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地理区

2024-10-22

农业生产地理区(精选4篇)

农业生产地理区 篇1

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一次明确指出,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旨在进一步推进我国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为了推动平凉市崆峒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 向小康社会迈进, 我就崆峒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且就如何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一些粗略的见解。

一、崆峒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分析

㈠农业自然条件分析一是农业立地条件较差。平凉市崆峒区地处甘肃东部, 土地面积19.3万公顷, 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区辖17个乡 (镇) 、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 252个行政村, 1381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49.0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2.99万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海拔1089米~2250米, 年平均气温10.1℃, 年均降雨量460毫米左右, 无霜期167天, 年日照时数2403小时,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谷子、胡麻等作物。山区耕地少, 地块小, 气候冷凉, 农业生产条件差。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贫瘠, 土地生产力低下。本区虽然有一些比较肥沃的泾河川地, 但在全区土地中占的比重很小。二是土地资源丰富, 耕地质量较差。平凉市崆峒区的总土地面积19.3万公顷, 人均0.17公顷。耕地面积6.45万公顷, 农民人均耕地0.19公顷。其余为林地、牧地及其他用地。从耕地利用的现状来看, 水浇地仅1.3万公顷, 旱地5.15万公顷。旱地利用现状是以旱坡地和梯田为主, 占总耕地面积的79.8%, 耕地质量较差。尤其是坡耕地质量更差, 大多是跑土、跑水、跑肥的低产田, 水土流失严重, 有机质含量减少, 沙化加剧, 土地生产力低下。三是十年九旱,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崆峒区属于甘肃省的干旱区之一, 年平均降雨量460毫米左右, 而大部分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不足, 水资源匮乏且利用率低, 干旱成为制约我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四是人口增长较快, 耕地数量锐减。崆峒区是平凉市政府所在地, 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人均耕地减少。加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 工矿用地、居民占地、交通用地等逐年增多, 致使我区每年粮食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㈡农业物质技术现状分析首先, 水利基本建设现状。崆峒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是, 泾河川地较强, 东西两山较弱。泾河川地平均灌溉率达30%以上, 东西两山几乎无灌溉。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 户包治理小流域和随之延伸发展的拍卖四荒的政策, 把土地使用权真正交给农民, 有效地推动了我区农民治山治水的积极性, 也全面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注重建设, 轻视管理, 加之农业产业化进程慢, 以致东西两山的农田建设和小流域治理还有一定的差距, 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与开发。其次, 物质投入水平较低。崆峒区农业物质技术较低, 物质投入增加缓慢, 除农机投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化肥、农药施用面积以及地膜使用量均大大低于全省水平。此外, 劳动者素质提高较慢, 明显不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再次, 科技推广也较慢, 科学种田水平低, 农业信息不畅, 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能力低, 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提高崆峒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一, 搞好基本农田建设。崆峒区的旱地低产田根本原因在于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地贫瘠。应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提高旱地质量。在灌溉农业局限的情况下, 崆峒区应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中心, 培肥地力, 建设以土蓄水、以水促肥、以肥调水的良性循环体系, 提高旱地生产能力。在确保水浇地建设的前提下, 重点建设旱地基本农田。通过因地制宜地修建梯田、条田、建设沟地、坎地、大面积平田整地等工程措施, 改变土地外部形状, 配以综合的旱地耕作技术, 把全区大面积的中低产旱地建设成高标准的基本农田, 达到固土蓄水保肥的目的。到2015年使全区旱地基本农田面积达到5.2万公顷, 10年内每年保证修建旱地基本农田0.07万公顷以上。第二, 实施开发和保护耕地策略, 控制耕地减少。今后在改变基本农田用途时, 要严格执行《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要划定基本农田, 严格审批程序。我们要树立人多地少的基本观念, 始终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并且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做到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第三, 强化农田水保工程建设。从现在起到2015年期间, 崆峒区水保工程建设应按照治理积累的循环滚动模式发展。在总结户包小流域治理和“四荒”拍卖经验基础上完善政策、法规, 集中资金重点治理, 实现治理工程的高标准、快速度、大规模。充分调动各类人员治理小流域的积极性, 加大治理力度。并且要把水土流失治理纳入市场经济轨道, 实现治理与经济效益挂钩, 使其既能得到治理, 又有经济效益, 实现滚动发展。第四,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我区的生态农业建设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模式。一是泾河川区农业模式。泾河川模式应强化立体种植, 推行设施农业、节水灌溉, 提高农业生产力, 并且加强农田林网化建设, 保护农田生态。二是丘陵山区旱作农业模式。该模式应实施秸秆覆盖技术、机械化旱作和丰产沟技术, 坡地可以推行水平沟及等高线耕作技术, 减少水土流失, 提高收益, 并且进一步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

