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课(共12篇)
两课 篇1
黄昏时分,迎着落日的余晖,我站在家乡的山巅,俯瞰全镇。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庄子那厚重悠远的声音似乎穿越时空和苍茫的天宇回荡在耳际: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远望巍峨的群山和坐落在群山中的家乡小镇,心中不禁生出几份感慨。
转眼间,为人师已经十四载。
儿时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着崇拜和憧憬,记得那时读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觉得这句诗是教师的写照,感动于教师的伟大和付出。读“程门立雪”的故事又为我国古代有这样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而兴奋不已。直到若干年后,自己也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的时候才感悟到这个职业的些许真谛。
不是播种就有收获,不是耕耘就能丰收。身负社会和家长的厚望,身处多重压力之下,教师要面对的远不只是清贫二字。压力、焦虑、疾病正吞噬着广大教师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身处农村地区的教师需要面对的则更多。我国的教育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农村诸多落后的条件限制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多少年来,农村的教育踟蹰在崎岖的小道上。因为经济落后,校舍简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吸引不到优质的师资;因为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大都是由老人照看或独自在家的留守儿童。生活的艰难、情感的缺失导致他们性格各异,难于教育和管理。广大的教师长期身处农村教育的寒冬举步维艰。
教师这个职业要求从业者:守得住清贫,赖得住寂寞。但是,教师也是社会的人,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良风气的恣意肆掠,也很容易陷入攀比和欲望的漩涡,失去职业信仰,失去工作激情,在职业倦怠中挣扎……因此很多学校里面都缺少一种育人的氛围,一种对工作热爱和拼搏的精神,一种团结协作大局为重的境界。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有时不禁感叹: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一个人的努力对于整个教育来说真是杯水车薪……多少年的努力,虽然小有进展,但是离心中的愿景还是相差甚远。看着周围不少从教多年的教师慢慢失去了青春,也失去了梦想和激情。我也有了一丝迷茫。
直到2011年秋,名为“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湖北省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让我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愿这个活动如同一声春雷,警醒梦中之人,一起努力,迎接农村教育的春天!在教学比武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教育理念在更新,教材在更新,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的介入……可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数时候大家是按部就班,墨守成规,鲜有创新,以不变的方式来教变化着的学生,自然收效甚微。假如继续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不久就会成为时代的弃儿。在家访活动中,更是感触颇多。原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从未走进孩子心中,因为我们对孩子面对的生活困难一无所知:我们甚至不知道哪些学生是孤儿,需要特别关爱;哪些孩子是单亲家庭,需要注意交流方式和内容;哪些孩子家里经济困难,在学校承受着压力和自卑,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援助;哪些孩子身受疾病困扰,需要大人的悉心照料……
带着对自己过往的工作历程的反省和对未来的期翼,我阅读了一部风靡全球的畅销书———《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掩卷沉思,书中的内容使人感觉豁然开朗。信任,道德成长六阶段,阅读,经济学……那个身处一间又小又破的被称作56号的教室里的美国人,就是这样一个即使无人督促、频繁应试、环境颓丧的状况下依旧对教育怀有热诚,对学生怀有爱心,为信仰不懈努力的人。看着他书中所描述的点点滴滴,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感到有些惭愧。他在那样的条件下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并最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化腐朽为神奇般的奇迹。正如书中自传中的陈述:数以万计的教师都在努力的另辟蹊径,我亦如此。
身处发达国家的小学教师雷夫在那样的环境中,没有抱怨,没有放弃,坚忍不拔,用毕生的心血,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才。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而我们的祖国目前并不发达。祖国母亲从多少年的硝烟中走来,走过了被列国欺凌的时代,带着一身的伤痕,走在了经济迅猛发展的路上,或许教师这个行业没有受到期望中的关注,或许我们的清贫和艰苦无人知晓,或许我们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社会的不解,或许我们处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拐点上进退维谷,但是,我会摒弃心中的迷茫,以两课活动中的所思所感为动力,以《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为座右铭:假如我命该扫大街,我就将它扫得有模有样!
回头望望身处大别山深处的边远小镇,那是养育我们的家乡,我仿佛看见家乡的孩子们张着无数无助的双眼和小手,期望着美好的未来。因为落后,他们的心灵却常常行走在文化的沙漠,踟蹰在黑夜之中。我们不该一味埋怨客观条件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该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就停止前进和探索的脚步,更不应该太过计较个人的得失。
让我们以“两课”活动为契机,赶走职业倦怠之阴霾。让我们向雷夫致敬,学习他那种忘我的境界。让我们以我们对梦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激情,对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真爱,为他们点亮一盏盏心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两课 篇2
上
级
文
件
港 湖 学 校 “两课”活 动
资料
大冶市“课外访万家”活动港湖学校家访专
题课题研究成果
报告集
目录
1、港湖学校“两课”活动方案
2、港湖学校“课外访万家”专题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个班情况简介
4、教师家访手记
5、教师家访图片资料
6、个案研究跟踪回访手册
7、家访活动征文
8、家访感悟文章
9、个案研究成功教育案例
10、家长感言
港湖学校
“课内比教学”资料
目录
1、港湖学校“课内比教学”实施方案
2、港湖学校“课内比教学”安排表
3、港湖学校“课内比教学”教师个人资料(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等)
4、港湖学校“课内比教学”图片资料
5、港湖学校“课内比教学”结果
6、港湖学校师徒结对安排表
参与“两课”评比活动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印章 两课 课题
2010年10月江苏省出台了有关文件,明确了今后五年职业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研究课及示范课的评比工作(以下简称“‘两课’评比”)。在2011年江苏省首届专业课“两课”评比活动中,《印章的加工》被评为“示范课”。 以下就该课例中的课题《印章手柄的加工》设计为例,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分析内容,确定目标
在学习本课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数控编程的基本格式,会根据安排好的工艺进行简单的零件编程;具备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能力,对机械加工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项目旨在提高对G73复合循环指令的认识,熟练掌握循环程序的编制方法和机床的安全操作规范;能在加工中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制定加工工艺,能正确使用G73复合循环指令进行数控编程,提高操作数控车床的熟练程度;同时培养学生文明生产、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良好习惯。学生既动手更动脑,在加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等关键
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例设计中,首先以机械企业为例,进行职业概貌介绍,让学生了解产品研发工作流程,说明本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式教学。
进入课例设计中导入环节的同时,进行教学情境设置:以数控教学工厂作为企业生产车间,教师作为车间生产主任,学生作为一线生产员工。按照组织教学形式进行分组,向学生介绍情境设置和角色分配,使学生了解机械企业的生产模式,进入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通过“选什么毛坯?怎么安排工艺?选什么刀?怎么确定切削用量?用什么指令?”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主动分析“怎样做”。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采用卡片的方式進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自己组的加工工艺,教师邀请各组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对其进行评论,分析其工艺的可行性。小组之间产生竞争,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来,形成很好的课堂气氛。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把正确的工艺安排展示给学生,同时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才
合理。
工艺安排好以后,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刀具选用。笔者首先通过实体展示让学生再一次看清楚零件的外形,并出示刀具图片,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确定切削用量方案,并填写工艺卡。
讲完加工工艺安排和编程重点后,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各小组填写程序清单。待学生填写好以后,用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填写,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用任务引领法、分组互动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
四、动手操作,完成任务
两人一台机床,一人操作,一人做检查和记录,学生之间进行过程监测,实现了过程评价。第一步,学生进行装刀、对刀,教师巡回指导、检查;第二步,学生把编好的程序输入机床,教师巡查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应记录;第三步,学生模拟程序,检验程序的正确性,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第四步,学生加工产品,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帮助学生解决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运用直观演示、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来化解难点。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分析评价,拓展探究
课例中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时通过创设机械企业生产车间的工作情境,以产品加工的有机合成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目标产品印章手柄的加工为工作任务引领,引导学生完成专业技能学习。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小组成员通过角色分工,学生参与度高,小组活动讨论更加激烈,有效地让学生动了起来。
书本让学生自学,疑难让学生探讨,规律让学生发现,评价让学生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
参考文献:
[1]张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辽宁教育,2012(3).
