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靶点消融术(精选7篇)
射频靶点消融术 篇1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首先在美国于1999年经FDA批准用于脊柱外科,最初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近年来应用于颈椎病微创治疗。2009年12月~2010年10月,本研究根据技术条件加以改进,采用多靶点射频消融的nucleoplasty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8例,探讨Nucleoplasty治疗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8例,均来源于福州总医院476医院,其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35~55岁,平均(45.7±3.43)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1.0±3.12)个月。大多患者以颈肩酸痛、上肢酸胀、发麻等症状为主诉,其中12例患者伴眩晕及头痛。患者术前均拍颈椎正侧位片、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排除骨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钙化,无颈髓信号明显改变及严重颈髓压迫征象。患者均经正规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效果欠佳。手术1个间隙54例,2个间隙92例,3个间隙22例。病变间隙共304个,C3~4102例,C4~5128例,C5~668例,C6~76例。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准备,取仰卧位,颈肩部垫枕,头颈稍后仰,头稍偏向左侧,保持颈椎后伸位。在大型C臂数字减影X光机下定位并标记目标椎间隙位置。常规颈部皮肤消毒、铺巾,各穿刺点利多卡因2~4 m L麻醉,分别设定目标椎间盘正中、左右旁正中为穿刺靶点,颈部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将同侧颈总动脉与气管和食管向两侧推开,持定位针(直径1.0 mm)由此间隙经右椎弓根内侧处刺入,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系统治疗仪(美国专利产品Arthocare公司的ENTec-Coblator)连接工作棒(直径0.8 mm)插入,经C形臂X线机反复证实针芯进入椎间盘。射频热凝仪分别测试各靶点使生物阻抗值在150~250欧姆及感觉神经电生理测试(100 Hz,1.0~2.0 V)、运动神经电生理测试(3~5 Hz,1.0~2.0 V)和热生理测试(70℃/60 s)等4项测试无异常反应后,依次用80℃、90℃、95℃各热凝60 s,其中90℃热凝3个周期。消融过程中出现肢体抽搐、发麻,应暂停消融,C形臂X线机监视下调整工作电极方向、深度后即可继续进行手术。术中根据颈椎间盘突出位置,适当调整等离子刀头侧重进行消融成形处理。一般每个突出的椎间盘消融不少于3个靶点,多靶点进行消融。治疗完毕后,先旋转拔出等离子刀头,而后拔出穿刺针管。
1.3 术后处理
术后预防感染,应用脱水剂、激素治疗3 d。适当应用活血、营养神经药物。用颈托制动2周,避免颈部过早剧烈活动。
1.4 疗效评估
按Macnab评定标准[1]及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记录分值。Macnab评定标准,优:症状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的工作和活动;良:症状大部分消失,无需继续治疗,能做轻工作;可:症状改善,但需继续治疗;差:症状无改善。VAS评分系统[2]:在纸上画一条10 cm直线,让患者自己感觉疼痛程度,0代表无疼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在直线上标出位置,测量长度,记录分值。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8例获随访,术后按Macnab评定标准,本组病例中,术后即刻优76例,良64例,可22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3%。术中、术后无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无血肿形成及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本组术前VAS评分为(6.76±0.52)分,术后即刻为(2.15±0.58)分,术后3个月为(2.68±0.56)分,术后1年为(2.95±0.63)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1年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即刻、3个月与术后1年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治疗原理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全程透视引导下,双极射频汽化棒尖端的等离子刀头发送射频能量,在椎间盘中能够形成射频电场,产生等离子体薄层,使离子获得足够动能,打断髓核的有机分子键,将大分子分解成单元素分子和低分子气体(O2,H2,CO2),形成切割和消融效应[3]。整个治疗过程中,温度保持在40~70℃,此温度能使髓核组织胶原蛋白分子的螺旋结构收缩,又不破坏其生物活性,使髓核组织体积缩小,降低椎间盘内压力,解除对硬膜和神经根的压迫,进而以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Nucleoplasty术引起髓核的变化仅局限在突出的髓核组织内,对临近组织,如终板、椎体、后纵韧带、神经根一般不会造成损伤,不加快临近节段退变[4]。
3.2 疗效影响因素
3.2.1 适应证的选择
Nucleoplasty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髓核组织对神经根压迫和消除炎症介质对神经根的刺激。基于射频消融nucleoplasty术的原理,对于轻度、单纯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伴有其他致压物存在时效果较差。葛顺杰等[5]临床报道表现因髓核组织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而致颈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酸胀的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优良率最高,达到95.5%。手臂麻木、触觉减退为主诉的患者,术后即时效果及随访效果较差。本组随访的结果术后效果较差的患者也是以前臂麻木症状入院患者。因此笔者体会仅以麻木症状为主的患者不适宜行颈椎射频消融术,效果较差。适应证为临床表现以颈肩痛伴放射性疼痛症状为主的外侧型突出患者;以头晕、头痛、耳鸣、眩晕为主诉,且排除内科相关疾病者;根据影像学依据,CT或MRI显示1、2个间隙颈椎间盘膨出或包容性突出。禁忌证:脊髓型颈椎病者;合并颈椎管狭窄者,特别是后纵韧带骨化者;脊髓受压变性、已出现锥体束征者;非包容性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患者;影像学提示椎间隙明显狭窄者,宽度小于相邻正常间隙1/2;颈椎明显失稳者;椎间孔有骨刺形成者[6]。
