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调

2024-10-07

利率下调(精选4篇)

利率下调 篇1

摘要:众所周知, 利率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 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因此, 近日的央行降息行为, 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总体来看, 降息对于股市的长远发展, 属于实质性利好。本文分析了央行降息的背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降息对股票价格的传导路径, 以及股市发展对经济的作用及不利影响, 从而引导人们理性对待股市行情, 更好的规范股票市场, 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利率下调,股市运行,资产组合替代效应,估值水平,股票内在价值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这是2012年7月以来央行首次降息, 其对实体经济、金融证券市场以及资产价格均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 降息政策仿佛已经为股票市场注入了兴奋剂, 沪指收出七连阳, 并创出三年以来新高。在此背景下, 权益类和债券型基金受惠颇多, 双双大幅上涨。与此同时, 有色、证券、保险、地产等板块应声大涨, 直接推动蓝筹型基金持续反弹, 中国股市出现活跃发展态势。

一、央行利率下调的背景

这次降息既有国际背景又有国内的现实需要, 可以说是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促成的。

首先, 从国际环境来看, 降息来自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下降的压力。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 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趋于减少, 全球范围出现了通货紧缩迹象, 中国出口将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同时, 降息来自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的压力。在当前各国面临经济压力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降息政策, 对于中国来讲, 则显示了升值压力的存在, 意味着出口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因此人民币利率有必要和国际利率水平协调, 以减轻汇率升值的压力。

其次, 从国内因素来看, 降息是面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必然之举。这集中体现在中国经济趋缓的现实上, 2014年10月中国经济延续着弱增长与低通胀格局, 汇丰PMI更不容乐观, 央行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出中国经济下行态势, 在增长通胀双低的背景下, 尤其是存在通缩风险的情况下, 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积极, 为降息政策的出台腾出了一个空间。从微观来看, 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强, 但是实体经济却不振, 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因此降息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尤其是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背景下, 持续释放流动性, 增强经济运行活力, 对经济起到重要的稳定作用, 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二、利率下调对股市的影响

其一, 股市发展的宏观环境得到改善。由于利率对投资和消费存在一定的弹性作用, 央行降息会加大投资和消费行为,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利率的降低意味企业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要求随之降低, 一方面可以刺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另一方面可以刺激新生产项目投入, 从而增加社会投资品的需求, 刺激投资, 增加就业, 进而增加收入, 扩大消费。现实的直接效果是, 降息可以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相对增加企业盈利, 缓解当前企业面临的困境, 从而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 以拉动经济增长。另外, 降息行为, 也会起到抑制人民币升值的作用, 因此, 降息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而有利于改善股市的宏观经济环境。

其二, 促进股票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存款利率降低意味着投资者的无风险收益率下降, 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投资热情将必然提高。另一方面, 货币市场利率下降也意味着投资者的融资成本下降。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在货币市场融资进入证券市场投资的风险减少, 积极性提高。降息能进一步提高股票的内在价值, 股票价格相应提高, 股价指数上升。利息的降低必将导致更多资金分流到股票市场, 利于提升股价水平, 只要股票市场引导得当, 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股市将更好地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 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配置的功能。

三、利率下调影响股价的传导路径

降息对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而言, 是长期利好因素。这可从戈登增长模型 (Gordon, 1962) 看出:Pt= (1+G) Gt/R-G, 其中, Pt为t期股票价格, Dt为t-1期到t期每股股息, G为股息增长率, R为贴现率。贴现率R包括两部分, 其一是市场利率水平i, 其二是股票的风险报酬率i′, 即R=i+i′, 则该式可写为:Pt= (1+G) Dt/i+i′-G, 它说明, 股票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向关系, 即当利率上升时, 股票价格会下降;利率下调时, 股票价格会上升。

