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利钠肽前体(精选7篇)
B型利钠肽前体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采用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12月收治,采用NT-proBNP诊断,并就结果与同期收集的100例对照组非心力衰竭的健康体检者相同检查指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NT-proBNP具重要价值,且对治疗后NT-proBNP下降速率进行评估,可为预后判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N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CHF)有较高致残和致死率,是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最终结果,对心功能早期正确诊断和评价,判断预后,可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1]。多项研究表明,血浆中含有的NT-pro BNP是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有效因子,本次分析选取心力衰竭病例,检测其NT-pro BNP水平,并就临床结果与非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NT-pro BNP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均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收缩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符合,男72例,女48例,年龄45-80岁,平均(77.8±2.9)岁。对照组为100例健康体检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46-81岁,平均(77.6±3.2)岁。患者均对本次实验项目检测知情同意,并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均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并检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就诊1h内,对静脉血标本进行抽取,对NT-pro BNP进行检测。检测NT-pro BNP方法:静脉采血3.5ml,3000r/min离心10min对血浆进行分离,用美国强生36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进口配套试剂检测NT-pro BNP水平并记录。就诊24h,对心脏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力衰竭与NT-pro BNP、LVEF的相关性。
1.3 指标观察
记录两组NT-pro BNP水平、LVEF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NT-pro BNP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心力衰竭发病比例,有研究表明,>65岁的老年人,患心力衰竭占6%-10%,如何对心力衰竭进行识别并诊断,如何分级危险性,如何对日常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并选取恰当药物治疗,如何对预后进行评估,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
NT-pro BNP由B型利钠肽前体(心脏心室肌细胞分泌)经酶切后产生,NT-pro BNP相比较BNP,有更稳定,更长的半衰期,可获得更为准确的测定结果。在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NT-pro BNP临床诊断价值已被众多文献肯定,并证实其对急慢性心力衰竭有预测作用,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但也有报道指出,年龄是NT-pro BNP对心力衰竭阈值诊断中的主要影响因素[3]。欧洲心脏病学会推荐阈值标准,即年龄<50岁,NT-pro BNP>450pg/ml;年龄50-75岁,NT-pro BNP>900pg/ml;年龄>75岁,NT-pro BNP>1800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研究以老年心力衰竭与非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及<60岁的对照组作研究对象,结果示年龄可显著影响NT-pro BNP,且在即往史方面,老年心力衰竭与非心力衰竭有较大差异,表明临床采用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时,需考虑年龄,并与体格、症状、病史检查结合[4]。
当前心血管学术界,心力衰竭预后预测为研究重点,近期有报道指出,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NT-pro BNP为独立预测因子,NT-pro BNP下降速率也为预测心源性事件的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NT-pro BNP在治疗后的下降速率,均为再住院、心源性死亡患者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在相关性方面,以NT-pro BNP在治疗后的下降速率最强。表明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对临床症状预后和转归进行评估时,NT-pro BNP在下降后的速率为有效指标,速率越大,可获得越理想的预后[5,6]。结合本次数据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选取病例NT-pro BNP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NT-pro BNP具有重要价值,对治疗后NT-pro BNP下降速率进行评估,可为预后判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2]陈琦玲,刘梅颜,胡大一.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N末端B型钠尿肽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1):27-29.
[3]关紫云,叶镜,蔡阳林,等.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指标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89-3691.
