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靶点热凝术(共8篇)
射频靶点热凝术 篇1
我院采用螺旋CT引导行射频靶点热凝术及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由于螺旋CT重组技术能清晰显示突出的椎间盘, 帮助临床准确定位靶点, 选择穿刺路径;使该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大力应用。笔者对64例CT引导下行射频靶点热凝术及臭氧注射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CT扫描并作影像后处理, 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 男40例, 女24例, 年龄20~65岁, 平均45岁。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腰部、髋部疼痛, 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
1.2 扫描方法
螺旋CT Hitachi Pronto XE CT机, 自制定位尺 扫描参数:120 kV, 100 mA, 层厚3 mm, 层距3 mm, 视野 (FOV) 300 mm, 然后在病变区改用1或2 mm层厚和层距行薄层CT平扫, 并作图像后处理。取俯卧位将自制定位尺固定在背部正中L3~S1之间, 然后扫描出定位像及椎间盘突出层面的断层像, 确定靶点, 测出穿刺点到靶点的距离和角度后进行穿刺, 感觉针尖到靶点后, 再扫描定位像及断层像, 通过观察断层像、MPR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证实针尖在突出的椎间盘内即靶点上, 即可进行治疗。
1.3 治疗方法
采用射频靶点热凝治疗仪, 臭氧发生仪, 对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取俯卧位, 采用小关节内侧 (多数) 及后外侧 (少数) 入路穿刺法, 穿刺针刺入靶点后插入热凝电极, 行60 s、95℃剂量射频热凝治疗3次。随后沿穿刺针注入医用臭氧 (50 μg/ml) 10 ml, 再注入消炎镇痛液。
2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 在CT引导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 行射频热凝治疗及注射臭氧治疗, 术前先扫描定位像, 在轴位像、MPR图像上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类型:中央突型25例, 旁中央突型31例, 外侧突型8例。术中轴位像、MPR及3D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穿刺针的方向以及针尖的位置;术后轴位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医用臭氧在腰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中的分布。由于有螺旋CT引导, 因此, 穿刺成功率为100%。
3 讨论
椎间盘突出病理上可分为后突型、前突型、椎体内突型。椎间盘突出表现为局部突出于椎体后缘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1]。轴位图像能准确判断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大小、横向及前后扩展情况, 可显示椎管有无狭窄及其程度[2]。MPR技术可以更全面地显示突出椎间盘对硬膜囊的推压情况, 尤其是注射臭氧后, 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情况显示更清晰。3D立体图像可任意旋转, 能清晰显示术中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及深度。螺旋CT扫描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及椎间孔狭窄进行鉴别, 从而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因此, CT引导下行射频靶点热凝术及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能为射频靶点热凝术确定靶点及选择穿刺路径, 还可观察臭氧分布预判疗效。螺旋CT重组技术功能强大, 安全、可靠, 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螺旋CT重组技术在射频靶点热凝术及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64例CT引导下行射频靶点热凝术及臭氧注射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行螺旋CT扫描并薄层重建后行轴位、多平面重组 (MPR) 及3D的影像后处理。结果 术前轴位和MPR矢状位重组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及类型:中央突型25例 (25/64) , 旁中央突型31例 (31/64) , 外侧突型8例 (8/64) 。轴位CT、MPR、3D图像能清晰显示术中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及深度。术后轴位CT图像能清晰显示臭氧在椎间盘、硬膜外以及椎体周围的分布状态。64例穿刺操作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螺旋CT重组技术能清晰显示术前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及类型、术中穿刺针的角度和进针深度以及术后臭氧在椎间盘及其周围的分布状态。不但能为射频靶点热凝术确定靶点及选择穿刺路径, 而且还可帮助临床观察臭氧分布状态更好地预判疗效, 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靶点热凝术,臭氧
参考文献
[1]沈天真, 陈星荣.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 (CT) 和磁共振成像 (MRI)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307.
[2]吕波, 刘仲前, 周翰.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对颈椎骨折的诊断价值.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5, 2:35.
