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蜂窝防治(共9篇)
混凝土蜂窝防治 篇1
摘要:通过对某工程框架柱施工质量事故原因的分析, 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框架柱蜂窝孔洞问题的综合处理方案, 并对补强加固施工的步骤进行了论述, 指出该方案简便易行, 适用性强, 值得推广。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柱,蜂窝,孔洞,补强加固
0 引言
近年来, 混凝土工程建筑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针对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升。然而, 因思想观念、技术方法等因素影响, 许多混凝土工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蜂窝、孔洞和露筋等问题, 容易引发钢筋快速锈蚀而给其结构耐久性带来不利影响, 降低钢筋结构承载力, 情况严重者造成建筑物倒塌等严重工程事故。本文根据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混凝土框架柱蜂窝孔洞事故的处理, 向大家介绍一种此类问题简便易行的处理方法。
1 工程实例
某单位办公楼, 框架结构, 1层框架柱高为6 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浇筑拆模后发现有7根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蜂窝、孔洞现象, 其中4根特别严重, 最严重孔洞尺寸达到柱截面的1/2, 由于施工方没有及时拆除, 当时气温较高, 混凝土强度上升较快, 拆除重做的困难较大, 经研究最后决定采取加固补强的方法。
2 事故分析
2.1 支模方法不当
支模前未清理好模板上附着的水泥浆渣等各类杂物, 致使混凝土表面在拆模过程中发生粘坏, 支模前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根部杂物, 混凝土浇筑后容易出现孔洞。另外发现模板接缝不严密, 局部存在漏浆以及漏刷等现象。
2.2 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合理
进行混凝土浇筑时, 未能在混凝土根部浇筑与其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也未按规定使用溜槽, 未能分层进行浇筑, 由于柱高度6 m, 使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离析现象, 最后造成蜂窝。在振捣时没有控制好振捣时间和振捣距离, 造成混凝土有过振和漏振的情况。
2.3 操作人员思想松懈
现场施工操作者责任心不强, 质量意识差。浇筑高度达6 m, 但在浇筑过程中却未采用任何措施。而且是夜间浇筑混凝土, 操作人员较疲惫, 因此振捣也不到位, 振捣后没有敲打模板, 没能及时发现有孔洞的现象。
2.4 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
管理人员交底不认真,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薄弱, 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在施工过程中盲目赶进度, 忽视工序验收。出现问题处理不当, 使事故影响扩大。
3 处理方案及防治措施
采取加固补强方法处理, 具体过程如下。
3.1 补强加固施工
1) 图1a) A—A剖面表示的是柱与基础梁交接处的处理施工图。需要处理的柱有两种截面尺寸500 mm×500 mm和600 mm×600 mm, 处理后截面尺寸按轴线对称每边增加100 mm, 柱截面尺寸分别变为700 mm×700 mm和800 mm×800 mm。增加柱主筋12根直径18 mm的二级筋, 按图示位置分布。原已浇筑好的柱做凿毛处理。
2) 图1b) B—B剖面表示柱在基础梁与±0.000和基础梁与基础之间的处理施工图。柱截面与A—A剖面相同。配筋在轴线处增加4根直径18 mm的二级筋, 其余12根与A—A剖面相同并贯通, 按图示位置分布, 同样原已浇筑好的柱做凿毛处理。
3) 图1c) 表示竖向的剖面图, 柱加固补强的高度为基础顶面到±0.000下100 mm, 柱箍筋为12 mm间距150 mm的一级钢筋。在基础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1根箍筋。后植主筋处在基础上钻直径为22 mm, 深300 mm孔。由于基础梁已经浇筑好并达到了一定强度, 轴线处增加的4根直径18 mm的二级筋植入基础梁, 钻直径为22 mm, 深50 mm孔做法与基础相同。
3.2 施工步骤
1) 凿毛。先将需要处理的4根柱的表面进行凿毛并打掉棱角, 然后再将根部疏松不密实的混凝土及突出的石子剔凿干净, 并且缺陷的上端凿成斜形, 避免出现小于90°的死角, 用清水配钢丝刷清洗剔凿表面, 并充分湿润72 h以上, 以便增加新旧混凝土的握裹力。
2) 钻孔。对所需加固的4根柱的基础钻300 mm深的孔, 处理后擦拭丙酮。对加固钢筋进行机械打磨, 使打磨面粗糙露出金属光泽, 同时用丙酮擦拭。
注:1) 材料混凝土C35细石混凝土, 钢筋Ⅰ () 级, Ⅱ () 级;2) 为保证新旧混凝土很好结合原柱及基础梁表面凿毛, 并打掉棱角;3) 后加混凝土中需加膨胀剂, 并加强振捣
3) 植筋。采用AC建筑结构胶, 灌入处理好的孔中后, 将打磨好并用丙酮擦拭干净的钢筋插入孔中, 插筋到底直至顶出胶排除空气为止。
4) 浇筑混凝土。待结构胶24 h充分固化后, 支模并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比原柱强度高一级的C35细石混凝土, 混凝土中需加膨胀剂, 以免结合处出现干缩裂缝。
通过以上方法加固后, 经有关部门鉴定, 无论从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性上都能达到要求。
3.3 防治措施
问题发生后及时的分析了产生的原因, 并制定了几项措施, 以确保以后的施工质量, 施工后效果较好, 没有再出现孔洞和露筋现象。
1) 做好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在支模前先清除模板表面杂物, 均匀涂刷脱模剂, 支模时拼缝严密。将混凝土根部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 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填50 mm~100 mm厚的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2) 注重浇筑过程的控制。首先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并且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得出现离析现象。在浇筑过程中采用串筒使混凝土下落, 以保证混凝土倾落的自由高度不超过3 m。
3) 加强振捣环节的控制。用振捣技术熟练、责任心较强的振捣工, 使混凝土没有漏振或振捣棒碰撞钢筋, 使钢筋产生位移的现象。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 分层振捣, 分层厚度不大于600 mm, 快插慢拔, 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要插入下层50 mm。振捣充分, 防止振捣不足和过振。
4) 加强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履行职责, 做好技术交底, 提高班组长的质量意识。关键工序一定要严格控制。要加强旁站监理, 监理人员也必须负起责任, 采取主动控制和预防性控制相结合, 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4 结语
经过采取上述方法综合处理后, 对处理后的结构由省建筑研究院进行鉴定, 承载力满足要求。结构使用至今无异常变化, 一切正常。该方法简便易行, 工程中出现此类问题时可采用此方法解决。
参考文献
[1]潘黎.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浅析[J].山西建筑, 2010, 36 (28) :213-214.
