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疾病

2024-05-19

双胎疾病(精选7篇)

双胎疾病 篇1

笔者将我院2006年7月收治的1例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7月收治1例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 年龄34岁, 孕1产0, 因停经29+3周, 全身水肿1个月, 头痛、头昏3 d, 下腹坠痛1 d入院, 10年前发现血小板减少, 查体:血压140/85 mm Hg (1 mm Hg=0.133 kPa) , 一般情况差, 重度贫血貌, 全身水肿, 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产科检查, 宫高32 cm, 腹围95 cm, 胎位RSA、LOA, 胎心148次/min、152次/min, 宫缩不规律;血常规:WBC 2.92×109/L, Hb 46 g/L, PLT 17×109/L;尿常规:尿蛋白 (+++) ;骨髓穿刺结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2 结果

经综合治疗, 妊娠32+2周出现急性左心衰症状, 行剖宫产, 母子平安, 随访至今母婴均健康。

3 讨论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是一组以骨髓无效造血、成熟障碍、外周血细胞减少、形态功能异常为特征而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1]。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是妊娠期比较少见的一种内科并发症, 病死率高, 双胎妊娠更是罕见, 该病绝大多数进展为急性髓性白血病, 偶有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处理原则: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时, 由于贫血易致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新生儿颅内出血, 故应注意纠正贫血, 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产前处理, 除纠正贫血外, 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丙种球蛋白等增强机体应激能力。产程处理:尽量缩短各产程, 保持静脉通路开放。产后处理:常规应用宫缩剂, 预防产后出血, 分娩前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以防产褥感染。

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以支持治疗为主, 常规补充维生素B12、叶酸、铁剂, 及时成分输血, 力争Hb升至60~70 g/L以上, 一般PLT<20×109/L有大出血的可能, 危险性大;若<10×109/L, 大出血的可能性更大。

复习文献报道:例1因产前血红蛋白80 g/L, 血小板33×109/L, 且住院时已经临产, 故未作特殊处理。例2, 住院时血红蛋白55 g/L;血小板17×109/L, 住院时已临产, 仅给予浓缩红细胞4 U, 足月分娩健康婴儿, 但出血较多, 达500 ml[3]。激素的应用:分娩前1周每日用强的松40~60 mg, 分娩日给予地塞米松10 mg, 产后强的松逐渐减量[4], 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者, 在少量多次输新鲜血的基础上, 补充白蛋白并配合利尿中药。降压药物应首选硝苯地平, 因其不仅扩血管、降压, 还有保胎作用。终止妊娠母婴时机:若病情稳定, 无出血及感染倾向, 血压控制理想, 白蛋白应用适宜, 维持在32周以上, 最好达37周, 可考虑终止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由于贫血, 血小板减少, 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降低, 易导致产后出血、休克, 故无明显产科指征应尽可能经阴道分娩, 但临床有争议。

处理双胎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 笔者的体会是: (1) 输注悬浮红细胞后, Hb上升, 上升持续时间约1周, 1周后又迅速下降, 原则是少量多次, 间隔输注, 尽量给全血、新鲜血。 (2) 血小板输注时机, 文献报道输注浓缩血小板的剂量与输注后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 HLA抗体的不同及多次输注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 均能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5], 反复输注血小板易产生同种免疫, 导致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无效[6], 本例患者入院时PLT 17×109/L, 定期查血常规, 未输血小板, 观察血小板下降情况, 14 d后即术前5 d, PLT 6×109/L, 全身出现出血点, 给血小板每天1个治疗量, 共4 d。手术当日给血小板3个治疗量, 并且术后3 d每天给血小板1个治疗量输注, 术中出血少, 刀口一期愈合, 说明血小板输注时, 如无明显出血倾向, 尽量不输, 但分娩或手术时应连续输注, 止血效果好。 (3) 应用白蛋白, 入院时总蛋白为51.9 g/L, 白蛋白为28.97 g/L, 入院后每日或隔日输注白蛋白10 g, 连续21 d, 定期复查肝功能, 肌酐、尿素氮无明显上升。复习文献[4-7]结合本例患者可知, 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产后出血一般不多, 更无死于产后大出血的报道, 其原因应归于预防措施的充分。 (4) 妊娠终止后, 连续做化疗3个月, 每月1次, 以后每年定期随访至今, 母婴均健康。

总之, 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临床少见, 双胎妊娠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更罕见, 但诊断并不困难, 治疗原则除对症处理外, 预防出血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更是关键, 在母亲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延长孕周, 力争达到胎儿成活, 并且产后给予及时的化疗是必要的, 对母亲终止妊娠后的康复起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文秀, 周振业.贫血基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4:253259.

[2]艾胜辉, 罗荣成, 乐晓峰.现代白血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6.

