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乳腺疾病论文(精选10篇)
妇女乳腺疾病论文 篇1
2007年云南省乳腺普查普治项目组到本县对全县已婚育龄妇女全面展开乳腺普查。本站围绕计划生育中心任务, 拓宽服务领域, 为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进行全面的系列服务, 积极配合项目组对育龄妇女分阶段免费进行全面普查, 受到群众欢迎, 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 现将2007年度乳腺普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6月初查阶段, 查出疾病者给予相应治疗, 边查边治疗。第二阶段给第一次查出患者经治疗后复查, 同时给第一次漏检者初查。查出疾病同样给予相应治疗。在此过程中, 本站临床医生对乳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并熟练地掌握近红外光乳腺疾病诊断仪的操作。给本站培训了一支乳腺疾病防治队伍并建立了乳腺科。对普查中发现的乳腺疾病患者, 县服务站有能力治疗的就地治疗, 无法治疗者转上级医院治疗, 给患者提供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癌变的优质服务。
全县育龄妇女31 242例, 普查12 697例, 年龄18~59岁, 其中40岁以上有2223例, 普查率40.6%, 患病总数4253例、患病率33.5%、疑似乳腺癌12例, 治疗人数1810例。
1.2 方法
采用徐州市广科新技术发展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规格型号为RX-1200型红外乳腺诊断仪, 在有微光的暗室中进行 (忌红光及红外线存在) , 患者取坐位, 袒露双乳, 检查时先触诊, 再将光源探头置于受检乳房下, 移动探头对乳房进行全方位透照, 光线强弱根据受检查乳房组织大小调节, 红外摄像头对准被检乳房并调焦距与光亮度至显示屏图像清晰。询问症状、家族史, 结合物理检查, 凡普查中发现血管异常改变或异常灰影图像, 嘱其复查, 怀疑为恶性患者建议到上级医院诊治。
红外线扫描诊断的原理是根据乳房各组织对红外光的吸收差异而显示不同的透光度, 血红蛋白对红外光有特异吸收, 即透光最低。当乳腺出现病理改变时形成影像灰度变高, 血管分布紊乱或出现特异现象。根据乳房红外扫描形成不同影像即为乳房不同疾病的诊断依据。
1.3 影像学诊断标准
(1) 肿块灰影:乳腺扫描按灰影度分为4级, 即0级、1级、2级、3级。0级:浅灰色透光度良好为正常乳腺组织。1级:肿块灰影灰色透光度减弱, 呈浅灰影, 较正常乳腺组织稍深, 呈云雾状, 边缘不清。2级:灰影为中灰影, 深色为微弱透光度, 相当于乳晕的灰度。3级:灰影为深灰色黑色吸光团, 完全不透光, 相当于同一患者乳头的灰度。乳腺增生症常表现为1~2级灰影, 纤维瘤通常不显示灰影, 仅有少数为1级灰影。乳腺癌的灰影大多在2~3级之间, 且边界模糊, 超过触诊所及肿块大小。乳腺导管扩张症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可在乳晕区见3级灰影, 导管内乳头状瘤灰影边界清楚, 而乳腺导管扩张症灰影边界不清, 并向基底部散布; (2) 血管改变:分三型血管。A型:少量纤细血管阴影, 阴影较浅为正常乳腺。B型:血管稍粗呈网状, 按乳腺正常解剖的内外和肋间支血管分布由乳晕向外由细渐粗分布者为良性肿块, C型:肿块和血管相连时就是C型, 常见C型血管有四种:a.放射状;b.外围型;c.分支型;d.引流型。A、B型血管大多常见, C型大多是恶性病。乳腺癌灶的血管表现变粗, 边缘模糊、迂曲等, 称血管反应, 在乳腺增生症中可见云雾征及渔网征; (3) 肿块与血管的关系, 乳腺癌血管与肿块关系密切, 肿块边缘可见多支血管穿入, 或被一支粗大血管包绕并见血管小分支穿入肿块, 另有放射型, 血管中段型等特殊征象。良性乳腺肿块与血管无特殊联系。
1.4 临床诊断标准
以吴在德和吴肇汉主编的外科学第六版为依据, 结合触诊、询问病史和物理检查等。
1.4.1 急性乳腺炎
起病急, 患者感觉乳房疼痛, 局部红肿、发热、病情严重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加快, 触诊乳房内出现界限不清的肿块, 局部压痛、张力高。
1.4.2 乳腺增生
乳房胀痛和肿块, 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 与月经周期有关, 经前疼痛加重, 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 触诊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 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 最常见于外上象限, 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条索状或片状, 大小不一。肿块质韧而不硬, 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
1.4.3 乳腺纤维瘤
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 有肿块但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肿块增大缓慢。触诊肿块常呈圆型或卵圆型, 质似硬橡皮球弹性感, 表面光滑, 边界清楚,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按扪时肿块可在指下滑动、无疼痛。
1.4.4 疑似乳腺癌
患侧乳房有无痛性单发的小肿块, 肿块质硬, 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肿块部位多在乳房外上象限。最典型特征有:a.患侧乳房近期内变大或缩小, b.坐位时局部皮肤凹陷, c.两侧乳头不对称, d.局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e.乳房肿块不易推动, f.癌肿破溃形成菜花状溃疡。
2 结果
本县总人口17万人, 育龄妇女31 242人, 接受普查的已婚育龄妇女12 697人, 占育龄妇女人数40.6%, 发病情况见表1、2。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乳腺疾病总发病率33.5%, 从表中可见30~40岁乳腺增生症明显增高, 乳腺纤维瘤、急性乳腺炎29岁以前发病较多, 急性乳腺炎大多发生在产褥期和哺乳期。疑似乳腺癌在40~59岁间较高。以上普查结果同吴在德和吴肇汉主编的外科学第六版各种乳腺疾病发病情况是相一致的。
3.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影响妇女生活质量, 威胁生命, 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 成为威胁妇女第一位癌症。面对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一现实, 为广大妇女提供快速、简便的乳腺疾病筛查, 以便早期诊断乳腺癌是乳腺疾病普查的主要目的, 也是受检查者的主要心理需求。对维护妇女生殖健康有积极意义。
3.3
乳腺癌发病原因有多种, 其中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 本组普查发现乳腺增生症占所有乳腺疾病的98.4%, 其中3978例乳腺增生出现在40岁以前妇女中, 这可能与本县中年妇女身心负担偏重, 家庭和社会压力较大有关, 如果增生持续存在, 在5~10年内会发展为囊性增生。国内文献报道乳腺疾病中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乳腺细胞增生活跃的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代谢较正常组织高, 更需血液提供足够的养分。大量血管多集中在肿瘤进展的边缘。所以癌细胞有刺激血管增生的生化作用, 故病灶血运异常丰富。
3.4
值得关注的是, 乳腺癌呈现低龄化趋势, 本组普查发现40岁以前疑似乳腺癌就有5例, 有关专家研究分析, 造成乳腺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 在于女性缺乏对乳腺疾病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误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综合防治乳腺疾病, 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 我县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仍然存在,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与城镇相比, 农村妇女更为迫切地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殖健康检查与服务, 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性。
实践中体会到, 对40岁以上的乳腺癌高发人群的定期乳腺普查, 是早期发现乳腺恶性病变的重要手段。而红外光诊断仪具有携带方便, 诊断快速, 医患共观, 经济而实惠受广大妇女接受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对乳腺普查诊断乳腺疾病, 筛查乳腺癌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祥辉, 雷通海, 潘娇云.乳腺癌的发病趋势及筛查.中国肿瘤, 1996, 5 (6) :3-6.
