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中医诊疗方案(精选6篇)
晚期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篇1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一、定义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头痛为主症。多因寒热,饮食失调,阴阳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胃失和降所致。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本诊疗方案适用于慢性胃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
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
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6.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7.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色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和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和胃散(本科协定方)柴胡6g、香附10g、白术10g、枳壳10g、陈皮10g、茯苓10g、白芍10g、佛手10g、百合10g、甘草3g。
中成药:胃苏颗粒。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清热
降胃散(本科协定方):黄连3g、吴茱萸6g、白芍10g、青皮10g、乌贼骨先煎30g、瓦楞子先煎30g、浙贝母10g、丹皮10g、栀子10g。中成药:加味左金丸。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
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3g、制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黄芩10g、大腹皮10g、白蔻仁
10、生薏苡仁30g。
中成药:藿香正气散。4.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木香6g、法半夏10g、升麻6g、黄芪30g。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5.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
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黄芪30g、桂枝6g、干姜6g、白术10g、法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0g、茯苓10g、炙甘草5g。
中成药:胃苏颗粒。6.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
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0g、麦冬10g、生地10g、玉竹10g、百合10g、枸杞子10g、浙贝母10g、佛手10g、白芍10g、甘草5g、川楝子10g。
7.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
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10g、砂仁后下3g、生蒲黄10g、莪术10g、五灵脂10g、三七粉(冲服)3g、元胡10g、川芎10g、当归10g。
(二)中医特色治疗
1、针灸: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灸、等治疗方法。
2、综合治疗:耳穴埋籽、穴位注射、背腧穴拔罐、中药穴位贴敷等疗法。
3、中医调护: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主要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胃脘痛及痞满)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
(1)痊愈:症状消失。
(2)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3)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4)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5)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痊愈和显效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3.内镜下胃粘膜疗效评定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恢复正常。
(2)显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3)有效:胃粘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4.胃粘膜组织学疗效评定
分别对病理状态下慢性炎症、活动性、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病理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1)痊愈:胃粘膜病理恢复正常。(2)显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2级。(3)有效:胃粘膜病理积分减少1级。(4)无效: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改变或加重。5.量表评价标准
以所采用量表(如SF-
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
(二)评价方法
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入院1~7天内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
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每周进行一次。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标准”中“中医证候学”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 “胃镜、病理组织学”评价。
五、难点分析
慢性胃炎的难点在于病情迁延、难以根治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
非典型增生。
