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案doc

2024-09-24

捅马蜂窝.教案doc(共9篇)

捅马蜂窝.教案doc 篇1

捅马蜂窝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

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重点字形:疙瘩痊愈

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

绑()怯()慌()胶()

4、听写词语

纠缠 褂子 捣毁 复仇 罪孽 前襟

(1)指名演板。

(2)相机指导书写。

(3)用黑板上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相机渗透对词语的识记理解。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回顾课文内容:浏览课文,用比较简练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结合回答板书:为什么捅?怎样捅?结果?

小结: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走进课文。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2)布置学生默读感悟批注,教师巡视适度照顾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汇报。要求互相倾听,及时纠正和补充,表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感悟捅马蜂窝的原因。

(1)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相机出示:

A “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形状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

B “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来。”这句话暗示了什么?(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2)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2、感悟捅马蜂窝的经过。

A、为了捅马蜂窝,“我”做了哪些准备?

我找来妹妹,乘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通往后院的校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1)出示:时间——在爷爷午睡的当儿。

思考:“我”捅马蜂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间进行?

(在爷爷午睡的当儿,不想让大人知晓,可见其幼稚。)

(2)读读这几句话,你感受作者怎样的心理?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理解相关动词:“悄悄溜”“脱下褂子蒙住头顶”“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让学生仔细品读,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这一段。)

指导读:读出鲁莽淘气,又有些害怕的心理。(读、评价、读)

B、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我”捅马蜂窝的?

学生自主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跑了。

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捅马蜂窝的情况?(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

b “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

c、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谈谈你的体会。(动词,写出了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

引导朗读:捅马蜂窝的情景是多么紧张而扣人心弦呀。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段话?(读、评价、读)

C、马蜂是对待入侵者是毫不客气的,谁来读读相关句子?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从这只马蜂的表现,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把马蜂比作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可以看出马蜂拼死一搏保卫家园的决心。)

引导朗读:谁来说说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是呀,应该读出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拼死一搏保卫家园的决心。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段话?(读、评价、读)

3、从故事的结果中感悟道理。

1)鲁莽淘气捅马蜂窝,受到马蜂的惩罚,惊魂稍定,听了爷爷的话,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这是为什么呢?读读8至11节,相信你和作者一样有很多收获。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明白了这些,万般愧疚之情涌上心头,作者还产生了什么想法?谁来读读最后一段并谈谈体会。

指导读:因自己的鲁莽而伤害无辜,万般愧疚之情涌上心头,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太令人敬佩了,作者多么想让马蜂再回来啊!谁来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最后一节。(读、评价、读、齐读)

(三)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习到这里,提出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弄明白了。请快速浏览一下课文和课后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交流。

预设:

(1)文中许多心理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4)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我”为什么有一种罪孽感?

2、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并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主要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方面谈。)

2、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课后题、平时见过的题型设计一两道题,比一比谁设计的题最有特色。

3、展示评价学生特色作业,要求学生把自己自编的题整理整理,自习课上做一做。

4、教师建议作业:

小练笔:想象描述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板书设计

5、捅马蜂窝

蜂窝窗檐下,不便!

鲁莽淘气捅了它!

被蜂蜇后再认识,伤害无辜心忏悔。

想粘蜂窝让蜂归

捅马蜂窝.教案doc 篇2

1.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表中的词语。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4、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2.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表中的词语,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短语“捅马蜂窝”。比如:我把妈妈用1000多元钱买的化妆品拿去擦了,这下可捅马蜂窝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惹麻烦了)捅马蜂窝就是惹麻烦了,惹麻烦还可以用捅马蜂窝来形容,那么究竟是惹多大麻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捅马蜂窝》一课。

1、出示课题:捅马蜂窝

齐读课题。

2、出示马蜂图及简介: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3、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这件事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板书:前、中、后)

4、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因为屋檐下的马蜂窝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出于好奇,所以“我”偷偷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得发烧,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二、分析对话,引出故事。

1、分角色朗读对话。出示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要蛰死人的!”

2、马蜂真的该死吗?你赞成奶奶的看法还是赞成爷爷的看法?为什么?

3、“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语句。出示: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板书:渴望

有趣

4、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了什么变化呢?翻开书,自由读文,划出描写作者感情的句子。

5、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什么心情?划一划关键词语。

老师适时板书:难以抑制

迟疑

胆怯

惊呆

生怕

三、分析情线,体会作者的天真无邪。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了这么多心情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马蜂窝什么样子?请读读课文第一节填空。

出示: 后院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4、体会朗读

5、在捅之前,小作者有没有害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迟疑、胆怯)过渡: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1)指名读。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马蜂?为什么?

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

(3)想一想,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

6、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他的伤好了,心情怎样呢?

