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利钠肽

2024-08-01

B型利钠肽(共7篇)

B型利钠肽 篇1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近10年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逐渐深入,治疗方面效果有显著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慢性心衰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减慢了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向明显心力衰竭进展。然而,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早期,尚缺乏简单经济实用的检测手段。有研究表明, 血浆B型利钠肽(BNP)在心衰早期即可升高,并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现将其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收入院心力衰竭患者79例,男40例,女39例;年龄44岁~70岁(55.2岁±2.9岁);心功能按照NYHA分级,Ⅰ级17例,Ⅱ级23例,Ⅲ级19例,Ⅳ级20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扩张性心脏病17例,缺血性心脏病34例,心脏瓣膜病4例。排除标准: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积液、急性心肌梗死、多器官功能衰竭、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肺心病、急慢性肝肾衰竭、恶性肿瘤、脓毒败血症、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正常对照组46例为健康成年人。

1.2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浆BNP水平(见表1) 对照组在入院时、出院时BNP均明显低于病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组内对比:病例组BNP水平出院时比入院时明显降低(P <0.01 ),正常组BNP水平出院时与入院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1)P <0.01;与入院时比较,2) P <0.05。

2.2病例组按NYHA分级的BNP水平(见表2)病例组入院 时按NYHA标准进行 心功能分 级,随NYHA分级提高BN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与Ⅰ级比较,1)P <0.05;与Ⅱ级比较,2)P <0.05;与Ⅲ级比,2)P <0.05。

3讨论

BNP水平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明显优于TNF-α、IL-6、血管紧张肽原酶等指标。心肌缺血、低氧等环境下可刺激BNP释放[1]。 故BNP是临床评价心力衰竭以及反应心功能级别的生化指标,是反映左心室功能失调的敏感指标[2]。心衰辅助检测以往主要依赖于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误诊率高。BNP的释放直接与心室容积扩张和心室压力负荷有关,可作为左室舒张末压的一个独立判断指标,BNP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

本研究中两组BNP水平进行组间对比,病例组和正常组在入院时、出院时BNP差异明显,病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组内对比显示病例组BNP水平出院时比入院时明 显降低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衰患者BNP水平增高可以判断心衰治疗效果。

病例组入院时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 结果显示,BNP浓度与NYHA分级有关,并随NYHA分级提高明显增加,这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因此, 临床医师采用NYHA对心力衰竭患者分级时,可参考BNP检测值。

BNP并不是特异性的诊断工具,不是一个独立的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在NYHA Ⅰ级的患者心脏射血分数低而BNP可能正常。所以医生仍需要参考病史、 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由于实验室条件不同,采取的测定方法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所测得的正常值均有差异,还需要制定统一的严格检测、诊断及预后标准。

血浆BNP浓度测定作为评估心功能,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和判断等的一项重要补充,已成为一项简便易行的常规检查,成为一种新的心脏标志物[3]。 血浆BNP受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大,但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因BNP水平的升高而消除;重组BNP的效果是否在本质与内源性的BNP有差异。 一项研究发现,经大量质谱法检测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循环中的BNP与内源性BNP的分子结构略有差异,提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活性下降或是已经失活 。BNP的动态测定中有助于指导心衰的治疗,其水平在治疗后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需进一步加强治疗。治疗水平降低且幅度小于30%,提示治疗效果有效,预后较好。所以BNP标记物在心衰治疗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

摘要: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诊断应用。方法 选择79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级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入院、出院时分别测定其血浆BNP。选择46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检测指标进行组内、组间对比。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心功能分级有密切关系,患者BNP结果在心功能恢复后明显降低。结论 血浆BNP与NYHA分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心力衰竭,B型脑钠肽,心功能分级

B型利钠肽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对我院2013年上半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进行统计时发现了7例急性左心衰为首诊症状的患者, 检验BNP正常或仅仅轻度升高。发病至就诊时间为 (24.30±1.17) h, 将其列入观察组。病例入选标准: (1) 全部患者皆为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主诉症状; (2) 查体:全部患者皆听诊双肺中下野闻及湿啰音。2例患者表现为被动坐位; (3) 肌钙蛋白升高; (4) 心电图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5例) 或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例) ; (5) 胸片提示双肺间质性肺水肿; (6) 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EF<50% (4例) 或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3例) 。7例患者与随机抽取20例同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心功能正常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入选条件: (1)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心功能正常, 心功能分级为心功能Ⅰ级 (Killip分级) ; (2) 排除心房颤动、室颤、心脏复律、瓣膜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严重肺炎等影响BNP升高因素。