[2]方志.乳腺癌的预防.中国肿瘤, 1993, 2 (9) :26-27.
乳腺疾病普查特别行动 篇2
一般医生会从个人资料、病史、近期病理症状、婚姻史等方面提问,所以,在这个阶段女性应尽可能说出自己的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问:我最近听朋友说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多少都会出现乳腺的问题,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甚至是肿瘤,而且最近几年总能听到有人患乳腺癌,觉得很可怕。那我应该如何自我检测呢?
李晓立主任: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城市职业女性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心理压力增加造成的。乳腺癌自己是不能预测的,但有一些高危人群应更加重视。高危人群主要是指家族有乳腺癌患者,月经初潮早,闭经晚,未生育、未哺乳、工作压力大、环境污染、有乳腺良性疾病等。
早期发现乳腺癌主要靠自我检查,应每月月经后第7到10天做一次自我检查,每半年至一年到医院做一次体验,早期乳腺癌90%以上可长期生存,因此,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女性的乳房美丽却脆弱,有关部门统计,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占成年女性的48%以上,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有乳腺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其中乳腺癌危害最大,不仅可导致乳房的损毁,夺走女性的美丽和健康,更能夺走女性的生命,不可等闲视之。
女性日常可对乳房定期自检。首先应选择光线充足的场所,面对镜子,充分暴露双乳,注意观察双乳的大小、形态和皮肤有无异变,及乳头位置、乳晕色泽等;使用触诊时,可取坐位或卧位进行,检查时对侧五指并拢,用手指指腹及手掌前半部分平放于乳房上触摸。依次为由内上、内下、外下、外上象限、乳晕中央区,最后触摸同侧腋窝。如果出现如下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
1、乳房肿块 2、乳房疼痛 3、乳头改变(乳头位置抬高偏斜,乳头回缩、皲裂、溃烂等。)4、乳头溢液 5、乳房皮肤异常(皮肤溃疡、红肿、增厚、桔皮样及静脉扩张,乳晕色泽不均、外形不等圆。)
视诊及触诊
问诊后医生会进行视诊和触诊。被检查者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行检查。医生会从乳房的对称、皮肤颜色、皮肤质感等方面观察,然后进行触诊。一些女性有时会认为自己的乳房被陌生人按压,会有不适或者疼痛,其实不然。医生会科学地运用手指和手掌平置在乳房上,用指腹轻施压力,以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与自检不同的是,医生会从乳房柔韧感、结节感以及疼痛部位、溢液程度考虑患者的情况,再根据这些初步依据,判断患者应该采取的下一步措施。
问:最近我发现左侧乳房乳头上有奶汁一样的液体溢出,用力后会挤出更多,有黄豆粒大小,然后就没了;第二天还能挤出这些液体来,这样的现象已经一个多月了,我觉得这太不正常,请专家指教。
毛一主任:这是明显的乳头溢液现象。所谓的乳头溢液是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挤捏乳头时有液体流出的现象。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据统计,以乳头溢液为首要症状就诊者占乳腺疾病的3%~14%,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
此外,还要从溢液是真性还是假性、双侧还是单侧、单孔还是多孔、自行外溢还是挤压后溢出等方面检查乳房的健康状况。根据问题中提到的情况,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彻底检查。
高频钼靶检查
根据触诊情况医生会提示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高频钼靶检查。乳腺钼靶X光摄片被公认为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乳腺钼靶片不同于普通X光片,后者对乳房正常组织与肿块影像的鉴别能力差,而乳腺钼靶片则能精细地记录下乳腺的影像,特别是能捕捉到具有极大诊断意义的微小钙化灶。临床运用证实,它能发现小于5MM的癌肿,可以比临床提前发现乳腺癌。
美国抗癌协会向全世界妇女提议:
1、20-39岁妇女,每月做乳房自检,每3年做乳房检查,35岁妇女做一基础乳房钼靶X线摄片;
2、40-49岁妇女,每月做乳房自检,每年做乳房检查,每1-2年做乳房钼靶X线摄片;
3、50岁以上妇女,每月做乳房自检,每年做乳房检查和乳房钼靶X线摄片。
问:单位每次给我们做体检在进行乳腺检查时常常是触摸或B超检查,在一次陪朋友在北京五洲女子医院检查时无意中和医生说起我家有乳腺癌的家族史,医生建议我去拍钼靶。钼靶检查和B超有什么不同?对身体有影响吗?
孙燕院士:通常乳腺检查有多种方式,如触诊、B超、红外线、活检等;但是,医学界广泛认同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最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式,是乳腺钼靶检查。乳腺钼靶检查是一种低剂量乳腺X光拍摄技术,它本身不会导致癌症,国际上也公认是十分安全的。
在检查时病人除了可能有轻微疼痛感觉,一般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每次压迫时间很短,但短短几分钟的检查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在准备检查之前如果有以前的检查资料应该如实地提供,这样医生会更容易发现潜在的乳腺癌病变。另外,还需要向医生说明乳腺的异常情况、生育史、口服避孕药史、家族乳腺癌史等情况。
手术≠切除乳腺
一系列检查之后,专家会根据检查情况做出诊断结果。如果需要手术治疗,一些女性会马上紧张起来,不但是对手术的惧怕,更是害怕失去女人的焦点——乳房。其实,现代的医疗技术已经能够达到保全乳房的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微创保乳术。乳腺微创技术,即应用乳腺导管内窥镜技术、乳腔镜技术,微创开展乳导管瘤及其他乳腺肿瘤诊断与治疗,术后修复与再造手术,尽可能保全乳房的完整。
问:我最近检查出有乳腺增生,医生说如果早来检查早治疗就会好治得多。我现在有些担心,我会不会转化成乳腺癌呢?