(1)出示: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的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害怕)(2)齐读,体会作者的害怕心理及童趣。

课堂小结

四、归纳小结,了解写作方法

1、小结: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2、有感情朗读第5小节。

课后习题

五、拓展作业。

1、抄写词语。

捅马蜂窝.教案doc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白与人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白与人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绘本、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简单介绍关于蜜蜂与马蜂的知识。

二、欣赏故事

1.出示绘本PPT,让幼儿欣赏。

2.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三、幼儿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1.教师:马蜂和蜜蜂本来是天敌,它们是怎样合作互相帮助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幼儿之间相互分享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悟。

四、师幼共同讲故事

五、活动延伸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了解更多关于蜜蜂和马蜂的知识,懂得保护自己。

教学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在表达时不会自觉地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但分组讨论时,孩子们的情绪已经开始激动了,在还没听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开始讨论,我有些操之过急,就急切的转换到下一个环节,这也是我没有考虑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而要顾全大局。

原木教案DOC 篇4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研究木材的特点;了解木材是大自赐予的天然材料,激发学生在原木上如何运用色彩创作; 内容分析:

以“原木”作为学生研究的素材,让学生从身边常见的木制用品入手,认识人们对木材的利用,认识木材对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原木是天然材料,了解原木的性能及用途。

(2)能针对探究原木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创作。

(三)教学重难点:

1.探究原木的特点如何在原木上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原木绘画的资料或图片。

2.准备材料:铅笔、橡皮、马克笔、彩铅、勾线笔。

(五)教学方法:

设计创作、初稿定型、勾线上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①播放课件中的木制品,导入教学。

师:刚才看到的用品大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木头

师:除了刚才课件上展示的这些,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木材?

生:生:课桌,课本,铅笔,坐的櫈子。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原材在绘画领域的装饰?

(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师:关于原材,你们想研究些什么问题?

①原材的纹理对上色的影响; ②原材的渗透对色彩鲜艳程度的影响; ③原材用什么上色最鲜艳;

师:刚刚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想一个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同学们都善于动脑,各组的实验方案已经很科学。那么,同学们,做实 验的时候有没有需要注意的问题?注意的问题:

、为了作好实验记录,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记录表。你们在研究的过程

中,组内分好工,一定要一边研究,一边记录记录在实验报告上。2、注意酒精 灯的用法: 要用酒精灯的外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熄灭酒精灯时是吹灭还是用 灯帽盖灭? 3、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用小刀和酒精灯时,不要伤到自己。

请小组长来拿实验器材。

请同学们按自己发现的方法,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实验,师巡回指导。

(四)畅所欲言,颗粒归仓

师:

刚刚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小组已经做完了。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

你们的实验结果?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做好记录,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补 充。

生:我研究的问题是“木材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通过实验,我发现这些能 浮在水面上。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

我们研究的是木材的年轮,我还发现木材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数一数

年轮有几圈,就知道木材有几岁。

生: 我还发现年轮有的疏有的密,我认为根据年轮能辨别方向,疏的一面指 南,密的一面指北。

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下面就是有关年轮的知识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展示?

生:

我们究的是木头的能否燃烧和能否导热,我们发现木头能燃烧,不导热。

师:你们研究的很认真。

师:总结,通过我们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木材有哪些特点?

①木材有纹理或年轮;

②木材能燃烧;

③木材不能传热性;

④木材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浮得多,沉得少。;

⑤木材有的软,有的硬;

⑥干木材不导电,湿木材能导电。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了解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它的用途,珍惜树木

师:

刚才我研究了木材的这些特点,那么生活中哪些事例应用了木材的这些 特点?

除了这些,木材还有哪些用处? 生:我知道木材还能制作玩具,能制作象棋。

生:能做家具,办公用品

生:能盖房子,建桥梁

生:能做铅笔,连我们用的纸都是木材做的。

师:通过你的研究,老师真是眼界大开,木头竟然有这么多用处,连躺在我 们面前的这张纸,它的主要材料也是木头,真是太神奇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木

材在生活中的用途,现在一起看一下。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以及看了课件以后,你们觉得木材用处大不大?

生:很大。

师:是啊,木材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如棉花,木材,竹了,煤,石油、羊毛等非人工合成的材料。

人造材料:如塑料,人造革,人造纤维等人工合成的材料。

师:你们知道木材是怎么来的吗?

生:是砍伐大树得到的。

师:有谁知道一棵树长到成材需要多少年 ? 生:十几年吧(也可能不知道)

师:是啊,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告诉我们树木要成材至少 需要十年的时间。师:木材真是来之不易,可是我们人类乱砍乱伐,导致森林资源枯竭,动 物也失去了家园。

土地荒漠化,沙尘暴频发,我们应该怎么办啊?

生:要保护森林,珍惜木材。

师:你认为我们要怎样珍惜木材?