利率越高, 股票市场价格指数就会越低, 反之亦然。当股票价格指数和市场利率两者之中任一发生变化时, 必然引起另一个价格不同程度的变化, 变化的结果是建立一个新的均衡。由于股票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除了利率因素影响股市外, 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同样影响股市。总体说来, 利率与股价之间呈现反向的变动关系。利率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路径:

其一, 利率变动形成资产组合替代效应, 调节股市资金供求量。利率升降会影响存款收益率, 而投资者就会重新选择投资方向, 在股票和储蓄以及债券之间选择收益高的投资渠道, 保证资本增值。资产的重新组合会进一步影响资金流向和流量, 对各个市场的资金供求和价格造成影响。此次降息, 存款利率下降, 一部分资金将会从银行储蓄和债券市场流出, 转向股票市场, 增加股市的资金供应量, 股票的需求增加, 股票价格上升。

其二, 利率变动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 形成对公司未来估值水平的重新判断。央行降息, 下调贷款利率, 减少企业的利息支出, 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最终会加大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红派息机会, 这将进一步抬升股票价格。从行业和板块上讲, 降息对那些对财务杠杆依赖较大、债务融资规模较大的项目, 房地产、公路水电等投资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和前期投入较大的科技项目将会带来较多的好处。

其三, 利率变动影响股票内在价值, 进而影响股价指数。股票资产的内在价值由资产的贴现率决定, 并且二者之间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将银行间拆借、银行间债券与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回购利率作为参考的贴现率, 央行降息会致贴现率下降, 会导致股票内在价值上升, 股票价格相应提高, 股价指数上升。

四、股市提振对经济增长的利弊分析

截止目前, 从现有数据来看, 我国股市十分活跃, 已经出现较好发展势头。但是, 股市是一把双刃剑, 良好的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会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同时, 由于监管不够完善, 信息不对称等,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股市过度发展, 恶性发展对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关注股票市场形势, 合理规范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更好的为经济增长服务显得格外重要。

(一) 股市提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利方面

其一, 扩大消费, 增加投资。股票市场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的投资渠道, 由于储蓄利息收入的减少, 人们逐渐增加投资渠道, 把更多的资金注入股票市场。当股票市场处于牛市, 投资优质债会增加居民实际收入, 进一步会增加居民消费倾向, 扩大内需。

其二, 提升资金利用率, 优化资源配置。由于股票市场看好, 大量居民会将手中的资金投资在股票市场上, 因此, 股票市场上资金量增加, 聚拢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 上市企业便于融资, 投资增加。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促进了经济增长。

其三,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股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 股民可以通过研究股价, 作出投资判断, 合理资金投向, 从而促进资金的科学转移, 让经营状况好的公司获得更多的资金, 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进一步保证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获得支持,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 股市提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方面

其一, 股票市场发展过快阻碍经济增长。股票市场的繁荣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 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最适关系。如果股票市场过度发展, 大量资金就将从实体经济流出, 转向虚拟经济, 股票市场将会出现泡沫, 这将导致疯狂的投机行为的发生, 扰乱市场秩序, 甚至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其二, 股市稳定性差, 导致经济增长波动性大。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股票市场的波动会降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五、总结

央行利率下调,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股市的活跃, 事实证明, 在降息浪潮后, 中国股票市场确实已经出现积极发展态势。不可否认, 股票市场具有其他市场无法代替的功能, 但目前我国经济的体制还不够完善, 股票市场理性不足, 股票市场应有的作用还不能够充分的发挥, 所以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存在一定的限制。我们需要理性对待股票市场, 规范其健康有序成长, 为经济发展服务, 防止股市泡沫产生。

参考文献

[1]王志璇, 刘燕, 肖苏.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时代经贸, 2008 (5) .25-27

[2]孙华好, 马跃.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J].经济研究, 2003 (7) :42—53

利率下调 篇2

SLF是央行的一种提供流动性的工具,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期限为1-3个月,缺钱的机构可以跟央行申请,常备借贷便利以抵押方式发放。相比央行其他投放流动性的工具,SLF的一大特点就是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换句话说,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如果缺钱,就可以直接与央行进行一对一的交易。