[3]高瑜, 陈泽宏.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3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4, 13 (5) :389-390.

[4]尹玲, 马明信, 赵瑞琳.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1998, 3 (1) :145-148.

[5]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76-184.

[6]陈澍英, 肖露露, 邹小立, 等.HLA配合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J].中华内科杂志, 1999, 38 (8) :566.

[7]凌萧鸣, 张茵, 郑伟.妊娠合并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分娩期处理[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1996, 10 (2) :122.

双胎疾病 篇2

关键词:试管婴儿,双胎,自然妊娠,对比

伴随辅助性生产技术的提升, 体外受精经移植胚胎实现成功妊娠以及分娩, 即不断增多了试管婴儿。据有关统计数据的显示, 近些年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生试管婴儿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是新生儿的3%。鉴于对促排卵临床药物以及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 在妊娠率方面试管婴儿显著比自然受孕要高。但是, 针对母儿的健康状况影响是否存有一定的影响, 全球有不一样的临床报道[1]。选取本院收治的双胎112例作为临床对象予以分析, 研究的结果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双胎112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70例、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男26例、女44例, 其中有6例放弃了治疗;在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 其中有3例放弃了治疗。

1.2 方法

搜集两组临床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基本资料, 主要包含产妇的年龄、产生妊娠的周期、进行分娩的方式、产生的妊娠合并症、临床新生儿的体格发育和缺陷以及围生期的疾病, 展开组间的对比。在本次临床研究当中,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缺陷主要包含:房间隔与室间隔的缺损, 食道与肛门的闭锁, 先天性膈疝, 单发唇裂, 多指与无脑畸形等[2]。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状况比较

观察组平均年龄 (32.1±4.1) 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 (28.2±4.2) 岁, 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年龄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997, P<0.05) 。

然而两组的平均孕次分别为 (1.2±0.4) 、 (1.3±0.5) , 平均产次分别为 (1.0±0.3) 、 (1.2±0.4) , 经统计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产妇妊高征、糖尿病产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妊高征的产妇其平均年龄为 (32.1±4.1) 岁, 比对照组 (29.1±5.1) 岁明显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345, P<0.05) ;观察组患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其平均年龄为 (29.4±2.4) 岁, 对照组 (29.7±2.6) 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平均产次为 (1.0±0.2) 明显比对照组的 (1.7±0.5) 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产妇产生其他并发症概率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见表1。

2.2 新生儿状况比较

2.2.1 体格发育

观察组平均胎龄 (3 4.1±2.1) 周, 其平均体重 (2035±501) g, 平均头围 (29.5±1.3) cm, 平均身长 (44.5±2.7) cm。对照组平均胎龄 (34.4±1.6) 周, 其平均体重 (2003±392) g, 平均头围 (29.8±1.2) cm, 平均身长 (44.6±2.2) cm。经统计学分析, 胎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2 缺陷产生率

新生儿产生的缺陷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 两组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 其他缺陷产生率比先天性心脏病的产生率低, 经统计学的分析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3 围生期疾病产生率、病死率

两组临床新生儿在围生期产生多种疾病的概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最高发病率的疾病是:早产儿, 新生儿的贫血、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 电解质的紊乱, 早产儿的脑白质的损害。在对照组中有6例死亡, 病死率是8.57%;观察组有3例死亡, 病死率是7.14%。经统计学的分析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低出生体重儿为<2.5 kg, 而极低出生体重儿为<1.5 kg, 其超低出生体重儿为<1.0 kg, 在围生期产生多种疾病的概率和病死率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的平均年龄明显比对照组高, 这和国外有关文献的报道相一致, 有可能和观察组产妇由不孕症临床诊断至治疗以后成功实现分娩通常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存在直接关系。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比对照组高, 也和国内外较多的文献研究报道相接近[3]。经体外受精临床产妇多数是初产妇, 具有较高的年龄, 且多数都有妊娠合并症。增加了试产风险, 由于高度重视了试管婴儿, 过度干预医疗, 导致观察组有较高的剖宫产率[4]。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为:IVF-ET临床产妇的妊高征、在妊娠期病发糖尿病概率比自然双胎妊娠高。观察组、对照组于其它产科的临床结局、新生儿的临床结局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5]。鉴于本次研究的选取样本量较少, 有关试管婴儿双胎以及自然双胎在近远期的预后效果还需多中心及其大样本进行长期的观察和随访。尽管当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实试管婴儿明显较自然妊娠双胎产生先天性的缺陷以及在围生期病发疾病概率高[6]。

参考文献

[1]陈向红, 黄丽秋, 马雪霞, 等.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6) :63-64.

[2]赵丽文.480例试管婴儿双胎及自然妊娠双胎临床结局分析[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2015:1-2.

[3]齐倩.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的对比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 (下半月) , 2014 (12) :114.

