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疾病论文

2024-07-14

耳鼻喉疾病论文(共10篇)

耳鼻喉疾病论文 篇1

妊娠期主要是由于孕妇在生理上不断的进行一系列的变化调整, 从而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期主要是在6~8周开始, 持续到32~34周达到顶峰, 在妊娠期间, 妊娠期间孕妇的体内的雌孕激素急剧升高, 对体内的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在妊娠期期间, 孕妇患者的细胞会明显出现外液增加, 导致孕妇的神经受到神经骨管的机械压迫, 从而使得孕妇出现面神经水中, 发生妊娠面瘫。发生妊娠面瘫的孕妇机能抗病能力较差, 孕妇的呼吸黏膜容易增厚, 甚至会出现充血或水肿等呼吸道感染的情况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妊娠期耳鼻喉疾病孕妇患者, 并对孕妇患者进行积极的保守治疗和物理治疗, 同时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 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妊娠期耳鼻喉疾病的孕妇患者45例, 患者平均年龄19~41周岁, 其中急性鼻炎15例;急性中耳炎17例;妊娠期急性咽喉炎喉病13例。

1.2 治疗方法

针对慢性鼻炎的孕妇患者, 在治疗时对患者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鼻子进行清洗消毒, 然后再进行蒸气浴鼻的方法进行治疗。而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孕妇患者, 必要时采用消炎抗生素的头孢类药物进行药物治疗;对于中耳炎的患者则进行青霉素抗感染的药物治疗;咽喉炎孕妇患者用盐水素口, 进行相关的注射液治疗[1]。

1.3 护理方法

1.3.1 实施心理健康指导, 消除顾虑

对妊娠期耳鼻喉孕妇患者进行传统护理, 护理人员要熟悉的掌握孕妇患者所检查的项目、方法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了解患者的服用的药物, 及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耳鼻喉疾病的孕妇在发病的机理与非妊娠期的孕妇不同, 孕妇在妊娠期间身体发生的生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不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由于在妊娠期间, 孕妇的心理会出现复杂的情绪, 会影响到孕妇的优生优育, 孕妇的家庭及母婴的健康, 因此在治疗护理中, 护理人员要对孕妇进行相关疾病的原理及治疗方法的讲解, 不断的对孕妇患者进行医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向孕妇患者讲解相关疾病对母婴造成的危害及临床药物治疗的影响, 帮助孕妇患者消除心理顾虑, 建立信心, 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的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使得孕妇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深入学习和了解孕妇的心理情绪, 帮助孕妇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调节和了解, 舒缓患者的情绪。同时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情绪。通过平静、友善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关系, 稳定患者的情绪, 通过与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交流, 分散孕妇患者的注意力, 减少患者的痛苦[2]。

1.3.2 生活护理

孕妇在进入妊娠期后, 会出现身体组织的水肿, 导致了出现全身黏膜水肿的现象。在次期间孕妇极其容易出现耳鼻喉疾病的的感染, 对孕妇的代谢、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生活上护理人员应多鼓励孕妇患者适当的进行体力运动及劳动, 在室内保持空气的流通, 不断的增强身体机能的抵抗能力, 积极的防预耳鼻喉疾病, 安全的度过妊娠期, 确保母婴健康。

1.3.3 治疗护理指导

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血清皮质醇的不断增高, 导致了孕妇患者的抗病能力及免疫力大大的下降, 使得孕妇在妊娠期间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对胎儿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能够避免疾病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 要适当的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 鼓励孕妇患者积极的进行治疗,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母婴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服用药物会对母婴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妊娠期的孕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 要非常的慎重, 一般病情对孕妇无大妨碍, 不使用抗生素。由于妊娠母体血容量增加, 需加大抗生素剂量, 可选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治疗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 边处置边与孕妇或其家属沟通, 以便及时了解孕妇的感受。

2 结果

通过对45例妊娠期耳鼻喉孕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对孕妇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慢性肥厚性咽炎显效25例, 有效9均, 鼻出血治愈11例;获得满意的效果, 症处理均明显改善症状, 大多数痊愈。

3 讨论

妊娠期孕妇由于内的雌激素水平明显高于非孕期。受雌激素的影响, 孕妇极其容易出现耳鼻喉疾病, 在治疗中可采用适当的物理治疗及保守治疗对孕妇进行治疗, 并且治疗效果良好。如在妊娠期孕妇患上耳鼻喉疾病, 并且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或者用药不当, 会影响胎儿智力发育或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在妊娠期孕妇对于药物的使用要十分的谨慎, 医护人员要针对孕妇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关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治疗[3];同时要考虑到胎儿的安全及发育, 要选用不影响胎儿的药物, 最重要的是帮助孕妇消除鼻呼吸及化脓病毒的清理。

妊娠期的孕妇与非妊娠期的孕妇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差距, 心理紧张复杂, 孕妇及家属因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 担心母婴安危。因此在治疗上医护人员要缓解孕妇的情绪, 不断的与孕妇建立友好关系, 使得孕妇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另外由于耳鼻喉疾病的发病突然, 会给孕妇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 使得孕妇会出现严重的不良情绪, 因此在对孕妇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 要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 避免患者心理上缺乏安全感, 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4]。

总而言之, 加强临床护理在妊娠期耳鼻喉疾病的孕妇患者的应用, 护理人员能够帮助孕妇患者消除紧张的心理情绪, 使得孕妇能够树立信心, 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 同时鼓励孕妇在妊娠中后期必须多散步, 参加一些体力劳动,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并且能够有效的预防耳鼻喉疾病的发生, 使孕妇安全度过妊娠期。

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患者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护理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妊娠期耳鼻喉疾病孕妇患者, 对45例孕妇进行临床表现及护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对45例妊娠期耳鼻喉孕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均获得满意的效果, 症处理均明显改善症状, 大多数痊愈。结论 妊娠期孕妇患耳鼻喉疾病的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均与非妊娠期的不同, 主要是采取物理治疗和保守治疗为主, 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避免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常规的耳鼻喉治疗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妊娠期,耳鼻喉疾病,护理

参考文献

[1]刁晓玲.47例妊娠期耳鼻喉疾病护理体会[J].专科护理, 2009, 8 (5) :31-32.

