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动作游戏

2024-11-08

精细动作游戏(共7篇)

精细动作游戏 篇1

手是人认识事物某些特征的重要器官, 是使用和创造工具的工具, 手的动作主要是精细运动的发展, 这在婴幼儿智能发育中非常重要。通过手的运动, 可使婴幼儿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 知觉的完整性和具体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智障儿童可以通过手指的精细动作训练来刺激大脑的广大区域, 通过大脑的思维又可以不断纠正改善手指的动作精细化程度, 从而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智力。

1. 训练方法和步骤

1.1 训练方法

对智力障碍儿童来说, 由于他们智力和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缺陷, 加上因社会、家庭的种种不利环境的限制, 使他们不能或不会像正常儿童那样进行游戏, 这样又反过来使得他们丧失了大量像正常儿童一样去接触社会、学习知识的机会, 从而又使他们的发育和发展受到进一步限制。相互制约的结果, 导致了智障儿童的发展越来越跟不上其身体和年龄的发展水平。游戏是儿童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独特的学习活动, 也是智障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补偿教育手段, 是教育智障儿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运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游戏训练法, 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提高学生对康复训练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

1.2 训练步骤

在对所选择的智力障碍儿童训练之前, 首先根据测试标准, 对儿童的相应能力进行打分, 评估。在康复训练的前后, 测试智力障碍儿童精细动作操作技能指标, 这些指标主要包括铁棍插板、剪弧线、剪直线、拧螺丝、螺母以及绘画等, 绘画主要是对人形体的描写。这些测试是贯穿于各个阶段和整个过程的, 比较注重细节分析, 它不仅能鉴定各个步骤及其结果, 及时发现问题, 寻找原因, 以反馈强化或调整下一个训练活动, 使训练更加合理, 是对训练结果的整体性的评价, 旨在判明训练的有效性, 以便对训练做出评价。

在训练中, 应根据儿童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的规律, 依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现实水平, 训练儿童手部精细动作, 以提高他们手眼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从而使智能得以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为智障儿童开展精细动作操作活动课, 康复训练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交叉进行安排:

第一阶段:拧螺丝、上螺母和剪纸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为了使学生保持训练的积极性, 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相邻的两节课上都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将这一阶段的训练康复指标分开或交叉进行, 并在训练的过程中安排一些趣味性的节目, 如手指阶梯等, 这些辅助器材的使用不仅能使训练活动更加活泼有趣, 而且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手指精细动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锻炼了手指的活动能力, 同样也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第二阶段:筷子、打结活动阶段。这一阶段也需要康复训练, 在开始时首先进行筷子的训练, 老师进行使用筷子的示范, 使学生模仿并进行联系, 当练习熟练, 手指灵活后再进行打结活动的练习, 让学生的手指更加灵活。

第三阶段:绘画、鼠标和铁棍插板阶段。这一阶段相比较其他阶段而言更加困难一些, 训练主要针对儿童的手指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的时间为四个月, 第三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学生在这一时期不仅训练的难度提高, 而且训练量也更大, 既要学习新的训练手段也要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

第四阶段:综合活动阶段。综合阶段以单项强化练习和综合练习为主要练习方法和手段, 这一阶段不仅要完全会使用单个的训练道具, 而更要对前三个阶段进行综合的练习, 老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强度和难度的掌握, 遵循由易到难, 又大到小, 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 既要使训练内容不要过于复杂又不能让学生简单学会, 老师要根据前阶段的训练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重点的康复训练, 再一次加强、提高学生手指的活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结论与建议

2.1 平衡能力提高

通过上述训练, 智力障碍儿童的精细动作都会有很大提高, 特别是他们平衡能力的提高, 这在他们日常生活中, 有助于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自立能力, 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 建立自信心, 树立他们的人生观。

2.2 反应速度增长较快

智力障碍学生经过康复训练后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比没有任何措施的学生有较大差别, 精细动作的发展对儿童的手指的准确性和手眼之间的协调性都有较大影响。

2.3 精细动作训练对于智力障碍儿童具有重要作用

没有经过训练的中度智力损伤程度的儿童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非常差, 而经过专门的精细动作康复训练, 智力障碍学生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经受过康复训练的智力障碍儿童在未接受训练和训练之后能力也得到提高, 这说明了对智力障碍的儿童进行有计划的精细动作康复训练, 使他们对精细动作的操作能力有明显的提高, 这在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 让智力损伤的儿童的智力、心理有了得到改善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郭方玲著.智障儿童心理与教育[M].山东:山东体育学院出版社, 2006.10-15.

[2]茅于燕.怎样训练弱智儿童基本的精细动作[J].父母必读, 2000, (11) :4-5.

[3]王建新.我是怎样教弱智幼儿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的[J].学前教育, 1994, (3) :17-19.

[4]李世昌, 王和平等.弱智儿童上肢关节活动感知能力与精细动作控制能力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13) :21-22.

[5]徐本力, 王晓华等.开发学龄前儿童精细动作和心智潜能的实验研究[J].儿童教育, 2001, (1) :8-10.

