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摆栽(通用7篇)
机械摆栽 篇1
0 引言
黑龙江垦区水稻经过多年的发展, 种植面积发展到120余万hm2, 平均单产已经达到8475kg/hm2,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寒地水稻受生长期限制, 若想实现大面积高产、优质的目标, 就要改变现在的种植方式。而水稻钵育摆栽可以在水稻高产的同时实现优质, 据测算, 钵育摆栽比插秧每公顷可增加产量1500kg左右。
在水稻生产中, 移栽环节费力最大, 耗时最多, 人工费用占其生产成本比重较大。同时,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 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 水稻钵育摆栽机械化迫在眉睫。
1 垦区应用的几种典型水稻摆栽技术及机械
目前垦区应用的水稻摆栽技术及机械按驱动形式可以分为四轮驱动和独轮驱动, 按秧苗取出形式可以分为顶出式、拔取式和分割式;使用的秧盘有硬塑料钵盘、软质塑料盘及植质秧盘;作业行数普遍为6行。
1.1 软质塑盘钵苗摆栽机
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研制的摆栽机应用国产软质塑料钵盘育出的秧苗, 钵苗采用拔出式, 工作行数为6行, 行距30cm, 株距12、15cm (可调) , 配置3.68kW风冷式柴油机, 作业效率0.17~0.23hm2/h。
该摆栽机由水稻钵盘输送机构、拔取机构、秧苗输送机构、栽植机构以及传动系统等组成。其钵盘输送机构由链节与钢丝组成的网带构成, 输送平稳可靠, 可对钵盘实现无损操作。秧苗输送机构采用圆盘旋转方式, 完成输送秧苗过程。栽植机构采用栽植爪骑压钵肩栽植技术。
该机的主要难点在于取苗技术, 既要做到将秧苗从软钵盘中完整取出, 又不伤苗。
1.2 日本的摆栽机
日本井关公司研究的摆栽机采用四轮驱动底盘, 应用硬质塑料钵盘育出的秧苗, 钵苗采用顶出式, 工作行数为6行, 行距33cm, 最大动力9.92kW, 最高作业速度1.0m/s, 最低速度0.1m/s。
该钵育摆栽机可摆4叶1心带分蘖壮苗, 苗高15cm, 育苗天数40~50d。最大钵育摆栽基本穴数25~27穴/m2 (行距33cm, 株距12cm) , 摆栽时不伤苗、不伤根、不出现缓苗现象, 最大优点是可育4叶1心带分蘖壮苗, 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稻谷品质。其缺点是行距过大, 单位面积穴数少, 影响产量;购机及作业成本过高。
1.3 植质钵育摆栽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制的植质钵育摆栽机是在现有插秧机的基础上对栽植机构进行改造, 以适应植质钵育秧盘。其栽植行数为6行, 行距30cm, 作业效率0.2hm2/h。
该机使用的水稻植质钵育秧盘是由粉碎的水稻秸秆加入填充剂、黏结剂、有机肥等, 经压制成型, 烘干去除水分, 达到使用强度。其主要技术特点是育秧采用人工合成苗床土及育秧专用肥, 秧盘生产中使用适合水稻生长的秧盘成型所用黏结剂。
该技术的主要难点在于秧盘既要保证较高的强度, 满足育秧要求, 又要在秧盘被分割入田后快速分解。
1.4 水稻钵育毯状苗插秧机
该机是在现有插秧机上对移箱机构进行改造, 以适应钵育毯状苗的栽植要求。该技术介于毯状苗插秧与钵育摆栽之间, 其核心是秧苗的制备, 育秧盘采用塑料盘, 育秧盘的底部为浅钵体, 上面与普通育秧盘相同, 秧苗在盘内生长过程中上部形成毯状苗, 底部自然形成钵状。
该技术难点在于钵体毯状苗栽插的纵向供秧机构, 要保证精确切块, 减少主根系切断、撕裂, 降低机插伤秧;同时, 还要保证毯状苗的强度, 满足机插要求。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垦区目前应用的水稻钵育摆栽机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进口机械价格过高, 且使用成本高, 经济性差;②国产摆栽机作业效率较低, 不能满足垦区大面积水稻作业需求;③成熟产品少, 许多国产机器都还处于应用示范阶段, 没有形成现实生产力。
3 建议
要实现垦区水稻钵育摆栽机械化, 一方面要专题立项, 联合攻关, 解决现有机型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 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对钵育摆栽机械的生产、应用等环节给予补贴, 以扩大应用面积。
在水稻摆栽机的研究上, 要结合垦区实际, 研制适合垦区应用的机型。根据垦区水田地块大的特点, 应研制作业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经济性好的机型, 研究重点应放在驱动底盘、取秧机构、自动化方面。
摘要:对目前在黑龙江垦区水稻生产中应用示范的几种典型摆栽机械的原理与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剖析, 指出了其优点和技术难点, 进而分析了影响垦区水稻钵育摆栽机械化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发展垦区水稻钵育摆栽机械化技术的途径和研究重点。
关键词:水稻,摆栽机,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世科, 熊文江, 马守义, 等.2ZB-633型水稻钵苗摆栽机四分之一周间歇传动机构[J].现代化农业, 2010 (2) :39-40.