[2]付文义.妊娠期耳鼻喉疾病的治疗体会50例[J].临床论坛, 2012, 7 (15) :61-62.

[3]阮理翠.耳鼻喉门诊患者疾病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 2013, 12 (15) :47-48.

[4]孙春菊.耳鼻喉门诊患者疾病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12 (28) :3720-3721.

耳鼻喉疾病论文 篇2

李慧贤

白驹过隙北京积水潭医院半年的进修学习结束了,时间短暂,但在专业理论、诊疗水平、业务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

耳鼻咽喉科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 其解剖结构有鲜明的特点: 耳鼻咽喉功能结构区均位于腔内, 位置隐蔽, 管腔狭小, 需要特殊的器械方能窥清, 若能与传授者同步观察耳鼻咽喉疾病病灶、讨论其诊断及治疗方案, 观摩手术过程, 可缩短认识疾病和掌握治疗技术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手术操作的质量, 提高质量, 减少误诊误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此提供了条件。通过纤维电子鼻咽喉镜, 纤维电子喉、气管、支气管镜, 动态喉镜, 鼻腔, 鼻窦内窥镜, 中耳鼓室镜和耳显微镜等手段已经可以把耳鼻咽喉的腔内结构一览无余, 进修中不但可以观看到手术医生在耳鼻咽喉腔内手术操作的全过程, 而且带教教师还经常在电视屏幕前指导学习。

现代高科技的检查仪器设备所提供的辅助检查资料, 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治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影像学检查在耳鼻咽喉科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较为重要, 阅读CT、MR I片的能力是耳鼻咽喉科医生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专业技能。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带教教师详细讲解所主管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合相关解剖知识及手术过程具体情况,让我充分了解病灶及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在术前充分估计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并发症, 更好地协 助上级医生在术前进行病变的定位, 同时让我和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时知识面更宽广, 增加患者及患者家属信任感, 增进医患沟通。

由于进修学习时间有限,进修的人又多,确实是见得多动得少,但带教老师还是尽量给予亲手操作的机会,使我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要求我多注意观察老师规范的手术操作。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我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也增强了我的学习主动性。科室还每月定期进行本学科学术讲座, 由本学科各专科经验丰富的教授讲解, 传授本专科基础理论, 最新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 使我开阔眼界。总之,在今后我会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耳鼻喉疾病论文 篇3

【关键词】耳鼻喉科疾病;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35-01

耳鼻喉科疾病所致的慢性咳嗽一般为3周以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病因复杂多样,但仅以咳嗽为惟一症状,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迁较大、大气污染加重、患者滥用抗生素等多种因素使本病的发病人数日趋增多,虽然该病患者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会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睡眠、工作和学习,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对该病的及时准确的确诊和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于某院门诊,共有患者75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最大为62岁,最小为3岁,平均年龄为(31.5±5.4)岁。选择的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以下几点:咳嗽持续时间在3周以上;临床唯一症状即为咳嗽,而且没有咳血症状;无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病史;近期X线检查胸部无阳性发现;按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无显著效果。临床症状:55例患者除了有咳嗽和咳痰症状之外,还伴有咽痒不适、咽痛、咽部异物、咽喉部有液体滴流感、鼻塞、流涕、头痛、头昏等;12例患者有咽喉异物感、反酸、胸闷、声嘶、呼吸困难症状;另外8例患者存在刺激性干咳、咽喉发痒等。

1.2临床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全部经过血常规、肺部听诊、胸部X线片、鼻窦摄片、电子喉镜检查,部分患者做了纤维支气管镜、胃镜或钡餐造影检查,细心对患者进行询问,并且把患者全部病例都经耳鼻喉科检查。通过仔细检查可以发现,少数患者有过敏史以及吸烟史;患者肺部听诊未发现异常;X线片和肺部CT显示正常;鼻内镜和电子喉镜检查患者鼻腔粘膜有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等,咽后壁或者是鼻咽腔有脓性分泌物;声带联合区域水肿或红斑;鼻窦CT检查显示鼻窦粘膜存在增厚或者是内有液平面;血常规检查发现血清总IgE、特异性IgE以及外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胃镜检查未见异常。

1.3治疗方法

对于变异性鼻炎导致的慢性咳嗽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丙酸氟替卡松每个鼻孔剂量50μg/次,每日2次。同时可将血管收缩剂向鼻腔中滴入进行为期30天的治疗并对患者效果进行观察;对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可利用鼻内窥镜功能性筛窦切除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之后,为了防止其发生感染,要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在手术完成之后的第5天,要利用庆大霉素以及地塞米松来对患者鼻腔进行冲洗。变应性鼻炎也叫做过敏性鼻炎,对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时要使用过敏药,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发作进行控制,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隔离过敏原。咽炎患者在进行治疗时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含漱硼砂及吠喃西林溶液,在治疗过程中泪腔及咽部要保持清洁,淋巴滤泡可能会在咽后壁隆起,应使用激光疗法来进行治疗。

