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语言

2024-06-11

线性语言(共6篇)

线性语言 篇1

摘要:该文主要从线性结构的定义, 不同的线性结构会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话语线性结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话语线性特征,认知语言学,突出性

1 绪论

Brown & Yule (1987) 提到说话者/作者在同一时间一次只能产生一个单词, 当他把这些单词按照顺序组合成句, 再把这些句子组合成篇章, 他面对的就叫做“线性结构问题”。我们日常讲话都是按照线性特征来讲述或者陈述自己的观点, 但不同的线性序列会不会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产生影响, 以及产生什么样影响, 我们都还未可知。该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不同的线性序列对我们感知和认识世界所造成的差异。

2 英语的线性结构问题

人们在使用语言交流的时候, 书写要一个一个落笔, 说话要一个一个吐出, 说话者/作者要对词语进行排序,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话语的线性结构问题。每次在我们开始交流时要选择一个起始点, 这个点会影响听者/读者对随后语篇中提到的每件事情的解释, 因为这个点为随后的每件事都确立了一个原始语境。例如:

1) a.I can’t stand Sally Binns.She’s tall and thin and walks like a crane.

b.I do admire Sally Binns.She’s tall and thin and walks like a crane.

(From Brown, 1987:125)

在 (1) a中stand和b中admire作为两句话语的“注意点/起始点”, 再加以否定 (can’t) 和强调 (do) 更加让受话者对后面的内容加以期待, 并作出相应的预期。后面同样的一句“She’s tall and thin and walks like a crane.”, 在不同的注意点下, 使受话者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a句中Sally Binns呈现的是unattractive, awkward的形象, 但在b中同样的人却呈现出了elegant and graceful的形象。

同样, 线性问题在解释随着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事件时也有同样的作用, 通常受话者会按照时间顺序来理解事件发生前后的涵义。

2) a.She married and became pregnant.

b.She became pregnant and married.

(From Brown, 1987:125)

Levelt提醒我们注意“自然语序”, 即如果没有明显的暗示先后顺序的话, 首先提到的事件先发生, 接下来提到的事件后发生。如果句子顺序与以往人们的经验不同, 人们就会根据句子顺序中所隐含的内容和约定俗称的表达来推测句子的涵义。因此, 句子a更符合人们的经验, 而b句却是个例外。

一个彩点放在四周都是亮光的地方看起来会比把它放在四周都是暗的地方产生的效果会暗的多。与视觉错觉类似, 对话语输入的理解也会受到背景语境的影响。同样的单词按照相同的序列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值”。我们要考虑这种效果, 首先就要涉及句子的主位 (Theme) 的分析, 探讨线性结构对对句子结构的影响, 然后再拓展到整个语篇层次。

3 主位

主位位于句子成分的最左边。通常简单句有一个主位和述位, 主位是一句话的起始点/注意点。名词通常为陈述句的主位, 动词通常为祈使句的主位, 疑问词通常为疑问句的主位, 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简单陈述句的主位表意结构。日常生活中, 人们可以选择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认知内容和话题。例如:

3) a.John kissed Mary.

b.Mary was kissed by John.

c.It was John who kissed Mary.

d.It was Mary who was kissed by John.

e.What John did was kiss Mary.

f.Who John kissed was Mary.

g.Mary, John kissed was Mary.

(From Brown, 1987:127)

以上七句表达的是同一内容, 但很明显从功能上说这七句不是对同一问题的解答。说话人产生这七个不同的句子是对听话人的知识状态水平所采用的不同推测, 也就是对听话人进行了不同的预设。在回答问题“What did John do?”, (3a) , (3e) 看起来有可能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但其他答案似乎不太合适; (3b) 好像是关于Mary而不是John的; (3c) 好像暗含着听话人已经知道有人亲了Mary, 这个人被指出就是John; (3d) 暗含着听话者知道John亲了某人, 而且指出这个人就是Mary; (3f) 同样指出听话人知道John亲了某人; (3g) 似乎作为一个答案更适合去回答“What happened to Mary”这个问题。

以上例子表明, 主语/位在句子序列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是句子已构建 (预设) 内容的附着点和始发点, 多数被用来表示话语中的已知信息。同样也用来表示对同样情景的不同的解读方法, 再转换成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因为说话人“关注点”不同, 被主位化的事物也不同, 产生的表达也不同。

4 标题

句子序列中的线性问题不仅影响句子的表达与解读, 还影响语篇的表达与解读作者/说话者首先表达的话语影响读者/听者对之后语篇的解读, 作为语篇“注意点/始发点”的标题对整个语篇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A Prisoner Plans His Escape

Rocky slowly got up from the mat, planning his escape.He hesitated a moment and thought.Things were not going well.What bothered him most was being held, especially since the charge against him had been weak.He considered his present situation.The lock that held him was strong, but he thought he could break it.