㈡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水平一是推进农机化发展。农机发展的第一个重点放在崆峒区的泾河川区和北部塬区。这些地区的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较高, 种植业劳动力转移多, 物化劳动投入效益高, 劳务替代基本成熟, 用机械装备农业, 已成为当地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机械化装备重点放在玉米和蔬菜生产机械化, 同时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机械化, 为市区提拱丰富的副食品。在丘陵山区建设高标准有机旱作农业。坚持以机械化旱作农业、机械化推土造田工程为龙头, 带动各项农田作业的发展。二是强化农业化学化。根据我区土壤成分和目标产量, 氮磷钾比例逐步达1:0.60:0.30, 年化肥施用量达到14000吨, 年农膜使用量达到4200吨, 农药使用量达到560吨, 应增加复合肥和高浓度、长效肥料的施用。通过化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将全区的粮食及经济作物的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

㈢大力提高“硬资源”条件的创新能力

第一, 农作物优良种子资源创新。应根据我区的特点, 进一步提高优良品种对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率。重点抓好:推广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推广抗旱、丰产新品种, 解决旱地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推广早熟高产新品种;推广高价值经济作物和脱毒品种。

第二, 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创新。主要抓四个方面:一是构建农业高产、高效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到2015年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22.5%以上, 林草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 有效地增加旱涝保收田面积, 使粮食总产量平均稳定在18万吨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 达到7100元,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万人;二是构建高效、蓄水、用水的高产稳产技术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深松加覆盖耕作栽培技术, 有机加无机施肥培土技术, 机械化有机旱作技术;三是节水农业技术创新。主要是微灌技术和集水农业技术创新;四是旱作农业关键技术创新。主要内容包括, 生态脆弱带的重建与改善、有机物多层利用及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农业环境生态的适应性及避抗防御、化控抗旱高产栽培技术创新。

㈣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可以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们应当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理, 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和信息服务,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促进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

㈤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人的因素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积极因素之一。农业整体生产力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人。目前我区农民的科技素质普遍低下, 我们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使其提高。扶持科技示范户, 加强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 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并且要大力搞好农民的技术培训, 真正做到技术人员到户, 科技成果到田, 技术要领到人。通过带动与培训, 使我区农民在短期内快速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进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地理区 篇2

以“粮食、蔬菜生产”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308以东优势区域,以“三线、三区、三大基地”为抓手,强力引领各乡镇农业园区建设和露地蔬菜同步发展,逐步形成一乡以特色、一乡一品味,促进全区都市农业全面发展。

一、强化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实施北屯、夏凉、南高3个万亩示范片工程,落实各项技术措施,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普遍率。全区小麦24.6万亩,亩产525公斤,全县玉米播种面积22.7万亩,玉米亩产598公斤。

二、强化农业园区建设工作

2015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2080亩、新增大棚温室509个。一是围绕“绕栾故线”草莓采摘区,以石家庄泽兴、柳林屯五彩、温家庄蔬菜等园区为载体,引领助推柳林屯乡、南高乡园区建设。二是围绕“衡井线”综合观光区,以东牛浩林、神农福地、岗头蔬菜、何庄食用菌等园区为载体,引领助推xx镇、柳林屯乡园区建设。三是围绕“太行大街”生态观光区,以东客、大营、寺上等观光园为载体,引领助推冶河镇园区建设。四是围绕“308以东”区域,以浔阳的西红柿、南安庄洋葱、小周的甜瓜“三大基地”为载体。引领助推冶河镇、xx镇、柳林屯乡、南高乡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同步发展,逐步形成一乡以特色、一乡一品味的格局。