[4]张晶,傅向华,贾新未,李世强,谷新顺,刘君,吴伟力,范卫泽,姜云发,樊欣娜,魏庆民,薛玲.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脏安全性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
[5]焦薇,孙跃民,万征,黄灿亮.射血分数正常与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
[6]韦丙奇,张健,杨跃进.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浓度比较及其影响因素[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
B型利钠肽前体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CHF患者共95例;其中女43例, 男52例, 年龄46~78岁, 所患基础心脏病分别为:心脏瓣膜病26例 (27.4%) , 高心病28例 (29.5%) , 冠心病23例 (24.2%) , 扩张型心肌病14例 (14.7%) , 肥厚型心肌病4例 (4.2%) 。心力衰竭组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学会 (NYHA) 分级方法对心功能进行分级:心功能Ⅱ级者26例, 心功能Ⅲ级者47例, 心功能Ⅳ级者22例, 伴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除外。对照组为20例心功能正常者, 男10例, 女10例, 年龄45~76岁, 经临床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
1.2 方法
1.2.1血浆NT-pro BNP测定:
3组心力衰竭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1.0 m L, 离心分离血浆, 在Elecsys 2010上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测定NT-pro BNP, 试剂盒选用美国罗氏公司产品。测定范围为15~30000 pg/m L, 组内变异系数<5%, 组间变异系数<10%。
1.2.2超声心动图检查:
使用PHILIPS公司iu22型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3.5 MHz, 测量并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l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测量数据以 (±s) 表示, 2组间的显著性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浆NT-pro BNP水平、LVEDD、LVEF比较
3组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1)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和对照组的NT-pro BNP均数水平各不相同 (P<0.01) , NT-pro BNP水平在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逐级升高, 各组间差异显著 (P<0.01) ;LVEDD在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逐级升高, 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LVEF在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逐级降低, 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NT-pro BNP与LVEDD、LVEF的相关性
NTpro 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 (r=0.73, P<0.01) , 而与LVEF呈负相关 (r=-0.70, P<0.01) 。
3 讨论
1988年日本学者Tetsuji Sudoh首次从猪脑内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强力的利钠、利尿、扩血管和降压作用的多肽, 命名为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其功能是维持循环系统的容量、渗透压和压力调节的稳态。目前用于临床检测的BNP包括BNP和NT-pro BNP两种。当发生心力衰竭时, 左室收缩压及左室舒张压升高, 心肌细胞受到牵拉刺激, 促使NT-pro BNP大量合成和分泌释放[1,2]。BNP的半衰期短 (22 min) , 体外稳定性差, 而NT-pro BNP的半衰期较长 (120 min) , 体外稳定性强,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浓度较BNP高, 与BNP相比更有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 且在使用生物工程合成的BNP进行治疗时, 测定NT-BNP不受其干扰[3]。因此NT-pro BNP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敏感标志物, 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4]。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心力衰竭患者中, 血浆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 且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也显著升高 (P<0.01) ;NT-pro BNP水平在心功能Ⅱ级、Ⅲ级、IV级各组逐级升高, 各级之间平均水平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同时也显示NT-pro BNP水平随着LVEDD的增大而升高, 随着LVEF的降低而升高。本研究提示, CHF患者血中NT-pro BNP水平可用来评估CHF患者的左室功能, 其监测结果对诊断及判断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重要参考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95例CHF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3组, 选择心功能正常者20例做对照。分别测定4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结果 心力衰竭各组NT-proBNP水平、LVEDD高于对照组, LVEF低于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LVEF、LVEDD在4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或P<0.01) 。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 (r=0.76, P<0.01) , 而与LVEF呈负相关 (r=-0.68, P<0.01) 。结论 CHF组血浆NT-proBNP浓度高于对照组, 随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显著升高, 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NT-proBNP对于诊断及判断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利钠肽,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左室功能
参考文献
[1]Mueller T, Gegenhuber A, Poelz W, et al.Biochemical diagnosis of impair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aminoterminal proBNP (NT-proBNP) [J].Clin Chem Lab Med, 2004, 42 (2) :159-163.
[2]Vanderheyden M, Vrints C, Verstreken S, et al.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s a marker of heart failure:new insights from biochemistr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Biomark Med, 2010, 4 (2) :315-320.
[3]周玉杰.临床心血管疾病经典问答1000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00.