精细动作游戏 篇2

(2009-09-28 11:55:19)转载智障

仿画

积木

瓶罐

食指

杂谈 ▼

标签: 分类: 论文

精细动作就是运用手,尤其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精细动作的范围指的是手、眼睛、脸及嘴部肌肉的运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本质是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训练的内容包括抓放能力、作业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等。

中重度智障学生精细动作缺陷明显,在精细动作的发育上要较同龄的普通学生迟缓得多。如:拇食指捡拾小物体、腕部旋转、双手协调、堆叠能力、仿画能力、使用工具能力等方面都明显滞后于儿童的正常发育阶段,甚至有些能力不经过训练,可能长期不具备。这些精细动作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与阻碍了智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精细动作训练突出的是手的训练。手不仅是运动器官,而且是智能器官;手不仅是动作器官,而且是智慧的来源。因此针对智障学生智力受损的现状,应当创造条件,让智障学生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击打、挖、画、剪、搓、夹、叠、捆、拧、折……。同时,精细动作的训练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康复活动过程,在目前,还没有具体哪门学科明确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只有通过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机渗透,逐步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精细动作水平。

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实用数学学习需要从数前概念学起,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数前概念的部分教学中有机渗透了精细动作训练。在实践中我们遵循了精细动作的刺激性、操作性和递进性的练习原则。

一、在辨认形状中训练精细动作

数前概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辨认方形与圆形。方形与圆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非常常见,但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是毫无概念的,更谈不上认识与区分。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与精细动作训练相结合,教学考虑康复训练的需要,精细动作训练又能为教学服务。单元教学设计如:第一步为建立方形、圆形的概念,要求将整块形状积木放入相应的模型上,然后逐步转换到有2~3块积木拼成方形或圆形再放入相应模型中。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了形状的初步表象,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精细动作中的嵌塞能力。第二步是教学生仿画方形或圆形,首先是沿着方形或圆形物体边沿画,再要求部分学生独立仿画。这样在认知教学中同样可以建立形状的初步概念,同时也训练了精细动作中的仿画能力以及控制笔的能力。第三步是在教学的后续,为进一步巩固形状的概念,安排了专门的精细动作游戏活动,主要有堆叠形状积木比赛、分形状串珠训练等。

二、在配对与分类认知中训练精细动作

配对与分类的认知与精细动作训练中的开关容器、嵌塞能力训练可以很好地结合。配对与分类需要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归类操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使用了一些教具,不仅加强了认知训练,而且可以进行精细动作训练。一是使用木插板进行学习与训练。主要借助大、中、小三套木插板,分别让学生根据大小配对插入模型中,再要求根据大小、颜色配对插入模型中,在插模型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嵌塞能力。二是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有盖瓶罐进行学习与训练。主要将不同形状、大小的瓶罐打乱后,按照要求将这些盖子与瓶罐配起来,能够掀开与盖好。如拿一只带盖的塑料茶杯放在学生面前,向他示范打开盖,再合上盖的动作,然后让他练习将杯盖掀起,再盖上,通过反复训练逐渐达到较熟练的程度。这个学习过程不仅是配对与分类的认知,同时还是开关容器的精细动作训练。

三、在初识数字中训练精细动作

数的认识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是既重要又困难的一个内容。在真正认识数字之前,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初识数字,为今后真正地更高难度的认数(包括数数、、读数、写数、了解意义、数的排序等)做些基础性准备。

在初识数字中,我们安排了数数拨珠、数字拼图、拼数积木等内容。第一步是数数拨珠是基本的拨珠训练与数数的结合,在学生尚未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之前已经有无意识的念数基础,因此可以师生共同按顺序念数,要求一个一个地拨,拨一个数一个。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顺序工作能力训练、拇食指对捏及拇食指拿小物体的训练。第二步是为学生准备一些数字拼图或拼数积木,让学生拼数字,同时也是嵌塞能力的一种训练。

四、在比较中训练精细动作

比较是数前概念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区分有无,认识大小、多少、长短、胖瘦内容。这些比较需要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并创设一定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些精细动作训练。

在有无训练中,有意识地将物品不断地递给学生的固定手中,由刚开始的“无”到“有”,然后在连续不断的传递物品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抓握能力以及双手传递的能力。在认识大小的过程中,一是取物比较大小。将同类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其中设计一个环节是拿大小不同的豆子(蚕豆和黄豆)到瓶子里,让学生分大小,同时也是食指与拇指对捏以及拇食指拿小物体的训练。二是套塔练习来比较大小。套塔是一种按大小次序拆开和安上的套圈玩具,将一个彩环套在垂直的塑料桩上,一个一个往上套,熟练后,可按大小顺序套成彩色塔。在指导学生按次序装拆的过程中,既学会了大小的顺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顺序套物的能力。在认识多少的学习与训练中,重点安排了学生的串珠训练。要求将绳子穿入珠子的小孔内,在孔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比一比,谁在规定时间内串得多。让学生学习穿珠是锻炼手的精细动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这一过程不仅是比较了多少,还是双手协调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

五、在游戏活动中训练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训练营 篇3

宝宝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锻炼自己的小手,而父母的任务就是在生活中为宝宝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和训练场地。

触摸抓碰

在宝宝0—3个月的时候,宝宝还不认识自己的小手,父母可以准备一些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东西,如小块的积木、塑料的小球、棉柔的玩具、光滑的摇铃等。让宝宝逐一触碰,丰富他的触觉经验,锻炼手的抓握本领。

手指按摩操

每天父母都可以给宝宝做手指按摩操。按摩的部位可以是手指的背部、腹部及两侧,但重点是指端,因为指尖上布满了感觉神经,是感觉最敏锐的部位,按摩指端更能刺激大脑皮层的发育。

做“小帮忙”

可以让宝宝“帮助”你完成生活的小事。如,你要出门了,请宝宝帮忙拉开门,训练宝宝用手扭开简易的门锁、门把手;当你在为宝宝讲故事时,也请宝宝帮忙翻书;当你在拣菜叶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充当帮手,把不需要的菜叶摘下来归在一起;甚至可以让他参与掰豆角、剥豆子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宝宝运用小手指尖的力量来完成。

学用筷子

两岁以后,当宝宝能熟练使用勺子时,就可学用筷子了。给宝宝配备一双大小适宜的筷子,让宝宝用拇、食、中指操纵第一根筷子,用中指和无名指控制第二根筷子。刚开始训练选择个头大一点的食物,如一整块的肉,一个豆角等。不要怕饭菜撒在桌上,只要宝宝能将食物送到嘴里,父母就应大加赞赏。

