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筑

2024-09-17

美丽中国建筑(精选7篇)

美丽中国建筑 篇1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建筑, 每一座建筑都深藏着那座城市所固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更有一些标志性建筑最终成为了标识城市发展进程的历史符号。

2013年初,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 要求到2015年末,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方案》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 《方案》要求, 到2020年末, 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方案》除强化了目标责任和加大政策激励外, 还明确指出将于2013年完成《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工作, 完善住宅、办公楼、商场、宾馆的评价标准, 出台学校、医院、机场、车站等公共建筑的评价标准。尽快制 (修) 订绿色建筑相关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能源管理体系等标准, 编制绿色建筑区域规划技术导则和标准体系。

《方案》的推出意味着未来将从国家层面推行绿色建筑, 对减少能源消耗, 推动节能型、绿色型和低碳型建筑的发展意义重大。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并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十一五”期间, 我国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大幅度提高, 但也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城乡建设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某研究员指出, 从总体判断, 目前, 我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仍相对较低, 在同等纬度条件下, 能耗水平远高于国外。在建筑材料、双层玻璃、隔热材料、工业化建筑等方面, 尽管现在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 但从国际比较角度看, 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由于建筑者和使用者诉求不同, 也造成了其在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方面的不同选择。他说:“建筑者希望建设投资节约、省钱;使用者希望房屋能节能。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 并将建筑节能上升到百姓住房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 续5.12汶川地震后再次地动山摇, 再次警醒世人, 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当然, 我们还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进行规划, 让建筑物更好地与自然地理、地貌和谐, 让城市空间布局更好地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精神。

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的推行, 将会给相关规划、设计、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拥有单位、技术施工单位等相关企业带来极大发展机遇。

建筑企业应如何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篇2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 “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不仅是全国人民的美好期盼, 更是造福子孙的重要举措, 可以说是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那么建筑企业应如何团结凝聚职工, 发挥行业作用, 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呢?笔者认为, 建筑企业要积极响应十八大号召, 顺应发展潮流, 发挥产品优势、科技优势、质量优势、行业优势, 共圆“环保梦”、“绿色梦”、“安居梦”、“致富梦”。

1 要发挥产品优势, 为共圆环保梦贡献力量

当前, 国内多个地区雾霾天气频现。受雾霾影响, 居民不得不减少户外活动, 因雾霾引发的各种疾病也屡见增多。不仅如此,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对人民带来的影响也不时见诸报端。

要改善这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 建筑企业首先应加大产品转型升级力度, 努力向低耗能、低污染的工程项目建设转型。例如:尽量减少承建扬尘污染严重的水泥厂工程, 转而投身污水处理厂、净水厂的建设;减少热力发电厂的建设, 积极承接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建设项目。做到从产品的源头上减少污染源。

其次, 要加强对职工的环保意识教育, 增强职工环保自觉性。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在职工中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自觉环保就是为子孙造福”的理念。企业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三标体系标准, 健全责任体系, 明确奖罚措施, 督促职工在施工中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项目部要积极采取措施治理扬尘、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 对有毒有害废弃物要分类存放, 分类处置。绝不让环境在我们的手里进一步恶化。

再者, 要加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企业应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 认真落实《河北省建筑扬尘治理十五条措施》, 加大对项目部的检查指导力度, 确保每个项目部做到土覆盖、地绿化、车洗澡、路洒水。从每一个施工项目做起, 自觉减少污染源, 营造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和谐的氛围。

2 要发挥科技优势, 为共圆绿色梦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并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这是新形势下中央对科技工作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 应从以下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为共圆绿色梦贡献力量。

2.1 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

积极尝试工厂化制造建筑构配件, 现场建造组装各式建筑, 努力从设计、开发、施工, 到零部件的生产、管理和服务, 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工程质量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符合绿色要求的, 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2 把科技创新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企业要积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推进应用型技术开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 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把科技研发产品转化为生产力。企业要靠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提高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 争取更多、更环保、更高端、利润更高的施工任务。

2.3 积极推广应用BIM技术

BIM技术将数字技术直接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正在引发建筑行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它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数据共享和传递, 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 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 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减少返工返修、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应加强研发应用, 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