[2]修德龙, 范淼.两种日本水稻钵育摆栽机在垦区的对比试验[J].现代化农业, 2008 (3) :37-38.
[3]陈必安.钵育摆栽技术试验示范[J].农机科技推广, 2008 (1) :55-56.
机械摆栽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
试验地点及土地情况:八五六分公司第三管理区,土壤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10余年稻田,肥力中等,施有机肥1吨/亩。试验地位面积130亩,有机质含量39%,全氮0.24%,水解氮2.5毫克/100克土,全磷0.14%,速效钾0.96mg/100g。
1.2 试验设计
选择适应性好的12叶品种垦鉴稻6号和12.5叶品种绥粳8号。每个品种设三个密度水平,大区对比法,每处理1.5亩,具体如下:垦鉴稻6号:30cm×11.5cm,每平方米25.7穴; 30cm×13.3cm,每平方米22.7穴;30cm×15.4cm,每平方米19.7穴;绥粳8号:30cm×12.5cm,每平方米24.2穴;30cm×14.3cm,每平方米21.2穴;30cm×16.4cm,每平方米18.2穴。
2 机械摆栽超高产栽培实施
2.1 平衡施肥
基肥:每667m2尿素3kg+氯化钾6kg最后一次水耙地前施入。磷酸铵9kg,随机械施苗带侧下3-5cm条施。追肥:插后4天施入尿素3kg,6叶期施尿素2.5kg,穗肥追肥1-2kg。
2.2 按叶龄进程调节各项措施
按叶龄进程促蘖:1、2、3、4、5叶节分蘖,并利用好1、2、3叶节二次分蘖,达到穗数80%时就开始控蘖;叶龄其7.5叶,按叶龄进程各追施肥料按叶龄进程进行田间管理,保证其生育进程,调节生育,确保安全抽穗。
3 结果分析
3.1 秧苗素质考查分析(见表2)
从表1结果看出,垦鉴稻6号钵育苗较盘育苗茎基多0.6mm,根数多0.4条/株,地下干重增加13.8毫克/株,充实度高0.56毫克/株。绥粳8号钵育苗较盘育苗,茎基宽多0.65mm,根条数多1.3条/株,地下干重增加15.6克/株。充实度高0.74mg/cm,表明钵育苗秧苗素质较好,具有丰产秧苗长相。
3.2 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处理分蘖动态
分析表2,处理间叶龄进程有一定差异,行距越小,其后期叶龄进程变慢。从各处理分蘖株间看,株距加大分蘖量也呈加大趋势。成穗率,垦鉴稻6号以钵摆规格30×15.4最高为85.7%。绥粳8以钵摆规格30×14.3成穗率最高为79.3%。
3.3 不同品种、不同栽培规格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分析表3:垦鉴稻6号产量较突出的处理为处理1和处理2,绥粳8号产量较突出的处理多处理4(30×12.5)和处理5(30×14.3),亩产均超过750kg/667m2。
4 结论
应用大苗摆栽发展超级稻 篇3
1 大苗摆栽主要技术
1.1 应用品种和育苗
2007年采用的水稻品种是龙粳18号 (12叶品种) , 试验面积1hm2。该品种增产潜力大, 水稻品质好。试验育苗方式采用钵育盘人工播种, 每钵3~4粒种子。育苗播种时间4月1日, 比正常播种提前10d左右, 采用温室育苗, 不是温室育苗可以采取三膜覆盖方式。由于是试验没有采取机械播种, 人工播种生产成本增加, 1个工时平均能播50盘, 以后可以采用日本钵盘机械播种, 播种成本就可以降下来, 日本钵盘机械播种完全能达到大苗播种技术要求。
1.2 苗床管理
大苗的苗床管理时间长, 在温度管理上要严格细致, 温室或大棚要提前10d扣棚增温。由于4月1~10日大棚温度低, 达不到育苗温度要求, 影响出苗, 出苗时间拉长, 育不出4叶1心大苗, 影响苗的素质, 就失去了早播种的意义。因此, 温室要求有增温设施, 大棚要三膜覆盖, 要有增温炉。在防病管理上要求2次严防立枯病, 第1次在苗长到1.5~2.0叶时采取防病措施, 第2次在苗长到3.0~3.5叶时采取防病措施。在秧苗素质管理上要求比较严格, 4叶1心壮苗是本技术措施的关键环节, 要求严格通风炼苗, 不能让秧苗徒长, 特别是秧苗在3.1~4.5叶时, 要严格控水、控温, 若发生徒长就严重影响了秧苗素质, 就失去了大苗试验增产潜力。
1.3 本田摆栽
摆栽时间在5月15~20日, 要严格整地, 达到undefined寸水不露泥。摆栽规格采用30cm×16cm或30cm×20cm, 基本苗在70~100株/m2为最佳。摆栽要人工拉线, 摆栽深浅以钵体入泥不漂苗为原则。
1.4 田间管理
