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疾病

2024-06-21

妇女疾病(共10篇)

妇女疾病 篇1

1. 乳房压痛。

乳房的一侧某点有压痛之感, 用手掌抚摸该痛点, 可发现小硬块, 并有触痛, 应警惕乳房肿瘤的发生。

2. 乳头溢奶。

抚摸挤压乳房或吸吮乳头时, 有乳汁溢出, 应警惕患脑垂体微腺瘤的可能性。

3. 乳头溢血。

挤压乳房或吸吮乳头时有血性分泌物流出, 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征兆。

4. 下腹降起。

当仰卧时, 下腹仍隆起, 触摸时有坚实之感, 应警惕是否患有卵巢肿瘤。

5. 阴道出血。

房事后排出的黏液中含有鲜血, 这是宫颈癌的早期信号, 即使是极少量的, 也不能忽视, 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6. 尿频、尿急。

房事不久, 感到尿频、尿急、尿痛, 并伴有白带增多, 可能患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

7. 腥臭味重。

性交时或性交后阴道散发出很重的腥臭味, 并伴有外阴瘙痒、阴道灼痛, 可能是患上了性病或加特纳氏阴道炎。

8. 穹隆触痛。

穹隆位于阴道最深处, 性交时感到该处触痛, 表示患有盆腔炎;如伴有继发性痛经史, 则可能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后者可导致不孕症。

9. 下腹绞痛。

房事不久, 出现小肚子阵发性绞痛, 伴随恶心呕吐, 可能是原有卵巢肿瘤急性扭转。疼痛有时随体位的改变可能缓解, 甚至完全消失, 但也不应放松警惕。

如果有以上某种情况发生, 绝不能怠慢拖延, 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 尽早治疗。

妇女疾病 篇2

【所属学科】 医学

【所属专业】 护理学 【所属课程】 妇产科护理学 【授课对象】

护理学专业学生(前期已学习过基础医学及护理学相关基础课程)【教学背景】

前期已学习了正常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护理知识,现在进入到病理妊娠相关知识的学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加之其对孕产妇和围产儿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护理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教学目标】

能够为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提供优质护理 【时间安排】 20min 【教学重点】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病因(略讲)1.免疫学说

2.子宫胎盘缺血学说 3.遗传学说 4.内分泌学说 5.好发因素

二、病理生理变化(由基本病理变化引导学生得出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器官功能损害表现)(重点理解内容)

基本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

三、临床表现及分类(重点讲解前三类)1.妊娠期高血压 2.子痫前期(1)轻度(2)重度

3.子痫(描述患者发生抽搐时的表现)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四、治疗原则(强调红字为重要原则)

1.原则:解痉、镇静、降压、合理扩容及利尿、适时终止妊娠 2.常用药:硫酸镁、地西泮等

五、护理措施(重点内容)

(一)一般护理 1.休息 2.调整饮食 3.加强产前保健

(二)用药护理(重点是硫酸镁的用药护理)1.硫酸镁的用药方法 2.毒性反应

3.注意事项(可以由毒性反应引导学生思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子痫患者的护理 1.协助控制抽搐 2.专人护理防止受伤。3.减少刺激,以免诱发抽搐 4.严密监护

5.为终止妊娠作好准备

(三)妊高征孕妇的产时及产后护理 1.第一产程密切监测

2.第二产程尽量缩短产程,助产 3.第三产程防止产后出血

4.产后继续监测血压及硫酸镁的治疗和护理(再一次强调硫酸镁的护理)【教学总结与学习要求】 掌握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措施 理解和熟悉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好发因素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原则 了解

妇女疾病 篇3

【关键词】 健康体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BISF-W量表

【中图分类号】R71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79-0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DF)是中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的致病因素通常是由于妇女盆底支持结构出现损伤以及功能障碍而导致,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以及慢性盆腔疼痛等[1]。PDF在中年妇女中的发病率一直比较高,且该疾病会对妇女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近年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正逐步上升,如今PDF已成为我国中年妇女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然而我国大部分的中年妇女对PDF并没有及时就诊的意识,从而使该病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年妇女的生活[2]。因此对健康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540例健康体检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共收集2013年至2014年期间我市13家医院的2540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相关资料,该2540例妇女的年龄在24~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4.2)岁,其中年龄在24~30岁之间的有337例,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有434岁,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有945例,年龄在51岁以上的有824例。所有入选的体检妇女均有性生活史,但并没有出现盆腔炎与生殖道炎等相关炎症,同时也无任何妊娠表现。

1.2 方法

1.2.1 筛查方法 2540例妇女在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管理委员会所颁布筛查中心、诊治中心以及预防中心的标准而建立筛查网络。在筛查的过程汇总建立了健全的筛查流程与筛查规范,定期对筛查中心进行现场督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系统,对筛查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每项资料进行相应的等级记录,最后交由诊治中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3]。

1.2.2 诊断方法 所有参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医护人员均通过统一培训,其筛查诊断方法全都统一规范。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妇女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性行为、是否能够在正常的性行为中得到性满足,且在本次研究分析中,还通过女性性功能评价表 (BISF-W),对妇女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Loic DABBADIE手法肌力分类对妇女的盆底肌肉综合肌力分度进行了测试[4]。在筛查的过程中,对所有参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妇女均进行了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相应的康复与预防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分析过程中,对所有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F检出情况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540例妇女中,来自农村人口的妇女有1436例,占56.5%,来自城镇人口的妇女有1104例,占43.45%;本科以上学历的妇女有436例,占17.1%,高中及大专学历的妇女有448例,占17.6%;高中以下学历的妇女有1656例,占65.1%。在本次分析的2540例妇女中,PDF检出率为60.0%,其中盆腔脏器脱垂为52.9%、压力性尿失禁为6.8%、慢性盆腔疼痛为1.4%、粪失禁为1.9%。具体见表1。

2.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年龄分布状况 在本次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测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个年龄段的检测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2.3 盆底肌力分级与性功能障碍疾病的年龄分布状况 肌力≤2级FPD检出率明显高于肌力>2级FPD检出率,性功能障碍检出率较低。具体见表3。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年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我国大部分妇女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比较缺乏,并且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程度较浅的话,所出现的病症也不明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5]。本次研究中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个年龄段的检测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从中也发现,年龄也是导致PDF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妇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妇女平均寿命的不断提升,对健康体检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筛查出患有PDF的妇女,对其进行相应的诊治与康复指导,可尽快让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女性的正常性反应周期主要包括兴奋期、持续期以及高潮期。兴奋期的反应主要包括全身肌肉出现紧张,盆底趾骨阴道肌等内部的肌肉开始收缩,阴道的压力开始上升。持续期的主要反应主要包括子宫开始上升,阴道开始扩张浅层肌肉也开始收缩[7]。高潮期的主要反应包括盆底趾骨阴道肌等相关的内部肌肉开始出现有节律的收缩。而患者的盆底深层的肌肉肌力小于4级时,并且有性生活异常反馈,就有可能出现性冷淡且很难达到性高潮。如果患者的盆底深层肌肉肌力小于3级且有性生活异常反馈,则患者会表现出无性高潮且没有性快感[8]。因此对于已经出现了PDF的中年妇女,可以通过锻炼盆底肌肉来逐渐恢复性功能,消除女性性功能障碍。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筛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540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相关资料,通过女性性功能评价表(BISF-W),对检查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分析的2540例妇女中,PDF检出率为60.0%,其中盆腔脏器脱垂为52.9%、压力性尿失禁为6.8%、慢性盆腔疼痛为1.4%、粪失禁为1.9%;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测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个年龄段的检测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肌力≤2级FPD检出率明显高于肌力>2级FPD检出率,性功能障碍检出率较低。结论:健康体检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检出率较高,对健康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非常重要,且应对筛查出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妇女进行康复指导。

