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与模糊

2025-01-10

清晰与模糊(精选3篇)

清晰与模糊 篇1

担任班主任工作20 年, 在教育实践中, 笔者一直接受着良心的叩问: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到底是什么?无论是爱因斯坦的《论教育》, 还是汉娜阿伦特的《人的境况》, 抑或是国内关心中学教育的钱理群先生和资中筠先生都早已明了地告诉了我们答案, 这个答案很简单, 就是我们经常忘记的初心———教育没有目的, 人即目的。

曾看过金球奖电影《少年时代》, 主人公梅森从6 岁到18 岁经历了逃学, 沉迷游戏、打架、看色情杂志等令班主任头疼的事, 就是这个在班主任眼里似乎没有一点成功迹象的少年, 在18 岁成年之后, 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其实, 梅森是每一个少年成长历程的缩影。我们的学生也不会按照我们的理想设定去走他们的人生, 出现问题甚至走弯路其实都是正常的。当前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 学校和家长都想为孩子的成长寻找一条“捷径”。只是我们忘了, 正是这些弯路, 孩子们才能领略成长的快乐, 体会成长的困惑。也因此, 他才能在非功利的过程中打下人生的底色。我们的学生, 高中三年, 是他人生中的16 岁到18 岁, 是他的精神成长的三年, 包括思维方式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我们既不能给他“成功学”的机械激励, 也不能是“心灵鸡汤”的麻醉抚慰。班主任需要引领学生从简单的成功与失败的对立论中跳出来, 进而看到更长远、更本质的自我实现。在这一过程中, 其自身的天赋得到发现和发展, 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

我经常提醒自己, 班主任个人的能力和积累或许不能充分给予他们成长的土壤和养分, 自己一厢情愿的“为你好”只是老师的标准, 未必就是对其有用。电影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呈现方式。如《怦然心动》, 让学生感受青春期朦胧的情感, 让他们看到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 同时也学会明白需要承受的影响和代价;电影《浪潮》,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春风化雨》《放牛班的春天》《心灵捕手》都能滋养学生们年少的心灵, 打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更广阔的视角。我的一位高三毕业生说:老班带我们看的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 能引导我们不断探索新的答案, 发掘每个人最美好的品质和求取的热情, 提供一个使自身发展拥有无限可能的窗口, 并且让我们意识到, 自身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永远都在产生新的答案。单纯的理想会与未来的世界形成怎样的碰撞?单纯的尖锐会与残酷的现实会产生怎样的冲突?读书人的寂寞和迂腐到底会以怎样的结局出现?通过电影, 他们对自身和社会即将面临的冲突和矛盾应该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有了这样的视野和胸怀, 具体怎么做, 是不用老师教的。

班上的一个学生总是抱怨, 对社会和学校有诸多的不满。作为班主任, 我知道孩子思想的转变不是通过几次谈话就能实现的。我把自己的一本书送给了他, 是南京大学张凤阳老师的《现代性的谱系》, 之后, 我们的交流就由争论转为读书心得的交换;还有一个学生成绩优秀, 但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 在交谈中我发现她有自我封闭的倾向, 我就送她一本黄武雄老师的《学校在窗外》, 看完书, 不用说什么, 孩子开始参与活动。还有一个学生总是纠结人为什么要学习而心神不宁, 我送他一本马小平老师编著的《叩响命运的门》, 让他与大师对话, 感受“人是追寻意义的动物”;大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经常有表意不清, 逻辑不明的情况, 我们一起学习徐贲老师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18 讲》。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个人有自己特定的功能, 他们相互汲取自身成长所需的能量, 班主任作为孩子们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有时需要顶着一些压力给他们腾出相对宽松的氛围, 而不是功利性地压制。这并非是逃避竞争, 而是让孩子们以他们的视角和眼光来接近这个世界, 在生活中找寻自己的角色和立足点。让他们有机会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 开掘他们的社会认知属性, 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的品质, 涤荡年轻的胸怀。如每带起始年级, 我都是让孩子们自己组建班委, 自己制定班规, 自己分配角色。原则是每一位同学都要有至少一个角色, 出发点是遇到更好的自己。刚开始孩子们做的并不太好, 每周小结, 改进, 角色调换等等, 逐渐, 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强了, 责任心重了, 他们的创意甚至狂妄经常感动的我热泪盈眶。