射频靶点热凝术 篇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9-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以腰腿痛为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导致大部分成年人都患有轻重不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以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突出的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我院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应用洪强医疗公司生产的射频治疗仪的腰椎间盘治疗电极在突出部分的病变髓核部位直接射频热凝,使突出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从而使突出的髓核马上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男30,女18。年龄19-76岁,平均48岁。术前均经CT或MIR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L4-5。L5-S1突出26例,L3-4,L4-5突出17,L3-4突出5例。
1.2手术方法。根据CT或MIR的提示,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在C臂机的指引下确定进针方向及位置,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进入体内选定靶组织,经C臂机证实后,拔出管内枕芯,插入电极,依据阻抗监测确定周围组织,经过20V电压10HZ频率电生理测试无运动神经反应,就可进行治疗。60度为实验量,病人一般没有什么感觉,70度时病人会出现原有疼痛部位发热,发酸,发胀的感觉,80-95度为治疗温度,60秒为以个周期,治疗周期依病情而定,一般为四个周期。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作為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其优越性及整个手术过程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介绍既往患者的情况,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2.1.2术前皮肤的准备。术前清洁皮肤,剃去背部毛发,范围为上至肩胛下缘下至臀裂两侧至腋中线。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患者术毕平车返回病房,虽局麻,人清醒,但治疗时穿刺针穿过硬脊膜应嘱其平卧24小时,去枕6小时,避免因脑脊液外漏引起头痛头晕。24小时后可配腰围下床,2天内以卧床休息为主,2天后可起床行走,应采用跪姿上下床。一周内禁止弯腰,蹲坐。
2.2.2腰部及双下肢感觉的变化。术后短期内会出现腰部穿刺处酸胀及突出部位水肿,可有症状加重,应告知患者属于正常现象,应注意休息和脱水治疗后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2.2.3饮食护理和便秘预防。术后即可进食粗纤维,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控制咳嗽等可引起椎管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2.3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就可开始抬下肢和直腿抬高运动。术后两周应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其动作幅度,力度,次数,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不同而不同,由轻渐重,由浅而繁,循序渐进。锻炼方法可采用五点式:仰卧,两下肢伸直,两脚后跟,两肘及头后部着地,尽力挺胸3~5秒,重复10次。半桥式:仰卧,两腿弯曲至90度,两上肢自然放松伸直,能后将髋、背抬起5~10秒,重复10次。三点式:仰卧,两下肢伸直两脚后跟头着地,两上肢自然放松,尽力挺起背髋部3~5秒,重复10次。飞燕式:仰卧,两下肢及上肢伸直并连头部同时抬起3~5秒,重复5次。下蹲式:站立,两上肢自然放松或两手抱住头后部,然后下蹲3~5秒,再站起,重复5次。弯腰式:站立位,双手插腰,向下弯腰,最大程度为90度,重复20次。后伸式:病人站立,双手掐腰,做腰背后伸。
3讨论
射频靶点热凝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大飞跃,具有微创,有效,安全,易操作,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其最大的优点在于他的微创性,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有效性高,穿刺针细,术后无感染及并发症。
射频靶点热凝术 篇3
1 临床护理
1.1 术前护理
1.1.1 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射频靶点热凝微创治疗为国内刚刚兴起的技术, 病人对新技术、新疗法缺乏了解, 存在较多顾虑及担心愈后, 责任护士要与病人多交流, 了解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态, 详细介绍射频靶点热凝微创治疗的优点, 如安全、创伤小、痛苦小、术程短、经济有效、并发症少见等;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 以增强病人的信心;介绍手术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的不适, 如个别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腰部发热、酸胀或患肢闪电样疼痛, 使其消除思想顾虑,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用温和的语言、良好的心态向病人讲解微创治疗的优点, 减少恐惧, 增强疾病恢复的信心。
1.1.2 术前准备