B型利钠肽前体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于山东省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 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7年制订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进行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在参考1993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基础上, 将其重新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 (A组) 、非脾肾阳虚 (B组) 两组。辨证分型判定至少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分别独立完成。患者一经入选即行CHF中医证型及NT-pro BNP、HCY测定。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或恶化≥1个级别时, 重新进行CHF中医证型及NT-pro BNP、HCY测定。所选病例中, 男55例, 女65例;年龄58~87岁, 平均 (66.67±10.53) 岁;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65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HTHD) 37例, 心肌病 (cardiomyopathy, CM) 8例, 心瓣膜病 (valvular heart disease, VHD) 10例;NYHAⅡ级35例、Ⅲ级45例、Ⅳ级40例。
1.2 心力衰竭的分级标准
Ⅰ级:患有心脏病, 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Ⅱ级: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 一般活动即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小于平时的一般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的症状。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即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
1.3 剔除标准
(1) 不符合入选标准、资料不全等影响判断者; (2) 精神病患者及不愿合作者; (3) 伴有心源性休克, 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以及有其他影响临床判定的疾病者; (4) 合并严重的肺、肝 (GPT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 、肾功能障碍, 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2]。
1.4 方法
住院患者于入院第2天晨空腹采血2 m L, 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60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血清肌酐 (Cr) 、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空腹血糖 (FPG) 水平。依据这些指标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的中医辩证分型, 分为脾肾阳虚型 (A组) 和非脾肾阳虚型 (B组) , 每组60例。入选患者于清晨空腹采血2管。一管EDTA-K2抗凝2 m L检测NT-pro BNP, 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仪 (试剂盒为该公司提供的专用试剂盒) 进行定量测定;另一管肝素钠抗凝检测HCY,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软件 (CS14.0) 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各生化指标比较
A组与B组患者在性别、年龄、Cr、TG、TC、HDL-C、LDL-C、FPG、BMI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HCY、NT-pro BNP水平比较
NT-pro BNP、HCY水平随CHF患者心衰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Cr:血清肌酐;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PG:空腹血糖;BMI:体重指数
注:与心功能Ⅱ级比较, aP<0.01;与心功能Ⅲ级比较, bP<0.01;NT-pro B-N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HCY:同型半胱氨酸
2.3 两组NT-pro BNP、HCY水平比较
A组患者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不同病因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射血分数下降、肺循环和 (或) 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比较高, 是目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据国外统计, 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5%~2.0%, 65岁以上可达6%~10%, 且在过去的40年中, 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3]。CHF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 作为一种进展性临床综合征, 已成为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和心脏病治疗的最后战场[4]。
注:与B组比较, *P<0.01;NT-pro BN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HCY:同型半胱氨酸
中医学认为CHF属“喘症”、“浮肿”、“支饮”、“心水”等范畴, 但由于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获得资料, 并依此资料为依据进行辨证分型, 证型辨证缺乏客观标准, 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随意性大, 导致辨证分型出现偏差, 临床结果难以重复操作。因此, 选择能够真正反映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指标, 对CHF中医证型辨证施治, 显得非常重要。CHF的辨证分型应该从单纯宏观辨证向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模式发展, 采用多方面的量化指标更为客观、更具有科学性[5]。
近年来, 许多研究表明BNP、NT-pro BNP水平与心脏舒张末期压力和左室张力的增高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能够精确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临床转轨预测的一项实验室指标, 并对CHF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客观价值[6]。二者虽然同属利钠肽家族, 有相同的生物学来源, 但二者的生物学效应和临床意义却不完全一样。这因为BNP半衰期比较短, 仅约22 min, 并且BNP的稳定性比较差, 而NT-pro BNP与BNP不同, 其半衰期比较长, 大约120 min, 且NT-pro BNP的稳定性比较强, 故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其水平较BNP高[7]。由于NT-pro B-NP具有半衰期长、浓度和稳定性比较高等特点, 故目前被公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心力衰竭检测指标, NT-pro BNP比BNP更能反映心室功能不全的情况[8]。NT-pro BNP水平的高低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 心力衰竭越重, 其NT-pro BNP水平越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脾肾阳虚型组与非脾肾阳虚型组相比, NT-pro BNP水平明显增高, 并且随着心衰级别的升高, NT-pro BNP水平也逐渐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 NT-pro BNP水平能够真实地反映CHF的病情进展情况, 它随着CHF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NT-pro BNP水平越高, CHF程度越重, 临床的危险性就越高, 提示CHF中医辨证分型可能由气虚证转化到阳虚证, 反映了NT-pro BNP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 为中医的辨证施治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减少了CHF中医辨证施治的人为因素, 更加客观辨证心力衰竭。