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生:不能在树上乱刻乱画。

生:看到破坏树木的现象要制止。

生: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节约用纸,因为木材是制造纸的原料。

(六)自由发挥,创新想象

同学们想象一下,用什么可以代替木材?你对 20 年以后的木材有什么展 望?

生:

我觉得我们要用一些替代木材的东西。比如,木材桌子可以用玻璃的代

替,木窗子,可以用铝合金代替,这样就节约了木材。

生: 20 年以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需要的木材将会更多。

生:木材生产从依赖天然林转向更多地依靠人工林

生:技术创新,会生产出更好更多的合成木材。

师:看了下面的资料,你还用一次性筷子吗?

生:尽量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木制品,比如一次性筷子。

生:不但我们自己不用,也要号召别人不用。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

(七)课堂小结,课后拓展 师: 这节课同学们对木材进行了这么细心的研究,真不简单!你们能不能说

说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纷纷谈这节课自己的感受。)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收获,真让老师高兴。

课后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木材的特点,师生在课前延伸的基础,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创设 情景,导入新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畅所欲言,颗粒

归仓;学以致用,课内延伸;课堂小结,课后拓展。活动过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 况,本着 “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并力主使探究活动更具自主性、开放

性和科学性的原则设计。在上课伊始,教师从身边常见的家具、用品入手,让学 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让各小组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想研究什么就研究 什么,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

这样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引导作用,另一

方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有意加强了对探究 方案和探究方法的指导。

为了让学生按照他们的想法来研究,教师还为学生准备

了足够多的实验器材和相关的资料,便于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如为更生

动地探究木材的沉浮,我既找到浮在水面上木块,又找到了象枣木这样沉到水底 的木块。

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后,让学生尽情汇报自己的研究所得,注意引

导学生进行条理的叙述和总结,以获得必要的知识。结合木材的应用,适时向学

生进行合理使用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情感教育。在课临结束时,引导学生将本课的

研究向深处进一步拓展,以延伸到更广阔的课外活动中去。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注意将评价贯穿在整

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用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 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

通过在教学中实施恰当的评价,收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实验探究时及时记录,以及对记录的材料进行

支教教案.doc 篇5

二. 教学背景:现在的小孩以独生子女居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虽然学校或多或少进行过感恩教育,但真正让他们有深刻体会的并不多。所以给他(她)们上一堂生动有趣,并且充满教育意义的感恩教育课很有必要。三. 教学目的:

1.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观念,使学生心存感恩;

2.让学生们回顾身边点点滴滴的感动;

3.强化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在实践中感恩,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四. 课型:主题班会

五. 课时:一个课时(45分钟)六. 教学内容:

1.志愿者先进行自我介绍;(1~2分钟)

2.让他们举手谈谈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过的最难忘的事,并说说从中的体会,引出感恩这一主题,志愿者稍作总结;(大概5分钟)

3.做个测验:叫学生们拿出一张小纸条,依次写上:父母,老师,朋友,学习,自己,快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师旁白(虽然是右手轻轻一划,很简单的一个举动,但若划掉,就意味着它将在你的生命中消失),然后老师开始让学生们一个一个的

话,先划去一个,然后解释一个名词,说明他在你生命中的重要性。依此类推,最后留两个名词,然后在黑板上做好统计(由另外一名志愿者负责收集和统计),如果留下父母没划掉的比例高就可以以此做引导,说明父母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感恩这一话题;(大概7分钟)

4.通过几个小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父母的不容易,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此环节设计有奖竞答,志愿者讲故事前先铺垫一下。让大家认真听故事,听完后回答问题,凡是回答问题者,都有小小的奖品。故事一:(6~7分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年近六旬的张老汉靠卖草药养家糊口,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年几千元的学费对张老汉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张老汉不得不起早贪黑的挖草药,尽管如此,药贩子依然将药价一压再压。就在前一天,张老汉挖草药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顺着指缝流向小臂,药贩子递来的一张纸币。这是一张十元纸币,张老汉小心地将它用绢布包起来装进了贴身口袋,张老汉刚回到家,儿子的手机响了,儿子的同学邀儿子去上网,张老汉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大概儿子也已习惯了。张老汉一张张地将钱递给儿子,当递到那张洇染了血迹的纸币时,张老汉分明看到儿子眼睛里折射出的厌恶。但儿子还是接了,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尽管它很脏。张老汉一夜未眠,第二天像是做出了一件

重大决定似的,披了一件平常极少穿的衣服,戴了一顶草帽,喝了一碗酒吃了两碗红薯后,蹒跚着向县城里去了。儿子在县城的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准备和同学一起去跳舞,当儿子和同学经过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时,儿子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人跪在地上,儿子不愿多想,随手将那张洇染了血迹的纸币扔向了跪在地上的人。“有钱人出手就是阔绰!”