术前应全面检查, 包括三大常规, 出凝血时间和生化检查、心电图、X线、CT或MRI等。术前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 预防术后便秘及尿潴留的发生。术前教会病人功能锻炼的方法。
1.2 术后护理
1.2.1 病情观察
术后6 h按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穿刺点情况, 注意病人疼痛改善情况及下肢感觉、运动功能。
1.2.2 术后用药
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3 d预防感染, 使用神经脱水剂20%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5 mg, 连用3 d。
1.2.3 休息与功能锻炼
术后睡硬板床, 绝对卧床休息1 d, 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适合的卧床姿势 (平卧或俯卧) , 平卧时双膝下垫一枕头, 使腰部得到充分休息。尽量减少活动范围, 坐立、行走时均需佩带型号合适的腰围。术后2 h即指导病人进行双下肢的踝泵运动及直腿抬高30°的锻炼, 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神经根的粘连, 保持股四头肌、腓肠肌的肌力。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病人在床上行腰背肌的锻炼, 具体动作有五点式、三点式及飞燕式, 原则是运动量由少到多, 幅度由小到大, 时间由短到长, 循序渐进, 避免因过度锻炼造成腰背肌的损伤。出院后仍应坚持定时、定量的功能锻炼。
1.2.4 避免不良姿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90%以上涉及最下2个椎间隙。说明下腰部为活动最多、承受力最大之处。病人在住院及出院后, 在日常生活中腰部活动范围不可过大, 应尽量避免腰部过伸或过曲, 尽量减少弯腰动作, 绝对不可背负或搬动重物。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的坐立及行走, 休息时应平卧, 避免长时间的半卧位或坐位。要记住:“坐不如站, 站不如躺”。6个月内禁止负重及参加剧烈活动。
1.2.5 保持大便通畅
病人要多饮水, 多食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及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 应使用开塞露, 且不可过度用力, 过度用力有可能导致病情反复。习惯性便秘者, 应抓紧治疗, 并应常备开塞露。
2 护理效果
①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 消除或减轻了恐惧心理;②适应新模式, 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③使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应用于临床护理中;④连接了病房与手术室的护理, 改善了护患关系。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退行性变或急性及慢性损伤, 引起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 髓核膨出或突出, 刺激和压迫相邻的脊髓、神经, 而出现腰腿疼痛、肢体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或完全消失。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具有定位准确, 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又无须昂贵的设备及药品, 大大降低了治疗的费用,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病人易于接受, 是无外科手术指证或手术后复发疼痛需再次治疗病人的理想选择。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预防感染[2]。通过对病人实施周密、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起到了预防并发症、减少复发, 提高治愈率的作用。
在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模式中, 用围术期护理概念去实践、去探索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两方面的援助, 转变了临床护理被动的工作局面, 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 促进了在职护士的知识更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 也使病人在手术期有安全感、信赖感, 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 促进身心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念丁芳, 黄祥龙.腰椎间盘突出的介入疗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9 (3) :145.
射频靶点热凝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中63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所收治, 均经头颅CT与MRI检查获得确诊, 并经检查排除听神经瘤等疾病所继发的三叉神经痛者。本组病例中男29例, 女34例;年龄范围为43~81岁, 平均 (67.1±10.2) 岁;病程4个月~16年, 平均 (3.2±2.9) 年;病变为左侧者24例, 右侧者39例;具体症状表现的病变分支中第Ⅰ支者8例, 第Ⅱ支者11例, 第Ⅲ支者16例, Ⅰ+Ⅱ支者2例, Ⅱ+Ⅲ支者23例, Ⅰ+Ⅱ+Ⅲ支者3例;VAS疼痛评分为6~10分, 平均 (7.8±0.9) 分。本组患者既往均采用卡马西平常规治疗, 但其病情均未获得显著改善。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应用影像学检查有效将颅内占位病变而引发疾病的患者排除, 开展凝血功能检测, 并保证无治疗禁忌后对病患与家属行临床宣教, 待所有病例均知情同意后开展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采用北京北琪公司所提供的射频治疗仪, 完善准备相关药品、器械以及抢救用品, 治疗开展前停止既往用药, 保证5 h以上禁食, 并给予静脉通道建立。
