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疗机构

2024-10-22

口腔诊疗机构(共8篇)

口腔诊疗机构 篇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口腔诊疗过程中引发医源性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口腔诊疗过程中器械侵入性操作多、使用频率高, 常引起口腔黏膜的损伤和出血, 若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 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 极易造成经血传播的医源性交叉感染, 如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1]。另外, 口腔诊疗医护人员与患者近距离接触, 且口腔门诊器械形状复杂、污染严重、清洗消毒困难, 历来是消毒监测关注的重点[2]。因此, 做好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口腔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强某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及经血传播疾病,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笔者于2012年在全区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专项监测活动, 现将本次专项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深圳市某区开展口腔诊疗服务机构25家, 包括公立医疗机构10家, 民营医疗机构15家。

1.2 监测项目

(1) 环境消毒质量:物体表面 (操作台) 、医护人员手表面等; (2) 消毒药械质量:使用中的消毒剂、紫外线灯; (3) 诊疗用品消毒质量: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1.3 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1.3.1 监测方法: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1-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2012) 及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15980-1995) 等进行采样、检测。

1.3.2 评价标准[3]:

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无菌器械浸泡液的标准均无菌;使用中消毒剂以细菌总数≤100cfy/ml, 检不出金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医护人员手以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且不得检出上述致病微生物为合格;物体表面以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且不得检出金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等为合格。以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处辐照强度值≥70μw/cm2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消毒效果

深圳市某区2012年25家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共抽检样本122份, 监测合格118份, 合格率为96.72%。其中10家公立医疗机构合格率98.33% (59/60) , 15家民营医疗机构合格率95.16% (59/62) , 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χ2=0.23, P>0.05) 。

2.2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各类样品消毒效果

深圳市某区2012年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和致病菌测定共抽检样品36份, 监测合格36份, 合格率为100%;医护人员手拭子细菌总数和致病菌检测共抽检样品25份, 检测合格21份, 合格率为84.00%;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和致病菌检测共抽检样品25份, 检测合格25份, 合格率为10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微生物污染鉴定共抽检样品11份, 检测合格11份, 合格率为100%;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污染鉴定共抽检样品11份, 检测合格11份, 合格率为100%;紫外线灯共抽检样品14份, 检测合格14份, 合格率为100%。它们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χ2=16.05, P<0.01) 。

3 讨论

清洁、消毒和灭菌诊疗器械的效果对诊疗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目前口腔诊疗过程已成为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控制的危险领域[4]。本次在全区医疗机构开展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专项监测活动, 抽检的各类样品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较高, 说明我区25家开展口腔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对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均较为扎实。

口腔诊疗医护人员手卫生是口腔医疗机构通常存在的共性问题, 其消毒和灭菌质量对医院感染管理至关重要。此次监测活动发现的1家公立医院口腔科1名医护人员手表面、3家民营医疗机构3名医护人员手表面的细菌总数超标 (11~43cfu/cm3>10cfu/cm3) , 这与深圳市的结果类似[5]。因此应提高从事口腔诊疗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意识, 保证洗手效果, 确保手卫生达标。这一点也是造成深圳市某区2012年公立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高于民营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调查还发现, 近80%的民营口腔诊所的清洗消毒工作流程并未公示, 未能从制度上规范消毒工作;个别口腔诊所无独立器械清洗消毒室、无适用口腔器械高温高压灭菌设备, 仅靠消毒液浸泡消毒。为提高我区口腔诊疗过程中的消毒质量, 预防和控制因口腔诊疗器械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隐患, 切实保障和维护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 疾控或院感部门对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护人员加强相应培训, 使其正确掌握消毒灭菌技术, 提高他们的无菌观念和守法意识;做好消毒服务与指导工作, 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 卫生监督部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加强对口腔诊疗活动中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检查与管理, 督促其严格执行国家消毒有关规范和标准, 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对违法情节严重者给予行政处罚[6]。

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深圳市某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监测效果现状, 有效防控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方法对辖区25家从事口腔诊疗的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口腔器械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深圳市某区2012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6.72%, 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合格率98.33%, 民营医疗机构合格率95.16%。除医护人员手表面合格率为84.00%外, 其余如使用中的消毒剂、物体表面、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和紫外线灯合格率均为100.00%, 它们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χ2=16.05, P<0.01) 。结论:深圳市某区2012年口腔诊疗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偏低, 也是造成民营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低于公立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 建议提高从事口腔诊疗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意识, 保证洗手效果, 确保手卫生达标。

关键词:口腔,医院感染,消毒,监测

参考文献

[1]王玲芳, 海玉和, 白长义, 等.鄂尔多斯市口腔专科诊所消毒效果监测[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10, 4 (2) :82.

[2]罗慧琴, 马翠琴.平罗县口腔门诊消毒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 (9) :815-816.

[3]蔡日东, 叶恋花, 陈丽华.深圳市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 (3) :458-459.

[4]李明, 潘国绍, 何学军, 等.绍兴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报告[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 (1) :79-81.