HCY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含硫基氨基酸, 是蛋氨酸转换成半胱氨酸的代谢途径中形成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 维持体内含硫氨基酸的平衡。近年来研究发现, 在CHF患者血浆中HCY水平增高[9,10,11], 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 CHF患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并提出其可能是一种新的导致CHF的危险因素[12]。虽然目前对HCY可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较少, 但学术界普遍认为HCY直接或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功能异常以及直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凋亡、代偿肥大, 心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生成增多, 并逐步发展为无症状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进而演变成临床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及心室重塑[13]。最新一项国外研究显示, HCY并不只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 而且还与其严重程度有关[14,15,16]。本研究结果与其报道一致, 随着心力衰竭分级的逐渐升高, HCY水平也逐渐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HCY水平可以准确反映CHF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及严重程度。当然, 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HCY水平与非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也说明了HCY水平能精确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心力衰竭的病情预后, 其水平升高对心功能有恶化作用。HCY可以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本研究显示, HCY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症状恶化而升高, 与国外Suhara等[17]文献报道吻合提示。提示HCY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来指导CHF的中医证型。
综上所述, NT-pro BNPT、HCY水平与CHF有很好的相关性, 并与CHF严重程度有关, 可以作为评估脾肾阳虚型CHF患者客观指标, 为CHF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性依据, 从而简化CHF中医症候的诊断标准, 使CHF的中医辨证少走弯路。
摘要:目的 探讨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患者与非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 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选取脾肾阳虚型患者 (A组) 与非脾肾阳虚型患者 (B组) , 各6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HCY水平, 并对两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NT-proBN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B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随着心力衰竭分级增加, 患者NT-proBNP、HCY水平也逐渐增加,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NT-proBNP、HCY可以作为评价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性指标, 并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B型利钠肽前体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1年1~12月我院ICU患者共139例,均符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版)中提出的ICU收治范围。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及恶性肿瘤,并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上腺素激动剂等可影响NT-proBNP水平的药物。139例患者中男77例,女62例;年龄12~91(58.86±19.8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ICU即抽取静脉血,采用美国Roche公司提供的NT-proBNP试剂盒,应用Elecsys 2010免疫分析系统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测定NT-proBNP 水平,NT-proBNP水平<125pg/ml视为正常。并在入ICU后1h内进行血常规、急诊生化、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24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2结果
2.1 血浆NT-proBNP水平
所有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91例和死亡组48例。存活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993.49±1082.38)pg/ml,低于死亡组的(2518.85±2106.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00,P<0.0001)。
2.2 APACHEⅡ评分及ICU住院天数、病死率
所有患者按NT-proBNP水平分为A组(≤900pg/ml)和B组(>900pg/ml)。A组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ICU住院天数短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3 ROC曲线图
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之间进行判别分析,其判别系数分别为0.764及0.867。见图1。
2.4 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421,P=0.005,按a=0.05认为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3讨论
APACHEⅡ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危重患者评估方法,由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3部分组成,能较可靠地预测群体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和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APACHEⅡ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值越高,病情越重,死亡风险越大,其可靠性及实用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4,5,6,7]。
NT-proBNP是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直线N端多肽,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且只有在左心室的牵张和室壁张力对其释放进行基础调节时才会分泌[8],心肌缺血、低氧以及激素分泌等均可引起NT-proBNP的合成与分泌增多,且分子质量大,半衰期长,其生物半衰期为70~120min,血浆中水平较稳定,主要通过肾组织清除。很多研究表明,危重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力衰竭时由于心室壁张力过度增高、心室容量过度扩展、心室腔扩大等因素导致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脓毒血症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和内毒素,对心脏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脓毒症心肌损害;同时,由于易合并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肺血管阻力显著增加,有可能发展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这也可能使NT-proBNP释放增加。另外,骆金玺等[9]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在亚急性期BNP水平明显下降,可能与脑卒中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律不齐等有关[10],而正常人血浆NT-proBNP水平与BNP基本一致,考虑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亦会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浆NT-proBNP水平能独立预测危重症患者的预后。Hoffmann等[11]发现,当脓毒血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1400pmol/L时,病死率提高3.9倍,认为NT-proBNP可作为重度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判定的实验室指标。