实现图形处理技术的全面提高。近年来,图像处理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算法,如分形几何、蚂蚁算法、小波分析等。这些新型算法的出现给计算机图像的处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因此将成为将来发展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4结语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随着科学的发展,各领域对起其处理技术的水平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有关技术人员应该继续进行新型技术和新型算法的研究,推动其在更大范围之内的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是极其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温玉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2.

[2]王瑞红.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相关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03.

[3]江铁成,孙灿明.数字视频图像的处理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3.

[4]陈敏雅,金旭东.浅谈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形图像处理技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1.

[5]吴东超,崔斌.基于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法与实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1.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篇12

焦化废水很难进行生物降解, 废水可生化性较差, 氰化物、芳香族化合物、杂环化合物难以生物降解, 再加之高浓度氨氮对微生物活性的强烈抑制作用, 生物脱氮效果不明显。

现今, 焦化废水通常具有两级处理系统, 第一级是从高浓度污水中回收利用污染物, 该流程的工艺包括氨气蒸馏、脱酚、冷水脱氰等。第二级是对酚氰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主要运用活性污泥法, 辅以强化生物处理技术。深度处理的高昂成本令许多焦化厂无力承担, 很多焦化厂经过两级处理后就直接排放了。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多种多样, 但生化法依然是主流。国内焦化厂在进行蒸氨、脱酚处理时, 近八成企业都以A/O技术为主, 包括A2/O、A/O2等核心工艺。但这些处理方法还是很难对氰化物、COD、氨氮等有毒物质进行彻底的降解, 焦化废水仍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在生化处理方面, 国内外的技术工艺大体相同, 但国外在二级处理之前采用更加复杂的预处理工艺, 严格控制进入生态循环系统的排放物, 防止有毒污染物影响水体, 在生化处理后还具有第三极净化系统。

2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目前, 废水处理技术以物理化学法、生化法、化学降解法为主, 由于焦化废水的污染物含量较高、处理规模庞大, 很多处理技术仍处于实验探究阶段, 还没有投入实际应用。

2.1 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是根据各类污染物特性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对特定污染物进行针对性处理, 设备维护方便、去除率高等优点, 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2.1.1 絮凝法

絮凝法借助胶体性质出去污染物, 絮凝剂发生水花反应, 生成氢氧根, 胶体分子所带电荷与污染物的电荷极性相反, 发生中和反应, 将污染物包裹并沉淀, 净化了废水。絮凝法对废水中的COD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并能有效降低废水色度, 处理成本低廉, 间歇使用和连续使用皆可, 可用于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絮凝法的参数最优值决定于絮凝剂含量和水体PH值。硫酸铁是使用最广泛的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铁盐絮凝剂对COD和浊度的处理能达到良好效果, 但无法有效降低色度。以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 色度去除率达到85%左右。目前, 各科研单位和企业正着力于研发高效絮凝剂和技术联用方案。

2.1.2 烟道气处理法

江苏淮钢集团已申请发明专利“烟道气处理焦化废水方法”, 并在氨水处理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该方法主要讲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变为固化状态, 与废水分离, 废水水分汽化, 实现焦化废水零排放, 借助脱硫技术又保证了烟道气的排放要求。工艺流程图如图一所示:

2.1.3 萃取法

焦化废水的各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这使得各组分能够实现分离。该方法能够对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进行提取, 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但是, 一般的萃取剂分配系数低、损耗大、二次污染严重, 目前新近研发的络合离心萃取剂和膜萃取技术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环境友好性。

2.2 生物处理方法

该方法以活性微生物讲解为基础, 使得废水污染物发生氧化反应, 转化为可被微生物吸收的小分子, 进而达到净化目的。其处理量大, 应用范围广, 成本较低。

2.2.1 曝气法

属于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 在曝气池中,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与污染物充分接触, 不溶性或难溶性污染物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 经由微生物细胞的吸附作用, 转化为微生物体的营养物质, 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 无二次污染。其流程图如下:

2.2.2 生物流化床技术

生物流化床间距活性污泥法的高效率和生物处理发的高耐受度, 对酚类废水具有上佳的处理效果。生物流化床在焦炭或活性炭表面生长和吸附生物薄膜, 废水自下向上流动, 载体颗粒始终处于流动状态, 保证有害物质能够及时得到排除。

2.3 化学处理法

2.3.1 焚烧法

焚烧法始于上世纪中叶, 将雾状废水喷入高温燃烧炉, 有机污染物分解为CO2、H2O和无机物残留物。焚烧法对高浓度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二次污染小, 但成本很高, 国内很少有厂家采用。

2.3.2 臭氧法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能够把有害物质氧化为无害物质, 除臭、脱色、杀菌。多余臭氧分解为氧气分子, 无污染。该方法也存在明显弊端, 工艺操作非常严格, 且投入高、耗能大, 臭氧泄漏还会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美国主要将臭氧法应用于深度处理。

2.3.3 电化学法

一些污染物能够发生电化学反应, 电解过程能把活性氧化物转化为无害化合物。该方法能耗很大。为了提升反应效果, 降低能耗, 近年来出现了金刚石膜电极、离子膜辅助电催化、Fenton协同电催化等技术。

参考文献

[1]何章莉.焦化厂焦化废水处理的工程实践[J].广东化工, 2010, (05) .

[2]林琳, 李玉平, 曹宏斌, 李庆余, 李海波.焦化废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 2010, (09) .

上一篇:创新管理方法下一篇:经阴道无张力悬吊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