3.2.2 与操作技术的关系
Nucleoplasty术只是对髓核组织和热凝收缩部分冷融切除,从而降低椎间盘体积和压力,达到减轻对硬膜和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减轻临床症状。所以治疗效果与靶点的选取、数量、髓核汽化量、范围和时间有直接相关。每个节段突出部位,一般选择3个靶点,每个靶点见在70℃/60 s进行生物阻抗值、感觉、运动、热生理测试无异常反应后,依次用80℃、90℃、95℃度各热凝60 s,其中90℃热凝3个周期。临床上突出的颈椎间盘髓核大多偏重于一侧,侧重于患侧的汽化消融,能有效使突出的致压物回缩、变小。每个靶点消融时间过短则不能有效消融,范围仅局限髓核中央,亦达较好的消融。靶点的数量尽可能多,比单一靶点效果更好。颜登鲁等[7]采用多通道技术(一般3、4个通道),每个通道先消融约10 s后热凝10 s,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进行射频消融,术后即刻优良率为83.33%,取得较好的疗效。本组患者随访发现,术后即刻效果较好,VAS评分较低。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患者VAS评分基本稳定。随访患者出现颈部疼痛加重患者,可能是原椎间盘再次突出,也可能是相邻节段出现椎间突出。
3.3 技术优点与缺点优点
优点:(1)颈椎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Jerosch等[8]的研究发现,椎间盘电热治疗前后的生物力学测定显示,该手术对脊柱的稳定性没有影响。Nucleoplasty术只是对突出变性的髓核施行部分消融、回缩,不会造成椎体、小关节、韧带损伤,一般不会影响椎体间高度。相对开放手术,突出部分髓核组织热凝回缩后,对颈椎的稳定性仍起到承载作用,不会造成颈椎失稳,减少邻近节段退变。Chen等[9,10]研究发现,nucleoplasty术引起的变化仅局限于髓核组织内,对终板、椎体、后韧带、神经根不会造成结构或热损伤。(2)与开放手术相比,无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创伤小,nucleoplasty术是一种冷融切作用,局部温度低仅40~70℃,一般激光温度300~600℃,热损伤半径仅1 mm,一般激光3 mm,因此,nucleoplasty术更具有可调控性,不损伤正常组织和神经[11]。朱杰诚等[12]报道应用激光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中,术后5例出现颈背部疼痛并持续数天,最长持续6周,本组病例未出现上述症状,上述原因起重要作用。(4)不但减少椎间盘体积,而且对椎间盘组织进行重塑。保留了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性能,对该节段的稳定性不造成破坏[13]。和开放性手术相比,降低因手术带来的邻近节段的继发性退变。(5)操作简单,局麻下可进行,术中及时与患者的交流,有效预防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也可以更好的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缺点:(1)需要一定的设备;(2)医生易被X线辐射;(3)不能直观地去除突出的椎间盘;(4)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3.4 注意事项
(1)在手术前,应检查刀头是否已老化或断裂,仪器是否能够正常运作;(2)术前沿颈动脉画线,穿针时手指固定在颈动脉鞘,在画线内3~5 mm处进针,为预防误伤颈部血管、气管和食管,可用其他手指将气管、食管向对侧推;(3)在插入刀头旋转前先踩一下消融键,与患者交流并观察是否有神经刺激症状或不适,如有可退出一点刀头再测试,如没有神经刺激或不适,即可操作;(4)要确定穿刺针在椎间隙中,针尖不宜超过距椎体后缘2~3 mm,进针点定位为椎间隙前中央或略微偏右侧,可有效避免造成神经根或颈髓损伤;(5)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2个以上)患者,可根据患者的体格检查进行定位,再根据影像学检查,选择1、2个最重贡献的责任节段进行消融,一般也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一般对所有的节段都进行射频消融。有文献提出:一次射频消融手术操作,不宜超过三个节段[14];(6)对C3、C4椎间盘突出且肥胖的患者,操作时下颌略上仰;(7)术者要随时询问患者腰部及双下肢的感觉,但若有剧烈疼痛或触电麻痹感,应立即停止操作,必须通过透视再次确认刀头位置,仅有轻微肢体酸麻是正常现象。
Nucleoplasty术严格的适应证把握是良好疗效的基础。疗效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只有把握好标准,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同时选出责任椎间盘亦至关重要。本组168例短期随访疗效是基本满意的。笔者的体会对因髓核组织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而致颈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酸胀的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Nucleoplasty术可以作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方法。每个突出的髓核组织采用多个靶点下进行消融,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掌握良好的适应证下,多靶点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好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福州总医院476医院应用经皮穿刺多靶点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8例。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按Macnab疗效评分标准,术后即刻优76例,良64例,可22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3%。本组术前VAS评分为(6.76±0.52)分,术后即刻为(2.15±0.58)分,术后3个月为(2.68±0.56)分,术后1年为(2.95±0.63)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年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起效快及近、中期疗效满意等特点,是治疗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颈椎间盘,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射频靶点消融术 篇2
关键词:颈椎病 射频靶点热凝术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24-01
