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质量

2024-09-23

诊疗质量(精选9篇)

诊疗质量 篇1

医院诊疗质量的评价一直是医院管理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抽取6家部队医院的在职军人胃癌的疾病数据, 期待能够客观分析评价6家医院对军人胃癌病员的治疗质量, 从而为评价病种治疗质量探索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军队重大疾病知识库, 抽取条件为2003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 (9年) 期间, 6家部队医院的男性在职军人首次确诊为胃癌、入院行手术治疗的共计2015例病员数据。6家部队医院中, 有4家实际开放床位数≥3000张, 分别用Ha、Hb、Hc和Hd代替, 另两家的实际开放床位数≥2000张, 分别用He、Hf代替。

1.2 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指标数据, 采用X2检验对比各项指标率,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个质量指标的指数数值, 形成综合排名结果[1]。

2 结果

2.1 构建胃癌诊疗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胃癌诊疗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按性能将指标分为4大类18项, 分别是疑难危重类指标4项, 包括癌症转移率、入院危重率、术前合并症占比、癌症分期的中晚期占比;诊断质量类指标3项, 包括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放射与术后诊断符合率、3日确诊率;手术质量类指标7项, 包括新技术占比、根治术占比、失血量≥800ml占比、甲级愈合率、并发症数量占比、术后并发症率、术后感染率;治疗质量指标4项, 包括抢救成功率、疾病危重率、死亡未治率、随访结果。其中负性指标6项, 包括失血量≥800ml占比、并发症数量占比、术后并发症率、术后感染率、死亡未治率、随访结果;中性指标2项, 包括新技术占比、根治术占比;其余10项为正性指标。建立了胃癌诊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矩阵。

2.2 指标的指数化处理

根据综合指数法规则, 分别对正性、中性和负性3类指标进行指数化处理, 公式为:y=x/a (正性指标) ;y=a/x (中性指标) ;y=a/ (a+|x-a|) (负性指标) 。其中, y表示该指标的指数化值, x为指标值, a为2003年度至2011年度指标的平均值。18项指标及a值见表1, 指标指数化结果见表2。

2.3 综合指数的计算

本文运用乘加法综合指数的运算法则计算胃癌的综合诊疗质量, 针对在职军人胃癌病员的疑难危重程度、诊断质量、手术质量和治疗质量4类指标进行正性、中性和负性的同类指标相乘, 分别计算出4类指标中各指标的指数, 再将4类指标指数汇总相加, 从而得出6家医院在职军人胃癌病员诊疗质量的综合指数。

3 讨论

3.1 医院收治在职军人胃癌病员的疾病疑难危重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 Ha医院和Hd医院收治的在职军人胃癌病员的疾病疑难危重程度较高, Hc医院和Hf医院收治的疑难危重程度较低。详细分析可以看出, Hf之所以疑难危重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病员入院时状态一般的比例较高、急诊入院和危重入院人数较少, 所以其入院时危重率在6家医院排名末位。

3.2 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诊断质量指标

Ha医院和Hd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诊断质量较好, 分别为1.18分和1.13分, 两家医院获得分值相近, 水平接近;而Hb医院和Hf医院的诊断质量较低, 分别为0.97分和0.66分。综合分析排名最后的Hf医院之所以诊断质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出入院诊断符合率和放射与术后诊断符合率的排名倒数第一、3日确诊率排名倒数第二, 所以其诊断质量被评为6家医院最低, 此项指标也拉低了其它评价指标的分值。

3.3 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手术质量指标

He医院和Hf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手术质量较高, 分别为3.03分和2.78分, 而Hb、Hc医院手术质量较低, 分别为0.15分和0.07分, 排名中间的Ha医院、Hd医院分别为2.71分和1.34分。详细分析可以看出, He医院之所以手术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在7个指标项中, 除失血量800ml以上占比、甲级愈合率排量倒数第一, 其他5个指标的排名均为第一。不难发现一个医院手术质量好坏的评价仅靠单项指标进行分析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3.4 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治疗质量指标

6家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治疗质量排名, Hc医院为4.22分、Ha医院为2.45分、Hd医院为2.30分、Hb医院为1.45分、He医院为1.38分、Hf医院为0.04分。详细分析可以看出, Hc医院之所以治疗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关于治疗质量的4大指标均排名前三, 使其综合指数跃居首位, 可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 进行合理的标化、处理, 最终得出最优化结果。

3.5 医院接诊的军人胃癌诊疗质量综合分析评价

通过4大类指标的综合分析, 6家部队医院的综合诊疗质量排名情况按照由高到低的排序结果:Ha医院第一 (8.66分) 、Hd医院第二 (7.27分) 、He医院第三 (6.02分) 、Hc医院第四 (5.34分) 、Hf医院第五 (3.51分) 、Hb医院第六 (2.66分) , 其中Ha医院是Hb医院3.26倍。细化分析Ha医院能够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是, 其在4类指标中指数分值均较靠前, 特别是在疑难危重、诊断质量和手术质量上的指数分值均有显著优势。He医院能够综合排名第三, 主要是其手术质量较好, 指数为3.03分, 虽然疑难危重指数分值较低, 但是经过加法累计后, 综合指数为6.02分。Hb医院排名第六, 主要是其综合诊疗质量问题较多, 4项指标均排名后三位, 指数分数较低, 虽然在4类指标中没有一类在末位, 但是其总分累加较低, 导致其排名最后。可见医院综合诊疗质量的提升, 不仅需要各类指标的综合发展, 还得发展特色和亮点。

摘要:目的:应用综合指数法对部队医院在职军人胃癌疾病诊疗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形成具有医院管理辅助决策依据的质量评价结果。方法:选择6家部队医院 (Ha-Hf) 在职军人胃癌病员的全部诊疗数据, 应用综合指数法分别从4个维度:疾病疑难危重度、诊断质量、手术质量和治疗质量, 选择了18项关键指标, 建立诊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矩阵。结果:综合指数得分Ha医院第一 (8.66分) 、Hd医院第二 (7.27分) 、He医院第三 (6.02分) 、Hc医院第四 (5.34分) 、Hf医院第五 (3.51分) 和Hb医院第六 (2.66分) 。结论:应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医院单个病种的诊疗质量,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关键词:诊疗质量,综合指数法,胃癌

参考文献

[1]龚玲.TOPSIS法与综合指数法在医疗质量管理综合评价中的结合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 2008, 28 (6) :26-28.

诊疗质量 篇2

为提高放射诊疗质量,确保受检者和患者在放射诊疗过程中的安全,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本适用于X射线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包括核素敷贴治疗和放射免疫分析)和放射治疗(包括远距离和近距离治疗)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方案制定。各医疗机构可以参考本,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本中出现的科室名称等为示例,也请根据实际进行调整。2.编制依据

本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市相关规定制订,各医疗机构在参考本时应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修)订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9706.5 医用电气设备

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总则

一、本机构放射诊疗质量管理目标:通过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放射影像诊断和治疗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和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照射剂量,达到医疗照射防护的最优化。

二、本机构院医务科为放射诊疗质量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对各放射诊疗工作部门的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制定执业医师、专业物理人员及其他医技人员的培训准则和计划,并对他们的医疗照射正当性判断水平进行考核和档案记录。

三、各放射诊疗工作部门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相应的放射诊断和治疗质量保证管理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日常培训教育工作,检查质量保证方案执行情况。

四、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质量保证方案、实施细则和放射诊疗操作规程,减少差错,提高影像诊断和治疗质量。

五、医疗照射的检查申请单和治疗处方需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执业医师开具;并需严格按照检查申请单和治疗处方对受检者与患者实施诊断性或治疗性医疗照射。

六、执业医师在开具医疗照射诊治处方时,应与其他医技人员一起对受检者与患者个人的医疗照射进行正当性判断、最优化和结果的临床评价;从其他专家或工作人员获取与该医疗照射实践有关的信息(例如先前检查的,特别是放射学的信息或记录);还应为受检者与患者提供电离辐射的风险信息。

