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实际利率(共9篇)
计算实际利率 篇1
一、插值法
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 其原理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一个方程, 然后解方程, 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插值法是函数逼近的一种重要方法, 是数值计算的基本课题。本节讨论具有唯一插值函数的多项式插值和分段多项式插值, 对其中的多项式插值主要讨论n次多项式插值的方法, 即给定n+1各点处的函数值后, 怎样构造一个n次插值多项式的方法。虽然理论上可以用解方程组 (2) (那里m=n) 得到所求插值多项式, 但遗憾的是方程组 (2) , 当n较大时往往是严重病态的, 故不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获得插值多项式。本节介绍的内容有:lagrange插值、newton插值、hermite插值, 分段多项式插值及样条插值。关于内插法求实际利率, 做出以下总结。
(1) 内插法的原理是根据等比关系建立一个方程, 然后解方程, 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 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 A介于A1和A2之间, 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 则可以按照 (A1-A) / (A1-A2) = (B1-B) (B1-B2) 计算得出A的数值。
(2)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方程会看出一个特点, 即相对应的数据在等式两方的位置相同。例如:A1位于等式左方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左侧, 与其对应的数字B1位于等式右方的表达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左侧。
(3) 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对A1和A2的数值进行交换, 则必须同时对B1和B2的数值也交换, 否则, 计算得出的结果一定不正确。
该式子采用的是复利现值系数的思路做的, 如果改为年金现值系数, 每年的利息其实就是年金, 要收取5年, 所以说是5年期的, 59* (P/A, R, 5) +1250× (P/F, R, 5) =1000.
因此, 9%现值利率, 1035.617%%9%, 1000%%r 921.933212%, % (1035.617-1000) / (1035.617-921.9332) = (9%-r) / (9%-12%) , 解之得, r=10%, 9%是估计出来的。在计算9%和12%之前, 会有很多次预测, 最终估算确定出9%和12%来推算r。
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 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 现在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 A介于A1和A2之间, 即下对应关系:
则可以按照 (A1-A) / (A1-A2) = (B1-B) / (B1-B2) 计算得出A的数值, 其中A1、A2、B1、B2、B都是已知数据。根本不必记忆教材中的公式, 也没有任何规定必须B1>B2, 验证如下:
例如:某人向银行存入5000元, 在利率为多少时才能保证在未来10年中每年末收到750元?5000/750=6.667或750*m=5000, 查年金现值表, 期数为10, 利率i=8%时, 系数为6.710;利率i=9%, 系数为6.418。说明利率在8%~9%之间, 设为x%
(x%-8%) / (9%-8%) = (6.667-6.71) / (6.418-6.71) , 计算得出x=8.147。
二、经典例题
2000年1月1日, ABC公司支付价款120000元 (含交易费用) , 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 面值180000元, 票面利率5%, 按年支付利息 (即每年9000元) , 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约定, 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 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 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ABC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为此, XYZ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
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 则可列出如下等式:
采用插值法, 可以计算得出r=14.93%, 由此可编制表
年份%%%期初摊余成本 (a) %%%实际利率 (r) %%%r=14.93%现金流入% (c) 期末摊余成本%%d=a+r-c
但是如果计算利率r先假设两个实际利率a和b, 那么这两个利率的对应值为A和B, 实际利率是直线a、b上的一个点, 这个点的对应值是120000, 则有方程: (a-r) / (A-120000) = (b-r) / (B-120000) .
假设实际利率是13%, 则有9000×3.5172+180000×0.5428=31654.8+97704=129358.8.
假设实际利率是15%, 则有9000×3.3522+180000×0.4972=30169.8+89496=119665.8.
(0.13-r) /9358.8= (0.15-r) / (-334.2) , 解得:r=14.93%.
摘要: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 其原理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一个方程, 然后解方程, 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插值法是函数逼近的一种重要方法, 是数值计算的基本课题。
关键词: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数值计算
计算实际利率 篇2
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分析
从新古典增长模型“索罗-斯旺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是实际利率的提高引起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也不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引起了实际利率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利率市场化是保证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文章最后对今后我国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的趋势作了预测.