首先, 要求病例在C型臂下采用仰卧位, 采用软枕加垫于头颈部, 将头侧偏15°左右, 并采用胶布对病患头部与头架进行固定。定位位置选择口外侧2 cm处, 给予有效标记。C型臂下定位, 扫描框选择颏隆突下缘至侧外耳孔连线, 在卵圆孔裸露处进针, 并合理测量穿刺深度与角度。给予局部麻醉后, 以既定穿刺方案应用射频套管针进针, 至卵圆孔后开展横断位扫描, 确保有效进针位置。退出针芯后沿管将电极插入, 在测试试验未见异常后, 将针尖处于半月神经节并给予低温射频加热, 维持温度在40 ℃左右, 病患主诉患区存在不可耐受疼痛后便表示针尖抵达部位正确。经静脉给药丙泊酚5 m L, 温度控制为75 ℃以内, 时间为90 s, 反复热凝2个周期。疼痛部位位于第Ⅰ支者, 直接将温度调节为65 ℃以下, 检测病患角膜反射情况, 直至反射显著减弱后治疗结束。在治疗开始后至治疗结束4 h内均需积极监测病患的心率、血液与血氧饱和度, 治疗后连续应用3 d抗生素药物, 避免发生颅内感染。
1.3 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自觉疼痛表现, 治疗后应用数字评价量表 (NRS) [4]对病例进行疼痛评估, 其中3分或以下者表现为轻度疼痛;4~6分者表现为中度疼痛;7分或以上者表现为重度疼痛。同时, 观察治疗后病例的不良反应情况, 行6~12个月的随访复查, 记录疾病复发状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有效完成射频热凝术, 其中58例病患在测试下完成有效进针并将疼痛症状成功复制, 在低温加热时病患表示原症状表现区域存在不可耐受的烧灼疼痛感, 在治疗结束后其自觉感受迅速消失。另5例病患在治疗期间未有效复制疼痛, 其中3例在低温加热后成功将疼痛复制出, 并在结束后有效缓解疼痛, 2例在低温加热后也未成功复制, 但治疗后也有效缓解疼痛。
治疗结束1 d后本组病例中59例 (93.7%) 的NRS评分均为0分, 另4例 (6.3%) 病例评分结果为1~4分。治疗后存在2例 (3.2%) 角膜反射减退表现, 4例咬合力下降, 并于3个月后自行改善, 未见角膜溃疡、面部肌肉麻痹或视力减退者。随访复查中1例患者存在疾病复发, 总复发率为1.6%。
3 讨论
射频热凝术主要为物理治疗范畴[5], 通过将射频针有效穿刺到病患卵圆孔中, 再由射频测试针尖处于半月神经节中, 以物理加热对纤细感觉支进行破坏, 以此达到长期镇痛作用。该种治疗方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6], 在国内外医疗技术广泛提高后该种治疗方式已成为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最合理治疗方案[7]。
以往针对该疾病患者, 临床医师多依据人体骨解剖结构的认识以临床经验对病患进行盲探穿刺措施, 该种方法治疗后不但无法准确判定疼痛部位缓解病患相关症状, 在实施过程中也容易对周围血管与神经产生损害, 引发多种并发症。目前, 临床影像学技术已逐渐成熟, 半月神经节的射频热凝治疗效果也不断获得提升, 应用CT机引导开展该项治疗保证了卵圆孔的准确定位, 是穿刺精准度提高, 进而不仅保证了临床治疗的准确程度, 也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情况的发生[8]。
本次研究中针对63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了该种治疗方式, 经临床治疗后本组病例中共58例获得了成功的原痛区复制效果, 在射频低温加热过程中均存在不可耐的烧灼疼痛感, 并且在术后有效改善既往疼痛症状。而5例患者并未获得成功的疼痛复制, 其中3例在低温加热后成功复制, 2例在低温加热后也未成功复制, 但在治疗结束后其原发疼痛症状均获显著的改善。本组病例在治疗后1 d均开展了NRS疼痛评分, 评分结果为0分者59例 (93.7%) , 评分为1~4分者共4例 (6.3%) , 其疼痛症状改善程度均较为满意。治疗结束后随访期间共2例患者发生角膜反射减退并发症, 在3个月后自行恢复,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1例患者存在复发表现, 另62例均无复发情况。证实对顽固性三叉神经痛中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能够迅速缓解病患的既往疼痛症状, 并且明显抑制疾病的再次复发情况, 同时在CT下准确的穿刺定位可减轻患者治疗期间所产生的并发症, 具备良好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 针对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相关疼痛症状, 抑制疾病复发, 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3例, 均经常规治疗无显著改善后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患表现, 治疗后开展疼痛评估、不良反应观察以及复发情况记录, 综合多项指标判定该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 本组63例患者中58例在治疗中的疼痛症状均获成功复制, 5例患者未能有效复制疼痛, 但在治疗后相关症状均有效缓解。治疗1 d后NRS评分为0分者59例 (93.7%) , 评分为14分者4例 (6.3%) 。治疗后仅2例发生角膜反射减退, 4例出现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及咬合力下降, 1例复发, 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相关疼痛症状, 抑制疾病复发, 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参考文献
[1]文景, 吴承远, 陈建明, 等.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0, 98 (4) :232-234.