孙燕院士: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虽然尚未明确。但患了乳腺增生病以后有相当多的患者重视程度不够,迟迟不就诊或只求缓解乳痛症状,而意识不到乳腺增生病的潜在危险——即少部分乳腺增生长期迁延不愈,会发生乳腺良性肿瘤或发生恶性病变。针对我国乳腺癌具有发病率增高、年轻化的趋势,以及早期乳腺癌诊治率的增高及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提高等现状,北京五洲女子医院乳腺疾病专家们鼓励更多的妇女主动关心自身的乳房健康,积极参加乳腺疾病普查活动,及时接受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乳腺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乳腺癌的发生。
权威专家介绍
乳腺疾病专家:
孙 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著名内科肿瘤学家,肿瘤研究所(医院)主任医师。孙燕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40余年。在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开发新抗肿瘤药物,在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阐明扶正中药的促进免疫作用,以及淋巴瘤、小细胞瘤和睾丸肿瘤的治疗方面卓有建树,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多年来参加国内外首长和知名人士的保健,成绩突出。
毛一 北京五洲女子医院乳腺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留德乳腺病专家。曾任北大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方面有极高水平。
妇女乳腺疾病论文 篇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市5个乡的5个村,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5日对5个村的2 000例年龄35~59岁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入选条件:现住址居住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无乳腺恶性肿瘤史,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
1.2 调查方法
对2 000名全部筛查对象登记建档并分发宣教手册后,进行问卷调查和乳腺的视、触诊检查,手诊结果阳性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手诊有肿块者;增生病人手感质地偏硬或边界欠清者;怀疑有增生结节者)进行乳腺彩超检查。诊断标准根据彩色超声图谱和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学[3,4]。
1.3 仪器和检查方法
所用仪器为PHILIPS-HD5000及SIEMENS:X3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采用频率为VF13-5MHz的高频探头。患者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以乳头为中心,按顺序从1~12点呈放射状多切面扫查乳腺各象限,首先观察乳腺的厚度、内部回声、边界、肿块的大小(包括长度、宽度及厚度及纵横比)、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有无钙化,后方回声、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乳腺及肿块的血流情况,选择流速最高的血管进行多普勒取样,测量其阻力指数(RI)等。
1.4 统计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 000名检查对象中手检增生人数1 530人,占75.33%,手检增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χ2=28.45,P<0.0001);其中945例应做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做822例,受检率86.98%,具体情况见表1。
*有31名妇女患有大于1种乳腺疾病
2.2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育龄妇女乳腺疾病分布情况
822例做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调查对象中正常乳腺回声234例;乳腺增生症514例;乳腺纤维腺瘤21例;乳腺囊肿14例;乳腺导管扩张26例;扩张伴占位8例;可疑恶性5例 (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腺肌上皮瘤1例,乳腺积液囊肿伴感染1例, 乳头状导管癌1例,乳腺纤维腺瘤1例,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1例)。大于50岁年龄组超声检查异常率增高,P<0.0001。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可见我市35-59岁育龄妇女乳腺疾病阳性率28.95%,而乳腺癌检出率0.24%。与以往我国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当[5,6],我国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仍比西方国家低。
高于50岁年龄组超声检查异常率高于低年龄组,是由于小叶增生在50-59岁2个年龄组中高发,而其他病变类型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不明显。有研究表明患有小叶增生的妇女罹患乳癌的风险是正常妇女的5倍[7],乳腺小叶增生病不容忽视,我市妇幼保健工作应注意积极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预防乳腺癌。
乳腺纤维瘤占我市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第2位。乳腺纤维瘤不能自行消退,且可增大,为防止恶变,应考虑手术摘除[8]。
乳腺癌发病率已经跃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与生命,即使手术治愈,亦对妇女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乳腺癌的发生在40岁以后会逐渐增高[9],应该对40岁以后妇女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疾病普查。
乳腺疾病可以通过早期及时诊断做为治疗的基础。提倡母乳喂养,减少计划外怀孕、人工流产等危险因素,以及加强健康教育,使妇女学会乳房自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通过积极的公共卫生策略应对乳腺疾病,预防乳腺癌,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有31名妇女患有大于1种乳腺疾病
摘要:目的:研究富阳市育龄妇女乳腺疾病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手检进行初筛,查出可疑疾病,再采用高频探头,对可疑病人的乳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检查,以清晰显示图像并记录乳腺内部结构及相邻组织的声像特征及血流情况。结果:2 000名妇女参与调查,其中1 531人采用手检初筛,945人应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测对象822例,检出乳腺阳性病例588例。乳腺疾病阳性率为28.95%。其中小叶增生检出514人,占受试对象的25.31%。可疑恶性5人,占受试对象的0.24%。结论:富阳市育龄妇女的乳腺疾病患病率和主要类型的构成与我国其他地区相当。卫生机构应增加对妇女的乳腺疾病的关注,对乳腺卫生知识进行宣传,使妇女懂得保健知识,注意调节自己,减少乳腺发病。
关键词:高频彩色超声,乳腺疾病,分布
参考文献
[1]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2]张思维,陈万青,孔灵芝,等.中国部分市县1998~2002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J].中国肿瘤,2006,15(7):430-448.
[3]钟红.临床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01-110.
[4]彭玉兰.乳腺超声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
[5]胡宗林,蒲兰英.1770例20岁以上妇女乳腺疾病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1998,5(4):249-250.
[6]张秀芬,李海龙,俞丽.杭州市萧山区2268例妇女乳腺疾病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5):407-409.
[7]王淑兰,杜爱英,杨美王.9561例妇女乳腺疾病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1992;7(2):57.
[8]王凤岚.实用妇女保健手册[M].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2.695-697.
警惕乳腺疾病找上你 篇4
乳头溢液、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乳房肿块、乳房轻度回缩或提高、腺体局限性增厚、局部皮肤轻度水肿等。
对策:节制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维持标准体重,不饮酒,加上适度体育锻炼,可以使乳腺癌发生率降低33%~55%。此外,还应注意计划生育,初产年龄最好不超过30岁,做乳房自我检查的周期最好为一个月。
乳腺癌最常见的问题
乳房上没有任何肿块,是不是证明乳房一切OK?
A乳房肿块只是可能患有乳腺癌的迹象之一,还有其他很多危险信号,比如,两个乳房或乳头出现不对称,乳房出现凹陷,乳头上翘、回缩、或者出现分泌物,甚至皮疹类的炎症,一侧腋窝部或肩背部、上臂等部位酸痛不适等,都有可能是患乳腺癌的征兆。所以,一旦发现乳房有任何异样,即使再微小,也应该立刻咨询医生。
唉呀!乳房长了肿块,会是癌吗?会转成癌吗?
A20岁、30多岁也可能患乳腺癌。从地理位置和种族来看,中国本来是乳腺癌低发国。但是现在,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段竟然在30岁到49岁之间,尤其以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大都市以及沿海城市最为严重。这比西方女性的高发年龄段早了10~15年。而且我们国家的女性患者由于不重视日常的检查,等到就诊时病情已经很危急了,晚期乳腺癌达到1/3,比西方国家的情况高出1倍。所以,每个成年女性都要关注乳房健康。
还不到40岁,是否还没到应该关注乳腺癌的年龄?