作 者:彭志远 PENG Zhi-yuan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刊 名: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18(3)分类号:F091.348.1 F224.9关键词:经济增长 实际利率 索罗-斯旺模型
新会计准则下实际利率法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法 运用规律
一、实际利率法运用中的相关概念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给出了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以及实际利率法使用中的相关概念。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二、实际利率法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应用
对于实际利率法的运用从大的方向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对于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第二类是对于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资产或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但首先应明确的是,资产或负债的后续计量与初始计量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讨论后续计量时首先也应明确初始计量。相应的后续计量的分录会在第三部分相应的展开。
(一)实际利率法在金融负债中的应用
1.长期应付款类
《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准则中规定:企业购入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购买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其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租赁》准则中的运用:在租赁期开始日, 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
2.应付债券类
企业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价值记入“应付债券——面值”科目,按实际收到的款项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利息调整应在债券存续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3.长期借款类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时,按照“银行存款”与“长期借款——本金”的差额计入“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在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
(二)实际利率法在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1.长期应收款类
准则规定,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以下具体的指明对于长期应收款的实际利率法的使用。
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长期应收款,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确认收入,同时将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间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收益。
出租人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租赁款,在租赁期开始日,应编制一下分录(常用分录模板,以下同)
借:长期应收款(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费用之和)
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
贷: 固定资产(最低租赁收款额和未担保余值的现值)
银行存款(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 (差额)
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实际利率法对“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2.持有至到期投资类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成本)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利息调整)(借记或贷记)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讨论要分为两个方面:债券类和股票类。
对于债券类和股票类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大致相同。这里主要讨论持有收益的确认。
对于可供出售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可供出售债券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而可供出售股票不采用实际利率法。
三、实际利率法的运用本质
通过对新准则中实际利率法所涉及的使用范围的总结,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际利率法在运用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下的举例承接第二部分的例子)
(一)规律一:会计科目相同。
从以上讨论的各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项目的初始计量中可以发现,都存在着一个现值与终值的问题,而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我们运用实际利率法所要摊销的部分。通常体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确认融资收益”。
(二)规律二:万能表格
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均可以通过这个表格来进行计算,表中以应付债券为例来进行说明,对于其他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也可以通过这个表格来完成计算。
(三)规律三:表格信息
从规律二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各年为固定数,而“实际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每年都不同;同时“利息调整栏”(③栏)的合计数应为初始计量中“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确认融资收益”的金额; “未调整余额”在到期日所对应的金额为0;摊余成本在到期日对应的金额为债券的面值。(同理可推广到其他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四)规律四:分录模板
总结上述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运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后续计量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分录模板: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1.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此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主要包括以上所归纳的应付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由于在初始计量中将差额部分计入了成本,所以在摊销时要相应的摊销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成本。
以持有至到期为例,后续计量的分录为: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还本付息)
(或:应收利息 (分期还本付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记或贷记)
贷:投资收益
2.计入当期损益
此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主要包括以上所归纳的长期应收款、长期应付款以及长期借款等。在初始计量时,差额体现在“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确认融资收益”科目。按照实际利率法逐期摊销,确认为当期收益。主要通过“财务费用”和“租赁收入”。
以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账务处理为例,后续计量的分录: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
(五)规律五:实际利率的计算与选取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其计算主要使用内插法。实际利率的本质是项目的内涵利率(项目的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因此找到两个折现率
使其对应的净现值异号且接近于零,列以下方程,即可算出实际利率。
IRR-r1 /r2-r1=0- NPV1/ NPV2- NPV1
(六)特殊注意
应注意在租赁中实际利率选取的特殊情况。
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必须选择合理的折现率。选择折现率的思路是:
1.如果知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承租人应首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
2.如果不知悉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承租人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
3.如果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和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均无法取得,那么承租人应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而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是,应当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不同情况,对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率。选择分摊率的思路:
1.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的情况,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以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折现率的情况,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租赁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入账价值,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折现率的情况,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
对于融资租赁的出租人而言,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时,应当以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率。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以及利息费用的计算是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方法。准确的掌握实际利率法无论对于理论还是会计实务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应当在今后予以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2] 胡成。实际利率法应用中关键数据逻辑关系分析 M.金融与投资2009.2
计算实际利率 篇4
1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等值是指在时间因素的作用下,在不同的时期(时点)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具有相等的经济价值[1]1]。当在一定的期限里利率的时间单位与计息期不一致时,在资金等值计算中就需要对名义利率(r)实际利率(i)进行换算。
1.1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概念
当利率的时间单位与计息期不一致时出现了名义利率和实际(有效)利率的概念[1]]。
实际(有效)利率(i)是资金在计息期所发生的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每一计息期的有效利率乘上一年中计息期数所得的年利率,即r=i·m(1-1);其中m是一年中计息次数,按月计息m=12,季度计息m=4,半年计息m=2。
1.2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
实际(有效)利率按计息方式的不同分为间断式计息期内的实际(有效)年利率和连续式计息期内的实际(有效)年利率[1]1]。
按期(年、季、月和日)计息的方法是间断式计息期内的实际(有效)年利率,如果名义利率为r,一年中计息m次,则年实际(有效)利率i为:
按瞬时计息的方式,复利可以在一年中按无限多次计算,年实际(有效)利率为
无论采取哪种复利计息方式,名义利率的实质是当计息期小于一年的利率转为年利率时,忽略了时间因素,没有计算利息的利息;所以当一定期限的计息期小于资金支付期时,名义利率小于该期限的实际利率。
因复利计息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间断式计息期,故本文重点探讨计息期短于一年的间断式计息方式下实际(有效)利率、名义利率在解题中的实际应用。
2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应用
当计息期短于一年时,间断式计息期内的实际(有效)利率、名义利率在实际解题中根据计息期与支付期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况:(1)计息期与支付期相同,(2)计息期短于支付期,(3)计息期长于支付期[2];本文重点讨论前两种情况下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1 计息期与支付期相同———可直接进行换算求得
用名义利率求出计息期的实际利率,确定计息期内的支付次数,然后套用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例:某银行年利率为6%,每半年计息一次,某客户每半年到银行存10000元(见图1),五年后该客户能从银行取多少钱?