[2]肖兴花, 李丽, 庞守良.CT引导下立体定向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7) :3127-3130.
[3]曾振华, 林建, 戴仪, 等.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 18 (5) :274-276.
[4]卢光, 陶蔚, 朱宏伟, 等.神经导航引导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 66 (6) :341-343.
[5]乔梁, 朱宏伟, 陶蔚, 等.神经导航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电生理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 87 (2) :107-109.
[6]刘京杰, 李玄英, 杨立强, 等.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针尖裸露长度和射频温度对三叉神经痛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 29 (2) :242-247.
[7]Cui C, Liu L, Ma J, et al.Trigeminal nerve palsy in carcinoma:correlation betwe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Head Neck, 2009, 19 (31) :1345-1347.
射频靶点热凝术 篇5
国外文献报道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发生率高达50%~80%[1], Taillefer等[2]报道564例接受胸部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1~3年内大约有23%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 约80%的患者每周平均有一至几天时间处于疼痛状态。Kehlet等[3]和Slipton等[4]发表的关于手术后疼痛综合分析资料指出, 目前尚无常规或标准方案来有效地防治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我科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开胸术后肋间神经痛1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中年男性患者, 因肺结核大量咯血, 保守治疗无效于1年前行左肺下叶切除。手术1个月后逐渐现左后背部切口区域放射样疼痛, 以左肩岬下最为明显, 经药物、神经阻滞、理疗等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来我院求治。检查:慢性痛苦病容, 精神差, 左后背部第5~6、6~7肋间皮肤触痛明显, 痛觉过敏, 以左侧肩岬下线处最为明显。查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均正常, 血沉44 mm/h。因患者有结核病史, 决定采取射频治疗该肋间神经痛。
2 治疗方法
术前半小时肌注地西泮10 mg。患者取俯卧位, 定位于脊柱左侧椎旁5 cm, 第5~6、6~7肋间隙为射频穿刺部位, 消毒皮肤, 并以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先以12号射频穿刺针紧靠第5肋下缘垂直进针, 穿过皮肤、皮下组织、肋间外肌后有一落空感, 此时患者出现肋间神经支配区域放电样疼痛感, 表明穿刺针已到达肋间神经位置, 拔出针芯, 回抽无血、气。采用西洁XJ-03型射频治疗仪, 接入射频治疗电极, 调整刺激电压为0.5 V, 频率为50 Hz进行感觉传导测试, 患者感第5~6肋明显的放电感疼痛, 证明穿刺针治疗端定位于第5~6肋间神经准确无误。然后调整治疗温度为分别为50、55、60、65、70、75℃, 治疗时间分别为30、30、30、30、60、60 s。以同样方法处理第7肋间神经。因左肩岬下线处疼痛较明显, 分别定位于此部位第5~6、6~7肋间隙重复上述过程, 共行射频治疗4个部位。治疗结束后, 患者术区疼痛消失, 亦未测出皮肤痛觉过敏, 无特殊不适。之后随访3个月后疼痛控制理
·编读往来·
正文主体部分之“结果”
想, 未复发。
3 讨论
开胸手术创伤较大, 一部分患者被直截部分肋骨及对应肋间神经, 术后肋间神经残端形成神经瘤, 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 出现其支配区域感觉传导异常, 患者会出现顽固性肋间神经痛且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部分胸科手术保留肋间神经, 术后切口愈合的过程中瘢痕组织收缩对肋间神经牵拉, 同样会造成严重的肋间神经痛。利用对温度耐受程度的差别, 射频热凝各类神经纤维可以进行有选择性的毁损。温度在70~75℃时, 传导痛觉的Aδ、C类纤维将发生变性, 而传导触觉的有髓鞘粗纤维Aβ纤维则能耐受低于85℃的温度[5]。
熟悉肋间隙解剖结构, 穿刺针不要进得太深以免进入胸腔, 导致血、气胸。穿刺的重点要求射频治疗尖端要准确定位于肋间神经, 如果穿刺时或神经测试时未出现放射性痛, 一定要调整针尖位置直至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治疗温度应从较低的温度开始, 逐渐升温至治疗温度, 以改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程度。射频热凝治疗具有安全、快速、高效等优点, 正被临床尤其是疼痛学科越来越多地采用。该患者的治疗成功, 为术后并发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 简洁明了, 数据准确, 层次清楚, 逻辑严谨, 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以数据反映结果时, 不能只描述导数 (例如百分数) , 应同时给出据以计算导数的绝对数。一般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给出具体的统计值。例如:F=3.868, P=0.026。
参考文献
[1]Erdek MA, Staats PS.Chronic Pain and thoracic surgery[J].Thorac SurgClin, 2005, 15 (1) :123-130.
