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2024-11-22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共12篇)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篇1

摘要:游戏是萌发幼儿才能的发端, 也是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一把金钥匙。在幼儿教育中,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 游戏逐渐成为幼儿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动, 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形式。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 周围事物, 环境, 现象并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条件, 培养幼儿各方面的素质, 挖掘现有的资源, 拓展游戏内容, 探索出一条有价值, 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组织方式。

关键词:幼儿,游戏活动,组织方式

游戏是幼儿时期的主导活动。儿童从出生起, 在不断的积极活动中获得发展。儿童有多种多样的活动, 但这些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并非占有同样的地位, 在某个时期, 某种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 组成儿童本身生活的基本内容, 制约着这一发展时期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点的重要变化, 这一种活动在这个时期是重要的, 是儿童的主导活动。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以及环境条件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我们进行了以下思考与尝试。

1 幼儿游戏的特点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 对游戏的研究, 不外于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游戏的属性和特点, 二是关于游戏的功能, 三是关于组织促进幼儿游戏。而后两个方面的课题都必须以前一方面的研究为基础, 也就是说不了解游戏的属性和特点, 我们便无法知道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发展的, 也找不到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方法。因此, 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

首先, 幼儿游戏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 适应幼儿的身心特点, 周围事物环境, 现象并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条件, 培养幼儿各方面的素质, 挖掘现有的资源, 拓展游戏内容, 扩大游戏领域, 形成多种游戏活动方式。游戏是幼儿自主控制的活动, 具有自主性。自主性的确是幼儿游戏的典型特征, 主要表现为自主探索和自发练习。仔细观察一下的话, 我们可以发现, 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探索性行为的频繁率是极高的, 凡是用来游戏的物体, 孩子们是从不马虎的, 他要了解物体的性质, 然后要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 于是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自主探索方法就成了他的游戏行为;自发练习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外显特征, 儿童似乎天生就有一种不断重复刚刚出现的新动作、刚刚获得的新经验和活动的倾向, 如听故事, 喜欢听过无数遍的, 甚至同一种玩具也要反复摆弄等, 很清楚, 这种重复活动的价值就在于练习, 重复就是表明这个活动是他力所能及, 却还没有充分发展完善的一种能力表现, 孩子就是在这种自发练习中巩固了刚刚萌发的许多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

其次, 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具有娱情性。表现为情感补偿与情绪宣泄, 游戏的象征意义使孩子在游戏中能满足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而孩子在现实中压抑的情绪能在游戏中得到排解。因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的世界, 幼儿在自己的世界里, 已经从一个被动的承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执行者。所以前苏联的阿尔金说,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维生素。

第三, 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 具有假想性。幼儿游戏进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实践活动, 这是在描绘幼儿游戏的实质内容, 描绘幼儿游戏的内在矛盾。我们知道, 游戏的假想性帮助幼儿解决了迫切想参加真正的成人实践活动与其实际能力不够之间的矛盾。在逻辑上, 事物的实质内容应该是体现其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 假想性是游戏的本质属性。

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身体的发展还是心理情感多方面的发展。它是教师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教育。

2 幼儿游戏活动组织方式的策略

2.1 国内对幼儿游戏的经典分类

在我国的幼儿园中, 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分为两大类: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

2.1.1 创造性游戏

此类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游戏是由幼儿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 创造性地进行的。它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的典型游戏。

2.1.2 有规则游戏

有规则游戏是指成人根据教学要求为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而编定的游戏。这类游戏都有游戏的目的、玩法、规则和结果四个部分, 其中的规则是此类游戏的核心。游戏规则决定着游戏结果的判断和游戏目的的达到。智力游戏是其中的典型。

2.2 幼儿游戏组织方式例举

2.2.1 创造性游戏组织方式例举

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它们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是幼儿时期的典型游戏。

角色游戏———模拟现场方式———“小小商场”

所谓模拟现场方式就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开展一定的活动, 使学生了解问题的实质性,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在节奏化的大城市中, 孩子们衣食不愁, 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 也不了解农村生活的方式。这样,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 开展模拟现场的活动, 设置各种商场、报亭、医院等简单的现场, 让孩子们扮演其中各色人物, 有的扮演的是商店售货员、有的是报亭卖报人、有的是医生等等。感受不同职业的责任,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体会父母的艰辛, 并设置特殊的货币, 让他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消费, 感受作为一名社会人的乐趣, 懂得消费感受付出, 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老师可以扮演消费者, 到医院看病的病人, 卖报纸的人等等。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游戏环节, 了解安全知识, 树立安全意识。

(1) 游戏的各项准备。a.带幼儿到商场实地参观, 让幼儿仔细观察商场布局, 认真观察工作人员的活动内容, 并懂得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b.收集材料, 自制玩具和道具。教师组织幼儿收集材料, 用平时学到的剪, 贴, 画等美工技巧来制作道具。共同完成游戏所需要的背景, 衣服等等。

(2) 引导幼儿构思游戏的主题。在角色游戏中, 教师主动引导幼儿游戏的主题。例如, 开展“小小商场”这个角色游戏, 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展开对这个游戏的讨论, 共同确定游戏的内容和规则。让小朋友自己根据实际的参观和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会, 布置“小小商场”。

(3) 学习扮演角色, 掌握表演技能。“小小商场”游戏是以表演为主的角色游戏。“小小商场”的角色有营业员, 顾客, 还有其他的服务人员, 这些角色的扮演不仅是凭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而且还要通过教师的认真指导来完成。教师调动幼儿本身的生活积累充实到表演中去, 使故事情节体现得合理、真实。

(4)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在扮演角色和角色过渡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幼儿学会角色的相应转换, 使幼儿的主动性, 积极性, 创造性, 在游戏的王国中尽情的发挥。

(5) 游戏结束, 应做小结, 充分发动全班幼儿一起进行。教师应有所提示并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发现这次游戏中的问题, 共同做出结论。要在游戏中注意对个别幼儿的培养。在游戏中, 老师既以全局的眼光照顾到每个幼儿的活动, 又常以角色的身份出现, 以间接指导的方法加强个别教育, 启发幼儿克服困难。