“人家老爸做草药生意,有的是钱币!” “我有你那样的老爸也不枉此生了!” 听着同学的赞赏和吹捧,儿子的心醉了。但跪在地上的人,心却碎了。

傍晚儿子回到家,他却在桌上看到了一小堆钱:零钱和硬币居多,但有一张洇着血迹的纸币十分抢眼,是十元的。儿子稍愣片刻,“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问题一:儿子为什么要跪下来?(如果没人能回答出来,就要稍加做引导,知道有学生回答出来)

问题二:故事中的父亲是怎么样一个形象(是怎样的一个人)? 问题三:从故事中大家收获了什么? 故事二:(7~8分钟)

陈毅为老母洗屎尿裤

20世纪60年代初,陈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日理万机,公务繁忙。

那年,陈毅62岁,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飞机就去看望。陈毅刚跨进家门,就看见老母让身边照顾她的保姆藏起了什么东西,忙问:“娘,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眼看瞒不过去,只好如实告诉儿子藏起来的是她刚尿湿的裤子。陈毅听了,动情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您老人家,心里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

好说歹说,保姆怎么也不让陈毅洗,觉得让这么大的官去洗屎尿裤子,多不好。母亲也劝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进门就让你洗脏裤子怎么行?”

陈毅说:“我不是说着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时候,不知您多少次给我洗尿布屎裤。现在,儿子有机会为您老人家洗一洗脏裤,虽然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也总算尽了一份孝心吧。”

不容在推辞,陈毅便躬下身从床拿出母亲的尿裤和其他脏衣服,一起去洗得干干净净。

问题一:陈毅元帅在故事中做了件什么事?

问题二:陈毅元帅为什么要坚持为父母洗尿裤及其他脏衣服(期间保姆曾阻止过)?

问题三: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为父母洗过脚,锤过背呀?请举个手,同时引出,让学生回去帮父母洗一次脚,或者锤锤背,亦或是做做家务。

故事三;(备用,用于调整时间)

志愿者讲一个与自己有关的感恩的事情,问题可根据实际设计 七.设计个与感恩这一主题有关的游戏。(8-10分钟)

八.听完了这些故事以及做完了这些测验和游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怎样做?(4分钟

九.教学生歌曲,如果时间来不及就志愿者和会唱的学生一起唱。(5分钟)唱完歌后,老师再次强调大家回去后一定要付出行动,而不是口头上说说

十.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好主题,由一名志愿者把歌词写好 十.宣布下课!

附:

《感恩的心》的歌词 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走进漫画.教案doc 篇6

新中中学 覃舜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漫画欣赏,使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与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增 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观念,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增强爱国意识和安全意识等。【教学重难点】:欣赏和讨论漫画的特点、意义及艺术性。【课

型】:欣赏课 【教具准备】:教学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以动漫片《三毛流浪记》导入)

谁能说说这部片的片名?里面的人物造型都是以漫画的形式来呈现给大家,动画片其实就是漫画的延伸,那我们现在就走进漫画的世界··· 课题导入《漫画》

(二)、介绍漫画的由来和概念:

导入后,首先介绍漫画的由来:“漫画”两字起源于日本,最初用“漫画”两字的叫做葛饰北斋,其人于德川时代,约在我国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北斋”漫画为漫画的开山老祖。在清末明初传到中国,其实早在我国宋代就出现过“漫画鸟”的鸟名,就是一种水鸟。因为它是在水边悠闲的散步,漫画也就是随意的意思。

漫画的概念:一种具有讽刺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滑稽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

(三)漫画的种类:紧接着简单的介绍漫画的种类,漫画的种类可分为:校园漫画、肖像漫画、歌颂漫画、讽刺漫画、幽默漫画等。

1、校园漫画

先出示概念:校园漫画主要为在校学习的同学所创作、所观赏,向同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让同学们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再出示校园漫画图片。

《聚精会神》 同学们看看,谁能告诉老师这画的意思吗?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这幅画描绘了两位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考试中相互偷看的狼狈相。这幅画告诉我们平时要认真学习,不然就会象诗中所说的一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网虫》 这幅画又有什么意思呢?它想告诉同学们什么道理呢?(详细分析画面,尽量让学生了解漫画的特点)

《潇洒走一回》这幅画揭示了校园安全的问题,未成年人骑电动车发生的交通意外事故,同时要求我们重视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 责任,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