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一是立足我区农业生产特点、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基础条件,制定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出入口精品线路,明确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来打造,突破性的尝试一产向三产的战略性转变。二是指导了柳林屯、范台村农家乐建设,建设高端休闲度假宾馆六家30间,起草完善了农家乐合作社章程。三是美化农村环境。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为契机,积极推进园区和乡村环境卫生整洁整治行动,广泛开展“广植树、多栽花、不露黄”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生态优美的宜居宜业宜人XX区。目前,我区形成了范台草莓和苏园2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东牛浩林、神农福地、无花果庄园、秋实庄园等40多个生态、经济、休闲、文化等多种业态相融合的规模农业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第六产业为特征的“庄园经济”。2015年11月苏园被授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015年12月苏园、秋实庄园被市政府授予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四、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工作

1、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总投资20万元,中央投资20万元,在南高乡恒丰合作社已建成一个智能配肥站。

2、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总投资100万元,中央投资100万元,在我区农广校和技术中心2个培训基地进行实施。

3、省级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省投资100万元,在全区7各乡镇实施8.3万亩秸秆速熟剂撒施。

4、省级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资金项目。总投资150万元,省投资150万元,在全区7个乡镇中实施,小麦玉米统防统治补面积各5万亩。

5、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栽培技术(春一水)项目。项目总投资1445万元,推广面积17万亩,物化补贴每亩75元,镇压补贴每亩10元,2015年9月实施,2016年6月完成项目验收。目前已基本实施完毕,待上级部门验收。

6、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推广面积1.06万亩,以铺设喷灌为主,每亩补助1500元,2016年3月底完成项目验收,目前正在评审阶段。

7、蔬菜微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600万元,推广面积4000亩,以温室铺设微滴灌为主,每亩补助1500元,2016年3月底完成项目验收,目前正在评审阶段。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

一是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搞好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集中整治整治12次,排查农业企业18家、农资门市83家。二是加大对农资经营户的培训教育,集中培训农资经营户4次、培训人员500人次。三是农产品检测工作,深入园区、超市进行蔬菜抽检,截至目前,蔬菜抽样达到2560个、合格率100%。

农业生产地理区 篇3

作为“百村十年观察”调研项目组的一员, 笔者今年暑期赴宁夏彭阳县×村调研, 由于正值夏收季节, 就有机会观察到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大量情况。

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除了种植业之外, 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本文中所探讨的是广义的农业, 也就是大农业的概念。

在×村, 土地的经营方式全部是农户个体经营, 没有任何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在农业耕作方式方面, 还主要是以延续上千年的二牛抬杠的方式为主, 只是在近一两年居住在塬面上的农户开始逐步采用机耕机播的方式, 因为塬面上的耕地地形平坦, 利于机械化作业, 而在山里面, 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根本无法使用农业机械作业。部分采用机械化作业的农户并不是每户都有相应的农业机械, 有农业机械的只是个别农户, 那些家中没有农业机械的农户如果想采用机械化作业, 就会出钱雇佣, 目前机耕机播的成本是每亩30元。在农作物收割时全村还都是人工收割。从总体上来看, ×村的村民们还是一成不变的延续着和祖辈们差不多的农业生产活动, 没有任何形式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或灌溉农业。×村的特色农产品为烤烟, 据调查, 2009年, 烟草公司在全村投资兴建了三座新式烤烟房, 烤烟房现承包给农户, 承包农户与烟草公司有这样的协议, 即承包农户要每年至少种100亩烤烟, 并且至少持续三年, 在三年内自负盈亏, 满三年后可以续约, 也可解约。在调研中农户反映, 由于去年雨水少, 烤烟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烤烟产量低, 所以去年的烤烟承包户全部亏损。由此看出, ×村的农业生产存在着经营方式、耕作方式落后, 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高而收益低等问题。

在×村, 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一头猪, 几只鸡, 有一部分农户还会饲养羊,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牲畜有牛、驴和骡子, ×村的村民饲养牲口的方式一般是用绳子将牲口拴起来, 绳子的一端拴在木桩上, 另一端拴在牲口的头部, 很少有人用四周有围墙的牛圈饲养牲口。