颈椎病是指颈椎出现退行性病变或各种原因导致的椎间孔狭窄以至于压迫颈部的神经根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在骨科临床较为常见,尤其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类人群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都或多或少存在有类似的临床症状,最重要的是慢性劳损所造成的,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射频靶点热凝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法,有文献指出[1,2]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其属于介入手术治疗的一种,仍存在有一定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存在的可能,所以精心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就此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之间所收治的13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9例,年龄在32~74岁之间,平均年龄53.1±9.9歲,病程3个月~14年,平均病程3.4±0.9年。以上患者均经影像学证实为颈椎病。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CT引导下进行治疗,术前根据CT影像确定入路途径,做好进针部位标记,用左手将气管推向对侧并将颈动脉和器官分离,之后用穿刺针刺入对应的椎间隙,保持进针状态进行CT扫描,计算针尖和靶点的距离并调整位置使针头到达治疗靶点。连接电极,用100Hz 0.8~10mA电流刺激患者确认周围无感觉神经,之后逐渐调整温度在60~80℃之间进行治疗,10℃为一个治疗层次,各治疗30~60s,最后调整温度为90℃分次治疗1~5min。治疗结束后立刻检查患者的感觉、运动功能并予以记录。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射频靶点热凝术属于微创介入手术,由于患者不了解,多数认为只要是手术就存在有极大的风险及危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对于相关知识一知半解而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入院治疗方案时即向患者说明详细的治疗过程及治疗原理,明白介入手术不同于一般的开放性手术,不需要担心术中疼痛难以忍受及术后并发症严重等情况。同时倾听患者的倾诉及想法,针对患者的不解做出解释,详细解答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1.2 术前训练。术前给予气管、食管的推移训练,让患者适应防止术中对气管和食管造成损伤、反射性咳嗽等;术前2d起指导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训练,让患者保持仰卧,将双肩垫高保持颈部后伸,维持体位30min左右,每天训练2~3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侧卧时保持头部垫高,指导患者深呼吸以及联系吞咽,为术中配合做准备。
2.1.3 皮肤准备。手术开始前晚帮助患者清洗颈部,减少发生感染的可能,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红肿、硬结等表现,一旦发现及时反馈给医师并做出相应处理。
2.2 术中护理。术中观察患者的表现,在加热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复制症状如发热、发胀、发麻等,甚至疼痛感明显,此时应当陪在患者身边轻声安慰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系统,尤其是存在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梗死的患者更应当重点观测血压以及心率等,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刻反馈给医师并采取对应处理。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取平卧位,保持头部中立位并在两侧加放沙袋防止患者左右移动,协助患者翻身,2d后方能在佩带颈托的情况下下床活动,且活动时身边必须有家属或护理人员的陪伴,防止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
2.3.2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颈围,观察患者有无声嘶、呼吸困难,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渗出,定期更换穿刺部位的无菌敷料。
2.3.3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食品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胃肠动力防止发生便秘,尽量少食用酸性食物,减少胃肠产气。
2.4 康复指导。
2.4.1 指导患者术后坚持佩带颈托并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
2.4.2 指导患者进行肢体锻炼:拇指指对指握拳并用力伸直,活动上肢各个关节以及肩胛部的活动范围训练,15~20min/次,2次/d。
2.4.3 头手对抗训练:用双手分别置于头部两侧,手掌及手指同时向头部发力使头颈有向着一个方向转动的趋势,保持颈部肌肉紧张并对抗来自手部的作用力,使头颈保持不动,10~20s/次,5次/d。
2.4.4 颈部功能锻炼:在术后1周时由于纤维环已经逐渐恢复,可视情况除去颈托进行恢复训练,指导患者适度的进行颈部的前驱、后伸以及旋转等动作的训练,每个动作进行3min再进行下一个动作,3~5次/d。
2.4.5 生活方式。指导保持端正姿势以及良好作息,鼓励患者多做各项锻炼性运动如慢跑、保健操、太极拳等,选择适合自身颈部长短的枕头,软硬适宜,睡觉时保持头部后仰的位置为佳,符合生理曲度的姿势更能加速恢复。
3 结果
本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优良率96.92%,术后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
4 小结
射频靶点热凝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颈椎病较好的方案之一,但是其仍属于微创手术的范围,存在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所以做好精心的护理措施才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必要条件,尽早的和患者沟通,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训练师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和患者健康恢复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毛燕君,许秀芳,杨继全.介入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44~545