[2]吴志宏,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透视“两课”,磨炼能力 篇4
一赛前准备
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赛文件的精神, 每个参赛选手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以下材料: (1) 参评申报书; (2) 不少于2个参评教案, 教学总课时不低于6课时, 原则上参评教案教学内容应为同一单元, 若总课时不足6课时, 可跨单元补足; (3) 参评课教材; (4) 与参评教案相匹配的说课课件。
参赛所选的话题既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又要能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选好话题, 开始备课。参与“两课”评比的前提是“确立课程意识”, 所以备课中首先就是备课程, 了解教学大纲、省编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等;然后备学生、备目标、备内容、备策略、备资源、备活动、备评价、备作业及备反思等。备教学设计时做到设计的思路与理念必须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 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架构课程体系, 以学生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内容”为载体, 按照“循环拓展”的原则组织内容。设计的环节要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 落实“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导入是建立学习的意义;教学活动中知识融入情境;教学评价简洁、可观测、多维立体;作业承上启下、适当分层。
我对本单元的设计中以一个胖小孩为原版, 从最初的一日三餐中各种各样的美食的诱惑中, 通过对文章“法国女性健康的生活”意识到健康的重要, 开始思考自己如何开始健康的饮食及健康的生活。其中特别提及食物的卡路里及如何购买健康的菜等设计到数字的运用也是密切贴近他们的专业, 整个单元比较连贯、有意义, 也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很感兴趣。
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完成教学评价, 是实践;说课是要说出整个设计的理念、思路, 目的及达成的成效, 是理论。由实践到理论高度, 对于习惯上课实践的教师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两课”评比, 从接到任务到省级比赛, 中间历时整整4个月, 单元的选定, 内容的梳理, 章节的安排, 理论的支撑、教案的书写、课件的制作……耗尽了太多太多的精力, 让我身心疲惫。我已记不清多少个日夜自己挑灯夜战, 精心备课;已数不清自己多少次梦中醒来, 嘴里还念叨着英语说课稿。只知道每天在忙碌中上班, 在忙碌中下班, 舍弃了平时的各种业余爱好, 牺牲了陪小孩读书的时间, 全力以赴。
“两课”评比结果固然很重要, 但过程却最值得回味。
二赛中磨炼
在准备“两课”的过程中, 我得到了教研组其他英语老师的大力帮助。他们群策群力, 精心组织每一次的说课、磨课, 集体讨论、研究、构思教学设计, 一起研讨, 解决问题。每一次的磨课, 教研组成员聚集一起, 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 及时调整。大家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校级层面的磨课、区级的选拔、市级的比赛, 省级的参赛, 每一步走得都那么艰苦。每一层次比赛结束都有新的收获。
备课是课程思维, 在一次次的磨课中, 逐渐了解到说课已经达到了一个理论高度。优秀的说课要突出教学设计的亮点、特色;诠释设计的理论依据, 重在说理;体现新课改理念, 同时还展示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个人风采。因此在说课的环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 展示说课内容, 对说课内容详略得当, 主次分明。同时还要面带微笑, 恰当的肢体语言也能活跃现场气氛。
除了完美的说课外, 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赛文件的精神, 每个参赛选手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 回答答辩老师的问题。答辩的题目可以从教案中提取, 可以从说课稿中提炼。
答辩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我在备课设计的时候, 采用三维目标, 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教材出发,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立足课堂, 但从能力目标的培养, 未能体现新课程标准, 未能体现课改的精神。
答辩问题:浅谈评价体系对你的教学起到什么作用?
评价, 要关注学生学习素养的发展, 关注学业成绩, 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 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答辩问题:英语教学中有从输入到输出, 中间还有一个过程, 是什么?你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做到的?
