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理论与诗歌教学

2024-09-08

模糊理论与诗歌教学(共7篇)

模糊理论与诗歌教学 篇1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为实践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所显示的实际发展程度, 与儿童经由成人指导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时所显示的潜在发展程度之间的距离”。这一全新的“距离”概念使人们认识到, 经由科学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新水平的行为方式,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为此, 我们尝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古诗教学, 努力推进古文教学实践的发展。

一、理论应用的依据

(一) 现有与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即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关于这两个水平, 前者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后者指一定的、尚未完成, 且在一定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以及由此形成的心理机能, 表现为个体以现有机能无法独立完成但在外在帮助下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任务。

(二) 教学最佳期

教学最佳期随最近发展区的变化而变化, 指最低教学界限和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教学是将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相对于新的现有发展水平, 又出现新的潜在发展区, 因此说明的是最近发展区的动态发展特征。维果茨基认为:“发展的过程并不总是符合教学过程的, 发展过程跟随着建立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最近发展区为教学提供依据, 最终实现学生进步的真实性。

二、理论应用的实践

我们通过“确定最近发展区—把握教学最佳期—理性教学促发展”的教学步骤, 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古诗教学中。

(一) 确定最近发展区, 形成认知

确定最近发展区是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首要步骤, 因此教师需要在古诗教学中帮助学生创造新的潜在发展区。

1.依音识字

字音与字义联系甚密, 校正字音对于理解词义极有帮助。例如:

(1)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2)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以上“见”字形体相同, 但读音不同。 (1) 中读jiàn, (2) 中读xiàn。

2.析形求义

从字形上来看, “见”的甲骨文字形为 , 金文字形为 , 小篆字形为 , 《说文》:“见, 视也, 从儿从目。”儿象人形, 目象夸张的眼睛。由此可知, “见”的本义为看到。可以再现词义的引申脉络, 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 “见”与“现”是为引申义造字的古今字。例中“见”字为引申义, (1) 中指“见面”, (2) 中指“显现”。

(二) 把握教学最佳期, 总结规律

在积累一定量的材料之后, 应适时地总结规律, 形成系统性的词语网络, 更新教学最佳期。

1.系联字义范畴

例如, 观察古诗, 可以从偏旁的角度发现造字记词的规律。如右表:

2.辨析同义关系

对常见的同义词进行辨析, 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精确性。例如:

A1:远看山有色 (王维《画》)

A2:举头望明月 (李白《静夜思》)

B1:近听水无声 (王维《画》)

B2: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A组, “看”侧重于一般的看, “望”侧重于远看。B组, “听”强调听的过程, “闻”注重听的结果。通过比较, 使得学生对词语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三) 理性教学促发展, 提升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领略词语的内涵极为重要, 在此基础上, 再注重足够的量的积累, 逐步实现质的提高。

1.分析语境, 理解隐含之义

可以通过分析语境, 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隐含之义。例如:

(1)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晚”字表现诗人为赏枫叶停车时间之久, 可见诗人对被霜打过的枫叶的深爱。诗人爱枫叶的火红鲜艳, 爱其耐寒、富有生命力的品性。这样, 就可以最近发展区为依据,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完成对词语“识记—理解—运用”的过程, 实施促进发展的教学, 优化了古诗教学。

2.超越感性, 到达理性王国

教学后期教师应尽力从唤醒感性到超越感性, 引领学生到达理性王国。例如:

(2)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杨花榆荚”与“雪”的搭配独特, 可以说是不合逻辑的配置式。这是因为作者使用了陌生化的语言形式, 与“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中的“冰”与“心”一样, 使用了词语不合常理的搭配, 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自由等的珍爱之情。

三、小结

最近发展区理论符合儿童心理机制的发展规律, 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最佳期”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两个最重要概念, 其中最近发展区决定教学最佳期。

因此, 最近发展区理论能以其特有的方式指导古诗教学, 有效推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目前, “最近发展区”理论已被世界范围的学者和教育者接受并利用, 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从理论对实践的影响看, 它有助于我们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在教学与发展的合作活动中, 不被“教”给个人, 而是适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独特的理解, 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模糊理论与诗歌教学 篇2

关键词:模糊逻辑,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

1 引言

随着模糊信息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将模糊技术与神经网络技术进行融合, 能够构造出一种可“自动”处理模糊信息的模糊神经网络或称自适应和自动学习模糊系统。模糊神经网络同时具有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优点。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可以实现知识表示、存储和推理三者融为一体, 在知识获取、自适应学习、联想推理等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优越性。

2 模糊神经网络的产生

1974年, S.C.1ee和E.T.1ee首次把模糊集和神经网络联系在一起。1989年T.Yamaka Ma提出了初始的模糊神经元, 这种模糊神经元具有模糊权系数, 但输入信号是实数。1992年, 他又提出了新的模糊神经元, 这种模型的每个输入端是模糊权系数和实权系数串联的集合。同年, D.auck和R.ruse提出用单一模糊权系数的模糊神经元进行模糊控制及过程学习。1990年至1992年期间, M.M.Gupta提出了多种模糊神经元模型, 其模型中有类同上面的模糊神经元模型, 还有含模糊权系数并可以输入模糊量的模糊神经元。从此, 许多学者对模糊神经网络技术不断进行研究, 并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各种问题解决中。

3 模糊逻辑与人工神经网络的比较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在知识获取、存储方式、表达知识和推理解释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神经网络由于是模拟人脑神经元功能, 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数据的直接处理能力, 而模糊逻辑方法则模仿人脑的逻辑思维, 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知识表示能力。但是传统的神经网络不适于表示基于规则的知识, 在应用于故障诊断时常常发生误诊现象。模糊方法适用于测量值少且无法获得精确模型的系统, 但该方法不具有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 无法进一步积累和修正诊断知识。因此, 将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结合起来, 克服传统神经网络不能很好处理边界分类模糊数据主故障误诊问题, 同时使得基于规则的结构性知识能够得到学习和调整。

4 模糊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一般而言, 一个模糊神经网络可由5层组成。第1层为输入层, 它包含对应于模糊神经网络可感知输入个数的神经元, 其作用是将输入值传送给第2层 (输入模糊层) 中的模糊单元, 将输入值转换为一定的模糊度;第3层为中间层, 其功能与一般神经网络相同, 由它提供可供概括化的相互连接与处理;第4层为输出模糊层,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受经中间层处理的数据, 并按照模糊度函数将这些数据进行非模糊化处理, 即转换为与网络输入值相应的量;第5层为输出层, 其作用是给出问题确定性的求解结果。