难点之一:病情迁延、难以根治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在服药期间上消化道症状可减轻或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又作,不少患者认为本病不能根治,有的医生也认为要终生根治确实困难。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洁、幽门螺杆菌没有根除或重新感染,精神紧张,胃肠动力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没纠正,破坏胃黏膜屏障,这些因素致胃黏膜炎症逐渐加重甚或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病情加重。但临床上有的病人症状的严重与胃黏膜炎症的程度并不吻合,症状发作、缓解与炎症程度亦无密切关系,炎症并不是引起临床症状的惟一原因,很大程度还与胃的动力障碍和容纳性张力、对胃内容物敏感性增加等有关。所以在治疗上除了要根除Hp.保护胃黏膜,制酸减少H+弥散外。安定病人情绪、调整胃肠动力也显得非常重要。理论上,吗叮啉、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有促胃动力和调整肠胃括约肌作用,临床上也有一定效果。但事实上,不少病人用久了也不奏效,体虚病人用了会有头晕。或腹泻副作用,影响了这部分病人依从性。因此,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以中医的健脾养胃、行气降逆法调整,守法守方,灵活加减,结合饮食、起居、精神的调理。评价疗效的标准要重视临床症状缓解与消失与否。不应以活检病理中的炎症程度轻重作为惟一标准,这样才能增强病人和医生治愈疾病的信心。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中医药调整,慢性胃炎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难点之二:药物治疗不易阻断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易伴肠上皮化生与非典型增生,这称为胃黏膜的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系指胃黏膜及腺管出现肠腺上皮,根据肠化生上皮分泌黏液所含酶的不同.采用生物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可将其分成小肠型化生和大肠型化生。小肠型化生的上皮分化好.而大肠型化生上皮分化差,因此大肠型化生上皮与癌的关系更密切,可视为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系指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腺管结构偏离了正常状态,其增生的细胞向不成熟的方向发展,介于癌前状态,尤其是重度非典型增生,有人认为已近胃癌,宣手术治疗。对于上述两种胃癌前病变.目前尚无能明确阻断其进展的西药,即使找到导致个体慢性胃炎的原因.如针对幽门螺杆菌行杀菌治疗,或针对胆汁反流用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对于降发的胃癌前病变也无济于事。因此,开展中医药逆转胃癌前病变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中医学认为,本病变多因慢性胃炎日久损伤脾胃,在正虚的情况下,气滞血瘀,内毒由生。治疗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正气充中,阴阳调和,气血通畅,癌前病变就会逆转。临床上常用的益气药有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等.养阴药有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女贞子等:行气药有郁金、延胡索、佛手、木香等;祛瘀药有三棱、莪术、丹参、桃仁等,解毒药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只有不脱离中医辨证论治.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上述中药,胃癌前病变是可以预防、阻断和逆转的。
晚期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 男54例, 女10例;年龄最大者75岁, 最小者35岁, 平均年龄56岁;患者均有肝癌临床表现, B超或CT影像、AFP检测等明确诊断。肿瘤最大14.5 cm×11.3 cm×6.7 cm, 最小3.5 cm×4.6 cm×2.3 cm。HBV标记 (+) 者56例, 伴明显肝硬化者24例。按UICC制定的TNM分期标准:Ⅱ期4例, Ⅲ期8例, Ⅳ期52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介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的方法, 在进行介入灌注和栓塞的同时配合中药扶正支持治疗, 每月重复。
1.2.1 经皮穿刺血管局部药物灌注栓塞术。
患者平卧于操作床上, 肌注度冷丁75 mg, 双侧腹股沟区消毒、铺巾, 2%利多卡因2 ml稀释后局麻, 采用Seldinger技术右侧股动脉穿刺, 送入短导丝, 丝置入导管鞘, 经导管鞘侧孔推注肝素盐水3 ml, 在电视监视下将导管经导管鞘送入主动脉弓处, 恢复原塑形。撤动导管至肿瘤供血血管开口, 推注38%复方泛影葡胺, 明确病灶范围、位置、性质和肿瘤供血血管走行情况, 再经交换导丝将导管先端超选至肿瘤靶血管, 再次造影观察肿瘤血供情况、导管位置。确定导管位置正确后, 经导管注入恩丹西酮8 mg+地塞米松4 mg, 然后推注化疗药:5-Fu 1 000~1 250 mg+MMC 10~12 mg+CDDP60~80 mg或ADM30~40 mg+0.9%生理盐水40~60 ml后;再次推注造影剂, 避开供应正常组织的动脉, 在电视监视下缓慢推注栓塞剂:2%利多卡因3 ml+40%碘化油10~20 ml+ADM 10 mg/MMC4 mg+适量38%复方泛影葡胺, 使碘油混合剂完全沉积于靶血管, 观察碘油停滞不前时停止推注。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对肿瘤血管主干进行栓塞, 再推注造影剂, 观察肿瘤血管主干完全阻塞后, 撤出导管、鞘管, 局部加压止血包扎, 结束手术。
1.2.2 中药基本组方:
党参20 g、白术15 g、茯苓15 g、白芍12 g、土鳖虫5 g、蜈蚣1条、旱莲草10 g、女贞子10 g、蛇舌草25 g等。加减用药, 正气盛、状态好, 加莪术、青芍;气滞重加玄胡、柴胡或青皮、广木香;阴伤选加太子参、茅根、麦冬;肝肾亏损加何首乌、当归、山萸肉、枸杞;黄疸加茵陈;腹腔积液多加猪苓、泽兰;疼痛重血淤甚加五灵脂、蒲黄。每日1剂, 清水煎2次, 分3次服用, 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
1.3 结果
1.3.1 症状改善情况
以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为改善。其中肝痛改善率为79.2% (38/48) , 腹胀改善率为76.2% (22/28) , 精神状态改善率为70.0% (28/40) , 乏力改善率为66.7% (24/36) , 厌油改善率为78.6% (22/28) , 食量增加率为66.7% (32/48) 。
