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诊疗方案

2024-06-08

耳鼻喉科诊疗方案(精选8篇)

耳鼻喉科诊疗方案 篇1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主要症状:咽异物感、咽干、咽痒、灼热、微痛。

(2)主要体征:咽黏膜慢性充血,或有萎缩,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3)病程:病程较长。

(4)病史:可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或有嗜好烟酒、辛辣食物史,或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史。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征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慢性咽炎包括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干燥性咽炎。(1)临床表现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咽部有如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病人晨起时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无痰或仅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萎缩性咽炎病人有时可咳出带臭味的痂皮。

(2)体征

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黏膜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少数散在的淋巴滤泡,常有少量粘稠分泌物附着在咽黏膜表面。

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黏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显著增生,散在突起或融合成块。咽侧索亦充血肥厚。

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咽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色苍白发亮,常附有粘稠分泌物或带臭味的黄褐色痂皮。

(二)证候诊断 1.肺肾阴虚证

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午后较重,或咽部梗梗不利,干咳痰少而稠;咽部黏膜暗红,或干燥少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2.脾气虚弱证

咽喉梗梗不利或痰粘着感,咽燥微痛;咽黏膜淡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呃逆反酸,少气懒言,胃纳欠佳,或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3.脾肾阳虚证

咽部异物感,梗梗不利;咽部黏膜淡红;痰涎稀白,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腹胀纳呆,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4.痰瘀互结证

咽部异物感、痰粘着感,或咽微痛,咽干不欲饮;咽黏膜暗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融合成片,咽侧索肥厚;易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滑。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肾阴虚证

治法:滋养阴液,降火利咽。推荐方药:

肺阴虚为主者,可选用养阴清肺汤加减。玄参、生甘草、白芍、麦冬、生地、薄荷、贝母、丹皮。

肾阴虚为主者,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熟地黄。

中成药:养阴清肺丸或六味地黄丸等。2.脾气虚弱证

治法: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3.脾肾阳虚证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利咽。

推荐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附子。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等。4.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瘀,散结利咽。

推荐方药:贝母瓜蒌散加减:贝母、瓜蒌、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中成药:贝母瓜蒌散等。

(二)外治法

1.含漱:可选用银花、桔梗、甘草等中药煎水含漱。2.吹药:利咽止痛中药粉剂,直接喷于咽部。3.含服:生津利咽中药丸或片剂含服。

4.中药吸入:选用具有利咽功效的中药进行蒸气或雾化吸入。

(三)针灸疗法

1.体针:选用合谷、内庭、曲池、足三里、肺俞、太溪、照海等为主穴,以尺泽、内关、复溜、列缺等为配穴。

2.灸法:可选合谷、足三里、肺俞等穴,悬灸、隔姜灸或热敏灸。3.耳针:可选咽喉、肺、心、肾上腺、神门等埋针或可用王不留行贴压。4.穴位注射:可选人迎、扶突、水突等穴。

(四)其他疗法

1.按摩:于喉结两侧或沿颈椎双侧,纵向上下反复,轻轻揉按。2.咽后壁淋巴滤泡增多,咽侧索增生肥厚可配合刺血法、割治法、烙治法,亦可配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微波疗法、冷冻治疗等。

3.对于咽干、咽痒、咳嗽久治不愈者可以配合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

(五)预防与护理

1.忌食辛辣、肥甘厚味,戒烟酒。

2.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疾病,预防诱发本病。3.导引:如吞金津玉液法。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见下表)

(一)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如下:

(1)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检查正常,积分减少≥95%。

(2)显效:咽部症状明显减轻,局部体征显著改善,积分减少≥70%,<95%。(3)有效:咽部症状和体征减轻,体征积分减少≥30%,<70%。(4)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积分减少<30%。

慢喉痹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主症及体征 异物感 咽黏膜充血及肿胀 次症 0分 2分 无 无