[2]龙咏.浅谈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四川建材, 2002 (5) :71-75.
混凝土蜂窝防治 篇2
砼 麻 面、蜂 窝、孔 洞、露 筋 修 补 方 案
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3月10日
砼麻面、蜂窝、孔洞、露筋修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马鞍山宏普台商兴业大厦
工程地点:马鞍山市湖南东路与霍里山大道交叉口西南角 建设单位:马鞍山宏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马鞍山迈世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规模:本工程由J1和J2公寓楼及办公楼、地下室组成,地上19层,地下一层,共计约57000m2。其中J1公寓为一类综合楼,上部为公寓,下部为商业,总建筑面积为11308.04㎡;J2公寓楼为一类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0802.40㎡;办公楼为一类综合楼,上部为办公,下部为商铺及配套用房,总建筑面积为19753.21㎡;地下室总建筑面积:6791㎡;总建筑高度均为98.8m。
二、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2011版))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三、缺陷的修补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混凝土外观,为了修补混凝土墙柱出现的轻微的露筋、蜂窝、孔洞等缺陷,现确定修补方案如下:
1、麻面问题: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呈现出无数小凹坑麻点。
补救措施:如果混凝土表面作抹面或粉刷,可不作修补。否则,应在麻面部位喷水湿润后,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砂浆抹压,将麻面抹平。
2、蜂窝问题: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似的窟窿。
补救措施:对小蜂窝冲刷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压实;对较大蜂窝,要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部分及突出骨料颗粒,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洗刷干净,支模后可用粒径10~20 mm细石混凝土(同标号)仔细填塞捣实;对较深的蜂窝,影响承载力而又清除困难时,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再放水泥砂浆,把蜂窝中的石子包裹起来,填满缝隙结成整体,必要时可进行水泥灌浆处理。
3、孔洞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有较大的孔洞,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补救措施:将孔洞周围的疏松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模板,湿润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4、露筋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钢筋裸露。
补救措施:用钢丝刷或压力水冲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使露筋部分充满,再予抹平,并保证保护层厚度。对于较深露筋,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颗粒,洗刷干净后,用同标号混凝土填塞并压实。
四、修补的具体步骤
1、混凝土应修凿到完全密实为止,我们采用目测和细铁丝探检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别,使现有混凝土的砂眼、气孔、裂纹全部得以剔除干净,然后清理干净,用清水冲净浮尘及碎屑,外露的钢筋用钢丝刷将钢筋上的水泥浆清除干净,以利业主和监理人员进行复核检验。
2、混凝土修凿表面应凿毛,修凿部位的形状应尽可能规则。下口宜呈水平面,并做到基本平整,两侧宜尽可能成垂直水平折线,上部可形成外侧稍高,内侧稍低的斜面状,斜面的倾斜角不得大于20度,以利于修补后的混凝土能够很好地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切力。
3、上述混凝土的修凿工作将分区分轴线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乱地进行,现场已成立混凝土修凿专职队伍。
4、修凿混凝土时必须注意加强以下几项安全防护工作: 1)、操作人员的眼、耳、鼻等器官要重点防护,可考虑采用防风镜、防风帽、口罩等防护措施,以防混凝土碎渣飞溅伤人。2)、部位较高的地方,修凿前必须搭设好牢固的操作平台,平台的四周应加设高度1米左右的栏杆防护,严禁设置挑头板。3)、同一操作点或相邻很近的操作点,不宜多人同时修凿,以防飞溅的混凝土渣相互伤人。
5、修凿完毕的部位必须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检查认可、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进入下一阶段的混凝土修补工作。
6、立模板时,考虑到插入式振捣棒的振动范围,将以500mm高度为界限,超过500mm时分层立模板,待下层混凝土浇筑振实后再立上层模板,再浇捣上层混凝土,以确保振捣效果。模板支撑拟采用钢管做抱箍及斜撑,可靠地支护模板,确保模板能承受一定的压力,以利于混凝土能振捣密实,紧密地和原混凝土连结成整件。
7、修补时,混凝土的振捣必须充分密实。对于较大的孔洞,可采用Φ30小振动棒仔细地进行插入振捣。对大多数深度较浅较小的孔洞,可采用小铁棒认真仔细的插入振捣,并辅以木锤在模板外部适度敲击,既起辅助振捣作用,又可从声音沉闷程度来判别内部混凝土是否已密实,必使修补的混凝土质量一次合格,避免二次返工情况发生。
8、修补的混凝土上口应做成斜形簸箕口,簸箕口的上口模板应高出孔洞顶部150mm以上,使孔顶的新筑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压力,确保密实和紧顶。
9、混凝土修补浇筑后,昼夜充分浇水养护一周以上,使混凝土在潮湿的良好环境下充分养护和膨胀,确保新浇混凝土整件连结共同受力。
10、模板和簸箕口的混凝土在浇筑养护一周左右,再进行拆模和仔细凿除,以确保新浇混凝土的牢固和棱角方正。
11、对于缺陷较小、面积和深度不大的孔洞、蜂窝,以及限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内的浅表部分修凿的孔洞,采用高强度无收缩水泥砂浆进行嵌填和分层修补。修补后仍需安排专门人员洒水保养三天以上,确保粘结牢固。
12、上述各项工作应组织技术经验较丰富、工作责任性强的工人和管理人员成立专门修补小组进行,并随时接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认可和检查,确保100%达到修补要求,不得再发生一次较明显的质量缺陷,保证本次修补质量。
五、修补后的检查
混凝土蜂窝防治 篇3
滨州至德州高速公路是国家重点公路东营至香港 (口岸) 公路滨州至衡水支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位于山东省北部, 途经滨州和德州两市。它的建设不仅能促进山东省高速公路网的形成, 推进全省交通现代化建设, 也有利于区域路网的完善和结构调整, 进而改善通行条件, 同时加强冀东、鲁北与胶东半岛经济区、黄河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区的紧密联系。该路段是山东省规划的"五纵连四横, 一环绕山东"高速公路网"一横"和"一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段共划分15个合同段。本标段为中交隧道工程局承建的滨德高速公路第14标段, 南线起止桩号K134+158~K136+816, 长2.658km, 北线起止桩号K134+160~K136+793, 长2.633km。
