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清晰

2024-08-06

语言清晰(精选9篇)

语言清晰 篇1

摘要:高等教育的发展, 对教师的讲课语言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教师讲课语言清晰度的方法, 在大型试听室中对教师进行了实际的测试实验, 并分析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很好的评价教师的语言清晰度。

关键词:试听室,语言清晰度

随着国家发展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 各高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语言清晰度,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试验的目的就是要确定教师的语言清晰度, 给出确定的结果后, 根据具体的测试结果再对教师做全面的评价。

一、大型试听室的主要声学特性

本大型试听室基于自然声传播为主而设计, 总容积2231.496m3。看台共有上下两层, 在上层的前方设置有分区活动隔声屏障, 通过隔声屏障的升降来改变大厅的容积 (其中二层体积为484.38m3) 。下层主测试厅测试席位400个。讲台两侧是八字台口设计, 顶部有9块反射板, 侧面有6块反射板;试听室侧面上方有24块 (1.2m×1.2m) , 360°可旋转式吸声结构;顶部有45个 (1.5m×1.5m×0.7m) 吸收低频的吸声井;墙壁四周从大厅地面到1.2m (试听者坐姿时耳部与地面的距离) 高度均采用三角柱型声扩散体。本试听室精心设计了上述一系列可调混响时间的装置, 可以 (对于音乐信号和语言信号) 把混响时间调到最佳。此外还使用ODEON软件模拟了最佳音质, 并使用PULSE系统对现场进行了实际测量, 然后对两种实验所得数据进行了对比, 结果非常吻合。

二、语言清晰度评价方法

1. 语言清晰度的客观评价物理参数

一般地, 评价语言清晰度的客观物理参量有二类[1]:

(1) 基于声能比概念, 把直达声和早期反射声作为对语言清晰度有用的部分, 而把后期反射声和噪声作为对语言清晰度有害的部分。通常把直达声后50ms (对于音乐可以延长到80ms) 以内到达的反射声称为早期反射声, 它对直达声有加强、美化的作用;而在此之后到达的反射声 (即后期反射声) 有可能形成回声干扰。与早期反射声的时间分布有关的指标有清晰度D50 (对语言信号) 和明晰度C80 (对音乐信号) ;

(2) 语言传输指数STI。STI法是使用了模拟发话人声特性的测试 (调制) 信号并通过房间后调制指数降低的程度来比较客观评价有关语言清晰度的传输质量。

2. 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方法

1929年, Fletcher最早提出了清晰度测试方法。语言清晰度的测试方法, 一般是利用由发音人和听音人组成的测试队伍, 以一定的发话声级和发话速度, 在现场 (当发话人在现场直接发音不便时也可以播放事先录好的磁带) 测听并记录或者是选择由发音人按试验材料 (字表, 音节表等) 发出的字、音节, 然后统计听者正确辨认的字或者音节的百分比。

3. 利用大型试听室进行语言清晰度的主观评价测试

一直以来, 语言清晰度是用来评价厅堂声学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的一种新的方法是用音质控制优良的大型试听室对发音者进行语言的清晰度实验。声母清晰度[2,3] (字表中每一行中五个字的韵母相同, 声母不同) 对物理参数反应灵敏, 应用较多, 本文采用此种音节清晰度测试方法进行汉语语言清晰度主观评价。

三、实验准备及过程

试听室的混响时间, 可以针对不同的声源进行适当的调节。本实验的设置方案为:侧面上方的360°可旋转式吸声结构角度设置为45°;二层活动隔声屏障为收起状态。在此条件下测得的中频500Hz混响时间为1.30s。

1. 发音素材

本实验所用发音素材参照了南京大学包紫薇教授制定的“小闭集式汉语清晰度测试方法”中的发音素材[4], 我们用此素材制订了测试表。完成测试表制定工作后, 预先进行了检验可行性的预测试。预测试结果表明:在自然声状态下, 如果发音人按照规则要求发音朗读, 听音效果非常好, 正确率90%以上。

经考虑并实际测验, 本文对发音表做了一定修改:将发音表的20个字两两组合, 最后形成10组, 每组两个字, 相应的记录表也做了修改;但是听音人在选择答案的时候, 仍然是分开选择。修改后的发音表、听音表如表1和表2所示:

本文的实验是针对每一位测试者, 为公平起见每位测试者需要不同的测试表, 因此我们需要随机排列不同的测试表来满足要求。此项工作由人来进行既繁琐又费时, 并且会掺杂人为因素。所以在挑选发音材料的过程中, 用Matlab编程方式建立了字库, 并使用Visual C++和Matlab混合编程, 实现用计算机根据要求随机选取测试汉字, 此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并合理的生成测试图 (见图1) 。

2. 发音人

本文所涉及的试验, 发音人是来我校参加培训的西部各省 (主要是来自陕西、湖北、甘肃、河南、贵州等地) 的教龄十年以上的教师, 共18人。具有特定的地域代表性。

3. 音方式

前面说过, 语言清晰度跟发音人的口音有一定关系, 所以在本实验中不但要测试普通话模式下的语言清晰度, 还加入测量方言模式的语言清晰度, 在做标记时, 用○代表发音人普通话模式, √代表发音人方言模式。

4. 听音人

本实验对参加培训的所有的教师都做了语言清晰度测试的实验, 所以每位教师既是发音人又是听音人,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 能够在实验中保持精神集中和独立作答, 因此无需再对其进行培训。

四、试验结果分析

1. 本底噪声及发音者声压级

当语言等声信号在试听室中传播时, 原则上只要本底噪声足够低 (通常要求不超过35d B) , 则仅靠自然声源到达座位位置的声压级, 就可以产生相当高的语言清晰度。如果被测声源声压级高于本底噪声10d B以上, 则后者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若二者之差不足10d B, 须对测量结果加以修正;若二者之差小于3d B, 测量结果无效。本次试验采用在主测试厅选取9个点分别测试本底噪声 (计入风声、汽车声以及行人的说话声、脚步声等等) 和测试者的声压级。本底噪声平均值为33.71d B, 测试者最低声压级都高于50d B。所以可以认为本底噪声对所测结果没有影响。

(左图为普通话右图为方言)

2. 语言清晰度的计算

测试完毕后, 对听音人的判断进行核对, 算出每个听音人听对字数占总字数的百分比, 进行“猜测修正”后, 即可得清晰度百分数:

设发音字数为T, 听对字数为R, 听错的字数为E, 测听记录时每个字可供选择的字数为N, 则猜测修正项为:

则这张测听记录表的清晰度得分为

对于偏差特别大的结果 (即远低于或远高于测试平均值的结果:偏低表明听音人注意力分散, 偏高则表明听音人对发音字表有先验信息) , 都应剔除。应用上述公式处理后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 普通话模式下的语言清晰度比方言模式下的语言清晰度高。

图4为测试者在普通话和方言两种模式下的个人语言清晰度对比, 可以看出, 所有测试者在普通话模式下的清晰度百分比都比在方言模式下高。

3. 实验结果分析

由以上三幅图表,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 绝大多数测试者的普通话清晰度比方言清晰度要高。测试者大部分是来自西部的教师, 其方言的发音方式与普通话的发音方式 (咬字的清晰度以及口腔前部发音方式) 有很大的差别, 方言发音是带有自己地域性的发音, 其语言可懂度要比普通话低。这也与我们共知的事实相符。在测试的时候, 方言的清晰度要比普通话的清晰度低很多说明我们的方法和我们平时的模糊认识相吻合。我们将主观模糊认识变成定量的分析。为了验证这个结果, 我们在学校内请了几位方言接近普通话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做测试人, 测试结果表明, 他们的方言和普通话清晰度差别很少。

(2) N6, N7, N8三位测试人是来自相同的地区 (武汉) 。测试结果表明, 他们的普通话和方言清晰度测试结果相似。说明了语言清晰度与地域有直接的关系。

(3) N4, N9, N11号是我们测试过程中, 其普通话和方言都比较高的测试者, 我们就测试结果与这几位测试者进行了讨论, 此结果得到被测试者的认可。这几位测试者一致表示, 他们为了教好课, 使学生能听的更清晰, 自己平时很注重练习自身的普通话, 并且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同时, 自己方言的已经与本地人的方言有所不同。这个结果是对他们平时认真努力练习普通话的见证。这个讨论结果表明, 虽然测试者同是来自西部, 但语言清晰度差别很大这一结果的出现不是本文测试方法存在缺陷, 而是教师语言水平差别较大的一种体现。