七、相关的核医学医师、放射学家或肿瘤学家应对执业医师诊疗处方进行复核,对执行诊疗处方中涉及电离辐射的诊断或治疗过程负有责任。

八、在儿童检查、群体检查、CT诊断、介入诊疗或放射治疗等可能引起患者高剂量的医疗照射,应确保有设当的设备、技术和辅助设备;还应重视包括质量控制措施、患者剂量或放射性施用量估计在内的质量保证。

九、对于新型医疗照射的技术和方法,使用前都应通过正当性判断,已判断为正当的医疗照射类型,当取得新的或重要的证据并需要重新判断时,应当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

十、通过正当性判断的所有新型的医疗照射技术和方法,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在其适应证范围内,要用到新的适应证时必需另行进行正当性判断。

十一、本机构对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的执行情况实行考核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包括执业医师、物理师、技术员)均按其岗位职责进行考核。每月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考勤、质量抽查、业务考核、满意度考核。对违反医院或科室规定者,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理。对优秀工作者年终集中评优并予以奖励,做到奖惩结合。

放射诊疗工作安全防护制度 起草人:蔡嫣 审核人:安美娟 批准人:陈黎

起草日期:2016-05-15 审核日期:2016-05-18 批准日期:2016-05-26 文件编号 塘医放-010

X射线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一、基本要求

1、正确合理地使用诊断性医疗照射,掌握好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认真对哺乳妇女、孕妇和育龄妇女的诊断性医疗照射进行正当性判断,特别是腹部和骨盆检查,也应注意儿童的诊断性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

2、参照国家《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防护基本标准》(GB18871)中有关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建立放射学诊断程序的运行参数规程,确定并认真选择各种操作参数(例如管电压、管电流与时间或它们的乘积),力求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达到预期诊断所需的最低剂量。

3、建立X射线影像诊断综合读片制度,及时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修正,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4、建立疑难病例集体读片和讨论制度,必要时邀请临床科室或其他医技科室人员参加,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相互参考,以求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5、建立影像诊断随访制度,对放射检查的所有手术病人进行手术病理随访,对放射诊断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

6、针对不同种类的病人检查前制定周密的检查计划,对疑难危重病例及时组织会诊。

7、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尽量采用摄影检查,减少受照剂量。

8、帮助和安慰患者的陪护人员所受的照射按照剂量约束值的要求控制在5mSV以内。

9、应尽量避免使用直接荧光透视检查。

二、操作中的质量控制

1、按照本机构建立的放射学诊断程序的运行参数规程进行操作。

2、参照卫生行业标准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WS/T389)、CT检查操作规定(WS/T391)等标准进行检查前准备、确定检查程序、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

3、进行X射线检查时,对儿童等特殊受检者采取相应固定体位措施和防护措施。

4、对有正当理由需要进行X射线检查的孕妇,应注意尽可能保护好胚胎和胎儿。

5、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工作人员应注意合理选择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并重视暗室操作技术的质量保证。

6、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

7、在实施X射线检查时,应对患者(受检者)进行全程监控,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8、CT检查时,工作人员应检查控制台上所显示出的患者剂量指示值(CTDIw、CTDIvol和DLP),发现异常,应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

三、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

1、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性能应满足GB17589、GBZ130、GBZ186、GBZ187、ws76等标准的要求。

2、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应在订购、安装调试、验收检测、定期检测、常规维护和校正性维修中予以保证。

3、机房应监测其湿度、温度并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建立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的档案,并记录其保养、维修、年检等内容。

5、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委托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启用。

6、每年委托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状态检测,每季度自行进行一次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检测参数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请厂家进行维修,合格后方启用。

7、不购置和使用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

附件(具体内容略)

1、各类X射线影检查操作参数

2、X射线影像诊断综合读片制度

3、疑难病例集体读片、讨论制度

4、X射线影像诊断随访制度

放射诊疗工作安全防护制度 起草人:蔡嫣 审核人:安美娟 批准人:陈黎

起草日期:2016-05-15 审核日期:2016-05-18 批准日期:2016-05-26 文件编号 塘医放-011

介入放射学质量保证方案

一、基本要求

1、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格介入放射人员资质管理。介入放射医生要做好术前会诊、各项谈话及知情同意书签署,术后要对介入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定时、定期回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与相关主管医师联系、沟通。

2、患者所在科室主任应对术前讨论、介入指征、术前谈话、术者安排及人员资质等工作负责,遇疑难、复杂的介入技术问题必要时邀请该组介入组长参加术前病例讨论;介入组长应对上台参加手术人员资质把关,有权制止无资质医师上台手术,并负责进行手术指导和处理术中疑难、复杂的技术问题。

3、手术前应严格进行患者身份确认。应认真阅读治疗单,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当日医嘱及注意事项等。

4、介入放射学工作流程见附图。

二、介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

1、根据对典型技术估计或实测的剂量率或者根据使用热释光剂量计或其他类型剂量计对各种“典型”或者直接得到的患者剂量测定结果进行患者入射体表剂量计算,并参照国家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防护基本标准(GB18871)中入射体表剂量率指导水平。

2、认真选择并综合考虑总透视时间、图像总数、透视剂量率和每一帧图像在患者入射点的剂量、剂量与面积之积等参数,以使患者所受到的剂量为达到临床诊疗目的下的最低照射量。

3、开展介入放射的执业医师要具备扎实的影像学知识基本功,娴熟的介入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知识,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4、介入手术后由手术者或者更高一级医师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做出结论,并签发报告单,保证报告的准确性。为保证造影检查诊断质量,所有造影诊断报告均须主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审核后方能发出,疑难病例须经科室讨论。

5、随访要有书面记录,资料要齐全。随访项目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室、病床、门诊号、X线号/DSA号、病理号、手术日期,影像检查名称和诊断、手术记录、病理表现与诊断、书写报告医师及审核医师和随访者。

三、介入放射学设备的质量控制

同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的质量控制要求。

附图介入放射工作流程图

放射诊疗工作安全防护制度 起草人:蔡嫣 审核人:安美娟 批准人:陈黎

起草日期:2016-05-15 审核日期:2016-05-18 批准日期:2016-05-26 文件编号 塘医放-012 核医学质量保证方案

一、基本要求

1、核医学工作场所的设置应与开展的诊治项目相适应,实验室、检查室、注射室、治疗病房和候诊区等各工作场所及其相应防护设施符合GB120的要求。

2、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内容至少包括:处方程序,包括患者的病史和体征、诊断摘要、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内容;放射药物施用程序,包括可靠的施药程序、患者信息及身份识别和患者准备等内容;临床工作程序,包括核准的供方和材料、储存、放射性药物制备、临床环境、患者的运送和准备、设备性能、采购规程和废物处理等内容;技术培训及经验收集程序,包括核医学专家、物理学家、技师和所涉及的其他人员的培训和经验收集等内容;数据分析和处理程序,包括处理规程、设备性能、数据精确度和完整性等内容;结果报告程序,包括数据、图像审读、结果和进一步的建议等内容。

3、执业医师、技术人员及其他影像工作人员,除应具备相应专业技能外,还应接受核医学诊疗的质量控制要求和防护知识等的技术培训。

4、应给接受核医学诊治的患者提供指导和说明,使其明白怎样做才可能使接触人员所受到的剂量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二、诊疗计划

1、执业医师应逐例进行正当性判断,以确保按临床需要得到的诊疗预期利益将超过该诊疗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只有符合正当性要求的才能开具放射性药物诊疗处方。对核医学诊疗敏感的患者使用放射性药物时更应严格控制。申请医师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化验结果等进行正确的临床判断。

2、所有新型核医学诊疗技术和方法,使用前都应通过正当性判断;已判断为正当的技术和方法,当取得新的或重要的证据并需要重新判断时,应对其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