[2]Taillefer MC, Carrier M, Bélisle S, et al.Prevalence, characteristics, andpredictors of chronic nonanginal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a cardiac oper-ation:a cross-sectional study[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6, 131 (6) :1274-1280.
[3]Kehlet H, Jensen TS, Woolf CJ.Persistent postsurgical pain:risk factorsand prevention[J].Lancet, 2006, 367 (9522) :1618-1625.
[4]Shipton EA, Tait B.Flagging the pain:preventing the burden of chronicpain by identifying and treating risk factors in acute pain[J].Eur J Anaes-thesiol, 2005, 22 (6) :405-412.
射频靶点热凝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男38例,女32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38.6±9.9)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5个月,平均病程(35.8±2.5)个月。所选患者全部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肩部不适及疼痛,54例患者伴有单侧上肢疼痛及麻木,16例患者双侧上肢出现麻木或疼痛,患者四肢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通过X线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7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椎生理曲度变直,42例患者有病变椎间盘间隙变窄,16例患者能够直视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骨质轻度的增生,所有患者无严重脊椎不稳情况,通过MRI分析发现颈椎间盘有各种退变,未发现游离或脊髓受压的现象。
1.2 方法
常规手术前准备,手术实施过程中请麻醉师进行监护处理,患者仰卧在专用的手术床上,使用软枕巾将患者的颈部稍垫高,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患者体表定位目标同时记录穿刺点,对其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使用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局部浸润麻醉之后,在患者颈动脉鞘与内脏鞘之间使用颈椎专用的穿刺套管针对目标的椎间盘靶点实施穿刺处理,而靶点则需要在C型臂X线机正位的透视下,其针尖需要位于椎间隙中,另外侧位透视椎间隙后缘,在充分熟悉针尖位置之后拔出穿刺的针芯,同时连接射频电极,再次C型臂X线机正以及侧位透视位置较为满意的情况下,测阻抗于150~250Ω,分别使用高频50 Hz、1 m A低电流对患者实施感觉以及运动的生理检测,在此过程中医护工作者需要反复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把温度升高70、80、90℃对患者实施1次热凝治疗,1 min/d,射频热凝治疗结束后,穿刺套管针沿着患者穿刺的路径后退至患者的颈椎间隙中央,这样C型臂X线透视之后确定至中央髓核位置,将射频电极完全拔出,手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 h,相对卧床休息3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使用VAS及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标准实施治疗效果分析。在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7 d、6个月、1年使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实施评分,评分过程需要患者自我判断,0分指代没有疼痛,10分指代疼痛感觉最强烈。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1级表示患者的症状消失为非常满意;2级表示症状有所缓解为满意;3级表示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或症状没有任何的改变甚至加重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0例患者中共治疗88个椎间盘,手术结束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最长10 d,最短5 d。随访6~12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手术前VAS评分为(69.1±0.70)分,手术结束后7 d为(2.40±0.81)分,手术结束后6个月为(2.24±0.70)分,手术后1年为(3.10±0.62)分。随访6、12个月,VAS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70例患者中36例非常满意,30例满意,4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4.3%。
3 讨论
就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技术看,神经根型脊椎病的基本治疗方法是非手术治疗,尽管非手术治疗有一定效果,不过治疗时间较长,同时治疗效果也不是特别好,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开放手术治疗效果往往较好,不过开放手术有非常严格的适应证;微创治疗则是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该治疗方式创伤较小[3]。
射频治疗是近几年椎间盘微创介入方法,该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射频电极在患者椎间盘内形成电场,在此过程中射频的能量就可以利用射频针裸露部分汽化椎间盘髓核组织,使椎间盘的髓核体积不断缩小,此时盘内的压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样就能够使得患者椎间盘周边组织等得到减压[4]。通过对患者感觉神经以及运动神经的测试,能够有效确定射频针的安全部位,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神经热损伤[5]。臭氧为强氧化剂的一种类型,浓度为55~60μg/ml臭氧能够特异性的对髓核结构实施氧化,对髓核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聚合物实施分解,髓核的体积往往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小[6]。与此同时臭氧具备抗炎镇痛的效果,能够有效消除髓核免疫性炎症以及化学性炎症[7]。
总之,使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手术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通过皮穿刺椎间盘靶点,首先实施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之后在患者的椎间盘内注射一定的臭氧,在患者手术结束后7 d、6个月及1年实施治疗效果判断。结果 随访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4.3%,手术结束后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使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同时结合臭氧注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参考文献
[1]王康玲,吴文.经皮椎间盘射频热凝靶点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74-476.
