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2024-10-22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精选7篇)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篇1

心力衰竭属于慢性进行性病变之一, 临床上虽然有相关的检测指标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但是对其预后的评估指标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有利于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防治措施的实施, 对延缓病程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通过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群进行对比研究, 旨在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在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现进行如下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选取8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人员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进行测定。其中研究组男45例, 女35例;年龄:60~80 (75.8±3.1) 岁;病因:心肌梗塞38例, 心肌炎12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 冠心病12例;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 Ⅲ级40例, Ⅳ级25例。80患者均确诊为慢性心衰, 排除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可能[2]。对照组男40例, 女40例;年龄:60~80 (75.5±3.4)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比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人员均在入院当天行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检测;研究组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 在出院时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的检测, 根据患者检测值是否正常进行组间比较。

1.2.2 检测方法

(1) 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Ge vivid7) 进行, 由未参与本次研究的、具有相关检查临床经验的超声医师进行检查, 同时测定并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2)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的检测采用由美国进口的免疫层析检测仪 (Nano Checker710) 进行固相免疫层析法的测定, 对其检测的水平进行观察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内径的比较上,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研究组治疗后组内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组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内径分析的比较上, P<0.05, 具体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诊断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结合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 诊断结果与临床实际病情存在有较大的差异, 常会发生诊断过度及不足的情况[3]。根据临床结果显示[4], 此类诊断方式对中度和重度心衰的确诊率较高, 在对轻度心衰的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在合并多种脏器衰竭的老年患者中, 因为其不具有典型的症状, 临床确诊的难度大。通过对本文研究数据的分析可得, 患者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上升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呈现出下降趋势, 提示其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一直是临床对心功能检测的有效手段, 因为其安全性高, 对患者的损伤小, 但此类检查极易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 并会受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影响, 且不适用于重症不能搬动的患者的检测。因此, 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利于开展使用。

利钠肽属于多肽的一种类型, 主要由左心室产生, 在左心室压力上升及容量负荷增加时, 其分泌量会增多, 对心脏功能可进行良好的反馈。利钠肽的前体可经蛋白酶的水解作用进行裂解, 失去生物活性形成N末端B型利钠肽, 保留生物活性即形成脑利钠肽。脑利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水平的上升已经被医学界公认为心衰诊断的客观指标, 其在临床对心衰的诊断上取得较大的进展。N末端B型利钠肽的半衰期较长、浓度高、体外稳定性高、个体变异可能性低, 可在临床进行大范围的使用。John J V Mc Murray等学者研究发现[5], 心衰会因为发病原因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失代偿反应, 心室细胞对N末端B型利钠肽的分泌量也不同。心衰患者的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上升、左心室的扩大等均是心衰患者分泌N末端B型利钠肽的主要因素。

本文研究中心衰患者的N末端B型利钠肽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 且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内径的比较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说明了心衰患者中N末端B型利钠肽的分泌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的不同;且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心功能较轻, 其水平相对较低;提示其水平可作为患者治疗后的预后判断指标;但应注意其并不是心衰患者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会受到其他类型疾病、患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发生假阴性和假阳性, 临床在对其进行检测时还需对患者进行临床综合诊断[6]。

摘要:目的 探究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测定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比较两组人员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浆中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内径的比较上, P均<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老年心力衰竭,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世宏, 李敏, 许庆丽, 等.NT-pro BNP在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 (10) :889-890.

[2]陈炜.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2012年更新版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25 (11) :698-702.

[3]Son, C.-S., Kim Y.-N., Kim H.-S.et al.Decision-making model for early diagnosis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using rough set and decision tree approaches[J].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2012, 45 (5) :999-1008.

[4]Madias, J.E.Comparison of lead a VR“net QRS area”and“peak-to-peak amplitude”as indices of all limb electrocardiogram leads:Implic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follow-up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Medical engineering and physics, 2012, 34 (8) :1037-1040.

[5]John J V, Mc Murray, Stamatis Adamopoulos, et al.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12:The Task For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2012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HFA) of the ESC[J].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2, 33 (14) :1787-1847.