在腊月农家就会宰猪, 当然一头猪只在正月是吃不完的, 人们会把大部分的肉腌起来, 用于一年平日里的做饭和炒菜。养鸡一般是为了吃鸡蛋, 同时会在过节时杀一两只吃。养羊是农户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 同时会在婚丧事中使用。×村现有的养殖大户只有一户, 目前饲养2700只鸡, 是从2009年开始饲养的。这就是×村的现状畜牧业。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的主要经济作用就是对木料的原产品及加工品的利用。虽然说×村的植被覆盖率比较高, 但是能够作为经济产品的木料并不多, 农户家人工种植树木只是为了自家建房或其它之用, 不会作为经济产品卖钱。所以说, 在×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林业。

由上文可以看出, ×村的村民的生活资料来源主要靠自家生产, 仍然处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阶段, 村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很低, ×村仍处于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彭阳县×村地处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交界地带, 距西安、兰州、银川等大城市都比较远, 加之以往交通不便 (交通状况在近两年有重大变化) , 人们一般不会出远门, 信息闭塞, 思想观念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低。

调查中, 笔者惊奇地发现, 在田地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是老年人和妇女, 青壮年劳动力却很少见, 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和女性化。于是, 笔者就这一个疑问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研和访谈。通过调研得知原来村里真正的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据村干部介绍, 在×村近些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外出务工, 而其中外出人数最多的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

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大多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 人们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农民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约为1亿人, 占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

二农村社会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状描述其原因分析

经过在×村的多个个案的访谈, 可以总结出多数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而不在家务农, 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1. 对更多货币收入的追求

×村地处黄土高原之上, 地形条件差, 山大沟深, 沟壑纵横。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土地的耕种条件差, 同时,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 全年降水量少, 蒸发强烈, 并且×村没有灌溉水源, 所以村民们还是靠天吃饭, 广种薄收, 农业的丰收没有任何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村民们特别是那些年轻人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 而是想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用来改善生活条件, 提高生活质量。在×村, 村民们的居住向来以窑洞为主, 一是因为黄土高原土质呈垂直节理发育, 易于挖窑洞, 二是挖窑洞成本低廉。近些年来, 村民们开始从山里向塬面大规模搬迁, 建起了砖木结构的大红瓦房。除了改善居住条件之外, 村民们还在近十来年不断升级换代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在×村, 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摩托车, 全村有三分之二的农户家有农用三轮车, 各种型号的货车也在慢慢增多, 电视机在×村基本实现了普及, 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也购买了洗衣机。如果没有外出务工而仅靠种地的收入, ×村近十年来村民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就是不可能的。

徐勇、邓大才教授提出的社会化小农理论认为, “现时期中国小农理性目标是追求即期支出压力最小化和货币收入即期化, 围绕这一目标的理性行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选择短期较低收入而放弃长期较高利润以满足家庭即期货币需求; (2) 放弃高风险、高报酬的项目而选择低风险、低报酬的项目以确保收入的稳定性; (3) 不以纯非农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持久收入, 选择亦工亦农最为家庭的持久收入, 即在取得非农业收入的同时, 并不放弃务农收入。

2. 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拥有更高的文化程度, 他们还处于为人生事业奋斗的大好阶段, 有着更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 并且他们中间有很大一部分人曾在中高职学校学习过汽修, 理发、烹饪等专业课程, 拥有一技之长。与农村相比, 城市中有对口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他们希望在城市中通过自己的努力, 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成就一份自己的事业。

3. 城市生活方式的示范和吸引

新生代农民工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城市的生活已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凸显, 城市生活的便利和优越越来越多的显示出来。城市居民有着较为稳定的工作, 有较高的工资, 物质生活有保障, 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这对农民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4. 城市对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需求

这是又一个促使大量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客观因素。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以及国家政策的导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三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各个大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各类大大小小的企业不仅数量在增加, 而且规模在扩大, 自然就会带来快速增长的用工需求, 加上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和限制的逐渐放松, 大量农村年轻人也就加入了农民工的队伍。

三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村农业生产的影响

文章已就西北农耕区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 也就×村农业生产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笔者认为, 是农村的一些落后因素从根本上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同时, 正是农村越来越缺少年轻劳动力, 导致农村农业生产发展的落后, 停滞。具体来说, 西北农耕区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产生了如下不利影响。