【关键词】 健康体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BISF-W量表

【中图分类号】R71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79-0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DF)是中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的致病因素通常是由于妇女盆底支持结构出现损伤以及功能障碍而导致,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以及慢性盆腔疼痛等[1]。PDF在中年妇女中的发病率一直比较高,且该疾病会对妇女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近年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正逐步上升,如今PDF已成为我国中年妇女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然而我国大部分的中年妇女对PDF并没有及时就诊的意识,从而使该病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年妇女的生活[2]。因此对健康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对2540例健康体检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共收集2013年至2014年期间我市13家医院的2540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相关资料,该2540例妇女的年龄在24~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6±4.2)岁,其中年龄在24~30岁之间的有337例,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有434岁,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有945例,年龄在51岁以上的有824例。所有入选的体检妇女均有性生活史,但并没有出现盆腔炎与生殖道炎等相关炎症,同时也无任何妊娠表现。

1.2 方法

1.2.1 筛查方法 2540例妇女在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过程中,主要根据“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管理委员会所颁布筛查中心、诊治中心以及预防中心的标准而建立筛查网络。在筛查的过程汇总建立了健全的筛查流程与筛查规范,定期对筛查中心进行现场督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系统,对筛查过程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每项资料进行相应的等级记录,最后交由诊治中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3]。

1.2.2 诊断方法 所有参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医护人员均通过统一培训,其筛查诊断方法全都统一规范。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妇女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性行为、是否能够在正常的性行为中得到性满足,且在本次研究分析中,还通过女性性功能评价表 (BISF-W),对妇女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Loic DABBADIE手法肌力分类对妇女的盆底肌肉综合肌力分度进行了测试[4]。在筛查的过程中,对所有参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的妇女均进行了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相应的康复与预防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分析过程中,对所有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F检出情况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540例妇女中,来自农村人口的妇女有1436例,占56.5%,来自城镇人口的妇女有1104例,占43.45%;本科以上学历的妇女有436例,占17.1%,高中及大专学历的妇女有448例,占17.6%;高中以下学历的妇女有1656例,占65.1%。在本次分析的2540例妇女中,PDF检出率为60.0%,其中盆腔脏器脱垂为52.9%、压力性尿失禁为6.8%、慢性盆腔疼痛为1.4%、粪失禁为1.9%。具体见表1。

2.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年龄分布状况 在本次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测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个年龄段的检测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2.3 盆底肌力分级与性功能障碍疾病的年龄分布状况 肌力≤2级FPD检出率明显高于肌力>2级FPD检出率,性功能障碍检出率较低。具体见表3。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年妇女中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我国大部分妇女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比较缺乏,并且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程度较浅的话,所出现的病症也不明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5]。本次研究中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各个年龄段的检测率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从中也发现,年龄也是导致PDF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妇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妇女平均寿命的不断提升,对健康体检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筛查出患有PDF的妇女,对其进行相应的诊治与康复指导,可尽快让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

剑川县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结果分析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6月初查阶段, 查出疾病者给予相应治疗, 边查边治疗。第二阶段给第一次查出患者经治疗后复查, 同时给第一次漏检者初查。查出疾病同样给予相应治疗。在此过程中, 本站临床医生对乳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并熟练地掌握近红外光乳腺疾病诊断仪的操作。给本站培训了一支乳腺疾病防治队伍并建立了乳腺科。对普查中发现的乳腺疾病患者, 县服务站有能力治疗的就地治疗, 无法治疗者转上级医院治疗, 给患者提供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癌变的优质服务。

全县育龄妇女31 242例, 普查12 697例, 年龄18~59岁, 其中40岁以上有2223例, 普查率40.6%, 患病总数4253例、患病率33.5%、疑似乳腺癌12例, 治疗人数1810例。

1.2 方法

采用徐州市广科新技术发展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规格型号为RX-1200型红外乳腺诊断仪, 在有微光的暗室中进行 (忌红光及红外线存在) , 患者取坐位, 袒露双乳, 检查时先触诊, 再将光源探头置于受检乳房下, 移动探头对乳房进行全方位透照, 光线强弱根据受检查乳房组织大小调节, 红外摄像头对准被检乳房并调焦距与光亮度至显示屏图像清晰。询问症状、家族史, 结合物理检查, 凡普查中发现血管异常改变或异常灰影图像, 嘱其复查, 怀疑为恶性患者建议到上级医院诊治。

红外线扫描诊断的原理是根据乳房各组织对红外光的吸收差异而显示不同的透光度, 血红蛋白对红外光有特异吸收, 即透光最低。当乳腺出现病理改变时形成影像灰度变高, 血管分布紊乱或出现特异现象。根据乳房红外扫描形成不同影像即为乳房不同疾病的诊断依据。

1.3 影像学诊断标准

(1) 肿块灰影:乳腺扫描按灰影度分为4级, 即0级、1级、2级、3级。0级:浅灰色透光度良好为正常乳腺组织。1级:肿块灰影灰色透光度减弱, 呈浅灰影, 较正常乳腺组织稍深, 呈云雾状, 边缘不清。2级:灰影为中灰影, 深色为微弱透光度, 相当于乳晕的灰度。3级:灰影为深灰色黑色吸光团, 完全不透光, 相当于同一患者乳头的灰度。乳腺增生症常表现为1~2级灰影, 纤维瘤通常不显示灰影, 仅有少数为1级灰影。乳腺癌的灰影大多在2~3级之间, 且边界模糊, 超过触诊所及肿块大小。乳腺导管扩张症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可在乳晕区见3级灰影, 导管内乳头状瘤灰影边界清楚, 而乳腺导管扩张症灰影边界不清, 并向基底部散布; (2) 血管改变:分三型血管。A型:少量纤细血管阴影, 阴影较浅为正常乳腺。B型:血管稍粗呈网状, 按乳腺正常解剖的内外和肋间支血管分布由乳晕向外由细渐粗分布者为良性肿块, C型:肿块和血管相连时就是C型, 常见C型血管有四种:a.放射状;b.外围型;c.分支型;d.引流型。A、B型血管大多常见, C型大多是恶性病。乳腺癌灶的血管表现变粗, 边缘模糊、迂曲等, 称血管反应, 在乳腺增生症中可见云雾征及渔网征; (3) 肿块与血管的关系, 乳腺癌血管与肿块关系密切, 肿块边缘可见多支血管穿入, 或被一支粗大血管包绕并见血管小分支穿入肿块, 另有放射型, 血管中段型等特殊征象。良性乳腺肿块与血管无特殊联系。