因银行半年计息一次,某客户每半年到银行存10000元,所以该题的计息期是半年,支付期也是半年,计息期与支付期时间单位相同,可以直接套相关公式进行求解;但题中计息期是半年,年利率6%,故6%是年名义利率,不是计息期半年的实际利率,根据公式(1-1)求得计息期的实际利率:因支付期是半年,该客户五年共有n=(5年)×(每年2期)=10期;求得该客户五年后从银行取得:
2.2 计息期短于支付期———运用多种方法求得
例:某人欲购车,向银行贷款,借款合同约定年利率为8%,每季度计息一次,每半年贷款人需支付本利和10000元,还款期为3年(见图2),求三年后该人共还银行多少钱。
本题计息期是季度,支付期是半年,计息期短于支付期,根据题中给定的条件可用多种方法求解。
方法一:因本例计息期小于支付期,不能直接采用计息期利率计算,故先用名义利率求出计息期的实际利率,进而计算出每个支付期的实际利率,确定计算期内的计息次数,然后套用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方法二:用年实际利率求解。
每季度计息一次,每半年支付到该年年末需计息2次,见图3,故各年年末的年金为:
方法三:取一个循环周期,使这个周期的期末支付变成等值的计息期末的等额支付系列,使计息期和支付期完全相同,然后将计息期的实际利率带入公式计算。
方法四:求出计息期的实际利率,把每次等额支付看成一次支付,利用一次支付终值公式计算,见图6。
第三年年末的终值为:
这四种方法均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得数虽然有较小的误差是因为取复利系数误差所至,不影响结果;但应注意,对等额系列流量,只有计息周期与支付周期一致时才能按计息期利率计算,如不一致要经过上述四种方法的相应转换才能计算。
3 结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的概念及关系,指出在一定的期限里利率的时间单位与计息期不一致时,在资金等值计算中就需要对名义利率(r)实际利率(i)进行换算。并指出名义利率的实质是当计息期小于一年时,忽略了时间因素,没有计算利息的利息;所以当一定期限的计息期小于资金支付期时,名义利率小于该期限的实际利率。其次论述计息期与支付期相同和不同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在实际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计息期与支付期不相同可采取四种方法进行计算,并指出只有计息周期与支付周期一致时才能按计息期利率计算,否则要经过相应的转换才能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为项目筹资和投资作出正确的决择。
参考文献
[1]关罡,郝彤.工程经济学[M].2版,郑州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45-0846-3.
[2]刘晓君.工程经济学[M].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ISBN 978-7-112-09414-1.