二语习得中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 语言学习是一个由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阶段构成的动态过程。第一阶段:输入, 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条件, 作用主要是为第二阶段的加工提供材料;第二阶段:加工, 学习者以分析、形式匹配和综合等方式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 并把它融入已有的相关认知结构中, 使其成为其中的有机部分;第三阶段:输出, 学习者在这一阶段尝试运用已加工过的语言材料, 并根据内、外的反馈修正言语的运用, 使其符合目标语的规范。在这三个阶段, 输入和输出是关键和核心, 相互依存和促进, 缺一不可。在真正的教学中, 通过一定的活动, 鼓励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 不断提升, 最终完成语言的输出。
答辩老师的问题直中要害, 直切主题, 让人应接不暇。但我们要记住答辩时要扬长避短, 有条理、有礼貌, 还要有自信, 有理有据地与评委互动交流。
三赛后反思
回顾几个月来的尽心准备与磨炼, 虽然结果还没出来, 但自我感觉收获颇多。
1. 对教学改革有进一步的理解
参加“两课”以后, 随着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 慢慢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重教轻学, 课堂上“满堂灌”, 教师讲, 学生听, 忽视了学生课堂地位的做法。逐渐形成现在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以项目教学为引领, 创设鲜活的教学情景, 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本教育思想,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让每一堂课都得到优化。
第一, 教学思想的优化。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进步。
第二, 教学目标的优化。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 教学过程的优化。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 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
第四, 教学方法的优化。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讲究教学方法, 注重学法指导, 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五, 教学手段的优化。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使用“教学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第六, 教学内容的优化。熟悉课程标准, 切实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七, 教学时间的优化。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 精讲精练,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兵教兵”过程和当堂训练的时间。
第八, 教学评价的优化。以学论教,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依据, 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同时, 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活动, 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加强
参加“两课”以后,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加强, 尤其是个人的修养水平、课堂语言水平、课堂的应变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
第一, 个人的修养水平得到提升。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 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 他应该感到, 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 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在“两课”的影响下, 课堂教学更有激情, 上课的语言简洁风趣, 亲切和蔼, 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 就能很快进入问题情境, 课堂氛围更加浓厚, 课堂效益进一步提升。
第二, 课堂的语言水平得到提炼。在“两课”的带动下, 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科学性, 做到准确、精练, 有条不紊, 合乎逻辑。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启发性, 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 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第三, 课堂的应变能力得到提升。在“两课”的引领下, 课堂的应变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 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 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 调整教案的原有设想, 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 进行及时捕捉, 合理利用。
第四, 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两课”的辐射下,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在PPT的帮助下, 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提高教学质量, 活跃课堂气氛, 有利于课堂控制。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通过“两课”评比活动, 我感受到做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有意义。“两课”评比实际上也是对一个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检验。因此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还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教学理论, 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 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我们要不断进行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升, 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核心途径。
“两课”评比因为参与, 所以精彩;因为付出, 所以珍惜;因为艰辛, 所以甘甜;因为收获, 所以享受。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司燕.在任职教育大背景下, 教育反思“思”什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34)
什么是“两课”(推荐) 篇5
答:“两课”指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是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 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 针对新的实际、新的发展,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③ 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全面地反映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着力于提高教学效果;
④ 注意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减少重复。
“两课”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8门必修课程。
这些课程设置可分为三个层面:
①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两个原理课;
② 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两个历史性飞跃,形成两个伟大理论成果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两个概论课;
③ 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促进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主题的课程设置,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等。通过以上三个层面工作的有序进行,构建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课 篇6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两课;教师角色
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的开展能够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虽然“两课”的开展已经有了几年的基础,但是“两课”实际开展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因此,要从教师的角度上来对“两课”课程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两课”教师方面存在的缺陷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两课”的认识都很浅显,缺乏正确的政治态度。从教师方面来看,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没有创新精神,观念陈旧保守。根据调查显示,40%讲解“两课”的教师自己都认为这一课程没有实际意义。这种错误的认识主要有一下几种表现:
(1)没有清楚的看到“两课”的重要意义,认为“两课”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没有实际帮助。
(2)对于“两课”掌握的不够。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课程不够重视,在课程的准备上也有着很多的缺陷,缺乏敬业意识。
(3)教育方式太陈旧。将精力都集中在了理论的教育上而忽视了实践。
2.备课不足,仅仅是照搬教材。根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40%“两课”教师备课都是对教材的照搬。在上课的时候就是将照搬的教材再抄写到黑板上。
3.举例不够生动。很多教师在这门课程的精力投入太少,备课不充分自然也不能够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勉强的进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4.不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教师讲课的时候过于全面,不能够突出重点和难点,不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课上的讲解大多集中于对教材的阐述,仅仅是对概念和理论的浅层讲解,不能够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不能够将教材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能够将知识进行灵活的讲解。根据调查显示,有27%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缺乏生动性。
二、高职院校“两课”教师应养成的基本素质
I.教育理念的树立要具有先进性。“两课”的教育实施要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首先,“两课”的课程中应该加强和突出职业的教育、沟通能力的教育既要保证实用性也要达到理论性。
其次,教学模式应该进行创新,改变过去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陈旧教学模式,通过生动的例子来验证理论的概念,首先将示例列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探究,从而进入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更加优质的思维方式。
2.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两课”指的是马克思主义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程,它包含的内容十分的广泛,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这些课程。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两课”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典型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师的工作量太大。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所授课程的研究之中。另一方面是“两课”很多都不是该专业的教师,而是其他专业的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
3.“两课”教师要有深厚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两课”这门课程非常具有抽象性,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就更加造成这门课程的枯燥和乏味,这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所以在“两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4.要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两课”的精髓,“两课”教学一定要落实到实际中来。①教师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在教学的每个过程都要注意联系实际的重要性。②抓住理论和实际的链接点。理论一定要和实际相对应,一定不要为了联系而联系,盲目的去联系,理论与实际相符合才能进行联系,否则就失去了联系的意义③掌握联系的范围。要明白学生的理解程度,理论不要太空泛,要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
5.能够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两课”教学要注重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动态,要在学生现有的理解基础上加以引导,解决学生们在思维上的困惑。
6.要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想要顺利的开展“两课”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专业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科学的研究能力:①备课方面,备课不能是对教材的照搬,应该学会对教材和讲课内容进行思考。②教学的研究。研究包括教学的计划、教学的总结、考试的分析、编写的教材等制定。③对课题研究。研究包括教研室的课题、校级的课题、院级的课题、省级的课题以及专家级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燕芳. 民办高职教师职后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叶财富. 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制度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贾小绪. 民办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的问题与对策[J]. 价值工程,2014,06:251-252.
[4]李丹捷. 民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角色的多元化[J]. 山海经,2015,21:77.
[5]朱磊.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管理模式新探——以教师的应然角色定位为视角[J]. 才智,2013,35:196-197.