2.4 积极创建绿色示范工程

在工程施工中要积极推进四节一环保。以河北建工集团荣获全国绿色示范工程的沧州市招商大厦 (市民服务中心) 工程为例, 项目部加强了绿色施工策划, 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 选用了智能化数控弯箍机等低能耗设备, 采取了加强雨水收集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使用强光防护罩等四节一环保措施, 强化了过程控制、监督、检查, 共节约资金77万元。不仅节约了有形的资金, 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建筑企业要积极推进低能耗建筑施工, 努力降低建筑能源消耗。2012年, 河北建工集团承建的国内首个被动式低能耗公共建筑, 在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方面引领了河北潮流, 这也必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

3 要发挥质量优势, 为共圆安居梦贡献力量

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基石, 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建筑企业应牢牢把控工程质量, 积极参与各类工业、民用建筑施工, 用优质高效建造放心工程、民心工程, 共圆安居梦、筑业梦。

3.1 广泛开展质量活动, 增强职工质量意识

建筑企业应通过技术交底、班前教育会、质量教育会等时机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升各级人员的质量控制水平。通过开展质量月、工程质量专项治理、质量巡检等方式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不定期开展质量事故案例讲座, 让职工引以为戒, 增强肩头的责任意识, 时刻对工程质量负责, 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

3.2 强化质量管理措施, 确保工程质量

要加强施工方案策划, 做好二次设计, 严格过程控制, 落实旁站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三检制, 做到人员持证上岗, 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设备定期检测, 材料严格检验。严禁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 坚决杜绝楼歪歪、楼脆脆、桥塌塌。

3.3 增强精品意识, 争创优质工程

精品工程代表着企业的品牌和形象, 建筑企业要强化对精品工程的宣传, 依托精品工程树立企业形象。建筑企业要努力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核心施工技术, 成为相关领域首屈一指的名牌。如:河北建工集团的水处理施工、水泥生产线施工、冶炼和焦化设备安装、地下空间施工等, 均已成为叫响全国的品牌。还要加大创建精品工程的奖励力度, 对参与创建的职工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上予以倾斜, 形成全员争创精品工程的良好氛围, 努力创建百年精品工程。

4 要发挥行业优势, 为共圆致富梦贡献力量

建筑企业是人员密集企业, 大量的人力需求为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为共圆致富梦创造了条件。

4.1 与企业职工共建共享

要发挥行业优势, 为职工建设自有住宅, 让职工安居乐业。要有计划地提升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 不断提升职工生活质量。要努力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谋福利, 为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建共享。以扎实的行动温暖职工, 坚定职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带动职工共同致富。

4.2 积极带动社会就业

随着近几年建筑企业产值规模的不断提升, 建筑企业需要的各类人员越来越多, 要借此时机, 积极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录用、复转军人的安置, 积极吸纳农民工参与工程建设, 在带领大家共圆致富梦的同时, 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4.3 勇担社会责任

要发挥建筑行业的建筑施工优势, 积极投身国家重点工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安居保障房建设等, 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同时, 要积极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 加强对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灾区、贫困地区的援建力度, 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个行业、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各行各业都应发挥自己的优势,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这样, 我们的中国才会越来越美丽!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是各行各业的责任, 建筑企业同样责无旁贷。本文结合建筑行业实际, 建议建筑企业发挥产品优势、科技优势、质量优势、行业优势, 共圆“环保梦”、“绿色梦”、“安居梦”、“致富梦”, 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环保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

[2]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美丽中国的美丽住宅 篇3

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段的精彩论述。这段论述中有个关键词:“美丽中国”。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 “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美丽中国”首倡生态之美和自然之美。而生态之美和自然之美离不开生活之美。而生活之美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就是住宅。然而一提到住宅, “房价、质量”这两大敏感话题似乎又成了住宅之美的美中不足。

“长期以来, 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模式存在的误区是过分依赖中央货币和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整体调控, 而地方政府只是房地产调控的被动受体。长期的实践证明, 这样的调控模式效果往往不佳, 这一方面是因为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住房需求、基础房价和人居环境差别极大, 难以用统一的调控手段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也使中央与地方利益产生分野, 地方政府在调控房价方面没有任何利益可获, 难免会产生或明或暗的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 在采用以户口限购商品房的房价调控方式实施之前, 地方政府很少自主进行房价调控, 以至于众多自主权极大的地方首脑不熟悉如何有效地进行当地房地产市场调控以获取城市长远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机遇。”本期《本刊特稿》独家刊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撰写的文章《城市政府如何进行房地产调控》。该文基于对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分析, 并结合地方政府现有或潜在的权限, 对地方政府中调控权限最为完整的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提出八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这八条措施和建议或许是实现美丽住宅的一个途径。但如何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美丽政策, 那就看各地政府是否有美丽的行动了。