实际利率法内涵研究 篇5
实际利率法运用的第一步就是合理确定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其本质是双方共同约定并接受的利率水平, 是债权方的内部收益率、债务方的资本成本率。
2摊余成本的含义与计算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笔者认为, 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可以理解为债权或债务的本金。企业对债权债务初始的本金为债权人实际借出的款项和债务方实际筹集到的款项, 即初始确认金额。由于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的不同, 形成了每期的调整摊销。这个摊销额实质上是按复利的计算方法形成的“利息转为本金”从而增加的本金的金额, 减去按单利的计算方法收到的利息和本金从而减少的本金的金额, 所形成的本金的增减额。
实际利率法引入了财务管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概念, 在摊余成本不断调整的过程中, 实际的利息总是根据计息日的本金金额进行计算, 通过实际利率法所计算的利息是企业投资或筹资实际应当获取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 摊余成本也是企业实际享有或承担的债权或债务, 更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能更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 帮助有关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分析决策。而直线法并未考虑企业的实际资金情况, 计算的结果与企业的实际损益存在差异, 实质上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
3实际利率法的实际运用及计算分析
本文通过注会教材上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两个例题, 具体说明在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和一次还本付息情况下实际利率法的计算原理。
[例]20×0 年1 月1 日, XYZ 公司支付价款l000 元 (含交易费用) 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 年期债券, 面值1250 元, 票面利率4.72%, 按年支付利息, 本金最后一次支付。XYZ 公司将购入的该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为此, XYZ 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根据债券估价模型进行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
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 则可列出如下等式:
59× (1+r) -1+59× (1+r) -2+59× (1+r) -3+59× (1+r) -4+ (59+1250) × (1+r) -5=1000 (元)
在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折价购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情况下,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利息调整金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其中, 每期的利息调整摊销=实际利息收入—应收利息。
由于债券的实际利率大于债券的票面利率, 企业所要求的实际利息收益大于该债券的票面利息。若以票面价格购入债券, 企业以后年度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小于实际要求的收益水平。为弥补以后年度的损失, 使双方最终都能按共同约定的利率公平合理地支付利息费用或获得利息收入, 企业以低于债券的票面的金额购入, 折价应当在以后会计各年度进行摊销。企业将每期收到或应收的利息低于实际的利息收益其差额部分应当作为重新投入被投资单位的本金, 在下一会计年度也应视为本金计算利息, 逐期增加摊余成本, 把每个年度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的利息收益确认为投资收益。至债券到期时, 摊余成本恰好等于面值。
具体的会计处理为:借:应收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两者之间的差额>。
在上例中, 假定XYZ公司购买的债券不是分次付息, 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此时, 将债券到期时利息和本金一并折算为债券的当前价值。设XYZ公司所购买债权的实际利率r, (59+59+59+59+59+1250) × (1+r) -5=1000 (元) , 得出r=9.05%, 大于票面利率。在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折价购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情况下: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利息调整金额-累计计提利息-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每期的利息调整的是按照实际应收利息大于应计利息的差额。因为在一次还本付息的情况下, 分期计算的应计利息, 并没有实际收到。根据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 未收到的实际利息收入实质上是投资者对债券发行方的追加投资, 这部分利息转化成为了债权的本金, 同样应当在以后期间计算利息。应当在每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中加入未收到的实际利息收入作为期末的本金进行利息计算, 其计算所得为企业的投资收益。
在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时, 应当: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两者之间的差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计算实际利率 篇6
实际利率通用模型一般共有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计算融资产生的现金流量A。该步骤是模型的关键步骤, 因为实际利率对相关现金流量的敏感度非常高, 现金流量信息的准确度直接决定了用该模型计算出的实际利率的准确度。
步骤二:将现金流量A调整成间隔期相等的现金流量B。若现金流量A所有间隔期均相等, 该步可省略。间隔期不规则的现金流量无法运用公式准确计算利率, 故模型需将间隔期不规则的现金流量调整成等间隔期的现金流量。等间隔期越长, 计算过程越简便。运用数学知识推断, 某现金流量最长的等间隔期应等于其所有间隔期的最大公约数。如某现金流量的一部分间隔期为30天, 另一部分间隔期为40天, 则其最长等间隔期应为10天 (30和40的最大公约数为10) 。
步骤三:用Excel中的函数IRR计算等间隔期现金流量B的内部报酬率IB。需要注意的是, 算出的IB为现金流量B的等间隔期利率, 因为该等间隔期往往不是一年, 而实务中所称的利率通常指年利率, 所以模型需要第四个步骤, 将IB换算成年利率。
步骤四:将IB换算成年利率I, 则I即为该项融资的实际利率。四个步骤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步骤三和步骤四的具体算法参考下文中的应用举例。
二、售后回租业务举例