1.4疗效等级判定

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咳嗽症状并没有全部消失,没有发生反复并且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则为显效;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咳嗽症状发生明显好转,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则为有效;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咳嗽症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则为无效。

2结果

2.1最终诊断结果

本组75例慢性咳嗽患者经过耳鼻喉检查,确诊鼻窦炎13例(17.3%),变应性鼻炎26例(34.7%),变应性咽炎18例(24%),喉部炎症9例(12%),变应性咳嗽9例(12%)

2.2最终治疗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治疗,75例慢性咳嗽中显效34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其中13例鼻窦炎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在2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在18例变应性咽炎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0例;在9例喉炎炎症患者中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在9例变应性咳嗽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例

3讨论

临床中慢性咳嗽是常见的症状,患者表现为持续咳嗽、咽部不适、频繁清嗓等症状。大部分患者认为咳嗽与呼吸道感染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当出现慢性咳嗽的时候往往首先到呼吸内科诊治,其中部分患者疗效不佳,需要考虑耳鼻喉疾病导致的慢性咳嗽。耳鼻喉科疾病引发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如下:鼻后滴流综合征、变应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在对慢性咳嗽进行诊治时,要注意进行鉴别,对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在对患者致病原因进行判定时要注意向患者询问家庭史、职业史以及过敏史致病因是否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进行分析并且还要分析是不是由于胃食管反流以及后鼻孔分泌物下滴而引起的,在临床上利用抗炎以及祛痰方法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看不到效果时要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查特别要注意的是检查耳鼻喉方面,对于慢性咳嗽依据其病因学程序来进行调查根据病因学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并且要根据诊断结果来对症治疗,在进行治疗的时候绝对不能盲目进行。在临床治疗中后鼻孔分泌物下滴、胃食管反流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这三方面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要引起注意。

4结语

由耳鼻喉科疾病所导致的慢性咳嗽病因较为复杂,需要医生进行科学、详尽的临床观察和相应的检查,以便采取及时的、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治疗,注意按慢性咳嗽的病因学程序对已获得咳嗽的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调查,而不应盲目无效地对症治疗。医疗人员应尽量通过有效的手段,使最终的治疗效果更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巧,慢性鼻炎、鼻窦炎相关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

耳鼻喉疾病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03例, 男284例, 女119例;年龄5岁~68岁, 平均年龄36岁;病程数天~10余年。鼻出血226例, 慢性肥厚性鼻炎76例, 慢性咽炎101例。

1.2 病例选择

鼻出血:226例大部分为鼻中隔前下方“黎氏区”有反复出血史, 病程长短不一, 长者数十年以上, 短者则数小时不等。大部分病例经口服中西药或经药物烧灼治疗仍反复出血, 极少数病例就诊时合并失血性休克或贫血, 对出血部位靠鼻腔中后段合并有并发症者均收住院在鼻内镜下射频止血, 对鼻腔前段出血者均在门诊进行。

慢性肥厚性鼻炎:76例均有鼻阻、流黏性鼻涕、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绝大部分病例长期口服药物或局部用血管收缩剂, 效果不满意。检查见双侧下鼻甲肿大、慢性充血、下鼻道黏性分泌物多。

慢性肥厚性咽炎:101例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或梗阻感, 疼痛不适, 并反复发作而且接受不同方法的治疗, 效果甚微。部分患者曾胃镜或食管钡透检查未见异常。咽部检查:咽部有慢性充血、咽后壁有较多淋巴滤泡增生, 间接喉镜下部分病例舌乳头增生肥大, 以舌根两侧为多。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用表面麻醉, 鼻腔疾病者鼻腔内用1%肾上腺素棉片, 每5 min 1次, 连续2次。

咽部疾病者用1%地卡因让患者张大嘴向口咽部喷药。将射频治疗仪 (西安万智电子有限公司康普牌XVC-Ⅱ型微电脑射频治疗仪) 负极固定于患者一侧面颊部, 射频仪功率选择3~5档, 时间1 s~3 s.选择不同电极头, 轻轻接触病变组织, 按下手控开关见病变部位黏膜变白, 治疗范围以病变部位决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

慢性肥厚性鼻炎:显效:双下甲缩小, 鼻腔通气畅, 随访半年无鼻阻症状;有效:双下甲缩小, 鼻腔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随访半年内偶有鼻阻症状, 用血管收缩剂后通气缓解;无效:鼻腔通气改善, 双下甲缩小, 随访半年常出现鼻阻症状, 用血管收缩剂后通气改善不明显。

慢性肥厚性咽炎:显效:自觉症状消失, 增生病变基本消退;有效:自觉症状减轻, 局部病变明显缩小;无效:自觉症状及局部病变无明显变化。

鼻出血:术后1周复查鼻腔, 无活动性出血, 随访半年无复发为治愈, 否则为无效。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0.5年~2年。鼻出血一次治愈205例 (91%) , 二次治愈21例 (9%) , 有效率为98%.慢性肥厚性咽炎显效58例 (57%) , 有效26例 (25%) , 无效17例 (17%) , 总有效率为83%.慢性肥厚性鼻炎显效46例 (60%) , 有效25例 (33%) , 无效5例 (7%) , 总有效率为93%.