2、肖像漫画

过渡:《网虫》这幅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太过沉迷,上网是这样,“追星”也是这样,喜欢明星本不是坏事,但如果盲目崇拜,就一定是坏事,其实徐老师也比较欣赏一些明星,欣赏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明星,今天,徐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明星带过来让你们看看!(出示肖像漫画作品《妮可 基德曼》)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基德曼是个细腻、认真,善于学习的好演员,也是个个热情漂亮、个性突出、干脆决断的女人,2003年因影片《时时刻刻》获75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你们看是否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呢?反问: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幅画哪里不像基德曼!为什么?通过与基德曼的比较来了解漫画与现实的区别。再看看其他的肖像漫画。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李咏)是中央电视台二台幸运52的主持人,他主持节目风趣幽默,同学看看这张画,是否具有风趣幽默的特点呢?反问: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幅画哪里不象李咏!为什么?通过与李咏的比较来了解漫画与现实的区别。

肖像漫画欣赏:

播放憨豆视频,说出视频上的人物形象是谁?(憨豆)

这里说的只是“憨豆”这些影视形象,而绝非“憨豆”本人,憨豆扮演者罗温-艾金森可是牛津大学毕业。他的演的喜剧片受到人们的喜爱。

展示憨豆现实人物和动画人物的区别(学生讨论回答)夸张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肖像漫画的特点:肖像漫画的主要特点:夸张变形的手法,更主要的还是要牢牢抓住人物最主要的特征,小的把它画的更小,大的画的更大,长的画的更长`````` 出概念:用漫画手法来表现各类人物的肖像,在充分了解对象的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漫画创作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塑造,以求得对象的形与神的酷似。

过渡:除了这几种漫画以外,另外还有一种漫画叫做“歌颂漫画”。(出示歌颂漫画的概念)

3、歌颂漫画

以正面讴歌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简接抨击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画(《星期日》)。

《星期日》是这幅画是歌颂性的漫画。为了画得有趣,画成男女老少,连小娃娃都在看书,边看书边排队。这是一种夸张的表现,与平时所见不同而又合情合理,才会生趣。画面构图也是为此故意安排的,看来才有趣。

《姐妹一家亲 》 同学知道这幅画的意思吗?组织学生回答,如答不上来,可分组讨论。师总结:赞扬妇女维权站真正为人们办实事,是一个消除误会的地方。

《生命力》 这是前苏联漫画家斯米尔诺夫的作品,无情的利斧砍掉一棵大树,剁入残留的树桩上,但这不屈的生命,竟顽强地伸展到斧把上,长出新枝芽。表明画家对不屈生命的坚定信念。

过渡:歌颂漫画是以赞美、歌颂为主,另外有一种漫画与歌颂漫画完全相反的,我们先来看看这幅画。

4、讽刺漫画

通过对丑的直接否定,达到对美的简接肯定,创造了高于现实的艺术美。(出示图片)

《百鬼斩尽独留此精》 这幅漫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来画漫画。画面中那个大汉叫钟馗(指出钟馗)在神话故事中,钟馗是专门捉鬼的,但在这张漫画中,钟馗却和马屁精打得火热,被马屁精弄得浑身苏软。以此来揭露抨击某些领导对拍马奉承者的偏爱和包庇重用。

《面和心不和》 谁能告诉老师这张漫画的意思呢?让学生自己分析。老师分析: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恨不得别人出事故。

《三包干部》 那么这张漫画又是什么意思呢?老师分析:揭示了当今社会贪官污吏的腐败生活,拿着老百姓的钱吃喝玩乐,唯独不帮老百姓干实事,这种人是社会道德的败类。

过渡:相对讽刺漫画来说,“幽默漫画”则显得轻松的多,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轻松一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幽默漫画”。(出幽默漫画概念)

5、幽默漫画

是一种含笑的劝说,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摒弃社会生活中的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和现象。(出示图片)

《无题》 同学们能看懂这张画吗?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张漫画告诉我们,骑自行车一定要注意安全,可不能象画上的这个人,这样可危险啦!同学们记住了吗?

(四)漫画的篇幅分类:可以分为独幅漫画、四格漫画、系列漫画和长篇漫画等。

前面所讲的漫画都是以单独的一副画表达一个故事就叫独幅漫画,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的漫画。展示课件

1、四格漫画:当一幅画面表现不了一段情节时,漫画家常常采用四格画面来表现,称为四格漫画,四格漫画情节之间要呈现出起承转合的变化,使内容发展具有节奏感,四格漫画常常围绕一个或多个主人公不断推出一个一个情节上有联系的趣味故事,如《小鸡的烦恼》 组织学生讨论,这幅画的含义,然后请学生回答,师总结: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比如牛奶中的添加三聚氰胺,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在鲜奶里加入三聚氰胺,这样检测时蛋白质含量会提高,三聚氰胺是禁止在宠物食品中加入的,婴儿吃了会得肾结石。

2、、系列漫画:四格漫画的创作累计到一定数量以后就成为系列漫画,系列漫画可以塑造各种漫画人物,并由此而演化成动画片和卡通玩具,像史努比、米老鼠、大力水手等,都是具有世界级声誉的漫画人物。(欣赏图片)