央行10月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SLF操作时的利率为3.35%,此次央行将分支行S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央行在206月“钱荒”时曾采取了相关操作。对于此次央行调整SLF利率有何影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让地方分支机构直接对地方金融机构SLF,有助于解决流动性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利率的下调,有助于引导预期,降低融资成本。

中信证券认为,此政策仅是针对利率走廊构建以及多次降准降息推出的适应性政策,而且当日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并未调整,表明央行没有进一步宽松的政策意图。在IPO即将到来的当口,这一政策当然有助于降低资金面的波动性、维稳资金利率。

央行逆回购稍有放量

央行昨日在公开市场进行了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规模相比周二和前两周稍有放量,中标利率2.25%,与上次持平。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净投放100亿元,此前连续两周无投放无回笼。

从近期流动性的表现来看,整体仍较为平稳。尽管临近年底,但资金面尚未出现趋紧的态势。18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持平于1.77%,7天回购利率则下行5BP至2.27%,跨月的14天回购利率上行5BP至2.66%,1个月和3个月则分别持平于2.67%和3.05%。

对于年底前流动性调控的整体走向,分析人士指出,从近期央行持续维持地量操作来看,现阶段利率水平及资金宽裕程度已达政策目标,年内货币政策将以熨平资金面波动为主要目标,进一步非常规宽松的概率相对不大。而考虑到年底前流动性仍在新股申购、季节性因素等方面有波动可能,预计公开市场仍会随时肩负起适时平滑短期流动性的任务。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认为,央行的流动性管理主要是着眼于两个目标。第一,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第二是应对一些突发性的.因素。从现在的情况看来,经过几次降准降息,目前的流动性基本上比较平稳,实体经济并没有很缺乏资金。此外,如果未来美联储加息或者因为IPO导致资金异常波动,央行还是会有些动作。但是它的这些动作总体上都是临时性的,而不是持续性的。

资金充足无惧IPO重启行情还没完

昨日沪指报3617.06点,涨48.59点,涨幅1.36%,深成指报12609.84点,涨326.08点,涨幅2.65%,创业板报2770.75点,涨109.58点,涨幅4.12%。沪市成交3284.4亿,深市成交5313.8亿,两市共成交8598.2亿。小盘题材股无疑已成资金博弈主战场,昨日两市资金流入697亿,仅中小板与创业板资金流入便达485亿之巨。

尽管A股面临IPO心理层面和实质性的资金压力,但机构普遍认为,当前市场大环境仍然向好,这将封闭市场调整空间。首先,利率低企下的资产配置荒令股市吸引力仍在,投资者风险偏好也较前期明显修复。其次,改革持续推进,政策红利释放,不断催生主题投资机会。最后,前期强势突破后,3300点一带形成强支撑,3300点-3700点也成为大部分机构预测的震荡区间。

利率下调 篇3

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针对此次降准、降息措施,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双降”是根据经济物价及流动性形势变化所做的合理的、必要的政策调节。从降息来看,9月整体物价走低,需要通过适当下调名义利率来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从降准来看,主要是应对外汇占款减少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满足经济增长对流动性的正常需要。

此外,该负责人指出: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此次放开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已经基本放开,改革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阶段。这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整个金融改革的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我国坚定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央行的利率调控将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以此引导和调控整个市场利率。同时,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使各种金融产品都有其市场定价基准,在基准利率上加点形成差异化的利率定价。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理顺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进而向其他市场利率乃至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主体、央行为主导、各类金融市场为主线、辐射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使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利率下调 篇4

题目:浅谈贷款利率下调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院 系: 继续教育学院 姓 名: 杨静 学 号: 专 业: 金融学 指导老师:

2014年10 月 日

内容提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连降台阶,今年8月宏微观经济骤冷使全面降准降息的预期再度升温,根据今年货币政策的关键:淡化经济增长、担忧通货膨胀、降低金融成本,商业银行响应中央银行的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贷款利率下调。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利润在借款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分配比例,因而影响着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从理论上讲,这会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优化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贷款利率的下调对于中小企业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能否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必须从大力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建立以政府担保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这几个方面入手。关键词:贷款利率 中小企业 融资

一、贷款利率的分析..............................................................................4

(一)、贷款利率的概念...................................................................4

(二)、影响贷款利率波动的因素...................................................4

(三)、境外的贷款利率和我国贷款利率的比较............................5

(四)、我国贷款利率的近期波动...................................................6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7

(一)、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与特点...............................................7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8

(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核算.................................................10

三、贷款利率对中小企业的影响........................................................11

(一)、积极影响............................................................................11

(二)、消极影响............................................................................12

(三)、相互作用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13

四、小结...............................................................................................15

一、贷款利率的分析

(一)、贷款利率的概念

银行贷款利率是指借款期限内利息数额与本金额的比例。我国的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出借人的借款合同的利率确定,当事人只能在中国银行规定的利率上下限的范围内进行协商。约定的贷款利率高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利率的上限,则超出部分无效;如果约定的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下限,应当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最低利率为准。

贷款利率,一般情况下比存款利率高,两者之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我国银行贷款利率一般分为四类:

1、法定利率,即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利率;

2、差别利率,即针对不同期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所规定的不同利率;

3、优惠利率,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对扶植对象采取的低于法定利率的优惠率;

4、浮动利率,即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以决定利率为基础自行确定的利率。

(二)、影响贷款利率波动的因素

1、利率随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利率市场化后,政府解除对利率的管制,使利率能充分地反映资金供求,并通过价格机制以达到资金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纵观世界各国利率体制的改革趋势,均是由管制利率向市场利率转换,其特点是逐步放松乃至取消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额,促使利率按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即利率的高低主要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当市场上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下跌;当市场上资金求大于供时,利率上涨。

2、利率由中央银行间接进行调控。

在市场利率下,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所有利率水平,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影响全社会各种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利用基准利率来调控全社会各种利率,并由此来决定社会基础货币量。

(三)、境外的贷款利率和我国贷款利率的比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目前中国的银行贷款利率,即资金的价格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年期的贷款利率达到7%,而美国的一年期是2.25%,德国是3.5%,日本只有1%,目前香港的一年期人民币贷款优惠利率约为4%,内地同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则为6%。

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境外人民币市场进一步做大,利率变化也更趋平缓,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借助各项试点业务不断扩大连通,进而使境内外利差趋于一致,而且随着人民币使用的扩大,在世界各地形成多个人民币国际市场,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方向。

(四)、我国贷款利率的近期波动

第一阶段在2011-2014年: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允许大额长期存款利率上浮,重启大额可转让存单发行与流通;第二阶段是2015-2019年: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允许活期存款以外的存款利率分步上浮;第三阶段在2020年以后,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此番,贷款利率管制彻底打开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造成的冲击也相对较小。2012年以来,考虑到资金成本因素,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鲜见下浮至基准利率30%的情况。

201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2013年初至201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利率基本上呈上行态势,2014年3月份新发放贷款利率比年初上升了17个基点,比2013年同期高了42个基点。但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新发放贷款利率的走势发生了改变,4月份利率上升趋缓,5月份开始下降,到了6月份金融机构当月新发放贷款利率降至6.7%,比利率最高的4月份低7个基点,已经接近2014年以来各个月最低水平。

当前整个金融市场利率是大幅下降的,但金融市场利率下降影响到实体经济,影响到整个融资成本会有一个缓慢过程。贷款利率下限规定取消后,各银行今后必然开展低利率竞争以确保贷款客户,使更多资金流向民企,从而有望达到抑制“影子银行”扩大的效果。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与特点 1、2011年,我国财政部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的新的划分,其中:

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

2、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同于大型企业,从而造成他与众不同的经营特征:

中小企业往往局限于国内市场,并且市场往往充满以降低利润为代价的价格竞争;所有者倾向于获取企业总收益中较大部分的投资回报;在大型企业中经营运用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如计划、管理会计等,在小型企业中较难实施;员工培训较少,导致劳动力的低效率;中小企业对外部运营环境更敏感,法律的制定、税收政策的改变等,均会对中小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的主体,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在相当长的经济发展时期,中小企业将是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但是,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棘手问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国有银行不愿放贷给中小企业。

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是以少数大银行为主,国有大型专业银行按成本效益原则,不大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更偏爱大型企业和项目。中小企业虽然急需资金,但由于作用和影响相对有限,反而容易受到忽视。此外,信贷制度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而中小企业能提供的可抵押物少,金融机构为了减少贷款风险,对发放贷款的监督力度很大,致使中小企业很难得到信贷支持。

2、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能为其提供信贷优惠支持的中小金融机构。

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在已有的中小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但由于其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自身问题还没有解决,尚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这种金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彻底有效地解决,抑制了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发展,从而也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途径。

3、贷款利率高造成融资成本高,抑制了中小企业发展。按照央行政策,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基准利率为6%,而四大行给中小企业放款的利率都要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20%到30%,贷款利率接近10%。可四大行贷款门槛较高、审批严格,不少中小企业只能转向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民间借贷,贷款利率往往要上浮50%到100%,达到15%左右。担保公司还要向中小企业收取3%至5%的费用,再加之金融机构名目繁多的各种手续费、服务费,最终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在18%以上。中小企业的利润一般在5%左右,高额贷款利率增大了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成本,大幅增加了企业成本和负担,抑制了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4、中小企业自身特点限制了企业贷款

因规模不大,信用度低,很难取得银行贷款,随着我国金融体制及法律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一旦逃废银行债务就再难得到银行的支持。企业如果丧失了信用,在经营中一旦出现现金周转紧张,积累到一定程度,得不到银行的资金支持,就很难渡过财务危机。

当然,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加快改革金融信贷体系,推动利率市场化、缩小存贷利率差,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给予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多的生存发展空间,才能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核算

我国当前的一年期基准贷款年利息是6%,可广大中小企业实际承担的融资成本却远远超过了这个基准利息,当前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大多数都需要有抵押物或者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如果是通过房产抵押,只需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如果通过担保公司担保,除支付银行利息以外,还需要支付担保费和保证金。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在高额的融资成本下发展乏力,往往在盈亏临界点徘徊。

中小企业的土地和房产毕竟有限,更多的时候需要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才能成功从银行获取贷款,假如是这样,融资成本又要有所增加,企业需要支付担保费,担保费率一般为1.5%-2.5%不等;除此以外,当前的担保公司(国有性质的除外)往往还会向客户收取15%-25%不等的保证金,这部分资金企业需要支付利息和担保费,但是无法使用,这实际上是进一步的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假设某企业贷款100万元,基准利息上浮30%,担保费率为2%,保证金比例为20%,那么他需要支付的利息为7.8万元,担保费为2万元,表面看他的融资成本就这么多,综合费率应该为(7.8+2)/100=9.8%,可实际上由于他只拿到了80万元,所以他实际的融资成本应该是(7.8+2)/80=12.25%,这里面的差距是相当之大的。这还没有算上企业拿到这个20%的保证金后参与周转所产的效益,如果把这个机会成本也算上的话,那融资的综合费用就更高了。企业可能还需要支付一些额外的费用,比如说评估费、公证费、办理抵押手续的登记费等,很多银行还会要求企业贷款后再进行回存,再开出银票或者存单质押再贷款等,从而进一步的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贷款利率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多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贷款利率下调后,存贷利差缩小,银行业竞争加剧,银行业对资产在重视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单位资金的成本及收益率。银行为此将会把精力更多地放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上,促使商业银行细分市场和客户,更加重视差异化服务及中间业务,更加重视金融创新,特别是把眼光更多地放到中小企业身上,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效益。银行贷款的收益与风险预期能有效挂钩,商业银行可以依据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对贷款及其价格区别对待,差别定价,使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能从利息收入中弥补。