[2]袁慎强.整脊结合射频靶点和功能锻炼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报告.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21):65-66.
[3]王文涛,杨芳,贺利军,等.C型臂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颈椎病319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903-1904.
[4]张光翠.经皮臭氧消融术加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颈椎病围术期的护理.浙江临床医学,2011,13(4):464-465.
[5]刘波,王向阳.经皮穿刺靶点射频热凝加臭氧消融术治疗盘源性颈椎病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14,33(3):343-344.
[6]杨小龙,庞艳丽,黄恒,等.靶点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医学新知杂志,2013,23(3):208-209.
射频靶点热凝术 篇7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痛,护理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病, 常反复发作, 病人极为痛苦,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临床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方式较多, 主要有药物、封闭、射频、手术及伽玛刀等, 我科2009年9月—2011年2月, 采用CT定位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24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6例, 女8例;年龄55岁~90岁, 平均68岁;病程3个月至20年;疼痛位于左侧13例, 右侧11例;V2支痛3例, V3痛5例, V1.2支痛2例, V2.3支痛11例, V1.2.3支痛3例。本组均经CT或MR检查, 无阳性发现。术前服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既往已行微血管减压术2例, 射频治疗2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Hartel前入路法选用尖端裸露3 mm国产Vsense毁损针穿刺卵圆孔。8向为正面对准同侧向前直视的瞳孔, 侧面为同侧外耳孔前方3 cm处。深度6 cm左右, 进入卵圆孔刺神经后病人有剧痛感, 继续进针0.5 cm~1.0 cm, 穿刺针固定, 拔出针芯, 部分病人可见脑脊液流出。行颅底薄层CT扫描, 证实穿刺针针芯穿过卵圆孔中心。返回手术室, 消毒铺巾后, 置入射频电极, 连接ASA-601T射频仪。行1 ms、100 Hz, 0.2 V~0.5 V刺激试验, 病人感觉相应区域有疼痛及蚁走感, 证实射频针定位无误后, 行45可逆试验后, 分别行60 s、65 s、70 s、75 s、60 s毁损, 调节穿刺位置, 再次电生理验证后, 继续毁损至病人疼痛感完全消失。术后进行角膜反射检查, 扳机点触发试验, 感觉功能及咀嚼功能检查, 效果满意后拔针。
1.3 结果
1.3.1 疗效
疼痛消失18例, 疼痛减轻5例, 无缓解1例, 总有效率95.8%。术后面部感觉减退12例, 咀嚼肌无力2例, 角膜反射减退1例,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1.3.2 随访
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18个月, 2例复发, 复发率为8.5%。其中1例接受再次射频治疗, 再次治疗术后疼痛减轻。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本组病人病程较长, 甚至有90岁高龄病人, 持续反复的发作疼痛, 使病人饱受疾病的折磨, 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及社会交往, 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故病人入院时护士要耐心、主动与病人交谈, 了解病史, 通过幻灯和挂图及其他手术成功病例, 简单介绍手术基本操作及手术的成功率, 以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解除病人心理负担,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4 h测量血压、脉搏, 患有高血压病病人要给予降压药, 降压速度不宜过快, 并注意用药后降压的效果。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皮下淤斑等, 术后取半坐卧位, 头偏向健侧, 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 因头面部血运丰富, 感觉灵敏, 术后病人早期出现反应性局部肿痛, 在常规进行抗炎镇痛同时应加强局部处理, 可采用冰敷, 以减轻肿胀, 缓解疼痛。
2.3 饮食护理
术后6 h先试饮少量水, 如病人无误吸、恶心、呕吐, 再予流质饮食, 并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食, 清淡饮食, 避免刺激性过硬、过热食物, 因术后口腔触觉减退, 咽部咀嚼肌有不同程度的麻痹, 咀嚼无力, 需要3 d~5 d才能恢复原有的功能, 因此用健侧咀嚼。术后加强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感染。
2.4 出院指导
嘱病人进食清淡高纤维饮食, 多食蔬菜、水果, 防止便秘, 并戒烟酒, 少食刺激性食物。注意面部保暖, 加强身体锻炼, 保持心胸开阔及情绪舒畅, 避免不良刺激, 定期复查、随诊和合理用药。
3 小结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 其方法精确定位, 不用开颅, 手术损伤小, 疗效可靠、安全, 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 治疗费用低, 易被病人接受等, 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年老体弱病人。术中CT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及传统X线片定位的缺陷, 提高了穿刺精确性和治疗成功率。通过加强术前、术后护理, 细致认真地观察病情及出院健康指导, 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顾锐, 王慧娟, 朱容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12例老年三叉神经病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3) :218-219.