3、用放射性药物诊断时,应参考有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GB16361),采用能达到预期诊断目的所需要的最低放射性核素施用量。注意查阅以往的患者检查资料,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有核医学实际医疗照射与放射性药物诊疗处方相一致的验证程序。

4、仅具有相应资质的执业医师才能对患者开具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处方,并应凭此处方给患者使用治疗性放射性药物。

5、执业医师、技术人员及其他影像工作人员,在能达到可接受的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应使患者接受的剂量尽可能低。为此,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放射性药物及其施用活度,特别是对儿童与器官功能损害的患者;对非检查器官可使用阻断放射性药物吸收的方法,并加速排除。

6、在核医学诊疗实施前,执业医师及相关人员有责任将可能的风险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患者或其家属。

7、在给妇女施用放射性药物前,要判断患者是否怀孕或哺乳。在提请检查时如果月经已经过期或停止,一般应作怀孕看待。必要时可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确定。

8、为了避免对胎儿和胚胎造成意外辐射照射,应对患者是否怀孕进行询问、检查和评估。并将有关咨询说明张贴在核医学相关场所,特别是入口处和候诊区。

9、对哺乳和怀孕妇女施用诊断性放射性药物,应特别注意进行正当性判断。因特别需要对怀孕妇女进行影像检查时,应对其胎儿所受吸收剂量进行评估;除非是挽救生命的情况,孕妇不应接受放射性药物的治疗,特别是含131I和32P的放射性药物。

10、仅当有明显的临床指征时才可以对儿童实施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并应根据患儿的体重、身体表面积或其他适用的准则尽可能减少放射性药物施用量,还应选择半衰期尽可能短的放射性核素。

三、核医学诊断操作中的质量控制

1、应按技术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要求建立核医学操作设备的运行条件,以便在取得最佳影像时,患者吸收剂量最小。

2、使用放射诊断药物之前,应有程序确定患者身份、施药前患者的准备和施药程序等有关信息;应正确、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

3、对使用的放射性药物须进行活度测定。给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时必须小心谨慎,注意检查注射放射性药物的静脉周围有无泄漏,规定的活度是否已全部注入。如果出现意外,必须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

4、采用99mTc及其放射性药物进行核医学诊断时,可直接采用较小的施用药量和延长成像时间来进行优化。若使用其他放射性核素(例如I或Ga),宜进行胎儿剂量计算和风险评估;鼓励孕妇多喝水和多排尿,以便通过孕妇肾脏迅速清除放射性药物。对易于穿过胎盘屏障被胎儿摄入的放射性药物,例如放射性I,要避免对胎儿引起的事故性照射。

5、必须记录每一次给予放射性药物的全部情况(包括患者反应和副作用等)。如给予情况不满意,应同时记录失败的原因。

6、完成核素显像后必须请核医学医师进行复查。

11、应按照GB18871附录B中所规定的要求,向探视者和家庭成员提供有关的辐射防护措施(例如限定接触或接近患者的时间等)及其相应的书面指导,并对其所受剂量加以约束,使其在患者的诊断或治疗期间所受的剂量不超过5mSv。探视已食入放射性药物的患者的婴儿和儿童、所受剂量应不超过1mSv。

四、核医学治疗操作中的质量控制

1、在施用放射治疗药物之前,应按程序确定患者身份、施药前患者的准备和施药程序等。

2、在给妇女施用放射性药物前,要判断患者是否怀孕或哺乳。在提请检查时如果月经已经过期或停止,一般应作怀孕看待。必要时可根据超声检查结果确定。

3、给患者口头或书面指导,以减少对其家庭成员和公众所造成的照射。

4、对所用放射性药物必须进行活度测定。给患者口服放射性药物前应检查其是否能正常吞咽,服药时观察这些药物是否已被吞下,并注视患者是否有出现呕吐的任何指征。要特别注意防止由于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5、按治疗剂量接受放射性药物后的住院患者,其出院时间应符合GB18871和GBZ179的要求。

6、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哺乳妇女,应按GB16361附录B的建议终止一段时间的哺乳。

7、治疗过程中,应由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对每次治疗剂量进行计算并予以记录,治疗剂量必须经两人计算及核对。相关记录至少包括下列内容:每个患者所服用的放射性药物及其类型、给药途径、分次给予的方式及其使用活度;医学研究中志愿者所服用的放射性药物及其类型、给药途径、分次给予的方式及其施用活度。

8、对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对其家庭成员提供辐射防护的书面指导。对接受放射性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仅当其家庭成员中的成人所受剂量不可能超过5mSv、其家庭成员中的儿童和婴儿以及其他公众所受剂量不可能超过1mSv时,才能允许患者出院。探视者和家庭成员所受剂量的估算方法以及剂量约束相对应的放射性药物施用量可参考GB16361附录E。

9、接受了131I治疗的患者,其体内放射性活度降低至低于400MBq之前不得出院。

五、核医学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校准要求

1、核医学使用的密封放射性同位素,应通过校准使之可追溯到标准剂量实验室。

2、核医学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应使用活度计测量其活度,并通过对活度计的定期校准使之可溯源到次级标准。

3、应通过规范性的质量控制来评价活度计等测量设备的有效性,并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相关比对。

4、对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应以质量控制的过程和程序控制为重点,应要求所有作业程序都有书面形式且得到严格遵守,并按质量体系的要求准确记录和保存。

5、应对相关的作业环境的微生物、药物颗粒和放射性污染进行定期监测,对放射性核素纯度进行验收检测;按计划对所有相关设备进行日常预防性保养,并对其定期校准。

6、应建立放射性药物使用档案,内容包括原始材料、验收检测、日常检测、放射性药物的储存、生产过程和放射性废物处置等的记录。

7、应使用气体井型电离室型放射性核素活度计测量放射性药物放射性,以确保注射器或瓶中放射性药物所给活度的准确度。

六、核医学操作设备的质量控制

1、核医学操作设备性能应满足GB/T18988.1、GB/T18988.2、GB/T18988.3、GB/T18989、GB17589和NEMA等标准中对设备性能的要求。

2、核医学操作设备正常运行中,应按照国家标准,结合本市质控管理的要求开展质量控制稳定性检测。

3、建立核医学操作设备的档案,并记录其保养、维修、年检等内容。

4、对新的或维修过的显像器件或辐照装置,使用前应测量其相关的物理参数,并且以后对其进行定期测量。

5、应对核医学操作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当设备工作不正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6、核医学质量控制和防护检测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放射诊疗工作安全防护制度 起草人:蔡嫣 审核人:安美娟 批准人:陈黎

起草日期:2016-05-15 审核日期:2016-05-18 批准日期:2016-05-26 文件编号 塘医放-013

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

一、基本要求

1、放射治疗的放射防护和质量控制管理由放射治疗科主任负责,参与放射治疗的放射肿瘤医师、医学物理人员、放射治疗技师及护士等都应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开展工作。

2、应建立质量控制工作规程,包括对放射治疗装置、模拟定位装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放射治疗剂量仪等的质量控制工作。

3、对于每一种放射治疗类型,都应制定实施辐射照射的书面程序。

二、治疗计划

1、严格掌握放射治疗适应症,病人应先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并经医生确诊属于需放射治疗疾病。工作年限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开具放射治疗单必须经中级职称以上医师签字。

2、应注意逐例进行正当性判断。当确定为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并不大可能引起明显并发症的情况下方可开展放射治疗。

3、除有明显的临床指征外,避免对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施行腹部或骨盆部位的放射治疗;若确需要治疗,应周密计划以使胚胎或胎儿所受到的照射剂量较小。

4、对于所有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获得放射治疗医师签字并注明日期的处方。远距离治疗的处方应该包含以下信息:治疗点的位置、总剂量、每次剂量、分次和总治疗周期。此外,应该说明在照射体积内会受到照射危险的器官的最大剂量。近距离治疗的处方应包含以下信息:参考点和会受到危险的器官的总剂量、参考剂量、体积的大小、源数目和它们的剂量分配、放射性核素在参考日期的源强度。

