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工作

2024-10-27

水环境监测工作(共12篇)

水环境监测工作 篇1

1 市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

应急环境监测工作区别于其他的特种监测, 因此一般的传统的检测技术规范无法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要求,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指导和规范, 因此监测工作往往受监测人员的工作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导致监测工作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获得的数据资源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影响了市级站的工作质量, 导致应急监测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1.2 应急工作人员、设施欠缺

与省级环境监测站相比, 市级站的仪器设备和试验分析水平还有待提高, 检测管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关于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 无法满足对于多种环境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工作, 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 因此导致使用率不高;目前我国市级监测站的人员素质较低, 对于仪器的使用和相应方法的掌握程度不高, 监测经历有限, 这也是影响我国市级站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

1.3 协同监测能力差

环境科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比较陌生, 涉及范围和领域广泛, 一旦出现环境问题, 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要根据环境突发事件的不同危害对象与不同的部门沟通, 相互协调进而控制环境污染的范围和程度,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存在不足, 因此一旦出现环境污染事故, 各部门之间无法有效的协调, 达不到预期效果, 甚至会加重环境污染程度。

2 提高市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措施

2.1 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数据库

目前, 由于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市级环境监测站要做还相关的基础工作, 对于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要做好记录, 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污染物名称、日常存储量、影响区域;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做好预防工作, 编制基础资料记载相关的危险品, 包括危险品的名称、特征、危害等级以及防护措施, 并且要对于新出现典型应急预案分裂编制, 及时更新, 在这样会使应急监测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才能真正发挥环境监测站的作用。

2.2 重视地理平台信息的建设

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各项工作要与GIS系统紧密有机结合, 这样在事故发生后, 才能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准确定位, 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治理, 并且结合该地区的风速、风向、现场流速等外在条件迅速判断敏感目标和要保护的对象, 减少损失, 这样也有利于搞清污染程度和范围。

2.3 增加环境应急模拟演练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较为复杂, 需要综合考虑更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污染事故发生时能否顺利进行处理关系到污染程度和范围, 因此市级监测站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演练, 例如针对化工企业气体泄漏的事故、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品泄漏事故、上游污水污染事故等等。强化应急模拟演练是治理污染、面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 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要增加环境应急模拟演练的次数、提高演练的难度, 这样才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管理和预防。

2.4 市级站要做好上联下达的工作

市级站虽然检测能力有限, 但是县级站的反应速度快, 距离事故现场相对较近, 能够为市级站提供初步的、及时的信息, 因此要充分调动县级站的工作热情, 使县级站发挥自身勘察、布点、采样工作, 同时还要完善县级站的设备, 配备快速检测管、检测试纸、轻型个人防护装备等。同时市级站要充分利用省级站的技术力量和支持, 在遇到重大事故时要积极联系省级站, 以便调动周边的市站的力量进行支援。

2.5 及时处理污染事故

速度是应急监测的关键, 因此在事故发生初期, 监测站对于监测数据结果的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监测站对于污染范围、事故危害程度等要做出快速反应, 这样提供的数据才能够成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才能够知道人员是否疏散、水源是否关闭等等。

2.6 确保监测人员安全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目的便是保障人员的安全, 无论是检测人员还是市民群众, 因此监测站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避免工作中出现盲目指挥、违背科学规律的现象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应急检测指挥工作, 才能发挥市级站的作用和职责, 做好上下级的沟通与协调。

3 结语

环境污染事故关系到市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权利, 因此要重视环境监测站的工作, 尤其是市级站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合理规划, 严格把关, 严格审批, 以免为日后出现环境事故埋下隐患, 其次是环境监测站要做好日常的监督工作, 深入企业进行环境污染宣传工作, 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 最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增加演练次数与难度, 并且要落实责任, 只有这样市级环境监测站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保障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龚美兰.区级监测站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莆田学院学报, 2005, 12 (5) :92-94.

[2]卢华.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思考[J].内蒙古环境科学, 2007, 19 (4) :108-110.

[3]边归国.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中的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2003, 17 (4) :205-207.

水环境监测工作 篇2

一、工作内容

1、负责公司检测报告格式的编制;

2、负责及时完整出具检测报告,并及时与客户沟通,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3、熟悉相关行业标准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确保在报告中正确应用;

4、严格遵守客户的保密协议和公司的相关保密制度;

5、负责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检测或采样数据中发现的重大不符合可及时、直接向技术、质量负责人汇报;

6、负责将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等与客服部门的交接;

7、完成项目合同相关工作。

8、及时有效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在工作中的认识和收获

了解行业知识和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很快的完成办公文档。2、懂得事情轻重缓急,做事较有条理。报告编制工作是企业内部非常严谨的一项重要工作,包含了对采样人员、送样人员、实验员、领导多方人脉进行沟通,做到上情下达,然后才能准确的出具检测报告,这也是质控员工作繁杂的特点。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还经常有计划之外的事情需要临时处理,并且一般比较紧急,让人不得不以一变应万变先去解决。3、工作中虽然能做到尽职尽责,但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错误,为了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本人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向各位同事请教。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对接工作不够耐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同事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促进,这样才能相互配合完成工作。但是,经常因为双方态度不好导致工作上的不愉快,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多要改正的地方,需要今后努力。

2、工作细心度仍有所欠缺;在日常工作中,时常有些工作因为不够细心,从而浪费时间或是再做一遍。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本人一定会仔细、仔细、再仔细来完成每项工作;

3、对编制报告完成时间不够及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严格注意这一点,及时汇报完成编制报告的程度,以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四、接下来的工作计划

我会根据以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提高自我工作意识及工作效率,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

通过担任进测报告编制员的工作我体会到,编制报告是我们整个环境监测行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不轻视、不怠慢、分出轻重急缓、想办法将编制内容做到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根据实际合理设置工作程序,多思考总结,处理不当的事情要及时的改正,努力不犯同样错误!