师生关系不是非黑即白, 非此即彼。我们不妨用“模糊”来消融制度的冰冷, 用“模糊”来抵抗外在的压力。我们的工作恰恰是在最琐碎中彰显对人最本质的关怀, 在最“模糊”中体验着生命最细致入微的情感。相信我们的学生能体认这“模糊”中最真挚朴素的情感, 并用之去铺陈他们的人生。

清晰与模糊 篇2

我爷爷假如还在世,早已经

100多岁了。根据爷爷当年的身体状况,加上我们家族祖传的健康基因,村子里的人都说我爷爷一定能活到一百二十岁的。这或许是我们村子里那些长辈对我爷爷的良好祝愿。

但是,我爷爷在世只活过这个祝愿中高寿的三分之一岁月。

我爷爷的家当时还是比较富裕的,曾经有几十亩土地。就是因为我爷爷早逝,我奶奶,一个寡妇,拖着5个子女,家里一应农事,都要找邻居帮忙。我奶奶很善良。无论是帮我们家做事的大人和他们的孩子,还有没有帮忙的那些邻居家的孩子,我奶奶都想着法子给他们吃的。那时候,能有一口吃的,那就是天大的福分了。

我奶奶的婆婆比较小气。看见我奶奶给孩子们吃的就生气。那时候,我奶奶除了田里的脏活、累活干得最多。回到家里做饭,总是她烧火。冬天还能就着灶膛取暖,夏天就不用说了,做一顿饭,不知道要淌几身汗,碎草沾的浑身都是。小厨房灶台烧火的地方,后墙上有一个小斗大的窗子。没到做饭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便向小窗子为了过来。我奶奶就会把吃剩下的,也有刚做好的玉米面饼子,馒头,从小小的窗子里递出去,给孩子们分着吃。过年前,我家是一定要磨豆腐的。一个村子,大概也只有我们家自家做豆腐过年。我家豆腐做好了,第二天,半个庄子,佳佳早晨起来都会发现有一块豆腐在他们的锅里。不用说,那是徐二嫂子天没亮就送到的。徐二嫂子,是我们那个村子上和奶奶年龄相仿的人,甚至岁数比我奶奶大量一截的人对我奶奶的官称。向下一辈一辈,便叫着徐二妈、徐***。我奶奶没有姓名,她的娘家姓夏,在后来政府填写一些材料时,便填上一个“徐夏氏”。

土改了,按照我们家的条件,当时够划分为富农的。富农,在后来的运动中悲惨境地,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因为我奶奶对人那么好,一个庄子的村民都为我们家求情,加上我爷爷去世早,而且在日本鬼子的毒打时表现出中国人应有的气节,最后,政府把我们家划分为下中农。后来的运动中,我们家没有一个人受罪。

我小的时候,看见我身边很多小伙伴都会在爷爷怀里撒娇。我虽然也会在奶奶的怀里撒娇,但总觉得,爷爷也应该经常抱抱我,也应该像别的孩子的爷爷那样,经常用硬硬的胡茬,扎我的脸,把我扎得咯咯地笑。我问奶奶,我爷爷到哪儿去了。每当这时,我奶奶就会吃那个厂叹一口气,平静地说,死了。

那时候,我还太小,还不知道死了是怎么回事。奶奶就说,被打死、气死的。但听了奶奶的话,我还是不知道死了究竟意味着什么。知道我大了一些,听邻居中长辈讲,才算明白,我是永远见不到我的爷爷的。

我的爷爷是个非常有本事的人,长辈的邻居们都这样说,人好,身体好,会武功,三五个大汉,到他面前,都近不了他的身子。我爷爷还会打枪,我们家那小四合院的草房,他跑几步一跳,就能上去。唯一不好的,就是脾气倔。你爷爷也就是因为有本事,才会死得那样早。长辈们说道这里,都会摇头叹气。

接下来便是一个重复了很多次的故事,我听了,不知道那个故事里的爷爷是不是真的有过。

我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舞枪弄棒。几十斤重的石锁,在他手里就像一个小玩具。我爷爷成年之后,因为家里比较宽裕,经常有附近的土匪到我们村子里去骚扰,要钱要粮,甚至抬人(绑架勒索)。我爷爷就是不买他们的账。我爷爷买了两管火铳子。有两次,十几个土匪来我们村子抢东西。我爷爷叫来两个邻居,在我家小院子两边的屋顶帮他的火铳子装火药,他就和土匪交起火来。这边放了一枪就从屋脊上飞奔到另一边,另一边放了一枪,再回到这边。两杆火枪,硬是没让土匪讨到便宜。十几个土匪最后驾着两个伤员走了,土匪头子虽然发狠,但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到我们村子里胡来,整个村子也安静了许多。