1.3.2 生化指标改善情况
肝功能GPT改善率为83.3% (40/48) , AFP下降为76.9% (40/52) 。
1.3.3 肿瘤情况
按实体瘤疗效标准, 无CR病例, PR+NC为62.5% (40/64) , PD为37.5% (24/64) 。
1.3.4 生存情况
自诊时算起:生存180 d~4年, 中位生存2年。
2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预后极差的疾病之一, 大多肝癌患者就诊时80%已到了中晚期, 失去了外科手术机会[1], 而行内科放、化疗, 由于静脉全身化疗时化疗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系统器官, 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出现严重毒副反应, 有时甚至被迫停药, 且疗效不满意。对肝癌术后复发患者采用局部结扎以缓解病情, 减轻痛苦, 延长生命, 但创伤大, 患者痛苦大, 操作繁琐复杂。而介入治疗, 是在电视监视下采取经皮穿刺血管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内直接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和血管栓塞, 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肿块, 降低全身的毒副反应, 且碘油聚在肿瘤血管内, 使化疗药物缓慢释放, 可延长及增强化疗药物作用。具有创伤小、痛苦小, 并发症少, 定位准确, 疗效确定等优点, 不失为一种肿瘤姑息性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肝癌的发病机制在于脾虚与肝络淤阻。脾虚表现为纳差、腹胀、乏力、神疲、大便稀软等;情志伤肝, 气滞可致血淤;90%以上的肝癌有HBV感染史, 80%以上伴有不同程度肝硬化亦说明肝体受损、肝络淤阻是肝癌的另一根本病机。国内的研究亦支持脾虚、血淤的病理机制[2]。中医辨证:肝体损伤、血淤络阻, 肝气失调, 疏泄不及或犯侮脾土, 亦致脾气滞涩。脾虚一则化源不足, 形神失养;一则痰浊内生, 随气流窜, 日久形成顽痰, 与瘀血共同为患。病情加重时, 水湿大量内生, 下注则腹泻, 内聚则腹胀。针对此病机及肝肾同源的特点而组方, 方中以白术、茯苓为主健运脾胃、调理气机, 使升降有序, 断痰湿之源;以土鳖虫、蜈蚣直达肝经活血逐瘀通络;配伍柴胡、白芍、青皮、旱莲草、女贞子, 柔畅肝气、滋养肝肾;用蛇舌草辨病用药, 加强抗癌力。采用中医中药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主要是提高细胞免疫) 的作用, 而且对放、化疗的肿瘤患者, 具有显著的减毒增效作用 (如减轻胃肠道反应、减少骨髓抑制改善肝功能等) , 且药力平和、价格低廉, 患者易于接受。
本组64例肝癌患者经介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后, 使中晚期肝癌2、3年生存率25%和15%提高到3、5年生存率46%和38%[3], 肿块平均缩小83%, 症状改善率在80%以上,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之, 采用介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有很大的优势存在, 将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与现代医疗技术有机结合, 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各种治疗手段, 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 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毒副作用, 减少肝癌转移和复发。同时介入联合中医中药, 可以互相取长补短, 在控制和最大化地杀伤癌细胞的同时, 也保护了正常的肝脏组织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从而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提高了生存质量, 使肝癌患者获得最佳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均经临床表现、B超或CT影像、AFP检测等明确诊断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对64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4年, 3、5年生存率分别为46%和38%, 肿块平均缩小83%, 症状改善率在80%以上, 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存活质量。结论采用介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 将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与现代医疗技术有机结合, 相互取长补短, 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提高了生存质量, 使肝癌患者获得最佳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汤钊.现代肿瘤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103~105
[2]李乃民.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象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6 (3) :143~145
晚期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篇3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 FOLFOX 方案联合奥曲肽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改良 FOLFOX 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奥曲肽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化疗联合奥曲肽能有效提高化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FOLFOX 方案;奥曲肽;临床效果;肝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11-02
前言