5 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

模糊神经网络在学习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等方面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预测控制为例进行简单的介绍。

卫明社等人针对传统的农作物虫情预测方法如统计法、实验法和观察法都存在着诸如知识获取瓶颈,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农作物虫情预测方法。该文中的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有三个组成模块: (1) 输入模糊化模块。 (2) 学习推理模块。 (3) 输出清晰化模块。作者根据相关方面提供的数据, 采用快速BP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设定训练的目标误差平方和为0.01, 最大循环次数为10000次, 初始学习速率为0.05, 动量常数取0.95。经过15次训练后网络就收敛了。仿真结果显示, 模糊神经网络用于农作物虫情预测是可行的, 它结合了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优点, 推理速度快, 知识表达准确, 符合实际的需要。

6 展望

模糊神经网络是智能控制理论研究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拓展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范围, 寻找一般模糊集的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2) 开发模糊神经网络的相关硬件产品。可以预见, 随着理论的向前发展, 随着工程应用的进一步深入,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必将不断丰富和完善, 从而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雷, 付焕森, 韦凯, 蒋峰.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感应加热电源机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 2007, 41 (12) , 93-95.

[2]王爽, 朱栋华, 王家凯.模糊神经网络的理论与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 2007, 28, 98-100.

[3]张凯, 钱锋, 刘漫丹.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综述信息与控制, 2003, 32 (5) :432-435.

模糊理论与诗歌教学 篇3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与识别,三角模糊数

2. 苏州工业园区安华物流系统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21)

近年来,全球化的浪潮促使供应链的触角延伸至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农产品行业也不例外,农产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延伸以及农产品自身的一些特性使得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不断增高。一方面,全球化的采购、销售和运输等使得农产品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散到全球市场,导致风险管理难度极大; 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周期性、易耗性等特点,农产品供应链成为一类对物流、仓储、运输和配送的要求都较高的特殊供应链,其脆弱性更强、运作风险更大、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弱、协调更难。

1 主要文献综述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比如文献[1] 界定了供应链风险的概念,并从管理的角度探讨风险及风险分担,构建了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文献[2] 至[5] 从多个角度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和展望,主要回顾了供应链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等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对于供应链风险分析和评价方法方面,丁伟东等[6]提出了供应链可靠性评估矩阵,通过模糊综合评估的方法计算出各节点企业的风险大小。Hallikas等[7]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的角度半定量化地研究供应链风险评估。Tobias Schoenherr等[8]则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来评价供应链风险。此外,近年来供应链风险评估领域还涌现出其他一些方法,如OWA算子[9]、支持向量机[10]、金融工具CVaR[11]等。

针对特定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方面,Hardaker[12]针对农产品的季节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进行分析,指出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供应链自身的高风险性。徐娟等[13]将生鲜农产品突发事件分为3 类,并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引入贝叶斯网络推理算法,构建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突发事件贝叶斯网络风险评估模型。Diabat等[14]利用解释结构模型( ISM) 建立了一套分析食品供应链的模型,将风险分为5 类并且讨论了风险的缓解措施,最后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张东玲等[15]从质量安全的视角,根据农业规范标准建立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基于Logistic回归的联立方程模型,给出了供应链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的方法。刘永胜等[16]的综述则从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评估指标选取、风险评估方法等3 个方面对近年来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专家以及学者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供应链风险,并在一些领域内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还有诸多方面需加强: ( 1) 缺乏对供应链风险系统性的研究,供应链网络日益成为一个高风险的复杂系统,以往研究多是针对供应链中某几个实体的运作状况来分析风险,缺乏对供应链衔接阶段风险的研究; ( 2) 缺乏依据风险因素的属性来进行风险评估的研究; ( 3) 实证研究偏少,且方法大多采用的是一些数理定量方法,还不够全面。本文考虑一个3 阶段跨国农产品供应链,以国内生产商为核心企业,充分考虑该供应链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构建了一套跨国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识别框架模型,并识别出内外部和衔接阶段的各个风险因素; 引入模糊三角数,邀请专家依据风险属性进行评分,考虑评估者的风险态度和评估权重、供应链风险属性的权重等,有效降低了评估过程中的主观性; 最后,结合算例对评估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

2 跨国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识别框架模型

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目前,关于供应链风险因素识别比较早的是Kraljic等[17]的研究,该研究提出一份采购组合管理框架,并考虑了由外部因素所引起的不确定性和供应中断问题。此后,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构建供应链风险识别框架,如国内学者马士华将供应链风险归纳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风险因素识别的研究成果,详见晚春东等[18]的综述。

本文针对一个由国外供应商、国内生产商、国内分销商组成的三级跨国农产品供应链,结合流程图法、情景分析法等方法手段,从整个供应链系统出发,构建了一套多阶段的供应链风险识别框架,如图1 所示。

供应链的链式结构决定了其风险遍布整个系统,所以在识别风险因素时,不能仅仅考虑供应链上各实体产生的风险,也应该将连接各个实体的部分纳入整个风险识别框架中,因为一旦这些链接风险产生,也将导致整条供应链中断或者延迟,本文将这部分风险称为中间风险。中间风险主要涉及国际贸易摩擦、物流运输中断、供需不协调问题等,对中间风险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协调供需不平衡风险,保证整条供应链的完整。如表1 所示细分了内部、外部及中间这3 大类风险。

3 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3. 1 相关定义

它的期望为ERij= ( aij+ bij+ cij) /3Rij的左右期望分别为:

定义2: E{ Ek| k = 1,2,…,p} 为专家数,组成一个多人评估小组; Y{ Yj| j = 1,2,…,m} 为供应链上的风险属性; X{ Xi| i = 1,2,…,n} 为评估空间集,即共有n条待评估供应链; 专家Ek对供应链风险的评价是一个模糊语言评价,可以转化为一个三角模糊数,记为Rkij= ( akij,bkij,ckij) ( i = 1,2,…,n; j = 1,2,…,m; k= 1,2,…,p) 。Rkij表示风险评估专家Ek针对供应链xi∈X( i = 1,2,…,n) 在不同风险属性yj∈Y( j = 1,2,…,m) 上的评估值,以一个三角模糊数表示。因此k个专家对m个风险属性的模糊评价可用下面的模糊决策矩阵R表示:

一般而言,专家群体中各个评估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有风险厌恶者,风险中性的,也有对风险持乐观态度的,以及专家的个人经验、知识水平、经验等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评价供应链风险时对风险属性以及重要性程度的看法也是一个模糊语言,可以采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本文采用的划分方法如表2 所示[20]。

模糊理论与诗歌教学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最早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建立的工程控制理论在科学技术领域飞速发展,控制理论对生产力的发展、尖端技术的研究、尖端武器的研制及对非工程系统包括社会管理等方面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控制理论在它建立后的短时期内便迅速渗透到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

各种工业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自动化水平也日益提高。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受多因素的干扰而使自动化水平的优点逊色,包括PID控制理论在内的相关控制理论从此应运而生。目前,PID控制器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热工和轻工等领域,特别用于具有典型动态特性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的控制,可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目前大多数工业控制器都是PID控制器或其改进型控制器。尽管各种新型控制器不断出现在控制领域,但由于PID控制算法的各种优点,如原理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及鲁棒性强等,PID控制器仍处于主导地位。随着PID控制器的不断应用及发展,其改进型的控制器也在不断出现,相应的控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完善,结合MCU和PC的智能控制也大量采用PID算法,特别是对于复杂系统应用较为广泛的模糊PID控制器。

针对越来越复杂的控制现场以及越来越高的工业控制要求,提出了一套新型的PID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设计基于PID算法原理及数字化实现方法,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并采用参数自整定原理实现。研究搭建相应的RC一阶电路硬件调试平台,通过相关软件设计,完成PID闭环控制器的调试,实现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PID控制系统的相关功能,系统采用高精度A/D及D/A保证系统数字化精度要求,实现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实验表明,该控制系统均能满足各种控制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系统以PID控制器为核心,根据控制对象确定控制目标,通过相关研究及评价, 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完成系统的PID闭环控制过程。

1.1 PID控制器

参数自整定模糊控制是以先验知识和专家经验为控制规则的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模拟人的推理和决策过程,因此无须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就可以实现较好的控制,且响应时间短,可以保持较小的超调量。鉴于本系统设计要求在于对PID算法及参数的整定分析,使系统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因此系统PID算法实现选择基本PID控制器,以实现PID算法的数字化。PID控制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典型的控制方法,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线性定常系统,大多采用经典控制方法,它结构简单, 可靠性强,容易实现,并且可以消除稳定误差,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满足性能要求,其结构图如图2所示。

PID控制器根据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反馈值y(t) 构成控制偏差,即:

其控制规律为:

式中:u(t)为控制器的输出信号;e(t)为控制器的偏差信号,它等于给定值与测量值之差;KP为控制器的比例系数;TI为控制器的积分时间;TD为控制器的微分时间。

1.2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是模糊集合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模糊集合化、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智能控制, 它具有许多传统控制无法比拟的优点,其基本原理如图3所示。它不需用精确的公式来表示传递函数或状态方程,而是利用具有模糊性的语言控制规则来描述控制过程,因而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控制的对象修改基本的模糊控制器。控制规则通常是根据专家的经验得出的,所以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就是从行为上模仿人的模糊推理和决策过程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的核心部分为模糊控制器,控制规律由微机程序实现。其实现控制算法的过程描述如下:微机经过中断采样获取被控制量的精确值,然后将此量与给定值比较得到误差信号,一般选误差信号作为模糊控制器的一个输入量。把误差信号的精确量进行模糊化变成模糊量。误差的模糊量可用相应的模糊语言表示,得到误差的模糊语言集合的一个子集( 是一个模糊矢量),再由 和模糊控制规则(模糊算子)根据推理的合成规则进行模糊决策,得到模糊控制量。

由系统总体框图可以看出系统采用RC一阶电路验证控制系统的优越性。系统把误差及其变化率作为输入语言变量,把控制量作为输出变量。考虑到变量的正、负性对误差、误差变化率和控制量~选用7个语言变量值即:{正大,正中,正小,零,负小, 负中,负大}={PB,PM,PS,0,NS,NM,NB}。

将上述模糊控制规则表1的模糊子集赋予相应的模糊数,则表1就变成了模糊数模型。该模型就相当于常规模糊控制器的模糊控制查询表。有了该查询表在后续进行控制中只需将模糊控制规则表中的模糊子集换成相应的模糊数,就可以得到所需的模糊数模型。这样修改模糊控制规则时就不需要进行推理运算,只需将表2中模糊子集换成相应的模糊数模型,就能获得合适的模糊数模型。根据表1可以得到KP,KI,KD三个参数的模糊控制表,见表2~表4。

表中,NB,NM,NS,0,PS,PM,PB分别表示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建立好控制规则后,建系统误差和误差变化率变化范围定义为模糊集上的论域,。 其模糊子集为。这样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模糊逻辑规则进行模糊推理、查表,从而得到PID算法的3个参数,进而调节控制量的输出。

模糊PID控制器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它大大提高了系统抗外部干扰和适应内部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减小了超调,改善了动态特性。与简单的模糊控制相比, 它减小了稳态误差,提高了平衡点的稳定度。为了满足在不同偏差和偏差变化率对PID参数自整定的要求,利用模糊控制规则对PID参数进行在线修改,便构成了参数模糊自整定的PID控制器。其实现思想是先找出PID的3个参数与偏差、偏差变化率之间的模糊关系,在运行中通过不断检测和,再根据模糊控制原理来对3个参数进行在线修改,以满足在不同的时对控制参数的不同要求,使被控对象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而且计算量小,易于用单片机计算。图4为参数自整定的模糊PID控制系统框图。

PID控制系统框图现在令积分系数KI=KPT TI,微分系数KD= KPTDT ,在不同的下被控过程对参数KP,KI,KD的自整定可根据以下规律进行:

(1)当较大时,应取较大的KP和较小的KD(以使系统响应加快)且使KI= 0(为避免较大的超调,因此去掉积分作用)。

(2)当中等时,应取较小的KP(使系统响应具有较小的超调),适当的KI= 0和KD(特别是KD的取值对系统的响应影响较大时)。

(3)当较小时,应取较大的KP和KI(以使系统能有较好的稳态性能),KD的取值要适当,以避免在平衡点附近出现振荡。

根据图4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系统框图所示,得到模糊控制软件设计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系统将采集的返馈量y(k) 与给定值r(k) 做比较,得到误差e(k) ,进一步计算出误差变化率ec(k) ,得到误差e(k) 及误差变化率ec(k) 后,根据之前建立的一套模糊控制规则, 对其进行模糊推理、计算从而得到系统调节所需要的PID参数KP,KI,KD。这样根据模糊推理整定后的PID参数,PID控制器计算出控制输出量。当然模糊规则的建立是根据之前对实际系统测量数据的分析,考虑到各种因素所得到的,此过程是非常繁琐和复杂的工作。因此必须对被控系统做出大量的观测、数据采集之后,采用合理的模糊推理方法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模糊控制效果,从而对之前PID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进一步提高。