1.4 临床诊断标准

以吴在德和吴肇汉主编的外科学第六版为依据, 结合触诊、询问病史和物理检查等。

1.4.1 急性乳腺炎

起病急, 患者感觉乳房疼痛, 局部红肿、发热、病情严重可出现寒战、高热、脉搏加快, 触诊乳房内出现界限不清的肿块, 局部压痛、张力高。

1.4.2 乳腺增生

乳房胀痛和肿块, 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 与月经周期有关, 经前疼痛加重, 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 触诊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 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 最常见于外上象限, 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条索状或片状, 大小不一。肿块质韧而不硬, 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

1.4.3 乳腺纤维瘤

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 有肿块但患者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肿块增大缓慢。触诊肿块常呈圆型或卵圆型, 质似硬橡皮球弹性感, 表面光滑, 边界清楚,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按扪时肿块可在指下滑动、无疼痛。

1.4.4 疑似乳腺癌

患侧乳房有无痛性单发的小肿块, 肿块质硬, 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 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肿块部位多在乳房外上象限。最典型特征有:a.患侧乳房近期内变大或缩小, b.坐位时局部皮肤凹陷, c.两侧乳头不对称, d.局部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e.乳房肿块不易推动, f.癌肿破溃形成菜花状溃疡。

2 结果

本县总人口17万人, 育龄妇女31 242人, 接受普查的已婚育龄妇女12 697人, 占育龄妇女人数40.6%, 发病情况见表1、2。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乳腺疾病总发病率33.5%, 从表中可见30~40岁乳腺增生症明显增高, 乳腺纤维瘤、急性乳腺炎29岁以前发病较多, 急性乳腺炎大多发生在产褥期和哺乳期。疑似乳腺癌在40~59岁间较高。以上普查结果同吴在德和吴肇汉主编的外科学第六版各种乳腺疾病发病情况是相一致的。

3.2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影响妇女生活质量, 威胁生命, 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 成为威胁妇女第一位癌症。面对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一现实, 为广大妇女提供快速、简便的乳腺疾病筛查, 以便早期诊断乳腺癌是乳腺疾病普查的主要目的, 也是受检查者的主要心理需求。对维护妇女生殖健康有积极意义。

3.3

乳腺癌发病原因有多种, 其中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 本组普查发现乳腺增生症占所有乳腺疾病的98.4%, 其中3978例乳腺增生出现在40岁以前妇女中, 这可能与本县中年妇女身心负担偏重, 家庭和社会压力较大有关, 如果增生持续存在, 在5~10年内会发展为囊性增生。国内文献报道乳腺疾病中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乳腺细胞增生活跃的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代谢较正常组织高, 更需血液提供足够的养分。大量血管多集中在肿瘤进展的边缘。所以癌细胞有刺激血管增生的生化作用, 故病灶血运异常丰富。

3.4

值得关注的是, 乳腺癌呈现低龄化趋势, 本组普查发现40岁以前疑似乳腺癌就有5例, 有关专家研究分析, 造成乳腺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 在于女性缺乏对乳腺疾病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意识, 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误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综合防治乳腺疾病, 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由于历史、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 我县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仍然存在,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与城镇相比, 农村妇女更为迫切地希望得到更多的生殖健康检查与服务, 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性。

实践中体会到, 对40岁以上的乳腺癌高发人群的定期乳腺普查, 是早期发现乳腺恶性病变的重要手段。而红外光诊断仪具有携带方便, 诊断快速, 医患共观, 经济而实惠受广大妇女接受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对乳腺普查诊断乳腺疾病, 筛查乳腺癌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祥辉, 雷通海, 潘娇云.乳腺癌的发病趋势及筛查.中国肿瘤, 1996, 5 (6) :3-6.

妇女疾病 篇5

【摘要】 目的通过妇女病普查,了解本县妇女宫颈疾病的原因,制定宫颈病发科学对策,达到减少宫颈疾病、及早发现和诊治宫颈恶性病变的目的。方法 对2009年妇女病普查出的宫颈疾病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防范的措施;并与2010年妇女病普查出的宫颈疾病进行对比。结果 发现2010年宫颈疾病患病率明显低于2009年,经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加大妇女病普查普治宣传力度,协调相关部门、督促检查、齐抓共管、措施落实;可减少妇女宫颈疾病的发生、及早发现宫颈高度可疑病变,提高妇女健康质素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妇女病普查;宫颈疾病;病因;措施

宫颈疾病是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如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等,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宫颈癌。妇女病普查能及时发现和诊治宫颈疾病。如妇女病普查工作不落实,不能及时发现和诊治宫颈疾病和早期宫颈癌,将给妇女健康带来威胁。本院对2009年妇女病普查中发现的宫颈疾病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患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

1.1检查对象 对2009年来我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17366名妇女普查出的宫颈疾病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并与2010年19897名妇女病普查出的宫颈疾病进行对比。两组年龄无明显差异,均采用相同的普查方法。

1.2 检查方法 普查妇女填写保健科人员统一制定的表格,给予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及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液基细胞学涂片(TCT)检查、阴道镜检查、B超检查等。

1.3 统计学方法 对妇女病普查出宫颈疾病的数据,采用 X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原因分析

2.1 宫颈疾病与与卵巢功能有关。女性生殖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细菌和病毒的刺激比较敏感,分娩或流产时宫颈裂伤,病菌入侵以致宫颈炎,宫颈长期浸渍在炎性分泌物内引起糜烂,而导致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2.2 官颈疾病与社会、单位及个人的重视有关。部门不协调,对妇女病普查普治不重视,措施不到位,不良卫生习惯及妇女经期卫生知识缺乏。

2.3 宫颈疾病与向群众宣传力度有关。向群众宣传防病治病工作不到位,普遍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存在重治轻防的意识,认为有病才治疗,没病就了事,忽视了平时做好全面 预防保健这个关键,致使许多妇女的宫颈疾病没有及时根治。对策

3.1加强协调相关部门、明确妇女病普查职能部门、督促检查、齐抓共管、措施落实。本院得到市政府的支持,与本市妇连联合起草,宣传妇女病普查普治的重要性,得到了各单位领导的重视、支持和配合。