5、放射治疗医师提出治疗方案后,经医学物理人员核定照射剂量,或由放射治疗医师会同医学物理人员、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有效的放射治疗计划。放射治疗计划应当以高效治疗、减少正常组织损伤为目的,并应准确确定靶区位置与范围、照射剂量和时间。

6、应逐例制定对治疗靶区的照射计划,使靶区受到适当治疗照射并使靶区的器官和组织所受剂量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

三、治疗中的质量控制

1、对患者实施首次放射治疗前,必须由放射治疗医师临场指导摆位和实施其他有关检查、处理。

2、每日开机前需检查各联锁装置,记录机器的运行状况、机房湿度和温度。禁止任意关闭安全联锁,严禁在去除安全联锁的情况下开机。

3、照射前应严格进行患者身份确认。应认真阅读治疗单,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照射剂量、照射标志、摆位要求(照射方式、体位)、照射要求、当日医嘱及注意事项等。

4、按医嘱正确摆位,做到一人开机,至少两人摆位,不得擅自修改治疗医嘱。去治疗室摆位者(不少于2人)先查看治疗单、请患者进入治疗室,并解释照射中注意事项(包括接受放疗时的体位保持、呼吸调节、在身体出现不适时如何示意工作人员等),将床面下降至适当高度,帮助患者上床。

5、认真执行放疗单的医嘱,摆位时要按次序完成各项工作条件。放射治疗医师、医学物理人员应参与特殊照射野的摆位及照射。

6、摆位结束后核对距离、机架、机头的转角、射野面积、灯光野位置、体位的固定,必要时用室内激光定位灯,观察射出方向及应照射的范围和照射区是否正确。

7、治疗期间,应有2名操作人员协调操作,认真做好当班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治疗期间操作人员应密切注视操作台仪表及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禁止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岗位。

8、治疗中技术员必须在监视器中仔细观察病人体位是否有移动,如果变动要立即停止出束,进入治疗室核对有无变动,核对后再开机继续治疗。如体位变动较大或患者不能坚持该体位治疗,应记录下来并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以决定是否更改治疗计划。

9、实施治疗时,除接受治疗的患者外,治疗室内不得停留任何人员。参与治疗的工作人员在进入机房时必须佩带个人剂量报警仪。

10、照射结束后要检查病人体位移动情况,及时记录和提醒病人注意。发现摆位或剂量差错,应及时报告主管医师、科主任,不得自行涂改或隐瞒不报。

11、放射治疗医师应验证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离计划现象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12、实施后装治疗时,必须详细记录治疗方式、治疗源类型、活度、数目、通道、照射时间、单次照射剂量及总剂量和放射源在施源器内的驻留位置及照射长度,并绘示意图存档。

13、实施γ远距离治疗的工作人员在进入治疗室前,应首先检查操作控制台的源位显示,确认放射性同位素处于关闭位时,方可进入治疗室。

14、γ远距离治疗完成后,若发现放射源未退回贮存位置,应迅速将患者从治疗室内转移出去,放射治疗技师应详细记录完成正常照射后患者在室内滞留时间和所处位置等信息,为估算患者超量受照剂量保存详细记录。

四、放射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

1、放射治疗装置性能应满足GB9706.5、GB16362、GBZ121、GBZ126、GBZ161、GBZ168等标准中对设备性能的要求。放射治疗装置的安全性能应在订购、安装调试、验收检测、定期检测、常规维护和校正性维修中予以保证。

2、用于放射治疗的计划设计软件系统应是经过验证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原版正式产品。软件的使用者应经过厂家培训并全面掌握软件的使用。软件升级后应重新验证后方可使用。

3、用于γ远距离治疗的放射源应符合GB4075给出的对密封源的要求。

4、每天机器治疗前,物理师和机器维修工程师应检查机器及联锁装置等,待试运行正常后方可开始治疗患者,每次检测均应记录在案备查。

5、放射治疗设备正常运行中,应按照国家标准,结合本市质控管理的要求开展质量控制稳定性检测。

6、建立放射治疗设备的档案,并记录其保养、维修、年检等内容。

7、放射剂量测量仪应接受二级标准剂量学是实验室的校准,每两年进行校准一次。

8、对新安装、换源后和维修后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检测,以保证治疗剂量的准确可靠。

9、应对放射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修。当设备工作不正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附件(具体内容略)

1、放射治疗实施程序

诊疗质量 篇3

为加强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与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完善我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监管评价体系,经研究,决定成立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了解、研究及掌握国内外内镜临床诊疗技术应用的发展动态;组织开展内镜临床诊疗应用调研;负责组织相关专家拟定全国内镜临床诊疗质量有关监管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并负责全国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工作;承担我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专家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地址:湖南长沙市湘雅路87号),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联系人:彭瑛,彭健

联系电话:0731-84327991,84327993

传真:0731-84327987

电子邮箱:cencn2008@126.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邮编:410008

附件: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

名单

主任委员:张阳德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会长

副主任委员:王陇德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院士

魏于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副校长、院士

黄志强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院士

何继善中国工程院学部主任、院士

汪忠镐首都医科大学血管研究所所长、院士

陈志南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中心主任、院士

姚开泰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院士

郭应禄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院长、院士

张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副主任

陈霖豪国家科技部国际组织与会议中心主任

杨镜中国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赵自林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谭广亨香港大学副校长

胡铁辉中南大学副校长

王洪河北大学副校长

鲁重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

霍文逊澳门科技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

诊疗质量 篇4

(此方案适合各临床科室)

根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质量管理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科室实际,对我科住院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科室质控小组”,人员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生、质控护士等人员组成。

二、质控小组对本科室质量管理负总责,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三、科室开展的各项诊疗技术项目必须符合医院开设的诊疗项目,开展新技术应申报医院批准。

四、认真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查房制度,医嘱制度,会议制度,病历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输血管理制度等。

五、诊治流程及要求:

1.新进病人,值班医生或经管医生应及时接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开出辅助检查等,八小时内必须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作出初步诊断,制定出治疗方案,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

2.认真执行三级医生查房制度,诊断不准确,疗效不佳的要及时组织讨论、会诊,需要告知患方用意的要及时告知并签字。

3.各项诊疗活动必须有医疗文书记录,上级医生要认真及时督促,检查下级医生的医疗文书,质控医生、质控护士对住院病历要认真审核,及时归档上交质控科。

4.经管医生要对每一位出院病人进行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并作出登记备查。

六、加强医患交流,及时化解矛盾,防范医疗纠纷。

七、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发挥团队作用。

八、每月或不定期召开科室质控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医疗质量安全与绩效奖惩挂钩,以更好的保证医疗质量安全,让病人放心、满意。

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见医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科质控小组

诊疗质量 篇5

1.1 基层兽医诊疗设备简陋

自我国的许多地区, 经济还较为落后基层兽医们没有接触到现在先进的医疗设备, 他们给动物治病往往依靠的是经验。对于常见的疾病, 依靠经验可以解决, 但是对于新出现的疾病, 他们就束手无策了。

1.2 动物种类繁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解决生存必须的问题后, 人们也越来越追求享受, 对于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造成畜牧养殖业的种类日益增多, 因为人类不再满足于食用常见的牲畜, 更追求稀有物种的享受。

1.3 兽医的非专业性

据调查可知, 我国的基层兽医年龄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地区的基层兽医年龄较大, 使这些兽医团队的行动力较差, 而且创新能力不足, 墨守成规。并且, 许多基层兽医并不具有专业的知识, 仅凭经验给动物诊治, 使诊治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且, 没有专业的知识进行指导, 误诊的机率也很大, 而且, 还会造成兽用抗生素的滥用问题, 对动物的健康以及食品的安全均有着很大威胁。