学用剪刀

选购一种儿童专用的带套的钝头剪刀。练习时让宝宝将拇指插入一侧手柄,中指插入对侧手柄,食指在手柄之外帮助维持剪刀的位置。初学时,宝宝可能常常将纸夹在剪刀缝里,这时使用食指将剪刀两片靠拢就能将纸剪开。可以先将纸剪开一个小口,再让宝宝接着剪。3岁的孩子只要会拿剪刀将纸剪开,或者会将纸剪成条儿就可以了。使用剪刀时,家长需在一旁引导,以免发生危险。

游戏训练营

游戏是宝宝生活中的重头戏,在游戏中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宝宝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在宝宝发现了自己的小手之后,父母可以培养宝宝在“视觉引导”下进行够物活动。首先学习够距离比较近的便于抓握的玩具,如摇铃、毛绒小玩具等;然后学习击打、够取吊在眼前不宜移动的玩具,如音乐铃、小手套等。

很多宝宝都喜欢撕书,爸爸妈妈先不要急着抱怨,这是宝宝在尝试自己刚学会的手的操作技能。父母不妨给宝宝提供一些可以撕的废纸,或没用的广告纸,让宝宝不断练习小手的力道。撕纸带来的嘶嘶作响以及纸的大小的变化等,都能激发宝宝的兴趣,从而乐此不疲地玩个不停。

1岁的宝宝能够用整个手掌握住笔在纸上戳出点或画出笔道,2~3个月后可以用笔在纸上随意乱画,两岁以后,宝宝开始模仿着画竖道、画能封口的圆,到了3岁时,他就能学会用左手扶纸,模仿画“口”型,甚至可以自己创作~只气球、一条小鱼、一个人脸,等等。不管宝宝拿起画笔能画出什么,都不要阻止,这不但是他绘画智能的提升,也是一个训练手部精细动作的好契机。从拿起画笔,到使用画笔,宝宝会越来越好地控制自己的手臂、手腕、手指的力道。

可以让宝宝练习捏起小丸,如塑料小球,吃饭的豆角等,放进不太宽口径的透明玻璃瓶内,以训练他熟练地捏起物品并准确地、有意识地放入瓶中的技巧。

精细动作游戏 篇4

我们旨在通过实践来研究适宜发展托班幼儿精细动作的结构游戏材料及有效游戏方式, 从而使结构游戏真正促进托班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一、研究实践与分析

1.精选材料, 有序投放

1) 材料选择:把握“三性”

材料是结构游戏开展的基础, 我们选材料时要考虑“三性”。

(1) 安全性:托班幼儿年龄小, 分辨能力弱, 因此, 我们选游戏材料首先要考虑安全性。一看材料大小, 不宜放入口耳鼻;二试材料拼接口, 不与幼儿的手指粗细相对应;三摸材料光滑性, 无锋利的边和尖锐的角。

(2) 多样性:材料选择既要符合年龄, 又要满足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第一次选择时要确定18种不同材质、大小、结构技能的材料, 包括:2种软插塑;直径为4cm和8cm的雪花片及立体雪花片;木质本色、彩色积木;泡沫积木, 彩色套圈, 五彩串珠, 水管, 叠叠高及大、中型乐高插塑;废旧材料:奶粉罐、各类盒子、牛奶罐、吸管等。

(3) 色彩性:依照幼儿的色彩认知, 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欢纯度高、颜色鲜艳的物体, 我们提供红黄蓝绿四种基本色为主基调的游戏材料。

2) 材料归类:依托“二维”

(1) 维度一:特性归类

我们通过建构了解材料的特性, 先按大小归类, 包括大型:泡沫积木、奶粉罐、大乐高、彩色套圈、8c m雪花片、盒子;中型:木质本色、彩色积木, 中乐高、水管、叠叠高及软插塑、牛奶罐;小型:4c m雪花片、五彩串珠、吸管、动物拼插、立体雪花片。再按软硬归类, 包括软:泡沫积木、彩色套圈、动物拼插、盒子、吸管;中:4cm、8cm雪花片, 五彩串珠, 大型乐高, 水管插塑、叠叠高、立体雪花片;硬:木质本色、彩色积木, 奶粉罐, 牛奶罐等。

(2) 维度二:技能归类

根据每种材料的多种建构方法, 我们将材料与精细动作发展相对应。如:积木相对应的结构技能有垒高、平铺、加宽、延长、围合, 主要运用满手抓和拇指与四指对捏动作;套圈只对应垒高技能, 也是运用满手抓和拇指与四指对捏动作;插塑相对应的技能有拼插、延长、围合, 需要的精细动作是拇指与四指对捏及拇指与食指对捏;串珠对应的技能是穿, 运用的精细动作是拇指与食指对捏。

通过这样的梳理, 我们可看出套圈和串珠使用结构技能单一, 积木与插塑使用技能复杂。四类材料既能适应精细动作初始阶段和发展过程, 又满足精细动作的最高要求——拇指与食指对捏。

3) 材料投放:纵贯“一线”

经过对结构材料的了解, 我们找到材料投放从易到难的一条线, 初期投放积木类材料占60%, 套圈20%, 插塑和串珠仅占10%;进入中期, 积木投放减少, 插塑投放快速上升;到后期, 插塑成为主要材料, 占50%, 积木和套圈继续缩减, 均在20%以下。

材料投放从易到难主要体现在从软到硬、从松到紧、从大到小、从单一到多角度拼插四个方面。

(1) 从软到硬。托班初期, 幼儿喜欢将玩具反复摆放、推倒, 所以我们首选泡沫积木和软插塑这些安全材料。当幼儿的兴趣从推到搭建后, 我们开始提供硬的木头积木和各种罐子。