本合同段共设置:德州北高架桥1座、德城互通立交1座。桥梁主线均为南北分离式结构, 其中, 德州北高架桥南线桩号K134+158~K135+880, 桥梁长度1722m, 北线桩号K134+160~K135+878, 长1718m。德城互通立交主线桥南线桩号K135+880~K136+816, 桥梁长度936m, 北线桩号K135+878~K136+793, 桥梁长度915m。
2、蜂窝出现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有大小不同的半球状小坑, 有时聚集到一起形成蜂窝, 影响混凝土的外观。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 混凝土中的空气会不断排出, 当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空气不能排净时, 滞留的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即形成蜂窝。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坍落度偏大。用水量偏多, 水泥水化热造成水分的蒸发, 使拌和物中产生较多的水蒸气, 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中, 会进一步加大拌和物中水蒸气的含量, 这将增大排出气体的难度。模板表面附着物处理不干净, 表面不光滑。模板表面所用的脱模剂粘度较大, 加大了气泡与模板间的摩擦力, 在振捣过程中, 增大了气泡排出的难度;浇筑的混凝土分层过厚。据试验, 分层厚度超过40cm时, 下面混凝土排气将很困难。振捣不良、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都会使拌和物的排气效果较差。
3、麻面出现的原因
(1)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 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出现麻面; (2)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浇筑混凝土时, 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 水分被模板吸去, 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 出现麻面; (3) 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 引起麻面; (4) 模板接缝不严密, 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浆, 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5)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 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形成麻面; (6) 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含有未碾成粉状的颗粒 (如硫酸钠颗粒等) 遇水膨胀, 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花"而产生麻面; (7) 振捣时间过长, 造成混凝土离析而使碎石集中, 砂浆过少包不住碎石而造成麻面;搅拌时间短, 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以致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而出现麻面。
4、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
(1) 蜂窝。混凝土表面气泡采取的纠正措施:首先认真设计, 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级配, 经常检查作到计量准确, 混凝土拌合均匀, 坍落度适合。根据气泡的特征我项目部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 发现拌和物表面有大量气泡出现时, 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 当坍落度控制在80-120mm时, 气泡就会明显减少。在高温季节施工时, 向模板外面洒水使之降温, 也能抑制气泡的产生。适当减小混凝土灌注分层厚度, 以减少排气阻力。其次混凝土下料高度不超过2m且应浇灌应分层下料, 分层捣固, 防止漏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分层厚度控制在20-30cm以内。改用小型振捣棒沿模板插捣混凝土, 使模板与拌和物中的粗骨料之间的间隙加大而有足够的砂浆后, 再用插入式振捣器沿周边进行第二次振捣, 直到密实。蜂窝麻面主要影响美观, 应加以修补, 即将蜂窝部分湿濡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 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 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 用水冲刷干净湿透, 再用高标号砂浆修补。修补时根据原混凝土外观颜色, 掺入一定比例的白水泥调整水泥浆和砂浆颜色, 保证修补后与原混凝土颜色一致。
(2) 麻面。麻面预防措施:具体施工工艺, 首先模板去面清理干净, 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浇灌混凝土前, 模板缝隙, 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 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 涂刷均匀, 不得漏刷;其次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至排除气泡为止, 振捣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 不得漏振, 过振;再次表面作粉刷的, 可不处理, 表面无粉刷的, 最后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 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 将麻面抹平压光。
结语。滨德高速公路第十四合同段现浇墩柱和梁在采取了以上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后, 在现浇墩柱和箱梁混凝土施工时在蜂窝麻面的控制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使得我标段桥梁工程混凝土整体外观质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摘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 蜂窝麻面的出现较为普遍。本文通过滨德高速公路第十四合同段现浇墩柱和箱梁施工的现场观察、实地分析, 对混凝土蜂窝麻面出现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阐述, 供大家在以后的施工中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蜂窝,麻面
参考文献
[1]龙涛.论混凝土蜂窝麻面.抚顺诚信石化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辽宁抚顺.[期刊]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07-01.