五、自我评价:

我工作态度积极、认真,有团队精神,对待工作有热情,能立刻响应领导的指示,但是缺乏经验和一定的专业技能,需要好好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六、结语

浅谈环境监测监理工作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监理控制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与此相伴随的是经济发展对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各类污染日趋加剧,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正因为如此,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有效进行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污染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着力考虑的重要问题。而要加强环境保护,形成制度化的防治污染措施,就必须加大环境监理的机制问题,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没有为之对应的完善的、系统的、高效的环境监理机制和环境监测机制,环境保护的监理力度,以及执法力度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整个行业还没有制定及建立健全的行业规范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在我国迅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对环境质量要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政府及企业必将会对整个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相关的工作加以高度重视。

我们着重来看其重要性,整个环境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环境监理工作以及环境监测工作,这两个部分对于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走向制度化、体系化。所以,在这样新环境下,我们要及时、正确的处理好环境监理问题和环境监测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效协调和发挥二者的作用,进而在设立规范化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的机制下,推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伟大进程和加深人民对环境保护力度的需求,实现全民环保的伟大理想。

1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定义及具体内容

我们现在所说的环境保护主要强调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做好这两个部分的工作并使其有效协调起来是实现整体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而要真正做好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工作就必须对其各自的内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保证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工作的效果。

对于环境监测的性质和概念而言是不尽相同的,环境检测的性质就是一种技术监督工作,是环境保护监督职能的一类。环境监测的概念就是间歇或者持续性的监测环境中不同污染物的浓度,同时观察、分析、研究他们的变化以及对环境的策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任务主要是速度、高效、科学地、完整地体现出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演变、发展的趋势,以此来有效地为环境规划管理、防污治污、经济发展、国家建设做出贡献,也为更好的进行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数据等各方面的支持。

环境监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环境监理的性质就是一种当场的监督执法工作的性质,就是一种环境保护监督职能中的一种。环境监理的概念就是包含现场的监管、督查以及处理相关的各项详细的工作的总称。在各级政府部门做出处罚的环境监督执行系统中,主要执行者就是环境监理工作,负责日常的环境监察执法,在管辖区内发现问题,并对其快速核查、督促整改,再做出具体的相关出题。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相互关系有明确的认知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就二者关系而言,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体现为互为前提、互为联系的关系。环境监测既依附在环境监理工作上,也是一位执行者。环境监理工作又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才能使环境保护更加高效、科学与定量。因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必须立足于环境监测,同时将监测中所提供的各项技术支持作用于环境监理工作中,只有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保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真正的施行。

2 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重要影响

整个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工程是离不开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的,二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合作、相互约束、相互发展。所以,要全面展开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首先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并且在环境监测工作所提供的技术支持的前提与基础之上进一步将环境监理工作落到实处。这也就要求我们应该具有更高效、更规范、更系统的监管机制,及时处理好污染源,及时监测,使我们的环境监测部门由例行型监测部门向监管监测型部门的强有力的转化,逐渐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环境污染监测机构,从而迅速提升整体环境质量监测的实效,及时、精确地为监理部门提供有效的依据。此时的环境监理部门必须依托环境监测的技术指标,在实施监督处罚时必须以监测部门更新的数据作为依据。

整体来说,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必须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环境监测既是判断环境监理的效果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又能快速反应出环境情况的各项指标,环境监测又为环境监理埋下了坚实的基础,整体反应出环境的质量和污染物的情况。同时,环境监测也能使污染源监测更加有时效性,这完全取决于污染源监测数据。同时,也能判断出监理工作能否真正收到实效。

2.1 环境监测为环境监理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这种作用首先就体现在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监理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这一点在基层环境监测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环境监理工作应归属为监督执行系统中的执行者这一角色,它负责具体的监督执法工作;相反,环境监测应归属为坚实后盾,做支持保障工作,它负责具体的技术以及高效的服务和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的工作。环境监测要依附于环境监理的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第一,对于下级单位征收排污费用工作的支持和推动是环境监测技术支持的重要工作;第二,对已突发性的环境污染的监督、调查、取证、惩罚是环境监测技术支持的重要工作;第三,对于在建项目环境管理是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工作;第四,对于调节污染纠纷是环境监测技术支持的重要工作等等。

2.2 环境监测为环境监理提供必要的指导

环境监理的主要工作是监督监测。其体现为排污许可证的执行情况、防污治污的设施情况等等。在监理部门的现场监督监测中,我们要科学的、准确的判断排污的各项指标以及机器设备的情况。他们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各项标准,这些工作的基本依据就是环境监测工作所提供的各类采样分析、数据和报告。

作为环境监理部门我们要定期对排污单位进行监管、抽查、定期上报各项指标的变化,我们也要对申报内容进行核查,进行监督。

2.3 环境监测为排污收费提供必要的依据

环境监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排污收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则主要来自于环境监测所提供的各类监测数据、报告、指标。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两种方法来统计排污收费的工作:其一是如果监测力量不能监测全面、具体、科学的情况下,要用物料衡算等其他的方法综合获得;其二是环境监测,这种方法要求科学高效。环境监测的另一主要任务也是排污收费监测,要定期、定量的对管辖区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标准的检测、检查、取证分析等事项,科学分析后取得基础实测资料,进而为环境监理部门提供科学的、精确的法律和行政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磊.《浅谈环境监测对环境监理工作的促进作用》,《中国化工贸易》.2011年第7期.

[2]杨华.《浅析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2期.

[3]朱杰,剑敏.《浅析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问题和对策》,《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年第01期.

黄河水环境监测工作探索与实践 篇4

1黄河水环境监测思路与目标

21世纪初,水利部提出了“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人与自然( 河流) 和谐相处”等水资源管理思路,对水质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和满足黄河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需要,水质监测重点从掌握面上的水质情况向重要水功能区、省界水体缓冲区、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源地、水量调度等监督性监测转变。在监测方式上,在以常规监测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应急移动监测、自动监测功能,逐步建立了“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机动巡测相结合、定时监测与实时监测相结合,加强和完善监督性监测”的黄河水质监测新模式。在能力建设上,以实验室建设为核心,进行了现代化、标准化建设,改善了实验室条件,加强了先进仪器设备的配备,提高了有机监测、生态监测、机动监测、自动监测的能力,引进了实验室自动化管理、水质信息评价等信息系统。

2011年,随着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水利部对水质监测覆盖率提出了各阶段目标要求: 省界断面的监测覆盖率2013年达到100% ; 重要水功能区的监测覆盖率,2013年达到60% 、2015年达到80% 。为实现监测覆盖率各阶段目标,满足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和考核的需要,水质监测工作重点为: 逐步建立流域切实可行的水质监测管理协作机制, 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为依据,完善黄河流域水质监测站网布局,进一步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以满足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和考核的要求,强化监测质量管理和控制, 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为黄河流域( 片) 水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流域水质监测行业管理