(2) 从松到紧。同时, 我们提供拼插材料, 先是软插塑, 三个月后提供水管、大孔乐高等硬插塑、水管及乐高大孔插塑。由于它的插口较松, 会马上引发幼儿兴趣, 而雪花片由于插口较紧, 在第二学期初仍少有人问津, 在食指与四指对捏能力逐渐提高并多次尝试后, 幼儿才会越插越轻松, 雪花片成为他们的最爱。

(3) 从大到小。同类型结构材料, 我们从大到小逐步提供。如雪花片, 从直径8cm开始, 在60%以上幼儿能用大雪花片拼插后又推出直径4cm的小雪花片, 虽然小雪花片较紧, 拿捏困难, 但由于拼插方法相同, 幼儿易于接受。

(4) 从单一角度到多角度拼插。幼儿思维发展从单一维度到多维度, 在提供游戏材料时, 我们依据这一特征, 先提供单一角度的, 如:软插塑、水管, 只需单口连接即可, 到后期, 一片雪花片有八个插口, 对幼儿精细动作要求增高, 但由于长期铺垫, 幼儿拼插较为顺利。

2.多样组织, 有效指导

我们充分利用一日活动各时间段, 通过多种组织形式, 运用不同指导策略, 努力提高幼儿精细动作和结构技能。

1) 一日时间, 合理安排

晨间活动:晨间入园时间, 约半小时, 属自由活动, 我们提供多种结构材料, 幼儿自主选择, 关注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以不同形式适时、适当给予指导。

区域活动:每周2次固定区域活动, 每次15~20分钟, 半自主时间, 幼儿自主选区域地点, 但各区域的内容和材料有一定要求。对个别有选择障碍或区域选择较单一的幼儿, 我们会进行干预。每次, 一位教师一对一进行观察, 了解幼儿精细动作及结构技能发展情况, 另一位教师记录具体指导策略运用情况。

餐后活动:每周3次, 中餐后约半小时, 半自主时间, 由个别幼儿选择搭建材料。教师帮助或指导个别幼儿搭建, 关注幼儿兴趣及持续时间长短。

(1) 组织形式, 多种多样

区域活动——建构区:在教室的某一区域保留较大面积活动空间, 在墙面张贴图片, 在矮柜展示作品, 供幼儿模仿。

快乐星期五:每周五上午是我园的“快乐星期五”活动时间, 每月最后一个“快乐星期五”定为“快乐拼搭日”, 幼儿不仅可选择自己班级的材料, 还可去平行班选喜欢的材料, 与其他班幼儿一起活动。

智慧小木屋:属于小、托班的专有活动室, 建构材料充足, 每班隔周有1次活动。

3) 游戏过程, 有效指导

材料是基础, 教师的适时适当介入、指导策略的正确运用是游戏发展的重要支撑。

(1) 情境式互动——游戏情境策略

游戏开展初期, 情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并不明显, 幼儿往往沉浸在自我游戏氛围中, 而在学年后期, 幼儿开始对情境假设产生兴趣, 较容易投入。

主题情境预设

案例1区域活动

宝四班开展“小鸡小鸭”主题后, 我们会问孩子们小动物没有家怎么办。一幼儿马上说:“搭一个家吧!”一会儿各种各样的家就搭好了。积木被摆放成各种姿态, 有的平躺在桌上, 有的一个个立起来围成圆圈。

游戏情境再现

案例2晨间活动

“拉个圆圈走走”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音乐游戏。晨间活动, 帆帆把小动物手拉手插塑连成圈后, 边转小动物边唱“拉个圆圈走走……”许多幼儿模仿起来, 一会儿教室里歌声一片。

情境让托班幼儿产生简单游戏的动机, 幼儿将现实生活与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2) 指导式互动——语言提升策略

结构游戏初期, 教师的鼓励、赞赏性语言能充分激发幼儿结构兴趣。

案例3区域活动

开学初, 每次游戏时莹莹总说不会。有一天, 莹莹模仿同伴将雪花片连起来说是仙女棒, 我称赞她像个小仙女!接下来, 她每天都插一根仙女棒。一个月后, 莹莹把花片连接绕手上说是手镯, 我忙为她拍照, 她兴趣更高。期末, 她不但能搭各种东西, 还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当幼儿搭建技能在同一水平徘徊时, 教师要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 这对幼儿技能提升尤为重要。

案例4餐后活动

很长一段时间, 钦钦只能将雪花片平铺接长。一天, 钦钦拿着一个长条说是皇冠。她想搭皇冠, 但因为平搭, 所以戴在头上总掉, 我问:“皇冠是怎么样的?”她用手比画:“圆圆的。”我说“怎么搭成圆的?”钦钦弯过来、折过去, 慢慢地将雪花片围合。

教师的适时提问能够帮助幼儿很快地了解结构重点, 掌握围合新技能。

通过一学年的研究, 我们发现在日常非情境性结构游戏中, 教师指令性、解释性、了解性的语言较多, 但这类语言对幼儿后续搭建影响不大, 只有积极评价性语言 (赞扬、鼓励) 、探究式提问才能有效推动游戏进行。

(3) 参与式互动——平行游戏策略

虽然托班幼儿交往能力很弱, 但许多幼儿喜欢和教师一起搭建, 喜欢模仿他人作品或受同伴暗示。

案例5餐后活动

牛牛把雪花片插成长条说是飞机。我问:“飞机翅膀呢?”旁边的嘉嘉把插好的飞机递过来, 牛牛看了, 照样添上翅膀, 和其他人一起玩飞机游戏, 周围几个男孩马上搭好飞机加入进来。