3 讨论

射频治疗是通过射频电磁波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细胞, 致其产生强烈的分子运动, 使组织蛋白凝固, 血管内皮肿胀, 血栓形成而阻塞血管导致出血减少, 病变组织萎缩、坏死、脱落[1],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 我们主要选择疗效好的三种疾病进行射频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较其他治疗更具有优越性。鼻部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数分钟, 待出血停止后对出血部位周围进行环形点状热凝, 难治型鼻出血在0°鼻内镜下进行鼻腔检查, 同时吸引管吸干净鼻腔分泌物及凝血块找到出血点, 用1%肾上腺素棉片压迫待出血停止后行射频热凝至局部结痂出血停止, 局部放置明胶海绵;慢性肥厚性鼻炎, 将针形电极头沿下鼻甲中隔面插入黏膜下自后向前点状热凝4~5点即可。鼻腔疾病治疗结束后改用复方薄荷油和呋麻滴鼻液交替滴鼻, 口服抗生素3 d, 术后第5天复诊, 清理鼻腔, 继续局部用药。慢性肥厚性咽炎选择圆形电极头, 用纱布裹住舌头嘱患者自己牵拉, 选择增生肥大滤泡进行热凝。术后为防止咽部水肿发生, 可口服泼尼松和抗生素3 d, 嘱1周内禁食刺激性食物和硬性食物, 以利于创面愈合。本资料显示, 慢性肥厚性鼻炎, 总有效率为93%, 鼻出血总有效率为98%, 慢性肥厚性咽炎总有效率为83%.射频治疗仪在耳鼻喉科治疗中有如下特点: (1) 治疗的病变组织蛋白凝固, 边界清楚, 便于掌握热凝程度和范围, 不会损伤周围组织; (2) 术中损伤小, 术后反应轻, 愈合快; (3) 电极头在较高温度下 (60~80℃) 使组织蛋白凝固, 血管闭塞, 术中出血少, 利于手术操作; (4) 射频头具有可塑性, 可随意弯曲, 操作简单方便; (5) 痛苦小, 费用低廉, 一般均可在门诊进行,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耳鼻喉帮扶总结 篇5

—耳鼻喉科对口帮扶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进一步提升贫困县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4月,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喉科林顺涨教授、刘海斌博士来到我院,在我科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帮扶期间,林教授及刘医师积极参与我科的日常临床诊疗工作。在病房指导期间,坚持工作日每日教学查房,详细讲解专业知识和学术前沿进展的情况。帮扶期间,注重手术带教,共开展手术11例,指导我科医师各类疑难手术15例,让我科对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鼻内镜下蝶窦、额窦的开放术等术式的掌握、操作有了更全面的掌握和提高;对耳鼻喉解剖如面神经、乙状窦的定位等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有了提升;在帮扶期间,林教授和刘博士共开展知识讲座5次(耳部解剖、鼻部解剖、喉部解剖、眩晕的诊断、耳部手术及面神经的解剖)等等;同时,林教授对于我科的病历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详尽地进行指导、改进,让我科的病历质量及内涵有了极大的进步和提升。在门诊的诊疗过程中,林教授、刘博士接诊病人耐心、细心,于细微之处展现功力与真情,在向患者解释病情的同时,注重语言的通俗化、易懂化,得到了患者的一直好评,展示了专家的风采,对我们科医生的日常诊疗方法、表达方式等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上海专家对我科的帮扶,还充分应用了先进的网络平台,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积极向帮扶专家请教,充分发挥了远程医疗服务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通过上海专家的对口帮扶工作,使我科对于耳鼻喉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于我科年轻医生的成长展现出巨大的榜样的力量。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宣传和舆论效应,促使我们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可及性得到显著提升,为我县居民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安徽省灵璧县人民医院

耳鼻喉疾病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有患者18例, 其中男性7例, 女性11例, 其中颌面部进行性、慢性增大患者7例, 平均年龄61.2岁, 患者病程在5~15年之间, 平均病程为11.3年;咽喉部阻塞、不适感患者5例, 平均年龄为46.9岁, 其中2例患者为采用激光治疗后复发者, 患者病程1个月~7年, 平均病程为2.3年;反复鼻塞患者3例, 平均年龄42.9岁, 病程为3个月~1年;颌面部外伤合并鼻腔反复出血患者3例, 年龄61.5岁, 病程7~30 d。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局部麻醉, 采用Seldinger's[2]法经过皮股动脉做穿刺插管, 先进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 对患者病变情况和静脉供血情况确定之后, 进行病变同侧颈内动脉造影。在透视情况下将Simons导管超选择性送入病变部位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如果超选择性插管存在困难, 则需要实施患侧颈外动脉栓塞, 栓塞使用材料为普通型的弹簧毛栓子和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后5 min进行再次造影, 对血管栓闭情况进行检查, 如果认为栓塞不成功, 可以再次行栓塞, 增加栓子的数量, 直到靶血管完全栓闭。另外, 为了避免出现误栓, 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椎动脉和颈内动脉造影, 将内外血管交通支和危险吻合排除。