2.2.2 有规则性游戏组织方式例举

智力游戏———观察实践游戏方式———“纽扣回家”

“纽扣回家”这个游戏是一种感知觉游戏, 感知觉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1) 游戏材料准备。此游戏适合2.5--3岁年龄段的儿童, 根据特点提供大小、颜色不同的各式扣子, 每种3—7颗。 (2) 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 引导幼儿,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首先,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 让幼儿辨认出纽扣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其次, 根据大家对游戏的初步认识, 教师可以分组, 让幼儿自己学会分类, 辨认, 这样不仅锻炼他们的感知觉还培养他们相互协调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的一种锻炼。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训练幼儿的触觉, 做好小结。

通过“纽扣回家”这个游戏, 幼儿对纽扣的颜色、大小、形状、都有了基本的认识, 教师在此基础上, 让幼儿学会进行分类, 培养他们的感知觉能力。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

3 结束语

总之,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幼儿游戏组织方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游戏对幼儿也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 儿童在游戏中的收获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 儿童要在教育中得到发展则在于教师和儿童的双重努力, 教师应尊重幼儿游戏给予最大的帮助和关怀。

以上幼儿游戏活动组织方式的阐述和分析不是独创, 也不是刻板实用, 是不断实践中获得的思考和结果。然而游戏活动开展与实施的存在, 还取决于管理者和教师的素质与理念, 还有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和关注等。因此还需要更广泛, 更深入, 更持久的开展下去, 同时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究和反思。

参考文献

[1]谷淑梅.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5.

[2]朱文彬.人的思维与创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8.[1]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出版社, 1996, 14.

[3]曾素清.幼儿幽默感初探[A].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杨芳菲.世界儿童幽默画[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2, 2.

[5]曹中平.儿童游戏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9.78, 79, 86——89.

[6]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86——89.

[7]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468——469.

[8]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C].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论文.1995.

[9]唐敏.浅谈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学前教育研究[J].1994 (3) :5.

[10]黄进.关于幼儿园游戏教育化的思考[A].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C].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合拍地跳舞,体会集体舞中找朋友及跳舞动作的交替规律。

2.迁移已有经验,替换舞步,学习创编两人跳舞的对称动作。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舞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欢乐舞》音乐、手腕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场,体验A段舞步规律。(4A)1.T:“宝贝们,伸出你的小手,抬抬你的小脚,让我们听听音乐、跳跳舞吧!”(幼儿听音乐进活动室)2.教师喊节奏,幼儿按规律跳A段舞蹈。

3.幼儿在口令结束后能找点站立。

T:现在请你们每人找个点站好,小手拍起来。

(音乐停)4.感受双圆队形,分清里圈和外圈。

(1)T:“看看,我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

(2)T:“你是站在外面的圆上还是里面的圆上?外面的圆叫外圈,里面的圆叫里圈。”

5.讨论如何移点。

(1)T:“宝贝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们里外两个圆圈都转动起来呢?”

探索出每名幼儿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转动起来。

T:“对呀,只要每个小朋友沿着一个方向,往前走一个点,让我们的圆圈就会转动起来。我们一起试一试。”

(2)教师示范一次移点的方法。

T: “看老师是怎样边跳边让圆圈转动的?”

(3)幼儿原地练习。

T: “请你们在原地练习一下。”

二、感受《欢乐舞》音乐旋律,按规律跳A段舞蹈。

1.幼儿跟着音乐一个人跳A段舞蹈。

T: “我看你们都跳得很开心,让我们一起跳段欢乐舞,好吗?注意:往前跳四步,到你前面一个点站好。”( 2A )2.两两结伴跳舞T: “我发现你们每次都是和同一个朋友跳舞,你们想不想和别的好朋友一起跳啊?那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T: “恩,外圈的小朋友往前跳一个点,里圈的小朋友不要动,在原地跳,这样就可以和别的小朋友跳舞。我们试一试。”( 4A )三、B段舞蹈“蝴蝶找花”

1.幼儿欣赏B段音乐,自由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动作体现。

T: “我们累了,让我们在点上坐下,休息一会。听,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 (2B)T: “这是蝴蝶和小花在做拍手游戏呢,他们会怎么做游戏?”

2.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归纳、提升出B段舞蹈“蝴蝶找花”

T: “让我们变成美丽的蝴蝶和花,一起做拍手游戏吧。”

“外圈的小朋友做蝴蝶,里圈的小朋友做花。”(4B)四、讨论如何交换舞伴。

1. T: “小蝴蝶们,前面还有许多漂亮的花儿呢,你们想找其他的花儿做朋友吗?那小蝴蝶往前飞,小花要不要动?”

讨论出蝴蝶往前飞一个点,花儿原地不动点头等待新朋友。

2.听完整音乐,练习交换朋友。(4AB)五、学习创编动作。

“蝴蝶和小花除了做拍手游戏,还会做什么游戏?”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篇3

关键词:幼儿;个别化;有效;学习

一、个别化活动——幼儿学习的有效方式

幼儿个别化的活动,是一个人的,單个的。也有的老师说区域活动就没有合作了吗?也有,但不是主流。在区域活动中大部分的游戏它的实施方式是儿童一个人在与一套材料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依据幼儿自己的原有经验,建构属于他的经验。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一个人和一套材料,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玩材料。比如角色游戏他是以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的体验、社会情感的经验积累为主要方式,所以相比较,角色游戏玩人,区域游戏玩材料。

个别化学习不排斥合作,它也有合作,但是与孩子的年龄特点相关。比如小班,3-4岁的孩子,他刚刚建立自我,或说确立自我,用现在的话来说他需要刷存在感,如何来刷存在感,就是通过摆弄材料、占有材料,来区分主观世界就是我,和客观世界就是材料,所以小班孩子3-4岁,通过摆弄、占有材料来区分自我和他物,因此在小班一般都是单个孩子独占材料。