2系统试验

系统实验被控对象为RC一阶电路,设计选用参数电容C为47 μF的电解电容,电阻R选择1 MΩ的金属膜电阻。控制电压由D/A输出,进入控制被控RC电路,反馈信号从电容上提取,送到A/D,此电压信号经程序PID算法之后得到控制量,随之再进入RC被控电路,这样达到闭环控制的效果。实际的RC一阶电路较复杂,传递函数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电阻的阻值及电容的容值存在一定的变换。同时由于电阻及电容自身的精度问题, 其阻值、容值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准确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比较困难。系统实验是在假设的理想条件下进行的,设计是通过对电容的充放电来实现PID算法的控制。假设电容最初的电荷量为0,即电容电压为0。 在软件实现PID算法时,设定初始电压u(0) ,然后通过D/A控制输出电压对电容进行充放电,A/D对电容电压采样后经软件PID算法处理后调节D/A的控制电压输出,如此循环,此过程中可以看到电容上电压的一个波动过程,为了更好地调节PID的参数,把对电容电压的采样信号通过单片机的串口端送到PC机,进行数据分析,然后调节PID系数及采样周期。最后让电容电压稳定在预设电压u(0) 。 从而到达PID算法闭环控制的目的。

根据系统单片机采样被控系统RC一阶电路电容上电压返回电脑的数据,系统的控制效果见图6。在初始预设电压为2 V时,电阻阻值为1MΩ 、电容容值为47μF 、 室温在27.5 ℃,参数KP,KI,KD分别取1.4,0.7,0.8时, 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第一个峰值为2.07 V,之后的第一个谷值为1.996 V。从串口传到电脑的数据来看两者之间包含14个采样数据,根据预设采样周期T=0.1 ms,及执行串口程序所需时间来看第一峰值与第一谷值之间时间在1.45 ms之间。

从传回的数据来看系统在电容初始电压为0 V时达到2 V预设电压时间在180 ms左右,当达到2 V预设电压后,基本稳定在1.988~2.002 V之间,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与振荡,稳态误差在0.1%~0.6%。控制器各项指标均能满足系统要求,该设计对模糊控制器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系统控制效果如图6所示。

3结语

本文研究与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PID控制器,提出了较一种新颖的PID控制方法,应用参数自整定方法实现模糊PID控制器参数自整定。通过试验表明该模糊PID控制器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对现代工业控制领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摘要:为了满足各种复杂控制任务,适应市场环境的千变万化,快速、准确及优质地完成各种工业控制要求,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PID闭环控制系统。系统设计以PID算法原理为基础,以数字化为实现方法,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并实现控制系统的参数自整定。研究搭建相应的RC一阶电路硬件调试平台,通过相关软件设计,完成PID闭环控制器的调试,实现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PID控制系统的相关功能,试验过程中使用高精度的AD/DA转换器确保系统的数字化精度要求,足以提升系统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实验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PID闭环控制系统能满足各种工业控制要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模糊理论与诗歌教学 篇5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灰色系统理论,模糊综合评价

1 引言

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 粗放型的快速发展基本已经走到了尽头, 虽然能源与高耗能的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效率的低下、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模仿和跟进的阶段等等。这样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没有延续性, 在国家间的竞争中也处于较低的水平。集约化、高效率、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而城市是各种层面创新重要载体和承接单元。因此, 进行创新性城市的全面研究, 具备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紧迫的现实需求。

自2009 年河南省洛阳市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以来, 在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 开展了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创新工作, 包括政府、企业的实践和探索, 也有科研院所进行的分析、总结与研究。相关的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认真总结几年来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 是下一步更好的进行创新工作安排的前提。

因此, 厘清各种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并给出构建科学有效的洛阳创新型城市评价方法, 是验证洛阳市创新城市建设成果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 对于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城市创新的分类的研究能够使各级政府更加清晰和明确的了解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本质和规律, 对于更好的促进和推动我国产业转型, 建设创新型国家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 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理论的分析和研究

国外在创新型城市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的比较早, 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查尔斯. 兰德瑞 ( Charles Landry) 提出了有机整体的创新型城市观点, 并给出了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构架体系和基本的运行机制与机理。比特. 霍尔 ( PeterHall) 认为创新型城市是社会和历史不断变迁的进程中, 新社会形态和新事物的融合与发展的结果[1]。詹姆斯. 西米 ( James Simmie) 认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创新能力培育, 是城市具备绝对竞争力的根本要素等等观点和理论[2]。

国内对于创新型城市评价的研究, 虽然起步较晚, 但也在不同的角度对创新型城市开展了全面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3]。例如, 学者陈爱萍, 马有才[4] ( 2009) 强调制度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型城市的关联性, 提出了两者之间互动式协同发展的模式。学者张序萍, 刘中文, 张峰[5] ( 2010) 将客观熵权与主观权重相结合, 通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指数, 对我国的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学者刘爱梅, 杨德才[6] ( 2011) 提出政府应从自主创新的环境、投入力度、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学者王欣, 傅咏梅[7] ( 2012 年) 提出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环境支撑是区域创新体制的关键要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创新环境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创新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学者吴价宝, 张勤虎[8] ( 2013) 进一步考虑动态因素,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方法, 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等。

从以上国内外对于创新型城市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研究成果来看, 国外的创新型城市实践与研究沿着两个不同的内涵和主线展开。 “the Creative city” ( 创意) 关注的是城市的人文和文化积淀, 强调的是在新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 城市的复兴和发展。例如, 意大利的米兰是举世公认的创意之都, 也是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名城。从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角度, 发觉和培育城市的未来发展和演进是创新型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视角。 “the Innova-tive city” ( 创新) 关注的是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新的基础条件要素、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政府的服务水平与运行能力、区域内不同类型、不同部类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的创新水平等综合要素演进、提升的水平和对策等问题。

我国在创新型城市的实践过程中, 包括进行的规律探索和理论研究, 基本沿着创新条件要素的归纳总结、创新型城市能力的评价、创新型城市绩效评价以及创新建设过程评价等方面展开。即沿用了“the Innovative city” ( 创新) 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开展研究和实践。