[5]唐屹君, 饶健, 谌丁艳, 等.深圳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报告[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 (1) :39-40, 43.

[6]代建新.辉南县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9) :66.

口腔诊疗机构 篇2

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接收的132例口腔患者中,男患者87例,女患者45例,患者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44岁。132例患者中有8例患颊癌,6例患舌癌,19例为颌面部软组织挫伤、撕裂伤,45例为多发性上、下颌骨骨折,31例为下颌骨骨折,23例为上颌骨骨折。

2护理

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细致了解,采取有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操作,防止发生口腔感染和口腔护理的并发症。

2.1个体化的口腔护理伤口和口腔相通,常常会因为口腔分泌物的滞留或者机械清洁不到位等原因使口腔清洁不到位,加之身体免疫能力下降,使得口腔内细菌繁殖而引起伤口感染,为此应做好如下的护理:

2.1.1用温盐水冲洗口腔,能有效的清洁口腔同时又能避免对口腔的冷刺激,另外伤口有血痂的患者要使用1%的双氧水和温盐水棉球交替擦拭伤口,清理口腔要彻底不留残留物。

2.1.2对口腔内的肿胀情况,由于创伤的反应,转移后的皮瓣一般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如水肿明显应查明原因,必要时采取在移植的组织瓣最低处拆除一针缝线,放置引流条,解除其张力等处理。

2.1.3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不应马上处理应在患者病情平稳下来后,且在心电监护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口腔护理。

2.1.4牙齿固定有牙弓夹板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棉球擦拭而用纱布代替擦拭口腔的牙颊面,因为棉花球擦拭口腔棉花球的纤维有可能挂在钢丝上,用纱布则避免了这种情况。

2.1.5如果患者口腔内的牙齿缝中有残留的食物残渣,要用牙科探针轻轻取出来,防止因细菌滋生而引发感染。

2.1.6对于患者口腔内伤口面大且容易出血的患者,应尽量少擦拭以免引起伤口出血影响愈合,这种情况建议使用含漱与喷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护理。

2.2严防口腔护理并发症

2.2.1防止伤口裂开或者出血,对于伤口创面大而且碰触容易引起出血的,应尽量在在明视下操作,而且动作要轻柔并避免使用擦拭法。

2.2.2防止患者口腔内的留置物易位或脱出,对这样的患者应在做完相应的操作后,对患者口腔内的留置物仔细检查一遍,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早进行矫正处理不能耽搁。

2.2.3积极预防感染、控制感染,患者在术后进行口腔清理用的最多的就是清洗液和漱口液,所以对它们的选择不能盲目应严格遵守循证护理原则。首先测定口腔PH值,如果PH值为中性则选1:5000的呋喃西林,如果PH值是偏碱性的则选2%硼酸,如果PH值偏酸则用2%碳酸氢钠[1],对于颌面部采用的敷料要保持干燥。针对口腔内有伤口的患者,漱口液应选择有抑菌作用的抑制细菌滋生防止感染[2]。

2.2.4为防止诱发迷走神经反射[3]而采取的不同体位治疗,上颌骨、颧骨骨折及切开复位、颌间结扎者,取仰卧端坐位;颌骨骨折和颅骨骨折并存的患者取仰卧位。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要在操作前使用止痛药物,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脸色、监测心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2.5伤口愈合的不同时期决定了清洗和漱口的频率;在伤口的结痂期,要减少对口腔清洁的次数,以免影响伤口的愈合,但是可以增加含漱的次数,每天对创面喷洒漱口液5-6次;肉芽的生长期,应停止清洗,可以用漱口液漱口。

3讨论

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口腔护理能够积极预防患者发生口腔感染、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最传统的清洁口腔的方法就是擦拭法同时也是最有效的。临床实践表明,患者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通常会合并有张口受限使器械很难深入口腔中进行操作;口腔内的留置物不利于操作进行;口腔内细菌滋生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容易引发不良神经反射;基于患者存在以上临床特点,擦拭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①深入到口腔的器械主要有血管钳、开口器、舌钳等,这些器械存在体积大、质硬等特点,所以操作起来缺乏灵活性;

②对于因颌骨骨折或者是颌间固定手术而导致张口受限的患者,要清理其口腔不能强制其张口,也不能使用开口器,一定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其他的口腔护理方法;

口腔诊疗机构 篇3

1 认识“口腔诊疗单元”管理方法

1.1 口腔诊疗单元的概念

口腔诊疗单元是指能提供口腔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医疗活动的医护人员和口腔医疗设备、器械、材料的集合体。

1.2 口腔“诊疗单元”的结构

口腔诊疗单元结构(图1)的设置: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诊室(内置两台牙科综合治疗机),由一名高年资全科医师和一名经过牙科助理培训的护士担任。在诊室中配置相对固定的常用治疗仪器(如根管测量仪、牙科机扩马达、热牙胶充填仪、高频电刀等)和常用器械、材料。