A60%以上的女性都有乳腺增生,80%~90%的肿块是良性的。良性的肿块随时可能出现,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无需动辄草木皆兵,但也不要轻视肿块,必须经常进行自我检查,对自己的身体越熟悉,越容易鉴别出正常的乳房组织和潜在的癌变肿块。要牢记的是: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去问诊,也不要因为怕被认为问“傻问题”而对医生的回答不问个明明白白。
到底什么时候就要开始给乳房做检查?
A乳腺X光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乳腺肿块,并最大限度发现肿瘤病灶,这是检查乳腺癌的最主要手段。其次是乳腺X光扫描配合超声波诊断,这种检查更适合乳腺组织密致(也就是说脂肪比较少)的女性。还有一种乳腺活检,是一种由微电脑监控的检查手段,基本上可一针确诊乳腺癌。使用“取样针”在局部麻醉下操作,无痛苦,10分钟左右即可出结果。一旦确诊已发生癌变,取样针还可以在B超的帮助下定位癌变组织的位置。另外,核磁共振检查也被应用于对乳腺癌的诊断。
检查乳腺癌的方法哪个更准确?
A如果没有任何乳房异常症状和乳腺癌家族病史,第一次乳房X光扫描检查可以等到40岁再开始。但在40岁之前,要坚持每个月做乳房自检,每年去医院做一次乳腺外科检查。如果有直系亲属(母亲、姐妹)患乳腺癌,或者被告知先天携带乳腺癌遗传基因,那么,从25岁开始就应该每年做一次乳腺外科以及乳腺 X光扫描检查,而且每个月的自我检查也非常必要。
没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女性是否就不用担心有这种风险了?
A只要有乳房,就存在患乳腺癌的风险。事实上,85%的乳腺癌患者并没有乳腺癌家族病史。除了遗传,未生育、未哺乳、体重过重、糖尿病、生存环境恶劣、不良生活方式等等,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听说乳腺X光扫描检查时射线是有害的,不然为什么只推荐给40岁以上的女性? A射线的危险几乎为零,大约等于在太阳下晒两天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医生之所以不建议年轻女性做这项检查,是因为这时的乳房细胞可能还处于生长期,射线的照射可能导致细胞发生变异。而且,40岁以上女性的乳腺组织密致度不那么高了,检查更准确。所以,与它的好处相比,危险也就微乎其微了。
如果检查发现了癌变细胞,需要马上采取手术措施吗?
A有大约2周的考虑时间。因为乳腺癌的癌细胞生长速度缓慢,这能给出大约半个月的时间仔细权衡各种治疗方案。关键是,你有权利获得“第二方案” 甚至“第三方案”。负责任的医生会告诉你所有的可能性,但是决定要你来做。如果医生对你的犹豫或者质疑恼羞成怒的话,换个医生。
听说男性也会患乳腺癌,是真的吗?
A是真的,只不过非常罕见。凡是促使男子体内雌激素增高的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机会。比如,因为前列腺肥大而长期服用雌性激素,慢性肝功能损害者、某些环境污染、切除睾丸后等。
乳房全切除手术比部分切除更能提高生存率吗?
A在生存率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两者有不一样的效果。实际上,乳房全切除手术的效果与部分切除手术配合化疗放疗的效果差不多。如果肿瘤很大而且已经在整个乳房内扩散,那么全切除就是必要的了。但是如果肿瘤小而少,处于乳腺癌早期,则可以只切除病灶部分,保住乳房。
穿紧身胸衣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吗?
A一般情况下不会,但是,如果长时间穿非常紧的文胸就不好说了。紧身胸衣长时间压迫乳房附近的淋巴管,影响淋巴管的排毒功能。毒素长期积存在体内,容易导致正常细胞变异。所以,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能导致乳腺癌,不过,还是少穿为好。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到底有哪些?
A总的来说,包括手术、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内分泌疗法,以诊断时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还有整体健康状况而定。乳腺癌初期,只是有个小肿瘤长在乳房内的一定部位,并没有蔓延现象。到了中期,癌细胞会扩散至乳房或腋下的淋巴管。等到了晚期,癌细胞会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比如骨骼、肺或肝脏。不同癌症期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最好与医师讨论何种治疗方案最适合自己。
乳房切除手术后什么时候可以做乳房重造手术?
A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乳房切除手术的同时实施乳房重建手术,此时做可以避免日后由于局部引流及瘢痕挛缩所产生的疼痛。当然,也可以等切除手术的切口愈合2年后,确认没有乳腺癌局部复发及转移,而且没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年龄在50岁以下,实施乳房重造手术。
乳房重造手术有几种选择?
A一般情况下有使用假体、使用自体脂肪两种。使用假体重造乳房的费用相对低一些,而且能立刻看到效果,大约只需要10天的恢复期,但是看起来不自然。而用自体皮肤和脂肪进行乳房重造,价格比较昂贵,而且会在身体的其他部分留下疤痕(比如腹部或者背部),需要4周到6周的恢复期,好处是外观和手感更自然。
口服避孕药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吗?