咽部偶有异物感 咽黏膜慢性充血呈暗红色 0分 1分

4分

咽部常有异物感 咽侧索肿胀、淋巴滤泡增生 2分

3分 6分

咽部持续异物感 咽黏膜干燥、萎缩 咽干 咽痒 无 无

咽微干 咽痒轻微、偶咳

咽干灼热,口渴不欲饮

咽痒、经常咳嗽 咽部灼热、经常有 咽痛轻微、经常有

咽干欲饮 咽痒咳嗽、影响入睡

咽部灼热、持续有 咽痛轻微、持续有 咽灼热 咽痛 无 无

灼热轻微、偶有 咽痛轻微、偶有

(二)评价方法

1.记分方法:根据以上中医证候量化表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的情况后填写门诊评分记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评分。

2.疗效评估方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5次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根据总分值改变判断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耳鼻喉科诊疗方案 篇2

1病因分析

发病原因是由于种间杂交或同种而血型不合配种,母畜妊娠后,胎儿体内具有遗传性的抗原物质,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母畜受这种抗原物质刺激,产生一种能破坏仔畜红细胞的免疫物质———特异凝集抗体和溶血抗体。妊娠后期, 这种免疫物质进入母畜血液,产前进入初乳。新生仔畜吮吸母畜初乳后,这种抗体即进入仔畜血液,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抗体反应,使仔畜血液遭到破坏而发病。新生仔畜出生后一切正常,但吮食母畜初乳后数小时即发病。

2临床症状

骡驹发病后精神沉郁,呆立不动,或卧地不起,肌肉震颤,粘膜苍白、黄染,特别是巩膜和阴道粘膜表现更为显著, 有时有出血斑。尿量减少,排血红蛋白尿,颜色逐渐加深,由淡红色至深红色、紫红色,粘如油状,排尿困难。体温一般正常或稍高,呼吸增数,脉搏细数,如不及时抢救,多于1~3d内死亡。马驹溶血病与骡驹症状大致相同。仔猪溶血病一般在第一次吮吸初乳后数小时食欲减退,可视粘膜苍白,并急剧陷入虚脱状态,很快死亡或2~6d内死亡。如能耐过第6天,可能不至于死亡。

3血液检查

血沉显著加快,血浆变红,红细胞数量轻者降至(3~4) ×1012/L,严重者甚至降到1×1012/L,黄疸指数增高,血清胆红质间接反应阳性。红细胞形态不整,幼稚型红细胞增加。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呈古钱串状,或3~5个红细胞成堆的凝集。

4预防措施

母畜分娩后,在哺乳前用初乳进行凝集反应,测定初乳中的抗体效价,如为阳性,必须将驹隔离一定时间,不让新生驹吮食母畜初乳,而每小时挤初乳1~2次并弃掉,经2~3d后再哺乳。对新生驹采用人工哺乳或将骡驹与马驹交换哺乳,也可由其他母马代表。对患溶血病驹的母马,下次配种应改换公马,以预防此病再次发生。使用中草药翻白叶煎剂或杨梅根皮抽取物对预防本病有效果。

5治疗方案

驹的溶血病,主要采用输血或换血,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病驹必须立即停止吮食母乳,而代以人工哺乳或更换哺乳。在此期间,按时挤掉母乳,经3~4d,母畜体内的抗体消失后即可再行哺乳。

5.1输血输血前须先做配血试验,选择血液相合的健康马、驴或骡作为给血者(马驹只能输马血)。采血时,按采血量10:1的比例加入3.8%枸橼酸钠或10%氯化钙作为抗凝剂。 采血后可立即输血。如无条件做配血试验或在特殊条件下, 可直接输血,即将采好的抗凝全血给病驹先输入20~30m L, 过15min后,如无反应,即可继续输血。若病驹出现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必要时注射葡萄糖和强心剂。

临床上常采用弃血浆生理盐水血液输入。即采建康马(驴或骡)血液,抗凝后静置30~60min后,弃掉血浆,加入等量生理盐水,输入病驹体内。因无血浆,输入时比较顺利。一般每次输血量以500~1000m L为宜。必要时可隔8~12h或24h重复1~2次,一般不超过3次。输血后病驹基本恢复,红细胞稳定在4×1012/L以上,即可停止输血。