最近在长沙举行的“2012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技术创新大会”一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受到表彰, 还有在住博会期间颁奖的“广厦奖”项目, 都无疑是美丽住宅的杰出代表。标志着中国的住宅正在走向美丽, 展示出中国住宅的巨大变迁。这些受表彰的住宅项目不仅限于环境与绿化及外观之美, 还在于内在之美, 功能之美。获奖项目注重科技成果应用和技术集成, 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成为全国房地产行业节能减排的典范, 促进了全行业产品品质和住宅产业化水平的提升,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住宅的品质之美。

美丽中国诚信国度 篇4

个人有信则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美丽的中国人, 何谓美呢?诚信则美。中国自古审美深受儒家影响, 儒家讲人道, 以“仁、礼、信、勇、智”作为判断美的根据, “信”有情感真实之美, 因而又回归到了儒家天道所说的自然之美, 进一步导成天人合一, 文质彬彬的君子之美。

当前的社会需要“美人”, 作为个体而言, 追求美是一种本能。虽然,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过多的物质欲求阻挠了精神境界的提升, 淡化了本植根于华夏民族中美的意味和认知。但随着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 诚信的个人、丰满的信用、洁白的信用记录成为了我们判断一个人品质、性格、潜力的重要依据。信用逐渐成为了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没有信用逐渐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新时代“君子”的重要标志。在往后, 通过积累良好的信用, 塑造一份良好的信用记录, 将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极大的便利。信用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会逐渐演化为个体身份信息不可或缺的部分, 信用的存在将极大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

企业有信则赢。企业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 在以外向扩张性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中, 它与企业本身的实有资本、无形资本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在市场契约关系中, 企业信用的存在与否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力的强弱与生命线的长短。

如今, 在信用体系建设中, 我们对企业信用有较细化的要求, 诸如:“不逃废债务、不制假贩假、不违反合同、不走私贩私、不偷税骗税、不做假帐伪账”等等。但这些要求其实只是企业信用的最低标准, 也就是企业存在于社会中最低的道德底线, 在此时信用的资产作用并不明显, 只有在积累了足够的信用后, 信用与商誉、品牌、口碑等等无形资本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从而产生我们预期的促进资金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成本并催化资本膨胀等等的效果, 信用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

社会有信则安。诚信的社会给予每个人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安全感, 充盈的安全感反作用于社会, 成为社会本身的稳定剂。只有在诚信价值存在的前提条件下,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能按照既定的模式运行,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才能够有一个基本的导向预测。信用的社会效应就在于调剂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不真实, 作为一种稳定剂, 信用促进诚信社会的成型, 诚信社会就是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 只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能让中国在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中从容不迫、踏波逐浪。

国家有信则强。常言道:“人无信不立, 业无信不兴, 国无信不宁”, 建设“诚信国度”是我们的发展之策、和谐之基, 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言而无信, 行之不远”, 只有切实加强诚信国家的建设, 真正做到“守信于民、服务社会”, 国家的内在实力才能够不断壮大。当前, 在世界发展格局中, 我国扮演了其中的核心角色之一。但中国的文化还没有真正崛起, 中华文明屹立于东方的目标还需努力, 而诚信就是第一步。以诚起步, 以诚来展现中国作为一个强国在世界的气度和胸襟, 展现中国人作为一个优秀的民族在世界的风骨和气质, 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美丽中国》杂志简介 篇5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状况,在每个国民实现美丽中国美丽梦的今天,我们向读者隆重推出一本最受欢迎的新读本——《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通过从不同角度,不同主题的精彩报道诠释了她的全部内涵。通过“发展篇”“生态篇”“文化篇”“生活篇”解读了她的存在意义。四大栏目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标志性品牌推广服务;为城市和城镇化管理推广服务;为生态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服务;为文化文明资源整合、文化产业推广服务。写意人民生活福祉,传播时尚、健康的生活服务。并通过做“专题”“专版”“专刊”的延展报道,增加其内涵造就影响力。助力推动地方标志性品牌建设。

《美丽中国》于2013年创刊,是由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和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刊物,全文被中国期刊网、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等大型期刊网收录,属万方数据核心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1283,国内刊号:CN11-3946/F,广告经营许可证:京西工商广字第0411号,国内外公开发行。

美丽中国环保先行 篇6

但是,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一是人多地少、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保障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安全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相当部分的城市达不到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今年春天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较大面积、较长时间、较高污染雾霾天气。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三是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突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不高,自然湿地萎缩,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四是国土开发格局不够合理。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偏少,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有着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和过程,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与我们思想认识和工作不够到位、体制不够健全有着不可否认的关系!