妇女乳腺疾病论文 篇5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腺肿瘤,乳腺增生病,普查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尤其是乳腺癌更是严重地威胁着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 , 调查显示, 我国每年有4万人死于乳腺癌, 成为城市女性的“第一杀手”, 近年来以每年2.4%的速度持续上升。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 以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 是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7月—2011年10月在武昌区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检查的20岁以上的社区妇女, 共1706例。年龄23~62岁, 平均 (39.5±2.7) 岁;普通社区居民加农村低保妇女1203例, 在企事业工作的社区居民503例。入选条件: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
1.2 筛查方法
对全部筛查对象登记建档并分发宣教手册后, 进行问卷调查, 妇科检查, 乳腺的临床检查, 乳腺彩超检查, 并建立乳腺癌筛查数据库, 追踪乳腺疾病进展情况, 有手术指征者入住武汉市三医院行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以确诊。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普查与患病情况
受检1706例妇女患乳腺疾病者1092例, 患病率达64.01%, 其中乳腺增生975例, 占89.29%, 患病率居首位。
2.2 乳腺疾病与年龄、职业及服用避孕药的关系
30~岁组分别与20~岁组、40~岁组、50~岁组相比乳腺增生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0~岁组与其他年龄组相比乳腺癌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例乳腺癌, 2例由武汉市三医院手术切除活检并确诊为乳腺癌, 1例患者到省肿瘤医院病检确诊为乳腺癌。
2.3 乳腺疾病与子宫肌瘤的关系
对1706例进行乳腺癌筛查的同时做妇科B超检查, 结果发现子宫肌瘤723例。乳腺正常组与乳腺患病组两组子宫肌瘤病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92.33, P<0.05) 。
3 讨论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 是以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一种或多种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房疾病。医学研究认为, 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主要与内分泌激素失调和精神因素有关, 特别是与下丘脑-垂体-卵巢-乳腺内分泌轴平衡失调有关, 其中雌激素分泌增加, 孕激素分泌减少,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是造成乳腺增生的主要原因。
此次普查出乳腺疾病1706例, 其中乳腺增生患病率为64.01%, 在乳腺疾病中居首位。乳腺组织局部雌激素浓度升高和雌激素受体增加, 可造成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或末梢、腺管、腺泡形成囊肿[2]。组织学研究表明, 其连续的演变过程可能导致乳腺癌 (约为2.00%~3.00% ) , 做好女性乳腺增生的预防工作对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尤为重要。其中3例乳腺癌者均有乳腺增生病史。乳腺疾病多发生在30~岁年龄组中, 特别是乳腺增生症高发年龄为40~岁和30~岁组, 以30~岁组最高, 与国内报告乳腺增生症好发于30~岁年龄组结果相符[3], 本研究统计乳腺增生患病率高于文献报道[4]。乳腺疾病在职工组患病率高于居民组, 这是职工妇女兼家庭, 社会双重角色, 社会竞争的加剧给职业妇女带来巨大精神压力和心理冲击, 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 导致内分泌失调所致[4], 有文献显示教师和机关人员发病率较高, 文化程度越高, 乳腺增生症患病率越高[5,6], 口服避孕药可能增加年轻女性乳腺增生症的患病风险[7,8], 与此次的普查也相符合。
子宫肌瘤与乳腺疾病都是激素依赖性疾病, 一般认为乳腺增生症、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乳腺多发疾病的发生、发展主要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9], 高发的乳腺疾病与子宫肌瘤极具相关性, 两者均与卵巢功能失常及雌激素水平异常相关, 两者的发生与发展是否必然相关? 这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由于普查方案的局限性, 仍有一定数量的本次普查对临床检查诊断为乳腺疾病者未能到我院进一步就诊或者和行相应病理组织学诊断, 也未能剔除其中癌变高危的类型及可能的临床检查无法发现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同时由于受经济、卫生等条件的限制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妇女出于预防疾病的目的去医院做检查的非常少, 参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的行为也不尽如人意。目前中国还没有乳腺癌早期筛查的评价指标, 此次武昌区范围内进行的乳腺癌筛查项目旨在尽快探索适合中国妇女的乳腺癌早期筛查方法, 以降低乳腺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杨兴华, 刘芬, 鞠丽荣.北京市低收入群体妇女乳腺疾病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31) :4471.
[2]金守洁.乳腺增生和乳腺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27.
[3]洪辉, 谭梦姣.湘潭市城区妇女乳腺疾病调查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 (7) :1332-1333.
[4]李洪英.深圳市南山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J].中国性科学, 2008, 17 (6) :46-48.
[5]花晓红, 张玉莲, 周浙青, 等.某区妇女乳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 2005, 32 (11) :1475-1476.
[6]张河川, 郭思智, 朱练.乳腺增生症与焦虑抑郁及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3, 19 (4) :424-425.
[7]Burkman RT, Collins JA, Greene RA, et al.Current perspectives on benefits and risks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J].Am J Obstet Gyne-col, 2001, 185:513-523.
[8]Garcia ND, Navarrete MA, Falzoni R, et al.Effect of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on breast epithelial proliferation in young women[J].Breast J, 2008, 14:450-455.
妇女乳腺疾病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近红外线乳腺扫描社区妇女4400名, 其中, 乳腺增生2420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的55%, 乳腺良性肿瘤48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1.1%, 乳腺4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0.9%。
1.2 方法及原理
1.2.1 方法
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工作中, 首先对整个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3~60岁的妇女建立妇女健康档案, 电话通知本人进行妇女健康体检, 包括双乳近红外线乳腺扫描。应用近红外扫描诊断仪, 在暗室内进行, 被检查者取前倾坐位, 上身裸露, 距摄像机0.5~1.0m距离, 用探头探照乳腺各个象限及乳晕, 通过红外摄像头将图像显示在屏幕前观察, 对病变部位的图像可采用局部灰度增强、放大、伪彩、灰度数值化等计算机处理, 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周围血供情况。
1.2.2 原理
人体不仅是一个天然的红外线辐射源, 而且也是一个最佳的红外线吸收体, 近红外乳腺诊断仪是依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线辐射有选择吸收的能力, 利用血红蛋白对红外线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的特点, 在图像中显示出肿块的不同灰度, 血管影的变化原理来诊断疾病。尤其是对乳腺癌的三大特征, 即肿块灰影、血管改变及血管与肿块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更具有特殊意义。
1.3 诊断标准
正常情况下近红外线透过乳腺, 在荧光屏上呈现从光源中心向外依次为浅灰、灰、深灰、黑绿、不均质的黑灰色5种色环。若出现色调倒置, 或在浅色区出现深色调, 则表示异常, 共5种类型: (1) 血管异常像, 指病变处血管增多或增粗以及血管边界不清楚, 血管加压不易中断。 (2) 单发或多发的灰色吸光团块影。 (3) 外围型深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块。 (4) 实性黑色吸光团块。 (5) 血管型深灰色或黑色吸光团块。病变处血管增多, 出现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灰色吸光彩, 多为良性病变, 如炎症, 导管扩张综症, 严重的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若增粗的血管与深灰或黑色吸收光团同时出现, 由高度疑诊乳腺恶性病变。
2 结果
本组统计红外线诊断乳腺增生症2420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的55%, 乳腺良性肿瘤48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1.1%, 乳腺癌4例, 占同期体检人数0.9%。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对月经前期有肿块的病例, 建议经期后5~6d复查, 并嘱其定期观察随访。
3 讨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由于环境、人文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 使乳腺疾病明显增高,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乳腺癌, 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所以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普查项目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健康项目之一。红外线扫描仪的优点是: (1) 便携式机携带方便, 易于外出开展社区妇女乳腺疾病普查; (2) 多方位操作, 灵活多变; (3) 可反复检查, 简便易行; (4) 无痛苦, 患者乐于接受; (5) 无放射性损伤、安全、可靠。