2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中4例颌面部进行性增大患者, 通过造影诊断证实其中3例为动脉瘤, 1例为动脉畸形。经过栓塞后有2例患者肿物消失, 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病变范围较大, 在栓塞后病灶缩小, 后经过手术切除, 手术后患者愈合情况良好。外伤性鼻腔出血患者3例经过后鼻道填塞后止血效果不满意, 遂实施全麻, 进行急诊造影, 确定患者为外伤性动脉瘤破裂导致出血, 3例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止血, 后痊愈出院。11例患者为实体占位, 先进行病变部位供血动脉栓塞, 术后4 d进行手术, 因为栓塞实施后患者的栓后瘤周组织缺血, 使瘤体辨认度提高, 手术视野清晰, 能很好的将病灶部位切除。11例患者实施病灶切口术后对病灶部位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咽喉部血管瘤2例,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3例, 眼旁神经纤维瘤2例, 颌面部毛细血管瘤3例, 面颊部肌间淋巴血管1例。

3 讨论

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治疗要根据患者病变具体部位进行确定, 在以往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手术切除法。但是由于病变位置的特殊性, 采用手术切除法治疗的效果不是很好, 复发率较高[3]。因为颌面和耳鼻喉部位的血运丰富, 进行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 切口较大, 稍有不留意就会导致大出血, 如对病情考虑不全面, 往往存在切除不彻底, 导致再次复发。而此类疾病病变部位往往是由同侧的颈外动脉血管分支供血的, 颈内动脉、侧境外动脉参与供血较少, 对其中一侧颈外动脉进行栓塞不会导致正常组织坏死, 所以采用栓塞治疗是较为可行的办法。在实施血管栓塞术前进行动脉造影能对病灶有更清楚的认识, 提高栓塞治疗效果。而对于后续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 实施前期血管栓塞能减少切除手术中的出血量, 在本组资料中, 将栓塞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平均出血量比一般性切除治疗出血量减少了100 mm。而且采用栓塞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还能保证手术视野清晰, 对病灶部位进行全面探查和切除, 提高治疗效果。

当前在治疗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过程中血管内栓塞术采用较多, 血管内栓塞术是一种神经介入治疗方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经常将血管内栓塞书和外科手术结合起来,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11例患者先实施了血管栓塞术, 后进行了病灶切除手术, 11例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当前已经有很多医院在治疗颌面以及耳鼻喉疾病的过程中将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术、外科手术有机结合起来, 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同时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 临床中实效性很强。

虽然在血管内栓塞在临床中实施效果较好,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以下两点:①在注入栓塞材料的时候速度要慢, 坚持间断和低压原则, 从而能避免栓子逆流进入颈内动脉分支, 影响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发挥。②在栓塞中操作要仔细, 导管头端要深入到靶血管, 远离总动脉, 在释放栓子的时候要保证释放到位, 否则会造成颅内血管急性栓塞。目前随着栓塞材料和超选择技术的发展, 血管内栓塞的安全性和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血管内栓塞虽然治疗效果较好, 但是栓塞后并发症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 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有面部肿胀、周围性面瘫、头痛、张口困难等等, 并发症的发生与栓塞后局部缺血有很大的关系[4]。头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不需要特殊处理, 经过3 d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可以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要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规范手术操作, 减少对正常血管的损伤, 保证栓子释放到位, 在手术中患者如果出现血管痉挛, 可以利多卡因缓解后再操作。

总之, 在颌面及耳鼻喉病变治疗中血管内栓塞可以代替部分外科手术治疗, 也可以使手术中出血量减少, 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安全性小, 治疗后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丹.关于中老年亚健康的思考和对策[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

[2]胡汉金, 戴家应, 石奇.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介入栓塞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4) :15-16.

[3]龚学全, 康永.葛根素配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 2009.

耳鼻喉疾病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42例,女性患者为58例,其中颌面部进行性增大患者为21例,平均年龄为(62.4±5.20)岁,平均病程为(10.60±4.20)年。反复鼻塞患者为13例,平均年龄为(43.10±6.87)岁,平均病程为(6.70±4.10)个月。颌面部外伤合并鼻腔反复出血患者为16例,平均年龄为(62.89±8.13)岁,平均病程为(19.65±9.12)d。

1.2 治疗方法[1,2]:

所有患者均行以局部麻醉,并采用Seldinger’s法经过患者的皮股动脉行以穿刺插管,首先需进行患者双侧颈外动脉的造影,当医师对患者的病变情况以及静脉供血情况完全明确后,再进行病变同侧的颈内动脉造影。而后在透视的情况下将Simons导管以超选择性的方式送入患者病变部位的供血动脉,从而进行血管栓塞。如若超选择性插管存在困难,那么便需要对患者进行颈外动脉闭塞,其材料选择使用明胶海绵颗粒与弹簧毛栓子。在进行血管栓塞术的5 min后再次进行造影,如若发现栓塞不成功,便可以进行二次栓塞。与此同时应当增加弹簧毛栓子的数量,直至将患者的靶血管完全栓闭。而后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

2 结果

100例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均治愈出院,21例颌面部进行性增大患者经过造影检查后确诊情况如下:动脉瘤患者为12例,动脉畸形瘤患者为9例,经过血管栓塞术治疗后13例患者的肿物全部消失,治愈出院,其余8例患者在血管栓塞术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后经过手术切除治愈。16例外伤性鼻腔出血患者均接受后鼻道填塞后进行止血,然而对止血效果不满意,故实施全麻,并进行急诊造影,而后确诊患者是由于外伤性动脉瘤破裂而造成鼻腔出血,患者均接受血管内栓塞止血术,后均痊愈出院。其余63例患者为实体占位,均先为其行以病变部位的供血动脉栓塞术,在术后4 d再次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视野较为清晰,能够将病灶部位良好切除。63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对其病灶部位进行病理检查时发现:眼旁神经纤维瘤患者12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14例,咽喉部血管瘤患者17例,面颊部基建淋巴血管患者5例,颌面部毛细血管瘤患者15例。