Kotanidou等[12]发现,无心脏疾病的危重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明显升高,且死亡组高于存活组,认为血浆NT-proBNP水平能够独立预测危重症患者的预后。Varpula等[13]研究发现,在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认为NT-proBNP可成为脓毒血症病死率有意义的预测指标。而在本研究中,通过统计发现: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当血浆NT-proBNP水平>900pg/ml时,危重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住院天数明显升高,病死率亦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的AUROCC为0.764,略低于APACHEⅡ评分的AUROCC(0.867)。通过相关分析,笔者还发现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在预测危重病患者的存活、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血浆NT-proBNP水平的高低对预测患者APACHEⅡ评分、评估危重症患者的存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方面均有显著的意义,其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危重症患者的因素,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预测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评价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139例危重症患者入ICU即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在24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记录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危重症患者的存活、ICU住院时间等主要的预后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存活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993.49±1082.38)pg/ml,低于死亡者的(2518.85±2106.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组(NT-proBNP水平>900pg/ml)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NT-proBNP水平≤900pg/ml),ICU住院天数短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ROCC为0.764,其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等预后指标具有预测价值,其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B型利钠肽前体 篇5
1检测原理
以一株高特异性、高敏感性NT-proBNP单克隆抗体和另一株NT-proBNP多克隆抗体, 其中单克隆抗体为标记抗体, 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 结合链亲和素——生物系放大系统, 应用免疫金标层析技术, 检测人血中NT-proBNP的含量。
NT-proBNP是BNP激素原 (proBNP) 分裂后无活性的N端片段, 主要在心肌细胞受新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增高时由左心室分泌, NT-proBNP可用于评价心脏收缩功能不全以及舒张功能不全和心管壁阶段运动协调性, 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1];应用于早期发现心力衰竭患者, 并进行危险分层, 监测心力衰竭药物的疗效评估, 判断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区分心力衰竭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风险评估指标。
2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实验室评估
探讨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对心力衰竭诊断和心功能评估的作用。2500例健康人测定统计分分析显示, NT-proBNP正常参考值上限取第95百分位点为185pg/ml, 取第97.5百分位点为300pg/ml, 由于NT-proBNP在不同年龄段有显著差异, 故对样本分组进行参考值的报告, 见表1。临床判定值:参考罗氏 (Roche) 判定标准, 见表2。
阴性预测值>97%, 能判断呼吸困难患者是否患有心力衰竭。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的量化诊断:
3讨论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肌梗死存活者的增加,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 只有50%的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期超过4年, 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 50%的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疾病, 75%有高血压。
心力衰竭是一种主观感受, 心力衰竭 (HF) 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 (或) 充盈功能低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快速准确评价心功能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无力导致运动耐量下降, 以及液体潴留导致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心力衰竭一方面表现为前向射血减少, 导致组织、器官缺血和缺氧, 另一方面后向淤血导致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水肿, 与此同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 (SNS) 。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 (RAAS) 和细胞因子激活, 代偿心脏功能下降和心脏射血不足, 同时由于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 心房利钠肽 (ANP) 和B型利钠肽 (BNP) 的分泌增加, 对外周阻力和容量负荷起一定的调节作用[2]。
proBNP是心房和心室合成的, 并且在第76位精氨酸切开后产生了无活性的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C末端的有活性的BNP。脑钠肽是一种神经多肽类激素, 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 具有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 可反映心室功能。病理状态下, 如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增加时, 引起心室尤其是左心室BNP大量分泌, BNP、NT-pro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力衰竭疗效评价及HF患者预后评估方面日益受到关注。
正常人体内存在少量NT-proBNP, 主要维持心脏组织微循环稳定, 调节心肌间质纤维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 参与调节体循环血压及水盐平衡。NT-proBNP检测可为早期发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从而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的早期干预治疗, 随着病情好转, 部分受损心肌细胞功能有所恢复, 释放的NT-proBNP随之减少, 血浆NT-proBNP浓度下降, 因此NT-proBNP亦可用于疗效的判断。
放免和ELISA法检测钠尿肽已经发展并广泛做为标志物用于临床, 特别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效果监测[3]。在心功能受损时, NT-proBNP增高的比例及绝对值均超过BNP, 因此作为早期心功能损害的标志, NT-proBNP可能更为敏感。NT-proBNP可以用于以下的诊断目的:提示左心室功能不全的预后;心源或非心源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血清和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还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疗效以及心肌重塑的评估。脑利钠肽是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无损伤性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1]王贵亮, 崔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型脑利钠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10) :1007.