2.1流域监测质量管理

为履行好流域监测行业管理职责,提升流域监测质量,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结合流域实际,提出了 “以落实水利部《水质监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定办法》等‘七项制度’为抓手,以提高监测质量为重点,推动流域水质监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强化流域监测管理”。制定了《黄河流域( 片)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六项贯彻 “七项制度”的实施方案,用于整体指导流域( 片) 水质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和考核工作。积极组织监测机构质量控制考核、共建共管实验室质量监督检查、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人员上岗考核等工作,2011—2013年期间完成了流域分管范围内14个分中心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组织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技术考核,以及检测项目的上岗证换发工作。在全国水利系统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中,黄委各级监测机构考核项目全部合格。在2013年水利部组织的全国水利系统水质监测机构水质监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定中,流域监测中心、宁蒙、中游、山东水环境监测中心被评为优秀实验室,上游、三门峡水环境监测中心被评为优良实验室。流域监测中心还举办了“水质样品采集处理、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地下水监测技术、大型仪器操作技术”等培训班,派出技术骨干前往基层水环境监测中心进行仪器操作实地培训。通过以上举措, 有力提高了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促进了流域监测质量与水平的逐步提升。2013年底水利部对“七项制度” 三年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定,黄河流域( 片) 49个监测机构中有6个获得优秀,23个获得优良。

2.2直属监测机构质量控制管理

2010年,为保障水质监测数据的科学性与公信力,有效发挥水质监测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按照水利部“七项制度”工作要求,2011—2013年期间,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完成了流域( 片) 分管范围内新疆、青海、甘肃、宁夏5省 ( 区) 24个分中心及黄委水质监测机构上岗证书的重新确认,以及检测项目的上岗证换发工作; 积极参加国家认监委组织的能力验证,结果均为满意。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流域监测中心和5个基层监测中心均顺利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复查换证评审。通过计量认证,黄委各直属监测中心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使黄河水环境监测工作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为水环境监测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为今后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进行国家实验室认可,使其管理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创造了条件。

2.3共建共管实验室建设

按照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为实现2015年全国七大流域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80% 以上、流域机构监测省界水体覆盖率达到100% 的阶段目标,从2011年开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与流域各省( 区) 水利部门水质监测机构共同筹划并实施共建共管实验室建设工作。用3年的时间,在不改变现有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由黄委与流域省( 区) 共同建成青海海东、陕西宝鸡、甘肃平凉、河南洛阳、山东泰安等11个共建共管实验室,目前9个实验室已挂牌运行,2015年将完成全部11个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黄河流域水环境共建共管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是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利与环保相联合的黄河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的体现,达到了优势互补、信息共享、立足省区、 以点带面、服务流域、提高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基础支撑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建设预期目标。2012— 2014年三年期间,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积极争取建设资金,为共建共管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加强了技术人员的培训,扩充了监测项目和范围,各实验室的监测能力、水平和环境条件得到很大改观,监测能力不断提升,互补作用发挥明显。

3水环境监测业务和能力建设

40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水质监测能力不断提高。黄河系统监测实验室经过新建或扩建,从面积、规模、现代化水平、规范化管理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截至2013年底,黄河流域( 片) 共有监测机构46个,实验室检测场所面积约20000多m2。各级监测机构陆续配备了一定数量先进的大型分析仪器、有机污染物测试配套仪器设备、生物和生态监测设备、地下水监测设备、应急监测仪器和测流设备等。黄委系统7个实验室基本实现了监测仪器设备标准化配备和拥有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能力,可以满足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废污水等监测评价标准的要求。经国家计量认证复审,确认流域监测中心具备对水、浮游植物、底质与土壤、水文要素、大气、噪声等六大类共177项参数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检测的能力,实现了地表水109项、地下水39项监测因子的全覆盖。黄委各基层水环境监测中心均具备水、水文要素、土壤等60项参数以上的检测能力。

3.1水功能区监测

围绕水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是各级水质监测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的要求,2002年和2003年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在《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年报》中对部分重要水功能区进行了达标评价与分析。 自2005年起,黄委正式组织开展黄河流域水功能区监测,并按季度编制和公布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信息。2005—2010年期间监测重点水功能区142个, 基本保证每月监测一次,监测项目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等22项,饮用水源区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 锰等5个项目。2011年,根据黄河流域省界断面复核成果,实施监测的重点水功能区调整为170个。2014年,根据《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调整了部分水功能区监测和监测项目,共实施监测水功能区205个,基本监测项目增加硒、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项,共计25项。

3.2省界水体监测

开展省界水体水质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赋予流域机构的职责,是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摸清省界河段水污染状况,为水污染事件、水事纠纷仲裁提供可靠、公正数据的一项重要工作。自1998年起,根据流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确定了21个省界断面进行监测,2002年增至30个省界断面。 2012年,实现了75个省界断面的监测全覆盖。配合省界水体水质监测结果,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自1998年以来每月编制发送一期黄河流域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公( 简) 报,及时向上级部门、相关水利单位报告流域省界水体水质状况信息。

3.3地下水监测

2013年水利部部署开展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后,黄委组织流域( 片) 9省区( 不含四川) 正式开启黄河流域( 片) 地下水水质监测。监测工作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负责,流域监测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各省( 区) 有关单位配合采样和部分项目现场测试,黄委直属水环境监测中心及共建共管实验室负责室内水质分析,西北诸河等较偏远地区由省( 区) 负责室内水质分析。地下水监测数据由各监测单位按月上报给流域监测中心统一收集整理,并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 14848—93) 进行评价。

3.4水量调度水质监测

国务院批准黄委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以来, 为配合水量调度,为用水部门及时提供水质信息,从2000年开始,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每年非汛期组织流域监测中心和各基层监测中心在黄河干流主要调水河段开展水质监测工作。目前共布设12个干流监测断面和8个支流监测断面,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 月测) ,3—6月每旬监测1次( 旬测) , 编制《黄河干流水量调度重点河段水质旬报》和《黄河干流水量调度重点河段水质月报》。

同时,为配合国家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引黄济淀等应急调水先后开展调水期黄河干流小浪底以下主要河段水质旬测,为保障跨流域应急调水水质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3.5水生态监测