混凝土蜂窝防治 篇4
砼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一般为60~90秒。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在竖向结构中浇筑砼,支模前在边模板下口抹10~15cm宽找平层,
开始浇筑砼时,底部先填以50~100mm与浇筑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砼坍落度严格控制,底层振捣认真操作。
砼的振捣分层捣固。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cm。
混凝土蜂窝防治 篇5
1. 外观设计
结构物表观的面、线形式及外观形状, 是结构砼外观美的先天条件, 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外观缺陷出现的频率。从工程实践中发现, 按平曲面、折面的顺序, 在同等条件下, 更易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如按有圆倒角方桩、圆桩、方桩顺序就符合这一规律性, 并且方桩的棱角更易在抗拆模或使用过程中被其它外力损伤, 特别是下大上小, 有折线形的结构物。例如砼防撞墙内侧, 大多设计成下大上小折线型表面, 该面的水泡不易浮出, 出现水泡麻面的频率增多。另外, 钢筋过密, 砼保护层较薄, 梁反边侧下是否设置滴水檐边, 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砼外观质量相关。
2. 原材料及配合比
水泥、水、粗颗粒、细颗粒是浇筑砼的四种基本材料, 外加剂是改善砼技术性能的辅助添加剂, 将各种原材料按适当的级配和比例搅拌均匀, 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砼中的空气和游离水排出, 使水泥浆填实粗细颗粒之间的空隙, 便其成为内实外光的胶结实体。因此, 在选择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原材料基础上, 对砼外观质量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砼配合比。
粗颗粒、细颗粒的级配是为了使砼达到最大密度, 前一级颗粒之间的空隙, 由次一级颗粒所填充, 其它所余空隙由水泥浆的细小颗粒包裹, 致使砼强度较高, 外观表层也密实光滑。粗细颗粒在砼中起到骨架作用, 硬化后的砼粗、细颗粒应被水泥浆晶体结构所包裹, 使水泥浆晶体起到连结作用。
水泥是影响砼外观的主要材料之一, 不同的品种、规格, 甚至不同批号的水泥所浇筑的砼颜色也不一致。水泥用量是影响砼表面蜂窝麻面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砼中水泥用量不足, 则砼外表出现松散麻面、鱼鳞纹麻面等现象;如果砼中水泥用量过多, 则砼凝结时易出现收缩龟裂, 外加剂能通过降低砼中水灰比, 改善砼的和易性, 间接起到提高砼外观质量和强度的作用。
在砼施工中, 适当增加砼中水泥浆, 采用颗粒适中、级配良好 (Ⅱ区) 的中砂, 采取某些措施, 减少砼中游离水, 排出砼中空气, 以提高砼的密实度和砼强度。在工程实践中, 对于一个比较讲究外观美的构造物, 如C25砼防撞墙, 砼坍落度可设计为3—5cm左右, 选用水泥420—450kg/m 3, 水灰比为0.4左右 (如掺加减水剂, 可相应降低水灰比) , 砂率选取32%—35%, 采用1—3cm连续级配碎石, Ⅱ区中砂, 可浇筑出砼结构物的外表较为美观。
3. 模板制作与安装
在保证模板的刚度、稳固的支撑前提下, 对较大批量、同一形状的现浇或预制构件, 一般首选定型钢模板;对于体积较大, 外露较多的构造物, 一般选取工程木、竹胶合板;对于外观质量要求不严、需掩盖的结构物, 可选择组合模板或拼装木板。
钢模和木模 (包括胶合板) 在使用性能上有所不同, 一般常用的5—10mm厚钢模板, 加设足够的楞条后, 不易变形, 便于拼装, 表面光滑, 但不利于砼外表游离水吸收, 增加砼表面出现水泡的机会, 而木模具有一定的吸水性, 但表面粗糙, 不当振捣会损坏模板表面纤维, 易于翘曲变形, 从而有损砼外观美。两者在使用脱模剂方面也有所不同, 钢模在除锈后, 均匀涂抹无色或浅色油脂, 而木模的脱模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和隔离作用, 木模较好的脱模剂是无色石蜡质油脂, 如采用石蜡:柴油:滑石粉=0.8:1.0:0.02。从外观角度考虑, 特别是砼外露面, 不应使用黑色废机油或颜色较重的油脂作为脱模剂。
在模板施工中, 下列因素可能产生蜂窝麻面:模板表面粗糙不平, 木模吸水性太强 (适当的吸水性有利于消除砼表面水泡) , 脱模剂的不均匀, 模板上残渣未清干净, 模板拼缝漏浆, 砂浆垫块过大或漏放, 过早拆模或拆模损坏结构砼边角等。针对上述原因, 可采取不同的措施, 使模板表面光洁, 脱模剂均匀, 节缝封嵌, 按技术规范要求时间小心拆模, 以保证砼外观质量。
4. 砼浇筑
在砼浇筑过程中, 对外观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分层振捣, 砼运送到工地现场, 通过溜槽、溜管、输送泵或人工反铲进入模板内, 以防离析。砼分层厚度一般为35—40cm,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 前后距离相差不小于1.5m, 分层往返浇筑时, 保持下层砼不超过其初凝时间 (约为90min左右) , 否则, 外表上下层因砼凝结速度不一致而出现明显施工缝。振捣棒行程可按直线行列移位或交错行移位, 插入点之间距离为75cm, 采取快插慢抽, 伸入下层5—10cm。判断是否振捣适度依据下列现象:振捣砼时不再有显著下沉, 不再出现大量气泡, 砼表面均匀、平整并且泛浆。振捣时间既不可长也不可短, 一般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 过长则砼可能产生离析现象, 上部浮浆过多出现麻面、龟裂, 下部粗颗粒过多而出现鱼鳞状麻面;过短则砼振捣不实, 易出现蜂窝孔洞。虽然有上述理论用于指导施工, 振捣棒的操作效果如何与工人实践经验极为相关, 该项工作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操作, 必须挑选有经验、有技巧的工人振捣砼, 才能保证砼外观质量。
5. 砼养护
砼一般在非封闭状态下并且处在空气中, 由于空气中温度相对较低, 砼中水分容易被蒸发和风干, 因此必须对砼及时养护。在23℃左右的气温下, 一般10—12h后即可对砼进行养护, 对于砼裸露面的养护, 一般用麻袋、草帘、砂土、棚布等遮盖, 经常洒水, 保证覆盖物下砼表面湿润;对于墩柱这样体积较小、外露面较多的结构物, 在砼拆模后, 用塑料薄膜包裹, 并用胶布密封, 防止砼内水分散失;对于木模覆盖面, 可直接向木模上喷水养护。砼一般养护7天, 在养护期间, 由于砼强度低, 防止砼受到振动、负荷及流水的侵蚀、冲刷, 给砼带来损伤。对于同一砼构件, 养护方法、养护时间等尽量一致, 否则, 也能造成砼颜色有所差异, 影响外观协调。
6. 砼外观的修补
砼出现了外观缺陷, 特别是出现较多的蜂窝麻面, 进行人工修补是必要的,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美化作用。
对于砼外表的麻面, 由于模板上涂有油脂作脱模剂, 修补前, 先往有麻面的砼表面涂刷稀草酸溶液, 用毛刷擦拭, 去除油脂,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让其表面湿透。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砼中水泥一致, 使用不大于1mm的细砂, 但很难将该水泥砂浆的颜色调制成与砼颜色一致, 建议要用7:3左右的黑白水泥, 砂浆配比为1:2—1:2.5, 于修补前试配对比。在小灰桶内拌均, 依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 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内, 即压即刮平, 随后按砼养护方法进行养护, 待砂浆终凝硬化具有一定强度后 (24小时后) , 再用细砂纸打磨, 用水冲除表面粉尘, 可使砼外表光滑平整, 颜色较为一致。
对于砼外表出现的蜂窝, 孔洞较小时可按麻面处理, 较大时, 应先凿除蜂窝状、松散的薄弱部分, 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除粉尘, 将湿棉絮用水浸泡后塞进蜂窝内, 如果砼不成形, 可间隔一段时间, 分次压进, 待压进的砼稍凝结后, 再按麻面处理的方法来修饰外表。