3.1 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乳腺结构紊乱的非炎症非肿瘤疾病, 个体间不同年龄, 不同部位其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个体中双侧乳房不同象限乃至同一病灶在月经周期的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增生体征 (形态, 质地) 因此该病具有个体性, 多样性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 约有75%以上的女性一生中曾经或正患有乳腺疾病。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乳腺增生患者毫无症状或仅乳房内无痛性肿块, 这类患者更要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发生。
3.2 乳腺增生症的CDI图像表现
乳腺增生症又称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 临床上根据症状不同分为乳痛症型, 腺病型和囊肿型。
(1) 乳痛型以青少年女子多见, 大多为发育较差的小乳腺, 突出的症状是乳腺间歇性疼痛, 常与月经有关, 经前明显, 经后减轻, 可扪及双乳腺散在小结节, 质软, 有压痛, 多位于上象限, CD1图像表现为双乳腺均质透亮, 血管走向双侧相似, 可见云雾征或鱼网征。
(2) 腺病型是乳管和腺泡增生, 临床上可扪及类似乳癌的肿块, 但CD1下肿块区无明确灰影或淡淡的灰影, 小于或等于扪及的肿块的大小, 多位于乳腺上象限, 可发生在一侧, 也可累及两侧, 边缘联清, 与周围组织稍有固定, 有弥漫性痛, 无异常血管改变。
(3) 囊肿型多发生于40岁前后, 早期有乳腺疼痛和触痛, 囊肿形成后疼痛消失, 可扪及不规则肿块或多囊性结节, 根据囊内所含内容物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影像, 含清液体单个囊肿CD1表现为肿块区中心高度透亮,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光滑、无血管异常。多发性小囊肿影像表现为肿块区灰影深浅不一, 密度不均, 似棉絮状, 灰影大小与肿块相似, 无血管改变。
红外线扫描仪的临床诊断总结。
(1) 凡是社区妇女经临床问诊触诊后, 应首选红外线扫描仪进行辅助检查。
(2) 近红外光扫描对乳腺增生检出率高, 可单独使用, 少数有较大密实伴有结节者应做综合检查。
(3) 乳癌患者可先行红外线扫描, 典型即可诊断。病灶较深且小或乳房大而密实者应结合B超综合检查。
(4) 病灶在乳房根部近胸壁上者, 应首选B超、CT或磁共振检查, 红外线扫描及钼靶X线摄片因达不到病灶无法使用。
(5) 良性肿块可用红外线扫描加B超综合诊断。
(6) 哺乳期乳腺一般不用红外线扫描仪, 因光束不能穿过含大量乳汁的乳腺, 图像呈一片漆黑, 哺乳期发现肿块时应尽量吸干乳汁的情况下使用B超、钼靶X线片及CT综合诊断。疑有乳腺癌者须断奶后再检查。
(7) 对乳头溢液、溢血、外伤血肿等其他病症均应结合使用以上设备。
总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乳腺疾病是社区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而乳腺癌, 是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晚期死亡率高。应用近外红扫描对社区妇女乳腺的普查, 对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的诊断, 特别是乳腺癌早期诊断, 予以健康教育, 健康干预, 做到乳腺癌的早诊断, 早治疗, 提高其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谷振声, 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73.
[2]阐秀.乳腺癌的癌前病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5) :261.
[3]张军.乳腺疾病钼靶摄影诊断误诊2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6) :25~26.
[4]张儒秀, 石俊.彩色超声多普勒在乳腺疾病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7) :75~76.
妇女乳腺疾病论文 篇7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腺自查,因素
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分为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和乳腺癌五大类,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就可能发生病变,随时导致生命危险。据统计,上海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国居于首位[1,2]。为此,本研究重点调查女性乳腺疾病谱,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乳腺癌早期筛查工作,为乳腺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嘉定区华亭镇某宅基地互换小区20岁以上全体女性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由统一培训的上海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与调查对象面对面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经济学情况、月经史、生育史、哺乳史、流产史、家族史、个人饮食运动情况、乳腺知识、乳腺自查情况以及乳腺疾病患病情况等。
1.2 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 3.0数据库进行双录入,一致性检验合格后,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疾病谱
501名农村妇女年龄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50.2±13.8)岁;71.7%的妇女接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未婚者仅占9.0%;63.1%的妇女家庭月收入低于5 000元,见表1。乳腺疾病183例,患病率为36.5%,按构成比大小排序为乳腺增生157例(85.8%)、乳腺纤维瘤13例(7.1%)、乳腺囊肿9例(4.9%)、乳腺炎3例(1.6%)和乳腺癌1例(0.5%)。
2.2 月经史、生育史和家族史等情况
501名调查对象中,52.1%的妇女已经绝经,绝大多数妇女(89.4%)以往月经规律;26.9%的妇女出现过痛经,月经不规律者更容易报告痛经(χ2=14.720,P<0.001);487人有生育史,其中16.4%的妇女怀孕次数≥4次;1.6%的妇女分娩次数≥4次;4.3%的妇女未哺乳;67.9%的妇女有过流产史;18.1%的妇女采用口服药物避孕;家族史中,10名调查对象亲属有乳腺癌史;82人亲属有恶性肿瘤史;19.6%的人在最近1年内曾患妇科疾病;47人(9.4%)有饮酒习惯;3人(0.6%)有吸烟习惯;29.1%的妇女以素食为主,3.6%以肉食为主,67.3%荤素均衡;一半左右的人有体育锻炼的习惯,见表1。
2.3 乳腺疾病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乳腺疾病与各个因素做χ2检验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怀孕次数、分娩次数、亲属曾患乳腺癌、1年里有妇科疾病、知晓乳腺自查、定期乳腺自查和1年内是否做过乳腺自查与乳腺疾病发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例(%)
3 讨论
乳腺良性疾病是一类以乳腺组织良性改变为特征的良性疾病,是乳腺正常发展和退化中的变异,具有潜在的癌变风险。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1.6倍,有家族史者上升至4.24倍[3]。本研究提示,乳腺增生在乳腺疾病谱中占比最大(85.8%)。有文献报道乳腺增生也叫“癌前增生”,其癌变的发生率为2%~4%,其危害仍不容忽视。所以,对乳腺疾病要引起足够重视,做好随访和必要的治疗,以防癌变。
本次调查提示,上海市农村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为36.5%,低于北京市海淀地区(41.5%)和怀柔地区(54.19%)乳腺疾病患病率[4,5]。从不同年龄组乳腺疾病患病率情况来看,30~岁、40~岁年龄组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最高,且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国内报道[6,7],乳腺增生好发于30~岁、40~岁年龄组,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这可能与妇女的生理特点有关。在性成熟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逐渐成熟,持续30年,各生殖器官和乳房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变化。一般到45~52岁出现女性更年期变化,生殖器官和乳房萎缩向衰退过渡。故30岁以后的女性应每年进行一次乳腺疾病检查。
本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疾病与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相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妇女患病率更高,可能与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有更多的紧张情绪,从而导致内分泌紊乱有关。有文献报道,哺乳对乳腺起到保护作用,哺乳次数少或者不哺乳者乳汁在乳腺管内积聚贮留,堵塞乳腺管,致乳腺疾病发生。虽然本研究并没有发现二者有统计学关联,但是母乳喂养仍然值得提倡。
本研究结果提示,亲属有乳腺癌史、最近1年内曾患妇科疾病是乳腺疾病危险因素,乳腺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是由于亲属有乳腺癌史,对自身乳腺疾病的关注加大,增加了临床检查的频次,从而导致发现乳腺疾病增多;而曾患妇科疾病,由于就诊从而加大了发现乳腺疾病的机会。
从乳腺癌知识、态度和行为学方面来看,因为横断面调查,无法判断知、信、行与乳腺疾病发生的先后顺序。本研究发现,患乳腺疾病者,乳腺自查知识知晓率越高,对乳腺自查态度越好、乳腺自查率越高。这进一步说明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重要性,提示针对乳腺良性疾病人群做乳腺保健知识宣传和乳腺自查技术推广,可行性更好,对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乳腺癌意义更大。因此,我们应加大对乳腺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教会妇女自我检查乳腺的方法;坚持高效低成本的长年定期检查,增加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检查手段,使乳腺疾病的高危人群,特别是乳腺增生病人,能够接受进一步的专科检查,降低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患病率。
感谢上海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华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次调查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2000年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J].肿瘤,2003,23(6):532.