[4]伍琼芳, 许定飞, 赵琰, 等.504例试管婴儿双胎及自然妊娠双胎临床结局分析[J].江西医药, 2011, 46 (2) :95-97.

[5]张惠琴, 樊蕊, 田国华, 等.试管婴儿双胎及自然受孕双胎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5 (1) :63-67.

双胎妊娠70例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双胎的产妇70例, 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969%。70例双胎妊娠孕妇年龄16~40岁, 平均28.3岁;孕周<34周者4例, 34~36+6周者20例, 37周及以上者46例;初产妇39例, 经产妇31例;早产24例, 足月产46例。

1.2 方法

对70例孕妇的孕周、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孕周与妊娠并发症关系

70例双胎妊娠主要并发症为早产、贫血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另外还有胎膜早破、ICP、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结果见表1 (同一患者可有2~3个并发症) 。

2.2 孕周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70例双胎妊娠中, 顺产者18例, 剖宫产者52例, 剖宫产率74.3%, 其中34周以下者剖宫产率为0, 34~36+6周者剖宫产率55.0%, ≥37周者剖宫产率89.1%。经检验, 孕周小于34周与孕34~36+6周剖宫产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2.148, P>0.05) , 而孕34~36+6周、孕37周以上的剖宫产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7.781, P<0.01) 。孕周越大、剖宫产率越高, 结果见表2。

[n (%) ]

2.3 孕周与新生儿预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

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与孕34~36+6周、孕37周以上的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值分别为10.24及23.848, P<0.01) , 而孕34~36+6周的新生儿与孕37周以上的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与孕34~36+6周的新生儿死亡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χ2=0.104, P>0.05) , 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与孕37周以上的新生儿死亡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χ2=0.801, P>0.05) , 而孕34~36+6周的新生儿与孕37周以上的新生儿死亡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χ2=0, P>0.05) 。孕周越小,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越高。本研究样本数较少, 新生儿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

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与孕34~36+6周的新生儿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3.57, P>0.05) , 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与孕37周以上的新生儿体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10.468, P<0.01) , 孕34~36+6周的新生儿与孕37周以上的新生儿体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5.920, P<0.05) , 出生体重随孕周增加而增加。

[n (%) ]

2.4 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率与分娩方式的比较

70例双胎妊娠中, 产后出血者6例。同期单胎妊娠分娩数7 153例, 产后出血47例。经χ2检验, P<0.01, 提示双胎妊娠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 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 双胎妊娠的危害及并发症的防治

双胎妊娠时, 孕妇并发症多, 早产发生率高, 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高, 属高危妊娠范畴。随着促排卵药的应用及辅助生殖技术的提高和广泛开展, 双胎妊娠的发生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 故我们应重视双胎妊娠的孕期监护及分娩期处理。

本文资料显示, 70例双胎妊娠中主要并发症依次为早产、贫血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另外还有胎儿窘迫、ICP、产后出血等。 (1) 早产是双胎新生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2], 双胎妊娠子宫过度膨胀, 发生早产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本组资料早产发生率为34.3%, 远高于单胎妊娠者, 预防早产是降低双胎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因此有建议双胎妊娠20周起停止任何体力劳动, 28周起应左侧卧位休息[3]。卧床休息可以增加子宫的血流灌注及减少对宫颈的压力, 减缓其容受及扩张的速度[2]。尽量延长双胎妊娠的孕周, 出现宫缩时给予宫缩抑制剂, 同时加用促胎肺成熟剂; (2) 双胎妊娠因孕育2个胎儿的需要, 铁和叶酸储存减少, 易导致妊娠贫血, 本组资料中妊娠期贫血患病率为28.6%, 因此调整饮食, 加强营养, 补充足量的蛋白质、铁剂、叶酸、维生素预防和纠正贫血应贯穿妊娠期始终; (3) 双胎合并妊高症的发生率较单胎妊娠高3~5倍, 且发病早, 病情重, 容易发展成子痫, 应特别重视, 本组妊高症发病率为21.4%。妊娠早期应注意监测基础血压和平均动脉压, 孕中期注意血压、水肿、蛋白尿和自觉症状等, 孕28周起可每日口服复方阿司匹林50mg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4]。另外, 补充钙剂, 从孕20~24周开始, 每日补钙2g, 也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 (4) 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率要明显高于单胎妊娠 (见表4) , 这与双胎妊娠期子宫肌纤维过度拉伸, 失去正常收缩及缩复功能有关, 本组产后出血率为8.6%。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 均应积极防治产后出血, 临产后应及时纠正子宫收缩乏力, 以免产程延长, 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静滴, 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加强宫缩, 同时腹部压沙袋, 以减少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5], 6例产后出血中2例行子宫“背带式”捆绑术有效。