五、结束语

本文实验探讨了用新的方法来测试教师的语言清晰度, 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此方法很适用于测试教师的语言清晰度。由此可知教师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 自身的语言清晰度是可以提高的。

参考文献

[1]T.Houtgast, H.Steeneken, The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in room acoustics as a predictor of speech intelligibility, ACUSTICA, 1973, 1

[2]GB/T15508-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声学语言清晰度测试方法[S],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5

[3]GB/T13504-1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汉语清晰度诊断押韵测试 (DRT) 法[S],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2

[4]孙广荣, 吴启学.环境声学基础[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语言清晰 篇2

基本解释

[释义]

(形)清楚,强调事物很好辨认,多用于书面语。

[构成]

并列式:清+晰

[例句]

发音清晰。(作谓语)

[同义]

清楚

近义词

明晰、清楚、明了、了然、明白、明确、分明、大白、懂得、了解、清爽、显露、真切、明显

反义词

朦胧、模糊、笼统、含糊、含混、混沌、微茫、明晰、恍惚、清楚、具体、明朗、明显、皎洁、澄辉、明确、分明、精确、清醒、浑浊

英文翻译

1.limpid; vivid; distinct; clear

相关内容

用清晰造句

他对此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你的新收音机声音的确清晰。

它的含义通俗易懂直观清晰。

表述清晰比用辞优美更重要。

他们是否有损于文章的清晰?

他具有清晰的表述能力。

经理摘下眼镜看看是否清晰。

波长越短,放大的物象越清晰。

该程序是比较清晰的。

洗出的底片十分清晰。

原件复印得十分清晰。

科尔的叹息清晰可闻。

他嗓音尖锐,但是嘹亮而清晰。

她继续讲下去,声音坚定而清晰。

电视图像不太清晰。

足迹还很清晰,她使劲地闻了闻。

鲁道夫厌恶地望着打字清晰的报告。

它对资料模型的轮廓描绘得更清晰。

语言清晰 篇3

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在2013年6月幸运的在广东美术馆看到了“当代的忧思——士者如斯”的何多苓个展,这次展览除了展出他少数的早期素描作品外,主要展出了他近期的作品。特别是2010和2011年所创作的作品,以“兔子”作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如果说《春风已经苏醒》让我们感到的是在表象的真实外还有隐藏的另外一种“真实”,通过这种隐喻和象征来让观者与作品产生一种共鸣,那他的新作品《兔子下山》、《兔子森林》、《兔子想飞》和《兔子和飞毯》等作品则更是将隐喻、唯美和抒情的手法风格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和高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何多苓的这部分作品让我感到无比震撼,而且这种震撼是瞬间产生的,我也相信很多人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我们常说:“画如其人。”何多苓并不像活跃在当代艺术画坛的张晓刚和岳敏君等人的作品那样有着浓郁的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化冲击力,他仿佛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向我们诉说和讲述着某种言喻。而这种言喻表现为他自己的一种特殊化的符号。在以往的作品中所出现的女性,常常是优雅的,但是在以“兔子”为主题的绘画题材中,女性做出了超出一般人可以接受范围的姿态。乍一看,很多人可能认为有调侃的意味,但何多苓其实是抱着一种很崇高的态度来进行表达的。很多女性内心深处有着很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意愿,她们希望能够无拘无束的去展现自己的个性,并不在乎是否符合时代或社会所崇尚的审美规范。所以,其实何多苓绘画作品里的动态是她们心中想要表达的感受和快乐。在他所处的年龄阶段,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持续不断的深入思考,让他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逐渐发生了改变。曾经非常推崇的某些东西,如今随着时间慢慢改变,但这些东西已然存在却又挥之不去。于是,当他重新去面对审视它们的时候,有种五味陈杂或者啼笑皆非的复杂心理。