(Anderson et al.in Brow n&Yule:139)

从标题中我们可以明确知道主体的身份和计划, 我们就会对后面的文章内容作出相应的预测, 但如果文章的标题由“A Prisoner Plans His Escape”换成“A Wrestler in a Tight Corner”对文章的理解就会与之前的不同, 变成Rocky是一个拳击手, 暂时被困, 他在想办法摆脱困境。现在他既不是关在单人囚室里囚犯, 更与警察无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不同的标题给读者的“注意点”是不同的, 作者可以通过标题来限制和约束读者对文章的解读。

通过对以上例子的线性问题的初步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人们对思维主题的突显和解读与主体在语法位置上的主位化互相产生影响。

5 突显和解读

突显观作为当今认知语言学三大主要表征方法 (另两种为经验观和注意观) 之一, 认为信息的突出程度决定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和安排。例如:

5) a.The taxi crashed into the tree.

b.The taxi was hit by the taxi.

5a) 比5b) 更加合理, 因为在整个场景中, 车是运动中的物体, 它是整句话中最突出, 最有趣的部分, 所以我们说的时候会选择把“taxi”放在句首, 作为突显信息 (Ungerer&Schmid, 2003) 。

认知语言学家说到物体在运动时具有动态属性, “把讲话者对周围环境进行概念化的反映认为是句法结构, 而注意力原则影响着概念化的过程。”动作的施事者作为突显的主体, 很可能成为句子的主语, 而不突显的参与者有可能成为宾语或其它成分” (王寅2003:85) 。

当句子独立表达意思的时候各自具有相对突出性, 合并成复合句后, 后面的从句和分句便丢失了某种程度的相对突出性。下面例子中的第二信息的突出性表现出递减的趋势:

6) a.Rocks are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 substances There substances are called minerals.

b.Rocks are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 substances which are called minerals.

c.Rocks are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 substances (minerals) .

(Widdowson, 1978:40)

6 小结

线性序列除了受到语法规则和语义选择的制约的同时, 还影响着句子信息突显和解读。不同的线性序列对我们理解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语法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都对话语的线性序列问题作出过研究, 认知语言学家指出, 以三大表征之一的突显观最为恰当的解释了话语线性的问题。该文强调在讨论话语线性问题时不仅要从句子和篇章层面, 还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Brown G G, Yule.Discours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H G Widdowson.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 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Ungerer F, H J Schmid.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Press, 2003.

[4]高治东.话语线性结构问题的认知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 2004 (6) :102-105.

[5]桂永霞.英语主位结构在英语线性结构中的相对突出性[J].开封大学学报, 2001 (15) :18-22.

[6]王寅.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2) :83-88.

[7]杨忠, 张绍杰.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1) :46-51.

非线性编辑中镜头语言的运用 篇2

无论何种影视节目, 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场面、段落进行分切和组接而成。镜头是画面和音效构成的一个基本信息单位, 每个镜头都是单个的、不连续的、没有生命的, 只有通过剪辑对它们进行优化排列组合, 才能呈现出时间的连续和真实的艺术幻觉, 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而这些镜头之所以能够将内部节奏与外部节奏、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有机结合而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产生较强的感染力, 那是因为镜头语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 非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传统的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的线性编辑而言, 传统线性编辑是按照信息记录顺序, 从磁带中重放视频数据来进行编辑, 需要较多的外部设备而且流程也十分复杂。而非线性编辑是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的多功能的影视节目编辑设备, 通过对各类不同的源素材在电脑中进行编辑和操作, 并把最后的成品在不同的存储介质上输出, 并通过设计创作出一系列的完整的影视作品的过程。在编辑过程中完全可以依照个人意图随时调用各种的素材进行剪辑合成操作, 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点。目前非线性编辑已成为影视节目编辑的主要方式, 由于其数字化的记录方式、强大的兼容性、相对较少的投资等特点,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2. 镜头组接要符合的原则