[6]Maisel A.Neath, S.-X., Landsberg J, et al.Use of procalcitonin for the diagnosis of pneumonia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dyspnoea:Results from the BACH (Biomarkers in Acute Heart Failure) trial[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 2012, 14 (3) :278-286.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纳入2011年1~12月我院ICU患者共139例,均符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版)中提出的ICU收治范围。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内分泌疾病及恶性肿瘤,并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上腺素激动剂等可影响NT-proBNP水平的药物。139例患者中男77例,女62例;年龄12~91(58.86±19.8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ICU即抽取静脉血,采用美国Roche公司提供的NT-proBNP试剂盒,应用Elecsys 2010免疫分析系统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测定NT-proBNP 水平,NT-proBNP水平<125pg/ml视为正常。并在入ICU后1h内进行血常规、急诊生化、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24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预后的预测准确率用分辨度来评价,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对其进行衡量。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 血浆NT-proBNP水平

所有患者按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91例和死亡组48例。存活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993.49±1082.38)pg/ml,低于死亡组的(2518.85±2106.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00,P<0.0001)。

2.2 APACHEⅡ评分及ICU住院天数、病死率

所有患者按NT-proBNP水平分为A组(≤900pg/ml)和B组(>900pg/ml)。A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ICU住院天数短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3 ROC曲线图

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之间进行判别分析,其判别系数分别为0.764及0.867。见图1。

2.4 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421,P=0.005,按a=0.05认为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3讨论

APACHEⅡ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危重患者评估方法,由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年龄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3部分组成,能较可靠地预测群体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和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APACHEⅡ评分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值越高,病情越重,死亡风险越大,其可靠性及实用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4,5,6,7]。

NT-proBNP是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直线N端多肽,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且只有在左心室的牵张和室壁张力对其释放进行基础调节时才会分泌[8],心肌缺血、低氧以及激素分泌等均可引起NT-proBNP的合成与分泌增多,且分子质量大,半衰期长,其生物半衰期为70~120min,血浆中水平较稳定,主要通过肾组织清除。很多研究表明,危重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力衰竭时由于心室壁张力过度增高、心室容量过度扩展、心室腔扩大等因素导致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脓毒血症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和内毒素,对心脏有毒性作用,可引起脓毒症心肌损害;同时,由于易合并低氧血症、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导致肺血管阻力显著增加,有可能发展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这也可能使NT-proBNP释放增加。另外,骆金玺等[9]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在亚急性期BNP水平明显下降,可能与脑卒中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律不齐等有关[10],而正常人血浆NT-proBNP水平与BNP基本一致,考虑脑卒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亦会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浆NT-proBNP水平能独立预测危重症患者的预后。Hoffmann等[11]发现,当脓毒血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1400pmol/L时,病死率提高3.9倍,认为NT-proBNP可作为重度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判定的实验室指标。Kotanidou等[12]发现,无心脏疾病的危重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明显升高,且死亡组高于存活组,认为血浆NT-proBNP水平能够独立预测危重症患者的预后。Varpula等[13]研究发现,在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中血浆NT-proBNP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认为NT-proBNP可成为脓毒血症病死率有意义的预测指标。而在本研究中,通过统计发现:死亡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当血浆NT-proBNP水平>900pg/ml时,危重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住院天数明显升高,病死率亦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的AUROCC为0.764,略低于APACHEⅡ评分的AUROCC(0.867)。通过相关分析,笔者还发现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在预测危重病患者的存活、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血浆NT-proBNP水平的高低对预测患者APACHEⅡ评分、评估危重症患者的存活、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预后指标方面均有显著的意义,其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危重症患者的因素,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预测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评价危重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139例危重症患者入ICU即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在24h内进行APACHEⅡ评分,记录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危重症患者的存活、ICU住院时间等主要的预后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存活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为(993.49±1082.38)pg/ml,低于死亡者的(2518.85±2106.4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组(NT-proBNP水平>900pg/ml)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NT-proBNP水平≤900pg/ml),ICU住院天数短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ROCC为0.764,其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等预后指标具有预测价值,其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篇3