1979—1981年,黄委分别在黄河干流的上、中、下游选取11个河段连续三年开展水生生物调查监测工作,取得水体污染对藻类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的区系组成和数量变动的影响等一系列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分别对伊洛河、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等黄河重点水域开展浮游动植物、鱼类等一系列水生生物监测与调查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监测资料。20世纪90年代,对黄河干流10个河段的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基本掌握了黄河干流上、中、下游主要河段浮游动、植物的分布特征及群落组成,取得悬浮颗粒物对藻类生物、浮游动物多样性以及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以及沉降颗粒物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等监测成果。2008年开始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展藻类试点监测工作,将水生态监测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持续的监测任务来抓, 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

3.6“纳污红线”考核监测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黄河流域 ( 片) 重要水功能区达标考核提供技术支撑,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围绕考核水功能区监测与水质达标评价开展了大量工作。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2015年前黄河流域( 片) 共考核311个重要水功能区,其中黄委负责监测101个,流域( 片) 10省( 区) 负责监测210个。

3.7应急监测

“十五”以来,黄河流域水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黄委在2003年建立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应急监测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支撑,流域监测中心和基层监测中心均制定了相应的配套预案,在黄委直属监测单位配备6个移动实验室及相应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为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圆满完成了40多起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水质监测任务,其中在2005年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2008年“5 ·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2010年渭河油污染事件等突发水污染事件中迅速奔赴事件现场,连续对污染团进行跟踪监测,获取了大量水质监测数据,为上级决策和下游沿黄水污染预防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质信息和水污染事态影响预估与判断,受到了水利部和有关省( 区) 认可和高度评价。

3.8排污口监督性监测

自20世纪末以来,入河排污口监测逐步成为水质监测的重要任务。2000年黄河首次开展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十二五”期间,流域监测中心每年组织基层监测中心对沿黄27个重要入河排污口按季度监测。 监测项目包括流量、水温、p 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等5项,同时根据入河排污口污水性质,选测其他特征污染物3 ~ 4项。

3.9水利建设项目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站工作总结 篇5

一、认真学习,领会掌握文件精神。我单位接到《通知》后,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由站长李红章组织全体职工对文件进行了学习,特别是对考核的范围和对象、考核的方法、程序和步骤进行了重点学习,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考核,确定考核人员范围(共有在编人员8人,其中3人在试用期未参加考核),讨论制定本单位考核方案。根据要求,按时参加了考核。

二、加强领导,成立考核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考核的各项工作,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江川县环保局研究,成立了江川县环境监测站年度考核领导小组,由局长李华同任组长、监测站站长李红章任副组长,监测站人员王双顶、刘波为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确定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突出工作实绩及任务完成考核,具体内容为: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确定了民主测评(占40%)和领导小组测评(占60%)的考核计分方法。

三、妥善安排,积极做好考前准备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对职工个人材料,特别是对于个人总结做了重点要求:严格格式,坚持实事求是,以完成工作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个人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四个部分认真总结。由于进行年度考核时,正值年终单位里各种事务较多的时候,考核领导小组作出了“两不误”的决定,正确处理好了业务工作和考核工作之间的关系。

四、规范程序,严格落实文件有关规定。我单位考核领导小组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和程序逐项进行。在测评工作过程中,注意将民主测评和领导小组测评结合起来,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扬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污染;监测数据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085-02

现如今,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而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展开工作的基本依据,因为环保部门对于环境情况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环境监测工作来获取数据,环境监测工作不仅会对环境质量的评定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到环境监测领导所做决策的准确性。因此,环境监测部门要清楚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寻求更好地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方法。

1 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环境监测不够重视,投入资金不足

现如今,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再加上政府及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不重视,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一直比较落后。此外,由于对环境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政府及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造成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力不足,而且环境监测设备落后,甚至有的地方没有环境监测设备。对环境监测工作而言,理论上人力是基础,财力是支撑,而在现实中,政府及环境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投入资金不足,想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实在是难上加难。

1.2 环境监测的制度不够完善,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并且逐步趋于制度化,但是仍不够完善。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增多,环境监测部门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应对更多的环境问题。此外,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以前的环境监测制度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旧制度向新制度改革的过渡阶段,环境监测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环境监测的质量相对落后,以致有时监测的数据和实际情况相差较多,缺乏真实性。

1.3 环境监测方法落后,监测人员缺少工作经验

多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方式虽然经历了诸多改变,但是监测的方法依然比较落后,而且大多数监测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在操做监测设备和分析环境变化原因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致监测报告的质量偏低。通过分析可知,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不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方法,而且需要从事监测工作的监测人员有足够的经验。

2 环境监测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

如今,国家政府的管理部门和一些相关企业都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环境监测的标准非常不统一,尤其是多头监测方式的实行,使监测的数据非常容易混乱,导致环境监测部门很难准确判定环境质量。

2.2 经济利益诱惑巨大

从本质上讲,环境监测部门是非营利性的,它是为整个社会服务的。现如今,国家对环境监测部门的资金投入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环境监测部门只能想一些办法来增加运营资金。常见的环境监测部门的创收方法有以下两点:第一,环境监测部门利用治理项目的验收工作直接增加经费,主要方法是将已达标的治理项目验收成不达标,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二次验收才标注达标,以获取二期验收的经费;第二,由于一些环保单位所收的治理费和员工的工资是成正比的,有的工作人员为了收取更多的排污费而擅自更改监测数据。

2.3 监测人员的工作素质偏低

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不遵守职业道德,不能真实、公正的记录监测数据,监测结果经常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例如,某位监测人员为了自身的蝇头小利,帮助某环境监测不达标的单位更改监测数据,使之环境监测达标。

2.4 政府部门进行干预

近几年,环境监测部门已被一些企业收购。由于不再是独立的机构,其牵涉的利益也就变得多起来,因而一旦环境监测部门出示的监测结果达不到标准要求时,部分政府部门就可能对其进行干预,要求将监测数据进行更改,直到达标为止,这时,企业为了整体的经济利益,不得不将数据更改,使监测结果严重失真。

3 新形势下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办法

3.1 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目前,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环境监测设施的建设,因此,国家对环境监测工作投入的资金,主要应该用于完善和更新监测设施。环境监测设施既包括环境监测设备又包括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将落后的设施淘汰,向现代化环境监测方向前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环境监测部门在加强环境监测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要制定出完整的建设计划,选择适合本地环境监测要求的设备,不能盲目追求最先进的设备。

3.2 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制度

环境监测的法律制度的完善,首先需要国家根据环境问题的变化,将《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修改,确保法律内容的实用性;其次,要调整环境监测部门与环境监测管理部门的关系,因为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明确分工,从而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环境监测部门要为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献计献策,提出新的法律法规,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有法可依,以便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同时,环境监测部门要对监测造假问题严肃处理,杜绝一切造假行为,确保环境监测的真实性,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保障。