3.2 加强普查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提高普查质量。对普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完善检查项目,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普查发现的宫颈疾病及时治疗和追踪随访,并根据个体差异做好相应保健知识,宣传定期普查的重要性。

3.3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健康讲座,普及防癌知识。组织资深专业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讲座及社区促进活动,广泛宣传妇女病保健意识、提高对妇女病普查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提高免疫力,预防宫颈发炎,积极治疗宫颈炎,可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定期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诊治早期宫颈癌。

3.4 推介我院普查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治疗技术

3.4.1 阴道B超。方便,且能更好地显示子宫、卵巢及盆腔肿块的细微结构及特征[1]。

3.4.2 宫颈巴氏刮片检查。将宫颈脱落细胞刮下后,涂在玻璃片上,经过一种特殊的巴氏染色,然后置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巴氏染色的特点将细胞分为巴氏I、Ⅱ、Ⅲ、Ⅳ、Ⅴ级。巴氏Ⅲ级:涂片中的可疑癌细胞有核变质改变,但不能肯定,需要进一步随诊检查确诊。巴氏Ⅳ级:涂片中有高度怀疑是恶性的细胞。巴氏

Ⅴ级:涂片中有癌细胞,可肯定是癌症。结果

见表1。

表1两组宫颈疾病患病率及顺位比较(例,%)

2009

2010

2宫颈疾病 9505(54.73)8800(44.23)炎症 糜烂 息肉 779(8.2)肥大 48(0.5)癌症 8(0.084)4(0.01)7350(77.33)1320(13.89)6552(74.45)1470(16.7)724(8.27)50(0.57)注 X =409.07,P<0.01讨论

5.1表 1结果表明:2010年官颈疾病患病率明显低于2009年。两组经 X 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减少富颈疾病的发生,应该引起社会、单位及个人对妇女病普查的重视,齐抓共管、落实措施,提高妇女健康质素有着重要意义。

5.2 子宫颈是女性生殖道的 “咽喉”,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是较容易受到外界感染的部位。

5.3 从普查结果来看:宫颈疾病以25~34岁患病率最高,而宫颈炎患病率居首位。因这时期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较差,宫颈易受损伤,感染的机会增加。因此,这个时期的宫颈疾病患病率明显增高 [3]。

妊娠期妇女口腔疾病防治探讨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同余姚市妇幼保键所合作, 收集前来做妊娠期产前检查的孕妇60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在地域、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和身体状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怀孕时间为120~180 d, 全部为初产妇, 年龄22~41岁, 平均27.57岁。无系统性疾病, 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抗生素, 孕前3个月无口腔科就诊史。所有患者均排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1.2 材料和方法

观察组对有牙龈炎及牙结石的孕妇进行超声洁治及手工洁治;牙齿敏感者对症治疗;妊娠瘤待分娩后择期手术切除。平时用雅皓乳膏 (深圳朗生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交替刷牙, 用0.1%西吡氯铵含漱液 (浙江民生医药有限公司生产间断漱口。由接诊医生向患者详细讲解口腔不卫生易产生牙菌斑, 正确刷牙能有效控制牙菌斑等知识。要求患者做到:用保健牙刷竖刷牙, 每天至少刷牙5次, 即早晚和餐后刷, 零食后也要刷, 刷牙时出血也要刷。还告知患者尽量不吃软食和黏食, 如饼干、巧克力, 多吃对牙齿有洁净作用的食物, 如苹果、蔬菜。注意避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过度疲劳等。对照组由接诊医生只向患者进行常规口头医嘱, 要刷牙、漱口和保持口腔清洁等。

2 结果

本研究只统计了影响孕妇们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几种口腔疾病, 如牙龈炎、牙周炎、冠周炎、牙齿敏感症和妊娠瘤。对同一患者同时患有上述几种疾病情况时, 只列入发病人数1次。至产前1个月, 300例观察组孕妇新发病数为53例, 发病率为17.7%;300例对照组孕妇新发病数为121例, 发病率为80.6%。观察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差异有显著性。详细发病情况见表l。

3 讨论

孕期是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受“生个娃娃掉颗牙”陈旧观念的影响, 很多人把孕期口腔疾病不当回事, 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孕期如果注重口腔疾病的防治, 一样可以保持口腔健康。妊娠期妇女容易发生口腔疾病是由于: (1) 妊娠期内分泌的改变使口腔软组织容易发炎; (2) 妊娠和妊娠呕吐等影响使唾液p H值略下降; (3) 妊娠期饮食和间食的摄取次数和数量均有增加, 影响口腔内环境; (4) 妊娠早期与后期, 由于存在流产的危险, 不愿进行口腔疾病的治疗而使病情加重, 口腔状况更差。

妊娠期妇女口腔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1) 妊娠期牙龈炎是孕妇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 有报道妊娠期牙龈炎是造成不良妊娠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3]。患者一般在妊娠前即有不同程度的龈缘炎, 妊娠后随着血中孕酮水平升高, 原有牙龈慢性炎症加重, 从妊娠后2~3个月后开始, 至8个月时达到高峰, 分娩后约2个月时, 牙龈炎可减轻至妊娠前水平[4]。2008年杨莉等[5]调查了1 720名孕妇的口腔健康状况, 结果软垢检出率为52.5%, 牙龈炎患病率为72.1%, 结石检出率为53.6%。随着孕周的增加, 牙龈炎、牙结石和早期牙周病的发生明显加重。妊娠期牙龈炎在早期可以得到比较完善的治疗, 使牙龈完全康复, 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治, 疾病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发展为牙周炎。尽管医学在发展, 但是在过去的10年中, 美国的婴儿早产发病率并没有得到明显下降, 2003年达到12.0%以上。有研究证据认为, 牙周疾病与怀孕不利的影响有关, 特别是造成婴儿早产与出生低体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已发表的33项干预性研究中, 有22项肯定治疗牙周疾病以降低早产的发生是必要的[6]。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牙龈炎发病率为14.0%, 对照组为65.0%。观察组牙周炎发病率为1.0%, 对照组为4.0%。很显然, 在妊娠期对妇女牙龈炎进行防治, 可大幅降低妇女妊娠期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率。虽然大多数牙龈炎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但牙龈红肿、易出血, 给患者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安;严重的牙龈炎在龈缘形成溃疡和假膜, 并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因此, 通过对妊娠期妇女牙龈炎的防治, 有效降低孕妇牙龈炎的发生率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 (2) 妇女在妊娠期牙齿敏感症发病率明显增多,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妊娠期内分泌变化, 孕妇神经末梢敏感性增高, 身体处于一种较高的应激状态, 使原来一些不足以引起疼痛的刺激却可能引起牙齿产生一种特殊的酸、痛症状, 造成患者心理上不安。牙齿敏感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它是由多种疾病造成的, 如牙齿过度磨损、楔状缺损及牙周萎缩等疾病均可导致牙齿敏感症。因此, 防治牙齿敏感症要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牙齿敏感症发病率为4.0%, 对照组为26.3%。可见加强对妊娠期妇女牙齿敏感症的防治对降低妇女妊娠期牙齿敏感症发生率有一定的效果。 (3) 智齿冠周炎主要发生在18~30岁智齿萌出期的青年人[7], 而育龄妇女多数处于这个年龄段, 因而妊娠期智齿冠周炎较为常见。由于智齿阻生或位置不正, 智齿牙冠被软组织覆盖, 龈瓣与牙冠间形成一个盲袋, 盲袋是窝藏食物残渣、渗出物及细菌的天然场所, 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或局部龈瓣受创伤或细菌毒力增强时就会发生冠周炎。其发病的诱因还可以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进食过多油腻食物、便秘及过度劳累等[8]。因此, 要降低妇女妊娠期冠周炎发病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⑴平时应加强口腔卫生, 注意正确的刷牙方法, 间断性用雅皓乳膏及0.1%西吡氯铵含漱液漱口;⑵妊娠期妇女应注意避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过度疲劳, 多吃蔬菜、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少食油腻食物。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冠周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是由于上述防治性措施在观察组中得到了良好实施的结果。