3 讨论

颌面及耳鼻喉疾病均属于发病部位解剖结构繁复、血流供应较为丰富、切除病灶的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安全性较低等临床特点常常导致该部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非常困难,并且颌面及耳鼻喉一旦产生病变对于患者的生理功能损害极大[3,4]。所以,针对于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发病症状探索出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近年来,伴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及临床广泛应用,血管造影与血管栓塞术已经成为颌面与耳鼻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针对于鼻咽部血管瘤、鼻咽部肿瘤、上颌肿瘤以及顽固性鼻出血等疾病,血管栓塞术均能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5,6]。

经本组实验研究可知,100例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均治愈出院,2例颌面部进行性增大患者经过血管栓塞术治疗后13例患者肿物全部消失,其余8例患者在血管栓塞术治疗后病灶明显缩小,后经过手术切除治愈。16例外伤性鼻腔出血患者均行以血管栓塞术成功止血,后均痊愈出院。其余63例患者先给予血管栓塞术进行治疗,后进行病灶切除手术完全治愈。由此可见,将血管栓塞术应用于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与安全性,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将血管栓塞术应用于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且可重复治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汉金,戴家应,石奇.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介入栓塞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15-16.

[2]龚学全,康永.葛根素配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

[3]Zhou WH,Wang Q,Rao DH,et al.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in oral deep tumor resection patients before[J].J Yangtze University,2010,2(3):25-26.

[4]范新东,郑连洲.头颈部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和介入治疗[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2,12(3):137-144.

[5]莫凌凌.老年性鼻出血85例的临床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18(4):321-322.

耳鼻喉疾病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于我院门诊, 共有患者75例, 男性患者36例, 女性患者39例, 年龄最大为62岁, 最小为3岁, 平均年龄为 (31.5±5.4) 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持续咳嗽时间>8周;按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无显著效果。临床症状:55例患者除了有咳嗽和咳痰症状之外, 还伴有咽痒不适、咽痛、咽部异物、咽喉部有液体滴流感、鼻塞、流涕、头痛、头昏等;12例患者有咽喉异物感、反酸、胸闷、声嘶、呼吸困难症状;另外8例患者存在刺激性干咳、咽喉发痒等。

1.2 临床检查

检查方法主要有询问、肺部听诊、X线平片、CT、鼻窦摄片、电子喉镜检查、血常规检查、胃镜检查等。询问中部分患者有呼吸道感染史, 少数患者有过敏史以及吸烟史;肺部听诊未发现异常;X线片和肺部CT显示正常;鼻内镜和电子喉镜检查患者鼻腔粘膜有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等, 咽后壁或者是鼻咽腔有脓性分泌物;声带联合区域水肿或红斑;鼻窦CT检查显示鼻窦粘膜存在增厚或者是内有液平面;血常规检查发现血清总IgE、特异性IgE以及外后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胃镜检查未见异常。

1.3 治疗方法

对于变异性鼻炎导致的慢性咳嗽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丙酸氟替卡松每个鼻孔剂量50μg/次, 每日2次。氯雷他定等也可以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 氯雷他定每次10mg, 每日1次, 清晨服用;对于喉源性慢性咳嗽可以采用加味六味汤治疗, 药方组成为荆芥、防风、甘草、薄荷、桔梗、僵蚕、黄药子、生地、前胡、玄参等。加水煎成两碗, 每日2次。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咳嗽症状消失, 停药后1周无复发。有效:患者咳嗽症状减轻, 遇冷后有轻微咳嗽继续本法治疗, 咳嗽症状减轻。无效:患者咳嗽症状无任何变化, 甚至有咳嗽加重趋势。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本组75例慢性咳嗽患者经过耳鼻喉检查, 确诊鼻窦炎13例 (17.3%) , 变应性鼻炎26例 (34.7%) , 变应性咽炎18例 (24%) , 喉部炎症9例 (12%) , 变应性咳嗽9例 (12%) 。

2.2 治疗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治疗, 75例慢性咳嗽中显效34例, 有效36例, 无效5例, 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其中13例鼻窦炎患者中显效6例, 有效5例, 无效2例;在2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显效11例, 有效14例, 无效1例;在18例变应性咽炎患者中显效8例, 有效10例, 无效0例;在9例喉炎炎症患者中显效5例, 有效3例, 无效1例;在9例变应性咳嗽患者中显效4例, 有效4例, 无效1例。

3 讨论

临床中慢性咳嗽是常见的症状, 患者表现为持续咳嗽、咽部不适、频繁清嗓等症状[2]。大部分患者认为咳嗽与呼吸道感染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当出现慢性咳嗽的时候往往首先到呼吸内科诊治, 其中部分患者疗效不佳, 需要考虑耳鼻喉疾病导致的慢性咳嗽。耳鼻喉科疾病引发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如下:鼻后滴流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变应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

3.1 鼻后滴流综合征 (UACS)

是由鼻部疾病导致分泌物倒流到鼻后或者是咽喉部, 刺激咳嗽感受器后, 表现出咳嗽症状。该病也是引发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 除了与鼻部疾病有关之外, 还与咽喉部疾病有关。因为该病涉及到鼻咽喉等多种基础疾病, 诊断中通过询问病史以及专科检查均能准确诊断, 治疗中则以抗组胺药、鼻腔吸入皮质激素等为主,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