教师的加入让幼儿不自主地受同伴暗示, 带动游戏发展。

(4) 范例式互动——环境影响策略

在《结构游戏指导记录表》中, 我们发现许多外在环境会影响幼儿游戏, 如:在“是否按照图示”一项中, “完全按照”占2%;“基本按图示、有小部分变动”占26.7%;“部分按照图示、以创作为主”占20%。虽然“自主创作”最多占51.3%, 但也有46.7%的孩子基本或部分按图示拼插, 说明图示有一定作用。

通过观察发现, 幼儿在中期时易接受教师现场示范, 到后期幼儿对图示及实物范例形成模仿意识, 模仿逐渐增多, 模仿相似度不断上升。由于精细动作发展差异, 发展越好的幼儿对图示模仿兴趣越高, 模仿成功率越高, 而发展较弱的幼儿则更喜欢自由搭建或模仿实物。

3.全面观察, 及时评价

我们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不断促进托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

1) 游戏观察, 关注结构技能提升

根据《结构游戏记录表》及《结构游戏指导记录表》, 我们从幼儿结构技能发展及教师指导策略两方面进行实录和数据分析。

由《结构游戏记录表》“材料数量”及“持续时间”两栏中可见, 80%以上幼儿对材料需求量逐步增大, 能搭建完整作品;到学年后期能持续10~20分钟搭建的幼儿占93.3%, 仅个别幼儿持续不足10分钟, 幼儿精细动作坚持性显著提高。而从“需求帮助”一栏中发现越到后期需帮助的幼儿越少, 结构技能不断提升。

由《结构游戏指导记录表》可知,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基本以幼儿为主导, 大部分语言、行为沿着幼儿原有思路搭建, 教师推进作用较弱。

2) 定期评价, 了解精细动作发展

为了准确了解幼儿每一阶段精细动作发展状况, 我们设计了《精细动作发展记录表》, 分别在早期 (刚开学) 、中期 (一学期后) 、后期 (一学年结束) 统计所有托班幼儿在不同时期精细动作的发展情况, 清晰记录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过程。

在后期记录汇总表中, 我们可看到幼儿已经发展到大拇指和食指对捏状态。

二、结论与思考

1.结论

通过一年实践, 我们发现利用结构游戏来发展托班幼儿精细动作切实可行, 效果显著,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适宜的材料选择激发兴趣, 为结构游戏开展奠定基础

基于幼儿年龄特点, 安全的特性、丰富的品种、不同结构方法的材料可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亮丽色彩与可爱逼真的形态能充分激发幼儿的结构兴趣, 为结构游戏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 适时的材料投放顺应规律, 为精细动作提升提供可能

依据从软到硬、从松到紧、从大到小、从单一到多角度拼插的原则, 从易到难纵贯“一线”提供材料, 这让幼儿始终保持游戏的兴趣, 逐渐摸索出各种结构技能, 为精细动作提升提供可能。

3) 适当的教师指导推进游戏, 为精细动作的发展加快进程

教师的及时赞赏、鼓励, 合理的情境创设及有效的互动能引发幼儿游戏动机, 让结构游戏得到推进。而游戏的推进则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机会, 为精细动作发展加快进程。

2.思考

由于年龄差异, 个别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明显弱于整体水平, 如何让这些幼儿主动参与游戏, 感受结构游戏的快乐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的问题。

部分家长不理解精细动作发展的重要性, 对幼儿结构游戏不能给予赞赏、鼓励性评价, 如何让家长们也参与到游戏中来?家园沟通之路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 (修订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林茅.幼儿游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3]卢乐山, 林崇德, 王德胜.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 1995.

精细动作游戏 篇5

手眼协调动作的发展阶段

1.动作混乱阶段(1个月内)

手的动作主要是岀生时的原始反射,即抓握反射,当你把手指、铅笔或木棒触及宝宝的小手学时,宝宝会

立即紧紧地抓住不放。

无意触摸阶段(1-2个月)

如果偶尔碰到物体,就去抚摸。有时用一只手去抚

摸另一只手。这时的抚摸特点是手只会沿着物体的边缘

移动,或用手拍,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动作,还不会抓握。

宝宝会把手举到眼前,然后把手放到嘴里吮吸,这是宝

宝手眼协调动作的萌芽。

无意挪握阶段(3-4个月)

把东西放到宝宝的手掌上,他会去抓握,甚至能摇

响玩具,但都是无意识的,只是手的偶然挥动使玩具发

岀响声。但这时的抓握与新生儿本能的抓握反射不同,不像以前那样紧紧抓住。

手眼不协调的抓握(5-6个月)

宝宝的手总是在物体周围打转,不能准确达到目标。

如果把物体放在宝宝手上,他能用除拇指以外的所有手

指,抓住物体靠在手掌上面。

手龈协调的抓握(6个月左右)

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这个阶段手动作的特点是:

能够按照视线去抓住所看见的东西;

动作有了简单的目的方向,并且能够作出一些虽

然简单,但是有效果的动作;

不会换手。当手里拿着一样东西时,如果见到另一

样东西,就会把手里的东西丢掉,去盒别的东西。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7-11个月)

7个月左右,五指分工动作逐渐灵活。可以按照物体的不同形状、大小或位置,变换手的姿势,拿起以前不

能抓起来的东西。孩子逐步学会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开

始协同工作,拇指和食指放在各自的对立面形成钳状,和单独使用食指。

当宝宝慢慢长大,他的动作也越来越灵活。一开始

宝宝只会触碰物体,慢慢就能学会有意识地抓,接着你

还会发现,他抓握时间会逐渐加长,最后甚至拿起物体。

如何帮助宝宝诳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0-6个月

手指抚触

方法:从出生后就可以开始对宝贝的肩膀、手臂、手心、手背,手指、手腕等进行抚触,刺激宝贝的手部

神经,促进宝宝的手指灵活性。

注意,千万不要给宝宝带手套。

感知小手

方法:在宝贝的手腕上系个铃铛或手帕,每次摇动

手臂时,都会让宝贝格外注意自己的小手,以此来锻炼

他手部的感知能力。还可以握着他的手,帮其碰一碰、抓一抓悬挂的玩具。这样不仅能够训练他的抓握能力,还可以促进眼手的协调能力。

3.满手满抓

方法:准备一些宝贝可以抓满手的东西让他抓握,比如铃铛、海绵、橡皮玩具等。塞满两手,张开,然后

再把东西塞进去,反复练习握掌、伸掌的动作-

4.够玩具

方法∶

在宝宝面前悬挂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宝宝去抓握。开始放在宝宝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然后慢慢移到远一点的地方。可以时常更换不同质地的玩具,使宝宝在抓摸过程中接受不同刺激。