[2]乔薇, 张小平, 钱端, 等.B型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心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7, 21 (3) :141-143.
B型利钠肽前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来英德市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295例, 入院时症状表现为心力衰竭患者或呼吸困难的患者, 其中男176例, 女119例, 年龄33~78岁, 平均63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衰症状或相关表征, 经临床及胸片、血气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后被确诊为心力衰竭, 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分级标准, 分为4组。选健康对照组50例, 经相关检查均排除有心脏和肺部疾病。
1.2 仪器及试剂
采用罗氏Elecsys2010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抽取3 mL静脉血于肝素钠抗凝管送检, 收标本后2 h内检测完并发报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多组间计量资料相互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力衰竭各组及对照组血浆NT-proBNP含量见附表。各组间进行方差分析,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血浆NT-proBNP是由BNP原裂解产生, 同时生成BNP, 前者血浆中浓度更高也更加稳定, 因此临床上以NT-proBNP浓度代表BNP水平[1]。2009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指南中再次肯定了血浆BNP、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地位, 并提出作为生物学指标[2]。Gustasson等[3]对367例怀疑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在LVEF≤40%和≤30%患者血浆NT-proBNP的ROC的AUC分别为0.87和0.93, 以125 pg/mL (<75 y) 为切点, LVEF≤40%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46%,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5%、99%, 而LVEF≤30%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56%, 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100%, 当以450 pg/mL (>75 y) 为切点时, 诊断率也与以125 pg/mL为切点的相当, 说明以NT-proBNP<125 pg/mL为参考值能有效地排除心力衰竭。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的准确性是在于它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 从而反向地提高了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率。本研究结果显示, 健康对照组的NT-proBNP水平为 (79.03±44.63) pg/mL, 最高值基本与125 pg/mL阴性水平切点相同, 这说明以小于125 pg/mL水平来排除心力衰竭可作为本地区的一参考切点, 这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筛查或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预示价值。
虽然NYHA心功能分级可反应CHF的严重程度, 但其主观性强, 干扰因素较多, 特别是对于有活动障碍的患者无法进行心功能评估, 而血浆NT-proBNP指标不受该条件的影响, 是心功能分级的另外一种有效手段。肖红英等[4]报道血浆脑钠肽水平能较好的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状态, 对心力衰竭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许多的研究也表明NT-proBNP水平的检测, 能够客观精确地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 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 (LVEF) 、A~D分期三者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5]。本研究结果显示,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患者, 且Ⅰ、Ⅱ、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NT-proBNP依次递增, 5组间方差分析具有明显差异性。可见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会升高, 且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不同而异, 心力衰竭越严重水平升高就越明显。以上结果表明:血浆NT-pro BNP水平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心功能分级的一个客观指标。
有许多研究表明NT-proBNP可用于对心力衰竭预后评估。Fisher的发现NT-proBNP高于中值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一年为53%, 相比之下低于中值的患者死亡率为11%[6]。Duckelmann等[7]对253例CHF患者随访, NT-proBNP大于2512 pg/mL的患者在随访6个月、12个月以及结束时的失代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死亡等复合终点发生的风险明显比NT-proBNP小于1534 pg/mL的患者高。周汉芳[8]等也报道, 患者NT-proBNP水平高, 则HF预后差。本研究也跟踪随访了一些病例, 发现有10多例NT-proBNP大于2500 pg/mL, 在未来的半年内要再次入院治疗或死亡, 另有20多例水平在1200~2500 pg/mL之间的病例在过去一年还没发现由于心衰而死亡的病例。这也部分说明血浆NT-proBNP水平是死亡和早期再住院的强力预测因素, 是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摘要: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浓度水平,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英德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295例, 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组, 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 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浆NT-proBNP浓度, 统计学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各级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随心衰的程度加重而增加, 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血浆NT-proBNP在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力衰竭,NT-proBNP
参考文献
[1]聂晶, 张晓君, 熊静芳.N末端脑钠肽原检测对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疗效的评价[J].医药导报, 2008, 27 (7) :799-800.
[2]Remme WJ, Swedberg K.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artfailure[J].EurHeart J, 2001, 22 (17) :1527.