a.施肥 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50kg、尿素250kg、氯化钾100kg。基肥:氮肥30%、磷肥100%、钾肥60%;分蘖肥:氮肥20%~30%;调节肥:氮肥10%~20%;穗肥:氮肥20%、钾肥40%;粒肥:氮肥10%。
b.化除 采用2次封闭化学除草, 第1次在水整地后, 施用96%禾大壮乳油3L/hm2;第2次在4.5~5.5叶期施用48%苯达松水溶剂3L/hm2。
c.灌溉 采用浅湿间歇灌溉。
d.防治病虫害 ①防虫:在潜叶蝇产卵期人工喷杀虫剂1次, 时间在6月3~8日, 潜叶蝇、负泥虫成虫大量杀死, 所以不用再防负泥虫。②防病:以防水稻褐斑病、稻瘟病为主, 采用使百克2次防治, 防治稻瘟病效果良好, 褐斑病有轻度发生。
2 近几年超级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的抗病性不强
在超级稻栽培上, 施肥是关键, 在施肥量加大的情况下, 存在水稻褐斑病上升趋势, 稻瘟病也加重发生, 如垦鉴稻6号的穗颈瘟、褐斑病、鞘腐病严重, 纹枯病也逐年有加重发生趋势。超级稻需要一个抗病较好的品种。
2.2 品种的耐冷性不强
超级稻栽培证明, 在水稻施肥量增加长势茂盛的情况下, 空秕率增加, 特别是井灌区, 2007年由于气温高, 没出现空秕率上升现象;2006年同一品种、同一地块, 在施肥量大、长势茂盛的地块, 水稻空秕率增加30%~40%。
2.3 品种的秆强也是影响超级稻关键因素
超级稻栽培要想高产, 必须加大施肥量, 长势较强才能发挥增产优势, 有些品种其它性状都好, 就是秆弱, 如龙粳15号等品种, 易出现倒伏现象, 严重影响超级稻栽培的稳定性。
2.4 超级稻栽培在面积增加的情况下, 产量下降
在两段超级稻栽培上试验了7年, 在面积较小的情况下高产高效, 扩大推广后产量明显下降, 主要是超级稻栽培技术措施不到位, 各项技术指标都打折扣, 导致种植户不愿接受此项新技术, 难以转化成生产力。
2.5超级稻栽培的施肥模式不清
富锦市水稻钵育摆栽技术研究 篇4
关键词:水稻,钵育摆栽技术,研究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三江平原腹地, 松花江下游南岸, 版图面积8227km2, 行政区划设10镇和1个城关社区、266个行政村, 全市总人口37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8.9万人。目前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为15.33万hm2, 已成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县。
为提高水稻单产和水稻品质, 我市从1997年开始引进水稻钵育秧苗摆栽技术, 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 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但是当时的钵体盘是进口的, 钵体盘和摆栽机全是日本进口的, 价格偏高, 普通农户很难接受, 也购买不起, 2011年我市针对当前水稻机插秧技术存在育秧播种量高、秧苗细长、质量差、漏秧率高、对秧苗损伤大、缓苗期长、返青慢等弊端, 参照中国水稻所科技人员首创研发的水稻钵体育苗机插技术, 对我市现有插秧机械进行改制, 将大洋马VP6型高速插秧机、久保田48C型插秧机、延吉2ZTR-430A型插秧机等原来横排十八抓变成横排十四抓, 并对原插秧机的秧门挡板、秧针、滑道和双螺旋轴等更换成水稻钵育秧苗摆栽机的对应部件。它是我市稻作技术的一项改革, 具有明显的省工省力, 抢农时, 增产增收的效果。
1 钵育摆栽秧苗素质高
钵育摆栽秧苗比普通的旱育苗表现的秧苗粗壮、敦实, 移栽本田后不存在缓苗现象, 移栽第二天就扎根, 与旱育苗相比, 叶片短面宽, 茎粗宽0.3cm, 根系条数多5条百株苗干重多0.2g, 充实度高0.03。
2 水稻钵育人工摆栽增产效果显著
调查表明钵育摆栽平均产627.9kg/667m2, 与旱育稀植相比, 平均增产38.1kg/667m2, 增产率达6.5%。从产量构成上, 一是穗粒数增加, 钵育平均穗粒数为80.1粒, 而旱育为74.4粒, 穗粒数增加了5.7;二是空秕率低, 钵育平均空秕率为8.4%, 旱育空秕率为11%, 降了2.6%;三是千粒重增加, 钵体盘育苗千粒重为26.4g, 旱育苗千粒重为25.4g, 增加了1g。
从全市2014年水稻钵育摆栽示范情况来看, 全市锦山、长安、上街基、砚山、向阳川和二龙山六镇来看, 均表现增产, 增产显著。
3 经济效益分析
经分析, 水稻钵育摆栽经经济效益显著, 比旱育稀植增收114.3元/667m2 (按3.00元/kg) , 纯增效益169.3元/667m2.