新疆高校“两课”教育问题调查 篇7
这次调查采取问卷形式, 调查对象是在全疆所有高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中随机抽取的各民族学生, 其中汉族学生1624名, 维吾尔族学生1021名, 哈萨克族学生156名, 回族学生48名, 蒙古族学生17名, 锡伯族学生12名, 其他民族学生13名。调查内容涉及“两课”教育的各个层面, 各个环节。下面就这些内容结合调查结果, 逐项进行分析。
一、对“两课”教育的目的、内容、教学要素的认知度
(一) 关于“两课”教育的目的。
在“两课”教育目的的问题上, 55.7%的汉族学生、54.5%的维吾尔族学生、74.8%的哈萨克族学生、60.4%的回族学生、58.8%的蒙古族学生、75%的锡伯族学生、69.2%的其他民族学生, 认为是“为了树立正确思想”, 可见多数学生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是清楚的。但是这些数据也显示出持有这种看法的学生并不占有压倒性的多数, 特别是在人数最多的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中, 各有44.3%和45.5%的学生对“两课”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 他们学习“两课”的目的是考研究生和拿学分, 还有少数学生对学习“两课”的目的不清楚。
(二) 关于“两课”教育内容。
调查显示, 新疆各高校普遍开设了教育部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 还根据新疆的实际开设了一门新疆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两课”教育在新疆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工作开展后, 各民族学生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的正向认知度普遍较高, 有超过80%的学生认可“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两课”教育在紧密联系党的方针、政策, 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数据也反映了当前“两课”教育所面临的两种不利形势。一方面, 各族学生对“两课”教育所开设的课程认可率普遍偏低。在占调查对象多数的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三个民族的学生中, 对“你认为相对来说开的较好的课程有哪些”的回答中, 仅有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门课达到了60.9%, 其余大多数课程认可率仅在30%左右。另一方面, 各族学生对“两课”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同样在前述三个民族的学生中, 在“你认为目前最需要改进和加强的课程有哪些”的回答中, 也仅有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一门课选择率达到了65%, 大多数课程选择率都在30%左右。“两课”教育开设的课程认可率低, 而又普遍选择无需改进, 这只能说明各族学生在对“两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存在问题。
(三) 关于“两课”教育的教学要素。
第一, 在对于“两课”教育教材的问题上, 各民族学生的选择情况大多是“两头小, 中间大”, 即对现行教材表示“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加起来只占总数的30%左右, 70%左右的学生选择“比较满意”或“一般”, 这表明各族学生对待“两课”教材的态度是比较折中的。
第二, 关于“两课”教育的教学方法问题。调查表明, 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中, 按各族学生认可度高低排序, 最高的是“讲授讨论结合”, “电化教学、多媒体授课”次之, “自学”排第三位。可见, 当前各族学生中对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不再认可, 师生互动讨论的方式更受欢迎, 而先进教学方式、手段的引入, 也成为丰富“两课”教法的一种途径。
第三, 关于对“两课”教师的评价。在调查问卷中, 综合分析对“两课”教师的评价, 我们认为当前“两课”教师的工作是基本得到学生认可的。在对于“两课”教师的“工作投入”、“学术水平”、“师德师风”、“教法”四方面的评价中, 除了“教法”因受多方条件制约,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 回馈的意见中表示“不满意”的达到10%以上外, 其余均在10%左右, 而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学生则占总数的一半。
第四, 关于学生学习“两课”的评价方法问题。数据显示, 各族学生普遍对目前“两课”教育中所采取的通过闭卷考试评价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方法持保留态度。在“你对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方法是否满意”这一问题中, 选择很满意的, 除维吾尔族学生达到21.4%和哈萨克族学生达到14.4%之外, 其他各族学生均在10%以下。而与此相对应的选择“不满意”的学生在各族学生中都在20%左右。当然占据主流的还是选择“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学生, 二者之和占到各族学生总数的70%~80%。这种折中态度恰恰反映出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谨慎的保留态度。联系“你认为政治理论课最佳的考试方法是什么”的反馈结果, 这一点就更明显了。在“闭卷”、“开卷”、“口试”、“开、闭卷结合”和“其他”五个选项中, 选择“开卷”和“口试”这两种相对宽松的评价方法的学生占总数的60%~90%, 而选择“闭卷”考试的只占总数的10%左右。
第五, 关于当前“两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 有90%左右的学生认为“两课”教育中“内容重复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和“理论脱离实际”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中前两个问题又处于突出位置。而选择“教师水平不高”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0%, 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三个主要对象群中则不到2%。这些选择比率与前述相关问题的数据基本吻合。这说明各族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二、学生对“两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表明, 各族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示“非常感兴趣”和“有一定兴趣”的约占总数的80%, 表示“没有兴趣”的只占总数的20%左右。这一点在“你认为学校开设政治理论课是否必要”的调查结果中也得到了验证, 超过80%的学生认为“必要”或“非常必要”, 只有不足20%的学生认为“不必要”或“不清楚”。但是在分析了“你平时喜欢阅读政治理论类的书籍吗”和“你获得政治理论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这两道题的反馈数据后, 却明显看出一种矛盾。有50%略强的学生表示“喜欢”或“很喜欢”阅读政治理论类书籍, 表示“不太喜欢”和“不喜欢”的占40%多。而且在政治理论信息获得的主渠道选择中, 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主动渠道获取信息的, 只占主要受调查群的50%左右, 而通过“教师授课”这一被动方式接触政治理论信息的调查对象则占到了40%左右。这两组数据显示出来的这种矛盾说明:首先, 各族学生对政治理论课是感兴趣的, 也充分认识到了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学习它的必要性;其次, 当前政治理论类书籍和各族学生获取政治理论信息的主动渠道, 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或者并不合乎学生的胃口;再次, “两课”教师在宣传政治理论方面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
三、“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在新疆, “两课”教育工作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社会发展观, 调查高校“两课”教育的实效性, 必然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 关于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观。
数据显示, 大部分受调查的学生同意“社会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 其中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学生同意比率超过了70%。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组问题中, 各民族学生正向选择率都在40%~60%之间。在“私有化是我国未来的必然趋势”的选择中, 各族学生的选择同意的比率出现了极大差异, 从蒙古族的29.4%到锡伯族的66.7%, 显示出各族学生在理论难题上的不解。但是在关于党的领导、私有经济的作用、社会分化和我国发展的问题上, 各族学生的选择又表现出大体的一致性, 反映在大多数人都认同党对国家的领导、私有经济的积极作用、两极分化的客观存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发展中国的重大意义。
(二) 关于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 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1) 。在新疆高校中, 针对各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调查表明, 有超过80%的各族受调查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他们在对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 在对新疆的认识方面, 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方面都表现出了正确的思想和坚定的立场, 这是十分可喜的一面。但是在宗教观方面, 情况发生了变化。尽管有超过60%的学生同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种宗教存在的地区, 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宗教活动要服从国家的法律, 但比之前二者已有了下降。这种情况表明, 在新疆“两课”的教育中, 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方面的教育亟待加强。
(三) 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2) 本次调查着重对这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对待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涉及个人利益问题的方面, 有90%左右的受调查学生认可“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有50%左右的受调查学生同意“积极的奉献, 正当的索取”;对于“人的价值在于享受”的观点, 表示同意的受调查者中, 维吾尔族学生的比率最高, 达到了54.9%, 其次为锡伯族50%;而表示不同意的受调查者中, 最高为回族的60.9%, 其次为汉族, 占59.7%。有60%左右的受调查者同意“规规矩矩做人, 老老实实做事”。另外, 有75%的受调查学生认可“等价交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有超过90%的受调查者认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材的前提条件”和“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这些数据表明, 在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 各族学生的态度都是很明确的, 绝大部分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在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生价值, 特别是一些存在义利取舍关系的问题上, 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功利主义的态度, 未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综合起来看,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结论之一, 新疆高校“两课”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坚持思想育人的宗旨, 在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普及法律知识, 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的优秀人才方面, 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广大“两课”教师, 他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各族学生的普遍认可。
结论之二, 新疆高校“两课”教育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各族学生对“两课”的高认可度和兴趣度, 另一方面是各族学生对“两课”教材、教法、评价手段的低认可度。这种反差反映出目前“两课”在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 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两课”教育的最终实效性, 统计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结论之三, 新疆高校“两课”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靠深化改革、加强创新解决。“两课”教育改革必须要在如何贴近社会、如何贴近学生、如何贴近教学实际方面下大力气, 坚持正面引导, 突出思想教育, 针对新形势下“两课”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展开耐心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理出新思路, 想出新方法, 找出新对策,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从而开创出新疆“两课”教育的新局面。
注释
11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人民日报》, 2014-05-30, 01版.