1.4 新型病毒的出现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 新型病的出现的机率也逐渐增加, 但是诊疗设备的缺乏及诊疗知识的缺乏, 使这些基础兽医不能及时的发现及诊治这些疾病, 越医越病的情况时有发生。

2 针对以上问题制定的对策

2.1 改善基层诊疗设备

要想马儿跑, 就要给马儿多吃草, 而要想提高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 必须改善基层兽医的诊疗设备。完善的诊疗设备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兽医们的工作效率,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兴趣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渴望。

2.2 培养兽医的专业性

在给基层兽医配备好诊疗设备之后, 提升基层兽医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不然, 空有设备而兽医们不会使用也不能提高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

由于动物的种类繁多, 兽医们要做到面面俱到也是很难的, 所以, 培养专业的兽医团队就很有必要了, 针对不同类别的动物, 对兽医采取不同种类的专业教育, 使他们的医疗知识更专更精, 建立不同的动物医治体系, 使兽医们只负责几类动物的疾病诊治, 用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这几类动物的特性, 在出现新型病毒时能更迅速的提出治疗方案, 避免了当新型病毒出现时兽医却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 为养殖企业带来了保障。

2.3 做好基层兽医的管理工作

健全相关国家政策, 制定完善的基层兽医管理体系, 监督基层兽医的诊疗工作, 避免盲目用药的情况。使基层兽医管理与城市兽医管理同步进行, 规范基层兽医的诊疗手段, 促进我国进场兽医诊疗水平的健康发展。

3 结论

近年来, 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兽医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城市兽医和基层兽医之间的诊疗设备及诊疗水平差距较大, 但是大型的养殖基地一般都不会分布在城镇, 所以, 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对养殖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何提高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及改善基层兽医的诊疗设备条件是各大养殖企业极为关心的事。

通过对基层兽医的诊治环境分析, 针对基层兽医诊疗设备及诊疗水平问题, 提出了以上的解决方案。这3条方案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现在基层兽医的现状, 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基层兽医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乌仁图雅.如何提高基层兽医诊疗条件及基层兽医诊疗水平[J].兽医导刊, 2015 (16) :32-33.

诊疗质量 篇6

关键词:诊疗信息,诊疗信息权,诊疗人身信息权,知情和受益选择权

公民的信息权既包括对信息的占有权, 也包括对信息的知情权、支配权、受益权等。信息占有权是信息所有权的具体表现形式, 主要包括信息财产权和人身信息权。信息财产权的归属可以是专有或共有。人身信息权主要是指公民对包括姓名、隐私、名誉、肖像、职业身份与资格、健康与疾患诊疗相关信息等在内的信息资源天然或依法占有并支配的权利。信息占有权是公民行使知情权、支配权、受益权等其它权利的法理基础;知情权是公民行使对信息占有的必要手段, 行使知情权是行使支配权和受益权的认识前提, 其最终结果是可以产生财产性或/和非财产性受益[1,2]。

医疗服务行业与其它行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医患双方诊疗信息的认知和支配能力不对称是患者就医并缔结医患诊疗合约的前提条件, 这种信息不对称性与一般信息服务业的本质区别在于:诊疗信息是关于患者健康和疾患的人身信息或者是特定人身指向的医疗信息, 并且它们是患者本人不能天然占有的特定人身信息, 而是患者 (方) 只能通过依法执业的机构和医务工作者诊疗合约条件下的有偿服务才能行使占有权的人身信息。因此, 正是由于诊疗人身信息与患者天然分离的特点, 并且它又能被作为财产信息给医患双方甚至全社会带来利益, 这决定了医患双方诊疗信息权的分享与占有问题是一个当代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制度和法治难题[3,4]!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 关于患者健康与疾病状态诊断和治疗的信息, 患方共同体能否真正获得 (即实际行使知情权的程度) , 涉及诊疗信息权归属和占有方面的法理问题。本文将从诊疗信息的产生和诊疗信息权的分享角度, 对诊疗信息权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索。

1 诊疗信息

1.1 诊疗消费内容的区分

患者就医治病的过程首先是一种 (通过付费实现的) 对诊疗信息服务能力的消费, 即患者 (方) 获取诊断信息、治疗与决策信息、疗效及副反应信息等, 然后通过 (依法和协议) 授权才能进入后续的医疗消费环节。因此, 诊疗消费过程可划分为诊疗信息服务性消费和治疗性服务消费两部分。

1.2 诊疗信息的定义

诊疗信息是特指患者在一定的医疗机构就医并接受诊疗服务的过程中, 医患双方以诊疗合约方式依法公开、共享的疾病相关信息和公共医疗信息以及由此所派生的信息资源的总称。它包括疾病诊断与转归信息、治疗选择与决策信息、疗效与副反应及相关医药用品价格信息等。

1.3 诊疗信息的分类

诊疗信息及诊疗相关信息, 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 根据诊疗过程的阶段性划分 。

第一类为诊断信息, 包括初步诊断信息、辅助诊断信息、会诊信息和最后诊断信息等。第二类为治疗相关信息, 包括可能的 (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 治疗方案与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品种与价格及副反应等方面的信息。第三类为治疗措施开展的实际过程、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医疗意外等治疗观察所得信息。

(2) 根据诊疗信息同患者/医疗机构的依附关系划分。

第一类为患者的人身信息, 包括一般个人信息、个人社会角色信息、健康与疾病状态信息、手术和其它治疗观察所得信息等。第二类为非人身信息, 包括各种医疗和药物服务的内容与价格方面的信息、治疗手段的效果与风险及副反应等信息。第三类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资源信息, 包括一般性职业资质信息、专业技能特长、特殊诊疗资质与技术方法的专门信息等。

(3) 根据诊疗信息的隐私程度划分。

第一类为隐私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便公开的专门信息。第二类为非隐私信息:包括患者、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 可以公开的一切信息和相关的公共医药信息等。

(4) 根据患方获得信息的方式划分。

第一类为公共医药信息, 包括医院技术水平、医疗服务价格 (治疗费、手术费等) 、药品适应症和副反应及价格等信息, 原则上应该由政府机构免费发布, 或者在严格监督下由医药机构发布。第二类为诊疗合约条件下的付费信息, 包括初步诊查信息、辅助诊断信息、会诊确诊信息、治疗方案信息、手术信息、药品调剂和使用信息, 等等。

1.4 患方的诊疗信息消费目的与过程

通常, 在患者不处于危重状态的典型诊疗过程中, 存在着患方共同体 (患者本人、近亲属和其他费用承担者) 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信息获取、治疗决策信息咨询、治疗方案和措施授权并接受治疗这样三个阶段。在诊疗过程三个阶段中, 患方在消费目的、性质和内容上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阶段, 患方对医疗机构 (医生) 的授权只限于依法开展对患者健康与疾病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必要的身体检查, 同时通过付费获得尽可能详尽的诊断信息。医方则依法享有执业行医的诊断决定权和言论免责权, 患方也需要承担不能明确诊断或错误、延误诊断的一些风险。

第二阶段, 患方不会向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 授权。患方只是通过与一个 (或多个) 医疗机构的医药服务人员之间的咨询与讨论, 获取关于患者疾病治疗方案和措施的疗效、风险、价格等各种信息。本阶段属于一个全面的治疗信息咨询阶段, 患方共同体并不一定会向所咨询的医疗机构授权其治疗患者的疾病, 而且患方始终应该依法享有是否治疗和向谁授权的决策权。

第三阶段, 患方通过协议向特定的医疗机构重新授权。患者可以获得相应的治疗服务和治疗用品, 如手术、药品和植入性医药用品等, 患方共同体有权获得包括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副反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实际效果等信息。

在这三个阶段中, 特别是在前两个阶段, 医患双方之间的诊疗信息获取、占有和支配能力具有天然的不对称性, 医患双方缔结诊疗合约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信息服务与消费关系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就是说, 患者只能借此解决自身疾患诊疗信息与本人天然分离的信息占有权问题。