3.2 双胎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国外文献报道随着孕周的增加, 围生儿死亡率逐渐降低, 但孕39周以后围生儿死亡率又有上升。本文资料显示, 孕34周以下者新生儿窒息率37.5%, 死亡率12.5%, 明显高于孕34周以上的新生儿;孕34周以上是否应终止妊娠取决于是否有妊娠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有严重妊娠合并症者, 在促胎儿肺成熟的基础上可终止妊娠。无合并症或孕妇病情已明显减轻的双胎妊娠可待足月分娩[6]。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新生儿窒息率密切相关, 所以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尤其重要。分娩方式应结合孕妇过去孕产史、健康状况、孕周、胎儿大小、胎儿宫内情况等临床实际综合判定[3]。双胎妊娠剖宫产指征[7]为: (1) 胎位异常, 孕龄>34周, 估计胎儿体重在2 000g以上时, 第1胎儿为臀位或横位时或第2胎儿为臀位或横位时, 各家处理意见不一, 无经验者应剖宫产; (2) 产力异常、胎儿窘迫、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疤痕子宫等产科情况, 处理原则与单胎妊娠相同。本文资料中双胎妊娠者70例, 剖宫产者52例, 占74.3%, 其中大部分均有剖宫产指征, 如妊高症、胎儿窘迫、疤痕子宫等。双胎妊娠并发症多, 为尽量保证母儿安全, 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必要的。

及时发现双胎妊娠, 加强孕期监护, 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正确选择分娩时机及方式, 是改善双胎妊娠母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应引起临床重视。

摘要:目的:分析及观察不同孕周的双胎妊娠孕妇在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等方面的不同情况。方法:2008年5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分娩的双胎妊娠70例, 按不同孕周分为<34周、34~36+6周、≥37周, 通过χ2组间比较分析各孕周双胎妊娠孕妇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新生儿体重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孕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居多, 且随孕周增加, 剖宫产率增加;孕周越小, 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越高;新生儿体重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结论:及时发现双胎妊娠, 加强孕期监护, 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正确选择分娩时机及方式, 是改善双胎妊娠母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双胎妊娠,分娩并发症,新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0.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 (上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418.

[3]HAYS PM.Multiple gestation[J].Clin Obstet Gynecol, 1986, 29:264.

[4]赵方芳, 杨传华, 侯秀, 等.54例双胎妊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 14 (2) :52.

[5]李惠珍.134例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08, 30 (10) :1509.

[6]金丽, 李站清, 刘爱萍, 等.双胎妊娠97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14) :1202.

双胎妊娠非同步着床1例 篇4

患者, 36岁, 因停经45天, 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 要求人工流产术于2009年11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周前出现恶心、厌油、食欲不振及晨起呕吐, 无发热、畏寒、流涕、鼻塞、胸闷、腹痛等不适, 未避孕, 近期未服用任何药物。11月13日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该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4~6/30天, 末次月经为2009年10月1日。既往史无特殊, 曾于1999年顺产一女活婴, 健在;2006年人工流产1次。入院后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正常, 妇科检查子宫前位, 如妊娠40+天大小。B超检查提示宫内早孕, 孕囊约2.48 cm×1.96 cm大小, 有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随即在B超监测及芬太尼加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 手术进程顺利, 刮出组织约20 g, 见典型大团绒毛, 术中出血少。术后3天阴道流血停止。1周后仍有恶心、厌油、食欲不振等妊娠反应。11月24日入院复诊, B超检查提示右侧宫角部增强回声光团约0.5 cm×0.3 cm, 中间有小液性暗区, 类似妊娠囊, 考虑到1周前在B超监测下行人工流产术, 不可能漏刮及残留, 暂未予处理, 故嘱其5天后复诊。11月29日 (停经58天) 再次B超复查, 提示宫腔内约2.10 cm×2.52cm类似孕囊回声, 内见胎芽及原始心管搏动。患者妊娠反应重。遂再次在B超监测下行清宫术, 刮出物中蜕膜组织少, 肉眼为约2.0 cm×2.0 cm新鲜绒毛组织, 送病理检查证实为绒毛组织。术后妊娠反应即减轻, 抗感染治疗3天。1周后妊娠反应消失, 阴道流血停止, 复查B超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半月后查尿妊娠试验阴性。2010年1月5日月经来潮, 如平时月经量。经后3天复查尿妊娠试验阴性, 宫腔内放置节育器1枚。随访至今无异常。