1.3 口腔诊疗单元中牙科助理的分工

口腔护士(牙科助理)是诊疗单元管理方法中的“管家”。牙科助理在诊疗单元中日常工作主要有:引导病人,准备常用检查器械,医生确定诊疗方案后进一步准备相应治疗器械和材料,治疗期间与医生操作密切配合;诊疗结束后书写门诊日记,登记重要信息,向患者交代医嘱,开具治疗费用;口腔诊疗单元中的环境卫生维护,与消毒护士衔接,设备保养,诊室耗材补充等。

2 口腔诊疗单元在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的应用

在口腔诊疗单元中进行诊治,四手操作是牙科助理的核心内容,医生和牙科助理规范化操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默契的配合及四手操作的应用使患者更加舒适,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就诊时间。

2.1 设备、器械、材料的管理

在一般综合性口腔诊室,口腔科给人以“脏、乱、差”的感觉。在口腔诊疗单元中对各种繁杂的器械材料进行统一管理:(1) 建立口腔诊疗单元中设备、器械、材料的台帐。(2) 对诊疗单元中的设备、器械、材料固定有序摆放,并形成统一布局,使各诊疗单元中的器械、材料高效流通。(3) 认真检查各仪器设备、器械、材料,如及时给仪器充电、检查材料有效期、及时补充消耗性材料等。(4) 进行正确有效的仪器设备保养。

2.2 口腔诊疗单元中诊前准备管理

为了保障口腔门诊有序进行,口腔椅旁助理在开诊前应做好诊前准备,这样可提高当日门诊工作效率,减少医生劳动强度。诊前准备包括:(1) 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准备;(2) 各种诊疗用物准备,如拔牙器械准备、根管预备器械材料的准备、光固化补牙的器械材料准备、牙体预备的准备等。

2.3 医生与牙科助理的四手操作

它是指在口腔临床治疗全过程中,医生和牙科助理的双手同时操作,完成整个口腔治疗。四手操作技术是为保护口腔科医生、椅旁牙科助理的健康,缩短单个病人诊疗时间,提高医疗质量而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国际标准化的牙科操作模式。在诊疗过程中医师起主导作用,负责诊断、计划和治疗;助理起配合作用,负责安排患者、准备治疗用品、调配材料、传递和回收器械,及时用吸引器吸走患者口腔的水和废屑。整个诊疗过程,四手操作需要的是默契,大多采用的是无声的肢体语言,配合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3]。

2.4 口腔诊疗单元的病人群管理

病人群的管理是口腔诊疗单元中的系统工程,动态地了解病人群的详细情况,有利于科室发展的定位和管理策略的调整。病人群管理主要包括:(1) 建立口腔诊疗单元中病人群的基本信息库,根据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类别,如序号或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信息来源渠道、诊断、处理方法、效果评估、联系方式(电话、QQ号、E- mail等)、费用等。(2) 根据基本数据库资料作分类统计,并形成月、季度、年报表。可按口腔各亚专业(如牙体牙髓、牙周病、修复、正畸、口外、种植等)统计报表、初复诊报表、按诊断疾病报表等。(3) 重要病人群要定期回访,如VIP病人、特殊病例、新开展技术的病例。(4) 与病人长期建立联系,培育忠实的、久远的病人群。

2.5 业务量与成本控制管理

口腔科诊疗单元必须动态地关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口腔科诊疗单元内部实行成本核算,口腔科的成本核算符合“高技、低耗、优质”的波特竞争战略[4]。业务量:主要记录门诊人次、实际业务收入。口腔科常规成本:诊疗单元中的人力成本包括人员工资、奖金、福利等,固定成本包括基本设施、设备、高值器械,变动成本包括实际操作使用的耗材、器械等。成本控制:主要通过提高技术服务和对外市场营销使病人数量增加而创收;做好库房的管理,避免材料浪费及耗材过期浪费;节约水、电;重视控制成本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安排人力效益成本,让医生做技术含量较高的操作,牙科助理辅助医生工作,严密高效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杜绝医生重复动作、无效操作。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真正提高效率。

2.6 病历资料管理

口腔科病人的治疗多以临床实践操作为主,一种疾病往往要多次复诊处理,每次操作与复诊都是连续性的。在实际工作中,医生每次都认真地为病人书写病历,但往往病人复诊时遗忘病历,这使医生在复诊工作中陷入不知所措,所以本诊疗单元管理方法中加强病历资料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主要措施有:(1) 坚持书写门诊诊疗单元的工作日记,记录重要数据,如根管治疗中的根管长度、口腔修复的比色等。(2) 准确记录病人复诊时间、姓名、牙位、基本操作等重要信息,必要时电话提前预约。(3) 分类建立病例资料库,如口腔根管治疗病例、牙周病例、口腔修复病例(固定烤瓷牙、全瓷牙、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精密附着体修复等)、X线影像(平片、CT)、照片病例保管等。(4) 计算机辅助管理:以上所有病例资管理都可以借助数字化的计算机管理,病历书写、面像、X线平片、模型三维图像、测量数据结果、就诊时间预约,均可存储于计算机内,查询迅速方便,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亦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2.7 口腔诊疗单元之间的管理