原野、枯黄的草地和发灰的底色,已经告别了何多苓的画布。突然进入“蓝绿色的生镜像”。青紫和蓝绿的色调,如今主宰着何多苓的艺术世界。那里有长出兔子耳朵的美丽少女,有一味倾听的少年。诸如他的作品《兔子下山》和《兔子森林》中所描绘的,充满着童话般的气息。

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何多苓式”的诗意、神秘、唯美、敏感的气质。精灵般的兔子少女在生机盎然的幽静山林间休养生息,或是驻足凝视,山林既温柔的围绕、包容着她,又潜藏着未知的神秘等待着她的探索。虽然他的绘画技法较之前有着巨大的改变,相较于以前的作品,画面的整体气息变得圆润和柔和。他并没有去刻意的努力去刻画什么,人物与背景是相互影响和融合的,是一个整体。油画的厚重质感被稀薄、轻盈、犹如行云流水般的笔刷所替代,营造的是虚虚实实的幻境状态。色调以蓝绿色的冷灰为主,呈现出迷雾、梦幻般的效果。我想他之所以用这样一种色调,想带给观者一种暗示性的情绪和气氛。用一种纵情、舒放的笔触,是试图把中国山水画的笔触、方法用于油画尝试的结果。将中国符号引入绘画当中,来表现东方内在的精神生活。画面当中没有明显的色块,蓝紫色的细密线条在画里飞舞,整个画面仿佛笼罩着一层清清的薄雾,越亮的地方颜色越薄、越透气,但是层次很丰富。中国画的留白意境在此突显出来,在色彩稀薄的相互渗透中表现出流动感,借着变缓的潇洒笔触。看似宁静淡雅的色调里,不清晰的线条营造着不安和警示。以前的静谧和哀伤,多了外化的不安,充满了当代诗歌的晦涩。从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何多苓,从小酷爱经典文学和诗歌,他曾说过:“我真正的思考来自阅读,我把阅读当作精神故乡一样可以逃避在这边,就像进入另一个世界一样,跟我所处的现实世界完全没有关系,诗歌跟绘画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当我们看《兔子奥菲利亚》,何多苓再次引领我们走进了一个隐晦和诗性的梦幻世界。画面中的美丽裸女,表情和神态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何多苓将女主人公置身在一个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很常见的浴缸中,浴缸外被蓝绿色的、虚虚幻幻的野草所包围。女子、浴缸、水和野草这些物体并不在一个空间范围中,但是何多苓将它们组合起来构成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既有戏剧性又有几分荒诞色彩的场景。或许我们会被画面当中的美丽女子所吸引,但这种情绪并不强烈,因为我们不能获取关于她的相关信息,我们彼此间都是对方眼中的陌生人。

可能何多苓无意的让观众沉浸于他所编织的幻境当中,虽然他经常穿梭于现实与梦境、具象与抽象之间,但他总会隐约提供一些现象,让我们透过现象去思索其中隐含着的深刻的启示。奥菲利亚虽然出现在一片草丛中,但是它的处境是忧郁的,草丛周围仿佛被雾气所笼罩,一个浴缸将她与自然环境隔绝开来,似乎是两个不相关的世界。浴缸里的好像要将她淹没,她似乎被困在这浴缸中无法脱身,张开嘴巴挣扎、表情茫然,无法反击,仿佛有一种让人感觉不到的恐惧要将她吞没。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浴缸、裸女、水和草丛已经被画家赋予了新的思想,它们交织在一起昭示着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改变。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我们却深陷其中,没有了家园,只有迷途。画面当中的浴缸一方面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像一个密闭的空间将人囚禁其中。因此,观者似乎能透过作品看到自我本身,同时也看到画家对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环境的思考。

简历要陈述清晰 篇4

招聘者浏览简历不超过半分钟

汉王科技目前正在大型人才招聘网站上进行人员招聘。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杨金涛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公司网上招聘的筛选原则和流程安排。“学历是硬门槛,企业网上招聘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招聘简历按照岗位进行细分,然后按照职位的需求来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不同的职位有相应的学历要求,而之前有工作经历,尤其是在大型企业有好的从业经历的人容易通过网上的筛选。”