高中信息技术、美术两课融合教育 篇8
●问题的提出
转眼间,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根据课改要求,全国各地区、各学校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开课模式。然而,由于各课程模块较多,特别是非高考课程,受课时、师资(跨学科教学能力型的教师)和教学设备等条件限制, 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选择课程模块的需求,表现在学生喜欢的模块,学校开设起来比较困难。例如,学生喜欢“美术设计”模块,却无设计工作室及相关教学材料;喜欢“电脑美术”模块,又未能提供电脑美术设计用的计算机教室,缺乏懂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美术教师;喜欢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有专用计算机教室,但信息技术教师的艺术感未免缺乏一些。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到的“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地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和“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能否创造性地实施高中信息技术、美术两课程教育呢?依据高中信息技术、美术两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为两课程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各位同仁分享,愿能为各学校创造性地实施两课程教育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美术与信息技术各模块相结合
课改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共6个模块,每个模块按36个课时编写,若按高一上学期每周开2节课、下学期及高二学年每周开1节的形式,基本上能满足学生信息技术学科6个学分获得的要求;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系列共9个模块,因每个模块是按18个课时编写的,内容多,课时少,加上学校分配的课时一般比信息技术课还要少。据笔者调查得知,有些学校的美术课是跟音乐课绑定在一起的,采用单周上美术课、双周上音乐课的开课模式,一年才能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获得1个学分,两年内就很难完成美术学科规定的3个基本学分。
还有,相对于“美术鉴赏”模块来说,“电脑美术”模块开设起来又比较困难。一是学校一般没有配备美术专用计算机教室;二是师资力量不足,精通电脑美术的教师严重缺乏。为解决此现状,按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要求,学校应制定规划,积极改善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另一可行办法就是仿照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将相关内容安排到通用技术课程“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及“技 术与设计II”必修模块“控制与设计”部分的做法,“电脑美术”模块相应教学内容也可以灵活地安排到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和“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网站设计部分,这样不但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国家规定的学分,而且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
不过这样融合以后,对信息技术教师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在图像、动画、网页以及多媒体作品的评价体系里,有一项“艺术性”评价指标,但是跟电脑美术这样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艺术形态结合起来,那势必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更高的审美能力和更强的艺术修养。笔者建议,一方面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自学能力,研究一些艺术及设计方面的书籍,提升跨学科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美术教研组教师的备课交流,一同研究相结合以后课的设计及教学方法,达到教师资源共享的目的。笔者所在学校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的教学管理是统一备课,互相听课,不同学科教师根据教学分工,负责分配班级的教学。当然,面对所有班级,其他学校也可以考虑实际情况,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特点,灵活安排两个不同学科教师授课。
同时,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和“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的网站设计部分引入电脑美术课内容,充分发挥现有教师资源和计算机设备的潜力,创新了两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而且降低了学习电脑美术的难度,为完成美术课程目标提供了保证。此外,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地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在具体的教学任务驱动下,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信息技术。学生的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生,从而获得了信息技术、美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丰收。
●艺术设计项目与美术“设计”模块相结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 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学分。这里的X也就是选修Ⅱ(校本课程)所得学分,为获得这部分学分,参照美术、信息技术教科书编写建议:学校或地区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编写适合本校或当地特色的教科书,以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将电脑制作活动中电脑艺术设计项目与高中美术“设计”模块进行结合,编写了一本集传统纸质设计与电脑软件设计为一体的《电脑艺术设计》校本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充满地域文化特色,资源丰富,提供大量师生创作的获奖作品,实用性强。选修的班级及学生数量多,兴趣浓厚,打破了传统设计课型单一、只注重欣赏而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课程的结合设计,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欣赏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这与在校本教材开发时就已经考虑到“设计”模块的教学理念与电脑制作活动“探索与创新”主题相吻合。
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要尊重其意愿,根据他们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分类编班。发现确有信息技术、美术设计天赋和特长的学生,采用课外活动形式,给予专门辅导和培养,使其吃饱吃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电脑制作活动就是这部分学生能力展示的舞台,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师和美术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实现独立创作,争取在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中表现突出,出佳作。成立的电脑艺术设计组应结合电脑制作活动要求,可以在“设计”模块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中任选一项或两项进行深度延伸或拓展,共同实现两课程对少数学生的培养目标。
●“电脑美术”模块与二维、三维动画及网页设计相结合
我们可以将“电脑美术”模块与电脑制作活动中的二维、三维动画及网页设计项目相结合起来,编写一本名为《电脑动画及网页设计》的校本教材, 也可以分开编写《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和《网页设计与制作》三本校本教材,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选课,方便分类编班。截至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只有《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校本教材待开发,其他校本教材已陆续开课。实践证明,结合后的教学内容、形式发生一定变化,重点突出了校本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符合电脑制作活动主题,符合“电脑美术”模块的内容标准,结合后弥补了美术课程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学生能充分地深入学习相结合的专业内容, 他们的探索与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电脑动画组和网页设计组的特长辅导教学应结合电脑制作活动要求, 让学生在欣赏大量优秀作品的基础上, 尝试在二维、三维动画及网页设计项目中任选一项或两项进行深度延伸或拓展,共同实现两课程对少数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动画和网页设计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鼓励个别学生加入到人才资源比较缺乏的三维动画设计项目中来,为参与电脑制作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摄影摄像”模块与“微视频”项目相结合
按照以上的思路,同样也可以将“摄影摄像”模块与电脑制作活动中的微视频项目相结合起来,可以编写一本既贯穿“摄影摄像”模块思想又切合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的名为《微视频创作》的校本教材,方便有兴趣的、有摄像机和录像机等设备条件的学生选课。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正在开发该校本教材,其教学内容、形式发生一定变化,重点突出了校本课程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符合电脑制作活动主题,符合“摄影摄像”模块的内容标准。
微视频创作组的特长辅导教学应结合电脑制作活动要求,考虑到首次参加该项目的特点,强调贴近学生实际原则,在脚本编写、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完善作品,共同实现两课程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目标。
●具体开课模式
对于开设高中信息技术、美术课程“信息技术基础”、“美术鉴赏”等以上七个模块的地区及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选课需求情况,执行如表1、表2所示课时,不但能在有限的课时、师资和教学设备的状况下,完成国家规定的两课程学分,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对模块学习的需求,同时又关注到了少数冒尖学生的学习愿望。
●结束语
“两课”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9
一、“两课”教学模式现状
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现行“两课”教学模式的基本状况是利弊共存, 其中某些缺陷构成了制约“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1.“两课”教学角色的确定。
教学角色是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形成的相互关系。现行“两课”教学模式中教学角色, 体现为教师是教, 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学生则学, 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种角色定位, 有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性、权威性的发挥, 并且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程序化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有序性。但是这种关系却忽视了学生“学”的作用。这种状况造成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致使其不仅疏于“两课”学习, 甚至部分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 现行“两课”教学模式中只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显然有悖于现代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取向。
2.“两课”教学组织形式的状况。