2.1 逻辑关系匹配

在现实世界里, 任何事物的生成与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后期非线性编辑过程中剪辑镜头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剪辑时将动作或事件发展的过程通过镜头组接, 使画面的视觉形象就像重现现实生活一样, 实现上下镜头之间存在的真实可信关联, 这样才能使观众现解影片的内容。剪辑时如不注重内存的逻辑关系会造成关系混乱, 致使观众看不懂镜头内容而丧失耐心。这种逻辑关系体现在:镜头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或人物观察的次序;上下镜头之间的构图规律、色彩、影调等镜头构成元素是否匹配。剪辑时要求上下镜头中同一主体所处的位置要保持一种空间的统一性和视觉的流畅和谐, 并要注意统一素材的色调和影调, 避免把两个明暗基本色迥然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

镜头的剪辑组接要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如射击训练时, 队员有射击的动作, 人们就想知道中靶情况。如果在剪辑合成中忽视了这个原则就有可能造成观众不理解或曲解镜头所表达的主题。例如在拉弓射箭镜头之后是一个跑马的镜头, 人们看后可能担心射出去的箭是不是射中了奔跑的马。所以剪辑过程注意上下镜头之间紧密的外在联系或内在关系, 符合观众正常的视觉生理和心理规律。

镜头组接的顺序更是影响镜头语言的意义表述, 把几个简单的镜头按照不同的顺序组接起来, 能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如图1所示, 按A组的顺序组接镜头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人在哭了被人劝说后笑了, 而如果按照B组的顺序组接镜头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人在笑, 后来受到责备被说哭了。镜头顺序的变化, 改变了镜头之间的关系, 影响了镜头内事物的意义。而这种顺序的依据就是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时行素材的重新排列组合时, 时空关系发生了改变。所以, 在后期剪辑每一个镜头、安排镜头顺序、考虑剪接点位置时, 都应考虑是否符合客观现实规律,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易于被观众接受和理解。

2.2 方向性匹配

为了使影视作品中画面里的事物的发生发展呈现“合理性”, 使观众获得明确的方向感和节奏感, 所以镜头组接时对那些方向性较强的镜头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如果不分反正, 不辨左右地进行拼接, 就会给观众造成难分方向、错综复杂的感觉或曲解镜头所要表达的意图。所以镜头组接时要匹配方向性, 其中包括视线方向性和事物运动的方向性。

视线经常作为选择编辑点的依据, 通过人物的眼神来刻画人物心理。由于画框对空间的分割作用, 人和事物在屏幕上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 所以影视画面上研究眼睛与镜头形成的角度、处理视线的方向尤为重要。例如表现人物间的交流关系对白、表情等时, 应使上下镜头中人物的视线保持相对的方向, 即镜头中的人物的视线向同一方向看。剪辑时还要考虑各个分镜中事物的方向保持一致。例如在组接一组敌我双方交战的场面时, 如果组接时不考虑方向性, 就会产生向同一方向开枪的效果而不符合双方对峙的客观规律。

2.3 节奏匹配

英国著名的电影剪辑师勃来苏曾说过:剪辑电影百分之九十是节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剪辑节奏。而影视作品的节奏是通过镜头的长短、运动、组接时的切换速度、景别的变换产生有起有落, 张弛有度的节奏, 以反映影视作品中的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 凸显出不同作者的审美风格, 或是舒缓、激烈;或是深沉、悠扬…在剪辑处理时要注意各个分镜头的剪辑节奏也整体节奏是否匹配、分镜头与分镜头之间的节奏变化是否适当, 要尽量避免在一个较长的分镜头中使用单一的剪辑节奏, 否则容易让观众产生厌倦。