2 诊疗信息权

诊疗信息权是指在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以法定和合约方式平等地互相公开信息资源所产生的一组权利。诊疗信息权的内容涉及诊疗信息财产权、诊疗人身信息权和隐私权、诊疗信息知情权、诊疗信息支配权、诊疗信息受益选择权等。

2.1 诊疗信息权的归属、获取和让渡

诊疗信息权是属于医患共同体 (政府、医方和患方) 所共享的一种权利体系, 医患共同体中各方依据法律法规、债权债务 (出资) 关系、诊疗合约及其中的身份, 分享相应的权利。

首先, 医方享有的诊疗信息财产权。包括诊疗信息的一次性财产权、获得补偿与受益权、荣誉和资信权、执业言论免责权等。

其次, 对于给予医疗机构特种行业执业经营权和公益性补偿的国家及其卫生行政机关而言, 由于在我国社会主义公益性医疗体制下, 政府是所有临床诊疗活动付费共同体中最主要的付费方, 从而政府在一个日常诊疗活动结束或者紧急卫生事件发生时 (如SARS、群体性中毒等) , 出于保护社会公众健康权的需要, 政府的卫生行政机关依法享有诊疗信息的财产所有权和支配权。如果涉及患者的诊疗人身信息权、隐私权和受益选择权, 为了社会公众利益, 通过依法强制授权、合约授权并受益的方式, 实现一定限度内的私权向公权让渡。

最后, 患者为中心的患方共同体依法享有诊疗信息的人身信息权、知情权、支配权、隐私权、受益选择权等。

2.2 患方享有的诊疗信息权

对患者而言, 一方面诊疗信息权是其人身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不仅涉及患者人格权中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包括基因信息权) 、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等, 也涉及患者作为医患合约这一特定法律关系相对人的身份权;另一方面, 还涉及患者和患方共同体的亲属权、亲权、抚养权、监护权、荣誉权、医药费用债务人身份权等多项权利。具体内容则可以表述为患者和患方共同体其他成员的诊疗人身信息权、诊疗信息知情权、隐私权、受益选择权等多项权利。

2.2.1 患方的诊疗人身信息权和隐私权。

通常, 人身权即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 是与其人身不可分离亦不可转让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法定民事权利, 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类。但是, 人身信息和特定人身权内容则是可以与本人分离并传播的, 甚至可以成为给其本人或他人带来利益的信息资源 (如职称资格、信誉等) !

诊疗人身信息权属于患者个人人身信息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法律保护, 一般情况下,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特定授权, 不得传播甚至交易。

患者依法向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 提供与他个人可能持有的保密愿望有关的各类信息, 即人身与隐私信息[5,6], 如姓名与性别、年龄与日常生活、个人爱好与生活经历、健康与身体缺陷状况、婚恋与家庭状况、夫妻生活、社会身份、本次就医希望解决的问题等, 这些信息是医疗诊断活动的必需信息, 是临床医师进行正确诊断的客观依据。

无论是主观性诊疗信息, 还是客观性诊疗信息 (包括手术和其它治疗过程信息) , 它们不仅可以贮存在接诊与治疗知情人的记忆中, 而且可见诸于临床医疗档案 (主客观病历) 的言语、图象与文字描述中, 患者对这些原始信息及其衍生信息均依法或天然享有人身权、隐私权和合约身份权, 从而依法享有复制、保存和用于健康受益的权利。

我国现行法律将隐私视为名誉权的一项权能或一部分, 通过对名誉权的保护来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患者根据个人的隐私愿望, 依法全面享有自身诊疗人身信息权的隐私保护并使之不受非法干涉和非法侵犯的权利。它具体包括隐私隐瞒权、隐私维护权、隐私支配权 (公开和使用获利的权利) 。

因此,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均不得出于该次就诊的诊疗目的以外的需要传播使用这些信息。如果临床医学工作或科研确实需要使用这些信息, 要以维护就医者的隐私为前提或得到患者和医疗行政机关的依法重新授权。

另外,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要承担过错责任的原则, 诊断失误或延误是否属于诊疗信息产品不合格, 是否享有执业言论的免责权, 在非正确诊断基础上又没有患方授权的后续医疗行为造成的人身损害, 是否适用于这一法律原则是需要专门的法律条款才能解决的问题。

2.2.2 患方的诊疗信息知情权。

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诊疗信息知情权主要是指属于患者人身信息范畴的知情权利 (除从伦理学或法律角度维护患者更大利益需要的特殊情况外) 。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公共信息和相关的非医疗服务的价格信息, 也属于知情的对象。患者本人及其代理人的诊疗信息知情权的实施和依法维护, 是其行使独立决策权的前提条件。患者尤其是医院病死者的亲属或其他获得患者授权的人, 依法享有患者和死者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诊疗信息的知情权和隐私维护权。另外, 患者以外的医疗费用其他承担者, 也同样依法享有费用相关的诊疗信息知情权。

医疗机构 (医务人员) 不得隐瞒诊疗信息而侵害患者的知情权, 更不能欺骗、诱导患者违反自身主观意愿地继续诊疗过程, 例如臭名昭著的密码处方、电子处方等侵权行为。如果医方限制甚至剥夺了患方的诊疗信息知情权, 也就为进一步侵害患者的健康受益决策权、受益权提供了条件。只要诊疗过程得以持续, 则可能发生进一步的侵权, 这就构成了依靠职务行为实施系列侵权的事件, 医疗机构 (及其医务人员) 必须依法承担侵权及损害赔偿的责任。

2.2.3 患者的诊疗信息健康受益选择权。

如前所述, 在一个没有危重疾患的患者就医的典型诊疗过程中, 存在着就医者对诊断信息的获取、治疗决策信息的咨询、治疗方案和措施授权的三个阶段。

因此, 患者在获得自身健康与疾病状态信息和治疗方案的效价及副反应信息后, 患者会选择高效、便捷、廉价而安全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措施组合, 以保证自身的健康受益权。而且, 即便患者通过授权进入接受治疗的阶段以后, 患者仍然享有实际疗效和副反应及治疗意外等方面信息的知情权, 患者依然保留是否继续接受治疗的身心健康受益决策权和第三方医疗经费 (和债权) 受益决策权。

2.2.4 其他费用承担者的诊疗信息受益选择权。

患者亲属或工作单位、医疗劳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其他费用承担者是患方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 由于亲情的需要或由于医疗费用的关系, 他们依法并按相关合约享有相关诊疗信息的身心、社会角色和医疗经费受益和合法支配选择权。

其中, 债权债务关系是费用承担者承担相关诊疗费用的前提, 但是费用承担者有依法保护自身合法财产的权利。因此, 患者以外的的其他费用承担者, 拥有依法寻求降低费用支出和提高临床疗效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的权利。当然, 这些权利实施的前提是相关诊疗信息的知情权和公共医药信息知情权得到全面保障。

3 影响患方诊疗信息权保护的重要障碍

根据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l0条、第l6条的规定, 患者及其家属所能复印的病历资料只能是客观性病历资料;而包括病程记录在内的主观性病历资料是不能复印或复制的, 只能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过程中, 由医疗机构将其提交至鉴定专家组。该项规定的制定, 虽然是为了防止患方根据主观性病历随意猜测, 带来对医疗行为认识的偏差甚至可能的负面舆论效果。但是, 这种规定是以否定患者的诊疗人身信息权和侵害患方共同体的诊疗信息知情权、受益权为代价的, 从而使患方的权益很难得到切实的保障。

病历资料无论是主观性还是客观性的, 都只是关于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人身信息 (或者诊疗合约中特定身份人评估信息) 的真实记录。因而, 患者有权获悉医方 (医务人员) 对自己病情的分析判断、使用某种药物的理由、某种治疗措施的过程和身体反应等各种信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允许患者复制主观性病历资料, 实际上进一步加大了医患双方诊疗信息占有和支配能力的不均衡性, 用维持、加剧人身信息与其本人分离的方式, 部分地剥夺了患者 (方) 的诊疗人身信息权、知情权、隐私权和健康性受益选择权。

从而使医患双方无法在医患合约中获得真正平等的法律地位, 不利于促进医方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也就很难保障社会公众就医时的健康受益权这一根本利益。因此, 有人认为患方获悉主观性病历资料会有助于减少医患之间的过多冲突, 而且最终应该取消关于病历资料的这种分类方式[3,7]。

综上所述, 在诊疗信息的自然占有方式及程度上, 医患双方的诊疗信息获取与支配的实际能力是不对称的, 这是诊疗信息服务消费前提条件和缔结诊疗合约的基本目的, 患者 (方) 就诊付费就是为了实现其对诊疗信息权内容的依法占有和知情, 是其支配和受益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宏玲, 黄瑞华.信息权利的性质及其对信息立法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 2005, 23 (1) :35-39.