4 钵育摆栽技术要点
4.1 选用高产优质中早熟品种
以超级稻龙粳31、龙粳21及绥粳4为主栽品种, 搭配莲稻1号及龙粳29, 种子质量要求, 纯度为99%, 净度为98%, 芽率为95%以上。
4.2 提高壮秧标准
培育秧龄35天, 叶龄3.5~4.5叶, 苗高14~16cm, 根数14~16条, 百株苗干重4g以上。
4.3 采用大中棚育苗钵育壮秧
选择地势平坦, 背风向阳, 排灌方便, 水源方便, 土质肥沃, 偏酸性, 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地或园田地做永久性秧田, 常年培肥, 建立大中棚育苗基地, 大棚规格:一般床宽7~8m, 床长50~60m, 棚高2.2~2.4m, 步行道宽30~40cm。超级大棚棚宽13m, 床长60m, 棚高3.5m, 目前多采用434孔左右的秧盘, 有利于培育壮秧。
采用钵体盘育苗摆盘时, 在做好的置床上浇足底水, 趁湿摆盘, 将多张钵盘摞在一起, 用木板将钵盘钵体的2/3压入泥土中, 再将多余钵盘取出, 依次摆盘压平。也可以在置床上先铺一层2cm厚经过调酸、消毒、施肥处理后的细土, 再将钵体压入土中后装土播种, 压入深度与床面土一平为准。
4.4 集中智能催芽
采用大型循环水浸种催芽技术, 浸种时水层要没过种子20cm以上, 温度11~12℃, 浸种积温85~100℃, 浸种时间7~8天;破胸温度为32℃, 催芽温度为25~28℃, 时间18~20h左右。
4.5 严格播量, 保证秧苗个体发育
钵体育秧种子发率在95%以上, 每盘播种40~50g, 每穴3~4粒。播种方法:采用人工手播或播种器播种。
4.6 秧田管理期
严格控制棚内温度, 水分, 做到见绿通风, 充分炼苗, 提高秧苗素质。严防立枯病和秧苗徒长。
4.7 适时移栽
摆栽时间:5月10日~20日为高产摆栽期
摆栽规格:采用30cm×16.67cm~20cm, 也可采用 (40+20) cm×16.67cm或 (40cm+20cm) ×16.67cm, 要做到行直、穴匀、摆栽深度控制在2cm以内, 钵体营养土与田面一平。
摆栽标准为适、平、扶。保证做到适时摆栽、钵面与泥面平、摆后及时灌水扶苗, 防止晒干。
4.8 足肥浅灌, 节水增温, 保证活杆成熟
底肥:有机肥可在耙地前施入, 化肥施二铵100~150kg/hm2, 尿素100kg/hm2, 硫酸钾25kg/hm2。
蘖肥:施尿素60~70kg/hm2, 硫酸钾25kg/hm2。
灌水:孕穗以前可以一直保持3cm浅水灌溉, 孕穗期如遇17℃以下低温冷害时, 要加深水层15~20㎝深水护胎。
4.9 防病除草
4.9.1 秧田除草:
在秧苗1.5~2.5叶期, 稗草2~3叶期进行茎叶除草。可用10%氰氟草酯乳油1ml/10m2对水于早、晚无露水时均匀喷雾。防除阔叶杂草在水稻2.5~3叶期, 用48%灭草松2.5~3ml/m2, 对水于早、晚无露水时喷雾。
4.9.2 本田除草, 采用封闭和茎叶两次用药, 在插前2~3天用30%杀稗磷 (阿罗津) 750~900ml/hm2或50%丙草胺 (瑞飞特) 900ml/hm2药土或甩喷法施药。
插后15天用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30%杀稗磷600~900ml/hm2+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10%吡嘧磺隆 (草克星) 225g/hm2, 或10%的苄嘧磺隆 (农得时) 250~300g/hm2, 药土或甩喷法施药, 用药后一定要保持3~5cm的水层, 保持5~7天。
4.9.3 防治潜叶蝇和负泥虫。
在潜叶蝇幼虫潜入初期,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g/hm2;或3%腚虫咪水剂300~450g/hm2;或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90~120g/hm2, 对水茎叶喷雾。
4.9.4 防治稻瘟病:
田间发病时, 用25%咪鲜胺乳油1.5升/hm2或采用100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0g/hm2或采用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750g, 对水均匀喷雾。
5 结论
机械摆栽 篇5