射频靶点消融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对1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 其中男4例, 女6例, 年龄为35~73岁, 平均 (52.1±2.9) 岁。病程3~14年, 平均 (7.5±1.7) 年。5例为L4~5突出, 3例为L5~S1突出, 2例为L4~5、L5~S1突出。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X线、CT检查结果选择靶点, 患者的体位为俯卧位, 腹部垫薄枕, 以增大相应的椎间隙而便于穿刺。在C型臂及X线机下确定皮肤穿刺点并作标记。常规以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进行治疗[2]。
1.3 护理措施
1.3.1 术前护理
术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做好各项辅助检查, 术前给予患者10 mg安定肌注。和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心理情况, 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心理。
1.3.2 术后护理
(1) 卧床休息及用药:患者术后卧硬板床6~8 h, 以避免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低颅压的临床表现。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 以预防感染。给予激素以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嘱患者卧床休息3~4 d后下床活动[3]。 (2) 密切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 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改善情况。及时观察并发症情况, 上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3) 常规护理:手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护理, 注意保持病室温度、清洁、通风等, 定期对病室进行消毒。患者的饮食应注意营养, 多食用豆制品、肉、鱼等高蛋白的食物, 做好口腔的护理工作。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 以促进康复, 患者术后下床时应使用腰围保护。 (4) 心理干预:患者手术后会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 从而表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 故应做好心理干预, 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关心、鼓励患者, 以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勇于面对疾病治疗, 从而在治疗中予以配合。
1.3.3 出院指导
此手术患者住院时间较短, 4~6 d即可出院。患者出院后短期内不可进行过重的劳动, 应注意不要长时间保持坐姿。卧硬板床, 佩戴腰围达3个月左右。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2个月内禁止弯腰、举重物, 定期进行复查, 以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 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改善, 腰部活动正常, 行走自如,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 无疼痛, 恢复正常的生活。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轻微头痛、头晕的表现, 给予对症处理后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其他严重的手术并发症。1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 满意度较高。
3 讨论
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为新的微创技术, 具有创伤小、可保护患者的纤维环壁、安全、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4], 现今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证实。对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应重点关注患者的功能锻炼指导、心理干预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术后护理, 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 治疗效果明显, 这表明围手术期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措施, 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疗效, 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 均采用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进行治疗, 并给以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 以全面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 10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明显改善, 腰部活动正常, 行走自如,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 无疼痛, 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结论 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措施, 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腰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钟富秀, 陈锦.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 2010, 11 (6) :46-47.
[2]黄丽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C].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5:56-57.
[3]葛支忱, 胡丹丹.射频消融术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8 (2) :34-35.