多年从事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杨先生对于网上招聘有他独到的见解,“网上招聘最关键的是个人给企业发出的简历或者网站人才库的个人资料。网上招聘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招聘人员要在一定时间浏览大量的个人简历。根据经验,招聘人员在每份简历上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半分钟,如果简历陈述清晰,经历非常吸引人的话,会顺利通过。如果简历对于个人特征和从业经历采用倒叙的方式表现,表述模糊混乱,那么很大的`可能是被筛除。”

那么,网上招聘的过程中,企业更青睐什么样的人?杨先生告诉记者,“从个人简历或者个人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应聘者以前的工作经历,并从中看出他的工作态度和以前的状态。有些人的工作经历是一步步往上走,在企业内部获得一些荣誉,说明他很优秀也很上进;并且参加过专业教育之外的培训,说明他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而在企业内部的岗位跨度比较大,说明他的知识面比较宽广,应变能力较强。这样的人比较受企业青睐。反之,频繁跳槽的人让人感觉他不能踏踏实实工作,很难博得企业的好感。”

卓识——清晰、持续的认识 篇5

清晰、持续的认识!

我们不难发现, 很多优秀或者卓越的企业, 其管理思想是非常清晰的。尤其是企业引领者是非常清晰的:能够清晰地认识环境和市场, 清晰地判断自己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与其他企业最大的区别是, 企业引领者和中层管理者都能清晰地阐述本企业的核心文化要素: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有人指出, 只要市场有需求, 清晰不清晰都不会影响企业获得利润, 很多企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什么都不清晰, 发展速度却超过了那些清晰的企业。如果我们只寻求短暂的高收益而不求长远, 那么这样的认识是不足为怪的。但很多企业一旦发展起来, 所追求的目标不是短暂的, 而是长久的、持续的发展。这样我们就必须让认识清晰化, 让清晰化的认识持续化。因为到目前为止, 还很少有企业在不清晰的前提下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让组织清晰化的认识持续下去, 必须有动态持续、清晰的准备。企业越来越大, 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相互交织和碰撞, 想一劳永逸地清晰是不现实的, 必须让企业不断尊重和融合各种思想, 使其归于企业的核心文化麾下。

尊重和融合各种文化, 并不意味着企业核心文化的衰减, 而是核心文化在丰富认识的同时更加清晰化, 而且在动态调整中持续清晰化。所有能够成为持续卓越的组织, 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在融合中清晰化的嬗变过程, 尽管这个过程, 有时候是艰难、甚至是艰险的。

清晰的陌生人 篇6

互联网初期曾经流行过一句话: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然而经过20多年来网络进化浪潮, 互联网上几乎留存了每一个网民的生活轨迹, 互联网正在成为人类自我记录的数据存储硬盘。人作为社会化生物, 其社会化生存正在迎来一场突变, 网络不仅突破了时间空间的藩篱, 大幅提升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转效率, 更重要的是, 人类在网络世界里拓展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公共空间。一个颇有意味的话题是:自由链接所产生的网络空间里, 人人之间如何缔结信任?

我们知道, 人区别于其他生物在于社会化关系, 脱开社会化关系氛围, 你谁也不是。而信任是人与人之间良性关系的重要基础, 信任是流淌在社会化关系管道中的血液, 社会运转秩序需要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在农业社会里, 这种信任往往是生长在血缘地缘业缘等具体时间空间里的。“熟人社会”讲的就是熟人圈层中的生意和生活, 轻易不要相信陌生人, 大家更信奉“日久见人心”。显然, 建立信任的时间成本是很高的。到了工业社会, 市场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要和陌生人打交道, 这个阶段陌生人之间建立或保障信用有两个途径:订立契约和多次博弈。前者凭借契约背后的公权力裁判威慑, 后者是信任磨合, 先礼后兵, 先以合作信任姿态, 若对方不合作, 再实施追惩。在博弈论中, 以牙还牙是胜出比例较高的一种博弈策略。但无论如何, 与陌生人建立信任的效率提升始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步入互联网时代, 问题随之而来。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化生存最重要的改变是突破时空局限, 与无数陌生人相遇。人的社会化关系图谱有了颠覆性的扩容和改变, 网络空间和社区成为这个世界不同角落里的陌生人穿越和汇聚的场所。那么, 在一个新的社会化关系图谱的背后, 无数的陌生人之间如何生成信任机制?