现行“两课”教学在组织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两个以上合班上课的形态。这种形态在现实条件下弥补了“两课”教师人员不足的状况, 节约利用了教学资源, 降低了教学成本。但是学生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不能很好地直接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影响其主体性的发挥, 直接限制了教师与学生普遍性的课堂交流, 这不仅无益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 而且不利于“两课”教学内容的深化和育人思想的内化。
3.“两课”教学授课方式的状况。
调查显示, 多数院校现行“两课”授课方式主要采用一支粉笔的形式。这种形式重理论、强灌输, 但同时也暴露出轻实践、弱启发、少导行、略身教的缺陷。在具体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组合运用方面, 现行“两课”教学授课方式缺乏多样性、灵活性、生动性。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 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认可现行“两课”授课方式, 他们希望能结合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开启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具有多样情境的教学授课方式。这种新的授课方式, 不但形式新颖, 而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4.“两课”教学考评方式的状况。
教学考评方式是通过对学生的总体检验反映教学效果的形式。据调查显示, 多数院校现行“两课”教学考评方式主要是通过单一的考试方式来完成。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 起到了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功能, 督促其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要点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只是会背, 而没有真正学到“两课”的内涵, 不能达到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
由上述对“两课”教学模式现状的描述及分析可以看出, 现行的“两课”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与“两课”教育教学的功能特点存在着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其弊端和缺陷越来越成为制约“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 从整体上对现行“两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两课”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构建“两课”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要达到“两课”教育教学的目标, 同时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辅以现代教育技术, 体现现代教育素质, 才能达到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因此, 我们所构建的“两课”新型教学模式结构上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角色模式。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实践活动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采取何种方式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谁是核心, 这是关系到教学效果如何的重要问题。如果是以学生为中心, 那么, 就必然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承认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权力, 其教学就是一种双向交流的互动模式。那么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 同时又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 有利于“两课”教学内容的入耳、入脑、入行,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师授课模式。所谓授课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教”的方式。由于“两课”教学的多学科性以及对象的接受能力的不同, 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或模式, 如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专题式等。因此, 新型的“两课”授课模式应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和互补性的特点。
3.教学组织模式。新型的组织模式是一种以小班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模式。应该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 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其他方式灵活掌握。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便于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4.教学考评模式。教学考评是“两课”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对整个教学情况的检查验收, 同时又是如何教学的指南。由于“两课”教学目的的多样性, 决定了考评模式在内容上, 要从知识、能力、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在考评方式上, 建议采取闭卷和开卷相结合, 后者也可采取口试的形式。在总成绩的评定上, 采取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结合的方法。其中,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写作、讨论课和实践课的表现、出勤情况等。在比重上, 考试成绩占1/2, 平时成绩占/。
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真正把学生置放在教学主体的地位上, 采取各种教学形式,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两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使“两课”达到教学目的。总之,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罗金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14) , 160.
[2]蒋立伟.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两课”的兴趣 篇10
任课老师的学识与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首要因素
1.“学高为师”。
通常我们认为,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其实,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科技时代, 知识和信息更新的速度之快令我们目不暇接。作为老师, 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你一天不看电视, 一天不读报刊, 一天不上网, 你就会被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我们必须给自己不断地充电, 不断地提高自己,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加之“两课”内容的广泛性。所以老师不仅要有较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还要能及时地分析国际形势, 不仅是心理辅导员, 还是法律咨询员, 更是党的新政策、新规划的宣传员。同时还要对社会和网络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和潮流予以正确的引导和评析。难怪有人比喻“两课”教师为“万金油”。
2.“亲其师而言其教”。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的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性格豪爽, 真诚坦率, 热情善良, 气质独特, 风趣幽默等等都将是人格魅力的体现。“德高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比如, 上课提前几分钟进教室, 看是小事, 其实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纪律教育。而言行举止规范, 仪容仪表得体大方, 则会令学生赏心悦目。另外, 在教学中, 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觉得你和蔼可亲, 真诚坦率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 在讲授审美观点时, 我事先做好了精心的打扮, 首先摆个pose问学生:陈老师美不美?刚开始他们还有所顾忌, 而在老师的引导下, 他们慢慢的毫不客气了。有赞美, 有建议, 有尖刻, 有委婉。而就在这时, 作为老师, 你在意的不是他们的评价, 而是欣慰他们的真诚, 完全象朋友一样没有距离。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老师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固然重要, 但如何把自己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所在。教有法, 但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我们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1.实例教学法。“两课”的理论空洞而抽象, 如果只是用说教来解释理论肯定是枯燥而乏味的, 但如果能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例, 它又能变得非常生动而具体。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又达到了传授理论的目的。比如, 讲价值规律, 就联系农贸市场每天蔬菜价格的变动情况;讲“三个有利于”标准, 就可以联系医疗体制改革的得与失等。
2. 时事渗透法。
时事与“两课”是紧密相连的, 也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讲时事有利于调整学生的情趣,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关于中东局势和恐怖主义, 关于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 关于08奥运, 关于藏独活动, 关于5·12大地震等等, 都是我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当然, 也切记不要单纯地为了讲时事而讲时事, 而必须和教学内容挂起钩来。比如讲国际关系时和学生共同讨论中日关系从破冰到融冰到暖春的过程, 共同探讨改善中日关系的方法。
3. 学生参与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比如在讲善于运用语言技巧时, 我选择了模拟招聘会的现场, 美容院的引导员如何招揽顾客和自我介绍等话题, 让学生实际演练。特别是针对第二个话题, 有的学生主动邀请老师配合他的活动, 很注重招呼语和礼貌语的运用, 也很会巧妙地使用赞美的语言。而我也假戏真演, 给他出了不少的难题, 但他都能机智灵活地应付过去。象这样学生的积极参与, 对教学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 情感渗透法。
教育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人都是有情感的, 所以,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 还要做到以情感人。一直以来, 我们就提倡教学要艺术化, 政治老师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既要象演说家, 语言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时而严肃, 时而轻松, 时而亢奋, 时而沉重;又要象舞台表演家, 一个微笑, 一个眼神, 一个手势, 都要让学生心随你动, 积极地投入到你的教学中来。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不能完全照搬别人的经验, 也不可能全部套用自己以往的经验, 而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和教学条件的变化, 与时俱进, 有所创新。不断地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特别是对高职院校来说, 更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注重实效,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向, 也才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也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 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文霞.“两课”教学法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197.