2.3.1 镜头的长度和角度

当镜头长度为0.5秒时, 相当于电视的1 2.5帧, 是影视作品创作中应用最多的、时间最短的镜头。介于有“印象”和有“形象”的视觉效果之间。只有一个画面的停留时间保持在3~5秒时, 才能让观众对画面内容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保持一定的视觉兴趣。在不同的画面构成中, 对于面面比较复杂的, 镜头停留的时间要稍微长一些, 而且描述事件的镜头要以观众看懂镜头的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 刻画人物内心变化的镜头要根据情绪沿长度的需要来选择镜头长度, 必要时可以适当延长以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 这样可以留出联想的空间, 增强观众感受。所以把握合适的镜头长度至关重要。

角度本身不是视觉元素, 但是它可以创造、强化视觉效果。角度可以夸大、强化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 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表达人物形象等, 所以在选择镜头时要精心选择不同角度的镜头时行组合排列, 才能够产生很强的视觉吸引力。

2.3.2 镜头的切换

镜头的切换是利用剪辑的手法实现一个镜头的结束和另一个镜头的开始。流畅的剪辑要依据观众的兴趣度, 做到恰到好处的开始和结束。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验, 在看电影或电视时, 一个重要的镜头尚未看清楚就被另一个镜头所替代;或者想看到的画面没有出现, 没有更多信息量的镜头却迟迟不结束。镜头的剪辑不应以自己的理解程度来定夺各个镜头, 而应以观众的理解和兴趣点为基础, 选择一个观众感兴趣的镜头开始, 在观众开始失去兴趣那一刻进行画面切换, 切换到下一个观众感兴趣的镜头。当镜头长度在3~5秒之后, 观众的视觉兴趣开始下降, 可以考虑切换镜头。但在实际剪辑过程中画面的切换要考虑是否会对镜头的连贯产生影响。

2.3.3 景别的变换

根据剧情发展, 在一组镜头中, 如何运用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不同视距, 并做到合理搭配使观众感到贴切自然, 是后期工作者进行非线性剪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全景系列的景别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强调抒情写意, 注重表达画面的气氛。而近景系列景别 (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强调叙事性和纪实性, 注重表达人物行为动作。所以用大远景帮助观众了解环境, 用近景用来交代角色行动的过程。静态人物、对话镜头应尽可能保持景别的一致;而动态人物、非对话镜头则应尽可能变化景别, 并注意上下镜头的景别组接要顺畅, 以符合视觉的注视规律。

通过上面图2中两组画面的比较可以看出, A组画面由于景别的单一和画面语言的死板, 没有把小学生那种活泼好动的特点表现出来, 从而使画面表现力不足。而B组画面则较好地运用了景别上的差异和画面主体人物的表情、动作、声音等, 使小学生那种青春活泼的气息扑面而来。

3. 镜头语言的组成及情感表现

镜头语言由多种影视语言构成, 其中主要包括构图语言、光效语言和色彩语言等。构图语言主要通过画面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表情达意。画面中的陪体配合主体、深化了构图思想。例如在电影《大浪淘沙》中, 当男主人公憧憬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时, 后一个镜头出现了大海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景象。这两组镜头含蓄地表现出男主人公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的革命热情。景物中也包含着浓郁的情感, 景无情不发, 情无景不生。剪辑中选择镜头时还要注意一幅画面构图不能“太满”, 一是不给观众以压迫、沉重的感觉, 二是使观众产生情感联想。

影视是光和影的完美结合。光效语言不仅可以塑造人物形象, 更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在电视剧《捕风》中的一集, 黄依依向安在天表达爱情时, 光线明亮了些;而当黄依依打算放弃她对安在天的爱时, 他们面对面坐在一起时光线暗了下来。灯光的变化暗示了男女主人公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使观众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光线的视觉生理效应而产生的心理联想和暗示, 都会在画面中产生某各种喻义, 激发想象, 具有一定的写意功能。

色彩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要素。色彩和情感的关联使得影视作品的魅力得以发挥。如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 影片的主体即现代是黑白色, 过去的回忆反而是彩色, 用以突现父亲母亲纯美的爱情和青春。

4. 结语

进行非线性编辑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图随意的剪切、排列、组合镜头, 一定要充分注意镜头的长度、景别的变换、画面的构图、光效、色彩等, 调控张弛有度的节奏, 以其鲜明的形式感和冲击力激发观众的兴致, 使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摘要:非线性编辑是影视后期制作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 而镜头语言是直接触及观众的视听感觉, 具有很强的视觉和艺术效果。由不同的景别的镜头选择、最佳的镜头排列组合方式所构成的镜头语言使影视画面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是非线性编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分镜头,景别,节奏