我们应该认识到, 孕妇的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 更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 做好孕妇的口腔疾病防治, 既有利于孕妇自身的健康, 又关系到婴儿的健康发育与成长, 有着一举两得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顾红霞.孕妇口腔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探讨[J].石河子科技, 2002 (1) :54.

[2]李旭, 刘淑华.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6, 3 (7) :105.

[3]Lopez NJ, Simth PC, Gutierrez J.Periodontal therapy may reduce the risk of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 in women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Periodontol, 2002, 73 (8) :911.

[4]曹采方.牙周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4-115.

[5]杨莉, 肖梅, 杜民权, 等.1720名孕妇牙体牙周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 2009, 25 (3) :369.

[6]Clothier B, Stringer M, Jeffcoat MK.Periodontal disease and pregnancy outcomes:exposure, risk and intervention[J].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07 (21) :13.

[7]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33-134.

妇女疾病 篇7

关键词:已婚妇女,生殖系疾病,患病率调查

为了解已婚女职工妇科患病情况, 保障妇女享有生殖健康权利和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寻找促进妇女生殖健康的干预措施, 我们对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婚妇女进行了生殖系统患病情况调查,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8年12月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婚妇女929例。

1.2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按照县妇联通知编排顺序时间在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填卡询问病史、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电子阴道镜、妇科B超检查。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在929例检查中, 检出患病者486例, 患病率达52.3%, 其中:慢性宫颈炎223例, 占患病人数的45.88%;阴道炎123例 (细菌性90例、霉菌性29例、滴虫性4例) 占患病人数的25.31%;子宫肌瘤72例 (肌瘤60例、肌腺症12例) 占患病人数的为14.81%;卵巢囊肿30例, 占患病人数的6.17%;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核异质细胞II级B型36例、III级2例 (共38例) 占患病人数的7.82%。

2.2 929例各年龄组生殖系统患病情况

见表1。

表中显示, 慢性宫颈炎以30岁年龄组较高, 40岁以后逐渐降低;阴道炎以20、40、≥50岁三个年龄为高, 以细菌性阴道炎为主;子宫肌瘤与40、≥50岁年龄组为高, 年龄越大患子宫肌瘤率越高;卵巢囊肿与20、30、40岁三个年龄组为好发阶段;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核异质细胞与30、40、≥50岁年龄组, 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

3 讨论

3.1 已婚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是一种种类繁多、流行甚广, 且危害严重的疾病。它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影响女性、男性个人和家庭的严重的全球生殖健康问题。通过调查发现, 生育年龄、流产、分娩、计划生育等生殖系统患病率较高, 说明生殖系疾病患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 控制女性生殖系疾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开展有针对性的适宜的健康教育, 普及生殖系防治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2) 广泛开展基层妇科、妇女保健、计生工作人员技能培训, 提高妇科疾病诊疗水平; (3) 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项目相结合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妇女常见病的预防常识, 达到增加知识、改变观念和促进健康行为的目的; (4) 每年或两年一次对已婚妇女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 及时治疗,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3.2 多年来国内妇产科学将慢性宫颈炎的病理类型分为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及宫颈管炎[1]。宫颈糜烂为慢性宫颈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由于宫颈糜烂并非病理学上的真性糜烂, 并没有上皮脱落、溃疡, 而只是宫颈柱状上皮外移。肉眼观似糜烂。因此, 西方国家的妇产科教科书已废弃宫颈糜烂这一述语, 改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1]。国外有些学者认为, 对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若不伴性交后出血、白带增多, 则不予治疗。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国内对于宫颈糜烂的处理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过度治疗, 有的将雌激素影响的糜烂、衣原体感染时宫颈柱状上皮外翻进行不必要的物理治疗;二是对宫颈糜烂重视不够, 即使有宫颈糜烂也不定期进行宫颈刮片, 进行细胞学检查[1]。由于早期宫颈癌也可见糜烂的表现, 因此, 对于宫颈糜烂无论是否物理治疗, 最重要的是应定期行细胞学检查[1]。

参考文献

妇女疾病 篇8

1 压力性尿失禁 (SUI) 的治疗

1.1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轻度SUI患者。包括药物治疗、注射疗法、行为治疗、盆底肌肉锻炼、盆底电磁神经刺激及生物学反馈治疗及针灸疗法。

1.1.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SUI的目标是通过增加尿道平滑肌的张力而提高尿道闭锁力, 减少溢尿。目前, 常用的药物有: (1)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治疗可有效地提高膀胱口的阻力, 在膀胱充满和排空过程中, 可以刺激尿道平滑肌收缩, 持续地提高尿道的闭锁力。因此, 在过去, 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被认为是治疗SUI的主要药物。 (2) 激素替代治疗 (HRT) :以雌激素治疗为主, 适用与更年期后妇女的SUI。雌激素具有增加尿道括约肌的张力和血供作用, 还可以通过增加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量和敏感度来提高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响应。阴道给药比口服见效快, 可选用雌激素栓、倍美力软膏。但有新的研究表明, 长期使用雌激素、孕激素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卵巢、乳腺癌、中风的风险。 (3) β-肾上腺素能拮抗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尿道β-肾上腺素受体, 提高去甲肾上腺素在尿道中对α-受体的作用并提高尿道口阻力。据研究普萘洛尔对SUI的治疗有效。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和心脏失代偿不良反应。 (4) 三环类抗抑郁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 对治疗尿失禁有效。丙米嗪是治疗SUI的三环类抗抑郁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其有可能增加尿道平滑肌上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作用。实践证明, TCA会产生口干、便秘、尿潴留、镇静、嗜睡、视力下降及直立性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量大者可能会导致死亡[3]。

1.1.2 注射疗法治疗SUI:

通过尿道或经阴道将药物、化学制剂、自体组织等注入后尿道或膀胱颈内口黏膜下, 使尿道腔缩小、变窄或拉长, 使尿道阻力增加, 功能性尿道的长度延长, 进而使尿道内口和后尿道关闭。目前, 常用的填充材料是特氟隆糊剂、胶原及自体组织 (血块、脂肪等) 等。特氟隆糊剂以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和甘油载体。特氟隆糊剂注射量通常控制在10~15ml, 当注射入人体组织后, 组织把甘油吸收了, 而纤维组织把特氟隆包裹而起支撑作用。但有报道, 注射特氟隆糊剂后有局部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及组织纤维化发生, 甚至微粒转移至肺引起肺栓塞[4], 故临床上已很少用。注射用胶原是一种异种蛋白, 由纯化牛皮肤胶原后与戊二醛交链制成, 在注射前需作皮肤过敏试验。注射胶原疗法的发生概率与严重性低于手术疗法, 因此, 可能是一种治疗SUI较好的方法。不过其有效率仅为53.1%, 低于手术治疗的72.7%[5,5]。自体脂肪组织最早用于尿道旁注射以治疗SUI, 其简便性、持久性和无副作用等诸多优势已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治疗SUI的新方法, 但由于其不稳定性易被再吸收, 近期疗效很好, 远期疗效尚待研究。

1.1.3 行为治疗:

行为疗法包括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 (PFME) 及习惯培养练习, 是患者重塑行为的过程。膀胱训练是排尿时反复控制中断排尿, 使尿道括约肌收缩, 训练抑制膀胱收缩, 增加膀胱容量。谷观恩[5,5]报道, 膀胱训练可增加膀胱容量70~300ml, 从而修正排尿行为, 恢复正常的排尿习惯。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坚持程度。盆底肌训练 (PFME) 又称Kegel运动, 是以锻炼耻骨-尾骨肌肉群为主的训练, 增强盆底肌肉组织张力, 使尿道阻力增加。它是一种主动盆底复健的方法。具体训练是收缩尿道、肛门和会阴后放松, 间隔5~10s重复上述动作, 连续5min, 2次/d。以后根据情况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6], 这样可更有效防止尿漏。新的行为习惯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患者运动的熟练及肌肉的加强也需要时间, 因此, 患者持之以恒是行为疗法成功的关键。

1.1.4 生物学反馈治疗:

患者及医生通过模拟的声视信号, 获取患者盆底肌肉活动的信息, 了解盆底锻炼情况, 有利于获得正确的、更有效的盆底锻炼;冼海燕、袁瑷芹[7]等报道, 治疗组盆底肌电收缩强度和会阴肌力均较治疗前增强。证明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治疗女性SUI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1.1.5 盆底电刺激疗法:

原理是通过放置在阴道内或肛门内的探头电极, 用探头对神经肌肉进行直接刺激或对盆腔神经和阴部神经反射性刺激, 以达到治疗尿失禁的目的。电刺激电流≤40mA为宜。有文献报道,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女性SUI, 总有效率达90%左右[8,9]。

1.2 手术治疗

中度以上SUI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重度患者可直接手术。目前常用的手术分为3种: (1) 耻骨后固定术, 包括固定尿道旁组织于Cooper韧带的术式 (Burch术) 和耻骨后尿道膀胱颈悬吊 (MMK) 术; (2) 泌尿生殖膈成形术, 包括尿道折叠术、阴道前壁修补术等; (3) 尿道中下段悬吊术, 包括经闭孔尿道悬吊术 (TOT) 、经阴道吊带悬吊术 (IVS) 、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带术 (TVT) 。

1.2.1 无张力性阴道悬吊术 (TVT) :

原理是在尿道中段放置尿道吊带, 平时无张力, 当腹压增大时吊带阻止向下移动的尿道, 防止尿液溢漏。方法是从已与阴道分离的尿道旁间隙插入穿刺导针, 沿腹部方向、耻骨支后方向上推进出针, 调整张力、固定, 术中注意膀胱镜检查有无膀胱损伤[10]。TVT手术简单, 创伤小, 疗效好, 手术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 它改变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观念, 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11]。

1.2.2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TVT-O) :

于尿道中段下方置入尿道吊带, 与TVT不同的是, 穿刺导针路径经两侧闭孔的耻骨降支, 远离耻骨后间隙、尿道和膀胱, 在两侧闭孔间建立吊带吊床支持。珠仲秩、苏琛辉等[12]报道, TVT-O与TVT比较, 手术程序简化了, 手术时间缩短了, 减少了损失膀胱的机会, 治愈率高[12]。

1.2.3 经耻骨上尿道中段悬吊带 (SPARC) :

又称称改良型TVT, 是无张力的尿道悬吊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方法之一。将弧形穿刺针由耻骨上缘切口插入, 沿耻骨后面下行并弯向阴道切E1方向, 在手指的引导下穿过盆底生殖膈由阴道切口、同侧尿道旁间隙穿出, 膀胱镜观察膀胱无损伤, 接上吊带将其由耻骨上切口拉出, 同法处理对侧[13]。侯佩金、王云炎等[14]研究显示, 与传统的各种治疗SUI的方法相比较, SPARC法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较好的一种微创方法。

1.2.4 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 (MMK) :

适应于尿道有一定的关闭功能, 阴道无狭窄, 膀胱颈及尿道活动度较大的患者。方法是通过缝合膀胱底、膀胱颈、尿道、尿道两侧的阴道前壁于耻骨骨膜上, 抬高膀胱底膀胱颈位置, 使膀胱尿道后角趋于正常, 延长功能性尿道长度。有研究表明TVT手术各方面都优于MMK手术, 随着TVT手术在临床的应用普及, MMK手术将越来越少。

1.2.5 腹腔镜膀胱颈悬吊术 (burch手术) :

适应证与MMK相同, 通过阴道壁缝合于Cooper韧带上, 抬高近段尿道及膀胱颈位置, 延长功能性尿道长度。对轻度与中度的膀胱膨出有一定程度矫正作用。目前, 该法已逐渐被TVT、TVT-O等手术取代。

2 盆腔器官脱垂 (POP) 的治疗

2.1 非手术治疗

2.1.1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

研究表明, 该法对Ⅰ°患者有近10%治愈率, 而Ⅱ°、Ⅲ°患者没有1例治愈, 说明该种治疗方法是难以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的, 但大部分Ⅰ°和多于一半的Ⅱ°患者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盆腔脏器脱垂症状和体征都能得到明显改善, 其中, Ⅲ°的4例患者中有1例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子宫脱垂改善为Ⅱ°, 说明这种方法对于Ⅲ°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疗效欠佳[15]。