3.2 变应性咳嗽

变应性咳嗽主要与患者的体质有较密切的关系, 患者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 主要诱因有冷空气侵袭、灰尘等, 患者常伴咽喉发痒。临床中询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 进行血常规检查能准确诊断。治疗中以抗组胺药物加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

3.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主要是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中导致咳嗽出现, 与微量误吸、食管运动功能失调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有管。患者典型特征为反酸、胀气、嗳气等。诊断主要依靠24h pH值检测。治疗中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 治疗时间一般要长于3个月。

总之, 临床中引发慢性咳嗽的原因较多, 患者就诊于呼吸内科时, 要对感冒后咳嗽、药源性咳嗽、支气管扩张症等有所考虑[3]。作为耳鼻喉科医生, 在分析慢性咳嗽的原因可以从如下方面面入手:询问患者病史;采用X胸片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查;24h食管pH值检测;血常规检查。确定患者具体病因之后, 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患者病情基本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本组研究中75例患者经过全面的检查确诊, 给予相应的治疗后, 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3%。

摘要:目的 研究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慢性咳嗽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询问、血常规检查肺部听诊、X线平片、CT、鼻窦摄片、电子喉镜检查等研究致病原因, 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慢性咳嗽的致病原因有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咽炎、喉部炎症、变应性咳嗽等;经过针对性的治疗, 75例慢性咳嗽中显效34例, 有效36例, 无效5例, 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3.3%。结论 对于耳鼻喉科疾病所致的慢性咳嗽临床中要采取各种方法确诊, 之后给予针对性措施治疗, 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耳鼻喉,慢性咳嗽,诊断

参考文献

[1]张巧.慢性鼻炎/鼻窦炎相关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特征比较[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1, 10 (5) :462-465.

[2]李彩琴.儿童过敏性鼻炎与过敏性咳嗽的关系及中西医治疗[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8) :239-240.

小儿过敏性耳鼻咽喉疾病的诊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 年1~12 月收治的121 例小儿过敏性耳鼻咽喉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78例, 女43 例, 年龄1~12 岁, 平均年龄 (3.8±2.5) 岁。其中过敏性鼻炎76 例, 咽喉炎15 例, 中耳炎30 例。

1. 2 诊断方法按照医院的相关文件规定, 对于小儿过敏性耳鼻咽喉疾病患儿的诊断应严格遵循诊断规定。除常规检查外, 更应该积极查找变应原, 避免小儿过敏的恶化。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本院收治的121 例过敏性小儿的诊断和治疗来看, 其中共45 例过敏性鼻炎在治疗期间完全康复, 治愈率为59.2%。14 例咽喉炎完全康复, 治愈率为93.3%。21 例中耳炎完全康复, 治愈率为70.0%, 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过敏性鼻炎治疗完全康复的难度较大。

3 讨论

3. 1 过敏性鼻炎小儿本身身体免疫力较低, 各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 一旦遇到过敏原, 就很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危害很多, 可引起咳嗽、眼睛发痒、中耳炎、支气管哮喘, 甚至智力障碍[2]。小儿患过敏性鼻炎后, 通常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症状, 更不能擤鼻涕, 导致鼻涕倒流入气管、支气管, 从而引起反射性咳嗽。由于炎症部位毗邻中耳病变的位置, 较隐藏, 因此可能会和哮喘、头晕等症状合并, 若是未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孩子智力的发育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 做好小儿过敏性鼻炎的诊疗工作十分重要。

3. 2 小儿咽喉炎咽部疾病也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 由于咽黏膜病变及黏膜下和淋巴组织病变引起的急性炎症, 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常见的有慢性咽炎症状发生, 也可多见过敏性的喉头水肿等疾病。主要表现为咽部干涩发痒、灼热, 渐渐出现咽部疼痛, 有异物感、吞咽困难, 唾液分泌增加, 若咽侧索受累时, 就会有明显的耳痛。患儿在身体上有明显的症状, 全身发冷、头晕头痛、没有食欲、腿手酸痛。专家认为, 喉咙痛和局部疾病和外部因素有关系, 大多在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之后出现, 并发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着凉, 劳累, 受化学气体、粉尘、吸烟等受到过度的刺激, 会使抵抗力下降, 至其病情更严重。一旦出现这些症状, 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以免造成身体损伤[3]。咽喉是用来吞咽食物、发音和呼吸的重要器官, 所以一旦出现过敏, 要尽快送到医院治疗, 尽可能避免过敏原, 外出要带好口罩, 防止花粉等过敏原对咽喉部位的感染;饮食应温度适宜, 在咽喉部位尽量不让过冷或过热的物品刺激;让患儿劳逸结合, 适度地开展体育锻炼, 让身体的免疫力进一步提高;避免小儿长时间在人群拥挤的地方逗留, 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减少空气传播机会, 常开窗通风, 保持家庭居室及工作环境的清洁和通气;饮食选择上, 可使小儿多吃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等的食物, 适当多吃梨、生萝卜、话梅等水果、干果, 以增强对咽喉的保养滋润作用, 促进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能力, 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从而减少生病的情况;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 可应用抗组胺类药物改善症状[4]。

婴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好时期, 要是因为由于语言学习障碍造成听力困难, 也就关闭了小儿认识世界的窗户, 会严重影响小儿的心理发展。有部分家长对小儿中耳炎存在认知误区, 他们认为只要耳朵没有接触过不干净的水就不会得中耳炎;有的认为只有耳朵流脓才是中耳炎, 因而常常会耽误了治疗的好时机。如不适当用药, 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 更难医治。了解中耳炎的症状, 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的关键。目前针对中耳炎的治疗以鼓室成形术为前端, 以消除炎症、修复鼓膜和提高听力为原则, 通过高倍显微技呈现的清晰术野, 借助智能监护预警系统对手术区域内神经实时监护, 达到全面恢复听骨链的连续性和活动性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张青, 郑沙盟.郑沙盟教授运用通窍法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经验.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8 (6) :727-728.