口腔诊疗单元在大型综合医院口腔科是一个相对的独立体,口腔诊疗单元之间应该进行沟通,相互支持合作。实行牙科助理在诊疗单元之间每3至6个月轮转,使各诊疗单元之间的流程优化与统一,打破原有牙医独立性强管理相对滞后的不足,同时在管理上,实行牙科助理监督促进的作用。资源共享:很多性能好价格贵的器械与设备,可在口腔诊疗单元之间实现流通,达到节约成本又提高器械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服务质量:在各诊疗单元中当遇到疑难杂症的问题时,可相互转诊,真正做到“病人不动,医生转动”的服务模式;打破以往病人在全医院找科室找医生的尴尬。实行各诊疗单元竞争:可从病人量、业务量、患者满意度、学术科研上进行评比。竞争是最好的识别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方法,任何个人、团体,只有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环境中,才能激发活力,克服固有的惰性[5]。通过实行各诊疗单元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提高口腔团队的管理能力。

3 结论

我院自2009年实施诊疗单元管理方法以来,科室发展迅速,口腔科不仅成为医院重点学科之一,而且在本地区也有较好的“口碑”。“金杯银杯不如病人的口碑”,不尊重、不迎合患者的选择,最终就会被市场淘汰,被患者摒弃[6]。诊疗单元管理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 提高诊疗效率。(2) 保证医疗质量:在诊疗单元中牙科助理全程参与,准备及时到位,治疗操作时实行查对如拔牙的牙位确认、麻药确认、各种特殊材料确认等,避免了医疗差错的发生。(3) 避免医疗纠纷:在诊疗前主治医师有充足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知情,在操作中实行“四手操作”,诊疗后交代注意事项,牙科助理还加强核对医嘱和收费项目。这样加强了诊疗过程管理,避了琐碎事情引发医疗纠纷。(4) 降低成本:由于实行诊疗单元管理方法,诊疗单元间相对独立,管理责任到人。避免材料浪费、器械设备损坏等。(5) 提高患者满意度:诊疗单元管理方法提倡全程、细节管理,保证医疗质量,真正使患者“看好病”。(6) 提高业务水平:诊疗单元中建立完善资料库,及时总结,诊间协调,对一些疑难病症实行科内会诊,利用专题讲座和相互交流体会的形式,共商治疗方案,实现收获共享、经验共用,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7]。总之,口腔诊疗单元管理方法是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有效的管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管理方法,提高口腔门诊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增加患者就诊满意度。方法:提出并引用“口腔诊疗单元”管理方法,加强诊疗单元中人员学习培训、口腔医生与牙科助理配合训练、优化口腔临床规范化操作流程,强化口腔日常事务管理、病人群管理、细节管理等。结果:2年多应用以来,口腔诊疗单元管理方法通过管理口腔门诊日常工作、口腔疾病诊治、口腔诊疗操作配合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质量、临床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增加了患者就诊满意度。结论:口腔诊疗单元管理方法是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有效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口腔诊疗单元,综合性医院,口腔科

参考文献

[1]蒋泽先.现代牙科诊所指南[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6-7.

[2]徐普.牙医助理在口腔门诊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5):133-135.

[3]刘丽杰.口腔科护士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0,23(10):3804-3805.

[4]朱光君.波特低成本竞争战略在我院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327.

[5]常红,黄磊,董健莉.激励机制在护理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7):182-183.

[6]李刚.口腔诊所医疗质量管理[J].广东牙病防治,2009,17(2):89-90.

牙源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诊疗 篇4

关键词:牙源性,口腔溃疡,治疗,诊断

牙源性口腔黏膜溃疡是机械性慢性刺激引起的创伤性溃疡, 溃疡好发于唇部、两颊、舌部、翼下颌皱襞等[1]。本文对近2年来我科收治的30例牙源性口腔溃疡病例进行追踪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确诊为牙源性口腔溃疡,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发病时间为1周~1年不等。

1.2 临床表现

由于机械性刺激因素的力量大小和受刺激的时间长短不同,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不完全相同, 故形成各有特点的病损。 (1) 黏膜血疱。 (2) 地图形溃疡, 表面可覆灰白或黄色伪膜。 (3) 压疮性溃疡:溃疡边缘轻微隆起, 中央凹陷 (见图1、图2) 。 (4) Riga病:舌系带由于创伤而引起增殖性溃疡。

1.3 治疗方法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溃疡面局部涂擦碘甘油, 促进溃疡愈合, 如继发感染、局部淋巴结肿大, 可给予抗生素 (如甲硝唑+螺旋霉素) , 如老年患者无好转现象, 必要时做活检以明确诊断。

1.4 疗效评价

Ⅰ级:治疗1个月, 溃疡面完全愈合;Ⅱ级:治疗1个月, 溃疡面2/3以上愈合;Ⅲ级:治疗1个月, 溃疡面1/3以上愈合;Ⅳ级:治疗1个月, 溃疡面无变化或者加重。