关键词:N端B型利钠肽前体,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CHF)有较高致残和致死率,是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最终结果,对心功能早期正确诊断和评价,判断预后,可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1]。多项研究表明,血浆中含有的NT-pro BNP是预测心力衰竭预后的有效因子,本次分析选取心力衰竭病例,检测其NT-pro BNP水平,并就临床结果与非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NT-pro BNP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均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收缩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符合,男72例,女48例,年龄45-80岁,平均(77.8±2.9)岁。对照组为100例健康体检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46-81岁,平均(77.6±3.2)岁。患者均对本次实验项目检测知情同意,并排除肝、肾功能异常者。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均行胸部X线片、心电图检查,并检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就诊1h内,对静脉血标本进行抽取,对NT-pro BNP进行检测。检测NT-pro BNP方法:静脉采血3.5ml,3000r/min离心10min对血浆进行分离,用美国强生3600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进口配套试剂检测NT-pro BNP水平并记录。就诊24h,对心脏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心力衰竭与NT-pro BNP、LVEF的相关性。

1.3 指标观察

记录两组NT-pro BNP水平、LVEF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NT-pro BNP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心力衰竭发病比例,有研究表明,>65岁的老年人,患心力衰竭占6%-10%,如何对心力衰竭进行识别并诊断,如何分级危险性,如何对日常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并选取恰当药物治疗,如何对预后进行评估,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

NT-pro BNP由B型利钠肽前体(心脏心室肌细胞分泌)经酶切后产生,NT-pro BNP相比较BNP,有更稳定,更长的半衰期,可获得更为准确的测定结果。在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NT-pro BNP临床诊断价值已被众多文献肯定,并证实其对急慢性心力衰竭有预测作用,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但也有报道指出,年龄是NT-pro BNP对心力衰竭阈值诊断中的主要影响因素[3]。欧洲心脏病学会推荐阈值标准,即年龄<50岁,NT-pro BNP>450pg/ml;年龄50-75岁,NT-pro BNP>900pg/ml;年龄>75岁,NT-pro BNP>1800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研究以老年心力衰竭与非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及<60岁的对照组作研究对象,结果示年龄可显著影响NT-pro BNP,且在即往史方面,老年心力衰竭与非心力衰竭有较大差异,表明临床采用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时,需考虑年龄,并与体格、症状、病史检查结合[4]。

当前心血管学术界,心力衰竭预后预测为研究重点,近期有报道指出,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NT-pro BNP为独立预测因子,NT-pro BNP下降速率也为预测心源性事件的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NT-pro BNP在治疗后的下降速率,均为再住院、心源性死亡患者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中在相关性方面,以NT-pro BNP在治疗后的下降速率最强。表明在临床治疗中,医师对临床症状预后和转归进行评估时,NT-pro BNP在下降后的速率为有效指标,速率越大,可获得越理想的预后[5,6]。结合本次数据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选取病例NT-pro BNP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NT-pro BNP具有重要价值,对治疗后NT-pro BNP下降速率进行评估,可为预后判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2]陈琦玲,刘梅颜,胡大一.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N末端B型钠尿肽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1):27-29.

[3]关紫云,叶镜,蔡阳林,等.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指标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89-3691.

[4]张晶,傅向华,贾新未,李世强,谷新顺,刘君,吴伟力,范卫泽,姜云发,樊欣娜,魏庆民,薛玲.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疗效和肾脏安全性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

[5]焦薇,孙跃民,万征,黄灿亮.射血分数正常与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8月于山东省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 按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7年制订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进行NYHA分级。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在参考1993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基础上, 将其重新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 (A组) 、非脾肾阳虚 (B组) 两组。辨证分型判定至少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分别独立完成。患者一经入选即行CHF中医证型及NT-pro BNP、HCY测定。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或恶化≥1个级别时, 重新进行CHF中医证型及NT-pro BNP、HCY测定。所选病例中, 男55例, 女65例;年龄58~87岁, 平均 (66.67±10.53) 岁;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65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HTHD) 37例, 心肌病 (cardiomyopathy, CM) 8例, 心瓣膜病 (valvular heart disease, VHD) 10例;NYHAⅡ级35例、Ⅲ级45例、Ⅳ级40例。

1.2 心力衰竭的分级标准

Ⅰ级:患有心脏病, 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Ⅱ级: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 一般活动即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小于平时的一般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的症状。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状态下即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

1.3 剔除标准

(1) 不符合入选标准、资料不全等影响判断者; (2) 精神病患者及不愿合作者; (3) 伴有心源性休克, 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以及有其他影响临床判定的疾病者; (4) 合并严重的肺、肝 (GPT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 、肾功能障碍, 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2]。