互联网是一个新世界, 在这个新世界里, 个体被解放为自由个体, 现实的世界、物理的世界被超越, 网络空间为自由个体的自由联盟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 互联网也为人的多维度、多元化生存发展提供了空间。从技术层面上看, 网络上所有人的真实生存印记都可以被留存, 网络空间中, 人是清晰可视的。互联网通过链接, 跨越时间和空间让地球成为村落, 人与人之间就是地球村里“清晰的陌生人关系”。

在传统社会, 和谁交朋友只能日久见人心, 因为信息不对称。在数字化时代, 只要下工夫, 人人都可以一眼望穿秋水。互联网是神奇的记录仪、海量的记忆体, 你是啥鸟地球人都能知道。更要命的一点是, 你一旦作恶, 互联网就会留下痕迹永不消退。以往是恶有恶报, 但多是时候不到, 而网络世界则流行“现世报”。可以说, 自由开放的互联网促成了信息透明对称, 客观上也塑造了惩恶扬善的规则效应, 这就从根本上设定了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

正是由于互联网自我进化、自我生成的信任机制,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才能如此突飞猛进。记得互联网电商大鳄马云在一次演讲中曾说过:“淘宝网上每天2400万宗交易其实就是2400万份信任!”看来, 长着外星人面孔的马云目光果然犀利。在互联网时代, 人类终于学会了和陌生的同类打交道, 尽管互联网也给一些人带来了“失控”的烦恼, 但是, 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比以往的现实更多的互信, 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会。

考场作文如何让思维清晰 篇7

一、审题立意保方向

考试作文是带着镣铐的跳舞,你“舞术”再高,也只能在这个舞台上,按照出题者给你的标准完成舞蹈动作,即作文的要求。如果你偏离了出题者给你的标准,离开了这个舞台,你自己觉得这个舞再美,阅卷者都不会给你分。审题立意如果掌握以下几种方法,就会抓住命题者的意图不至于偏题。

1.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如2014年高考广西卷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关于农民工老王住院、受助、回报的故事,那么提炼这个故事,抓住其中的共性,我们可以得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共创和谐社会的主题。

2.抓关键词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如2014年上海卷: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这则材料所表达的意蕴具有很强的思辨性,但是关键词就是“选择,穿越沙漠,道路,方式,自由;必须穿越,不自由”。所以作文立意相关的关键词应该是“自由与不自由”,自由与不自由的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定要在文章中阐发明了的。

3. 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以2014年高考全国卷1为例,所给的材料是关于“山羊过独木桥”这一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在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引发了巨大争论。那么,从“引发争论”这个结果的角度谈,为什么会引发激烈的争论?他们没有选择像山羊抵角。而“规则”暗含了要“山羊抵角”。其实就是强调“竞争”,而竞争是残酷的。而最新情况是,有这么一组选手相遇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他们是没按规则友好和平的“竞争了”。其实他们也算是“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并不算违规。规则的制定不妨人性化一点,不仅可以体现公平公正,也可以体现友爱互助。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学会变通,在没有细化的规则中,找到突破口。

4.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作文题目材料是关于给野生动物喂食的,材料中的“动物”、“野生动物”,我们可以将其引申到人,如由“人喜欢动物”引申到父母对子女的喜欢,引申到长者对下辈的爱护,由此我们就可以写“爱与害”、“动机与效果”、“教育方式”等方面的话题了。

二、明确文体不走样

虽然很多作文题目的要求都是“文体不限”,但“文体不限”是指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戏剧等不限,不是说“文体不分”。例如有些同学开篇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观点,百字左右,接着就详尽地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六七百字左右,然后突然想起是写议论文,最后写两句草草收尾。记叙、议论是文体的基本特征。如果确定写记叙文,就要筛选出能表现主题的事件,并加以丰满拓展,对其中的人物做多角度描写,扩展其中的细节元素,仅以少量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如果确定写议论文,就要准确鲜明的两处观点,举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搭建基本的论证框架,最好能用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并能联系实际做思考。