射频靶点消融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1 月~2012 年8 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 (以下简称“我院”) 疼痛科行射频靶点消融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 例, 其中男30例, 女18 例;平均年龄 (42.0±3.6) 岁。 单节段突出者20 例, 其, 9 例为L4~5, 11 例为L5~S1;双节段突出28例, 其中13 例L3 ~4和L4 ~5, 15 例为L4 ~5和L5~S1。 病程21 d~24 年, 平均 (4.0±1.2) 年。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完全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4];无马尾综合征表现及椎间盘危象;突出节段与查体相吻合, 同时患者知情同意;无其他相关疾病;所有患者在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从而不得不选择该手术。 将以上48 例患者随机分组,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突出性质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射频靶点消融术
患者取俯卧位, 腹下垫枕, 腰部略后突, 取屈髋15°、屈膝25°的体位。 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并用0.5%的利多卡因对穿刺点行局部浸润麻醉。 用20G/5 mm工作端射频穿刺针穿刺, C型臂引导下分别经腰N (N代表数字, 如腰4~5 椎间盘突出, N代表4) 双侧下关节内侧缘进针, 通过黄韧带顺利穿刺至腰N~ (N+1) 椎间盘, 缓慢注入浓度为50 mg/L的臭氧1 m L后接射频电极, 当显示阻抗200~240 Ω 时, 以4.32 m A的低频电流测试, 若无疼痛及下肢肌肉抽动等不良反应, 便分别以70、80、90℃温度行射频热凝治疗, 每周期100 s, 共3 个周期。 治疗结束后待温度降低至40℃以下, 拔出穿刺针及射频电极, 压迫止血, 无菌敷料保护穿刺伤口。 术中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一般情况, 检查下肢运动、感觉功能。 术后送回病房卧硬板床修养, 常规预防感染、抗炎、镇痛并对症处理。
1.3 护理干预
1.3.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两组护理措施相同。 手术前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与安全性, 详细介绍射频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及与一般外科大手术的区别, 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通过积极地沟通,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让其保持放松的心情接受手术。 如果术前仍然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选择给予镇静药物, 服药周期为术前1 d至术后第3 天。
1.3.2 术前床上训练
1.3.2.1 大小便因术后3 d内需要绝对卧床, 所以在床上训练使用大小便器显得非常重要, 避免因长时间卧床产生便秘和尿潴留现象。
1.3.2.2 侧卧训练因手术时要保持较长时间的侧卧体位, 因此术前指导练习, 提高耐受性, 以便很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治疗。
1.3.2.3 翻身训练指导患者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成“一”字形, 防止翻身不当引起并发症, 同时叮嘱翻身动作缓慢进行。
1.3.3 术后护理
1.3.3.1 术后两组均接受的常规护理患者送回病房后, 遵医嘱给予止血、抗炎药物, 预防感染及神经根水肿。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穿刺点皮肤颜色变化情况, 使其随时保持干燥、清洁状态。 注意观察有无下肢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异常。 嘱咐患者勿过度弯腰和进行过度负重, 术后30 d内尽量以卧床休息为主[5,6,7]。
1.3.3.2 干预组接受的系统护理术后前3 d绝对卧床, 手术后12 h内去枕平卧, 随后在护士的帮助下协助完成定时翻身。 3 d后开始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 角度控制在60°以内, 同时还需进行交替屈髋屈膝, 伸髋伸膝训练, 以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8,9]。 术后一周, 开始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姿势床边坐起, 如果患者吃力可以给予协助。 下地活动时嘱患者佩戴腰围, 开始要求有陪伴陪同, 预防扭伤或摔倒。 并告知患者佩戴腰围的时间不能过长, 下地活动时佩戴, 上床休息时立即去掉。 预防因长期佩戴导致腰背部肌肉肌力下降。
术后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 高营养粗纤维合理搭配, 同时兼顾清淡, 以便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 如果术后3 d内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 要给予解释, 可能原因是因为手术穿刺引起, 给予消炎止痛药物即可止痛偶尔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现象不严重者一般不需处理, 数日即可消失[10]。 1 周后, 这时患者即可出院, 但出院并不是彼此目的, 如果出院后患者仍然不注意保养, 则复发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应给与患者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出院后1 个月内避免高强度锻炼, 嘱咐其进行轻微的腰部伸展活动, 坐姿要正确并不能久坐, 绝对不能手提重物;第2 个月指导加强腰背肌训练, 比如可做“飞燕”动作, 步行锻炼和游泳锻炼等[11,12,13]。 预防肌肉萎缩, 从而导致腰部稳定性的下降;半年后才可逐渐恢复以往的体力活动, 一句话概括之, 纠正不良姿势, 自我锻炼腰背部肌力才可能预防复发。