2 讨论

该病例非常罕见, 查阅国内多种文献, 未见相似病例报告。本例患者为36岁无生育愿望的妇女, 完全排除了患者口服促排卵药物的可能, 充分说明该患者在本次妊娠过程中有过两次排卵, 但受精的时间不同, 使得一个受精卵已经进入宫腔着床后, 另一个仍在输卵管内游走, 但竟然也能在吸宫术后宫内着床, 而且宫内着床至少晚了7天, 却是非常罕见。参考石丽萍的宫内宫外复合妊娠的发病原因: (1) 排卵因素, 如排卵多或促排卵药物的应用。 (2) 移植因素, 辅助生殖技术移植胚胎数量多, 培养液容量大, 压力高等。 (3) 机械因素, 如盆腔炎, 盆腔手术和输卵管解剖及生理功能完整性损害, 影响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 引起输卵管功能异常致发生宫内宫外复合妊娠。本例提示跟患者两侧的输卵管长度及收缩性不同及输卵管功能状态相关, 但遗憾的是短期内无法手术证实。

王丽娜等提出了多胚胎不同部位妊娠的概念, 是指两个或多个胚胎在生殖系统内不同部位发育, 其中至少一个属于宫内正常妊娠, 其余的为异位妊娠, 自然妊娠情况下罕见, 发生率自3.3/10万~6.4/10万次妊娠, 而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 多胚胎不同部位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多胚胎不同部位妊娠发生率为1%~3%。

30例单卵双胎临床分析 篇5

关键词:单卵双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低体重儿

2010年试管婴儿之父Edwards教授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生殖医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辅助生殖技术已在全世界普遍开展, 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巨大成就。但在有效的治疗同时, 由于各种治疗的并发症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 其中多胎妊娠就是一个最常见最热门的话题。2002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年会提出“单胎分娩是辅助生殖技术 (ART) 的首选结局, 双胎妊娠应当视为ART治疗的一项并发症”。但目前ART治疗所产生的多胎妊娠率仍居高不下, 国内外报道的ART多胎妊娠率约在20%~35%。尽管大多数ART所产生的多胎妊娠是由于多个受精卵所致, 但已有不少报道ART中单卵双胎妊娠 (MZT) 的发生率也大大增加。自然妊娠中MZT的发生率大约在0.4%[1], 而目前报道的在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促排卵 (无论是否行IVF助孕) 所致的MZT的发生率约在1.5%~2.0%[2], 是自然妊娠MZT的4倍~5倍。目前ART中MZT的发生率增高其原因尚不明确。有报道认为与促排卵有关, 也有的认为于单精子胞浆内注射 (ICSI) 操作及辅助孵化及透明带增厚、囊胚移植有关。MZT病理产科风险显著增加, 如双胎输血综合征、脐带缠绕、胎儿畸形等。本文就本中心2008年1月—2013年6月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 助孕获得临床妊娠的30例MZT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治疗 (包括ICSI及冷冻胚胎移植, 但除外接受赠卵治疗周期) 并获得妊娠的2 244个周期, 新鲜胚胎移植共1 770例, 其中常规IVF周期1261例 (71.24%) , ICSI周期509例 (28.76%) , 冷冻胚胎移植周期474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根据各自情况分别接受标准长方案、短方案、超长方案及超短方案IVF (ICSI) 治疗, 采用卵泡刺激素 (FSH)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行控制性促排卵, 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 当有至少2个优势卵泡直径>18mm时注射HCG 10 000U, 36h~38h后行经阴道B取卵术, 3h~4h后行常规IVF或ICSI受精, 受精后48h~72h或培养至第5日行囊胚移植。胚胎培养液采用GⅢseries (Vitrolife, 瑞士) 。胚胎冷冻采用程序冷冻法或玻璃化冷冻法, 复苏后当天即行移植术。移植术后每天应用60 mg黄体酮肌肉注射行黄体支持, 14d后查尿或血β-HCG。阳性者继续黄体支持, 移植后35d行阴道超声检测, 见到孕囊者诊断为临床妊娠。

1.3 单卵双胎的诊断标准

B超下见到1个孕囊内有2个胚芽 (单绒毛膜双胎) 或者孕囊个数大于移植胚胎数 (双绒毛膜双胎) 即可诊断为单卵双胎。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IVF妊娠中单卵双胎的发生率, 及影响单卵双胎的相关因素, 分析单卵双胎的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情况。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 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临床妊娠结果在2 244例临床妊娠中, 单胎妊娠1 633例 (72.8%) , 多胎妊娠611例 (27.2%) , 其中单卵双胎30例, 发生率为1.34%, 均为单绒毛膜双胎。

2.2单卵双胎妊娠30例单卵双胎妊娠病人年龄为29.40岁±5.95岁, 移植胚胎数为2.26枚±0.52枚, 其中行常规IVF受精19例 (63.33%) , 行ICSI受精11例 (36.67%) ;行激光辅助孵化17例 (56.67%) , 未行辅助孵化13例 (43.33%) ;第2天移植1例 (3.3 3%) , 第3天移植2 2例 (7 3.3 3%) , 第5天移植7例 (23.3%) ;新鲜胚胎移植25例 (83.33%) , 其余5例 (16.67%) 为冷冻胚胎移植。