二、个别化学习——幼儿自由自主的选择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材料的活动,什么叫自主,就是听孩子的,喜欢就玩,不喜欢不选,而孩子的选择以什么为考量?喜欢、兴趣、好玩。跟成人不同,成人的考量可能是有用,对孩子来说没有这样功利的想法,好玩就玩,不好玩就不玩,所以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区域活动的特殊价值,它遵循的是孩子自主的学习意愿,就改变了过去,全班孩子一起上课,教师以一个目标衡量所有的孩子。区域活动不同,30个孩子有30个目标,目标是由孩子自己来定的。既然是孩子自主选择了,那么老师制作投放的每一个游戏都要是孩子喜欢的,如果不喜欢,他可以不选,所以在孩子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真正尊重了孩子的自主选择的权利,那游戏材料就应该是孩子喜欢。

三、个别化活动——生活化、情境化的学习内容

什么样的活动内容是孩子喜欢的呢!生活化的,孩子熟悉的、亲近的、能够掌握的,这是孩子喜欢的。我们知道难度有挑战的,是探索性的。难度比较低,孩子熟悉的容易产生游戏,因此在这个活动内容当中,我们要选择更多与孩子日常生活,与他的一日生活活动,与他当下的情感相关联的内容,以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我们幼儿园门口有一条路,这条路的两边种满了梧桐树,每到秋天落叶满地,小班的孩子进园都会捡几片树叶,于是老师就做了一条“树叶路”,让孩子把捡来的树叶放在这里,可以上去踩一踩,听一听树叶咔嚓咔嚓破碎的声音,过几天树叶都踩碎了,把整片的挑出来,碎树叶扫一扫,学扫地,然后再捡来新的树叶放进去。孩子对这个游戏特别感兴趣,很喜欢。为什么?熟悉的、随手可取的、可以掌控的。所以生活当中有很多内容都能成为我们游戏的素材。

四、个别化活动——有效的观察、指导、分享

所谓全面观察就是逐一对每一个游戏内容进行观察,掌握游戏发展的现状,这个全面观察在游戏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年龄幼儿面前是不一样的。比如:小班孩子,因为他对游戏的结果不太关注,游戏的目标不太清晰,需要老师通过全面观察帮助孩子了解目标,但是大班孩子不同,大班孩子如果你频繁地介入他的游戏,他会嫌你烦,你会干扰他,所以不同的年龄观察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还有其他的一些观察,如:个别观察,主要是指内容,游戏材料投放以后它的有效性,材料的个体特性,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是否需要调整材料,通过观察个别的内容来反馈。跟踪观察,跟定孩子,哪些孩子是教师今天观察的重点。所以观察中可以跟内容,可以跟孩子,这些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区域活动中更多的是个别的指导,因此,我们讲观察在先,指导紧随,他们是很难分开的,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为区域活动是个体的、个别的活动,其更需要同伴的经验分享,而这么多的游戏,分享时听谁的?听孩子的,孩子有自己的信息,他们要讲什么就讲什么。而有的老师没有准备,拉起来就讲,效率很低。如果没有做准备,教师组织的交流分享活动的有效性很低,有时甚至是负效果。怎么办呢?我们尝试用展示法,或创设一个展示桌,让孩子把要交流的作品先拿上来,老师在游戏结束前5分钟观察一下作品,预设一下先讲什么,怎么讲,孩子的作品帮助教师组织有准备的交流分享。另一种分享来自老师的信息,如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反复实践的个案;超出原有目标、发现新秘密或作品有创造性的个案;幼儿操作达到某一层次,而材料本身多个层次的案例等。

在教师组织交流的环节中,要少讲游戏的具体玩法,因为这些玩法应该在是孩子游戏过程中自己发现的,讲的更多的应该是孩子的兴趣、学习的品质和问题。所以教师的指导、点评在活动中组织的这样一个交流分享,对孩子的区域活动中的一些能力、水平、品质起到非常直接的作用。因此,指导对于老师来说,既有挑戰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区域活动对儿童而言,意味着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对教师而言是专业成长的一次契机,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更多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内在需要,以区域活动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来积极的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篇4

1.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广大职工通过文艺活动熏陶的愉悦心情及通过体育竞技培养的拼搏精神、集体主义思想, 融会贯通于企业目标管理和日常生产当中。

2.保障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深化和发展, 保障了企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 也保障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当家做主的权利。增强职工文体工作的力度, 就能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文化体育生活需求, 就能保证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真正享有的权益。

3.引导功能。通过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引导企业职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健康成长, 无私奉献, 树立新时期油田供水人的新形象;

4.促进功能。加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能够极大地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在促进企业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同时, 更加有利于发挥调动职工工作热情,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断出新成效、上新水平。

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一)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主体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内涵丰富、范围广泛, 相应地, 其主体也呈现出复合性和多元性。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来看,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人员, 就是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一般地说一个单位的文体协会等组织, 其第一责任人均是行政一把手。每个管理者都应是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党团工团等组织直接面对“人”, 共同构成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机构性主体。党政工团推动, 各级管理人员参与, 各基层单位落实, 齐抓共管,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新格局。

(二)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载体

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 迫切需要开阔视野、寻找新载体。一方面, 以群众文化体育协会建设为载体, 深入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寓教于体 (育) , 寓教于文 (艺) , 寓教于乐, 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 形成企业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而实现企业文化体育活动与企业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当前,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要增强实效, 就必须充分利用企业“群众文化体育协会”这个载体, 加强对各类职工业余文体组织的指导和管理, 使群众文化体育工作上等级、上台阶, 从而大力推进企业文化体育建设。

(三)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

1. 工会牵头。

工会要充分发挥拥有完整的文化设施及场所、众多的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以及丰富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经验的优势, 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主导, 由工会牵头, 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2. 基层组织。

基层单位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建立基层活动组委会, 形成由党政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 便于组织、协调开展活动。基层组委会要成为组织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 要扮演好中流砥柱的角色, 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在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成为具体组织执行者, 在日常活动中成为引导者、辅导者, 引导不同层次的群众投入到文化体育活动中。

3. 职工参与。

职工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项目, 积极响应, 主动参与到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 发挥自我参与、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时, 还可以自发开展文艺、健身活动, 使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三、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活动形式