3.3 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

环境监测人员工作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了监测工作的准确与否,所以环境监测部门在挑选监测人员时一定要严格。想要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为了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性,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资格证;其次,环境监测部门还应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增强监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做到诚信监测;最后,环境监测人员还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以熟练掌握设备操作的方法和增长工作经验。

3.4 对环境标准进行更新

目前,由于我国的环境变化过大,许多以前的环境标准已不适合如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对环境标准进行更新,并且把没有意义且不再适合如今社会发展的标准废除,拟定新的、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以便控制各个企业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源上保护环境。

4 结语

沙尘暴、雾霾等环境污染造成的恶劣天气问题让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仍有许多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度不够,难以抗拒经济利益的诱惑,以牺牲环境来换取高额的利益。事实证明,在形式下,只有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的提高。而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不只是环境监测部门的事情,还需要政府及监测人员的大力支持,只有这样,环境监测才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柯健飞.关于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几点浅见[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7):58-59.

[2] 张保森,胡学聪.应急监测在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面临挑战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6,(3):188.

[3] 江琴.关于如何做好芦溪县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报,2008,(6):76.

水环境监测工作 篇7

关键词:水环境,检测,问题

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起,我国有意识的开展起环境保护工作,水环境检测工作也提上了日程。目前我国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作为水资源检测的基础内容,并在重要的区域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

1 水环境检测的内容及概况

水环境检测是指对制定区域内的水资源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手段进行采样、分析后,通过水体中的污染问题得出污染物的分布、污染程度和污染发展趋势,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水环境检测是环境检测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开展保护环境工作的有效途径[1]。通过水环境检测结果为治理水污染提供全面的支持,也能有效预防水污染,控制水污染的发展。水环境检测的具体内容:首先,对试验中的水体样品进行布点、采样,并保存在水环境的实验室检测系统中;其次,结合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地下水、地表水、水循环及系统和生物的检测方案,并根据不同的检测内容实行不同的检测方案和分析方法;最后根据检测结果,明确具体措施,为环境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已经建成了水环境检测中心作为核心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覆盖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地、县,同时已经有80%以上的市级站开始进行水环境监测工作。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废水等。在有机污染现象不断出现后,国家环保局将69种有毒有机污染物列入水污染的黑名单中,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2]。

2 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新《水法》也对水环境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的制度较为成熟,相比较土壤、固体废弃物等方面一些体系制度也较为完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水环境监测体系中潜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2.1 水环境监测系统问题

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辽阔,水资源遍布全国各地,水环境监测系统也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实行区域监测模式。这样的监测模式在不同的区域设置相同职能的监测机构、设备和任务,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进行重复建设,没有结合区域水体的分布划分区域,使得同一水体的监测数据在不同区域得出的结果不同,造成了一部分监测数据的矛盾。

2.2 水环境监测分析问题

目前我国在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上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现阶段的检测工作主要还是以监测水污染源为工作重点,只检测水污染源中的常规污染因子,对于一些新产生的、危害较大的污染源因子重视程度不高,并且一直沿用的监测标准值也逐渐偏离实际情况。第二,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对于水污染方面缺乏完善的生态监测方案,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制约了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4]。

2.3 水环境监测技术问题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新技术、新工艺、新科技不断变化,更新速度快,使得监测技术不断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检测方法、设备和分析手段逐渐被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由于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要求水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不断学习、认识新技术,且能够熟练掌握新科技。

3 有效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措施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水环境监测工作一直都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需要对水环境监测的体制进行优化,并加强对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提高对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力,着重培养优秀的水环境监测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3.1 优化监测体制

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中,有些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所以要求环境监测主观部门对我国水环境监测体制进行优化。加强对水环境监测系统的管理,完善监测机构的运行模式,统一监测工作的执行标准,制定水资源检测的数据、质量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化管理数据分析、发布等问题。要保证水资源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可用性,确保水环境出现污染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解决。

3.2 提高分析能力

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监测分析工作应该根据该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水循环系统和生物的监测内容,制定单一的监测方法,按照标准对比监测数据时,可以采用标准的监测分析方法。

3.3 强化控制管理

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完善监测中每个环节的基础性工作,确保监测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同时必须加强对相关设备的检查和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技术性的失误,此外,对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需要实行有效性检查,要做到及时剔除无效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在管理上还有一些欠缺,同时技术上也需要不断的革新,才能更好的保护水体安全,防治水污染。

参考文献

[1]王春浩.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2):114.

[2]兰薇.水环境监测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5(3):164-164.

[3]努塔嘎.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控制[J].科学导报,2015(6):196-196.

环境监测综合技术工作初探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综合技术,工作英语

引言

综合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技术。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综合技术的核心, 其原则是以环境科学为主导思想, 并通过对多学科的应用为基础来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与认知, 从而可以看出监测工作的最终成果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环境监测综合技术应用过程中, 必须加强对监测全过程的优化设计, 运用系统原理, 及时归纳、总结与分析信息流通规律, 从而有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与质量, 以满足环境监测的需求与效果。

1. 综合技术的内涵

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分为五个环节, 即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评价。综合技术是科学的解决监测数据和资料, 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合理应用来服务于环境管理的技术, 是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综合技术人员来说, 不仅要有数据的概念, 同时还要有管理的概念。环境质量结论的真实与准确, 与监测人员的准确监测与综合技术人员的科学分析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 这就要求综合技术人员必须利用一切可用的环境质量信息, 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来解释数据并合理的利用数据, 从而达到环境质量结论的真实性。

2. 综合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综合技术是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 同时又为环境监测全过程起到了联系纽带的作用, 其所提供的环境信息的准确度对环境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由此而知, 综合技术的研究发展工作对眼下环境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环境监测实践工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环境监测理论得到一定的升华, 综合技术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环境监测中, 其也逐渐成为了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监测综合技术有其自身的特性, 其主要是以占有、解释与运用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 而环境监测的其他环节主要是研究生产合格数据。此外, 综合技术不仅是研究环境监测的每个环节, 同时还对自身的最佳化运转进行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主要采用了信息论、系统论与控制论等方法。此外综合技术同时也具有与监测技术相适应的共性。综合技术与环境监测技术都是为环境管理部门服务, 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与及时性。