三、理清结构显清爽

无论你决定写什么文体,定好之后,就认真构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需要什么样的素材,需要什么表达方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写作时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文章结构层次及思路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章安排段落结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是“纵式”和“横式”两种。分析段落结构,应当注意不同文体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以及同一文体在结构上的变化。如: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层次有以下方法:1按时间先后划分;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议论文有以下常见的结构形式:1并列式;2递进式(按逻辑顺序);3总分式(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四、列好提纲少彷徨

提纲是作文的基本框架,就像人体的骨骼,前面的审题立意、明确文体、理清结构都有眉目了,就可以列提纲打框架了。三言两语把前面的内容写在稿纸上,就像绘画时站在你面前的模特,作文时你就会很迅速、很果断地下笔而不会彷徨犹豫,下笔无言或混乱了。列了提纲,你就知道写什么,并且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此写出的文章就有系统、有层次。列提纲既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又能让你的文章层次清晰。以全国卷1为例:

首先根据立意,确定好文体。如果要写记叙文,就要明白需要写一个什么样的事件才能反映“打破常规”获得双赢的主题,如果要写议论文,就要写清楚“如何”打破“什么样”的常规,正面的例子举什么,反面的例子举什么,引用什么名句。最后提纲如下:

观点:打破常规,获得双赢。

文体:记叙文。(用倒叙的方式开头)

事件:班级里的一个差生被新班主任用非常规的手段转化的事件。

结果:差生不再搞破坏,能和同学和睦相处,并用心学习。

经过:老师假扮他失踪多年的父亲,与他书信交流。

起因:差生因同学嘲笑而将教室的门踢坏被新班主任老师重视,从而对他展开调查。

浅谈高清晰度电视 篇8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 导致数字视频处理能力成几何倍的增长, 光学器件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 这些都给广播电视进入全高清时代创造了条件。作为广播电视从业者, 有必要更加全面的了解高清电视, 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本文将分三部分来细说高清:一:什么是高清。二:种类及特点。三:高清拍摄的一般技巧

1 什么是高清?

首先, 高清相对标清来说, 从图像质量上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主观享受。高清强调的是图像效果, 而不是数字指标。ITU (国际电信联盟) 的定义:高清晰度电视应是一个透明系统, 一个正常视力的观众在距该系统显示屏高度的三倍距离上所看到的图像质量应具有观看原始景物或表演时所得到的印象。

2 种类及特点

高清的种类很多。在标清时代, 电视格式存在着PAL和NTSC两大彩色制式, 基于这两大制式演进的高清数字电视格式有很多种, 现在最常见的是1080i和720p两种。1080i是隔行扫描线数, 720p是逐行扫描线数。

1080i和720p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需要从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清晰度来进行比较:1080i每帧图像为1080×1920=2073600像素, 每秒传送30帧, 每秒传送的是62208000像素。720p每帧图像为720×1280=921600像素, 每秒传送60帧, 每秒传送的是55296000像素。

从每秒传送的数据量来看, 两种格式的差别不大。基于此, 隔行扫描格式与逐行扫描格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080i可以产生较高的静态图像清晰度, 而720p可以产生较高的瞬态图像清晰度。

3 高清拍摄的一般技巧

习惯了标清时代的摄像机, 进入高清摄像时代, 很多摄像师感觉高清摄像机难用, 经常聚焦不实, 图像偏暗, 画面变化节奏偏快。我们就要从原因入手找到解决的方法。

3.1 聚焦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聚焦不实呢?这是因为, 在同样尺寸取景器上, 高清清晰度是标清的两倍, 调焦比标清困难。这就要求摄像师要熟悉高清摄像机的两个特殊功能:1.充分利用寻像器的Peaking功能。2.用好辅助聚焦功能。

3.2 高清景深比标清小。

D像素尺寸比SD小, 约为1/4, 则相当于HD的弥散圈小于SD, 因此HD的景深小于SD。

高清像素尺寸约为标清的1/4, 相当于高清的弥散圈小于标清, 因此高清的景深小于标清。

3.3 画面抖得厉害。

很多摄像师都有这样的反映。这是因为画幅比不同对拍摄有影响:16:9画面变化感觉比4:3画面快一些。在拍摄时, 画面推拉摇移的速度应缓慢一些, 以便画面的变化有一定的节奏感。否则给人的感觉就是画面抖得厉害。