1.4 方法

住院患者于入院第2天晨空腹采血2 m L, 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60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血清肌酐 (Cr) 、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空腹血糖 (FPG) 水平。依据这些指标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对入选患者进行心力衰竭的中医辩证分型, 分为脾肾阳虚型 (A组) 和非脾肾阳虚型 (B组) , 每组60例。入选患者于清晨空腹采血2管。一管EDTA-K2抗凝2 m L检测NT-pro BNP, 采用德国Roche公司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仪 (试剂盒为该公司提供的专用试剂盒) 进行定量测定;另一管肝素钠抗凝检测HCY,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软件 (CS14.0) 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各生化指标比较

A组与B组患者在性别、年龄、Cr、TG、TC、HDL-C、LDL-C、FPG、BMI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HCY、NT-pro BNP水平比较

NT-pro BNP、HCY水平随CHF患者心衰程度的加重逐渐升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Cr:血清肌酐;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PG:空腹血糖;BMI:体重指数

注:与心功能Ⅱ级比较, aP<0.01;与心功能Ⅲ级比较, bP<0.01;NT-pro B-N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HCY:同型半胱氨酸

2.3 两组NT-pro BNP、HCY水平比较

A组患者血浆NT-pro BNP、HCY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3。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不同病因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射血分数下降、肺循环和 (或) 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比较高, 是目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据国外统计, 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5%~2.0%, 65岁以上可达6%~10%, 且在过去的40年中, 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3]。CHF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 作为一种进展性临床综合征, 已成为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和心脏病治疗的最后战场[4]。

注:与B组比较, *P<0.01;NT-pro BN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HCY:同型半胱氨酸

中医学认为CHF属“喘症”、“浮肿”、“支饮”、“心水”等范畴, 但由于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获得资料, 并依此资料为依据进行辨证分型, 证型辨证缺乏客观标准, 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随意性大, 导致辨证分型出现偏差, 临床结果难以重复操作。因此, 选择能够真正反映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指标, 对CHF中医证型辨证施治, 显得非常重要。CHF的辨证分型应该从单纯宏观辨证向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模式发展, 采用多方面的量化指标更为客观、更具有科学性[5]。

近年来, 许多研究表明BNP、NT-pro BNP水平与心脏舒张末期压力和左室张力的增高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能够精确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 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临床转轨预测的一项实验室指标, 并对CHF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客观价值[6]。二者虽然同属利钠肽家族, 有相同的生物学来源, 但二者的生物学效应和临床意义却不完全一样。这因为BNP半衰期比较短, 仅约22 min, 并且BNP的稳定性比较差, 而NT-pro BNP与BNP不同, 其半衰期比较长, 大约120 min, 且NT-pro BNP的稳定性比较强, 故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其水平较BNP高[7]。由于NT-pro B-NP具有半衰期长、浓度和稳定性比较高等特点, 故目前被公认为是比较理想的心力衰竭检测指标, NT-pro BNP比BNP更能反映心室功能不全的情况[8]。NT-pro BNP水平的高低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 心力衰竭越重, 其NT-pro BNP水平越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脾肾阳虚型组与非脾肾阳虚型组相比, NT-pro BNP水平明显增高, 并且随着心衰级别的升高, NT-pro BNP水平也逐渐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 NT-pro BNP水平能够真实地反映CHF的病情进展情况, 它随着CHF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NT-pro BNP水平越高, CHF程度越重, 临床的危险性就越高, 提示CHF中医辨证分型可能由气虚证转化到阳虚证, 反映了NT-pro BNP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 为中医的辨证施治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 减少了CHF中医辨证施治的人为因素, 更加客观辨证心力衰竭。