3. 综合技术工作的特点

综合技术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似,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由于综合分析工作的实质是在丰富数据信息的基础上来得出科学的结论, 其最终会影响着环境监测的管理决策,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综合技术的价值。显而易见, 综合技术具有最初的目的性。同时, 综合技术手段的科学性很强, 对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所需要的科学知识较为广泛, 为了达到分析、归纳与综合评价环境质量的始终, 就必须对环境特性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这就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来加以分析、解释与评价。

4. 我国综合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技术是环境监测高层次信息的分析、加工与处理, 其是以数据、资料的占有为基础, 并对规律进行发现与解释, 从而达到对数据与资料的新价值的创造。由此可以了解到, 综合技术工作不同于采样、分析测试等其他环境监测的基本环节, 其是更为复杂与高层次的脑力劳动。随着当前环境管理压力的增加, 使得环境监测, 特别是综合技术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综合技术工作手段还较为落后, 很难准确及时的为环境管理决策服务。同时, 对于污染源监测的战略重点与基础工作还非常薄弱, 两者并相互矛盾。此外, 综合技术作为环境监测与污染源动态监测专家的纽带, 其工作运转还不够灵活,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两者两层皮的矛盾。由此可知, 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受到了严重限制, 因此, 必须加强综合技术工作, 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解决, 从而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

5. 如何有效发挥综合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5.1 加强科学分析方法的运用

综合技术方法的运用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因此, 必须避免从数据与信息的表象上就轻而易举的得出最终结论, 而是要加强在信息、系统、控制、数学、逻辑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科学抽象的应用, 并在对相同问题进行分析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以灵活、相互论证来获得最终的准确结论。在结合各种方法或使用新方法中应主要弄清各种方法的实际内涵, 并对传统规定方法进行了解, 分析其有何不同之处, 它们之中又更偏重于哪些因素, 通过分析清楚之后再加以应用。

5.2 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的优化设计

在环境监测中, 综合技术工作是服务于环境管理的最终环节, 同时又在环境监测全过程中起到了连接纽带的作用。而环境信息有具有其特点的流通规律与方式, 如果将环境监测中五大环节相割裂,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监测工作, 使得监测工作难以得到质量保证。因此, 在综合技术工作中, 必须加强对监测全过程的优化设计, 通过运用系统论来对环境信息的流通规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与综合研究, 从而保证环境监测各环节可以相互补充结合, 从而达到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5.3 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监测数据提出针对性的结论对策是综合技术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进行环境污染监测中, 应从环境管理的实际出发, 制定相应的方案, 措施。由于环境污染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 因此, 其主要依据是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污染防治的实践工作中更多的是要了解污染源的状况。而综合技术工作的要求就是要明确回答主要的污染源与污染物是什么?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是什么?主要污染排放规律是什么?环境管理者对策是什么?这就要求综合技术工作人员具有认知环境质量现状, 以及对了解污染原因及评价污染因子的能力。

5.4 要具备足够的监测数据与信息量

一系列的污染物在一定时空的浓度与表现是通过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通过连续或间接的方法来测得的, 如果没有相当的数据与信息就很难对环境问题进行正确反映, 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环境的内在变化与真实情况进行掩盖, 从而将综合技术工作引入歧途, 因此, 要保证综合技术工作准确服务于环境管理, 就必须保证有足够量而且准确真实的监测数据和信息。

5.5 要保证结论的准确

要保证结论的准确性, 其一就是环境监测数据与信息资料的准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有很多因素影响到数据与信息的准确。从获得数据信息的来源上可以看出, 由于综合技术工作人员采用误差理论与统计学的方法来对原始数据与资料进行处理, 而后确认为准确结论;其次是数据信息经过别人的整理又提供给综合技术人员本人, 而又将这些数据确认为准确。如果此时对数据信息有所怀疑, 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综合技术工作人员无法再继续下手, 但是如果不进行纠正, 结论会出现偏差, 甚至掩盖了主要矛盾现象, 进而失去了综合分析的价值。因此, 在进行综合技术工作时, 必须确保监测数据信息的准确, 才能取得更加准确性的结论。

6. 结束语

综合上述, 综合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技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深化, 环境监测已经成为了当前对环境污染及环境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证明, 环境监测要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 就必须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综合技术应用, 加强环境监测的组织管理, 从技术上保证监测质量的可比性, 提高从业人员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确的环境管理决策服务, 从而有效发挥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作用, 以为环境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凡.发挥环境监测综合技术作用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24)

[2]许继.关于环境监测综合技术工作效果的思考[J].科技创新, 2009 (02) .

[3]郑明明.探讨我国环境监测综合分析历程及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 2010 (11) .

新时期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环境治理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环境监测数据, 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 准确预警各类潜在的环境问题, 及时响应突发环境事件。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 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1 环境监测的概念和意义

环境监测是由环境监测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有关法规的要求, 对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的各种环境要素进行技术性监视、测试和解释, 对环境行为符合法规情况进行执法性监督、控制和评价的全过程操作。因此, 环境监测必须科学、规范、及时、全面,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的需要。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指明方向, 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

环境保护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关系到环保工作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管的能力水平。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必须依靠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2.1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环境监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事业, “技术执法”和“政府行为”是各级监测站的唯一定位。要始终遵循第三方公正原则, 要深入思考, 理直气壮, 把监测的牌子“立对、立住、立稳”。把握监测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把监测工作的重心放在“碧水蓝天”工程服务上。环境监测数据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基础, 是环境管理、执法、统计、信息发布和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依据

2.2 深化环境质量监测, 说清环境质量状况

科学制定环境监测方案, 确定环境质量监测范围、项目、频次, 组织实施环境质量监测, 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 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评估和预测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规范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说清污染源状况, 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 促进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使用自动监测数据计算。

2.3 做好预警与应急监测, 说清潜在环境风险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加强对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和自动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 发现数据出现明显异常或者显著变化的, 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向同级环保部门提交异常报告或者预警信息报告。应急监测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 理顺应急监测管理机制。由专业队伍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侦查监测, 对事故性质、参数与后果进行评估, 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4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提高监测数据科学性和规范性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要加强采样、样品运输和贮存、样品前处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加强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 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完善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考核工作, 形成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必须满足环境管理”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2.5 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和监测信息公开, 提升监测技术水平, 满足公众知情权

要建立和实行环境质量公告、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 统一发布综合性环境状况报告和重大环境监测信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 定期组织编制各类环境质量报告、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报告等, 并按要求报送。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规范环境信息发布内容、方式, 进一步扩大发布范围, 满足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