1.2 方法

观察组入院时初诊急查BNP、24h后常规复查BNP, 对照组入院时急查BNP。观察组 (急性左心衰竭组) 入院初诊急查BNP与对照组 (心功能正常组) 入院初诊急查BNP比较, 观察组患者初诊急查BNP与24h常规复查BNP数据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7例观察组初诊BNP与20例对照组两样本均数t检验, P>0.05, 故认为7例患者初诊BNP与心功能正常对照组初诊BNP均数无差别。对比7例患者初次BNP及复查BNP两样本均数t检验, P<0.05, 认为7例患者初次检查BNP与复查BNP均数有差异, 见表1~2。

3 讨论

最早在1988年, 日本学者Tetsuji Sudoh首次从猪的大脑内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利钠、利尿、降压和扩血管作用的多肽, 命名为脑钠肽或称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2]。以后的研究表明, 包括BNP在内的一组多肽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产生 (ANP、BNP、CNP、DNP、VNP和Urodilatin等) , 称为利钠肽 (NP) 家族。其功能是维持循环系统的容量、渗透压和压力调节的稳态。BNP主要储存于心室肌中, 其分泌量的多少随心室充盈压的高低变化波动。作为判断心功能衰竭的指标, BN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最早在2001年ESC慢性心力衰竭指南[3], 继而在美国2005年ACCAHA慢性心力衰竭指南[4]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推荐。在我国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5]和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1]也推荐将BNP和NT-pro BNP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影响正常人血BNP水平的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肥胖和肾功能。列入观察组的7例患者心衰诊断明确, 7例患者初次检查BNP与心功能正常均数无差别, 提示观察组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BNP无明显增高。而观察组患者的初次BNP及复查BNP具有统计学差异, 提示观察组急性左心衰患者24h复查BNP较入院升高。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 考虑有以下可能性: (1) 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短, 发病后得到及时处理; (2) 7例患者既往无慢性心衰病史。而存在神经体液因子代偿机制未发生时, 心衰已得到纠正或部分缓解的可能性, 故BNP无明显升高或仅仅轻度升高; (3) 7例患者复查BNP对比初诊BNP升高, 推测BNP升高与时间相关升高曲线存在, 随着心衰发生开始逐渐升高, 当然BNP升高应受多种因素影响, 故如果就诊时间短的话, 有BNP无明显升高的可能性。另外, 不排除存在部分患者个体差异存在。

因此对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的诊断, 应从多方面综合判断, 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患者单纯根据BNP无明显增高排除急性左心衰竭似乎是武断的, 应警惕BNP正常的急性左心衰竭。比较稳妥的办法可从病史、查体、心脏彩超、胸片、BNP或NT-pro BNP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另外, 对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多次复查BNP有辅助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初诊B型利钠肽 (BNP) 正常排除急性左心衰竭的特异性。方法 筛选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7例, 其BNP正常或轻度升高患者列入观察组, 入院急查BNP, 24h复查BNP。随机选取2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BNP正常患者列入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初诊BNP与对照组初诊BNP均数无差别。观察组初次检查BNP与复查BNP均数有差异。结论 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患者单纯根据BNP无明显增高排除急性左心衰竭是武断的。

关键词:B型利钠肽,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198-208.

[2]Mukoyama M, Nakao K, Saito Y, et al.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 novel cardiac hormone[J].Lancet, 1990, 335:801-802.

[3]Remme WJ, Swedberg K.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J].Eur Heart J, 2001, 22:1527-1560.

[4]ACC/AHA 2005 Guideline Update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J].Circulation September 20, 2005.

B型利钠肽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 0 0 9年1月~2010年4月期间在我院内科系统住院治疗的PTE患者5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8±18)岁。所有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诊断证实,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并根据指南将患者分为大面积PTE组(19例)、次大面积PTE组(19例)及非大面积PTE组(20例)。所有患者均除外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近期手术等可能影响NT-pro BNP浓度的病史。另收集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58例作为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6例)。

1.2 方法

1.2.1 检测仪器及试剂

检测仪器:罗氏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罗氏公司);检测试剂:NT-pro BNP检测试剂(批号:18094101,罗氏公司)。

采集标本的处理及保存受试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置于非抗凝试管中,静置30min,3000 r/min离心3min。