肝癌起病较隐匿,易漏诊和误诊,确诊时多属晚期。大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无手术机会而仅能接受辅助化疗[1]。临床研究表明 , 奥曲肽能有效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 , 改善其生活质量[2]。本研究对 50 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改良FOLFOX 化疗方案合用奥曲肽治疗,观察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 6 月至 2016年 2 月肝癌患者50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签署相应的同意书,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分析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各组患者 44 例。分析组中男 24 例,女 20 例,年龄 33~76 岁,平均(55.44±2.65)岁。 参 照 组 中 男 23 例, 女 21 例, 年龄 32~75 岁, 平 均(54.58±2.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以及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改良 FOLFOX 方案进行化疗 , 即奥沙利铂 ( 南京制药厂有限公司 , 50 mg/ 支,号 :20100919A20) 85 mg/m2, 静 脉 注 射 , 第 1, 8 天 ; 5- 氟尿嘧啶 ( 上海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 , 250 mg/ 支 , 批号 :FA1012245B)400 mg/m2, 静脉注射 , 第1~5 天 ;亚叶酸钙 ( 扬州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 , 100 mg/ 支 , 批号 :110105A3)200 mg/m2, 静脉注射 , 第 1~5 天。21 d 为 1 个周期 , 共治疗 6 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 ( 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 , 0.1 mg/支, 批号:101215B)0.2 mg, 溶入100 ml 5%葡萄糖溶液, 静脉注射,2 次 /d, 连续治疗 6 个周期。
1.3 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参照 RECIST1.0评价标准[3]评定 :完全缓解 (CR) :所有可测病灶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 (PR) :所有可测病灶体积缩小程度≥ 30% ;稳定(SD) :所有可测病灶体积缩小程度 <30%, 但增长幅度 <20% ;进展 (PD) :所有可测病灶体积增加≥ 20% 或出现新病灶。有效率 =(CR+PR)/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P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2.73%)明显低于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据调查报道 , 全世界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约 20~30 万 , 目前已成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4]。乙肝和丙肝感染是导致肝癌发生最常见原因。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数已接近 1 亿人。截止目前 , 我国肝癌发生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全身化疗或肝动脉介入化疗是晚期肝癌的常用疗法 , 化疗药物一般选用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和 5- 氟尿嘧啶等。近期 , 许多研究表明 , 改良FOLFOX 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的治疗 , 其临床缓解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 生存期也明显延长[5]。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生长抑素 , 在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等的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疗效显著。据报道[, 奥曲肽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诱导其凋亡 , 故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肿瘤的治疗中。有研究对 105 例肝硬化肝癌患者采用奥曲肽辅助动脉插管化疗法治疗 , 发现应用奥曲肽的患者临床缓解率明显提高 , 生存时间也明显延长。 另有研究表明 , 对晚期肝癌患者给予以 5- 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 , 同时静脉滴注奥曲肽 , 结果显示 , 联用奥曲肽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单纯 5- 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者 , 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 在改良 FOLFOX方案实施的同时 , 给予奥曲肽静脉滴注 ,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说明化疗联合奥曲肽能有效提高化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萍萍 , 吕喜英 , 刘兰芳 . 索拉非尼口服联合放疗治疗肝癌效果观察 . 山东医药 , 2011, 51(50):44-45.
[2]胡安斌 , 何晓顺 , 邰强 , 等 . 索拉非尼在预防和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中的疗效评价 . 中华医学杂志 , 2012, 92(18): 1264-1267.
[3]皋文君 , 刘砚燕 , 袁长蓉 . 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通用不良反应术语标准 4.0 版 . 肿瘤 , 2012, 32(2):142-144.
[4]翟仁友 , 王剑锋 , 戴定可 .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 2006(2):81-83.
[5]刘波 , 韩淑梅 , 张国栋 , 等 . 西妥昔单抗联合改良 FOLFOX 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 山东医药 , 2011, 51(19):83-84.