(一) 个体文化和基层文化

个体文化和基层文化作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最基本形式, 对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有着推动作用。要想发展企业, 就要通过组织调动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 从单一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利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使职工朝气蓬勃, 进而使企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职工群众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 得到启迪和感染, 从而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自觉与企业同兴衰共命运, 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文化体育活动, 激发出来的爱岗敬业、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和集体主义思想、组织纪律观念势必会有力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 社区文化和广场文化

随着物质生活的普遍提高,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愈来愈丰富, 职工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的需要, 已不能停留在过去那种传统枯燥的生活小圈子里。为了自娱自乐, 职工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之余, 要迈出家门, 走向街头、广场和人群聚集的场所, 唱歌、跳舞、扭秧歌, 锻炼身体, 满足自身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需要。正是因为社区文化和广场活动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艺, 也不需要支付多么昂贵的费用, 才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三) 社团文化、家庭文化

发展健康有益的社团、家庭文化, 对陶冶职工情操、丰富职工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企业要加强对职工自发的文化组织的引导, 保证其健康的发展方向, 并且要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支持鼓励, 为其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同时要开展以展示家庭文化为内容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如举办家庭时装表演、家庭运动会、家庭收藏展览, 使文化建设深入职工家庭。

通过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过程中, 愉悦身心, 快乐生活、快乐工作, 陶冶职工群众的情操, 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修养, 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个人潜力, 共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 最终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双赢。

摘要:开展健康向上、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活动形式、活动动项目,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活动方案幼儿体育活动方案 篇5

活动准备场地

活动重点跑的方法

活动指导1.准备活动:今天的天气真正好2.游戏:

宝宝不推不挤a)在老师身边游戏,不远离老师2.自选活动a)自选玩具:沙包、皮球、跳房子b)指导:幼儿双手拍皮球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通过孩子的进一步的示范发现孩子的问题所在,并进行进一步的提示鼓励宝宝大胆做画。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讲述了很多的假期有一丝的事情结合孩子和我们的需要进行了绘画自己的快乐的活动,体验预约的表情。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篇6

【关键词】混龄区域活动;幼儿;合作方式

混龄区域活动属于混龄教育的一种延伸概念,也就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同一个区域内活动,属于公共区域,能够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在这种混龄的状态下,年龄不同的幼儿进行合作,有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关心其他人,与同伴进行交往,从对方的身上去学习到相关的社会认知与技能,在相互合作中去完成任务,帮助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获得较好的发展。

一、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影响因素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合作主要通过语言的方式进行,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与比自己年龄高或低的伙伴合作过程中,都会将语言作为主要的合作方式,随着年龄的增加,运用语言方式来开展合作的现象也会增加。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的幼儿在合作中通过语言这一方式进行交往的次数就越多,而使用动作与语言的方式来开展合作的次数和使用动作的方式进行的合作的次数没有差异。另外,幼儿的合作方式还会受到年龄差异的影响,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表现出的合作方式的不同,在小班、中班阶段幼儿的合作方式都比较一致,语言与动作的应用频率也相差不大,没有合作方式上的倾向。而大班的幼儿其语言的合作方式明显的占据主导地位,而动作以及动作+语言的合作方式应用的则相对较少。这也表明在幼儿年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其合作过程中运用动作+语言的方式就会逐渐减少,而语言的合作方式的应用则会逐渐增加。

二、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性别差异

在对一个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幼儿的合作行为中女孩比男孩的合作行为要多,在语言合作方式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女孩使用语言的比例要比男孩高,这主要是因为幼儿阶段,女孩在言语上的发展水平高于男孩形成的。而通常在混龄合作中,女孩会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进行合作行为的积极性也要高于男孩,并且女孩更加愿意与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合作交流,女孩更加容易去效仿母亲,一般会体现出更多的关心、同情等的亲社会行为。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合作方式是在自身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合作的发起、采用策略等过程,都需要借助已有经验的帮助。

三、如何创设科学的混龄区域活动

(1)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合的混龄区域活动环境。要想让幼儿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进行较好的合作,就需要先为其创设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中就会自然的增加与其他幼儿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幼儿一起去布置这一环境,比如在美工区域教师与幼儿进行合作剪纸,让幼儿去决定剪裁的内容,比如剪花朵、剪动物等,这样可以增加环境对幼儿的吸引力。要想增强幼儿的活动兴趣,就需要对幼儿的喜好进行观察,了解其年龄需要,同时与相应的教育目标与主题进行结合。对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突然出现的行为、兴趣变化等进行观察与记录,然后结合幼儿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需要,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在环境中游戏与学习,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更加的积极有效,使其能够维持较为长久的兴趣状态。成功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帮助幼儿增进交往、迁移等社会性的进步,让幼儿可以在新的环境中进行新旧知识的连接。

(2)通过合作促进幼儿积极交往。异龄交往理论表明,在与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时,即使是年幼的儿童也表现出惊人的调适能力,幼儿在与更多的与不同年龄的同伴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会对其社会交往技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混龄区域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幼儿都能够从混龄合作的经验中受益,对幼儿自尊与自信心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社会性的层面来看。合作交往不仅增加了幼儿之间交往实践的机会,还能促进幼儿与不同年龄幼儿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帮助幼儿摆脱原有的自我中心的意识。在情感发展层面,混龄合作交往可以帮助幼儿去更多的体验积极的情感,引导幼儿去更好的控制自身的情感上的冲动,产生更加高级的情感。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应该增加相关的合作性操作材料,帮助幼儿进行积极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混龄区域活动能够突破年龄与班级间的界限,不同年龄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载区域内共同互动,在亲社会行为中合作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人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在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语言开展的,而且还存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通过混龄合作能够帮助幼儿养成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良好品质,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乔芳芳.混龄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方式的研究[J].学园,2014,15:155-156.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篇7

混龄教育就是组织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同一个环境下一起游戏活动,共同来学习、提高。然而在混龄活动中呈现在老师面前的孩子之间的差异性相当大,他们既有年龄差异,又有同龄间的个体差异,当他们面临同一种游戏时,就会有不同的想法、玩法,而在这些玩法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同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此时只有老师细心地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混龄游戏的目的才能达成,孩子们才能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真正得以提高、进步、收获。我们从区域活动中的混龄教育入手,关注孩子的学习方式,优化混龄活动的教育策略,试图让幼儿成为真正的活动的主人。