没事的时候,我爷爷就拉着和他年龄相仿的邻居练石锁,练武功。纪念练下来,每个人都能对付个把两个。有时,他的伙伴会说,徐二哥,比划比划?但没有一个人赢过我爷爷一次。

我家午后,是涟水通往淮阴城的一条大马路。抗日战争期间,涟水、淮阴两地的日本鬼子经常开着汽车,耀武扬威从马路上驶过。为了切断涟水、淮阴两地日本鬼子互相支援,八路军经常把马路挖断,交鬼子的汽车无法通行。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日本鬼子的两辆汽车从涟水到淮阴城里去办事。我们村子后面的一段马路又被八路军挖断了。鬼子的汽车到了这里开不过去,便下车含我们村子里的年轻人来修路。很多人虽然也对日本鬼子狠得咬牙切齿,但面对鬼子手里明晃晃的刺刀枪,都忍气吞声带上铁锹去修路了。我爷爷正在树荫底下乘凉,鬼子老远向他叽哩哇啦喊一通。我爷爷明知是喊他去修路的,可爷爷坐在那儿恁是没动。两车上只有几个鬼子,可能孩子到势单力薄,鬼子没有开枪。但一个当官墨阳的鬼子交他两个手下走到我爷爷身边。两个鬼子兵到我爷爷身边,有对我爷爷叽哩哇啦一阵子。我爷爷头也埋汰,旁若无人。一个鬼子兵接下腰间的皮带,照着我爷爷光溜溜的脊背就抽了过去。一下、两下、三下。我爷爷坐在凳子上,没反抗,也没支声儿,甚至都没动一下。看到这个情景,村里的人都来劝说,说我爷爷同不懂你们的话,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饶他一次吧。最后,日本鬼子看路也修好了,可能有急着去办事,便悻悻地走了。

我爷爷被打得太狠了。那鬼子的皮带,都是铜扣做得。有因为夏天,我爷爷连褂子也没穿,他的脊背上横七竖八被抽出十几道血口子。殷虹的鲜血浸湿了裤腰。我爷爷忍着痛站起来回家,清洗了伤口就躺下啦。这一趟,就是几天。几天时间,我爷爷的伤口不但没有愈合,还感染化脓。我奶奶赶忙情人把爷爷送到淮安的河下的一家比较出名的医院治疗。但我爷爷的伤势就是不见好转。再加上我爷爷从来没受过那样的欺辱,心里憋着一口气怎么也吐不出来,最后还是走了。

长辈邻居,讲到这里,都会长长地叹口气说,我爷爷要不是那样倔强,那会有那样的事情。我奶奶偶尔也会讲,每次讲到这里,她那深陷的眼窝里还会蓄满泪水,或者是一片凄然茫然。每次听到这里,我在幼小的心里也会责怨爷爷,如果当时稍微迁就一点,不久还能活着吗,我也就能在他的怀里幸福地撒娇,也会跟他学武功,如果我从小就学的一身务工,不孩子到该有多神气!

我爷爷含恨离世那年,我父亲只6岁,我奶奶也只有30多岁。那一年,应该是1943年。

我小的时候,我父亲在外地教书,母亲天天要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我是在我奶奶怀里长大的。我奶奶给了我无限的依恋和疼爱,但没有爷爷的疼爱,是我一生的遗憾。我父亲从6岁便失去了他的父亲,我长大后,常常体会着我父亲从小没有父亲疼爱的孤寂和锥心。但渐渐地,我不再去责怪我爷爷的倔强了。我父亲也该算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爷爷离世后,我奶奶更是什么事都由着他,这也更加养成了我父亲倔强的脾气性格。耳濡目染,我的脾气性格也比较倔强。母亲常说,我的脾气藿香我的父亲,就像我父亲的脾气藿香我爷爷那样。我奶奶就会微笑着说,不传代,就不是我们徐家的人了!