虽然国内许多学者对创新型城市的综合评价进行多方面的探讨, 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但是由于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实践与研究时间比较短, 目前, 对于创新型城市的评价还没有基本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同时, 我国国情与国外有一定的区别, 国内由于地域广阔, 城市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 文化和传统也有一定的差异, 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和素质、经济结构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等原因, 使得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判标准的把握, 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

如何对我国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给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是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进程中, 必须要面对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基于国内外进行创新性城市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 按照事物研究的普遍规律, 创新型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要素既有国内外研究的普适的因子, 也需要结合各个国家和地域不同城市的特点, 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评价指标。

首先, 根据以上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 我们提出由创新基础环境, 企业创新能力, 政府创新支持与创新产出情况四个纬度构建完整的评价框架体系, 参加见图1。

四个纬度分别从创新型城市进行培育和建设具备的基础条件, 从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相关的创新主体: 企业创新能力和和政府的支持水平, 从创新型城市建设最终的产出结果这三个层面进行构建。

在进行具体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时, 在四维评价体系的框架下, 考虑结合具体评价城市的发展情况, 进行三级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细化。下面, 我们结合创新型试点城市洛阳5 年多来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 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

3 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洛阳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

在四维综合评价体系下, 进行三级级指标的选择, 既要考虑可以清晰辨别和搜集的定量指标, 也要考虑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无法采用定量描述的因素。因此, 本文拟基于灰色系统和模糊数学理论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一方面可以很好处理评价中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 结合应用AHP确定评价权重可以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下面, 我们首先依据创新型城市四维综合评价体系, 结合洛阳市城市发展的实际发展情况, 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3. 1 基于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四维体系的三级评价指标构建

根据以上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四维框架体系模型, 同时考虑科学性、统一性、可比性原则, 结合洛阳城市自身的特点, 即在充分考虑以上指标构建的原则和自主创新政策特点的基础上, 依据四维评价体系, 每个纬度由5 个评价的指标构成, 即三级指标层由20 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具体包括:

创新基础环境: 包括基础设施件、知识和技术环境、创新文化环境、支撑服务情况、市场环境情况这5 个方面, 记为 ( X1, X2, …, X5) ;

企业创新能力: 包括企业自主创新主体水平、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企业自主创新产出、企业协同创新水平、企业对政策适应能力情况这5 个方面, 记为 ( X6, X7, …, X10) ;

政府创新支持: 包括政府对自主创新的认知水平、政府自主创新服务的能力、政府的科技投入程度、对自主创新政策的宣传力度、创新政策的有效性情况这5 个方面, 记为 ( X11, X12, …, X15) ;

创新产出情况: 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数量规模情况、发明专利授权数、科研项目成果和科技论文数量、本市拥有自主创新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数量、引进高科技人才和高新企业情况这5 个方面, 记为 (X16, X17, …, X20) 。

依据以上三级评价标准, 本文引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下面对于具体的分析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3. 2 建立样本量评价矩阵

为保证进行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的权威性, 本文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 对于已经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进行打分, 邀请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方面的m ( m≥5) 位资深专家对各评判指标进行评判。

设m ( m≥5) 位专家, N = ( 1, 2, …, n) 为n个评价指标, 给出样本矩阵D

3. 3 构建评估灰类和灰色模糊评判矩阵

上面3. 2 节获得了专家对于创新型城市定性指标的评定值。但其评价矩阵因为评价者在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偏爱等方面存在人为因素的偏差, 评估信息带有灰色性[9]。因此, 本节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处理专家对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指标的样本矩阵。

首先, 根据实际问题评价灰类, 确定评价灰类的等级数、灰类的灰数及白化权函数。

( 1) 依据预得创新型城市评价等级情况, 构建评价灰类序数E = ( 1, 2, …, e) , 其相应的评价等级结合记为S = ( S1, S2, …, Se) , 其中e表示有评估分类的个数。而灰数表示灰类下的一个数集区间, 这里记为。

( 2) 构造白化权函数, 根据分类数、灰色 ( 数集或区间) 建立白化权函数fE ( ·) , 其中E = ( 1, 2, …, e) 。

其次, 构建创新型城市灰色模糊评判矩阵。

设fE ( dij) 表示dij ( dij∈D) 属于第E = ( 1, 2, …, e) 个类评估标准的权值, 则灰色统计法确定灰数的白化权函数为

对于定性指标, 评判矩阵的灰色统计数为

可得到第个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的评价权值

通过归一化处理, 得到综合评价指标的单因素灰色模糊评判矩阵

3. 4 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综合评价的结果

为了得到客观和科学的创新型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本文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的组合权重, 设

其中, wi∈ ( 0, 1) 表示指标i的权重。

通过公式灰色模糊评判矩阵 ( 3 - 5) 和指标权重 ( 3 -6) , 可以得出白化的创新型城市综合模糊评判矩阵

评定风险评价的等级公式

最后根据P值对照评价等级S = { S1, S2, …, Se} 的值, 可确定创新型城市的评价等级。

3. 5 洛阳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的评价

依据3. 2 节到3. 4 节的灰色系统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 对洛阳市创新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 1) 创新型城市指标打分

依据3. 2 节到3. 4 节的灰色系统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 按照3. 1 节给出的20 个综合评价指标, 邀请10 位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方面的专家打分。为了便于专家评定, 规定打分范围为1—10 分, 数值表示建设情况趋好的程度。评价专家根据5 年多来的洛阳市实际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 针对20 个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评价进行打分, 得到专家的创新型城市评价的样本矩阵:

( 2) 设定灰类和白化函数, 计算创新型城市灰色模糊评判矩阵

依据3. 2 为评判洛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效果, 规定4 个评价灰类 ( 即e = 4) , 分别是 “优”、“良”、“中”、“差”。并设其相应的评价等级集合为S = { S1, S2, S3, S4} = { 9, 7, 5, 3} , 设

第一类“优”, E = 1, 灰数为∈[9, + ∞ ) , 其白化函数为

第二类“良”, E = 2, 灰数为∈[2, 7, 12], 其白化函数为

第三类“中”, E =3, 灰数为∈[1, 5, 9], 其白化函数为

第四类“差”, E =4, 灰数为∈[0, 3, 6], 其白化函数为

将评价专家评估样本矩阵式 ( 3 - 9) 代入白化函数 ( 3 -10) 至 ( 3 -13) , 根据式 ( 3 -2) 到 ( 3- 4) , 并通过归一化处理, 可计算得到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的灰色模糊评判矩阵如下:

( 3) 计算创新型城市指标权重

下面利用AHP方法指标的权重确定, 结合10位评价专家对20 个创新型城市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 得到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权重如下:

( 4) 计算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式 ( 2 -7) , 得到白化的创新型城市综合模糊评判矩阵:

计算结果创新型城市评价的等级:

由创新型城市评分等级, 可知洛阳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等级为优良, 即验证创新型城市建设效果明显的初步结论。

4 结论与建议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重要的步骤, 创新型城市也是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承载者。因此, 对于进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 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研究。本文对新型城市建设的影响要素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分析, 同时, 也借助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 以创新型城市洛阳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实证分析, 说明洛阳市在创新建设的成果是显著的, 同时, 根据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前阶段, 需要政府在创新政策支持力度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并且从外部引导和培育企业内生的创新动力。

根据以上的研究, 我们认为,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如何创新性的了解和把握外部和内部的, 不同情况下的创新影响要素的有机融合和协同, 使各种创新影响要素组合下的创新效果更加显著。因此, 在分析了国内外普遍规律下的创新型城市评价要素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 每个地域和发展阶段的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 应该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 同时, 细化的评价指标也应随着外部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环境的变化, 做出及时地调整和变化。

另外, 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培育与发展, 目前处于以政府主导推动为主的阶段。国家认定的创新型城市的各级政府, 目前, 对于城市创新、区域创新、产业集群创新等都在大力引导和推动, 也给出许多相应的配套政策, 在城市创新建设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正面效果。但是, 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企业和各个科研院所原创的、内生性的创新, 是下一阶段, 进行城市创新建设的需要培育和发展的重点。这就需要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身在创新支持的机制体制设计中, 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创新人员和主体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CHARLES L.The creative city:a tool 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London:Earth scan Publications Ltd, 2000

[2]ACS Z J.Innov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ities[J].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Analysis, 2004, 266:635-658

[3]朱孔来, 张莹, 花迎霞, 等.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现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6) :7-12

[4]陈爱萍, 马有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的关联性分析.科技管理研究[J], 2009 (11) :364-377

[5]张序萍, 刘中文, 张峰.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 2010 (21) :69-74

[6]刘爱梅, 杨德才.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 2011, 33 (1) :106-113

[7]王欣, 傅咏梅.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与环境支撑——江苏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 179 (5) :13-18

[8]吴价宝, 张勤虎.创新型城市动态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3 (4) :113-120

模糊理论与诗歌教学 篇6

当前随着城市CNG加气站的快速发展, CNG加气站的安全问题已日益突出。近些年, 城市CNG加气站已发生了多起火灾爆炸事故[1], 由于压缩天然气又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 加之, CNG加气站大多数位于城市人口相对稠密地区。如果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其扩散能力极强、火势蔓延很快[2]。这就给城市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 对城市天然气汽车产业的发展, 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 加强城市CNG加气站的安全管理, 保证加气站的连续安全平稳供气, 是各大城市天然气公司日常工作的重点。对城市CNG加气站进行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外发达国家, 主要通过使用先进技术来保证加气站安全, 再加上国外管道天然气质量好, 站内放散点少, 隐患也较之少。在我国对CNG加气站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还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已制定出了有关CNG加气站的一系列法规和标准[3,4,5]。但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考虑到这一现状, 本文以常州CNG加气站为实例, 建立了CNG加气站七大主要系统 (站内工艺布局、安全保障系统、承压设备、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规章制度、控制系统) 的故障树, 确定出主要系统的安全隐患, 为了能进一步对CNG站安全性进行定量分析, 本文把故障树分析得出的基本事件, 按性质的不同进行归类, 建立CNG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灰色模糊理论对CNG加气站安全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CNG加气站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重点, 为天然气公司对CNG加气站的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2 评价原理

城市CNG加气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站内设备种类繁多, 工艺复杂, 所以引发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如果把一切可能诱发事故的因素都考虑到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 这固然能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 但这会增加安全评价的成本, 所以, 本文首先以常州港华燃气公司CNG加气站运行数据为基础, 并参考有关加气站安全评价的文献, 把加气站的危险因素归纳为: 站内工艺布局、安全保障系统、承压设备、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规章制度、控制系统等七个方面。

分别以CNG加气站七大主要系统为顶事件, 建立城市CNG加气站七大主要系统故障树, 从而得出导致主要系统故障的基本事件, 再从大量可能引发事故的基本事件中, 识别出对评价结果最敏感的风险因素, 建立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指标, 运用专家评分法, 按现场情况对安全指标进行评分。并运用灰色模糊理论对安全评价指标进行定量的分析。得到城市CNG加气站失效风险量化值, 以及各安全指标对CNG站系统失效风险的影响大小。本文建立城市CNG加气站安全等级评分标准, 将加气站安全划分为5个等级为:Ⅰ=好、Ⅱ=较好、Ⅲ=一般、Ⅳ=较差、Ⅴ=差。

3 建立城市CNG加气站失效故障树模型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图形演绎法, 它以现场积累的系统运行数据为基础, 确定出评价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 以此作为故障树顶事件, 并分析出引起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故障因素[6]。

对于常州港华CNG加气站而言, 在参考相关文献对城市CNG加气站失效因素统计方法的基础上, 总结该公司提供的CNG站设计、运行资料, 得出该CNG加气站运行期间出现的故障主要是:过滤器滤芯堵塞、过滤器前后压力表读数不准、流量计缺少润滑油、安全阀没有及时复位、压缩机组缺少润滑油及皮带磨损、储气瓶上爆破片损坏及安全阀故障、调压器内皮膜损坏、燃气泄漏监测数据误差大、报警器失灵、站内循环软水不足等, 把所有引起CNG加气站故障的因素进行归类总结, 得出引起该公司CNG加气站故障的主要原因有7个, 为设备故障、环境影响、人影响、规章制度不健全、控制系统故障、安全保障系统故障、站内工艺布局不合理等 。将以上7个方面分别作为顶事件, 然后对每个方面进行分析。经过分析, 共有70 个基本事件会导致加气站主要系统发生故障。则按照以上方法, 建立该公司CNG加气站主要系统故障树, 见图1。

4 城市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数学模型

4.1 模糊层次分析法求评价指标权重

由已建立的城市CNG加气站主要系统故障树模型, 得出70个导致CNG站失效的基本事件, 将70个基本事件按性质的不同进行归类总结, 得出城市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模糊层次分析法求取指标权重的主要步骤见文献[7,8,9], 各因素最终权重如表1所示 。