2.3常规IVF周期与ICSI周期中单卵双胎的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1)

2.4新鲜胚胎移植与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单卵双胎的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2)

2.5单卵双胎妊娠的临床结局30例单卵双胎妊娠中19例 (63.33%) 为单卵双胎妊娠合并单胎妊娠, 1例 (3.33%) 单卵双胎妊娠合并单卵双胎妊娠 (即宫腔内见两孕囊, 每个孕囊内可见2个胚芽及心管搏动) , 其余均为单绒毛膜双胎 (33.33%) 。19例单卵双胎妊娠合并单胎妊娠中, 充分告知病人多胎妊娠的风险及减胎的风险后, 经知情同意选择性减掉单卵双胎而保留单胎妊娠14例, 无一例流产, 其中13例足月分娩, 1例早产;选择减掉单胎妊娠而保留单卵双胎妊娠4例, 其中2例早产, 1例足月分娩, 1例失访;1例合并单胎妊娠病人拒绝减胎、早产。1例单卵双胎妊娠合并单卵双胎妊娠病人选择性减掉其中的一单卵双胎妊娠, 但于孕5月自然流产。10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有3例足月分娩, 4例早产, 3例自然流产 (2例于孕5月左右自然流产, 1例孕2月左右胚胎停止发育行清宫术) 。在单卵双胎妊娠中 (包括减胎后成单卵双胎者及未减胎者) 共11例, 流产率为36.36%, 早产率为54.55%, 均高于单胎妊娠者 (P<0.05) 。

例 (%)

例 (%)

2.6单卵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新生儿体重的比较 (见表3)

3 讨论

3.1 MZT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大样本研究表明, 自然妊娠中单卵双胎妊娠是罕见的, 其发生率大约在0.4%左右[1], 而在辅助生育技术中, 单卵双胎妊娠的发生率普遍认为明显增高。目前认为,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 (无论是否借助IVF技术) 所产生的所有临床妊娠中, 单卵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大约在1.5%~2.0%, 是自然妊娠的4倍~5倍[2,3,4], 若是在体外将受精卵培养至第5日囊胚后取代3日胚胎移植, 则MZT的发生率则更高, 可能高达13%[5,6,7]。在本资料中, 2 244例临床妊娠周期中有30例发生MZT, 其发生率是1.34%, 高于自然妊娠, 但低于其他报道的发生率。本资料显示, 统计中未发现有双绒毛膜单卵双胎妊娠, 均为单绒毛膜单卵双胎妊娠, 可能与我们在早期超声辨别双绒毛膜单卵双胎妊娠困难有关, 因为绝大多数周期移植1个以上胚胎, 单纯看孕囊数是很难发现的, 只有遗传学检查这项金标准才能判定是否是双绒毛膜单卵双胎妊娠, 如果能实行可能单卵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会更高。此外, 本资料显示, 在我中心第5天移植囊胚的比例不大, 这可能是使我们MZT发生率低于其他报道的一个原因, 现已有很多报道认为延长体外培养时间, 行囊胚移植会增加单卵双胎妊娠的发生率[8,9]。

MZT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MZT的胎盘和胎膜根据受精卵复制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 (1) 在桑葚期千复制成2个独立胎体 (第5日) , 每个胎儿具有各自的胎盘、羊膜和绒毛膜。 (2) 在囊胚期, 内细胞团复制成两个发育中心 (第5日~第10日) 则两个胎儿具有共同的胎盘及绒毛膜, 但有各自的羊膜囊。 (3) 在羊膜囊形成后, 胚胎才进行复制 (第10日~第14日) , 各自发育为胎儿, 则2个胎儿共有1个胎盘, 共存于1个胎膜腔内, 称为单羊膜囊双胎;如在原始胚盘形成后有复制者, 导致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联体儿。如前所述, ART中MZT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对此, 我们根据本中心的一些资料对影响MZT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可能和辅助孵化有关, 而与ICSI技术及冷冻胚胎移植关系不明确。已有不少报道认为辅助孵化是导致ART技术中单卵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10,11], 因为辅助孵化会使透明带受损.可能会造成囊胚内细胞团在破损处嵌顿, 从而导致单卵双胎的发生。本资料显示MZT中行激光辅助孵化17例 (56.67%) , 未行辅助孵化13例 (43.33%) 。激光辅助孵化在本中心并不是常规使用, 只是针对少数胚胎透明带异常增厚才使用, 而在30例单卵双胎妊娠中竟有超过一半以上病人借助激光辅助孵化, 这说明激光辅助孵化后更易发生单卵双胎妊娠。