1.2.3 超声心电图检查

所有受试者在采血当日均需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左心功能不全并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各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变量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非大面积PTE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但次大面积及大面积PTE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大面积PTE组,且大面积PTE组NT-pro BNP又明显高于次大面积PTE组。见表1。

3 讨论

PTE患者根据不同的栓塞面积会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非大面积PTE通常推荐抗凝治疗;次大面积PTE建议抗凝治疗或溶栓治疗;但对于大面积PTE由于危及生命,应尽快给予溶栓治疗。心脏超声检查是一项评价心脏功能的很好的工具,能够较正确地判断PTE时是否出现了右心功能受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从而帮助判定PTE的面积,决定治疗方案。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很多医院受到患者入院时间、操作人员水平等主观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准确地给予患者检查,从而延误治疗。而NT-pro BNP作为HF定量标志物,不仅能够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还能够反映右室功能障碍的情况。当BNP在100~400 pg/ml时,可能由肺部疾病、右心衰竭、PTE等情况引起[3,4,6,7,8,9]。Kucher等人对血浆BNP浓度与PTE患者的预后进行了研究,发现在73例急性PTE中,出现死亡、需要心肺复苏、机械通气、导管碎栓、药物溶栓、外科手术取栓等重症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临床良性过程的患者,提示NT-proBNP是一项简便、灵敏的评价PT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1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非大面积PTE组比较,#P<0.05,##P<0.01;与次大面积PTE组比较,△P<0.05,△△P<0.01。

我们研究发现次大面积和大面积PTE时,患者NT-proBNP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非大面积PTE组,且患者NT-proBNP的水平与栓塞面积直接相关,面积越大,NT-proBNP的水平越高。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次大面积PTE组,尽管其超声心动图反映RVEDD尚在正常范围,但其NT-pro BNP水平已经出现明显的增高,可见NT-pro BNP在评价右心功能方面是较超声心动图更为灵敏的指标。由此我们推断,NT-pro BNP的水平可以灵敏地反映PTE患者的栓塞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反映其预后,可用于指导治疗的一项简便、灵敏的工具。

目前对右心功能衰竭的分期参照左心功能不全,分为A、B、C、D 4个阶段。阶段A:有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的高危因素如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病变等,但无右心器质性改变或HF症状;阶段B:出现右心功能受损或右心器质性改变,但无右心功能衰竭症状;阶段C:右心功能衰竭且有HF症状;阶段D:难治性右心功能衰竭且需特殊治疗干预措施,如合并接受了最大剂量药物或介入手段或外科手术治疗后,静息状态下仍有显著右心衰竭症状,难治性恶性心律失常。NT-pro BNP的水平可能在A或B阶段即有明显的变化,早于患者的感知及一些无创性检查手段,如超声心动图。

目前国内对NT-pro BNP水平与右心功能衰竭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在急性PTE领域。我们仅针对PTE可能导致的右心功能障碍做了初步的观察,NT-pro BNP能否预测PTE导致的右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作为评估右心功能衰竭治疗疗效的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Hunt SA,Baker DW,Chin M H,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an d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adult;executive summary 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t o revise the1995guidelines for the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endorsed by the Heart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J].Circulation,2001;104(24):2996~3007

[2] 郭玮,吴炯,张春燕,等.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在心功能分级中的作用.中国临床医学,2009;16(2):321~324

[3] 伍树芝.血清NT-pro-BNP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检验医学,2010;25(10):753~755

[4] 刘梅颖.2008BNP中西方专家共识高峰论坛会议纪要.中国医药导刊,2008;10(6):928~930

[5] 李福坤,王刚,朱一堂,等.肌钙蛋白I(cTnI)、钠尿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0):1767~1768

[6] Bag gish AL,van Kimmenade RR,Pinto Y,et al.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class versus amino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for acute heart failureprognosis[J].Biomarkers,2010;15(4):307~314

[7] Mohammed AA,Januzzi JL Jr.Natriuretic peptide guided hear t failuremanagement[J].Cur r Clin Pharmacol,2009;4(2):87~94

[8] Allanore Y,Meune C.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the newcorner stone of cardiovascular assessment in systemic sclerosis[J].Clin ExpRheumatol,2009;27(3Suppl54):59~63

[9] Januzzi JL Jr,Chen Tournoux AA,Moe G.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 testing for the diagnosis or exclusion o f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acute symptoms[J].Am J Cardiol,2008;101(3A):29~38