[2]杨宏玲, 黄瑞华.信息产权的法律分析[J].情报杂志, 2003 (3) :2-4.

[3]王钟秀 (荐) .病人权利规则[J].家庭护士:上半月, 2005 (3) :60-60.

[4]洪剑霞.向病人出示病历的问题[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 2000, 17 (2) :74-75.

[5]徐筠.隐私权与知情权之冲突[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6 (2) :107-110.

[6]崔群颖.关于医疗信息隐私价值和法律地位的探索[J].医学与社会, 2005, 18 (1) :32-34.

诊疗质量 篇7

1 共同决策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1 保证患者知情权和决策权

一直以来, 患者家属的决定最大程度地影响着共同决策。 例如, 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时, 家属一般对患者隐瞒病情, 未通过较为委婉合适的方式告知患者, 致使患者对自身情况不了解, 疑虑重重, 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共同决策也就成了空谈[2]。 因此, 要切实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关键是充分尊重患者的患者知情权和决策权, 实现信息共享。

1.2 化医学专业术语为通俗易懂语言

要确保沟通交流的有效性, 关键是保证患者对医生表达意思理解的准确性、完整性。 专业术语固然是一个医生专业素质的生动表现, 但未必适用于医患交流与共同决策。 医生在向患者介绍糖尿发病机理等相关知识时, 表述过于专业, 患者因缺乏医学知识背景, 难以参透医生表达的意思, 致使一番交流之后, 患者仍对自身病情一头雾水。 对此, 医生应该提炼出表达的重点、逻辑关系, 将话语较为通俗易懂地传达给患者, 让患者准确地抓住谈话重点, 提高医患沟通交流的有效性, 利于推进共同决策[3]。

1.3 保证医患之间的交流时间

医患之间缺乏足够的时间去交流病因、病情, 直接导致医患关系的疏远、冷淡, 无疑不利于治疗方案的有效推行。 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没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患者也对医生实行的治疗方案缺乏科学的认识与了解, 自然难以实现医患之间的共同决策, 患者也缺乏与医生一起承担责任的意愿。 因此, 医患之间的交流绝不是形式上的交流, 而是将心比心, 深入、全面的交流, 医生要准确全面地把握患者身心方面的变化情况, 而患者又能从医生身上加深对疾病、对治疗的了解和认识, 医患双方达成协议, 真正实现医患共治。

1.4 加强患者心理疏导

患病住院无疑给患者的身心带去一定的痛苦和打击, 且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在这种情况下, 患者极易出现紧张、不安、忧郁甚至轻生等负性情绪, 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有效推行。 这时候, 医生担当的不再仅仅是医学者这一角色, 还是患者的知心朋友、心理师以及精神支持。 医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耐心、认真地倾听患者心声, 找到其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 再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如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的不同, 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鼓励患者以顽强的精神、自信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和治疗, 坚定治疗的信心, 积极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工作, 争取早日出院。医患共同决策, 不能仅仅靠医方共识去完成, 还应该积极调动患者能动性。 因此, 很有必要加强对共同决策的宣传, 提高患者参与意识。 医生在问诊过程中, 应该注意探究性引出患者的疑问、 关注点, 并针对性解决疑点, 积极找寻血糖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有效策略,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

1.5 完善循证机制

完善共享决策, 前提是循证医学证据。 因此, 卫生决策部门必须对循证诊疗体系进行重构与完善, 确保证据评估指标的完整性, 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

2 前景展望

在日益提升的社会期望值这一社会背景下, 医患共同决策的推行刻不容缓。 为了这种医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需要整个卫生系统各部门齐心协力, 多管齐下, 将先进的经验整理总结成体系, 以促进其更深层次、 更大范围地落实在实施医患共同决策的过程。 例如, 要确保投入资金的充足, 可推行社会医疗保险这一措施。 此外, 作为一名医生, 应该突破固有思想的局限, 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 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紧跟时代步伐。 这种思想要在医生整个成长过程中贯穿落实。 医务人员协助患者的能力和达成共同医疗决策的能力是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及时转变心理角色, 从患者治疗的“主宰者”转变为支持、帮助患者做出科学决策的“引路者”。

为保证临床真正大力推广和应用医患共同决策, 不同国家对此推出了不同的扶助政策。 如英国医疗政策决策者呼吁在医疗决策环节应该结合患者的意见和决策, 英国国民医疗保健体系章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国内医疗体系规划者和管理者应该制定且执行相关的激励措施, 切实扫除实施医患共同决策过程中的障碍, 争取有效、及时地争取到高质量循证依据, 为医患共同决策提供扎实的实施基础及良好的实践氛围, 确保此种医疗模式的有效、常规。 目前情况主要是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参与到实际治疗中去。 然而, 在传统的医疗文化中, 患者的自主权和知情权往往被家属所主导, 治疗决策未充分满足患者的主观意愿, 因此, 推行医患共同决策尚有时日, 仍需医患之间, 患者与家属之间加强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庞博.施今墨学派名老中医诊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与经验传承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2]刘颖.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D].浙江大学, 2011.

考场低分作文诊疗 篇8

那么, 学生的低分作文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作为教师, 应采用什么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进言之,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 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消灭低分作文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私下认为, 教师不妨从如下两个方面诊疗学生的低分作文。

一.把脉问诊

细看那些低分作文, 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作文往往存在着诸多“硬伤”。

从内容上看, 低分作文首先在审题立意上会出现跑题, 甚至离题的问题, 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头能引题, 结尾也能点题, 可中间的主体部分只抓题目中的局部来谈, 不善于扣住题目进行全面的审题, 并且文章显得直白、肤浅;另一种是完全抛开题干中的提示语和题目, 盲目地标新立异。其次, 在选用素材上生搬硬套。有部分学生不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只会在临考前抱佛脚, 死记硬背那些“李白”、“杜甫”等常见的名家事例, 再硬套进自己的考场作文中, 这样一来, 导致作文既无新意, 也无深意, 更有抄袭之嫌。

从形式上看, 低分作文往往会出现文体不明的问题。这种作文要么记叙文式的开头搭上议论文式的主体内容;要么议论文式的框架扯上记叙文式的主体内容。总之, 这种作文就是一篇“四不像”的作文。低分作文还会出现结构明显不合理的情况。从其结构形式上看, 部分低分作文就是“头大脖粗肚瘪尾肥”的畸形文章。另外, 作文卷面的不整洁, 也是导致作文低分的重要因素。

二.对症下药

面对低分作文中的诸多“硬伤”, 语文教师应像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那样, 施展妙手回春之术, 仔细分析低分作文中的存在问题, 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良策。

首先, 准确审题, 深刻立意。

审题的过程是把握写作方向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 就应引导学生必须明确三个“义”:一要看懂题目的表层义, 二要理解题目的深层义, 也即引申义;三要领会引言中的提示义。