7. 结语
混凝土蜂窝防治 篇6
混凝土含气量过大, 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 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 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人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 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 而且表面能较低, 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 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 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 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过于黏稠, 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例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 都会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黏稠, 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人大量气泡, 即使振捣合理, 气泡在黏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 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 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 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捣, 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 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水泥厂为了增大水泥细度, 提高水泥早期强度, 又考虑节约电能, 往往在磨粉时加人一些助磨剂, 例如木钙、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 (l.2) 等物质, 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剂有引气性, 而且引入的气泡不均匀且偏大, 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2 解决混凝土内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选择使用优质的引气剂。优质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引人的气袍直径宜在10-200微米, 气泡表面能比较高, 气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较均匀 (平均间距不大于0.25毫米) 。笔者先后试验了11种引气剂对混凝土含气量、抗压强度、凝结时间以及掺引气剂经时含气量损失等, 认为以丹宁酸和旅烯为主要原材料的引气剂综合性能较好。
降低混凝土黏稠度。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胶结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剂的组分, 改善混凝土的黏稠性, 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窗层的质量。
控制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如果混凝土离析泌水,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 必须适时进行复振。
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气组分, 在拌制混凝土时应在其中加入消泡剂。例如加入适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机硅消泡剂、聚醚类消泡剂以及表面张力低于30达因/厘米的许多助剂, 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气泡。
3 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外部原因
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中规定“混凝土浇注分层厚度, 宜为300-500毫米”, 但是在实际施工时, 往往浇注厚度都偏高, 由于气泡行程过长, 即使振捣时间达到规程要求, 气泡也不能完全排出, 这样也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不合理使用脱模剂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主要原因。目前脱模剂市场比较混乱, 良莠不齐, 产品大致分以下几大类:矿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聚合物类和溶剂类等。
就矿物油类脱模剂而言, 不同标号的机油黏度也不尽相同, 即使是同标号的机油, 由于环境温度不同, 黏度也不相同, 气温高时黏度低, 气温低时黏度高。当气温较低时, 附着在模板上的机油较黏, 新拌混凝土结构面层的气泡一旦接触到黏稠的机油, 即使合理振捣气泡也很难沿模板上升排出, 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一些单位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在机油中加入部分柴油, 用来降低脱模剂的黏度, 这样做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水乳类脱模剂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多, 但是有一些产品选用的乳化剂引气性较大, 也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造成蜂窝麻面。
动植物油进行脂化的舰模剂出现的问题较多, 其原因是产品中含有引气性比较大的乳化剂及增稠剂, 会给混凝土结构面层带来极大的影响。模板材质不同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面层出现不同的状态。溶液和各种固体接触后都会形成不同的接触角, 水泥浆体也不例外, 接触角越小液体在固体上附着力越强 (用余弦定理可以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粘锅”其面层就涂了聚四氟乙烯 (商品名称叫特夫隆) , 在生产实践中大家都知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使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或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比用铁模板成型的混凝土面层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结构面层的质量也有影响。由于气泡内部含有气体, 因此气泡休积变化对环境温度特别敏感, 环境温度高时气泡休积变大, 气泡承载力变小, 容易破灭。环境温度低时气泡体积变小, 承载力较大, 不容易形成联通气饱。即使混凝土结构面层有气泡, 气泡也很小, 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影响不大, 由此使人们联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结构面层好于春、秋季。