B型利钠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

选择2 0 0 8年1 0月至2 0 0 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以呼吸困难为临床症状的患者。入选标准:患者主诉呼吸困难, 客观表现为呼吸频率>25次/分, 呼吸深度及节律异常, 可伴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外伤、过敏、中毒因素引起的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诊断标准:根据Framinghams标准及患者就诊过程中所有的临床资料, 由2名不知情的心内科医生协商做出呼吸困难的病因诊断。心功能按美国心脏病协会 (NYHA) 方法分级, 其中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难归于CHF。

1.2 一般资料

符合上条件的患者共128例, 其中CHF 62例, 非CHF 66例。CHF组男性38例, 女性24例;平均年龄 (66.8±16.1) 岁。非CHF组男性39例, 女性27例;平均年龄 (6 7.0±1 5.4) 岁。两组性别、年龄大体相似。

1.3 血BNP的测定

采集患者入院24小时内外周静脉血, 保存在EDTA试管内, 采用免疫荧光电化学方法进行测定。以BNP>100pg/ml定为阳性。

2 结果

CHF组血BNP平均水平为 (61 2±3 35) pg/ml, 阳性5 7例 (9 1.9%) ;非C H F组为 (4 5±3 0) p g/m l, 阳性6例 (9.1%) 。CHF组血BN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非CHF组。3讨论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症状, 由于原因复杂而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同原因的呼吸困难治疗原则相差很大, 所以正确的鉴别诊断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BNP测定简便、快捷, 对CHF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正常状态下BNP在心室储备很少, 轻度的心室负荷增加即可使它合成增加。心功能不全时, 随着心室舒张末压和室壁张力升高, 心肌细胞分泌BNP增多, 血BNP水平也升高。尿钠肽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促进血管松弛, 降低血浆肾素和醛固酮的浓度, 从而在容量负荷过多、左心室室壁张力增加的时候产生利钠、利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的效应。这成为左室功能障碍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 成为临床上心衰诊断、鉴别的重要手段[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结果, 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 有时难以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相鉴别。血BNP水平的测定是心力衰竭诊断鉴别的一项敏感性、特异性指标。值得注意的是, BNP水平升高虽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诊断不能明确时考虑心衰, 但不能独立应用于确诊或排除心力衰竭[2]。

参考文献

[1]Nieminen MS, Bohm M, Cowie MR.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heart failure:the task force on acute heart failur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J].Europ Heart J, 2005, 26:384-416.

B型利钠肽 篇5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 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房颤患者共71例。根据临床症状与心电图诊断房颤。所有入选患者房颤发作时间≥12个月;未行抗凝治疗。排除标准:年龄≥80岁;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史;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分级≥Ⅱ级) ;血浆BNP水平升高的其他疾病 (如: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 进行全面的病史收集、体格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 发现左房血栓患者34例, 无左房血栓患者37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2 m L, 置于抗凝管内, 室温静置30 min后, 以1250×g离心15 min, 分离血浆, 将标本置于零下80℃保存待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NP。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 计量资料比较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2.2 两组BNP水平比较

左房血栓组的血浆BNP水平高于无左房血栓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128.8, P=0.05, 见表2。

3 讨论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常与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存在, 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 其诱发的严重并发症是脑卒中及血栓[2,3]。抑制血栓的形成, 预防栓塞性卒中事件, 是治疗房颤的目标之一[4]。因此, 我们临床中迫切需要一种预测指标, 预测房颤的进展、血栓的形成, 以及评估房颤治疗的疗效。本研究证实, 慢性房颤患者中合并左房血栓者BNP水平较高, BNP能够预测房颤患者的左房血栓的形成危险, 这对于慢性房颤患者的危险评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美国心脏内分泌研究小组研究证实[5,6], 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 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BNP分泌的主要条件。本临床研究已经证明房颤患者BNP水平增高, 国外相关[7]实验研究推测其可能机制是:在房颤患者中, 心房产生BNP, 引致心房炎症反应、高频率的心房肌细胞收缩, 导致BNP增高。

临床上我们可以对BNP水平高的慢性房颤患者, 尽早明确诊断左房血栓[8], 规范化应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和发展, 减少脑卒中等并发症;与此同时, 我们还可以用BNP指标, 来评估慢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

摘要:对71例慢性房颤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分为左房血栓组和无左房血栓组,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BNP水平。结果左房血栓组的血浆BNP水平高于无左房血栓组 (89.9±13.5) ng/L对 (54.8±12.6) ng/L。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预测慢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指标。

关键词:B型利钠肽,血栓,房颤

参考文献

[1]Martinez-Rumayor A, Richards AM, Burner JC, et al.Biology of the natriuretic peptides[J].Am J Cardiol, 2008, 101 (3A) :3-8.