3、长篇漫画(漫画集):《老夫子》老夫子漫画内的角色时常以不同的身分出现,包括乞丐、政客、演员和古代侠客。有时情节会发生在古怪的场景,例如遇见神仙、外星人和吸血鬼,还有到了古代或未来世界。老夫子漫画喜用四字词语为题(如:“恶有恶报”、“原来如此”、“耐人寻味”、“自讨苦吃”等),主要环绕平民身边发生的事情,内容老少皆宜。由于图画附加的文字不多,且全为人手所写,易于阅读,故成为不少儿童学习四字词语的启蒙读本之一。《阿衰》是猫小乐最成功的代表作,从《漫画派对》杂志创刊连载至今,历经9年,出版单行本27本,发行350万,是内地漫画作者出版单行本中的佼佼者。该漫画改编的动画片也制作发行。《阿衰online》描写一个超级糗蛋——中学小男生阿衰的搞笑生活,深受学生读者的喜爱。阿衰已经成为颇具商业潜力的卡通人物。《阿衰 online》系列漫画书以每年4本的速度不断推出,2012年就可以突破400万的发行量。该漫画是内地幽默漫画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典型。

(五)、课堂总结:

讨论:

1、漫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能令人发笑,尽管不一定是大笑。

2、漫画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哪些?

比如比喻法、对比法和误会法。夸张的构思和夸张的造型。

对比:是把两种或多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各自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夸张:是卡通、漫画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手法。把事物扩大是夸张。把事物缩小,是夸张。把事物变形,也是夸张。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突出,使画面产生更强的形式感和幽默感。比喻: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比方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使所要表明的事物、道理更明白、更鲜明、更具体、更生动、更具有实感性。

误会:误会是卡通、漫画、喜剧、相声、小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它能够使情节更富有戏剧性和幽默感。误会往往是给人以“是”的感觉,而后又否定之,达到“以奇制胜”、“妙不可言”、“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

3、漫画来自于现实生活,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自已身边的事情,我想,大家都可以创作出好的漫画作品,如果不信,我们可以试试!

视频播放《怎么画卡通》

第二课时

(四)、作业设计:

接下来请同学们创作一幅以“我的同学”为主题的肖像漫画。1、要体现漫画的特点;简洁、概 括、夸张、变形等特点。2、黑白、彩色均可。3、单幅、多幅均可。

《看雪》教案设计 .doc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雪的美,以及玩雪时的高兴的心情。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5.能够把课文中学到语言方式,运用到说话、表达中去。

6.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雪吗?还记得去年下雪时的情景吗?

2、是呀,下雪时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整个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小朋友还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却不像你们这样可以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因为台湾冬季较温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难看的雪的。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看雪》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听课文录音,听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小节符号,注意生字的读音。

3、检查生字:

台湾省(shěng)

商店(diàn)橱(chú)窗 指(zhǐ)了指 接(jiē)着 讲(jiǎng)起 铺(pū)着雪毯(tǎn)披着银(yín)装 打雪仗(zhàng)

4、去拼音后再读词语。

5、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了谁看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雪?看到了怎样的雪?

三、学习课文2、9小节,体会感情,学习语言

交流以上问题(相机学习)

(一)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将三个小问题,连起来用一句话说完整)

2、知道台湾小朋友只能在橱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假的雪。齐读第二小节。

3、课文里还讲了谁看雪?

(二)学习第九小节:

1、指名回答。

2、课文的第几小节讲到了老师看到的雪?出示第九小节。

3、自由读第九小节,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用笔画下来。

4、学习第一句话:

①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有没有?

② 你画下了哪些词语?(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③说说什么是雪毯,什么是银装。

④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看到的雪景读出来。(引导读出动词的动态感觉)⑤雪不止落到了这些地方,还落到很多地方呢!你能将这些词语搭配起来说说吗? 出示:瓦片上

挂着银条

屋檐上

盖着雪被

麦田上

蒙着雪毯

⑥这真是“到处一片雪白”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用你们的朗读,带大家去欣赏美丽的雪景吧!⑦想不想亲眼去看看这样的雪景呀?出示雪景图片欣赏。,把图片跟课文的语言结合起来,别看别说。⑧刚刚亲眼看到了美丽的雪景,我想大家对雪景又有了更深的感受。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学习第二句话:

①早上起来,推开窗户,看到大地一片银装,此时此刻,小朋友最想做什么?你能将当时打雪仗、堆雪人的情景说说吗?

②把你这种高兴劲读出来好吗?