[3]Gustasson F, Farand SH, Badskjer J, et al.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performance of N-terminal proBNP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heart failure[J].J Card Fail, 2005, 11 (5supp1) :15-20.
[4]肖红英, 王小刚.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定量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1, 3 (5) :65-67.
[5]Seino Y, Ogawa A, Yanmashita T, et al.Application of NT proBNP and BNP measurements in cardiac care:a more discerning marker for the detection and evalution of heartfailure[J].Eur J Heart Fail, 2004, 6:295-300.
[6]Fisher C.NT proBNP Predicts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Heart, 2003, 89:879-881.
[7]Duekelm ann C, Mitterm ayer F, Haider DG, et al Asymme tridimethy larginineenhances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llul'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7, 27:1-7.
B型利钠肽前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参照Framingham诊断标准[3]。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岁;病程>3个月;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Ⅳ级患者。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肺系疾病史且急性发作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严重内分泌疾病患者;心瓣膜疾病、心包疾病、限制性(浸润性)心肌病、梗阻性心肌病、心肌炎等;精神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一般资料
共入选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8例,女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冠心病27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肺心病1例;年龄(74.5±9.1)岁;男14例,女16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12例。对照组30例,其中冠心病27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年龄(76.5±7.1)岁;男14例,女16例;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6例。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发病当日及15 d后采用真空EDTA抗凝管抽取2 mL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浓度;评价心功能分级采用GE公司VIVID-I超声心动仪;采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标准方法行心脏相关指标测量: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行超声检查,经心尖四腔心切面,以二维的改良Simpson法测射血分数(EF)。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NT-proBNP浓度、EF、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两组NT-proBNP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F、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心衰合剂组方为党参、黄芪、桑白皮、葶苈子、猪茯苓、泽兰、车前子。如脾虚明显者加用白术;血瘀明显者加用丹参、红花、鬼箭羽;阴虚者加用麦冬、五味子等;肺部感染者加鱼腥草、浙贝、黄芩等;纳差者加鸡内金、半夏曲、炒莱菔子等;大便干燥者加瓜蒌、生白术、熟军等;便溏者加苍术、白术。已有基础的实验研究证明,心衰合剂能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对改善心肌重塑有显著效果。病理形态学观察,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左室心肌细胞水肿、肥厚减轻,肌纤维断裂处炎症较轻,细胞排列较整齐;肝脏微血管扩张,瘀血较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减少;肺间质水肿、瘀血明显好转[4]。也有临床研究证实[5],心衰合剂对心衰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中医症状的作用。
目前认为血浆脑利钠肽(BNP)测定有助于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血浆高水平BNP预示严重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的发生。血浆BNP水平下降提示预后改善。NT-proBNP是BNP激素原分裂后没有活性的N-末端片段,比BNP半衰期更长、更稳定,其浓度可反映短暂时间内新合成的而不是贮存的BNP释放,因此更能反映BNP通路的激活[6]。本研究是首次对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影响的研究,经研究后发现在西药标准治疗基础之上加用心衰合剂可以明显降低NT-proBNP浓度,但EF和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以及病人病情较重有关,但却说明NT-proBNP较EF和NYHA敏感性更高,提示NT-proBNP是一个很好的评价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的指标。
摘要:目的 观察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60例,按Framingham诊断标准进行评估,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西医标准治疗心衰基础上加用心衰合剂;对照组仅用西医对心衰的标准治疗。治疗15d后重新评价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EF)以及NT-proBNP浓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分级、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较EF和心功能分级敏感性更高,是一个很好的评价中药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的指标。
关键词:心衰合剂,心衰,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
参考文献
[1]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5Update[M].Dallas,TX: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1-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8):450.
[3]Mckee PA,Castell WP,Mcnamara PM,et al.The natural history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The Framingham study[J].N Engl JMed,1971,285(26):1441.
[4]张友堂.心衰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
[5]张莹.郭维琴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及心衰合剂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B型利钠肽前体】推荐阅读:
N端B型利钠肽前体05-20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10-22
脑利钠肽前体11-11
B型利钠肽08-01
重组人B型利钠肽论文10-04
B型利钠肽的研究近态09-06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09-12
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08-18
末端脑钠肽前体05-24
血清脑利钠肽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