3.4 画面好象有点暗?如下图:

这就是画面感觉暗的原因。

基于以上四点, 我们总结高清摄像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下:

1:必须改变4:3拍摄时的构图方式, 适应16:9的大视角构图拍摄。

2:摄像机的焦点控制, 特别是跟焦拍摄, 必须注意焦点和景深的把握。

3:推、拉、摇、移要尽量让镜头稳, 多用三脚架, 运动的画面使用快门。

4:拍摄电视剧或广告这些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时, 多使用灯光, 尽量达到自动光圈值在f=5.6---8这个范围, 这时拍摄图像的景深和层次感会比较好。

5:注意机器的防尘、防水, 保持镜头清洁。

4 总结

高清相对以前的标清, 从画面色彩、细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4K、3D这些新的电视技术将逐渐的普及, 这要求我们专业电视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新理论, 新技术, 为老百姓提供越来越逼真的画面视觉体验。

摘要:近几年来, 高清电视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 各家电视台都在逐步从标清电视向高清电视过度。本文作者从电视台专业技术人员的角度简单易懂的表述了高清的定义和概念, 以及高清拍摄和标清拍摄的区别。

清晰成像不只是提升分辨率 篇9

比如彩色超低照成像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虽然1080P的分辨率是D1的5倍左右,可在微光场景中,最早的一批1080P摄像机的图像质量并不比当时的D1摄像机好多少,甚至可以说不如D1摄像机的图像质量。这是由于Sensor靶面面积的限制,像素越高,单个像素点的感光面积反而越小,所以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反而成像质量不高。直到安讯士推出“觅光者”技术之后,彩色高清低照的效果才逐渐改善,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的1080P星光级摄像机也已经非常成熟,达到了非常好的彩色超低照效果,如图1所示。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除了分辨率,摄像机如何适应恶劣的环境也是影响清晰成像的关键因素。彩色超低照成像、宽动态、强光抑制、SMART-IR、电子透雾等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摄像机的清晰度,也获得了安防界的一致认可,业内的主要厂商都有对应技术的摄像机产品。下面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除此之外几个刚出现的新技术。

1 光学透雾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会有疑问,因为光学透雾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一台普通的摄像机配合一个透雾镜头就能实现,并不是新技术。而且这种方式虽然有很好的透雾效果,能适应恶劣的雾霾天气,但由于透雾镜头非常昂贵,并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其实这里提到的光学透雾是指摄像机本身集成光学透雾,并不需要透雾镜头配合就能实现非常清晰的图像效果,所以不会存在成本太高的问题。在目前城市雾霾污染都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支持光学透雾摄像机的出现将改变以往城市监控系统“雾里看花”的情况,宇视56系列枪机已经将光学透雾作为标配。

2 随动补光

在无光环境中必须通过补光才能采集到图像,球机由于变倍的功能,通常需要多级补光来适配不同的变倍数,所谓多级补光是指球机内有多组不同补光距离及角度的补光灯,在球机机芯变倍时进行切换,如在广角下开启近距离补光灯,在长焦下切换到远距离补光灯。但由于以往的补光灯的补光角度都是固定的,在机芯变倍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补光强度的突变,且部分焦段下容易造成“手电筒”效应。

而随动补光是业界最新推出的补光技术,在球机变倍过程中,补光的角度也会进行调整,保持始终略大于镜头的视场角,从而保证补光的效果,提升夜间监控的清晰度,如图2所示。

3 网络自适应

除了图像处理方面的因素,对图像清晰度影响非常大的还有网络因素,即网络的丢包与延时很容易造成图像的卡顿,严重的时候基本就无法看了,所以抗网络干扰的能力也是好摄像机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目前业内最好的摄像机采用的第三代网络自适应技术能保证在5%丢包的情况下图像无明显卡顿,在网络复杂的监控系统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提供清晰图像的一个重要保证。

上一篇:提高电厂效率下一篇:3D立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