1.4 评价指标及标准
1满意度:以调查问卷形式, 获取患者对住院期间医疗服务的满意情况,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 满意度计算方法为: (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 /总人数×100%。 2随访1 年, 统计患者的复发情况, 比较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出院时调查显示, 干预组无不满意患者, 满意度达100.00%, 对照组有7 例不满意, 满意度为70.8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随访1 年, 随访率均为100%, 随访结果干预组有2 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远低于对照组的10 例, 复发率分别为8.33%和41.67%, 两组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
3 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从心理疏导到最后的出院指导, 不但为患者解开了接受手术的心结, 而且最后在出院时又得到了诚恳的训练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重在预防, 出院后, 干预组患者有了预防的意识, 加上平时的锻炼保养, 当然可以降低其复发率。 据随访发现, 干预组复发的2 例患者来自农村, 因过早接触重体力活, 过度劳累而复发。 而对照组大部分患者是没有预防复发的意识。
射频靶点消融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9 例, 男106 例, 女83 例;年龄30~75 岁, 平均55 岁。病史0.5~20年。所有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头晕、颈、肩、背部疼痛及酸胀、手麻、步态不稳、足底踩棉感等症状, 查体常见压顶实验阳性、椎动脉扭曲实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 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最小3 mm, 最大7 mm;一侧突出型180 例, 中央型265 例;C3~4椎间盘96 例, C4~5椎间盘51 例, C5~6椎间盘186 例, C6~7椎间盘112 例, 共计445个椎间盘。同一患者常患有多个颈椎间盘突出。
1.2 手术方法
第一步:经皮穿刺髓核靶点热凝术。患者仰卧于手术台, 颈后垫小枕, 头轻度后仰使颈椎前间隙增大以利于穿刺操作, 颈前术区皮肤碘伏常规消毒后铺巾, 无菌罩罩好C型臂机头。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皮下浸润麻醉, 取气管旁与颈动脉鞘之间为穿刺路径, 穿刺针选用22G/97 mm/0.71 mm/5 mm的穿刺针。使穿刺针与患者矢状面呈10°~15°进针, C型臂X线机引导并确定穿刺间隙, 沿与椎间盘平行方向推进, 侧位位于椎间盘后1/3偏后处, 勿穿出后纵韧带进入椎管, 正位与患者髓核突出方向相一致。退出穿刺针针芯, 插入电极针, 测试阻抗值在150~250 Ω之间, 电刺激无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反应, 依次从60℃、70℃、80℃、85℃治疗一个周期, 每个温度给予治疗60 s, 90℃单独给以180 s治疗以加强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如患者出现患肢疼痛加重或热灼难忍, 立即停止治疗。第二步:臭氧氧化融核。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浓度为55 μg/mL的臭氧, 盘内低压循环注射法注射3~5 mL, 然后退针到盘外颈前纵韧带处再注射25 μg/mL的臭氧5 mL。退出穿刺针, 局部压迫止血1~2 min, 无菌覆盖穿刺针眼, 术后颈托固定平车推患者回病房。
1.3 术后处理
术后均给予抗生素、脱水治疗1~3 d, 绝对卧床6 h, 颈部制动, 佩戴颈托1周, 逐渐恢复日常活动量。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以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为主要判断标准, 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症状完全消失, 无运动功能受限, 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有轻微症状, 活动轻度受限, 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症状减轻, 活动受限, 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治疗前后无差别, 甚至加重。
2.2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189 例, 平均住院5 d。本组6 例失去联系, 其余病例随访了6个月, 按上述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46 例, 良31 例, 可9 例, 差3 例, 优良率达到93.7%。本组患者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 论
3.1 射频工作原理
射频热凝是一种频率100~300 Hz的高频交流电, 该电流通过一定阻抗的神经组织时, 在高频电流作用下的离子发生振动, 使局部水分子共振而产热, 汽化部分椎间盘髓核组织, 直接使病变部位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 减少体积, 降低了椎间盘内压, 解除压迫。当射频温度至70~75 ℃时使周围神经中部分神经纤维破坏而神经主要功能保存, 在组织内形成一定范围的蛋白凝固灶, 影响痛觉信号传导, 从而达到阻止疼痛发作的目的, 同时温热效应对损伤的纤维环、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的炎症反应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1]。射频穿刺时患者痛苦极小, 操作安全, 神经监测功能和时间、温度具有可控性, 不会造成神经根的热损害, 阻抗的可显示能测定出被治疗组织的性质, 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3.2 臭氧工作原理
3.2.1 臭氧的即刻氧化作用