输血时,尽量不用母体血液,如确实无法找到给血者时, 可用5%~10%氯化钙作为抗凝剂,先输给弃血浆生理盐水母体血(血浆可再注入母体内),然后再找其他相合的给血者为病驹输血。

据报道,给病骡驹输入老骡血或复方骡血,效果很好。方法是采取健康老骡的抗凝血液800~1000mL,加入氢化可的松200mg,VC 500~1000mg,直接输给病驹,可不需做配血试验。复方骡血是去血浆生理盐水血液600mL(用草酸钠1~2g抗凝)、10%葡萄糖液300mL、氢化可的松200mg、5%VC液10mL,混合后1次输入,轻者1次,重者每日或隔日1次。

5.2患血换血只是对最急性的严重病例进行,其效果较好。其方法从病驹一侧颈静脉放血,同时向后肢腔部内侧、跗部内侧或跖部内侧的静脉内输入相合马血。1次放血500~1000mL,输血1000~1500mL。也可用特制的双头静脉导管插入颈静脉内,从一管放血,同时从另一管输入相合马血。输血前给病驹静脉注射10%氯化钙或肌内注射葡萄糖酸钙10~20mL,可防止输血反应。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篇3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 ℃)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 ℃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H5N1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

高危人群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临床表现

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临床症状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 ℃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预后

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H7N2、H7N3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据目前医学资料报告,病死率超过30%。影响预后的因素还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是否并发合并症以及就医、救治的及时性等有关。

治疗

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

对症治疗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粘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它水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瑞氏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中成药应用注意辨证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

1. 解表清热类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2. 清热解毒类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等。

3. 清热开窍化瘀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4. 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

5.止咳化痰平喘类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喉枣散、祛痰灵等。

6. 益气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预防

1. 尽可能减少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与禽、鸟类的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

2. 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者,工作期间应戴口罩、穿工作服。

3. 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动物防疫部门一旦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应立即通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职业暴露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4.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与家禽或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条件者可在48小时以内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5. 严格规范收治人禽流感患者医疗单位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戴防护镜、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和专门病房的设置应参照执行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的相关规定。

6. 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7.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 篇4

为加快推进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等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实际情况分村卫生室、卫生院、县级医院分级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工作目标

进一步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运转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尽量提高到90%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我县成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组 长:洪 振 惠

副 组 长:余 活 泼 蔡 学 瑜

郑 毅 聪 秘 书

:许 志 荣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完善制度 加强控管

1、完善首诊制度、首接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将新农合资金支付与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挂钩。

2、确立分级诊疗标准: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已经确诊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诊疗服务,我院主要负责疑难杂症的专科诊治,并根据乡镇卫生院的要求进行适时会诊,对条件允许的特别重大、疑难重症、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转三级医院救治。

3、完善双向转诊流程:规范我县转诊程序,明确转出、转入标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三级医院分别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对乡镇卫生院转入我院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转入患者及时获得诊疗服务;同时协助和指导转出的病人选择合适的三级医院,并提供相关诊疗资料,方便转入医院获得可靠信息,减少重复检查。

(三)提高能力 拓展业务

1、加强专科人才培养、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医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2、对乡镇医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及人员培养多种方式,提高乡镇医院技术服务水平。先帮扶佛昙卫生院、旧镇卫生院和杜浔镇卫生院,再逐步拓展帮扶范围,与乡镇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合理流动,提高乡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在全县形成基础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

3、充分利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我院实行二级医院辅检结果互认,完善卫生部病理远程和远程医疗建设,对疑难、重症病人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及远程教育。

五、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下级医院开具的“分级诊疗转诊单”到对应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分级诊疗责任科室,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设立专线电话及时提供咨询服务;

2、要制定具体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转诊服务流程,确保转诊服务的人性化和连贯性、有效性;