[2]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30-35.
[3]Lynn C,Hartmarm,Thomas A S,et a1.Belfigri breast disease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05,353(3):229-237.
[4]李桂香,付立平,董会红,等.怀柔地区女性乳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113-115.
[5]赵温,丁辉,周钰,等.海淀区女性乳腺疾病流行现状及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4):389-392.
[6]殷建武,赖淑珍,杨超.某区已婚农村妇女乳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研究,2011,36(9):74-76.
妇女乳腺疾病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龙湖区机关事业单位已婚育龄妇女2 676人,年龄25~49岁。
1.2 仪器
采用KY-1202C彩色电脑红外线乳腺检查仪。
1.3 方法
电脑红外线检查要求在暗室内进行。检查对象于两次月经之间(避开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坐于摄像机前,距摄像机0.5 m左右,检查前先观察双侧乳头是否对称、皮肤有无凸起及凹陷。乳头有无溢液、包块等。让被检者袒露双乳正对摄像机,双手自然下垂,含胸收腹使双乳放松。医生坐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左手持探头,右手触诊,先查左侧再查右侧(如有问题则先查健乳再查患乳),调试好仪器,重点调试图像的亮度和摄像机的光圈,再将光源探头置于受检者乳房下方,移动探头从各个不同方向扫描乳房,光源强弱可根据患者乳房大小随时调节,摄像镜头对准被检者乳房调准焦距使显示器屏幕清晰,选择最佳图像即可冻结画面,摄取图像储存并处理。
1.4 透照标准
(1)乳腺肿块灰影大小、形态边缘、透光是否均匀。(2)乳房表浅血管分布、粗细和形态与肿块的关系等。(3)血管与肿块灰影的关系、肿块灰影与实际瘤体的大小[1]。除上述三方面条件还需结合病人年龄、病史和症状。检查者应触诊肿块硬度、光滑度和移动性。可疑部分建议用彩超及细胞学检查。
2 结果分析
本组所分析使用近红外线结合手检、彩超及细胞学检查。对检查异常的进行追踪复查,结果乳腺增生多为单独使用近红外线扫描,诊断正确率高,良性肿瘤中因无丰富的血流诊断符合率较高,1例乳腺癌应用红外线检查时出现血管改变及肿块灰影,建议彩超及细胞学检查后与诊断符合。2 676例育龄妇女普查追踪结果见表1。
2.1 乳腺小叶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病,病变主要居小叶内,腺泡及末梢导管增生,为增生早期,肿块无分界,为质地坚韧的乳腺组织。其主要特点是:一侧乳房或两侧乳房疼痛,多数妇女感觉经前期疼痛明显,同时伴有压痛,经期达到高峰,月经来潮后逐渐消失,4~7天后恢复正常。电脑红外线乳腺检测仪影像图为:双侧乳腺均匀透亮,血管走向双侧相似或不对称,可见云雾征或渔网征。(1)云雾征:血管走向自然,血管反差小,边缘模糊,沿血管阶段性分布呈浅灰影,灰度均匀,或者在乳腺外侧带有模糊状条块影,似山中云雾。(2)渔网征:图像灰度降低,血管反应强烈,血管粗大、模糊,沿血管边缘分布宽大的中度灰影,乳腺局部小血管增多,透照下似渔网覆盖于乳房的表面[2]。
2.2 乳腺囊性增生
乳腺囊性增生为小叶增生的进一步发展,多发生在30~50岁妇女,发病原因与卵巢功能的失调有关。临床上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内发生多个大小不等、圆形和较硬的结节。结节与周围组织分界不甚清楚,与皮肤和胸肌筋膜并无黏连,因此,可推动。根据囊内所含内容物不同而表现的影像:(1)单个囊肿的影像图:含清液的表现为孤立的中心高透亮区,形态规则,边缘锐利,无血管改变。(2)多发性囊肿:呈灰影,深浅不一,密度不均匀,似棉絮状,血管反应的灰影较模糊[2]。
2.3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也为小叶增生继续发展而来,最常见于20~30岁青年妇女,一般多为单发性,间或有多个在一侧或两侧乳房内出现。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雌激素的刺激(卵巢功能旺盛)有密切关系。临床上纤维腺瘤常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呈卵圆形,多为樱桃大,亦有巨大者,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易推动。影像图为:大多数纤维腺瘤是不显影的,若显影则表现为仅有淡淡孤立的可移动性阴影,患侧乳房的浅层静脉无特异性变化。显影的纤维瘤表现为具有锐利的边缘、灰度均匀、可移动、阴影孤立和周围浅表静脉无特异性变化[2]。
2.4 乳腺癌
乳癌的发病率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癌。乳癌大多发生在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乳癌的发生与生理性的激素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是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所致。影像学特征:(1)血管的改变:进入癌灶的血管变粗、变深,边缘模糊、迂曲等。(1)灶旁血管反应:在肿块灰影旁边出现血管。(2)双血管征:两支粗血管穿入癌灶内或从肿块旁边通过。(3)十字:肿块内小血管呈现十字交叉形状。(4)鸦爪征:主支血管穿入肿块时分为多支鸦爪状。(5)蝌蚪征:一支血管穿入肿块血管由粗变细,血管与肿块形成蝌蚪状。(6)渔网征:肿块内小血管密布交叉呈肿块内小血管状。(7)不规则型:血管在肿块周围不规则分布。(2)肿块灰影:在屏幕上可显示灰影,灰影的特点是中央色深边缘浅。灰影的形成主要由于癌瘤肿块血运丰富,组织液渗出或肿块有坏死,当红外线透照时不能穿透而形成灰影。(3)肿块与血管的关系:由于癌灶血运丰富,所以血管与肿块关系密切。(1)血管四周型:多支血管从肿块旁边穿入,但无规律性。(2)血管包绕型:肿块后被一支粗大血管包绕,并有许多分支穿入肿块。(3)血管穿入型:一支粗大血管穿入肿块后继续向前伸,而沿血管出现肿块灰影。(4)血管中断型:血管穿入肿块后突然中断。(5)放射型:以肿块为中心,血管呈星状分布。(6)无血管型:癌肿早期由于病灶小,亦可以无明显血管[3]。
3 讨论
电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是根据人体软组织对红外线辐射有选择吸收能力的原理,用红外线源探头对乳腺组织进行透视扫描,经红外线摄影取像,将经过计算机处理的组织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1]。众所周知,血红蛋白吸收红外线能力强,又因为肿瘤区血液集中,血红蛋白含量比周围组织多,加上担任运输肿瘤细胞代谢产生大量废物的离心静脉血,构成了乳腺癌的特殊影像。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尤其是成像的三大特征(肿块灰影、血管改变及血管与肿块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具有特殊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近红外线透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0-103.