[2]Panel of China Expert Consensu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Tpro BNP.China expert consensu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Tpro BNP[J].Chin J Cardiovasc Res, 2011, 9 (6) :401-408.

[3]NT-pro 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小组.NT-pro 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1, 9 (6) :401-408.

[4]Iskesen I, Eserdag M, Kurdal AT, et al.Preoperative NT-pro BNP levels:a reliable parameter to estimate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oronary artery bypass patients[J].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1, 59 (4) :213-216.

[5]Wachter R, Lahno R, Haase B, et al.Natriuretic peptides for the detec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 bral ischemia-the Find-AF Study[J].PLo S One, 2012, 7 (4) :e34351.

[6]Solheim E, Off MK, Hoff PI, et al.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 at long-term follow-up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a marker of reverse atrial remodelling and successful ablation[J].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 2012, 34 (2) :129-136.

[7]Hijazi Z, Oldgren J, Andersson U, et al.Cardiac biomarkers 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a randomized evaluation of long-term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RE-LY) substudy[J].Circulation, 2012, 125 (13) :1605-1616.

B型利钠肽 篇6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证型,B型利钠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顺序入选2007年3月至2009年9月我院符合Framingham诊断标准的CHF住院患者90例, 男56例, 女34例, 年龄42~83 (平均63.56±8.60) 岁。基础心脏病分别为冠心病43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35例, 心肌病12例。按纽约心脏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34例, III级40例, Ⅳ级16例。排除急性心包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严重肝肾疾病及3个月内有过急性心肌梗死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分为7组:心肺气虚组15例, 气阴两亏组18例, 心肾阳虚组17例, 气虚血瘀组21例, 阳虚水泛组13例, 痰饮阻肺组15例, 阴竭阳脱组6例 (此组因样本数太少, 未纳入统计分析) 。

注:表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1

注:表示与正常比照组比较**P<0.01;表示与心肺气虚证组比较#、##P<0.05、0.01;表示与气阴两亏证组比较△△P<0.01;表示与心肾阳虚证组比较▲、▲▲P<0.05、0.01;表示与气虚血瘀证组比较☆☆P<0.01

另设对照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40~81 (平均60.43±6.98) 岁, 经详细体检及胸透、心电图、血、尿、粪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等理化检查, 评定无心、脑、肝、肾、肺和内分泌等主要脏器、系统的疾病。各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在安静状态下休息20min, 抽肘静脉血3m L, 待自然凝固后在1h内3000rpm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 于-20℃冰箱保存待测。应用酶联免疫标记法 (ELISA) 测定血清BNP浓度, 试剂盒美国ADR公司提供, 试剂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和<15%。BNP-32最低检测值为10~30pg/m L。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慢性心力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B型利钠肽的比较 (表1)

2.2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的关系 (表2)

2.3 NYHA心功能分级与BNP的关系 (表3)

3 讨论

BNP是心室肌细胞分泌的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利钠肽激素 (natriuretic peptide) [2], 在心室壁张力升高时大量释放入血, 主要反映心室的负荷, 能敏感特异地反映左室功能情况, 是心室功能障碍的特异敏感指标。国内外多项研究[3~5]均证实在心室功能减退时BNP的浓度明显增高, 肯定了BNP在诊断心力衰竭中的价值。赵雪燕等[5]研究发现, 左心衰竭组NYHA分级II、III、Ⅳ级患者的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0.001) , 而心功能Ⅰ级者无统计学意 (P>0.05) 。随患者NYHA心功能程度的加重, 血BNP水平呈逐级显著升高 (P均<0.001) 。赵丽等[5]对68例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发现, 随着左心室扩大的程度增加, BNP水平也随之增高, 与正常对照组对比, 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末径轻度扩大时, BNP水平已显著增高 (P<0.001) ;LVEDD≥60mm者较LVEDD<60mm者增高更显著。说明BNP是反映左室舒张末内径的敏感指标。

本研究观察了90例老年CHF患者血清BNP水平, 结果显示与健康老年人相比, 老年CHF的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 (P<0.01) 。表明BNP对CHF的诊断价值在老年人群中同样适用。且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 不同的心功能分级间差异显著 (P<0.01) , 可作为老年CHF心功能分级的参考。本研究表明:各中医证型组的血浆BNP水平均大于正常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各中医证型组的血浆BNP水平由高到低顺序为痰饮阻肺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气阴两亏证>气虚血瘀证>心肺气虚证, 心肾阳虚证组、阳虚水泛证组、痰饮阻肺证组均显著高于心肺气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气阴两亏证组 (P<0.01) , 且同一心功能级别的血浆BNP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NYHA III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在气虚血瘀证组与痰饮阻肺证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提示BNP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并有独立于心功能分级外的证型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77~85.

