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风险

2024-07-02

疾病风险(共9篇)

疾病风险 篇1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畜牧养殖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其中, 疾病作为动物成长中破坏性最强的因素, 是当前动物饲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 畜牧业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农业之一, 也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 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就当前动物成长过程中疾病的发生以及疾病有效预防手段做分析, 希望对促进养殖业动物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1 动物成长的疾病风险来源

传染病作为一种破坏性很强、难以预防的疾病, 不仅人与人之间会发展传染病, 动物之间的传染病更是常见。动物之间的传染病因为其特殊的外在表现形式又被人们叫做动物疫病, 动物之间的传染病大多都是由特定微生物原体所导致的, 相关研究表明, 这种微生物不但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而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并且传染病一旦在动物群之间发生, 由于很难做到及时发现, 因此, 病原细胞很难被处理, 此外, 最重要的是这种疾病的传播方式有很多, 这也是这种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除此之外, 动物成长是一个过程, 并非一蹴而就, 在动物成长过程中, 寄生虫作为动物间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几乎每一种动物都会发生寄生虫疾病。寄生虫的种类有很多, 有的寄生在动物体内有些则是在动物体外, 在动物成长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发现一些动物身上所携带的寄生虫远不止一种或两种。除此之外, 相关工作者还发现在动物寄生虫种类中, 较为常见的寄生虫包括多数寄生在动物外体的节肢动物和寄生在动物内部的原虫以及蠕虫。并且对于动物寄生虫而言, 它们拥有自己的寄生宿主, 且相互之间可以通过互相接触来进行病原的传播。这使得寄生虫的防治更加困难, 给动物成长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2 动物成长中如何有效预防疾病风险

2.1 政府加大对动物养殖中的技术、资金支持

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动物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力, 但在现实动物养殖安全成长中, 由于受到传统养殖业的不良影响, 一些政府竟没有对动物安全成长做出相关的积极保护措施, 一些地方当地政府虽然对动物养殖、动物健康成长有相关的帮扶政策, 但大多数帮扶政策都只是在计划阶段就已经停止实施, 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动物养殖产业动物安全成长、防止疾病侵害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更甚者有的当地政府对动物养殖动物安全没有政策支持, 养殖者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动物养殖。这些不良现状的存在都要求政府在当地的动物养殖业发展中, 应该加大对动物养殖技术、资金支持与帮扶。例如, 政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走进村镇”的方式了解养殖户动物养殖中动物成长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上面反映找出解决的办法, 此外, 政府还应该通过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宣传, 保证动物养殖中动物成长环境的安全性。

2.2 动物养殖者应该全面加强对牧场的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做到预防与防治有机结合是有效减小养殖者损失的方式, 这要养殖者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 提高自己的专业养殖能力, 预防动物成长过程中动物疾病对动物健康成长的影响。例如, 在对养殖场进行管理时选择优秀的消毒设施, 并且做到随时检查牧场环境, 全面保证动物的成长环境的健康, 还要做到定期检查消毒动物成长的环境, 致力于为动物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环境。除此之外, 在动物生长期间, 对于可能存在的疾病, 应该做到有效防治, 在疾病出现时, 要能够从容应对, 减小损失, 全面促进我国动物养殖得到长足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 动物疾病对于动物而言具有很强的杀伤性, 不仅可以使动物产量锐减, 而且对动物的成活率也有直接影响, 是影响动物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也是我国动物养殖发展中不得不解决的重要问题。

疾病风险 篇2

研究者以西安某企业40岁以上职工1976年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1994年再次为上述人群进行了体检,对其中符合要求和数据完整的1 494人(男961人,女533人)一直随访至2011年。结果显示,该人群戒烟率为38.7%,戒烟者平均开始戒烟年龄为52.3岁;与从不吸烟者相比,持续吸烟者的心脑血管病的死亡风险升高72%,肿瘤的死亡风险升高9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风险升高113%;吸烟量愈大,年限愈长,其死亡风险升高的幅度愈大。而在戒烟2~7年组和戒烟8年及以上组,各项死亡风险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肺癌下降幅度分别为31%和55%,冠心病为22%和49%,缺血性脑卒中为24%和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11%和39%。