本资料显示, ICSI技术辅助受精及冷冻胚胎移植并不增加MZT的发生率, 与Knopman等[12]报道一致, 但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13,14], 因此对于ICSI技术的使用还得慎重, 要严格掌握ICSI指证。

3.2 MZT结局分析

多胞胎生产对于母亲与婴儿而言, 不论在剖宫产、早产、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缺陷或死亡方面均有较高的危险性, 而单卵双胎妊娠则风险进一步增加。单卵双胎的胎盘间血液循环往往相通, 如动静脉吻合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双胎输血综合征;单羊膜囊双胎时, 两个胎儿的脐带偶可相互缠绕或受压, 发生血液循环障碍, 致使胎儿死亡;此外, 双胎妊娠中尤其是单羊膜囊双胎, 胎儿畸形发生率较单胎时高等。

本资料中15例绒毛膜双胎妊娠中足月分娩4例 (26.67%) , 早产6例 (40.00%) , 自然流产4例 (26.67%) , 1例失访。无论是流产率还是早产率都显著高于减胎后获得的单胎妊娠。由此可见, 若是单卵双胎妊娠合并单胎妊娠, 最佳选择性减胎方法是早期减掉单卵双胎而保留单胎妊娠, 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本资料还显示, 单胎妊娠的新生儿平均体重高于单卵双胎妊娠者。在后者, 其新生儿低体重儿及极低体重儿发生率增加, 意味着新生儿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UC) 的几率也增加, 不仅给家庭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也给新生儿家庭带来精神压力。

双胎妊娠58例母儿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例, 年龄21~39岁, 其中初产妇28例, 经产妇30例。孕周30~41周, 其中<34周11例, 34~36+6周19例, 37~40周26例, >40周2例。

1.2 双胎妊娠并发症[1]

58例双胎妊娠中有并发症49例, 其中早产30例 (51.7%)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例 (27.6%) , 胎膜早破11例 (19.0%) , 产后出血8例 (13.8%) , 贫血6例 (10.3%) 。

1.3 分娩方式

58例双胎妊娠中分娩新生儿116例, 其中经阴道分娩62例 (53.4%) , 剖宫产50例 (43.1%) , 阴道助产4例 (3.4%) 。剖宫产指征终止妊娠25例中,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例 (40.0%) , 胎儿宫内窘迫5例 (20.0%) , 瘢痕子宫8例 (32.0%) , 头盆不称2例 (8.0%) 。

1.4 新生儿体重与围生儿预后

58例双胎妊娠中分娩的116例新生儿, 早产60例 (51.7%) , 体重<2500g 54例 (46.6%) , 胎死宫内1例 (0.9%) , 新生儿窒息8例 (6.9%) , 先天畸形2例 (1.7%) , 新生儿死亡3例 (2.6%) 。

2 护理

2.1 并发症护理

双胎妊娠的主要并发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贫血。对孕妇讲解有关知识, 让孕妇了解双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由于子宫过度膨大和伸展, 易发生胎膜早破和早产, 指导孕妇多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补充铁剂及叶酸, 并注意劳逸结合和合理卧床休息, 以预防早产和增加胎儿体重, 改善孕妇贫血状态。有先兆早产时即服抑制宫缩药, 对于可以预见的早产, 在分娩的前三天及时应用激素治疗, 促进胎儿肺成熟, 以降低早产儿的发生率。胎膜早破时抬高床尾, 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外阴清洁, 每天擦洗两次, 垫消毒会阴垫。双胎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早产, 积极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注意监测孕妇体重、血压、蛋白尿, 每天补钙, 血钙浓度升高可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紧张的敏感性, 预防该病的发生。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积极采用解痉降压等综合治疗外, 应选择时机适时终止妊娠。双胎妊娠产后出血发生率高, 无论阴式分娩还是剖宫产, 均需积极防治产后出血[2]。由于子宫腔过大, 肌壁变薄, 肌纤维过度伸延部分断裂, 张力下降, 子宫胎盘剥离面积大, 产后子宫收缩不良所致, 常规给予缩宫素肌注或静脉滴注, 米索前列醇口服或直肠给药, 腹部沙袋加压6h, 尽早吸吮, 达到防治产后出血的目的。