例1:2010年12月, 甲公司与某融资租赁公司签订一份租期为3年的售后回租合同。具体内容为:甲公司先将一宗账面价值4 000万元的大型自有设备卖给租赁公司, 租赁公司再将该设备返租给甲公司, 其间不涉及设备交割。显然该业务形式上虽属销售和回租, 但实质上属于甲公司的融资活动。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 标的额。租赁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的设备买价即合同标的额为3 000万元, 说明甲公司的融资额度亦为3 000万元。 (2) 起租日。租赁公司于2010年12月31日支付设备买价, 同时甲公司自该日起回租设备, 即起租日为2010年12月31日。 (3) 租金。承租方即甲公司需按表1中约定的日期及金额, 向出租方即租赁公司支付租金, 租金总计3 300万元, 共分七期支付 (见表1) 。 (4) 保证金。承租方需向出租方支付合同标的额10% (即300万元) 的保证金, 为减少现金交割, 由出租方在起租日直接从所支付的设备买价中扣除;该保证金在租赁期满时返还承租方, 为减少现金往来, 由承租方直接冲抵最后一期租金。 (5) 手续费。承租方在支付第一期租金时, 需同时向出租方支付合同标的额5% (即150万元) 的手续费, 该手续费不再返还。 (6) 利率。合同利率为5%。试比较甲公司该项融资业务的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解析如下:
1. 名义利率。
方法一:不考虑保证金、手续费影响。利息总额=租金总额-融资额度=3 300-3 000=300 (万元) 。年均利息额=利息总额÷租期=300÷3=100 (万元/年) 。年利率=年均利息额÷融资额度=100÷3 000×100%=3.33%。
方法二:考虑保证金、手续费影响。利息总额=总现金流出-总现金流入= (租金支付总额+支付保证金+支付手续费) - (融资额度+保证金返还) = (3 300+300+150) - (3 000+300) =450 (万元) 。年均利息额=利息总额÷租期=450÷3=150 (万元/年) 。年利率=年均利息额÷融资额度=150÷3 000×100%=5%。
上述两种方法算得的年利率分别为3.33%和5%, 其差异仍然很大, 方法二的计算结果显然比方法一更精确, 合同利率5%显然亦是根据方法二计算而来的。可见, 用不同方法算出的名义利率其精确度可能差别很大。
2. 实际利率。
应用实际利率通用模型计算, 过程如下:
步骤一:计算甲公司该项融资产生的现金流量A, 如表2所示。
单位:万元
表2中正数表示现金流入项目, 负数表示现金流出项目, 最后一栏 (e栏) 即为该步骤所要求解的现金流量信息A。
步骤二:将现金流量A调整为等间隔期的现金流量B。对表2中现金流量A的间隔期进行分析会发现, 其第一、二、三个间隔期为4个月 (如第一个间隔期为2010.12.31~2011.4.30) , 第四、五、六、七个间隔期则均为6个月 (如第四个间隔期为2011.12.31~2012.6.30) , 间隔期不完全相等, 需按最长等间隔期进行调整。本例中, 最长等间隔期=所有间隔期的最大公约数=4个月与6个月的最大公约数=2个月。以2个月的等间隔期对现金流量A进行调整, 调整后得到的现金流量B的信息如表3 (为Excel表格, 左端与顶端的阴影边框分别代表Excel表格中的行标和列标) 中的 (C2:C20) 区域所示。
分析表3会发现, 调整后的现金流量B共18期, 其中第1、3、5、7、8、10、11、13、14、16、17期, 因没有现金流入、流出项目发生, 其净现金流量值统统等于0 (注:当净现金流量值为0时, 其在Excel表格中对应的单元格不能空白, 而必须以0填列, 否则步骤三中的公式计算结果会出现错误) 。
步骤三:用Excel函数IRR计算现金流量B的内部报酬率IB。函数公式如表3中的单元格C21所示, IB=IRR (C2:C20, 2%) =1.775%。
步骤四:将IB换算为年利率I。换算公式如下:
其中, n=1年÷现金流量B的等间隔期=12个月÷2个月=6。
因此, I= (1+1.775%) 6-1=11.13%, 即甲公司该项融资的实际年利率为11.13%。
3.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比较。
甲公司该项融资的实际年利率为11.13%, 高出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近一倍, 说明其资金成本率很高;而其合同利率 (即前文名义利率计算方法二中算得的利率) 仅为5%, 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还要低出许多, 说明合同利率明显偏低, 若融资单位仅仅依据合同利率进行融资决策, 很可能会作出错误的融资决定。
合同利率严重不实的根源在于其计算方法存在重大缺陷: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在计算合同利率时, 将总现金流出超过总现金流入的金额作为利息总额, 这种算法算出的利息在绝对数值上 (450万元) 是没有问题的, 但这些利息是怎样支付的, 如分几次支付、每次支付是在什么时间、支付多少, 对利息的相对值即实际利率的影响很大, 合同利率在计算过程中仅仅将这些利息简单地平均分配到整个融资期间, 忽视了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从而有可能会导致合同利率计算结果出现严重偏差。
三、信用卡免息车贷举例
例2:刘某于2011年6月购买一部价款为10万元的轿车, 首付款4万元 (40%) , 剩余6万元用某银行提供的信用卡贷款支付。该项贷款期限为三年, 免息, 但需按照每年3.2%的年费比例支付总额为5 760元 (60 000×3.2%×3) 的手续费, 该手续费在银行放贷时自动冲抵贷款额度。银行放款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 扣除手续费后的实际放款额度为54 240元 (60 000-5 760) 。根据协议要求, 刘某自第二个月月末即2011年7月31日起按月等额还款, 每月还款金额为1 666.67元 (60 000÷3÷12) , 共还款36期。试比较该信用卡贷款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解析如下:
1. 名义利率。
方法一:极少数借款人会忽略手续费的影响, 认为手续费不算利息, 即认为该项贷款的利息率为0。
方法二:多数借款人会直观地将本案中的手续费年费比例视为该项贷款的年利息率, 即认为该贷款的年利率为3.2%。
方法三:还有很多借款人会按下列方法计算利率:利息总额=总现金流出-总现金流入。即利息总额=1 666.67×12×3-54 240=60 000-54 240=5 760 (元) 。年均利息额=利息总额÷贷款期限=5 760÷3=1 920 (元/年) 。年利率=年均利息额÷实际放款额度=1 920÷54 240×100%=3.54%。
2. 实际利率。
应用实际利率通用模型计算, 过程如下:
步骤一:计算该项贷款产生的现金流量A, 如表4所示。
步骤二:将现金流量调整为等间隔期的现金流量B。因现金流量的间隔期均为1个月, 即间隔期相等, 该步省略。
步骤三:用Excel函数IRR计算现金流量B (本例中B与A相同) 的内含报酬率IB。计算结果为IB=0.556% (计算过程略) 。因其间隔期为1个月, 故IB实际上为月利率。
步骤四:将月利率IB换算成年利率I。计算公式为:I= (1+0.556%) 12-1=6.88%, 即实际年利率为6.88%。
3.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
本例中的名义利率仅为3.2%或3.54% (极少数人则认为利息率为0) , 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低得多;而实际利率为6.88%, 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大致相当。银行不可能作折本买卖, “免息”并不意味着“零利息”。消费者在进行融资工具选择时, 很容易受到显著偏低的名义利率的误导, 因此需要格外小心。
摘要:目前, 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信贷合同多数情况下是以名义利率的形式签订, 很多信贷机构在不影响其真实收益率的前提下, 通过各种名目和手段使信贷合同的名义利率远远低于其实际利率, 以此来吸引和诱导客户。笔者通过工作实践, 总结出了一套应用Excel计算实际利率的通用模型, 可简单而准确地计算出某项融资的实际利率, 进而有效防范名义利率虚低的陷阱。
关键词:名义利率,实际利率,Excel,模型
参考文献