5.撕纸游戏

方法:在宝宝面前悬挂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让

宝宝去抓握。开始放在宝宝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然后慢慢移到远一点的地方。可以时常更换不同质地的玩具,使宝宝在抓摸过程中接受不同刺激。

方法:教宝宝撕纸,培养他的手眼协调,锻炼手的精细动作。

6.练习换手

方法:有意连续向某只手传递玩具或食物,妈妈

示范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让宝宝反

复练习,学会换手。

如何帮助宝宝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7-12个月

扔玩具

方法:如果宝宝折玩具,你可能拾起来给他继续玩,让他积极的探索

玩具对击

方法:训练宝宝用一只手的玩具对击另一只手的玩具,这样能促进手、眼、耳、脑感知觉的发展

拉抽屉

方法:在抽屉里放上宝宝喜欢的玩具,让宝宝练习拉抽屈,可在抽屉门上放条毛巾不要让抽屉关关紧,防止宝宝抽拉时夹到手。

捏饼干

方法:在塑料餐盘里放一些葡萄干,小饼干等小食品,让宝宝用拇指与食指对捏,拿着吃

翻书

方法:给宝宝准备带彩色图片的书,引导宝宝自己翻书

如何帮助宝宝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1岁-2岁

方法:准备一个空饮料瓶,蚕豆若干,请宝宝将蚕豆一个一个地塞进瓶内。

2.舀

方法:准备小碗、小勺、乒乓球,水盆(内装水,小球浮在水上),请宝宝用勺子将乒乓球舀出来,放到

碗里。

方法:准备两个塑料水杯,装有水的水盆,请宝宝

把水从一个水杯倒入另一个水杯。锻炼宝宝的手腕灵活

性。

穿珠

穿线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的灵活性。

方法:准备一些大珠子和一根长线,妈妈示范,然

后让宝宝试着穿。

1岁半以后宝宝对卷的动作特别感兴趣,既训练

了手腕的灵活性又锻炼了两只手的配合能力。

方法:准备一个小毯子或者一条小毛巾或者几

张彩纸,妈妈展示卷的方法,请宝宝跟着做。

方法:条件许可的话在宝宝够得着的墙壁上单

独开辟出一块墙,专门给宝宝涂鸦用。也可以给宝

宝提供一些白纸和画笔,让宝宝自由涂鸦。

注意:通过宝宝的自由涂鸦,培养宝宝精细动

作的发展才是关键,不可追求涂鸦的效果。

方法:可以让宝宝用塑料小刀切馒头或者黄瓜

条等。

方法:准备一些大的积木,让宝宝练习垒积木

如何帮助宝宝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2岁以后

游戏

方法:妈妈和宝宝每人手里拿一块彩泥,妈妈先把

彩泥揉成球儿,让宝宝学着也将彩泥团成球儿,再压成饼等。

2.描

方法:在纸上用铅笔事先画出一些圆或者正方形等

图形,让宝宝沿着已画好的线条涂描。

3.折

方法:学习折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4.夹

方法:让宝宝用筷子夹糖果,从一个碗里央到另一

个碗里,也可以用筷子夹纸团、花生米等。

方法:购买一些拼插玩具,供孩子随意拼插。

方法:准备一些厚度适宜的纸张和一把安全剪刀,向

宝宝示范使用剪刀,让宝宝随意剪。

随着宝宝剪这一动作熟练,可以在纸上剪直线或在纸

上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等,让宝宝沿着线剪。

方法:让宝宝在立体海洋中把小鱼一条条钓上来,可

以锻炼宝宝的耐心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在游戏中让宝

宝认识到磁铁的作用。

方法:让宝宝练习扣自己衣服上的纽扣。

方法:准备一些带盖的塑料瓶,让宝宝练习拧这一动

精细动作游戏 篇6

一、涂色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美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依照样本进行涂色。学生第一次学习绘画技巧是从涂色开始的,运用正确的方法动手涂色,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观察和肢体协调能力。

第一步,通过儿歌和示范手把手教学生学习绘画姿势。在教授绘画姿势时,我先做了示范,同时讲解绘画姿势的要点:头要正,背要直,胸部离桌要一拳。眼高画纸一尺远,才能画出好图画。然后辅助学生练习绘画姿势。

第二步,边示范边讲解握笔姿势:“使用铅笔画图画,拇指中指握住它。指离笔尖一寸远,眼不近视又好画。”“蜡笔质松易折断,握笔需要靠笔端。涂色用力要均匀,涂出色彩才好看。”手把手,一遍又一遍地辅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握笔,并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位置及体验手指使用的力度。

第三步,进行平涂练习。当中笔者安排了三项平涂方法的练习。例如,在长方形里练习横线平涂;在三角形里练习竖线平涂;在苹果图形内练习斜线平涂。学生虽然学会了绘画姿势和握笔姿势,但是假如只是重复地练习姿势,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这样,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平涂方法在不同的图案里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涂色,增加了涂色的兴趣。同时,在辅助学生进行平涂练习的同时也要提醒他将图案涂得均匀、饱满而且不超出线外。