一、混龄区域活动的对象、时间

我园进行混龄区域活动的参与对象包括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混龄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一开始是每周一次,每周三下午15∶00—16∶00,到后期就改为每周两次,周三下午15∶00—16∶00和周五下午15∶00—16∶00。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走进他们喜爱的区域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活动。在新学期开始,特别对于小班的新生,孩子们都喜欢留在自己的教室里,而不愿意跟哥哥姐姐到其他教师去活动。针对这一点,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我们请各班教师带领自己班的孩子去参观其他班级的环境创设和区域设置,并且先在同级组开始同龄儿童间的交往游戏活动;其次请大班幼儿去邀请两个比自己小的伙伴,带领他们参与各班的混龄区域活动;再次,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共同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就可以大胆地对自己喜欢的区域和伙伴进行自由选择,从而真正发挥混龄区域活动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二、混龄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

策略一: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不急于直接指导。

在混龄区域活动中要给幼儿充裕的操作探索时间,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让他们有机会相互纠正错误。我们通过观察来理解幼儿的活动行为,改变过去那种随便干预儿童的活动过程,刻意安排活动,对儿童提出苛刻的要求等现象,重视良好活动环境的创设,注重在活动过程中予以适时与适当的帮助与指导,并适时适度地介入儿童的活动,与儿童分享活动的快乐。通过混龄同伴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孩子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策略二:适时的评价。

教师适时的评价对于幼儿在混龄活动中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混龄区域活动是一种让不同年龄幼儿在一起进行的自主活动,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混龄游戏、在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的活动。因此,在他们活动中老师首先着眼于幼儿的“独立”,在孩子活动的过程中,在细心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好的行为给予赞赏,对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状况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案例一:在益智区中,发现有三个孩子先后操作了同一种房子拼图,但有意思的是,同样的一个房子拼图,三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却完全不同。大班的棋棋是第一个来操作的,她先把五块拼图从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地垫上,然后见她先拿起一间小房子,仔细看了看,再用眼睛在板上来回寻找着,直至确定找准后才放入,就这样她依次进行着,整个过程只用了8分钟。接着,中班的辰辰来了,他的操作有别于棋棋。瞧,他拿起一间小房子,看也没看,就直接放入左边第一个空隙内,可放不进,就移到第二个,还是放不进,就再往下移,直至第四个才正好放入,当时他开心地笑了,然后又接着拿起另一间,还是从头开始,依次在底板上放,最终也全部完成了,一共用了12分钟。不一会儿,小班的东东也来了,老师发现他把拼图的底板都放倒了,然后他拿起一间房子,试图放入第一个空隙中,却发现放不进,可还是拼命使劲往里按,最终当然没有成功。当时老师发现了这三个孩子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认知差异,于是就对他们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指导策略:对于大班棋棋这种思考型的幼儿,这种简单的一味重复已有经验的操作不能使她有所提高,于是就选择了区域中难度更大的同种材料,向她推荐。而对于中班的辰辰小朋友,关键是要提高他在操作中的目的性,所以老师就在他操作前提醒他:“能不能不要到每个家里去敲门?有什么办法可以直接找到它们的家?”果然,辰辰拿起手中的拼图凝视了几秒钟后就找到了准确的位置。然而对于小班东东,则采取了较直接的方法,用语言对他进行提示,如:“如果放不进,就说明这不是它的家,应该换个地方试试……”结果慢慢地他也完成了。

从这一“拼图”事件,认识到:正因为老师在活动中给予不同孩子及时的评价,并且针对不同幼儿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策略三:关注异龄幼儿间的活动过程,充分利用差异资源。

在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时,幼儿不仅与教师、环境产生互动关系,更多的是与其他幼儿发生各种互动交流,即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学习、游戏,互相挑战,形成认知冲突,增加幼儿体验、认知、发展的机会。年长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向年幼儿童解释或表现,年幼儿童用自己的行为向年长幼儿模仿和询问,在混龄活动中超越自己的原有水平,又反映出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些都形成了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每个幼儿的经验和能力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实和提高。

幼儿间由于彼此间的平等地位关系,容易毫无约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自己的一份独立,而且幼儿间的交流所使用的语言是彼此间最能理解的语言,这样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更有益于幼儿的自我成长。

三、问题与思考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篇8

一、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

科学区域活动为教师依据幼儿个体性发展情况,并结合具体的教育规划而科学设定的幼儿活动环境。这一过程有目的性的放置设施与材料,并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选择性。一方面,科学区域是按照具体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来划分的,活动材料的选择服务于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幼儿在无任何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完全依照个人兴趣与意愿;另外,科学区域与集体教育活动具有显著的差别,一改固定模式为多样化的、合作性的多人学习过程。

二、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记录方式的探讨

首先,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在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记录时,要写明幼儿自主探索、创作结果及实现方式(即玩法)等方面。借助于记录,教师便能够对区域中幼儿实际参与的情况有所了解,进而对区域设置合理性有所掌握。当幼儿对某个区域接连不断地进行参与时,则设置合理化程度高、难易适中、玩法贴合幼儿个性;当某区域几乎没有幼儿进行参与时,则表明其玩法、材料及布置形式有待于改进。例如,在进行《小问号》区域游戏记录过程中,采用简单的圆圈、线条等形式设计了为期2周的幼儿活动记录表,分别做出了区域名称、参与班级、参与幼儿名字所属框,幼儿若参加此区域游戏,便在归属班级、名字后打上对勾,以此便能够直观统计出哪个种类幼儿参与最多,哪个区域几乎没有人参与。当所设计的区域参与人数很少时,安置材料甚至游戏内容便要适当调节。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幼儿层次较为多样化时,要对区域材料和游戏难度适当增加,尽可能兼顾所有幼儿。