7、我们小朋友、还有北京的小朋友都看见过美丽的雪景,而且还在雪地里痛快地玩过堆雪人、打雪仗的游戏,可是台湾的小朋友却享受不到这样的乐趣。(出示第二小节,再读)

8、相比我们北京小朋友是多么幸福呀,请小朋友再来读第九小节。

9、此时,站在橱窗外的台湾小朋友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四、学习3--11小节,体会台湾小朋友惊奇、迫切的心情,感受台湾小朋友与祖国大陆小朋友的亲人之情

1、是呀,当他们看到橱窗里假的雪景时,是多么想看看真的雪,玩玩真的雪呀。请小朋友用横线画出台湾小朋友的话,想想这些话应该怎么读?

2、指导读好问句。特别是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语气,以及迫切的心情。

3、分角色读。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份,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也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人民团聚。台湾小朋友盼望着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着台湾的小朋友能过来北京看雪,一起玩儿。有一位热情的北京小朋友还写了一首诗来欢迎他们呢?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接来台湾小朋友,到我们北京来玩一玩,伸出双手紧紧握,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拍着手一起读一读诗,一起来欢迎台湾小朋友。

5、假如你就是北京小朋友,你会对台湾小朋友说些怎样的热情话儿?

6、终于有一年冬天,台湾的小朋友来到了北京,但是那年北京刚好没有下雪。那么你会怎样台湾小朋友描述北京冬天的雪景,玩雪的情景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

2、会写课文里要求写的十个生字,并能用这些生字组词。

3、分角色朗读对话,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

1、同桌之间互练,师生分角色读。2、表演读。

二、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2、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三、生字组词,指导写字

1、用要写的生字组词。

2、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3、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4、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月光曲教案.doc 篇8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文《月光曲》

二、执教教师:桂林小学 胡思萍

三、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

2.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

2、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并板书课题:26月光曲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3、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

①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①认读生字新词。

A、词语

幽静

清秀

陌生

纯熟

清幽

琴键 波涛起伏

霎时

恬静

波涛汹涌

陶醉 入场券

B、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传说(zhuàn chuán)弹琴(dán tàn)朝着(cháo zhào)

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

4.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以下段是什么关系?

(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

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

a.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理解“幽静”的意思。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得不熟练。)b.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

(不是的。“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

(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

(4)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

(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

(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

(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

(兄妹俩被美妙琴声所“陶醉”的词句:“皮鞋匠静静的听着,”“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己离开了茅屋。”)

(兄妹俩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对大海……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也是写的《月光曲》的内容。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汹涌的大海。”)这些句子都是兄妹俩的联想,从哪个词语来表明的?(好像、仿佛)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

(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4.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五、课堂作业。

月光启蒙教案.doc 篇9

磐石市实验小学 孟翔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月色的美与母亲对孩子的无尽的爱。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月光启蒙,当你合上课本,我想,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画面,那是怎样的画面呢?(1说得真好,幸福已经写在你的脸上了)还有谁想说(2多么温馨的画面)

2、在作者孙友田的心里,母亲为他月下启蒙的情景定格成了一幅画面,永远沉淀在他记忆的长河里。(点击2配乐起—星空)

3、看,明月星光下,多么让人羡慕的一对母子!文中有极其优美的文字,再现了这个温馨的画面,4、出示(3)谁来读一读 读的真动情 出示(4)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孩子们,在你眼里,它美吗?美在哪?明月很美 星光很美,像走进了童话世界一样是

吗? 能读出你的感受到的美吗?

5、母子依偎的情景很美,好,幽静的美,温馨的美,那就请你美美地读出心中的感受吧 读出了诗的味道,真好

6、孩子们,这可是孙友田眼里,更是你们眼里最美的时辰呀,就让我们一齐来,美美地读出这,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 齐读 出示(5)(音乐结束)

二、读这篇课文时,有一句话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那就是 出示:(6)“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给我启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到13 自然段,看看母亲是如何对我启蒙的?

生: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和猜谜语(板书)归纳得很准确

师:歌谣,童谣,故事,谜语,这些都叫民间文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三、1、出示(7)这就是文中母亲为我唱的两首歌谣,我想找两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读得 很投入也很流畅,可老师感觉缺少了一点味道,你们知道母亲是怎样唱歌谣的吗 看谁发现了 ?指读,找得真准,了不起 出示(8)

2、三月的和风 是怎样的 ? 柔柔的 软软的

是啊 吹面不寒杨柳风 母亲的歌谣就是这样柔柔的、软软的感觉,小溪的流水呢 甜甜的 原来 母亲的歌声中还包含着浓浓的爱意 暖暖的柔情

就请你带着这甜甜的、轻轻的感觉来深情地读读这段文字。

生读。

3、“芳香的音韵 ” 同学们,音韵是听到的,而芳香是闻到的。为什么说芳香的音韵呢?(我认为那是因为母亲的声音很甜美,很动听,让人陶醉,)还有谁说说,你从芳香的音韵中还品味出什么了