[2]Sudoh T, Kangawa K, Minamino N, et al.A new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orcine brain[J].Nature, 1988, 332:78~81.

[3]赵雪燕, 杨跃进, 张健, 等.B型利钠肽在诊断左心衰竭中的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17) :1165~1169.

[4]赵丽, 吴学思, 韩智红, 等.B型利钠肽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32 (1) :51~52.

B型利钠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入院的严重创伤患者中抽取60例, 男41例、女19例, 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 (45.82±9.76) 岁, ISS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16~42分, 平均评分 (25.81±7.64) 分。所有病例均于伤后24h内入院救治且ISS超过16, 年龄介于18~7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了解救治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所有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及病情相关处理, 并对其生命脏器、系统功能进行支持治疗。

1.2 方法

1.2.1 分组

此6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根据其ISS评分是否超过25各抽取出的30例患者总和。A组患者为ISS<25, 其中男20例、女10例, 年龄24~68岁, 平均年龄 (46.27±9.31) 岁, ISS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18~41分, 平均评分 (26.32±6.94) 分;B组患者为ISS≥25, 男21例、女9例, 年龄22~67岁, 平均年龄 (45.51±9.83) 岁, ISS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16~42分, 平均评分 (25.17±8.26) 分。经统计学检验,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和I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2 方法

对所有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进行抢救并予以与伤情相关的处理, 同时进行支持治疗, 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相关科室的具体治疗。对所有患者在入院后使用ISS评分, 并与第1、3、7天进行NT-proBNP水平检测, 记录各监测点的NT-proBNP值, 并对比使用统计学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NT-proBNP水平进行观察, 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病情况和预后情况与NT-proBNP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 可信区间95%, 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组间比较A组患者各时点的NT-proBNP水平均较B组患者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内比较, A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7d较3d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呈上升趋势, 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注:对两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第7天NT-proBNP水平与预后关系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两组患者第7天NT-proBNP水平与其机械通气时间呈现相关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对两组患者第7天NT-proBNP水平及其与预后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两样本之间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上创伤患者人数增多的同时, 病情也同样日益出现严重化趋向, 对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救治技术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判断对医务人员的救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且可以此预测患者的预后并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因此临床医师和诸多学者开始寻找能够客观反映患者伤情并与其预后有关联的影响因子。其中, NT-proBNP与B型利钠肽是proBNP分解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代表因子, 均为患者在心室舒张末期出现负荷增高时的分泌物质, NT-proBNP半衰期长而无生物活性, 因此常被作为实验室检测因子[3]。经多数学者研究表明, 该因子与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且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预判作用, 能够较为准确且动态的反应患者各时点具体病情, 对救治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

由本文研究结果同样可以看到, 严重创伤患者的伤情与其NT-proBNP水平紧密相关, 升高的NT-proBNP水平说明进一步恶化的伤情, 同时也提示其预后不佳。因此重伤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估患者状态, 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N末端B型利钠肽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从我院收治入院的严重创伤患者中抽取60例, 其中ISS (损伤严重度评分) <25的患者30例作为A组, ISS≥25的患者30例作为B组。在患者入院第1、3、7天进行NT-proBNP水平检测,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NT-proBNP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各时点的NT-proBNP水平均较B组患者低, 且A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呈上升趋势, 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第7天NT-proBNP水平与其机械通气时间呈现相关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的伤情与其NT-proBNP水平紧密相关, 升高的NT-proBNP水平说明进一步恶化的伤情, 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点关注, 同时也提示其预后不佳。因此重伤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估患者状态, 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价值。

关键词:N末端B型利钠肽,严重创伤,损伤严重度,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张茂, 钱安瑜, 巴立, 等.严重创伤患者早期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检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 (9) :966-970.

[2]钱安瑜.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变化及意义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0.

上一篇:严重创伤急诊下一篇:日语动词的分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