1.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当前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 ×村现有的年轻劳动力由于受以上分析原因的影响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 因此造成当前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 那些应当由这些外出务工者干的农活都负担在了留守在家的老人或妇女的身上, 因此加重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妇女的劳动量, 造成老人和妇女劳动负担量过大的问题, 这样长期以来, 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造成农业生产劳动投入量不足, 土地产出率下降, 影响家庭的务农收入。

2.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生产后备劳动力不足

新生代农民在外打工之前的生活基本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在完成他们的学业之后就外出打工了, 因此, 新生代的农民工的特点是基本与农业生产相脱离, 几乎不懂一点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于是, 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他们的父辈们有一天真的老地再也不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之后, 我们的生活必需品粮食从哪儿来?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不只是×村特有的问题。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是人们的衣食来源, 农业生产不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有重要而且现实的意义。我将这个问题称之为“农村农业生产后备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国家必须提前解决这个问题, 不然至多二十年后, 这一问题就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影响每一位国民的日常生活。

3.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影响我国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完善, 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高, 农业科技发展迅速, 土地产出率高,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程度高。想要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就必须以有高素质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前提, 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文化素质, 并且正值而立之年, 身强力壮, 因此他们是农村现代化任务的主要担当者和关键性力量。由于他们与农业生产的脱离, 影响了我国西北农耕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影响了农村畜牧业、副业等的发展。

4. 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西北农耕区农村耕地的大面积抛荒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 有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1.5亩。2002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8.89亿亩, 并仍在以每年43.14万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减。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 我国的总人口为129533万人, 年平均增长率为10.7%。”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人口总数的不断增长, 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越来越明显, 因此如何保护现有的耕地资源不再大幅度减少, 以及尽可能提高耕地的利用率, 就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也是需要政府与国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重要目标。然而, 在农村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了耕地大面积抛荒的现象。农村耕地大面积抛荒致使耕地的生产和经济功能丧失。耕地资源的浪费, 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造成市场粮食供求紧张, 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严重影响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及建议

由于受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成本投入高、收益低而务工收入高、见效快, 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优越的城市生活的吸引, 城市中大量的用工需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由此造成农村当前劳动力和后备劳动力不足, 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 出现大面积耕地抛荒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整个西北农耕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 就必须从小农的最根本需求出发, 既满足他们的货币收入最大化的目标, 同时兼顾其他因素, 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为农村农业生产做好硬件服务

在西北农耕区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过大, 经济收益低, 而这一方面归因于艰苦的自然条件, 同时也归因于农业灌溉、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所以首要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2. 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对农业生产一直很重视, 从1982年1月1日发出第一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以来, 截至2010年, 中央已经连续发出十二个有关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但这些成绩的取得区域主要是全国的主要种粮基地。客观地说, 对我国西北农耕区的农业生产并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国家免除农业税后, 又实施了种粮补贴的政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在调研中发现, 虽然中央拨出很大一笔资金用于种粮补贴, 但分摊到每户农民家时, 就显得杯水车薪, 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力度, 提高对种粮农户的补贴金额。

据调研, 在×村没有一户农民购买农业保险, 甚至很多人就没有听说过有农业保险这一政策, 这一现状在西北农耕区的农村是很普遍的。农业保险对于易受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影响的农业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据调查, 近十年来, ×村的粮食作物年年欠收, 有时甚至绝收。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动员和宣传, 同时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有学者研究证实, 如果政府农业保险每提高1%, 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概率就上升8.1%。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尽量减少耕地抛荒现象, 以有效地利用本来就十分匮乏的耕地资源。

3. 推广农业技术, 逐步提高西北农耕区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

在西北农耕区, 农业机械的应用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就全国而言, 是农业科技发展和应用最为落后的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 要注重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一是西北农耕区生态环境脆弱, 因此要实施农业生态环境科技行动,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由于西北农耕区年降水量少, 水资源缺乏, 因此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三是培育良种, 为农民提供优质高产的作物种子, 以增加农业收成;四是加速养殖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发展农产品和畜产品的深加工, 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培育职业农业工人, 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就地就业。要加快培育高素质的新生代职业农民, 借鉴发达农业国家的做法, 对青年农民从事农业给予创业补贴。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落实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术培训, 鼓励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回乡务农;六是通过农机下乡等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 提高西北农耕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4. 缩小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让农民生活得更体面, 更有尊严