参考文献

[1]李停战, 周炜.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2]卡雷尔.赖兹, 盖文.米勒.电影剪辑技艺[M].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8

[3]杨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 2010 (10)

[4]张跃红.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J].科技传播, 2011 (9) :4~5

线性语言 篇3

变量间的相关性度量是进行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的基础。但以往的研究如简单相关、典范相关[1]和广义相关[2]等,均是建立在线性相关[3]的基础上,或者是造成了原有变异信息的损失[4],或者是计算复杂[5],它们反映了两个(组)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但不能反映两个(组)变量之间的非线性相关程度[6]。现就自己定义的计算简单、无信息损失的非线性广义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使用R语言编写了该广义相关系数的函数包,便于应用工作者使用,并且丰富了多元统计学的知识和R语言中的函数包。

1 非线性广义相关系数的定义

假设2个多维变量分别为[7]:X=(x1,x2,…,xm)T~Nm(μx,Σx),Y=(y1,y2,…,yp)T~Np(μy,Σy),其中μx=(μx1,μx2,…,μxm)T是X的均值向量,Σx为X的离差阵;μy=(μy1,μy2,…,μyp)T是Y的均值向量,Σy为Y的离差阵,Σx和Σy均是对称正定矩阵。设ΣXY是X,Y的协差阵。X,Y的相关阵分别记为:RX=(ρXij)m×m,RY=(ρYij)p×p。令

定义假设变量X的四阶中心矩为(μ4)i[8],四阶混合矩为(μ4)ij,(i,j=1,2,...,m;且i≠j),变量Y的四阶中心矩为(ν4)i,四阶混合矩为(ν4)ij,(i,j=1,2,...,p;i≠j),变量X,Y的四阶混合矩为(μν)4 ij,(i=1,2,...,m;j=1,2,...,p),并假设

则称

为变量X,Y的广义相关系数。

其中:(μ4)ij=E(Xi-μxi)2(Xj-μxj)2,i,j=1,2,...,m;

因为变量的四阶中心矩与其四阶混合矩组成矩阵中的每个元素,和相关阵的每个元素平方后所得的矩阵中每个元素相差3倍。

故定义2中的式(2)与下式是等价的,即:当

显然,当m=p=1时,X,Y的相关系数是其简单相关系数,即:r2(2)XY=ρ2。

对于任意的变量X,Y之间的广义相关系数有如下的性质[9]:

(1)对称性,即:r(2)XY=r(2)YX;

(2)相同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1,即:r(2)XX=r(2)YY=1;

(3)广义相关系数值在0与1之间,其中当X与Y相互独立时,r(2)XY=0;

(4)广义相关系数r(2)XY是非线性的。

2 非线性广义相关系数的R语言实现[10]

将变量X和Y之间的非线性广义相关系数用R语言编写的函数程序包generalized.correlation如下:

在R程序中,输入变量X和Y的原始数据值,再运行generalized.correlation(X,Y),就可直接得到变量X和Y的非线性广义相关系数值。

3 结论

本文就计算简单、无信息损失的非线性广义相关系数的计算过程,使用R语言编写了该广义相关系数的函数包,便于应用工作者使用,并且丰富了多元统计学的知识和扩充了R语言中的函数包

摘要:为了克服以往的相关性指标所存在的线性相关性和信息损失的问题,以期为实际应用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多变量间的非线性相关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四阶矩法,提出一种用于描述变量间或向量间的相关性程度的广义相关系数,且该广义相关系数计算简单,无信息损失,并能度量变量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性。并用R语言编写该函数包,便于应用工作者使用,且丰富了R语言中的函数包。

关键词:广义相关系数,非线性相关,信息损失,R语言

参考文献

[1]张尧庭.广义相关系数及其应用.应用数学学报,1978;(4):33—39

[2]胡永宏.一种广义相关系数.统计与信息论坛,1997;(1):20—23

[3]张尧庭.关于度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999;(2):60—63

[4]Nelsen N B.An introduction to copulas,lectures notes in statistics.New York:Spring Verlag,1998:139—142

[5]Kullback S.Information theory and statistics.[s.n.]:John Wiley&Sons Inc,1959

[6]刘垂玗.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信息及其可加性.安徽农业科学,1981;(S1):52—57