[2]黄泽文.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1)
两课 篇11
[关键词]高职 两课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沈惠(1967-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从事高校“两课”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陕西 户县 71030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149-02
高职的“两课”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简称,它承载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论、科学方法等,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营,但近年来高职“两课”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两课”教学效果,是高职“两课”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1998年教育部实施“两课”新方案以来,各高校不断探索“两课”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教学效果仍存在不理想的状况。总体来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习兴趣不浓。许多高职学生对待“两课”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不带教科书的、睡觉的、小声说话的学生大有人在;有的学生认为这种课到期末时临时突击一下就行了,平时认真听讲对自己的前途也没多大帮助,甚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不如看外语和计算机,多拿几个“证”。学生来到课堂上,也只是“为了应付上课”而已,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两课”的教学效果。
2.学生消极被动。在“两课”教学过程中,高职学生的表现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全盘接受”,不动脑思考,上课不过是走个过场;一种是“部分接受,部分质疑”,这些学生有的能主动找老师探讨问题、抒发己见,有的则保留问题、心存矛盾;还有一种是“完全排斥”,认为所学的内容与现实脱节,没有意义。前两种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两课”教育的反映,后一种则存在于极少数学生当中。这些都使“两课”很难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3.教师素质不合乎要求。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两课”教师的观念陈旧,因循守旧,没有意识到“两课”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它对学生一生将产生的重要影响,不能正确处理好“两课”教育与“两课”教学的关系,教学方法单一、呆板,仍停留在“简单说教”和“填鸭式”的教育层面上,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有的教师从师素质欠缺,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语言平淡,讲课讲解的艺术技巧等还不够,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高职“两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1)我国仍然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这是一个复杂的阶段,市场经济除了给中国带来效率、竞争、信用等优秀意识之外,也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形形色色的文化,这股伴随商品经济涌入的文化潮流以其广泛的覆盖性渗透到我们的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运行初期泛滥起来的急功近利、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都对青年学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度降低。(2)传统“政治”观念的消极作用以及现实政治生活领域负面现象的影响,淡化了高职学生的政治热情,造成了对政治理论课的错觉。在教学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学生因对社会政治失望而产生消极悲观心理的事例。可想而知,学生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学科是无法投入太多精力认真学习的。
2.教学条件因素。一个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两课”教育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否认的,但是,一般说来,单纯的教师讲授,其效果很难与运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效果相比。以单纯教师讲授为特征的传统授课方式也终将被以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为辅助的讲授方式所代替。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但许多学校受资金和设备等条件所限,目前能运用的电教手段多数是使用教学电影和放录像,还不能保证为所有“两课”课堂教学提供多媒体设施。同时,由于近几年高校纷纷扩大招生,学生人数激增,教室、教师承担的压力也日益增加,政治理论课大都以大课的形式进行,每堂课的师生比例大约在1∶200,教师组织教学困难,这种情况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座谈讨论等都有很大的制约。
(二)主观因素
1.学生因素。(1)学生没有意识到“两课”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两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其观点、概念往往是人类社会现在和过去经验的结晶,较为抽象、难理解。高职学生感觉不到其与切身利益的重要关系,也就没了兴趣,而抽象难理解又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起来也就枯燥无味,甚至感到痛苦。(2)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为了在未来的就业中处于有利地位,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主攻方向是取得各种技能证、培训证以及过级(外语、计算机)。学生专业课负担较重,学习压力大,各专业还有生产实习活动,客观上弱化了高职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2.教师因素。(1)随着高校扩招,“两课”教师课时过多,工作量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和搜集大量讲课素材。同时,“两课”教学不断变动,课程及教学内容的不断调整,向“两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接受挑战的教师必然要经历一个探索、实践和总结经验的过程。(2)部分教师缺乏对“两课”特殊性的认识。“两课”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特殊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思想教育重于知识传授,因此,教学要为教育服务,要始终以教育为主旨,而好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在“两课”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或者重视教育效果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多种手段的运用,或者注重教学方法与方式的丰富多彩、新颖别致而忽视了实际取得的教育效果,无法做到教育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教师整堂课的说教、灌输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听课的要求,而语言平淡乏味甚至照本宣科也愈来愈让学生反感。一堂枯燥死板的思想政治课和一堂绚丽多彩却无教育内涵的作秀课都是不精彩的。(3)教师地位偏低。市场经济的社会大环境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直接的经济效益,偏重实务应用,而政治思想教育不能在短期内创造效益或给人们带来实惠,所以社会对于“两课”教育缺乏认识和重视,这使得“两课”教师的地位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认同,造成教育者本身缺乏信心,越来越多的“两课”教师“转轨”,选择更有“前途”的职业以改变自己的地位。这对于正在任教的其他“两课”教师也是一个冲击,不少教师以此为鉴抓紧进修,从而分散了针对“两课”的教学与科研的精力,导致教学水平下降和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其主要表现就是备课不认真、对学生要求不严格。
三、解决高职“两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高职“两课”教育教学情况不容乐观。新时期,一个合格的“两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透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并能与学生拉近距离;不仅要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而且要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通过深入浅出、多维度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明白事理。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纠正学生偏差的认识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两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地转变“应试”教学观念、教风和教法,要清醒地认识到,“两课”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要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让他们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在以后的人生中进行自我道德教化、道德选择、道德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中存在的对“两课”负面的错误认识加以正确引导,对轻视甚至敌视“两课”的偏激情绪加以有效疏导,由此纠正学生对“两课”的偏差的错误认识,由不重视转变为重视,由不愿意学转为愿意学。
(二)丰富、发展教学内容,提高“两课”的影响力
“两课”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四有”新人的重任,其课程设置与基本内容是由教育部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两课”的重要内容与其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基本原理不能改变。但要提高“两课”的影响力,让学生“愿意”到课堂上来,“两课”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中部分内容,增强“两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应该把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本质规定的变化作为“两课”教学的新内容,讲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趋势,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的问题;了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状况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在利益分割上的两极分化趋向;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同时认清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实现的;学会用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认识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强化国家意识。教师在不断丰富、发展课本知识,讲清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点拨。比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是否会被资本主义所同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是不是一句口号而已?“以德治国”会不会否定“依法治国”?如果我们“两课”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解答学生所提出的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正确面对,这也就等于不断充实和丰富发展了“两课”教学内容,为提高“两课”教学的影响力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三)采取复合型教学方法,提高“两课”的吸引力