2.6 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领导, 关心监测队伍的发展

在国家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的基础上, 加大环境监测能力投入, 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 调整结构, 加大技术人员培训, 解决监测用房, 更新监测仪器, 增加监测运行经费,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快监测能力建设, 保障运行经费, 各级环保部门要足额拨付环境监测运行经费, 保障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3 结语

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为新时期的环境监测工作跨运势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努力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将有力地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以便于更加有效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动、积极、优质、高效“的服务。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全面提升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能力水平, 开创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齐文启.环境监测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2]张嘉治.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 篇10

本文中笔者针对于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做了简单的分析。对于什么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工作, 以及到最后的这种工作的有利之处在哪。都做了比较准确并且是比较客观的评价。对于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也做了简单的分析。

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简单介绍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在采矿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简单的说就是对于采矿中遇到的一些列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非常好的监测。对于采矿前后都会有着非常明确的介绍。很显然, 在一定情况下, 采矿的前后, 都会对相关的地质环境有着非常明显的破坏。下面笔者主要对于什么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为什么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意义

四个方面, 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1 什么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就是对于矿山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测, 采矿等工作对周围的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正式开采之前, 一定得对其进行预测开采后的结果。矿业活动会影响到矿山周围的环境, 包括周围的地质以及相关的大气等因素。相关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就是对其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监测。及时对其作出反馈信息。有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稳定。对于采矿后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也要及时的补救, 这样才能更好的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2 为什么要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有着其自身的意义。非常明确的就是对于现阶段的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们对于高质量的生活需求中, 逐渐忽略了对于生活环境的保护, 大力开采矿产资源的时候, 不难发现的就是对于现阶段的环境的大肆破坏。地形的塌陷, 地下水质的污染, 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的下降。大家都觉得生活质量的提高就是对于高新科技的拥有以及使用, 其实不然, 良好的环境才是享受生活的前提。所以说进行矿上地质环境的监测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相关的环境问题遭到破环。

1.3 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确实是不容乐观的。相关的地形发生塌陷之后, 直接导致的就是相关的地下水循环发生了改变, 也使得非常多的生物链发生了断裂, 最后的结果就是对于整个的矿山地质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如何更好的对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得到改善也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但是针对于相关的采矿企业而言, 人们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等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导致的就是越来越对生活环境的漠视。最终的结果就是现阶段的矿山周围的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1.4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意义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从最简单的环境方面来说, 不难看出的就是现在的矿山地质环境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被采矿企业以及相关的采矿后的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对于现阶段的很多问题来说, 如何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监测也是现阶段的矿产企业的重点问题之一。提高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 才能更好的对矿山周围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最终的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的改良有着非常好的监测作用。也是对现阶段的环境进行一个比较全满的了解。

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工作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工作主要的几个方面就是塌陷深度, 积水深度, 塌陷面积等方面的监测, 还有就是对于现阶段主要的地下水的遥感监测。塌陷的区域主要的就是对于现阶段无法完全完成的填补矿材的面积。有很多人对于注水等方法也进行了非常好的研究但是相关的地质环境还是会遭到很好的破坏。怎样将这样的监测工作以及善后工作做得更好, 就需要现阶段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去探索了。下面笔者主要对于塌陷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2.1 塌陷是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

塌陷区影响因素监测主要包括地表水动态, 地下水动态, 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监测。大家都知道, 一旦出现了塌陷, 那么整个的地质环境就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了。一方面是由于塌陷而导致的地下水的断流, 以及相关的地形被破坏之后的一些地表的生物链的断裂甚至是整个覆灭性的破坏。

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

现阶段的人们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监测还是存在着非常多的疑惑。下面笔者就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从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两个方面入手。

3.1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其实都是非常可观的。主要的原因在于现阶段的环境越来越差, 人们已经在进行清醒的认识了。如何更好的对这样的生活做一个改善, 那就是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3.2 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

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对整个的环境的保护以及改善都是有着非常大的意义的。很显然的就是在现阶段下, 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是太强烈, 更好的进行相关的强制, 是非常有必要的。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制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相关的工作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

4 结论

综上所述, 笔者对于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对于现阶段的人们对于矿山地质的环境监测的认识以及现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 众所周知的就是现在的地质环境相对较差, 并且相关的技术的开采还是非常落后的, 对于开采之后, 地形的塌陷以及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等等, 都是非常严峻的。如何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也是亟待解决的。笔者在本文中为大家介绍的, 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小飞, 辛亮, 程胜高.钒矿开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处置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水环境监测工作 篇11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重要性;管理体系;管理标准;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105-02

1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其负责采集各种环境数据为环保执法与控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其监测结果将直接影响环保工作的执行与决策方向。因此监测机构的质量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将决定环保工作的权威性,所以环境监测的过程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与流程规范,并以此建立适应自身工作特征的工作体系,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备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因此,其含义可界定为质量控制工作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的所有的活动与相关措施,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

2 构建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2.1 树立质量意识

所有的工作体系构建都应当树立目标与指导思路,因此在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应树立质量是根本的意识。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环境监测工作中,无论是例行监测还是环境管理服务都应当将质量放在首位。在保证完成监测工作的同时切实的采取措施保证工作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让制度围绕质量构建,并執行。

2.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体系是指导工作的具体框架,健全管理体系是在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完成对工作内容与制度的规范,质量管理也不例外。都需要一个科学而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技术文件、质量手册、流程控制、作业指导、质量记录等形式完成对工作的规范,并提高质量。将质量管理贯穿到每个监测环节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标。同时应将质量管理融入到工作中,对试验环境、条件、操作环节等进行全面的规范。具体看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管理应以各种规范为准则,建立各种规程并保证其严格的执行。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应按照相应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为标准,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从监测方案的制定、采样标准、记录保存、分析测试方法、数据处理措施、报告编写模式等环节进行全面的规范,这样就构建起操作规范流程;还应从监督和审查角度规范评价机制,对规范的实行进行监督,保证体系的规范与执行,也可反应工作中的问题,促进体系进行调整;最后,在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贯彻中将激励机制融入其中,促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鼓励技术人员提供监测工作质量,提供具体工作的质量,才能保证数据的有效。