春、秋季节昼夜温差较大, 因此附着在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气泡体积变化也很大, 当混凝土面层水泥浆体的强度小于气泡强度时, 气泡体积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气泡周围的水泥浆体也随之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浆体的强度不断增加, 当气泡周围水泥浆体达到一定强度时, 再不随气泡体积变化而变化, 如果此时正赶上气泡直径最大时, 势必给混凝土面层留下孔洞。
4 解决混凝土外部不利因素的方法
严格按《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中的规定执行, 每层混凝土浇注厚度不应大于50厘米。选择使用优质的脱模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尿醛树脂压制的竹、木模板进行成型。复振是消除混凝土结构面层蜂窝麻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曾在某工地发现6个混凝土桥礅表面下部平整光洁, 越往上气泡越多, 最上层气泡最多, 一个桥礅用同一批混凝土, 甚至用同一车混凝土, 而且上下模板相同, 结果呈现不同的状态。查其原因主要是振捣第二层混凝土时不自觉地又振捣了第一层, 振捣第三层时不自觉地又振捣了第二层和第一层, 按此作法桥礅下部的混凝土等于多次受振捣, 因次外观平整光洁, 越往上相对振捣次数逐渐减少。尽管在《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间隔20-30分再复振一次, 春、秋季节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尤其重要。据笔者长期在施工现场观察, 实际这样操作的单位凤毛麟角, 应引起施工管理人员高度重视。
合理使用消泡剂。消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抑泡”, 即防止气泡或泡沫的产生;二是“破泡”, 即是将已产生的气饱 (或泡沫) 消除掉。消泡剂除了发泡体系的特殊要求外, 还具备消泡力强, 用量少;加到起泡体系中不影响体系的基本性质;化学性稳定, 耐氧化性强;在起泡性溶液中的溶解性好;无生理活性, 安全性高等特性。另外使用效果与消泡剂的品种、掺量有很大关系, 往往选择不当或掺加量不合适都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外加剂中都含有减水剂, 目前使用的减水剂大多数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外加剂加人到混凝土中后, 使混凝土中拌合用水的表面张力不同程度地下降, 埋伏下了起泡的因素, 在混凝土搅拌或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必要的气泡, 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他们在许多外加剂中都掺人了适量的消泡剂, 用来消除有害的大气泡。目前国内在混凝土外加剂中掺加消泡剂的产品比较少, 尚未引起外加剂厂家 (尤其是复配外加剂厂家) 的足够重视。
摘要:随着建筑业飞速发展,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工程对混凝土的各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工程不仅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强度指标高、耐久性好等, 而且还要求混凝土结构有光洁如镜的外观, 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结构要求更为突出, 为此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题, 即如何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无蜂窝麻面, 光洁如镜, 本文将对此做些探讨。
混凝土蜂窝防治 篇7
1 产生“蜂窝”的原因
产生“蜂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七点:
1) 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过多, 大小不当;
2) 集料级配不合理, 粗集料过多, 细粒偏少;
3) 混凝土振捣不充分, 不均匀;
4) 水泥用量相对较少;
5) 用水量较大, 水灰比较高;
6) 与某些外掺剂以及水泥自身的化学成分有关;
7) 使用钢模板时, 脱模剂涂刷过多;
2 产生“蜂窝”的机理分析
2.1 材料方面
“蜂窝”的形成主要是属于一种物理原因。根据集料级配密实原理, 如果材料本身级配不合理, 粗集料偏多, 集料大小不当, 碎石材料中针片状颗粒过多, 以及实际使用砂率比试验室提供的砂率要少, 细粒料不足以填充集料之间的空隙, 导致集料不密实, 形成自由空隙, 为“蜂窝”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水泥和水的用量多少, 也是导致“蜂窝”产生的重要原因。在试验室试配混凝土时, 考虑水泥用量主要是针对强度而言。如果在能够满足混凝土强度和水化热要求的前提下, 增加水泥用量, 减少水的用量, “蜂窝”会减少。其原因是多余水泥净浆可能填塞因级配不合理或其他因素导致的空隙, 而水的减少可能使自由水形成的“蜂窝” (混凝土中水泡蒸发干后, 成为“蜂窝”) 减少。另外, 在水泥用量较少的混凝土拌和过程中, 由于水和水泥的水化反应耗费部分用水较少, 使得薄膜结合水、自由水相对过多, 从而让水泡形成的几率增大, 这便是用水量较大、水灰比较高的混凝土易产生“蜂窝”的原因所在。
某些混凝土外掺剂以及水泥自身的化学成分, 也是导致“蜂窝”产生的原因。虽然由于化学成分产生的“蜂窝”比物理原因产生的“蜂窝”出现的几率要少, 但其机理的复杂程度要比物理原因更甚。
2.2 工艺方面
在混凝土的拌和和灌注过程中, 混凝土内部容易进入一些空气。这些空气既不能自身逸出, 也不会靠混凝土本身的重量将这些气体排出, 所以混凝土的振捣是使混凝土获得密实、排出其内部气体的重要手段。振捣时集料颗粒互相靠拢紧密, 将空气带着一部分水泥浆挤到上部, 同时, 这些气体也可借助振动力的作用冒出来。
不同结构类型的混凝土要选用不同的振捣器。振捣器的类型不同, 其性能不同。浅薄的结构, 如桥面铺装层, 一般用平板振捣器;深厚的结构物, 如基础墩台、盖梁等要用插入式振捣器;对于T形梁、箱梁和工字梁的腹板可配以附着式振捣器。
振捣时间与气体的排除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讲, 振捣时间越长, 力量越大, 混凝土越密实。但时间过长, 石子下沉, 水泥浆上浮, 发生分层、泌水及离析现象, 使气体集中于顶部, 形成“松顶”。时间过短, 骨料颗粒还没有靠拢紧密, 不能将水和多余的空气排出, 达不到密实的目的。对于流动性较大的混凝土, 振动力不能过大, 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干硬性混凝土, 则必须强力振捣。振实的标志是:当混凝土停止下沉, 不再出现气泡, 表面呈现平坦、泛浆时应认为已经密实。
在一定条件下, 延长振捣时间, 可以提高振捣效果, 但不能增加有效范围。而有效范围之内的气体才能在振捣过程中排出, 所以要选择合理的振捣拌径。提高振动频率, 能有效提高振捣范围, 而频率过大时, 振动范围反而又减少。在通常情况下, 插入式振捣器的振岛半径是45~75cm, 插入间距大都限制在60cm以下。如前所述, 不同的振捣方法, 捣密的混凝土厚度不同。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 分层厚度不应大于振捣器棒头长度的0.8倍, 最大不宜超过30厘米;采用表面振捣器时, 对于无筋或配筋稀疏的混凝土, 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5厘米, 对于配筋较密时, 分层厚度不应大于15cm。振捣有效范围还与混凝土的稠度有关。一般振动波随着四周距离的延长而减弱, 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和易性越差, 振捣能的衰减越大, 有效距离越短, 软稀混凝土则相反。
振捣器插入的速度也会影响气体的排出。插入时要快, 使上下部混凝土受到同样时间的振捣。拔出进则要慢, 否则振捣棒的位置不易被混凝土拌和物填实, 容易形成空隙, 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尤其如此, 慢拔则空隙在振捣过程中慢慢聚合填实, 也利于气体外溢。