其次,记录表的设计应直观、形象。一方面,要使幼儿在阅读时,容易理解。如,在《这些车如何启动?》区域中,为幼儿设置了电池驱动、回力汽车、手推汽车及拉绳汽车,旨在让幼儿进行启动,将感受记录下来。我们依据这一模块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启动方式汽车的粘贴画,让幼儿自主选择、粘贴并记录感受。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记录表有助于幼儿概括能力、整合能力的提高。

再次,所选的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在同一份幼儿活动记录情况表中,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幼儿活动情况都包含,这就表明幼儿能力差异十分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记录表制作时,应本着便于观看、方便比较的原则,以简明、清晰的绘制风格来完成,尽量能够对幼儿学习能力、实践结果进行充分反映。另外,完成记录表后,合理的总结与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制订《谁跑得快?》记录表时,幼儿1制订的记录表线条粗糙、十分不争气,这从侧面反映了其观察能力差、缺乏耐心的缺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指导,而幼儿2字迹工整、线条规范,说明他能够耐心、细致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对其自主学习成果进行鼓励,使其继续投入其中。

最后,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记录。幼儿完成科学区域自主活动是培养其自主能力的良好机会。然而,很多教师对此活动意义没有形成充分认识,他们为了简化记录过程、保证活动进展,便为幼儿提供记录模板让其模仿。这样一来,幼儿真实的学习成果便不能够得到体现,尤其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来讲,其差异更是无从体现。如,在《我是小记者》区域中,幼儿需要对身边人进行采访,对其工作名称、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表上,有的幼儿以绘图的形式记录每个被调查者的工作信息,描绘详细、生动,有的幼儿用符号结合文字的形式来表达。

总而言之,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与培养幼儿创新性、主动性要求相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其对于记录方式的选择及记录表的制订关系到幼儿表现主观思想的完善程度。本文从科学区域活动的含义出发,主要对记录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记录方式要有利于对区域设置合理化的分析,要直观、形象,要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展开指导,并尽可能采取不同的记录形式等。

摘要:科学区域活动对于幼儿早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随着人们对儿童教育关注度的提高,已经在很多幼儿园教育中得到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的一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根据教育目的科学设置好活动内容、布置材料,而且要合理设计幼儿记录方式,以便反映幼儿自身能力,为教师教育提供关键性的指导。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篇9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幼儿,手工活动

一、在自主感受、选择材料中发展思维能力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纸工、泥工、编织、布贴、剪贴、自制玩具等。其中纸工又有折纸、剪纸、撕纸、立体制作等。而自制玩具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许许多多的废旧物都可以成为自制玩具的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每种材料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开拓、提高、发展幼儿的思辨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教师无须直接告诉幼儿需要什么材料来制作,可以先让幼儿进行独立思考。

如我们要做一个娃娃,需要什么呢? 幼儿会根据已有经验来选择什么材料。有的幼儿认为需要布、棉花,有的幼儿认为需要纸,有的幼儿认为需要橡皮泥,有的幼儿认为需要毛线,等等。然后,我们提供这些材料,让幼儿思考: 如何用这些材料制作娃娃呢? 他们有的尝试用布来粘贴,有的尝试把纸卷起来做立体娃娃,有的尝试用橡皮泥来塑造。虽然他们的制作不一定成功,但是慢慢地幼儿发现: 布粘贴比较简单,要用针线缝制比较麻烦,平面的纸可以粘贴成立体的图形,橡皮泥可以塑造各种东西……这样幼儿就慢慢形成了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也增加了对生活中各种材料性质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能独立的、更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材料。

再如,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思考: 树叶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通过观察发现: 一片普通的树叶,其实是千变万化的,小片的圆的树叶可以拼贴成小鸡,细长的可以拼贴成小船,大片的树叶经过修剪可以拼贴成金鱼、乌龟、蝴蝶等。这时,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在观察思考中了解到树叶的特性,学会了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丰富了生活经验,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自由观察、拆装范例中增长知识

以往手工活动教学中,教师会先做好范例,让幼儿观察感知,形成制作的方法,而范例会被闲置一旁。幼儿看着范例,尽管教师讲了一遍又一遍, 幼儿还是不会做。现在改变方式,让幼儿拆一拆、看一看,发现制作的秘密,这样,幼儿从拆、看中找出制作的方法,教师再稍作技法指导,幼儿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比如,在制作折纸大树时,我们先给幼儿提供一些折好的大树范例,让幼儿观察,并拆开看看是如何折的,分几步。幼儿拆开好, 能看一看折痕和步骤,互相讨论一下,再发给幼儿各种彩纸,让幼儿试一试,从折中,幼儿发现折多折少会影响树头的大小。这样,对于范例我们就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幼儿也从中享受了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三、在大胆想象、创造作品中提高探究积极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教学任务之一, 对幼儿来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教师应抓住一切契机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启发和指导,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拓展, 让幼儿独特的想象充分表现出来。

比如,一些简单的纸条,展开拼贴可以成小河、高楼、各种图形等,卷起来贴可成一些小动物,也可以成卷纸娃娃、其它纸卷画等,竖起来拼贴也可以做成迷宫、立体画等。在制作这些时,我们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运用其它辅助材料来完成造型。如想做伞,你想用什么材料? 如果想做小动物,你又想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式来实现你的想法? 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引领,又留给了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幼儿都能自发地进行创作,再创作,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

四、在欣赏、评价作品中获得灵感

幼儿之间也需要互相学习,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般幼儿都比较喜欢手工活动。幼儿会觉得手工好玩,如果是很枯燥的说教版教学,幼儿只会厌弃,很难产生真正的兴趣,更不会有主观的能动性和趣味性。分析幼儿在手工教学中的特点和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很愿意在自己的一些创作中夹杂进自己的一些理念或者意图,或者他们本身的一些理解。七巧板,变形金刚,还有一些精彩的拼图是很能吸引他们的眼球的,粘泥、彩纸,使幼儿觉得有趣味性,好玩,他们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把他们塑造成型,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从而获得一些更积极的心理以及情感上的体验。而且他们非常善于模仿,一般通过简单的模仿后都能学会操作的技能,有的稚拙一些,有的通透一些,但是这些都能培养幼儿的智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