晚期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篇4
踝关节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三科 禹鹏飞
一、基本情况
踝关节骨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二批优势病种之一,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三科自今年5月份分科以来,共依照诊疗方案住院治疗患者共43例,完成40例,平均住院18.2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局部物理降温、中药塌渍治疗、微波治疗、温针治疗、手法整复石膏托外固定、手术治疗等。口服活血化瘀中药,输液促进肿胀消退,抗凝药物应用等。术前及术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诊疗方案的40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7例(93.8%),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2例(27.1.%),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8例(93.8%),中药塌渍治疗40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
—75%)和差(<20%),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塌渍、局部物理降温;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显著。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中药塌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局部物理降温,因受到受伤时间的限制,仅适用于受伤时及伤后48小时。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耳穴压豆止痛等,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运动疗法等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没有涵盖。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25例患者中,症状改善25例(100%),体征改善23例(98.8%);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100.0%。
(二)疗效评价
(1)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踝关节主要症状如: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范围的评价。
(2)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的评价:如爬楼梯、跑步、跳跃,蹲、助行器的使用、工作及日常活动等。
(3)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价
晚期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篇5
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诊疗方案应用于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门诊诊疗,该方案共验证5个月,观察病例64例,主要治疗方法为康复治疗和辨证口服中药,平均门诊治疗时间21天。
二、临床治疗情况分析
100%的病人应用针灸、推拿、心理治疗;71%的病人应用运动和物理因子治疗;64%病人口服中草药或中成药治疗。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疗效评价方法: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版)拟定。1.临床缓解:普遍的疼痛指数(WPI)及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改善≥95%。
2.显效:普遍的疼痛指数(WPI)及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改善≥75%。
3.好转:普遍的疼痛指数(WPI)及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改善≥30%。4.无效:普遍的疼痛指数(WPI)及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改善<30%。
根据WPI评分表和症状严重性(SS)量表评分标准内容,由医生询问及检查患者的情况后填写门诊评分记录。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在治疗前与治疗中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及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结合临床指标判断为临床缓解、显效、好转、无效。5个月来共收治门诊患者64人,临床缓解:50人,占比78.1,显效:6人,占比9.4%;好转5人,占比7.8%;无效3人,占比4.7%。
(二)疗效分析
我们把肝痹(纤维肌痛综合征)分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郁证、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进行辨证康复治疗,在减少病人疼痛指数、减轻疼痛严重性、降低诊疗费用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优势及特色,较单纯的西药治疗和心理治疗有明显优势。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现代医学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因仍然不明,但其临床表现多在神经识别方面伴有类似神经症的症状,或追其病史患者在发病前多有精神创伤史或强烈的情绪波动,身体压痛点局部病理检查无任何异常发现。因其病机病理无确实可参的客观检查佐证,故在治疗上最重要的一点是解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疼痛等主观症状为主。