目前, 混凝土结构使用钢模成型占主导地位。为了便于脱模, 采用在钢模表层刷油的方法最为常见。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 由于自由水往两边及上面走动, 使得不吸水的钢模与混凝土接触面含水较多, 同时钢模上的油有一定粘滞力, 使得接触面的水不容易跑动, 这样混凝土表面形成“蜂窝”的几率较大。由此可见, 钢模本身不吸水和油的粘滞力对气体的排出是不利的。
3 解决办法
1) 把好材料关。严格控制集料大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 备料时要认真筛选, 剔除不合格材料。
2) 选择合理级配, 使粗集料和细集料比率适中。
3) 选择适当的水灰比, 可以在试验室内多做几组, 相互比较, 从中择优选用。在能保证混凝土强度和满足水化热要求的前提下, 建议采用标号低或者相关物理技术性能偏差一些的水泥, 以增大水泥用量。
4) 选用化学成分品质优良的外掺剂和水泥。目前这方面的品牌很多, 不能一概而论。进行化学分析当然是一种办法, 但对于实际生产, 最简便易行的办法莫过于多做几组试件, 选取一组较好的用于生产。
5) 努力降低实际生产与试验之间的差异。施工过程中, 要及时做好材料含水量检测, 应该做到每车集料过称, 采取重量比控制, 并随时调整现场配合比, 使用水量和砂率不致发生较大偏差。
6) 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振捣。要选择适宜的振捣设备, 最佳的振捣捣时间, 合理的振捣半径和频率, 插入式振捣器要快插慢拔。
7) 模板应保持清洁。脱模剂要涂抹均匀但不宜涂得太多太厚, 刷油时, 可以在油中掺入滑石粉。
4 结语
只要分析清楚“蜂窝”产生的原因, 找出相宜的办法, 混凝土出现的“蜂窝”是可以消除的。值得注意的是, “蜂窝”的产生往往不是单一的原因造成, 解决的办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 在消除“蜂窝”问题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其他技术指标, 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 否则将会顾此失彼, 得不偿失。
摘要:在混凝土结构中, 常常会见到其表面有如同蜂窝一样大大小小的坑眼, 混凝土剖开后, 其内部也同样会存在类似情况, 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 特别是外观质量。人们通常把这种质量问题称之为“蜂窝”。
混凝土蜂窝防治 篇8
蜂窝梁研究源于英国, 蜂窝梁的研究局限于弹性阶段的研究。近年来, 国外通过对蜂窝梁的弯扭屈曲变形和整体稳定性能的研究和分析, 得出弯扭屈曲变形和整体稳定的变化特点[1]。另外一些学者以六根腹板非连续开洞的组合梁和一根钢梁为试验基础, 主要研究开洞位置和弯剪力变化对于承载力的影响。试验证明腹板开洞极大的削弱了其承载力[2]。国内对于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的研究也仅限于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腹板的非连续开洞组合梁。综上所述,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研究都是很少的[3,4]。因此, 进一步对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了解很有必要, 尤其是剪应力的分析研究。
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 (下部蜂窝梁为六边形和圆孔) 施加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 使其在荷载作用下, 分析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关键截面位置的应力分布特点。由于腹板的连续开孔导致截面的抗剪性能下降, , 并并且且挠挠度度也也比比实实腹腹梁梁的的大[5,6]。通过两种不同的开孔类型蜂窝组合梁对比, 研究影响应力分布的因素。如图1所示为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关键计算截面1—1, 截面2—2, 截面3—3的分布。
2 数据资料分析
现对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 (六边形和圆形) 进行有限元模拟, 构件的编号与尺寸如表1所示。
3 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剪应力状况
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最大的问题在于下部钢梁的腹板处开孔, 而开孔之后其影响最大就是开孔处截面的剪应力的大小情况。就蜂窝梁而言剪应力可以通过其截面的上下两个T形截面分配承担, 但是组合梁为混凝土板与钢梁共同受力的, 所以其剪力的分布特点与蜂窝式钢梁有所不同, 如图2所示。
从图2荷载作用下的剪应力模拟图形可以看出, 混凝土翼板对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抗剪性能的影响是有贡献的, 不可忽略的。
分析不同混凝土板尺寸对抗剪贡献的影响, 在其他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只改变混凝土板的厚度与有效混凝土翼板宽度, 而截面的宽度影响较小, 选取L13和L14进行模拟实验, 用ANSYS模拟数据从表1可知, L11, L12, L13和L14在三个关键截面的剪应力对比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混凝土板的厚度对剪应力的贡献较大, 并且通过三个截面的剪应力对比可知:实腹式组合梁的剪应力计算公式已不能够直接应用于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剪应力的计算, 主要原因在钢梁的腹板处开洞对其受力性能产生了影响, 但是对剪力的承担构件是不变的。实腹式组合梁抗剪强度由钢梁和混凝土翼板共同承担, 同理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的抗剪强度的计算仍然建立在此基础上, 但是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图2和图3可知:
1) 在均布荷载的作用下, 简支梁出现最大剪力的截面是靠近梁端部开孔处的边缘, 分析原因: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剪力出现在两端位置, 并且由于开孔的影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所以剪应力最大应力出现在梁端开孔处的边缘。
2) 通过四组梁的对比可以得出, 开孔为圆形的蜂窝组合梁出现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比开孔为正六边形蜂窝组合梁的有所降低。
3) 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抗剪强度是由混凝土翼板和下部蜂窝钢梁提供的, 而混凝土翼板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混凝土翼板的厚度对抗剪的影响程度较大, 厚度较小时, 对抗剪程度影响较小, 当厚度较大时, 影响程度较大。
4) 根据费氏空腹桁架理论剪力的计算方法, 以及通过ANSYS模式图可以看出上部T形截面所承担的剪力明显比下部T形截面承担的剪力要大。
4 结语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凝土翼板宽度相同情况下, 圆形开孔蜂窝组合梁明显比开孔为正六边形蜂窝组合梁的抗剪强度高;同一种开孔类型情况下, 混凝土翼板的厚度越大对抗剪的影响程度越大。建议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设计时, 合理选择开孔类型和混凝土翼缘厚度, 避免对截面承载力和刚度削弱过大, 影响构件稳定性。
参考文献
[1]Amin M.The Moment-gradient Factor in Iateral-torsional Buckling on Inelastic Castellated Beam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4, 60 (10) :1481-1494.