[1].郭长城.利用EXCEL辅助实际利率法的计算.哈尔滨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2
实际利率法教学改革探讨 篇7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实际利率法的定义为: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 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在现行会计准则中, 较多涉及了实际利率法的使用, 例如融资租赁、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超过正常信用期间资产购置、分期收款销售或延期收款销售等业务中都广泛运用实际利率法, 因此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实际利率法。
二、摊余成本的概念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一) 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 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 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 实际利率是给定的, 关键就是计算确定摊余成本。
三、公式计算法
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按实际利率法计息时, 运用的计算公式为:每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每期利息收入=债券投资账面价值*市场利率;每期溢价摊销额=每期应收利息-每期利息收入。每期折价摊销额=每期利息收入-每期应收利息。持。对于这一组公式, 只是靠记忆, 学生感觉容易忘记, 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式只能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息核算, 在其他的领域并不适用, 比如在融资租赁中、在应付债券中等等。换一句话说, 在其他每一个领域, 也可以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但是, 每一个领域相关计算公式都不同, 即便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都很难。
四、表格分析法
金额单位:元
金额单位:元
表1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一览表, 表2是应付债券利息费用计算一览表, 可以看出, 表中的项目和内含的逻辑计算公式各不相同。在会计实务中, 这一类的核算没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 这给学生掌握表格分析法也带来很大的困难。
五、账户分析法
对于实际利率法,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账户分析计算摊余成本, 再根据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计算利息收入或费用的方法, 以下简称账户分析法, 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反映学起来容易, 也便于操作。在涉及实际利率法计算的业务中, 根据实际利息收入或费用分摊的需要, 其初始账务处理时都设计有呈现调整与被调整关系的两个账户, 账户分析法就是利用“T”型账户, 把调整账户和被调整账户数字都统一登记在被调整账户的一级账户上, 期末结出余额, 该账户余额即是摊余成本, 然后再根据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 计算的结果就是实际利息收入或费用。
[例1]2006年12月1日, 甲公司与乙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矿泉水生产线融资租赁合同。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6年12月31日;租赁期开始日为2006年12月31日:租赁期为3年, 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000000元;租赁期届满, 矿泉水生产线的估计残余价值为400000元, 其中甲公司担保余值为300000元, 未担保余值为100000元。该矿泉水生产线于2006年12月31日运抵甲公司, 当日投入使用;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于每年年末一次确认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假定该矿泉水生产线为全新生产线, 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为6000000元;租赁内含利率为6%。2009年12月31日, 甲公司将该矿泉水生产线归还给乙租赁公司。
通过分析, 甲公司相关账务处理如下:第一步, 2006年12月31日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2000000×206730+300000×0.8396=5597880 (元)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597880 (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6300000-5597880=702120 (元) 。
第二步, 2007年12月31日, 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账户分析如下:在本例中, “长期应付款”账户与“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之间呈现调整与被调整之间的关系, 其中“长期应付款”是被调整账户,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调整账户, 登记被调整一级账户如下:
根据账户分析得出:账户余额=摊余成本=6300000-702120=5597880 (元) , 实际利息费用=摊余成本*实际利率=5597880*6%=335872.8 (元) 。
根据题意, 则作会计分录如下:
第三步, 2008年12月31日, 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账户分析如下:
根据账户分析得出:账户余额=摊余成本=6300000-702120-2000000+335872.8=3933752.8 (元) , 实际利息费用=3933752.8*6%=236025.17 (元) 。
[例2]2000年1月1日, 甲公司支付价款1000元, (含交易费用) 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 面值1250元, 票面利率4.72%, 按年支付利息 (即每年59元) , 本金最后一次支付。不考虑所得税, 减值损失等因素。 (实际利率10%) 。
通过分析,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第一步, 购入债券。
第二步, 2000年期末确认实际利息, 收到票面利息。
账户分析如下:在本例中,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账户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之间呈现调整与被调整关系, 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是被调整账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是调整账户, 登记被调整一级账户如下:
根据账户分析得出:账户余额=摊余成本=1250-250=1000 (元) ;实际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1000*10%=100 (元) ;根据题意, 则作会计分录如下:
第三步, 2001年期末确认实际利息, 收到票面利息。
账户分析:
根据账户分析得出:账户余额=摊余成本=1250-250+41=1041 (元) ;实际利息=1041×10%=104 (元) 。根据题意, 则作会计分录如下:
其他年份期末如此举一反三。账户分析法的重点就是在分清调整账户和被调整账户的前提下, 通过登账、分析计算摊余成本、然后根据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账户分析法, 教学直观, 实操简单, 运用范围广, 便于学生掌握。
参考文献
融资租赁中实际利率法运用 篇8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 融资租赁中承租人或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实现融资收益”要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除此之处,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企业发行债券时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企业进行债券投资时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企业进行长期借款时确认的“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等项目也均要按实际利率法摊销。虽然这些项目分别属于不同的会计准则, 但这些准则中实际利率的本质及实际利率法运用原理都是一致的。
(一) 承租人的实际利率
以融资租赁为例, 对承租人而言, 融资租赁是承租人融资的一种方式, 属于长期负债融资。根据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该长期负债的资本成本是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等于融资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折现率;即融资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CFi× (1+R) -i, 其中CFi为每期的现金流出量, R即为该长期负债的资本成本, 承租人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实际利率就是该长期负债的资本成本R。按照谨慎性原则, 融资租入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与公允价值孰低入账: (1) 如果融资租入资产以最低租赁付款额按已知的折现率进行折现的现值入账, 那么实际利率R就是该已知的折现率, 可能是合同规定的利率、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或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等。 (2) 如果融资租入的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 则实际利率就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按照实际利率折现后的现值等于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二) 出租人的实际利率
对出租人而言, 出租人融资租出资产, 实质是出租人的一种投资方式。根据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出租人这种投资的内含报酬率, 等于使该投资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即∑CFi× (1+R) -i-CF0=0。其中CF0为出租人初始投入资本, 等于融资租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初始直接费用;CFi为出租人各期收到的现金流量, 出租人各期收到的现金流量可能为每期租金加上就出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 (最低租赁收款额) 和未担保余值等;R即为出租人的投资内含报酬率, 是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租赁准则称其为租赁内含利率。出租人在租赁期间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实际利率就是租赁内含利率。
(三) 其他具有融资性质业务中的实际利率
从以上分析可知, 实际利率对于承租人而言就是承租人进行该项融资的资本成本, 对于出租人而言就是出租人进行该项投资的内含报酬率。同理, 其他融资业务中的实际利率均可以通过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确定。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发行债券、长期借款中实际利率的本质是融资的资本成本;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实际利率的本质是投资的内含报酬率。
二、融资租赁中实际利率法的运用
运用实际利率法, 关键是处理好每期支出或收到的现金流量与确认费用或收入的关系问题, 体现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对于融资租赁业务来说, 当事人每期支出或收到的现金流量一部分是支付的利息费用或收到的租赁收入, 剩余的部分是偿还或收回的本金。
(一) 承租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
(1)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及摊销。在融资租赁中, 承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将确认的长期应付款的入账金额与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入账金额实质是承租人应支付的利息费用总额。
承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应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承租人每期支付的租金 (支出的现金流量) 实际上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支付利息费用, 二是偿还本金, 即“每期支出的现金流量=利息费用 (摊销) +偿还的本金”;其中承租人每期确认的利息费用等于期初本金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 即“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金额;租金减去利息费用后的金额是本期偿还的本金, 从而可以计算出剩余的本金, 即下期期初本金的余额。
(2) 承租人的本金。在租赁期开始日, 承租人融资的本金就是上述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中融资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承租人每期支付租金后, 会偿还一部分本金, 在最后一期支付租金及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后, “长期应付款”账户还有余额为“就承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由于利息费用已全部支付, 所以“长期应付款”账户的余额就是剩余的尚未偿还的本金。
(二) 出租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1) 未实现融资收益的金额及摊销。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的金额等于出租人将来收到的款项减去出租人的投资本金, 其中“出租人将来收到的款项”等于最低租赁收款额加上未担保余值, “出租人的投资本金”等于融资租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初始直接费用。