3.2 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评判矩阵[10,11,12,13]

3.2.1 确定参评序列和标准序列

首先建立标准数据序列, 表示为X0 (i) = (X0 (1) , X0 (2) , …, X0 (n) ) , 其中i = 1, 2, …, n 。由上文可知, 将城市CNG加气站安全划分为5个等级。则建立各级标准数据序列如下:

Ⅰ级, {95, 95, …, 95}

Ⅱ级, {85, 85, …, 85}

Ⅲ级, {75, 75, …, 75}

Ⅳ级, {65, 65, …, 65}

Ⅴ级, {55, 55, …, 55}

设与标准序列X0 (i) 作比较的数据序列有m个, 每个数据序列 (评价对象) 有n个因素 (评价指标) , 则这些比较序列可表示为Xj (i) = (Xj ( 1) , Xj (2) , …, Xj (n) ) , j = 1, 2, …, m。本文比较序列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 由专家对本次评价的m个对象进行打分。

3.2.2 原始数据序列无量纲化

为了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 必须对原始测试数据作规范化处理, 使其消除量纲, 这样参考因素与对比因素才具有可比性。在灰色关联分析中, 常用的数据无量纲化方法有初值化法、均值化法、区间值化法等。本文按均值化法对原始数据作无量纲化处理, 具体计算式子如下:

undefined;i=1, 2, …, n;j=1, 2, …, m (1)

按照上式对初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如下矩阵:

undefined

3.2.3 计算关联系数

(1) 计算差序列

undefined; (j=1, 2, …, m;i=1, 2, …, n) (2)

(2) 求两极最大差与最小差

undefined

(3) 求关联系数

undefined;j=1, 2, …, n (4)

其中ρ为分辨系数, ρ∈ (0, 1) , 取ρ=0.5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到关联系数矩阵如下:

undefined

所求得的关联系数矩阵ε, 即为评判矩阵R

3.3 模糊综合评判

由表2中得出的评价指标权重

W′= (W′1, W′2, …, W′i)

结合模糊评判矩阵R, 并充分考虑各个评价指标权重大小均衡兼顾, 选择加权平均模型M (·, +) 求取综合评判集。即B=W′R= (b1, b2, …, bi) 。

把综合评判指标向量归一化, 即

undefined

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Vk={Vl|Vl→maxrx}确定城市CNG加气站安全状况评价等级结果。这样, 我们就对CNG加气站的安全运行状况做出了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 并以此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可使加气站管理单位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达到向市民安全供气目的。

4 城市CNG加气站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本文以常州市某CNG加气站为例, 说明模型的运用过程。通过对常州市CNG加气站的实地调研和参观, 掌握了加气站设备、安全系统、站内工艺、控制系统、规章制度、人员及环境的有关信息, 建立了CNG加气站主要系统失效故障树模型, 对CNG加气站安全评价各项指标进行了打分, 建立了用于求取评价指标权重集的因素比较矩阵和灰色关联分析中的比较序列。

CNG加气站概况: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CNG加气站现建设:母站一座、子站三座。母站位于常州青龙乡福成村, 占地面积11108m2, 三个CNG加气子站分布在常金路公交一公司内占地面积1982㎡;华山中路公交三公司内占地面积1796m2及青洋中路巴士公司内占地面积2040m2。于2005年投入运行。2008年1月份母站扩建, 2008年7月份新增青洋中路巴士公司站。本文对常金路公交公司站内CNG加气子站进行安全评价。

4.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常州某CNG加气站各安全指标的关联系数

以“安全系统指标”为例, 介绍指标层因素灰色关联分析步骤。表2显示了安全系统标准序列与参评数据序列。

(1) 确定标准序列和参评数据序列;

(2) 计算关联系数矩阵。

由公式 (1) 、 (2) 、 (3) 、 (3) 联立可计算关联系数矩阵如下:

undefined

由模型可知, 关联系数矩阵ε即为评判矩阵R。

4.2 单因素模糊评判

由模型可知, 根据公式B=W′R。得出模糊评判集如下:

B2= (0.5003, 0.8777, 0.6906, 0.5342, 0.4405)

对模糊评判结果作归一化处理, 即

B2= (0.1644, 0.2884, 0.2269, 0.1755, 0.1447)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Vk={Vl|/Vl→maxrx}=0.2884, 则城市CNG加气站承压设备的安全等级为Ⅱ级较好。

其余准则层风险因素的模糊评判集: 按照以上方法, 可以得出站引起CNG加气站其余六个系统失效的模糊综合评判集。站内工艺的安全评价结果为:

B1= (0.1327, 0.2958, 0.2541, 0.1825, 0.1349) , 即站内工艺的安全等级为Ⅱ级较好;安全保障系统的安全评价结果为:

B3= (0.1724, 0.3519, 0.2468, 0.1527, 0.0762) , 即安全保障系统的安全等级为Ⅱ级较好;环境因素的安全评价结果为:

B4= (0.2357, 0.2851, 0.1725, 0.1659, 0.1408) , 即环境因素的安全等级为Ⅱ级较好;人因素的安全评价结果为:

B5= (0.1734, 0.2315, 0.3029, 0.1825, 0.1097) , 即人因素的安全等级为Ⅲ级中等;规章制度的安全评价结果为:

B6= (0.1523, 0.3125, 0.2031, 0.1873, 0.1448) 规章制度的安全等级为Ⅱ较好;控制系统的安全评价结果为:

B7= (0.2251, 0.2754, 0.1973, 0.1652, 0.1406) , 即控制系统的安全评价等级为Ⅱ级较好。

B1-B7构成了城市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指标准则层7个主要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

4.3 CNG加气站系统的模糊综合评判

按照上述对CNG加气站各个主要系统失效可能性评价方法, 可得出该CNG加气站总的失效可能性评判集为:

undefined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Vk={Vl|Vl→maxrx}=0.2997, 则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CNG加气站失效风险评价等级为Ⅱ级较好。

4.4 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更好的管理城市CNG加气站, 本文针对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CNG加气站安全评价结果, 给出CNG加气站安全保障措施建议如下:①对调压、计量、过滤设备进行定期计划检修;②定期更换各设备内的易损件;③对燃气泄漏进行监测报警;④定期对过滤器进行排污, 以及对滤芯进行拆洗和更换;⑤定期对紧急发电系统进行保养和测试;⑥制定设备操作规程、日常巡回检查规程、应急预案;⑦做好站内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5 结论