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学生的涂色能力提高了许多,从最开始的围绕局部涂色甚至常常将画纸弄破到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地较为均匀地将一个图案涂满颜色了。同时,肢体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二、绘画

智障学生的绘画基础差异很大,在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详细了解后,笔者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在绘画里,画线是基础。学生学会涂色了以后,已经掌握了握笔的方法,对于画线也有一些基础。笔者采用了下面的训练步骤教学生画线:

第一步,给学生定好两个点,然后请学生把点连起来,连好后,引导学生认识竖线、横线、斜线。

第二步,让学生在点线里连各种线:直线、折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等。

第三步,描画。在图案中连线,图案由简单到复杂。

经过了连点、描画线段、描画图形几个步骤的训练,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手的灵活性也得到了锻炼,绘画技能也有所提高。运用小步子、多循环、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对画画有了更大的兴趣,增进了学习信心,提高了绘画能力。

三、泥工

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泥工活动在小学美工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提高素质,开发智力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加强泥工教学,并同时使之与绘画相结合,从而逐步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

泥工是以粘土(黄泥、白泥、橡皮泥、面团等)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捏塑成各种物体、动物、人物形象等。在泥工活动中,学习泥工的技能主要是搓条、团圆、压扁、粘合等。

在训练中,分成以下几个步骤:(1)让学生自由随意地捏橡皮泥。每个孩子都对橡皮泥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没经过教师指导前,有的学生会自己将橡皮泥分的很碎的泥,然后凭借经验给他们命名:豆子、苹果、香蕉等,虽然从外形看来一点都不像,但是学生们还是玩的很开心。(2)在捏塑简单的泥工作品中学习基本泥工技巧。①筷子(搓条)将适量的橡皮泥置于双手掌心,通过双手摩擦,将橡皮泥搓成长条,用同样的方法再搓一个长度相同的长条,就成一双筷子了。②汤圆(搓圆)将适量的泥放在右手掌心,左手逆时针搓,直至搓成圆。在搓圆的技能掌握后,加入新的学习内容———制作冰糖葫芦,将做好的圆串进小棒里。刚开始时,学生们很容易将圆捏变形,或者串偏了许多,需要耐心地指导与示范:一手小心翼翼地拿着圆,一手轻轻地将小棒对准圆的中间。③水饺(压扁、粘合)将搓好的圆放在桌面,利用工具将圆压扁成水饺皮,在水饺皮的中间放入几颗豆子,将水饺皮粘合起来。

在泥工活动中,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自由广泛的运用,训练了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创造,拓宽了视野。

四、剪纸

剪纸对开发学生的右脑,锻炼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精细动作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作用,智障儿童的手眼协调、精细动作、大动作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其手眼不协调常常表现为:他们盯着要剪的线条,剪刀却剪到了线条的旁边。该剪的地方未剪到或该停剪刀的地方剪过头等等。还有的学生手指活动显得生硬不灵活。而剪纸活动恰恰是对手眼协调性、手部精细动作要求较高的活动。学生在运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粗细不等、大小不一的轮廓剪纸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才能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不知不觉中训练和发展了自身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此,笔者将练习学生的剪纸活动分成了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使用剪刀的方法练习。将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穿进圈内,练习剪刀的开合动作。

第二步,胡乱剪。刚开始时,学生有点力不从心:手指不灵活,剪刀拿不稳、力气使不上,剪刀的角度不对剪不下去。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正确使用剪刀的姿势,练习手眼协调,让他在一张纸上胡乱剪。

第三步,剪直线。学生的手不够灵活,拿剪刀的时候手指力度小,剪刀打开的口子较小。在剪的过程中常常偏离直线。这时,需要教师的耐心示范和指导。一手捏紧纸张,直线的一头正对着胸前,另一手拿稳剪刀,用剪刀的尖部一点一点地剪。

第四步,剪长方形、正方形。学会剪直线以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可以试着让他剪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品了,如电视机、空调等。此时,学生的手腕已经有些灵活了。

第五步,剪弧线。如:圆、鸡蛋、橙子、月亮等。

剪纸活动使智障儿童的手部小肌肉得到锻炼,提高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而手部动作的训练又能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完善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五、折纸

折纸可以使孩子认识几何形体和辨别纸的方位(边、角、中心、上下、左右、反正)。折纸活动是一项比较细致地美工活动,在活动中需要孩子较长时间的观察、较细致地手工作业,较好的注意力的转移能力。孩子通过折纸活动可提高对物体的理解能力,灵活了手指的动作,训练了记忆力。

但是,折纸在培智美工教学过程中是个难点,很多学生看完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后仍然很难顺利地完成折纸活动,比如,最基本的技巧,对边折时对不准,常常折不到位,对角折时两个角无法重叠在一起。针对对折的技巧,设计了两个步骤:①准备一张画了中线的正方形纸,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中间的线叫做中线,将画了中线的一面朝下,将和中线平行的正方形一边朝另一边折,中线即为折痕,这时正方形和中线平行的两条边也对齐了,将纸抚平。折完后引导他观察,两条边是不是重叠在一起。②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角折。

学生掌握一种新的折纸基本技能(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四角向心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等)往往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练习,在这样的练习下,学生的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在美工教学中,通过上述训练,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就有可能使智障程度减轻,促进智力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精细动作也会有很大提高,这对他们日常生活,提高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扩大他们的社会交往,更好地去适应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精细动作游戏 篇7

高中生物很多知识侧重于生命的微观解释, 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很难将其理解记忆,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挖掘教材, 探索生动、形象, 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进一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基因的表达”一节的教学中, 我发现在历年教学中, 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总是不太理想。从板画到Powerpoint课件, 再到Flash课件, 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虽然Flash课件的使用效果相对来讲比较形象生动, 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较为理想, 但是, 学生在学习“翻译”时总是对翻译过程中各种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不够透彻。