钵体苗机插技术是采用精量播种机和高强度软穴盘配合, 实现精量穴播, 再以钵体限制秧苗生长, 培育单穴、健壮、根系盘结好的秧苗;再采用与钵苗配套的插秧机, 实现单穴钵苗插秧的一种全新的机插秧技术。水稻工厂化生产钵体育秧设备及其实用农艺概括来说是一种用于水稻育秧及插秧 (拉播) 的工厂车间流水化生产钵体的生产机械, 其钵体机插盘的特点为:在插秧后, 秧苗仍然呈钵体状态, 依旧具有纯钵苗的优势。另外, 完好的钵体机插盘是机插秧工作的质量保证, 但由于钵体盘结构不同, 因此生产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此, 用户在选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当用插秧机将钵苗插到田中后, 再拔出来用水轻轻涮后仍然呈现为完整的钵体, 即为小泥球状的完整钵体, 并且不会伤及根部。由于钵盘育苗和简塑盘育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该技术在农民群众中获得了一致好评, 推广前景较好。
2 钵体苗机插技术显现的优势分析
2.1 传统插秧的问题
1) 水旱直播法会受到水田平整度要求高、耕地粑地难度大、消耗燃油多、废油废气污染土壤、种子用量大等因素的影响, 很容易导致株行无序, 通风透光性能差, 且具有易蔓延稻瘟病、除草施肥施药难度大、耗用人力多、生产费用高以及粮食产量低等缺陷;
2) 人力栽植存在消耗人力多、劳动强度大、秧苗根部入土深浅不均等缺陷, 易出现倒苗、漂浮、缺穴等现象, 导致栽植质量差, 生产费用高等问题;
3) 机械栽植易在插秧时抓伤秧苗根部, 造成秧苗根部的损伤, 且需要4~6天缓苗反青期, 使得秧苗生长延迟, 出现缓苗现象;并且立苗率低、漂秧严重, 缺苗空穴多, 耗费了大量的人工补苗时间。另一方面, 使用2年以上的插秧机由于长期在泥浆中作业, 磨损部件现象严重, 只能达到一半的合格插秧率, 导致减产严重, 且存在油耗成本高、排放废气废油使生态污染严重等缺陷。
2.2 钵体苗机插技术的优势
将生物质能原料通过机械加工在灌装生产线上制成的生物质能钵体具有保护秧苗和抗低温的作用。在育秧期间, 可将种子装入钵体, 运到育秧车间来安装立体多层的育秧盘, 并保证通风透光的空间来实现科学育秧。
由于钵体为生物质能机械挤压高温形成, 具有为秧苗生长提供营养基肥和保暖抗低温的作用, 且不会损伤秧苗根系, 无缓苗返青期。其中, 在夏季, 该技术可将空气中的水蒸气自动降解在水田中形成中期养料, 保证秧苗存活率达到100%。并且由于钵体之间不会牵连, 可有效防止病菌害蔓延, 降低除草施肥的难度, 节省了人工成本;而栽植过程中, 每穴可确保2~3株秧苗, 不会出现缺苗空穴现象, 进而实现粮食大幅度增产, 同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 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项机插技术最重要的是需要长年生产生物质能钵体, 种子灌装钵体育秧盘中后存入低温干燥库可以保存到春天育秧时使用, 我们都知道农业生产对于农时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因而能够常年生产生物质能钵体是该项技术的关键所在也是它的优势所在。
2.3 项目关键技术
1) 设计制造水稻育秧生物质能钵体加工机械, 其功能为加工出产品钵体;
2) 设计制造生物质能钵体拉播带株距固定铰链加工机械, 可将生物质能钵体加工制作固定在拉播带上;
3) 设计制作育秧盘注塑模具直径1 500mm, 厚度30mm, 中心加固中空轴套, 孔径60mm, 辐射式加强筋, 用于实现收卷生物质能钵体、育秧和田间拉播载秧苗功能;
4) 设计制造钵体灌装种子生产线, 其中包括主体平台架构、灌装种子装置以及运行电控系统;
5) 建立全光谱补光、自动喷淋、自动控温、通风透光的多层立体育秧中心设施;
6) 设计制造电动滑翘拉播机, 并推广水稻秧苗拉播技术, 以实现本专利的最终目的。
3 钵体苗机插秧推广前景与风险分析
3.1 预期效果与风险分析
预计本课题成果实施后, 会对农业生产向工业技术加工转化提供动力, 推动农业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逐步形成产业链, 即设计制造系列化的机械产品, 如生物质能钵体制造机械、产品钵体、设计制造拉播带链接设备等。并且,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 能够逐步完善并创新各项生产机械设备, 以达到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的目的。但是关键技术能否在未来促进全工业加工技术替代手工农业, 还是一个未知数, 因而在技术方面依旧存在着一定风险性。
3.2 技术推广前景