(1) 以公司所积累的相关数据为基础, 并分析城市CNG加气站易出现故障位置的基础上, 建立了城市CNG加气站主要系统失效的事故树, 得出了造成CNG加气站主要系统失效的70个基本事件, 为公司有针对性地管理, 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 以CNG站主要系统失效故障树为基础, 建立了CNG加气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 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常州市CNG加气站进行安全评价, 得出所属的安全评价等级, 其结果与该CNG实际运行情况相符, 说明用该方法对城市CNG加气站进行安全评价是有效的、可行的。

模糊理论与诗歌教学 篇7

关键词:文字怨生,诗可以怨

一、“文字怨生说”诗歌理论的源流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老子之言亦不纯一, 戒多言而时有愤辞, 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1]《老子》中的“愤辞”由怨而生。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 演周易;孔子戹陈蔡,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1]同时在《报任安书》也提到了这一点。“发愤著书”即为“文字怨生说”的一个方面。

《孔子·阳货篇第十七》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1]关于“怨”, 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朱熹《论语集注》“怨而不怒”[1]。不管是“怨刺上政”还是“怨而不怒”都包含在“文字怨生”之中。

《毛诗序》“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 其政乖。故正得失, 动天地, 感鬼神, 莫近于诗。”[1]《诗品序》“嘉会奇诗以亲, 离群托诗以怨”。[1]“逮楚国讽怨, 则《离骚》为刺”。白居易《与元九书》“志在兼济, 行在独善”“释恨佐欢”。[2]这些论述, 都与“文字怨生”说的理论密切相关, 尤其是在孔子说出“诗可以怨”, 这一理论在诗歌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诗可以怨”诗歌理论的发展

(一) “诗可以怨”的发展与兴盛

最初“诗可以怨”的诗歌理论多用于《诗经》, 直至后来的乐府与古诗。《诗经》有相当一部分“怨刺上政”的作品。一部分诗经的写作既是源于“文字怨生”。大雅主歌颂, 小雅主怨诽。国风更犀利的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大雅《民劳》《荡》小雅《节南山》等作品讽刺不劳而获, 厚颜无耻的剥削者。正是因为这些来源于“怨”作品, 才有了“诗可以怨”的诗歌理论传统。

继《诗经》之后,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最明显的继承了“诗可以怨”的传统。古诗的创作缘起也更明显地体现了“文字怨生”。《诗品·古诗》“其体源出于《国风》, 文闻以丽, 意悲而远。”[1]注意到了古诗对国风“怨”的继承。汉乐府《东门行》《病妇行》等篇带有劝谏和批判。这种情感的流露就是“文字怨生”。《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代、赵之讴, 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1]。这种“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精神就是“文字怨生”的一个方面。《诗品·汉都尉李陵》“其源出于《楚辞》, 文多凄怆怨者之流。”[1]《汉婕妤班姬》“其源出于李陵”“词旨清捷, 怨深文绮”。[1]在汉代时诗文继承了“诗可以怨”的传统。魏晋时期, 继续传承着“诗可以怨”的诗歌传统。从建安风骨, 到正始之音, 再到尚繁复的太康。钟嵘《诗品》在三品论诗中多处用到了“怨”字。《魏陈思王植》“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 情兼雅怨, 体被文质。”[2]《晋步兵阮籍》“其源出于《小雅》”, “厥旨渊放, 归趣难求”。[3]《小雅》主怨诽, 再者阮籍之诗, 有怨隐发。《晋记室左思》“文典以怨, 颇为精切, 得讽喻之致。”[3]《诗品》中品评诗人用到“怨”的还有一些。

“文字怨生”在诗歌中的“诗可以怨”这一理论, 在汉魏时期有着较大的发展, 诗歌创作也有很多的实例。

(二) “诗可以怨”的冲淡

“诗可以怨”的传统它是伴随着诗歌创作的发展而发展的, 《诗经》是这一理论最初产生的载体。而后影响到其他诗歌创作。随着诗歌创作对“诗可以怨”的慢慢远离, 这一理论便慢慢地在诗歌理论中冲淡。

《汉书·艺文志》“春秋之后, 周道渐坏, 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 学诗之士逸在布衣, 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 皆作以风, 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其后宋玉、唐勒, 汉兴枚乘、司马相如, 下及扬子云, 竞为侈丽宏衍之词, 没其风谕之义。”[3]从“没其风谕之义”看, “诗可以怨”的“怨”的因素在诗歌创作中已经开始减弱。这种减弱的声音从汉代便开始出现, 到了唐代, 这种声音渐渐增多。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风雅不作, 以耿耿也”[1]风雅的诗歌传统和汉魏风骨与“诗可以怨”这一理论关系十分密切。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陈子昂与李白都认为诗经以来的诗歌传统到此不作已久, “诗可以怨”的这种传统在没有了具体作品支撑的时候自然也在消淡。白居易《与元九书》“泊周襄秦兴, 采诗官废, 上不以诗补察时政, 下不以歌泄导人情”。按照白居易的说法, 能够“怨刺上政”的诗在周秦的时候就很少了;而他的《新乐府》称为讽喻诗, 也在于其“怨刺上政”的功能。此时还有比较明显的“诗可以怨”的诗论存在。自唐白居易“新乐府运动”之后“诗可以怨”在诗歌理论中渐渐淡出, 当然这种淡出不是指后代诗歌完全没有“诗可以怨”的精神, 而是它不再成为诗歌理论的主流。老庄的“大音希声”, 钟嵘《诗品》“滋味说”, 司空图的“味外味”, 严羽《沧浪诗话》别趣说, 袁枚“性灵”, 王渔洋“神韵说”等等诗歌理论。这些诗歌理论更突出诗歌的“意”与“境”。从而“诗可以怨”的文字怨生说诗歌理论的声音渐渐冲淡。

三、结语

“文字怨生说”下的“诗可以怨”的诗歌理论源远流长, 它产生于先秦的论诗中, 发展于俩汉魏晋, 而到了唐后期, “诗可以怨”的理论对诗歌的影响渐渐淡化。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第九卷.汉文学史纲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2]、《论语译注》杨伯峻, 中华书局, 2009年10月第三版

[3]、《中国历代文论.毛诗序》郭绍虞, 上海古籍出版社

[4]、《诗品》钟嵘著, 周振甫译注, 中华书局, 2011年3月第五次印刷

[5]、《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著, 中华书局, 2009年第12次印刷

上一篇: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下一篇:英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