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明显差别。因此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统筹城乡发展, 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特别是要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五保低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逐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 改善农村社区的交通状况, 提高农民的生存环境质量, 让农民生活得更体面, 更有尊严, 只有这样, 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返乡, 安心留在农村, 为国家的农业生产做贡献。

摘要:×村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之上, 可以代表西北农耕区农村的一般情况。此文以一种在×村出现的特殊的现象——目前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老年人和妇女, 大量年轻劳动力都在外务工为研究的缘起。展开探讨了西北农耕区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原因, 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现代化进程以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等不利影响, 最后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西北农耕区,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10 (4)

[2]王银梅.中国社会化小农与农村土地流转[J].农业经济问题, 2010 (5)

[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侯玲玲、穆月英、曾玉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及其对农户购买保险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0 (4)

农业生产地理区 篇4

小春生产是我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抓好2006年小春粮油生产,争取全年粮油生产的主动,现就切实抓好2006年小春粮油生产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小春粮油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切实抓好粮油生产,是实现社会安定的物质基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十分重视小春粮油生产,7月26日在XX召开的全市农业工作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XXX同志就切实抓好今年晚秋和明年粮油生产作了重要讲话,市农业局局长XXX同志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区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农民相对贫困,购买力较弱。因此,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强调我区粮油生产必须立足于“自求平衡,以丰补欠”。因此,我们必须对抓好粮油生产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抓好粮油生产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区粮油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

2、我区有抓好小春生产的有利条件。一是用于发展小春作物的耕地较多,特别是十多万亩水稻田是增产的最大潜力;二是小春季的自然灾害相对较少;三是温光资源能够满足小麦、洋芋、油菜等作物的生产,只要栽培技术到位,实现高产优质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四是小春季的农村劳动力充裕,抓好小春粮油生产是把农村劳动力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

3、切实抓好小春粮油生产,是落实兴业富民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区先后落户了以薯类淀粉为原料的“博龙食品厂”和“鑫渝食品厂”等加工企业,小春发展高淀粉马铃薯就能给企业提供更多的原料,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油菜是我区的一个传统产业,其经济收入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烤烟,因此,切实抓好油菜生产,不仅是满足人们生产需要,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4、切实抓好小春粮油生产,争取全年粮油生产主动。从2005年小春生产完成的实绩看,实际完成粮食作物面积30.6万亩、比上年增2.4%,总产5.61万吨、比上年减5.12%。其中:小麦面积11.07万亩、产量19056吨,春洋芋面积17.22万亩、产量35092吨,油菜播面10.9万亩、总产8921吨。由于小春粮油的减产,对于完成区政府确定的全年粮食总产25.5万吨和油料总产1.59万吨生产目标任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实践证明,小春粮油增产则全年生产主动,小春减产则全年粮油生产被动。加之区委全委会作出了大力发展烤烟、以青蒿为主的中药材、以地牯牛为主的特菜(茶)的决定,这些主要涉及与大春粮油作物争地的矛盾,相对而言切实抓好小春粮油生产,就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有力地促进我区“七个农业产业化十万工程”的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优质粮油为重点,确立以“开发‘两冬’扩面积,依靠科技攻单产,改良品种增效益”的工作思路。

目标任务:计划2006年小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XX万亩、总产量XX万吨,其中:小麦11.5万亩、产量2万吨;洋芋17万亩、产量3.53万吨;豆类、杂粮2.5万亩、产量2500吨(其中豌豆1万亩、胡豆1万亩、其他杂粮0.5万亩)。计划油菜种植面积11万亩、总产量达到1.1万吨

三、狠抓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

1、科学安排作物布局:大力开发冬水田,推行“水旱轮作”保小春面积。油菜主要安排在“水旱轮作”田种植,以免影响明年的大春水稻栽插季节。全区放干田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即稻田的77%)。小麦和春洋芋主要布局在旱地,大力开发冬闲土,做到种满种尽。

2、大力推广普及良种,打好优质高产基础:(1)油菜:主推品种有******等。(2)小麦:主推品种有等新良种。(3)马铃薯:半山以上主推鄂薯3号,中、低海拔主推川芋4号、川芋56等早熟脱毒品种,示范种植渝鄂马铃薯5号、渝马铃薯1号等新良种。积极引进示范推广种植秦选1号和中碗6号豌豆,成胡