本成果能够促进生物质能在农业领域内被大规模利用起来, 并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 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形成新兴的龙头产业。笔者认为, 该技术在当前国内水田区种植区的推广工作包括: (1) 水稻工厂化生产钵体生产设备的改造与推广; (2) 修建低温干燥的中心设施, 并与水田区比例相配套;低温干燥库设备的制造安装; (3) 全光谱育秧车间的建造等。若能将本项目大力推广, 笔者相信必将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
4 结语
本课题对改善自然环境生态、提高农业效益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笔者相信该技术的产业化前景可观, 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金相哲, 董兰祥, 孙成江.水稻大棚钵体育苗及本田超稀摆栽技术的推广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 (3) :21-23.
机械摆栽 篇6
1 富锦市水稻生产的现状
富锦市土地集中, 地势地平, 坡降为万分子一, 开发年限晚, 可利用土地资源多, 农业生态环境好, 土地资源优势、江水和地下水灌溉充足, 能够满足水稻生产需要, 除东西两山及其延伸的山岗地外, 有27.33万hm2可以种植水稻, 是全国优质粳稻生产区, 目前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为15.33万hm2, 已成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县。全市现有水稻大棚3.9万栋, 集中育苗小区132个, 催芽车间28个, 单批生产能力达到3 900t, 辅射面积12万hm2。随着水稻种植高产技术的全面推广和比较效益的突出优势, 富锦市水稻种植面积呈强势上升趋势, 水稻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 平均产达到550kg/667m2;加工业和仓储业也随之快速发展, 水稻产业已经成为富锦市农业支柱产业。
2 水稻钵育摆栽机的产生与改制
近年来随着水稻钵体盘育苗与机插盘育苗秧苗素质好, 具有根系发达、分蘖发生早、节位低和有效分蘖多等优点, 苗龄达到35天开始插秧时可实现100%带蘖, 采用钵体育苗机械摆栽技术不伤根、不缓苗, 秧苗返青快, 可增加5~7天有效生育期。但是钵体盘育苗与我市常规采用的插秧机配型不上, 只能采用人工或日本进口的专用摆栽机, 但是该机械必须使用专用摆栽盘, 成本高。
2011年我市针对当前水稻机插秧技术存在育秧播种量高、秧苗细长、质量差、漏秧率高、对秧苗损伤大、缓苗期长、返青慢等弊端, 参照中国水稻所科技人员首创研发的水稻钵体育苗机插技术, 对我市现有插秧机械进行改制。当年我市在试验站和久安村进行小面积试验, 目前我市已有不少村屯进行该技术示范。
插秧机械改制过程并不复杂, 广泛适用于大洋马VP6型高速插秧机、久保田48C型插秧机、延吉2ZTR-430A型插秧机等, 将原来横排十八抓变成横排十四抓。对原插秧机的秧门挡板、秧针、滑道和双螺旋轴等更换成水稻钵育秧苗摆栽机的对应部件。熟练工人车轴和改制一台插秧机需7~8h。
3 技术要点
一是选用优质新品种, 主推品种以分蘖力较强, 穗大粒多, 穗部结构好的穗重型或偏穗重型, 比较抗病、抗倒伏、质优的中早熟的超级稻品种龙粳21、龙粳31为主, 搭配龙粳29;二是采用大棚钵体育苗技术;三是智能催芽:充分利用智能催芽车间全部实现智能催芽, 实现芽均芽齐芽壮。药剂浸种用25%咪鲜胺25ml+芸苔素20ml+种子100kg+水120kg浸种;浸种控制温度为11~12℃, 浸种时间为9~10天;破胸控制温度32℃, 破胸时间为7~10h;催芽控制温度25℃, 催芽时5~8h;四是机械摆插技术, 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五是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氮、磷、钾按2:1:1.5~2比例施用;六是田间杂草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七是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培育壮秧, 合理密植, 科学调控施肥, 适时晒田控制高峰苗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来提高稻株根系活力, 增强植株抗逆性, 减轻病虫害发生。