2.1.2 子宫托。

子宫托适应证: (1) POP程度较轻或不愿手术、不能耐受手术的POP患者; (2) 当患者出现可能与POP相关的盆腔痛、背痛等症状时, 可以先用子宫托实验治疗, 模拟手术情况, 预测手术是否可缓解患者症状; (3) 希望保存生育能力的POP患者; (4) 了解POP患者是否伴有隐匿性压力性尿失禁。禁忌证:对硅胶和乳胶过敏者;患有急性盆腔炎或严重阴道溃疡者;认知能力或动手能力差者;不能保证随访的POP患者[16]。研究表明, 子宫托对POP仅有缓解作用, 取放困难为子宫托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7]。

2.2 手术治疗

2.2.1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适应证:Ⅰ°~Ⅱ°子宫脱垂、年轻患者, 有较多合并症不宜行大手术的中老年患者;禁忌证:宫颈肥大、过长者不宜采用。该法操作简便、安全、容易掌握。有研究表明, 老年性Ⅲ°患者, 子宫已萎缩、无子宫颈延长者, 宫颈组织血检测正常者, 或宫颈及阴道壁无损伤性溃疡者, 可单纯行阴道前后修补术, 手术也能达到预期效果[18]。

2.2.2 经阴道子宫切除加阴道壁修补术。

适用于Ⅱ°以上子宫脱垂或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且不需保留子宫的患者。该法是治疗中老年女性子宫脱垂及膀胱、直肠膨出的主要方法, 且有腹部无切口、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术后疼痛反应轻、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进食早、恢复快、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创伤少等优点[19]。对非手术方法疗效不佳和无生育要求患者列为首选[20]。

2.2.3 改良的阴道闭合术。

指不切除子宫, 将阴道前后壁各切除相等大小的黏膜瓣, 再将阴道前后壁剥离创面相对缝合以部分封闭阴道。适用于年龄较大, 无性生活要求的患者。研究表明, 改良的阴道闭合术对治疗严重POP的高危老年女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21]。

2.2.4 子宫次 (全) 切除加悬吊术。

子宫切除同时利用圆韧带、带蒂腹直肌筋膜条悬吊。有阴道穹隆吊带悬吊 (P-IVS) , 适用于于子宫脱垂以及阴道穹隆脱垂患者; 子宫悬吊术, 吊带悬于宫骶韧带、骶棘韧带或骶前间隙的前纵韧带, 也可用补片缝合固定于骶骨岬, 另一侧缝合同定在宫颈 (阴道顶) 。

上述均是盆腔脏器脱垂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 近年来, 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整体理论, 其手术方法原则要求是: (1) 通过区别阴道各部位对盆底功能障碍所起的作用, 采用整体的方法解决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2) 在特定的手术原则的基础上, 使患者的风险、疼痛和不适降到最低; (3) 手术创伤小; (4) 强调以症状为基础, 从而使手术指证扩大到包括那些症状严重而脱垂较轻的病例[22]。在此理论影响下, 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术方式。

郎景和把POP新手术方式分为三类: (1) 前部区域:前壁修补术并应用替代物 (mesh) 、阴道旁缺陷修补术; (2) 中部区域:腹部子宫切除术并阴道骶骨固定术、阴道子宫切除术并髂尾-骶棘悬吊术、韧带固定术、经腹或经阴道骶骨子宫固定术; (3) 后部区域:后壁修补术并应用mesh、骶骨固定术、经阴道悬吊术及修补术[23]。

全盆底重建术 (prolift术) 是通过固定在皮下以及盆腔筋膜和骶棘韧带上的网带和网片, 提升并承托盆腔脏器使其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从而可以分别纠正盆底不同部位的缺陷, 达到对整个薄弱的盆底进行修复, 还可以同时对侧壁的结构缺陷进行纠正, 以达到整体化治疗的目的[24]。张晓红、王红等[25]研究结果显示, 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和Gynemesh全盆底重建术均安全可行, 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在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面, Prolift组要优于Gynemesh组。谭金风、余利云等[26]采用经阴道Prolift全盆底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效果明确、并发症少, 属于微创手术, 不进腹腔, 对肠道的干扰少, 减少该人群手术的风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由于Prolift及Gynemesh等全盆底重建术的修补网片存在侵袭及感染的风险, 其远期效果有待积累资料与临床循证, 同时手术的技术要求较高, 费用比传统的手术费用大,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盆底重建术在临床的应用。

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 治疗有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 近年来, 全盆底重建术是妇产科医生的研究热点。

妇女疾病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医院检查的妇女9400例, 年龄23~56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制定统一表格, 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女性乳腺疾病筛查的情况、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相关行为等情况;其中宫颈癌的筛查是指宫颈涂片、乳腺癌筛查是指用B超检查乳腺疾患, 各种乳腺疾病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学》[2]。

1.2.2 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个案采用EpiData录入软件进行双录入, SPSS12.0及Excel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抽取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这一年内来我院进行乳腺疾病检查的病例9400例, 其中已婚女性78.83% (7410/9400) , 未婚女性21.17% (1990/9400) ;城市女性40.60% (3816/9400) , 农村女性59.40% (5584/9400) 。

2.2 发病率

发现乳腺疾病5179例, 患病率为55.10%。其中乳腺增生症占报告的病例比例最高 (3336/5179) , 之后分别是乳腺囊肿 (1789/5179) 、乳腺良性肿瘤 (47/5179) 、乳腺癌 (7/5179) 。

2.3 不同年龄组的患病情况

乳腺疾病患病最小年龄23岁, 最大年龄56岁。乳腺癌患病年龄最小为33岁、最大为56岁, 31~40岁组患病率最高为62.36%, 41~50岁组为61.59% (χ2=0.31, P>0.05) , 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后患病率降低, 30岁以下最低。31~50岁两组与50岁以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8, P<0.05) ;31~50岁两组与30岁以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3.4, P<0.005) , 见表1。

2.4 不同职业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不同职业的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率有所不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机关工作人员及教师的乳腺增生及乳腺囊肿患者比例均比其他两类患者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03, P<0.005) 见表2。

2.5 乳腺疾病与哺乳方式的关系

育儿哺乳期未哺乳者2387人, 哺乳者7013人, 未哺乳者乳腺疾病患病率为81.11% (1936/2387) , 哺乳者乳腺疾病患病率为46.24% (3243/7013) , 未哺乳妇女患乳腺疾病的概率高于哺乳妇女,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6.94, P<0.005) 提示哺乳对乳腺具有保护作用。