[2]Clawson C, Darwin D.Test of Composite Beams With web Openings[J].Structural Division, 1982, 108 (1) :145-162.
[3]周东华, 赵惠敏, 王明峰, 等.带腹板开洞组合梁的非线性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4, 30 (2) :21-24.
[4]白永生, 蒋永生, 梁书亭, 等.腹板开洞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承载力计算方法综述和探讨[J].工业建筑, 2004, 34 (6) :68-70, 83.
[5]聂建国.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试验、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1-35.
混凝土蜂窝防治 篇9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蜂窝麻面
0 引言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往往是建筑物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位。其质量好坏, 影响结构的安全, 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材料供应情况以及施工部门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 制订有效的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技术措施, 按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认真进行施工, 以确保工程质量。
1 事故分析
1.1 事故发生概况
郑州某工程挑台平面和柱截面配筋如图1所示。在14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 蜂窝面积有7.41m2, 占5.2%;其中最严重的是K4, 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m2。露筋位置在地面以上1m处, 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
1.2 事故过程
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 倾倒混凝土时未用串筒、留管等设施, 违反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 使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
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 捣固要求不严。施工时未用振捣棒, 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 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为准, 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此规定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 只有31-37.5mm, 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露筋处净距为0或10mm。
1.3 本工程具体防治措施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 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 (旧混凝土为C20) 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 还应对柱进行超声波探伤, 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2 引起混凝土蜂窝麻面的原因
2.1 蜂窝
蜂窝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 砂浆少、石子多, 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有: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粗细骨料、水泥材料加水不准造成砂浆少, 石子多; (2) 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不够, 未拌均匀, 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 未设串简使石子集中, 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 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 模板接缝不严密, 水泥砂浆流失; (6) 钢筋较密, 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 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2.2 麻面
麻面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 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 (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 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 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 模板拼缝不严密, 局部漏浆; (4) 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 或局部漏刷或失效, 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 混凝土振捣不实, 气泡未排出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3 技术防治措施
3.1 蜂窝防治
混凝土蜂窝的防治方法有很多, 主要由以下几种: (1) 支模。根据补强面的深度而定, 当补强面深度钉凿后超过3cm、且形状成“V”形外大内小不支设模板时很难保证其密实度, 必须支模, 支模时应在顶部开设一个洞口, 洞口宽度不小于5cm, 以便混凝土流淌顺畅, 振动捧容易插入。 (2) 浇筑。混凝土有小蜂窝, 可先用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 然后在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处涂刷一层砼专用黏着剂, 以便更好的加强新旧混凝土面的粘结。再用同等标号的细石混凝土内掺8%膨胀剂进行补强, 混凝土振捣密实。 (3) 混凝土表面处理:剔除浮动石子, 检查凿除后砼表面是否密实, 有无明显空隙, 如有空隙也应凿除, 并用水冲洗干净, 然后在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处涂刷一层水泥浆, 以便更好的加强新旧混凝土面的粘结。
3.2 麻面防治
为了保持麻面的干净, 就要把模板表面清理干净, 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在浇灌混凝土前, 也要把模板湿润。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4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4.1 技术交底制度
混凝土的浇筑属于分部工程, 因此在施工前就需要切实掌握方案编制, 要求完工的时候必须切合实际, 这样才能避免出错。
4.2 隐蔽工程签证检查制度
混凝土的浇筑属于隐蔽工程,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 首先由班组、项目部各区工长、质检员逐级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一起复核, 检查结果填入隐检表, 由双方签字。隐蔽工程不经签证, 不能进行隐蔽。若上报监理后仍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则质检员为第一责任人、工长为第二责任人。
4.3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在浇筑混凝土时, 需要做好测量工作。施工测量必须经各楼主工长、专职测量员、质检员等主要技术人员复核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确保测量准确, 控制到位。质检员为第一责任人、工长为第二责任人、测量员为第三责任人。
4.4 严格执行材料半成品、成品采购及验收制度
原材料采购需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由项目预算员提料, 材料员编制材料采购计划, 并根据施工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精心选择合格分供方, 同时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 按规定进行复试及见证取样, 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所有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场必须由质检员进场验收, 核实质量证明文件及资料。
4.5 仪器设备的标定制度
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计量员, 各种仪器、仪表, 均按照《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程序》进行定期标定, 专人负责管理。
4.6 质量奖惩制度
项目经理部为了把施工中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就制定质量奖罚制度。这样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数额。
4.7 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我们设立专业的质检部, 主要就是保证质量的安全, 质检人员都是由质检经验资格丰富的人员担任, 全面负责质检工作, 对有问题的可待合格后上报监理。
5 小结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蜂窝麻面的质量问题, 不仅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有关系, 而且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也有关系。为了避免出现类似工程质量问题, 需要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协调工作, 因此教育施工人员要尊重和服务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质量检查人员的监督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洁, 邵伟跃.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系统iTECS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 2011 (08) .
[2]姜秀辉.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特性及施工应用[J].硅谷, 2011 (14) .
【混凝土蜂窝防治】推荐阅读:
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07-29
混凝土墙麻面、蜂窝、空洞修补方案08-29
Z22混凝土蜂窝、露筋处理方案06-09
蜂窝12-14
蜂窝芯结构07-14
蜂窝纸板12-05
金属蜂窝板12-23
作文 捅蜂窝05-12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08-26
纸蜂窝复合外墙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