4 水稻钵育摆栽机的应用效果研究
4.1 秧苗素质对比情况
在移栽前对秧苗素质进行调查, 秧龄全是34天, 采用钵育的秧苗株高14.2cm, 与机插盘育苗的16.5cm相比, 株高差了2.3cm;钵育的叶龄为4.1叶, 而机插盘育苗叶龄为3.0叶, 相差了0.5叶;根系发达, 钵育根数为15.5条, 而机插盘育苗秧苗根数为11.8条, 相差了3.7条;钵育茎粗3.5mm比机插育苗多了0.5mm;钵育百株干重高, 高了4.3m/m2;分蘖率高, 钵育百分百带蘖, 而机插盘只有35%带蘖。采用钵育能够培育带蘖大苗。
4.2 插秧及返青情况
人工摆栽平均每1hm2需人工10个工日 (包括运苗) , 并且对工人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 机械摆栽平均每1hm2需要人工2个工时 (包括运苗) , 并且该机械操作简便, 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即可熟练操作。劳动力的需求由人工摆栽10个工日降低到2个工日, 成本由2 200元降低到500元。
水稻插秧后, 由于其自带小土坨, 摆栽后不经返青, 或一天后就表现正常生长发育, 比常规插秧早返青5~6天, 早分蘖5~6天。
4.3 产量情况
通过钵育手插、钵盘摆栽、普通机插三种不同方式插秧的成熟水稻进行株高、穗长、有效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实际产量的对比, 结果表明:钵盘摆栽的水稻实际产712.8kg/667m2, 穗数519.2穗/m2, 千粒重27.1g, 空秕率只有3.1%;普通机插的水稻实际产661.3kg/667m2, 穗数509.8穗/m2, 千粒重26.9g, 空秕率5.4%;钵育手插的水稻实际产729.8kg/667m2, 穗数526.5穗/m2, 千粒重27g, 空秕率3.4%。水稻钵育摆栽在有效穗和实际产量方面均高于普通机插, 这与钵盘育苗培育带蘖大苗, 省略返青阶段, 实现低节位和低位次分蘖和抗逆性强等因素密切相关。
4.4 效益情况分析
采用钵育出米率提高了出米率, 单价比普通机插高0.04元, 总收入钵育机摆为2 166.91元/667m2, 而钵育手插总收入2 218.59元/667m2, 普通机插1 983.9元/667m2;投入分别为钵育机摆为1 145元/667m2, 钵育手插1 260元/667m2, 普通机插1 160元/667m2;纯收入钵育机摆为1 021.9元/667m2, 钵育手插958.59元/667m2, 普通机插823.9元/667m2;纯增收入钵育机摆为198.01元/667m2, 钵育手插134.69元/667m2, 效益非常可观。
5 结论
机械摆栽 篇7
插秧苗在插秧前将育秧盘脱去, 每一穴的株数是在插秧时靠取苗器取下的, 每株的数量可在插秧时调整, 稻苗与栽植株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取秧时有一定的伤苗率, 为保证每株苗的数量, 靠增加一定量的取秧量来保证。钵苗摆栽是将钵盘与秧苗一同放置在摆栽机上, 取苗器一次取一钵, 钵苗与植株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取出的钵苗与其钵土一同植入大田内。摆栽过程对钵苗没有损伤, 这一方法克服了许多插秧的弊病, 带来许多优点。但它也有一些弱点, 如它没有秧苗的自补充作用。为了发挥它的优点, 克服它的弱点, 我们通过多年的实验, 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探索出了一些方法, 现逐一介绍。
1 育苗钵盘
钵育苗用盘与插秧苗、半钵苗、毯状苗的育苗盘都不同, 不同型号的摆栽机所用的钵盘也不同, 必须使用与钵育摆栽机配套的钵盘, 否则将无法作业。
2 播种
2.1 播种机
钵盘播种需与之配套的钵盘播种机, 播种机要调整好, 不得有伤籽现象, 不能用土种混播的方法播种。
2.2 播种环境
现在一般采用先催芽再播种的方法, 因此, 在播种时要保证播种机所在地的环境和所用钵土的温度。
2.3 播种时间
钵苗摆栽的一大特点就是适合大苗, 一般可带蘖摆栽。由于它不伤根的特点, 钵苗的根系越发达越好。为了摆栽时钵苗有足够发达的根系, 要提前播种, 一般要比插秧苗播种提前5~10d。否则, 若盘根不好, 不但不能发挥它的优点, 还会出现“散钵”现象, 使摆栽变成了“插秧”。
2.4 播种用土