HCY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含硫基氨基酸, 是蛋氨酸转换成半胱氨酸的代谢途径中形成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 维持体内含硫氨基酸的平衡。近年来研究发现, 在CHF患者血浆中HCY水平增高[9,10,11], 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 CHF患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并提出其可能是一种新的导致CHF的危险因素[12]。虽然目前对HCY可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较少, 但学术界普遍认为HCY直接或间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功能异常以及直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凋亡、代偿肥大, 心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生成增多, 并逐步发展为无症状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进而演变成临床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及心室重塑[13]。最新一项国外研究显示, HCY并不只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 而且还与其严重程度有关[14,15,16]。本研究结果与其报道一致, 随着心力衰竭分级的逐渐升高, HCY水平也逐渐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HCY水平可以准确反映CHF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及严重程度。当然, 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HCY水平与非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着显著差异性, 也说明了HCY水平能精确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心力衰竭的病情预后, 其水平升高对心功能有恶化作用。HCY可以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本研究显示, HCY水平随心力衰竭的症状恶化而升高, 与国外Suhara等[17]文献报道吻合提示。提示HCY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来指导CHF的中医证型。

综上所述, NT-pro BNPT、HCY水平与CHF有很好的相关性, 并与CHF严重程度有关, 可以作为评估脾肾阳虚型CHF患者客观指标, 为CHF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性依据, 从而简化CHF中医症候的诊断标准, 使CHF的中医辨证少走弯路。

摘要:目的 探讨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患者与非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 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选取脾肾阳虚型患者 (A组) 与非脾肾阳虚型患者 (B组) , 各60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HCY水平, 并对两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NT-proBN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B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随着心力衰竭分级增加, 患者NT-proBNP、HCY水平也逐渐增加,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NT-proBNP、HCY可以作为评价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性指标, 并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篇5

1 B型脑利钠肽及N端脑利钠肽前体

B型脑利钠肽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p36.2, 其两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B型脑利钠肽基因转录后, 会生成pre-pro BNP, 并迅速裂解成为pro BNP, 并在随后裂解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型脑利钠肽和无生物学活性的N端脑利钠肽前体[3]。

B型脑利钠肽是天然神经激素, 其在人体中的分泌几乎只由心室肌细胞于心室压力超负荷和心室容量扩张时分泌。B型脑利钠肽的半衰期是23 min, 而N端脑利钠肽前体则可达到60~120 min。促进尿钠排泄、舒张血管以及利尿是B型脑利钠肽主要生物学活性, N端脑利钠肽前体虽然没有活性, 但其稳定性更高, 半衰期更长, 因此与B型脑利钠肽比较, 其更具有检验分析的优势。受体清除、多个器官被动清除以及中性肽链内切酶降解是B型脑利钠肽主要清除方式, 而个器官被动清除则是N端脑利钠肽前体的主要清除方式。此外, 肾脏对于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的清除是等效的。

2 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左室功能障碍患者中, 其B型脑利钠肽水平是升高的, 其还与NYHA心功能分级预后有关。相关研究显示, 在LVEF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中, 左室舒张末室壁压力与血浆B型脑利钠肽水平关系十分密切 (其值为0.887) , 故其能够成为舒张功能恶化的良好指标。

近年来, 许多系统的临床研究均证实了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1) 早期前瞻性大规模临床研究, 共收入患者1 596例, 参与中心有7例。最终被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共462例, 其中170例患者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占总数36.6%;292例患者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占总数的63.4%。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型脑利钠肽平均水平为413 pg/ml, 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则达到了821 pg/ml, 两者均高于无心力衰竭组的34 pg/ml。在对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无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鉴定时, 如将B型脑利钠肽分界值设定为100 pg/ml, 其敏感性达86%, 阴性预测价值达96%, 准确性可高达75%。 (2) 对于有症状的舒张功能不全的鉴定方面, 经由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左右心导管检查方法和组织多普勒对69位有症状而LVEF大于50%的单纯性舒张功能不全患者以及51例左室功能完全正常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并测定出其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值。结果显示, 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在所有的检测中具有高达94%的阴性预测价值, 此外其与左心室充盈压也密切相关。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能可靠的对有症状的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鉴定。 (3) 对于无症状的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方面, 对50例患者病因对照进行研究 (其中排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 , 其结果显示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B型脑利钠肽水平和舒张功能正常的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B型脑利钠肽对于舒张功能不全鉴定准确性的ROC曲线面积高达0.969。在对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诊断时, B型脑利钠肽分界值定为37 pg/ml, 敏感性可高达80%以上, 特别是阳性和特异性的预测价值甚至达到100%, 阴性预测价值达23%, 准确性也高达88%。因此血浆B型脑利钠肽值是诊断无症状舒张功能不全的可靠快标。 (4) 对于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意义, 虽存有许多争议, 但多数研究还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心力衰竭时, 血浆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会升高。当患者收缩功能均为正常时, 超声多普勒对是否舒张功能存有障碍测定困难, 血浆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其快速诊断十分有效。