如果说“审题”是把正写作方向的过程, 那么, 立意应是确立文意的过程。立意是否深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入木三分的辨析能力。所以, 写作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用质疑、发难、激将等多种手段锻炼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对问题做深入思考, 能让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出其本质, 善于培养学生筛选信息、辨伪识真的能力, 更要让学生带着有深度的论点, 进行透辟的分析, 发出精当的议论。只有这样, 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 见解方能显深度。

其次, 加强积累, 重视锤炼

厚重源于积淀。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不断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通过课内拓展阅读、课后补充阅读、课外延伸阅读等方式, 使他们广泛涉猎国内外经典名著, 汲取知识的精华, 铸就厚重的思想。

写作源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文章方能显真情。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现实中找寻活生生的素材, 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选取感受最深的素材, 从古典名著中搜寻新颖的素材, 融入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 写出激荡人心的文章。

思想、情感皆需借助语言的表达。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唤起、激发学生的言语表达欲望。接着, 让写作成为学生最好的自我发展素养、锻炼言语、培养能力的方式, 在乐于表达中, 引领学生不断地斟酌、品味, 逐渐减少错误与偏激, 从而让粗糙、肤浅的语言变得纯粹、精致起来。

再次, 明了文体, 优化形式

考场作文中, 文体的开放性虽然给学生创造了扬长避短的条件,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擅长的文体来写。可是, 不少考生就误以为不作文体要求了, 从而导致所写的作文不伦不类。因此, 写作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 让学生明确不同文体的表达特征。

“头大肚瘪尾肥”的作文形式完全背离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基本要求。不管是作文的开头, 还是结尾, 都应既简洁、明了, 又富有韵味。一般不超过文章总字数的十分之一, 这样才能保证“猪肚”的丰富性。

文章的层次结构更应清晰, 抛掉“老三段”的陈旧形式, 追求六至八段式的精巧形式。开头能引题, 中间能紧紧扣题、适时亮题, 结尾呼应开头, 点明题旨。值得一提的是, 主体部分的亮题, 应做到“一步三回头”。一言概之, 卷面整洁、结构精巧、脉络分明方能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可。

“把脉诊疗”安全培训 篇9

把脉

认识上存在短视现象

安全培训不同于职业技能培训, 员工在经过培训后, 通常无法在生产上取得“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和迅速产生效益回报。因此, 一些企业的领导者不免心存轻视。虽然有些企业迫于政府或上级单位的强制要求, 不得不要求员工参加安全培训, 但“安全培训无用”的思想, 却在这些领导者的言行上暴露无遗, 并间接影响着受训员工。

有的企业嫌安全培训占用生产时间, 影响生产效益, 但不进行安全培训又无法应付政府或上级单位, 因此, 一些相关负责人便直接与安全培训机构私下协商交涉, 要求压缩培训时间, 在较短时期内给员工完成多个安全培训项目。这样的安全培训, 效果可想而知。就算培训师能力再强, 也需要有讲授的时间, 如果学时过短, 培训必然难以深入。对于学员来说, 也是如此, 短期内接受大量信息, 一方面不容易消化吸收, 另一方面还可能因为信息量过于庞大繁杂而造成混淆, 甚至比受训前更糟。

误以为安全培训能一劳永逸

安全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 必须持续进行。时代在发展, 技术在进步, 安全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 员工曾经参加过安全培训不代表从此就不需要再进行安全培训了, 还必须定期认真复训复核。否则, 不但员工的安全意识可能会因为骄傲自满而逐渐淡薄, 还可能会由于时间关系, 导致安全知识逐渐遗忘, 甚至因为不熟悉不了解新安全技术规程而出现工作失误, 影响生产安全。

目前, 有些学员初到安全培训机构就告诉培训师, 已经是复训了, 要求培训师讲简单些, 早点下课。培训过程中, 这些学员大多不理睬培训师的授课, 积极与培训师交流的更是凤毛麟角。个别学员还会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缺勤的现象, 而且值得关注的是, 这种情况甚至出现在某些企业的中层干部中。

有意无意间忽视了部分员工

正如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木板中最短的那块, 企业生产安全的好坏, 其实也取决于其中安全意识最淡薄、安全技能最差的那群人。因此, 安全培训应该是全员性的, 但在实践中, 一些企业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一部分员工的安全培训, 大致可分为2类情况。

第一类是在领导者比较重视安全培训时。优秀的员工比较容易引起领导的关注, 所以, 安排各种培训时领导马上会想到他们, 给予他们提升自身素质水平的机会。由于认为安全培训很重要, 因此将大部分安全培训的机会, 都给予了这类优秀员工。于是, 导致这部分优秀人员“反复受训”, 甚至产生了厌倦心理, 而其他一部分员工却始终没能得到培训的机会, 这些人或许是最基层、最不受领导关注的员工, 但实际上他们才是最需要培训的。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 这部分员工必然会成为企业安全“木桶”中最短的木板。

第二类是企业领导者忽视安全培训时。部分员工因为能力出众, 成为了领导的左膀右臂, 肩负了大量重要工作, 非常忙碌。因此, 每当需要安排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时, “潜在的轻视”会令该领导者有意地避开这些优秀的员工, 而让企业中那些不受领导重视的员工去应付安全培训。久而久之, 其他员工都接受了安全培训, 而这部分优秀员工由于长期未接受安全培训, 反而成为了企业安全生产上的短板。

诊疗

那么, 应该如何疗治企业安全培训中的弊病呢?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

从企业方面入手

第一, 企业领导必须端正对安全教育培训的态度。为了能够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 企业领导者也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只有正确认识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培育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必要性, 方能在安全培训的认识上拥有“远视能力”, 了解安全培训在企业安全生产上的长远意义和久远利益。领导重视了, 员工才会跟着重视, 真正投入心力。

第二, 企业对于各层次员工的安全培训重视程度应一致。当员工被调换到不同岗位, 或被提拔到高一级的管理岗位、高一级的技术岗位上时, 该员工宜接受新的安全教育培训。同时, 无论身处什么岗位, 从业人员都应定期进行知识、技术的更新, 并同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为保证培训的效用, 企业应事先调查清楚员工欠缺哪些方面的安全知识, 以便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 并依工作岗位的不同注意安全培训的类别, 分批次进行, 以增强安全培训的务实性, 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 更新培训制度。由企业出资让员工参加相应的外部安全培训后, 应定期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进行测试, 如果员工考核不合格, 则应由员工自行重新进行该项安全培训, 直至考核合格。以此使员工在安全培训时、安全培训后都能保持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

从培训机构方面入手

第一, 安全培训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科学、先进并具有针对性。对于培训机构来说, 培训师在给别人培训前, 先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掌握最前端最新的知识、技能, 并了解即将培训对象的安全知识水平、岗位特点, 以及参加此次安全培训所想达到的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要求, 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授课流程, 并选择适宜的授课方式。

据笔者调查发现, 有些企业认为专职培训机构的培训师虽然理论深厚、口才便给, 但缺乏实际的生产实践经验, 因而在授课中有时会出现讲授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术语过多员工不易理解等情况。而若邀请企业内部相应工种、岗位上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技师来授课, 这些人员却又通常由于欠缺授课技巧, 导致知识表达不清, 往往是台上讲得满头大汗, 台下听得云里雾里。

因此, 笔者建议, 培训机构的培训师在为企业员工培训前, 应在得到该企业允许的情况下, 事先到生产现场考查一段时间, 观察现场状况, 辨析安全隐患, 并与企业员工进行沟通交流, 熟悉将要培训的员工们的岗位内容、安全操作程序等等, 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必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第二, 更新安全培训的方法手段。很多的实践都表明, 传统的大学堂式的培训效果往往不佳。因此, 为了保证安全培训的质量, 培训机构除了要求培训师有较高的素质水平外, 还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如相应的安全视频、事故案例、图片, 相关的趣味性游戏, 直观的模型等等。此外, 培训机构还应尽可能采取小班、特班, 方便培训师因人施教, 使培训内容与方式更具针对性。

上一篇:地下结构顶板下一篇:工程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