2 结果

30例病例中, 经1个月治疗, Ⅰ级18例, Ⅱ级6例, Ⅲ级5例, Ⅳ级1例。其中Ⅳ级1例是患者没有纠正不良咬习惯。

3 讨论

3.1 牙源性口腔黏膜溃疡是老人和儿童常见的多发病, 是病因清楚的一种黏膜病, 一般是由于局部机械性慢性刺激和不良习惯等因素所致。根据患者的主述及病损局部找到相对应的刺激物, 无复发史, 除去刺激因素后, 溃疡很快好转或愈合等特点不难作出诊断, 在临床中如去除病因溃疡仍不愈合, 溃疡又较深在或基底有硬结者需做活检, 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2 在临床工作中为避免延误诊疗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 复发性口疮:复发性口疮无相对应局部刺激因素, 有复发史、有自限性。 (2) 癌性溃疡:无刺激因素, 溃疡似菜花状, 溃疡基底有较广泛硬结, 疼痛不明显。若去除刺激后仍不愈合, 及时做活检明确诊断。 (3) 结核性溃疡:无相对应刺激物, 底部呈肉芽状、边缘不齐, 必要时做胸片检查。 (4) 腺周口疮:有自限性和复发史。

3.3 牙源性口腔溃疡的治疗 (1) 拔除残根、残冠、多生牙、阻生牙, 调磨过锐的边缘脊和牙尖。对于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引起乳牙牙根穿出黏膜而刺激周围软组织, 拔除乳牙。 (2) 纠正自伤性习惯[2]:通过说服教育, 家长监督等方式自觉纠正, 对难以克服的患者, 采取配戴不良习惯矫治器进行治疗。 (3) 对于由神经精神疾病, 锌缺乏、铅中毒等其他全身疾病所致者, 应及时会诊[3], 从系统性疾病着手治疗。 (4) 溃疡面局部上药 (如碘甘油) 促进溃疡面愈合。伴淋巴结肿大者可给予抗生素。 (5) 对于Riga病首先应消除刺激, 患儿稍大时可结合手术治疗, 矫正舌系带过短。

参考文献

[1]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9.

[2]唐国瑶, 许国祺.口腔黏膜自伤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 18 (5) :385-387.

几例犬口腔乳头状瘤的诊疗 篇5

1 临床症状

有2窝拉布拉多犬前来就诊, 7月龄, 精神状态、食欲均正常, 11头犬全部有症状, 表现为初期犬口腔内周围有乳头状肉芽肿, 表面粗糙, 直径从数毫米到1 cm不等。犬没有太多的不适感, 几天后犬口腔内肿瘤明显增多, 形状颇象菜花, 颜色变白, 蔓延到颊、颚、咽部黏膜, 表现为流涎、吞咽困难。

2 诊断

采口腔内瘤状物送到辽宁省公安厅病理检验室化验。

2.1 病理镜检

可见表皮角化过度且增生, 并出现巨大的角质透明蛋白粒和中空细胞 (巨大、苍白空泡样角化细胞) 。在角化细胞内可见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2.2 免疫组化 (活检样品)

在上层角化细胞内可发现核内乳头瘤病毒抗原。

结合临床症状及病理检验, 可确诊为病毒性传染性口腔乳头状瘤。

3 治疗和预后

3.1 多数乳头状瘤可自行消退

肿瘤消退始于诊断后的1~2个月, 因此无需治疗。偶尔在消退之前, 肿瘤会持续6~24个月或更长时间。预后良好, 患犬康复后可终身免疫。

3.2 对于不易消退的肿瘤的治疗方法

3.2.1 手术疗法

对于眼部和皮肤的乳头状瘤, 手术切除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手术前全身麻醉 (846合剂0.1 mg/kg) , 切除肿瘤:用止血钳钳夹肿瘤根部, 在充分暴露肿瘤, 直接用组织剪或手术刀剥离, 进行常规切除后, 用纱布擦去表面血液。在创面上撒消炎药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3.2.2 激光疗法

有2头犬采用了单极电激光手术。全身麻醉, 患犬眼睛用盐水浸泡沙布盖上以防损伤。应用激光手术使组织水分蒸发、蛋白凝固而深层组织不受损伤、出血少等优点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液氮冷冻疗法也可。

3.2.3 抗病毒疗法

有报道称, 使用干扰素α1.0~1.5 IU/mL, 每周3次, 皮下注射 (SC) 。如果超过了临床消退时间 (4~8周) , 可再连续使用1周, 对于顽固性口腔乳头状瘤可能有较好的疗效。采用抗病毒与手术疗法并用对提高疗效、缩短病程较为理想。

4 讨论

(1) 这是一种高接触感染有传染性的乳状瘤病毒感染。该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组织特异性, 可转化为鳞状上皮或黏膜的基底层细胞, 只能在其自然宿主体内的特定组织中引起肿瘤。其有2个型, 1种感染1岁以下的幼犬引起口腔肿瘤;1种对于老年犬可引起皮肤肿瘤。