14、成胡15号胡豆,西荞一号苦荞新良种,以提高我区小春杂粮的生产水平。

3、种植技术规范化:稻田实行“油菜-水稻”轮作为主,因地制宜搭配部分“小麦-水稻”、“洋芋-水稻”轮作。“水旱轮作”地种植油菜实行净作,在水稻谷黄散籽时排水晾田,收割后及时翻耕整地,达到上松下实厢面平。做成厢宽6尺开厢,沟宽1尺,沟深0.6尺,同时开好主沟和四周围沟,大田开好十字沟,做到沟沟相通,排水通畅,防涝防渍。油菜主推“壮苗早栽,配方施肥、补施硼肥”技术,在移栽时,移栽叶龄6-7叶,按行距1.2尺,株距5-6寸,每窝栽单株,亩植8000至10000株。旱地一律推行带状种植,其主要模式有:一是采取4.5-5尺开厢,“洋芋-玉米”双套双,全区规划面积14.5万亩,“小麦-玉米”三套二规格,规划面积3万亩;二是实行“小麦-烤烟”套作模式的,应采取3.2尺开厢,种植2行小麦套栽1行烤烟,全区规划面积7万亩,“麦-烟”套作小麦品种选用川农

16、渝麦7号等株型较矮的品种为宜,套作亩用种量4.5-5公斤。小麦推行“小窝疏株密植,配方施肥、重底早追,促蘖争穗”技术,小窝疏株密植规格为“7×3”。春洋芋推行“增施钾肥、起垄栽培”技术,按行距40-50cm、窝距20-25cm,齐苗后中耕培土起垄,开花期喷施多效唑抑制茎叶徒长。各项技术严格按照农业局印发的栽培技术要点,保证规格规范到位。重点示范优质油菜稻茬免耕栽培技术、稻草(秋)洋芋-油菜套作免耕栽培技术、旱地横坡带状种植秸秆覆盖(还田)栽培技术。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层层创办高产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镇办油菜免耕高产优质示范片2000亩,在***乡办小麦优质高产示范片500亩,并进行洋芋品种展示以筛选适合我区不同海拔种植的良种。区植物保护检疫站在**镇办洋芋示范片500亩。各街道、镇、乡农业服务站,要根据本区域特点创办油菜或小麦优质高产示范片300亩。各示范片中必须有由农技干部亲自掌握的核心指挥田10亩以上。全区共计完成油菜、小麦高产示范片1万亩。要求各级油菜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25公斤,套作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00公斤以上,洋芋平均亩产达到250公斤以上。

2、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农业的丰收必须以相应的投入作保障。粮油生产的投入坚持以农户自筹为主。建议各街道镇乡适当安排一些农业发展资金,对本级示范片进行良种或肥料方面的物资补助,以引导农民群众增加对粮油生产的投入。

3、扎实开展技术培训。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从事粮油生产的劳动力越来越不适应粮油生产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对粮油生产的实用技术培训,对于各项主推技术的到位,确保粮油丰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要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把实用增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落实到田间地头。

五、抓紧制定计划,积极组织行动,严格检查督促

当前,正是制定和落实2006年小春生产计划的重要时期,各街道、镇、乡农业服务站,一是抓紧落实本辖区明年小春生产的计划,提出粮油生产意见,及时把小春生产计划落实到村、组、户。二是发动群众及早抓好小春田的理沟排水,边收水稻边挖干田,抢在秋季绵雨之前完成小(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春田的翻犁和整细,免耕的也要作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三是全面检查小春粮油种子准备情况,做好调运和调剂工作,保证用种所需,作好小春播种时所需的化肥、农药等农资调销工作,满足生产所需。四是采取开村组会、院坝会和科技赶场以及印发资料等形式把技术送到群众手中。建议各街道办事处和镇乡人民政府把小春生产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领导、人员、物资和必要的经费,认真作好各项备耕工作,努力抓好各个关键环节,确保小春生产计划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局将把小春生产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农业服务站的年度考核,并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对完成任务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负责任,完成任务差的予以通报批评。

上一篇:口腔诊疗机构下一篇: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