2.2 专科护理

对双胎妊娠者, 产前定时监测胎心、胎动, 测宫高、腹围。嘱孕妇左侧卧位休息, 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 注意观察宫缩, 及早发现早产先兆, 经阴道分娩者产时严密观察宫缩和产程进展及胎心、胎位变化, 做好输液、输血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 常规行会阴侧切, 以减少软产道的挤压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产后协助产妇下床自行排尿, 以免发生尿潴留, 指导产妇坚持母乳喂养, 以促进恶露排出, 保持会阴清洁, 预防感染, 每天两次用5%碘附棉球消毒, 每次大便后立即擦洗。选择剖宫产分娩者, 术前应讲解相关知识及手术过程, 进行实验室检查, 备皮, 备血, 留置导尿, 准备好抢救药品和新生儿暖床及复苏用品。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子宫收缩情况, 观察阴道出血量与性质, 及时执行医嘱, 根据医嘱应用有效足量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增强抵抗力。2.3心理护理双胎孕妇生理负担较大, 在日常生活中自理受限, 同时又要顾虑胎儿是否发育良好, 性别期望是否理想, 经济能否承担, 特别是有并发症的孕妇心理负担更重。医护人员应与家属及孕妇建立融洽的信任关系, 主动与她们沟通, 及时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 帮助其减轻精神压力, 教会看护婴儿知识和技巧, 提供双胎抚养的方法和技能, 使孕妇更好地应对养育两个婴儿的压力, 防止并发症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志.汤淼云.双胎妊娠并发症及预测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5) :487.

脐带附着异常、双胎妊娠2例分析 篇7

病例1:患者28岁, 因“停经23周, 阴道流血性分泌物伴腹痛4h”于2010年10月29日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 (LMP) 2010年5月8日, 患者为婚后5年未孕, 此次怀孕为辅助生殖助孕“试管婴儿”, 妊娠2个月B超示:双胎。因干农活用力后引起阴道流血。入院后查体BP130/90mmHg青年女性, 身高170cm, 体质量105kg, 肥胖体型, 心肺无异常, 产科检查:宫高耻上38cm, 腹围120cm, 两胎儿胎心尚正常。肛诊:宫口开大“7cm”, 宫口羊膜囊已突出, 流产已不可避免, 当告知患者胎儿保不住时, 患者哇哇大哭, 精神失控, 强烈要求应用保胎药物, 经向患者反复解释保胎已无意义, 患者才同意放弃。2h后宫口开全, 这时胎心听不清, 1h后间隔5min以臀-臀位娩出两男胎儿, 胎儿1体质量800g, 胎儿2体质量1000g, 外表无畸形, 因胎儿不成熟, 家属同意放弃抢救, 检查胎盘胎膜, 为单胎盘两个羊膜囊, 第一胎儿脐带很细, 脆弱, 约4mm, 帆状附着于胎膜 (脐带帆状附着) , 第二胎儿脐带饱满, 附着于同一胎盘边沿 (球拍样胎盘) 此种类型双胎脐带附着异常确实罕见, 多种高危因素加之患者孕期保健知识缺乏导致患者流产。

病例2:患者28岁, 因“37周妊娠, 双胎, 贫血 (中度) ”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于2010年12月11日入院。入院后查体心肺无异常, 产科检查:宫高40cm, 腹围112cm, 两胎儿为头-头位, 胎心正常, 入院后纠正贫血, 积极术前准备, 于2010年12月13日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剖娩两男婴, 胎儿1体质量3200g, 胎儿2体质量2150g, 发育良好, 1min的Apgar评分10分。娩出胎盘胎膜时发现为双羊膜囊单胎盘, 第一胎儿脐带附着于胎盘边缘, 第二胎儿脐带帆状附着于胎膜, 两脐带饱满, 胎盘较大, 像此例双胎, 一脐带帆状附着于胎膜, 一脐带球拍样附着于同一胎盘至足月, 且胎儿发育良好也很难见到。

2 讨论

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脐带附着异常而引起的中妊流产率、早产率增加, 如多次流产史、慢性炎症、剖宫产史、孕期保健知识缺乏等。如病例1的双胎流产者, 孕期保健知识缺乏、双胎脐带附着异常是主要原因, 本来“试管婴儿”受孕, 极其珍贵, 追问病史时得知患者3.5~5.5月时未做孕期检查, 问其原因, 原来她片面理解了大夫的话, 认为“试管婴儿”保胎至3.5个月就成功, 没什么危险了, 故5个月后开始帮忙干农活。而双胎并发症多在5个多月后出现, 加之患者肥胖, 活动不便, 本来应该注意卧床休息。如果患者一有流产先兆就入院检查, 而不是在家里忍受4h, 可能胎儿就保住了。我们都为之惋惜。而病例2, 早孕时得知双胎后定期到医院孕检, 一切按大夫指导, 5个月后我们就叮嘱一定注意休息, 避免增加腹压的活动, 每次孕检我们都特别花时间告之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孕妇也很配合, 虽然脐带附着异常, 却能成功妊娠至足月, 且两婴儿发育良好, 说明了脐带附着异常虽然能引起流产、早产, 但注意做好孕前、孕期保健知识宣教, 定期孕期检查, 做好预防是很重要和必要的。

上一篇:S7-400PLC下一篇:卓越的教师素质