幼儿体育活动方式 篇10

《纲要》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使我们强烈意识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运动是幼儿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不论是新《纲要》提出的幼儿园任务,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还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时间安排,都将体育活动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

三、现状分析

当今家庭在育儿方式上存在着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加上多数家庭住在高楼,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体育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因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实施过程

1. 丰富户外体育活动形式

体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多种形式并存、共同发挥作用的教育过程。我们寓体育锻炼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生活,扩大幼儿视野,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是晨间锻炼活动。

为提高幼儿晨间锻炼的质量,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锻炼体质、发展能力。我们采用分散开放式,以自制的小型多样化器械为主,让幼儿在教师的辅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同伴,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体能。

二是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

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活动角度建构幼儿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形式,多给幼儿自由的活动空间,多开展一些取材方便、小型分散的、深受幼儿喜爱又无固定模式的活动。如飞镖、飞盘、流星球、爬爬乐、跳跳袋等,只需简单的器材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使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更富特色,从而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好习惯。

三是体育教学。

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延伸到户外活动之中,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并不断创新提高,使户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为此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把体育教学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

2. 有效利用体育器械

一是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

要根据目标选择器材,通过使用器材达到锻炼目的并完成目标。如周目标的一项内容为练习投掷动作,教师选择内容有沙包、飞盘、飞镖等,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安排,较好地完成周目标,达到锻炼的效果。根据材料特征选择。幼儿习惯选择轻便、灵巧、一物多玩又能满足其多种需要的材料,对幼儿喜欢的活动材料要投放足够的数量,以免发生争抢,提高活动材料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二是自力更生,为幼儿制作适用的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是给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用的,可以利用废旧物品来制作,力求简单并要注重可玩性和艺术性,但制作体育教玩具必须保证安全和卫生,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

三是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引导幼儿探索体育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在教会了幼儿某一体育器材的基本玩法后,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器材的多种玩法,一种器材的多种玩法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创设幼儿良好体育活动策略 篇11

关键词:体育;自然资源;户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89-1

一、利用周边的天然材料,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1.利用幼儿园内的天然材料,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在幼儿园内,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既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快乐,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不仅如此,教师可以使幼儿沿着地面直线行走,发展了幼儿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利用幼儿园内的资源帮助幼儿进行体育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发展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魄、协调的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幼儿园外的天然材料,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我们不仅可以从幼儿园内挖掘教育价值,而且可以摆脱器械的束缚,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我园充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优势,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开展多彩的游戏。例如利用小石子在大班组织了户外活动“我是小小统计员”的活动,在中班组织了户外活动“拾果果”游戏。大自然是幼儿体育锻炼活动空间,在玩沙、石、水等自然物时,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幼儿通过触摸、混合摆弄、叠加等活动,既可以认识物体的属性,又可以锻炼双手的灵活性。山林、树林也是幼儿理想的体育场所,幼儿可以练习跨、跳、跑等活动,锻炼身体。这些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有趣的游戏场所。我们要巧借这些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在玩中探索,在游戏中学习。广阔的大自然是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幼儿身体锻炼的最好场所。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场所宽广、取材方便,实践告诉我们,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个性特点,提供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材料。如为了让每个孩子积极参加游戏活动,教师发动自己、家长、幼儿收集各种无毒无害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制作形象逼真、色彩鲜艳、适合孩子实际情况的体育活动材料。

二、利用物品自制教具,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玩具是孩子的亲密伴侣,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我们可以利用大自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材料,自制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如绳、球、圈(竹圈、柳条圈等)、棍(木棍等)、沙包等常见的器材。报纸、易拉罐、可乐瓶、彩条、纸盒、布条、软垫等生活废旧物都可以作为体育器材,我们还鼓励幼儿进行一物多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发现”兴趣。另外,把废旧的车外胎制成幼儿体育器械(如秋千、呼啦圈、跳圈等游戏)。对孩子来说,游戏材料是否精致并不重要,重要是他们快乐。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乐无穷。锻炼了幼儿的身体,也丰富了幼儿的体育活动材料。

三、巧用生活中废旧材料,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生活中的废旧物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我们还可以把它变废为宝,自制成幼儿体育活动器械。如瓶子、盒子、箱子、绳子、泡沫、轮胎、布、纸等都是我们制作活动器材的好材料。竹竿可以做成游戏棒,可供幼儿玩接力赛,赶小猪游戏;用竹片做成竹圈,可使幼儿玩“套圈”、“滚圈”、“跳圈”等游戏;用稻草编成辫子绳,每根约50厘米,把它放在地上可做跳跃障碍物,同时,在组织幼儿编织过程中,幼儿手指肌肉、手指协调能力等,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用八宝粥盒,钻孔后穿上线做成高跷,玩“踩高跷”的体育活动;用废旧电视盒子做成纸筒,玩“滚圆筒”的体育活动;用饮料盒、纸、小棒、铁丝做成橄榄球和球棒,玩“打橄榄球”的体育活动等等。幼儿在活动中忙碌着、欢笑着,使他们有了自信,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因地制宜,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1.创编体育游戏,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农村幼儿对大人每天的劳动非常熟悉,我们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注意观察大人的劳动情况,并带幼儿到稻田拾稻穗后再和幼儿一起创编“拾稻穗”的体育游戏,带幼儿到田里拔草、捉虫,再和幼儿一起创编“种菜”的体育游戏。这些体育游戏来自幼儿的生活,幼儿对亲自尝试创编的游戏百玩不厌,有的还能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学会除草、松土,还会为花草浇水施肥。这些体育活动,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收集各种民间游戏,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教师也可以收集各种民间游戏,带领孩子们开展传统的民间游戏。例如两人拉手做“洗碗”游戏,三人一起做“骑马”游戏,还有“炒黄豆”、“老鹰捉小鸡”、“跳皮筋”等。并发动家长为幼儿带来毽子、绳子、铁环、沙包等玩具,因地制宜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创设游戏条件。有了这些民间游戏和材料,一方面保证了体育游戏的正常开展,使体育活动没有成为“聋子的耳朵”,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幼儿的自由活动和户外活动。幼儿对民间游戏非常感兴趣,百玩不厌。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体育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思维敏捷,反应机智、灵活。