2. 情境描述

2008年3月的一天, 将要上的是“基因的表达”。我在高二某理科班, 按照以前的方法, 打开事先做好的flash课件, 给学生边讲解边演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一条m RNA链, 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中出来到达核糖体上……”由于转录的过程较简单, 涉及到的物质较少, 配合动画演示, 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但是接下来的“翻译”就有些困难了:在逐一讲解完mRNA、密码子、t RNA的结构后, 我带领学生又复习了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等相关知识, 然后, 配合动画演示讲解“翻译”。由于翻译过程涉及到的物质较多, 而且它们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 因此, 对这一动态过程, 学生掌握得不够好。于是我重新播放了一遍动画, 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 这一次大多数学生已经明白, 但还是有小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够理想。眼看一节课就快结束了, 在此情景下我忽然想到了教学中常用的一个办法———打比方。“将讲桌比作核糖体, 学生比作t RNA, 把……”我脑海中正在搜寻氨基酸的比喻对象, 一位平时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提出:“书包比作氨基酸。”这一比喻很好地提醒了我, 思维的火花顿时被他点燃, 惊喜之余, 对他的比喻我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正要继续, 下课铃响了。

课后, 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尽管通过展示动画能够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 但就本节内容来讲, 由于涉及到的物质较多, 而且不同物质之间存在着多层次的联系, 因此, 不是每位同学都能掌握好的。我想如果能将学生组织起来, 自己表演翻译过程, 由于参与性较强, 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效果可能就会好些。因此, 在另一个班, 我在课前做了必要的准备和布置。安排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预习。

上课铃响了, 结合多媒体课件, 讲解完“转录”之后, 接下来准备讲解“翻译”。

“翻译”是如何进行的呢?要使学生弄清这个问题, 事先要认识涉及“翻译”的一些物质。因此, 我带领学生先做了必要的讲解和复习。之后, 又播放了“翻译”的动画。

师:“为了便于进一步理解这个过程, 我们一起做个连书包的小游戏。”

尽管已经是高中生了, 但是一听要做游戏, 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师:“请愿意将自己的书包与他人的连在一起的同学请举手。”

有些同学问:“怎么连啊?”

我笑了笑, 拿出手中事先准备好的丝带, 示意用它来绑。

这时, 有几位同学已经举起了手, 跃跃欲试, 但是, 看得出有一部分同学想参与, 但又像有所顾虑为了鼓励全班同学参与, 又不至于伤及部分学生的自信心, 我只选择了举手的五位同学。要求其他同学给这五位同学予以帮助和指导。

师:“请全班同学注意这几位同学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如果没有, 请及时帮他们指出。”

接下来,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五位学生的名字:周磊—李靖—王振奕—刘洋—张文。

师:“五位同学先把书包里的书清空, 拉好拉链。游戏规则是:一、只能按黑板上的顺序把书包连接起来。二、只能在讲桌上连接。三、每次只能有两位同学同时站在讲台上。四、每位同学必须将自己的书包与下一位同学的书包连接好, 方可离开讲桌。”

为了让学生都明确游戏规则, 我将游戏规则重复了一遍。接下来宣布游戏开始。

同学们都热情高涨, 认真地看着周磊和李靖两位同学拿着书包放到讲桌上, 用丝带把书包绑起来。此时,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讨论谁去谁留, 最后, 迅速作出决定由李靖留下。紧接着, 王振奕将他的书包拿到讲桌上与李靖的连接好, 由王振奕留下, 李靖回到座位……直到张文将她的书包与刘洋的书包绑好, 此时, 五个书包连成了一串。

游戏结束, 我与张乃文一起把连起来的“书包串”拉起来, 我指着书包串, 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每个书包看做一个氨基酸, 那么, 我们手中现在拉的是什么物质?”

生 (齐声答) :“肽链。”

师:“几肽?”

生:“五肽。”

师:“丝带表示五肽中的什么结构?”

生:“肽键。”

师:“这个五肽是如何合成的呢?原来, 我们刚才的游戏就是模仿了一条肽链的合成过程, 那么五位同学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生:“tRNA.”

师:“遗传信息在哪呢?”

生 (调皮地指着黑板上我写下的名字异口同声答道) :“在黑板上。”

师:“核糖体是由什么扮演的?”

生:“讲桌。”

师:“谁来告诉大家, 在刚才的游戏规则中, 为什么只能按黑板上的顺序把书包连接起来?”

此时, 教室里一阵躁动,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准备发言。有位学生说:“肽链的合成是在遗传信息的指导下完成的, 合成肽链的氨基酸只能按照遗传信息的指令有序连接。”

又有人陆续站起来说:“遗传信息在DNA中, 它会通过转录, 转到mRNA上, 再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我欣喜地看着同学们问道:“我在黑板上写下的一串名字究竟是DNA还是m RNA呢?”

一位同学回答:“m RNA。”

我继续问:“为什么我要求只能在讲桌上连接书包呢?”

一位同学回答:“肽链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

这节课, 同学们的发言令我非常满意, 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 踊跃发言, 积极参与活动, 有些同学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露出了笑容, 我也感到非常欣喜。

3. 教学心得和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 使教学的理念发生了转变,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以前的教学相比, 课堂的教学形式、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 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理念, 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并且将之付诸实践。教师需要不断反思, 不断积累。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有所创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祖洞.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周勇.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刘家访.上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精细动作游戏】推荐阅读:

精细挖掘07-18

精细研究10-17

精细勘探10-21

精细理念06-01

精细核算07-26

精细教育08-03

精细操作09-09

精细流程09-22

精细社会11-02

精细财务11-04

上一篇: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下一篇:洁净手术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