[7]袁志发,周静芋.多元统计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72—180,241—256

[8]陈希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安徽:科学出版社,2002:126—140

[9]董晓萌,曹彬婕,罗凤娟,等。一种度量生物性状非线性相关性的广义相关系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91—195

[10]汤银才.R语言与统计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7—67

线性语言 篇4

1.高斯消去法 (Gauss Elimination) 的解题思路

高斯消去法实质上分成两部分:一是利用列运算将矩阵A代成上三角矩阵;二是反代 (Backward Substitution) 来求得所要的答案.矩阵的基本列运算规则为: (1) 任一列均可乘以一非零的常数; (2) 将任一列乘以一常数后加到其他列; (3) 可任意对调任两列[2].

n维线性方程组常记为:

用矩阵表示为:

例如:

经两次列运算后:

得到:

再进行以下的列运算:

可以得到:

反代得到解答:

2.以三维矩阵为例找出计算机解题的思路

消去法的过程

第一步计算:

得到新的矩阵为:

接着进行第二步的列运算:

得到新矩阵:

反代:

3.n维线性方程式解的演算法

高斯消去法:

(1) 由第一行开始至第n-1行, j=1, to n-1;

(2) 由第j+1列至第n列, i=j+1 to n;

(3) 由第一行至第n行, k=1, n.

反代法:

由j=n-1至1

4.n维线性方程式解的C程序范例

5.结束语

高斯消去法的计算量非常大, 在实际使用中最好能借助于计算机来运算, 而对于10维以上的线性方程组来说, C语言中定义的双精度数值可能也不能计算, 在计算速度方面也有所欠缺, 故而要考虑用其他方法如:迭代法、高斯-塞德尔迭代法等来求解.

摘要:介绍了如何用C语言实现线性方程组的高斯消去法的解法, 其有效性已在Turbo C中得到了验证.

关键词:高斯消去法,C语言,线性方程组

参考文献

[1]杨先娣, 滕冲, 吴黎兵等.用Matlab语言实现线性方程组的全主元三角分解法[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1 (4) :302~303.

线性语言 篇5

高校语言类专业主要包括外语类、中文类、和对应的师范类专业。长期以来,高校语言类专业教学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辅助于语音听说实训,基本上忽视了计算机类、实验类课程等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学科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语言类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多样化形势的出现,该类学生存在的计算机知识欠缺、使用能力差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听说能力强,动手能力弱是高校语言类专业学生的通病。因此,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从何处入手是语言教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就是否对语言类专业学生开设实训类动手课程、开设什么课程,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2 开设非线性编辑课程的主要思路、课程框架设计

2.1 开设非线性编辑课程必要性分析

1)一个只能叙述,不能用文字等工具记录的文人不是一个好文人。同样,一个不能用最新的手段记录、整理和使用语言资料的语言工作者也不是一个好的语言工作者。

2)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声音、文字的传播已经从面对面单媒体形式发展到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多模态传播方式。音视频的录制、编辑和传播方式也由传统的模拟音视频设备转变为以数字技术为主,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的技术形式。计算机数字技术和网络成了语言媒体存储和传播的主要途径。

3)根据调查,包括英语专业在内的语言类专业学生,就业范围主要有以下类型:教育类、文化传播类、语言文字翻译类、经济贸易类等几种,这些职业在工作中,大多需要使用和整理多媒体资料,需要这方面的技能。

4)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外语专门人才,如果具有比较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就会更快适应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

5)不能用纯文科的思想来设置专业课程,要紧跟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该学科学生今后的职业方向来设置实训课程,用科学发展观来规划课程。

2.2 非线性编辑实训课程涉及知识范围分析

非线性编辑涉及计算机硬件知识和软件应用能力,包括文件的储存,电影配音技术、声音的录制和采集、视频的录制和采集、音视频格式种类、格式转换技术,多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多媒体特效技术,字幕制作、转场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这些内容知识量适中,领域合理,学习后能用得上,对学习者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因此是语言类专业开设实训课程的很好选择,应进行深入研究。