3 讨论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 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和女性生殖系统病史等, 乳腺癌的发病多为在社会中受教育程度高、经济条件好、精神心理压力大, 且患乳腺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的妇女[3]。调查结果显示,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教师的发病率较高, 其主要原因是该群体是脑力劳动、工作压力较大、工作节奏快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另外, 也有可能与该群体人群保健意识较强, 工作单位能够经常组织职工体检, 提高了乳腺疾病的检出率有关。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乳腺增生所占比例最高 (3336/5179) , 是妇女的常见疾病。乳腺增生是乳腺疾病的良性病变, 大量的研究表明乳腺良性疾病的存在与随后发生的乳腺癌相关联。调查发现的7例乳腺癌患者均有乳腺增生史, 这与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哺乳抑制以及避孕药的使用不得当等有很大的关系。母乳喂养可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病率, 因为产后哺乳对乳房是一种生理调节, 对乳房有保护作用, 未哺乳者乳汁在乳腺管内积聚贮留、堵塞乳腺管, 致使乳腺疾病发生[4]。妊娠后流产干扰了乳腺的生理机能, 也易造成疾病。因此, 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 提倡尽早母乳喂养, 不仅对预防婴幼儿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减少女性乳腺疾病的有效预防措施之一, 值得我们在妇女卫生保健工作中大力宣传。

加强妇女乳腺疾病的筛普查力度。在本次调查中, 31~岁及4 1~岁两个年龄组的乳腺疾病的患病率最高 (分别是6 2.3 6%和61.59%) , 提示做好这两个年龄段人群的乳腺疾病防治工作及普查, 可以切实有效地降低妇女乳腺疾病[5]。乳腺疾病的普查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做好宣传工作是保证妇女乳腺疾病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尽可能使更多妇女接受乳腺疾病检查是提高普查率的关键。每一年普查前和普查时可联系辖区的计生专干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妇女乳腺疾病普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切实做到乳腺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增强广大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

摘要:目的 探讨江门市江海区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及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来江海区人民医院进行乳腺疾病检查的妇女9400例进行乳腺疾病问卷调查。结果 发现乳腺疾病5179例, 患病率为55.10%, 其中以乳腺增生患者最多, 为3336例 (64.43%) , 乳腺疾病与年龄、职业、有无哺乳及生活环境有关。结论 对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宣传普及妇女乳腺疾病防治知识, 注意各年龄段乳腺疾病的防治重点, 能够对乳腺疾病的检出及治疗带来帮助。

关键词:乳腺疾病,普查,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潘秀丹, 王慧文, 李洵.沈阳市1992-2006年女性乳腺癌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3 (33) :4705-4706.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李树玲, 吴云.乳腺疾病防治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9:30-85.

[4]韦秋华, 庞武珍.6567例乳腺疾病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 2011, 25 (22) :221-222.

妇女疾病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石岩街道常住已婚育龄妇女2000多人,十余年来,我街道每年定期对常住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免费生殖健康普查,每年普查率达65%以上。选取我街道2003年~2012年常住已婚育龄妇女每年的生殖健康普查的医学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普查检测人员的组成

由我街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和石岩人民医院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组成普查活动小组。

1.2.2 普查检测方法

①询问病史,填写个人健康卡档案。②体格检查包括妇检、腹部检查、乳房检查。③盆腔B超、乳腺彩超。④化验室检查,包括白带常规、宫颈刮片TCT检查等。诊断标准依据参考文献[1,2]进行。

1.2.3 数据统计以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石岩街道常住已婚育龄妇女2000多人,十余年来,我街道每年定期对常住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免费生殖健康普查,每年普查率达65%以上。石岩街道常住已婚育龄妇女近十年里,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均较高。其中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女性不孕症、其他疾病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61.0%、8.2%、1.4%、0.7%。(见表1)。发病率最高的是生殖道感染,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外阴阴道炎,其次是宫颈急慢性炎症和盆腔炎。(见表2)

3 讨论

通过整理我辖区近10年常住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的医学资料显示,石岩街道常住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患病率较高,平均约为61.0%,高于国内其他研究[3]结果。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生殖道感染,其次是乳腺疾病、女性不孕症、其他疾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为:61.0%、8.2%、1.4%、0.7%。其中生殖道感染每年发病率均高于国内其他研究[3]结果,据世界卫生组织(WTO)2010年公布资料显示,中国女性中40%患有不同程度的生殖道感染等妇科疾病,本研究也高于此结果,乳腺疾病、女性不孕症发病率低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7,8]。本次研究的其他病例,包括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宫颈癌、子宫癌、卵巢肿瘤等有所下降。

生殖道感染疾病中,外阴阴道炎最常见所占比例为63.6%,急慢性宫颈炎30.0%,盆腔炎6.4%。所谓生殖道感染(RT1s)是细菌、病毒、支原体、霉菌、滴虫等病原体侵袭生殖道引起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的总称[4]。它包括内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和性传播感染三种类型[5]。由于妇女生殖道感染与不孕症、流产、新生儿感染、异位妊娠等的发生有关,并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等危险性,所以是国际上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生殖健康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率较高。但在深圳特区的石岩街道常住育妇中却有如此高并逐年增高的发病率令人费解。据相关文献报道,在生殖道感染患者中,其中只有56.1%主动就医。主要原因是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和避孕知识不足,就诊意识差[6]。全面分析石岩街道常住育妇的基本情况:其主要组成是土著居民,因为政府土地征收,大部分育妇不用参加社会工作,分散居住,我街道经常组织生殖健康教育课堂主要都是在工厂里员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开展,所以大部分常住育妇殖道感染相关知识和避孕知识缺乏;同时,所有土著居民均已归为非农户籍,一对夫妻只准生育一个孩子,但不强制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等影响极少人采用上环、结扎、皮埋等长效避孕措施,因此流产≥3次者在8 0%以上。并有部分人并非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致使医源性感染发生率高,甚至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另外一个原因是受不良广告的影响,通过电话随访得知她们经常受电视报纸等广告的影响,认为“洗洗更健康”,把用药物阴道冲洗当做日常习惯,极易造成菌群失调而致病菌感染。因此应加强相关知识宣教,要深入社区服务到户,切实落实“健康知识进万家”的政策,同时多开导动员采取长效避孕措施减少流产次数也极为重要。

乳腺疾病患病率平均为8.2%,最高的年份是9.1%均低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结果[7],这与我们街道坚持开展“粉红丝带飘动乡村,关爱自己,关爱乳房”活动有关,应该继续进行这样的宣传和乳房义诊活动。不孕症发病率平均为1.4%,最高的年份1.8%,我国不孕症发病率为7%~10%[8],可能本次研究资料此项结果是询问病史获得,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综上所述,石岩街道常住已婚育龄妇女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生殖道感染疾病,值得我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临床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应加强宣教,深入社区服务到户,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力建.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9-21 5.

[2]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张秀娟,张美玲.妇女病221 6例普查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14):122.

[4]周酋,张颖,等.陕西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自觉症状及求医行为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11:746-748.

[5]王军华.生殖道感染与卫生服务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1):52-55

[6]陈国花.社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0(6):1282-1 284.

[7]史立晖.4752例妇女乳腺疾病普查与分析报告[J],中国妇幼保健,2009 24(13):1827-1828.

上一篇:小水电站管理下一篇:TCP/IP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