3、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时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详细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用药情况和建议上转医院名称;上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时必须详细填写《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并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下一步的康复计划和下转医疗机构名称(原经治医疗机构或基层医疗机构);

4、危急重症患者上转时,上、下级医疗机构要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上送或下接均需书面和口头向接诊医生介绍病情;接诊医疗机构对转来的病人要及时、认真进行登记,六、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七、保障措施

1、医院将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进行考核。

2、将帮扶的乡镇医院纳入我县一起管理,对帮扶医院每周组织2次专家、专科医师查房及门诊治疗病人,定期与帮扶医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中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定期将双向转诊情况报告。

3、对转入三级医院的病人实行追踪随访,病情允许情况下再转回我县治疗。

附件:

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存根)

患者姓名

年龄

档案编

住址

要,联

电于

日建议转入

医院

科室 病情介绍: 相关检查: 患者家属签字:

转诊医生(签字):

****年**月**日-----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机构名称): 现有患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供患者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4、老年护理病人;

5、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门诊病人;

6、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三)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四)市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暨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

3、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市外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D型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

2、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

医院医学创伤中心诊疗方案 篇5

创伤中心诊疗方案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冬奥冬残奥会建设标准”及“***市******医院创伤中心相关工作调度会”指导意见,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创伤中心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为创伤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提高我院创伤综合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为冬奥冬残奥会保障任务做好更充分准备。

二、创伤中心建设相关要求

(一)创伤中心实体化,规模满足功能定位,具备独立的创伤复苏单元、创伤病房、创伤重症监护病房,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相关专业固定的医务人员。

1、成立创伤中心领导小组

创伤中心主任:***

副主任:******

组员:各职能、临床、医技科室主任

下设专项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成立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

主任:***

副主任:******

组员:******

(二)建立创伤综合救治团队,由核心科室和支撑科室的固定人员组成,其中核心科室包括创伤科、运动医学科、手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手麻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

支撑科室包括内科、康复医学科、心理咨询、中医科、输血科、血库等,并设立对应的临床科室门诊。

(三)航空医疗急救停机坪项目,由我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承担创伤规范化救治。

下一步,针对航空医疗急救任务,展开国家级规范化培训。

三、创伤中心医疗服务能力

创伤中心应当具备常见创伤、严重创伤和创伤并发症的综合诊疗能力,掌握严重创伤救治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推动创伤医疗救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一)临床、医技科室设置。

具有独立设置的创伤中心以及创伤科、运动医学科、手外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手麻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内科、康复医学科、心理咨询、中医科、输血科、血库等

(二)诊断服务项目。

能够常规开展心电图,胸部、骨盆、四肢X片,全身快速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等辅助检查和其他必需的实验室检验。

(三)创伤及其并发症诊疗能力。

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伤救治流程,具备常见创伤、严重创伤和创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能力。严重创伤患者到达急诊后,具备快速评估及抢救的流程和能力,能够在1小时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损伤控制性手术,具备开展各项急诊手术的能力和条件,具备严重创伤生命支持能力及相关仪器设备。能够开展或指导开展创伤康复治疗。

(四)关键技术开展情况。

具备创伤救治先进理念及技术,能够开展创伤复苏、损伤控制手术、确定性手术和康复治疗所涉及的完整创伤救治技术。

(五)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信息联动系统。

在创伤患者经赛场或急救中心救护车转运到达医院前,能够完成患者基本信息及医疗信息传输,并根据创伤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对应的预警级别和准备工作。

四、医学创伤中心冬奥期间的应用

(一)人员入驻

1、建立创伤综合救治团队,由核心科室和支撑科室的固定人员组成,其中核心科室人员包括创伤科医师2名、运动医学科医师2名、手外科医师2名、普外科医师1名、神经外科医师1名、急诊医学科医师2名、手麻科医师2名、重症医学科医师2名、医学检验科检验师2名、医学影像科医师2名;支撑科室人员包括内科医师1名、康复医学科医师2名技师2名、心理咨询医师1名、中医科医师1名、输血科2名、血库1名等。护理团队包括创伤综合病区护士8名,预检护士2名,急诊护士2名,共12名。并设立对应的临床科室门诊。