2.3 实现标准化

要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就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构建。要规范环境监测机构质量工作体系就必须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与监测标准。首先,应逐步实施标准化监测站的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现代化基础,各个等级的环保机构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推广标准监测站的建设,从人员、设备等方面完成资源配置,以适应当期对环保工作的要求,这样可以从硬件和人员的角度提高工作质量,也可以有效的提高监测质量工作的执行,因为只有硬件标准化才能保证质量体系的实施。其次,应制定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因为只有标准统一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规范,才能让质量工作有据可依。因为质量首先需要一个标准来控制,即对照标准才能保证质量提高。最后,应针对质量标准制定具体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即质量管理工作中保证流程可依参考,这样才能有利于对整个工作流程与质量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有利于推行标准化管理。即在执行的过程中利用标准化流程操作可以保证每一个实施步骤的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管理工作在实施中有数据差,以此保证规范的推广与实施。

2.4 提高自动化程度

质量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对自动化设备管理,因为单纯的依靠人力进行监测与分析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降低质量管理的效果。而引入自动化监测设备可以克服人为因素对监测的影响。而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自动化设备只需要进行维护与管理就可以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这对于质量工作而言可以降低管理的难度,是质量工作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换言之,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可以简化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只有对设备管理进行规范才能获得较好的管理结果,且从提升管理水平的角度看,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可以实现网络化与信息化,对于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机构质量工作必须有一个规范的执行和管理制度,即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规范所有的监测工作。这主要取决于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性质,因为质量管理是关系到监测工作本身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的基础性问题。而为了全面的进行质量管理并提高其管理的效果,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工作体系才能切实保证实现提高监测机构工作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赫元萍,唐雅萍.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设备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01).

[2]方大勇,刘哲.全面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02).

[3]沈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探讨[J].广东科技,2009(03).

(编辑:王平)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echanism

Hou Fake, Sun Jianwei

Abstrac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work of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echanism i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and authority of the monitoring results, can be said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for environmental law enforcement basis. Therefore, from the sense of quality, quality objectives, quality system, quality standards, automated construction, to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work management system can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monitoring work.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tandards; automation

水环境监测工作 篇12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作用分析

1 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现阶段环保工作仍不完善, 兰州4.11自来水污染、多地雾霾天气严重、湘江流域砷污染等事件均表明我国环保工作仍有待加强。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测量和控制, 反映当前环境污染程度和未来趋势, 并为改善环境污染提供信息支持[1]。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新形势下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2.1 环境监测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环境保护工作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众多, 部分环保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处于水污染治理完又面临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治理的处境, 环境污染治理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比较普遍[2]。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环保工作人员应当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开展环保工作, 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解决方案。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很好弥补传统解决方案的不足, 它通过对全国各地的水质、大气、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和破坏情况进行统一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动态地反映全国各地环境污染状况以及各地污染情况的关联性, 从而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指明正确方向。比如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 不仅与当地的大气污染有关, 更与我国内蒙古地区草原开垦过度息息相关。治理华北地区沙尘暴若仅仅从当地大气污染入手, 其效果往往是不太乐观的。同时, 环境监测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污染状况, 可以反映出环境污染的变化趋势, 帮助环保工作者及时制定防治措施。

2.2 环境监测为环保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依赖于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 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对某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与环境保护标准进行比较, 才能最终确定当地是否发生了污染物质超标的现象。环境监测在为环保工作顺利开展指明方向的同时, 也为环保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环保工作人员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收集自然环境各方面的数据, 对比分析相同时期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时期自然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含量, 并综合考虑各地区、各时期人们身体状况等因素, 从而为确定环境保护标准的具体参数提供信息支持[3]。同时, 环境监测也可以为环保标准的后续修订等工作提供信息反馈, 进一步完善环保标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噪声污染标准制定中, 通过声级器、频谱分析等监测仪器对既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噪声污染治理情况不理想的情况时, 环保工作人员则需要考虑进一步修订噪声污染标准以满足实际需求。

2.3 环境监测有利于促进市民参与环保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理自然环境中已存在的环境污染, 更是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从而降低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并促进人们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 拓宽环保事业的群众基础。以我国淡水资源为例, 据住建部相关数据统计, 我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缺水城市, 其中108个城市属于严重缺水城市。我国城市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水污染严重, 全国十大水系近半数存在水质污染问题, 全国地下水近六成水质较差, 不适宜人类直接接触, 只能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4]。环境监测部门发布的这些信息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并形成了水资源保护的全民大讨论, 促使市民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

3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推动我国环保事业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政府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清醒地意识到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重大污染, 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力度, 增强环境监测管理理念。一方面, 政府应当加大环境监测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通过设立环境监测基金等形式提供环境监测所需资金, 完善环境监测设备设施, 鼓励相关单位自主创新环境监测技术;另一方面, 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 积极吸引民营资本进入环境监测行业, 推动环境监测产业的深入发展, 拓展环境监测行业的投资融资渠道[5]。同时, 政府也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监测的宣传力度, 呼吁社会民众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监测的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环保工作社区宣讲会的形式, 鼓励社会民众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

3.2 加强专业团队建设

环境监测工作最终需要环境监测人员身体力行, 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基于此, 环境监测单位应当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环境监测单位可以通过提升环境监测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 积极吸引外部高素质环境监测人才为本单位服务;另一方面, 环境监测单位也要加强对本单位现有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 定期举行环境监测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从业经验学习班, 及时更新环境监测人员知识系统, 提升环境监测人员专业素养, 建立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化团队。同时, 环境监测单位也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 促使环境监测人员树立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增强环境监测人员克服工作困难的决心。

3.3 创新环境监测技术

针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形, 一方面, 环境监测单位应当强化环境监测工作的日常执行和监督, 环境监测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科学设置本单位环境监测部门和岗位, 合理安排人员负责环境监测的具体工作, 将环境监测日常工作内容细化、具体化,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可操作性, 并强化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采取相应奖惩措施纠正环境监测人员的不当行为;另一方面, 环境检测单位应当加大环境监测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 强化环境监测技术自主创新, 比如针对我国环境污染源多种多样的问题, 环境监测单位可以加强水污染、颗粒状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等方面的监测技术,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从而建立一个立体化、全面性的环境监测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 环境监测可以为环保工作指明方向、为制定环保标准提供依据,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加大环境监测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素质、创新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等措施, 可以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为我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宇鸿.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探究[J].能源与节能, 2014, 02:107-108.

[2]赵倩倩.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07:94.

[3]田晓飞.简述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03:153.

[4]何勇.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支撑作用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07:275.

上一篇:职责角色转变下一篇:物理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