师:真聪明,你是用心去听的。母亲的歌声那么动听让人陶醉,就像闻到了花香一样,令人心旷神怡。,当我们在描述一些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这种修辞方法叫做 通感,(8-3)有时也称为 移觉(8-4),明白了吗?看,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不仅有声音,有颜色,甚至还有味道呢,那么在这如水的月色中 我相信出示(9)再读这两首歌谣 你会读得更动情 谁再来读

4、全体男生,注意要轻轻地 甜甜的 深情地来读,不错,今天老师才明白,什么叫铮铮铁汉,似水柔情。

老师相信 女生会读得更好,有信心吗 女生齐读。

5、这歌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听觉上的享受 更拨动了我们的心弦,想不想去听一听母亲唱的歌谣,用心聆听,放声音,(9音乐清唱)好听吗?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母亲用甜甜的嗓音为深情吟唱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所以作者觉得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6、出示:(10)“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读

师:这句话里有两个相同的字,是什么?

生:“长”(10-1)

师:第一个“长”指什么?

生:生长。(10-2)

师:第二个呢?

生:流传。(10-3)

7、广为流传的歌谣是一种声音,诉说着母亲的深情,是一种动作,传递着母亲的深情,母亲想通过歌谣告诉我什

么呢?

8、原来歌谣中还包含着这么多的内涵呢,所以 作者说 出示(11)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混沌?什么意思?用题目中的一个字来解释是哪个字? 豁然开朗呢?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的过程就是启蒙,母亲伴着月光让我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的过程就是月光启蒙。生活可以清苦,但心中不能没有那一轮明月,母亲就像那月光照亮我混沌的童心——所以作者感激地说:(14)——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四、1、除了歌谣,家乡的故道还长童谣呢。出示(15)这是母亲唱的三首童谣,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我发现这位同学读的时候还摇头晃脑的,你怎么会这么读呢 生:我觉得很有节奏,很有意思

2、师:从哪些地方看出童谣有趣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选择一首读读(全班自由朗读,气氛很热闹)

3、师:这些童谣明快、风趣怪不得让人越读越爱读呢,这些童谣不仅有趣还会给人启示呢,你从哪首童谣得到了启示和大家讲一讲。

4、刚才有的同学在读童谣时边读边打拍子,我们一起来拍手读 好不好 齐读

6、母亲用这些明快风趣含蓄的童谣给了——想象,给了我童心,所以我情不自禁地说——(16)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五、1、家乡的故道还长了故事---母亲这一次 又把我从人间引向了高深莫测的 夜空去了 你听到了哪些故事? 我听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2、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嫦娥善良,为了大家乐意牺牲自己的品质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故事?

生:我还听到了后羿射日的故事,我知道了要勇敢,为大家着想------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

3、平常的夜晚,因为有了母亲的故事,因为有了明月星光的相伴,而变的神奇美妙,使我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母亲正是通过这些故事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了他的心田,所以他深情地说——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神话故事令人遐想,我听得入神了,母亲也醉了,出示齐读,4、师: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仿佛成了一尊玉石雕像。母亲怎么会成了玉石雕像?

生:那是因为母亲冰清玉洁,在作者眼里非常美丽 师:你看到了母亲的内心

生:母亲很慈爱,仿佛女神

师,母亲慈爱圣洁,就像我心中的女神一样美丽

5、接着汇报 还有猜谜语呢 喜欢吗 说说

6、如果说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 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那么母亲用童谣、用故事、用谜语 又把什么给了我呢?(出示--母亲用 ==把——伴着月光给了我 让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7、(指着黑板,)母亲用歌谣 用童谣用故事 用谜语 把全部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所以,在文章的结尾,孙友田才满怀深情地说 出示(18)齐读

六、1、母亲并不知道 她给的这些有多么重要 她只是把她最朴素 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让长大后的孙友田那么优秀

出示孙友田资料,师读。

2、然而我长高了,母亲的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当我成为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时 我那亲爱的母亲呢(19)配乐—神秘花园 出示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这是这篇文章的结尾,题目叫《月光母亲》,我们这片课文,就是有月光母亲改编的

3、此时此刻的孙友田 多想唤起母亲的记忆(20)母亲 你可曾记得————

是啊 坐在面前的母亲 忘记了所有的一切 微风吹乱了白发 可曾经————一起读 母亲沉浸在如水的夜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 不知我来干什么 甚至不知我是谁 可曾经——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 洗完澡 现在的母亲 不再谈她的往事 不再 可曾经 她用甜甜的嗓音轻轻的为我吟唱

4、母亲忘却了她所有的一切 但作者不会忘记(22)齐读最后一段

5、同学们 让我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这里(23)月光启蒙 再一次回味一下 这一课题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以月光启蒙为题? 母亲就是月光 月光就是母亲

上一篇:查体中心院感工作计划下一篇:情思飘雪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