2、为了保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医疗任务顺利完成,根据出现的其他意外情况,随时进行人员调整,增加相关救治人员加入创伤综合救治团队

(二)创伤中心场地及设备要求

创伤中心分为两部分,创伤综合病区和康复医学区,要求******医院按照《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设置标准》,设置急诊区、门诊区、住院部、手术部、ICU、医学康复区等区域,配齐综合病区中的心电图机、胸部、骨盆、四肢X片全身快速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等和其他必需的实验室检验设备;配齐康复医学区的康复治疗设备等,以保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医学创伤中心冬奥期间收治流程

1、成立院前急救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急诊科及重症监护科医师及护士。

2、病人由急救车或直升机转运来后,由院前急救小组提前接应并进行快速评估处理(5分钟内完成),包括: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心肺复苏;气道阻塞者立即清除分泌物,口咽通气管、插管等措施保持呼吸通畅;体表大出血者紧急压迫包扎止血等。

2、院前急救小组医生

(5

分钟内完成),根据病人情况完成骨折固定、包扎止血、颈托固定(可疑颈椎损伤)、骨盆带固定等;护士

(5

分钟内完成),测量

P、BP

等,开通静脉通路,常规接

0.9%氯化钠250ml,按照医生医嘱处理。

3、院前急救小组

(10

分钟内完成),将病人病情、P、BP,受伤部位等信息传输至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和领导小组微信群。由创伤中心领导小组上报奥委会,决定收治创伤中心或者转院处理。

4、如需收治创伤中心抢救的患者,创伤中心院前急救小组

再次快速生命体征评估(5

分钟内完成),并同时通知创伤中心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科做好抢救准备(纱布、绷带、抗休克液体等,除颤仪、呼吸机等),对需要抢救的病人进行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心肺复苏;气道阻塞者立即清除分泌物,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等措施;体表大出血者紧急压迫包扎止血等。

5、如需急诊手术的患者,创伤中心院前急救小组再次快速生命体征评估(5

分钟内完成),完成相关专业医师会诊,并同时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6、如需保守治疗患者,由院前急救小组通知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安排创伤综合病区相关专业医师接诊收治。

7、创伤中心管理委员会定期向市卫健委及奥委会上报关于医学创伤中心收治病人情况及数据。

我院充分考虑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医疗卫生保障的特殊性、风险性、突发性,本着入驻提前、方案提前、演练提前的要求,做好冬奥医疗保障筹备工作。

******医院

河西慢病分级诊疗方案 篇6

--慢病分级诊疗方案管理部分

河西卫生院

二零一七年八月

河西卫生院2017年慢病分级诊疗方案

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广大群众的就医去向,努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结合我院慢病诊疗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河西卫生院的医疗资源情况,实行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到2017年底,与渭南市第二医院签订慢病双向转诊协议,完善具备开展慢病首诊和管理的仪器设备和分级管理会诊转诊信息系统,争取做到慢病患者初诊率达到60%,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达到40%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成立慢病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英军(河西卫生院院长)副组长:雷占红(河西卫生院副院长)

成员:张正民,田国涛,张卓,张新乐,张红利,李超,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电话0913-2529382

(二)召开慢病分级诊疗专门会议,部署分级诊疗工作,(三)组织本院临床医生学习慢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熟悉分级诊疗工作,(四)开展慢病分级诊疗工作的宣传教育,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公共媒体,宣传慢病防治知识,促进患者合理选择就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宣传慢病分级诊疗工作,引导群众提高对河西卫生院和分级诊疗的认可度。

(五)分批拍内分泌医生对河西卫生院支援基层医院,进行慢病诊疗帮扶工作,协调解决对河西卫生院慢病分级诊疗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讲解采用慢病病人的操作流程,变异处理,转诊指征和要求,加强与河西卫生院用药衔接,满足患者需求,统筹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项目资源,开展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安排河西卫生院临床医生到渭南市第二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慢病基本诊疗路径,并能常态化开展慢病基层规范化诊疗和管理。