体育活动是幼儿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它可以使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力量与耐力,有助于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体育活动对幼儿有这么多的好处,幼儿教师就更应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注重观察,注重收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收集身边的废旧物资,制作出适合不同年龄班、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幼儿体育活动的教玩具,投入到幼儿体育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开展好幼儿体育活动。

特色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篇12

一、环境的创设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

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是开展好户外体育活动的基础。我们根据园所的实际, 充分利用自身条件, 因地制宜, 合理划分活动场地, 开展好体育游戏活动。

我园地处近郊, 环境优越。户外有两千多平方米的运动场地, 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宽敞的空间。室内有二百平米的阳光大厅, 弥补了因为天气和季节的局限而停滞活动的不足。为使每个班级的活动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展, 我们科学地划分活动场地, 交叉安排好活动内容和时间, 投放适宜的活动器材。如:投掷场地的小垒球、小飞镖, 平衡场地的不干胶贴成的独木桥, 钻爬场地的泡沫垫、呼啦圈, 跑跳场地的20米跑道、小跨栏等等……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快乐地游戏, 平衡能力、掷远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耐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充足的用具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条件

要开展好体育活动, 形成全员性的活动氛围, 充足的活动用具是必备条件。我们挖掘身边教育资源, 收集废旧材料, 自制体育活动用具, 配合体育活动的开展。

(一) 发动家长提供原材料

向家长发出倡议, 号召家长把平时积攒的废旧材料带到学校。在家长的支持下, 那些废弃的布条、布角、瓶瓶罐罐、塑料铁丝、纸箱鞋盒等等, 很快集中在了每个班级。教师们将这些废旧材料进行了清洗、消毒、晾晒和分类整理。

(二) 对废旧材料进行加工改造

老师们根据活动所需将它们变成孩子们爱不释手的体育玩具。制作的玩教具有:布角布条做成的毽子、沙包、绳子等;易拉罐做成的举重器、小高跷、梅花桩等, 大纸盒制成的钻筒、滚坦克、运动箱等;蛋糕盒纸边做成的套圈、小方向盘;用塑料药瓶制作了拉力器等等。这些自制的玩教具, 大大弥补了幼儿户外活动材料的不足, 满足了幼儿户外自由游戏的需要。

三、不断探索创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手段

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 “运动能代替药品, 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幼儿期是幼儿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 运动能满足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 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

体育玩教具的制作, 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我们注重体育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 并在活动中探求活动用具的新玩法, 丰富活动内容, 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一) 踢跳为主, 开展活动

跳绳和踢毽子是人们最熟知、最喜爱的体育运动, 我们以此为活动入手, 展开活动。根据 《纲要》中的目标要求及幼儿年龄特点确立活动专项训练目标, 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中小班以毽子为主进行踢毽训练, 大班幼儿以绳子为主进行跳绳训练。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从未接触, 有些难度, 为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 教师从一招一式教起, 并设置了班级活动记录表, 对孩子们的活动成绩进行记录。看着自己成绩由0个到1、3、7……几十个的提高, 孩子们锻炼的劲头十足。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技能后, 我们趁势开展了跳绳和踢毽子比赛活动, 并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更加调动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有效地推动了活动的开展。

(二) 活动拓展, 培养能力

陈鹤琴先生指出, “儿童的世界, 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 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 才是他的真世界。”所以, 我们在踢跳活动的基础上, 注重对幼儿的引导和启发, 不断创设体育活动新玩法, 使活动内容由单一引向多样。

1.一物多玩

一物多玩的游戏活动, 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最重要的是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 教师在教学游戏活动中发挥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 鼓励引导幼儿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

如“好玩的绳子” 游戏活动, 启发幼儿探索出绳子不仅可以跳着玩, 还可利用它玩“绳伞、跨栏跑、钻洞洞、捉尾巴”等各种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 也可以把绳子绕成团变成绳球, 进行投、传、踢等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 幼儿的钻爬、跳跃及身体协调等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多功能键子”, 孩子们可以玩系扣子比赛、数数、移动小箱传键、保龄球等游戏, 还有顶、夹、运等多种玩法。开发幼儿的潜能, 锻炼幼儿的体能, 大小肌肉、关节得到协调发展。

2.内容多样

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能够刷新孩子们的视野, 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使他们身体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因此, 我们充分利用自制玩教具开展多种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如:小班的跳跨栏、过小河、踩小高跷、跳布袋等;中班的滚坦克、赶小猪、传送带、打保龄球、掷飞盘、钻箱子等;大班的踩梅花桩、过独木桥、舞长龙等。

3.引向纵深

体育活动的开展, 使师生创新思维更加活跃, 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 把几种活动用具进行优化组合, 生成新的游戏活动, 把活动内容引向纵深。如把小高翘、套圈、布绳、荷叶等组合在一起就可以生成“拼花”“青蛙荷叶跳”的游戏活动, 小车轮、呼啦圈、垫子、山洞、皮球、纸箱组合生成“勇往直前跑”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 开发了幼儿的智力, 锻炼幼儿的敏捷性、灵巧性, 提高了幼儿的耐力。

四、家园共育是推动特色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纲要》 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很好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 使户外体育活动形成园内外的一种合力、一种运动氛围, 扎实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我们搭建各种平台, 展现户外体育活动, 调动家长、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内化家长孩子的自觉参与行为, 推动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展。

“趣味体育运动会”是展示孩子们体育技能的独特舞台。我们从幼儿兴趣、体能及运动技能出发, 设置各种体育比赛项目, 如:二人三足跑、四脚着地爬、龟兔赛跑等游戏活动, 促进幼儿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 并通过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等良好品质。亲子联谊会上, 通过“亲子运球”“亲子踢毽”“跳绳接力跑”等活动, 让家长与孩子一同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 增进了亲子之情, 密切了家园联系。体育活动成果展示是家长开放日中一项必不可缺的活动内容, 每到此刻, 家长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参与孩子们的体育游戏活动。

上一篇:中小企业发展策略下一篇:电力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