[2]吕萍.伴耳鼻咽喉疾病焦虑抑郁症的诊治体会 (附20例报告)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 28 (1) :45-46.

[3]戴娟芬, 徐家兔, 朱燕飞.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9) :1052-1053.

[4]马雅静.朱祥成名中医耳鼻喉科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析.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耳鼻喉疾病论文 篇10

检查咽鼓管功能

咽鼓管是连通中耳和鼻咽部的细小管腔, VM可使气流主动或被动经咽鼓管压入鼓室, 通过观察加压前后鼓膜活动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咽鼓管的开放功能是否正常, 这是VM最原始的用途, 但是受解剖、头颅发育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其检测结果并不真实, 所以现通常结合仪器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如VM联合咽鼓管功能综合检查仪并做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 (TTAG) 的检测方法不仅能够检出咽鼓管功能障碍, 还能鉴别出其各种亚型[1];VM联合MRI倾斜横断位 (咽鼓管长轴与MRI扫面平面平行) 成像显示咽鼓管及其周围软组织解剖细节来评价咽鼓管开放功能[2], 而这种方法还对判断鼻咽癌是否侵犯咽鼓管进而影响其开放功能有重要价值[3]。

辅助诊断咽部肿瘤

Henrott等提出一种改良VM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TNM分期, 不同于标准VM是呼气时紧闭声门, 这种VM的改进之处是紧闭鼻腔或嘴唇, 使得气体充分填充于喉咽部[4], 从而环状软骨后的软组织与咽后壁得以分离, 下咽腔的梨状隐窝等结构也得以扩张, 最终提高局部解剖的显示能力, 使病灶及其范围显示得更加清楚。而螺旋CT可避免普通CT容易产生运动伪影的不足, 使这种改良VM的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能够大大提高咽部结构的显示率[5], 所以伴有VM的螺旋CT检查常作为喉咽部肿瘤, 特别是下咽癌检查方式的首选。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鼓膜穿刺或切开置管, 但考虑到有可能发生麻醉和手术的并发症, 非手术治疗近年来也逐渐得到广泛重视, VM吹张法便是其中之一, 其原理是VM可使气体通过开放的咽鼓管进入中耳腔, 使鼓膜内外的压力获得平衡, 缓解因鼓室负压增加而导致的鼓室渗液。针对咽鼓管功能减退的中老年患者, 可同时反复做吞咽动作, 以促进咽鼓管瓣膜的活动[6]。而对于配合度不高的儿童患者, 可行改良VM法 (玩具式自家鼓气吹鸣器) 提高治愈率[7], 即借用一根导管, 连接在游戏式“吹鸣器”上, 使用时导管末端塞于一侧鼻孔, 堵住另一侧鼻孔并紧闭口唇, 用力鼓气, 便可听到吹鸣器内的音乐声, 然后再继续鼓气直到耳膜有鼓炸声或听力改善为止。

结语

VM所涉及的生理变化较为复杂和广泛, 这一特点也使其在多个系统疾病得以应用, 不仅是在循环系统领域, 还有容易被人忽视的耳鼻咽喉疾病。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这种简单无创而且可行性高的动作, 以减轻患者负担, 同时还需要对VM的时长、次数、程度等统一标准, 并积极拓展其更多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Valsalva动作 (VM) 因其独特的生理学效应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人们常常忽略其最原始应用于耳鼻咽喉疾病的方法。为普及VM在耳鼻咽喉疾病的应用, 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本文就VM在耳鼻咽喉疾病的临床应用做总结。

关键词:Valsalva动作,临床应用,耳鼻咽喉疾病

参考文献

[1]詹悦, 谭颂华, 唐安洲.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检测健康人咽鼓管功能的应用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2 (19) :869-871.

[2]Lükens A, Dimartino E, Günther RW, et al Functional MR imaging of the eustachian tub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prove dysfunction:correlation with lesions detected on MR images[J].Eur Radiol, 2012, 22 (3) 533-538.

[3]卓水清, 江冬平, 刘立志, 等.Valsalva实验结合改良的咽鼓管MRI倾斜横断位成像在鼻咽癌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 31 (9) :1432-1434.

[4]Henrot P, Blum A, Toussaint B, et al.Dynamic maneuvers in local staging of head and neck malignancies with current imaging techniques:principl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Radiographics, 2003, 23 (5) :1201-1213.

[5]Stadler A, Kontrus M, Kornfehl J, et al.Tumor staging of laryngeal and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s with functional spiral CT:comparison with nonfunctional CT, histopathology, and microlaryngoscopy[J].J Comput Assist Tomogr, 2002, 26 (2) :279-284.

[6]朱秋梅, 陆秋天, 梁建平, 等.中耳变压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 16 (7) :367-368.

上一篇:立体安全下一篇:工程地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