何耀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提示,应在中老年人群中强调中年戒烟对健康的保护作用,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环境支持。在我国,成人吸烟率近30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诸如“中老年人戒烟弊大于利”“老年人戒烟可致早死”的谬误言论盛传,甚至在部分医务人员中亦有流传,严重影响许多中老年吸烟者戒烟的积极性。该研究结果对向公众宣传吸烟的健康危害及戒烟的益处和澄清公众的认识误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疾病风险 篇3

实验研究:

在这项来自芬兰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昔日暴露在烟草环境中的儿童进行了追踪检测。

他们在1980和1983年时收集了这些儿童的基本信息、父母吸烟状况和血液样本,并在2001~2007年收集了这些当时已经成年的受试者的颈动脉超声数据。

在2014年,研究者对1980年收集并冻结保存的样本进行了检测,得出了这些儿童血液中可的宁(Cotinine)的含量。可的宁是尼古丁在人体内代谢后的主要产物,它也是反映被动吸烟暴露量的生物标示物。

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在父母双方都不吸烟的儿童中,可的宁水平低于检测限的比例为84%;

双亲其中一方吸烟的情况下这一比例降低到了62%;

父母双方都吸烟的儿童中这一比例则为43%。

在校正了体重指数、运动量、个人吸烟情况等因素后,研究结果发现,父母吸烟状况与孩子成年后发生颈动脉硬化的风险呈现相关性。与父母不吸烟的情况相比,一方或双方父母吸烟的孩子在成年后发生颈动脉硬化的风险更大。而颈动脉硬化被认为是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标志之一。

回避与暴露差异大:

此外,父母的吸烟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风险,如果吸烟的父母尽可能避免让孩子接触烟雾,动脉硬化发生风险的增幅相对较小(约为父母不吸烟者的1.6倍),而如果父母吸烟时不避开孩子,则孩子成年后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可达到父母不吸烟者的4倍。

这项研究的领导 者科斯坦·芒努 森(Costan Magnussen)博士表示 :“尽管我们的研究无法证明儿童血液样本中检测到的可的宁是否直接来自家长吸烟,但我们知道,儿童最重要的被动吸烟暴露来源就是家庭。”

研究人员建议:

疾病风险 篇4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感染疾病;门诊护理管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70-01

感染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感染疾病常见的有: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前,临床上对于感染疾病并无理想治疗发难,多数患者治疗时缺乏有效护理造成治疗预后不佳。近年来,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疾病门诊护理管理中使用较多,并且护理效果良好[1]。为了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疾病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66例感染疾病门诊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治疗的80例感染疾病门诊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为(28~74)岁,平均年龄为(46.2±0.8)岁,患者病程为(1.1~6.3)周,平均病程为(3.5±1.4)周;对照组有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30~76)岁,平均年龄为(46.4±0.6)岁,患者病程为(1.2~6.2)周,平均病程为(4.2±1.1)周。患者对其护理方案、治療方法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宣传感染相关知识,保持病室内环境的卫生、整洁,叮嘱患者多休息;同时加强患者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待患者出院时叮嘱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等。

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明确相关规章制度,纠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应急方案。医院定期派查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实施应急预案。另外,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中要制定能够实施的应急措施,列出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确保方案能够有效地实施。(3)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医院加强护师专业技能培训,开拓视野,提高技能。(4)加强护理记录管理。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记录管理,对于不当的护理要找出原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3]。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16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方差)形式表示,并对其结果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表示,并行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评分、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感染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疾病类型也比较多,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治疗过程中风险性也比较高。近年来,护理风险管理在感染疾病门诊治疗中使用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护理风险管理和其他的护理模式相比优势较多,能够促进医院不断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师的责任医师,使得护理模式从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同时,护理风险管理中更加注重患者心理护理,能够从心理护理到生理护理,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护理风险管理既维护了患者尊严,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害怕等负面心理,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降低患者治疗复发率。最后,护理关系管理的实施能够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不同科室间的合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对护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师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善于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患者的理论和护理操作实际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性评分、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3]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感染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门诊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患者治疗风险,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毕小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2):173-175.

[2]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7-68.