蛋白多糖是髓核最主要的大分子物质, 臭氧气体注入椎间盘后, 能迅速氧化髓核内的蛋白多糖, 使髓核渗透压降低, 水分丢失, 发生变性、干涸、坏死及萎缩, 使椎间盘容量减少, 神经根压迫得到缓解[2,3];
3.2.2 抗炎作用
由于退变的髓核及纤维环释放糖蛋白和β脂蛋白等抗原物质, 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无菌性炎症, 而臭氧通过拮抗免疫因子释放起到抗炎作用;臭氧在体内迅速分解为氧气, 并起消炎作用, 使手术感染率极低。
3.2.3 镇痛作用
椎间盘退变所致的腰痛主要原因是炎性物质及酶类产物 (如P物质、磷脂酶A2) 等, 刺激分布于椎间盘表面、邻近韧带、小关节突及腰部肌肉的神经末梢所引起, 臭氧的强氧化作用能迅速使上述炎性介质失活而达到止痛作用。
综上所述,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术的优点在于一方面通过射频热凝使椎间盘髓核内压减低, 减少对植入神经末梢的机械刺激, 同时对部分神经末梢有毁损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臭氧注射使得退变髓核释放的化学炎症刺激因子得到破坏, 消弱对神经末梢的化学刺激, 臭氧同时还可使髓核萎缩, 对末梢神经及纤维环均有减压作用。联合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两个主要致痛因素, 从而改善症状, 是物理性溶核和化学性溶核的完美结合。
摘要:目的 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采用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89例, 男106例, 女83例;C3~4突出96例, C4~5突出51例, C5~6突出186例, C6~7突出112例。结果 随访183例, 随访期限半年, 根据改良的Macnab评定标准, 优146例, 良31例, 可9例, 差3例, 优良率93.7%。结论 射频靶点热凝术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创伤小、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疗效好、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是最安全的微创介入治疗之一。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射频靶点热凝术,臭氧髓核消融术
参考文献
[1]王晓宁, 侯树勋, 吴文闻, 等.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告[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4, 14 (2) :99-101.
[2]何晓峰, 俞志坚, 滕高军, 等.经皮穿刺02-03混合气体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3, 37 (9) :827-830.
射频靶点消融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35例 , 女15例, 年龄18-75岁 , 平均50 岁 , 均表现为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麻痛, 直腿抬高, 下肢肌力、反射、浅表感觉均支持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 CT/MRI影像检查, 左侧突出21 例, 右侧突出 19 例, 中央型突出 10 例, 双节段 28例, 单节段14 例, 三节段 8例, 均无骨性狭窄、椎管内骨赘形成和椎体滑脱非间盘因的下肢症状。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 腹下垫枕, 精确定位穿刺点, 消毒局麻, 射频针后侧旁开穿刺, 到黄韧带后缓慢进针入椎管内, 同时询问患者下肢症状, 如果出现下肢的串麻症装, 则穿刺针提出椎管向肢体中线和下方向微调进入黄韧带在神经根袖下穿刺进入靶点, 打开射频机检测阻抗数值150-180Ω, 刺激检测:运动神经如果频率2Hz, 电流大于5mA患者下肢出现弹跳, 则稍微拔出射频针直至电流在4mA患肢无弹跳, 5mA有弹跳时则射频针裸端恰好位于离神经根3mm的突出物内, 此时调节频率50Hz, 电流小于5mA时无下肢的抽搐来检测定位感觉神经。电极放入射频针, 分别运行60°C30s, 70°C30s, 80°C30s, 90°C200s、92°C100s来彻底热凝靶点。患者绝大部分会出现腰部和下肢的诱发或复制痛, 然后抽取60Ug/mL臭氧10-20mL[3], 沿射频针缓慢注入盘内。
1.3 术后处理
患者去枕平卧6h, 自由卧床3d, 即可带腰围下地自由活动, 术后第三天进行患肢的直腿抬高和飞燕式练功, 两周后进行循序渐进的慢跑锻炼直至痊愈。定期复查, 处理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和无菌性炎症。
2 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得以回访, 其中有 26 例症状立即消失, 有 19例症状缓慢消失, 约6-10周逐渐痊愈, 有3例出现术后症状加重现象, 经合理休息、锻炼3-6周后逐渐缓解, 有1 例症状至5周无改善, 经再次的射频臭氧治疗, 症状逐渐消失。无效 1例。临床有效率98%。
3 讨论
腰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术是采用射频电流震荡导致间盘靶点热凝集, 使间盘固缩, 同时可以祛除突出物附近的致痛神经, 射频产生的温度可以促进局部血流增快, 加快炎症消除。由于射频频率为480Hz, 只能使组织在5mm内产生产生震荡热凝。前期的阻抗和电刺激检测有效保护了神经, 因此具备了定位精确, 安全有效的优点。
合适浓度的臭氧, 注入间盘内弥散, 使髓核细胞膜破裂, 细胞脱水、坏死, 导致间盘整体消融缩小, 同时臭氧具有消炎, 防止炎症物质渗出的作用[4]。所以臭氧间盘注射具有很好的降低间盘内压, 祛除突出物对神经压迫的效果。
但是射频只能产生5mm的热凝灶, 对于大的突出物, 难以达到很好的治疗目的;臭氧只能很好的消融髓核, 对于突出靶点的撕裂纤维环和环内致痛神经细胞难以很好祛除。先是射频热凝后然后再次注入臭氧, 可以防止先注入臭氧再射频时突出物内有臭氧弥散阻碍射频凝集的作用。合理利用射频凝集和臭氧消融的优点, 我们临床采用射频后臭氧注射的方法取得了疗效98%有效率, 由于我们采用此方法时间短, 病例少,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卢振和, 高崇荣.射频技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5, 2:77.