3 结束语

虽然当下对于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仍然存有许多的争议, 但笔者相信随着研究的越发深入, 在不久的将来B型脑利钠肽和N端脑利钠肽前体一定会成为诊断书张新心力衰竭的可靠的早期诊断生化指标。

参考文献

[1]Bursi F, Weston SA, Redfield MM, et a.l Systolic and diastolic heart failure in the community[J].JAMA, 2006, 296 (18) :2209-2216.

[2]Aurigemma GP.Diastolic heart failure a common and lethal condition by any name[J].N Engl JMed, 2006, 355 (3) :308-310.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入院的严重创伤患者中抽取60例, 男41例、女19例, 年龄22~68岁, 平均年龄 (45.82±9.76) 岁, ISS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16~42分, 平均评分 (25.81±7.64) 分。所有病例均于伤后24h内入院救治且ISS超过16, 年龄介于18~7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了解救治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所有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及病情相关处理, 并对其生命脏器、系统功能进行支持治疗。

1.2 方法

1.2.1 分组

此6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根据其ISS评分是否超过25各抽取出的30例患者总和。A组患者为ISS<25, 其中男20例、女10例, 年龄24~68岁, 平均年龄 (46.27±9.31) 岁, ISS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18~41分, 平均评分 (26.32±6.94) 分;B组患者为ISS≥25, 男21例、女9例, 年龄22~67岁, 平均年龄 (45.51±9.83) 岁, ISS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16~42分, 平均评分 (25.17±8.26) 分。经统计学检验, 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和I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2 方法

对所有严重创伤患者入院后进行抢救并予以与伤情相关的处理, 同时进行支持治疗, 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相关科室的具体治疗。对所有患者在入院后使用ISS评分, 并与第1、3、7天进行NT-proBNP水平检测, 记录各监测点的NT-proBNP值, 并对比使用统计学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NT-proBNP水平进行观察, 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伤病情况和预后情况与NT-proBNP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 可信区间95%, 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组间比较A组患者各时点的NT-proBNP水平均较B组患者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内比较, A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7d较3d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呈上升趋势, 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注:对两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第7天NT-proBNP水平与预后关系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两组患者第7天NT-proBNP水平与其机械通气时间呈现相关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注:对两组患者第7天NT-proBNP水平及其与预后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两样本之间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上创伤患者人数增多的同时, 病情也同样日益出现严重化趋向, 对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救治技术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判断对医务人员的救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且可以此预测患者的预后并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因此临床医师和诸多学者开始寻找能够客观反映患者伤情并与其预后有关联的影响因子。其中, NT-proBNP与B型利钠肽是proBNP分解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代表因子, 均为患者在心室舒张末期出现负荷增高时的分泌物质, NT-proBNP半衰期长而无生物活性, 因此常被作为实验室检测因子[3]。经多数学者研究表明, 该因子与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且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预判作用, 能够较为准确且动态的反应患者各时点具体病情, 对救治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

由本文研究结果同样可以看到, 严重创伤患者的伤情与其NT-proBNP水平紧密相关, 升高的NT-proBNP水平说明进一步恶化的伤情, 同时也提示其预后不佳。因此重伤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估患者状态, 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N末端B型利钠肽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 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从我院收治入院的严重创伤患者中抽取60例, 其中ISS (损伤严重度评分) <25的患者30例作为A组, ISS≥25的患者30例作为B组。在患者入院第1、3、7天进行NT-proBNP水平检测,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NT-proBNP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各时点的NT-proBNP水平均较B组患者低, 且A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患者各时点NT-proBNP水平呈上升趋势, 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第7天NT-proBNP水平与其机械通气时间呈现相关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的伤情与其NT-proBNP水平紧密相关, 升高的NT-proBNP水平说明进一步恶化的伤情, 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点关注, 同时也提示其预后不佳。因此重伤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估患者状态, 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价值。

关键词:N末端B型利钠肽,严重创伤,损伤严重度,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1]张茂, 钱安瑜, 巴立, 等.严重创伤患者早期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检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 (9) :966-970.