中医无纤维肌痛综合征之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症状特点,属于“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之论,即认为痹证的致病多因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故历代医家大多以此为立法遣方选药,然验之临床,其取效者固有,而不效者亦不少,故思痹之成因非独风寒湿外邪,明代李梃《医学入门》指出:“周身掣痛麻者,谓之周痹,乃肝气不行也”,肝主神志,主筋,藏血。而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主要表现就是精神和外周软组织疼痛。非常符合肝的生理病理特征。早期肝郁气滞血瘀是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要点,为实证。久病必虚,久病及肾,肝肾同病,精血亏虚,血不荣筋;阴虚不制相火,虚火扰心,进一步耗损阴血,最后导致阴阳俱损。
参考历代以及近代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分析FMS的以及肝痹的临床特点,我们认为FMS属于痹证范畴,更确切的可以归于肝痹。肝郁气滞血瘀是FMS的核心,关键病机是肝郁。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立了风寒湿痹证、风湿热郁证、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等证型,近期观察疗效满意。
今后的研究目标,根据FMS以及肝痹病因病机及其演变规律,结合研究文献资料,从文献、临床、药理、生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分型和用药,最后形成系统完整有效的理法方药,并进行现代条件下的药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完善和发展中医七情致病的理论,进而为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性疾病FMS提供正确的治法及有效的药物。
针刺治疗:督脉为“阳脉之海”,“ 督领经脉之海 ”,并且膀胱经背部第1、第2 侧线乃人体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故以督脉腧穴配合相应夹脊穴,可以激发督脉之阳气,总督阳经之功更强,且督脉有疏利腰脊、通经止痛之效; 配以背部膀胱经腧穴,达到调和阴阳、平和气血、疏通经络之目的。阿是穴是古今医 2
家用来治疗疼痛的最有效的穴位,有关其止痛效果,《针灸资生经》中记载“ 屡试屡验”。针刺阿是穴可使 FMS疼痛立刻减轻。取相应经络井穴、输穴配合阿是穴针刺的方法,是目前治疗F MS可选择的最佳方法之一。阿是穴“ 以痛为腧”,重在疏通病灶局部之气血。在针灸时,“以痛为腧”与邻近取穴相结合,起到止痛消肿、舒筋活络的效果,循经取穴则通经活络、促进血脉通畅,恢复肌肉和关节功能。诸穴辨证合用,肝郁解,脾气健,气旺血盛,痹症可除。另外,关于针灸镇痛的原理,国内外有大量的文献资料证实,再加上近年针刺治疗FMS的临床报道,都表明针灸是治疗FMS简便、有效、经济的好方法。
推拿镇痛,古已有之,人们在感到疼痛时首先就用手安抚疼痛之处,《 素问· 举痛论》 载 :“ 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认为推拿可以产热,热至则能气血通调,从而通络止痛。FMS与损伤、组织退变、炎症及粘连有关,本病可能有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增厚、局部疼痛和压痛,以及可形成条索状硬结,手法有调顺气血的功能,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营养,有利于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同时还可以剥离软组织的粘连,有利于疼痛的消除。对于痉挛的肌肉可以使紧张的肌纤维拉长,使痉挛解除,达到治疗的目的。机械性刺激和温热刺激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使血管和细胞的通透性增强,加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消散。通过对背部督脉推拿,贯通督脉阳气,疏通四肢经脉,调和脏腑之气,达到调和阴阳、平和气血、解肌镇痛的目的。现代医学也从多方面证明推拿具有镇痛作用,有研究证实,推拿可以通过提高人体血清和脑脊液中内啡肽(END)含量,升高脑脊液中5一H T浓度,降低人血液中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而起到镇痛作用。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水疗、穴位注射、中药敷贴、小针刀治疗等在各协作单位也有应用,但使用率相对低,与综合康复治疗配合应用后减轻疼痛的效果也较明显,费用均较低廉,病人负担增加不明显。
附:
病例1(病历号4054771)
李春英,女,58岁,河南省太康县许家寨乡董桥村
电话45037302746 治疗时间:2012年12月3日-至12月18日
治疗天数15天
入科情况:以“颈肩部及右上肢疼痛2年。”为主诉来我科治疗,T36.4℃、血压117/87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消瘦,动则乏力,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颈部前屈后伸活动度下降,枕部、颈部、双侧肩胛冈上和肩胛内侧角压痛明显,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暗红,苔薄白,脉涩。入科诊断:中医诊断 肝痹 气虚血瘀型
西医诊断
1、纤维肌痛综合征
2、颈椎病
诊疗经过:完善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给予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养血、舒筋通络;针灸、颈肩部推拿、中频脉冲电治疗综合治理,患者颈肩部疼痛、右上肢不适感觉减轻,心情好转,结束治疗。出科诊断:中医诊断 肝痹 气虚血瘀型
西医诊断
1、纤维肌痛综合征
2、颈椎病 病例2(病历号4073828)
梁菊花,女,42岁,河南省辉县市白泉镇北关村
电话*** 治疗时间2012年3月6日——2013年4月1日
治疗天数27 入科情况:以“全身游走性疼痛1年余。”为主诉就诊,一般情况尚好,神志清楚,精神差,情绪低落,高级智能活动无异常,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枕骨隆突处、双侧颈4-胸2椎旁、双肩胛棘上、双肱骨外上髁、双腰3-5椎旁、双膝内侧压痛。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度下降,双侧霍夫曼征阴性、巴宾斯基征阴性。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入科诊断:中医诊断
肝痹
肝郁脾虚型
西医诊断
1、纤维肌痛综合症
2、腰椎间盘突出