美丽中国环保先行。要解决系列问题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道路。努力走出一条以治理污染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民生改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新路子。加强饮用水保护,不断改善饮用水水质。强化源头治理、末端修复,以“零容忍”的态度给生命之水一个交代。大力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为主体的“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以及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工程,逐步恢复生态系统。

美丽中国与和谐会计 篇7

关键词:美丽中国,和谐会计,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1 美丽中国与和谐会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和谐会计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社会越发展,越需要和谐会计。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人民幸福、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当下会计存在的不和谐,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受到严峻挑战,社会的发展呼吁和谐会计的建立。和谐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的会计,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有利于社会趋向总体和谐,有利于各类社会主体利益趋于和谐及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的各类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核算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美丽中国为会计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天地,美丽中国的发展需要和谐会计的支持;和谐会计顺应美丽中国的发展要求,对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美丽中国概念与和谐会计的精神内涵一致,本质即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和谐会计相比环境会计、绿色会计有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和丰富的内涵,应大力推广和谐会计。

2 美丽中国下现行会计不和谐现状剖析

2.1 忽略“无所有权物品”的成本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当代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资源为代价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用货币进行计量,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得以反映。而对自然环境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传统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不记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产品成本低廉,这种以牺牲当下环境换取眼前利益的行为其实是饮鸩止渴。成本应当是环境成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总和。环境成本应当包括自然资源的耗减费用、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生态资源的保护费用以及处理废弃物费用等。因此,重视产品成本环境核算,实现企业生产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是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和谐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对环境成本赋之以价值和价格,并对其耗费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企业利润最大化损害消费者利益

当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驱使企业购买低劣原材料,采用污染环境的低成本加工方式,却是以优质高价的原材料和高、精、尖的制作工艺来核算产品成本,使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次价高,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和身心健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基础,健康、节能、低碳、环保消费模式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越发促使企业考虑生态环保问题。企业生产和销售环保产品,是对社会环境和消费者健康的保护,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的美丽中国。

2.3 忽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重视人力资源的收益和核算

劳动者是企业经济利润的创造者,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当下物本会计忽视了创造财富的劳动者价值,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相背离,与社会的发展不和谐,不利于科技的创新,更不利于劳动者价值的充分体现。和谐会计是以人为本的会计,是新时期会计主动适应社会、与时俱进的正能量体现。以人为本,将劳动者的愿望和企业的目标、社会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共同和谐发展,尽快实现美丽中国。

3 美丽中国视角下和谐会计的优化

3.1 与时俱进,营造和谐的会计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建设

营造和谐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满足会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和谐首先要求企业充分尊重自然,平等地对待人与自然,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协调发展,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破坏自然环境。加强环境的治理核算,保证企业的生存不以污染环境为前提。

营造和谐的共同目标,关注企业价值,注重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目标,不考虑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后患无穷。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利用新科技,生产绿色产品,降低对消费者的危害,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牢固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取信于广大消费者,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和谐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因此,要想实现会计的和谐发展,必须将企业目标锁定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

3.2 拓宽会计假设,注重“绿色核算”和谐会计反应

和控制的内容远远超过货币计量涉及的范围,需要以非货币计量和货币计量相结合。绿色会计核算提供关于环境资源的利用、损失浪费、污染破坏和补偿恢复等方面的信息,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核算”是和谐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企业参与环境治理与控制的重要环节。

3.3 增加会计要素,认可劳动力和社会环境价值

和谐会计在资产要素应纳入自然资源、知识、人力资源,在负债要素要纳入社会责任、社会福利等;在所有者权益要素纳入资源资本、人力资本;在费用要素纳入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环境治理研究开发费、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等。和谐会计拓宽了会计人员的选择空间、创新空间,在此基础上核算出的利润才能满足构建美丽中国、和谐社会的要求。

3.4 健全会计准则与制度

我国正处于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接轨时期,基于我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化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会计在顺应国际潮流的同时必然有中国特色。在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企业更应该加强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对社会的责任,更快、更好的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大环境,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以宽.会计和谐发展研究[J].会计之友(上),2008,03.

[2]王海兵.人本财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上一篇:数字电路基础下一篇:交互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