[2]寇久社, 郑刚, 冯宏武, 等.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J].颈腰痛杂志, 2007, 5:112.
[3]何晓峰, 李彦豪, 宋文阁, 等.经皮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规范化条例 (修改稿) [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5, 5:34.
射频靶点消融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25岁~70岁, 平均年龄 (46.14±5.24) 岁;病程4 d~11年, 平均 (2.11±1.74) 年。
1.2 方法
给予50例患者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 指导患者俯卧在床上, 最大程度张开腰椎间隙。在技术操作前做好常规铺巾和消毒工作, 并进行常规CT扫描, 以便设计进针点、角度、方向、深度等。对进针点进行局麻, 然后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进针路径选择侧隐窝入路或安全三角入路, 在进入靶点时可视具体情况进行针尖位置调整, 保证针尖工作区处于病灶靶点内。调整好后连接射频热凝治疗机器, 开启射频器后进行阻抗检测, 检测处于100~250Ω之间后进行频率调整, 分别以50 Hz、2 Hz行感觉和运动神经刺激, 在无异常情况出现后再开启热凝治疗。设置温度和对应的热凝时间, 其中, 60℃和70℃时热凝分别为30 s、80℃时则延长热凝到60 s, 90℃时热凝360 s。若患者下肢神经区有发烫感, 穿刺针再深入0.2 cm左右, 若仍未复制出相应的温热感则重新调整穿刺针的方向、深度。若腰椎间盘突出较大, 可进行针尖位置的调整, 然后完成上述治疗。治疗后退出穿刺针, 并将针口包扎好, 送至病房休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并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的疼痛程度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 测定。该方法的主要工具是一根刻有刻度的线段, 共有10 cm长, 一端为0, 另一端为10, 疼痛指数也相应地从低到高[2]。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患者中, 仅有1例轻度头晕, 但治疗后未经特殊处理后自行消失, 其余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另外,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VAS评分为 (7.30±1.98) 分, 治疗90 d后VAS评分降低至 (2.11±0.47) 分, 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3.42, P<0.05) 。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多发于30岁~50岁的群体,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退行性病变或者创伤致使椎间盘纤维环开裂, 使髓核发生脱出或膨大突出, 进而对神经根和脊髓产生刺激和压迫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病症[3]。目前,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 但保守治疗主要用于治疗症状较轻、突出物较小的患者;手术治疗虽然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但若出现复发再进行治疗的难度系数则会加大, 手术风险性相应增高;而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损伤小等优势, 其中, 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 并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该治疗方法能经皮穿刺, 并能精确选择和控制毁损的范围和温度。由于是在电阻监测下进行定位, 因而发生血栓栓塞、神经炎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 即使需要再次射频操作难度也不大, 可进行多次射频治疗。将射频电流作用于突出部位, 能有效降低椎间盘周围组织动脉和神经根等的压力, 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穿刺时疼痛小[4]。
本研究中, 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仅有1例轻度头晕, 但自行缓解。另外, 与治疗前相比, 患者治疗90 d后的VAS评分降低至 (2.11±0.47) 分, 可见, 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方法对机体的损伤小, 患者疼痛感轻。
总之, 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 且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给予患者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 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 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对疼痛程度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CT导向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安全可靠,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导向,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春光, 谢玉山.经皮穿刺臭氧消融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2 000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0) :189.
[2]马永强, 李水清, 柳晨, 等.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 19 (2) :87-90.
[3]程鑫, 李思东.射频、臭氧消融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CT分型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3, 15 (8) :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