出租人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也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每期摊销的金额等于期初本金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 出租人每期摊销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确认为“租赁收入”。出租人每期收到的租金, 一部分为收到的租赁收入, 另一部分是收回本金, 即“每期收到的现金流量=租赁收入 (摊销) +收回的本金”, 由此可以计算每期收回的本金, 以及下期期初本金的余额。
(2) 出租人的本金。租赁准则称出租人的本金为租赁投资净额, 在租赁期开始日, “出租人的投资本金”等于融资租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初始直接费用, 即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中的CF0。对于承租人而言, 每期收到租金后, 会收回一部分本金, 最后一期收到租金以及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后, 租赁收入全部收回, 本金只收回一部分, 还有“就出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以及“未担保余值”没有收回, 两者加起来是“租赁期开始日估计的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即资产余值。
三、融资租赁中实际利率法运用原理的推广
同融资租赁中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原理一样, 以下业务中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同样要分析每期收到或支付的现金流的具体构成, 其一部分是融资收入或费用, 剩余的部分是收回或偿还的本金。
(一)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企业签订的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固定资产的合同, 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的性质。购买人每期支付的金额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购买人为该项融资业务支付的融资费用, 二是偿还的本金。购买人的第一期期初本金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每期期初的本金余额乘以实际利率得到的金额为购买人在该期间的融资费用, 即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金额;购买人每期支付的金额扣除该期间的融资费用后的金额为该期间偿还的本金。购买人最后一期付款后, 本金余额为零, “未确认融资费用”全部摊销。
(二)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确认“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业务中, 销售人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 其实质是销售人向购买人提供信贷。销售人每期收到的金额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销售人的融资收入, 剩余部分是收回的本金。销售人第一期期初的本金是其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入账金额。每期期初本金余额乘以实际利率得到的金额为销售人应确认的融资收入, 同时也是“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金额;购买人每期收到的金额减去其确认的融资收入后的剩余部分, 是其收回的本金。以后期间照此循环下去。
(三) 其他情况以下两种情况下运用实际利率法时, 每期确认的费用或收入按期初本金的余额 (摊余成本) 乘以实际利率确定, 每期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流量与确认的费用或收入的差额, 是相关项目的摊销金额。 (1) 企业发行债券时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以及企业进行长期借款时确认的“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的摊销。企业每期支出的现金流量与按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的差额, 作为利息调整的摊销。 (2) 企业进行债券投资时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的摊销。企业每期收到的现金流量与按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的差额, 作为利息调整的摊销。
参考文献
计算实际利率 篇9
假设甲公司于2×07年7月1日从乙公司以融资租赁的方式租入一套设备, 租赁公司购置设备的成本为100万元, 公允价值为110万元, 租赁期为5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37 416元, 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6%, 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8%。则根据上述规定, 最低租赁付款额=每期支付的租赁费×期数=237 416×5=1 187 080 (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每期支付的租赁费×年金现值系数+购买选择权支付的金额×复利现值系数=237 416× (P/A, 6%, 5) +0=1 000 091 (元) 。
实务中计算实际利率的方法有两种, 具体如下:
方法一:根据租入资产期初账面余额和折现率确定, 具体见表1。
金额单位:元
方法二:根据年付租金及其在租赁开始日的现值计算确定, 具体见表2。
金额单位:元
由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的程序不同, 得出各期应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结果也不同。那么, 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合理呢?笔者认为第二种计算方法相对于第一种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原因如下:
1.第二种计算方法更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规定。第二种计算方法是将融资租入资产看成是以分期偿付租赁费的方式取得资产使用权的一种融资行为。每年支付的租赁费实质上是该租赁费在租赁开始日现值的终值, 而其终值与现值之差则是利息。因此, 将每期支付的租赁费与该租赁费在租赁开始日的现值之差确认为当期融资费用, 更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规定。而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将资产的入账价值即各期支付的租赁费的现值之和作为融资的本金, 以当期支付的租赁费扣除当期确认的融资费用后的结果确定当期已归还的本金,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尚未归还的本金。但事实上企业并非筹到了本金, 而是以逐期偿还租赁费为代价提前获得资产的使用权。因此, 该计算方法不完全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