2.3 开设本课程需要进行调研的几个方面

1)对外语专业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

2)对开设这门课的师资条件设备条件调研。

3)对在校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看学生的需求。

4)对毕业生就业趋向与工作需求进行调研。

5)对现有课程设置结构进行调研。

6)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开设这门的范围和学习深度。

7)对国内领先高校、国外同类高校开设实训课程调研。

3 实验对设备条件的要求

随着个人PC性能的不断提升,非线性编辑已经摆脱了对昂贵专业设备的依赖,可以在主流PC基础上,运行专业非线性编辑软件来实现视频素材的非线性编辑功能。常用的软件有Adobe Premiere Pro等软件。因此,开设实验与实训所需要的设备条件并不高。下面是我院网络语言实验室设备的配置,该配置运行状况良好,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4 关于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

随着DV的普及,非线性编辑一词越来越被大家熟悉,那么什么是非线性编辑呢?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传统线性音视频编辑是按照信息记录顺序,从录像磁带中重放视频数据来进行编辑,需要较多的外部设备,如放像机、录像机、特技发生器、字幕机,工作流程十分复杂。非线性编辑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非常方便快捷,不用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素材,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非线性编辑的音视频素材只要导入一次就可以多次的编辑,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大大节省了设备、人力,提高了效率。非线性编辑需要在PC中安装专用的编辑软件、硬件,正是基于以上优点,现在绝大多数的专业影视制作机构都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

5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成

非线性编辑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从硬件上看,有计算机、视频卡或IEEE1394卡、声卡、高速AV硬盘、专用板卡(如特技加卡)以及外围设备构成。为了直接处理高档数字录像机来的信号,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带有SDI标准的数字接口,以充分保证数字视频的输入、输出质量。其中视频卡用来采集和输出模拟视频,也就是承担A/D和D/A的实时转换。从软件上看,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由非线性编辑软件以及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音频处理软件等外围软件构成。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视频编辑处理对专用器件的依赖越来越小,软件的作用则更加突出。因此,掌握像Premiere Pro之类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就成为了关键。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与发展,一方面使音视频编辑制作的技术含量在增加,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也使音视频制作更为简便,越来越“大众化”。随着计算机硬件参数的飞速发展,就目前的计算机配置来讲,一台PC加装IEEE1394卡,再配合Premiere Pro就可以构成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非线性编辑是目前电视台、影视广告公司广泛应用节目编辑手段,且成为很多高校的新闻、广告和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术。

6 非线性编辑教学流程

任何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可以划分为输入、编辑、输出这样三个步骤。当然由于不同软件功能的差异,其使用流程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以Premiere Pro为例,其使用流程主要分成如下五个步骤。

1)素材采集与输入:采集就是利用Premiere Pro,将模拟视频、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或者将外部的数字视频存储到计算机中,成为可以处理的素材。输入主要是把其它软件处理过的图像、声音等等,导入到Premiere Pro中。

2)素材编辑:素材编辑就是设置素材的入点与出点,以选择最合适的部分,然后按时间顺序组接不同素材的过程。

3)特技处理:对于视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合成叠加。对于音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一些赏心悦目的画面效果,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而非线性编辑软件功能的强弱,往往也是体现在这方面。配合某些硬件,Premiere Pro还能够实现特技播放。

4)字幕制作:字幕是节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包括文字和图形两个方面。Premiere Pro中制作字幕很方便,能实现很多动态特效,并且提供大量的特效模板可以选择。

5)输出与生成:第一,节目编辑完成后,经过进行解压缩以及D/A转换就可以输出回录到录像带上;第二,也可以生成AVI格式、Quick Time等格式视频文件,发布到网上供下载观看。第三,也可以刻录成VCD和DVD光盘供直接使用。

7 本项目创新程度、应用价值

在项目实施前,我们调研了省内外十多所知名工科高校的语言类专业,到目前为止这些高校外国语学院语言类专业学生都没有开设这类实训课程。所以本项目的研究在该领域具有创新性。项目的研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为语言类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实训教学的方向提供参考。

2)对语言类课程建设,开拓课程设置的思路有一定意义。

3)对提高语言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一种思路。

4)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提供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陈素霞.非线性编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2).

[2]秦伟.非线性编辑在教学实践中的思索[J].铜仁学院学报,2009(1).