[2]吴江, 贾建平, 崔丽英, 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8;121.
[3]张永琴, 梁景文, 杨利孙.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8) :585-586.
射频靶点热凝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25岁~70岁, 平均年龄 (46.14±5.24) 岁;病程4 d~11年, 平均 (2.11±1.74) 年。
1.2 方法
给予50例患者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 指导患者俯卧在床上, 最大程度张开腰椎间隙。在技术操作前做好常规铺巾和消毒工作, 并进行常规CT扫描, 以便设计进针点、角度、方向、深度等。对进针点进行局麻, 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进针路径选择侧隐窝入路或安全三角入路, 在进入靶点时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针尖位置调整, 保证针尖工作区处于病灶靶点内。调整好后连接射频热凝治疗机器, 开启射频器后进行阻抗检测, 检测处于100~250Ω之间后进行频率调整, 分别以50 Hz、2 Hz行感觉和运动神经刺激, 在无异常情况出现后再开启热凝治疗。设置温度和对应的热凝时间, 其中, 60℃和70℃时热凝分别为30 s、80℃时则延长热凝到60 s, 90℃时热凝360 s。若患者下肢神经区有发烫感, 穿刺针再深入0.2 cm左右, 若仍未复制出相应的温热感则重新调整穿刺针的方向、深度。若腰椎间盘突出较大, 可进行针尖位置的调整, 然后完成上述治疗。治疗后退出穿刺针, 并将针口包扎好, 送至病房休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并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 测定。该方法的主要工具是一根刻有刻度的线段, 共有10 cm长, 一端为0, 另一端为10, 疼痛指数也相应地从低到高[2]。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患者中, 仅有1例轻度头晕, 但治疗后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消失, 其余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另外,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为 (7.30±1.98) 分, 治疗90 d后VAS评分降低至 (2.11±0.47) 分, 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3.42, P<0.05) 。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多发于30岁~50岁的群体,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退行性病变或者创伤致使椎间盘纤维环开裂, 使髓核发生脱出或膨大突出, 进而对神经根和脊髓产生刺激和压迫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病症[3]。目前,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 但保守治疗主要用于治疗症状较轻、突出物较小的患者;手术治疗虽然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但若出现复发再进行治疗的难度系数则会加大, 手术风险性相应增高;而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等优势, 其中, 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 并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该治疗方法能经皮穿刺, 并能精确选择和控制毁损的范围和温度。由于是在电阻监测下进行定位, 因而发生血栓栓塞、神经炎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 即使需要再次射频操作难度也不大, 可进行多次射频治疗。将射频电流作用于突出部位, 能有效降低椎间盘周围组织动脉和神经根等的压力, 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穿刺时疼痛小[4]。
本研究中, 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仅有1例轻度头晕, 但自行缓解。另外, 与治疗前相比, 患者治疗90 d后的VAS评分降低至 (2.11±0.47) 分, 可见, 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方法对机体的损伤小, 患者疼痛感轻。
总之, 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 且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给予患者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 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 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对疼痛程度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安全可靠,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导向,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光, 谢玉山.经皮穿刺臭氧消融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2 000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0) :189.
[2]马永强, 李水清, 柳晨, 等.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 (2) :87-90.
[3]程鑫, 李思东.射频、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8) :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