口腔诊疗机构 篇6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抗感染治疗

颜面部、颌周、口腔区合称颌面部间隙, 上述各部位的感染或联合感染均称为颌面部间隙感染[1]。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面部感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感染部位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寒战、全身酸痛等不适, 病情变化快, 引起的并发症危及生命, 临床中应给予高度重视[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8例, 女32例, 平均年龄 (42.3±12.3) 岁, 平均病程16.4 d。记录感染来源及部位。部分患者给予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部分患者应用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记录各诊断方法患者例数。

1.2 治疗方法

1.2.1抗感染治疗。

入院后先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经验用药, 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明确时再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63例给予青霉素类, 23例应用二代头孢类, 40例应用三代头孢类, 31例患者应用奥硝唑, 单纯用药者3例。

1.2.2局部引流。

脓肿严重需要引流者62例, 行口外径路切开引流者45例, 口内径路引流者14例, 联合引流者3例。局部引流需要切开皮肤, 给予麻醉, 采用全麻者8例, 采用局麻者54例。

1.2.3高压氧治疗。

80例患者中, 除了有心、肺疾病等禁忌症外, 其余患者均给予高压氧治疗, 共53例。患者置于高压氧舱内, 予1个大气压以上的高压氧, 浓度85%~95%。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体内含氧浓度, 抑制细菌内酶活性和厌氧菌能量代谢, 增强气道抗菌作用。

2 结果

2.1 患者感染部位分析

感染部位为颊间隙8例、眶下间隙19例、颌下间隙28例、颏下间隙7例、咬肌间隙2例、多间隙16例, 其中颌下间隙、眶下间隙占比最多 (表1) 。

2.2 患者感染来源分析

感染来源有牙源性53例、腺源性21例、毛囊炎继发2例、蚊虫叮咬2例、医源性2例 (表2) 。

2.3 患者诊断方法分析

80例患者中, 有79例患者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其中66例显示有细菌,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28例, 大肠埃希菌感染者18例, 金黄色葡糖球菌感染者15例, 其他细菌感染者较为少见;80例患者中, 应用CT检查者58例, 应用核磁共振检查者43例,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者47例。

2.4 治疗效果分析

78例痊愈, 1例效果不明显, 1例加重, 总有效率达97.5%, 78例痊愈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 d。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源于口腔疾病, 从生理特点来讲, 牙齿生长于颌骨内, 根周炎、冠周炎等牙科疾病的细菌可通过牙周组织逐渐蔓延到颌骨和颌周蜂窝;从抵抗能力讲, 口腔颌面部的筋膜内含有相对较多的疏松结缔组织, 此类组织处机体免疫屏障及免疫细胞相对缺乏, 抵抗力较差, 感染相对易发, 且细菌可沿筋膜扩展, 加重病情[4];从血供来讲, 颌面部动静脉丛交织, 血流丰富, 且此处的部分血管与脑部血管相通, 一旦细菌感染, 病情进展较快, 易于波及脑部, 并发脑膜炎、脑脓肿等[5]。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较为常见,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对于该疾病的诊断, 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及肿大的颜面局部, 再配合现代先进诊断技术如细菌培养、CT、MRI、彩超等能明确诊断。治疗中最常用的是抗感染治疗, 部分严重患者需要做切开引流术, 以便排脓, 加速恢复, 近些年也有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方法。

研究显示, 患者病位分析颌下间隙、眶下间隙感染较为常见;病因分析牙源性感染 (66.3.%) 较为常见;诊断方法分析细菌培养 (98.8%) 最为常用;治疗手段及疗效分析, 治疗手段多为抗感染、脓液引流、高压氧治疗;经治疗后, 80例患者中78例痊愈, 1例效果不明显, 1例加重。说明及时而准确的诊断, 再加上抗感染、脓液引流、高压氧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可迅速控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病情, 有效解除患者病痛,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守明, 冷高峰, 赵帅, 等.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10, 5 (13) :66-67.

[2]陈泽, 龚仁国.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9) :4716-4718.

[3]王浩, 张来健, 徐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7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12) :2177-2179.

[4]丁修明, 张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86例临床治疗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9) :1366-1368.

口腔内科疾病诊疗教学方法的改进 篇7

口腔内科疾病诊疗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口腔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 有着较高的教学价值。随着口腔专业分科的细化, 给口腔内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口腔内科不再只是补牙、治牙痛、洗牙等, 像口腔内科的分支牙体牙髓也包括根尖手术、根尖囊肿的摘除、冷光美白等治疗内容;牙周可能也包括牙周手术治疗、根面平整等治疗内容。这就要求口腔专业的毕业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出色的交流技巧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胜任这份工作。笔者在口腔内科疾病诊疗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总结。

1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1]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独立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为目标, 要求形成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 以问题为中心, 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方法。它是以“问”带动“学”, 改变过去以讲授法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2]。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自主学习, 以小组形式互相探讨, 教师再根据需要指导学生学习。该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国外教学实践, 我国部分院校也在实行该教学方法。