疾病风险 篇5

研究作者Véronique Regnault博士 (法国南锡de Lorraine大学) 和他的同事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12年5月15号刊上解释道, 肱动脉脉压 (BPP) 和颈动脉脉压脉 (CPP) 之间的差异是脉压增幅的一生理标志, 这种差异随时间推移衰减。

研究纳入72437例男性 (平均年龄41岁) 和52714例女性 (平均年龄39岁) 。在12年的随访中发现, 有3028例男性及969例女性死亡。

对于年龄55岁及以上的人来说, “肱/颈比”对死亡的影响女性比男性高三倍。

根据先前的研究, Regnault博士等人称, “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推测可能是绝经期的变化, 特别是通过它对大血管性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独立于老化过程的其他方面, 雌激素缺失对颈动脉及肱动脉血管壁似乎起到了特殊有害的作用, 其增加了动脉硬化和降低了血管的弹性。

当大部分关于女性的血压研究集中在平均动脉压和小动脉的总体外周阻力时, Regnault博士等人提出他们的研究证明了稳定的压力、脉压和脉动的区域分布都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影响。

疾病风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0例,女性70例。患者年龄在37~72岁之间,平均(51.78±7.92)岁。153例患者已婚,47例患者未婚。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病程在5~44年,平均(26.99±5.11)年。患者住院次数为1~11次,平均(4.87±0.93)次。发病年龄在18~62岁之间,平均(26.34±2.93)岁。所有患者均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其中主要为氯丙嗪、舒必利、利培酮和奎硫平。

1.2 方法

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50岁以下组和50岁以上组;按照病程分为10年以下组和10年以上组;按照用药方法分为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按照服药剂量分为低剂量和高剂量;按照服药年限分为5年以上和5年以下。

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所发生躯体疾病的种类及例数。

1.3 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例精神分裂患者,共发生躯体疾病40例,占20%。其中包括心律失常16例,高脂血症7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5例,胆结石5例。患者年龄越大,精神病病程越长,抗精神药物时间时间越长,使用药物种类越多,剂量愈大,其发生躯体疾病越多。组间对比,P<0.05,见表1。

3 防治方法

经过我院的本次试验发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三种为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经过对患者年龄、病程、服药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出,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病程、药物使用时间、使用肿瘤、服药剂量。

因此,我院认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采用多种防治措施。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准确的诊断,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服药方案[3]。在患者服药前,做好健康宣教,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避免患者为求治疗效果,盲目相信其他小广告等。嘱患者在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监测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4],以调整用药剂量。充分注意患者服药期间的毒副作用,并尽量用低剂量药物维持患者疗效。

此外,医师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平衡膳食。嘱患者适当运动。采用心理干预措施等方法,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精神疾病。患者一旦出现躯体疾病,需要及时治疗,不能随便使用药物治疗。

总之,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躯体性疾病,需要定期为患者检查,除了积极治疗精神分裂疾病外,还需要治疗患者的躯体疾病,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疾病风险以及临床防治方法, 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 1年1月至201 1年12月收治的2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疾病发生情况, 并总结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我院200例精神分裂患者, 共发生躯体疾病40例, 占20%。其中包括心律失常16例, 高脂血症7例, 糖尿病7例, 高血压5例, 胆结石5例。结论 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患者, 其发生躯体疾病情况较多, 临床应提高对患者此情况的重视程度, 做到合理治疗。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躯体疾病,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顾佩华, 吴人钢.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躯体疾病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8, 18 (2) :113-114.

[2]毛兰芳, 乔惠君, 黄慧玉.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躯体疾病相关因素临床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5) :406-407.

[3]叶泽文, 代高坤.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躯体疾病的调查[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 (2) :66-68.