[3]格尔丽.非线性编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4]钱季平.新闻数字采编综合实验平台的优化设计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

线性语言 篇6

MATLAB中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种类繁多, 有左除运算符解法、LU分解法、QR分解法、Jacobi迭代法等。面对各类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 我们该如何选择一种适合当前方程组解法的函数?下面通过各解法求解实例进行分析比较。

二、MATLAB语言环境下求解线性方程组

例1、 (本例取自《线性代数》第五版例题) 求解线性方程组:

1、用逆矩阵求解

>>A=[5, 1, -1, 0;1, 0, 3, -1;-1, -1, 0, 5;0, 0, 2, 4];%生成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b=[1, 2, 3, -1]';%对b矩阵求逆x=inv (A) *b%对b矩阵求逆

2、用左除运算符求解

>>A=[5, 1, -1, 0;1, 0, 3, -1;-1, -1, 0, 5;0, 0, 2, 4];%生成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b=[1, 2, 3, -1]';%对b矩阵求逆x=Ab%利用左除运算求解x

3、用LU分解法求解

LU分解就是将一个矩阵表示为一个交换下三角矩阵和一个上三矩阵的乘积形式。其中要求方阵A必须为非奇异的。

[函数]lu函数

调用格式:

①[L, U]=lu (X) :产生一个上三角阵U和一个变换形式的下三角阵L (行变换) , 使之满足X=LU。注意, 这里的矩阵X必须是方阵。

②[L, U, P]=lu (X) :产生一个上三角阵U和一个下三角阵L以及一个置换矩阵P, 使之满足PX=LU。矩阵X同样必须是方阵。

第一种调用格式如下:

>>A=[5, 1, -1, 0;1, 0, 3, -1;-1, -1, 0, 5;0, 0, 2, 4];%生成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b=[1, 2, 3, -1]';%对b矩阵求逆

[L, U]=lu (A) ;%调用函数对矩阵A进行[L, U]分解 (第一种格式)

x=U (Lb) %求解x x=1.4000-5.9000 0.1000-0.3000

第二种调用格式如下:

>>A=[5, 1, -1, 0;1, 0, 3, -1;-1, -1, 0, 5;0, 0, 2, 4];%生成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b=[1, 2, 3, -1]';%对b矩阵求逆

[L, U, P]=lu (A) ;%调用函数对矩阵A进行[L, U]分解 (第二种格式)

x=U (LP*b) %求解x x=1.4000-5.9000 0.1000-0.3000

4、用Gauss-Serdel迭代法求解

[说明]Gauss-Serdel迭代法是在jacobi迭代法的基础上, 将原来的迭代公式Dx (k+1) = (L+U) x (k) +b改进为Dx (k+1) =Lx (k+1) +Ux (k) +b, 于是得到x (k+1) = (D-L) (-1) Ux (k) + (D-L) -1b, 该式即为Gauss-Serdel迭代公式。

[函数]gauseidel函数

在命令中调用函数文件gauseidel.m, 命令如下:

35, -5.132, 135, -34;87, 4.259, 987, -543];%生成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b=[56.74, 195.33, 35.68, 65.91]';%对b矩阵求逆

x, n]=gauseidel (A, b, [0, 0, 0, 0]', 1.0e-6) %调用函数求解

x=-0.1239 0.8783 0.5459 0.8579 n=28

三、结论

传统解法需对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 将增广矩阵变成阶梯阵, 而后由下至上依次代入求解, 计算量大, 而且在变换过程中和求解时极易出错。对于简单的小型方程组, 我们采用矩阵求逆解法或者左除运算符法, 编程简单, 求解快捷, 左除运算符求解更简便, 可用于一般矩阵, 逆矩阵解法只能用于非奇异矩阵;对于中型线性方程组, 我们采用LU分解法, 编程不会过于复杂, 占用的存储空间也不大, 但LU分解要求方阵必须为非奇异方阵;对于大型复杂的线性方程组, 我们采用Gauss-Serdel迭代法, 其求解方法更先进, 使用范围更广, 用Gauss-Serdel迭代法比jacobi迭代法收敛更快。但是对于一些方程, 用jacobi迭代收敛, 而Gauss-Serdel迭代法不收敛。因此, 在使用迭代法的时候要考虑算法的收敛性。

参考文献

[1]刘卫国.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高职教育教学下一篇:保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