[2]杨文蔚,王玉明.红外线扫描乳腺疾病的诊断[M].北京:北京东城康联医用设备研究所医学培训中心,1992.10-14.
乳腺增生是严重的疾病吗 篇9
Q:我今年33岁,每次月经来临前乳房都有胀痛感,月经来后就没有了,而且偶尔(不一定是月经期)腋下有疼痛感。月经还算正常,有时会延后一周左右。我自己觉得没有肿块平时也不疼,但有人说这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严重的疾病吗?
A:乳腺增生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此病的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为主,大约有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多为双侧,也可单侧疼痛,疼痛的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乳房疼痛的表现常不稳定,在月经前可能加重,也常随着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加重。而出现乳房肿块更能诊断为此病,多数情况肿块数目较多,质地硬,肿块不与皮肤粘连,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而部分患者还有乳头发痒,溢液及口苦、肋胀、胸闷、厌食、月经紊乱等全身症状。
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主要原因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平衡失调,也就是俗称的内分泌失调。一般认为,神经、免疫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机体各种内分泌激素失调。预防此病首先应注意改变生活中的一些环境行为因素,如调整生活节奏,减轻各种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注意建立低脂饮食、不吸烟、不喝酒、多活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防止乳房的外伤等。现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中医药治疗,效果很好。严重者可进行局部切除手术,可以排除乳房恶性病变,尤其是肿块较硬难以跟乳腺癌鉴别的。您现在的年龄出现月经前乳房肿胀疼痛,还有肋骨牵痛,最好去医院做一个乳腺检查,查明真正的原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调理。
妇女乳腺疾病论文 篇10
关键词: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疾病之一, 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积极开展妇女乳腺疾病普查, 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生率。多年来, 我院采用红外乳腺诊断仪结合手检进行乳腺普查, 对乳腺疾病, 特别是对乳腺癌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5至2009年5160例妇女乳腺普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在铁岭市妇幼保健院普查的企事业单位5160例女职工乳腺普查的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年龄在20~68岁, 平均44岁。
1.2 仪器
红外乳腺诊断仪。
1.3 方法
由铁岭市妇幼保健院的乳腺科的专业医师进行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乳腺视诊、触诊、后红外乳腺诊断仪常规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乳腺疾病患病率
受检妇女5160人, 检出乳腺疾病1820人, 患病率为35.27%, 乳腺癌8例, 率为0.16%。
2.2 乳腺疾病分布情况
见表1。
2.3 乳腺疾病与年龄段发病情况
见表2。
(χ2=100.85, P<0.01)
2.4 乳腺疾病与职业的发病情况
见表3。
(χ2=190.66, P<0.01)
3 讨论
3.1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病, 由普查结果可以看出, 各种乳腺疾病患病率35.27%, 乳腺疾病中以乳腺增生为首, 尤其是乳腺增生占乳腺病92.09%, 有文献报道乳腺增生也叫“癌前增生”, 其癌变的发生率为2%~4%, 说明做好女性乳腺疾病, 特别是乳腺增生的防治工作, 对降低乳腺疾病发病率, 尤其是乳腺癌的患病率尤为重要, 本次普查发现8例乳腺癌, 均为早期、无转移、活检后证实、手术成功, 国内大多数是患者自我发现症状后才就诊, 往往病期较晚, 疗效差, 有的错失手术机会。目前我院采用的红外乳腺诊断仪检查乳腺是一种无刺激、安全、可反复多次检查、妇女易于接受的一项检查, 尽管当时不能确诊, 但根据灰阶度、血管影等结合手检可明显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率, 对可疑肿块者, 进一步彩超、钼靶、病理活检等检查以确诊, 有利于对乳腺癌的早发现、诊断及治疗[1]。
3.2 从不同年龄组乳腺疾病患情况来看, 主要分布在30岁及40岁年龄组中, 以30岁组为最多, 与国内报道结果相符, 主要与妇女的生理特点有关。在性成熟期性激素分泌旺盛乳腺受性激素的作用发生周期性增生脱落变化。当多种因素导致雌素相对或绝对增高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高度敏感, 使月经周期中乳腺增生和修复过程发生紊乱, 久而久之就会发生乳腺疾病。50岁~组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对乳腺作用减弱, 乳腺组织逐渐萎缩退化故乳腺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所以我们防治重点应放在30岁到40岁年龄组, 青壮年是乳腺增生症的高发年龄。近两年,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带来了饮食结构的改变。营养过剩、肥胖, 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 从而增加发病机会, 因此我们要加强宣教, 提倡母乳喂养, 同时提高普查人员的技术水平。积极开展普查, 每年至少一次, 对乳腺增生等良性疾病予以必要的治疗, 对发现肿块者, 要进一步检查, 明确诊断, 以防为主, 改变“重治轻防”的观念, 防止恶化, 提高妇女生命质量[2]。
3.3 从表3分析, 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有着密切关系。本次普查发现教师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工种。因此我们要加强宣教, 对脑力劳动者要注意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适当增加绿色蔬菜、水果、鲜鱼等摄入、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
开展乳腺保健知识的健康宣传, 针对病因开展有效的预防, 同时积极开展对全市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普治, 对患乳腺疾病的的妇女定期进行治疗、追踪和随访, 是降低我市乳腺疾病的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曹丽萍, 崔英梅, 宁涛.800例妇女乳腺病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5, 12 (20) :3182.
【妇女乳腺疾病论文】推荐阅读:
不同乳腺疾病07-24
乳腺疾病超声检测分析08-29
妇女疾病06-21
妇女病疾病普查07-01
良性乳腺增生论文11-10
乳腺增生的放射诊断论文09-01
乳腺癌患者护理分析论文10-05
化乐镇妇女疾病普查普治公益活动06-27
甲状腺功能与乳腺癌论文08-24
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论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