疾病风险 篇7

关键词: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周围血管病,血糖

糖尿病 (DM) 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 而外周大血管病变, 如周围血管疾病 (PVD) 、冠心病 (CHD) 和脑血管病 (CVD) , 虽然可在无糖尿病的情况下发生, 但由于糖尿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使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速形成, 从而增加了心肌梗死、中风和糖尿病足的风险[1,2]。2型糖尿病血管 (T2DM) 并发症发生率CHD为62%, PVD为26%, CVD为11%, 性别之间没有差异[3]。美国糖尿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认为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群有2倍~4倍以上的可能患心血管疾病, 并有25倍的风险死于这些血管并发症[4]。2型糖尿病患者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 表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无症状性卒中和急性脑血管病等[5]。同样, 在糖尿病患者PVD的风险比正常人高4倍[6], 患者更常见的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和血管钙化[7]。T2DM会比一般人群增加下肢截肢的15倍~40倍风险[8]。T2DM与CVD、PVD和 CHD有明显相关性,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是CVD显著的预测因子[9]。现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8例2型DM并发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728例2型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WHO (16.9%) 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 男性365例, 女性363例;年龄43岁~82岁 (53.52岁±8.86岁) ;病程8个月至32年, 平均12.6年。根据亚太地区老年人诊断标准, 排除应激性血糖升高, 确诊为2型糖尿病。

1.2 方法

所有病例每天测血压2次, 每次测空腹血糖 (FBG) 及早餐后2 h血糖 (2 hBG) , 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三酰甘油 (TG) 。血糖采用美国强生血糖仪检测, HbA1c) 用DCA2000+分析仪检测, 血脂用生化检测仪检测。

1.3 诊断标准

DM采用1999年ADA诊断标准;高血压按照1999年WHO高血压指南诊断标准, 脑血管病均由头颅CT扫描证实。

1.4 统计学处理

经SPSS 16.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血管疾病与临床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Chi-spuared test

2 结果

2.1 2型DM并发血管疾病不同性别的差异

临床随访共有187例 (25.7%) T2DM患者有血管方面并发症, 其中59例 (8.1%) PVD, 123例 (16.9%) CHD和30例 (4.1%) CVD。3例有上述3种并发症, 8例有PVD和CHD, 4例有PVD和CVD, 16例有CHD和CVD。男性PVD显著高于女性 (21.2% / 6.6%, P<0.01) , 但在CHD (32.5%/25.5%) 和 CVD (8.0%/6.1%) 患者间性别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2型DM和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PVD的风险因素是年龄 (P<0.05) 、糖尿病病程 (P<0.01) 和吸烟 (P<0.01) 。详见表2。

CHD的风险因素是年龄 (P<0.001) , 糖尿病病程 (P<0.01) 和高血压的收缩压 (P<0.01) 和舒张压 (P<0.01) 。详见表3。

CVD的风险因素是年龄 (P<0.05) 、糖尿病病程 (P<0.05) 、吸烟 (P<0.05) 和舒张压 (P<0.05) 。详见表4。血糖、血脂等指标在三种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T2DM并发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较为复杂, 对于中国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疾病各型的影响因素, 尚鲜见报道。

本研究提示, 2型糖尿病与慢性血管并发症有显著相关性。T2DM合并血管疾病占25.7%, 其中8.1%PVD, 16.9%CHD, 4.1%CVD。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AE) 的一项研究显示[10], T2DM血管疾病发生率为29.5%。英国报道的T2DM合并PVD为11.8%[11]。而美国学者Abu-Lebdeh等[12]报道, 平均随访13年, T2DM并CHD发生率为48.1%, 并CHD发生率为25.6%。

T2DM并发血管疾病影响因素分析显示, 高收缩压和舒张压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但不是周围血管病的主要易患因素。年龄和糖尿病病程与PVD和CHD有关, 而与CVD关系不明显。这个研究结果与地中海东部地区的研究一致, 2型糖尿病并血管疾病与性别 (男性) 、年龄、病程和高血压有关[10]。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与吸烟和高血压相关, 合并脑血管病与糖尿病病程和吸烟高度相关。Janghorbani等[13]研究结果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风险增加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和胰岛素治疗有关。