诊疗经过:给予心理疏导,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几黛立新片,行电针、穴位推拿、中频脉冲电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患者躯体疼痛减轻,压痛点减少,心情好转,结束治疗。
出科诊断:中医诊断
肝痹
肝郁脾虚型
西医诊断
1、纤维肌痛综合症
肝癌病人中医体会 篇6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毛玉翠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1】
中医来讲,肝癌属于“肝积”、“腹胀”、“臌胀”“急黄”等范畴,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发现多为中晚期,恶性度极高,病变发展迅速,治疗效果差。应用中医护理配合常规治疗,可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疾病所致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
1.肝癌的临床表现
肝病起病常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发现多在肝病的随访中或在体检普查中应用AFP(甲胎蛋白)及B超检查偶然发现。但是此时病人症状并不明显,所以肿瘤此时期称之为亚临床期。若肝癌一旦出现症状,患者大多数已为中晚期。1.1 症状
半数以上病人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腹胀纳差、消化不良、恶性呕吐、腹泻、消瘦乏力、腹内结块、发热、黄疸等,还可伴有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脏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等并发症。1.2 体征
肝呈进行性肿大,伴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一般晚期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肝癌伴肝硬化门脉高压者可有脾大、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及腹水
【】等表现。腹水一般为漏出液,也有血性腹水出现。1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情志护理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协助脾胃消化,其性刚,体
【】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对精神情志的调节尤为密切相关3。故此,肝系患者情志调护尤为重要。护士应该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其内心活动,鼓励病人说出其感受,给予适当解释,稳定病人情绪。应该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鼓励病人自己查询相关疾病资料或与相同疾病病友交谈,了解自己疾病需要注意事项,对疾病治疗加强信心。2.1.2 饮食护理 肝癌患者多正气亏虚,应合理安排饮食,多食扶正祛邪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食物4。饮食以高蛋白、适当热量、高维生素为宜,避免摄入高脂、高热量和刺激性的食物,使肝脏负担加重。少量多餐,增加餐次,尽量增加摄入量。如有感性脑病倾向,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有腹水的病人,应较少钠盐的摄入。戒烟、酒,减轻对肝的损害。
2.1.3 给药护理 患者每日所需药物及服药时间应按医嘱,按时、按量进行。对于服用中药的【】患者,应该指导家属和病人如何煎药,以保证药材的效果5。3.并发症的护理
【】3.1 肝性脑病 常为肝癌终末期的并发症,约1/3的病人因此死亡1。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上消化道出血、快速大量排放腹水、感染、高蛋白饮食、便秘、催眠镇静药和麻醉药等因素都可诱发肝性脑病。在严密观察病生命体征,加强饮食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加强患者安全防护的同时,应积极寻找病因并及时排除。肝性脑病在中医属 “昏迷”,“谵妄”等范畴,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化痰通络等方法,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护理,使患者怡情畅志、气血调和。
3.2 上消化道出血 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肝癌常因合并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伴有面色苍白,出汗,四肢发冷,心悸、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立即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神志、甲床、四肢温度判断出血情况。出血期间应禁食水,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食量,可给温凉流质,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及时安全有效补充血容量,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保暖,保持病室清洁。3.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肝癌晚期患者肝区急剧疼痛,继而出现急腹症表现时,常提示癌结节破裂出血入腹腔。护理人员发现病情变化需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3.4 继发感染 病人在长期消耗或因放射、化学治疗而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情况下,抵抗力减弱,加之长期卧床等因素,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护理上需加强病人翻身拍背,嘱病人多饮水、增加营养,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增加雾化吸入。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4 结语
祖国医学认为“正气虚损,邪气郁结,肝病乘土,健运失司,至毒邪积聚,更生肿块”是产生肝癌的原因,中医的情志、饮食、给药及并发症护理在肝癌的治疗中十分重要,可以
【】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6。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