可以在学习口腔内科疾病诊疗部分章节时采用该教学方法, 比如学习牙髓炎时, 我们就可以提出:牙髓炎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案是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继而以问题形式引出牙髓炎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以小组的形式互相学习探讨, 得出结论, 教师再根据情况总结, 得出牙髓炎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根管治疗, 并引出根管治疗方案的治疗疗程及注意事项。

该教学方法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3,4],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基础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可明显激发其学习热情, 并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2 基于案例的教学[5]

案例教学法是从典型病例入手, 结合具体的临床和实践操作, 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在口腔内科疾病诊疗教学过程中推行这一教学方法,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一个典型的病例, 把理论知识融入病例当中, 使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诊疗情景中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学习, 对病例进行分析, 得出诊断, 并初步拟订治疗方案, 从而获取相关知识。比如, 在学习慢性牙周炎时, 我们就可以把一个典型的慢性牙周炎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应对这种病例时, 如何从病人的主诉、病史的采集、临床的检查中做出诊断, 初步拟订治疗方案。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得出该病例中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估, 必要时进行纠正, 并及时总结。

3 以社区为单位的临床学习[6]

以社区为单位的临床学习是指在理论课讲述后安排课时让学生到附属医院的口腔内科见习,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或者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口腔内科实地学习诊疗程序, 必要时我们也会安排学生到各社区参与一些口腔医疗保健工作。比如, 我们首先以实训的形式教学生做窝沟封闭治疗, 然后进行相关的培训, 使学生掌握窝沟封闭治疗程序, 最后安排学生参加社区的窝沟封闭治疗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使所学知识得到临床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为其以后学习及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利用网络资源[7]

应提供一些数据资源的网站, 让学生自主地根据需要对所学知识及临床技能进行评估。具体实施如下:引导学生到口腔相关的网站在线看一些与口腔内科相关的插图或者视频, 这样学生就可以得到反馈, 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把所学知识理解透。但是, 目前网络的数据资源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缺乏比较完善的教学数据资源库, 师生在网络上寻找资料时比较浪费时间, 甚至有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等。所以, 学校应构建资源丰富的数据资源库, 方便师生查阅相关资料, 让师生从校园网上就能高效获取信息资源。

5 结语

口腔内科疾病诊疗工作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毕业生从事的主流工作, 它伴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目前很多大医院已经把口腔内科分成牙体牙髓科、牙周科、黏膜科等, 这样会带动口腔内科的发展。因此, 我们应顺应形势, 满足社会需求, 在口腔内科疾病诊疗的教学过程中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为社会培养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Schmidt H G.Problem-Based Learning, Aintroduction[J].Inst ructional science, 1995 (22) :247-250.

[2]李武修, 张玉根, 杨佑成, 等.新型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3) :69.

[3]于美清, 雍平.口腔医学教育模式转变及其发展趋势[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6 (6) :540-541.

[4]罗晓晋, 曹小清.实用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之我见[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 7 (4) :395-396.

[5]陶岚, 唐彧, 朱铭颐, 等.CBL教学法在口腔医学生毕业实习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 2011, 20 (2) :209-212.

[6]N Karl Haden, William D.Curriculum Change in Dental Education[J].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 2002, 74 (12) :5-13.

口腔诊疗机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修复科接诊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198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和观察, 根据是否对老年口腔修复诊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进行分组, 常规护理措施组98例, 男55例, 女43例, 年龄60~80岁, 平均 (70.3±6.5) 岁。舒适护理措施组100例, 男60例, 女40例, 年龄61~81岁, 平均 (71.8±6.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措施组主要是针对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给予基础性的护理措施。舒适护理措施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 (1) 口腔修复诊疗前的舒适护理:主要是针对诊疗环境、诊疗前患者准备给予舒适性安排和护理; (2) 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的舒适护理:主要是对于诊疗过程中患者体位、口腔周围污染物及患者心理情绪给予一定的舒适护理; (3) 口腔修复诊疗后的舒适护理:主要是针对讲解修复后注意事项, 做好复诊计划, 根据个人的不同临床特点, 制定针对性的适宜的复诊计划, 考虑患者生活、工作时间, 电话随访主要是对修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提高患者被关注的感觉, 卫生宣教包括口腔卫生、正确刷牙方式, 巩固修复效果和预后水平。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情况[3]:

参照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 对两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诊疗控制感、自信心评价, 按1~4评分, 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1.3.2 观察两组口腔修复诊疗过程中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情况

舒适护理措施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

舒适护理措施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例 (%)