疾病风险 篇8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在损害老年人健康的诸多疾病中, 患病率排名前几位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而糖尿病居于首位,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增长趋势。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脂代谢异常、血糖控制不佳、肥胖、代谢紊乱等原因更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1],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5例, 男121例, 女44例, 年龄63~87岁。其中100例 (A组) 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 65例 (B组) 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诊断参考WHO的诊断标准[2], 即空腹血糖>7.0mmol/L。排除近2个月服用过降脂药物, 患有肿瘤、风湿、严重消化功能障碍、甲状腺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文化程度、饮食习惯、锻炼情况、有关疾病历史、吸烟、饮酒、摄入食盐等情况, 问卷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 在调查前统一对患者进行指导和说明,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自我评测的形式进行统一填写, 165例患者填写调查表均有效。将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和未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1.2.2 测定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测定其三酰甘油 (TG) 、总胆固醇 (TC) 、空腹血糖 (FB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LDL-C) 。所有检测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 (Olympus3000) 进行测定, 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 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表格整理, 对各个统计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无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化水平比较

A组TC、TG、FBG水平均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组HDL-C水平低于B组, 两组差异显著 (P<0.05) , 两组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见表1。

2.2 回归分析结果

吸烟、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胆固醇高、低血糖发作史均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良好的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和基础锻炼为其保护因素, 而饮酒、摄入食盐情况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无显著联系。各统计量Logisc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具体见表2。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资料显示, 糖尿病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国内外临床实验已经证明, 无论是健康者还是糖尿病患者, 随着血糖水平的提高, 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3], 而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 高血压已经明确成为能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要显著高于普通糖尿病患者, 本组并发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 高血压患者比例高达75%。所以, 积极控制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 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从结果来看, 有吸烟史和低血糖发作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变, 陈攀等[4]研究也发现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嗜好吸烟, 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此次调查, 低血糖史患者更易患病, 其原因可能是低血糖的多次发生, 会导致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大, 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病变。而每日盐摄取量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无显著联系, 但是根据资料显示,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饮食因素也有一定的联系, 患者若过多摄取盐和脂肪, 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所以, 老年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戒烟、戒酒, 保持适当的运动, 从而降低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 其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 而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春波, 胡大一, 朱正炎.糖尿病对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16) :1468-1471.

[2]郝艳香, 王欣.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24) :2479-2480.

[3]魏平.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 2000.

疾病风险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2-08~2013-03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5例的临床资料,男121例,女44例,年龄63~87岁。其中100例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诊断参考WHO的诊断标准[2],即空腹血糖>7.0mmol/L。排除近2个月服用过降脂药物、有肿瘤、风湿、严重消化功能障碍、甲状腺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文化程度、饮食习惯、锻炼情况、有关疾病历史、吸烟、饮酒、摄入食盐等情况,问卷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在调查前统一对患者进行指导和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自我评测的形式进行统一填写,165例患者填写调查表均有效。将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和未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1.2.2 测定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所有检测均采用全自动生化仪(Olympus3000)进行测定,对比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A组)和老年糖尿病组(B组)的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收集的资料采用EX-CEL表格整理,对各个统计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无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水平比较

A组TC、TG、FBG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DL-C水平低于B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回归分析结果

吸烟、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胆固醇高、低血糖发作史均为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良好的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和基础锻炼为其保护因素,而饮酒、摄入食盐情况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无显著联系。各统计量Logisc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资料显示,糖尿病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国内外临床实验已经证明,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随着血糖水平的提高,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3],而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高血压已经明确为能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要显著高于普通糖尿病患者,本组并发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比例高达75%。所以,积极控制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从结果上看,有吸烟历史和低血糖发作历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变,陈攀等[4]人研究也发现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嗜好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此次调查,低血糖历史患者更易患病,其可能的原因是低血糖的多次发生,会导致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太大,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病变。而每日盐摄取量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没有显著联系,但是根据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饮食因素也有一定的联系,患者若过多摄取盐和脂肪,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所以,老年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戒烟、戒酒,保持适当的运动,降低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其主要表现为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而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这也与本次研究相符合。

参考文献

[1]陈攀,刘盈盈.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数与骨密度、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09,49(9):62-63

[2]郝艳香,王欣.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79-2480

[3]魏平.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0

【疾病风险】推荐阅读:

疾病特点07-17

疾病转归05-13

恶性疾病05-14

双胎疾病05-19

下肢疾病05-22

合并疾病05-24

疾病患儿06-06

人类疾病06-17

妇女疾病06-21

住院疾病06-22

上一篇: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下一篇:企业安全文化问题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