随着“两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两课”教师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两课”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
1.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变被动为主动,变僵化的灌输为灵活的对话式、启发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但却配之以专题讲座,学生讨论、演讲,师生辩论、评析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比如,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根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灵活采取了课堂讨论、课堂辩论、演讲、案例分析、举行模拟法庭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分析、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这种教学形式很受大学生的欢迎。
2.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客观性、多样性和感染力。目前,高职“两课”教学多以“粉笔+黑板+嘴巴”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无法提供生动直观的图像资料。因此,高职“两课”教师要适应当今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采用幻灯片、录像片、网上教学、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以增强“两课”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性,加大教学效果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在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承认并尊重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服务学生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两课”教学中的能动性,从而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
两课 篇12
一、高校“两课”青年教师心理冲突表现与成因
1.对“两课”工作的认同与困惑引发的冲突。
高校青年教师对于“两课”工作的认同主要基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原因。外在的原因是高校教师的工作岗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和理想的去处。内在原因在于对“两课”功能与作用的认同。“两课”的作用不仅包括政治维护的作用, 而且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影响深远, 还能够教给大学生一些受益终身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正是在这样一种客观认识的前提下, 许多高校“两课”青年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具有充分的心理认同。
但不可否认的是, 高校“两课”青年教师对于自己的工作也存在许多困惑, 这种困惑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学生的抵触所引起的困惑。现在高校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 学生课程繁多, 学习压力增大, 大学生对于“两课”的学习就难以保证足够的重视, 不仅不认真听讲, 甚至经常性地出现在“两课”课堂学习其他内容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认为这项工作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来自于其他教师的压力,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专业教师轻视“两课”教师的现象, 认为“两课”教师谁都可以担当, 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能力, “两课”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被边缘化。正是这些现实难题的存在, 造成了高校“两课”青年教师对于自己角色认同的困惑, 也造成了部分青年教师脱离“两课”的一些事实。
2.对“两课”教学认识的总括性与专业性的心理冲突。
“两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学生及学校层次、教学学时等条件的限制, 无论是教材还是实际教学都不可能对教学内容作非常详尽和系统的阐述和讲解, 对于大部分的内容只能停留在总括性的概述和讲解上, 有的内容只能是一带而过, 甚至有的内容只能被忽略, 这样一来必然造成“两课”教学只能是总括性介绍的特征, 而不能是系统、深入的讲授。而现在高校“两课”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在某些领域都有自己专门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见解, 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研究的能力, 对于现行教材的一些内容或者有更深入细致的理解、或者有不同的观点和判断、或者根本上就是持相反的观点, 这些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必然会导致一些冲突和矛盾, 即总括性和专业性的冲突, 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也反映了教学内容与学术研究导致的心理冲突, 即外界关于“两课”教学的刚性约束与青年教师的自主学术研究发生的冲突。
这种总括性和专业性冲突在三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上的冲突, 总括性的教学能够按照教材体系的线索, 及时、足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专业性的教学因为其内容的宽广和深刻必然要占据更多的教学时间, 从而难以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时间的平均分配, 也必然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厚此薄彼;二是教学目的上的冲突, “两课”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果过多讲授一些专门性的问题, 甚至讲授一些并没有得到实践充分证明的理论研究成果, 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甚至在大学生中间还会引起思想的混乱;三是因为不同教师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理论修养, 如果过多按照专业性的讲授方法, 也可能会造成教学内容的不客观性, 不能保证大学生接受一些应该接受的内容, 导致实际教学上的偏向。
这种总括性和专业性的冲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容易协调, 它反映了青年教师对自身工作地位与“两课”教学定位的冲突, 造成这种冲突的根源比较复杂, 难以轻易化解, 但实际上会给青年教师带来心理上的烦躁与冲突。
3.自身发展与做好本职工作的现实矛盾引发的冲突。
自身发展与本职工作的冲突是高校“两课”实际教学工作当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 做好本职工作与自身的顺利发展能够建立一种顺畅的正相关, 但高校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以及目前评价机制的特殊原因, “两课”教师在处理这二者关系时并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具体来说, “两课”的本职工作是教学, 而只是上好课却不能给“两课”教师带来更多的发展, 这种矛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纯的教学工作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审没有根本的帮助, 我国目前高校的职称评审主要包括教学和科研的考核, 其中科研成果是硬杠子, 没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连参加评审的资格都没有, 而教学方面的考核则相对务虚, 一般教师都能顺利通过, 教学效果好与坏在此并无差别, 而“两课”教师的科研一般来说要比专业教师相对薄弱, 这也就客观上影响了职称的晋升, 尤其是正高职称的晋升更为明显;二是“两课”教师获得科研项目的机会和几率都比较低,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项目设置上对“两课”教师不利, 不好归口, 到处都可以挂钩但到处都挂不上钩, 并且为数不多的项目经费额度一般偏低, 不能从根本上支撑“两课”教师科研的开展;三是学科建设进展缓慢, 使得“两课”教师难以形成学术团队, 多数是单兵作战, 导致科研后继乏力, 影响了学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前进, 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学术水平。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 使得青年教师认为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并不能充分保障自己的发展与进步, 在本职工作之外还必须寻找其他的途径, 才能保证自身的发展, 这显然会给青年教师带来心理上的冲突, 进而影响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现实落差形成的冲突。
从教学要求的角度来看, 弘扬主旋律是“两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也就是必须要正面地引导学生认识和评价社会生活实际, 不能过多宣扬和强调社会的负面和阴暗面。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 随着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一些负面和消极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无法回避。如此一来, 以下一些因素必然会造成青年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心理冲突:一是教师自己可能受到生活中一些负面和消极因素的困扰, 需要寻找机会进行宣泄;二是青年学生对负面和消极因素有所了解、有所体验, 对这方面的话题比较感兴趣;三是教材内容所强调的主旋律如何与这些负面和消极的因素所协调或者能否协调。上述种种原因聚合起来就容易在课堂这个平台上有所体现, 青年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冲突, 这种冲突来自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社会生活、自身体验以及学生不同要求的综合汇聚而成, 而这种种复杂因素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冲突。
二、调适高校“两课”青年教师心理冲突的若干对策
【两课】推荐阅读:
高校“两课”07-21
两课背景08-01
“两课”教学社会实践07-23
两课两操工作总结11-07
5两课教学模式初探doc06-02
两课考试高中语文说课教案:窦娥冤06-0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两课完整课时教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