[2]钱安瑜.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严重创伤患者中变化及意义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 2010.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1 5 0例, 其中男9 4例, 女5 6例, 年龄4 5~7 8 (6 0.1±10.1) 岁。排除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左束支传导阻滞、曾进行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旁路移植术、肝肾肺功能严重不全、甲状腺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平板运动试验

所有患者均行平板运动试验, 并在检查前3d禁烟, 停用β受体阻滞药、硝酸酯类药物和洋地黄类药物, 检查前12h禁止过度体力活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平板运动仪, 按Bruce方案在运动前、运动中每当运动负荷量增加均记录1次心电图, 运动终止后及此后每2分钟均重复记录, 直至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或运动后5min水平。根据平板运动试验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 以R波为主导联J点后80ms 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程度, 将患者分为三组:0.5~0.9mm组 (A组) 、1.0~2.0mm组 (B组) 和>2.0mm组 (C组) 。A组37例, 男22例, 女15例, 年龄45~73 (58.8±9.9) 岁;B组65例, 男45例, 女20例, 年龄48~78 (59.8±10.3) 岁;C组48例, 男27例, 女21例, 年龄52~78 (61.2±10.8) 岁。三组间年龄、性别接近。

1.2.2

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次晨抽取外周静脉血, 检测血浆中的C R P、H C Y、N T-P r o B N P浓度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 患者血浆C R P、H C Y、N T-P r o B N P水平分别依A组、B组、C组逐组升高;与A组比较, B组患者C R P、H C Y、N T-P r o B N P浓度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84、5.77、10.43, P均<0.01) ;与B组比较, C组患者C R P、H C Y、N T-P r o B N P浓度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03、3.89、4.91, P均<0.0 1) ;与A组比较, C组患者C R P、H C Y、N T-ProBNP浓度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4.49、7.83、12.71, P均<0.01) 。

3 讨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机械运动中引起心肌耗氧量最高的运动方式。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敏感性达74.5%, 特异性平均为83%[1]。冠状动脉狭窄会造成心肌氧供和氧耗的不平衡, 出现心肌缺氧, 心电图表现为ST改变。一定程度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范围和狭窄程度反映在心电图ST压低的程度, 即ST压低越明显, 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2]。运动平板试验ST压低0.5~0.9mm为可疑冠心病;S T压低大于1 m m, 持续2 m i n可诊断为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展中炎症因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C R P和H C Y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C R P更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3]。其机制为上调粘附因子的表达, 促使内皮细胞增生,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H C Y损伤内皮细胞, 延缓修复, 激活单核巨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 促使炎症因子释放增多。C R P和H C Y共同推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本文结果显示, S T压低0.5~0.9 m m组的C R P和H C Y浓度较ST压低1.0~2.0 m m组及>2.0 m m组低, 说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狭窄程度高者C R P和H C Y的浓度亦高。

N T-P r o B N P主要产生于心房和心室, 是P r o B N P裂解成脑利钠肽的产物。心肌缺血是脑利钠肽与N T-ProBNP合成与释放的重要启动因子, 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相关。局部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心室张力增高, N T-P r o B N P释放增加[4]。本文结果显示, 平板运动试验S T压低越明显, N T-P r o B N P水平越高, 间接佐证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狭窄越严重者N T-P r o B N P水平越高。同时, N T-P r o B N P水平可能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 有助于评估冠心病的危险性。

因技术准入等因素, 基层医院无法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较多使用平板运动试验来诊断冠心病。而根据S T压低程度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若能同时结合C R P、H C Y和N T-P r o B N P的浓度水平一起预估疾病的严重性, 或许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林, 张钧华, 邵耕, 等.心电图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 1996, 35 (2) :107-109.

[2]杨庆君, 杨广龙, 尹琼, 等.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 (10) :764-766.

[3]Ridker PM.Creactive protein and the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those at intermediate risk:moving an inflammatory hypothesis toward consensus[J].J Am Coll Caidiol, 2007, 49 (4) :2129-2138.

上一篇:农业生产地理区下一篇:组织机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