(六)完善慢病分级诊疗工作,严格执行分级诊疗标准,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病历和转诊单书写,妥善保存每位患者的病案资料(病历,医嘱,转诊单,各项检查结果,病程记录,处方,收费明细等),逐步完善慢病分级诊疗工作,持续改进。

三、此方案自2017年9月1日起执行。

耳鼻喉科诊疗方案 篇7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疗效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多发生于肥胖人群中。目前在临床中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诊断标准。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历史悠久,其诊断标准基本与西医相同。有研究表明,中医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为此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3±7岁,男性35例,女性29例。患者入院后均行中医诊断,且诊断明确,其空腹血糖均为8.2±1.3mmol/L,其中阴虚热盛患者17例、气阴两虚患者12例、肝肾阴虚患者13例、阴阳两虚患者11例、湿热内蕴患者11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2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自身病情采取二甲双胍、拜糖平等药物进行治疗,与此同时,2组患者根据自身证型选取合适的中药进行对症治疗[1]。阴虚热盛患者方用三消汤,气阴两虚患者方用玉泉丸加味,肝肾阴虚患者方用左归丸加减,湿热内蕴患者方用三仁汤加味。方剂取水600ml,文火煎40min,取汁450ml,日一剂,早、中、晚分服,两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1.3疗效观察

治疗过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效果分为显著、有效、无效、三个评价等级,显著: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值均在7.0mmol/L左右,血脂水平基本恢复正常,血糖控制良好。有效:患者治疗后血脂血糖情况控制尚可,但其空腹血糖仍高于8mmol/L。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波动情况无改变。

1.4数据统计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χ2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总结出数据见表1。

1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为13例,占比例的40.6%,治疗有效的为14例,占比例的43.8%,治疗无效的患者为5例,占比例的15.6%。2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为23例,占比例的71.9%,治疗有效的为8例,占比例的25%,治疗无效的仅为1例,占比例的3.1%,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在中医内属于消渴范畴,传统中医多采用三消辨证论治对其进行辨证治疗,且历代名家也多根据三消辨证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但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其三消症状表现越来越不典型,多数患者还会出现三消证候交叉合并出现的情况,且病情大多虚实兼夹,因此传统的三消辨证已无法使用于当今的临床辨证中,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病证结合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是时下改革的必然趋势[2]。目前国内有很多学者对2型糖尿病进行研究探讨,其阐述的辨证分型也不尽相同,有一部分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主要与肝、肾、脾、痰湿、淤等情况有关。本院在结合多数文献以及自身研究后认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阴阳两虚证5个常见证型[3]。在本院的调查中也充分证实了上述观点,此中观点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院的调查中可以看出,2组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1组患者。且在临床中我们也发现,中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征,对微血管病变进行控制,不仅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情况。血脂水平减低意味着血液粘稠度得以改变,血液粘稠度改善则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栓塞的可能性,有效的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在调查研究后我院认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药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院对方剂中使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发现所有方剂中生地、山药、黄芪、花粉、麦冬、枸杞子、萸肉、党参等补气滋阴的药物出现的次数最多,所占比例高达总药物量的73%。此中结果与糖尿病病机本虚(气、阴虚)标实(热、燥、痰湿)一致[5]。因此本院认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其多为老年人,因此通常会伴随气虚、阴虚等情况,所以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配合使用一些滋阴补气的药物,例如人参、麦冬、黄芪、党参、枸杞子、山药等等,对于气陷的患者可以适当辅助升麻进行治疗,其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水平,还能对血糖水平起到维稳作用,在改善患者体质的同时增强患者的抵抗能力。

2型糖尿病好发于与肥胖人群中,因此对于肥胖及餐后高血糖患者常常会出现胰岛素抵抗情况,对于此种患者在西医临床中多采用双胍类或A糖苷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此两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较大,而老年患者多数伴有脾胃功能下降情况,因此此类患者在中医辨证时多表现为脾虚湿浊、痰瘀内阻症状,反应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无法维持用药的情况。因此在中药治疗的过程中,要配合使用健运脾胃、化瘀泄浊的药物,不其仅能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还能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具有良好的协同降糖作用。而磺脲类以及胰岛素制剂降糖在治疗中效果确实显著,但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在临床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不建议使用。

总的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效果较好,其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蔡悦.海陆丰地区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17(21):96-97.