我爷爷去世的时候,虽然家里条件还算可以,但毕竟是在农村。所以我爷爷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每当想我爷爷的时候,就想起我奶奶那双凄然又茫然的眼睛,就会想起我父亲孤寂悲楚的童年。我没见过我的爷爷,能和我爷爷对话的,只有每年清明、七月

十五、春节前夕,满心肃然地走到我爷爷的坟前,毕恭毕敬地给我爷爷化一堆纸钱,然后,毕恭毕敬地跪下,毕恭毕敬地磕头。对着那对黄土,对着我爷爷坟头或青翠,或枯萎的小草,想象着我爷爷似乎清晰又模糊的音容笑貌。

我奶奶在87岁的时候因为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起来。我母亲一边到生产队挣工分,一边悉心照料她。我母亲的孝顺,在我们那里是出了名的。越是这样,我奶奶看着我母亲那样劳累,就越对自己不争气的身体生气。我奶奶的棺木是十几年前就准备好了的,棺盖下压着一块红布一直放着。我奶奶躺在床上,一次次地说,她应该去找我爷爷了,说我爷爷太狠心,一走就是三四十年,也不回来看看她。最后,我奶奶在88岁那年,终于如愿以偿,和我爷爷躺到了一个坟墓里。也许,只有在那里,我奶奶那延伸才不再会那样凄然茫然。

让模糊的动作清晰起来 篇3

不少中学生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只能概括性地写出人物动作的大致轮廓,人物的动作模糊不清,给人的印象也就不鲜明。要想使动作描写清晰,关键是要做到动作描写"到位"。

有一个同学这样写老师拿粉笔的动作:

她从课桌上拿起一支粉笔。

在这句话中,"拿"就是一个模糊性动作,一个轮廓性的动作,不够精细。如果把"拿"字换成"拈"字,人物的动作就会清晰一些。"拈"这个动作有轻轻捏起的意思,不仅能更清晰、更准确地呈现出人物的动作形态,而且还能表现出女老师动作的轻巧,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有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从书包里掏出书和作业本,放在桌子上,开始写作业。

在这句话里,"放"就是一个模糊性动作,概括性太强。如果把"放"改成"摊",人物的动作就清晰得多了,动作的形象感也更强,让人能够体会到书和作业本是如何放在桌子上的。

优秀的作家都很善于描写人物的动作,他们笔下的人物动作十分清晰,读者简直能分毫不差地照着这些动作描写来模仿人物的动作。下面,我们欣赏几则名家笔下的人物动作描写,看看他们是如何让人物的动作清晰起来的。

姨姨从门缝窥见我被倒拎着,大喊:"是男孩!"(舒婷《我儿子一家》)

一般作者很可能会把"窥见"这个动作写成"看见"。"看见"是一个概括性很强的动词,很多情况下都能用,而"窥见"一词则精确得多。"窥见"这个动作有看见的意思,同时又含有偷偷地看的意思,动感更强,不仅写出了人如何看,而且还带出了人物活泼顽皮的情态。

鲁迅是描写人物动作的高手,在鲁迅笔下,人物动作的清晰度之高,常常令人赞叹。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鲁迅《孔乙己》)

这句话中"踱"这个动作特别形象生动,清晰地呈现出了人物的动作形态。"踱"有走的意思,还含有慢的意思,这个动作体现出了人物傲慢矜持的神态。如果把"踱"换成"走"字,人物动作的清晰度会大打折扣,描写的艺术魅力便荡然无存。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鲁迅《孔乙己》)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鲁迅《一件小事》)

如果是一个粗心的作者,很可能会把第一句话中的"摸"和第二句中的"抓"这两个动作都写成"掏"。"掏"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动作。第一句话中的"摸"这个动作十分精细。从动作效果上看,这个"摸"的动作含有慢慢地掏的意思,有手在衣袋里搜寻的意思,表现出了人物动作的艰难和迟缓;从动作的内涵上看,这个"摸"的动作体现了人物贫困潦倒的处境。第二句话中的"抓"这个动作,同样清晰地呈现出了人物动作的形态,这个动作体现了人物动作的迅捷有力,也体现出人物迫切的心情和真诚的感情。

知道了动作描写有清晰和模糊之分,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就要自觉地想想:自己笔下的人物动作是不是清晰?检验动作描写是不是清晰,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看能不能按你的描写精确地演示人物的动作。不过,要做到动作描写清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观察要细,观察模糊,描写当然就不会清晰;二是重视语言积累,掌握的动词不丰富,写作起来只好用那些概括性强、通用性强的动词应付,描写也不会清晰;三是培养良好的语感,能体会意思相近的动词之间细微的区别。

上一篇:进口税收下一篇:监测报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