2、优化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援助以政府设立的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主,它们向中小企业提供低于市场2至3个百分点的较长期的优惠贷款;为新设立企业、经营困难的企业、金融机构不愿放贷的企业以及20人以下的小规模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

美国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担保方式诱使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对10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0%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达25年。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兴起了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的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社区中小银行、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也得到大力支持,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兴途径。

因此,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模式的特点及长处,根据某一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和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灵活地运用,以取得政府扶持中小企业资金的最大效果。

3、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就需要通过放宽金融准入,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各股份制的银行,加强竞争,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防范金融风险也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二)、消极影响

仅依靠利率下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目前,企业和银行所处的金融环境还存在某些不协调,都会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的帮助受到影响。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从中小企业角度看,一方面,可能出现的较差企业为取得资金而抬高市场资金价格,造成真正需要资金的好企业反而无法获得贷款这样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千差万别,因此银行会对不同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贷款利率,中小企业对于不同的贷款利率就会进行比较,这就将影响到中小企业对利率的接受,哪怕是与企业风险相当的利率,中小企业也可能难以接受。从银行角度看,一方面,受某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银行对不同中小企业不能够完全根据市场因素定价。另一方面,取消了贷款利率上限,并不等于商业银行就会积极投入到中小企业的贷款。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取决于其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及水平,这种能力能使银行正确识别、计量风险,进行风险定价,并确保贷款利息收益能够弥补风险损失,进而才能决定是否放贷给中小企业。

(三)、相互作用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融资难问题长期羁绊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何充分运用好利率市场化政策,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发展需政府、银行、企业齐心协力

1、中小企业要规范自身财务行为。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重视销售业绩,把销售作为企业的根本,不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财务管理漏洞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滞后等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原因,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障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工作,确保财务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等信息,不断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2、建立以政府担保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府首先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研究和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优化法制环境;健全社会支持和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环境。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信誉评估系统,推进信息的收集和分享。鼓励各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相应地,各地政府也在着手扶持、发展担保业。

政府要大力扶植中小金融机构。大银行的信贷客户主要集中于国有大型企业,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及集中度低等限制,无法集中投向大型企业。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金融机构针对大型企业的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因此,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需要大力扶植中小金融机构。要完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积极鼓励和督促中小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结构调整,注重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中小金融机构要开发更多的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由于根植本土,中小银行放贷过程中信息成本较低。通过塑造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贷款环境,引入社会资本,使得贷款的内生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银行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因而具有相对的交易成本优势。

3、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积极扩大直接融资,着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在保护银行债权、债务、抵押资产方面向有利于中小企业的信贷环境发展。比如,可以通过担保、免税、增加贷款额度、贴息等扶持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提高全社会的资金配置效率,促使资金向最有效率、最有竞争力的企业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完善本国的各项产业链,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优化上市企业群体,鼓励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进一步健全市场的机制。资本市场的机制是市场的灵魂,也是市场得以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前提。市场的诚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依赖于市场机制。同时,资本市场的机制也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扩大的前提。这些机制包括信息披露机制、公司治理机制、自律机制、法治机制。

四、小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时曾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只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当中的一步,还会继续往前走。其次,中国还将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另外,还要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从长远看,贷款利率下调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利大于弊,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要有步骤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正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正确选择之一。因为,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我国整体金融环境的向好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国整体金融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国能源行业绿色会计 [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12年 夏昕

2、初探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的建立 [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 程萍 等

3、我国贷款利率自由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 赵延申

4、财务公司贷款及利息计收的相关问题探究【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12年 姚计堂

5、《国际金融学》,2007年,中国发展出版社,刘伟、魏杰

上一篇:射频靶点热凝术下一篇:经济及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