[2]林岳镔.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回顾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17(43):217-219.

[3]邵华,沈翠珍.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19(04):99-101.

[4]张园.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19(03):275-276.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篇8

【关键词】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64-01

术后感染是耳鼻喉科发生率较高的术后并发症,亦是反映院内感染情况的关键指标。耳鼻喉手术后一旦发生感染,不得不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降低手术效果。为了探讨耳鼻喉科术后感染的发生因素,为防控术后感染提供科学指导,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我们对我院耳鼻喉科358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感染情况调查,并对易导致术后感染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耳鼻喉科358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6例,女性患者152例,总计采集358例样本。住院医师严密观察所有手术患者情况,如发现有确诊术后感染患者,即为本次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程序及方法,对易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方法包括:对耳鼻喉科手术室做空气细菌培养;对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手术过程中观察并记录;阅读病历、询问患者及主管医生和护士相结合以及病案室查阅相关资料等。科学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确保实验设备检测的准确率。

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制定的诊断标准[1]。

1.4 统计学分析 把问卷调查获得的内容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输入微机,选择SPSS13.0程序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调查结果 358例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16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47%,其中:男性206例,发生院内感染9例,院内感染率4.37%;女性152例,发生院内感染7例,院内感染发生率4.61%。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构成情况 详细结果,见表1。

表1可见,我院耳鼻喉科术后感染构成情况中,呼吸道感染约为37.5%,泌尿系感染约为31.3%,消化道感染约为25.0%,切口感染约为6.25%。

2.3 与术后感染相关的因素

2.3.1 年龄因素 不足18岁146例,感染4例(2.73%);18-60岁132例,感染4例(3.03%);超过60岁80例,感染8例(10%)。3组年龄段感染率比较,不足18岁与18-60岁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超过60岁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2.3.2 病原学检测 358例样本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2.3.3 伤口类型 Ⅰ类伤口32例,感染1例(3.13%);Ⅱ类伤口314例,感染12例(3.82%);Ⅲ类伤口12例,感染3例(25.0%)。Ⅰ类和Ⅱ类伤口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Ⅲ类伤口与其他两类伤口比较差异显著(P<0.01)。

2.3.4 其他因素 26例术后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平均超过9.5天,术后应用抗生素≥3种,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与病区环境及无菌物品的灭菌亦有一定关系。

3 讨 论

耳鼻喉科术后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愈大,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各种病原菌乘虚而入;伤口情况越差,创面被细菌感染的机会和数量也相应增加[2],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导致伤口愈合缓慢;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与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频繁接触,导致患者体内寄存病菌增多,加上术后患者抵抗力降低,这些因素都易导致术后感染的发生。目前很多耳鼻喉科临床医师过度依赖抗生素来预防术后感染[3],如手术前后使用抗生素時间过长或联合使用抗生素种类过多,极易增加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致使术后感染率增加,而感染后加大抗生素使用力度,则会造成新的耐药,形成严重后果。此外,医护人员不注意严格洗手、病区环境较差也是导致术后感染的因素。

本调查结果表明,耳鼻喉科术后感染率为4.47%;术后感染因素主要与年龄(超过60岁)、伤口类型(Ⅲ类伤口)、住院时间过长、不合理联用抗生素及合并症等。提示我们在进行耳鼻喉科手术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洗手,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手术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彻底处理伤口,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降低术后感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魏全珍,张惠珍,等.耳鼻喉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调查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20(8):1091-1092.

[2] 翟存华.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4-76.

上一篇:重庆市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下一篇:晶莹泪光话阿月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