3 讨论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 生理功能明显衰退, 中枢神经系统各项功能发生迟滞, 老年患者在口腔修复过程中配合程度明显降低, 动作缓慢, 影响了诊疗的效果[3]。另外患者生理年龄增大、口腔卫生、营养状态和生活饮食习惯等造成老年患者牙齿缺失数目较多, 余留牙条件不好, 牙齿出现移位、伸长、龋齿等情况, 残根残冠较多, 咬合关系和颌位关系紊乱, 牙槽骨有吸收等现象[4]。另外老年患者心理上的负性情绪较多, 主要由于老年人社会关系单一, 负性情绪的排解途径较少, 孤独感、失落感强烈, 同时脑功能明显减退, 其在治疗过程中固执、自卑、急躁及多疑等不良情绪明显增多, 影响了临床修复诊疗质量。另外老年患者对于口腔修复知识了解较少, 对于义齿修复期望过高, 同时对于诊疗费用不容易接受等, 均会造成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 影响了口腔修复的效果[5]。口腔修复是个循序渐进, 逐步改善的过程, 不仅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 同时需要患者耐心的配合和坚持。护理人员首先为口腔修复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诊疗环境。以热情的态度, 和蔼的话语接待口腔修复的老年患者[6]。在进行诊疗前, 护理人员耐心的讲解一些口腔修复诊疗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老年患者身体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的系统性疾病病史, 掌握患者生理动态和心理动态的变化特点, 根据患者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 给予一定程度的预判。对于一些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差、交流困难的老年患者, 要注意安排家属陪同进行诊疗, 提高老年患者的安全感, 并且利于通过护患沟通掌握老年患者的需求[7]。诊疗过程中护理是对于行动不方便老年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注意对其做好防护, 协同家属搀扶患者参与诊疗过程, 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 耐心的讲解诊疗的基本过程, 口腔修复的基本原理, 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大致的口腔修复过程。诊疗过程中, 患者座椅的位置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和治疗调整好座椅的位置, 并且协助家属保管好老年患者的随身物品[8]。以聊天的形式帮助老年患者进入诊疗过程, 缓慢的讲解诊疗的各项步骤和过程。老年患者在叙述病情时, 医护人员微笑的倾听其倾诉, 尽可能不随意打断, 保证老年自尊心, 提高治疗的自信心, 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根据治疗需要详细的询问老年各种病史, 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 以通俗的语言告知老年患者各项检查的重要性、优缺点、口腔修复的费用、诊疗的时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老年患者自由的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耐心的讲解口腔修复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得老年患者的配合。诊疗过程汇总密切的观察老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意识变化等情况, 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注意安抚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帮助其放松心情, 适时地为老年人传递面巾纸, 帮助其擦拭唾液和水迹, 如果老年患者要起身吐痰, 护理人员注意协助家属和医生帮助其完成, 尽可能不影响治疗过程。快速地清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污染物, 避免其对于老年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诊疗之后护理人员首先让老年患者坐在原位稍微休息几分钟, 等到患者的情绪稳定后再移动身体, 并且以聊天的形式讲解修复之后的注意事项, 比如义齿的佩戴防护和清洁防护, 日常的养护和注意事项等, 对于牙间隙的清理等。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 需要反复地强调重点事项, 多次重复叙述要点, 避免老年患者听不懂或者记不住。并且告知老年患者一些口腔修复术后常见现象, 告知其口腔修复不可能达到天然牙齿的咀嚼功能和美观效果, 可能存在一定的色差和欠缺, 有可能出现不适感, 但是告知老年患者一方面适应, 另外一方面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如果严重的不适感可以再次进行修复和诊疗。鼓励老年患者口腔修复后进行练习和说话, 增强治疗的自信心。为老年患者制定详细的复诊计划, 做好定期的电话随访工作, 主动和老年患者进行联系, 对于口腔修复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并且定期的向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和口腔检查, 促使老年患者家属意识到口腔卫生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关系。帮助老年患者建立起正确的、适宜的和科学的口腔卫生习惯, 巩固口腔修复效果。

本研究通过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修复科接诊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对老年口腔修复诊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进行分组, 常规护理措施组98例和舒适护理措施组100例。结果表明, 舒适护理措施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我效能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组 (P<0.05) , 舒适护理措施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组 (P<0.05) 。提示年患者口腔修复诊疗中的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降低护理差错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诊疗中的舒适护理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修复科接诊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198例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对老年口腔修复诊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进行分组, 常规护理措施组98例和舒适护理措施组100例。结果:舒适护理措施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组 (P<0.05) , 舒适护理措施组口腔修复诊疗的老年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措施组 (P<0.05) 。结论:老年患者口腔修复诊疗中的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降低护理差错发生, 提高患者满意度, 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关键词:老年,口腔修复,诊疗,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甘建华.不同口腔修复材料生物相容性及3种材料充填恒磨牙邻面龋的临床验证[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3) :126-128.

[2]刘晓慧, 曹均凯, 宫琦玮, 等.老年痴呆患者在口腔修复治疗配合中的护理体会[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 9 (1) :38.

[3]陈婉红, 蔡世雄, 孙玉环.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2) :109-111.

[4]赵文菲.老年口腔修复患者23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9) :127-128.

[5]张会敏.口腔修复疗法对68例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作用和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8) :12-13.

[6]董敏杰.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27) :131-132.

[7]李雅瑾.口腔修复专科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3) :215-216.

上一篇:新时期教师专业成长下一篇:农业生产地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