播种用底土和覆盖用土都要选用适合播种机用的细土, 但不能用腐植质过高的较散的土壤, 需有一定的黏性, 否则易出现“散钵”现象, 这一点与育插秧苗用土要求相反。根据需要可在土中配上一定量的肥料、药剂。为方便起盘, 并保证取下的钵盘底部不会带土和过长的须根, 苗床用土需用具有一定板结性的土壤。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 可在钵盘下铺设断根网, 这样效果会更好, 但成本高些。
2.5 播量
为适合摆栽, 应保证每一穴钵苗的数量在4~6棵。为达到这一要求, 应使用较高发芽率的种子, 若发芽率偏低, 应适当加大播量。在播种后、覆土前要注意观察, 若有无籽或少籽的钵穴, 应给予补充, 以确保不出现缺苗或独苗现象。
2.6 放盘及覆土
盘要放置平整, 钵底的气孔一定要与苗床土接触良好。穴内一定要充满土, 穴外一定不能有土, 若有土可以轻轻清扫, 以保证钵盘上部的清洁。
3 管护
3.1 浇水施肥
浇水时一定要注意, 特别是对于刚摆放好的钵盘, 不能把水直接喷向钵盘, 那样容易将钵土从钵穴中冲出。钵体含水量较小, 所以每天浇水次数要适当增加, 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配微喷设备, 多次少量喷水。为防止在运输或拿动过程中钵苗从钵中掉出, 在起盘的当天不得浇水。为了在摆入大田中后钵苗有足够的营养, 在钵苗摆栽前1~2d应喷施一定量的所需肥料和药剂, 供钵苗在摆入大田中、第一次追肥前生长使用。
3.2 温度
温度要适宜, 过低不利于苗的生长和盘根, 过高会出现“徒长”现象, 使苗长得过细、过高, 也不利于摆栽机使用。在苗生长过程中, 要不断地通过通风炼苗过程达到农艺和农机的要求, 特别是起盘前几天, 在保证秧苗不萎蔫的条件下, 采取大通风的措施, 使苗所处的环境与大地环境接近, 以利于摆栽后生长。
4 起盘
4.1 起盘时机
钵苗需具有充分的盘根后才能起盘供摆栽机使用。应在苗龄4~5叶, 带1蘖时起盘摆栽为宜, 钵苗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0cm, 也不应小于15cm。起盘时的钵土含水率不得高于上塑限, 也不应低于下塑限。起盘的时刻要与摆栽进度相协调, 以实现起盘后尽快使用, 确保在当天用完。
4.2 起盘方法
起盘时要小心, 不能用力过猛, 以免损坏钵盘或钵苗, 起盘后若不需清理应立即放入钵盘架, 不能把钵盘苗摞起或卷起来。
4.3 钵盘底清理
起下的钵盘底部不应有过多的泥土或过长的须根, 否则会影响摆栽机驱动钵盘。若出现这些现象, 应给予清理, 清理后再放入钵盘架。
5 运输和存放
运输过程中不能损伤钵盘苗, 不能把钵盘苗摞起来或卷起来运输。为提高效率最好使用专用的钵盘架, 这样不但可以保护钵苗, 而且可以直接放在摆栽机上使用。在田间放置时最好放置在背阴处或用遮盖物挡住阳光, 避免阳光长时暴晒。如果起后的苗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当天使用, 应当给钵盘苗适量浇水。
6 摆栽后钵盘管理
摆栽机的钵盘是多年重复使用的, 为了下一年的使用, 应妥善保存。首先, 从摆栽机中取出的钵盘应放在钵盘架上与钵盘架一同从田间拉出, 在地头用水清洗干净后摞起来。整个过程中不能用脚踩或其它重物压, 以防把钵盘压坏。长时不用应放入库中保存, 不得放在阳光下长期暴晒。
通过多年的实验表明, 虽然摆栽用苗与插秧用苗有一些不同, 但对用户来讲还是很好掌握的, 只要加以注意, 就可育出达到摆栽要求的钵盘苗。
摘要:摆栽机与插秧机不同, 对秧苗有特殊要求。阐述了摆栽机对钵盘苗的要求, 并介绍了育苗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机械摆栽】推荐阅读:
水田全程机械化机械05-10
机械设计与机械加工09-15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与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复试参考书目06-12
我国机械行业液压机械产品关注情况点评06-10
浅谈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09-01
机械制图专业知识-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11-07
重型机械07-14
机械拌和07-16
冲压机械07-19
机械工业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